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血压生活管理范文

高血压生活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血压生活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血压生活管理

第1篇:高血压生活管理范文

【关键词】 精神卫生;压力;因素分析,统计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395.6 B 8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11-1334-03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tal Health and Life Stress in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WANG Hai-Jun*, LIU Jun-Guang, CHEN Jing. * Division of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10019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tal health and life stress among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order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mental health promotion in schools. MethodsSix hundred and fourteen students in a county senior high school in Hebei province were sampled by random cluster sampling. They were investigated with "Middle School Student Mental Health Questionnaire" and self-designed life stress questionnaire.ResultsAltogether 52.4% of investigated subjects had mental disorder, mainly being mild. The stud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 had higher objective life stress and subjective life stress than the healthy students. The six kinds of life stress were related to mental health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cluding the stress of their academic achievement, others' expectation, study burden, parentage,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and fellowship (P

【Key words】 Mental health;Pressure;Factor analysis,statistical;Students

高中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于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其心理具有成熟与幼稚、独立与依赖、自觉与盲动等诸多矛盾并存的特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一方面他们承受着学业、高考竞争的压力,肩负着家长亲朋的殷切期望;另一方面,正处于青春期的他们,生理上的成熟可能会引发各种心理冲突。调查发现,北京32%的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1]。

近年来有些学者研究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提出生活压力可能影响心理健康[2]。因此,该研究通过对河北省某县高中生进行调查,进一步研究高中生的心理健康与生活压力的关系,以期为学校心理卫生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典型调查的方法,选择河北省某县的一所示范性中学,有5 000余名在校寄宿生,近年来学生高考成绩在河北省处于领先水平。在该中学高二、高三年级中随机抽取10个班,共调查669名学生。回收有效问卷614份,有效率为91.78%。其中男生302人,女生312人;高一学生372人,高二学生242人。

1.2 方法 调查问卷主要由3部分构成,包括个人基本情况、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生活压力问卷。学生的个人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性别、年级、文/理科、城市/农村生源、是否班干部、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单亲家庭、身体健康的自我评价等。

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为王极盛教授编制[3],共60题,包括10个因子:强迫、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平衡。10个因子分别由6道题组成。每道题采用5级计分法,即无为1分,轻度为2分,中度为3分,偏重为4分,严重为5分。如果心理健康总均分或因子分

生活压力问卷,是参考相关文献自行编制而成[4],涉及13种生活压力事件,分别属于6类生活压力:他人期望、学习负担、学业成就、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压力。询问近6个月内有无发生过生活压力事件,若发生过为1分,未发生为0分,累计总分即为客观生活压力水平,若发生过生活事件,则询问主观生活压力水平,“无压力”为1分,“较小压力”为2分,“一般压力”为3分,“较大压力”为4分,“非常大压力”为5分,累计总分即为其主观生活压力水平。分数愈高表示主观生活压力愈大。

在班主任配合下,调查人员组织学生利用自习课以无记名方式填写调查表,并当场收回。采用统一的指导语,要求受测者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认真填写。

1.3 统计分析 用EpiData 3.0软件录入数据,然后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对心理健康整体水平分析发现,有322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占52.4%;其中以轻度为主,有43.49%存在轻度心理问题,8.31%存在中度心理问题,0.65%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即心理障碍)。10个因子都有一定比例学生存在问题,其中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强迫、学习压力感、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紧张、焦虑;对于10个因子的重度心理问题,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焦虑、学习压力感、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紧张、敌对。见表1。

2.2 高中生生活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2.2.1 客观生活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用生活压力事件的累积数量表示每人的客观生活压力的总体水平。614名高中生在近6个月内都有2个及以上客观生活压力事件。根据心理健康量表总均分将所有的学生分为心理健康组和有心理问题组,心理健康组的客观生活压力水平为(8.00±2.20),有心理问题组的客观生活压力水平为(9.61±1.85),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趋势χ2检验,随着生活压力事件的增多,有心理问题的比例有升高的趋势(P<0.001),提示客观生活压力水平对心理健康有影响。见表2。

2.2.2 主观生活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有心理问题组的主观生活压力均值明显高于心理健康组,分别为(2.58±0.68)和(1.82±0.70)分(P值

2.3 心理健康相关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除了生活压力外,考虑其他因素可能影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包括性别、年级、文/理科、生源地、是否单亲家庭、是否独生子女、是否班干部、身体健康的自我评价、对待心理问题的态度。将这些因素和他人期望、学习负担、学业成就、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6个方面的主观生活压力水平作为自变量,心理健康量表总均分作为因变量,用后退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班干部、身体健康的自我评价、对待心理问题的态度和各类生活压力均与心理健康有关(P值均<0.05),男生、非班干部、身体健康自我评价较差、对待心理问题态度不积极、各类生活压力大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均比较差。见表4。

3 讨论

614名高中生中有52.4%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轻度43.5%,中度8.3%,重度0.6 %,在强迫、学习压力感、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紧张、焦虑这5个因子方面心理问题比较突出。以往调查报道,高中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在10%~30%之间[5];北京中学生32%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1]。本次调查的高中生有心理问题的比例高达52.4%,原因是该中学是河北省示范性高中,精英云集,可能竞争较为激烈,学习负担重,而且父母的期望相对较高,导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较严重。这与刘超正等[1]在示范性中学中的调查结果类似。虽然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中轻度和中度占很大比例,但也不容忽视,如不及时进行心理调节予以缓解,可能会导致心理障碍。因此,在学校卫生工作中应高度重视重点/示范性学校高中生的心理健康。

有心理问题学生的客观生活压力和主观生活压力水平都高于心理健康学生;来自学业成就、他人期望、学习负担、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这6方面的生活压力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都有一定的影响;随着生活压力事件的增多,有心理问题的比例有升高的趋势。由于高考是高中生所要面临的重大生活事件,所以与高考相关的压力(学业成就、他人期望、学习负担、师生关系)会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有影响[6]。高中生尚未完全独立,心理还不成熟,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父母,因此亲子关系也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高中生对人际交往一方面渴望,另一方面由于同学间激烈竞争的存在,他们又想回避,这种矛盾的存在使同伴关系成为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2]。

多因素分析发现,男生、非班干部、身体健康自我评价较差、对待心理问题态度不积极、各类生活压力大的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差,可见生活压力能否引起心理问题还与其他因素有关。男生比女生容易发生心理问题,可能是因为女生的心理平衡能力高于男生,面对挫折和烦恼时,女生比男生更善于发泄[1]。担任班干部的学生可能本身心理素质比较好,且有较多社会工作的锻炼,所以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比较小。身体健康的自我评价与心理健康有关,原因是身体健康自我评价差的人有可能确实身体状况无法适应繁重的学习任务,或者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自卑,而自卑心理调整不当也会产生心理问题;身体健康自我评价好的人,相对体力充沛,且比较自信,出现的心理问题较少。以什么态度对待心理问题以缓解生活压力对于心理健康至关重要,主动缓解心理压力者,较少有心理问题;而采用消极应对方式者,较多有心理问题,这与Steiner等[7]的研究结果一致,因为消极应对和逃避会导致更多的问题。

在调查中,有些学生还反映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不重视,没有相关的咨询和指导,以至于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往往求助于朋友、同学和家长。Smith等[8]研究也显示,在出现心理问题后仅有33.3%的学生能获得有效帮助。

因此,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生活压力密切相关。学校卫生工作者应加强认识,同时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并考虑其他一些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

4 参考文献

[1] 刘超正, 李冠凤, 李彩霞. 示范性中学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6, 26(4): 25-28.

[2] 方双虎, 胡海燕. 高中生生活压力、应对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 宁波大学学报, 2007, 29(2): 30-35.

[3] 王极盛, 李焰, 郝尔实.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及其标准化.社会心理科学, 1997,13(4): 15-20.

[4] 方双虎, 胡海燕. 高中生生活压力基本特点研究.中国学校卫生, 2006, 27(5): 420-422.

[5] 张敏, 王振勇.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1, 15 (4): 226 - 228.

[6] 李英华, 孟宪鹏, 庞静, 等. 北京市东城区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健康教育, 2007, 23(3): 173-176.

[7] STEINER H, ERICKSON SJ, HERNANDEZ NL, et al. Coping styles as correlates of health in high school students.J Adoles Health, 2002, 30(5): 326-335.

第2篇:高血压生活管理范文

[关键词]规范管理; 高血压;治疗率 ; 控制率; 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0-193-01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ommunity standard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treatment rate for hypertension patients, control rates and improve the impact of unhealthy living habits.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178 cases of hypertension patients to regulate the management of clinical data. Results 178 patients with standard management of patients after hypertension treatment rates, control rates and unhealthy living habits to improve markedly increased. Conclusions Hypertension and Enhancing the treatment and control rates but also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patient's bad habits, reducing the risk factors. Help regulate blood pressure and hypertension management is to control the progress of an effective good way.

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收缩压≥ 140mmHg和(或)舒张压≥ 90mmHg)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以器官重塑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高血压的诊断是在未服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2次或2次以上非同日多次血压测定所得的平均值为依据。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高血压病因不明,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占总高血压患者的95%以上。继发性高血压是继发于肾、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疾病的高血压,多为暂时的,在原发的疾病治疗好了以后,高血压就会慢慢消失。

据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 全国有高血压患者约1.6亿。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的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均有增长的趋势。而现状是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为6.1%,处于较差水平。为了提高高血压治疗率和控制率,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改善国民的健康状况国家实行了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

陕西省交通医院社区中心对辖区高血压患者进行了规范化管理,经过1年的管理,观察到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病的治疗率,控制率以及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选择

2009年6月至2009年7月对本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档案建立,在档案建立工作时对居民进行了家族史,个人情况,疾病史,生活习惯,是否患有高血压病,高血压病治疗情况等方面的询问,按2004版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规范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对否认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而此次测量发现血压高于正常值的居民,进行非同日测量3次血压,对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的纳入高血压病患者范围。

此次调查的人群中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病的115人,不知道患有高血压病而通过此次调查确定患有高血压病63人。合计178人。

2 管理实施

自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对 178名患者进行规范管理。

管理方法:

2.1 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危险评估,按低,中,高,极高危分为一,二,三级管理。其中一级管理36人,二级管理83人,三级管理 59 人。一级管理:全年血压控制优良和尚可的低危层患者以及血压控制优良的中危层患者,每3个月至少进行一次随访管理。二级管理:全年血压控制优良的高危层、很高危层患者,控制尚可的中危层患者以及血压控制不良的低危层患者,每月至少进行一次随访管理。三级管理:全年血压控制不良及尚可的高危层、很高危层患者以及血压控制不良的中危层患者,每月至少进行一次随访管理。

2.2 随访形式:电话,门诊,上门。

2.3 管理内容:

A:健康教育

通过健康教大讲堂对全民进行高血压知识宣传,通过一对一的健康指导干预有关危险因素(如肥胖、高盐饮食、过量饮酒、长期精神紧张等)。使患者认清高血压危害,坚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坚持监测血压、坚持规范化药物治疗,预防心脑血管病发生。

B:指导非药物疗法:

通过宣教和督促,促进患者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全面控制高血压及有关危险因素。要做到合理饮食,限制脂肪摄入量,戒烟,限酒(男性饮白酒每天不超过1两),限盐(每人每天不超过6克食盐),适当运动,保持好心情,避免长期过度精神紧张。

C:用药指导和监督:

根据病人具体情况,结合专科医生的建议,指导使用科学合理的降压药物。坚持长期用药,平稳降压,不随意停用药物。

3 管理效果

2010年8月对规范管理的患者进行随访并进行健康体检。初始管理178人,中途因搬迁退出6人,有效管理172人。

4效果评价

通过对 172 名高血压患者的规范管理,使其治疗率上升 58.32%,控制率上升33.2%,同时用药的依从性也明显上升。不良生活习惯明显改善,危险因素有所降低。

5 讨论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的心血管病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均有增长的趋势。据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 全国有高血压患者约1.6亿。但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均很低,我们面临的高血压防治任务是非常艰巨的。社区高血压规范管理是一个系统的、连续的、动态的过程。通过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规范管理使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掌握高血压的预防保健知识,科学正确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提高了治疗率和控制率同时也明显的改善了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减少了危险因素。说明高血压规范管理是控制高血压发生和进展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好的办法。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4年版).

第3篇:高血压生活管理范文

摘 要 目的:通过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及卫生行为变化评价社区干预的效果。方法: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有计划的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包括用药指导,健康教育,生活方式指导,根据患者病情、个体需要及生活环境,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及个体化的、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及卫生行为变化。结果:干预后,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防治知识显著提高,高盐饮食、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得到明显改善,血压水平显著下降。结论:社区干预是高血压防治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高血压 社区干预 卫生行为 疗效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多发的慢性疾病,是导致心脏病、脑血管病、肾脏病发生发展及死亡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我国高血压患者群体庞大,2002年调查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达18.8%[1~3]。高血压对国民健康的危害极大,这不仅表现在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损害上,还直接表现在对患者和社会的经济利益的损失上。调查显示,仅高血压本身每年的直接医疗费用就高达360亿元,而与之密切相关的心血管病的医疗费用更是高达1300亿元。因此,高血压的防治显的尤为重要。本研究拟通过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卫生行为变化对社区干预效果进行评价。

资料与方法

2008年4月-2012年6月本辖区内2个进行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的管理社区进行整群抽样调查,并将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已经建立健康管理档案的962例高血压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男488例,女474例,年龄29~92岁,平均58.62±24.66岁。高血压诊断标准:参照《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及《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4,5],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正在服用降压药物即为高血压患者。

方法:①分级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临床评估,根据危险分层纳入不同的管理级别。将低危、中危、高危患者分为1、2、3级管理。根据不同级别,定期进行随访和监测,随访主要指标是血压,基本目标是血压达标。根据血压水平和心血管危险控制情况调整治疗措施。1级高血压患者重点放在高血压知识的宣传教育及不良生活行为的改变上。随访观察3个月,若血压仍≥140/90mmHg,即开始降压药物治疗。血压末达标或不稳定,3周随访1次。血压达标且稳定后3个月随访1次。2级高血压患者除进行高血压知识的宣传教育及指导不良生活行为改变,可随访观察1个月,若血压仍≥140/90mmHg,即开始降压药物治疗。血压末达标或不稳定,2周随访1次。血压达标且稳定后2个月随访1次。3级高血压患者在进行高血压知识的宣传教育及指导不良生活行为改变的同时,立即开始药物治疗,血压末达标或不稳定,1周随访1次。血压达标且稳定后1个月随访1次。根据各级高血压患者的需要确定实验室辅助检测的频率:如心肌缺血、血脂异常、糖尿病或肾病者,可根据病情增加相应指标检测次数。应用降压药物治疗时,教育并帮助患者养成规律、合理服药的习惯,并帮助患者选择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可长期应用、价格合理的药物,提高患者用药的顺应性。②生活方式干预方法: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应用降压药物的同时,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多途径的强化健康教育,如健康讲座、发放宣传品、网上咨询等,并对患者进行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指导,进行定期随访管理,措施包括:限盐、减少膳食脂肪,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限酒或戒酒、控制体重、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戒烟以及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平衡心理等。宣传普及健康知识,提高社区人群对高血压及其危险因素的认识,提高健康意识。

高血压治疗的目标:普通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老年(>65岁)高血压患者收缩压降至150mmHg以下;年轻人或糖尿病、脑血管病后、冠心病、慢性肾病患者降至130/80mmHg以下。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对干预前、后血压均值进行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结 果

随访结束时,管理的高血压患者死亡17例,因故外出21例,最后完成管理的高血压患者499例。

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变化:干预前高血压患者收缩压157.4±13.8mmHg,舒张压81.7±11.2mmHg。干预后收缩压下降16.4±5.9mmHg,下降率10.4%±3.7%,舒张压下降4.4±4.1mmHg,下降率5.4%±5.0%,干预后血压水平显著低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不良生活行为变化:干预前高盐饮食(≥10g/天)85.97%、吸烟≥1支/日23.08%、饮酒≥100g/日18.81%、运动量≤2次/周65.90%、注意控制体重12.27%、规律科学服药8.80%,干预后分别为41.79%、15.07%、8.94%、34.20%、29.52%、90.75%,干预后高血压患者不良生活行为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干预前后社区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变化:干预后社区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91.3%、87.5%及61.9%,明显高于干预前的36.4%、27.9%、5.4%(P

干预前后高血压防治知识变化比较:干预后社区高血压人群的高血压防治知识水平显著上升,明显高于干预前,P

讨 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经济条件的改善以及医疗体制的改革、医保制度的推广,我国卫生水平不断提高,为实行慢性病的社区管理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国内外的经验都一致证明社区是高血压防治的主要阵地,社区医生是高血压防治的主力军[5]。高血压防治工作开展的社区化程度,对于高血压防治整体状况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社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居民自我健康意识相对欠缺,这些因素极大地制约了社区高血压的防治工作。本研究结果显示,对高血压患者采用社区管理和干预,开展社区性的健康知识教育,以及社区教育和个体化指导相结合的模式,指导患者形成规则的用药习惯和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高血压防治知识水平得到极大提高,高盐摄入、吸烟、饮酒、运动量小等不良生活习惯得到明显改善,加强锻炼、注意体重控制、规则服药等良好生活习惯得以养成,使干预前、后的血压均值显著下降,高血压控制效果明显提高。

社区干预不仅能提高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改善不利于血压控制的行为习惯,有效控制血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带动其慢性病的管理和治疗,对相对减轻上级医院住院负荷,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问题,真正提高人们的卫生保健水平,提高医疗、卫生的群众满意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秀丽,陈捷,崔艳丽,等.中国14省市高血压现状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6):1148-1152.

2 王薇,赵冬.中国老年人高血压的流行病学[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24(4):246-247.

3 顾东风,Jiang He,吴锡桂,等.中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和控制状况[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3,37(2):84-89.

第4篇:高血压生活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血压 个体化管理 血压控制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151-0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逐年增加,而高血压病既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又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的、持续的危险因素。提高高血压病人的疾病知识水平,改变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治疗率,血压控制率,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是十分必要的。我们于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对130例高血压病人,进行了一年的个体化管理,取得了一些成效,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对象

2009年10月-12月通过门诊及体检发现的高血压病人,符合以下条件者130例为调查对象,其平均年龄62.4岁,其中女71例,男59例,纳入条件为:①本社区常住居民;②年龄在35岁―75岁之间;③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诊断标准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版诊断标准;④至少有一项可改变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超重、吸烟、饮酒、缺乏运动、负性情绪、咸食等。

1.2 方法

1.2.1 所有管理对象在管理前后全身体检,内容包括:血压、血糖、心电图、尿10项、眼底检查、腰围、腹围、BMI。并填写问卷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生活方式,服药治疗,高血压知识掌握情况。填写标准:体质指数BMI23-25为超重,≥25为肥胖,根据最近12个月的乙醇摄入总量计算日均乙醇摄入量(g/d)乙醇摄入量男性≥30g/d,女≥20ml为过量饮酒;每日摄盐量>6g为咸食;吸烟,现在吸烟;不愉快情绪:焦虑、愤怒、恐惧、沮丧、悲伤、不满、忧郁、紧张等,有以上情绪者称为负性情绪;适量运动指有氧运动,每周3-5次,每次运动强度至心率=170一年龄,服药依从性指是否遵照医嘱服药。

1.2.2 个体化管理方法

1.2.2.1 由2名全科医生,2名护士,组成管理小组,成员均通过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培训,掌握了高血压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技能,质量控制要点,具有独立和协作开展病例管理的能力。

1.2.2.2 为管理对象建档、评估,制定个体化管理计划,确定个体化管理目标(包括不良生活方式改变目标,血压控制目标)。

1.2.2.3 落实管理计划:A.健康教育,每月举行1-2次健康讲座与咨询,根据管理对象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不同主题的健康讲座;B.监测血压频率,按高血压危险分层制定监测血压频率,一般患者至少每周监测血压2次,高危患者一天监测至少2次。C.定期随访,用药指导;随访内容有生活方式,血压,并发症情况,用药情况,进行再次评估和调整管理方案。一年至少保证6次随访D.年终评定时再次全面体检及问卷调查。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输入Excel2007数据库,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计数资料的描述以率和构成比表示,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130例高血压患者管理前后生活方式改善情况(n,%)

2.2 规范管理前后三率改变情况(n,%)

遵照医嘱服药的为规律服药;收缩压<140mmHg且舒张压<90mmHg为血压控制良好,2周内因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治疗的为发病。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相关性慢性疾病,是脑卒中和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本资料管理前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率为46.92%,控制率为33.85%,说明本社区高血压人群的治疗率和控制率仍偏低,通过一年的个体化管理,患者治疗率和控制率都有明显提高,。

本资料管理前后高血压危险因素,如咸食,缺乏运动得到明显改变,超重,饮酒,吸烟、负性情绪、也有改善。

本社区在以往慢病管理的基础上突出个体化,针对不同个体的问题制定个体化干预计划。针对不同人群,分类开展不同内容的健康讲座及咨询,使患者掌握正确的健康理念,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服药。督促患者落实计划,定期复查随访,最终提高高血压治疗率及控制率。

综上所述,在社区开展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管理方案为核心内容的高血压个体化管理是效果明显的高血压防控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 刘力生,龚兰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IMI.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7.

[2] 李惠娟. 疾病细节管理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的作用初探.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10年第22卷6期.

第5篇:高血压生活管理范文

[关键词] 高血压;危险因素;认知程度;自我管理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7(c)-137-02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对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的报道很多,对高血压控制率的文献报道也很常见,但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调查并用于指导护理实践未见报道。对体检人群中高血压的患者进行随机问卷调查,了解其对高血压危险因素的认知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提高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危险因素认知水平,促使其采取有益的生活方式、自觉的遵守医嘱、提高高血压的稳定治疗及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预防和延缓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和生存质量。

1 对象与方法

2005~2006年,在进行体检的人群中随机抽取确诊高血压的患者。参考中西部城市社区卫生能力建设和重点工作项目组统计的“高血压患者知信行调查问卷”自行设计问卷。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08份,回收有效问卷率90%。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危险因素的认知情况

高血压患者对引起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了解和重视程度不理想。如对超重、肥胖的正确认知率为 55.6%,吸烟的正确认知率为51.9%,高盐饮食的正确认知率为26.9%,中度饮酒的正确认知率为44.4%,高血脂的正确认知率为41.6%。

2.2 高血压危险因素的认知和高血压控制程度之间的关系

见表1。患者的高血压标准采取WHO的标准,即血压

≥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为高血压。

表1 对控制高血压的措施认知和血压控制的关系(例)

从表1中可以看出,除了患者对控制体重的认知与血压的控制无统计学意义外,对其他危险因素的认知和血压的控制都有统计学意义。

2.3 对高血压危险因素认知程度与高血压控制率之间的关系

见表2。在调查中按患者的认知程度对患者进行评定,对表1中危险因素认知并自觉采取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5~6项的为优;3~4项的为良;1~2项的为可。根据体检和实际情况认定其血压控制状况。

表2 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程度及血压的控制率(例)

经?字2检验,?字2=11.329,P

3 讨论

3.1 提高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及危险因素的了解是自我管理的基础

医学研究表明:对高血压的早期预防和稳定的治疗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使75%的高血压及并发症得到预防和控制[1],本调查显示只有47.6%的高血压患者知道吸烟、饮酒、高盐饮食、肥胖、情绪波动是导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说明高血压病人掌握的知识不够系统和全面,提示护理人员应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通过反复多次的强化学习和健康教育,使其自觉遵守医嘱、形成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或减少加重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3.2 提高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控制措施的认知,从而有效地降低血压

高血压作为一种主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导致其发生的最直接因素之一。所以提示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加强高血压控制措施的健康教育以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按时、按量、按次数遵医嘱服药;指导患者合理膳食,减少总热量的摄入,保持低盐饮食,多食蔬菜水果;坚持进行有规律的锻炼,保持适当的体重;戒烟、限酒。同时应注意高血压病是一种心身疾病,精神紧张,植物神经活动均可引起高血压。故提示护理人员应从高血压患者的社会环境、身心状态、心理因素同时着手。

通过本次调查,了解了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危险因素的知晓情况,并分析了对高血压危险因素的认知程度与高血压控制率之间的关系,用于指导护理人员有针对性地指导高血压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延缓和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从而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参考文献]

第6篇:高血压生活管理范文

关键词:社区规范化管理;高血压;效果分析

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之一,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约有78%的心血管死亡患者与高血压有关[1]。目前,受高血压知识普及率低、治疗依从性差,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社区患者血压控制率普遍较差[2]。本社区将规范化管理措施引入高血压控制,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社区辖区内2011年~2013年的高血压患者242例,其中男85例,女157例,平均年龄(58.5±7.1)岁(42~76岁),病程3~19年。纳入和排除标准:①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标准[3] ②排除急性冠脉综合症者;③排除依从性差,无法配合者;④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1例,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社区医生指导下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并定期接受血压测量。观察组患者接受规范化管理,措施包括:成立由医生、护士和防保医生组成的高血压管理小组,依据2010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将高血压患者分级,并建立并录入信息化管理档案。加强与患者沟通,以多种方式向其讲解高血压防治知识。加强随访,评估患者生活方式,发现高血压影响因素,通过开展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措施并举,纠正用药依从性差和不良生活方式。

1.3疗效评价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实施前、后的高血压分级、血压控制率、药物治疗依从率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等变化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分析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数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结果

2.1干预前、后高血压分级 干预前,两组高血压分级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实施后,观察组高血压分级显著改善,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

2.2干预前、后血压控制率、药物治疗依从率 干预实施后,观察组在血压控制率、治疗依从率和不良生活方式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高血压控制不达标是导致心血管疾病进一步恶化的重要因素,目前,虽然药物治疗可达到快速、有效降压的目的,但大部分患者服药的依从性较差。

慢性病防治是社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调查表明社区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知晓率仅为30%,控制率普遍不足,且中危和高危患者比例偏高[2],这也增加了社区慢病防治的负担和医疗成本。孙纪新等[1]研究认为社区高血压患者控制不达标关键在于缺乏规范、有效的管理措施,一方面知识普及不足,另一方面患者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忽略了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此外,缺乏血压的定期监测也是重要原因。本组研究表明,与未实施规范化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高血压分级显著改善,同时与干预前相比,观察组患者不良方式均获改善,进而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和治疗依从率显著提升,提示规范化管理通过宣教,提高患者的知识普及率,从而达到血压达标的目的。

总之,规范化社区高血压管理能显著提高患者血压控制率,提高治疗依从性,纠正不良生活方式,适宜社区开展。

参考文献:

[1]孙纪新,朱俊卿,唐丽娟,等.河北省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患者血压控制效果[J].河北医药,2012,34(19):2998-2999.

第7篇:高血压生活管理范文

关键词 高血压病;社区管理;发生率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点,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在我国,高血压病是常见病、多发病,估计现患高血压的患者有2亿多…。在临床上,高血压存在着三高(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三低(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特点。通过社区管理,可提高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2013年7月-2014年7月对我镇欧桥村150例高血压患者实行社区管理和非社区管理,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择欧桥村高血压患者150例,男70例,女80例,随机分为管理组和对照组,管理组男35例,女40例,年龄40~70岁,平均56岁;对照组男35例,女40例,年龄42~73岁,平均57岁。

方法:①健康宣教:建立健康教育档案,发放高血压防治知识手册,举行高血压防治专题讲座,告知监测血压的必要性,不擅自停药。另外,对家属进行相关教育,加大家庭支持及监管力度,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②改变生活方式:建议合理膳食,控制体重,减少钠盐、高脂食物摄入;戒烟限酒;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平衡心理。③药物治疗:西药常用的降压药为利尿剂、B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l级高血压(140~159/90~99mmHg)患者给予ACEI或ARB药物治疗;2级高血压(≥160/100mmHg)患者采用CCB联合ACEI或ARB药物治疗,顽固性高血压加用利尿剂。中药:高血压患者多属本虚标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给予加用六味地黄丸治疗。④监测与随诊:每周监测1次血压,给予记录、评估,调整降压药剂量,随时电话回访,指导患者治疗。依从:遵医嘱服药,可有漏服、忘服或自行减量服药,能改变生活方式。不依从:擅自停药、换药,不改变生活方式。血压控制有效:血压≤140/90mmHg。

结果

管理组血压控制有效率、治疗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第8篇:高血压生活管理范文

【关键词】 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国家基层医疗单位,针对高血压的高发病趋势,在高血压防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纳入我社区高血压病例管理的31例高血压患者通过社区高血压病例规范化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社区共收治62例高血压患者。其中,男30例,女32例。年龄45-78岁,平均(52.6±4.2)岁。所有患者均为我社区常住居民。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31例,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以及体征上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31例患者进行常规管理。

1.2.2 观察组31例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措施如下:

1.2.2.1 随访管理 选择长期从事社区高血压病例管理的医务人员为调查员。调查员根据《社区高血压病例管理》条例,针对性的选择高血压病例基线调查指标。根据指标自制调查问卷表,对患者的血压水平、高盐饮食、饮酒、吸烟和高血脂等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结合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将高血压病例分成低危、中危和高危三组。然后采取一级、二极、三级管理措施,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针对性的管理干预。

1.2.2.2 治疗干预 高血压是一组复杂的临床综合症,不同个体病因因素、病理生理与器官损害状况不同,因此用于治疗的内容和方法不同,治疗过程中必须制定个体化的诊治计划。基于此,我社区管理人员首先根据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证实患者高血压的诊断与分型;其次,结合患者社会心理,经济文化状况和嗜好,制定详尽、具体和个体化的治疗计划。同时,与患者保持长期联系,谋求在高血压的治疗方案上达成共识,以保证治疗的依从性。同时,部分患者服药不规律,遵医行为差,治疗断断续续,导致血压反复波动不稳,继而引起血压难以控制。针对这一问题,社区管理人员经统一培训后展开电话访问工作,查看患者的服药情况。针对服用依从性差的患者,耐心向其讲解持续治疗的重要性,鼓励并督导患者坚持吃药。

1.2.2.3 健康教育 高血压病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但能够正确全面的认识高血压防治知识的患者并不多,一些高血压防治方面的误区在人群中相当普遍。针对这一问题,社区开展了“健康教育进家庭”活动,从心理健康、均衡饮食、生活行为等多个方面结合实际为居民讲解了健康知识,指导患者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通过高血压知识讲座,使广大居民进一步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高血压的预防能力。

2 观察指标

于2012年12月,分别对2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及服药依从情况进行观察、调查并统计。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l0.0统计软件,所有检测数据以(χ±s)表示,检验方法用t和x2检验。以P

4 结果

4.1 2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 见表1。

从上表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率为96.77%,对照组为83.8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5 讨论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同时也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高血压的发病率日趋上升,成为威胁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杀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国家基层医疗单位,针对高血压的高发病趋势,在高血压防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强社区高血压病例规范化管理,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已成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研究中,以我社区医院收治的62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31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31例患者进行常规管理。观察组31例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包括:随访管理;治疗干预;健康教育。分别对2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及服药依从情况进行观察、调查并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率为87.10%,对照组为64.52%(P

因此,通过社区高血压病例规范化管理,能有效提供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和服药依从率。

参考文献

第9篇:高血压生活管理范文

1月-2014年1月单纯接受药物治疗的123例高血压及121例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接受药物治疗并给予系统化健康教育的124例高血压及122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高血压及糖尿病规范化管理率、达标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健康教育; 高血压; 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6-0161-02

doi:10.14033/ki.cfmr.2016.26.091

高血压和糖尿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不断变化,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1]。高血压及糖尿病均为慢性病,但病程长,并发症多,致残率及死亡率高,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本文选取不同时间段内的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健康教育在社区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并将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笔者所在社区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

1月-2014年1月单纯接受药物治疗的123例高血压及121例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接受药物治疗并给予系统化健康教育的124例高血压及122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145例,女99例;年龄36~67岁,平均(45.67±2.21)岁;病程1~10年,平均(5.12±1.01)年。观察组中,男148例,女98例;年龄35~68岁,平均(45.78±2.33)岁;病程1~11年,平均(5.34±1.51)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高血压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其针对性的降压药物治疗,降压药物主要包括: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给予常规糖尿病治疗,给予患者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物等。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血压及血糖变化情况进行密切监测,并及时调整治疗药物及服用剂量。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系统化的健康教育,积极开展关于糖尿病及高血压的健康知识讲座。根据实际情况,每1周或2周举办1次义诊活动,为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体检。在体检过程中,经患者同意,收集其基本资料和疾病资料,根据收集资料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定期进行电话随访,并记录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同时给予针对性的用药和健康指导。在回访中,询问患者目前的身体健康状况、血糖情况以及血压的改善情况,了解患者近期的服药情况,指导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控制饮食,戒烟忌酒,加强体育锻炼。针对健康常识了解少的患者,指导其到社区医院进行身体健康教育,并进行健康知识咨询。对患者进行运动干预。适度的运动和锻炼可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转移其对疾病的注意力,改善血液微循环,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以患者的身体特征、疾病特征为主要依据,为每位患者制定针对性的、科学的运动计划。同时,指导患者自行控制运动时间及运动量,充分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在温度不稳定的情况下运动。此外,向患者介绍不良心理因素可增加疾病复发率,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积极乐观的心态。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对两组患者的规范化管理率、达标率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规范化管理率主要包括服药依从性、合理生活方式的依从性以及血压/血糖的控制情况。若患者可做到上述三点,且符合相关标准,则可评估自我管理为规范管理。(2)使用文献[2]中的SF-36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躯体功能状态、自觉状态、日常生活、心理情绪状态和社会功能。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分数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率、达标率比较

观察组做到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的有118例,占95.16%,达标107例,占86.29%;对照组做到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的有67例,占54.47%,达标41例,占33.33%;两组患者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率和达标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糖尿病规范化管理率、达标率比较

观察组做到糖尿病规范化管理的有116例,占95.08%,达标97例,占79.51%;对照组做到糖尿病规范化管理的有62例,占51.24%,达标39例,占32.23%;两组患者糖尿病规范化管理率和达标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的躯体功能状态、自觉状态、日常生活、心理情绪状态和社会功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高血压及糖尿病是发病率最高的慢性疾病,也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发病于中老年人群。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高血压及糖尿病的发病人群逐渐趋于年轻化,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3-4]。多数患者对自身疾病知识了解少、用药依从性小、治疗期间情绪波动大,影响临床治疗效果。此外,由于高血压患者的病程长、且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患者极易滋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治疗造成阻碍。社区管理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慢性病防治措施,在社区范围内开展关于高血压及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工作,一方面可增强社区居民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4-6]。本研究证实了这一点:观察组的高血压及糖尿病规范化管理率、达标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在社区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管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更有利于患者疾病资料的收集,同时可提高管理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毕永章,周文刚,张晓娴,等.云南省某贫困县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社区综合干预管理效果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4,35(8):42-46.

[2]范丽丽,张大创,董云鹏,等.使用智能肱动脉血压计管理高血压的临床尝试[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5):99-101.

[3]夏利华,龙理良,尹亦清,等.衡阳市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个体化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2014,30(11):1001-1004.

[4]刘奇峰.高血压社区防治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5):116-117.

[5]许敏锐,强德仁,周义红,等.农村社区高血压和糖尿病自我管理效果评价[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4,22(6):717-720.

[6]梁佩韶,郑志宏,王彩霞.社区分层护理模式结合药物治疗老年人2型糖尿病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8):71-74.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