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小组合作教学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近些年来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一直备受教师所推崇,这是因为小组活动能巧妙解决学生参与率与资源分配率之间不均衡的问题,但由于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很好地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法,所以近些年来这种教学方法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教师应该合理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生物上册《形形的生物》一节时,因为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生物的多样性和每种生物所具有的特性。教师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小组,4人为一组,并让小组成员推选一名学生作为组长,各组学生把自己熟悉的生物名称写到纸上,然后相互交流和分析这些生物的特性是什么,组长统计一共列举多少种生物,然后各组以组长为代表,展示和交流本组统计的情况,并大概说明这些生物的特性是什么。最后教师再把自己手中的材料展示给学生,并让各小组讨论这些生物的生活环境怎么样,为什么生物会多种多样,然后小组推选一名学生总结本组讨论结果回答问题。这种小组合作?W习的教学方法,调动了每一位学生参与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有利于高效课堂的创建。
二、创设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生物教学方法往往是死板的、机械式的,即教师照本宣科,不理会学生的上课状态,也不管学生是否完全接受消化这一知识点,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常感到枯燥无味,以至于无法提起兴趣去学习生物,从而造成课堂学习效率低下。随着新课改的开展,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创设具体情境,使学生能够快速融入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生物上册《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这一节时,教师应首先明确这节课的重难点是动植物细胞的形态与结构,然后再根据重难点创设情境,教师先布置学生在白纸上画自己想象中的细胞是什么样的,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动植物细胞结构图,让学生通过强烈对比熟悉细胞的具体形态。最后教师用多媒体设备播放BBC关于《细胞》纪录片与课程相关的节选部分,用动态展示的方法激发学生对细胞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对细胞的学习兴趣。创设细胞学习的具体情境,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课堂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巧用导学案,提高教学效率
导学案是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重难点精心准备的,是贴近学生学习情况的资料,它可以突出本课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重难点,导学案的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课堂时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质疑能力。教师要学会巧用导学案,不能盲目地使用,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设计分层导学案,满足各种类型学生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意识
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良好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学生在认知活动中遇到困惑的问题所产生的一种主动质疑、积极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客观地观察和描述生物现象,通过观察或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养成自主性探究的思维习惯。
1.科学创设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科书上的“问题探讨”、“资料分析”、“知识链接”以及插图等都隐含着“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兴趣,设计自然真实的学习情境,并把问题蕴含于情境之中,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提出质疑,教师再通过适当的点拨,使学生开动脑筋,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形成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
课堂教学案例1:激素的分级调节。
激素的分级调节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2章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的重要内容,进行该课教学时,教师可充分利用本节教科书中“科学・技术・社会”所提供的“评价应用激素类药物的利与弊”资料进行教学。如利用其中有关口服避孕药的资料内容,让学生产生“为什么孕激素类药物能用于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疑问,再引导学生分析口服避孕药避孕的原理,由于学生被置于一个有真实意义的问题解决活动的情境中,容易产生去分析、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学生通过对学过的知识的回顾,分析得出:口服避孕药由人工合成的雌激素和孕激素配制而成,口服吸收后血药浓度增高,通过负反馈作用抑制下丘脑促性腺释放激素的分泌,可使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从而抑制了卵泡的发育成熟和排卵,从而起到了避孕作用。当然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产生“长期服用是否对身体有影响”等问题。这样,学生既回顾了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的知识,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强化了其探究性思维的发展。
创设的问题要有趣、能吸引学生、且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或研究任务,同时要考虑学生的水平。如果问题太容易,会让学生产生轻视的心理,太难又会使学生容易丧失信心而放弃探究。面对通过努力能解决的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
2.合理运用习题的问题情境
学生每天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完成作业上。但常常只满足于答案的对错,提出的问题,一般就只有“这题答案是什么?”“这个选项为什么错?”这并不能很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该多鼓励学生思考,敢于分析自己的解题思路,以及提出与答案不同的见解。如学生对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的“细胞都会衰老和凋亡”自我检测题产生了质疑,认为癌细胞可以无限增殖,不会衰老和凋亡。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教师不能因担心上课思路被打断而放任不理,或者学生解题思路错误而直接否定,要认真倾听学生的问题并且给予鼓励,还可以引导全体学生一起分析解决问题。
有些习题,在一个问题得到解决的同时还能衍生新的问题,应鼓励学生在原来的问题上提出新问题,如可改变题目的设问角度,更改某一条件,变换问题情境,还可以把几个题型进行重组综合,还可以进行图表、曲线、文字表达等形式的相互转化。
课堂教学案例2:“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习题讲评。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的课后拓展题:如图1表示在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如果在A点时温度升高10℃曲线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画出变化后的曲线。如果在B点时往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少量同样的酶曲线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画出相应曲线。
分析:曲线纵坐标代表酶促反应速率,在最适温度下,温度再升高10℃,酶活性下降,反应速率变慢。曲线表明,B点的反应物的浓度足够大,是酶的数量限制了反应速率的提高,在B点加入少量同样的酶,反应速率加快。
如果仅仅只是上述分析讲解,学生可能得到一个较完整的思路和答案,但A、B、C点分别是受到何种因素的限制与影响,可能还是无法正确判断。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不是问题的发现者,没有主动参与知识构建,无法进行相关知识的迁移,而且时间一久,常常易和图2的曲线图混淆。
教学中,如果能让学生自己尝试改变条件,在上述两个图上都画出新曲线,找出两个图共同点和差异性。比如,在最适温度下,如果升高温度,酶活性下降对酶促反应速率影响;或者减少同种酶的量,对酶促反应速率影响。变化情况分别如图3、图4中的虚线所示。
如果从图2的反应时间与生成物量的来看,增加反应物浓度,那么,生成物量的变化如图5虚线所示。学生如果能这样进行自主探究,进行图表的相互转化。知识会掌握更牢固,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开展富有乐趣的探究活动
高中生还需要在游戏中学习吗?答案是肯定的,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学习中得到乐趣,在乐趣中掌握知识。我们可以把游戏的魅力迁移到教学中来,布置学生开展模型构建,角色扮演、与生活有关的调查活动等等。
课堂教学案例3: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学生通过自由组合的方式,以6-8人组成一个调查小组,确定调查病例,比如高度近视、色盲、调查对象、调查地点。指导学生通过网络、书籍对调查病例如病因、发病率、遗传性等有初步的了解,让学生自主地、个性化地完成任务。小组内部既要合理分工,又要互相配合、团结协作。在学生实施调查方案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调查的进展、调查中遇到的困难等等,及时加以协调和解决,保证调查顺利地进行。调查结束后,各小组要对获得的各种信息资料、调查数据进行科学的加工、整理、分析,完成调查报告。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资料、形成理论观点的能力。课堂上把调查结果进行展示,组织学生一起交流与分析。这样让全体学生参与完整的自主探究活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整个调查过程,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参与的热情,经常与教师沟通交流反馈情况,比如有学生来问,他的家族中有很多人是高血压,所以想调查高血压,不知道是否一定要遵循教科书中“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的建议。对学生积极活动,我们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当学生的积极性、潜能、创造力被激发出来时,他们就会热情地投入到探究学习中。
三、重视实验操作的探究过程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很好的途径,高中生物学增加很多学生实验活动。通过实验教学,不但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实验方法,掌握一定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学生学会在实验中发展自主探究的能力。
1.尝试在验证性实验中寻找可探究的内容
教科书中有一些是验证性实验,教师不能单纯把教学目标局限于让学生学会基本实验操作、验证实验原理和结论,仅仅强调“学会使用……”,“掌握……现象”。教师可以从实验材料或试剂选择、实验条件的控制、实验装置改进、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新的或未曾预料到的生物现象进行讨论,增强实验的探索性。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做?”自主探究“还可以怎样做?”,充分体现学生自主的探究学习。
课堂教学案例4:“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
学习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知识后,学生分组实验,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试剂和材料,设计出三种不同的实验方案,并按实验方案开展探究实验。学生尝试了不同的方案后,发现实验结果存在差异,用高浓度的蔗糖溶液,质壁分离现象更明显,但不容易复原。用KNO3溶液时,有的学生观察到细胞会自动复原。用醋酸溶液或太低浓度的蔗糖溶液,细胞则无法发生质壁分离。实验结束后,大家互相交流,根据实验证据作出合理判断。学生在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2.重复科学史上经典实验
教科书中的科学史多以文字形式呈现的经典实验,如“光合作用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等,科学史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科学家的探究活动与方法,是理解科学探究、掌握科学方法的范例。
课堂教学案例5: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成果辉煌,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教育仍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本文借鉴了国外一些精彩的课堂教学案例,介绍了在进行技校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时采取的注重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尽可能地多创设情境教学的创新方法。
关键词 :外国课堂教学 案例 技校英语课堂 教学设计
自觉不自觉地,我们的教育改革总是把西方尤其是英美等发达国家当做自己的蓝本。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就必然地要面向世界。教育需要一种姿态——放眼世界的开放姿态。不过这种姿态应该是严肃而不是猎奇的,是深入钻研而不是浮光掠影的,是立足的而不是食洋不化的。
许多人在谈到国外教育和我们的素质教育的时候,都会认为:要游戏,要轻松,要快乐;不要讲解,不要学习负担,不要考试。然而,这种貌似理想的教育观念虽然成为时尚话语,却无法在我们的日常实践中转变为现实,往往成为了学校的口号和文章中的摆设。不幸的是,这种结果导致大多数教师形成了一种观念:国外的东西是美丽的,但只是空洞的美丽,来到中国肯定会水土不服。因此拒绝学习和转化外国优秀的教育理念、方法。以下是笔者借鉴外国课堂教学案例对技校英语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感悟。
一、注重探究学习——善于观察,将生活融入教学
在英国的课堂上,教学往往从事物本身入手,而不是刻意地将其分割为所谓的物理、化学、生物等。他们会将一些看似枯燥的原理、定律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这样一来不仅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有趣,而且最重要的是,能够吸引每个学生参与课堂,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案例:融会理化和艺术,鸡蛋壳实验是英国BBC公司从事科学目标管理工作的索非先生提供的教学案例。索非以复活节为契机,教学生如何用鸡蛋制作一个蛋壳装饰品。教学中既有化学知识,也有物理和美术知识。
第一步,让学生用蜡笔在蛋壳上涂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通过涂画,让学生观察蜡与蛋壳的化学反应;第二步,让蛋壳浸在有醋的容器中,学生观察其反应;第三步,测测鸡蛋壳有多硬,整个过程简便易行而富有趣味。
他依据的原理是,蛋壳中的碳酸钙和醋中的弱酸可以发生化学反应,最后在蛋壳上生成一些能观察到的二氧化碳的小泡沫。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并不一定非要把教学设计得非常复杂、精细才有意义,才值得学习和推广。有时候简单的、和生活联系更紧密一些的设计,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也更能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这个案例,笔者联想到当我们在给技校生上《英语》课中的Unit6 How to make fruit salad时,可以让学生将水果带到课堂中,将全班分为若干小组,学生在课堂上亲手制作水果沙拉。
教学设计的思路大致是:第一步,各小组代表将自己小组所带水果的英文名称写到黑板上;第二步,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制作水果沙拉;第三步,小组每位学生各写出一句制作水果沙拉的步骤(英文);第四步,成果展示及点评;第五步,教师总结及知识点巩固。只要留心观察,教师就可以发现有很多内容都可以引入英语教学当中。
二、注重合作学习——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不擅长记忆一些内容,其中就包括记忆词汇。而不少教师帮助学生记忆词汇的方法是让他们在生词本上抄写多遍,如果写错,就罚学生再写,有时会让写上百遍。这样做有什么效果呢?学生一味死记硬背,不仅学习效率低,而且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效果,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通过合作完成竞赛的方式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记忆。
案例:词汇记忆不再枯燥——“口令”竞赛游戏。英国英语教师马修尝试在课堂教学中模仿电视节目上的“口令”游戏设计了猜词游戏,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游戏规则如下:首先,将全班学生分为两个组,让他们面向黑板而坐,每组各选出一名代表,背向黑板而坐。游戏开始前,教师在黑板上写下要学生猜的单词,请每组再选出一名代表负责传出能解释该单词意思的口令。小组每个成员不准使用外语和特定名称,更不能打手势或学动物叫,总之,不能为同伴提供任何暗示。最后,各小组成员帮助代表猜出黑板上的单词,小组所有成员必须赞成那位代表给出的口令。英美国家的教师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游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学习词汇和抽象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我们也可以将这个方法运用到技校专业英语课堂的巩固、温习环节中。专业英语的内容往往比较枯燥,教师如果能利用游戏的方式复习所学知识,将大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商务英语》课堂中,教师将全班分为若干小组,教师在PPT上显示一句英文解释和一幅图片,要求学生小组讨论并以抢答的形式说出所指的是哪一个单词,并将单词拼写出来。如让学生猜“luxury”这个词,教师可以在PPT上显示:high-quality and expensive goods和一幅集世界各种名牌标志的图,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最后由代表抢答。教师应该利用各种途径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游戏是智力开发的最好形式,学生玩游戏时,大脑处于一种高度的兴奋状态,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比较轻松。
三、注重自主学习——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英美国家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已经很长时间了。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他们积累了很多实用的教学理念,他们以教学内容为出发点,把技术看做可以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他们不仅仅利用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还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思路来重新思考教学设计。
案例:让高科技真正成为教学的“道具”。
这是一位英国学校主管多媒体部门的教师提供的案例。这是一堂英文写作课——“描述在巴黎发生的故事”,教师让学生在学校上网查阅相关资料。第一个任务是要学生利用微软的画图程序将巴黎重点圈出来,让学生思考这个地方发生了什么,并做出具体的描述;第二个任务是让学生确定故事发展脉络,以段落为单位思考故事的发展,学生可利用网络查阅资料;第三个任务是当学生对故事的发展大致有一个清晰的轮廓时,教师可以向他们讲解文章结构:开始、发展、和结尾;最后学生根据自己的构思完成写作内容。
目前,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并且,随着广大教师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多媒体技术已经不再仅仅是起辅助作用的教学工具了,而是直接参与到教学过程、设计、开发、利用、评价中的重要教学工具。
例如,教授《英语》Unit9 Getting Around时,教师可以用一节课,让学生们自己完成一个任务。教师在讲完本单元的重点知识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前利用课余时间在网络、参考书上查阅资料准备一份介绍世界某一著名景点的PPT,并且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向全班学生展示和讲解。这样一来,就把教学内容与教学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了,使教学游离于教育技术之外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注重情景教学——善于营造合适的教学情境
克里斯说:“人们只有通过感觉学习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学习,才能敏感地了解自己和他们所处的环境”。教育是在各种情境中完成的,情境的好坏决定了教育的成败。在造作的情境中学生学会的是撒谎,在没有安全感的情境中学生获得的是恐惧,在真情四溢的情境中学生的精神被升华,在令人沉醉的情境中学生以学为乐。一个不善于营造合适情境的教师,是不能被称为优秀教师的。
案例:带学生一起回到铁器时代——在亲历体验中“复活”历史。
如何让学生亲身感觉远古时代,让他们知道铁器时代的人是怎样生活的?在我们的历史课上,教师一般会以陈述的形式来介绍历史的情况,如果可能,会向学生演示一些铁器的插图。在英美的课堂上,如果遇到这些内容,教师就会把学生带到野外,到铁器时代的遗址上,或者是到博物馆,让他们在铁器时代专家的带领下了解这个时代的特色。为了把铁器时代活灵活现地体现出来,教师甚至会穿着亚麻布制作的衬衫和裤子,外面套着针织羊皮。教师会模仿铁器时代人们说话的语气,让学生亲手触摸手工处理过的“铁器时代的物品”。
例如,教授《汽车营销英语》中推销汽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学校的汽车实训室上课,如果有条件的话,甚至可以把学生带到汽车4S店,让学生亲身体验接待外国客户和用英语进行营销的乐趣。教师将课程设计成有些学生办演 “销售人员”,有些学生则办演“外国客户”,要求学生利用课本中的相关句子或是自己准备的接待的对话用语,完成向客户推销汽车的任务。技校学生大多文化理论基础较差,学生多不喜欢在教室里面上理论课,教师如果能把课设计在教室以外的场地进行,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小结
外国课堂教学确实有一些值得借鉴的地方,我们不能一味崇洋,也不能一味批判,而是应取彼之长,活学活用。外国课堂教学能触发我们对良好教育和有效教学的思考,合理借鉴可以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拓展教师和学生的视野,为祖国技工教育事业尽一份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孔凡哲.课堂教学新方式及其课堂处理技巧:基本方法与典型案例[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2]张志远.英语课堂教学模式[M].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0.
一、探究式学习的内涵
1.探究式学习的定义。探究式学习或称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
2、探究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的异同。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学习者把以现成的定论的形式呈现给自己的学习材料与其已形成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以实现对这种学习材料的掌握,这种方式不依靠学习者的独立发现。探究性学习恰好相反,而是创设一个特定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从问题中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探究计划,实施计划,最后得出结论并且表达和交流。
两种学习的方法不是对立的关系。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是后天实践当中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有的陈述性、实施性知识可以采用接受性的学习,并不是全面都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要根据学习的内容来定,有时候两种方法同时使用。
3.探究式学习的学习模式。虽然学习方法多种多样,探究学习模式可以用总分总的学习结构,用问题情境引出探究主题建构知识和生成知识,最后通过证据归纳综合,生成概念。通过探究式的学习也可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综合思维,使学生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案例
案例一:观察种子的结构
1.菜豆种子:(1)请同学们观察菜豆种子的外形, 你发现了什么?(2)怎样解剖菜豆种子?(3)亲自动手进行解剖,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并填好菜豆种子的结构图。(4)菜豆种子的胚有几片子叶?它是什么植物?
2.玉米种子:(1)请同学们观察菜豆种子的外形, 你发现了什么?(2)怎样解剖玉米种子?(3)在剖面上滴一滴碘液,用吸水纸吸干多余的碘液,有什么现象发生?填好玉米种子的结构图。(4)玉米种子的胚有几片子叶?它是什么植物?
在实验“观察种子的结构”之前,老师要使学生了解观察生物体的基本步骤(由表及里、先形态后结构、先宏观后微观等),然后学生参照问题,4人小组合作实验,结合老师出示的菜豆种子结构挂图,亲自动手解剖菜豆和玉米种子,通过观察和讨论、比较,能够说出菜豆种子、玉米种子的结构,并且能够描述这两种种子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绘制一个与课本上的胚同等大小的胚的结构图,并指明各部分名称。
通过解剖实验,我们弄清楚了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以问题确定探究的主线,通过探究完成知识的生成,小组的探究、汇报交流和师生的共同归纳,形成了知识的认识和构建。利用情境问题,围绕探究主线,激发了学生的思维,通过问题、探究、分析、评价,最后形成概念,提高了学习的时效性。
案例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问题:1.光合作用有哪些物质参加?2.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3.光合作用需要什么条件?4.光合作用发生的场所?5.能量是如何变化的?6.光合作用的意义是什么?在农业上如何提高农业产量?
通过三个演示实验的探究,贯穿探究的主线,最后得出光合作用这一主题。利用实验导向,光合作用的概念逐渐形成了。
总之,探究式学习已经在学生当中得到了很大的应用,是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勤于动手动脑,培养了批判的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有效的学习模式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科学文化知识,而且提高了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关键词:软件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教学方法 工具软件 案例开发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152-02
1 研究背景
当今,软件产业已经渗透到几乎所有的生产生活领域,软件开发和管理人才紧缺的状况非常严重[1]。然而,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与软件人才特别是软件开发人员中高级人才的匮乏与之形成了鲜明对比。软件工程是大学培养软件人才的必修课程,更是中高级软件人才必须具备的重要基本专业素质之一。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中,从大型医疗设备(如核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到小型医疗设备(如彩超/B超,心电监护仪),都必须要集成对采集的医学图像或信号的显示、分析和诊断软件。因此,对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也必须具备软件工程的知识,以便为高端的医疗影像设备、监护设备和医学分析仪器设计优秀的显示、分析和诊断软件奠定基础。由于软件工程课程讲授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都比较抽象,国内高校的软件工程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尚处在一种探索和发展阶段。其教学方法以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思路为主,即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下,通常导致培养的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知道如何利用相关的专业工具软件和所学理论知识来实质性地开展项目,推进项目和维护项目,即实践能力不足。
软件工程是一门实践的课程[2]。为了让学生能够活学活用软件工程的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将一套专业工具软件的实践使用、案例分析和抽象的理论学习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运用工具软件分析和设计具体案例中,更深刻和更全面地理解和运用软件工程中的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我们的目标是:提高学生运用软件工程知识来管理和开发软件项目的实践能力。根据软件工程课程的主要内容,我们有选择地集成了数个当前软件工程领域内流行的专业软件分析工具,并让学生使用这些工具来分析和设计具体的项目案例,从而使学生获得实践软件生命周期中各部分相关知识的机会。这种教学方式让培养的学生既熟悉实际工作中的各种主流分析工具,又能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各种复杂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等相关知识点,并使之融会贯通。我们认为通过使用相关的具体软件工具,来一步一步实现案例分析的整个过程,将获得比仅仅停留在纸面上的案例分析方式更好的、更生动的教学效果。此外,熟练掌握这些专业分析工具本身也是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重要一环,让培养的学生更易适应未来的实际工作环境,增强就业竞争力。
2 基于工具软件实践的教学方法
我们认为高效的实践活动是掌握软件工程课程中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最佳途径[3]。而如何保证实践活动的高效率呢?在我们这个基于工具软件实践的教学方法中采用了以下两个方面来保证:(1)选取当前软件工程领域最流行的软件设计和分析工具。通常这些软件管理和开发的专业工具已经将软件工程领域业界的通用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融入其中,这样学生在使用这些工具中,就会不知不觉地以软件工程的思维方式和开发模式来管理、分析和设计软件,从而实现了将软件工程的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贯穿于学生开发实践的全过程。(2)选择由简单到复杂的软件开发案例集合。这些案例的选择使得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有了具体的目标。在管理、分析和设计这些软件开发目标中,学生将掌握这些案例是如何从需求一直做到测试的,理解每个步骤之间的演变过程,弄清楚软件生命周期各阶段具体要完成的工作,掌握这些阶段的模型是如何推导的,并且是如何保证可回溯的,软件开发过程是如何管理的。
2.1 专业软件工具的选取
依据软件工程这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内容和当前软件工程邻域的流行的专业分析设计工具,我们为学生选择了三种软件工具:IBM公司的Rational Rose、Sybase公司的PowerDesigner和HP/Mercury Interactive公司的功能测试工具WinRunner。各软件工具描述及使用工具的教学目的如表1所示。这三种软件工具的学习使用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软件工程的各种复杂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等相关知识点,参考工具中的开发案例,了解该领域最新的发展成果。
2.2 软件开发案例的选取
软件开发案例需要精心地选取,选取的原则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案例又分为教学案例和实践案例。教学案例,即在教学过程引入软件开发的实际案例,将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用生动具体的实例进行讲解,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案例教学应以应用软件工程的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分析和解决案例为主线,以工具软件的学习和使用为辅线,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选择的教学案例最好来源于教师自己熟悉的软件项目,将一个典型的、完整的、易于理解的并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的案例引人教学中,将复杂抽象的概念用具体生动的案例进行诠释,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实践案例,即学生在实验课中及课后需要完成的软件开发实际案例,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选定数个复杂度中等的实际案例。根据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特点,教学和实践案例可以选择心电监护仪、MRI图像重建和显示、医院信息化系统HIS、医学图像显示和分析软件等具体的实际案例。在这些实际案例中,由学生们自由组合的小组任意选其一来在规定的时间内实现开发,并上交开发的实际成果,如软件规格说明书、分析设计中的各种文档视图、独立运行的开发软件和源代码、测试规格说明书和使用说明书等等。这种将感兴趣案例和分组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们集思广益,相互学习,又体会到软件工程中的项目组织管理方面知识的重要性。
2.3 软件生命周期与软件工具相结合
软件工程的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均可纳入每个软件的软件生命周期中。而在软件工程业界各种软件工具中,某一些完整涵盖了软件生命周期中各项开发活动,如Rational Rose和PowerDesigner,而另一些则专注于某一项软件开发活动,使该项软件开发活动功能更专业更强大,如Win Runner。这些软件工具都提供了软件项目开发的完整的建模解决方案,都支持统一建模描述语言(UML),包含各种软件工程建模的动态或静态视图。在选定了具体开发案例后,让学生以开发组的形式,运用这些软件开发建模、测试工具来完成相关软件开发案例的开发工作。学生在开发过程中,鼓励阅读这些软件工具的帮助文件,这不仅有利于对书本上各种复杂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的进一步理解,而且让学生们主动思考如何解决开发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在这种具体的实践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得到满足,最终学习效果明显提升。每一个软件的熟练使用本身就是需要对软件工程专业邻域知识牢固掌握和相关开发案例的详细分析,需要大量的实践时间。因此,应该要求学生先抓住软件生命周期模型这条主干,完成对软件开发各项主要开发活动的学习理解。其它更深的问题及细节可让感兴趣的学生课后学习完成。
3 实践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软件工程教学和实践过程中,将软件工程知识、案例实践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知识紧密结合,提高教学效率,增加专业针对性,应该注意以下方面。首先将本课程与学生已学过的其他计算机类课程联系起来。学生应初步具备程序设计(如面向对象的C++语言设计)、数据库、操作系统、软件图形化界面设计等相关知识;其次要让学生将理解、掌握与软件工具实践运用有效结合。在软件工程开发实践中,深刻理解什么是软件工程,为什么需要软件工程,软件工程需要解决哪些问题,软件工程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牢固地掌握软件工程的概念、技术、过程、手段及工具软件;体会运用工程化思想进行软件开发,进行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实现、软件测试、软件维护的重要性;再次,教师应该在学生的实际学习过程中将“课堂讲授、案例的工具软件实践、课后进一步思考和阅读”三者紧密结合。“课堂讲授”主要是让学生切实理解课程中的知识点和软件工程思想,无需死记硬背。“案例的工具软件实践”是根据具体的软件开发案例在实践过程中体会软件工程的原则、方法和技术;在掌握高效软件工具的过程中,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课后进一步思考和阅读”是进一步阅读相关的软件工程及项目开发方面的书籍,软件工具的帮助文件,了解先进设计方法和最新技术,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兴趣,为后续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要引导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的软件工程的概念、技术、过程、手段及工具软件运用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相结合。这可以通过选取具有该专业背景的教学案例和实践案例来实现软件工程知识在此专业软件开发中的应用。此外,以介绍国内外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中相关专业软件的设计特点为辅助,使学生了解当前软件工程在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开发中的最新成果。
4 结语
软件工程是门综合性很高的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本文阐述了一种新的软件工程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将软件生命周期模型中的开发活动、多种软件工程领域的软件工具使用和具体的软件开发案例实践紧密结合。此外,本教学方法紧扣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的目标和要求,选择具有该专业背景的开发案例,有效地融合了专业知识和软件工程知识。本教学方法的最终目的是让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深刻牢固地掌握软件工程的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能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学生的视野,为培养医疗设备及仪器的软件开发人员,特别是高端大型医疗设备的软件开发高级人才做准备。本教学方法已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学生的好评,当然本教学方法还需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和调整。
参考文献
[1] 孙水华,郑磊,林志强.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计算机教育,2011,14:16-18.
电工知识对中职电工学生而言,是其专业课学习的必备知识,更是其日后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知识,要注重学生理论实践综合能力当然提高。当前,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这就意味着教学活动的开展要以企业需求为根据,不但要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完备,更要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然而,中职学校学生物理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学生对电工知识学习兴趣不高,动手操作能力相对较弱,教师教学还是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其在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等方面的不足,都对中职电工教学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翻转课堂的定语与优势分析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
所谓“翻转课堂”,其是从英文“Inverted classroom”或者“Flipped Classroom”直译过来的教学术语。人们也可以称其为“颠倒课堂”。通常意义上的教学活动,是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之后,给学生布置一定的课后任务或者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练习所学知识。[1]“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是不同的,其是对传统教学形式的颠覆,学生依靠信息技术等辅助手段在课后完成知识传授阶段的内容,而知识的消化理解则是在课堂教学中,在同学协助与老师的帮助下进行的,[2]可以是小组讨论探究、教师解疑答惑或者对个别进行辅导等等形式。
(二)翻转课堂的优势
“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是具有一定优势的。第一,其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这是“翻转课堂”最注重的。第二,“翻转课堂”注重学生之间协作学习能力的培养。[3]“翻转课堂”上,多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活动,展开与组内学生的合作学习,[4]这样,学生不但增加了与同学教学学习的机会,还获得了解决问题的多种思路方法,达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
三、中职电工教学中“课堂翻转”模式的应用
在本文中,以讲解“短路”为例,进行“课堂翻转”模式实施过程的分析。
(一)教学案例前期设计与实施的分析
(1)活动时间:2015年3月19日;课时:两课时;实施对象:电子电工专业高一(1)班,45人。
(2)活动目标:学生对短路电路原理有初步的了解,明白短路会损坏电源,即学生能够对短路的定义、短路的原理、短路的种类以及短路造成的危害进行深入地了解,能够根据所了解知识进行实验演示。
(3)对学生进行小组分组:可以是学生之间自有分组,也可以是教师在学生学习水平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分组,把班级45个人分为6个小组,每个小组9个人,教师制定小组组长,但是可以让组长对组内成员的职责进行分配,并且对组内成员完成任务的效果进行评价
(4)学习资源的准备:短路知识内涵介绍、短路造成危害视频以及短路实验演示操作视频,源自作者制作的视频以及从网络上下载的视频,各自时长:5分30秒、3分23秒、7分11秒,以及《电学“短路”》word文档一份,幻灯片演示文稿等网络资源。
(5)活动评价方式:活动评价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完成的,小组项目成绩主要是由主讲教师评价和小组内部互评完成,其中教师和小组互评各占50%,同时,学生的成绩则是由三部分组成:小组合作质量、学生平时表现以及小组成绩构成,各占50%、10%以及40%。
(二)课堂翻转模式案例实施过程的分析
(1)课前环节
教师准备与学习资源:教师要把其录制的《短路内涵知识介绍》、《短路造成危害》以及《短路试验操作演示》以及相关文档和演示文稿到数字学习平台上,学生对教师提供的相关视频和文档进行查阅。
教师布置课前初级任务:一是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视频,自主学习短路的概念、短路的原理、短路的种类、以及短路的后果。二是让学生可以进行初步的实验操作。而学生则是在教师提供学习资源的条件下,自主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自主进行试验操作。
教师对学生课前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对准备不好的学生进行指导,并注意收集学生的问题;学生注意教师的点评,尝试自己动手试验,假如自身效果不理想,可以请教老师或组成成员,也可反复揣摩视频。
(2)课堂环节
教师进行课堂导入,教师可以打开物理教学网站,播放与短路相关的知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短路的兴趣,并问学生“短路会造成哪些危害呢?”;而学生观看视频,根据自己课前查阅的材料,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组内成员合作进行实践操作:教师给小组布置任务,让小组组长带领组内成员进行试验操作,要求:能够掌握电路简化的要领,对电路结构的分析能力有所提高。
小组试验成果展示,交流试验心得: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试验成果展示,让小组之间互相选出试验最完美的;小组内部可以选出一名组员进行试验操作,并就其实验过程进行讲述,而其他成员要听取别组同学和教师对自己小组试验效果的评价,完善自己的试验。
整理实验结果,进行课堂总结:教师要对此次课堂“短路”的核心知识点予以总结,让学生对课前作业进行完善,另外,教师还要把各个小组任务以及个人课后作业提交到相关数字化学习平台,让学生在课后及时完成。
一、电子书包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应用的意义
以往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是以教师“教”为主体的,各种多媒体教学工具在教学中只起到辅助作用。电子书包教学系统,具有一定的简洁性,而且教学资源比较丰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能够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有助于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研究和发现[1]。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通过与计算机、多媒体进行现代化教学技术相结合,促进教学环境的改善,提高了教师“教”的效果。传统生物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生物知识的灌输,而在电子书包教学中,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活动是围绕学生开展的,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需要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生物学习方法,利用电子书包进行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实现,使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成为可能[2],促进生物教学效果的实现。此外,电子书包的应用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环境,学生能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实现数字化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教学资源的整合,使初中生物教学的氛围更加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加高涨,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创新能力。电子书包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电子书包在初中生物课堂应用新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新课程标准要求要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显然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要求,电子书包是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技术是提升效益的手段,而电子书包可以实现三赢”的理念,恰恰与生物新课程标准要求是相符合的。为此尝试基于电子书包对生物教学模式构建进行新的思考和探索是有意义。针对目前传统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生物新课程标准要求,在电子书包教学环境下,中学生物教学模式可以分为课前预习模式、课堂混合模式以及课后巩固模式。
1.课前预习模式
在课前预习模式中,教师备课时,提供相关生物课学习资源(阅读资料、思考题、练习题、拓展资源等)和预习学法指导,学生可以根据指导进行课前的预习,学生自主独立完成,并进行小组成员之间或师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最后将完成的预习作业及标记出的难点和解决不了的问题等提交给教师。另外,根据学生反馈的预习情况,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以及预习状况,对生物教案进行适当的调整与修改,以提高教学效果。
2.课堂混合模式
基于电子书包的课堂教学,将传统教学与网络环境学习相结合,同时,也将各种教学媒体、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这种混合式教学,促使课堂教学的方式趋向多样化。
(1)生物学中有诸多抽象的生物现象,教师可以利用生动的动画加以展示。例如在学习《鸟类在生殖与发育》一课时,由于学生只能认识公鸡、母鸡、鸡蛋等,其他几乎一无所知。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利用电子书包推送一些相关的动画、图片到学生手持终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2)遇到复杂费时的生物实验,教师可以利用电子书包教学系统中的相关实验资源,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既省时又直观,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动植物临时装片的制作》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电子书包推送一些相关的视频图片到学生手持终端,让学生一边进行实验,一边进行观看,以保证实验效果。
(3)而对于一些思考及探究则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有关信息,这样既满足了学生对网络的好奇心又拓展了他们的视野,增加了知识,可谓一举多得。例如,在讲授《生命的起源》一课中的“化学进化论和宇宙进化论”时,可以让学生举行辩论赛,再用电子书包中的投票功能进行投票,同时还可以利用电子书包中的分组研讨的功能,让每名学生都发表个人的看法。这样不但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达成教学目标。而且能使全体学生都参与讨论,突破了传统教学中受时间和学生性格的限制。
(4)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也是比较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教师在课前需要明确教学的目标以及重难点,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电子书包可以创设多个小组进行探究,将生物教学的重难点转变为各种讨论题,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并将小组的学习意见呈现在班级的论坛上。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指导,实现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生物教学效果的实现。利用电子书包进行讨论,可以让许多平时不敢说话的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与学生进行及时的反馈,对生物教学的重难点进行突破,实现良好的生物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一课教学时,可以将本单元内容分为8个部分:生物的无性生殖、植物的有性生殖、昆虫的生殖与发育、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鸟类的生殖与发育、DNA是主要遗传物质及生物的变异、人的性状与遗传、人的性别决定及遗传病和优生优育[7]。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使学生的生物知识体系更加完善。除此以外,也可以利用电子书包提高多层次的练习及其及时的反馈功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总之,教师能够根据生物学科的性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来完成学习,达成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紧密结合。
3.课后巩固模式
当课堂混合模式教学结束时,学生在做生物作业之前,对于未理解和掌握的问题可以与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也可以回顾课堂中学习内容。在完成复习之后,再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和层次化的拓展学习资源,从而使学生拓宽视野和进一步提高生物素养。在此过程中,教师在线辅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巩固,了解学生学习掌握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并进行敎学反思,再次调整教案,更好地提高生物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从其教学流程来看,此教学模式是与我国教学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学习不再受时间限制,也不再受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地学习,实时或非实时地学习,真正实现“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该教学模式既关注了学生独立思考和个性化学习,也注重培养了学生人际合作和交流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教师充当的角色就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探索、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
三、结束语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电子书包教学是一种比较高效的教学方法,在电子书包的环境下,生物教学的资源会更加丰富,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等能力意识的形成。新课改要求促进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电子书包教学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有助于促进学生生物素养的提升,实现良好的生物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忆梅.电子书包引入课堂对教学产生的影响[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4(35):47-48.
[2]吴晓超.电子书包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与挑战[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3):7-8.
[3]徐显龙,苏小兵,吴永和,王新华.面向电子书包应用的课堂教学行为模式分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8(2):84-85.
[4]陈锐,姜婷婷.电子书包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辩证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2(18):13-14.
[5]周榕.电子书包课堂教学应用的现象解读与推进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10(11):103-104.
[6]刘春玲.电子书包走进生物课堂:《开花和结果》教学案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5.4(3):42-43.
[7]胡卫星,张捧.电子书包的系统构建与教学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3(12):120-121.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合作学习策略;应用探讨
G633.6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局限性太大,其目的是为了成绩而学习,让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学习的位置,而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中的合作学习方法,让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高中数学中的合作学习策略,能够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互相合作和积极探索知识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诠释
1.对合作学习的理解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具有很大的优势,也有很大的发挥空间,能够创造出很大的教学价值,应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具有显著的教学效果。合作学习的教学思想,是在外国教育家帕克等人的努力下,逐渐走向成熟的。这种合作学习的方法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已经成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被广泛的应用在了高中数学教学当中。其中学习是学生必做的事情,学生又是学习的主体,合作是教学的主要形势,这三种因素共同组建成了合作学习的框架,是高中数学合作教学的重要因素,从更多的角度,更加全面和透彻的分析了,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2.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重要作用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已经成为了新课改下教学改革的具体表现。高中学生面对高考的巨大压力,每天都埋头在书山题海当中,记忆知识点,做练习题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在我国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让学生丧失了学习的真谛,与我国现今教育目标不符合。通过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的调动起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之间可以补长取短,互相学习,互相进步,加强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合作学习的方法能够让高中生更好的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好的融入到学习中和生活中。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团结互助的意识,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成绩好的学生能够带动成绩差的学生去积极思考问题,在提高自己成绩的同时,帮助差等生进步。
3.合作学习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合作学习作为新生代的产物,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对课堂活动中小组划分的不合理性,使得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逆反的心理,没有达到合作学习的预期效果,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质量与进展。这就要求我们的高中生物老师在实施合作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学生的差异,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组合理的划分,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提高老师的教W效果。
二、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数学老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分配小组
合作学习作为新生代的产物,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促进合作学习在教育工作中的开展工作。既然数学作为一门思考性要求高的学科,那么老师在分配小组的时候就应该控制小组成员的人数,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突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老师要科学合理地分配小组,具体到明确每个人责任的分配。在分配小组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数学基础、爱好和学习的能力进行综合考虑和评定。让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有一个明确的责任分工,这样非常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提高小组活动的效率。要想让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就必须培养好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让学生能够踊跃的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悉心的倾听别人的发言,善于采纳别人的建议等。一定要给学生进行相应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辅导,让学生意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促进小组合作学习顺利的进行。
老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最有价值的内容,而且不容易出来结果的内容,让学生去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让学生之间通过合作学习,共同发展与进步。在此同时,老师还要注意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合作学习的内容要充满趣味性和探索性,这样才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真正目标。
2.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创设出有趣学习情景
高中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在主抓教学目标的同时,一定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心里特点,创设出独特有趣的教学情景,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课堂当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通过这个教学案例可以引导学生进入三角函数的学习中,让学生带着更多的学习热情进去后续的学习当中,让学生与数学学习产生共鸣,通过合作学习,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不断提高高中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数学老师在教学当中可以通过给高中生不断地贯彻合作学习的意识,才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合作学习意识,才能够让合作学习在教学中更好的应用。老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将高中生的自主行为不断的融入到合作学习当中,并且进行深化研究与探讨,培养高中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三、高中数学老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老师要注重自身的综合素养,用自己的教学经验还有专业知识对合作学习进行探讨和研究,发挥出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和效果,真正的展现出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与价值。老师在与学生交流讨论中,往往可以展现出老师自身的文化素养,可以让学生在老师的身上学到不一样的知识和不一样的感悟。为人师表,老师一定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像自己学习,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主动的作用。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将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实施在高中数学教学应用中,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使得教学效果显著提升,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出主体的地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出高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对团队合作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陈向明.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建设[J].教育科学研究.2003(02).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B-0006-02
因教育调研的需要,自2010年以来笔者参加了广西基础教育“MS-EEPO”(有效教育,以下简称EEPO)教学改革试点的培训与监测工作。EEPO具有系统操作性、实用性强,容易被中小学一线教师接受等特点,目前正在广西12个市区、县进行试点。它强调课堂教学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实效性,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与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作为一种教学模式的系统工程,它由五大操作模块组成,分别是学习方式、课型方式、评价方式、备课方式及管理方式。笔者通过多次课堂教学观摩,领会了EEPO的操作要素和流程,感受了对其进行实践探索的效果,同时也引发了对一些问题的思考,“教学改革与教师素质之间的关系”便是其中一个问题。下面结合EEPO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谈谈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一、教学改革前期:教师素质的引领作用
一线教师永远是教学改革的先锋与主力。记得去年到某县去测评其有效教育前期推进情况时,绝大多数老师还是处在一种不理解、茫然不知所措的状态。一些老师尝试把某个现有的EEPO课型方式搬进自己的课堂,于是教室里桌椅的摆放发生了变化,课堂上出现了诸如约定、板卡、小组合作、要素组合等新形态,但对于听课者而言,更多地感觉到这是一种生搬硬套,只有EEPO的“形态”,而没有它的 “神态”。通过与一线教师交流,我们发现教师素质在教学改革初期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这种引领体现在对教学改革理念的领悟与践行的能动性上,要求教师热爱教育工作,有勇气接受新的挑战。在改革实践中,不难发现,那些主动、有热情、积极肯干的老师,首先成为教学改革的主力。面对未知的新事物,这些老师与他人不同的是他们具有探索未知的好奇心与热情。缺失了这一份热情,任何一项具体的教学改革都只是一种强制性的任务,使教师陷入疲于奔命的状态,其教学只能是依葫芦画瓢式的生硬模仿。在新形势下,许多热爱教育事业的老师通过思考、探索与尝试,逐步理解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努力将教学改革往前推进。正是他们的行动,帮助了更多的人看清教学改革的内容、方法与目的等。所以,教学改革初期,教师素质中表现出来的职业荣耀感与认同感对引领教学改革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改革中期:教师素质的瓶颈地位
教学改革的推进中,总有一段让一线教师痛苦的改革中期,期间甚至有一些教师迷失了前行的方向。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参与改革的教师队伍分成了两个群体:一小部分优秀教师逐渐理解和掌握了教学改革的精髓,但是大部分教师仍然处在艰难前行的状态。所以面对每一次课例公开展示,我们都要问:课中表现出的所有这些“优秀”是面向绝大多数人的“优秀”还是仅仅局限于一小部分人的“优秀”?如果这些“优秀”仍然只属于那些在课改之前就已经优秀的教师,这是否意味着教学改革的效果没有显著地提升?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是,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那些专业知识基础扎实、教学技能娴熟、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往往能很好地结合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学习特点、授课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目的等对教学改革的理念与模式进行灵活的渗透与运用,在教学改革中脱颖而出。在一次EEPO考察交流活动中,山东泰安南关中学通过政治课、历史课、语文课、数学课、生物课等不同学科的不同课型围绕“真、善、美”这一主题成功地对学生进行思维与学习方式的扩展训练,使观课人员啧啧称赞山东教师素质之高。试想,如果政治课教师缺乏对日常生活真、善、美的关注;历史教师不进行某段历史的背景研读;语文教师没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数学教师没有深入理解数学思维之美;生物教师忽视生物的多样性成就了生物世界的丰富多彩……那么,教学改革所要求的对学生进行的思维与学习方式的扩展训练能深入开展吗?从追求EEPO的“形似”过渡到“神似”的教学改革中期阶段,教师素质显然已成为制约改革发展的一个瓶颈,如果教师在改革实践中没有意识到教师素质这个瓶颈地位,或者虽然意识到但仍疏于付诸实践的行动,那么其教学改革之路也许就只能停留在“形似”阶段,置身于教学改革实践中的教师与学生就无法真正获得成就感与幸福感。于是,这一部分教师就只能随波逐流,无法构建自己与教学改革对话的平台,甚至会使逐渐形成的消极倦怠情绪成为教学改革前进的阻碍。我们也许不能苛求教师能在短时之内提升自己的素质,但是应该有意识地营造一种改革的氛围、学习的氛围,让教师在和学生共同转变教学方式的过程中一起进步,让教师自觉形成需要充电的意识,并通过阅读、自学或培训等多种方式,让教师的素质提高与教学改革同步。教学改革中期阶段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较侧重于专业知识方面,专业知识基础不扎实、不丰厚的教师,无法实现从 “形似”到“神似”的过渡。从这个层面来说,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除了要对教师在理念、要素、模式等方面进行训练之外,更要关注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提升。教学改革中期,教师专业知识成为制约教学改革向前推进的关键因素。
三、教学改革后期:教师素质的辐射效应
经过艰难的一路跋涉,教学改革会取得一些阶段性的成果,教师、学生成长了,课堂教学的面貌也有了本质性的变化。但是,教学改革是一个漫长的实践过程,我们对教学改革的探索永无止境,需要不断反思、修正、完善和创新。因此应该集中所有教师的智慧和经验,进一步营造教学改革的文化与精神氛围,大力传播与辐射教学改革的思想内涵,源源不断地为教学改革注入新的动力,推进教学改革的发展。在一个阶段的教学改革后期,教师素质更多地表现出教学智慧与经验,这正是教学改革文化的传承。在实际监测中,我们欣喜地发现,这个时期一部分中小学骨干教师和教育研究机构的调研人员已经有意识地通过实践操作课例对EEPO的理念与模式进行解读、充实和创新。如某市教科所正准备出版一本运用课堂教学案例对EEPO进行解读与指导的培训用书,以更通俗易懂、更贴近中小学教师、更具操作性的方式传播EEPO的理念与模式。与此同时,实践反思也会反哺于EEPO的理论系统,使其产生更好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