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互联网经济研究报告范文

互联网经济研究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互联网经济研究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互联网经济研究报告

第1篇:互联网经济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 O2O模式 社区化 O2O平台

如今,我们已经从工业化时代过渡到了信息化时代,并已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世界以生活为中心,并将商业的主角从公司转化到了个人;技术也从IT(Information Technology)转移到了DT(Data Technology)。在“互联网+”的时代,个性化定制成为主流,这也意味着企业需要采用工业4.0的生产方式,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的定制生产,以最大限度的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消费者创造价值。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电子商务经济的发展极为迅猛,其中,O2O模式也从雏形走向成熟。

一、O2O模式的现状概述

O2O即Online To Offline,是指由线上营销和购买来带动线下的经营和消费。“互联网+”的环境,为O2O电商模式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目前,国内出现的O2O主要有以下四大类:信息点评类,如携程、大众点评等;导航导流类,如地图导航、生活导航、垂直网站等;支付类,如团购、支付、预付、预约、点卡券模式等;二维码类,如产品二维码、品牌二维码等。本文所讲的本地生活服务O2O,是指商品交易和服务产生在社区内,并涉及线上支付、下单等流程,并结合社区内线下实体的服务和体验,主要包括餐饮外卖、家政送洗、宅配服务等社区化O2O平台的应用。

在本地生活服务市场上,O2O的发展功不可没:例如,在几年前,我们还是通过拨打附近商家的电话来叫外卖送餐、送饮料,并受到送餐时间和范围的种种限制;而现在,饿了么、邻趣、百度外卖、美团外卖、格瓦拉等等众多在线交易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以及大众点评、58同城、赶集网等生活服务媒体,则为消费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各种餐饮美食、水果生鲜、鲜花蛋糕、常用药物、选座订票等等,消费者都可以通过这些平台的配送来得到满意的商品和服务,也几乎不会受到时间和范围限制;并且,线上支付也省去了找零的麻烦,给商家和消费者都带来消费的便捷;此外,服务平台上提供的各种优惠促销活动,激发了消费者的购物欲,满足了消费者的各式需求,也进一步促进了商家的O2O平台宣传。O2O模式将互联网与当地实体店铺的商务机会相结合,呈现这些商家信息,让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平台了解商家、支付相关费用、得到所需商品和服务、完成线上消费、在线下得到商品和服务。在O2O模式下,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同时商家的渠道得到推广,并节约了消费者的时间成本。根据艾瑞咨询的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互联网经济和O2O保持高速增长,其规模保持30%以上的增长率。2014年,中国互联网经济规模达到8706.2亿元,O2O市场规模达到2350.8亿元。对于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而言,其规模的增长率在10%以上,并将在未来的几年中,持续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在2017年达到72805亿。在本地生活服务市场体量巨大的环境中,O2O行业具备了广阔的增长前景。

二、本地生活服务O2O的环境分析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O2O模式得到迅速发展,本文从经济社会和政策环境两个方面来解析O2O模式的社区化成长,以及如何使人流、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O2O关键要素的得到有效配置。

在经济社会方面,首先,电商经济已逐渐向服务类电商渗透。随着消费者对网络使用程度的加深,网络购物也已向服务类交易倾斜;其次,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稳步增长,以及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的下降,为O2O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落地提供了空间;同时,移动互联网和无线技术的大范围普及,以及PC端和移动端软件的广泛应用,为O2O奠定了坚实的用户基础:用户基础成就了O2O模式的人的流量来源,这主要包括注册用户、线索客户等的线上消费者以及线下商家,人的流量支撑可以转化为订单流量,实现商流和资金流的互通;再者,支付技术的创新确保O2O模式实现资金流的准确流动:在支付环节中,通过网络支付、移动支付、社交支付等渠道实现资金流的运营,使人流和商流有效转化为资金流,完成本地生活服务向社区化的发展。

在政策环境方面,早在去年3月份,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制定“互联网+”的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这也标志着“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随后一系列政策密集出台,促使O2O顺利成为“互联网+”背景下的适当商业模式。9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推进线上线下互动加快商贸流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意见》,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副司长聂林海,就《意见》提出了简政放权、创新管理、财税支持、金融支持、规范市场、培养人才、培养行业等七个方面的措施,来推动O2O的创新发展。今年的两会上,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及互联网与各行业加速融合,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新兴产业快速增长,以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政府也出台系列政策,旨在大力发展生活业,促进O2O商业模式的健康发展,这为本地生活服务的O2O模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也同样帮助商家的运营实现全面互联网化:通过互联网手段吸引客户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消费者体验,同时使用互联网收集消费者反馈数据,为商家决策提高数据支持,提升经营效率,促进了人流、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这些要素的交互。

三、本地生活服务O2O的对策建议

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O2O模式蕴含巨大的潜力,O2O平台与在线商家是互相促进交互发展的。对于O2O平台的商家而言,“互联网+”背景中的创业创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怎样不被时代所淘汰、如何突破制约瓶颈和准确把握O2O平台的契机,推广O2O平台应用任重道远。

在宏观层面,O2O模式下的本地生活市场的服务范围和服务辐射带动地区将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也随之增长,并逐步波及二线、三线城市。首先,本地生活O2O的服务领域需进一步延伸,在O2O服务的消费对象方面,从目前的年轻消费群体,逐渐扩大到老年人及学龄前儿童,开拓其他市场人群的社区化服务;再次,是本地生活O2O的服务方向和种类需进一步拓宽,不断创新形式,实现定制化服务,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随着生活水平、消费水平的提升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O2O模式需进一步向二线、三线城市,以及乡镇、农村等地区拓展,二三线城市以及乡镇蕴含着潜在的市场规模,随着经济发展,这些地区对本地生活O2O的服务需求和接受程度将大幅提升,O2O平台的服务范围也会进一步向这些地区渗透。

在中观层面,本地生活市场的O2O模式需要加强与第三方的合作联系。在工业化时代,只要销售的产品高于成本便可得到利润,而在“互联网+”的时代,O2O平台则需要建立起关系资产,正如营销学之父科特勒所言:“竞争不是在公司之间进行,而是在整个网络之间进行,一个建立更好关系网的公司将获胜。”首先,O2O商家需要建立起客户关系,庞大的忠诚用户群体是商家不竭的商源和资金源,是商家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资源;其次,要不断学习和完善O2O平台的移动支付模式,支付是O2O的关键环节,缺少了支付,以交易价值转化为主的O2O模式就不可能实现资金的流动,商家则需要更快的适应新的支付方法,给本地生活市场的消费者提供最大化的便捷;最后,要加强与物流配送的联络,在O2O平台上保持同配送方的良好合作关系,把握住“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优势。

在微观层面,O2O平台需要经营好线上商家及线下消费者,结合两者的关系,树立对自身的品牌建设意识。社区化O2O模式下,平台提供的是服务而非管控,因此需要不断推陈出新,完善线上线下以及渠道,增加对从业人员的市场教育和培训力度。首先要把握本地生活服务行业的规律和消费者心理,互联网品牌的发轫,一定是基于对行业、客户心理的深度把握,才能准确找出自己的定位;其次,要做好消费者信息梳理和反馈收集,运用信息流来探究消费理念和心理规律,收集反馈信息,掌握大数据的云计算和处理分析;再者,在O2O模式下,对供应链的掌控十分重要,互联网品牌初期忌讳大而全的商品组合,在发展前期应找到一个细小、精准、富有个性化的商品组合,完成对O2O消费者的个性化定制,积累人流、商流和资金流,然后再拓展市场规模,最终形成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和品牌体系。

参考文献

[1]卜向红.互联网+时代的新电商模式[M].北京:电 工业出版社,2016.6.

[2]叶开.O2O实践互联网+战略落地的O2O方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3]姜德敬.互联网+O2O商业生态破局与重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3]艾瑞咨询.2015年中国企业O2O化服务模式研究报告[R].

[4]艾瑞咨询.2015年中国社区O2O行业研究报告[R].

[5]孔栋,左美云,孙凯.O2O模式分类体系构建的多案例研究[J].管理学报,2015,12(11):1588-1597.

第2篇:互联网经济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社群经济;传统媒体;发展策略

一、社群和社群经济概念

据《2016年中国网络社群经济研究报告》显示,到2016年底,中国网络社群经济市场规模超3000亿元,中国网络社群数量超过300万,网络社群用户超2.7亿人。相关人士认为,中国网络社群用户数量占中国手机网民比例接近40%,但网络社群发展仍处于初期扩张阶段。到底什么是社群?什么是社群经济呢?

社会学中关于社群的定义有很多,广义上是指在某些边界线、地区或领域内发生作用的一切社会关系。除此之外,社群也可被解释为地区性的社区;用来表示一个有相互关系的网络;社群可以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包含社群精神或社群情感。《社群经济:移动互联网时代未来商业驱动力》一书中指出,社群的核心在于连接,借助移动互联网,“彻底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基于定位追踪和位置服务,通过随时随地的交互应用,为人与人交互提供全面便捷的服务和体验”。社群经济是指互联网时代,一群有共同兴趣、认知、价值观的用户抱成团,发生群蜂效应,在一起互动、交流、协作、感染,对产品品牌本身产生反哺的价值关系,是一种建立在产品与粉丝群体之间的情感信任+价值反哺,共同作用形成的自运转、自循环的范围经济系统。

二、社群经济环境下传统媒体的发展机遇

(一)传统媒体发展社群经济的优势

1、忠实受众和粉丝

传统媒体在长期传播活动中积累下来的大量忠实受众和粉丝,为构建社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有长达百年的发展历史,在这期间已经积累下众多受众资源,传统媒体发展社群省去将一般受众转化为粉丝的过程,可在较短的时间内拥有较多的社群成员。图书、报纸或电视的受众可以直接转化为社群成员,并和作者、出版社、主持人、电视台等媒体成员共同组成社群,一起探讨某个焦点话题或问题。

2、社群经济变现

传统媒体可以将社群转换为购买力,促进传统出版物的售卖。例如罗振宇的“罗辑思维”通过图书的售卖让一些很难销售的小众书变得畅销,使其重回市场,得到读者的认可。

3、可靠的品牌形象

互联网相对于真实社会虚拟度高,人们很难建立起彼此的信任,而传统媒体作为官方主流媒体具有更高的权威性,更容易获取受众的信赖。这也是传统媒体发展社群经济的无形的资产。

(二)传统媒体发展社群经济面临的挑战

传统媒体虽拥有天然的社群运营优势,但长期的传统经营模式也为社群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小的阻碍。例如,存在对社群经济运行规律不了解、对社群经济不够重视、缺乏专业的社群运营人才等问题。

1、供需模式的改变

传统出版业发展社群经济的一大机遇是通过传统产业链的调整,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过去是传统的供需模式,例如图书出版企业过去是“生产―销售”的产业链,生产多少就售卖多少,这样很难控制滞销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而社群经济下的按需生产或众筹生产使读者、作者、出版商和发行商成为一个社群。在这种模式下,读者成为产业链的中心,出版商和发行商根据社群中读者的需求量进行分批生产,减少了滞销所带来的损失,通过众筹节省了出版方和读者的成本,实现双方互赢。

2、营销方式的改变

社群经济中传统的营销方式由宣传促销成为病毒式传播也是传统媒体发展的机遇。传统的广告营销对受众的作用力愈渐减弱,社群的病毒式传播在一段时间后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例如,社群中对一本书的内容、观点等方面的讨论是话题性传播;推荐给网络社交好友是社交化传播;还有最原始的口碑传播等。这些病毒式传播模式可为传统出版业带来可观利润。对于电视媒体来说,线上线下的粉丝互动以及粉丝间的病毒式传播对于宣传新节目、拉动节目收视具有很强的效果。

3、运营方式的改变

用户时代高度的交互性要求媒体加强与受众的联系,传统媒体可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通过搭建自身的社交群来宣传自己并达到盈利的目的。同时结合成熟的线下运作能力,线上线下相结合,促进社群成员的稳固性和参与性。

三、社群经济环境下传统媒体的发展策略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互联网社群逐渐形成 ,并渐趋成为主流经济形态,社群经济还在不断衍生出新的模式,这给传统媒体在社群经济下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并为其提供了一定的发展路线 ,传统媒体应抓住时机 ,进行相应的改变以加速自身发展。

(一)自力更生――搭建社交媒体矩阵

社交网络的发展为传统媒体开展线上和线下活动提供了便利的平台。传统媒体积极利用好现有的社交媒体资源缩短与受众的物理空间距离,细分受众并加强与受众的互动性。为了更好地吸引并服务受众,每一个社交媒体平台都应该坚持服务于细分的受众,使内容传播达到精准,这样一家传统媒体就可以运营若干个社交媒体,进而搭建起有效的社交媒体矩阵。例如,在电视领域,河北卫视就在其微信公众号中推出节目微信矩阵,涵盖有“中华好诗词”、“中华好民歌”、“中华好家风”、“明星同乐会”、“家政女皇”等六个微信公众号,单日阅读量达到8万人次,位居省级以上卫视公众号阅读量第三位,其中“家政女皇”微信公众号获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授予的“2016年全国电视民生服务微信公众号最具影响力TOP10”称号。

第3篇:互联网经济研究报告范文

并购促进资源整合

长期以来,我国文化产业的一大顽疾就是市场集中度差、整体实力弱。

为改变这一现状,最近四年来,国家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的文件有15个左右,近期,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三定方案公布,取消20项审批职责,文化创意产业行政审批将进一步简化。“这些无疑都在传递着文化产业正在释放其真正的活力。”新元文智集团总经理刘德良说。

放眼2013年的并购潮,特征很明显:首先,电影院线、网络视频、影视剧相关产业、广告传媒等领域的深度整合向快速提升行业集中度方向发展,这些领域整合并购以用户和经营规模为核心;第二,游戏企业成为被整合并购较为集中的细分领域,而被众多已上市的文化产业相关企业看中;第三,产业链整合和互联网产业并购成为两大特色。通过一系列的并购,这些企业既可扩大既有优势,也可直接杀入自己尚未开展的业务,对于改变我国文化企业业务单一、抗风险能力差的弱点,可谓对症下药、立竿见影。

“文化企业单一的商业模式正在改变,通过并购整合资源,才能适应新的发展。”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说。

国企状态相对低迷

虽然2013年并购潮风起云涌,其中却鲜有国有文化企业的身影。这究竟是何故?

业界专家认为,当前国有文化企业在内部机制上存在三个影响并购扩张步伐的问题:国有资本出资人制度不完善导致企业内部并购动力不足;投资决策程序相对复杂且惧怕承担投资风险;现代企业管理运营机制尚不健全。“归根结底,其实就是大多数国有文化企业刚刚改企转制,尚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竞争。”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说。

第4篇:互联网经济研究报告范文

从2012年5月开始,在三星、HTC等传统手机厂商杀入中低端智能手机领域之后,中国多家本土互联网公司也纷纷加入:百度、奇虎360、网易等公司相继宣布了价位在800~2000元的中低端智能手机产品。随着越来越多互联网厂商涌入手机领域,PC互联网服务向移动互联网领域延伸似乎成为了必然趋势。在这个背景下,对于大多数智能手机厂商来说,未来手机行业的竞争焦点,将会越来越显著的体现在多方合作共同带动的用户体验提升方面。

互联网公司加速涌入

在互联网厂商也竞相投入之前,传统手机厂商早已气势汹汹杀入低端智能手机领域。

从2011年开始,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强,三星、HTC等厂商就开始为运营商提供低端手机。2012年4月底,摩托罗拉成为了第一个千元智能手机的国际厂商,与中国联通推出的XT390裸机价格为1299元;随后,HTC、三星也纷纷推出了2000元以内的智能手机产品,其中,三星与中国联通推出的两款定制机型的价格分别为1158元和1599元。

而从2012年5月起,多家互联网厂商的涌入成为了业内的最新热点。2012年5月14日,奇虎董事长周鸿宣布将进入智能手机领域,重点瞄准低价格、高配置的“零利润”手机。5月18日,奇虎与华为宣布推出首款360特供机—华为闪耀,定价为1499元;周鸿表示,未来还将推出价位在999元和1999元的多款手机。5月15日,百度联合长虹推出定价为899元的智能手机H5018,由中国联通定制、富士康代工;手机配置上采用MTK提供的650MHz处理器,以及3.5寸屏幕。随后,网易也表示正在考虑是否进入智能手机领域;网络通讯产品巨头TP-Link也公布了其首款智能手机的详细配置。

这其中,小米手机的成功,成为推动这些互联网公司涌入的一个重要原因。有效的市场营销方式、准确地找到市场切入点等等,都是小米手机成功的因素。但从厂商的角度考虑,小米手机的成功在于解决了困扰国内手机厂商“库存”和“渠道”两个主要问题。由于本土手机厂商利润率较低,一旦某款手机滞销,将会带来巨大冲击;但小米手机通过由用户提前下单,以销定产的方式,有效地解决了库存问题。通过“网络购物”渠道直接面向消费者,则免去了层层的渠道成本,进一步保证了售价偏低情况下的利润率。

在解决了“库存”和“渠道”两大风险之后,小米手机1999元和1499元的两个价格定位也成为了其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在此之前,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云联合天语在2011年7月推出的“阿里云”手机,百度与戴尔(Dell)推出的高端智能机均定价在2700~3000元,但市场反应平淡。两相对比,2000元这个价格门槛成为了中低端市场与高端市场最明显的分界线,也成为了互联网公司做智能手机的上限。

低端智能机的未来

而这种价格定位,与中国市场的消费特性密不可分。

目前的中国智能手机消费市场,中低端用户仍是主流。市场调查显示,中国9亿手机用户中90%使用的手机价格低于2000元。美国市场研究公司Canalys以及易观国际的研究报告也显示,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

这其中,运营商补贴是主要推动因素之一。2012年5月24日,中国移动总裁李跃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对千元智能机的补贴力度,计划从2011年的172亿元,提高至今年的200亿元。随着运营商对用户补贴进一步提高,将会有更多的用户转入智能手机的行列。而随着这部分群体转用智能手机,将会进一步推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在网络运营商全面转入数据业务竞争之后,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还将进一步加速。2012年,中国移动将TD-LTE试验范围扩大至十个城市,明年将在全国主要城市部署该网络,预计截止2013年年底,基站规模将超过20万个。中国联通同样不甘落后,2012年3月各地省公司开始推出2G用户“随意打”业务,以浙江联通为例,用户只需缴纳月费3元,就可以免费拨打省内联通2G和固网用户电话。除了降低语音业务资费之外,联通还将3G包月套餐下调至20元,意图通过降低3G门槛,吸引更多2G用户向3G转移。

随着运营商补贴的提高,千元智能机大量出现,“移动互联网”正在成为互联网业界的最新热点。各家互联网公司正在依据产业的最新变革推出相应的移动互联网创新。作为中国的Facebook—人人网,CEO陈一舟表示,截至2012年5月,已经有50%的人人网用户通过移动终端登陆,而之前Facebook的软肋正在于移动互联网的缺失。与此同时,腾讯公司自从2011年1月推出移动互联网的社交产品“微信”以来,至2011年底用户数量已经过亿,未来还将迅猛增长。多家市场研究公司都认为,“微信”的快速流行是因为其比传统的腾讯QQ提供了更优秀和创新性的用户体验,这将极大地推动腾讯公司的估值。

在网络运营商、手机制造商、互联网公司以及软件公司的共同推动下,移动互联网未来将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移动的年报显示,数据业务创造的收入为1393亿元,增长率达到15%,快于公司总体收入8.8%的增长率。随着手机制造领域进入门槛的降低,进一步促进了国产品牌手机的发展;2011年,千元智能机推动联想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从Q1的0.9%攀升到Q4的9.1%。2012年5月,中兴也已经说服微软(Microsoft),开发Windows Phone平台的低端智能手机,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来自中怡康的手机市场消费趋势报告称,2011年1500元以下的智能手机销量占到了智能机总体的81%,2012年中国市场增长速度将会达到104%。

大众用户是基础

毫无疑问,网络运营商和互联网厂商成为了“千元智能机”最重要的两个市场推动力量。

网络运营商以往对苹果iPhone等高端用户的巨额补贴形成了财务压力,转向低端市场可以进一步提高网络利用率和收入。2011年秋季,美国运营商Sprint与苹果共同推出了iPhone 4S产品,但由于Sprint对iPhone的补贴成本比其他智能手机高40%,预计到2015年才可从iPhone业务上盈利。

中国市场中,运营商对千元智能机的补贴率相对较低,只有20%~30%;而大量用户转入3G业务,还将提升数据业务方面的收入。受益于中国巨大的用户数量,中国移动的Mobile Market已经成为最大的中文软件商店,2011年创造了2300万元的收入,成为了最重要的业务之一。相比运营商、手机制造商,互联网公司更加关注大众市场。而移动互联网能有效帮助其产品与服务进行延伸。百度推出的千元智能机提供了综合性的互联网服务集合,包括:云存储、位置服务和百度地图、百度音乐等等,这些都将推升互联网公司的估值与销售收入。

第5篇:互联网经济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 融合;大环境;传统媒体;新兴媒体;生存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3-0172-02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在会上指出,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要一手抓融合,一手抓管理,确保融合发展沿着正确方向推进。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不是简单的此消彼长的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承,共同发展的关系。因此二者的融合发展是最终的发展趋势,要想实现最完美的融合,必须深入了解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优缺点,扬长避短,最终找到一条最佳的出路。

1 传统媒体的特点

传统媒体一般是指广播、电视、报纸和期刊这四种信息传播方式,长期以来一直是主流信息传播手段,影响力巨大。

1.1 传统媒体的优势

1)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

首先,传统媒体长期以来形成的信息传播主体地位保证了其信息获取的渠道和信息来源的真实性,这是传统媒体无法被取代的优势之一。其次传统媒体有着严格的采编流程,因此,所呈现出来的内容质量是有保证的。

2)传统媒体的品牌优势。

传统媒体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自己的品牌,随之产生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是其他新兴媒体在短时间内无法比拟的。不论在哪个领域,名牌效应都能够留住相当一部分受众,而这一部分受众又会影响未来一大批受众。因此,传统媒体一定要充分利用经过岁月沉淀出来的品牌优势。

3)传统媒体固定的读者群体。

传统媒体有其固定的读者群体,在这方面仍然有其不可替代性。对于那些年龄稍大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人、接受新鲜事物能力较差的人,传统媒体还是这部分人获取信息的首选渠道。

4)传统媒体的人力资源基础雄厚。

传统媒体在发展过程中,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新闻传播从业者,他们不仅接受过专业化的学习,还接受过专门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的教育,这一优势也令新兴媒体望尘莫及。

1.2 传统媒体的劣势

1)时效性较差。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体的时效性差的劣势凸现出来,传统媒体的信息流程必须要经过信息采集、编辑、制作、印刷、发行等环节,这必然影响到信息的传递速度。就连以往以时效性强为优势的电视和广播,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时效性已没有优势可言,报纸和期刊更是受发行周期的影响,更谈不上时效性了。

2)信息量有限。

传统媒体传递信息量受到很多方面的限制,像电视和广播受时间的限制,只能传播有限的信息;报纸和期刊受版面的限制,所传递的信息量更是有限。

3)互动性差。

传统媒体只能单向地、一对多地向用户传递信息,用户也只能被动地接受这些信息,不能及时和用户互动,接受反馈信息的时间周期较长,必然会影响到内容的及时更新。

2 新兴媒体的特点

对于新兴媒体的定义,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因为新兴媒体的出现是相对于报纸、期刊、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是利用计算机、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设备通过互联网、通信卫星等渠道向用户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的媒体形态。新兴媒体也呆以称作数字媒体。随着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数字技术等的飞速发展,还会不断出现新兴媒体。

2.1 新兴媒体的优势

1)信息的速度和广度。

2014年7月24日,根据麦肯锡旗下研究机构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最新报告:中国目前的网民已经达到6.32亿。工信部2014年5月底的统计数字显示,截止2014年5月底,中国的手机用户已经达到12.56亿人,所有使用手机上网的人数为8.57亿人,占总数的68.24%,所有手机访问网络产生的总流量达到155643TB。所有这些数据足以充分说明新兴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和广度了。

2)传播手段多样性,产品制作周期缩短。

新兴媒体的传播方式种类有很多:微博、微信、手机APP、短信、移动电视、数字期刊、数字电视等等。不再像传统的报纸、期刊等有着严格的生产程序,新兴媒体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可随时随地向用户传递内容。

3)较强的互动性。

新兴媒体可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信息传递,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对所接收的信息进行相关的评论,转载,用户参与的机会越来越多,信息者和信息接收者不再有距离感,可即刻进行互动和交流。及时收到反馈信息,更新内容。

4)信息量大。

互联网的出在,新兴媒体不再受时间、空间和版面的限制,只要有信息,可以随时、随地对公众。每个人都是自媒体,可以随时将所见、所闻、所拍、所集的信息公布出去,这样一来,新媒体所产生的信息量就会非常大。

2.2 新兴媒体的劣势

1)内容质量不能保证。

新兴媒体的快捷与时效大大地影响了内容质量,因为新兴媒体有众多信息平台,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自媒体,都能成为信息的者,因此信息的真实性,权威性等很难保证,这样就会出现大量的虚假信息、谣言、 暴力信息和不健康的信息等,严重影响了阅读质量,特别是对判断力较差的青少年群体造成的危害更大。

2)用户的信息泄露。

随着科技地不断进步,智能终端层出不穷,应用软件也随之迅速增加,一些黑客软件、病毒软件也悄然入侵到信息终端,窃取用户的信息,用户的信息泄露成了一个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大量的垃圾信息和诈骗信息被动地传递给广大手机用户,对用户的心理造成了不良影响,甚至还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

3)新兴媒体过度依赖新技术和新介质,忽略了内容的重要性。

美国《新闻集团》创办的《The Daily》ipad版于2012年12月15日关闭,以严重亏损收场。究其失败的主要原因还是没有重视内容的质量,其文章、报告、评论和专题等都不够深入,他们所提供的内容无法做到独具特色。开发出一个好的软件或者一项新技术并不意味着成功了,最关键的还是所的内容。新兴媒体对新技术和新介质的过度依赖,是其短板。

3 融合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共存的必然趋势

3.1 从思想上认识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必然性

解放思想、转变旧的观念是改革的关键,认真学习和领会《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找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共存的道路。传统媒体也应该抛弃长期以来在垄断时期形成的优越心态,从思想上转变原有的观念,努力适应新环境,和新兴媒体联手,最终实现双赢。

3.2 充分利用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和新兴媒体的传播速度和广度优势

中国信息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微信社会经济影响力研究报告》中指出:每天打开并使用微信10次以上的调查者占60%以上;高用户黏性使微信成为用户获取资讯的主要渠道;40%的调查者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朋友圈等获取资讯;接近80%的调查者关注微信公众号,其中41.1%的调查者关注公众号获得的最大便利是获取资讯。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和新兴媒体的传播速度和广度,通过像微信这种新兴媒体平台,将最好的内容及时传递给更多的读者,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

英国《金融时报》总编辑巴伯说:“我们不再告诉读者刚刚发生了什么,而是告诉读者刚刚发生的事件意味着什么。我们的新闻编辑和记者将从被动的新闻应对转变为具有更高新闻价值的意义新闻(news in context)的生产,印刷出来的新闻比更新最慢的网站都要晚12个小时,所以《金融时报》必须以评论和意见见长。”这也是我们平时常说的深度报道。传统媒体不能丢失这一优势,技术创新虽然重要,但优质的内容更是根本,在新兴媒体的推动下,更应该发挥这一长处,实现内容与技术的完美结合,找到生存的一席之地。

3.3 充分利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的差异,形成优势互补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的融合,不是简单的内容“搬家”,而是要依托传统媒体信息来源真实可靠的特点,认真分析新兴媒体用户的需要,利用新兴媒体的先进技术,生产出既依托于传统媒体内容基础的,又不完全照搬的针对性强,符合读者需要的内容来。传统媒体的一些优质内容可以进行书籍出版、动画动漫、线上游戏、影视作品等方向的多重开发利用,实现多元化发展。《世界时装之苑ELLE》杂志在这方面就是成功的典范:利用杂志自身多年形成的品牌效应,除了打造自身品牌的系列时装与微电影之外,还为要所广告客户的需要,为广告客户拍摄微电影广告,形成了独特的跨界商业模式,在整个商业模式规划中,逐渐延伸出跨领域、跨专业的新业务与经营模式。

还有我们国家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现在已经不再是以往只能看不能评的时代了,更多的是观众一边看,一边在网络上互动,这也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有效结合的一个范例。

3.4 培养复合型人才

人才是成功的关键。传统媒体拥有大量的人才资源,但是自从新兴媒体的出现,这类专业性单一的人才在应对过程中变略显不足,知识的更新速度远远跟不上新兴媒体的发展速度。因此要求传统媒体的从业人员要向复合型人才转变,认真学习和新兴媒体相关的学科理论知识,以适应新的工作挑战。英国《金融时报》在这方面就有值得借鉴的经验,他们没有新媒体部门。原有的编辑和记者都必须向新兴媒体方向转型,他们的部门设置大部分仍然保持原来的模式,像视觉设计人员、新兴媒体技术人员、数据新闻记者等都打入到原有的部门当中,促进整体转型。只要是改革,都会有不适应和不习惯,要想尽快地适应这种变革,就需要培训,要为员工提供经常性的各种各样的培训是非常重要的。

融合发展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媒体要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开拓视角,凭借新媒体的先进技术和丰富的介质,坚持以内容为基石,抓住机会,在大融合时代实现共赢。

参考文献

[1]杨波.英国传统主流媒体在全媒体转型方面的经验[EB/OL].慧聪网,2014-12-19.

[2]白伟.新媒体时代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策略研究[J].科技传播,2014-12(下).

[3]孙寿山.以转型升级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J].出版发行研究,2014(6).

[4]佟勇.谈网络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J].新闻传播,2014(1).

[5]探融合发展之路 求变革创新良策――《湖北日报》创刊65周年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研讨会观点撷萃[J].中国记者,2014(8).

[6]聂辰席.融合创新一体发展――深入学习贯彻同志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EB/OL].厦门网,2014-10-09.

第6篇:互联网经济研究报告范文

[摘要]消费者作为生鲜电子商务市场的主体,优质的客户体验是生鲜电子商务发展的核心,但来自于物流配送,营销模式,企业等多方面的因素依旧制约着客户体验的改善;通过搜集生鲜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关材料和数据,分析制约客户体验的多方面因素和发展策略,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灰色关联分析法(GRAY)相结合来分析制约因素的权重,计算发展策略的关联度,确定策略的重要性;结果表明:营销压力、消费者群体、物流成本权重较大,配送环节的关联度高达0.6270,生鲜电子商务应该把客户体验的重点放在物流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上,同时增强信息搜集和数据处理分类以实现精准营销。

[关键词]生鲜电子商务;客户体验;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法

互联网消费观念的普及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消费业务逐渐扩展到传统业务,生鲜电子商务在这样的环境下逐渐占据了网络市场的空白区域。生鲜电子商务就是运用电子商务的手段在互联网上直接销售生鲜类产品,消费者可通过网络直接购买。2012年是生鲜电子商务发展的元年,在物流体系不断快速的同时,消费者对于猎奇的生鲜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因而促进了生鲜电子商务的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升,移动互联网普及,大数据特征信息提取等都促进了生鲜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于生鲜电子商务的发展来说,优质的客户体验是其发展的根本,但是由于来自多方面的因素,依旧制约着客户体验的完善。就目前来说,生鲜电子商务的客户体验和其他行业差别不大,根据艾瑞咨询《2013-2015年生鲜电子商务研究报告》,发现制约生鲜电子商务客户体验的因素主要来自于消费者本身,企业自身以及物流配送三个方面。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和信息化的发展使得消费者对新奇事物以及自身个性化的需求增加;传统的营销模式并不利于客户对产品信息的了解;物流是生鲜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但也是制约生鲜电子商务客户体验的主要因素,物流配送体系的不完善,全程物流配送体系各环节缺乏粘合性。本文运用当前的调查数据和资料分别整理和分析制约生鲜电子商务的各个因素,并依据各因素进行扩展和分解,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将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相结合来分析提高生鲜电子商务客户体验策略的重要性,即确定策略实施的优先顺序,为客户体验优化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一、生鲜电子商务客户体验限制因素

生鲜电子商务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其客户体验方面与传统的电子商务并没有区别。对于生鲜电子商务客户体验来说,必须保证速度和品质,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让消费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品尝到最新鲜的产品,并且建立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但是依旧有企业外部和内部因素的制约其提高和发展。

(一)来自消费者的因素

客户消费水平的提高和网购意识的增强使得对生鲜产品的品质要求和服务要求提高,同时也增加了更多个性化的需求,并集中于中高端层消费者。并且,由于客户的空间分布较为分散,配送难度大,服务质量无形中存在一定差异,客户满意度有待提高。

(二)来自企业自身的因素

企业的生鲜产品来源主要是经营生鲜产品的供应商,但我国目前主要还是小农经济,缺乏相应的农产品标准化制度,因此产品由于地区原因生产分散,且质量参差不齐,导致客户体验不一致,容易导致客户降低信任度。其次,企业以加大品牌宣传的方式来营销,客户难以获取有关商品具体的信息,需求不对称严重影响客户的体验效果。

(三)物流因素

国务院虽然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冷链物流的建设,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初级水平。冷链物流配送成本很高,顺丰根据北京六环内平均每天的订单数和配送成本,计算费用从而保证收支平衡。目前虽然有第三方冷链物流配送业务,但服务价格高,配送范围有限,同时宅配体系发展的也不完善。因此圈层物流配送体系各个环节缺乏粘合性,严重制约客户体验。

二、AHP-GRAY模型原理

最近几年生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也是电子商务的热门市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更加强调了精准的营销模式,生鲜电子商务的成功需要客户体验的支持,增强线上线下的发展模式,但是受到来自消费者本身以及物流等因素的制约,客户体验还需要不断的优化。对于客户体验的策略是来自于产品角度,配送环节,模式转变和营销方式四个方面的,其中哪个方面相对于比较重要,并排出顺序,为客户体验策略优化提供指导依据。由AHP法构建层次关系图,计算出准则层和方案层中各制约因素的相对权重,然后根据GRAY法,计算所制定策略的关联度。AHP模型构建,将制约生鲜电子商务的因素扩展,根据发展趋势制定策略,构建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并构造出判断矩阵A=(aij)n×n来描述n个因子X={x1,x2,…xn},进行其重要性的对比判断。

三、AHP-GRAY模型构建

制约生鲜电子商务客户体验的因素主要来自于消费者本身的购物需求,企业本身的营销模式以及物流配送有关,通过搜集艾瑞咨询的数据,可以将主要的制约因素细分为消费者群体,产品非标准化,优质产品需求,配送时间分散,营销压力,售后服务,物流成本等七个方面。同时根据数据统计的四种策略,运用AHP-GRAY模型进行方案的优先选择分析。

(一)指标选取

首先需确立AHP模型的层级结构和各个指标。准则层指标通过阅读整理艾瑞咨询《2013-2015年生鲜电子商务研究报告》确立,根据报告中分析的生鲜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况及制约条件,从该角度出发确立准则层各指标,指标涵盖了来自消费者,企业,物流等方面的因素,指标分别为:

N1:消费者群体,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意识增强,消费群体分布广泛,高价产品主要针对的事中高端消费群体。

N2:产品非标准化,小农经济,行业标准不完善。

N3:优质产品需求,消费水平和食品安全意识提高,消费者需要更加优质,安全的生鲜食品。

N4:配送分散,消费者分布广泛,增加配送压力。

N5:营销压力,线上线下信息分布不对称,缺乏对客户信息的搜集和分析,无针对性。

N6:售后服务,各行业发展层次不齐,售后服务不完善。N7:物流成本,产品易损耗,客户地域分布广泛,冷链物流成本高。目标层因素为提高客户体验的方案,根据报告中对未来生鲜电子商务发展展望的四个角度来确立,分别为:G1:产品角度,G2:配送环节,G3:模式转变,G4:营销方式。从四个角度出发,制定相应的客户体验方案。

G1:产品角度,不断扩展商品种类,包括国内商品和国外商品,实现商品种类覆盖,使消费者都能购买到世界各地的生鲜商品。加强质量认证,改善产品的非标准化现状,如有机认证、产地认证等,保证产品质量。

G2:配送环节,物流及冷链系统建设,包括第三方冷链物流的合作以及自身冷链物流系统的建设,降低成本,投稿送货效率,确保满足客户的需求;与线下实体店建立合作关系,打造O2O模式,提高配送效率和灵活性,在最短时间内将产品送达客户,降低产品损耗。

G3:模式转变,由供给推动型向需求推动型转变,是的客户的选择更加灵活方便,加大宣传力度,扩展移动端业务,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并根据消费者线上订单需求决定进货量,降低库存和损耗。

G4:营销方式,树立和提升品牌知名度,增加对移动客户端营销的投入,利用当前的大数据环境和数据分析工具实时分析客户信息,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并一次提供相应的商品和服务,实现一对一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服务;在品牌已经具有知名度后继续专注市场的深入宣传,做好口碑宣传,提高用户粘性。

(二)建立模型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生鲜电子商务客户体验优化策略作为目标层,七个因素作为准则层,根据报告中提出的四个方面的策略作为方案层。计算结果显示制约生鲜电子商务客户体验各因素的权重值(从大到小)依次为:营销压力(0.2156)、消费者群体(0.2056)、物流成本(0.2023)、售后服务(0.1458)、配送分散(0.1187)、产品非标准化(0.0616)、优质产品需求(0.0504),由此可以看出,影响客户体验的因素最主要还是来自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营销的压力以及物流配送方面。确定四种方案在七个影响因素指标下的影响程度排序,并计算七项影响因素指标的各自的权重系数,见构建因素特征矩阵和待检模式向量,制约生鲜电子商务客户体验的因素共有7个,优化策略共有4个。

(三)结果分析

由最终的计算结果来看,在所列出的四个方面的客户体验优化策略中,配送环节的关联度是最大的,为0.6270,也就是说,生鲜电子商务的客户体验的提高重在加强物流建设,提高物流配送效率,使客户在最短时间内收到商品。其次,营销方式的关联度为0.5926,在加强物流体系建设的同时,在大数据环境下,搜集数据,分析数据,实现客户的一对一精准营销是优化客户体验的重要条件。产品角度的关联度为0.5248,模式转变的关联度是0.5167。因此,在加强客户体验的过程中,应该将重点放在物流建设以和个性化精准营销上,在保证优质的配送服务的同时,加强客户线上线下沟通交流,搜集客户数据,了解客户需求,实现精准营销。

四、结论

通过对个各制约因素进行了层次分析法分析,营销压力、消费者群体、物流成本权重较大,分别为0.2156、0.2056、0.生鲜电子商务的客户群体分散,客户信任度缺乏,信息不对称以及物流成本高等问题亟需改善。增加移动端的投入和发展,扩大客户群体,掌握客户需求信息,及时准确进行商品推送,从而维持良好的客户关系。通过灰色关联法的分析,对于改善客户体验的四个发展策略的优化上,配送环节的关联度最大为0.6270,生鲜电子商务应该首先把客户体验的重点放在物流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上,结合实际情况来看,消费者对于配送服务的担忧是生鲜电子商务客户体验的最大制约因素,因而首先要从配送环节入手,特别是物流各环节之间的粘合性的改善,改善配送服务质量,提高消费者满意度。营销方式的关联度为0.5926,在大数据环境下,个性化需求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对信息搜集和数据处理分类实现精准营销,是生鲜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此外,改善客户体验也需要保证产品的标准化以及O2O模式的转变,提高服务质量,增加客户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历岩,王高飞.对于我国生鲜有机电子商务发展的思索和建议[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6(14):85-87.

[2]2013年中国生鲜电商发展简报[R].艾瑞咨询,2014.

[3]2015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行业发展报告[R].艾瑞咨询,2016.

[4]周巧,王宪云.基于客户体验的电子商务平台客户关系管理研究[J].科技世界,2012(14):16-17.

[5]储萌;张宝明.我国生鲜电商发展现状以及趋势[J].电子商务,2015(12):13-14.

[6]王洪鑫刘玉慧.网络购买生鲜农产品的消费者满意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消费经济,2015,31(6):81-86.

[7]吴岳.城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对策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6(6):156-158.

[8]杨小楼.生鲜品O2O供应链协调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36(1):124-127.

[9]司银霞.生鲜农产品配送模式的对比分析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7):67-68.

第7篇:互联网经济研究报告范文

油价下跌是本周的好消息。鉴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大幅回落,国家发改委决定自1月14日起,将汽油价格每吨降低220元,将航空煤油价格每吨降低90元。相关加油站和运输部门相应调低了油价和运费。这是近20个月来首次下调汽油价格。

民航总局1月17日下发通知,适当降低国内航线旅客运输燃油附加收取标准。800公里以下航段由现行每位旅客60元降低到50元,800公里(含)以上航段则从100元降到80元。

但北京市出租车运输管理部门证实,北京出租车运价将不变动。这是因为油价下调幅度未达到北京出租车租价油价联动机制的标准。而1月15日,上海市交通局正式宣布,根据2006年5月建立的“出租汽车运价油价联动机制”,这次燃油价格下调后,出租车运价保持不变。

广州市物价局也表示,目前还不会考虑取消燃油附加费。

油价是高还是低,已经与广州的摩托车驾驶者们没有关系了。从1月15日起,任何人在广州的大街小巷骑摩托都将被没收。同样是“禁摩”,广州东莞的做法就更人性化一点。

东莞也将从今年9月1日起禁行本地摩托车,但不是没收,而是打算由政府出资回购已到报废期的本地摩托,未到报废期的摩托则在报废期内每月补贴40元。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在1月17日的“禁摩”工作部署会上透露,东莞市、镇两级财政预计将为次举出资10亿元

多数东莞市民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东莞今年治“本地摩”表示理解和支持,对政府出资回购摩托车都表示赞同,希望补偿能够真正落实。

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顾问张晓强任团长的“十一五”宣讲团1月15日开始了为期10天的宝岛行,他们将向台湾同胞、尤其是台湾工商界人士详细介绍祖国大陆“十一五”规划,以利他们前来投资。

1月15日在台北举行的首场介绍会上,700多位台湾工商名流让整个会场“座无虚席”,前来“洗耳恭听”的包括宏暮的施振荣、明基电通董事长李煜耀、统一集团董事长高清愿等台湾商界巨子。1月17日宣讲团成员还造访台塑集团并会见其创始人王永庆。

“十一五”规划向台商开放,国防工业也将逐步分层次向社会各种经济成分开放。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李守武1月15日表示,国防工业分三个层次,第一类必须坚持国家所有;第二类是限制类的,可以向社会上其他经济成分开放,但必须坚持国有控制地位;第三类则可以完全放开。军工行业目前销售收入超过千亿元,它的开放将为民营经济提供新的发展新空间。

一周目击

2007年1月16日凌晨,武汉城区下起今年第一场大雪,从凌晨2时左右至7时,持续的大雪使城区主要道路铺上了厚厚的积雪,给市民出行增添了较大的困难。

一周现场

2007年1月18日,中国首批赴苏丹维和部队圆满完成联合国赋予的各项任务,胜利回国。此次凯旋的中国维和部队官兵共150人,其余官兵将分批次陆续回国。

秦岭隧道于本月20日通车。

一周天下数

5年

面对愈演愈烈的“病猪肉”短信,北京市警方表示,短信造谣同样触犯法律。对于造谣者,如果证据充分,造成严重后果的,最高可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

25倍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1月15日《“十五”期间中国青年发展状况与“十一五”期间中国青年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3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学费上涨了25倍。

200元

深圳地铁公司1月15日公布的《深圳地铁乘客守则》中规定,饮食、吸烟、踩踏座席等都是“不文明行为”,“违者由相关部门责令清理,并处以200元的罚款”。

835亿

中国权威研究咨询机构赛迪顾问19日的报告显示。2006年中国互联网市场规模已达835亿元,较2005年增长了33.1%。

第8篇:互联网经济研究报告范文

美国是目前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工业革命早,农业生产集约化、自动化,农业经营产业化、组织化,农产品市场化运作、电子化交易,农业物流系统化,农业服务社会化、企业化,农业管理公开化、透明化,深入分析美国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信息化的特色对我国这方面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美国作为世界电子信息产业的第一大国,农业信息化是在信息技术和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背景下,与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同步发展的。美国政府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从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全方位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构建了以国家农业统计局、经济研究局、世界农业展望委员会、农业市场服务局和外国农业局等五大政府信息机构为主体的国家、地区、州三级农业信息网,形成了完整、健全、规范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建立了强大的农业网络和丰富的数据资源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美国政府十分重视农业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美国政府每年拨款15亿美元建设农业信息网络,进行技术推广和在线应用。2007年,美国配有互联网接口的农场数量从2005年的51%上升到了55%;拥有计算机或租用计算机的农场数量从2005年的55%上升到了59%。美国农村高速上网日益普及,其中使用拨号上网的比例从2005年的69%下降到了目前的47%。ADSL、光缆、卫星和无线上网更加普及,ADSL上网人数已占农村网民的27%,比2005年增长了1倍,光缆、卫星和无线上网人数也增至 7%。

——农业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美国利用自动控制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了农业数据资源的社会化共享。美国在农业数据资源采集及存储方面采取以政府为主体,构建规模和影响力较大的涉农信息数据中心(库),全面采集、整理、保存了与美国及国际有关的大量农业数据资源。以美国的AGNET系统为例:该系统是目前世界闻名的农业计算机网络系统。该系统于 1975年由内布拉斯加大学创建,现有200多个适合于不同用途的应用软件为开发者所有,覆盖美国46个州,联通美国农业部、15个州的农业署、36所大学和大量的农业企业。用户通过家中的电话、电视或微型计算机,再加上一个专门的装置,便可同主机连接并共享AGNET的数据和软件资源。此外,由联合国粮农组织生产的AGRIS,存有10万份以上的农业科技参考资料;信息研究系统CRIS可提供美国农业所属各研究所、试验站、学府的研究摘要;全国作物品种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储存有60万份植物资源样品信息,可在全国范围内向育种家提供服务。另外,美国还有国家农业数据库(AGRICOLA) 、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数据库(NOAA)、地质调查局数据库(USGS)等规模化、影响大的涉农信息数据中心(库)。这些数据库实行“完全与开放”的共享政策,给美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高质量、高效率和高效益。

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得到广泛应用

——农业专家系统。COMAX/GOSSYM是美国最为成功的一个农业专家系统之一。该系统由美国农业部和全国棉花委员会于1986年10月研制成功,用于向棉花种植者推荐棉田管理措施。它是一个基于模型的专家系统,有一个模拟棉花生长发育过程和水分营养在土壤中传递过程的模型GOSSYM。该模型给出施肥、灌溉的日程表和落叶剂的合理施用方法,给出棉花生产最佳管理方案,已在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和南卡罗来纳海滨等棉产区应用并获得巨大成功。在棉花收获时节,这些地区正值雨季。通过系统准确告知棉花成熟日期,农户可在雨季到来之前将棉花收获完毕,以获得最高的产量。近年来,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对COMAX做了进一步的改进。他们在最初阶段研制的CALEX系统用于棉花的生产管理。该系统在加州的450个农场得以应用,称为CALEX/COTTON。之后,他们又研制成功了用于桃园管理的CALEX/PEACHES,以及用于水稻生产管理的 CALEX/RICE。其中,CALEX/RICE可以通过因特网从气象数据库和加州的农药数据库检索数据。

——计算机模拟决策系统。目前,美国已开发了一些计算机模拟决策系统,并用于农业生产,如:美国的作物模拟系统,除了模拟土壤水分变化、作物生长等,还可以模拟发芽日期等发育过程;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研制了将作物模拟模型与GIS相耦合的农业和环境决策支持系统AE-GIS;夏威夷大学研制开发了DSSAT系统,该系统可以综合管理作物、土壤和气候数据,利用模拟模型技术来评价不同管理措施,评估不同措施对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此外,美国农业部的GPFARM系统基于模拟模型,综合考虑经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生产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

——现代农业智能装备技术日趋成熟,逐步市场化运行。美国农业装备设计制造技术已趋于成熟,农业装备迅速向大型、高速、复式作业、人机和谐与舒适性设计方向发展。多种定位变量作业智能型农业装备,如收获、播种、施肥、施药机械已进入国际市场。美国 Trimble公司的EZ-Guide系统和AutoSteer系统能够实现农田作业过程的智能导航和自动驾驶;美国Mid-Tech公司的CenterLine Guidance Lightbar系统能够以直线和曲线方式导航,该公司作业控制和自动驾驶系统FieldPilot可以根据需要配置成精准变量施肥、变量喷药等作业控制系统,同时实现作业工程的智能导航和自动驾驶;此外,Beeline Technologies公司的Beeline系统也实现了自动驾驶功能,在北美的大型农场中得到应用和好评。相对于其他精准农业作业系统而言,农田作业导航系统技术应用简单明了,不需要进行事前的信息采集、数据处理和决策分析工作,而且全自动导航系统应用效果确定、明显,因而易于为从事规模化商业种植农户采用。从1995年起,一些地区农场开始采用装备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联合收割机。通过电子传感器和全球定位卫星,这些农机在收获季节可以不间断记录下几乎每平方米的产量及其他信息。农场就可以据此绘制出农场各地块产量的地图,从而剔除一些产量低的作物品种。1996年,美国有29%的农场服务商提供使用GPS的网络取样,到2002年已提高到50%。美国普度大学2007年的一项调查表明,76%的被调查者使用了精准农业技术,其中有64%的人使用了GPS导航系统,20%的人使用了地理信息系统和卫星/航空影像数据,10%的人使用了GPS自动驾驶系统和土壤电导率测定系统。

建立了完善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美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主要有4个主体构成:政府部门的农业信息收集系统;政府支持下的农业教育科研推广系统;融科研、生产、 推广于一体的公司系统;以农场为主体的民间自我服务组织系统。

——政府部门的农业信息收集系统。美国农业部认为,如果大量的市场和生产信息不由政府部门来组织,就无法保证信息使用的公平性、及时性、真实性。所以,尽管有很多私人公司向社会市场信息,但农业部仍然在全国建立了庞大的市场信息网络,收集和官方的信息。美国农业部从1862年成立至今,已形成了庞大、完整、健全的信息体系,建立了手段先进和四通八达的全球电子信息网络。美国的农业信息体系由五大部门组成:①国家农业统计服务局及各州的农业统计办公室;②经济研究局;③世界农业展望委员会;④农业市场服务局;⑤外国农业局。它们分别负责收集、处理和加工全美及全球农业信息,协调美国农业部的商品预测项目和遥感工作,提供市场研究报告、现状和经济统计数据和专题报告,为美国农业提供全面、准确、客观的官方农业信息和服务,以确保美国农产品在世界市场中的主导地位。

——政府支持下的农业教育科研推广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两个部门:一是联邦农业部的农业研究服务,下设国家农业科学研究院和国家农业图书馆。国家农业图书馆建有全国农业网站信息中心、农业数据库和技术标准库。二是以赠地大学为中心,与县合作推广体制。科研成果推广主要通过赠地大学与先合作建立的农业合作推广站进行。

第9篇:互联网经济研究报告范文

当前,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各国都力求在新一轮的国际制造业竞争中建立优势和占据产业链的上游位置。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源于其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的关键性作用,因而成为各国振兴制造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应对全球制造产业竞争、迎接新工业革命挑战,中国政府了《中国制造2025》,而围绕实现其提出的建设制造强国的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解决好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规模和培养质量问题,以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重塑全球产业分工格局提供人才支撑。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制造业;中国制造2025;国际竞争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整个人类社会物质财富最主要的创造方式,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量,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也是衡量一国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世界发展历史证明,制造业是国力竞争的主战场,制造业的兴衰也印证着大国的崛起与衰落。制造业的发展,关键在于有大批技术技能人才的支撑,而高等职业教育则是为制造业培养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渠道。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促使世界各国开始再次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纷纷实行再工业化战略,力求在新一轮的国际制造业竞争中建立优势和占据产业链的上游位置。因此,在当前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处于深度调整之中,并有可能再次对世界大国国力的此消彼长造成深远影响的关键时间节点,基于让“中国制造”成为“优质制造”“中国创造”的迫切需要,研究全球制造业格局的发展趋势与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支撑中国制造的因应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后金融危机下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的战略走向

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开始调整政策以应对经济发展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与此同时,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孕育兴起以及与制造业的融合,使得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的调整。

1.制造业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制高点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各经济体和劳动力市场影响巨大,尤其对以虚拟经济为主的西方金融发达国家冲击更巨,以至于一些国家至今仍未完全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在此背景下,美欧发达国家开始再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纷纷制定再工业化战略,以推动制造业的振兴复苏。如美国《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德国《工业4.0》,日本《2014制造业白皮书》,英国《英国制造2050》等。发达国家近年来的制造业振兴战略及其相关内容。目前,高端制造领域向发达国家“逆转移”的回流态势已经出现。金融危机后,在奥巴马政府一系列复兴制造业战略的政策推动下,制造业成为美国经济复苏的重要支撑,2009~2012年美国制造品出口增长了47%。2014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的研究报告指出,汇率、页岩气革命、劳动力成本缩小等因素,推动了美国制造业的复苏。然而,美国制造业回流,不仅仅是美国能源成本、物流成本下降和劳动生产率提升导致的制造业回归,更是新的产业分工模式构建,是引领智能化生产方式,满足个性化定制需求,制造与服务一体化布局的新型生产组织方式,是培育构建网络平台型产业分工的产业基础。同时,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在中低端制造业上发力,以更低的成本承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转移。一些跨国资本直接到新兴国家投资设厂,有的则考虑将中国工厂迁至其他新兴国家。各国争相介入国际分工争夺战,并试图重塑全球制造业版图,由此,制造业成为新一轮全球经济竞争的制高点。

2.新一轮科技革命成为推动全球制造业变革的主要动力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在全球范围内孕育兴起,以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重要领域和前沿方向的革命性突破和交叉融合,将对全球制造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并改变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格局。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将促进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的深刻变革,智能化服务化成为制造业发展新趋势。虚拟化技术、3D打印、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将重构制造业技术体系,如3D打印将新材料、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植入产品,使产品的功能极大丰富,性能发生质的变化。随着产业价值链重心由生产端向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的转移,产业形态将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网络众包、异地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订制、精准供应链管理等正在构建企业新的竞争优势。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加速重构产业价值链新体系。

3.“智能制造”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正处于跨界融合和群体突破爆发期,融合感知、传输、存储、计算为一体的智能化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加速形成。围绕数字竞争力的全球战略布局全面升级,打造网络强国成为全球主要大国的共识。也正因如此,“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均强调,由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业进行结合将带动整个新一轮制造业发展。从生产方式看,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工厂将成为未来制造的主要形式,重复和一般技能劳动将不断被智能装备和生产方式所替代。由此,智能制造将成为制造业变革的核心,并随之带来制造业发展模式、创新方式和组织方式的变化。

二、推动制造业振兴下各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

世界各国在制定再工业化战略推动制造业发展中,尽管各国依据自身情况在发展侧重点上有很大不同,但是许多国家都把发展高质量、终身化、创新性的职业教育,建立世界一流的技能体系作为应对挑战最重要的策略。

1.发达国家强调建立满足未来需求、层次完善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虚拟经济不断创造出金融繁荣,由此,美欧一些发达国家在虚拟化经济的道路上持续前行,也因而渐渐丧失了其在制造业方面的比较优势。由于虚拟经济的高度发达,导致金融商业类人才培养过剩,而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术技能人才严重不足。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国家纷纷制定再工业化战略开始积极推动制造业回流,但其政策努力却受到人才供应的制约。据人力资源服务机构Manpower2015年7月的最新人才短缺调查显示,全球人才短缺并没有显示出消退的迹象,38%的全球雇主表示无法找到合适的人才,全球雇主面临人才短缺的比率攀上7年新高,在受调查的42个国家或地区中,技术工人依然是全球雇主最难填补的职位[1]。同样另一家著名的麦卡锡咨询公司(Mckinsey&Company)的研究报告显示,欧美等国只有43%的企业能找到所需的技术工人。而在所有发达国家中,日本雇主的人才短缺问题最为严峻,83%的日本企业表示难以找到适合所需的技能人选。对此,发达国家将发展职业教育的重点放在建设完善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满足高端制造业回流对未来技能需求方面。部分发达国家针对高端制造业发展专门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战略规划。如英国政府在2009年制定了《英国技能和工作2020目标》,提出到2020年,要进一步加强技能、就业和经济政策间的联系,实现技能开发体系的连贯性、平衡性和整体性,使英国在技能、工作和生产力领域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之一[2]。2011年英国《继续教育和技能体系改革计划》,提出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有清晰晋升路径的、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质量、透明、灵活、世界水平的继续教育与技能开发体系[3],并在2014年推出国家学院计划,为国家急需的产业领域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至今已成立了先进制造、数字化、风能、创意产业、核能等7个专业领域的国家学院,成为继续教育学院和技术学院、中学、高校等教育机构与雇主之间的桥梁。2009年,美国《技能战略:确保美国工人和行业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技能》报告,提出要对生涯和技术教育进行重新定位,发展更具适应性和结果驱动的生涯和技术教育,提升生涯和技术教育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4]。2012年7月,美国先进制造伙伴关系指导委员会《赢得国内先进制造竞争力优势》报告,报告支持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先进制造国家战略计划》,并提出将职业教育培训作为国家制造业创新研究所的主要职能。

2.发展中国家积极扩大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规模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等一些东南亚国家,以及新兴大国印度,依靠劳动力成本因素和资源丰富等优势,在中低端制造业上发力。然而,这些国家大多是发展中国家,一个普遍特征是职业技术教育的整体落后,技能人才的严重不足与劳工素质的普遍偏低,极大制约了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研究显示,上述国家工人工作效率仅为中国工人工作效率的65%-70%。作为世界新兴大国,金砖国家的印度、巴西、南非等国都极其重视教育问题,其教育投入占国内GDP比例都高于中国,分别达到4.1%、5.3%和6%,但其投入极不均衡,职业教育投入资源不足[5]。以新兴大国印度为例,作为一个地域相对广阔、经济发展快速、人力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印度并未能够向年轻人提供足够的职业技术教育,从而将人口红利转化为经济红利。除了电子信息等少数行业,印度技术技能人才在规模和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市场所需。而同样作为发展中大国的金砖国家,南非和巴西的职业技术教育也处于较低水平,职业教育国际竞争力整体较弱。在此背景下,发展中国家普遍将发展职业教育置于更广泛的公共政策视野下,将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任务,强调如下战略:扩大职业教育的规模,积极开发面向全民,特别是更多面向经济社会地位较低、失业人口、青年人的培训机会,促进他们与经济社会更好地融合。如印度政府在2009年《国家技能政策》,提出到2022年,创建一个在城乡、组织、性别及现代化程度等方面具有高度包容性的技术技能开发与培训体系。2010年,南非《国家技能发展战略》,提出建立明确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促进继续教育与培训体系的发展,提高人们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机会,支持企业、非政府组织及社会机构开展培训,积极发展生涯和职业指导。国际劳工组织(ILO)2010年在《实现可持续及均衡发展的技能型劳动力培训战略》中也强调,确保全球所有国家公民,特别是弱势人口获得高质量的教育与培训机会,使公民在工作世界和培训机构间建立更紧密联系,使之成长为适应迅速变化劳动力市场的技术技能型劳动者。

三、全球制造业竞争新格局下中国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

目前,全球制造业格局进入加速调整期,新的科技革命和创新竞争驱动整个制造产业发生变化,而产业的变化对支撑产业发展的技能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此也为培养制造产业技术技能人才的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能否适应制造业对人才规模的需求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一些科技含量低的传统制造产业部门和生产业态将被高科技含量的新兴产业部门和业态所替代,因此对高端岗位复合型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日益增长。《中国制造2025》也提出把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前提。据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的调查显示,未来5年我国机械行业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总量约在400万人左右,石油化工行业需求总量在150万人左右,交通运输行业需求在100万人左右。而据统计,近3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制造大类专业年均招生和毕业生规模都低于50万人。与此同时,绝大多数职业院校毕业生取得的是中级以下的技术等级证书。另一方面,我国也存在着制造业领域职业教育资源配置错位的问题,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本身也是制造业集中的地区,既有广阔的就业市场,又有良好的办学条件,但由于本地生源不足等因素制约而导致了当地急需的制造业人才培养规模的严重不足。因此,能否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适应制造业竞争的需求,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

(二)能否适应制造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

目前,制造业在整个制造环节日益呈现出注重通过智能化生产和优化流程提升制造品质的趋势。这一变化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员工不再是单一的操作工,而主要是智能生产系统的管理者和产品的设计者,需要极高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具备跨学科的复合型能力也将成为技术技能人才的新特征。然而,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程度还尚未达到较高的程度,一些高职院校与企业行业之间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致使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不能随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而调整。同时,在专业设置上,狭窄而界限分明,在能力培养上,重操作技能而忽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些都不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如何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是高等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一项紧迫任务。

(三)能否适应制造业对建立适切专业的需求

应对全球制造业竞争新格局,《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集中优势力量,推进优势领域和战略必争领域的装备创新,并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农机装备、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的突破。然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对应上述领域的专业准备明显不足,对产业缺乏前瞻性的专业布局。许多职业院校针对重点领域对专业进行调整,然而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并没有随之进行有效调整,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甚至硬件设施都难以适应产业调整的需求。因此,适应制造业发展重大战略调整的需求,建立适切的重点领域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对的挑战。

四、中国职业教育应对制造业竞争格局的因应策略

为应对全球制造产业竞争、迎接新工业革命挑战,中国政府了《中国制造2025》。而围绕实现其提出的建设制造强国的目标,中国职业教育特别是高职院校必须在以下方面获得突破,以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重塑全球产业分工格局提供人才支撑。

(一)优化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布局

加强对制造业人才需求的预测,开展针对制造业人才总量、结构、分布等情况的调研,为制造业人才培养提供方向指导和依据,以合理统筹职业院校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区域布局、院校布局、专业布局和结构布局。在此基础上,通过完善政策、健全机制,加大制造类相关专业的招生数量,大幅度提高面向先进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规模。与此同时,各职业院校应结合地方制造产业结构及其地域化分布等特点,探索地方政府、产业、学校如何加强合作,整合各方资源,拓宽培训渠道,建设办学和培训基地,更有定向性地培养制造业发展所急需的各类人才。

(二)确立服务制造业重点领域的专业战略

面对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态势,以及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各职业院校应确立科学的专业转型调整发展战略,及时调整专业的服务面向,完善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围绕《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要求,职业院校应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领域积极设置相关专业,着力培养相关领域人才。同时针对我国制造业向中高端转移的趋势,合理调整升级原有专业大类的培养定位,使传统装备制造等工业大类专业向工业链、价值链高端环节专业点升级。

(三)提升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全面改善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和实训设备配置水平,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职业院校的教学和实训更加适应现代制造业技术进步的要求。职业院校应将培养质量放到最核心的地位,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建立校企一体化的教育教学模式,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特别是推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改革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制造业相关专业和课程设置,形成与先进制造业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把《中国制造2025》相关的知识领域内容纳入到专业与通识课程中,以此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从而适应制造产业创新的需要。

(四)打造高水平的制造业领域师资队伍

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培养高素质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因此,从政府层面,应积极推进职业院校教师资格和编制、用人制度的改革,完善制造企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兼职教师的政策规定,支持职业院校按照有关规定积极聘任和引入制造业重点领域高级人才。从职业院校层面,优先引进和培养相关制造业领域的领军人才和团队,同时积极制定相关领域教师的培养培训制度,通过实行相关领域新任教师先实践、后上岗和教师定期实践制度,建立专兼结合的一流“双师型”师资队伍。

(五)营造技术技能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

营造环境首先要落实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各级政府应协调各部门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时同步规划职业教育,使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制造业发展高度契合。其次,职业院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职业态度、职业情感以及初步的职业意识。三是大力宣传职业教育对中国制造、中国经济的巨大作用,大力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助推职业教育发展的合力,从而为实施“中国制造2025”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作者:李士梅 程宇 单位: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