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孩子课外阅读的建议范文

对孩子课外阅读的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孩子课外阅读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孩子课外阅读的建议

第1篇:对孩子课外阅读的建议范文

语文教学 阅读素养 有效途径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教学中丰富学生语文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阅读带给人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大量的阅读,让学生感受那纯净的文学,促进心灵的感悟、思想的净化,为学生打下“精神的底子”。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创设拓展阅读的条件

1.以班级图书角和学校图书室为载体,开辟阅读阵地

(1)设立班级图书角,培养读书交流习惯

在班级设立图书角,是让学生从家里带书,选出本班负责而又热心的同学,做图书管理员,负责登记、保管和向外借阅等,教师予以正确引导。班里有了图书角之后,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学生们热情极高,挤在一起还书、借书,都不免要讲讲自己所获得的新鲜知识,推荐自己看过的好书。

(2)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开展图书借阅活动

学校以班为单位定期进行图书借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选择图书。这一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资源共享的乐趣,培养了读书善于交流的习惯。

2.增进家校沟通,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家庭更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要阵地,努力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1)清除“额外”读物

这里所指的“额外”读物,主要是指家长为学生提供的各种各样的参考书、题袋等。大量的参考资料对学生来说是有害无益的,并请他们不要盲目给学生提供题典之类的东西。

(2)对非课本阅读采取宽容的态度

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不准许自己的孩子阅读课外书籍,他们误认为阅读课外书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对于这一点,利用家长座谈会,与他们进行沟通。希望家长应该从孩子成才的长远角度考虑,允许自己的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阅读,同时也要密切关注孩子的阅读内容是否健康。同时还建议家长能适当购买一些好书,为孩子的阅读提供一定的选择性。有不少的家长更是把自己的空余时间消耗在电视机。因此,建议家长能够从自身做起,注重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多看书报;建议家长建立家庭书橱、经常带孩子逛书店、图书馆、提倡亲子阅读等,和孩子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

二、寻找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拓宽阅读的层面

1.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读物,保证课外阅读的质量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鉴别能力低,面对各种各样的课外读物,学生或顺手拈来就读,或为猎奇而读,甚至读一些不健康的读物,这往往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读物,以此保证课外阅读的质量。推荐的读物应该思想性、文字规范性和知识性兼顾,书的思想内容健康才能鼓舞学生上进;语言文字规范,才能为学生提供楷模;内容生动有趣,知识性强,易于被学生吸收领会。推荐的读物还应该配合课堂教学读物的内在形式,尽可能和课内阅读取得某种联系,使课内外阅读得以相互促进。

2.结合课文学习,适时地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1)根据文体,指导阅读同类型的文章

教师在教学某种文体的课文时,向学生推荐同类体裁的读物,指导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以达到课内得法,课外受益的效果。在推荐课外读物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确定读物内容的深浅,同时注意趣味性和广泛性。

(2)根据作者,指导阅读系列作品

学生在课内学习了某位作者的文章后,教师可向学生介绍该作者在这一时期写的系列作品,让学生课外去阅读。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又可加深学生对这位作者、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对他写作风格的把握。

(3)根据内容,指导阅读相关的文章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课文的需要,在课前或课后布置学生阅读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文章,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促成阅读习惯的养成的指导上,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的课文为“经”,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以优秀课外读物为“纬”,引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从而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教学网络,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2)课外阅读与写作、听说相结合

教师可以经常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日记、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读写听说紧密结合,学生的语文能力能很快得到提高。

四、丰富阅读活动的形式,提高拓展阅读的效益

1.为学生搭建成果展示的平台

为了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促使学生各种读书习惯的养成,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学生搭建一个个读书成果展示的平台。

2.以学校各项活动的开展为契机

为发挥课外阅读活动的综合效应,结合学校相关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成功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如果学生光凭课外阅读的兴趣,漫无目的地去茫茫书海中“走一回”,其意义和收效也不得而知。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

1.增设课外阅读活动课

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我们研究成员充分利用晨间活动、5分钟队会、班队活动等时间,以保证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有序开展。每个阶段,我们按照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向学生介绍相关背景指导,组织专题活动。先给学生一个“面”,然后让他自己去选择一个或几个“点”,一般在一个月之内完成一本书的阅读,继而转入下一本书的阅读。在这样的指导和调控之下,学生的阅读既有“点”的自由,又可以得到“线”和“面”的保证。完成一定量的阅读任务后,我们又组织相关的读书交流和汇报活动,充分了解学生阅读的情况,搜集相关信息,以调整相应的指导步骤。

2.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1)教给方法

阅读一般包括精读、略读和速读。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灵活的选用适宜的阅读方法。

(2)四个结合

①读与思结合。只有边读边想,读思结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②读写结合。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广泛而丰富的语言材料和写作范例,从读到写,由仿到创,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③读书与使用工具书相结合。引导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不但可以扫清阅读障碍,而且可以有效的培养自学能力。

④读书与卫生习惯的培养相结合。教育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注意用眼卫生。

(3)写读书笔记

单纯的阅读,对提高语文水平是不够的,因此我们还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以增强课外阅读的效果。

①摘抄。如摘抄精彩词语、优美句段、格言警句等,以加强语言积累,丰富写作素材。

②列提纲,指导学生写出所读文章的要点、框架或故事梗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③写读后感。指导学生在读了文章以后抒发出自己的感受,发表自己对书中人物和事件的看法,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表达独特见解的能力。

第2篇:对孩子课外阅读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目标;原则;措施;交流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7-0145-0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课外阅读就是最经常的、直接的语文实践,是学生形成良好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新课程改革致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还明确规定课外阅读量:小学阶段应背诵优秀诗文16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我们要达到以上的要求和目标,必须把课堂内外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出“重阅读、重积累”的语文学习规律,努力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为此,我结合平时工作经验,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制定了本班的阅读指导方案。

一、活动目标

1.感受阅读的快乐:阅读可以使人抛开许多烦恼,当人完全深浸在书中时,宛如进入一个文学宫殿,驰骋古今跨越地域。在书中辨是非、明善恶,由、书中获得智慧与快乐体验。转贴

2.培养终生阅读的习惯: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终生学习的基础和最大的本钱。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老师,阅读将伴随我们不断成长。好的文学作品需要我们用一生去阅读。活动开展,就是要在师生、家长在感受阅读快乐形成阅读需求的基础上,培养阅读习惯,为终生阅读奠定基础。转贴于 51论 文网

3.建立学习型班级:读书课程的深入进行也会对学校文化环境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人人谈读书、人人爱读书、人人去读书的氛围下,学习型班级、文化型学校的建设也在同时进行。转贴于 51论 文网 省略

二、选材原则

教者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科学合理的帮学生及家长选择和推荐相应的课外书籍。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内容健康有益;2 .学生喜爱;3.贴近学生生活;4.符合儿童心理特征。除此以外,还要组织学生交流购书经验,为学生提供更多获取图书的渠道,提倡优秀图书资源共享。

三、具体措施

(一)保证课外阅读时间

1.课外阅读课指导读:每周一次的课外阅读课,教者应科学合理的安排:要有自由阅读时间,要指导学生读书方法或组织好课外阅读交流会。

2.晨间早读课指导读:每周用一节语文早读课开展读书活动,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主要形式有集体阅读、阅读指导、阅读交流等。倡导学生在晨间相互自由地交流读书体会,畅谈读书感受。

3.午间休息指导读:每周四、五中午十分钟时间,向学生开放相关的读书阵地,语文老师和学生一起阅读,让读书成为孩子们午间的休闲方式。

4.每晚睡前放松读;为了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建议每个孩子都在家中的床头放一本自己喜爱的书,每晚睡觉之前打开书本阅读,让书香伴着孩子入眠。

(二)加强班级图书角建设与管理

1.班级图书角:图书角保证一定数量的书籍,总数不少于100本。图书质量要有保证,陈列书籍须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有益于成长,书籍类别要丰富。要选出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角的管理,要有健全的制度,严格管理,对学生加强爱书教育。提倡班级与班级之间建立“好书交换站”,定期举行“好书换着看”活动。

2.家庭藏书架: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压岁钱和节约零用钱,为自己添置一本好书的活动,也建议家长在节日、生日中以书为孩子的礼物,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阅读活动。

(三)强化阅读指导交流

1.每月开展好书推荐活动,或学生之间利用阅读课进行推荐,不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定期进行读书方法交流,向学生介绍科学的读书方法,保证阅读的实效性。

3.上好每周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同年级老师要加强集体备课,课后加强交流与反思。

4.开展“亲子共读”活动,使家长与子女互动,学校与家长互动,子女间互动,家长间互动。转贴于 51论 文网 www

(四)充分展示阅读成果

1.每学期组织一次课外阅读知识竞赛。

2.每年举行一次“读书节”系列活动,活动内容包括:演讲比赛、名著阅读交流、读书笔记展评、征文比赛、朗诵比赛等。因为阅读是一种信息输入,说写是一种信息输出,没有输入,哪来输出?

第3篇:对孩子课外阅读的建议范文

【关键字】小学生 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

国家教育部2011年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145万字,要使学生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因此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这也是开展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的意义所在。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1.调查对象及方法。为了解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课外阅读习惯,本人自编调查问卷共10项,采用封闭形式,对红谷滩新区实验学校三、四、五、六年级的83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834份,回收调查问卷811份,其中有效问卷772份,有效回收率为92.6%。

2.调查结果与分析

(1)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与动机。

1)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通过调查发现,90%以上的小学生喜欢和比较喜欢课外阅读,不喜欢课外阅读三、四年级所占比例为7.2%,五、六年级所占比例为0.6%。由此可见,绝大多数的小学生都有课外阅读的兴趣。

2)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及动机。通过调查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小学生选择童话寓言类故事书和作文等辅导书籍进行课外阅读,阅读的动机集中于“学到知识、增长能力”上。由此可见,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明确,阅读动机积极。(如表1)

表1 小学生课外阅读内容及动机情况表

(2)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

调查表明,课余时间小学生用于看电视或者玩耍的时间明显多于看课外书的时间,而且,大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为30分钟左右,每天花2小时以上时间看课外书的比率很小。(如表2)

表2 小学生课外阅读时间统计表

3.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

通过调查发现,96%的小学生希望或者非常希望阅读课外书时有人指导,有主动学习的欲望,而且大部分小学生有做笔记或经常做笔记的习惯,但是三、四年级有11.5%的学生,五、六年级有10.6%的学生从不做笔记,这22.1%的同学值得我们重视。(如表3)

表3 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情况表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认知与行动反差明显。虽然学生对课外书的喜爱程度较高,但是没有落实在行动上。其主要原因有:课外阅读氛围不浓。一天24个小时当中,小学生只有7个小时是在学校度过的,其余的17个小时都在家里度过。处于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回家后没有同伴的影响和交流,父母又忙于家务,没有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读书,自然没有读书的氛围,导致小学生不愿意进行课外阅读。

2.内容的选择急功近利。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小学生都选择作文类等利于提高考试分数的教辅书籍进行课外阅读,而对于那些具备深厚的思想内涵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能够真正滋养心灵的经典名著却很少问津。究其原因,大部分家长关注的是小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而无暇关注或很少关注课外阅读。除此之外,我国目前考试机制、评价机制也会影响到小学生课外读物的选择。

三、改善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建议

第4篇:对孩子课外阅读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农村小学 课外阅读 兴趣 氛围 指导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有明确规定:要求小学阶段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90万字。课外阅读要求如此之高 ,而农村小学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则实在令人担忧。如何让学生拓宽阅读面,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提高语文素养,笔者在教学中作了以下尝试: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1.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去阅读。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老师可利用班队课、思想品德课给学生讲一些有趣的故事。当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情感起伏的时刻,教师嘎然而止神神秘秘地告诉孩子:“故事情节错综复杂,要知更精彩情节,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这样让学生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

2.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乐于读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愿望。

3.积极进行适时评价激励学生阅读。这一点很重要,也是教师比较容易做到的,平时对学生读书取得的成果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体验成功阅读的快乐。为了使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兴趣高涨,老师可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利用早班会赏读、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妙句,举行班级赛诗会,评选“故事大王”,开展“小导游”活动等等。

4.借助课本内容引申激发学生阅读。如:《三打白骨精》是《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教学时可以引申学生搜集其它的《西游记》中的故事并讲给大家听或开个专题故事会等,激发学生阅读的潜能和表演的天赋等。

二、营造氛围,促进学生阅读

1.建立班级图书角。这是个很老的办法,但它同样适应新时期。我们已经调查了班上学生的存书情况。有些学生自己家里的书不少,可是读过的并不是很多。“书非借不能读也”,就可以建议大家把自己的书放在图书角,大家交换阅读。有的学生自己的书不读,可是对别人的书很感兴趣,总想借着来读。

2.保障阅读时间。要让学生读书,时间必须有保障。没有整块的时间,就用零散的时间,让学生学会挤时间读书。可以利用早读课让大家读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每天中午也可抽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阅读。还可以安排学生组织开展,如诗歌背诵、朗诵散文等;介绍自己喜欢的图书,让学生来推荐好书,学生更容易接受。这些活动以课外阅读的内容为主,促使他们阅读。

3.营造家庭环境。学生课外阅读,很多时间应该是在家庭完成的。所以,家庭环境至关重要。因此,每次开家长会,我们要向家长介绍阅读给学生带来的好处,向家长介绍辅导孩子读书的方法,转变家长眼里只有分数的观念,取得家长的配合。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阅读计划,共同阅读,或者在孩子读完一部书后,给自己讲主要内容,或者家长和孩子比赛读书等。为此建议语文教师每天少布置些机械重复的作业,让学生有时间进行阅读。真正的语文能力不是做题做出来的;真正的语文高手也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语文素质的提升归根到底还取决于学生自己的勤奋阅读和领悟。

三、适时指导,实现有效阅读

1.让学生正确处理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使他们明白从课内精读学到的知识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得到复习、补充,加深认识和实际运用。课外阅读活动中培养起来的自学能力和获得的广泛知识,又为搞好课堂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引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鼓励他们多读好书。课外阅读范围很广,形式多样,内容不同,这些书籍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要引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不光要多读书,更重要的是读好书。

3.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如:不动笔墨不读书,采取略读法、精读法、默读法、摘抄评价法、写心得体会法、圈圈画画、剪剪贴贴等等。

4.注重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培养,把听说读写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指导学生通过多读多练,把知识转化为技能。这不仅要求每次阅读要读进去,有一定的质量,培养认真读书的习惯,还要求学生尽量多读些,开拓眼界。

第5篇:对孩子课外阅读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内容;兴趣;差异

2001年起,我国开始进行语文课程改革,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总量做出了明确规定:“在整个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该不少于145万字。”另外,课外阅读书目的选择至关重要,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以学段特征为基础

我们知道,每个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不一样,因此,阅读量的要求也不一样,课外书籍的类型也会不一样。低年级学生,应该以阅读绘本、连环画、拼音读物为主,如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拼音读物《安徒生童话选》《地球日记》等;中年级学生,应该以阅读童话、寓言、儿童小说、科普读物等为主,如《格林童话》《伊索寓言》《时代广场的蟋蟀》《爱的教育》《窗边的小豆豆》《十万个为什么》等;高年级学生,可以阅读层次较高的儿童文学作品、科普历史读物和一部分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作品,如《草房子》《鲁宾逊漂流记》《水浒传》《上下五千年》《三十六计》等。总体的原则是:由浅入深、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

二、选择书目要丰富多样

语文老师推荐书籍,可能会以文学类书籍为主,这个方向也是对的,但不能一味只读文学书。鲁迅曾经说:“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老师推荐书目,在以文学类书籍为主的基础上,辅之以历史、军事、科学、名人传记等读物。最好征求数学、英语、艺体等学科老师的建议,让他们也参与班级阅读书目的建设中来。

三、关注学生的兴趣所在

教师应指导家长根据孩子的兴趣选书,如果孩子喜欢小动物,可以选择《昆虫记》《西顿动物记》,这两套书的文字优美,情节感人;如果孩子喜欢枪炮,可选择兵器方面的书;如果孩子喜爱问为什么的,送他一套《十万个为什么》;喜欢体育运动的,送他《福娃奥运漫游记》;喜欢童话故事,就买《白雪公主》。在培养阅读习惯的初期,家长要投其所好,先让孩子喜欢读书。通过长期不断地翻阅,孩子视野扩大了,所选择的书的类型也会越来越多。

四、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第6篇:对孩子课外阅读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低年级;家长;兴趣;方法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重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知识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可见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研究表明,儿童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期是小学一二年级,即八岁左右进入自由阅读状态。可见,低年级是进行课外阅读的黄金时期。如果我们在低年级就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那么,课外阅读就会成为学生的一种爱好,一种习惯,阅读的行为会伴随孩子一生。可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独立阅读的能力低,要引导他们进入课外阅读,并不容易,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密切配合。下面我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指导低年级学生进入课外阅读的几点尝试。

1.家校联系,做好课外阅读的准备。

1.1 家校沟通,提高认识。大多数家长认为,课外阅读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课外阅读是高年级学生的事情,有的家长甚至认为,看课外书是看闲书,不务正业。因此,只有让家长对课外阅读有正确认识,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力量,学生的课外阅读才可能顺畅、高效地进行。

我利用学校的家长会、家校联系平台,用各种成功的教育案例和教育家的理论研究,让家长们认识到,课外阅读不但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它更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提高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1.2 教给方法,有效引导。一年级的孩子,大多识字量少,阅读速度慢,仅靠教师的引导和自己的努力是不够的,因为,如果硬让他们进行独立阅读的话,一个故事,一本书看下来磕磕绊绊的,学生的受挫感会很大, 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必然大受打击。而能最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的人就是家长了。因为学生的课余时间,家长陪伴最多,在学生接触课外阅读的初期能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学生就会较快地进入课外阅读。因此,我建议家长根据学生的水平,选择合适的方法帮孩子一把。有的孩子识字量少,就需要家长多花一些时间为孩子讲故事,在孩子听故事的过程中,巩固生字,认识新的生字;有的孩子的识字量较大,可以让孩子独立阅读图文结合的书籍,家长有时间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共读,阅读一些纯文字的书籍。

1.3 根据需要,提供书籍。每个孩子阅读的“口味”是不同的,家长要根据自己的孩子的兴趣购买或借阅书籍。一切以孩子的兴趣为主,对于刚进入课外阅读的孩子,吸引才是最重要的,家长不要用自己“有用”的眼光来强求孩子看他们不喜欢的图书。

2.激发兴趣,走进课外阅读

低年级学生对书籍的认识还不深,书籍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一种有趣的东西,也可能是一种负担,一个任务。因此,我利用各种形式让学生对书籍产生积极的情感。

利用早读课,每天给学生讲一个故事。低年级的孩子最感兴趣的当然是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神话传说故事了,而经过老师精心挑选的故事更是妙趣横生。哪吒传奇故事、阿凡提、青蛙王子、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都成了我的“鱼饵”。学生的胃口被吊了起来,他们惊奇地发现,原来书籍里有这么多有趣的故事,这时,让学生回家找找有没有这样有趣的图书,拿到学校里来,和老师分享一下。学生把自己的图书借给老师,老师把自己的图书借给学生。然后,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借阅图书。有了兴趣的指引,再加上“书非借不能读也”,学生就慢慢进入了课外阅读了。

教师推荐书目和学生自选相结合。如果学生的课外读物都是自选的,那么教师难以掌握学生课外阅读的水平,如果都是教师推荐的书目又不能兼顾学生的爱好和个性化发展。所以我推荐了一部分书目,如《小猪变形记》、《活了一百万次的猫》、《爷爷一定有办法》、《小猪唏哩呼噜》、《哪吒传奇故事》……同时鼓励学生去看书,找来更多好看的图书来推荐给老师。

在每周一节的课外阅读课上,我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持续点燃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小小故事会”让学生绘声绘色地和同学们分享故事,“图书推荐会”上学生们纷纷把自己钟爱的图书介绍给大家、“我来续讲故事”,更是精彩纷呈,使我们不得不佩服学生的想象能力,“图书漂流会”把个人有限的图书资源流通起来,变少为多。

建立班级图书角,把自己的好书带到图书角,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在图书角里,我还设立了读书卡,里面是图书角里的图书名称,学生可以把自己的阅读体会,图书的内容,最精彩的部分记录下来。这也是老师了解学生阅读水平,提高学生阅读质量的一个途径。

搭设激励平台。在班级的显眼位置,我设立了班级课外阅读之星的评选图。根据读书的数量,一个学期读六本书的学生授予“学士星”,读七本书的学生授予“硕士星”,读十本书的学生授予“博士星”,让学生拥有如游戏过关般的兴趣和热情。每学期举行一次读书周活动,在活动中,针对教师推荐的几本书进行答对有奖活动,奖品当然是学生喜爱的个性化的文具和好看的图书了。

3.指导方法,提高课外阅读质量

有了家长的支持,有了兴趣的支撑,学生的课外阅读还要有方法的指导。

在阅读初期,我让学生给爸爸妈妈布置作业,让家长给孩子讲故事,内容由孩子选定,爸爸妈妈不能讨价还价(漫画书除外)。过一段时间,我让学生和家长比赛讲故事,鼓励把比赛的成绩报告老师,老师把它上墙公布。

叶圣陶说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可见,课外阅读的方法要从课内的阅读开始。我主要教给孩子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内容提炼法。看完一本书后,看谁能用最简短的语言把书本的内容说清楚。

第二,精彩情节说说看,把书中最精彩的情节说一说,也可以演一演。如让学生阅读《青蛙王子》这个故事,我让学生扮演青蛙王子和公主的角色,在角色的饰演过程中,体验到了阅读和参与的乐趣。

第三,质疑问难法。书中哪些地方你有疑问,哪些地方的情节不够合理,请你质疑问难。如引导学生读《狐狸列那的故事》这本书中的《列那狐偷鱼》故事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列那狐用什么方法偷鱼?它为什么能偷到鱼呢?

第四,批注法。在阅读课上,让学生学会找出好词好句,在有趣、有疑问、有体会的地方做批注。把这种习惯迁移到课外阅读上,如果是借阅的书籍,可以做读书笔记。

有了这几种方法的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会多一些的理解和感悟,更能把书本的内容内化和运用。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需求,采用恰当的方法,持之以恒地进行课外阅读的引导,用书丰富孩子的世界,让孩子的“人生银行”里拥有一笔丰厚的“文化存款”。

第7篇:对孩子课外阅读的建议范文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提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那么如何指导农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笔者认为我们要做好以下几点: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建立班级图书库,为学生营造读书环境;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使学生具有自主阅读的能力;开展阅读活动,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孩子从小语文走向大语文,才能让课外阅读点亮孩子们的生命之灯,才能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

关键词:

课外阅读 培养兴趣 营造环境 教给方法 成为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提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同时《课标》还规定了各个年段的最低阅读量。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与能力多么重要。这使我不由联想起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的一段话: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然而在我们的农村小学,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小学生所拥有的课外读物十分匮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普遍不高,所以课外阅读量极小,这些极大影响了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那么如何指导农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下面我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定期为学生朗读有趣的书。

美国作家吉姆?崔利斯在《朗读手册》中告诉我们:“几乎在每一个热爱阅读的班级中,老师都定期地给学生们朗读。如果孩子觉得这是个美好的经历,他们就会开始自己阅读。”事实确实是这样的。为了让我班学生爱上阅读,我曾苦口婆心的向孩子们推荐课外书,但真正去买来读的人却很少。记得去年的一次早自习,我给孩子们朗读了《西游记》的片段《三打白骨精》之后,过了几天班上果然有好些孩子下课也不出去玩了,都在看少儿版的《西游记》呢!尽管《西游记》里的故事他们很熟了,但孩子们还是愿意读《西游记》书,我想这还是和“有趣”分不开。之后我又为他们朗读了《笨狼的故事》、《窗边的小豆豆》、《夏洛的网》、《木偶奇遇记》等经典有趣的童书的片段,都起到了很好的引领效果。后来,脆把每周一的30分钟早自习改为读书课,专门由我或朗读能力好的孩子为全班朗读童书的精彩片段。

记得《朗读手册》扉页上有这样一段小诗“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我想这首诗说出了朗读的价值之所在,也说明了在有大量留守儿童的农村小学,教师的朗读有多么重要!

2、做一个手不释卷的老师。

如果一个语文老师不爱读书的话,那么无论他怎么鼓吹阅读的好处,学生也不会真正爱上阅读的。所以作为语文老师,我们一定要为学生做好读书的榜样。因此,我特别注重与学生在一起读书。每天中午,我都会来到教室,和学生一起各自捧本书自由阅读。读到开心处,我就毫不掩饰的笑,有时还会入情入境的吟诵精彩语句。我还会特意让学生看到我读的书的封面(因为学生可能会因此去买来读)。不仅如此,在课堂上,我还规定学生在完成课堂作业后就可以自由阅读。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自然而然的就爱上了阅读。

上《景阳冈》这篇课文之前,我给孩子们讲《水浒传》里其他好汉的故事,上《草船借箭》时我给他们讲《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平时的课堂上,我力求做到好词佳句能随口拈来,让学生从老师身上真切地感受到读书的价值与快乐,从而爱上阅读。

3、课内学文,课外延伸。

在阅读教学中,我想教师如果能够结合教材的特点,在学习的课文同时,引导学生读与课文相关的书籍,做到课内学文,课外延伸,一定能有效促进学生课外阅读。那么,如何做到课内学文,课外延伸呢?这就需要教师的及时引导。比如:上完《卡罗纳》这篇课文,我给孩子们讲《爱的教育》里其他孩子的故事,引导孩子们去读《爱的教育》;上完《渔夫的故事》,我给他们讲《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从而引导孩子们去读《一千零一夜》……

另外,我们还可以运用阅读期待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在上完《将相和》后,我从无疑处设疑: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赵国在这之前也被灭了。课文中不是说,赵国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可以保赵国平安吗?可这又到底是怎么回事?赶快去找书看,自己去读《史记故事》或《中华上下五千年》。事实证明这也起到了很好的激趣效果。

二、建立班级图书库,为孩子营造读书环境

鲁迅先生对读书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这话形象的讲出了引导学生博览群书的重要性。是啊,如果没有书可读,学生就犹如蜜蜂无花可采,那又怎么能酿出蜜来呢?

全国著名小学语文专家薛瑞萍老师在给家长的信中写道:“读共同的书,就是过着共同的生活,是这种基于阅读的共同生活,共同体验,使学生对于班级,对于好书有了一种与日俱增的亲切感、归依感。”

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有博览群书的条件,让孩子能够读共同的书呢?我认为,在农村学校,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班级图书库,这样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孩子们营造读书的环境。这一点,对农村孩子的课外阅读也是极为重要的!为此,我在以下两方面下了工夫:

1、争取家长的支持。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光靠老师一人是不行的,必须要有家长的大力支持。为此,在家长会上,我向家长们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意义,把家长会开成了“读书会”。苏霍姆林斯基的“家庭要有高度的教育学素养”、“学生在小学毕业时家庭藏书至少要达400册”成了我的口头禅。我向家长推荐好书,要求家长每周要带孩子去一次书店,多为孩子购买好书。这样,孩子们就有书可看了。

2、建立班级图书库。有了家长的支持,我就发动学生和我一起来建立班级图书库。我告诉孩子们如果你每月捐一本书给班级图书库,那么你就能读到42本书。这样一来,我们班级图书库的藏书就越来越丰富,不仅使学生不断有新书看,还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呢!

三、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使学生具有自主阅读的能力

在实践中我发现学生真正“会”读书的不多,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故事情节的内容就泛泛地读读;有的即使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这就说明,我们必须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使他们具有自主阅读的能力。这样,他们才能高效地从课外阅读中汲取营养,扩大知识面,积累语言,提高写作能力。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需要注意的是,阅读方法有很多种,我们要注重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书籍、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下列四种读书方法一定要教给学生:

1、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上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运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增强语言修养。对于一些语言隽永情节生动的文章,我就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2、略读法。它的特征是翻看读物,首先看序文、目录、开头或结尾,然后从头至尾地浏览,力求迅速明确主要内容。

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3、速读法,即不发言,不辨读。其特点是快,速读时可采用“扫视法”,培养以词句为单位的整体性阅读习惯。

4、做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是记忆的储存器,资料的仓库,思考的激发器,创造的发源地。因此,要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包括摘录优美、精彩的语句、片断,编写提纲,写读后感等,这种读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开展阅读活动,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

当学生的课外阅读之门打开后,为了让学生能成为终身读书人,老师还需要多想点子开展一些和读书有关的活动,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如开展朗诵比赛、赛诗会、讲故事比赛、读书笔记评比等活动,都能极大地让学生保持读课外书的热情。

每个学期,我都会根据本班学生的阅读情况,定期指导学生开展一些读书活动。如赛诗会是每个学期我必开展的一项读书活动,一经发动,学生都踊跃报名参加,大家都争着把自己从课外阅读中积累的古诗或童诗声情并茂的朗诵出来。讲故事比赛也是我们的“家常便饭”。还有读书笔记评比给每个学生都提供了展示课外阅读成果和个人才能的平台,使他们每个人都能偿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以上是笔者在平时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过程中的几点尝试。通过努力,我们班逐渐形成了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课外阅读正逐渐成为孩子们的一种生活,像呼吸一样自然。

由此我想,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在实践中多思考、多想办法,在培养阅读兴趣,营造读书环境,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开展阅读活动这几个方面多下工夫。这样,我们才能让学生爱上阅读,才能引导孩子从“小”语文学习走向“大”语文,才能让课外阅读点亮孩子们的生命之灯,才能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

参考书目:

(1)《朗读手册》 吉姆?崔利斯

第8篇:对孩子课外阅读的建议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课外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提高学生文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正确地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一、二年级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三、四年级阶段的要求是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五、六年级阶段要求学生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阅读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终身学习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课标》在教学建议中还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然而,由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涉及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存在的问题也很多,距离《课标》的要求还很远。尤其是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更突出,为了更好的了解农村陔子的阅读情况,我对本校中高年级随机选取100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的目的:

一是了解我校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二是通过调查,了解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以利于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提高教学质量。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我校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

2、学生阅读兴趣不高、能力低下。通过调查发现,喜欢课外阅读的占23%,绝大多数学生读课外书只看情节,走马观花,能够查字典或问别人弄清意思的占10%,作读书笔记的占5%。

(二)出现原因有以下几点:

1、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

一直以来,课外书被认为是闲书,对提高学习成绩没有多大作用,没有阅读的兴趣。同时,学生的课外阅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是在教学活动中,大多数语文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漠然视之,读也是放任自流,使得学生不会读。久而久之,学生对阅读渐渐失去了兴趣,更谈不上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2、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来源匮乏。首先是学校藏书数量少,内容陈旧,而且大多数学校图书室未向学生开放,学生想读书却无处借阅.其次多数学生家中没有图书,学生放学回家想看书却无书可看,再加上有好多家长认为课外书是闲书。

3、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各级学校教师不能给学生提供阅读的条件和机会,一味地应付抽考、会考,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语文和数学两科的课业学习上,课外作业挤占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就连节假日也要对付大量的家庭作业,学生想读书哪里有时间和精力?同时,许多家长也认为读课外书籍影响学习,因此,不让学生看课外书,一旦发现,轻则没收,重则毁掉,学生在家里想看书也不敢看。

四、调查总结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可能改变的办法有以下几点:

1、培养兴趣:不同的学生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所以教师不仅要熟知图书的内容,更要加深自己对书的感受,这样在推荐图书时才能游刃有余。在国外,如果孩子不喜欢阅读,人们不会认为是孩子的问题,而把原因归结为家长和老师没有为他创设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没有发现他喜欢和感兴趣的阅读材料。那我们,要使学生的阅读成为悦读,该怎么做呢?有爱看书的父母,才有爱看书的孩子。家长读书、看报、上网无疑是孩子无声的榜样,在家长的潜移默化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就更爱看书,写作能力也强。如果家庭中缺乏读书的氛围,怎么指望孩子喜欢看书呢?这种要求孩子努力学习,家长自己放弃学习的情形目前在我校一些家庭中并不鲜见。

2、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建设,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改善办学条件,为农村中小学配套足量的图书,建好图书室、阅览室,使学生有足够的课外阅读资源.

3、各级学校领导、教师应转变观念,努力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形势,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丰富学生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而这些都有赖于学生的课外阅读,因为课内学习毕竟是有限的。

第9篇:对孩子课外阅读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

一、前言

K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得聪明的方式就是阅读”。良好的课外阅读,不仅能够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储备,且能够促进学生终身学习理念的形成。小学是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但当前学生阅读状况并不乐观,对于学生人文素养形成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1.阅读兴趣不高

兴趣是主动阅读的驱动力,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前提和基础就是兴趣。但据小学生学习状况调查发现,我国15.4%学生没有进行课外阅读,40%的学生阅读时间较少,不到2小时[1]。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与应试教育有关,学业压力大。同时互联网等新媒体出现,吸引小学生注意力,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文本阅读吸引力。另外小学语文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方法单一,直接影响学生语文阅读兴趣。

2.阅读目的不明确

小学阅读应更加强调感性阅读,选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受到高尚情操、趣味的熏陶。但由于家长、教师对课外阅读存在认知层面上的偏差,除了供应教材、教辅外,没有引导孩子进行阅读,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3.阅读意识薄弱

虽然课标明确规定了阅读标准,但是很多小学生课外阅读量仅有1~2本/学期,与标准相差甚远。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当代社会海量信息对成年人构成了极大的冲击,导致家长、教师阅读意识浅薄,忽视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且没有在行为上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在行为上以模仿家长为主,导致课外阅读效果不尽人意,且无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除此之外,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学生具有强大的意志力[2]。虽然小学生阅读热情高、求知欲强,但是难以坚持,之所以这样,是教师没有对学生阅读予以引导,学生没有正确掌握初读、精读等方法,致使小学生在阅读中没有掌握要领,最终丧失了阅读信心。

三、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对策

课外阅读有利于学习,且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针对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1.增强学生自主支持

自主支持,是学生在教师和父母支持下,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他们提供选择机会,支持他们能够自主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如故事书、科幻书及漫画等,让学生能够跟随内心意愿掌控阅读行为。诚然,自主支持并不代表放任不管,如针对口袋动漫书,其内容时尚、情节暴力,能够带来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对此家长要与孩子商量,给孩子提供更多建议,引导他们能够选择更加经典的作品。值得注意的是,赋予孩子自,并非提供更多选择机会,而是根据孩子年龄特点,为其提供适量的机会,当学生感觉到获得支持后,他们便会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2.重视情感阅读

从心理层面来看,积极情绪是个体对感兴趣事物的即时性反应。基于此,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是要明确阅读目的,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中,透过文字体会到主人公的正义、善良等美好品格,丰富学生情感。一般来说,当学生阅读完一本书后,教师要引导其提供及时反馈和评价,并予以肯定,使得学生能够保持住对阅读的热情。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积极情感,能够使学生积累更多语言,学会欣赏和评价,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观念[3]。另外,要注重对阅读氛围的营造。为了保证学生阅读时间、数量,在班级内,教师可以投放一些书籍到班级读书角,满足学生课余时间阅读,定期让学生提供自己认为较好的书籍,与其他同学共同分享。每天安排固定的时间开展师生共读活动,强化学生阅读意识。家长也要尽可能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利用周末时间去图书馆,感受浓厚的阅读氛围,感染学生。

3.传授阅读方法

小学生年纪尚小,对于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把握不到位。因此教师要向学生传授一些可行性方法,具体来说:首先精读法,在阅读时,学生要集中精力逐字逐句阅读,边读、边想并做好批注,深化对文本内容、中心思想的理解,该方法主要应用于经典作品当中。其次略读法,是在阅读中选择性阅读,结合自身需求阅读自己感兴趣的那部分内容,以此来增强学生个性化品格[4]。最后速读法,教师要让学生能够通过快速浏览,从中获得主要内容,以此来提高学生信息获取能力。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认为优美的字词句摘录下来,写上自己的心得和感受,逐渐将其内化到自身情感中。

4.搭建阅读平台

阅读是一个过程,学生在其中感受到乐趣后,才能够形成坚持的意志。对此教师要积极搭建阅读平台,如利用教室墙壁、黑板等推荐好书,为学生展示阅读成果,如读书心得、好词佳句等。或者开展故事比赛等丰富的活动,让学生能够分享自己阅读的内容,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或者举办语言文字大赛、编排课本剧等,让孩子能够在表演过程中感受人物性格,从中感受到阅读带给自己的美好。为了激励学生阅读,教师可以实施奖励机制,运用读书积分兑换奖品,与家长合作,促进学生课外阅读,逐渐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通过该平台,教师还能够了解到学生情况,及时给予帮助,使得学生能够克服困难[5]。同时能够增强师生之间沟通和交流,学生能够主动寻求教师对自己阅读的指导,实现心灵层面上的交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保持持之以恒的阅读意志。

四、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阶段,课外阅读习惯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培养该习惯在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教师和家长都应注重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针对当前阅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坚持针对性原则,赋予孩子更多自主选择书籍的权利,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同时要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传授阅读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还要尽可能创造交流平台,使得学生能够以书会友,感受阅读的乐趣,从而树立终身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郭睿.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养成的策略――以阿克苏市第四小学为例[N].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3,(04):56-59.

[2]张倩.插上阅读的翅膀畅游书海――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02):40-43.

[3]彭江.小学生课外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06):226+225.

[4]厚保国.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养成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13):105.

[5]王小莉.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探究[J].学周刊,2016,(08):27.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