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生科普小知识范文

小学生科普小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生科普小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生科普小知识

第1篇:小学生科普小知识范文

关键词: 植物生理学 实验课教学 教学改革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学科[1],是生物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及专业课的学习质量。植物生理学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实验课教学是植物生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训练,可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已成为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3]。我院是一所新的专升本的地方普通高校,植物生理学是我院新生物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实验课是该课程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但由于学院基础薄弱,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为了适应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要求,真正实现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创造能力和对植物生命现象作出敏锐判断的能力,改革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势在必行。

1.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1.1实验教学内容陈旧。

植物生理学是我院生物专业的一门新课程,由于各方面的条件都非常有限,因此,目前该课程所开设的实验课中绝大多数为基础的验证性实验,如从2005级到2007级生物科学专业所开设的实验内容基本上都是相同的,包括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种子活力的快速测定、生长调节剂对果实发育的影响等内容,这些实验内容都属于验证性实验,内容简单陈旧,实验方法也是沿用传统的老方法,操作简单。综合性实验很少,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根本无法开设,这样的实验教学内容是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1.2实验教学方法枯燥。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往往是老师讲授和演示,学生听然后模仿操作。这种按部就班的“灌输式”实验教学模式在我院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尤为突出,如在植物生理学实验课堂上学生完全按照老师在黑板上写出来的实验步骤机械地进行操作,基本是老师写什么学生就做什么,这种实验教学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制约着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1.3实验设备严重缺乏。

我院是一所新的专升本的地方普通高校,植物生理学是我院生物专业的一门新课程,各方面的基础都还很薄弱。目前我院植物生理学还没有独立实验室,只能跟其他课程共用实验室,而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不仅陈旧,数量也非常有限。如目前称量用的天平只有精确度为百分之一的,而且只有一台供20名学生在实验课时使用;目前用的恒温水浴锅也只有一台不能显示温度的老式水浴锅。实验设备紧缺严重影响了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4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一直以来我院植物生理学实验课都没有专门的实验员,因而从实验药品、材料、仪器等的准备,到实验课堂上实验步骤、操作等的指导都只能由理论课老师来独自承担,这样大大地增加了任课老师的工作量,同时也不能保证按时按量完成实验课的教学。

1.5实验考核不科学。

目前我院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的成绩考核主要是根据学生实验报告来给予实验成绩,缺乏有效的考核学生实验能力的方法,这种评定成绩的方法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

我院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多种问题,使学生在该课程实验教学中往往是被动的,这些不利的因素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对我院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建议

2.1改变教学观念。

生物学是当今发展最迅速的学科,知识更新很快,新技术层出不穷,教师在教学理念上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要逐步改变过去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提高对人才培养的认识,把技能培养看成人才培养的关键之一。

2.2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植物生理学实验数量多、内容丰富,而我院植物生理学实验课时安排一般为24学时,因此在有限的计划学时内完成全部实验项目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分析,对实验内容进行重新调整和优化组合,主要利用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备、经费等具体条件,依据教学目标、内容、技术方法重新进行相应的组合。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可从两方面进行。

2.2.1实验要有代表性。对于实验步骤、操作方法和实验所用仪器相同或相近的实验可选择较有代表性的一个或两个即可,如定量实验中一般都要进行分光光度计的操作,这种使用仪器相同的实验只要安排一个即可,如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或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其中的一个就可以。通过选择代表性实验,一方面可避免一些重复的内容操作,另一方面可在有限的课时内开设其他内容的实验。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选择哪个实验为代表,都应该做到让每个学生对所涉及的仪器的操作步骤和方法都能熟练掌握。

2.2.2增加综合性实验内容。如在植物抗逆生理中,可以进行的实验很多,包括丙二醛含量的测定、脯氨酸含量的测定等,这些都是分析植物抗旱生理指标的实验,应该设计成综合性实验,具体办法就是在实验室模拟干旱协迫条件,然后对一些抗旱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并综合分析,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实验结果的综合分析能力。

2.3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学习积极性。

长期以来,我们采用的是“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强调的是学生按实验指导书和老师的安排去做,整个实验过程由老师牵着走,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只是机械地完成任务了事。这种方法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改变教学方式是必要的。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3.1紧抓学生的预习。预习可以使学生对即将进行的实验的内容、目的、原理和方法步骤有所了解,并且可能会提出一些疑问。由于预习时遇到了一些问题,上课时学生会主动地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向老师请教或跟老师一起探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实验的效果,而且可以增加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

2.3.2提倡学生参与实验教学。实验前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做一些准备,如实验需要用的一玻璃仪器可以让学生在实验前做好清洗,有些实验所用的材料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选择准备。通过参与实验的准备,可以增加学生的责任感,也有助于调动学生对实验课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3.2关注学生实验操作。实际操作是实验最主要的环节,也是衡量实验效果的重要指标。因此,在实验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尤其是对于一些初次使用的实验仪器,指导老师必须做到“手把手”地指导,并且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操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2.2.4重视实验结果的分析。在实验中,不仅要求学生得出实验结果,而且要学会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为什么是这个结果,它能说明什么问题。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增加实验仪器设备的投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植物生理学是我系的一门新课程,实验教学仪器设备不仅缺乏,而且非常简陋,同时植物生理实验课没有独立的实验室,通常只能跟其他课程挤在同一间实验室,导致一些重要实验内容没法开展,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增加实验仪器设备的投入,创造良好的实验条件是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此外,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是植物生理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植物生理学的每个实验都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因此必须有实验员的协助,才能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

2.5完善实验课考核办法。

植物生理学是我院生物学专业的一门新课程,一直以来都把该课程的实验与理论视为一门课,对实验的考核主要以学生平时的实验报告为依据,但是这种考核方式的弊端是教师的主观性较大,缺乏评定的量化标准,容易出现一部分学生只会写实验报告而实际动手能力则较差的不良局面,较难反映学生的真正水平。因此,在今后实验课中我们将更倾向于对学生的综合测评,着重以实验操作、实验报告,以及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思路来评价实验成绩。

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的课题,既需要大量资金、设备的投入,又需要教师与实验人员的合作、共同研究、讨论与实践。希望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努力,我们能成功地把我院的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潘瑞炽.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第2篇:小学生科普小知识范文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命题指导思想

命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和本考试说明为依据,确保考试科学、规范、公平、公正。

命题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理念,反映语文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反映我省高中语文教学实际和高考改革趋势,考查考生的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以及考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命题应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实施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有利于推进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Ⅲ.考试内容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结合湖北省中学教学实际,确定语文科考试范围。

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与选修课程中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和《外国小说欣赏》两个模块,组成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语言文字运用

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

1.识记A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2.表达应用E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3)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6)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二)文学常识

1.识记 A

(1)识记必修课程“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和选修课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和《外国小说欣赏》两个模块中,中外重要作家、作品的基本常识。

(2)识记“附录三”中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

(三)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识记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指定篇目见附录二)

2.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四)现代文阅读

甲、 论述类文本阅读

1.理解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乙、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丙、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五)写作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表达应用E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1.基础等级

(1)符合题意

(2)符合文体要求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1

2.发展等级

(1)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第3篇:小学生科普小知识范文

一、趣为先

没有兴趣的活动,学生参与起来索然寡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他们对新鲜事物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新鲜事物更会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在多年的科学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科技小知识、趣味故事、科技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科技知识的兴趣。科技活动无论是活动主题、活动内容或活动形式要力求新颖别致、富有吸引力。鼓励学生在“科技游戏”中尽情玩耍,敞开理想的心扉;指导学生观看小动物激战场面等。充满趣味的活动充满欢乐、充满情趣,为学生开辟了快乐的开地,创造了展示才华的舞台,开发了创造的潜能。

二、动为主

科技活动作为一项活动,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的主观能动性。我们要从小培养学生的科技活动意识。农村学校主要是引导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从小接触一些科普知识,对科学产生感性认识。在活动中,要注重其广泛性和真实性,让学生人人参与;教师个个临场辅导。随着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农村学校都有了科技活动室、劳技室、科学实验室,活动器材和设备设施也相对比较齐全,为科技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条件。活动中“动”是关键,让学生亲自选题设计、动手制作、评价交流,引导他们独立思考。通过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发挥学生身体各部位的作用,以达到开发大脑潜力、发展学生智能的目的。通过活动指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科技实践,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科技活动,并在活动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自身的科学素养。

三、创为重

第4篇:小学生科普小知识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1-0250-02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从小学培养很重要。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小学生数学学习中“我能读”的能力培养概述如下:

1 数学阅读方法的指导

数学是一种语言,数学阅读过程是一种完整的心理过程。但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严谨性和抽象性等特点,决定了数学阅读必须与勤思多想、读写结合、举一反三等相结合。这对小学生而言,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必须借助于老师的指导。

1.1 归纳分析法:归纳法就是把学习的材料进行梳理和归类,使知识结构的整体和层次一目了然,即深化了解又便于记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时先从整体上归纳,再对一些概念、性质、法则、公式遣词用字、表达方式进行逐句分析,以帮助学生逐步弄清结论成立的条件,准确把握数学结论和题目要求的内涵,即我们常说的“这句话讲的是什么,怎样讲的?”如“十进制计数法”的教学,教材通过对计数单位、相邻计数单位的进率、记数的符号――阿拉伯数字、数位和位值原则、数位顺序及数的分级等知识的具体阐述,明确了“十进制计数法”的内容规则。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通读这些文字,使之对材料所表达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感知。然后讨论这部分内容是分几层来表达的,引导学生按计数单位与进率、数位与数位顺序、数的分级的顺序将教材分层理解。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数学语言概括出每一层的内容。这样,通过阅读并伴随一系列分析、概括等思维活动,使学生对“十进制计数法”有了较为全面、准确的理解。

1.2 融会贯通法: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新旧知识之间总保持着某种内在的一致性。这直接关系到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数学阅读教学时,善于从一般原理的高度去认识新知识,从知识系统的角度去把握新材料,融会贯通地深入思考,才能避免片言只语的肤浅印象,减少思维的盲目性,真正理解教材所包含的严密的逻辑关系,从而提高理解的层次。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时,书上说到“小数点对齐”,学生阅读后,可能对“小数点对齐”的实质含义并不理解。为此,我们要引导学生联系已学过的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思考:整数的加减法中,“数位对齐”是什么含义?小数加减法中,“小数点对齐”的含义又是什么?从而使他们认识到“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的实质都是指相同的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这与教材中所提示的内容在算理上是一致的。像这样融会贯通的阅读思考,不仅能使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而且还增强了他们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2.1 课内培养:课本是学生学习材料、阅读材料的来源,而不仅仅是教师自己讲课材料的来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依据学生学习心理状态的变化,以及不同的学习内容,适时提出数学阅读的要求,逐步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能力和习惯。

2.1.1 为求知铺垫而读。小学生学习新知,不仅需要充分的知识准备,更需要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在一些新知识学习前,恰当地安排一个阅读环节,常常能激发学生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从而产生学习新知的“自我需要”。如教学“梯形的面积”,学习时要求学生先通过阅读,自己解决教材中的准备题:怎样把梯形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这激起了孩子们不少的学习兴趣,有的学生剪、有的拼,有的把梯形转化成长方形,有的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等等,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也就产生了获得新知――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需要。

2.1.2 为探求本质而读。主要是指在听课、讨论、解题的过程中出现疑问或困惑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有关章节,从而达到自我释疑的目的。如学习平角的概念后,有的学生受平角表象的干扰,认为平角就是一条直线,直线就是平角。为此,学生间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此时,教师不直接给予简单的判定,而是要求学生再去阅读教材中平角的定义。通过阅读,进一步明确:平角作为一个角应该有一个顶点;它的两边是从顶点引出方向相反的两条射线;平角的两边在一条直线上;或者通过缩句,平角是一个角,而直线是一条线,角能是线吗?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一概念的生成。

2.1.3 为知识升华而读。这是指在学习新知后,为帮助学生进一步领悟学习内容中所蕴含的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使知识本身具有更广泛的迁移性而进行的阅读。指导此类阅读,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自觉渗透的意识,同时还要善于从平时的教学内容中,提炼出对学生素质发展有促进作用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如学习“三角形的面积”后,要求学生带着如下问题去阅读教材,重新回顾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1)教材上是用哪些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2)怎样利用平行四边形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3)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由转化到推导的数学思想过程,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2.2 课外培养: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师还要格外重视在课外有计划地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习惯和能力。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些有关数学家的故事,让他们对数学和数学家有新的体验。然后,让学生阅读一些数学小知识,如加、减、乘、除的来历等,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最后,让学生阅读一些有关数学的科普读物和数学的名题、游戏等,让学生更喜欢数学,愿意与数学交朋友,并从中学到数学知识和培养数学精神。

3 在应用题中数学阅读技巧的培养

第5篇:小学生科普小知识范文

当听到防震预报紧急疏散铃声后,各班主任首先要保持冷静并尽快做到:拔掉电源,组织学生有顺序地跑到室外的空地上,并且远离电线。一起来看看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教育总结范文5篇精选,欢迎查阅!

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教育总结1

_镇位于南天目山脉,地形地貌复杂,地质灾害时有发生。为切实做好防震减灾工作,该镇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做好各项预防措施,最大限度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重点抓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健全机构,强化组织领导。

在防震减灾工作中,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真正将此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来抓紧抓实。调整充实了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和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派出所、安监站、国土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防震减灾工作。为增强防震减灾工作战斗力,降低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党委、政府从机关单位抽调了50余名干部职工组成了4支应急抢险队伍,同时在各村成立了以总支书记为队长,民兵和青壮年群众为队员的应急抢险小分队。

二、强化宣传,增强防震意识。

充分利用广播、标语、宣传栏、手机短信、宣传单等形式,加强地震科普知识普及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加强地震知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教育,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在各中小学校普遍开设地震知识讲座,加强对在校师生的培训教育,增强广大师生的防震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定期或

不定期在各中小学校开展防震避震应急演练,提高广大师生的应急避灾能力。今年,全镇共发放防震减灾宣传资料500余份,出黑板报10期,制作防震避险宣传展板12张,开展地震知识讲座4余次。

三、深入排查,消除安全隐患。

牢固树立“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的防震理念,组织国土、安检、民政等部门对全镇7个村的地质情况进行了全面排查,其中存在地质灾害隐患__处。党委、政府已向地质灾害隐患地带群众发放了“防灾工作明白卡”和“防灾避险明白卡”,并落实了专人负责24小时监测,一有险情立即上报。同时,组织对全镇2所学校的校舍进行全面排查统计,保证学校校舍安全性能,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加固民居,提高抗震能力。

根据农村民居抗震性能调查统计,_镇旧民居有部分不具备抗震能力或抗震能力底。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积极争取各方资金,并与当前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相结合。在项目安排上,我们坚持把特别贫困、特别简陋、特别危险的农村民居作为实施的重点对象,优先考虑,确保新建和加固改造的`农村民居基本具备抗御不低于6级地震的能力。在工程建设中严把“三关”、做到“四不准”,即:严把材料质量关、严把施工质量关、严把验收入住关;对不符合抗震要求的设计

不准实施,对不符合抗震要求的建设项目不准审批,对不符合抗震标准的建材不准进入工地,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工程不准验收。

五、完善制度,提升救援时效。

完善修订了《_镇防震减灾应急预案》,适时组织地震应急预案的演练,进一步熟悉掌握启动应急预案的方法、步骤,明确在应急行动中的职责,达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效果。加强抗震救灾指挥体系建设,及时充实抗震减灾应急队伍及应急小分队成员,建立应急队伍信息库,确保预案启动及时、运转顺利。严格值班制度,在汛期及历年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时期,要求各村及相关部门实行值班制度,保证手机24小时开机,及时上报各种突发性自然灾害。

虽然我镇在防震减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缺乏防震减灾工作经费,各项工作开展难度大;二是村镇建筑民居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达不到抗震要求,全镇部分群众还居住在抗震能力低或不具备抗震性能的房屋内;三是社会公众防灾意识有待加强。

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严格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各项防震减灾制度,健全紧急救援体系,加强对群众的防震知识教育,提高群众防震意识,减小灾害损失。

_镇人民政府

二0__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教育总结2

一年以来,我社区防震减灾工作,在区委、政府的指导下,按照年初制定《__区防震减灾工作计划》认真贯彻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加强组织领导,发挥基层作用

成立了领导小组,将我社区防震减灾工作纳入了本年度社区工作目标考核,并加强防震减灾工作,做到人员落实到位。

二、创新宣传方式,大力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一是按照上级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4月1日组织社区干部、工作人员、居民参加了__区组织的防震减灾知识讲座,并结合本社区实际,认真组织开展学习相关文件及相关法律法规,在社区醒目区域悬挂宣传标语横幅,积极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增强民众防灾减灾意识;二是传达上级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安排部署了今年的工作任务,传达学习了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对防震减灾工作进行强调,要求:一是要有意识。要有预防各种灾害的意识;二是要有措施。要加强各方面的措施和准备;三是要有责任。要认清防灾减灾形势,加强责任心,相关工作人员要增强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责任意识,克服麻痹大意思想和侥幸心理。防灾减灾是公共安全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是大家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调动了全民参与的积极性,强化了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了民众的防灾能力,防震减灾知识得到了大力普及,为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我社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三、充分发挥基层作用,努力推进防灾应急工作

为全面贯彻上级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加强社区防震减灾工作,一是制定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立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队。二是制定社区《防震减灾应急预案》,建立健全了防震减灾应急机构。三是抓好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基本筹建起一支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和志愿者队伍,积极开展了志愿者队伍的地震应急救援知识培训。四是制定了防震减灾紧急疏散应急预案并开展了应急疏散演练,通过演练不断完善了预案。

四、切实加强防震减灾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业务培训,搞好自身建设,不断适应防震减灾工作需要

在社区的组织下,进一步加强了相关人员的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学习。一是组织各类相关法律法规的专题学习和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防震减灾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二是加强防震减灾工作业务指导,搞好震害防御、应急管理业务培训。通过不断学习,不断适应防震减灾工作需要,促进我社区防震减灾工作的发展。

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教育总结3

在5.12特大地震和青海玉树7.1级地震,使许多鲜活的生命瞬间被无情地吞噬了,灾难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普及防震自救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市、区教育局《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的安排意见》文件精神,以增强师生防震减灾安全意识、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为目标,我校于5月份在全校范围内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一次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普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开展地震应急模拟演练等活动。增强了学生防震减灾意识和自觉性,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了学生地震灾害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进一步探索了学校防震减灾教育工作的新思路。现将此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组织领导,成立了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负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广泛宣传动员,提高了学校师生对防震减灾教育意义的认识,激发了师生积极参与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的积极性,有力提高了师生对防震减灾的认识,深刻认识到防震减灾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常抓不懈。

二、多渠道广泛宣传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以加强师生公共安全教育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充分整合学校科普教育的资源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习科普知识,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增强学生安全意识。防震减灾教育重视活动体验原则,开展了以防震减灾为主题,以灾害防御科普知识教育为主线的系列科普教育活动,增强师生的防灾抗灾意识和自觉性,提高灾害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首先,把震减灾科普知识教育作为学校安全教

育的重要内容,并列入教学计划,重视学科渗透,将防震减灾知识引入课堂教学,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在每周校本课程时间开展防震减灾知识教育。其次,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宣传:利用黑板报、手抄报、横幅、展板、标语、主题班队会等形式,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并组织学生观看了《唐山大地震》、《蟾蜍》、《地震揭秘》、《直面地震》等防震减灾录像,使学生一方面了解了地震小知识、防震自救互救的小常识,拓宽了知识面,另一方面看到了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第三,组织防震减灾专题知识讲座和知识竞赛,使学生对防震减灾和自救互救知识有了较系统全面的了解。

三、开展地震应急模拟演练。

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地震应急模拟演练实施方案,成立演练指挥部,确定了科学详实的活动流程、疏散路线及人员分工。于5月12日下午3时分别在罗坊中学、罗坊希望小学、下山桥小学三校进行了地震应急模拟演练,校长亲自指挥,班主任及课任教师协同配合,顺利有序地完成了撤离疏散、安全保障、医疗救助等过程,结束后校长对演练过程进行了总结。进一步增强了师生防震意识,真正掌握在危险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提高了抵御和应对地震事件的能力,整个演练过程井然有序,历时三十多分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通过此次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增强了全校师生防震减灾安全意识,我校将以这次活动为契机,以保障师生安全,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为目标,把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继续开展下去,创建和谐校园。

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教育总结4

为了做好第_个“防灾减灾日”各项工作,提高小学生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我们学校根据学校制订的“防灾减灾活动方案”,积极开展“防灾减灾”教育宣传活动,全体师生通过学习实践,增强了师生的防灾减灾经验和能力。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认真策划,保证防灾减灾活动的顺利开展

我们十分重视防“防灾减灾日”的工作开展情况,根据上级精神我校安排专人负责,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我校在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认真制定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防灾减灾日”活动方案,做到主题明确,措施适当,方法正确,确保活动有人抓,不脱节。

二、广泛宣传学校开展“防灾减灾日”工作的重要意义

(1)我校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日”的宣传工作,在5月10日开始我们在校门口悬挂开展“牢记汶川、玉树地震教训,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二个防灾减灾日”“减灾从社区做起,教育从学校开始”“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等防灾减灾的标语,营造防灾减灾活动的浓厚氛围;利用国旗下的讲话、教师例会学习等途径进行“防灾减灾日”教育大动员。各校区还围绕“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创建安全和谐校园”为主题,出好了一期主题宣传橱窗,各班出好黑板报,深入浅出地宣传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及有关法律法规。通过教育使全体师生进一步明确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使他们认识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地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他们自觉参与防灾减灾的学习、宣传、行动之中。

三、深入开展防灾减灾系列教育活动。

为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意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防灾避灾知识和技能,增强师生的应急疏散能力和安全意识,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学校开展有效地开展了防灾减灾系列教育活动。

(1)5月10日,利用周一例会时间,认真学习上级相关文件和学校制定的“防灾减灾日活动方案”,布置防灾减灾日活动的各项工作,共同学习安全演练方案。

(2)5月12日,通过家校路路通,向学生和家长宣传“防灾减灾”教育日和宣传教育周活动的重要意义。

(3)5月12日下午第一堂课,各班组织学习《应急避灾手册》。

(4)5月13日中午,通过小百花电视收看安全教育动画片《蟾童》。

(5)认真组织、扎实开展安全演练活动:5月12日下午14:28,全市鸣放警报时间,开展师生紧急疏散演练,随后进行防灾减灾教育讲话。通过演练进一步检验应急反应力量,提高师生的应急反应能力。师生到达指定地点后,德育处进行防灾减灾教育讲话。。

(6)5月10日至14日,各班组织开展了一次以防灾减灾教育为主题的主题班会活动。

(7)5月14日晨会,组织全体学生参加防灾减灾知识竞赛。一年级口答,二——六年级笔答。

四、深入开展校舍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

5月10日下,由校长室带领,相关人员对校舍、厕所、围墙以及校园周边环境、地质、地理条件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检查做到有记录、有措施、有整改。真正做到了防患于未然。

总之,通过这次防灾减灾日活动,师生的防灾减灾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防灾减灾工作不是一时一刻一朝一夕之事,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总结,今后将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多方面多渠道继续加强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使防灾减灾意识植入每一个人的心中,全面提高学校防灾减灾能力和学生的避灾自救能力,确保师生生命和学校财产安全。

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教育总结5

为了进一步做好学校防震减灾知识进校园活动,增强全校师生的防震减灾的安全意识,提高广大师生在地震中的逃生自救、互救能力和抵御、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确保灾难来临时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我校认真贯彻县教育局文件精神,在防震减灾日来临之际,我校开展了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现就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成立领导小组。

1、“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

组 长:_

_副组长:_

_现场指挥:肖建君 梁靖义 各班主任

2、召开防震减灾专题会议,由教导处制定了“防震减灾工作应急预案”,并及时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领会精神。

3、成立学校防震减灾科普宣传领导小组,由政教处、教务处负责主抓这项工作。结合学校实际,进行防震减灾疏散演习与宣传教育工作。

二、“防震减灾”主题教育内容:

1、大力宣传

学校打出了“加强防震减灾知识,提高抗震救灾能力!”、“加强防震减灾,关注生命安全”等宣传标语。在学生、家长、教职工中进行大力宣传,增强人们的重视。

2、班级召开“防震减灾”主题班会

全校利用周一下午第四节组织召开了专题的防震减灾主题班会,普及学生防震知识,切实提高应急避险能力。为做好此项工作,政教处还给班主任印发防震减灾材料,对学生进行教育、宣传。

3、团委会利用黑板报的形式宣传防震减灾的有关知识。

4、在全校进行“防震减灾”专题讲座

早操时利用广播和国旗下的讲话对全体师生进行了专题讲座,提高广大教职工、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内容如下:

一是: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震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十二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在楼房里,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源,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余震。

二是:人多先找藏身处

学校里人多,如遇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三是:远离危险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四是:被埋要保存体力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这次讲座不仅让师生们了解了地震的成因及过程,更受到学生的欢迎,较好地宣传了防灾自救知识。同时,师生们也知道了发生地震等紧急情况如何去应对。

5、开展全校性应急疏散演练

由后勤、教务处联手根据学校教学楼结构和班级分布特点,制定相应的防震应急疏散预案,并组织师生学习。认真落实责任分工,各班班主任为本班主要具体疏散责任人。当听到防震预报紧急疏散铃声后,各班主任首先要保持冷静并尽快做到:拔掉电源,组织学生有顺序地跑到室外的空地上,并且远离电线。

在学校领导安排下,全校用了5分钟的时间到达指定安全地点,在本次活动中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了一把防震避险,加强了这方面的安全自护自救能力。

6、学生编出“防震减灾”顺口溜

通过这次“防震减灾”主题教育,学生们还编出了一套顺口溜:地震来了不慌张,头脑清醒不着急,人多先找藏身处,用手先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处,如果不幸被埋压,保持冷静要自救,耐心等待来救援。

今后,将继续开展校园防震减灾宣传活动,并把这项工作常规化,提高全校师生防震减灾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自救互救、疏散救援的

能力,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确保灾难来临时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第6篇:小学生科普小知识范文

1 以活动为载体,创造科技体验机会

1、科技实践活动――科技体验的校外延伸。

“科技实践活动”是一项参与率高、活动范围广、实践性强的科技活动。每年学校都会组织不同形式的科技实践活动。如:“泉水的利用情况调差”“废旧报纸的再利用研究”“汽车尾气排放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废旧电池的利用”等等。他们大多选择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既增加了对生活的敏感性,又增强了对社会的关注度和对社会的责任意识。

2、壁挂式科技馆――校园科普知识的普及与深入

各个地方的科技馆可以说是孩子们的天堂,在那里他们可以畅游在科技的梦想之中。但是科技馆不肯天天去,可是壁挂式的科技馆就解决了这一问题。孩子们可以在课间就可以操作观摩自己喜欢的科学小实验,让他们明白科技并不遥远,科技就在身边。

2 以体验为载体,强化科技体验力度

2014年开始探索尝试科技体验课程,最初在学校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开展了“智力七巧板”“小牛顿”“有趣的绳结”等富有科技味的活动,得到了学生的认可。2014年底与济南市科技馆开始合作开发科技体验课程。先后开展了“创意折纸”“黑陶的制作与文化”“家庭生活小技能”“创意机器人”“电与磁”几门科技体验课程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取得了良好效果。

1、“黑陶的制作与文化”――动手感受创造的魅力。

黑陶富有美丽诱人的观赏特点,其器型多样,造型精美,立体效果强,图案分明,栩栩如生,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我们的陶艺设计与制作课程研究的是造型语言,主要分为理论知识点和实践技法两个部分。其中理论知识点包括陶艺设计与制作的概念,现代陶艺的发展历程等。实践技法部分则包括以单元主题项目为形式的陶艺制作基本技法讲解和深入课程等。

2、“家庭生活小技能”――感受生活中的小科技。

“家庭生活小技能”重在让青少年注重生活技能的积累,让大家感受生活的乐趣,让同学们了解更多生活中的小知识,为同学们创造一个机会去展示自己在生活方面的技能,提升动手能力和科技使用意识,让我们的学生不再“纸上谈兵”。

3、“创意机器人”――机械与现代科技的集合。

“创意机器人”课程重点学习搭建项目和程序编辑。有些是空间结构类,有些是原理类,有些是传动类。程序编辑则根据任务的不同来设计。课程整体按照难易程度从易到难排布,不同类型穿插其中。空间结构类项目,需要学生能理解结构概念;原理类项目则是让学生明白基本的搭建原理和物理学概念;传动类项目则是让学明白力学原理。学生边动手边设计,集思维训练、科技知识、合作学习于一体。

3 以专家理论为载体,深化科技体验效果

1、“创造发明课”开设模式

在进行了多年以来的“体验教育”探索后,发现学生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总结实施情况后发现,能有作品、有创意的学生仅仅是少数,科技体验教育有很强的操作性,但缺少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为了研究探索“创造发明课”对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性,我们采取了以下三种模式。

(1)集中培训模式

集中培训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系统地接触了解“创造发明”的课程体系和思维方式,同时能够更加清晰地观察到学生思维的变化和创造力的提高。为了能够更好对比探究课程效果,我们邀请陈明泉教授为五年级学生进行了为期两天的集中培训,效果非常明显。同时,我们也发现了集中培训的弊端,那就是时间短,内容多,学生的课堂压力较大,而且对整个的课程体系和思维方式了解不够深入。

(2)以课程形式纳入课表

课程教学是学校教育最有效的途径。以课程形式出现,保证了组织形式的长期性和有效性,同时,增大了普及面,能够让更多的学生接触到这门课程。不仅如此,在这种约束下,到什么时间就上什么课,能保证课程的有效落实和对课程体系的深入了解。

2、创造发明课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明显效果

(1)创造思维的转变。

①认识的变化。在未进行创造发明课之前,多数学生都认为创造发明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那是科学家、发明家做的事情。可是经历了创造发明课后很多学生都认为创造发明不是什么难事。有的同学还写出了自己的感悟:“学习了‘创造发明课’后,我最大的变化就是敢想敢做了,创造发明并不难,难的是你不敢去想。”还有的同学说:“做什么都要有自信,对自己有信心,只要对自己有信心,就一定能做好。”“创造发明课”让学生经历了由不敢想、不敢说,到敢想、敢说的过程,彻底扭转了他们以前的认识。虽看似简单,但这却是一个质的提高。

(2)创造兴趣明显增强

课程开设后学生的创造兴趣明显增强,首先我们对开课的不同年级进行了一项简单调查,问题如下:A你是否喜欢创造发明课?B你喜欢创造发明吗?C你有信心进行发明创造吗?D你认为创造发明课对你进行创造发明有帮助吗?

调查结果发现,在280人的调查中,喜欢这门课程的为280人,喜欢创造发明的为238人,有信心进行创造发明的有213人,认为创造发明课对自己有帮助的也为280人。调查显示课程开设后与开课前学生的表现有巨大的差异,绝大多数都能够认同这门课程,并感觉课程对自己很有帮助。同时足以看出同学们创造兴趣的明显增强。

3、创造发明课对有效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建议

(1)以树立自信为起点

中国人并不缺乏创造力,可为什么调查显示中国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居于世界末流呢?除环境等诸多因素外,还有培养力度不够。小学生阶段是培养他们想象力与创造力的黄金阶段,创造力的提高将对他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要不断肯定学生的想法,不断地为他们树立自信。

(2)激发兴趣是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与交流过程中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在研究过程中主要运用了以下三种激励方式:

4 存在困难与设想

目前在进行创新教育探索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所以引发了一点设想。

第7篇:小学生科普小知识范文

—xx中心小学创建“大兴式”学校工作侧记

xx中心小学作为一所农村小学,一直秉承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五育并举的原则,把营造和谐育人环境,传承文明道德真谛,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在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的过程中,办学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学校在2019年9月被县教育局确定为创建“大兴式”农村学校样板校以来,认真研究“大兴式”学校的办学模式,结合县域、乡域特点和本校实际,确定了学校的办学特色为依托社团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一年多来,经过学校全体师生的努力探索和实践,现已初见成效。

一、组建学生社团,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有效载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学生社团活动都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生成性等共同特点,将学生社团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机结合,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社团化,社团活动常态化,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学生社团可以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更多不同兴趣或特长的学生都能找到展示自己和释放个性的空间。社团活动的开展,有效弥补了现行课堂教学对学生全面素质提升的不足,成为创新教育的一个落脚点。基于此,学校着眼于学生多元素质的培养,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从学生实际出发,开设了艺术类的美术创作社团、实践类的生活小能手社团、公益类的环保社团、文化类的传统文化社团、技能类的天才小厨师社团、科技类的小科学家社团等。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生社团活动课程进行了有机整,系统开发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而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有效开展。

二、有效实施,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广阔的舞台

1、开展艺术创作活动,提高人文素养

美术创作社团与美术学科相结合,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利用美术知识和技巧来完善自己的作品。同时,教师把课本内容变得立体化、形象化,并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为活动出谋划策。在《有趣儿的手指画—小小手儿本领大》实践活动中,学生直接用手,包括指尖、手指、手掌、手背、手侧,蘸取适当颜料,在纸质平面媒介上进行指印、掌印、涂鸦等形式的艺术活动。通过学生的手指作画,让学生认知到双手的神奇,同时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二年级学生xx,平时性格比较内向,但在活动中展现出很强的绘画能力,为此老师进行了专程家访,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希望不要埋没了孩子的天赋。在《昆虫保护宣传画》实践活动中,学生用水彩、贴纸等形式制作一幅宣传画,主题为保护昆虫,向学生传达保护生命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四年级学生张某不自信、不爱讲话,但她设计制作的宣传画,色彩的搭配、布局都十分合理,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通过老师的鼓励,她来到讲台前自信的向同学们讲解她的作品。

2、开展生活实践类活动,培养学生自理能力

学校开展活动尽量考虑安排小学生习惯养成的内容,为学生今后能够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在《自己动手包书皮儿—我和新书有个约会》活动中,学生从家中带来废旧的报纸或其他包装纸,通过老师的指导来为新书包书皮。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爱护书籍的意识。二年级的学生xx,改掉了乱扔乱放、乱涂乱画课本的毛病,养成了爱惜书本的好习惯。在《我是叠衣服小能手—做妈妈的家务小助理》活动中,老师通过对自己生活经验的总结、网上搜集各种不同服装的整理方式、衣物收纳知识,整理出了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和操作的简单方法;学生在家进行实践。通过活动,多数学生都能在家中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四年级学生xx从前在家自理能力不强,通过学习实践,像穿衣戴帽,整理床铺等这样的事情,现在都能自己做了,父母见到老师便夸赞自家的孩子长大了、懂事了。

3、开展传统文化实践教学活动,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内涵的国家,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下很多的传统节日。对学生开展关于传统节日的社团实践活动,不仅是对文化的传承,也是对爱国主义情操的培养。吃粽子,是端午的习俗之一。在《端午包粽子》活动中,教师为学生们准备好了粽叶、麻绳、糯米以及肉粽馅、蛋黄馅、豆沙馅和蜜枣这四种不同的馅料,教师将学生分成四组,选举小组长和卫生委员,教师进行示范讲解,“两片粽叶折漏斗,加入糯米和馅料,对折以后成三角,麻绳捆紧摆放好”,借助这四句话请同学们来动手操作,并且教师在巡视指导时请小组长协助,保证让每位学生都能亲自动手包粽子,活动结束时由卫生委员带领同学整理教室,做到来时什么样走时什么样。同学们在体验了动手操作的乐趣同时也感受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将劳动成果带回家与家人分享,并且这次活动的作业便是让学生将粽子这种美食文化讲给家人听,以此弘扬美德、陶冶情操、发扬传统文化。学生通过课上的学习能够动手帮助家长包粽子,一家人感受着节日气氛,家长在欣慰的同时都表示非常开心。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有趣的皮影制作—我手中的西游人物》活动中,学生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西游记》人物来进行制作。在活动当中学生亲身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色彩与光线的搭配,一个个皮影人物在学生的手里活灵活现,学生们对皮影戏中演绎的传统文化故事也是赞不绝口;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很快便了解了皮影戏的由来和发展历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自然也就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学校五年一班自发邀请其他班级学生和老师,来到综合实践室观看他们的皮影剧表演,表演结束后还组织了“皮影小知识”的科普小讲座,获得了师生们一致好评。

4、开展技能类实践活动,让学生“知农惠农”

学校结合县域、乡域特点,让学生“知农惠农”,对家乡的农业经济发展有所了解。学校结合本地特产土豆,开展了《制作美味土豆泥》活动。土豆泥制作过程非常简单,将土豆蒸熟捣烂也就是土豆泥了,每位同学都参与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探讨土豆的生长过程、营养价值、食用方法、以及为我们家乡带来的经济效益,学生在今后食用土豆的同时都能为家乡有这样的特产而感到自豪。结合生产经济作物大豆,学校开展了《制做豆腐》活动。将大豆磨成豆浆,倒入锅中加卤水熬制,入模具定型就制作成了豆腐。活动中,学生了解和掌握制作豆腐的全过程,体会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并感受到黑土地产出的大豆营养价值非常高,制作出来的豆腐口感远比南方的要好,所以家乡的大豆制品在市场上也是备受欢迎,种植大豆已经成为家乡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学生们通过活动都能感受到家乡的食材原来有这么大的学问和贡献。

第8篇:小学生科普小知识范文

【关键词】 图书馆;少儿阅读;阅读指导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儿童作为祖国的接班人,知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日后他们对祖国作出的贡献,而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便是阅读。阅读能力是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伴随少年儿童成长的珍贵财富。因此,培养少年儿童的阅读能力,让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所肩负的责任,是图书馆关心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体现。图书馆必须把阅读指导作为少年儿童读者服务的重点内容,帮助少年儿童培养积极健康的阅读兴趣。

1.少年儿童阅读现状

1.1网络、电视、电子游戏较多占用少年儿童课外阅读时间

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传统意义上的阅读行为受到了极大的冲击,随着获取信息的手段日益丰富,图书出版物已不再是少儿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电视、电子及网络媒体占据了他们日常生活中相当的比例。色彩鲜艳,语音丰富的电子媒体吸引着他们的注意力,使得少儿能用于书面阅读的时间更为减少,因此造成少儿阅读率低的局面。在我馆对733名少年儿童阅读状况调查中发现:66%的人课余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上网或玩电脑游戏或看电视、电影,而34%的人会选择课余时间看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电子媒体对少儿的影响。

1.2学习压力挤占少年儿童课外阅读时间

在“应试型”正向“素质型”教育转变的过渡阶段,广大少年儿童正面临应试教育和素质拓展双重压力的局面,学业负担重,课余时间也被各种兴趣辅导班占据,可供自由支配的阅读时间少。同时,家长、教师对少儿课外阅读进行有效引导不足,没有对培养少儿的阅读兴趣给予足够的重视。据调查,现在少儿进行课外阅读的原因当中,低年级学生呈现出由于兴趣,或是经由老师家长推荐,或是同学相传这几种原因。随着年龄增长,面对越来越紧张的各种考试,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各种兴趣班、提高班、冲刺班充斥着少儿的课余生活,使得本来就缺少的自由支配时间,课外阅读更是难以挤进他们每天的日程,阅读跟少年儿童之间也就渐行渐远。在我馆对733名少年儿童阅读状况调查中,在回答“你认为没太多时间看书的原因”时,有55%的读者选择是作业多,课业压力大。

1.3少儿阅读结构存在问题

据教育专家分析,时下少儿阅读结构存在以下问题:功利性阅读多,趣味性阅读少;“浅阅读”多,“深阅读”少;缺少阅读计划,阅读效率低。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广大中小学生用于可以让心灵真正放松下来的“课外阅读”时间被大量剥夺,取而代之的是跟考试相关的,强化课本知识的变相“课内阅读”;就图书市场的情况来看,质量不高的通俗儿童文学盛行,严重挤压了具备深度阅读价值儿童文学的发展空间,而作为少年儿童读者,他们更愿意选择动漫、校园小说等直观、通俗的读物,相对而言,底蕴丰厚,发人深省的读物,却得不到学生的青睐,这样就形成了娱乐性的阅占据了主导的状况;另外,多数少年儿童没有明确的阅读计划,没有形成自觉有效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方面表现出被动、盲目的状态。他们不能准确地从阅读材料当中筛选出符合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源,结果是造成了对图书资源的利用效率偏低。

2.图书馆开展少儿阅读指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当今社会,有人把知识经济描述成“知识左右人类未来,信息构成生存基础”,当前的社会环境也体现出“学海无涯”的真正含义:每个人都应该将学习贯穿在整个人生当中。图书馆作为知识的殿堂,智慧的海洋,拥有大量可供阅读的书籍资料,文献报刊,馆内明亮整洁,安静舒适的环境,是学习知识、培养阅读兴趣的良好场所,是人们终身学习的大课堂。少儿时期的阅读是“终身学习”的开始,是通向未来成功之路的基础,而未来学习型社会也将要求他们在形成阅读习惯的同时,发展已知,开发未知,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由此可见,阅读是少年儿童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对他们的成长十分重要。

图书馆是少儿的第二课堂,少儿可以通过书籍阅读,延伸课堂知识、

开阔视野。少年儿童读者普遍处于求知欲强,好奇心重的年龄段,但是分析能力和辨别能力不足,不懂得筛选适合自己的书籍进行阅读,还没有形成比较固定的阅读兴趣,对阅读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图书馆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环境,丰富的书籍资源,为正在启蒙阶段的少年儿童提供相应的阅读指导,让他们从小开始培养健康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自学的能力,学会利用图书馆资源,已成为图书馆工作者必须重视的课题。做好导读工作,有助于少年儿童早期的知识积累,有助于社会主义新一代有用人才的健康成长,因此需要放到服务工作的重点位置。在图书馆服务工作的过程当中,图书馆工作者要有意识的去了解少年儿童读者的需求,学习少儿教育的知识,掌握一定程度的指导技巧,将阅读指导工作更加切实有效的落到实处做好准备。在具体操作当中,针对少年儿童活泼思维的心理特点,应采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将阅读指导的理念融入其中。

3.指导少儿阅读的有效方式

3.1打造孩子们的阅读乐园

图书馆要培养少儿的阅读习惯,首先要努力创造能吸引孩子们走进图书馆的阅读环境。图书馆可以借鉴游乐园的装饰布置,把少儿阅览空间打造成“阅读游乐园”,构建轻松愉快的阅读环境。在空间布局方面应体现人性化设计,突出少儿活泼童趣的个性特色。利用色彩、摆设、装饰造型,将少儿阅览室由外到内布置成色彩明亮、充满想象、富有童趣的空间,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把孩子们吸引到图书馆中来,为进一步引起其阅读行为创造条件。

3.2阅读推荐

阅读推荐,是图书馆为少儿提供的最基本的服务方式之一。阅读推荐就是馆员帮助孩子找到适合他们阅读水平和阅读兴趣的图书的过程。〔1〕通过阅读推荐,把读者和图书馆资源联系起来,通过指导阅读的方式逐渐使孩子们爱上图书馆,热爱阅读,享受阅读的快乐。为了做好阅读指导工作,馆员一定要不断学习和积累,通过多种方式方法,掌握不同时期各种类型的儿童读物资讯。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如阅读相关的儿童文学评论期刊和杂志,了解时下热门的少儿读物,关注网上书店或大型书店的新书上架情况,对借阅率较高的图书进行统计记录,通过日常读者借阅过程中的交流或以问卷的形式了解少儿阅读兴趣等等。对一定数量的儿童读物资讯进行收集、分析、整理以后,实现以多种互动方式向儿童推荐读物。如利用宣传橱窗、公告栏、专题板报等平台,提供有关的读物简介,内容概要以及一些精彩的书评,配以适当的书籍封面或者插图,向孩子推荐好书新书;在馆内设“好书篮子”,安排固定时段让孩子们在还书时把自己认为好看的书籍放到篮子里,方便他们现场交流相互推荐书籍;在馆内设“书评专栏”,鼓励孩子写书评,把自己喜欢的图书以简单的语言,自由发挥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评价,贴在专栏上,与同龄读者分享。

3.3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开展阅读指导工作

实践证明,图书馆员充分了解少儿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在阅读中加以科学的指导,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有需要对少年儿童进行年龄段上的划分,进而为不同年龄段的读者量身定做不同的阅读指导内容。

3.3.1学龄前儿童的阅读指导

学龄前儿童指的是还没有达到入学年龄的儿童,在我国一般将0至6.5周岁的儿童称为学龄前儿童。〔1〕这阶段的小读者天真纯朴,以形象思维为主,专注力短暂,富于幻想,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理解能力单一,阅读方面处于启蒙阶段,在阅读中缺乏目的性和自觉性。这个时期应该重点推广以文明礼仪、基本生活常识为内容的书籍,引导儿童形成良好的品德基础。图书馆馆员可以借鉴幼儿园的教学方式,采用动画课件,并结合讲故事、做游戏、情景剧表演等直观、活泼的形式,向小读者推荐和讲解图文并茂、色彩鲜艳、文字简短的童话、寓言、神话等启蒙读物。通过绘画、做手工等动手形式,让孩子们在阅读过后生动地表达书籍给他们留下的印象,抒发他们的读后感受。这样,通过组织各项读书活动,将阅读和学习的基本方法及社会规范等传授给孩子。

3.3.2小学儿童的阅读指导

这一阶段的孩子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专注力增加,求知探索欲望增强,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这一阶段的孩子开始从被动的语言接受者逐渐转变为独立自主的学习者,是接受科普和环保教育的最佳时期。他们的阅读兴趣由单纯、幼稚的童

话类书籍逐渐向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书籍转移,如侦探、科幻、校园文学类书籍。图书馆员除编制主题书目外,可从各类主题中挑选热点作品,分别组织不同主题的“书迷会”。让有共同阅读兴趣的小读者在一起聚会,或交流阅读感受,或对图书进行点评,或发挥想象改写剧情或续写结局,或将自己喜爱的故事人物、情节绘画成漫画作品。在活动中,适时渗透阅读技巧指引,推荐同类其它优秀书目,在原有书目基础上进行延伸,扩大阅读面。

3.3.3中学阶段读者的阅读指导

这一阶段的读者处于青春期,正处于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他们独立自主,逆反心理强,对很多事物好奇。这个阶段的阅读涉及面最广,阅读兴趣开始从儿童读物向成人读物如中外名著、人物传记、英雄故事、科普读物、青春小说等类型转变。图书馆应主动配合学校的品德教育和价值观教育来设立专题书目和专题书架,引导他们参与阅读征文、演讲比赛、阅读俱乐部、书话会等读书系列活动,帮助他们深入解读书籍背后所蕴含的思想,鼓励他们进行自发性的思考,让他们在阅读面的进一步拓宽下,对社会生活认识理解的加深,解除成长过程中的困惑,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4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为了让更多的少儿走进图书馆,从小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图书馆要开展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常规化、系列化、品牌化的阅读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播下阅读的种子。以东莞图书馆麻涌分馆为例,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点,定期开展“亲子故事会”系列活动、读书征文、经典朗诵等活动,引导孩子们爱读书、读好书。每年都会开展“阅读之星评选活动”,激励少儿热爱读书,争当先进。以图书馆为阵地,藉着“4.23世界读书日”、六一、寒暑假、公众假期等节日开展主题活动,营造积极良好的阅读氛围。例如,六一开展“书名大家猜”、“快乐借图书,轻松拿奖品”;2010、2011年暑假期间,举办“读书夏令营”活动,活动内容包括“乐教乐学”、“快乐读书会”、“好书乐分享”等等。东莞图书馆麻涌分馆为培养并提高小读者热爱图书馆、合理利用图书馆资源的意识,开展“走进图书馆,好书齐分享——共享阅读快乐”展览、“爱护图书讲座”、“爱护图书,做文明读者,共创美好图书馆”签名活动。每年暑假都举办“暑期志愿者”活动,以自愿报名的原则参加活动,从中选拔出表现优秀的志愿者,组织培养成一批了解图书馆,懂得发挥图书馆作用的骨干志愿者,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带领更多的小读者认识图书馆,掌握运用图书馆资源的能力。这些活动深受孩子和家长的欢迎,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读书热情。

3.5重视发挥家长的影响力,培养少儿阅读的坚强后盾

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港湾,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课堂,也是终生的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也是终生的老师。家长是对孩子影响最深的人,图书馆要想使孩子从小养成喜爱阅读的良好习惯,使他们成为图书馆的长期读者,就必须重视发挥家长的指导作用。

3.5.1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吸引家长带孩子来图书馆

在少儿室内设“亲子阅读区”,让家长陪伴孩子一起阅读,鼓励家长为孩子朗读或讲故事。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孩子感受到父母之爱,家长也从中得到精神享受,感受到孩子对自己的深深依恋,从而使亲子双方都热爱图书馆,享受亲子阅读带来的快乐。在少儿阅读区旁可再设置“家长阅读区”,放置儿童教育学、儿童心理学方面的优秀期刊书籍,供家长阅读,让他们照看孩子的同时,增长少儿教育知识,培养爱阅读、会教育的家长。此外,定期举办讲座、咨询会,邀请儿童教育专家、作家等向家长们宣传阅读对孩子的意义,传授指导孩子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让家长感受到带孩子上图书馆是一件对孩子和自己都有益的事情,使他们养成自觉带孩子上图书馆的习惯。

3.5.2倡导家庭读书,打造“书香家庭”

图书馆员除了要采取措施吸引家长来图书馆外,还要向家长推荐图书,指导家长在家中开展阅读活动,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家庭图书馆,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让阅读的这颗种子从小就在孩子的心灵中扎根发芽。例如,北京市西城区青少年儿童图书馆在2010年年底推出的“和谐西城,书香家庭”儿童阅读推广活动,就是以家庭为单位开展的。此次阅读推广活动通过分批实施“小小家庭图书馆计划”,将36本好童书组合推进家庭,以营

家庭的阅读氛围,并与阅读调查、阅读学堂、故事妈妈培训、阅读学习体会交流、社区阅读推广等活动相配合,培养书香家庭,推进家庭读书活动,优化社区文化环境,影响和带动儿童、家长参与读书活动,创建学习型家庭。例如,东莞图书馆联合各镇街、村(社区)图书馆分馆共同启动“图书馆服务到户工程”,通过送书上门、好书推荐、套书丛书整体借阅、活动信息预告、读书会、有奖竞读、建立家庭网上数字图书馆、开通市民学习网、开通家庭藏书网等便民措施,推广图书馆服务到家庭,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3.6多方合作,形成合力

主动与宣传办、团委、关工委、社区、学校、企业等组织机构合作,充分利用相关部门的资源优势,围绕他们的中心工作策划少儿阅读活动,逐步引导少儿爱读书,读合适的书,使阅读风气从儿童兴起。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指导方式。近年来,东莞图书馆麻涌分馆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尝试,例如,在春节期间与镇团委联手举办“乐享我们的节日——青春暖流,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包括为小朋友播放动画片、过年小知识有奖问答,对回答正确的小朋友奖励儿童文学名家著作的系列书籍,大大激发小读者来馆的热情;与共青团合作举办“团委会亲”活动,向来馆参观的贫困儿童赠送读者证,鼓励他们多到图书馆来借阅图书;与嘉吉关爱委员会合作举办“青春暖流,爱心学堂”活动;由镇团委、宣传办、教育办及我馆携手东莞润达弹性织造有限公司、东莞超盈纺织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共同举办的“与文明同行”—-爱心赠书活动,为学生赠送了精美图书132册,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66份,鼓励他们热爱读书,努力学习;与教育办合作举办“书香中华,文采人生”——中华诗词名篇朗诵比赛、2012年“魅力汉语,经典华章”中华经典诵读比赛;与镇妇联合作开展“读书进万家学习月”活动,通过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引导广大家庭广泛参与到读书学习活动中来,营造书香麻涌的社会氛围;与学校合作举办“畅享阅读魅力,领略名家风采”——名家校园行系列活动,对少年儿童作正面的阅读引导;与南方分级阅读研究中心合作向各小学推进分级阅读。馆麻涌分馆还计划在2012年与南方分级阅读研究中心合作,举办少儿绘本制作大赛、举办校园小记者受聘与培训等活动,将图书馆打造成校园小记者基地。

4、结语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将继承社会建设的重任,阅读是一直伴随着少年儿童成长的重要环节,阅读带来智慧上的启迪对他们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图书馆作为书籍的殿堂,应当充分运用其蕴藏的资源,发挥其在社会当中的功能,通过多种方式渠道,促成家庭、学校以至社会各方面引导少儿健康阅读的风气,从少年儿童做起,逐渐形成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让少年儿童自觉用知识武装自己,将自己培育成为适应未来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潘兵,张丽,李燕博.公共图书馆的未成年人服务研究.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

[2]吴翠红.图书馆——让孩子们爱上阅读.图书馆论坛,2008(6)

[3]关丽丽.新形势下少年儿童图书馆读书活动探析.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1(10)

[4]姜洪良.省级图书馆为少年儿童读者服务的优势与策略.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9)

作者简介:

萧丽明 女,助理馆员,现工作于东莞图书馆麻涌分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