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信息资源建设范文

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网络信息资源建设

第1篇:网络信息资源建设范文

关键词:网络教学 信息资源 隐性资源 技术标准 系统结构

引言

建立一套面向教育者、受教育者和管理者,并能提供丰富的资源为之服务的教育资源系统,是网络教学开展的前提条件和实施基础。利用该系统,教育者可以建设教学资源(如制作课件、媒体素材),受教育者可以进行学习,管理者可以实现其相关的管理,三者之间可以实现方便的互动。

1.教育资源系统结构设计

1.1 教学资源系统的物理结构

类似于计算机网络的七层结构,我们也对网络教育资源系统的结构划分三个层次:应用层、传输转换层和资源层。应用层:各种应用程序,为师、生、管理人员所用,可以看成是使用者的操作层面。传输转换层:将应用层所需之资源,从资源层取出,经过传输和转换,为供应用层服务,可以看成是信息交换和隔离层。资源层:包括系统所属的全部资源,可以看成是信息储备层。三个层次在运行时是独立、分离的,但从资源的角度看是紧密依赖的,这使得系统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和整体上的集成性。由于用户见到的资源已经经过传输系统变换,因而保护了系统的原始资源,从而有效地保护了资源版权,也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1.2 教学资源系统的内容结构

一个完整的网络教学系统基本包括教学资源库分系统、资源开发分系统两大模块。教学资源库分系统的四大基本部分是:多媒体教学素材库子系统、多媒体教材子系统、数字化图书馆子系统、资源组织管理子系统。而资源开发分系统主要是为专业教师提供各种媒体素材的采集与编辑、网上多媒体信息的收集与重组、网络课程的编著工具等,其总体结构如图1:

1.2.1 教学资源库分系统

多媒体素材库:这类媒体信息主要是以单一媒体的形式呈现,如:学校中原有的录像、录音、图片等资料经过数字化转换形成的数字媒体信息。这些信息经过教育者和信息管理人员根据教学需要进行挑选、处理,投放到网络服务器上。它是有目的、有组织的教学资源的构建,主要以知识点为基础,以媒体属性分别建立图像资源库、声音资源库、动画资源库、图片图形资源库、文本资源库等若干资源库,组成多媒体教学素材子系统。

多媒体教材库:主要包含根据学科教学所设计的教学软件,相对于素材库,教材库的教学信息资源知识结构比较完整,呈现信息超文本和超媒体化,利用它们可完成学科全部或部分知识的学习。多媒体教材库是基于网络的教学资源库的重点,它的信息来源主要通过采集现成、开发自给等途径。从形式上来看,多媒体教材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种是基于数字化的文字主教材和辅助教材的电子教案,主要用于补充课堂教学,便于学生课后重温、复读。

第二种是用多媒体制作的课件,教师要直接参与整个授课过程。

第三种是用于网上教育的网络课件。它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基于流媒体的教学软件,其二是网页式的网络课件。

数字化图书馆:为使学习过程更便捷,各高校均加大了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力度,以促进教学科研工作的快速发展。

资源组织管理系统:是实现资源共享的有效手段。该子系统主要配置一些应用软件系统,如多媒体教材应用系统、视频应用系统、多媒体素材应用系统等。每个系统都包括数据管理、数据点播、数据上传下载等功能模块,可以方便教师对资源的二次开发,满足教学过程中的个性化需求。媒体资源的使用环境一般包括静态主页、教学平台、课程资源等。静态主页是基于因特网,利用网络服务方式,向客户开放的窗口。它可以超链接到各个子系统的应用界面。教学平台为师生提供实时和非实时的交互学习环境,支持教学管理的组织和实施。课程资源有网络课程、网络课件、电子教案等。

BBS学术论坛:是非实时教学模式下提供的交流工具。

1.2.2 资源开发分系统

资源开发分系统包括音视频采集、光盘刻录、图形工作站、多媒体制作等部分。资源开发分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在教育技术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多种多样的现代技术手段开发新的课件、软件、视频等教育资源,不断充实现有资源库的内容与结构。它更贴近教育资源的收集和组织过程,可以看作是整个教育资源系统的采购与后勤支撑。

有了开发分系统的存在,网络教育资源系统才真正在外延上成为一个可以主动扩张的,有生命力的动态系统。它的意义在于系统的地位不再是一个静止的、封闭的、内容的堆垒,更重要的是系统可以根据现实的网络教育发展状况与整个教育技术研究实践的进程,自主地能动地调整与充实自身的储备,这样一来系统中的资源就能够得到不断的更新,满足系统使用者现实的需要。在另一个意义上说,资源开发分系统还是开发网络隐性教育资源必经的桥梁。

2.教育资源的收集和组织过程

教育资源收集和组织,要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进行宏观规划。就是规划所要开发的资源内容,即合理的规划子资源库。

2) 收集、整理、编辑素材。要筛选具有价值的资源进行资源库建设。建设者要首先确定资源对象,然后对传统介质的图像、文字、声音和影像进行处理,使其转化为数字信息,通过计算机贮存。在收集资源时要注意兼顾多种媒体形式,要对资源内容进行很好的编辑,优先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超媒体表现形式。

3) 确定数据的格式,提出数据结构要求,供软件人员设计。

4) 对资源内容进行标引。经过编辑的数字文件,要由标引人员进行标引,包括分析内容,给出主题分类。

5) 资源归档。当资源加工工作全部完成后,要将全部数字化文件归档,存入资源库。

6) 由专业的软件设计人员设计相应软件,自动完成对数据的抽取。

3.资源系统建设的发展趋势

网络教育的相关技术仍是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的研究热点之一,教育资源系统建设蓬勃发展,各种“系统”、“平台”软件竞相涌现。但是,大多系统距离真正好用、实用的资源系统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一些系统需要完善,而一些则必须改造。总体上,资源系统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注重建立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2.注重隐性网络化学习资源的生成及意义;3.以教育技术的发展为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第2篇:网络信息资源建设范文

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建设 高校图书馆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现代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各种高新技术在各个领域以及图书馆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促使了图书馆从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数字图书馆方向迈进。随着时代的发展,图书馆工作的自动化、网络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用户对图书馆网络信息需求的服务越来越上档次。用户并不满足对网上馆内文献信息资源的检索与获取,而更多的是想通过计算机网络对网上其它共享信息资源的获取与查询。为了充分发挥图书馆工作的作用,提高本馆对用户信息服务的质量,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真正效益。

一、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概况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我国高校纷纷建起校园网,并通过我国CERNET加入internet。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网上的重要资源之一。但目前其自动化建设和网络建设相对落后,大多处于学术地位低、技术条件差、藏书建设经费短缺的境地,从而造成部分高校图书馆自动化发展水平低、数据不规范、应用效率不高,与其在校园网上的地位极不相称,直接影响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

1. 电子资源的数量及种类还不够丰富。电子资源建设虽已初具规模,但其拥有的品种及数量还有待丰富,由于馆内设施及资金等原因,电子资源建设有待加强。尤其是自建的特色馆藏网络资源比较贫乏。

2. 数据库建设没有统一的计划、分工和合作。由于各个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或引进缺乏协调,形成单一的服务方式。各馆建立的数据库结构单一、覆盖面窄,自建特色数据库相对贫乏,使得网络化建设加大了成本和难度。

3. 专业人才缺乏,现代管理落后。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现实的因素,图书馆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缺乏,即使有也留不住,再加上管理手段的落后,抑制了图书馆人员主动开发信息资源的积极性,阻碍了信息开发工作的深入发展。

4. 网络信息资源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没有深层次的开发,使得网络链接和共享受影响,整体的服务水平不高,信息利用率低。

二、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网络环境下的馆藏信息资源建设,既要最大限度满足读者的现实需要, 又要适应未来的发展,具体来说,应坚持四条建设性原则:

1. 共享性原则。由于每个图书馆不可能拥有世界上所有的信息资源, 因此共享其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很有必要。只有通过多个图书馆的协同发展, 形成一个互为补充、互为利用、互为推动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才能避免重复建设,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

2. 系统性原则。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现实馆藏与虚拟馆藏并存, 只有系统地、连续地从馆内与馆外、国内与国外收集和积累各种信息资源,才能不断充实图书馆的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发挥信息资源的有效作用。

3. 多样性原则。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存在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体现。要充分满足读者的需求,唯一的方法是开展多样。

4. 标准性原则。传统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所采用的软件系统差异很大,而各馆的数据库建设也各自为政,其标准和格式都不一样,导致开发的数据库无法在网上实现共享。因此,在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中,必须使用统一的标准规范,才能实现资源内容的相互操作与交换, 长期管理和使用。

三、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策略

1. 加大电子资源建设力度。根据本馆经费和专业学科调整采购策略,逐步加大对电子出版物的收藏比例,为教学、科研提供详实、权威、方便检索利用的信息资源。引进光盘数据库、网络数据库等数据化文献,不但充实馆藏,也方便读者查阅。本馆已经引进了各类电子资源l3种,其中中文数据库l1种,外文数据库2种,数量、质量都得到了提高。

2. 加强馆藏特色数据库资源建设。在加强资源建设,为教学、科研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下,高校图书馆不仅要外购数字资源,它还应有自己的特色馆藏网络资源以体现学校的办学特点、优势及个性。应根据本校的专业特点,立足于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将本馆及本校的特色资源进行加工,推上网络。如本校学位论文数据库、教师学术成果数据库、地方文献数据库、重点学科资源库、专家学者信息库等。特色数据库的建设能够更好地推动相关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利用先进的图书馆集成管理软件,立足于本馆的专业学科方向,收集大量有价值的文献信息资源,相应地转变数字化电子资源,建立自己的特色馆藏数据库。有计划、有步骤地把馆藏信息资源中独具特色的信息资源转化为计算机化的可检索的特色数据库传输上网,以更广泛、深入地反映馆藏信息资源,供读者使用,这是极为重要的其他网络信息制造者不能提供的信息资源。在这些馆藏特有文献资源数字化过程中,必须坚持标准化、网络化的原则。例如,高校图书馆开发建立学士、硕士以及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并加入CALLS,实现全国图书馆的资源共享。我馆已于去年开始建设特色馆藏数据库,包括视听资料数据库、学位论文数据库、煤炭经济情报以及和烟台大学、莱阳农学院图书馆合办的教育新视点等等,在建设特色馆藏数据库上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

3. 构建网络学术资源导航系统。资源导航系统是根据学校教学特色及科研需要,对某一学科领域内的信息进行收集、组织、整理,为用户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所提供的指引系统。由于各馆都存在多种电子资源,还有一些网上免费的专业性或综合性数据库,为了帮助读者从尽可能广的空间和尽可能短的时间范围内获取尽可能有价值的信息,为了图书馆电子资源的更加方便有效地利用,对所有电子资源进行信息导航是绝对必要的。现在有些高校图书馆和大型综合图书馆都纷纷建立了自己特色的电子期刊导航系统,读者只需要在网上通过同一个检索界面就可以同时检索馆内所有数据库,其中也提供了命中目标对应内容的快捷连接地址(题录或者全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图书馆的电子期刊导航系统。这正适应了网络信息资源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在这方面我们做得还很欠缺,尤其是与知名院校相比。

4. 逐步实现区域高校网络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一方面由于经费不足,技术力量不够强等原因,我们的网络信息资源还不够丰富。但另一方面又由于IP地址的身份鉴别再次将网络信息资源分割成了传统图书馆时代“大而全”、“小而全”的模式。这就使得宝贵的经费在重复购买资源时被浪费掉。

5. 开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使网络信息馆藏化。internet上的信息资源种类繁多,知识门类齐全,内容丰富,且代表了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借助于Yahoo、Infoseek、Google、Altavista等搜索引擎寻找搜集各种信息源,然后将信息分门别类,按一定主题进行分析过滤、分类及集中整合,形成专业指引库,方便用户查找某一类信息,如可建立法律类、专利类的专业指引库。此外,网络信息资源收集还应加强对电子期刊数据库的搜集。网络电子期刊由于出版的及时, 内容的权威,检索的便捷吸引了用户,图书馆应对因特网上免费的全文电子期刊按学科分类整理提供给用户。这样能弥补印刷型期刊品种和数量的不足,扩大期刊资源,提高文献保障率。图书馆应重视这类网络信息资源的选择,聘任专职人员开展此项工作,根据网站制作者、网站内容、网站用户利用率对网站质量做出评价,结合专业特点有目的地选择。

6. 引进和培养信息开发人才,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奠定牢固的基础。立足于自身的发展,引进和培养自己的信息开发人才,特别是有计算机专业知识和图书情报知识的人才是当务之急。这些人员是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基础。人是知识经济的重要资源,知识经济时代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时代,没有出色的信息管理人才,就不服务工作,自然离不开高素质的信息管理人才队伍。未来的信息时代,最需要的人才是能够利用各种传播载体,按照用户的需求, 提取信息资源,进行鉴别、选择和加工,制作有关的数据文件和技术报告等,以供用户使用。因此,加快人才素质的培养,造就一支思想好,业务精湛,创新能力强,科技知识面广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当务之急。图书馆在加强进行网络信息队伍培养的同时,还应对其他工作人员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培训,使他们在新环境下熟练地开展各项业务。

四、结语

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己在分类加工,组织整序文献信息方面的专业特长,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开发工作,改变网络信息庞杂无序、良莠不齐的状态;同时,通过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严格的筛选、采集和有效的整理、加工,建成本馆的特色数据库和资源导航库,形成功能强大的检索系统,为用户有效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提高检索效率提供便利。为此高校图书馆应加强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研究,并加快培养一批掌握现代化信息处理技术,拥有现代化管理技能的高素质、高科技人才,通过对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和建设,把图书馆建设成为网络信息资源的中心枢纽才有能力为学校为社会提供高层次的服务,才能实现网络信息的增值和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文正芳,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新论.现代情报.2004(8).

第3篇:网络信息资源建设范文

1、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中的障碍

档案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电子档案的收藏;二是转化馆藏原始的纸质及其它载体的档案为网络资源。三是开发网上资源为我所用,建立虚拟馆藏的不同形式实现网络资源导航,推荐站点和相关链接。我们在此主要讨论后两者在建设过程中常会遇到的障碍

1.1经费匮乏经费匮乏是制约档案馆进行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馆要想建设网络信息资源,首先必须实现档案馆内部工作的自动化,然后才能谈的上组建局域网、加入互联网,不仅要考虑到目前不断产生的电子档案所需的费用、还要对原有馆藏进行数字化转换所需的费用,我国馆藏信息资源建设的经费主要由国家财政或上级部门拨给,原本在满足原有馆藏建设方面尚成问题,现还要兼顾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经费之匮乏可想而知。

1.2技术力量缺乏无论是自建高质量的馆藏档案的数据库,还是从浩如烟海的国内外信息资源中选出最有价值的信息组建虚拟馆藏,都需要有高素质的馆员。他们除应有传统的档案加工、整理方面的知识外,还要对某个学术领域的相关信息源有丰富的使用经验和了解,能够随时监测相关信息资源的信息更新情况。而目前的实际情况却是具有相关知识技能的高素质人员由于种种原因转行、跳槽的多,档案馆中有能力从事系统开发与维护、采集组织网络信息资源的工作人员明显欠缺。

1.3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是各档案馆在进行网络信息资源过程上不容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开发哪些资源,怎样开发才能够既最大限度满足用户的需求,又不会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而且保护好自己的知识产权。也许正是由于知识产权问题的困扰。在档案馆自建的数据库中大多为库存档案目录型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只是一些公开的文件。

2、影响网络信息利用制因素

尽管网络信息资源具有许多传统档案信息资源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在档案馆中利用传统档案的用户是主流。因为传统档案在证据上的原始性,不可更改性及凭证作用比电子档案更具有法律效应。这一方面说明了传统档案的优势,另一方面也说明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要受种种因素的制约。

2.1基础设施的限制。随着馆藏档案的不断增加,现有的基础设施已不能满足所保存档案的现代化管理需要。而网络信息资源的最直接形式在于它是数字化信息,需借助计算机和畅通的网络线路方可使用,但信息基础设施总体来说还比较落后,家庭计算机为数不多,多媒体电子阅览室内检索档案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即使在自动化管理占优势的的一些大型档案馆,可供广大用户自由使用的计算机数量仍然很有限。

2.2网络速度慢,利用成本高。我国家庭计算机大多通过电话线连接方式上网,网络速度极慢,无论你是否查询到你所需资料都要交纳昂贵的的上网费和电话费(我国的通讯费比发达国家高出数倍)。此外,由于受到保密性和知识产权的限制要想浏览全文几乎是不可能的,网上免费数据库仅限于档案目录,。这些费用对收入普遍不高的我国大多网络信息用户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它直接影响到我国用户对网络信息资源的使用。

2.3用户自身因素影响自身因素影响问题可归结为:一是认识问题,二是能力问题。许多用户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存在误区,他们只认识到了它的快速的通讯功能,而忽略了其获取知识的功能。比如,有关部门在1996年对12个档案馆电子阅览室的抽样调查发现,利用网络传输文本和收发电子邮件的占86%,而通过网络进行信息查询或检索的只占很小的比例。当然,这还可能与用户的网络利用能力有关。因为通过网络检索不仅需要具备计算机知识和网络知识,还需要熟悉种种检索软件的使用方法。此外,我国各数据库生产厂商各自为政,用户界面不统一,用户第利用一种数据库都需要下载安装与其配套的浏览器,操作手续繁琐,这为本来就不熟悉网络检索的用户增加了不少负担。

2.4可望而不可及从理论上说,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完全消除了时空的限制,但要想真的足不出户就得到相关的档案或资料也不是容易的。一是因为网上的档案资料几乎是没有的,只是一个目录库,用户即使查到自己感兴趣的目录线索,受一些条件的限制也很难看到,到本地档案馆也许还能查到自己想要东西,要是在外地的档案馆的档案就更不便利用了。二是用户想查阅一些资料也很不方便。国外档案馆通常会给用户多种选择,如何复至磁盘中、发送电子邮件、自定义文件类型等等,国内的档案馆一般只提供打印输出功能。

2.5阅读习惯的影响尽管网络信息资源的类型丰富,但就科研工作利用情况来看还是以文本形式为主,况且传统的纸质档案更适合人们的阅读习惯。

3、网络建设与利用相结合,以建促用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有的障碍通过努力可以克服,而有的只能在实践中逐步完善。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没有固定的模式和进程,各档案馆需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以满足用户信息需求为目标,将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利用紧密结合起来,搞好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并以此激发用户的信息需求,提高用户对信息的利用。具体说来包括:

3.1协调比例,全局规划。网络信息资源与传统信息资源共同构成了档案馆的档案信息资源,它们是档案馆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基础,二者互相依赖,互为补充,缺一不可。传统的信息资源是提供网上资源的有力保障。在档案馆档案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应当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对于一些平时很多用户使用且使用频繁的档案资料,可以多复印几份,对于目录、索引等检索工具,可优先收集电子型,因为,此类数据库涵盖面大、档案检索线索完整、检索速度快。

3.2需求牵引,突出特色。在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过程中,一旦脱离用户的信息需求,无论多完整的数据库教会受到用户的冷落。具体操作起来,应该依据用户的需求,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注重征求反馈意见,从而决定将哪些档案资料应该扫描上网、哪些方面的网络信息应该加强组织,以及不断扩大档案收集的种类和面。切忌闭门造车。此外,所建的数据库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切忌“大而全、小而全”,避免重复建设而浪费大量人力、财力、力求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和实现资源共享。

3.3量力而行,分步实施。进行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各档案馆一定要从自身的实际能力出发,根据自身的资金状况,技术开发能力、网络条件、资源与服务的基础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考察借鉴兄弟馆的经验教训,制定好自己的战略部署,避免走弯路和重复建设。开始时,摊子不要铺得太大,要突出重点,秩序渐进、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分步实施,讲求实效。不宜过分求全求高和一步到位。尽管数字化、网络化是信息资源发展的总趋势,但我们必须强调的是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必须在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实力,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而不能急于求成,和奢望一蹴而就。

3.4妥善处理知识产权。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中遇到的知识产权问题,主要集中在信息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和已建数据库的利用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上。前者是如何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获得法定许可;后者是如何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为使用者设立合理的法定许可范围。要熟悉了解国家有关的法律,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发网络信息资源。在向用户提供服务时,要对不同的使用者,规定不同的使用范围,作出有区别的授权使用规定。

第4篇:网络信息资源建设范文

[论文摘要] 网络环境下,作为医院医护人员信息服务机构的医院图书馆,要更好地履行其职责并发挥好医学知识导航和医学信息服务的功能,就必须实现医学信息资源建设从传统环境到网络环境的转变,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医院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模式。

随着网络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网络化时代,信息环境的社会化和全球化趋势日益凸显,作为医院有机体重要组成部分的医院图书馆要更好地履行其为医护人员提供信息服务的职责,必须实现从传统环境到网络环境医学信息资源建设的转变,并在网络化浪潮下求得发展和进步。

1 网络环境下医院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必要性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以网络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化技术以及数字卫星技术为标志的现代网络通讯科技飞速发展,网络化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医院图书馆作为医院需求的产物和医院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环境下的文献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医院的需求,不能很好地履行其服务医护人员的天职。故要实现对医护人员信息服务的网络化和社会化,有必要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医院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

1.1 传统环境下医院图书馆的弊端

传统环境下医院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建设的主体是纸质文献信息资源,它的服务必然是围绕提供以纸质文献展开,深受服务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严重影响医院图书馆为医护人员提供信息服务的质量。时间的限制是指在同一时间范围内,医院图书馆有限数量的纸质文献只能提供给有限数量的医院医护人员使用;空间的限制是指需要借阅医院图书馆纸质文献的医院医护人员必须到馆才能实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医护人员的信息需求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既不利于医院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的利用和传播,也不利于医院图书馆信息服务功能的有效实现和加强医院图书馆在医院有机体内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1.2 网络环境下医院图书馆的优势

网络环境下的医院图书馆为医院医护人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网络信息环境。医院图书馆的服务以因特网、中华医学网等综合、专门网络网站为载体和基础,通过Google、Yahoo、百度(Baidu)等网络信息搜索引擎能够为医院医护人员提供一个全方位的网络信息资源服务,能够有效及时地提供网络信息服务。网络环境下的服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同一时间范围内,同一信息资源可以近乎无限数量地提供给医院医护人员使用,医护人员只要通过网络端口就可以不受空间限制地获取医院图书馆提供的网络信息资源。此外,部分医院图书馆还可通过协议的形式建立网络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系统,在开放和提供自建数据库的基础上获得和使用协议医院图书馆的数字馆藏信息资源,避免造成数据库的重复建设和浪费,这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已有尝试,医院图书馆可以借鉴,尤以中医院图书馆更为合适。

2 网络环境下医院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可行性

2.1 实现信息通讯技术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是国家宏观战略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传播网络和共建共享系统不论在硬件或是软件方面都有其发展的良好空间和氛围。医院图书馆实现从传统环境到信息网络环境资源建设的转变有其合理性和可行性。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待这一转变,无疑是成熟的,当今社会信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新技术日新月异,承载技术的硬件也不断地更新升级,医院图书馆实现从传统环境到信息网络环境资源建设的转变具有技术上的可行性和保障性。此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政府在财政上有能力支持医院图书馆实现转变,有考虑支持转变的决心和实际议事日程安排,医院在自身的建设过程中也将医院图书馆纳入医院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主体和核心),医院图书馆实现其信息资源建设从传统环境到网络环境的转变有其保障性和科学性。

2.2 医院图书馆要实现在网络环境下对医院医护人员信息的有效服务,可以建立电子阅览室,连通院内局域网与因特网,配备存储容量大、信息处理能力强的数据库服务器以及具备相当运行速度的计算机网络宽带,设置检索性能好的终端入口,在建设过程中遵循一定的事先整体规划。在构建网络环境医院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的过程中,可以建立数据库,数据库的来源分为两类:一是自建数据库,其中馆藏纸质文献资源数字化是重要的部分,医院图书馆长期积累的传统介质文献信息资源具有自身专业特色,它们不但是医院图书馆网络化信息体系建设的基础,也是医院的宝贵财富;二是购买数据库,满足医院医护人员对中外文文献的检索要求,比如中文的《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等,外文的生物医学期刊全文服务系统FMJS(即《外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EMCC)+全文服务系统)等受用户欢迎的医学类专业数据库。医院图书馆在逐步建立数据库的基础上开展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体系构建。

3 网络环境下医院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方法

3.1 网络医学信息搜索

网络医学信息搜索,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可通过IE浏览器访问万维网(www)服务器模式,在地址栏输入所要访问医学类机构、团体的域名,即可登陆该医学网站,浏览其信息。

可使用Ftp类网络检索工具搜索因特网的Ftp类医学信息资源,还有Gopher类、WAIS类等其他类别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工具,都可用来检索相关医学信息。可使用搜索引擎,如Google、百度(Baidu)、Yahoo、搜狐(Sohu)等,它们其实是专门提供“检索”服务的综合网站,按其工作原理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分类目录型检索,即将因特网中的信息资源收集起来按照类型分成不同的目录,再进行层层分类,用户查找所需医学信息时可按其分类一层层地进入,查其所需;另一类是基于关键词的检索,用户输入合乎逻辑组合方式的医学关键词(Keyword),搜索引擎根据关键词寻找资源的地址,再以一定的规则反馈给用户与此医学关键词信息相关的网址及其超文本链接,用户通过链接即可找到需要的医学信息。这些是综合性的网络信息搜索引擎,还有一类就是专门的医学搜索引擎,由于是专门的医学类引擎,能够进行深度标引,比综合类搜索引擎更易于广大医护人员使用,可以更有效地搜索到所需的医学类信息。

3.2 网络医学信息过滤

医院图书馆在网络医学信息资源建设的过程中,还应对网上医学信息进行过滤。网络医学信息内容庞杂,信息的未经严格的审查,其可靠性是广大医护人员最为关注的,因此医院图书馆必须对网络医学信息进行过滤,精心组织后提供给医护人员,可通过编制专门软件或在网络医学信息采集程序中添加信息过滤功能来过滤网上医学信息。网络医学信息的真实与否,直接关系到医护人员及科研工作者利用这些医学信息学习和科研活动的成败,医护工作不同于其他行业,其服务对象是病患者,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利用网络医学信息时对其真实性的要求极其重要,因此医院图书馆对网络医学信息的过滤显得异常重要,务必确保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

3.3 网络医学信息评价

网络信息评价的方法有多种,按照评价主体不同可划分为用户评价法、第三方评价法和网络计量法。①用户评价法是指由相关网络信息资源评价专业机构向用户提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由用户根据其自身特定的信息需求选择符合其需要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评价。②第三方评价法是指由相对于网络信息资源的者和网络信息用户而言的第三方根据特定的信息需求制定的网络信息资源评价体系,按照一定的评价程序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评价。③网络计量法是通过专门的网络技术对网站点击率、访问量及链接情况进行统计从而评价网络信息资源的一种方法。上述的信息评价法同样适用于医学类网络信息资源,其中的用户指的是医院的医护人员。

按照评价指标体系不同可划分为定性评价法、定量评价法、综合评价法和评价性元数据法。①定性评价法是指在一定的评价标准基础之上以用户评价与专家评议相结合对网络信息资源质量优劣所做的评估。②定量评价法是指利用网上信息评估工具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数量分析以评价优劣。③综合评价法是定性分析和定量统计相结合的一种方法,比如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运筹学家托马斯萨蒂( Thomas L.Saaty)提出的层次分析法。④评价性元数据法是指以元数据为基础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评价认证的一个过程。这类网络信息评价体系也可适用于医学类网上信息资源,值得借鉴。

3.4 网络医学信息分析

网络医学信息资源良莠不齐,医院图书馆在网络医学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必须对网络医学信息进行分析,分析的指导思想应是满足广大医护用户的信息需求,要以医护人员的需求作为医学信息分析的尺度,以提供医护人员满意的医学信息服务为建设目标。有需求才有服务,需求决定服务,假如医院图书馆提供的信息不是医护人员需要的,提供的服务满足不了医护人员的信息需求,这种服务则是无效的,也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医院图书馆则失去其为医护人员提供医学知识导航、医学信息服务的基本功能,在社会各类医学信息服务机构(如各类医学专题数据库提供商、专利数据库服务商等)不断涌现、医学信息服务行业竞争剧烈的今天,无法提供满足医护用户需求服务的医院图书馆很有可能被边缘化,因此医院图书馆提供的医学信息服务应以满足医护用户需求为根本目标,实现网络医学信息的有效分析,由满足医护人员信息需求的服务决定网络医学信息资源的建设,即建立“需求决定服务、服务决定资源”的医院图书馆网络医学信息资源建设良好模式。

目前国内相当部分的大型医院图书馆在建设网络医学信息资源时未能以此为标准,而是有多少经费,建设多少网络医学信息资源,提供与此相应的医学信息服务,对于这种服务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医护人员的信息需求则未予以充分的思考,甚至没有出于这方面考虑的愿望,以至提供的医学信息服务根本不是医护人员需要的,服务不能满足需求,这种网络医学信息资源建设可以说是无效的。医院图书馆要更好地满足医护人员的信息需求,还应使其提供的医学信息服务个性化,广大医护人员因其不同的专业和研究领域,知识层次和架构也不尽相同,对医学信息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图书馆应尽量满足医护用户不同的信息需求,并以此

作为医院网络医学信息分析、资源建设的尺度之一。

3.5 网络医学信息组织

医院图书馆通过网络医学信息搜索,可以找到需要的医学类信息,进而下载,但有些动态医学信息网上未组织,医院图书馆则须完成这项工作,医院图书馆组织网络医学信息资源时要有完善的组织体系、合理的组织方法、有效的组织框架,才能实现有序的医学信息组织。

参考文献

[1] 谭全国.论图书馆电子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J].医学情报工作,2001,22(4):40-42.

[2] 刘文清,尹哲.高校图书馆虚拟馆藏建设探讨[J].现代情报,2003,23(4):l1-12.

[3] 付立宏.网络环境中图书馆的观念创新[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1,(1):20.

[4] 何茵.网络环境下医院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J].中国医院,2006,(5):29-30.

[5] 华危持,奚淑英.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变革[J].中华医学图书馆杂志,2001,10(2) :25-26.

[6] 张炳常.试论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J].图书馆论坛,2005,25(2):56-57.

[7] 郭继红.论网络环境下虚拟馆藏的建设[J].图书馆,2003,(3):48-50.

[8] 康忠民,阮礼秀.高校学科导航库建设探讨[J].图书馆论坛,2005,25(4):217-218.

[9] 盂连生,惠瑶.中国数字参考咨询发展概述[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1):l-4.

[10] 符沼宏.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04,48(4):11-12.

[11] 马越.论数字馆藏服务绩效监控系统的建设[J].图书情报知识,2006,(5):15-18.

第5篇:网络信息资源建设范文

【关键词】地方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图书馆信息资源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3-242-02

一、地方图书馆的现状――图书馆现实馆藏的严重不足

与我国的书刊出版规模逐年上升的趋势相反,图书馆的书刊订阅数量基本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且下降幅度越来越大。图书馆在有限的购书经费下为了照顾到各个阶层的读者和专业人员的查阅需求,只能采取撒胡椒面的方法,结果是连有些专业的核心期刊都难保证,这使有些科研人员在需要查阅有关资料时都在抱怨馆藏不足难以满足科研的需求,造成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不再依赖院图书馆。而普通读者也很多因为图书馆的图书缺少新书及所订报刊太少也渐渐减少光顾。

二、互联网上丰富的社科信息资源

与地方图书馆文献资源紧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些年来互联网发展迅速,2013年7月1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在今年上半年的互联网发展中,手机作为上网终端的表现抢眼,不仅成为新增网民的重要来源,在即时通信、电子商务等网络应用中均有良好表现。互联网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信息资源库,根据世界上最大的搜索引擎。《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较2012年底增加2656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4.1%,较2012年底提升2%。在这丰富的信息资源中不乏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历史、文学、教育等对社会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的社会科学信息资源。

三、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一)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

网络信息资源是由数字化技术、信息存储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与超文本、超媒体技术所支撑的信息资源。它使图书馆的资源基础突破了传统的馆藏文献资源的局限,成为重要的虚拟馆藏,使图书馆提供的信息资源更加丰富多彩。但要充分开发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并非易事。由于网络信息资源的分布和流通都是不均衡的,其价值的实现也是有条件的;它不会必然地、无条件地、自动地变成“资源”和“财富”。因此,只有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积极有效的整合,才能真正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有序化,实现网络信息资源共享效用的最大化。

在现实中,由于缺乏理想的整合技术或者甚至未考虑过整合问题,许多开发出来的网络信息资源尽管独立使用效果好,但在整合使用时就会大打折扣。相反,经过整合的信息资源可以使往来信息的强大功能能够得以充分发挥,给用户带来极大方便。因而实现理想的网络信息资源整合尤为必要。

(二)网络信息资源的采集

图书馆对网络信息资源的采集,是指在庞大的因特网信息群中根据某一学科或某一领域的要求,搜集相关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加以组织,使用户浏览或查询。在进行上述的工作中,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人工采集。主要通过浏览因特网、查阅书目、报刊等相关工具或通过与他人交流获得。其优点在于链接站点由人工筛选,相关度较高。其缺点在于效率低,难以采集到相关的URL

自动化采集。一是使用搜索引擎。搜索引擎指能在数据库中查找信息的工具,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服务手段,它将因特网的网站或网页进行收集、组织、整理,然后再以超文本的形式,通过因特网,向网络用户提供网络信息资源的服务。其优点是其数据的产生简单、方便,能找到大量的信息。但其产生的数据有可能比网上资源本身还大,而且目前还没有任何搜索引擎解决了非文本、图书、压缩文件、音响、动画文件等的索引和编制问题。采用这种方式,查准率不高,用户难以找到实际有用的相关文献。二是由专门的采集软件来完成。其工作原理是,从一个或一组URL开始,访问该URL并进行本地检索,同时记录该URL,然后再以这些新的URL为起点,继续进行本地索引,直到没有满足条件的URL为止。在记录新的URL时,可以进行分析判断,去掉不需要的URL。其优点是节省了大量的时间,采集比较完整。在网络信息资源采集的实际操作中,可结合人工采集和采用专门的软件来完成。

(三)对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共建共享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是指各级各类图书馆根据用户对社会信息的需求,通过网络利用计算机、通信、电子、多媒体等先进的信息技术,高度理想化地对各馆藏信息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综合协作开发和利用的活动。

1.建立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法律保障体系

完备的法制建设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行动指南。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是一个需要多行业参与和协作的系统工作,为了协调不同行业之间的利益和职责,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规范各方面的行为,以确保各方的利益不受侵害。即将出台的我国《图书馆法》及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必需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社会地位、经费保障、各成员的权利和义务,以及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体制和运行机制、总体布局等做出明确规定;必需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如版权保护、文献复制、传递、编目、检索、互借等,要制定统一运作的标准规范;必需高起点、创造性地预测可能会产生的各种问题和矛盾的解决途径及办法。保证广大用户能够充分利用公共信息,以能够承受的价格及时、平等、公平地分享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益处。

2.规范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制上的保障措施

我国图书馆界分成公共、科研、高校及工会等几个系统,管理松散,不利于未来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合理的体制应该是多元化的、立体的、综合的。最好建立统一协调、条块分割、布局合理,能确保进行宏观调控的管理体系。建立一个全国性信息资源管理职能机构,负责全国信息资源建设、布局、共享及优势互补的总体规划和组织实施全国各系统、各地区图书馆合理配置信息资源,对其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统一协调管理,对自动化、网络化建设与发展等进行统一规划和指导。横向上,在省一级加强各省学会的功能,以便协调和统一各类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减少重复投资与建设。纵向上,各系统加强领导。如高校图书馆可以在教育部的领导下进行统一的协调与管理,目前实施的cALs工程就是一个很好的示范,可以使高校图书馆按学科合理地配置信息资源,并达到共有、共建、共享的目的,由此带动整个高校图书馆事业健康良性地向前发展。

3.普及使用新技术

21世纪,图书馆的体系结构将由传统和实体图书馆向实体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并存转移,用户要求的是可以在任何地方(包括跨地域)、任何时候自由地咨询、搜索、利用虚拟图书馆及传统图书馆中的信息资源,不受借阅时间、期限与区域的限制,是信息资源真正共享的“大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这就迫切需要各图书馆积极投入普及使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缩微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光盘技术、网络通讯技术、虚拟现实及计算机应用等新技术,引进适应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发展需求的现代技术设备及掌握该技术的人才,所有图书情报工作人员及其他广大科技人员应结合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进行系统软件的开发、设计和制作,加强图书馆局域网、广域网及lternet网等系统工作人员高级技能的培训普及以及深层次继续教育,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

4.网络信息资源的系统管理

网络信息资源的动态性使其能够被分享、重复使用和分析,能够被改装、拷贝以及用新的方式重新组合。网络空间也可以为用户提供集合的、筛选的、选择性的多种服务,这些都为人类从整体上整合网络信息资源提供了可行的工具。但再好的科学技术假如失去科学合理的管理为支撑,也无法达到目的。近年来我国的网络信息资源建设虽然发展较快,但由于管理体制与之不相适应,不同的系统的信息服务网络林立,没有协调为一个整体,无法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整合;部门之间、地方之间相互分割,自成体系,信息资源网络发展欠协调,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重复分散、浪费和效率低下的现象。这就意味着用户要获得有效的、完整的检索结果,就必须做相当多的工作,这也同时增加了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难度。实际上,这与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相悖:共享的网络信息资源需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也就是相互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满足用户的要求。由上可知,相互不协调就是制约我国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瓶颈。因此,在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中,笔者建议采用系统资源共享的管理方法

第6篇:网络信息资源建设范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用户服务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互联网在生活中逐渐发挥着强大作用,网络技术的发展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而高校图书馆的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及进一步的创新也开始在图书馆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网络信息资源以其时效性强,传播速度快,内容储存量大等优势,逐步替代一些传统纸质文献,但又会有其相对劣势,所以本文就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特点及其现状,提出开展基于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及用户服务创新的建议,为今后的高校图书馆发展提供借鉴。

1 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特点及其现状

当前我国高校一直致力建设高质量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呈现上升趋势。对比传统文献来看,网络信息资源使用便捷,易于资源共享。但优势明显的同时,也会伴随着相应程度的劣势。网络信息资源相较于传统文献来讲更加的丰富可查,它的繁杂性成为网络技术带来的劣势之一,例如,在检索信息时,如果关键词描述不精准,会检索出大量重复无用内容,使用户无法快速、精准的检索到所需信息资源。虽然我国目前已建立了一系列相对专业的学术信息资源平台,但由于缺乏更加科学的网络信息资源检索系统,仍然给人们在学习中带来诸多不便。另外,部分高校师生对网络信息资源利用能力也较弱。

2 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内容

高校图书馆为更好地适应网络信息资源的发展趋势,根据实际发展状况,做好网络信息资源的良性开发管控,努力实现资源最大化共享,以建设相对完善的网络学术资源系统。

2.1 建立网络创新型引导平台

由于网络信息量繁杂多样,在应用时会给用户带来些许不便。将文献书籍信息资源完全网络化,通过建立创新型引导平台,分类化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书目数据与分类的准确程度与会直接影响到书籍网络化的效能以及共享的可行性。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图书馆已经开展了创新型引导平台研究,并将文献书籍信息资源完全网络化,图书馆实时更新数据库,并更科学的分类,能让师生通过网络迅速、准确的查阅到自己所需文献书籍的信息。该措施还会在以后的发展中不断深入,使图书馆的网络信息资源通过网络创新型引导平台成为新时代下的学术应用资源。

2.2 加强信息资源系统化整合

据悉,因实体纸质图书价格上涨等原因,高校图书馆纷纷加大购买多家电子图书及全文数据库来应对实体图书采购数量不足等问题,以保证图书的馆藏量。这就造成当前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呈多样化,促使着高校图书馆对这些信息资源的进行优化整合建设。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加强资源系统化的信息整合,进一步规范信息资源,完善信息筛选,提高高校师生的满意度,从而发挥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价值。

2.3 创新开发特色信息数据资源

高校对于科学研究的开发承担着主导性的作用。师生在研究学术时,对精准的数据和有一定深度、特色的信息资源将会有很大的需求。高校自主开发创新特色信息数据资源,将能大程度上满足高校师生这一方面的需求。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加大投入,调研用户需求,通过搜集、筛选、整理文献书籍等多方面的信息资源,开发深层次的特色信息数据资源,并增加各高校图书馆之间的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交流与共享,提升特色信息数据资源的质量水平。

3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策略

3.1 纸质文献与网络文献的相互配合

当前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网络信息资源的使用不断扩大,但是纸质文献仍旧活跃于信息资源系统中。目前每年出版的文献、刊物、材料等书籍中90%仍旧是纸质品,可以说纸质文献并没有因为网络信息技术的强大冲击而退出舞台。长远来看网络信息资源发展空间还很大的,网络信息资源的不断增加,网络出版物也会因此增加。因此,继续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仍然是很有必要的。高校图书馆应更合理配置纸质与网络资源的比例,根据各自的优势和人们的需求喜好程度等因素,进行合理、科学的采购安排。在保证数量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信息的质量,严把质量关。

3.2 建立更加科学的网络信息资源检索系统

由于网络资源范围广,数量庞大,质量有深有浅,针对不同学习人群,有不同的适合文献信息资源库,所以完善检索系统,建立统一整合的检索系统,对于读者来说,会带来诸多便利。当前我国高校普遍采用了OPAC检索系统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了不同的整合,该检索系统最普及的查找方式是:书名检索、作者检索、ISBN检索、年份检索、出版社检索,让读者选取一种查找方式,再通过相应的关键词,来查找自己所需的文献资源信息,减少书目检索时间,同时节省图书馆找书的时间。但目前的OPAC检索系统仍有待完善,其整合力度还无法满足深层次全面化的检索需求,这主要体现在OPAC检索系统对于文献的分类以及互相联系上的缺陷。所以高校图书馆应在当前已有的检索系统基础上,加强整合力度,制定一个全面而更加可行的分类标准,使同一领域的文献资源处于同一类别中,避免用户在检索文献时出现少许的文献资源遗漏,从而提高读者的期望度。除此之外,创新的检索文献的程序系统还应用国家标准的检索语言,对文献的检索指引的精准程度尽可能提高,提高规范化程度。

3.3 用户服务创新的措施

在同院校中开展网络信息资源库共享,在共享中整合资源配置,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同时努力改善网络环境,加大信息共享的有效程度,提供给用户最丰富的信息资源。另外,应不断更新网络信息资源库的配置系统,建立起庞大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并在更深层次中完成信息的资源共享,实现高校信息资源库对全社会的免费开放,为社会的发展与建设增添新活力。

4 结束语

在科技进程日益加快的步伐中,高校图书馆应该不断更新网络系统,追求个性化制度管理机制,不断创新管控机制,在不断推动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过程中,有效地清除会制约建设进程的不利因素。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很大程度上推动当代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基于网络发展的用户服务是将成为日后图书馆发展的重点问题,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一定要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管控好网络信息数据库的实时效果。在技术革新的同时,将信息资源库更好地应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让师生利用图书馆的相应资源搞好科学研究,为学校的发展事业贡献力量,从而使高校图书馆真正建设为学校的根基力量。

参考文献

[1]杨敏,吉萍,宋丹. 高校图书馆网络优质免费资源建设研究[J]. 山东图书馆学刊,2015,06:51-54.

[2]段新婵. 基于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用户服务创新[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5:203.

[3]王咏梅. 基于高校用户网络信息行为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J]. 图书馆研究,2014,03:29-32.

[4]刘元.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策略及应用服务研究[J] 兰台世界,2014,02:137-138

第7篇:网络信息资源建设范文

关键词: 云南艾滋病;链接平台建设;网络资源基础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5-0162-03

0引言

云南作为我国艾滋病高发省份和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点省份之一,为提供相关服务,建立了若干各具特色的服务组织,但我们宣传和供社会人群了解,并与艾滋病防治的相关组织进行方便快捷沟通的渠道并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使我省防艾、抗艾宣传与服务工作没能更广泛和有效的开展。面对如此断桥局面,探索如何构建一个艾滋病咨询、服务、治疗引导的中介平台,促进艾滋病相关服务机构与需要帮助的人群更方便、快捷、有效的沟通,同时积极探索如何加强各组织间长期、稳定合作的平台构建研究是个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艾滋病在中国传播最快速的阶段正是互联网发展开始的阶段。中国现在有四亿多网民,都以年轻人为主,艾滋病在中国通过性传播呈现上升趋势。当艾滋病在中国迅速传播的年代,互联网在中国迅速发展,有各种各样的社区,不同城市的人可以相互认识而没有任何原因,成为人们交流信息传播非常快速的媒介,这是艾滋病在中国遇到的巨大挑战。另外互联网在中国作为非常重要的媒介也起到一种宣传的作用,在抗击艾滋病这样一场战争中,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把知识交给大众,用知识这样一个武器来武装大众,使得人们知道如何在每个人身边建立防线。Internet有这样一个劣势,也有一个把知识传播给大众的优势。

通过调研和分析云南防艾、抗艾组织的相关情况,调研相关人群对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服务机构的了解情况,发现通过互联网技术是实现联合已有相关组织的力量,实现资源优化整合和资源共享,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艾滋病防治的相关组织和相关人群沟通的重要途径。在此,主要探讨实现云南省艾滋病相关咨询、服务、治疗链接平台建设的网络信息资源。已有的各级艾滋病相关网站资源是实现云南省艾滋病相关咨询、服务、治疗链接平台建设的网络资源基础。

目前,云南已有的艾滋病相关网站、平台的网络资源主要有云南省网站、地区、国家级网站、国际组织、机构等三大类型。

1云南省网站Websites of Yunnan Province

1.1 云南戴托普药物依赖治疗康复中心 中英文双语,主要内容包括法律法规、卫生标准、科技项目、国际合作等栏目。可查阅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营养与食品卫生等健康专题的相关防治信息。

2.4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中文,网站设有艾滋信息、同行交流、网上咨询和论坛。新闻主要分为:最新资讯、治疗关怀、研究进展等。论坛和网上咨询是该网站的主打,互动性较强。其中“艾之诉说”“热点评述”等版块为关注艾滋病问题的人士、感染者和病人、恐艾者等提供了一个发言的机会。“政策法规”也纳入了国家和浙江省的政策和法规文件。

2.10 中国生殖健康网此中文培训课程摘译自英文网站Foundation Center(基金会中心)的项目建议书编写指南,本期课程选自《基金会中心建议书撰写指南》(The Foundation Center's Guide to Proposal Writing)第4版(纽约:基金会中心,2004年),作者Jane C. Geever,现任J. C. Geever发展咨询事务所董事长。可从基金会中心图书馆和合作资料集(Cooperating Collections)获取和免费使用《基金会中心建议书撰写指南》和这一主题的其他资源。另外参见《撰写建议书》(Proposal Writing)“常见问题及解答”部分和“建议书撰写者网站”(Web Sites for ProposalWriters)的用户帮助。基金会中心的使命是:通过对美国慈善事业的知识倡导,加强非赢利组织的作用。

2.18 中国NPO信息咨询中心省略,省略 或省略.cn中英文双语,使命是为中国非营利组织提供优质服务,促进中国非营利事业的健康发展。网站有一些可供下载的电子资料,包括捐赠书目、培训资料、研究报告、国际NGO培训研究中心简报(电子刊物)等。有NPO论坛。

2.19 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省略中文,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简称中国民促会)是一个全国性、非营利性、联合性、自愿结成的独立社团法人。其宗旨是促进中国与国外民间组织和国际多双边机构在扶贫开发、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为中国的老、少、边、穷地区的人民争取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援助,提供技术服务和支持基层民间机构的能力建设。网站有信息、项目合作、能力建设培训中心、研究中心、企业社会责任论坛等栏目,其中研究中心栏目下“书库”栏目收集有关NGO的书籍,但没有全文电子版,需付费购买。

2.省略/index.htm包括近8000种期刊/杂志,300所大学研究院所博士硕士论文,1000种学术会议论文集,1000种重要报纸文章,实时数据更新。除医学外,数据还涵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生物、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领域的最新科技文献资料。国家知识基础设施(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的概念,由世界银行提出于1998年。CNKI工程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始建于1999年6月。可查阅文章题目、作者和摘要,但绝大多数全文需要付费才能获得。

2.21 MIMS网站,介绍了中国儿童与艾滋病运动概况和全球儿童与艾滋病运动的实施情况。

以上各级艾滋病相关网站资源为实现云南省艾滋病相关咨询、服务、治疗链接平台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基础和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赵白鸽.实现资源整合,建立防治艾滋病的综合模式[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4,(5).

[2]程垦华.胡兰英.李华君.李旭光.刘乐群.滋病综合防治的效果调查与分析[J].疾病控制杂志.2005,(6).

[3]张北川.AIDS防治工作亟需深入认识和探讨的若干问题(1)[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5,(1).

[4]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2004).2004,(12),内部资料.

[5]张建.沈洁.李爱平等.互连网AIDS咨询内容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5,(11).

[6]龙科霞等.艾滋病防控体序中的宣传效益分析[J].学术研究.2007,(10).

[7]潘新锋等.艾滋病资源需求模型在艾滋病防治中的应用介绍[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7,(4).

第8篇:网络信息资源建设范文

1.云南农大图书馆信息网络建设的现状

云南农大图书馆始建于1958年,1986年独立馆舍落成,现有馆舍面积16733.91m2,设有咨询部、采编部、流通部、技术部、数字化部和办公室。40余年来,我校图书馆在各方人员努力之下,已初步建成了比较完善的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系统,图书情报业务基本实现了自动化、网络化管理,初步完成了传统服务向现代化服务的转型。通过图书馆主页,读者可查阅的中、外文数据库30余个。同时,为扩大文献资源利用范围,图书馆与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等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网络共建共享数据库资源。

对于大多数高校图书馆,一方面需集中精力发展数字化信息服务,另一方面又要保证传统信息资源服务的顺畅,这是一个两难境地。以本馆为例,近年来,为了扩大资源利用效率,建立了电子图书阅览室,开通了无线网络服务,为自带和借用图书馆笔记本电脑的教师和同学带来方便。尽管如此,由于大多数学生由于没有电脑或上网不方便等原因,仍倾向于利用传统的信息资源获取方式。因此,在信息网络环境下,考虑到历史的延续性、图书经费、用户心理、阅读习惯、读者需求的多样化以及本馆的实际情况,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传统信息资源(馆藏书籍及期刊等)管理与信息网络资源管理应共存互补[1]。

2.图书馆信息网络资源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2.1加强省内图书馆的共建共享

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信息爆炸式增长,全国各地区和各行业根据需要组建了一批地区性自动化网络和行业性自动化网络,这些自动化网络已为我国文献共建共享工作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因此,走出封闭办馆模式,发挥自身优势,建立完善的、无障碍的馆际互借互阅体系,建立新式的全社会文献信息共享体系,以使文献信息社会化,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2]是现代农业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之路。

为“三农”服务也是农业高校图书馆的任务之一。以云南省为例,截止2007年底。全省除省级和高校图书馆外,有县级以下公共图书馆130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覆盖全省16个州、市.共建有41个县级支中心、275个基层服务点,阅览室总面积达5.8万m2,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发展。但同时也应看到,云南省城乡经济差别明显,较多农民和农业科技人员文化生活条件和水平远远落后于城镇,拥有的文化资源也相当匮乏,加之居住地分散,交通不便[3],这就给农民和农业科技人员按传统方式借阅图书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因此,结合农业高校图书馆信息网络的建设,加强农村农业信息终端,如网络电子图书室阅览室等的建设,形成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图书馆服务网络,最大限度地方便农村读者,改善借阅条件,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来说有着明显的意义。

2.2加强文献检索利用知识的传播

高校图书馆不同层次的服务对象,其对文献资源检索利用的能力也不同。某高校图书馆做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长,对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使用率呈现增高的趋势[4]。究其原因,主要是低年级本科生还未完全建立自主学习的习惯,当然也与当前国内高校知识传播以讲授为主的特点有关。而教师和研究生在平时学习和科研过程中一般都有更多的文献需求,同时教师和研究生对电子文献及其检索方法也比较熟悉,而且受计算机、网络等因素限制较少。

第9篇:网络信息资源建设范文

[关键词]社保基金 信息资源 价值 网络平台 业务流程再造 管理机制

[分类号]C931.6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电子政务亦成为信息化最重要的领域之一。推行电子政务决不只是在现行政府管理中简单引进电子手段,而是通过先进生产力的运用,提高行政效率,克服现行管理的不足和弊端;是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体制的有效途径;是政府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的重要变革。但不可否认的是,世界主要经济大国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电子政务的发展十分迅速,政府管理和服务已经初步实现了电子化,而我国的电子政务才刚刚起步。

近年来,借助于金保工程的大力发展,我国社保基金管理机构的信息管理模式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与目前业务发展需要相比还远远不够,需要进一步地找出问题,分析原因。一个重要的途径是应用智能化信息技术开发社保基金管理的网络信息平台,面向公众及基金管理者、监督者等广大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并建立一种科学的信息资源管理模式,以促进社保基金信息管理的价值最大化。

2 社保基金信息资源管理价值获取的基本模型

信息资源管理遍及各业务活动的每一环节,改变和影响价值活动的方式与它们之间联系的性质,且由于信息资源的利用具有很强的目标导向性,不同的信息在不同的用户中体现不同的价值,并且能在流动过程中起到增值作用。

目前信息资源的价值研究在我国逐渐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很多部门对信息的价值开发侧重于信息平台的建立。实际上,信息资源本身的管理机制对其价值的实现至关重要,而平台设计是一种促进其价值实现的信息手段。价值分析理论同样可以应用于社保基金的信息资源管理,本文建立了社保基金信息资源价值获取与转换过程模型,通过建立起一系列可使组织有规律地从其信息资源中获取价值的活动程序,经过基于网络平台的信息处理流程处理,同时考虑到组织的远景目标和战略,以使组织可据此作出相应决策,成功实现价值转换。如图1所示:

该过程模型描绘了信息资源价值获取与转换的基本过程:信息到信息资源的过程和信息资源价值实现的过程。在第一阶段主要是通过信息采集、信息决策制定等活动寻找信息源,评价其可能实现的价值,以制定获取决策。第二阶段为价值转换过程,首先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该信息资源的价值进行评估并分类,如为用户的反馈及投诉信息等,应着手组织人员进行调查,依据调查结果对相关部门和责任人进行处理,将结果反馈给相关人员。若为基金的缴纳或支出等信息,则对相关用户给予授权,通过系统平台报送数据,并进行智能化的数据分析处理,得到相应结果上报给相关人员;若为基金投资类信息,将其与基金目前方案进行比较,制定其处置决策:若该信息资源与方案不相关,将其存储至信息资源库,以便在未来实现其潜在价值;若与方案相关,则需进行市场分析与风险预测,以制定出商业化决策,调整基金运用的战略定位。商业化决策通过各种价值管理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获取其价值,其形式可反映在现金流中,而战略定位是应用该信息资源改进基金运用战略,包括改进投资模式、加强竞争优势等。将各类决策信息反馈给相关人员,形成解决方案,实现价值的获取:投资收益增加、成本降低、服务满意度提高等。

该模型能帮助基金管理者正确认识信息资源价值获取与转换的各个步骤,明确各阶段的任务,制定积极政策,以最大程度地获取信息价值。

3 社保基金信息资源价值形式

信息为一个组织带来的价值是对组织效用的衡量,有两种表现形式,即直接价值与间接价值。直接价值可以体现为现金流的形式。信息资源能够创造出创新成果,这些成果可以通过商业化活动直接转化为经营收入(和其他类型价值),直接价值容易测度。间接价值是由组织的信息资源与互补性商业资产结合创造的,其形式是隐性的,其价值蕴涵在组织的各项业务活动之中,不容易测度。价值形式主要表现为由于信息资源管理而带来的成本减少、利润增加和效率改进等。社保基金对信息资源管理获取的价值主要为间接价值。

对社保基金的信息资源管理可实现价值获取与转换。那么,具体的转化价值可有哪些形式呢?本文将价值进行分类,得出的价值形式如表1所示:

社保基金信息资源管理面向不同的服务对象,包括普通用户、管理者及社保基金监管者等,业务类型主要有基本信息服务、用户监管、个、智能化业务处理、投诉处理等,可实现的价值包括提高业务处理效率、提高投资收益、降低损失风险、降低信息采集成本和员工培训成本,提高学习效率和用户满意度等。

如何通过有效的信息资源管理使之真正实现价值的转换?显然需要建立科学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构建有效的保障机制。

3 社保基金信息资源管理机制的构建

社保基金的运营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业务环节和相关业务单位,其信息管理系统必须将所涉及的各子系统的信息进行集成。而信息的集成不仅是形式上的信息汇总,更多的要体现聚合协同原理。因此社保基金的信息管理系统是由具有关联的各子系统构成的复杂大系统,具有自己的输入输出内容,有一定的控制机制与反馈机制以及内部相互作用、相互融通的管理机制。本文从对其基本业务分析的基础上,从基金的相关用户、相互间的信息传递与处理及所生成信息流的角度构建了社保基金信息资源管理机制,如图2所示:

3.1 输入、输出、控制与反馈机制

社保基金信息资源管理机制由输入、输出、控制机制、反馈机制等多方面构成,以促进信息资源的价值获取与转换。其输入为用户对信息的需求、管理者对信息的需求及各种信息输入。经过社保基金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处理,达到用户满意和管理创新。系统运行受到政府政策、信息化战略、内外部环境、相关业务单位信息化发展等各因素影响,这些因素构成了控制机制。社保基金的信息化建设投资较大,涉及面广,对各项功能的要求较高,而其信息资源管理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每一发展阶段都应有建立在用户评价和政府管理创新基础上的评价,因此必须借助于网络平台构建有效的评价体系,实现向下一次输入的反馈。

社保基金信息管理的核心系统即为社保基金的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信息处理的过程必将引起政府管理流程的变革、组织模式的变革等,需要知识集成系统及

技术系统的支撑,因此社保基金的信息资源处理与流程管理、组织集成、知识集成和技术集成子系统相互作用。本文对各个环节的机理进行分析。

3.2 流程管理的创新

推动政府管理流程的创新是各国在政府公共管理中普遍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因素。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实现跨部门业务与服务的整合,再造行政业务流程,提高行政效能与政府服务质量,是西方国家“新公共管理运动”中信息技术应用与行政改革一体化的集中表现。随着社保基金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社保基金管理的许多业务流程已经逐渐不适应新的信息环境,必须通过流程再造改进整个社保基金管理系统的效率。

社保基金的管理涉及多个方面的复杂系统,进行流程再造必须有明确的实施步骤:①确立流程再造的目标并予以分解,进行再造的可行性分析;②对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与判断,根据核心业务划分不同子业务;③在对原有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描述和对相关人员及领导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业务流程优化的原则,设计出流程优化的详细方案,并确定再造工作的程序与框架;④建立基于流程的动态工作团队,对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⑤根据流程需要重新构建组织管理控制系统、工作流系统,使流程处理更为智能化、更透明、更迅速;⑥能对再造效果进行评价并对新流程进行必要修补。通过不断的流程优化,促进政府管理机制的不断创新和改进。

3.3 培育知识共享和团队学习的组织文化

建立信息资源的价值获取与转换机制能帮助组织最大程度地将信息资源转换为价值,而如何更好地发掘和应用这些价值则要依赖于有效的知识管理机制,这也是电子政务发展对政府提出的要求。这不仅需要具备必要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还要求尽可能地实现工作人员集体知识的共享和创新,建立有利于知识共享和增值的文化。知识集成是对分散在组织中、存在于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和分散在组织间的知识进行集成。通过组织文化建立开放和信任的内部环境,领导方式由控制转为支持,由监督转为激励,由指挥者变成合作伙伴。在群体沟通和交流时,确立一个无批评的环境,消除成员在提出自己见解时情面上的顾虑。

创建团队学习的组织文化需要依托于电子工作环境的构建,利用其为工作人员提供学习的平台。工作人员还能在线求助社保基金管理全系统内的相关专家协助其解决各种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3.4 信息组织模式的建立

社保基金早期计算机化的焦点在于组织流程的自动化,而目前焦点越来越集中于如何在组织内及跨越组织界限提高和扩展信息流。这些信息提高了组织的应变能力,导致组织结构和运营的变化。事实上,计算机提供的组织运营数据支持和扩展了管理者的目标,形成了“新的公共管理”,这种公共管理的新模式强调了管理的业绩、目标。特别是计算机技术使得数据的产生更及时、详细,为提高服务和确保服务传递机构更好的执行提供了多种方法。

因此,在建立科学的信息管理模式基础上应实现组织集成,加强组织管理体系建设,建立有效管理运行机制,建立专门的、统一的国家信息化综合管理机构,将分散在各部门的技术力量进行有效整合,是社保基金信息化建设工程的组织保障。各省级社保基金管理机构也应建立专门的信息管理组织,负责拟定全省社保基金信息化建设的规划、计划和实施方案,承担系统建设、维护和管理工作;拟定全省社保基金信息系统标准、技术规范和工作制度,并组织实施;对各级社保基金管理部门信息系统建设提供业务指导及技术培训。另外,信息监管组织必须吸收一些社会成员以实行有效的信息监管,如一些热衷社保监督的公众用户以及一些具有较高社会威信的专家等。

3.5 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的建立

有效的社保基金信息管理需要强大的集成技术系统支持。随着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开发出越来越智能化的信息平台成为可能。智能化的信息集成管理工具,能减少成本、提供智能化的决策分析与统计工具、风险预警,在充分获取社保基金信息价值的前提下实现资金的良性循环,提高资金储备效益和社保基金的管理效率;同时提高服务效率,准确获取公民的具体需求信息;建立在线信用评价系统,完善我国社保基金反欺诈机制和披露制度,建立社保基金监督和管理体系,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等;社保基金智能化信息平台的建设也有利于制定更复杂的政策,并实现连续的政策与管理变化。

因此,集成化智能信息系统的开发为管理者提供了方便的工作平台,对于广大的社保基金用户进行信息查询和信息监控等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