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美术教学理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美术教学是打开审美大门的钥匙,是沟通学生与审美对象的桥梁。只有建立起良好的审美趣味和审美判断力,才会以更大的热情追求美和创造美。能够欣赏美和创造美是全面发展的人必不可少的才能,美到处都有,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发现”美是一种审美的能力,我们要使学生真正认识美、发现美、欣赏美,从而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
一、提高审美能力的意义
l.提高审美能力,可以帮助一个人形成一种抵制丑恶、向往美好的心灵,使自己的格变得高尚优美,并陶冶其情操。如果一个人审美能力低下,那么他就丧失了基本的辨别美丑的能力,就会容易受丑恶现象的影响,不利于其形成高尚的健康的心灵。
2.通过提高审美能力,可以加深其对审美的认识,准确把握审美的标准,正确理解审美判断、审美趣味、审美思想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可以帮助我们在审美的过程中准确把握事物的内在本质。
3.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感及培养我们的兴趣爱好,帮助其营造一个良好的精神上的家园,使其在学习中得到精神的放松,从而提高其心理素质,缓解压力,提高学习效率。
二、美术欣赏与音乐结合起来
现代教育论认为:教学活动是一种双向的“知识对流”而不是单向地灌输。所以虽然音乐是一种艺术门类中最为抽象的艺术,但音乐同样也是表达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手段。如在进行中国古代人物技法的欣赏教学时,通过苏州弹词《新木兰辞》地放送,请同学们进行浏览式欣赏两张图片,注意营造一种艺术氛围,利用声音的比拟,使学生接受音乐信息的同时,可以在头脑中使学生直观的了解认识我国传统绘画技法的多样性,如采用工笔重彩人物作品与线描人物作品比较欣赏,工笔人物与写意人物作品比较欣赏。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传统绘画以线造型的艺术特色,特选了风格迥异的作品进行比较(一般用实物投影或换灯片)。如梁楷的《泼墨仙人》与曾鲸的《李白行吟图》进行比较欣赏,一简一繁,各将其妙。学生从中强烈的感受了中国传统线条的多样性、生动性,以及一种韵律美,从而激发起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倡导独立的审美个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对同一作品进行审美时,由于学生不同,学生的心境、经历以及常识和经验的不同,会对同一作品产生不同的理解与审美意味。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倡导学生应该有自我独特的审美视角,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与美术作品产生共鸣,从而使审美想象力得到应有的发展。比如我在构建欣赏课时,让学生对《金黄色的庄稼和柏树》进行欣赏。我只是简单介绍了作者概况及作品的社会时代背景,然后让学生感受作品.要求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思考:画了什么内容?如何画的?色彩与笔触有什么特点?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鼓励学生都说一下自己的个人见解。学生们有的看到了色彩的明丽与单纯,有的看到了强烈的油彩和多变的笔触带来的冲击力量,有的感受到一种令人激动的情怀,有的看到了作者用色块大胆地表现自然之美,有的体会到了一种生命的呐喊与释放,有的则感受到朵朵花儿如火一般点燃了生命的强光……可见,倡导学生独立的审美个性,可以使学生的审美形成多元化、复杂化及深刻化。从而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审美感觉和参与美术课的积极趣味,并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
四、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作为最好的老师,是一切中学学科教学的基本源泉,而在现阶段的初中美术欣赏中,多媒体教学模式为我们创造了丰富的教学设施和教学条件,不仅可形象生动的将图像进行富有色彩的展示,而且可以通过细腻柔和或清新悦耳的音乐,创造一个艺术气息浓厚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可以充分感觉到美术的艺术气息,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潜在的对美术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有效地唤醒学生对美的事物的感悟,激发学生追求美的内心冲动。例如在欣赏著名画家梵高的作品《向日葵》,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将梵高的作品展示,之后播放一段温和的钢琴曲作为背景音乐,教师在逐步对梵高本人以及《向日葵》这幅画的创作背景进行富有深情的介绍:在1888年的法国南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一位画家在画室中全神贯注的创作,这幅著名的《向日葵》就是如此诞生,整幅画犹如闪烁着熊熊烈火,艳丽、华美,同时又给人以厚重、细腻、和谐之感。如此讲授,不仅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学习环境,充分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达到有效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
五、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主观能动性
通过学生明确自己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主动的参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自身的潜能,是在初中教学活动中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因此,在美术欣赏课中,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一人讲授教学模式,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指派题目或任务,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主体地位,而教师的工作主要是在一旁进行引导,指导学生要从哪些欣赏角度去欣赏美术作品。
初中美术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学习,引导学生的审美感向,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完善与创新,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郭凯.初中美术审美教学有效开展路径探析[J].文理导航(中旬),2011(1).
关键词:美术教学;环境教育;理论实践
从理论的角度出发,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结合环境教学具有独特的优势,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保护环境意识,还可以全面发展美术教学的实际意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教育目标。
一、在美术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理论研究
目前,在进行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重视美术教学中知识与技能的讲授,忽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环境的教育。通过在美术教育过程中渗透环境教育,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并提高学生的审美观,让学生在审视周边环境的过程中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最终达到保护环境的作用,完成美术教学任务,这样也宣扬了在美术教学中融入环境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渗透环境教育,构建教育目标
只有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把环境教学完美地融入美术教学过程中,然而就目前而言,我国在美术教学中融入环境教学的认识相对较晚,且美术教学拥有特殊的独特性,在基础理论上,仍然处于借鉴与不断摸索阶段。根据初中美术课程的特点,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广泛地吸取多方面的独到见解,不断地总结与实地探究,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二)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融入环境教学的意义
在初中时期,美术课程基本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审美意识,在学生原有的艺术素养上对学生进行综合培养。所以这一阶段就是美术教育与环境教育相结合的重要阶段。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渗透环境教学,并不是只把环境教育加入到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而是要深入探究美术教学对环境教学的作用,才能做到两者有机地融合。
二、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环境教学的实际意义
(一)以美术教学为基础,挖掘环境教学的目的
贯彻环境教学的实际意义,在美术教学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扩展与研究,为美术教材提供素材与资源,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懂得如何保护环境。此外,美术教学是以美术的课程目标为基础,以要求与准则为载体,扩展学生的思维。在美术教科书中渗透环境教学,使其充分发挥环境教学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重视周边环境,主动亲近自然,爱护自然的态度,让学生从根本上明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结合生活实际,加强环境教育
现如今,虽然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对环境教学有一定程度的涉及,但是,在美术教材中对环境教育的篇幅过于分散与局限,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中学美术教师应当适当地选择一些身边的、有针对性的例子,把环境教学有机地融入美术教学中,让学生从自身的感受来体会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所以,在生活中树立环境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要充分认识到环境与艺术的关系,有针对性地把艺术与环境结合起来,让美术实际化。
(三)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强化美术教学
游戏对于学生有着独特的吸引力,所以,美术教学中适当地加入游戏教学,让学生在游乐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寓教于乐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进行游戏教学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全新的学习理念。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让学生对游戏中的环境教学内容有了基础的认识,且通过游戏进行教学,能够在无形中培养学生对环境的认识,从而改变学习态度,让学生明白自然界的构架与环境中各种相辅相成的因素。如在进行角色游戏时,教师根据环境教育的目标让学生通过游戏了解环境对生命的意义,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周边环境的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积极鼓励学生研究环境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与价值观,由教师引导,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不断地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体验环境的重要性,让学生通过学习美术,来保护现有的生活环境,并付诸行动,从而达到将美术与环境完美切合。
在美术课程中渗透环境教学,让学生在环境教育中了解环境,走进环境,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所以在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上,充分挖掘美术教材中的实际内容,从教材中发现美术的本质,通过科学合理的办法,将美术教育与环境教育进行有机的融合,从而实现美术教学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关 键 词:美术教育 专业基础课 创作能力
高校美术教育专业一般在学生高年级时才进行创作教学,甚至有的学校一直到毕业前夕,需要学生完成毕业画展时才开设一些创作课程,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美术创作怀有极大的恐惧心理,甚至有的学生不理解什么是美术创作。同时,长期以来,基础课教学中教材、教法较单一,教师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手段相对陈旧等,也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一直注重描摹对象,忽视自身创作欲的表现,以惟妙惟肖为最终评价结果。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教师的思想观念和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有一些改变,但是,仍然有一些高校的美术基础教学还在延续老一套的方法。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都要求对人才的培养需要更注重其创造能力。因此,美术教育教学在强调广泛学习美术各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积极强调对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
创作离不开创造性思维,一个人必须能够有不同于他人的想法,其作品才可能有自己的个性。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在文艺创作、科学发现或技术革新等创造性活动中所持有的思维过程。它是在现成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加以构思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是思维和想象的有机统一。WWW.133229.cOM有研究证明,高年级小学生就已经能对自己已获得的表象作出真正创造性的改造,使之产生自己直接经验中从未有过的新的结合。中学生抽象思维进一步提高,在渴求创造的愿望推动和鼓励下,创造想象日益占优势。作为比中学生知识面更宽广的高师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充分发挥创造想象,努力培养自己的创作能力是完全可以和必要的。当然,这绝不是说,美术教学连基本功的训练都不要了,而是要提倡把创作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所有的各项美术教学内容当中去。高校的美术教育应使学生摆脱教材教法的相对单一、僵化及过多的描摹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学习的同时,始终带着创造的心态,用独特的视角、方位,探索的思路、想法,去观察、体验和思考,并能够以独特的艺术方法表现出内心所感、所想、所悟。
一、在素描、色彩临摹写生中尝试创作
设置素描、色彩基础训练是为了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因为任何创造性的构想都要通过精湛的技法手段得以实现。因此,艺术创作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基础训练这块肥沃的土壤,基础训练是艺术创造表现的语言,它们相互依托。在训练中尽量融入创作能力的培养是可以的。例如:在基础素描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加进一些能让学生开启创作能力过程的具体可行的方式、方法。临摹可以说是艺术的再度创作过程。我们熟知的吴昌硕先生的“石鼓文”,便是吴老前辈对前人的“石鼓文”再度创作而成的不朽之作。所以我们在临摹名家作品时,要求不仅能在临摹中学习、研究,体会画家当时的心境、创作动机以及画中各种表现技法,还应对这张画大胆地加以改变。无论是对其造型,还是画面的色彩,都可以尽量融入自己的构想,融入自己的体会与经验。不管成功与否,艺术表现“可贵者胆”,也就是要学生大胆地、不断地去思考、想象,从而使学生将潜在的创作能力自我发现、自我挖掘、自我表现出来。
在素描写生和色彩写生训练中,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写生练习,严格一些讲,不是去画对象本身,而是画对象传达给我们的深刻感受,不仅仅是单纯的外形描绘,也绝不是学会一些无限细节的罗列、拷贝式的描绘、说明图一样的记录,这些都不应该是课程教学的真正目的。应该让学生能动地、创造性地通过艺术的诸多形式和表现手法,去表现、抒发,根据艺术的规律和审美要求重新安排组织画面。写生的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试验和独创,在原有写生的基础上,把自己对生活中许多事物的理解和喜欢的美的东西添加到画面中去。学生还可以为自己的作品设立一个有主题、有思想内容、有情节的构思等,使其对社会、自然和人类生活的理解认识。通过自己的创造意识反映出来,也使他们在这一行动中,拓展创作能力空间。正如黑格尔所说,“艺术家通过这一形式以丰富的创造力、想象力,直接地表现了他们自己的心灵。”虽然我们培养的是未来的美术教师,但对艺术的执著追求,一种心灵的体验以及创造力的表现却是一致的。
二、在设计基础课程中结合未来工作体验创作
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是未来中小学美术教师的主要来源,中小学的美术教学中可能有许多内容是需要他们在高校学习时高度重视创作能力的培养才可能胜任的,因为许多教学内容极富创造性。有的中小学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材料,通过粘贴,合理地编排次序,就能做出非常精致的作品。有的则只能依葫芦画瓢,进行仿制,这其实就是没有良好的创作能力的结果,更深一步分析,他们在高校做学生的时候就没有得到相应的训练。因此,高校的相应课程就应该在教学中融入创作能力训练的内容,要求学生勤动手、巧用手制作,更应要求他们学会勤动脑巧动脑,学会构思,把创作能力的培养融合到教学和学习中去,以更能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另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就业形势的逐步严峻,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也有许多可能从事其他的职业。针对这种趋势,我们可以在教学中紧密结合实践训练,在实践训练中激发他们的创作能力。比如学校所在地区有一些企业生产家电玻璃面板,面板上需要设计一些合适的纹样,不仅要符合工业产品制作工艺的要求,更要有创意,使产品既要符合大众的审美品位又能充分展示个性。我们即时了解到这个信息,和公司进行合作,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在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到企业产品的设计当中去。把一些好的学生作品在公司的车间里现场制作,使得他们在短时间里看到自己的作品转化为产品的样品,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和成果展示方式,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和心理刺激,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从而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
心理学认为,成就动机是一种推动人去从事、完成自己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某种理想地步的内部力量。对学生来讲,适时地举办一些中小型作业、作品展,利用橱窗,把学生在基础课上带有创作性练习的作品加以肯定和宣传,从而进一步推动学生的创作欲望,激发学生的创作力。鉴于此,在与实践基地合作的过程中,公司还为教学提供一定的资金,用来奖励优秀作品。公司会将学生完成的产品样品进行市场调研,如果符合市场需求,形成规模生产,将对学生的就业和经济收入都产生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就不仅仅是针对某个个人,而是对周围甚至所有美术专业的学生都产生刺激,因为这将使学生获得极大的成就感。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大量地渗透创作课题内容,使这一过程始终充盈创作的气氛,意识到了只有自己用心创作出的作品,才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三、在中国画基础教学中灌输创作的意识和观念
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中国画基础课程一般都以白描作为主要教学内容,而白描课程教学大体又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传统经典线描作品的摹写;一部分是白描写生的练习,而白描写生是中国画认识生活、收集创作素材的主要方法,又是中国画练习造型能力和写实技巧的主要手段,它是有别于西方素描的一种独特的绘画表现形式,白描写生更是成为中国画学习的必经过程。中国文化是写意的,中国画更是写意的,在白描的过程中,感情就一直和笔的运动融合在一起,创作能力的培养也应该一直贯穿在其中。生活中的动物、植物千变万化,想全部描画下来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写生的过程中要体会物情、物理、物态,有机取舍,集中概括,发现物象美的所在,运用学过的表现方法来组织画面,启发学生的创作能力,不用他人的框框去硬套生活,尊重自己的感受。如可以在同类的花丛中选择理想的形象,移花接木,有的花枝叶子形状结构松散,可以有意整理它们的聚散等;又如有些叶子有许多叶筋,可以只画主筋,不画副筋。这些过程的训练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创作能力,在反复的白描写生中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灌输创作的意识和观念。
单纯的白描写生容易使学生感到乏味,因为限于水平,他们还无法在进行白描写生时“看”到制作出的最终效果,无法享受到最终的美所带来的愉悦。因此,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白描写生稿制作成色稿或根据写生稿创作的作品展示给学生,一方面让学生理解白描写生与创作的关系,懂得在写生时取舍实际就是一种创作训练;另一方面,使学生感觉到从写生到创作的距离并不遥远,一张好的写生稿就有可能是一张很优秀的创作稿,消除学生对创作的恐惧心理,树立他们创作的信心。
四、强调教师教学在创作能力训练中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主导意识的加强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要依赖相应的教材内容;另一方面还要依赖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因此,教师的教学观念要跟上时代的要求,不论是年轻的教师还是已经工作多年的教授都应该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更新观念,选择得当的教学方法。教师对学生思维的导向,切不可呆板教条,界定了框框,必然束缚学生思维的驰骋和个性才能的发挥。其次,教师讲课应用实例时,要注意新颖性和科学性,不能盲目和片面,这样,学生才能从中吸取有意义的启示和鲜明的借鉴。同时,尤其应强调将创作能力及早地融入到基础教学当中去,起步越早,创作能力的培养就会越成功。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身上本来无意识的东西,变其成为有意识的东西。在作业布置及作业的评定上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逐步走向充满创造力的广阔空间。尤为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哪怕是在习作中有那么一点点创作的成分都应给予肯定并加以引导,这些都将对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新课改;美术课;教学理念;艺术素质
美术课既能陶冶学生情操,也能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还能增进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可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美术课没有受到应有重视,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作为一名新形势下的教师,应该积极适应新课改要求,大胆变革、不断探索,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下面是我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几点做法,仅与大家共勉。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美术课在教学工作中处在弱势地位,广大师生认为美术课教会学生一些绘画技能就行,正是由于此观念的影响,学校领导对美术课不重视,教学设备严重不足,教学场所是教室,教学内容是教材。正是因为这些陈旧的教育观念,背离了素质教育的方向,也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如今是信息化、知识化的快节奏时代,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我们必须彻底转变教育观念,摆脱应试教育影响,让美术教学快速步入素质教育轨道。因此,在学习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教材时,我采取了这样的措施:
1.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
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改变不平等师生关系,改变自己是课堂主角,自己主宰课堂的错误做法,而是与学生一起参与教学活动,一起成长,使自己由知识传授者彻底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不再把“传道、授业、解惑”作为教学的目的,而是通过多种渠道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美术学习的策略。
2.增进师生情感交流
长期以来,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死气沉沉,学生没有激情,没有创造力,就像苏联的教学论专家斯卡特所说的那样:我们的教学过程很合理、很有逻辑,但是给学生的情感却很少,这样培养出学生就不是完整的“人”。因此,在学习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教材时,我特别注重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把态度、情感、态度渗透到教学内容当中,使美术课堂成为师生情感交流的舞台。
二、提高自身艺术素质
我们的传统美术教学是教师画完示范图后,学生根据教师的画法自悟自画,可是,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深入开展,对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还要有多方面文化修养,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用饱满的热情、高度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投入教学当中。因此,在学习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教材时,我积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运用多种方法提高自身艺术素质。为此,采取了这样的措施:
1.提高自己的专业修养
美术是专业性较强的一门学科,我们教师必须对美术理论、专业技能技法、美学、美术史等专业知识有系统的了解,“站得高,望得远”,我们的专业水平必须达到一定的高度。因此,在学习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美术教材时,我常常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专业书籍,向有经验的老师求教等等。
2.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因此,在学习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美术教材时,我总是认真备课、听课,向其他老师学习好的教学方法,博众家之长,通过多种方式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说:“游戏是孩子们认识世界的有效途径。”马可连柯也提倡让孩子通过游戏认识事物。兴趣也是我们参与活动和认识事物的积极倾向,是学习与创作的动力,在我们的美术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因此,在学习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教材时,我总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吸引力,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学习美术。为此,采取了这样的措施:
1.诱发学生好奇心
好奇心是一个人积极探索新鲜事物的倾向,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动力,一个有好奇心的人往往有创新精神。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常常根据学生特点,运用恰当措施,诱发学生好奇心。例如,在学习《在美术世界中遨游》时,我这样问学生:什么是美术?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问题,深深地吸引着学生,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运用游戏教学法
有人错误地认为美术课就是图画课,教师示范,学生临摹就行了,其实,这种呆板的方法是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因此,在学习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美术教材时,我常常把游戏寓于绘画当中,以此激发学生绘画的积极性。因为游戏是青少年喜爱的活动,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我常常创编美术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完成美术学习。例如,为了让学生掌握色彩带给我们的感受,我让一名学生走上讲台,背对老师,下面的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不同词语出示不同色的卡纸,让讲台上的学生猜,学生正是在有趣的游戏中掌握了枯燥的色相知识。
作为一名新形势下的美术教师,只有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发散思维,才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因为,美术教学具有独特性,要想上好美术课,就应该尽快适应新课改教学理念,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相信,在我们教师的努力下,我们的初中美术课一定会更加多姿多彩,我们的学生一定会越来越喜欢上美术课。
参考文献:
[1]孙琳.对基础教育中美术教学现状的透视与思考.泰安师专学报,2008(02).
【关键词】传统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改革传统美术教学
一、传统初中美术教学所存在的不足
目前,大多数美术教师仍然使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过分强调学生的模仿意识、模仿能力、作业结果。而忽视了对学生审美、合作意识的培养,课堂往往被视为孤立的、个体化的活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大多缺乏交流合作,导致学生的竞争意识扭曲。这样的教学模式很难实现新课改下初中美术教育的初衷。
二、合作学习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
合作学习在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初兴,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由于合作学习能有效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大面积提高学生技能,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以及良好的认知能力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相比于传统美术教学来说,可以更好改善课堂内的气氛,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认知等。并且逐渐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策略之一,这些都不是传统教学方式所具有的。
三、初中美术合作教学的策略
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策略,与新课改的改革方向相符,现在的教学方法不能以学生的发展作为主体思想,初中美术教学不能与新课改的目标相适应。而合作教学提倡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顺应了新课改的思想。以下探讨在初中美术教学现状下,如何正确使用合作教学完善教育体系。
(1)正确选择合作学习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形式。合作教学的形式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课前协作式、课内讨论式与课后研讨式。
①课前协作式。课前协作式是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在课前将一个任务分解成多个子任务交给合作小组里的各个成员,通过汇总每个小组成员的任务结果组成完整的任务。比如画一幅画之前,让小组成员各自围绕画面构思其中部分。
②课内讨论式。在课内通过小组成员经过明确分工后,发表各自看法、意见最终完成学习任务的合作方式称为课内讨论式。课内讨论式可以让学生针对问题自由发表看法,也能吸收他人的看法。
③课后研讨式。课后研讨式是为了完成学习的需要、课内没有解决或了解的问题所做出的课后合作学习、互相帮助,能够很好提升整体学习氛围。
不同的合作学习形式适用于不同的学习内容,在初中美术教育中,需要老师根据教材的要求,合理计划采取何种合作学习形式才能正确发挥其作用。
(2)正确建立初中美术教育中合作学习的目标。合作学习的目标贯穿合作学习的全过程,是教师制定和开展合作学习的出发点,也是学生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合作学习目标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合作学习的成果。
(3)合理设计合作学习过程。确立了合作学习的目标后,应该针对其设计出合理的合作学习过程。包括小组活动如何展开、小组的活动时间、教师的讲解时间等内容。只有制定了科学的合作学习过程,教师才能充分把握合作学习的进程,全面考虑合作学习的需求。从而对合作学习做出调整,促使学生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
(4)保证人人参与。初中美术教育注重的目标是锻炼学生美术时间能力与审美能力的培养,理论的传授是次要的。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提升学生的动手性、创造性,发现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所以应该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动手能力、话语能力的活动中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持续地发展。
(5)改变教师角色地位。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作为一个示范者、引导者、倾听者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而不是以教学者的身份指点与评价合作教学的过程。教师对自己角色的多重塑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使学生愿意参加到合作学习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6)合理把握课时。学生要成为教学的主体,需要足够的参与时间。教师应该准确把握教学课时,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这便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准,在课堂教学里少讲,精讲才能留出更多学生参与的时间。
四、结束语
初中美术教学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其教学重要性不易被初中阶段的学生理解,而这只能靠初中美术教育工作者来引导解决。总之,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没有合作的课堂教学,不是优秀的课堂教学。合作学习,正是新课改所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合理运用合作学习的策略,可以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动手能力与审美能力。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不仅如此,教育工作者还应不断探讨研究,发现更加有效改善美术教学现状的方式。
参考文献:
[1]蒋若淑.美术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探讨[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0(07)
[2]肖庆华.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新课程(中学版),2011(01)
[3]叶娜.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学生之友(小学版)上,2012(01)
>> 基础美术教育中的环境教育渗透研究 美术教育的研究 幼儿美术教育研究 对中美两国小学美术教育的比较研究 基础美术教育“互动式”教学策略研究 高师美术教育专业与基础美术教育的“对接”之思考 基础教育中的美术教育 浅谈基础教育中的美术教育 浅谈农村美术教育研究 当代美术教育观念研究 县直小学美术教育现状研究 初中美术教育实践研究 中国传统美术教育研究 方法学与美术教育研究 中德当代美术教育比较与分析 中国与日本儿童美术教育比较 刘海粟、徐悲鸿美术教育模式比较 中外美术教育观念比较分析 管窥当代河南农村基础美术教育 中学美术教育基础教学方法新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015-9-28]
[5] Melanie Hall.Teachers are the happiest workers in Britain, says survey[N].Education News. [2013-4-29]
[6] 人力Y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EB/OL]. [2016-08-30]
[8] 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9] 胡知凡.全球视野下的中小学美术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10.
[10] DCMS.The Culture White Paper.[EB/OL].https://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_data/file/510799/DCMS_Arts_and_Culture_White_Paper_Ac
cessible_version.pdf[2016-03]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感知与欣赏;浅析
对美术教学中的感知能力与欣赏能力来进行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更是为了通过美学的这种锻炼来提高个人的身心修养。用艺术来渲染学生的内心世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与艺术品味,也是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水平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初中生的美术教学活动总体来说还存在一定的弊端和不足,加以改进的话能够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我国初中美术教学的现状
整体上来说,我国对于美术教学的开展从形势上来说是逐渐加大比重的,现在全国范围内的初中基本上都普及了美术教育教学,不过这也仅仅是从表面形式上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成果方面还有很多不足。我们调查发现,我国初中生的美术教育教学虽然覆盖的范围比较广泛,但是在美术教育的师资力量与课时分配等方面参差不齐,没有达到一个比较均衡的水平。在一些条件好的初中学校里,美术教育的课程更专业化,涉及到的内容也更全面和丰富,老师的从业资格更高,对学生的美学感知与欣赏指导都能够达到一定的水准。
不过在一些普通的初中学校里,受到应试教育的限制和师资力量的制约,课程内容较为简单,没有更深层和丰富的内容。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引起不足够的重视。
二、影响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感知与欣赏的主要因素
1.教师本身的美学素养与教学理念
美术教育教学和常规的语文、数学的知识教育有所不同,它尤其要对学生的感知能力、欣赏水平进行提高和培养,这就需要老师本身对美学的审美观念、美学理论、欣赏角度和审美感受等等比较抽象的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这不像具象化的概念那样可以生搬硬套,也不像普通的文化知识可以表面化的理解。因此,需要老师本身对美学审美水平、欣赏水平等都有较好的理解和领悟。
2.学校的政策导向作用
初中各门课程对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初中是各学科打基础强化学习能力的阶段,特别是涉及到升重点高中,涉及到考大学,所以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们都特别看重初中教育。但是,美术这类相对而言对考试升学没有多大影响的学科向来不太受重视。因此,若想要提高初中生的感知与欣赏能力,就需要学校制定更为合理的教学规划,保障学生可以认真、系统的获得相关教育培养。
3.学生群体的认知与热情
当前初中生群体的性格特点更加趋向于自我,因为都是00后,而且大部门都是家里的独苗,这就造成孩子的成长环境中形成了自我的观念行业意识,对任何事的判断和选择都是以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做判断。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利用好初中生的这种心理就很难赢得学生群体的认可。如果学生们不能很好的配合教师的美术教育教学活动,再好的师资力量和教育教学资源也无法发挥作用。因此,充分考虑初中生的群体性心理特征因材施教非常重要。
三、如何做好初中美术教育教学工作
1.丰富课堂内容和形式设计
对美术感知能力与欣赏水平的教育,单纯依靠课本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建议充分利用多媒体系统来完成教学规划,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投影和集体观赏讨论来了解一幅作品存在的艺术魅力与艺术特色,从而建立起学生群体的审美习惯与审美能力。国内外美术作品的经典之作、大家之作数量繁多,通过在课堂上实地开展观摩考察,可以让学生们对美术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在这样的基础上开展话题讨论,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相信会有更好的教学成果。
2.融入生活化的美术元素进行教学
美术艺术无处不在,如果只是拿出一些经典美术大师的作品来解读,难免有些枯燥乏味。如果能够融入一些生活中的元素想必会好很多,像现在的初中生普遍都有很深的网络文化情结,喜欢动漫、喜欢cosplay、喜欢各种时尚新颖的设计,这些都是和美术有直接关系的。如果老师能够把一些美学的理念、审美观念、概念和流派的内容融入到这样的生活元素中进行讲解,想必也能激发学生们的热情与积极性。
3.在考试环节适当的加重对学生美学素养的考察很重要
传统的中学美术教育过于注重知识性内容的考察,这对学生来说没有实际意义。不如增加对学生审美素养、审美形态的考察,从而激发学生对美学作品的领悟和解读,提高学生善于从多角度去审美和思考。在考试的题目设计上有所偏重,教育机构也要适当的提高美术考试成绩在考高中、考大学中的比重,这才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与动力的最好方法。
结语:对初中生进行美术教育教学,要从课堂内容、教师观念和素质养成等多个方面来采取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只有提高学习美术课程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注重对美术感知和欣赏的培养,才能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提起足够的重视来。以调整美术教育教学的结构和模式为主导,对于提高学生的感知与欣赏能力更有效果。
参考文献:
[1] 宋东清,徐建奇,刘电芝.合作学习中“责任扩散”效应的分析及教学对策[J]. 教育科学研究. 2003(02)
[2] 陈曙光,周兴国. 新课程的意识要求:从教学意识到课程意识[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02)
[3] 尹少淳. 基础美术教育改革正在进行时——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改革综述[J]. 中国美术教育. 2002(04)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已经吹遍校园,有关新形势下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课题研究是每一位教师都在关注的话题。依据新课程改革要求,尝试对初中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人文精神的渗透以及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等问题展开具体分析。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美术;教学思考;多媒体手段
素质教育观念全面普及的今天,美术教学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初中美术教学必须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探索新教学方法,以适应新课程教学改革需要。那么,开展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究竟应当如何体现新课程教学改革理念,提升美术教育质量呢?
一、多媒体手段的应用
引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是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之举,同时也是当前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趋势。组织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依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需要,创造性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上升到一个新阶段。
以八年级《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一课教学为例,备课时,教师可根据主题内容进行教学资源搜索,选用《蒙娜丽莎》《自画像》《宫娥》等文艺复兴时期图片制作成专题,对这些作品的造型要素、表现方法进行评述。通过形象直观的画面展示,学生不仅可以欣赏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还可以对文艺复兴时期生活场景、历史人物、时代背景有详细了解,从而对教材内容有深刻立体的认识。
多媒体手段具有形象直观、丰富生动的特c,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课堂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美术兴趣、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拓宽思维广度与深度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华而不实的课件、喧宾夺主地滥用多媒体,只会分散学生注意力,无益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在借助多媒体手段开展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遵循适度与适量的原则,切实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有策略地选用多媒体技术,以免本末倒置、适得其反。
二、人文主义精神的渗透
“以人为本”是贯穿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注重人的发展、培养人文主义精神也是美术学科的重要思想之一。美术教师应当将初中美术课程教学上升到人文学科的高度,变狭义的美术教育为广义的美术教育,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丰富美术情感。
例如,在对一些中外优秀美术作品进行鉴赏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将美学与历史学、地理学、风俗学、文学、心理学等人文学科知识相互结合,渗透人文主义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以王羲之书法作品《兰亭集序》欣赏为例,教师除了从美术角度对作品进行分析之外,还可以结合书法家王羲之的生平经历、艺术修养、文学造诣以及兰亭自然风光介绍等角度切入,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学艺术作品的喜爱,升华美术情感。
美术课程在培养学生人文主义精神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行之有效的人文主义教育渗透对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重要的意义。细看现阶段初中美术课堂人文素养培养方面的教育,不难发现,教师的关注明显不够。人文性的影响是一种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般的教育,教师应当对这方面的教育引起必要的重视,加强对人文主义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促使学生感受美术跨越学科带来的巨大人文力量,实现美术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
三、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
纵观当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评价现状,笔者发现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教学评价标准单一,缺少多元评价体系。这种以考试成绩简单化分学生美术水平的评价方式挫伤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对教学质量的提高造成了损害。
为进一步转变教学评价不利局面,美术教师应当采取等级评价与书面评语相互结合的方式,依据不同学生学习情况实施多元评价。以100分、60分等考试分数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评价标准必须转变,可以尝试使用“优秀、良好、一般”这样的等级评价标准实施教学评价。出于不打击学生学习兴趣这一目的考虑,即便个别学生美术作品完成效果不佳,教师也不要直接批评,而是采用激励性评价,委婉地给予建议。例如:“你的想法非常不错,但是色彩运用方面较为一般,老师认为如果色彩再丰富一些、构图方面增强一点,那么出来的效果一定非常优秀。”这些激励评语可以增强学生参与美术学习的信心,为下一次美术学习铺垫良好的心理
建设。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组织学生对教师展开评价、学生之间互评、学生自评,从学生处获得课堂教学实施的情况反馈,同时让学生在评价他人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培养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起到互相交流的学习效果。
以上是笔者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的几点体验与感受,以期与诸位教学同行共同探讨新教学理论,促进美术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 初中美术教学 新课改 合作学习
大部分初中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然利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美术教学,过分强调培养学生的模仿意识和模仿能力,过分注重学生的个人作业和学习结果,还没有认识到对合作意识与技能的培养的重要性;学生也养成了一种扭曲的竞争意识和与之相应的利己行为,同学之间缺少关心,更缺少互助协作。这种教学模式既不适合初中美术课程的特点,又很难完成初中美术教学目标。因此,对传统的美术教学进行系统的改革至关重要。下面谈谈我在新课改中的点滴体会和做法。
一、传统的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教师授课过程看,初中美术教师授课过程过于形式化,先进行课堂导入,然后是绘画知识与技巧讲解,临摹,最后考核,几乎每节美术课都没有脱离这个模式,致使过程形式化、单一化;从教学观念上看,相当数量的教师缺乏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只是教师按部就班地照教材授课,而不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和接受能力,很少考虑学生如何学学得好的问题。这种枯燥的单向信息传递很难保证沟通的效率,也难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合作学习的提出及实施的必要性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作为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中,这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目前我国合作学习的应用研究以具体学科的实验研究为主,而在中学美术教学,特别在初中美术这一非重点学科中的研究与应用很少。
通过合作学习,首先,学生能树立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更为重要的是学会在合作中获得进步的持续的自我发展方法,从而能在未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通过合作学习的多边互动机构,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掘教育主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充分调动教学体系中的各个资源,使课堂教学在师生密切配合协作的过程中达到最优教学效果。最后,合作学习不仅能强化传统教学中的认知功能,而且能促进学生的品质发展,不同特点的学生通过完成共同的任务和目标这一合作过程,其思维、辨识、分析、表达及创造力都能得到全面的培养。
1.确定初中美术课堂合作学习的形式。
有关于合作学习形式的研究成果多种多样,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学科和内容。在美术教学中首先要考虑采取什么样的合作学习形式。其主要形式包括小组长发言式,推选组员发言式,各抒己见式。经过各个小组学习后,在全班进行交流(一个小组为主,其余的小组补充质疑),达成共识,达成一致,教师做最后总结。
设计合作学习的目标。学习目标在合作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贯穿于合作学习的全过程,是引导教师设计和开展合作学习的出发点,也是学生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合作学习的过程设计,要考虑的是合作学习过程的整体,包括教师讲解的内容和时间,合作学习小组讨论时间,小组开展活动等因素。这样,就能从整体上把握合作学习的进程,根据合作学习活动的需要灵活调整,为合作学习有效性奠定基础。
2.独特审美及视角策略。
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美术课程是最尊重学生个性的课程之一。美术课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价值观的同时,也努力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每位学生不同的审美体验,小组中如果不能达成统一意见,则可以开展小组内容的评比或者辩论,要求每位同学都说出自己的想法与思路,鼓励具有创新性的观点出现。面对不同审美体验,教师绝不能采取压制策略,而应该采取鼓励策略,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创新意识。
3.人人动手策略。
初中美术课程注重的是美术实践能力和审美意识的培养,而不是美术理论的传授。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所以合作学习应该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动手参与的机会,而不能产生话语霸权乃至动手霸权。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把这一点同其他几点策略很好地联系起来,在合理分组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小组成员内部的差异性,以及如何分配小组任务,等等。
4.教师有效调控策略。
引导学生建立并强化“主体意识”。遵照“生本教育”观,学生在教育中处于主体地位,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挖掘学生内在的学习潜力,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在合作学习整体设计构架下,启发学生积极参与。美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从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感知入手,学习创作、表达、实践自我展现的过程,最终在精神层而体验到文化的价值和情感的传递,得到情感的共鸣和人格的完善。把握课时,留足时空,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生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必须获得足够的参与时间。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运用合作学习的策略,能有效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激活他们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发扬团队合作精神,自觉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成功的学习理论,非常值得我国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研究和借鉴。
5.面对教材,要灵活处理。
新课改后的初中美术课本有了很大的改动,从全体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材的选材从学生学习兴趣出发,倾向于全体学生发展的需要。我们肯定地说教材的指导思想很好,但仅仅一本薄薄的美术课本,让其完成“面向全体学生”的任务谈何容易。仅从课本的选材出发,从农村学生角度考虑,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使学生仅靠教材内容认识不到美术的“美”,体会不到美术课的乐趣所在。例如,初一下册课本第四单元的活动四《表演插花大赛》,对于农村孩子来说,他们不可能买来这么多的鲜花、花泥、花盆来试插(除非他们家是开花店的)。这时就要求教师能够灵活处理教材内容,我们虽然买不到教材中提到的那么多那么好的花,但在农村的田野里有野花、野草,这些东西不需要花钱,还离我们的生活很近,可动员学生收集野花、野草制作花篮。例如,初二下册《设计、实践、体验》课中,要求学生在多次修改和调整的基础上,绘制完成室内效果图,不要说学生一节课根本无法完成,就是几节课也难以完成。这样的课专业性太强了,没有一定的专业技能的教师授课就会有很大困难,学生更会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如果这一课由“绘制课”改为“口头设计课”,让学生互相交流怎样设计自己的房间,学生对此既感兴趣又能畅所欲言,心情愉悦,又怎么会出现“绘制”中的恐惧与“强人所难”之色呢?再者,美术课属“精简”“超薄型”,但里面有相当一部分图片从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来考虑有点空洞无用,或展示别的学校学生制作场景,或出现某种氛围,学生从课本上对所学的内容仅仅停留在一个很肤浅的、概念型的认识层面上。编者应多展示一些学生作品,或增加一些有关历史背景知识的介绍及相关图片资料,把书编得再细一些,更有针对性一些,或者可选择、可参考的空间大一些,更能体现地域性,以贴近学生的生活。
参考文献:
[1]梅玉洁.美术课中如何让合作学习更有效[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