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能源产业投资报告范文

新能源产业投资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能源产业投资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能源产业投资报告

第1篇:新能源产业投资报告范文

全球原油已涨至95美元/桶,而上摸100美元/桶,甚至120美元、150美元,恐怕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还可预期的是,只要没有出现能替代石油的新能源,且新兴市场的经济仍保持快速增长,那么,油价还将往上冲。

石油的上涨无疑给投资能源和新能源均提供了难得的良机。投资大师罗杰斯先生提出的“商品黄金十年”,也是把石油网罗其内的。跟踪美国石油期货的ETF――USO,在9月中旬创出52周的新高,报60.57美元/股,近一个多有来更是屡屡刷新纪录,52周的最高价已报76.32美元/桶,上涨26%。还有数据显示美国证券市场上ETF基金1至9月绩效排名前5位中,与石油相关的ETF占了前4席,分别为道琼美国石油设备与服务指数基金(IEZ),上涨42%;动力石油服务指数基金(PXJ),上涨40%;史坦普油气设备与服务基金(XES),上涨38%;石油服务持股信托(OIH),上涨38%,在港市公开销售的能源基金中,1至9月也获得了11%以上的涨幅,其中美林世界能源基金和景顺能源基金,以17.69%和17.59%的涨幅,分获冠亚军。因此,投资石油仍是目前全球投资的热点之一。

当然,投资也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不然,石油期货,石油股票就会只涨不跌,后来的投资者怎么跟进呢?正如巴菲特卖空中石油股票,丝毫也没有影响油价持续上涨。但在石油价格居高难下的情况下,一些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开始纷纷投资新型能源的研发和运用。因为在高油价下,新能源产业将获得加速度的发展。所谓新型能源,有别于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包括风力、太阳能、乙醇、生物燃料等,属环保性能源,也有绿色能源的别称。

据世界能源委员会称,2020年全球绿色能源市场的商机将达2万亿美元,风力、太阳能、乙醇、生物燃料等绿色能源将成为投资的新主流。有媒体报道,目前全球已有近50个国家和地区将实施新能源政策,这对绿色能源产业有较大的推动力。预估未来的3~5年, 绿色能源产业每年将有20%的持续增长力。全球一流的投资人也纷纷加盟绿色能源产为,股神巴菲特拥有风力发电公司,盖茨斥资8千多万美元入主太平洋乙醇生产公司,索罗斯是拉丁美洲乙醇产业第一大投资人,通用电气也大力投资干净能源设备。当环保越来受关注,绿色能源已成为投资新贵,也将成为下一个“金矿”。

目前,可供广大个人投资者“入股”的绿色能源产业还不太多。除了一些相关产业的股票外,海外投资者比较青睐新能源基金和绿色能源ETF等。在港市公开销售的新能源基金,仅有美林新能源、领先动力新能源基金等少数几家。领先动力新能源基金是成立不足三个月的新基金,从基金净值看,赢利已超过3%;美林新能源成立于2001年,基金运作已6年多了,半年收益26%,一年收益44%,3年收益161%,5年219%。还有在美国证交所挂牌的具有绿色能源色彩的 ETF――(PBW),基金市值约10亿美元,52周最高/低价分别为26.49、16.61美元/股,目前在24美元/股上下。

第2篇:新能源产业投资报告范文

【关键词】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问题;对策研究

一、新能源的开发现状

近几年,中国新能源的开发利用逐渐进入一个新的高峰期,新能源产业发展总体水平较高,产业投资逐年增加,其所占比重在各行业中也逐步上升。(1)新能源产业发展总体水平较高。2011年12月15日,国家能源局披露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将努力目建立有竞争性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体系,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热利用及核电等非化石能源的开发总量将达到4.8亿吨标准煤。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基尧在工作报告中指出,2012年我国水电开发建设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1至11月份我国水电新增装机容量1028万千瓦,全年水电发电量预计将突破7000亿千瓦时大关。三峡水电站实现了32台单机容量70万千瓦机组全部投产,向家坝水电站首批两台机组也相继投产发电,标志着当今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的水轮发电机组的设计、制造、安装取得了巨大成功,行业科技创新持续加强,新能源产业总体提升。(2)新能源产业投资逐年增加。据《世界能源展望2010》预计,2010年到203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投资将达570万亿美元。目前,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投入逐渐加大。财政部公布,2012年预拨山西、内蒙古、吉林省等20个省市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金合共85.98亿元人民币,当中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及生物质能发电分别占58.5亿元,7.23亿元及20.23亿元。(3)新能源产业占比逐步上升。2012年7月9日,国务院印发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左右”的目标,明确了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根据皮尤慈善信托基金会的一份报告显示,在全球565千兆瓦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中,约四分之一的装机容量位于中国。中国的风能、太阳能以及水力发电公司主导着可再生能源行业。世界最大的15家太阳能光伏模块制造商中,有9家是中国企业,占市场的30%;世界最大的10家风力发电机制造商中,有4家是中国企业,市场的26.7%。中国新能源产业占比逐步上升。

二、我国新能源发展存在的问题

2012年,我国新能源产业的飞速发展,但相关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主要表现为开发成本高、投入不足、核心技术无法突破、相关政策不完善和人才短缺。(1)开发成本高,投入不足。新能源高昂的开发价格使新能源还无法成为传统能源的替代品。《后危机时代中国新能源产业创新与发展的思考》中指出:“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约4元/千瓦时,上网电价约4~5元/千瓦时,是常规电价的8~10倍;常规电每千瓦装机平均成本是4000元,而风电每千安瓦的平均成本是9000元至10000元”。发改委和美国能源基金会联合预测,2005~2020年中国需要能源投资18万亿元。其中节能、新能源、环保需要7万亿元。传统能源勘探开发、新能源和节能技术研发等方面都面临巨大资金缺口,成本居高不下,导致政府负担过重。(2)核心技术亟待突破。我国新能源难以飞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核心技术的支撑,由于新能源能源技术开发极为复杂,涉及设备制造、工程设计、资源评价、材料、配发和管理等多个方面,而我国掌握的新能源核心技术非常有限,技术瓶颈已经十分明显。如太阳能光伏产业中,绝大多数企业都集中在太阳能电池板的制造和组装环节上,我国光伏产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面临严重障碍。(3)相关政策及激励措施不够。我国目前存在重视投资而忽略市场的现象,相关政策跟不上产业发展。在2012年加强应用—长三角分布式能源与沿江生态建设论坛上,财政部正抓紧与各部门协商对分布式光伏发电整体补贴的盘子、价格等细节。国家出手救助光伏产业的步伐不断加快。但光伏发电电价补贴政策仍未有具体的出台时间,项目批复仍存在问题,现在基本上每个上网的项目都要经过发改委批复,这是一个瓶颈。(4)新能源产业人才短缺。现在,我国新能源人才开发体系不健全,人才储备不足限制了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解决不好必将导致产业发展动力不足。主要表现为,第一,人才建设滞后,信息统计不完善。第二,人才总数不足,后备人才严重缺乏。第三,人才严重流失。人才的严重短缺,将会制约新能源产业的长足发展。

三、加快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的朝阳产业,但其发展仍旧面临着诸多问题,为此,我们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关于加快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几条对策建议。(1)控制成本,加大技术创新投资力度。如何做好成本控制是新能源产业发展工作的重点难点。应从设计源头做起,对设计方案中的成本进行严格控制;对零星物资实行严格的限额领用制度;对采购的生产物资实行资建档分类,确立比价制度。另外,中国目前的整体技术创新水平不高,在新能源产业领域十分突出。如在风能和太阳能领域,关键部件和核心工艺技术严重依赖于进口,新能源产业链的高端环节较为薄弱。因此,我国应尽快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资力度,提高新能源产业的竞争力。(2)完善新能源发展规划和政策。我国现已出台的新能源发展规划有《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等,部分行业和政府也针对实际情况制定了各自的发展规划。其中国家级的规划中存有两个问题:一是发展目标定得偏低,如风能到2010年的发展目标为1000万千瓦,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为3000万千瓦,而事实上,1000万千瓦的目标已经于2008年实现,3000万千瓦的目标也将实现;二是在资源评价和设备制造方面缺乏具体可行的目标。国家有关部门应该时刻关注全球的新能源现状,对我国新能源发展的规划作出适当调整和完善,力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配套法规和实施细则。(3)大力培养新能源产业人才。人才是强国之本,大力培养新能源产业人才尤为重要。其一,应加强相关的服务性组织的建设,以拓宽我国的新能源产业的信息交流平台。其二,我国应建立新能源人才市场,为企业提供优秀的人才,完善用人机制。其三,我国教育系统应设置新能源专业,培养基础性人才,提高我国新能源人才的总量,做好我国人才资源的储备工作。其四,提高新能源人才的待遇水平,减少人才的流失。

四、结束语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与应用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议题,特别是在能源消耗日益严重的中国,新能源产业的研究与开发已刻不容缓。为此,我们针对新能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有价值性的研究对策。

参考文献:

[1]乔桂银.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J].生产力研究.2012(10)

[2]曹钦,陈通,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2(5)

[3]郭四代,杜念,霜陈刚,我国新能源发展的驱动因素、制约原因及对策分析[J].经济导刊.2012(8)

[4]刘珂.浅谈我国新能源行业的发展环境与前景[J].企业导报.2009(5):106

第3篇:新能源产业投资报告范文

美国皮尤慈善信托基金会2011年的报告《全球清洁能源:价值2.3万亿美元的机遇》预测,未来十年中国将保持其作为清洁能源项目投资首要目标市场地位。随着中国采取更为强硬的清洁能源政策,到2020年中国吸引的投资将达到6200亿美元,远远超出20国集团的绝大部分国家。中国迅速崛起的清洁能源行业,促使可再生能源投资的重心在未来十年从西方转向东方。

2013年3月6日该基金会的最新调查报告《美国占据有利地位:2011年美中清洁能源贸易关系》称:美国目前仍然是全球清洁能源领域的领导者,全世界都在购买美国的技术和产品,美国在风能、太阳能以及智能化能源技术创新方面的领先地位终于有了回报。从中长期看,美国在清洁能源领域仍比中国更有竞争优势,美国具有长期主导清洁能源行业的经济潜力。

2011年中美两国吸引了世界39%的清洁能源投资,两国清洁能源投资分列世界一、二位。同时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也分列世界一、二位。但从清洁能源贸易状况看,美国对华顺差高达16.3亿美元。中国在风能投资和部署方面以及风能太阳能产品制造方面领先于其他国家,因此也招致了一些国家的打压,相关出口产品频频遭遇“双反”(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甚至制裁,给国内相关产业带来了沉重打击。

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几个问题:在全球清洁能源产业的大链条中,中国究竟处于什么位置?在全新的产业布局中,我们是否仍在延续“中国制造”的老路?未来中国新能源产业的优势又在哪儿?

中国的优势和劣势

低碳和清洁能源产业目前已经成为中国与发达国家竞争的主要阵地。一方面,它是带动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兴增长点;另一方面,中国也将发展新兴产业定位于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重要地位。

中国在风电、太阳能的应用和产品制造方面存在较大优势。目前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占到了全球的50%以上,在全球前十位太阳能电池生产商中,中国大陆的企业共占五家。美国一家咨询公司的调查指出,太阳能产品在中美两国清洁能源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最大,2011年美国约有1/5的清洁能源产业消失,主要原因是无法与中国“廉价”太阳能产品竞争。

中国在清洁能源产业方面的优势,其实也是整个中国企业从事制造业的独特优势——人工成本低、融资成本低、环保门槛低,再加上宽松的产业环境和政府大力推动,造成了我国光伏企业的飞速发展。可以说,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依然是“中国制造”的一个缩影,虽然发展迅速,却无法掩饰其背后日益显现的劣势。

技术创新严重滞后。根据有关报告,清洁能源专利授权总量上,美国占49%,日本占27%。韩国近年来发展迅速,接连超越加拿大和德国,2010年申请量排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近两年中国的专利申请数量上升很快,但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说明,尽管中国企业是该领域领先的设备制造者和生产者,但并不是大量技术的拥有者,或者严重依赖技术转移进行生产,或者是以制造业为主。

核心技术空心化现象严重。以多晶硅为例,目前占中国太阳能光伏产品比重80%以上的晶体硅产品,其主要原材料90%以上产自国外;同时,我国多晶硅提炼技术长期面临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多晶硅的提纯和精炼技术基本掌握在美国、德国和日本的厂商手中。我国最大的技术软肋,就在于生产多晶硅的高耗能和尾气回收利用技术。

产品过度依赖于国际市场。我国光伏产业产量的95%左右是靠国外需求拉动的。目前我国光伏电池总产量和光伏组件产量均高居世界第一位,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应用则远远不足,市场开发遥遥落后于产业发展。2011年,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额近358亿美元,其中60%以上输送至欧洲市场;2012年中国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对欧美出口占比约为70%。在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下,很多发达国家都取消了行业优惠补贴,美国商务部甚至开始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整个光伏市场呈现供求失衡的局面。再加上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光伏产业热情减退,全行业面临资金链条紧张甚至断裂的危险。

综上所述,我国清洁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隐藏着原材料依赖进口、核心技术设备缺失、产品过度依赖出口的“三头在外”的严峻现实,是典型的不具备自主技术优势的产业。作为全世界一致看好的新兴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应属于高附加值的高技术产业,欧美、日本等国家走的都是投资技术研发、强化企业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的道路,但在中国,它却成了具有加工贸易性质,规模大、出口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这种依靠购买核心技术、原材料和关键设备来扩大产能的发展模式亟待调整。

需要做出的调整

首要的是循序渐进,试点推进。我国经济发展还处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化的关键阶段,重化工业部门在整个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建筑、钢铁、汽车等高耗能、高排放产业仍会是支柱产业。因此清洁能源发展,第一不能超越物理界限;第二要通过一定的措施实现曲线迁移,不能操之过急。可以借鉴经济改革的“双轨制”经验,一方面加快对传统能源应用的技术升级;另一方面发挥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扶持一些技术、资本和制度条件比较好的城市成为新能源试点或特区。对清洁能源行业进行规范,形成一批龙头企业和类似GE、杜邦、西门子那样跨国、大型的公司,而不是现在这样几百家争抢的局面。

转变针对设备补贴的状况,把补贴更多地用于产业链条上薄弱的研发和终端利用环节,把设备制造留给市场。新能源产业链大致分为研发、设备制造和终端利用三个环节。研发上不去,就造成落后产能;终端利用不足,就形成过剩产能。新能源产品一般具有早期研发投入高、投资周期长、行业规模有限的特点,而且对后续融资频率要求极高,再加上前期管理成本高昂,往往难以吸引社会资本进入。从国际成功经验看,对新兴产业的培养,政府的关注重点首先是研发领域而不是生产环节。

引导新能源领域的跨国公司与中国本土企业更多地进行合资合作。大力支持国外新能源企业在中国构建专业的研发中心,鼓励内外资新能源企业共同进行科技研发,从而充分发挥外资的“技术外溢”效应。进一步加强中国新能源产业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谨防外资恶意并购中国新能源产业的龙头企业以及新能源方面的核心科技企业,在引进外资的同时更注重保护本国新能源企业的自主发展和创新能力。与此同时,鼓励国内有实力的新能源企业“走出去”,如通过购并欧美中小型新能源高科技公司来获得需要的技术。

第4篇:新能源产业投资报告范文

放眼望去,北京东二环聚集着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神化等大型能源央企总部和产业金融部门。

“这些大型能源企业对新能源、节能减排等低碳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投入,它们是目前新能源经济重要的投资主体,也是未来温室气体排放量交易的重要参与者。央企优势资源的发挥,对引入新能源投融资主体,打造中关村雍和园低碳示范园,实现绿色金融的聚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东城区区长杨艺文在2009年中关村论坛表示。

利用总部企业聚集、低碳能源央企及投资机构汇聚、产业金融发展迅猛等优势,东城区将打造低碳金融产业功能区,建设低碳经济总部基地。2009年年底东城区政府在“区能源和低碳产业研讨会”也表达了同样的结论。

据悉,东城“绿色行动计划”2010年将完成编订,东城区将推出“区域碳排放标准”,建设“低碳城区”。地处东城的雍和园无疑是最大的受益方。

东城区两会期间,杨艺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低碳城区”概念,东城将推行企业绿色准入标准,以建筑节能为先导,探索合作能源管理等模式,利用跨国合作模式实施低碳示范区项目。

区情决定 布局低碳经济

东城区地处北京中心城区,区内没有工业、农业。区情特点决定了不能发展相关的制造业,这就决定了雍和园具有低能耗、低污染的产业结构优势,但适合聚集支持低碳产业的投融资机构和节能环保高端服务业。截至2008年末,东城区第三产业已占到经济总量的94.7%,位居全市第一。金融业、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为其四大主导产业,金融服务业发展尤其迅速。

杨艺文说,雍和园新能源投资节能环保服务业呈聚集态势。以国华投资等为代表的100家新能源投资,节能环保服务业已汇聚东城,产业聚集态势初显。

东城区有170多栋商业楼宇。主要污染排放源就是区内越来越密集的办公写字楼宇。东城区金融办负责人介绍,未来东城区将要打造成低碳城区,首先要对楼宇碳排放进行监管,未来将对区内所有写字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统一测算,在此基础上建立碳排放交易平台。碳排放较高的楼宇可向低排放企业购买二氧化碳排放指标,一方面鼓励写字楼积极采取节能减排措施,同时也将是北京首个碳交易试点城区,对废气资源进行再利用。

杨艺文说,目前我们也正在进行一些市场调查,包括最近我们去了发改委推荐的节能环保服务的企业,包括跨国公司如西门子、法国电力、Intel,来研究寻找实施区域的节能减排的合作伙伴。

搭建平台 聚集低碳产业

“引入市场机制,促进节能减排。我们还尝试要通过引入合同能源管理这样的方式,来形成政府、金融机构、节能环保企业和楼宇业主共同投资、共同负责、共同受益的楼宇节能减排的运行和激励机制,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为雍和园低碳经济示范园的建设奠定基础。”

杨艺文强调:一是,要发挥央企的资源优势,聚集低碳相关的产业。能源央企总部是东城区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依托,我们将抓住这个能源央企大规模投资新能源产业的重要战略机遇,来引导新能源投资基金的建立、新能源企业总部的引进,来深入了解能源央企对节能减排的产品、技术和服务的需求,采取积极的措施,搭建平台,吸引围绕着央企能源总部的新能源投资和节能环保的发展,来形成相关的低碳产业的聚集。

二是,搭建绿色市场平台,促进要素资源交易。目前我们考虑要围绕低碳经济的发展来逐步建设专业的交易平台,这里边主要是要聚集与低碳经济相关的投融资市场交易、技术集成和人力资源市场要素的聚集,为我们低碳经济相关的产品、产权和技术项目的交易来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三是,积极引入各类人才及专业研究机构,提供智力资源保障。在整个研究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深深的认识到,人才是我们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支撑,因此当前我们要重点的帮助企业引入低碳城区建设领域的高端科技人才,别是从事碳金融交易的核心人才,从事碳中介的高端市场人才,以及从事碳排放评估和认证的高端人才。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东城区在编制十二五发展规划过程当中,重点研究把发展低碳经济、绿色金融作为一个总体的目标,研究作这个区域历发展低碳经济的产业布局,研究出台一些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具体的措施,进一步来明确整个区域低碳发展战略。同时要引进高水平的发展机构,推进雍和园的建设,包括监测的标准、分布组织实施。

雍和园将建“碳金融”基地

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东城在创造节能减排环境、建设能源和低碳产业金融功能区方面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目前,除传统的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业态,产业金融发展非常迅速。这些大型能源企业对新能源、节能减排等低碳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投入。挖掘这些产业资源优势,对于扩大新能源投资力量,提高产业融资功能,建立新能源聚集地具有重大意义.

据了解,东城区已将东二环金融区定位为有国际影响力的绿色金融产业基地,除了启动区内楼宇碳交易外,东城区将抓住能源央企大举进入低碳产业的有利时机,在东二环沿线形成高端新能源、节能减排产业的聚集效应。通过建设低碳城区营造产业环境,在东城聚集碳金融产业链,打造具有影响力的雍和园低碳金融产业功能区。

截至2008年末,东城区驻区金融机构379家,1997年到2008年全区金融业增加值增长了八倍,2008年实现增加值113亿元,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17.4%。同比增长30.6%,已经成为东城区第一大产业。

“东城的金融业发展要找到自己独特的地位,就是错位发展。西城是总部金融聚集地,海淀是科技金融、朝阳是外资金融。东城区第一是产业金融比较聚集,所以我们要着重发展产业金融,把央企的金融板块聚集到这个地方。”

目前,央企的新能源投资、碳交易的机构都在逐步地往区域聚集,区里面有超过100家节能环保和碳交易方面的企业,为未来的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机会,会形成一个产业聚集区。

能源央企恰恰是低碳经济的主要投资人和交易者。雍和园也在传统金融和产业金融的基础上向着力发展节能环保的服务业的绿色金融。

为了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在推进低碳经济发展中的优势,以及东二环作为新兴产业金融功能区的优势地位,在中关村国家自主示范区低碳经济示范园中来加速绿色金融中心的建设,杨艺文提出了几项具体的措施:

第5篇:新能源产业投资报告范文

《财经文摘》:埃森哲认为新能源交通会有较大发展,是基于什么判断?

杨葳:2009年,埃森哲在全球范围内研究突破通新能源,这个研究项目名为“科技发展拭目以待”。在研究报告中,埃森哲是把全球交通新能源的十二项技术分成了三大类。第一类称之为进化性技术,致力于将下一代汽车发动机改造得更省油;第二类称为革命性技术,包含合成生物技术,丁醇、生物原油、藻类生物能、航空生物燃料,等等,这些技术突破了一些传统手段,在节能上有更大的进展;第三类是突破性技术,包含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车以及电池研发、电动汽车入网等技术。

我们考量这十二项技术,一是看技术上是否成熟,估算其从实验室到大规模生产还要多久,五年、十年还是五十年。二是从技术标准和应用规模性上看,例如替代传统碳氢化合物的比例能有多少,1%,20%或是更多。再比如对于温室气体的排放,是不是能够减少30%以上,还得看成本是不是有优势,成本与原油相比,是更经济了还是高出了太多,还有市场化时间的长短。第三是技术类型上,也就是上述的三种类别。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评判,我们发现这些技术的发展比我们想象得要快得多。

全世界不同国家,根据自己的地缘优势、自然资源储备,在不同领域上的投入不一样。比如中国侧重发展第二代生物能源,纤维素生物燃料以及电动汽车。在新能源技术研发上,中国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第二活跃的国家。目前,中国的乙醇燃料、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发展得比较快。其他方面,例如发动机的节油改造,每个汽车厂商都在做,但是节能方面的发展会比较有限。中国未来还是会在乙醇和新能源车两个方面比较活跃。

《财经文摘》: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困难是什么?

杨葳:在这十二项技术中,有一些相对成熟,有一些不确定性更大。但这些技术都不能在未来完全替代传统能源。技术不够成熟和市场推广困难都是无法回避的原因。例如新能源车生产成本还很高,纯电动汽车还要看充电装置普及的情况,需要观望等待。从我们的研究来说,从国家层面引导推动新的技术向前走,包含研发鼓励、消费者激励、基础设施的投入等,比较有效。国家层面的规划,比如中国要根据总体的资源背景、中国在低碳经济中扮演的角色等确定方向和预期,可以更好地帮助高能耗制造业转向低能耗高产业方向。

《财经文摘》:中国在其他新能源领域做得怎么样?

杨葳:新能源定义广泛。埃森哲研究的十二项技术中还包括了纤维素乙醇,丁醇,藻类能,都是新能源。中国的企业里,中石化、中粮在开发纤维素乙醇技术和第二代生物燃料技术,主要是通过秸秆、木头碎屑、纤维素等东西炼制成可以用在交通上的燃料,中国秸秆、废弃木屑很多,潜力很大,前景不错。不过这项技术离成熟还很远,首先秸秆的转化率比较低,目前成本很高。

《财经文摘》:中国技术上活跃却不领先的原因在哪?

杨葳:这么多技术,不知道哪天哪项技术会有重大突破,可以被广泛运用,这种不确定性很大,客观上使得中国投入活跃,可能性无限。

中国难以领先,是因为除了生物能源和新能源源车,其他技术受企业关注也少,政府的资金投资也少,很难前进。

美国企业在生物燃料上的研究投入,这几年翻了好几倍。因为美国有确定的回报政策,吸引利润导向的企业和私人资金,推动技术产业化发展。中国的新能源政策不清晰,企业赢利风险大,多维投资不到位。

《财经文摘》:今年国家能源局在新能源发展排序上,将生物质能排到太阳能等之后,为什么您还看好它?怎么看待中国三大油企共同开发藻类能源?

杨葳:新能源的概念极容易有偏差的。比如生物能源,第一代是使用粮食作物,主要是用玉米等淀粉类制成乙醇。中国是人口大国,用粮食制燃料不切实际。第一代生物能源在巴西、美国发展得比较好。而现在是第二代技术,使用农业废料,和第一代完全不一样。另外藻类也属于革命性新技术,全球在藻类上的投入比较大。

第6篇:新能源产业投资报告范文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政策;经验借鉴

一、 引言

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经济危机过后,新兴产业都会成为各国经济复苏与繁荣的主要推动力。如1857年生产过剩危机使资本主义各国迎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以钢铁工业、汽车工业为主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世纪20年代末的经济大萧条、70年代末的石油危机、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危机使各国迎来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以电子和互联网为主的信息产业、原子能、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的高速发展;在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的储量日渐枯竭、碳排量迅速增加、2008年经济危机的广泛影响下,以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为突出代表的新兴产业成为了发展的聚焦点,各国纷纷出台各种规划和配套政策,在产业选择、投资金融、技术创新以及人才培育和引进等方面提供支持,使得各主要国家在产业发展重点和技术研发方面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突破。

二、 发达国家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

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技术突破为基础,根源上反映了技术创新和整合能力,但各国资源禀赋不同、发展阶段和目的不同、技术积累不一致,因此各国产业发展重点存在差异性。例如,目前,美国以新能源产业、环保产业、生物制药与医疗保健、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为支持重点;欧盟将低碳产业、智能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日本把重点放在商业航天市场、信息技术应用、新能源汽车、医疗与护理等新兴行业;韩国则重点发展绿色能源、信息技术等特定产业。

1. 美国。美国在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拥有强大的研发实力和产业基础。目前,美国拥有世界约一半的生物医药公司和一半的生物医药专利,生物医药产品销售额占全球市场的90%,全球生物医学工程前十强公司大部分来自美国,医疗保健支出占GDP的比例由60年代的5%增长到2011年的17%,位居全球前列,生物技术研发经费仅次于军事科学。

金融危机后,政府将重点转移到实体经济,发展航天、信息产业、生物及纳米技术等产业,更是将新能源产业作为重中之重,依靠输电网络的智能化调度技术开辟能源新路径,利用补贴金融杠杆撬动外商资本在新能源领域的投资,探索公私合营的商业化模式,以新能源产业为核心带动一批新兴产业成长,借助优势产业改变国际资源分配体制。例如,美国页岩气储备居世界第二,据普华永道预测,到2025年页岩气革命将为美国制造业新增一百万个就业岗位,让制造业年总成本下降1 160亿美元;核能方面,2012年财政预算提出360亿美元贷款担保来兴建核电站;新能源汽车方面,通过国家战略以及强制性的“总量管制与排放交易”,间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同时,以大学为中心兴办科技工业园区,与大学、企业签订科研与订货合同,使新知识、新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 欧盟。与美国推广新能源有些不同,欧盟希望通过提高绿色能源利用效率,开展低碳环保技术研发,与本国优势产业相结合,强调“绿化”的创新和投资,将低碳产业、智能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在低碳产业发展上,投入大量科研经费、制定排放指标、提出碳排放机制等。例如,欧盟要求成员国救助汽车业的资金必须用于节能型汽车的研制和生产;借助区域优质风力资源,大力发展风力发电,预计未来8年欧盟风电产值将增长两倍,到2020年提供52万个就业机会。在智能产业发展上,将智能电网、物联网、云计算作为重中之重。过去10年,欧盟各国建设了约300个智能电网项目,投资额超过55亿欧元,预计到2022年,将完成全部智能计量网络的建设,2010年~2018年预计投资额为20亿欧元,2014年预计云计算服务总收入将达350亿欧元。

在整合科研力量方面,欧盟制定了名为“框架项目”的基础性研究支持计划,到2013年欧盟FP7(第七届框架项目)研究经费超过100亿欧元。同时,欧盟也很重视研究工作中建立公私伙伴关系,2009年首先在先进制造业、新能源汽车、节能建筑三大领域展开,由欧盟和欧洲投资银行等机构资助,鼓励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联合研发。目前,公私合作项目也被整合至FP7中,其中企业参与者的比例为55%,大批研究成果申请了专利。

3. 日本。日本通过低成本贷款、信贷分配、研发补贴来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增强研究资金来源,提高产业吸引资金的能力。基于能源安全和减少能源进口的依赖,日本历来重视核能发展,目前是世界第三大核能大国。在福岛核事故之后,更加重视太阳能的开发利用,计划在2020年将太阳能发电提高至2009年的20倍,2030年提高至2009年的30倍。海上风能是近几年日本风电产业的一大亮点,其技术水平在全球名列前茅。

20世纪90年代日本就提出“IT立国”战略,当前,日本信息通讯产业产值约占全球该行业总产值的11%,位居世界第二位,同时,将云计算作为重点发展领域,投入大量资金,制定“霞云关计划”。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日本长期致力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开发,其技术水平世界领先,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创新生态系统,丰田、本田等混合动力汽车热销全球,同时锂电池方面也有较强竞争力,据中投顾问研究显示,全球汽车锂电池的生产企业主要有二十几家,日本企业就有十几家。

4. 韩国。韩国作为后起发达国家,在有机发光半导体(AMOLED)、平板显示、移动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方面已迎头赶上,其中,LED一直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国际市场占有率高达23%,名列全球第二,成为韩国真正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危机后,政府将低碳和绿色经济作为发展主题。2009年7月制定三大推进战略,指出未来5年间累计投资107万亿韩元发展绿色经济,2030年前投资1 030亿美元开发新能源,将可再生能源的比例提高到11%,改变严重依赖进口能源的局面。

强大的资金扶持与人才引进对韩国新兴产业的发展也必不可少。2000年~2004年4万多亿韩元用于互联网、光通信等6个新兴产业的技术研发,同时投资5 000多亿韩元开发光因特网技术的基础核心设备及配件。2007年《外国人投资促进法》和2014年“促进外国人投资方案”,旨在进一步扩大外资规模,吸引跨国公司在韩设立研发总部。2014年“吸引和利用海外人才的方案”,提出放宽签证签发限制,力争到2017年引进海外人才3.6万名,比2012年增加50%。

三、 “金砖国家”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

新兴国家一直期望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全球竞争,实现产业和科技上的追赶甚至超越。近年来,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带来全球创新要素的转移,为相关国家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经济危机之后,各国纷纷加大了对高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0年报告指出,金砖国家研发投入占全球的比例从2002年的10%增加到2007年的15%,另据英国商业创新和技能部的报告指出,2009年全球1 000强企业总研发投入下降1.9%,而其中的中国和印度公司研发投入却分别增长了40%和18%,新兴经济体的发展正在改变着新兴产业的全球竞争格局。

1. 巴西。巴西利用适宜种植甘蔗和油料作物的农业优势,率先提出能源农业战略,开发提炼以纤维乙醇为中心的新兴产业链,并在此基础上推进风能、核能等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目前,全球生物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平均比重为13.6%,其中发达国家6%,而巴西已达44%,生物乙醇燃料生产量全球第二,出口量第一,是当前世界上唯一不供应纯汽油的国家。巴西政府通过对可替代资源发电项目的鼓励计划,制定管理风电场发展政策,同时,2007年拨款7.4亿美元用于铀浓缩和核潜艇开发,目前,巴西核电发电量占能源生产总量的4%左右,是南美最大的核电拥有国。

在投资金融以及人才引进方面,巴西政府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鼓励金融机构给予信贷支持,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目前,巴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银行已经安排了600亿雷亚尔的信贷资金用于支持新兴产业创新活动,降低贷款利率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境外投资。同时,2013年出台引进海外尖端人才的措施,其无须出示同巴西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即可获得入境工作签证,进一步简化入境流程。

2. 俄罗斯。俄罗斯曾是传统制造业强国,在立足本国比较优势上,通过开拓细分市场等策略在新兴产业创新方面,走出差异化发展的追赶道路。利用重工业领域的基础优势,提出传统优势部门与创新部门共同发展,在宇航、船舶、核能工业实现产业复苏,在信息通信、纳米、生物、空间技术等实现重要进展。

早在2008金融危机前俄罗斯就将纳米产业作为本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已建成国际上先进的信息共享、分工协作的纳米技术网络,同时还建成与纳米相关的15个专业化数据库,2009年6月宣布投资2 000亿卢布发展纳米技术,使其成为国家“科技战略的火车头”,将其研究成果应用于医学、能源、造船等领域。生物技术领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计划在2020年前投资1万多亿卢布,到2020年使生物技术产品增加值占俄罗斯GDP的比重达到1%左右,目前,从事生物技术研发、生产的研究所、科研生产联合体在俄罗斯超过100多家。

3. 印度。由于印度的生物基因资源拥有量位居世界前列,在全球约占2%的土地上拥有7%的野生物种,这就为生物工程研发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要素。目前,印度在生物工程领域有800多家公司、50多个研发实验室、2万余名专业人员。2008年政府提出5年内补贴10亿美元支持新能源,总太阳能发电装机已从2009年的17.8兆瓦升至2012年的10亿瓦,预期2020年将达到200亿瓦,同时,2009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废除了针对印度的核贸易制裁,为印度耗资1 000亿美元的大规模核能开发铺平了道路。

信息技术产业是印度最成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据世界银行的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印度软件出口的规模、质量和成本等综合指数名列世界第一。印度也是跨国公司软件及其他信息服务外包的首选地,2010年软件业增加值占印度GDP的比重高达7%,在全球按客户要求设计的软件开发市场中占据20%左右的份额,占据世界离岸信息服务业份额的65%和外包业的46%。

4. 南非。南非日照充足、生物燃料丰富,具有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的要素优势。预计未来10年~20年内,南非在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资将达数万亿兰特。同时,把新材料、空间技术等高技术产业作为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10年提出新建一个钛和天然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园,为空客和波音提供航空级钛材料、航空配件和系统集成。2013年前将投资40亿兰特新建一个2万吨的钛加工厂。

四、 各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与启示

综上可见,各国已充分认识到新兴产业在创造经济财富、创造就业岗位方面的巨大潜力,并将其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总结各国经验特征,对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重要启示。

(1)立足自身要素禀赋优势,科学选择重点产业和优先领域。从国际上看,各国发展的新兴产业侧重点和扶持力度有所不同,但都充分利用了本国的自然资源优势。例如,美国充分利用页岩气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日本充分利用绵长海岸线优势,大力发展海洋产业;南非充分利用日照和生物燃料的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印度充分利用生物多样性优势,大力发展生物工程产业。当然,在产业选择中还要瞄准全球新兴产业发展的方向,宽带信息技术、基因工程技术、肝细胞技术、高效能源技术、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的崛起。各国在追求经济目标的同时,更注重社会公共利益,节能环保、低碳能源成为主要国家在发展领域上的集中选择。

(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吸引外资促进产业集聚。资本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当前各国主要通过政府专项基金、财税补贴、债券、信贷等融资体系来确保资本要素的增长。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来看,新兴产业的萌芽阶段难以获利,存在较高技术风险,需要长期高额投资。例如,德国政府批准了5亿欧元的电动汽车研发预算,支持包括奔驰在内的3家研发伙伴,计划在2011年实现锂电池的产业化生产,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时,仅靠政府的投资支持还不够,还应围绕产业和技术瓶颈,强化招商引资,积极引导外商资本投入新兴产业,以直接投入的方式为重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提供资金保障。加大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力度,建立多渠道、全方位的招商网络体系,以引进龙头企业和项目为带动,促进产业聚集,提高产业关联度。

(3)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完善产业创新体系。相比于传统产业,技术创新和应用对新兴产业的影响更为突出,核心技术研发能力是新兴产业发展主动权的关键。通过国际并购,实现关键技术的转移运用,不断强化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完善全社会的创新驱动机制,同时,有意识地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全面拓展企业发展的国际市场空间。例如,2010年英国与印度承诺共同出资6 000万英镑用于气候变化、水及食物安全和疾病预防研究,启动“携手创新”计划以促进两国在信息通讯技术领域的合作。2007年巴西和美国签署了关于促进生物燃料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共同推动新一代生物燃料的研究和开发。同时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及核心企业的协同创新研发。例如,美国的硅谷是全球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和新能源技术研发的高地,其持续竞争力主要来源于全球顶尖的研究型大学、宽容失败的商业环境、高度聚集的风险资本和充满活力的创业企业家。

(4)优化劳动力要素条件,培养和吸引高素质劳动者。加大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从政策和资金两方面吸引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和全球优秀人才,简化人才引进手续,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切实解决企业高端人才缺乏的问题。例如,印度将生物工程作为优先发展领域,在国内各大学、国家实验室和研究机构开始大量生物工程研究生教育课程;俄罗斯利用新一代多媒体教学系统培育高端纳米技术人才;美国在2013年科技工作预算中提出,将提供30亿美元用于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教育;德国降低了国外技术工人移民的收入门槛,在一些特别缺乏劳动力的部门,国外年薪达到35 000欧元的工人就可以移民到德国,并且在工作21个月之后就可以申请保障住房。

参考文献:

1. 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2013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54-68.

2.薛澜,林泽梁等.世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对我国的启示.中国软科学,2013,(5):18-26.

3.姜江.世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动态与趋势.中国科技产业,2010,(7):54-59.

4.吴伟光,仇焕广,黄季.全球生物乙醇发展现状、可能影响与我国的对策分析.中国软科学,2009,(3):23-29.

5.彭金荣,李春红.国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态势及启示.改革与战略,2011,(2):167-171.

6.余燕春.能源农业发展战略的国际比较与启示.中国农村经济,2007,(7):76-80.

7.梁茹,凌江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5):145-160.

8.陈秀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条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8):116.

9. 董树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与培育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3-4.

10.于新东,牛少凤.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异同点与未来趋势.国际经贸探索,2011,(10):4-11.

11.董树功.协同与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发展的有效路径.现代经济探讨,2013,(2).

12.杨帅.产业政策研究进展与争论评述.现代经济探讨,2013,(3).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跨国公司、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项目号:2009JJD790026)。

第7篇:新能源产业投资报告范文

关键词:新能源;产业;连云港

中图分类号:F29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7-0172-02

2009年6月国务院通过江苏沿海发展规划,连云港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连云港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这次危机中,一定要找准产业定位。而新能源正是适合连云港发展的重要产业,因此,连云港要借此重大战略机遇,结合当前形势,在新一轮发展中抓住机遇,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

一、新能源的定义

长期以来,在中国乃至世界对于“新能源”的定义比较含混,范围不够清晰,人们对于“新能源”的认识存在着一些争议,一些观点趋向过于狭义化。本文中认为这个“新”不仅区别于工业化时代的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利用形态,而且区别于旧式的只强调转换端效率,不注重能源需求侧的综合利用效率;只强调企业自身经济效益,不注重资源、环境代价的旧的传统能源利用思维模式。

传统能源生产利用形态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转换系统加大,中间损失增加,环境污染加剧,资源浪费严重。特别是集中排放二氧化硫造成酸雨问题和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还有就是安全问题,大电网和超高压输电为供电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造成大面积停电事故频发等问题,脆弱的电网成为和敌对势力要挟的把柄。再则,这种规模化的能源大生产格局,无法调动社会和民众的积极性来参与节约和优化系统能源,使能源的经营者成为孤家寡人和众矢之的。因此,人类需要在能源问题上寻找到一条新的出路,需要有多种新的能源转换和利用形态,建立多源新的能源供应体系,创造多维的能源交易机制来解决人类文明的动力问题,减少污染排放,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这就是 “广义新能源”。

二、国际能源产业情况展望

1.全球能源的消费量将持续增长。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最新预测结果,随着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未来世界能源需求量将继续增加。预计,2010年世界能源需求量将达到105.99亿吨油当量,2020年达到128.89亿吨油当量,2025年达到136.50亿吨油当量,年均增长率为1.2%。

2.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逐年增大。随着世界能源消费量的增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灰尘颗粒物等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逐年增大,化石能源对环境的污染和全球气候的影响将日趋严重。据EIA统计,1990年世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约为215.6亿吨,2001年达到239.0亿吨,预计2010年将为277.2亿吨,2025年达到371.2亿吨,年均增长1.85%。

面对以上挑战,未来世界能源供应和消费将向多元化、清洁化、高效化、全球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

3.新能源在各种能源消费量比重中逐步增大。世界大部分国家能源供应不足,各国努力寻求稳定充足的能源供应,都对发展能源的战略决策给予极大的重视,其中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尤为引人注目。化石能源的利用会产生温室效应,污染环境等,这一系列问题都使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范围内升温。从目前世界各国既定能源战略来看,大规模的开发利用新能源,已成为未来各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可再生能源发展很快,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新能源作为能源政策的基础。从世界新能源的利用与发展趋势看,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发展最快,产业前景最好,其开发利用增长率远高于常规能源。风力发电技术成本最接近于常规能源,因而也成为产业化发展最快的清洁能源技术,风电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能源,年增长率达27%。

国际能源署的研究资料表明,在大力鼓励可再生能源进入能源市场的条件下,到2020年新能源(不包括传统生物质能和大水电)将占全球能源消费的20%。

三、国内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1.中国新能源产业存在着科技创新水平相对落后,大型设备制造能力薄弱。国家“十一五”规划指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实行优惠的财税投资政策和强制性的市场份额,鼓励生产和消费新能源。国家政策和规划要求,运用科技创新手段来加快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整合现有可再生能源技术的资源,完善技术和产业的服务体系,加快人才的培养,全面提高新能源技术的创新能力,培育自主创新技术在新能源领域的研发和推广,促进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新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2.中国新能源产业集群在低端的锁定情况表现非常严重。一方面,高端一旦出现一些好企业,跨国公司就可能进行收购、并合,以此来保持其在中国的优势。另一方面,企业由低端向高端发展难度很大,集群升级更加困难重重。

3.新能源市场潜力巨大。在中国现有能源供给的约束条件下,中国面临着能源供需结构性矛盾,能源自给安全压力以及巨大的环保压力。发展替代能源,实现传统能源之间、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之间的替代是解决中国能源供需瓶颈,供需结构性矛盾以及减轻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

发展新能源是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十一五期间,在现有的能源和资源边界的约束下,新能源这一有助于解决经济可持续发展瓶颈问题的产业,孕育着重大投资机会。

四、连云港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根据《江苏省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连云港市电力发展十一五规划》、《可再生能源法》,连云港市结合自然地理等条件,以及全市跨越发展战略定位,不断加大新能源建设力度。截至目前,核电装机212MW,占比达到62.8%,生物质发电与利用、太阳能制热和发电、风能发电等其他新能源利用占2%。连云港市新能源产业发展正逐渐壮大,但除去核电,其他能源形势总体规模仍偏小,尚未形成完整配套的产业链。

(一)新能源建设情况

1.核能发电。国家在“九五”开始建设田湾核电站,按8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规划。目前1号、2号机组2007年已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按照国家核电发展规划,田湾核电站将最终建设8台1000MW级压水堆核电机组。同时,连云港市还加紧建建抽水蓄能调峰电厂的有关研究,并积极向上级申报,力争与核电二期工程同步实施、配套建设。

2.风力发电。目前,连云港市陆上风电场规划两处,南区灌西盐场――燕尾港一线沿海滩涂及湿地,一期10万千瓦项目于2007年11月通过国家发改委核准。已由华电集团和中能联合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开工建设;北区赣榆县一线海堤外侧区域,可建规模10万千瓦。目前,测风工作已完毕,正在编制项目可研报告,争取“十一五”末开工建设。

海上风电场规划在赣榆县秦山岛附近水深-5米~-15米区域建设50万KW海上风电场,在灌云县开山岛附近水深-5米~-15米区域建设50万KW海上风电场,中广核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正在两处区域开展前期测风工作。

3.生物质能利用。目前,连云港市已有多处生物质能利用项目。在赣榆、东海、灌云、灌南等4个县各建有一处生物质发电项目,总装机规模114MW,年可利用秸秆类农田废弃物约90万吨。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建设一处垃圾焚烧热电项目,装机规模18MW,建成后可日处理垃圾900吨。此外连云港市还在争取年产1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

4.太阳能利用。连云港市太阳能光热产业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现已形成较好的技术与产业基础。目前已有太阳雨、苏阳、响亮、利民、昊升、天马、三金等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企业36家,品牌60多个,年产量近150万平方米,总产值约15亿元。连云港市的光热产业集群初具雏形。

五、壮大连云港市新能源产业的对策

1.抢抓机遇,摸准最新产业政策。连云港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连云港已成为江苏实施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和沿海开发战略的主要承担者,国内外市场要素合理衔接的战略要点,在江苏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中国在气候问题上面临巨大压力,中央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在减排温室气体问题上的大国责任,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将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消息表明,关于新能源扶持计划的政策和声音近期密集出笼。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近期也表示,拟定中的新能源产业振兴计划力度将比现有政策“大得多”,且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将尤其受到鼓励,该振兴计划可望于近期完成草案制订。

2.结合实际,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连云港要借此重大战略机遇,结合当前形势,走适合自己的路,才能在新一轮发展中抓住机遇,形成自身的发展特色。所以,连云港市要在温总理对本市的战略定位基础上,将新能源产业与民生需要、港口建设、工业布局等结合起来,充分考虑新能源产业与上下游产业的关联性,突出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留足产业发展空间。同时,要对新能源的关联产业做好深入的研究,在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同时,不断引进新能源设备制造、新能源技术研发等,拓展产业空间,延长产业链,做强做大新能源产业。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形成新能源产业基地。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要强化政策引导,针对新能源生产、新能源设备制造及配套材料等,建立投资、价格、税收、补贴、加速折旧等方面的经济激励政策,促进现有新能源类企业做大做强;扩大招商引资,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引进能源设备生产制造企业,加强与院校及科研单位的技术合作,不断延伸、完善和壮大新能源产业链;出台有关专门的优惠政策,鼓励有实力的民间企业集团加盟新能源生产和建设,加快引进新能源基地建设所需的各类人才,抓紧做好有关人才储备,为形成新能源生产基地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连云港市要壮大新能源产业,必须吃准国家产业政策,抓住新一轮产业调整的战略机遇,充分利用自身区位、资源优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才能真正做强做大新能源产业。

参考文献:

[1]《江苏省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可再生能源法》、《连云港市电力发展十一五规划》.

[2]黄树香.新能源界定范畴探讨[EB/OL]国研网,2009-7-14.

第8篇:新能源产业投资报告范文

比亚迪回归A股来带了一波汽车热。

信龙数据统计显示,截至7月7日收盘,汽车板块63只代表性股自6月20日大盘走出估值修复行情以来,已平均上涨12.22%,跑赢同期大盘6.60%的涨幅。其中,万向钱潮自6月23日企稳,且开始向上拉升,至7月7日收盘,涨幅达29.5%。

万向钱潮的这波走势被股吧的同仁们视之为“填权行情”,更多人将此归结为新能源的催化和资产注入的预期。而在更多券商的眼里,如今万向钱潮的股价离可以想象的股价还很遥远。

券商的香饽饽

在券商的眼里,万向钱潮一直都不缺乏上涨的理由。尤其在其公布2010年报时,亮丽的业绩不禁让券商为之美言。

2010年,万向钱潮共实现营业收入7 8 . 2亿元,同比增长40.3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6亿元,同比增长60.03%,每股收益0.167元,同比增长41.7%,并确定每10股派发3元的现金股利,以资本公积每10股转赠3股。

是年3月16日,国泰君安在万向钱潮年报之后表示,未来公司有望成为集电池、电机、电控为一体的新能源汽车厂商,而公司技术储备的先发优势尤其被看好。预计2011年至2013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49、0.6、0.71元,基于公司新能源业务的发展及注入预期,目标价为17元,对应2011年34倍的市盈率。至于评级,国泰君安持“谨慎增持”的态度。

彼时,西南证券则是更为激进的“增持”观点。它的理由是看好今后数年汽车产业高位平稳的增长,且随着万向钱潮在国内零部件产业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扩大,可望获得相应增长,并预计2011年每股收益为0.41元,对应35倍的市盈率。

同样给予“增持”评级的还有宏源证券,吸引宏源的是万向钱潮在零部件业务上的竞争力,且未来随着等速驱动轴等产能的陆续扩大,以及新能源汽车的逐步推广,公司业绩将受到足够的支撑。

平安证券的“推荐”、东方证券的“买入”等评级无一例外地诠释着券商对万向钱潮的倾心。

不幸的是,亮丽的业绩加上券商们的美言并未还万向钱潮一个太阳,相反,从3月初至5月,它给投资者带来的一直是阴霾的天气,且形式不愠不火。直到5月25日除权除息之后,方才逐渐呈现企稳态势。

万向钱潮并非其中唯一,大部分汽车零部件类股票陆续于3月中旬开始下跌,彼时,不少券商已经开始看多汽车零部件行业。

具有代表性的是国金证券,其于3月27日明确在报告中表示,当前汽车板块估值水平仍然较低,并预测二季度汽车销量增速将回升至14%左右。由此整体汽车板块存在估值修复机会。同时对零部件出口行业给予厚望。

但是,券商所想象中的行情比他们的预期晚来了2个多月,大部分企业陆续于5月底开始慢慢企稳。

填权行情上演

万向钱潮的上涨,让业内看到了一些规律。《红周刊》发表分析文章称,10送转5以下个股在反弹期间虽出现了类似万向钱潮的填权行情,在反弹情况下,对于分红股的选择,投资人首选的对象应是送转比例较大的个股,随着近几日送转红股的完全上市,目前市场对送转股的炒作已由抢权转向了填权。

除权除息之后的万向钱潮让投资人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而其中少不了比亚迪的催化剂。当它首日出现在A股市场并表现高调时,A股市场上同锂电池及新能源有关的概念股也一并上涨,不仅是亿纬锂能、天齐锂业、赣锋锂业一度集体涨停,福田汽车、一汽轿车、万向钱潮等汽车股或汽配股亦一并升至涨幅榜前列。

这是比亚迪所引发的一股新能源热,且随着比亚迪股价的攀升,行情还在延续,那些聪明的基金们早就已经扎堆其中。

万向钱潮2011年一季报显示,一季度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全国社保基金一零七组合增持了369.17万股,共持有1377.34万股;中国银行—华夏回报证券投资基金增持了323.73万股,共持有1223.19万股。

新进的买家也不少,国机资产管理公司新进1014.88万股,华夏成长证券投资基金新进1008.93万股,中国银行—嘉实稳健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新进913.40万股,中国银行—易方达深证1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新进810.10万股。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只有交通银行—华夏蓝筹核心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减持了45万股。

当然,新能源的基本面也是这些基金极为看重的因素。万得统计显示,2011年一季度末,新能源汽车公司股本摊薄平均每股收益0.2528元,平均每股净资产5.3315元,每股经济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0.0035元,净资产收益率为4.53%,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88469.90万元,同比略降2.95%。目前行业估值适中,动态市盈率仅为19.50倍。

核心业务转移

以新能源为核心业务的转移也是其重头戏。

2010年12月,万向钱潮公告称,拟设立全资子公司——万向钱潮重庆部件有限公司(下称“重庆部件”),实施“新增年产840万支等速驱动轴总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的部分扩能规划。

其中,300万支的等速驱动轴产品扩能计划将由重庆部件负责实施,规划总投资4.15亿元,2013年完成全部投资,一期先实施120万支生产能力,2011年年底前全部实施完成,预计一期达产后实现营收3亿元、新增利润3724万元以上,项目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20%。

如今,根据方正证券的调研,国内目前产能规模超过100万支的生产企业包括公司在内仅有3家,分别为万向钱潮、上海纳铁福、德尔福沙基诺凌云。而万向钱潮等速驱动轴募投项目建成投产后,产能将由280万支扩大到1000万支。

渠道方面,公司已成功开发绝大部分国产车型的等速驱动轴总成,并在全国拥有21个配送中心,建有258个销售点和3000多个销售网点。并已为奇瑞、比亚迪、海马、长安、哈飞、上汽通用五菱、上海大众、一汽轿车等国内汽车公司提供配套零部件。方正证券预计,未来将占领国内等速驱动轴总成20%的市场份额。

扩展国内市场的同时,万向钱潮也没有放慢国际市场的步伐,近200多个国外市场产品已经开发,出口至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土耳其、以色列、南美、非洲等国家和地区。早在2006年底,公司就与韩国现代威亚、南美通用签署合作协议,计划2011年两个合作项目各形成320万支、100万支的年配套量。“2012年以后,万向钱潮等速驱动轴总成国际配套需求量合计将超过540万支/年。”方正证券对其前景极为看好。

而在新能源发展方面,万向钱潮亦找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凡未来新投资的项目,必须全部围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需要开展投资;凡现有产品中不符合未来新能源汽车配套需要的,要逐步予以淘汰。

这条取道新能源的路径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少了一些曲折,多了一些坦途。

北京汽车行业协会提出的《北京汽车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目前已经通过了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审查。

根据规划,2015年,北京的纯电动汽车的用车量将达10万辆的规模,并以乘用车为主。该议案一旦执行,或将掀起北京地区新能源汽车私人购买热潮。同时,北京新能源汽车有望享受不摇号、不限行、不纳税的特殊优惠。

如今,我国已经将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扩展到25城,且有5个城市进入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按照各个城市的推广计划测算,2012年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有望达到2.5万辆,2015年前有望达到近20万辆。

这个市场不仅是对于万向钱潮,对于任何一家觊觎新能源行业的车企都是不小的诱惑。

资产注入预期

最近,业内一直纷传资产注入万向钱潮的时间表,尽管这一点没有得到万向钱潮方面的肯定,但是其股价的上涨已经让不少人士感到资产注入的迫近。中信建投方面曾表示,一旦集团启动新能源汽车资产注入或是形成了比较明确的注入预期,将对上市公司的估值带来大幅提升。

实际上,资产注入的火药味早就降临到万向钱潮。2010年12月29日,该公司与万向集团公司、万向电动车公司签订《关于电动汽车产业的战略性合作框架协议》。

根据协议,万向集团公司和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承诺:万向钱潮所开发生产的汽车零部件产品为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汽车零部件采购的优先或独家供应商;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将利用自身长期开发积累的技术基础,对万向钱潮开发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给予技术及市场业务等方面的全力支持。

协议除涉及电动车本身业务之外,还交代了电动车资产将由三种渠道注入公司。其一,在未来条件成熟时,万向集团公司同意可以将其持有的万向电动车公司的部分股权转让给公司;其二,由公司以增资的形式入股万向电动车公司;此外,还可能采取股权转让和增资方式相结合的方式。

该协议签署之前,中信证券就于2010年4月份在报告中判断,借鉴国外大型零部件厂商锂电池业务定位并考虑潜在的关联交易及持续大规模资金投入需求,万向集团未来更可能将新能源注入上市公司。

再看看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它成立于2002年,主要致力于汽车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目前研发范围涉及大功率、高能量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电机技术和电控系统。并预计,2012年将建成8亿Ah的锂离子电池产能和25万辆整车的生产基地。

第9篇:新能源产业投资报告范文

今日投资个股安全诊断:

事件:公司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5.67亿元,同比增长了47.13%,实现净利润1.55 亿元,同比下滑13.73%,公司每股收益为0.36 元,低于市场预期。公司第三季度每股收益为0.1 元。

评论:

新能源汽车首选标的 全方面领军国内市场

公司主要从事微特电机的开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有风机负载类电机、洗衣机电机、直流无刷及高效节能智能电机,产品广泛应用于家电、汽车、摩托车、电机机车、面包机、自动控制等行业。目前公司仍是以风机负载类电机为主。2010年上半年,公司实现空调用电机营业收入9.06亿元,占比为84.17%;非空调用电机营业收入1.7亿元,占比为15.83%。

公司提前布局新能源汽车电机及控制系统,并成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的亮点。2009年底公司在北京、中山已经完成新能源汽车用大功率永磁同步电机及控制系统产品的生产布局,已具备5000台/年的生产能力,并增发了“新能源动力及控制系统产业化项目”扩充产能,未来将充分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爆发。

 与高校、下游整车企业合作 实现电机及控制系统规模化生产

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到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将初步实现产业化,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市场保有量达到50万辆以上;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实现产业化,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和市场规模达到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500万辆。

电机及控制系统是新能源汽车的三大核心技术之一。目前价格在10-20万元/套,考虑到产业化后价格和政府补贴力度的下降,我们估计未来平均价格在8万元/套。因此,我们估计2015年电机及控制系统市场规模将达到400亿元,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000亿元。

公司一直从事微特电机的生产、研发,尤其在高效智能电动技术方面,在技术上有一定的相通性。此外,公司还与北京理工大学合作。2010年9月公司出资3000万元与北京理工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以技术出资2000万元共同投资设立北京京工大洋电机有限公司,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公司与北京理工大学在民用电动和混合动力车辆电机驱动系统的研发和产业化方面的合作。

新能源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主要分为交流异步电动机、永磁同步电动机和开关磁阻电动机三种。由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产业化初期,未来使用哪种技术仍存在不确定性,但是我们认为公司所生产的大功率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具有高功率密度和高效率的特点,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整车企业一般与电机生产企业合作进行设计研发,与下游整车企业的合作也构成了该细分领域天然的行业壁垒。目前公司已经广泛地与中国多家知名整装汽车企业开展了合作,包括北汽集团、福田汽车、东风电动汽车、一汽集团、上汽集团、金龙客车、深圳五洲龙客车等。

公司2009年底已具备5000台(套)/年的生产能力。通过增发项目将新增30000台(套)/年的产能。项目总投资额52,000万元,建设期为3年,即从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结束。2010年投产并达设计生产能力的10%,2011年达设计生产能力的30%,2012年达设计生产能力的60%,2013年达设计生产能力的100%。预计达产后年均销售收入增加约为225000万元,净利润增加约为16767.50万元,增加每股收益0.4元左右。

新增BSG项目 符合节能减排背景 市场前景广阔

公司将建设驱动启动电机(BSG)及控制系统建设项目。BSG混合动力技术是通过怠速停机和启动功能,实现汽车在红灯前和堵车时发动机暂停工作,消除怠速运行状态下的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相当于降低汽车排量0.2-0.3升,约为每周少开一天车,可以节油10%左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左右。因此,该产品具有节能减排的特点,符合我国长期的发展方向。

该产品主要针对传统汽车领域。据统计我国目前汽车保有量约为8500多万辆,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2亿辆。目前奇瑞汽车已计划将BSG 混合动力技术作为奇瑞所有车型的标配技术,使奇瑞汽车更节能、更环保。预计未来几年,BSG混合动力技术将成为混合动力的主流技术,并获得政府的政策支持,随着渗透率的不断提高,市场前景广阔。

该项目达产后将新增BSG及控制系统100 万套/年的产能。项目建设期为3年,即从2010年7月至2013年6月。项目建设第二年达设计生产能力的20%,第三年达设计生产能力的50%,第四年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100%。预计达产后可实现年均销售收入9亿元,净利润为13831万元,每股收益增加约0.3元左右。

新建IGBT及IPM封装项目 向产业链上游延伸以降低成本

电机驱动及控制系统是由两部分组成――电机、控制器,控制器是电机驱动及控制系统核心部分。控制器是由电力电子器件(如IGBT功率模块)构成的逆变器、逆变驱动器、电源模块、中央控制模块、信号检测模块、软启动模块、保护模块、机械结构、散热系统等构成。从成本角度看,IGBT功率模块甚至占整个控制器的50%以上。因此,作为上游产品的IGBT模块对公司毛利率影响较大。

IGBT产业链包括上游芯片设计、中游芯片制造、下游封装(模块封装和单管封装)。芯片制造技术是各大半导体公司的技术核心,目前主要集中在一些国外大的半导体制造商手中,例如英飞凌、赛米控、ABB、三菱、富士等,价格基本由这些厂商制定,技术壁垒较高。封装技术相对要简单得多,但其成本却占整个功率模块的很大比例。因此,掌握封装技术不仅对降低控制器成本具有重大意义,还对改善控制系统的整体设计、提高控制器的功率密度具有重大影响。

公司新建大功率IGBT及IPM模块封装建设项目,使公司完成产品链从电机到控制器,再向上游功率模块的拓展,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我们认为随着节能、智能电网、高铁、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未来IGBT的市场容量将不断扩大。2005年国内IGBT市场容量为23亿元,2009年约为50-60亿元,增长了几乎一倍。我们预计2011-2015年仅国内工业控制领域IGBT需求分别为62.71亿元、75.36亿元、94.56亿元、121.30亿元和159.31亿元,行业市场前景广阔。

该项目建设期为3年,即从2010年7月到2013年6月。项目达产后将新增年产大、中功率模块9万套和6万套,家电用功率模块为350 万套。项目建设第二年达设计生产能力的20%,第三年达设计生产能力的50%,第四年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100%。预计达产后可实现年均销售收入47225 万元,净利润为5077万元,每股收益增加约0.12元左右。

投资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