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综合医院分级管理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药品质量管理
1.1规范药品采购管理
严格按照药品采购制度、流程及自治区卫计委药品招标采购相关规定,依据本院《基本用药供应目录》制定采购计划,并上报卫计委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服务中心,严格执行卫计委直属医院药品招标采购中标合同,对临床急需使用的计划外药品,执行本院“新药引进暂行管理办法”。定期对临床所用药物进行安全性及疗效的评价,综合分析药物使用情况,提出采购目录的优化意见并上报药事会。
1.2规范药品入库验收及储存管理
严把药品入院的第一关,逐批进行入库前的验收,凡药品品规、生产厂家、批号、数量等信息与送货单不符或药品包装有破损及发现有其他质量问题等异常情况时,及时报科室质量管理负责人,并做退货处理;对库存药品实行合格药品区、待验区、不合格药品区的色标管理。在库房、药房配备与药品陈列、储存相适应的设施与设备,按照药品贮存制度,定期对库存药品进行养护和质量检查。在一、二级药库设置冷藏、避光、通风及防虫、防鼠等设施,每天按时观测记录温湿度,当温湿度不符合储存条件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调整,以确保药品质量。对形似音似等易混淆的药品做到分开放置,标识清晰。参考内地医院高危药品目录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高危药品目录,专架存放高浓度电解质、抗凝药、胰岛素等高危药品,并设置黑色警示牌。“麻、精”药品严格执行三级管理和“五专”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药品效期管理制度,做到药品先进先出、近期先出,定期检查药品效期,对近效期药品严格按规定进行处理。定期对药品进行盘点,保证账务相符率。
2临床用药安全管理
2.1制定并严格执行临床安全用药相关的药事管理工作制度
制定本院“药品处方集”,抗菌药物、特殊管理药品临床使用等一系列临床安全用药相关管理办法。严格执行药品遴选制度,优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
2.2规范调剂管理
药品调剂是药剂科最基本的工作内容之一,其规范化管理与患者治疗安全、有效密切相关。在调剂过程中,重点要由药师及以上人员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审核处方的合理性,对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等不合格处方进行有效干预,及时与处方医生沟通,真正将“四查十对”核心制度落到实处。调剂中必须有第二人核对,急诊独立值班时双签字核对,以确保调剂的准确性。对取药患者及前来进行用药咨询的患者提供良好的药学服务,尤其关注小儿、老年人、孕妇及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不全等特殊人群的用药指导。对临床退药申请按照本院临床退药相关规定及程序认真把关、处理,确保需二次发放药品的质量合格;对调剂差错事故严格执行发药差错登记、报告制度,并及时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2.3开展处方点评,促进合理用药
按照本院处方点评制度,处方点评小组每月点评100张门诊处方和30份出院病历。按确定的处方抽样方法抽取处方,依据《处方管理办法》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相关规定进行点评,对抗菌药物临床使用进行专项点评,认真填写“处方点评工作表”,并将点评结果上报医教处,由其定期向临床科室反馈,公布点评结果,并将不合格处方纳入医院质量考核目标,以促进合理用药。
2.4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
抗菌药物是临床使用量最大的一类药,其临床合理应用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卫计委自2011以来连续3年开展了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颁布了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一系列文件,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等,其中对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管理做出了若干硬性规定,制定了临床合理应用相关指标。药剂科在加强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管理上要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也是医院药事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2.4.1严格遴选抗菌药物品种
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十八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购进抗菌药物,优先选用《国家处方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收录的抗菌药物品种;第十九条规定:三级医院购进抗菌药物品种不得超过50种[2]。药剂科按照上述抗菌药物遴选原则的相关规定并结合临床实际需求,起草并向药管会提交了我院抗菌药物遴选讨论稿,通过召开抗菌药物遴选专题会议,将我院的抗菌药物品种由原有的78种遴选至49种;对需使用本院采购目录以外抗菌药物的特殊感染患者,执行临时采购程序。
2.4.2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六条明确指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药剂科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中明确的抗菌药物分级原则,协助药事会抗菌药物管理小组完成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按照卫计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文件规定,制定了我院“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申请单”。规范各调剂室抗菌药物的调剂管理,尤其加强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门诊不放置特殊使用级的抗菌药物,确保分级管理制度的落实。
2.4.3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调查
药剂科充分利用医院信息系统负责对全院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包括每月统计使用量和使用金额分别排名前1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门诊、急诊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计算抗菌药物使用强度,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我院医教处参考药剂科统计出的近几年我院临床各科抗菌药物使用率综合数据,最终根据临床各科室不同专业、病种特点,设定了抗菌药物应用控制指标,并将临床科室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情况纳入医疗质量管理考核目标,努力实现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相关指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以下[3]。竭力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和管理水平的持续改进。
2.5加强药物安全性监测管理
据文献报道,我国每年有260万人因药品不良反应(ADR)住院,其中19.2万人死亡,医院开展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对药物的安全性评价和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临床药物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要严格执行药品不良反应和用药错误报告制度。作为全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负责部门的药剂科要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ADR报告及其监测相关知识的培训,并指导临床科室ADR报告兼职人员真实、规范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并定期将本院的ADR报表上报至自治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对ADR监测中发现的涉及临床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必须进行认真分析,查阅相关药学工具书,并及时与临床处方医师沟通,提出合理化用药建议,从而最大限度降低药物不良事件。
3药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及监控体系
必须建立健全由科室负责人和接受过药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相关知识培训的人员组成的药品质量与安全监督组织,由其按照药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相关制度与流程,定期对药剂科各部门及临床科室备用药品的质量及安全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对本科室及临床涉及药品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的工作从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写出书面总结,并通过《医院药讯》、医院局域网等平台向全院通报用药安全监测结果,并将此次发现的问题作为下次检查的重点,从而不断提高医、药及护理人员药品质量管理的安全意识,切实做到药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随着药事管理法规的不断完善及医院药学的发展,药事管理已成为医疗机构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医院药学工作者要以医院等级评审工作为契机,深刻理解等级医院评审的内涵,不断提升药事管理水平,以实现药事管理与药学服务水平的持续改进。
作者:泽碧 单位:自治区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赵怀全,林平,等.医院评审中药事管理与药学服务水平的持续改进[J].药品评价,2012,9(29):6
关键词:医院管理;人力资源;三定方案;核编定编;岗位设置
医院人力资源编设是医院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医院的人力资源是构成医院的重要因素,是医院进行各种活动的基本力量,就此而言,医院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医院管理年”把“医院管理”作为五大考评重点内容之首,这在以往医院分级管理工作中见所未见,这就更加要求医院人力资源编设正确合理,配备比例适当,整体结构优化,以保证医院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促进医院的发展。
1.医院人力资源需要设置一套科学合理的“三定
1.1 设置“三定”方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医院人力资源编制原则我国曾于1956年和1978年过两次,对我国综合医院的组织机构和人员编制做了明确规定,这对我国卫生事业的进步与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事业单位综合配套改革的推进,医院的性质、任务、财政渠道、所有制结构、领导体制、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以及医学模式的重大变革,以前简单的职位分类法基本上不适应新时期医院发展要求,这些无疑对医院人力资源的编配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医院发展和评价医院长效发展机制上来说,医院人力资源核编定编势在必行。近来,机构编制部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职改部门都要求事业单位进行“核编定编”、“岗位设置”,要求“加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与岗位设置管理”。“医院管理年”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较医院分级管理时期更加细化和量化,考评操作性更加明确具体,不仅对人力资源整体结构比例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从人力资源优化结构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对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有更高的要求,而且对医技科室的医技人员也做了新的规定。医院管理工作者必须转变传统的人事观念,把人力资源作为医院的战略性资源,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合理编设人力资源,推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全面改革。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归根到底都是以人力资源为核心的管理,都是要求医院人力资源进行定编、定岗、定员,医院人力资源配置优化是人力资本发挥作用的前提与基础。
1.2 人力资源的编设必须科学合理 笔者认为,编设配置医院人力资源“三定”方案其指导思想、工作思路、依据方法、基本程序。管理办法应该是一致的、科学的、标准的、规范的、合理的、相通的、切合实际的。不能“各自为政”,相互抵触。机构编制部门不能为了减轻财政负担,盲目控制医院人力资源编制,限制医院人才的引进。职改部门不能为了宏观控制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职数,过分强调评聘分开,甚至于一直沿用出台十多年的岗位设置方案。随着医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医院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人力资源的不断引进与开发,导致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职数不够,只评而不能聘的现象尤其严重,长期高职低聘势必影响人力资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上不能下,职务终身制现象依然存在,严重制约着年轻有为的专业技术人员成长与发挥。合理、优化确定医院人力资源编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完成医院担负的医疗、预防、教学、科研和社区的各项服务。新时期,是为了贯彻执行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促使医疗服务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社会,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各项任务。因此,在核编定编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广泛征求临床一线卫生技术管理工作者的意见,从多方面考虑影响人力资源配置的因素,根据诊疗科目特点及专科建设的需要,摸清、统计分析医院3~5年来医院门诊人次量、各医疗病区病床使用率、周转率等情况,考虑未来5年医院发展规划,结合医院现有人力资源的结构、年龄、学历、职务等因素,遵循医院人力资源编设的主要原则。按功能需要设岗,即因事设岗,按岗定人,不能因人设岗,人浮于事;优化结构原则,促进人员整体结构的优化,使能者上,庸者下,各展所长,各得其所;合理比例的原则,医院各部门之间,各职类、职种、职级之间,相互制约和依赖。
客观上要求有合理的比例关系和合理的智力结构,动态发展和人员流动原则,人力资源的编设一经核编定岗,应保持相对稳定。合理的人力资源编配,必须在人力资源流动中才能实现。医疗绩效原则,较为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进行优化组合,形成强大的团队合力,充分发挥和利用人力资源的效能,是探索医院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是医院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之路。
2.医院人力资源需要一支强大的团队
1需求分析
1.1医院信息化发展趋势
我国医疗信息化经过30多年的建设,从无到有、从单机到多服务器、从单位到区域,已发展成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目前,大部分二三级医院已经建设了比较完善的HIS、CIS、LIS、RIS、PACS等系统,随着业务的发展和精细化管理需求,正在逐步建设医务、护理、感染控制等各类管理系统。医务部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部门,承担着医院医疗业务管理的重要职责,对内需要监管好医师的日常医疗行为,对外负责业务联络和数据上报。因此,为医务部构建一套专业的管理系统对于一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显得非常重要。
1.2外科手术管理需求
目前,大部分医院的手术管理流程是:外科医师在住院医师站填术申请单,经过审核后传送到手术室管理系统,当班护士进行排班后将时间、台次反馈给外科医师[2]。由于实际开展的手术名称跟申请手术名称可能存在不一致,在患者病案首页上对手术进行归类时也有差别,导致数据上报需要病案室进行手工匹配调整,工作效率相对较低[3]。因此,医务部迫切希望构建的管理系统中有专门的手术资质管理模块:首先,它具有查询医院所有外科医师手术资质权限及相应报表,包括手术申请日常管理、审批、现场考核、综合评分等流程。其次,能按照特定条件,对专类的手术(比如二进宫手术、重大手术、并发症手术,等)进行统计,然后,通过数据抽取工具ETL将数据整合,与手术麻醉系统、病案首页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最后,系统能对手术申请及系统操作时进行相应的控制,能维护不同等级人员权限[4]。
2功能设计与实现
该系统对系统业务流程和数据格式尽量参照标准规范,通过WebService方式与医院HIS系统进行集成,日常手术管理的基本数据来源于住院医师站和手术麻醉临床系统的手术记录[5]。该系统主要功能设计体现在三方面:①对外科医师基本信息和手术资质进行管理,在医师进行手术申请和系统业务操作时会有相应的控制;②外科医师手术申请和审批流程管理;③月度考核和综合评估在线开展,为医师能力评价和职称晋升提供依据[6]。
2.1系统架构设计
系统整体设计主要通过ETL工具从医院的各个业务数据库抽取各种数据到数据中心服务器,通过数据整理、清洗等操作后,手术资质管理服务器从数据中心获取数据,终端用户通过浏览器(B/S架构)进行日常操作[7]。系统基础数据主要来源于HIS、CIS、LIS、PACS、EMR,等,ETL工具提取的数据包括手术名称、手术等级、实际开放总床位、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手术费用、抗生素使用情况等[8],抽取到的数据放入数据中心主数据库中,这些数据存储在医院核心机房的存储设备。存储设备使用磁盘阵列的方式,磁盘等级RAID5,具有比较高的安全性。
2.2业务流程设计
该系统的关键流程图有两个,首先是手术资质申请审批功能(如图1所示),主要是操作SS_YSZZSQ(手术资质申请表)表中的SQZT(申请状态)及保存每一步骤的操作人,还需要控制每一步的前置和后置任务[1]。因此,在界面设计开发的时候,需要看到不同阶段审批进展,用户可以在前台操作界面上看到不同角色对应的系统业务模块功能对照情况,当手术资质审批通过后,这些数据将保持在员工基础表中的SSJB(手术级别)。其次,能对系统中SS_SSDM中的SSJB(手术级别)进行日常维护,手术中手术级别是国家统一的属性项目,需要医院管理人员进行维护。而医师的手术资质根据手术资质申请进行管理,两者匹配后就能判断出是否拥有该资格,具体实现方法在接口中体现。最后,根据所需要的内容特别是对外籍患者、并发症手术、二进宫手术、重大手术进行统计分析,还包括根据不同的维度进行查询的功能,如级别、类别、完成情况、科室查询,等。手术资质管理系统提供给业务控制系统的主要是针对手术申请的控制,如手术本身的等级和医师的资质等级是否匹配、手术与医疗技术的关联限制,即如果是医疗技术的手术申请必须绑定医疗技术、医疗技术与手术医师的限制关联,选择医疗技术的时候必须选择所属的医师范围[9]。手术本身的等级和医师的资质等级,在手术申请的时候根据手术ICD值关联到手术等级,再输入医师,根据工号查询得到医师等级,然后看其是否匹配,它的接口实现流程如图2所示。
2.3功能模块设计
该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设计根据业务操作分为手术总目录和手术资质申请,手术总目录包含所有的手术图2手术等级业务控制流程内容,医务部管理员能对其进行手术等级维护[10]。手术资质申请包含手术资质申请、科室考核、医务部审批、现场考核评分、院质量委员会考核、手术资质公示所有不同操作阶段的界面。对于医务部时时关心的手术项目单独建立一个菜单栏(包含外籍患者手术申请、手术并发症登记表、手术室申请二进宫、重大手术申请表),对于这些日常的数据通过ETL工具实现5min抽取一次,并保存在数据库中,基本上做到及时更新。对于外科医师手术资质和能力全面分析主要包括:手术例数分布、级别分布、患者术后分布、类别分布、费用分布、环比同比分析,等,还要组织专家组进行打分评比,以便得出公平公正的考核结果。系统总体功能模块结构如图3所示。
2.4系统功能实现
手术资质从步骤来说分申请、科室考核、医务部审批、现场考核评分,由现场考核小组、院质量委员会对手术资质进行公示。每一步骤都是对SQZT状态标志的修改及相关人员和日期的保存。手术审批状态过程标志,代码如下:publicenumSurgeryAuditState{Temporary=0,//待提交Apply=1,//科室待审核DepartReject=2,//科室未通过DepartAgreed=3,//医务部待审核YwkReject=4,//医务部未通过YwkAgreed=5,//现场待审核WyhReject=6,//现场未通过WyhAgreed=7,//委员会待审核WyhZrReject=8,//委员会未通过WyhZrAgreed=9,//待公示Ygs=10,//已公示GsReject=11,//公示未通过GsAgreed=12,//公示通过}其中,科室考核审批的步骤保存关键代码如下:[AcceptVerbs(HttpVerbs.Post)]publicActionResultSurgeryKskhEdit(SurgeryApplysurgeryApply){varnewSurgeryApply=querySurgeryApplyService.FindSurgeryApplyWithId(surgeryApply.Id);//申请状态newSurgeryApply.SQZT=surgeryApply.SQZT;//科室考核人newSurgeryApply.KSKHR=queryEmployeeService.FindEmployeeWithEmployeeId(surgeryApply.KSKHR.Id);//科室考核日期newSurgeryApply.KSKHRQ=surgeryApply.KSKHRQ;newSurgeryApply.KSKHYJ=surgeryApply.KSKHYJ;updateSurgeryApplyService.UpdateSurgeryApply(newSurgeryApply);returnRedirectToAction("SurgeryKskhList");}外科医师如果对手术资质进行变更或者进行高级别申请,首先由其本人填写详细的申请单,经过科室内部考核通过后,科主任同意并上报医务部。医务部根据医师历年手术开展情况,组织专家组进行综合评估考核,大家一致认可其手术能力后,将评分结构报医院质量委员会通过,再进行公示。日常操作界面如图4所示。
3应用效果分析
外科手术及手术医师资质管理系统已在该院上线使用近两年,随着医务部对外科医师手术资质的严格管理,从资质申请、考核、审批、现场观察及医师综合能力评估都实现信息化管理,规范了住院手术管理,并为后续医师手术级别和职称申报提供了数据支撑。医师在住院工作站中进行手术申请时,将根据所申请的手术等级与其资质相比对,防止了低级别的医师申请高等级手术,极大地辅助了医院医疗管理,提高了医疗质量。通过全面评估手术医师实际手术能力,并将手术权限授予与个人职称评定及聘任工作相结合,激励医师积极开展高难度手术。该院2015年9月三四级手术例数1230台,与去年同比增加6.9%,较上月环比增加14.6%,促进了手术科室业务的发展。鉴于我国各地卫生技术条件参差不齐,建立统一的手术准入标准具有相当的难度,该院根据卫生部《医院分级管理办法》标准指导,通过实行手术分级目录的细化、手术医师资质的分级、手术年度评价和再授权的开展、废除职称决定手术资质等措施,明确了各级医师可开展的手术项目及手术范围,避免了医师盲目超过自己实际能力开展手术,给患者带来潜在的风险。这对于适应医院快速发展的需要、确保患者手术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医院的质量管理。今后,还需要根据医务部和科室发展情况进行逐步完善。
作者:夏新 陈金磊 刘博 朱亚玲 李朋海 单位: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上海市东方医院)
参考文献
[1]马戈,李伟,潘胜东.JCI标准下建立精细化手术资质管理模式[J].现代医院管理,2014,12(1):810
[2]马金红,姚华,付玲玲.医师手术权限管理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7(8):589591
[3]马金红,姚华,付玲玲.外科手术及手术医师权限分级管理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1):4244
[4]李包罗,李皆欢.中国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和云计算[J].中国数字医学,2011,6(5):1923
[5]车永茂,吴丽娟.基于信息技术的医疗质量管理路径探索[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4(2):60,62
[6]韩琳,颜世洁.上海市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实践与探索[J].中国卫生资源,2014(3):169,171
[7]李岩.医院质量监控系统(HQMS)的开发与利用[EB/OL/].http://www.doc88.com/p6661120681559.html,20141121
[8]刘博,夏新,陈彦东.基于信息集成平台的业务整合与数据共享方案[J].医疗卫生装备,2013,34(7):4648
2015年,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将全面推开,在这个以变革、创新为主导的特殊历史时期,11月15日下午,第九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开设“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攻坚”分论坛,邀请到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管中心主任赵明刚、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与信息司发展规划处处长庄宁、西安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院长李亚军、浙江省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主任陈海啸、对外经贸大学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曹健、江阴市人民医院院长张华、东阿县人民医院院长孟祥宝,共同探讨县级医院改革的现状与未来。
改革进入“深水区”
2015年5月24日,在第三届中国县市医院论坛上,一名县级医院院长说:“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不是进入了深水区,而是陷入了泥潭。”话音刚落,就引起了周边诸多县级医院管理者的掌声与共鸣。那么,改革中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而引起县级公立医院院长们的不满呢?
赵明刚认为,分级诊疗不能切实落地,导致县级医院发展缓慢,是改革中重要的问题之一。原因有二:一是今天的社会管控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模式。户籍管理在弱化,人口流动成为常态,远程诊疗技术创新,医保也可以异地结算,因此分级诊疗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不能沿用照搬十几年前的医改套路,在政策上采取“一刀切”的做法,而是应该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加以政策引导,包括提高基层就医医保报销比例这样的经济手段引导。二是社会优质医疗资源沉不下去,县级医院医生在学历结构、医疗技术和培养模式上有所欠缺,导致了在疾病诊断和治疗能力上的不足,影响分级诊疗的推进。
“要知道,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基层医生与大医院里的医生是同级别的,收入也是相差无几的。在有些国家,甚至边远地区的医生比大医院医生的收入还要高。而在我国,受政策、编制、激励机制的限制,基层医生工资少的可怜。因此基层医院普遍存在服务能力不足的情况,导致分级诊疗政策在县级医院无法很好地落实。”赵明刚说道。
庄宁更是罗列出一组数据:医改以来,基层医院的住院人次比从28%下降到20%,三级医院却从18%增长到30%;在床位增长方面,三级医院的年增长率从9%到18%不等,基层医院却只有3%左右;在检查人数方面,三级医院的年增长率超过了20%;在医生收入方面,三级医院的工资增长速度也远高于二级和基层医院。
庄宁指出,这便是大城市、大医院的“虹吸现象”,规模越大的医院,各项事业的发展也就越快,具体表现在资源虹吸、患者虹吸、费用虹吸三个方面。尽管国家出台了许多政策限定三级医院的规模扩张,但无法阻止由虹吸现象产生的巨大漩涡。结果导致2014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当中的半壁江山,留在了少数的三级医院,而广大的二级和基层医院没有足够的资金可供持续发展。
根据国家审计署的《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自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以来,由于取消药品加成等原因,县级公立医院债台逐渐高筑,县级政府债务年平均增长高达26.6%。曹健预测,未来几年将是县级公立医院和县级政府的还债高峰期,如果县级医院管理者不能严控药占比并适时与社会资本开展合作,实现资源重组,那么不久的将来,我国县级医院必将陷入一片债务泥潭。
“药品零差价”是医改阵痛点
实行药品零差价是我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为的是降低群众看病成本。但同时,该政策却也是导致不少县级医院亏损不断的直接原因。某县级公立医院院长曾向《中国医院院长》表示,在取消药品加成之后,医院简直就是“卖多少药,亏多少钱”。甚至一些社会上的药店,都来医院搞药品批发。不得已,医院只能逐步削减药品进货量,造成了公立医院缺药少药的情况。
对此,陈海啸说道:“我国县级公立医院的所有权归属国家,因此政府让你推行什么政策你就得乖乖执行。医院按照医药分开的政策规定,实行了药品零差价,取消了药品加成,但不少政府却不能足额、按时地把药品差价的资金补偿到位,以至于医院为了减少亏损而恶意降低药占比,导致不合理用药,这正是医改政策的痛点。所以,如何在保证合理用药的情况下严控药占比,成为不少县级医院管理者急需得到的答案。”
作为山东省第一家实行药品零差价的医院,东阿县人民医院经过15年对药占比的控制,目前全院的药占比在19.3%左右。院长孟祥宝在介绍医院严控药占比的实践经验时表示,医院以“合理用药,无害为先”作为药品管理原则,通过行政干预、严格药品供应目录、用药抽查与点评、提高医生专业技术水平、加入国内外监测网点等方法对药品进行管理。
他认为,合理用药与控制药占比并不矛盾,东阿县人民医院在打响严控药占比战役之前,首先对全体员工进行了合理用药理念教育,院长与各科室主任签订合理用药责任状,控制合理用药控制指标。医院购买了《合理用药信息支持系统》《济南泉方》《中国知网》《Pubmed》《Uptodate》《爱思唯尔数据库》《中国医学论坛报》《医师报》等数据库,方便医生通过多种途径查询前沿文献、指南及其他医药信息,为合理用药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药占比管控方面,东阿县人民医院从源头抓起,制定了严格的药品供应目录,要求每位医生宣誓并签订“拒绝回扣保证书”,定期组织专家对科室用药抽查点评。医院还重视利用信息系统对药品进行监管,自主开发了抗菌药物管理软件,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医生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在信息系统中进行限制,对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进行信息化统计与管理。
孟祥宝说道,医院做出的这些努力政府部门都看在了眼里,给予了大力支持。东阿县委、县政府特别将对医院的差价补偿款纳入财政预算,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每年出资1680万来弥补药品差价,使医院在降低药品费用、坚持合理用药、保证医疗质量的同时,没有了后顾之忧。
“合作办医”天地宽
一方面依靠自身努力严控药占比,一方面依靠政府补偿资金达到可持续发展,东阿县人民医院的经典案例获得了各方认可。但是,我国县级医院普遍身背债务、举步维艰,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出路在哪儿?
曹健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广东省共有188家县级综合医院,70家中医院负债率1%?100%,最大负债2.6个亿,平均每家负债2500万;综合医院最大负债11.8个亿,平均每家负债6000万。为此,他建议县级公立医院要整合医疗资源,与社会资本开展深层次的合作。
西安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院长李亚军同样认为,未来的医院发展格局就是社会资本与公立医院进行合作扩张。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为社会资本带来了更多机会,因为一旦分级诊疗初见成效后,对于一个百万人口的区县来说,只有两三家县级公立医院,且每个医院只有几百张床位的话,是远远无法满足当地群众就医需求的。县级医院只要增加床位,那么对于社会资本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增量空间和不小的利益诱惑。
“在与社会资本的合作中,最常见的方式是收购和托管。不过合作的形式在于探索创新,如近期广药白云山、深圳基石创业投资公司等与济宁市六家公立医院开展的合作,开创了‘并购资产+协议管理’的新模式,让人眼前一亮。”李亚军说道。
据介绍,根据该模式的股权制度安排,白云山出资10个亿,占股33%;深圳基石出资5个亿,占股15%;而济宁市卫生计生委和济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成立的下属国有资产投资公司拥有济宁的这六家医院,以共同认可评估机构的评估结果为依据,将六家医院作价出资,共占股51%,并预留了1%的股权,用于未来激励。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会首先将持有的股份转让给上市公司,换成上市公司的一支股票,达到利益最大化,医院以此实现控股权的逐步转移。另外,济宁六家医院以无形资产入股,且有51%的国有资产控股,实际掌握了控制权和经营权,避免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关于与社会资本具体的合作方式,曹健认为不应仅限于社会资本在资金、大型设备、医疗技术等投入,还可以尝试在社会资本的帮助下,以特许经营方式发展连锁社区医院。
借鉴北京安贞医院的特需经营模式,曹健建议我国县级医院在与社会资本合作中,致力于发展连锁社区医院,县级医院不出资,而将医院的品牌、技术力量和标准操作流程(SOP)以无形资产的方式入股,并派管理和技术团队进驻连锁社区医院,为社区群众提供相同标准的医疗服务,努力做到连锁社区医院的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
占领人才“制高点”
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是提升县级医院综合实力的决定性因素,关系到医院发展的兴衰成败,也是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受制于工资、平台、环境等多种因素,县级医院招聘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如何占领人才高地,实现医院跨越式发展,是我国多数县级医院亟待解决的问题。
张华认为,县级医院主要为县域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包括运用适宜医疗技术和药物,开展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危急重症患者救治,重大疑难疾病接治转诊。因此,要根据本地实际医疗需求,因地制宜地引进培养人才。为此,政府部门要制定与地区经济水平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引进配套制度,扩大用人单位人才招录自。医院要实施“人才立院”战略,树立以人为本、尊重人才的理念,把人才培养和专科能力建设列为中心目标。
他介绍,江阴市人民医院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从5个方面入手:一是坚持文化引领,重点进行质量文化、学习文化、公平文化、诚信文化、感恩文化的建设;二是强化科学管理,出台了《人才培养和引进管理办法》《科技创新奖励办法》《学科带头人遴选标准》等一系列制度,推动了优秀专科人才的培养;三是搭建成长平台,与中日友好医院、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医疗中心、江苏省人民医院全方位合作交流,每年选派学科带头人和后备人才出国进修;四是优化考评导向,实行以工作量为基础、以质量控制为重点、以综合评价为手段的绩效分配管理评价体系;五是推进三级分科,使人才队伍更加精细化、成熟化,医生队伍由“全能”转向“专能”。
通过近几年的人才建设,江阴市人民医院健全了培养机制、夯实了人才基础、打造了重点专科、提升了服务水平。2010-2014年期间,医院获得各级科研立项109项,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55项,获省、市新技术引进奖20项,发表科技论文3382篇,其中SCI 114篇。
孟祥宝也谈道,东阿县人民医院的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依靠自主培养,尤其对年轻医生、骨干医生以及名老专家的培养侧重点各不相同。“针对年轻医生,重点灌输爱岗敬业的思想理念,培养职业道德,并完成知识积累。对于骨干医生,医院有专项资金支持他们去全国最好的专业医院进修学习,鼓励他们出国进修深造和参加学术会议。对于名老专家,医院制定‘不退休制度’,在不减薪酬的基础上要求他们紧跟医学发展的诊治思路,继续工作在一线。”
正是依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团队,东阿县人民医院乘上了高速发展的列车。目前,年门诊量将近20万人次,年出院患者3万人次,医院先后被授予省级卫生系统先进集体、文明单位、优质文明服务单位、十佳县市医疗单位等荣誉称号。
“县域强”则国家强
尽管目前医改政策并不完善,尽管县级公立医院仍然面临诸多问题,但医院管理者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各级政府也在不断努力帮助县级医院提速发展。
赵明刚表示,县级公立医院是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础和基石,基础不稳则地动山摇。在“十三五”规划中,国家卫生计生委将进一步落实分级诊疗,把“使90%的患者尽可能在县医院解决”作为奋斗目标。最近,国务院和国家卫生计生委连续下发文件,进一步限制了三级公立医院的规模扩张,譬如对增加到1500张以上床位的医院必须要求报备,目的就是保护县级医院的发展,将县级医院逐步培育成区域医疗中心。
“现在去各级医院参观考察时,已经很少听到医院院长再用医院等级来标榜自己。未来,我国的医疗机构可以组建成综合医院、专业卫生机构、基层医疗服务中心的医疗架构,而不是按照三甲、三乙、二甲这样的等级区分,这应该也是我国医疗体系今后改革的方向。只有基于功能定位重新塑造我国医疗体系,才能消除医院等级长久以来带给患者的心理偏差。”赵明刚说道。
针对县级医院今后的功能定位,庄宁表示,目前我国慢性病呈井喷趋势,慢性病患者超过了2.6亿,整个慢性病死亡率占比已经超过了86%,我国民众为慢性病的支出已经达到所有疾病的70%。“十三五”期间,医疗机构仍然面临一个非常严峻的慢性病诊治形势。今后,县级医院应该主要承担慢性病防治的工作,逐步实现“急慢分治、中西并重,多元发展、医养结合”。
曹健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以慢性病诊治为重点必然是我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方向,应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医疗康复服务能力,加强中医药特色诊疗区建设,推广中医药综合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
一、跨江发展
1、全面实施“跨江发展”战略,细化目标,落实责任,基本完成现代化医院的基础建设,启动江南、江北的对口帮扶工作,浦口区中心医院建成第一医院分院,六合区人民医院建成鼓楼医院分院,努力提高江北地区的卫生综合实力。
二、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和妇幼卫生
2、全面巩固小康指标成果,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村覆盖率100,人均筹资额110元以上,农民参保率97以上,基金使用率90以上,农民实际报销比例不低于30。
3、六城区新(改)建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争创1个省级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和6个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全面完成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改造,年内建成5个省级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
4、在秦淮区实行全额拨款、收支两条线、药品零差价试点工作的同时,全面推行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力争城市居民和农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率分别达45和60以上。
5、做好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工作,全市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7/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9‰和12‰以下。
三、疾病预防控制
6、加强疫情监测,抓好重大传染病防治,努力降低传染病发病率,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190/10万以下,医疗机构传染病网络直报率达100。
7、做好计划免疫工作,脊灰、麻疹、百白破、乙脑、流脑、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达95以上、新生儿24小时卡介苗接种率城区达98、农村达95以上。
8、有效控制急性血吸虫病暴发流行,消灭钉螺面积600万平方米;落实结核病控制策略,发现新涂阳病人1725例;继续开展艾滋病防治的宣传、干预工作,自愿咨询检测人数达到45/10万以上。
9、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上综合医疗机构100开设腹泻病门诊;“02”检索率达10以上,检索数达总人口(含流动人口)的1‰以上。
10、市疾控中心检验项目100达到卫生部、国家发改委制定的A类疾控机构检验能力标准,区县达80。
11、全面推广卫生监督、疾病控制关口前移、重心下沉的做法和经验,在街道(镇)设立卫生监督、疾控中心分支机构,夯实公共卫生网底。
四、卫生监督执法
12、依法履行监督职责,继续在经卫生许可的餐饮单位推行量化分级管理,量化分级率达95以上,卫生监督覆盖率100,食物中毒及时查明率100,力争不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
13、50以上的区县卫生监督机构房屋建设、车辆基本符合卫生部标准;卫生监督员持证上岗率达100。
五、应急管理
14、高标准建成“12320”公共卫生咨询服务中心,并完善工作机制。各区县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中心。区县卫生局和市、区县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二三级综合医院(含市第二医院、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市中医院、胸科医院)设立卫生应急办公室,组建应急专业队伍。
15、建立健全全市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完善应急指挥网络通讯系统。
六、医疗机构管理
16、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制定___地区区域卫生资源配置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加强医疗机构的监管,促进民营医疗机构健康发展。
17、继续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积极推进创建基本现代化医院工作,鼓楼医院、第一医院、儿童医院、市中医院、口腔医院、高淳县医院、江北人民医院率先通过基本现代化医院的评审。
18、落实“三合理”规范,试行单病种限价管理,巩固医学检查检验结果同城互认,完善惠民医疗服务体系,推进“药房托管”工作,努力缓解困难群体“看病贵”问题。
19、制定___市医疗机构内部财务控制规定和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办法,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的收入分配机制,维护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
20、建成第二医院、脑科医院、儿童医院、胸科医院等病房大楼和江宁区医院门诊大楼并投入使用;启用南山医院,南医大二附院托管第三医院;加快推进鼓楼医院南扩、第一医院南扩、妇幼保健院妇儿保健中心大楼和六合区、浦口区、溧水县医院、高淳县新区医院等工程进度。
七、科技兴医和人才培养
21、完成“213”人才的新一轮选拔工作,建设___市卫生系统的高级人才库。加强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建设,重点扶持3个江苏省
临床医学中心、6个领军型人才。
八、中医工作22、加强中医重点专科建设,争取1-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一轮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力争创建2-3个省级中医示范专科。
23、积极推动中医工作面向农村、社区,创建1-2个省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九、行风建设
24、积极开展创建“人民满意医院”活动,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努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
十、综合管理
25、建立卫生电子政务平台,实现许可、处罚网上运行。
26、在市应急指挥中心网络平台的基础上,运行医疗机构管理、计划免疫、卫生监督、社区卫生、干部保健信息系统,全面提高卫生信息化管理水平。
27、局管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完成率达100;基建工程竣工决算审计完成率达100。
28、深入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加强警医共建,确保全年不发生重大火灾事故和重大治安刑事案件。
一、努力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按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总的目标要求,全面完成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护体系建设任务。正在建设的疾控中心务必于6月底前完成各项建设和装备任务;已完成基建任务的县(区)重点加强实验室建设。按照平战结合、重在能力建设的原则,市传染病医院、急救中心和10个县传染病区建设必须于10月底前建成投入使用,逐步建立起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疾病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切实做好非典、人间禽流感、艾滋病、结核病、肝炎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建立健全防治工作的长效机制,落实防治措施,防止重大传染病流行和蔓延。以碘缺乏病和煤烟型氟、砷中毒为重点,全面完成"十五"地方病防治和95000户防氟改灶任务,组织考核和验收。实行计划免疫分片包抓责任制、定期检查表彰和责任追究制度,制定目标责任考核办法、责任追究办法和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管理办法。组织开展计划免规范化乡镇和"达标"县区创建活动,首批岚皋、旬阳和平利三县达到建设标准。进一步规范计划免疫技术服务,市、县疾控中心和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完成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任务,提高接种质量,"七苗"有效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加强重点疾病的预测、预警和预报,建立和完善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制度,提高网络直报质量,杜绝谎报、迟报、漏报、错报现象发生。
按照"改革发展,依法监管,网络规范,住院分娩"的工作思路,组织开展妇幼卫生"基层工作年"活动。进一步规范基层网络建设,依法规范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市场,完善孕产妇、儿童系统管理,管理率分别达85%以上。发挥各级医院妇产科、儿科在妇幼保健工作中的作用,加强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产科建设,提高住院分娩率,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做好"降消"项目实施工作。
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采取积极措施,加大安康市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工作力度和工作进度。继续创建卫生县城、卫生集镇、卫生示范村,做好已创建卫生县城荣誉的保持工作。组织实施农村改厕改水,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卫生条件。健全市级和十县区红十字会组织机构,充分发挥红十字会在赈灾和救灾防病工作中的作用。
二、切实加强农村卫生工作
认真贯彻执行中、省、市《关于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精神,坚持把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从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继续向农村倾斜,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比较薄弱的状况。切实落实农村卫生经济政策,对疾控中心、妇幼保健、卫生执法机构和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一长两干"、
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实行财政全额预算管理;对乡镇卫生院其余人员的人头经费暂达不到80%补助标准的,可分年度逐步达到;对村级"两员"报酬按照每月不低于600元的标准予以保证。市疾控中心和白河、汉阴、岚皋、宁陕县疾控中心要实现财政预算全额管理。
深化农村卫生改革。继续完善乡镇卫生院人、财、物上划县区卫生局管理工作,制定管理措施和办法,加大管理力度,提高两个效益。对非建制的乡镇卫生院(所)实行撤并重组,采取租赁、承包、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国有民营、托管、拍卖等多种形式改制经营,增强发展活力。大力推行院长公选制和防疫妇幼专干公考制,保证人员素质,提高服务能力。
加大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以项目建设带动我市农村卫生快速发展的意识。组织实施好乡镇卫生院建设、贫困县医院建设、中医院建设、卫生专项建设、艾滋病示范县区建设等重点项目,落实项目配套资金,按期完成建设任务。做好卫生贷款项目的报帐、资金返还、人员培训和设备管理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提高中西部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做好旬阳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按照"政府主导,农民自愿参与"的原则,切实做好宣传动员、方案制定和组织实施工作,努力提高农民参保率。要及时总结经验,完善管理办法,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运行。
三、大力推进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按照整合资源,优势互补的原则,对现有卫生资源进行合理规划,突出各自特色,加强优势、强势专科建设,最大限度地提高卫生资源效益。做好市传染病医院、儿童医院、妇产医院以及急救、麻风病防治、职业病防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等中心的组建工作。做好铁路医院、卫生所移交地方管理工作。
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思路,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建立公立医院出资人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政府、资产管理组织,医院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做到既扩大医院经营自,又保证政府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目标的实现。
要大力发展非公立医疗机构,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医疗卫生事业,打破公立医院的垄断局面,促进多种所有制医疗机构有序竞争。对经营不善的国有医院实行股份制、国有民营等产权、经营权改革。
对政府主办的公益性医院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积极落实财政补偿政策,认真执行医疗服务价格、药品费用分开核算分别管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病人选择医生、住院费用清单查询及医疗收费公示制度。召开医院管理和经营体制改革研讨会。
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按照投资多元化、工作规范化、服务多样化的思路,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引导部分二级医院延伸办社区卫生服务。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加强准入、监管和指导。
组织实施新一轮医院创建等级工作,完成等级评审任务。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医院临床质量控制体系,减少医疗纠纷和事故,开展医疗质量大检查。抓好示范中医院和重点中医院中医优势特色专科建设,市中医院中医药科技大楼竣工投入使用。做好医院内交叉感染管理工作。继续开展创建示范中心卫生院工作。
四、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
认真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建立完善应对传染病爆发流行、食物中毒、救灾防病、安全生产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机制、工作预案,做好物资储备和人员培训工作,建立一支反应迅速的医疗卫生应急队伍,组织开展经常性模拟演练,保证各项应急任务顺利完成。
严格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送管理办法,确保信息畅通无阻、及时准确。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健全机制,落实责任,开展经常性的警示教育,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五、强化卫生执法监督
进一步加强卫生执法综合监督,切实做好传染病防治、食品卫生、医疗卫生和职业卫生等重点领域的监管,强化法律教育培训、监督检查、监测抽捡、案件查处等措施,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全面实施食品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和责权一致的原则,强化市级指导、培训和督查职能。加强卫生监督机构和队伍建设,完成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项目。探索在乡镇设置卫生监督派出机构的监管模式,充实加强基层和农村地区卫生监督执法力量。广泛开展无偿献血宣传,加强临床用血和采供血监管,杜绝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组织实施好传染病防治、医疗市场和食品卫生等专项整治活动,确保群众公共卫生、食品卫生、医疗卫生和职业卫生安全。
六、加大卫生人才培养力度
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科教兴医的观念,切实抓好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三个环节。组织实施好"235"人才发展战略。加强重点学科、优势专科建设,建立结构合理的人才梯次队伍。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完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制管理办法。以高层次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强农村和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继续组织城市医疗机构,从设备、技术、人员、管理等方面,采取"一对一"对口支援的方式帮助农村卫生机构发展。做好省、西安市和市级医院对口帮扶工作。积极开展医疗卫生科研工作,推广新技术,拓展新业务。
七、转变职能,全力推进卫生行业精神文明建设
一、努力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按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总的目标要求,全面完成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护体系建设任务。正在建设的疾控中心务必于6月底前完成各项建设和装备任务;已完成基建任务的县区重点加强实验室建设。按照平战结合、重在能力建设的原则,市传染病医院、急救中心和10个县传染病区建设必须于10月底前建成投入使用,逐步建立起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疾病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切实做好非典、人间禽流感、艾滋病、结核病、肝炎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建立健全防治工作的长效机制,落实防治措施,防止重大传染病流行和蔓延。以碘缺乏病和煤烟型氟、砷中毒为重点,全面完成十五地方病防治和95000户防氟改灶任务,组织考核和验收。实行计划免疫分片包抓责任制、定期检查表彰和责任追究制度,制定目标责任考核办法、责任追究办法和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管理办法。组织开展计划免规范化乡镇和达标县区创建活动,首批岚皋、旬阳和平利三县达到建设标准。进一步规范计划免疫技术服务,市、县疾控中心和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完成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任务,提高接种质量,七苗有效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加强重点疾病的预测、预警和预报,建立和完善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制度,提高网络直报质量,杜绝谎报、迟报、漏报、错报现象发生。按照改革发展,依法监管,网络规范,住院分娩的工作思路,组织开展妇幼卫生基层工作年活动。进一步规范基层网络建设,依法规范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市场,完善孕产妇、儿童系统管理,管理率分别达85%以上。发挥各级医院妇产科、儿科在妇幼保健工作中的作用,加强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产科建设,提高住院分娩率,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做好降消项目实施工作。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采取积极措施,加大安康市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工作力度和工作进度。继续创建卫生县城、卫生集镇、卫生示范村,做好已创建卫生县城荣誉的保持工作。组织实施农村改厕改水,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卫生条件。健全市级和十县区红十字会组织机构,充分发挥红十字会在赈灾和救灾防病工作中的作用。
二、切实加强农村卫生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中、省、市《关于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精神,坚持把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从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继续向农村倾斜,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比较薄弱的状况。切实落实农村卫生经济政策,对疾控中心、妇幼保健、卫生执法机构和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一长两干、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实行财政全额预算管理;对乡镇卫生院其余人员的人头经费暂达不到80%补助标准的,可分年度逐步达到;对村级两员报酬按照每月不低于600元的标准予以保证。市疾控中心和白河、汉阴、岚皋、宁陕县疾控中心要实现财政预算全额管理。深化农村卫生改革。继续完善乡镇卫生院人、财、物上划县区卫生局管理工作,制定管理措施和办法,加大管理力度,提高两个效益。对非建制的乡镇卫生院所实行撤并重组,采取租赁、承包、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国有民营、托管、拍卖等多种形式改制经营,增强发展活力。大力推行院长公选制和防疫妇幼专干公考制,保证人员素质,提高服务能力。加大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以项目建设带动我市农村卫生快速发展的意识。组织实施好乡镇卫生院建设、贫困县医院建设、中医院建设、卫生专项建设、艾滋病示范县区建设等重点项目,落实项目配套资金,按期完成建设任务。做好卫生贷款项目的报帐、资金返还、人员培训和设备管理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提高中西部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做好旬阳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按照政府主导,农民自愿参与的原则,切实做好宣传动员、方案制定和组织实施工作,努力提高农民参保率。要及时总结经验,完善管理办法,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运行。
三、大力推进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按照整合资源,优势互补的原则,对现有卫生资源进行合理规划,突出各自特色,加强优势、强势专科建设,最大限度地提高卫生资源效益。做好市传染病医院、儿童医院、妇产医院以及急救、麻风病防治、职业病防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等中心的组建工作。做好铁路医院、卫生所移交地方管理工作。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思路,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建立公立医院出资人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政府、资产管理组织,医院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做到既扩大医院经营自主权,又保证政府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目标的实现。要大力发展非公立医疗机构,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医疗卫生事业,打破公立医院的垄断局面,促进多种所有制医疗机构有序竞争。对经营不善的国有医院实行股份制、国有民营等产权、经营权改革。对政府主办的公益性医院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积极落实财政补偿政策,认真执行医疗服务价格、药品费用分开核算分别管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病人选择医生、住院费用清单查询及医疗收费公示制度。召开医院管理和经营体制改革研讨会。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按照投资多元化、工作规范化、服务多样化的思路,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引导部分二级医院延伸办社区卫生服务。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加强准入、监管和指导。组织实施新一轮医院创建等级工作,完成等级评审任务。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医院临床质量控制体系,减少医疗纠纷和事故,开展医疗质量大检查。抓好示范中医院和重点中医院中医优势特色专科建设,市中医院中医药科技大楼竣工投入使用。做好医院内交叉感染管理工作。继续开展创建示范中心卫生院工作。
四、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认真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建立完善应对传染病爆发流行、食物中毒、救灾防病、安全生产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机制、工作预案,做好物资储备和人员培训工作,建立一支反应迅速的医疗卫生应急队伍,组织开展经常性模拟演练,保证各项应急任务顺利完成。严格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送管理办法,确保信息畅通无阻、及时准确。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健全机制,落实责任,开展经常性的警示教育,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五、强化卫生执法监督进一步加强卫生执法综合监督,切实做好传染病防治、食品卫生、医疗卫生和职业卫生等重点领域的监管,强化法律教育培训、监督检查、监测抽捡、案件查处等措施,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全面实施食品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和责权一致的原则,强化市级指导、培训和督查职能。加强卫生监督机构和队伍建设,完成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项目。探索在乡镇设置卫生监督派出机构的监管模式,充实加强基层和农村地区卫生监督执法力量。广泛开展无偿献血宣传,加强临床用血和采供血监管,杜绝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组织实施好传染病防治、医疗市场和食品卫生等专项整治活动,确保群众公共卫生、食品卫生、医疗卫生和职业卫生安全。
【关键词】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信息管理
【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107-02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using status of antibacterial drug in outpatient prescriptions, guide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 Methods:Taking samples of the third quarter of outpatient prescription from this hospital in 2012, the usage of antimicrobial drugs, drug combinations, indications for reasonable were analyzed respectively. Results:The hospital antimicrobial drug use rate of out-patient prescription was 50.19%, mainly existing medication without indication, more delivery frequency for drug, combined with medication, drug selection. Conclusion:The rate of antimicrobial drug use of outpatient prescription was higher in this hospital, there is abuse of antibacterial. So, relevant measures should be adopted to strengthen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in this hospital, and promoting the rational use of antimicrobial drugs.
【Key words】Outpatient Prescription;Antimicrobial drugs;Information management
为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卫生部84号令规定自2012年8月1日起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为了解某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更好的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本文调查分析了某二级医院2012年第三季度的门诊处方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利用某医院资源管理平台(HRP)中的抗菌药物管理信息系统(BSHRP),调查统计某院2012年第三季度的门诊处方情况。
1.2方法
统计抗菌药物的处方数量,根据每个科室的抗菌药物处方数的2%进行合理性使用分析。
2 结果
2.1 医院门诊处方各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统计所有门诊处方共计63214张,使用抗菌药物处方31726张,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67.32%,普通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44.14%,其中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的科室有口腔科、儿科、五官科和内科,见表1。
2.2 不合格抗菌药物处方数
按每个科室抗菌药物门诊处方数的2%抽查,进行合理性分析,得出每科不合格处方的比例,不合格比例较高的科室有口腔科(56.67%)、妇产科(54.17%)、急诊科(31.53%)等,见表2。
2.3 不合格抗菌药物门诊处方的分类统计
在分析评价抽查的169张不合格处方中,主要存在使用抗菌药物无指征、给药时间频次不合理等问题,见表3。
3 讨论
某院是一家二级综合医院,根据卫生部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而统计分析某院2012年3季度的门急诊处方两者数据分别达到44.14%和67.32%,远高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作为临床科室的监督管理部门,要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指导临床医生进行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分析几个抗菌药物使用比例较高的科室,口腔科高达82.93%,与某院的病情分布有关,某院的口腔科主要是口腔外科病人,大部分病人是不用处方的,而使用处方的病人不是需要抗炎就是拔牙后预防炎症,以至于对该科控制抗菌药物使用比例难度较大;急诊科、儿科、内科等使用较高的科室,通过上级文件的传达,纳入院内的考核,抗菌药物的使用比例均有下降的空间;相对于其他二级医院,某院的五官科使用率偏高,某院要重点监测,以后对无明显的鼻窦炎、过敏性炎症一般均不得使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的用药指征指使用选择的药物的适应症要与患者的疾病诊断、临床表现以及预防用药的目的相符合,它是临床用药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抗菌药物的选择根据部位、病原菌、病情的严重程度、经济性等进行[1]。当需要增强疗效、延迟或减少耐药菌的出现、扩大抗菌药物范围或为了减少各药单独使用剂量,减轻不良反应时往往需要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2-3]。根据基本的要求,本次抽查中均发现不合理用药之处,例如:诊断为“尿路结石、早孕、腰肌劳损、白内障等”未注明伴感染,又缺乏细菌及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使用抗菌药物均属于无指征使用[4];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和肺部感染的,使用了头孢哌酮舒巴坦;单纯的尿路感染使用了“头孢克洛+罗红霉素”;肺部感染者使用了“头孢克洛+阿奇霉素片”等,这些不合理用药与病人的期望、医生的用药习惯、经济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合理的给药时间和用药频次直接影响到药物的效果[5]。该院使用量较大的头孢硫脒、无水头孢唑林、青霉素等均为半衰期较短的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每天使用2次以上效果较好,而该院抽查处方中输液病人一天一次使用普遍,有的医生已经意识到影响药效,两瓶用药的中间隔一瓶葡萄糖,但根据药代动力学,其效果并不是最好。
根据江苏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的规定,抗菌药物的使用对不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生具有不同的权限。如:副主任医师开具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应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使用会诊单。因此,对不同医师的处方使用权限也要加强监督管理。
参考文献:
[1] 刘智明.浅谈抗生素的合理使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9):139-140
[2] 石春英,等.浅谈抗菌药物联合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6(5):82-83
[3] 张小丽.抗菌药的联合应用[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4(125):82
[4] 楚加元.门诊2280张抗菌药物处方的合理性分析[J].上海医药,2012,33(19):18-20
[5] 宫小杰.浅谈给药时间和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J].医学创新研究,2008,5(1):63
作者简介:
周香君,女,苏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硕士。
*通讯作者:
JCI医院评审标准的借鉴点
JCI是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该委员会于1998年成立,目前是世界上唯一在医疗服务领域建立国际统一的标准,并依据该标准对世界各地医疗机构进行评审的卫生组织机构,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其先进的医疗行业质量管理理念。JCI的宗旨就是通过学习、咨询、评审和认证来保证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患者安全。(1)JCI的标准理念是以病人为中心,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流程以规范医院的管理体系,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让持续改进成为管理重心,从而提高医院品味,铸造医院文化。(2)JCI的标准核心是在于持续质量改进和安全管理,强调团队优势和同质服务,注重制度建设和流程控制,全面保障病人安全和治疗效果[1]17-18。想要达到这个核心目标就要将JCI的普适性与医院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学习并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建立全院质量管理体系,并保证管理体系有效的实施和运行,从而达到质和量的同步飞跃。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1建立完善的组织体系是制度建设的良好保障2007年,我院专门成立医院制度委员会、JCI项目办公室及JCI功能小组。通过学习,2008年我院组建了由上到下的三级质控管理体系,分别成立了全院质量与安全改进委员会、各职能部门质量与安全改进委员会、临床(部门)控制质量小组。三级质量体系的建立,完善了医院组织的构架。各质控部门全面执行PDCA持续质量改进理念,充分从病人的需求、医院的实际出发,贴近员工实践工作。通过宣传、学习、动员,使全院各级人员全员参与,让大家知道要达到世界公认的医院管理水平,必须依靠全体员工的力量,共同创建医院质量管理新体系。
2完善文件体系是质量改进的起点根据JCI标准,基于国家法规并结合我院的中医特色,探索符合JCI标准的医院质量管理制度。2008年至2010年期间我院经过努力,将JCI十四章标准贯彻其中,制定、改进制度共计180个,完善制定服务流程20余个。两年中我院不断完善了制度的细节、管理的缺陷,先后制定了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岗位职责、应急预案、设备设施管理、后勤管理等一系列文件,健全了医院管理体系文件的建立。
3建立安全管理考核体系为确保各项制度有效运行,我院一是建立了四级《质量与安全管控考核体系》。分别为:各业务科室(护理单元)工作班组;各职能部门;各专业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包括医疗、护理、医技、控感、药事、器械、设施与安全等);全院质量与安全改进委员会。二是建立了四级《质量与安全问题收集渠道》。分别为随时:各业务科室、护理单元、工作班组随时向质量管理部报送“不良事件报告”;每周:业务科室秘书在例会时上交“提案”至质量管理部;每月:质量管理部通过满意度调查,收集、整理意见和建议后反馈至相关部门,并配合各部门作出相关整改措施;专家组大查房,被查房科室提出意见。三是建立了五种《质量与安全信息通报反馈渠道》。包括各职能部门专题汇报;每周业务科室秘书例会,各职能部门可利用该会议通报、反馈各类信息;每月业务科室月例会,由质量管理部对上一个月的全院质量、安全和业务运行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汇报;医护专家组大查房中职能部门反馈;各委员会会议纪要。
4人力资源管理体系(1)JCI标准中的SQE章节评审重点是员工资格和教育培训。以病人为中心,要求有合格及技术熟练的员工来满足患者的需求,同时要求建立相应的制度和程序进行招聘、评估、任命、培训及教育等工作。为了与国际医院质量标准接轨,通过学习、讨论、实践,我院制定出了一套有效的流程来规定有独立行医资格的医生、护士及其他卫生人员的资格证书的收集、确认和评价过程,并建立了一套标准的程序对资格信息进行检验,以确保其有效性[1]127-130。(2)为达到JCI评审标准,满足医院的发展需求,我院成立了员工培训委员会,从医院的整体发展出发,系统规划在医院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根据不同的需求来提供培训的支持,确保了医院稳步快速发展。
5建立医疗安全体系在JCI标准及评估衡量要素中绝大部分针对的是医疗、护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中,我院根据《医生分级管理办法》对医生进行了分级与授权工作,为每位医师建立了个人技术档案,并规定至少3年对档案进行更新审核。医疗文书是对一个医院的医疗质量、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的综合评价依据。我院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是全国中医系统信息化示范单位,引进了LIS系统,在全院推广电子病历打印。根据JCI标准,结合我院实际制定了《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病历书写规程》,多次组织医师就病历书写进行培训,在提高病历质量的同时,也保障了医疗质量与安全。手术管理是病人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据统计截止2001年5月美国有150例错误手术案例,其中有41%为骨科手术,位居第一。作为一家骨科医院,我院根据JCI标准,从病人术前准备开始到病人离开手术室,分别制定了《手术管理制度》、《手术核对制度》、《手术病人交接记录单》等手术流程,确保了患者手术安全。急救质量关系到病人的安危,而质量的不断改进是提高抢救成功率,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因此从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管理到院内急救(codeblue)管理,制定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充分保证了患者生命安全,减少了医疗风险。
6健全临床护理服务质量体系JCI标准是从病人角度出发制定的,对每个病人所需的各个服务流程都有很细的规定,每个标准的每一个部分都与护理工作有很大的联系。首先是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JCI标准,找出差距、健全护理管理制度。其次,落实人员配置标准,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范;落实基础护理与分级护理措施,提供与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相适应的护理服务。三是注重人文关怀,实施整体护理模式,提供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方面人性化护理服务,减少家属陪护。最后开展健康教育,听取患者及家属意见,不断改进护理工作。
7健全设备管理体系对照JCI标准,我们针对存在的差距,建立健全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体系:①确定医疗设备身份制度,为每一台设备制作一张“身份证”并粘贴。②新进医疗设备全面验收制度,完成新购医疗设备的首次培训。③推行院内网上报修系统,这样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为医疗设备管理的改进打下了基础。④推行月巡查制度,杜绝设备带病运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⑤引进医疗设备风险评估工具,对全院医疗设备进行风险评估。⑥制作身份牌,为送货、维修及维护人员发放身份牌,以便其他员工认可识别。这一套体系的建立更好地保证了医疗设备的使用安全,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1]125-126。
8建立数据分析与质量改进体系(1)根据医院实际情况,按JCI标准所要求的临床和管理监测领域制定了30项监测指标,其中包括:住院病人医疗评估合格率、住院病人护理评估疼痛筛查漏项率、急诊检验出报告超时率、给药错误与接近错误率、洗手执行与洗手方法正确率、跌倒率、压疮率、出院病人平均住院费、病人和家属对医院满意度调查等。对每个监测项目划分了责任制并规定了监测频率。(2)按照JCI要求,结合我院的专科情况,最终在JCI监测指标库中确定了5项国际住院病人的监测指标,包括手术患者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静脉血栓的预防、跌倒及压疮等。此外,还对医院重要管理改进项目进行了优先级排序。(3)质量持续改进。通过监测,对重大意外事件进行根源性分析(RCA),再采用PDCA循环法进行持续改进。对发现的问题建立监测指标进行监测。例如:我们将首台手术开始与接台手术运行流程纳入质量改进项目及院级监测指标,由质量管理部牵头,组建质控团队对改进项目进行监测,按照PDCA循环法进行原因分析,采取改进措施后再持续监测。另外我们还对医院运行的重要流程进行分析,例如对住院部消防通道改造、防火门更换等问题,进行前瞻性分析后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及成效
在完善制度体系的基础上,医院管理也在逐步规范化。各项制度的建立让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标准、有检查、有反馈、有改进,遵循PDCA循环法,各监测数据分科、分类、分时段呈现,能够及时发现问题。通过宣教、规范学习、及时纠正改进后,我院各项监测数据呈现出质量上扬趋势。在制度与管理考核相结合下保证了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与病人的安全。JCI的管理模式不仅仅是一套标准,更是协助我院管理的有效工具,有了JCI的管理体系,医院再也不会为了应付检查、考核而工作,而会认为“我必须这样做”,使医院管理由被动变为主动,对医院的各项工作有了很好的提升作用。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