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网络的理解范文

对网络的理解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网络的理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网络的理解

第1篇:对网络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网络听力测试;听力理解焦虑;反拨效应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5-0084-04

一、前言

语言测试领域的反拨效应被称为测试的后效作用或反拨作用,通常是指考试对教师和学生以及教和学产生的影响(刘晓华、辜向东,2013:4)。以Messick为代表的语言测量专家(1989)率先提倡将反拨效应视为评估考试效度的重要组成部分,Bachman(1990)继而将此思想引入到语言测试领域,反拨效应逐渐成为语言测评领域的研究重点。Alderson & Wall(1993)随后提出的“反拨效应假设”,Bailey(1996)提出的“反拨效应基本模式”和Bachman & Palmer(1996)主导的“测试有用性原则”都对语言测试反拨效应研究框架产生了重要影响。国外大量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语言测试的反拨作用具有正面和负面、显性和[性的双重特性(Hughes,1989; Lam, 1993; Read & Hayes, 2003)。在近20 年来,信息技术逐渐被引入语言测试领域。国内语言测试者除了关注技术的使用对语言测试效度产生的影响(金艳,2012;金艳,吴江,2010;李清华,孔文,2006),也将语言测试的后效作用和反拨作用视为研究语言测试效度重点之一。大多数的研究都表明,考试对教师和学生以及教或学产生正面或负面反拨效应(杨惠中、桂诗春,2007;侯新民、王伟力,2008;曹勤,2009;石小娟,2010;辜向东、彭莹莹,2010;郭遂红、李方秀,2012;徐倩,2012;杨志强、辜向东、刘晓华,2012;亓鲁霞,2012)。

然而,大部分的研究都是针对目前国内高校在传统课堂模式下测试对大学英语教与学产生正面或负面反拨作用,而关于网络听力测试对大学生听力理解焦虑的反拨作用的研究较少。在大学生英语听、说、读、写四种技能学习中,测试给听力理解带来的焦虑最为突出(Krashen 1989;引自Young,1992)。多数研究也指出听力理解焦虑阻碍了听力学习(Gardner,Lalonde,Moorcroft & Evers,1987;Bacon,1989; Lund , 1991)。假如累加的焦虑感没有及时解决或缓解,听力测试的负面反拨作用将急剧凸显。结合近年来高校网络测试不断推广和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听力题型不断革新的形势,笔者认为开展网络听力测试对大学生英语听力理解焦虑的反拨效应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可增强外语教师和大学生对网络听力测试对听力理解焦虑的反拨作用的认识,帮助大学生正确对待听力理解焦虑,提高听力理解能力以及促进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二、研究方法与对象

1.研究方法

本论文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两种方法来开展实证研究,首先分析并总结问卷中所反映出的网络听力测试对学生听力理解焦虑的反拨效应,然后进一步通过深度访谈对调查问卷加以补充和论证。本研究使用的调查问卷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网络听力测试过程中学生的听力焦虑量表。笔者通过参考Saito et al.(1999)的外语阅读焦虑量表,结合本研究的需求设计了听力焦虑量表,共20个问题,并以中文给出,以便增加受试者对所回答问题的理解程度。每个问题都设计了A(非常不同意)、B(不同意)、C(不确定)、D(同意)、E(非常同意)五个选项,量化后的分数分别对应为1至5分。受试者需要对20个问题做出判断。分数越低表示在网络听力测试环境下,受试者听力理解焦虑程度越低,分数越高表示受试者听力理解焦虑程度越高。根据焦虑值的高低,把受试者分成三组,60分以下的受试者为低焦虑者,60至80分的受试者属于中等焦虑者,80分以上的则为高焦虑者。

为了掌握哪种网络测试(阅读,听力及写作)带来的焦虑感最为突出以及网络听力测试如何积极或消极反作用于听力理解焦虑,笔者在调查问卷第二部分设计了4个主观问题。问题1:定时定量的网络测试中,哪种能力的测试(阅读,听力及写作)带来的焦虑感最为突出,为什么?问题2:定时定量的网络听力测试是让听力成绩在多听多做的过程中产生了质的飞跃还是徒增了焦虑感、挫败感和疲倦感?请举例说明你如何在听力过程中回避你的焦虑感,或挫败感,或疲倦感。问题3:网络听力测试改变了你对听力课堂的看法吗?请至少举一例说明。问题4:网络听力测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请至少举一例说明。受试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4个问题予以详细的书面回答。在调查问卷基础上,笔者还选取了五名受试者进行深度访谈,对调查问卷起到有效补充的作用。面对面的深度访谈能更真实地反映出受试者对网络听力测试的认知、态度及网络听力测试如何对受试者听力理解焦虑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反拨效应。

2.研究对象

论文以北京工业大学理工类大学二年级3个班共11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教师借助网络教学平台来记录、了解、检查学生的大学英语听说和读写课程的学习情况。所有学生都要求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网考测试,测试范围涵盖《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版)》第三册七个单元的内容,测试形式为听力理解、阅读理解和写作三个部分,测试成绩按学生参加次数及比例计入期末总评成绩。另外每周还安排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7、8、9、10节课,引导学生熟悉和适应网络学习和测试。

三、结果与讨论

1.网络听力测试过程中学生的听力理解焦虑感

问卷调查数据显示(见表1),在网络听力测试过程中,学生的听力理解焦虑平均值在57和85之间,中等焦虑平均值为67.57,大部分学生(44.55%)属于中等焦虑。调查结果证实听力理解焦虑感确实大范围存在于学习者的网络听力测试过程中。

图1显示,网络听力测试过程中学生的听力理解焦虑感主要来自于伴随着整个考试过程中无法听清每一个单词时的紧张和困惑(问题7受试者的平均焦虑值3.88 )、无法确定答案时的沮丧(问题1受试者的平均焦虑值3.53)、看到大量听力材料时的害怕(问题4受试者的平均焦虑值3.49)以及失去学习兴趣,不喜欢听力的学习态度(问题12受试者的平均焦虑值3.42)。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网络听力测试过程中具有不同的焦虑表现,如有些学生听的时候总是很紧张,难以调节自己的精神状态,导致完全跟不上听力播放的速度。有些学生采用消极回避的态度来对待考试,如直接放弃听力部分的考试或者采取盲选的方式来完成,这极有可能是导致学生测试分数极其不真实、不稳定或明显低于同分值的阅读理解分数的主要原因。笔者这一判断,在深度访谈时得到了证实。此外,受试者对于调查问卷中跟听力策略有关表述的选择说明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运用听力策略去减轻听力理解焦虑,如在听的过程中会时常忘记自己之前所听过的内容(问题3受试者的平均焦虑值3.42)和在听的过程中,总是逐字逐句的听(问题9受试者的平均焦虑值3.33)。这与熊苏春(2012)的研究Y论“学生越少使用学习策略,就会变得越焦虑,越焦虑就越不愿意使用任何策略,就这样形成恶性循环”相吻合。

2.网络听力测试对学生听力理解焦虑的反拨效应

通过分析受试者对调查问卷4个主观问题的回答,了解到听力测试对受试者听力理解焦虑的反拨效应既有负面的也有正面的。图2显示,有高达50.88 %的受试者认为,相对于阅读和写作测试而言,网络听力测试所带来的焦虑感最为突出。假如累加的高焦虑感没有及时解决或缓解,听力测试的负面反拨作用将急剧凸显。正如Hussein Elkhafaifi (2005)研究指出,听力焦虑感与成绩和学习经历均呈显著负相关,即听力焦虑感越高的学生,其听力理解成绩越低。

而受试者对于第二和第三个问题的回答表明,在改变学生对听力课堂的观念和归因方面,网络听力测试对听力理解焦虑产生了正面的反拨作用。比如学生误认为只要多花时间练习,听力成绩就能提高,跟老师或者听力课堂关系不大。然而接近半数的学生(48.6%)却发现定时定量的网络听力测试虽然让他们的听力训练有了更多量的积累,却并没有让他们在多听多做的过程中有效地提高听力理解能力且徒增了挫败感、焦虑感和疲倦感,对听力学习产生了负面的反拨作用。但令人欣慰的是,对听力水平无明显提升的网络听力测试却让部分学生改变了对听力课堂的理解。会积极反思的学生提到,听力课堂的听力练习和课下的网络听力测试其实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训练听力理解的途径。其中听力课堂的练习能够让他们与老师就听力理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反思,并得到专门的训练,如听力课堂教会他们辨别同化、连读、省略音和不完全爆破等各种语言上的变化,又如老师在听力课堂上训练的记忆策略让他们学会了怎样运用听力策略快速的记下诸如时间,价格等细节信息。另外部分学生也提到,在网络听力的测试过程中,他们会碰到在听清楚对话当中的单词和句子的情况下,还是不解其意,进而照成误解和选错答案。而听力课堂上老师对答案的解读能让他们深入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听力材料及循序渐进的积累相关词汇,进而提高听力理解水平。

针对调查问卷第四个问题,受试者给出了诸多网络听力测试对听力理解焦虑的负面反拨作用。其中部分受试者提到,定时定量网络听力测试属于无人监控的状态,少数学生会借助各种手段谋求高分,这无疑让诚信考试的大部分学生倍感焦虑,无法以正常的心态面对网络听力测试。另外有部分受试者指出教师不能及时反馈网络听力测试的问题以及自己听力分数徘徊不前的状态都会增加学生的挫败感、焦虑感和疲倦感,久而久之就会让网络听力测试流于形式,对提高听力理解水平没有丝毫的建设性作用。再者,网络听力测试对硬件系统的要求极高,另外测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界面空白,听力录音中断、电脑死机等突发状况,严重影响了学生考试的积极性和测试成绩。

四、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调查问卷中定量、定性数据的分析表明,网络听力测试在改变学生听力课堂观念和归因方面对听力理解焦虑产生了正面的反拨作用。

为了进一步强化网络听力测试对学生听力理解焦虑的正面反拨作用,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改进。第一,通过网络听力测试平台收集到的信息应该最大化的利用,让网络听力测试和课堂教学有效融合。对教师而言,要从收集到的信息里看清学生的进步和认识到学生在哪些方面需要更加努力,及时调整和更新上课内容。第二,提供形式多样的听力材料便于学生选择。笔者注意到,虽然有56.14%的学生明确表达自己不喜欢听听力,但仍有42.11% 的学生还是乐意尝试灵活的单独化的听力训练测试。如教师可以建议听力基础薄弱的学生选择《听力入门》和《英语初级听力》这样的听力材料来强化基本知识点进而提高听力水平,而听力基础稍好的学生可以在线收听最新的CNN新闻听力及TED讲座等听力材料,最终让网络听力训练与测试不流于形式。第三,要在听力课堂上指导学生改善和练习听力策略。如重视网络听力测试后重点听力词汇的整理,部分听力材料的精听以及教会学生如何高效的通过网络听力练习习得生词的方法。综合来讲,教师如能将听力课堂与网络听力测试结果有效融合,定能给出针对性的指导方法,这对于改变学生对听力课堂的观念和归因以及改善学生的听力理解焦虑都将产生积极的反拨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不同听力水平的学生对网络听力测试保持积极的情绪,更好地发挥网络听力测试对听力理解焦虑的正面反拨作用。

参考文献:

[1]Alderson, J. C., & Wall, D. Does Washback Exist? [J]. Applied Linguistics, 1993, 14 (2): 115-129.

[2]Bachman, L. F. 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3]Bachman, L. F. & Palmer, A.S. 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4]Bacon, S. M. Listening for real in the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J]. Foreign Language Annals, 1989, 22 (6): 543-551.

[5]Bailey, K. M. Working for Washback: A Review of the Washback Concept in Language Testing[J]. Language Testing, 1996, 13 (3): 257-279.

[6]Gardner, R. C. & Lalonde, R. N., Moorcroft, R. & Evers, F. T. Second language attrition: The role of motivation and use[J].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7, 6 (1): 29-47.

[7]Hughes, A. 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8]Hussein Elkhafaifi.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Anxiety in the Arabic language Classroom[J].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2005, 89 (2): 206-220.

[9]Krashen, 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New York: Pergamon Press, 1982.

[10]Lam, H. P. Washback-Can It Be Qualified[C]// A Study on the Impact of English Examinations in Hong Kong. Unpublished MA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Leeds, 1993.

[11]Lund, R. J. A comparison of second language listening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J].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91, 75 (2): 196-204.

[12]Messick, S. Validity[A]. In R. L. Linn (Ed.),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3rd ed.) New York: Macmillan, 1989: 13-103.

[13]Read, J. & Hayes, B. The Impact of IELTS on Preparation for Academic Study in New Zealand[J]. ELTS International English Language Testing System Research Report, 2003/4: 153-206.

[14]Saito, Y., Garza, T. & Horwitz, E. Foreign Language Reading Anxiety.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99, 83(2): 202-218.

[15]Vogely, A.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xiety: Students’ Reported Sources and Solutions. Foreign Language Annuals, 1998, 31: 67-80.

[16]Young, D. J. language Anxiety from the Foreign Language Specialist’s Perspective: Interviews with Krashen, Omaggio Hadley, Terrell, and Rardin. Foreign Language Annals, 1992, 25: 157-172.

[17]曹勤.大W英语四级网考听力测试对大学英语教师教学的反拨效应研究[J].外国语文.2009(5):164-168.

[18]辜向东.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反拨效应实证研究[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19]辜向东,彭莹莹.大学英语教师对CET及其反拨效应认识的历时研究[J].外语及外语教学, 2010(6):37-56.

[20]郭遂红,李方秀.大学英语网络考试对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拨效应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 2012(5):72-76.

[21]侯新民,王伟力.大学生对新大学英语四级听力考试的态度研究―新大学英语四级听力考试对学生的反拨效应[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3):91-94.

[22]金艳.计算机化语言测试的效度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 2012(1):11-15.

[23]金艳,吴江.大学英语四级网考效度初探 [J].外语电化教学, 2010(3):3-8.

[24]李清华,孔文.基于计算机的语言测试及其效度验证等效研究综述[J].外语界,2009(3):66-72, 96.

[25]刘晓华,辜向东.国内外反拨效应实证研究二十年回顾[J].外语测试与教学,2013(1):4-17.

[26]王艳.英语听力教学与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27]熊苏春.基于网络环境的大学生语言学习焦虑与学习策略使用之关系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2(6):66-71.

[28]徐倩.英语专业八级的反拨作用研究―对外语专家和英语学科负责人的一次调查[J].外语界,2012(3) :21-31.

[29]杨惠中,桂诗春.语言测试的社会学思考[J].现代外语,2007,30(4):368-374.

第2篇:对网络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调节聚焦;网络口碑;网络消费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7月24日

一、引言

网络消费具有虚拟性,消费过程中,消费者很难跟传统消费一样通过实物接触、与销售人员进行面对面沟通来全面了解商品。因而消费者在进行网络购物时,需要一定的评价标准来帮助其进行消费判断。网络口碑成为了影响消费者网络购物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商家来说,一方面买家好评可以帮助商家提升店家信用、商品可信度,扩大销售范围;另一方面买家差评也会导致商家流失顾客,甚至丢掉市场。因此,网络口碑是商家进行网络营销时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调节聚焦理论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大量研究表明消费者调节聚焦倾向对其消费选择、品牌延伸、评价说服力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重点关注调节聚焦与网络口碑的作用关系,建立两种不同调节聚焦的人群(促进型调节聚焦和防御型调节聚焦)与不同方向网络口碑(正向、负向)的关系模型,研究不同方向的网络口碑对不同聚焦人群的影响差异。

二、文献综述

(一)网络口碑。网络口碑是通过互联网所进行的信息沟通与交换,也是口碑传播的一种形式,包括消费者消费体验的口碑表述,以及对产品价格、性能等特征的评论。网络口碑具有传播信息范围广、速度快、信息量大、可存储、即时大量接收、匿名性和超越时空性等特征。网络口碑的趣味性、生动性、互动性、实时性、实用性、信息丰富性等都会影响消费者对口碑的态度和行为意愿。网络口碑能有效弥补消费者的感知风险、信息不对称、信息缺乏的局限,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依靠网络沟通来搜集影响购买决策的信息。同时,网络口碑在网络中长期存在,不仅会产生短期促销作用,而且会形成持久的影响。网络口碑按照性质不同可以分为正向口碑和负向口碑。正向口碑是指当消费者获得高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告知他人满意的消费体验的行为。负向口碑是指顾客彼此间诋毁某企业或产品的一种人际沟通,是一种经常因交易不满意或不继续使用某一产品的顾客,告知他人避开此不满意经验的行为。正向口碑可以对公司、产品或服务等产生积极的推销作用,改变一些原本印象不佳的观念,促使消费者产生较高的认知水平,进而产生购买意向或重复购买行为;负向口碑则正好相反。在正向口碑与负向口碑各个方面的比较中,一些学者认为正向网络口碑对消费者更具有价值,而另外的学者研究发现负向口碑比正向口碑的影响大。在关于消费者对零售企业负向口碑反应的研究中,不是所有的负向口碑对于消费者的感知都具有弱化影响,当信息被良好组合和具有逻辑性时,其能有效减弱消费者对企业的态度。

(二)调节聚焦理论。“人类本能是追求快乐、逃避痛苦”,直至20世纪,心理学学者们都趋于按照这一享乐型原则来解释人类行为的内在动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理系教授Higgins(1997)提出了“调节聚焦”这一概念,从更深层次的视角来观察和研究人类行为的内在机制。调节聚焦原理以Higgins提出的自我差异理论为基础,认为个体在追求理想自我和责任自我的过程中,存在两种不同的期望终极状态,即理想终极状态和责任终极状态。理想终极状态代表强烈的理想,是自身或其他重要他人对其的希望、愿望和渴望。而责任终极状态代表强烈的责任,是自身或重要他人对其的义务、责任和职务。Higgins认为,对两种不同的期望终极状态的追求产生了两种不同的个体自我调节——促进型调节聚焦与防御型调节聚焦,这两种不同类型的调节聚焦在行为动机、追求的目标结果、采用的策略方式、结果的反应及情感体验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促进型调节聚焦和防御型调节聚焦的目标不同,促进型调节聚焦追求长期的理想化目标,而防御型调节聚焦追求责任目标。调节聚焦原理被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广泛应用于消费者行为学、组织行为学、领导学等领域,成为应用最广的心理学理论之一。调节聚焦理论被引入营销领域的研究,认为包含不同调节聚焦类型的广告信息会对不同自我建构模式的消费者产生不同的说服力。研究表明,在不同感知风险水平下,调节聚焦对信息说服力的影响不同:当感知风险高时,防范负向结果的警戒心会增强,引发防御型聚焦的自我调节;当感知风险低时,追求正向结果的热情会增强,引发促进型聚焦的自我调节。

调节聚焦与网络口碑理论具有何种联系?不同调节聚焦的人群对于正负口碑说服力的影响是否一样?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调节聚焦理论为基础,从实证角度考察当商家面对不同调节聚焦的消费者时,对网络口碑说服力有什么不同影响。

三、研究假设

已有对网络口碑的研究表明,正向口碑会鼓励消费者进行选择,帮助企业建立形象;而负向口碑则不鼓励消费者进行选择,会损毁企业形象。如对新食品的口碑传播效应研究显示,正向口碑促进购买,负向口碑减少购买(Arnd,1968)。正向口碑传播不但可以降低企业的营销支出,而且当新的消费者被吸引的时候也会增加企业的收入;相反,负向口碑传播会降低一个公司广告的可信度(Reichheld F,1990)。网络负向口碑对于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效果要明显高于正向口碑,特别是当口碑以主观评价型信息为主时,负向和正向口碑之间的效果差异将被放大(金立印,2007)。

已有对调节聚焦的研究表明,促进型调节聚焦的个体偏好采用追求渴望的结果,获取成功的策略;而防御型调节聚焦的个体偏好采用避免不想要的结果,避免失败的策略(Lockwood,2002)。促进型调节聚焦个体会采用相对冒险、创造性的策略方式,寻求创新和变化,更富创造力;而防御型调节聚焦个体则不然(朱丽叶,2009)。促进型调节聚焦的个体表现出一种对变化的偏好,而防御型调节聚焦的个体表现出对稳定和一致性的偏好(Liberman,1999)。促进型调节聚焦倾向的个体积极寻求创新,而防御型调节聚焦的个体会采取回避风险的谨慎行为(Crowe&Higgins,1997)。

进取性的积极信息对促进型调节聚焦人群的影响力较大,消极信息对于防御型调节聚焦人群的影响力较大。而正向口碑则是消费者对于产品使用功效等方面积极的评价,负向口碑是消费者对于产品使用功效等方面消极的评价,二者之间存在关联。

本文借鉴国内外学者对网络口碑的研究,引入调节聚焦原理,研究不同方向的网络口碑对促进型调节聚焦和防御型调节聚焦的人群说服力的影响,并提出如下假设:

H1:对于促进型调节聚焦人群来说,正向口碑的说服力大于负向口碑的说服力。

H2:对于防御型调节聚焦人群来说,负向口碑的说服力大于正向口碑的说服力。

四、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本实验通过对2组被试进行问卷调查来检验研究中的两个假设。所操纵的变量分别是不同调节聚焦(促进型和防御型)和口碑方向(正向和负向)。对2个不同被试实验组(促进型和防御型调节聚焦)同时进行正负向口碑说服力的检测。被试对象选取在校大学生,为避免被试对实验刺激物品类的功能、特性、价格等方面有详细的了解而产生主观影响,实验刺激物选择为在校大学生接触较少的用品——电饭煲。为避免品牌效应的产生,刺激物电饭煲使用虚拟品牌“A”。正式实验中,以文字描述形式将虚拟品牌A展示给被试,使得被试对刺激物进行了解。

(一)实验说明。正式实验的目的就是考察不同调节聚焦类型的消费者对不同网络口碑的选择,即在预实验基础上,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假设H1、H2进行测试。实验预计招募10个20~28岁、教育程度在本科及本科以上的年轻人为被试对象。实验步骤是:首先,把所有被试者分为2组,每组5人,然后我们进一步将一组操控成为促进型调节聚焦人群,将另外一组操控成为防御型调节聚焦人群;之后,对被试者的调节聚焦操控结果进行检测;最后,要求2组被试者分别对调查问卷进行填写。

调节聚焦有长期倾向和短期状态两种形式,长期倾向可通过量表测量,短期状态可通过情景工具诱发。在本实验中,为了确保不同类型调节聚焦被试的样本数,选择将被试操控成特定的调节聚焦。按照以往文献中比较常用的调节聚焦操纵方法来对被试进行调节聚焦的操纵方法进行结合,并且加上我国高教育程度年轻群体对问题项的熟悉程度及操纵的便易程度等因素,而研究出的调节聚焦操纵方法。

调查问卷第二部分是测试被试的调节聚焦操控是否成功。借鉴“朋友题”的检测方法,分别对两组调节聚焦操纵结果进行检测。具体说来,有6条维系友谊的策略,其中符合促进型和防御型的各有3条,每名被试需要在这6条中选出3项,每选择一道反映促进型导向的策略得1分,选择反映防御型导向的策略不计分。故每名被试的得分都在[0,3]之间,并且可以反映出被试在实验过程中趋近导向的净值。根据预实验的结果,我们调整调节聚焦操纵,从而使各组被试能够更好地达到操纵效果。

问卷的第三部分是让被试者进行主调查问卷的填写。每套调查问卷包括六条口碑,其中3条正向口碑,3条负向口碑,均随机抽取于预实验中获得的10条口碑。每条口碑后都有关于被试对此口碑可信度、认可度以及是否影响到购买意愿的选项。被试要求详细阅读每条口碑并做出符合自己意愿的选项。变量测量的具体方法如下:是否可信(1=不可信,…,5=可信);是否认可(1=不认可,…,5=认可);是否会影响到被试的购买意愿(1=不会影响,…,5=会影响)。

(二)正式实验结果。正式实验共发放问卷10份,其中防御型、促进型操纵组各5份。问卷回收10份,有效问卷10份。

1、促进型结果。(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操纵为促进型人群的实验组5个成员中,正向平均得分均略低于负向口碑的得分。因此,关于实验假设“H1:对于促进型调节聚焦人群来说,正向口碑的说服力大于负向口碑的说服力”未得到有力的实验数据支撑。

为了进一步从统计显著性检验的角度验证实验假设,对上述数据进一步做了统计检验。将每条口碑的平均得分分类汇总,其中“1”类表示正向口碑,“2”类表示负向口碑,得到如表2数据,并进行检验分析。(表2)

从数据分析输出结果可以得到,操纵为促进型的被试对3条正向口碑的平均得分分别为3.67、3.87、4.00,均值为3.8467。对3条负向口碑的平均得分分别为4.73、4.33、4.45,均值为4.5033。显著性双尾检验水平为0.013

因此,对于假设“H1:对于促进型调节聚焦人群来说,正向口碑的说服力大于负向口碑的说服力”,从统计检验的角度同样没有得到验证。究其原因,如下:

第一,调查问卷并非是以匿名的方式进行的,而是一对一的发给熟悉的同学。因此,在对促进型调节聚焦操纵是否成功的检验中,可能操纵本身并未成功,但从同学间的个人感情等主观因素出发,被试同学仍然选择了好的一面的选项,即符合促进型的选项。因此,虽然操纵数据结果显示是成功的,但实际被试并未纵为促进型调节聚焦。从而,后面的正式问卷答案有了偏差。

第二,从网络口碑中以往学者的研究结果看,负向口碑要比正向口碑有更重要的影响(Godes,2004)。国内学者通过实证研究也指出网络负面口碑对于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效果要明显高于正面口碑(金立印,2007)。因此,推测负面影响对被试的影响可能要大于促进型操纵对被试的影响,从而被试对负向口碑的打分要高于正面口碑的打分。

第三,主问卷设计相对简单,数据分析的方法需要改进,从而不能更好地检测出被试对口碑真正的看法。

2、防御型结果。(表3)从表3可以看出,操纵为防御型人群的实验组5个成员中,负向平均得分均高于正向口碑的得分。因此,描述性数据分析结果与假设“H2:对于防御型调节聚焦人群来说,负向口碑的说服力大于正向口碑的说服力”一致。

为了进一步验证数据在统计上的显著性,对上述数据成果汇总并进行方差分析。将每条口碑的平均得分分类汇总,其中“1”类表示正向口碑,“2”类表示负向口碑,得到如表4数据,并进行检验分析。(表4)可以看出,操纵为防御型的被试对3条正向口碑的平均得分分别为2.6、3.07、2.4,均值为2.68893。显著性双尾检验水平为0.002

3、综合分析。本文抽取出不同调节聚焦被试对正负向口碑的平均评价水平,并对之进行对比分析。其中,促进型操纵人群对正向口碑的平均打分为3.84分,对负向口碑的平均打分为4.51分;防御型操纵人群对正向口碑的平均打分为2.69分,对负向口碑的评价打分为4.16分。(图1)

通过图1可以看到,负向口碑与正向口碑的影响力平均值比较中,负向口碑的影响力整体要大于正向口碑。其中,防御型的差异较大,促进型的差异较小。这也验证了假设“H2:对于防御型调节聚焦人群来说,负向口碑的说服力大于正向口碑的说服力。”

同时也可以看出,正向口碑对促进型和防御型操控人群的影响分别是3.84、2.69,正向口碑对促进型人群的影响要大于对防御型人群的影响,差别程度较大;负向口碑对促进型和防御型操控人群的影响分别是4.51、4.16,同样对促进型人群的影响要大于对防御型人群的影响,但是影响差别较小,小于正向口碑对不同调节聚焦操纵人群的影响。

五、总结

本文借鉴营销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以调节聚焦为基础,分别对促进型调节聚焦的人群与防御型调节聚焦的人群对待不同的网络口碑(正向网络口碑和负向网络口碑)进行分析,将研究问题聚焦在正负网络口碑的说服力的影响方面进行探讨,从而识别出正向、负向口碑对促进型调节聚焦的人群影响的大小以及对防御型调节聚焦的人群影响的大小。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不管是正向口碑还是负向口碑,对促进型调节聚焦人群的影响总是要大于对防御型调节聚焦人群的影响。另外,“对于促进型调节聚焦的人群,正向网络口碑大于负向网络口碑”这一假设没有得到有力的支持,但是进一步验证了“网络负面口碑对于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效果要明显高于正面口碑”。

主要参考文献:

[1]Higgins,E.T.Beyong pleasure and pain[J].American Psychologist,1997.52.

[2]Arndt,J.,Selective processes in word of mouth[J].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1968.

[3]Reichheld,F.and Sasser,W.E.,Zero defections:quality comes to services[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September-October,pp.

[4]金立印.网络口碑信息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J].经济管理,2007.22.2.

[5]Lockwood,P.,Jordan,C.H.,and Kunda,Z.,Motivation by positive or negative role models:Regulatory focus determines who will best inspires u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2.83.

[6]朱丽叶.调节聚焦理论及其在营销研究中的应用[J].经济经纬,2009.5.

第3篇:对网络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电力通信 网络故障 优化

中图分类号:TM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1-0366-01

前言

电力通信网络就是一种非常专业的通信网络。电力通信网络系统是发电厂和相关的变电所等其它各类电力部门为了实现其相互连接目的而建立的一种传输系统,一般而言,电力通信网络系统是由电力部门的交换系统和有关的终端设备组成约。电刀通售网络的性能由许多条件综合决定,其中,电力通讯网络约结构,电力通信网络的运营方式与技术资金投入对其影响较大。随着电力通讯网络使用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力通信网络的结构也日趋完整和复杂,从而使得电力通讯网络对现代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电力通讯网络的现状

就目前情况来看,随着电力通信网络的飞速发展,许多电力系统的业务都是需要通过电力通信网络才能进行传输的,电力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对电力通信网络有着很强依赖性.所以电力通信网络出现的各种故障对电力系统产生越来越多的不利影响。因此.整个电力系统的各个业务部门对电力通信网络的质量方面要求也越来越高,既要求电力通信网络能够提供必要数量的通信能力,同时还要求电力通信网络工程加强安全性,可靠性及稳定性.从而提高电力通讯网络的质量。截止到现在,我国各个地区的电力通信业务部门对已有的电力通讯进行了升级、扩展,有效地增强了电力通信网络系统对于电子通信能力的需求。

二、电力通信网管系统方案

(一)需求分析

在选择网管系统方案时各种因素都会影响最终的决定,如网络管理要求、通信系统规模、通信网络结构、技术经济指标等。网络管理要求应是确定网管系统方案的首要因素。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网管的配置越高、功能越全越好,如果管理要求只关心对通信设备的实时监控.那么最佳方案是选择监控系统。在完成监控功能方面,监控系统的实时性能、准确程度都较复杂的网管系统要高。

(二)网络设计

初期的网管系统一般只注重网络某些部分(如通信设备)的管理,其主要原因是通信网管系统在发展初期一般依赖于通信设备生产厂商。真正的网络管理系统应包括以下各个层次:

网元数据采集层;网元(设备)的数据接入,数据采集系统:

(四)系统功能

一个完善的网络管理系统应具备如下功能。

故障管理:提供对网络环境异常的检测并记录,通过异常数据爿别网络中故障的位置、性质及确定其对网络的影响,并进一步采取相应的措施。

性能管理:网络管理系统能对网络及网络中各种设备的性能进行监视、分析和控制,确保网络本身及网络中的各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三)系统结构

为了保证网管系统能较好适应电力通信网的特点,满足电力通信网的管理要求,网管系统应能兼容多机种、多种操作系统:应能设计成冗余结构保证系统可靠性;应能充分考虑系统分期建设的要求,充分考虑不同档次的网管系统的需求。

三:电力网络通信的故障分类

(一)电力通信网络系统的不稳定性

(1)虽然,当今社会的电力通信网络技术发展速度比较快,但是已有的电力通信网络结构的稳定性仍然比较低,会出现许多故障问题,影响电力系统的运行。同时资源共享也不够充分,不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一定程度造成资源的浪费:如果电力网络通信中心系统或者某个站点出现故障问题,那么整个电力通信系统都有可能会崩溃。因为许多电力通信设备经过一定时间的运行,就会进入电力设备的维修期,甚至是老化期,所以要些需要维护的或者需要维修的设备出现的问题直接影响电力通讯系统的整体运行及其稳定快速的发展。

(2)电力通信网络的电力传输质量不佳

现有的电力通信网线的屏蔽层不够好.甚至不能够阻止共模的干扰,并且一般的电力通信网络的网线均为单股铜线,在电力通信中比较容易断开;同时网线过于细,影响网络数据传输距离和传输质量:各介地区的员呈使用情况不同,SDH上的节点也就比一般的多而且复杂,加原有的SDH环网上节点数量比较多。从而无法抵抗多种失效事件,最终影响了电力通信的网络传输质量。

(3)电力通讯网络的结构管理工作难度较大。

电力通讯网络的管理工作因其运运行特质可以分成三大类型,分别是一级通讯网络、二级通讯网络和_三级通讯网络。电力通讯网络的线路布局和安排的复杂度较高。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对于电力通讯网络的需要量越来越大,国内的变电站数量在不断地上升,因此变电站内的新出现的SDH设施节点也在不断地加畋到原来的规划网络当中,而传统的网络没有得到更新与升级.这样的节点增加现象只能使电力通讯网络的结构越来越复杂。在这样的情形之下,许多电力通讯业务的传输要经过更多的环节,很难满足其传输需求。

(二)常见故障的原因

电力系统通信网主要采取网络拓扑结构,呈星型结构和线型结构,这2种网络结构简单,便于管理和建网。由于近几年电力光通信网络快速发展,因此在光传输网络不断复杂的情况下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早期建设光纤网架结构不合理,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较差,SDH逻辑系统结构复杂,管理难度大等问题,现阶段的电力通信网络还存在一些问题,其故障原因来自多方面,综合起来,其原因可以归结为“通信出错”和“通信网络出错”两种类型。

四、加强电力通讯网络优化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的电力通讯网络管理体制

一个好的电力通讯网络管理体制必须要以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为制定依据,以其具体情况制定符合地方电力通讯网络管理的管理体制,满足其规划与发展的需求.使电力通讯网络的管理工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行性以及可靠性。在管理体制建立以后,相关部门要严格监督其实施过程,完善电力通讯网络系统的维护与升级工作体制.使已经制定好的强化政策达到其预期的效果。其次.在电力通讯网络系统投入建设之前.要特别注重设计规划工作的可靠性,利用有限的条件,对电力通讯网络的可靠性及可行件讲行综合判断。

(二)加强电力通讯网络系统的故障导航系统建设

为电力通讯网络系统提供全方位的技术导航服务,技术支持,操作流程控制以及故障的分析与研究服务对于建立一个健全与完整的电力通讯网络具有十分重大的积极意义。要想使电力通讯网络系统得以优化,就一定要大力研究与开发电力通讯网络系统的故障导航系统,存其中储存与通讯网络相关的线路技术性能和关键的技术参数,以此来为电力通讯网络系统的建设提供技术方面的智能化支持。

(三)加强光缆线路的设计与施工、维护工作

在光光缆的选择下,要坚持选用优质光纤,一个线路上要尽力采用一个批次的裸纤,使光纤的特性得到匹配,减少模场直径对光纤熔接损耗的影响,降低接头的数量。另外,从事光纤接续的工作人员应该以光纤熔接的具体工艺为标准对光纤进行接续,严格地对接头损耗进行控制,在熔接的过程录中要以仪表为监测仪器时刻进行监测,对于不达标准的光纤要重新熔接。除此之外,要避免在灰尘多或者潮湿的环境之下进行工作,特别是露天的操作。光缆的接续部分、所用到的工具和相关材料要保持干净,绝对不可以使光纤的接着受潮。在切割之后,光纤不可以在空气中暴露过多的时间,接续的环境温度不宜过低。

结束语

在电力通讯网络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的同时,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断地暴露出来,可靠性低,稳定性差,传输质量不高等问题都严重地影响到了我国电力通讯网络系统的正常发展。通过研究分析,主要提出了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建立故障导航系统和提高电力通讯网络设汁水准三大优化策略,希颦以此来促进我国电力通讯网络系统的优化升级,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对网络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电力调度;自动化运行;网络安全问题;解决对策;电力企业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1-0141-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1.068

在电力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电力调度自动化工作的开展对用户的用电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不仅能够提高电力企业的供电质量,还能保证电力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就现阶段来说,电力调度自动化工作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只有积极对其进行研究才能保证电力调度自动化工作开展的有效性,推动电力企业的持续发展。

1 电力调度自动化的概念

电力调度自动化主要是通过对电子计算机进行利用,构建中心控制系统以及调动技术,从而可以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调动,主要包括安全监控、安全分析、状态估计、在线负荷预测、自动发电控制、自动经济调度等工作内容,同时也是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的主要构成部分,能够帮助调度工作人员及时地检测电力调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 电力调度自动化网络安全问题分析

2.1 网络系统管理工作不合理

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管理工作开展中,由于电力调度自动化较为复杂,调度工作人员在管理时不能准确的对网络故障的原因进行判断,不能制定有效的措施,使得相应的管理不具备科学性、针对性。另外,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一些病毒、恶意软件数量也逐渐增多,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电力调度自动化网络系统管理工作的难度,严重影响了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2.2 不能及时进行网络升级

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的更新速度较快,如果不能及时地对网络技术进行更新,就会对整个网络的运行效率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还会出现一些较为严重的漏洞,就会被恶意病毒侵害,对整个电力系统造成更大的破坏。

2.3 电力调度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在电力调度工作开展过程中,工作人员的素质对整个系统的管理水平都具有直接的影响。就现阶段来说,在电力调度自动化工作开展过程中,部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不能满足实际的工作需求,不能胜任相应的职位。在实际的工作中,工作人员不具备良好的责任意识,,不能严格地开展相应的工作,从而使电力调度自动化管理工作中存在很多漏洞。如果出现一些突况,工作人员不能及时地对网络系统进行排查,不能及时地解决问题,严重影响了电力调度自动化的运行。

3 提高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网络安全管理水平的措施

3.1 建设科学合理的网络结构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整个系统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网络结构不合理,因此积极对网络结构进行调整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电网系统运行的安全系数。在实际的网络系统构建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对其中存在的干扰因素以及不可抗拒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依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工作人员首先应该依据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监管机制,及时地对电力系统的网络结构设计、设备的安全性能、布线的合理性等进行研究分析,并严格按照相应的要求进行落实,能够实现电网的统一调配。在运行过程中,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对于相应的运行环境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如果湿度以及温度超过额定范围,就会出现短路现象,从而对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工作人员应该积极地对机房的温度进行控制,做好机房降温工作,同时还要制定完善的措施,及时对设备进行保护。另外,还要制定完善的防静电措施,保证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受到静电的影响。

3.2 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也是工作质量的根本保证。对于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网络安全管理工作人员来说,首先应该积极对网络结构的复杂性进行分析,明确网络结构的构成以及细节,及时地对各个环节进行控制,不断的进行学习,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其次,应该加强对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在安全培训过程中,管理人员应该积极组织以安全为主题的知识讲座,不断强化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安全操作的意识深入人心,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最后,管理人员还应该积极从思想层面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帮助工作人员树立良好的工作思想,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能够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加强对各个方面工作质量的控制,才能保证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安全运行,实现电力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促进电力企业的持续发展。

3.3 完善电力企业网络安全管理机制

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机制是网络安全管理工作质量的根本保证,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网络安全管理制定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从法律以及技术两方面入手,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措施,保证措施全面性以及科学性。在电力设备以及工作人员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积极地从网络安全管理的实际需求出发,对相应的管理内容及时进行调整,将相应的管理工作细化,落实到个人,使每个工作人员都能够明确自身的主要工作内容;在管理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能够及时地落实到人,并且及时地进行处理,保证管理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另外,在管理措施制定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借鉴国内外一些成功的管理经验,及时地和自身的情况进行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完善管理机制中存在的漏洞,加强管理机制的法律力度,能够从根本上提高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网络安全管理的工作质量。同r管理人员还应该积极构建完善的网络安全监测机制,采用一些先进的设备及时地对各个工作环节的网络运行状况进行监测,防止一些木马、黑客等对网络系统进行攻击,从而能够保证电力自动化的安全运行。

3.4 制定完善安全管理措施

在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网络安全管理的工作中,应该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措施,保证设备以及工作人员的安全,构建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在设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管理工作人员应该积极地从实际情况出发,及时地对设备、技术等进行管理,才能保证系统的运行。首先,工作人员应该积极对相应的设备进行检查,保证设备的各项性能都能够满足实际的工作需求,对于其中一些存在问题的设备,工作人员应该及时申请更换,保证设备可以正常使用,从而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其次,在技术管理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积极地对系统进行检查,及时更新相应的内容,防止系统出现较大的漏洞,从而能够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性;最后,还要积极对工作人员的操作进行管理,制定完善的操作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工作质量。

4 工作原则分析

4.1 整体性原则

在实际的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主要的管理目的是为了保证电力系统自动化网络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受到一些非法攻击,保证电网信息的安全性。管理工作中,应该遵循整体性原则,从安全监测、安全防护等方面入手制定完善的措施,能够实现对网络系统的整体监控,如果受到恶意攻击,能够及时发现,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能够提高供电质量。

4.2 等级性原则

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可以采用等级管理制度,对相应的管理工作划分等级,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如果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和防护。实现等级制管理也从另一方面使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减少。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电力调度自动化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地提高电网运行的效率,保证良好的供电质量以及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保证了电网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电力企业的持续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是现阶段电力调度自动化运行系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对于电网运行的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只有积极的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保证电力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在措施制定过程中,管理部门应该积极从网络结构、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网络安全管理机制、安全管理措施等方面入手,遵循相应的原则,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良好的工作质量,提高了电力调度系统的网络安全,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 李晓龙.电力调度自动化网络安全与实现[J].机械管

理开发,2016,31(1).

[2] 殷玉萍.电力调度自动化的网络安全问题研究[J].中

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5).

[3] u晓杰,常占新.电力调度自动化网络安全与现实的

研究[J].电子制作,2014,(24).

[4] 唐琳,王瀚伦,王耀祖,等.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网

络安全隐患及防止措施[J].信息系统工程,2016,

(8).

[5] 冯豆.电力调度自动化网络安全及相关问题阐述[J].

数字通信世界,2016,(6).

第5篇:对网络的理解范文

一、农资打假与监管中信息断点现象分析

目前,各地、各监管部门内部按照各自职能的分工,陆续形成了若干区域性、系统内的农资打假和监管信息网络,这些网络平台在监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工商部门红盾护农信息网的建设来看,省和市、县一级的工商部门基本上都建立了农资监管信息网。绝大多数基层工商部门都对辖区的农资供应商及商品的信息进行了采集,构筑起了清晰的商品流转去向图和监管控制网络。这样的基础性监管网络对农资的打假与监管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但在实际的运行中,农资打假与监管信息化工作还处于基础性阶段,现有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已经满足不了、或者说是很难适应新的农资监管形势,并且存在着难以解决的结构性信息断点问题。

(一)点与面的执法信息流动不畅

目前。基层农资打假和监管信息流动的区域性比较突出,县(区)一级的打假和监管信息流动速率相对较快,相关的打假和监管信息能及时在内部的信息网上进行公开通报。省、市一级已建立相应农资监管信息网的,也能及时在网上对打假和监管信息进行公开通报。这种信息公开的特点是在区域内的一个点上查处的假劣农资信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辐射到局域网中的其他相关单位,使得相关的单位能及时组织起有针对性的专项打假行动,有效地提升了执法效能。但区域内的农资打假和监管信息向外扩散和流动相对困难。例如,某县级工商局一工商所查处一起假劣农资案件。其中的产品检测报告、处罚决定书在一定的时间内进入了内部信息网,相关涉假的农资产品也被锁定黑名单。但不在这个局域网内的其他工商部门或者相关执法单位却无法及时接收到这些重要的打假信息。尤其是与涉假农资生产企业所在地的工商、质检、农业等执法部门信息交流渠道不畅通。这就造成许多假劣农资在一地查处后,由于不能及时通知源头所在地的执法机关,使得假劣农资依然有在其他地区销售的可能。同时,这种点与面上的执法信息在局域网之间的流动不畅,也间接地浪费了行政资源,形成了信息传递的断点,延误了查处假劣农资的最佳时间。

(二)上与下的执法效能监督问题

农资打假与监管工作开展如何,执法效能监督是重要的环节。这几年,从上至下,各级监管部门都十分重视执法效能的监督工作。国家工商总局对红盾护农工作、特别是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每年都要进行统一的部署落实,各省、市、县也结合区域农业生产和季节性特点,重点部署相关农资的打假专项行动。同时,各级监管部门都在编发农资打假系列性的简报,及时在督查农资打假,通报打假工作情况。但是,全国性的农资打假与监管信息平台尚未建立起来,信息壁垒造成了信息的不对称。如,对重、特大涉农案件,从上至下可以进行挂牌督办,这样的跟踪监督力度很大。但对一般性的、危害不是特别大的涉农案件,上级部门有时因为信息传递速度较慢,基本上很难顾及,监督很难到位。因此,有些单位虽然也将农资打假的信息传送到企业所在地的工商、质检等部门,但由于缺乏外在的和上级的强有力监督,涉农打假信息发挥不了应有的引导作用,有的信息甚至石沉大海。同时,绝大多数农资打假和监管信息网都属于内部运行的局域网,无法向公众及时公开打假信息,也就无法有效地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监督。

综上所述,现有的农资打假与监管的信息化发展已经不能适应红盾护农的新形势,达不到“四高”目标,无法形成快速反应机制、信息扩散机制、有效监督机制,必须进行流程再造,创新和利用新的信息化手段,确保农资打假与监管工作的效能提升。

二、构建农资打假与监管信息高速公路需把握的原则

(一)资源共享原则

政府的行政资源是有限的。就农资打假与监管工作而言,相关的执法部门都掌握着一定的信息资源,只有把这些资源有效地整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能量,才能有效地避免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执法缺位。要实现资源共享,就要求各个职能部门跳出部门利益的局限,站在全局的高度,合理分工,通力协作,各司其职,共同参与农资打假与监管工作。

(二)监督制衡原则

农资打假与监管是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权力和职责,权力一旦失去了监督,或者监督不到位,就有可能被滥用。对农资打假的监督包括党委政府的监督、上级部门的监督、同级部门的监督、部门之间的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要实现监督制衡,就必须将农资打假与监管信息公开化。以便于实现来自各方面的有效监督。也只有完全启动各类监督,才能使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所得应有的效果。

(三)科技主导原则

现代的管理工作越来越离不开高科技。工商总局提出的“四高目标”中,发展高科技是其中的要义之一。离开了科技与信息化,农资打假与监管工作就有可能成为信息与科技的孤岛。因此,农资打假要适时运用最新的科技成果,如网络、微博等科技手段。通过高科技在农资打假与监管工作中的运用,提高监管执法效能。

三、构建农资打假与监管两个平台的对策思考

(一)点面结合,形成互动的农资打假微博短信平台

微博是互联网发展的新产物,也是目前发展最快的资讯平台之一。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也相继开通了微博,与民众进行信息交流与互动,成为政务公开的重要渠道,收到很好的效果。微博的灵活、快速、互动的特点对于做好农资打假与监管工作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就目前而言,各地工商部门可以结合已经建成的农资打假与监管信息网,并与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业务上的资源整合,在县一级以上的工商局建立农资打假微博。具体可指定负责农资监管和信息网管理工作的专职工商干部负责信息的对外工作。的内容包括不合格农资产品的抽检信息,涉假农资产品名称、批次、厂址。

第6篇:对网络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1

一、计算机网络教学要求

计算机网络是电信、信工专业的专业拓展课程,在教学培养方案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原理及其相关技术从整体上有一个较清晰的了解;培养学生掌握TCP/IP体系结构及其协议的工作原理、局域网(LAN)技术、网络互联技术和网络规划技术;为今后学习各类后续课程和进一步扩大网络知识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进一步锻炼、培养学生具备的计算机网络组建、维护和管理的能力,具备基本的网络应用开发能力和网络协议分析能力。通过课程讲授和课程实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计算机网络教学现装

对计算机网络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理论居多,导致晦涩难懂

计算机网络的研究对象是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以OSI模型,TCP/IP体系为核心的各层的协议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介质访问子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等内容。由于课时的限制,导致对计算机网络内部的工作原理介绍得不够透彻,晦涩难懂,学生理解不了,学习积极性不高,十分有意见。

2.教师以讲为主,没有很好得与学生互动

目前计算机网络教学一般采用大课制,一连安排2个学时,学生常常高达几十人。整个学时,老师为了赶教学进度,滔滔不绝讲上2个小时,而很少与学生交流,忽视学生的认知。这种教学方法,大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思维能力,完全是灌鸭式教学,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3.实验课时少,许多试验课流于形式

计算机网络是内容较多,再加上学校试验环境的客观限制,导致实验课程安排很少,很难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另外,一方面教学成绩考核主要笔试为主,实验课成绩为辅。学生为了考试拿到高分,常常着重死背理论知识,不重视实验课程的实际练习,导致学习的网络知识与实际应用脱节。

三、教学方法改革思路

1.主动创造教学情景,提高学生的认知

《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理论性较强,知识、概念、属于较多,而且还有大量的通信原理,网络算法,协议应用等。这些知识,如果只是泛泛而谈,将会导致学生学习掌握不到要点,理解不深入,也学不到有用的知识。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讲解这些复杂的概念、术语和原理,设计一些与现实相关的场景,让抽象的只是具体化来变成学生脑子中熟悉的事情。举例,介绍串行、并行通信时,可以设计汽车在并行车道行驶,以及在过高速路的收费口等情景。在讲广播通信时,可以设计老师讲课的场景,老师一个人讲,大家都在听,这就是广播通信。老师在课堂上提问某个学生的问题,学生起来回答老师的问题,这叫点对点通信。以此类比,多设计教学场景,肯定会大大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2.把多种教学手段融合在理论教学之中,让晦涩难懂的理论变得生动起来。

(1)比较法。网络课程中首先讲述的是标准的网络组织架构OSI 7层模型,但是在实际网络架构中应用的是TCP/IP四层参考模型,这让学生十分难以理解。对于它们之间的交叉关系的内容可以采用对比法,使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再比如,可以在课堂中详细比较集线器和路由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对加深学生对实际的网络设备理解十分有益。

(2)类比教学方法。计算网络协议是比较难懂的内容,但通过类比方法,可以起到比较好的效果,加深理解。比如,把TCP/IP四层之间的通信协议,可以类比层与层之间的语言,通过这些语言,可以让网络数据运转起来。

(3)兴趣教学法。在学习活动中,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原理等,会去主动、积极地追求。因此,要想教好《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一定想法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结合实际生活的具体应用,比如购物、支付、打车等,从而说明网络的重要性和便利性,让学生认识网络,理解网络的实用价值,增加他们的兴趣。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网络应用,给他们安排网络应用课程设计,让学生一开始学习,就带着问题去了解网络,提高学生的兴趣点。然后,在逐渐展开课程教学,一个知识的讲,并结合到学生的课程设计中,解答学生的疑惑,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学习计算机网络理论的基础上,要同时把网络实验融合在继续活动中,重点培养学生理论知识转化实际网络中的技术能力,而且,学生通过边做实验,边学习理论知识,会事倍功半,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改善学习效果。建议采用以下方法:

(1)网络中心现场教学:建议计算机网络教学第一堂课安排学校网络中心机房,让学生实地认知常用网络中的设备,了解网络连接的顺序和方式,以及网络中一些常用的术语。通过实地教学,让学生看到相关网络设备,从而有直观的认识,然后再学习理论知识时,才会理解更到位,更快。

(2)边教边做,让理论教学融于实验课程中:让学生动手做硬件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认识网卡,了解网卡的功能组成,以及外部接口。更M一步,让学生组建一个小型的局域网,了解其网络组织结构。

(3)部署应用服务器,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给学生安排一些课题。比如搭建FTP服务器,通过FTP组建,学习服务器的IP地址设置、网络故障的检测与排除、ftp的使用等功能。

四、结束语

通过丰富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高。使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及时了解网络技术新的发展趋势,掌握计算机局域网的组建、应用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等相关技术。通过该课程的讲授以及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思路,从而培养学生抽象的思维能力、系统分析能力、工程设计能力、辨证的思维能力和意识,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和水平。

第7篇:对网络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体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当今社会需要大量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网络系统规划、设计、建设和维护的专业技术人员。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的学习,提高在计算机网络方面的技能,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其实验教学与实践环节不仅仅是对理论教学的深化和补充,而且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网络实验教学必须有利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网络实验教学本来没有现成的模式,需要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索。

2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现状

随着网络的普及,社会对网络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目前,许多高校都设立了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特别是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它已经成为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但传统的课程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掌握大量的理论,却缺乏应有实践锻炼。计算机网络实验是有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手段,目前网络实验教学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目前国外一些大学都比较重视网络实验教学,且各有其特点,例如美国的Houston大学侧重于网络管理方面的教学,Canegie Mellon University侧重于网络测量等内容的教学,英国的Cambridge University侧重于网络安全和Internet技术的教学。我国清华大学的网络实验室主要侧重网络维护、网络协议编程等方面的实验教学。华中科技大学侧重于网络组建、网络安全以及新型网络技术应用等。全国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网络实验教学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一些高校资金相对雄厚,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实验环境,但还有相当多的学校投入不足,或者有一定的投入,但由于教学管理跟不上或师资不足等原因,造成网络实验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总体上看,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 重理论,轻实践。实验内容以操作系统的网络配置和简单的网络协议配置为主,而这些实验几乎没有涉及新型网络技术。

(2) 重基础,轻技术。许多学校只能安排演示性、验证性实验,而让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很少。还有一些学校利用一些模拟软件来做网络实验,无法达到真实实践的效果。

(3) 重验证,轻创新。很多高校的网络实验只是一些重复性的验证实验,难以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这些问题已经得到关注,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网络工作原理、提高计算机网络应用和维护的技能,一些学校积极进行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改革,以培养具有动手能力强的网络人才作为教学目标。有必要针对不同层次的需要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以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对网络技术的需要。

3网络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原则

针对目前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情况和网络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网络实验教学改革要重点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实践性与实用性。 在现代网络工程应用中,很多环节是需要思考、设计和规划的,说明我们本科教育的计算机网络实验不仅仅要求理论的验证和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网络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对网络的分析、设计、管理与应用的实践技能,从而加深对网络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2) 内容体系的时代性。网络实验教学的目的除了加强理论知识以外,主要是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网络技术更新快,而网络实验课时有限,加上实验条件限制,不可能在实验课程中学习太多的网络技术,但对于热门的网络应用技术,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有所体验,内容教学体系要融入先进的网络技术。

(3) 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掌握规定的实验教学内容后,可以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筛选、补充、综合,增设一些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的实验项目。增加新的实验内容,使实验教学能覆盖网络技术的基本内容,使实验教学体系科学和合理。在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4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改革要从教学体系改革入手,根据市场需要改革教学体系,并完善教学内容,让学生学有所用。

(1) 建立层次化的网络实验教学体系。针对目前网络教学的现状,进行网络实验教学的改革,要建立科学的网络实验教学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编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分3层次建立网络实验教学体系。第一层次实验主要面向“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开设网络基本技能实验课程,包括网络资源的搜索和使用、网络的基本接入实验、网络基本故障的判断和定位;第二层次实验是面向“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开设网络协议仿真实验,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的理解;第三层次实验面向“网络工程和网络管理”课程开设网络工程和网络管理系列实验项目。第一层次实验主要培养学生的网络的应用能力;第二层次实验主要培养学生对网络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三层次实验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编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经过3个层次的实验教学,使学生具备网络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基本能力,掌握网络的应用、安装维护、故障排除、网络监控、网络编程和网络设计等实践技能。

(2) 完善网络实验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覆盖主要计算机硬件、软件和通信等几个方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也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对网络的分析、设计、管理与应用的技能,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网络实验教学中的实验与实验之间相互紧密关联,往往后续实验要在以前实验的平台上实现,实验的知识跨度大、综合性强,这给实验的教学实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实验内容的设计是整个实验教学改革中最重要的一环,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内容应具有新颖、实用、综合和可操作的特点。应该尽量将最新的、最实用的网络技术渗透进入实验教学当中,通过综合性的实验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要形成完整、科学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如果计算机网络实验作为独立实验课,就必须有完整的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学计划、实验教材以及实验教学参考书。单独设定学分,规定计划实验学时,建立考核评价体系。按照大纲,根据现有的实验条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验教学内容,在实验中体现和贯穿理论知识,保证实验内容先进、实验操作可行,设置必做与选做等多种层次实验项目,进行多层次的、灵活的、科学的实验教学。

从实践上看,实验内容还受到实验环境的限制,在设计实验内容时充分考虑实验条件,保证实验的可操作性。从实验室实际出发,围绕实验教学目标,按照验证型实验、设计型实验、研究型实验三个层次组织实施实验教学。具体而言,主要实验内容如下:

(1) 验证型的实验。根据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需要,对基础理论进行验证性试验,面向的对象是理工类各种专业的学生。目前主要开设的主要实验包括:

① 网络组建和配置。如双绞线,同轴电缆接头的制作,网卡、HUB、MODEM等一些常用设备的安装,设置及使用;交换机的基本配置;路由器基本配置;VLAN组建和路由器配置。由于交换机及路由器这些设备比较昂贵,数量有限,首先通过使用模拟软件 (如BosonNetSim)来让学生熟悉交换机和路由器的配置,然后再让学生使用交换机和路由器等设备搭建网络进行配置和测试。通过这些实验使学生理解网络的拓扑结构、常用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掌握一些常用网络工具的使用、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② 网络服务的应用。在Windows和Linux平台上分别安装和配置 DHCP、DNS、WEB和FTP等网络服务。这些实验主要要求学生掌握这些网络服务的安装和配置,通过实验加深对这些服务的工作原理的理解,增强应用能力。

③ 对等网的实验。结合本校的情况,介绍本校的网络拓扑结构,通过网络协议的安装、对等网的设置、服务器的设置及登录访问,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从而使学生理解局域网的互连及特点,理解网络拓扑结构的原理。

(2) 设计型实验。目的在于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实践能力,主要面向的对象是计算机、通信等专业的学生。目前主要开设的主要实验包括:

① 路由选择协议、VLAN、IP访问控制列表及网络地址转换实验。这些实验可以让学生对路由设置、IP访问控制等操作以提高其网络应用水平和设计能力,培养学习的综合网络工作设计能力。

② 服务器的安全管理。实现在Windows平台上服务器的安装和调试,通过对用户帐号的安全管理、服务器的安全管理、常见的攻击软件的使用,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攻击与防范,如ARP攻击、禁止死网关、MAC地址与交换机端口的绑定等。

③ 网络安全与管理。通过学习和掌握一些网络管理软件和网络分析软件,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网络分析和排除网络故障的能力。通过防火墙的配置,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及了解网络安全的相关技术。通过这些实验使得学生理解到网络管理的必要性,了解网络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及如何保护网络的安全。

(3) 创新型实验。目的在于强化学生的网络方案的设计能力、网络理论的系统运用、工程实践能力和团体项目的创造能力。目前开设的实验包括:

① 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一些网络解决方案,如宿舍组网、办公室组网、实验室机房组网和网吧组网等解决方案,提高学生网络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② IPV6实验。结合网络实验室的条件,让学生实验IPV6协议的安装、IPV6局域网的互连、IPV4与IPV6的转换及互连、服务器的设置及登录访问、服务的应用等。

5结论与展望

开设网络实验课程的目的主要是促进对计算机网络主要理论的理解,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在设备资源受限、学时量较少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地进行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改革,落实具体改革措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是当前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的一项紧迫任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实验教学的两个关键因素,经过近几年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呈现出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

(1) 网络实验教学体系层次化。学生的专业方向不同,接受能力不同,爱好兴趣不同,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多层次的教学。总的来说,实验教学的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① 基础实验教学: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理论。

② 提高型实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设计的能力。

③ 研究创新型实验教学:引导学生探索未知领域,培养开拓精神与科研能力。

(2)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① 改变被动教学式为积极引导方式为主,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能力。

②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习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基础型以验证性方法为主,引导学生思考相关的理论问题。提高型实验主要面对专业方向相关的学生,如计算机专业、通信专业等,以开设网络实用新技术、网络工程项目为主,引导学生团队进行综合设计和综合实践。创新型实验主要面对学习兴趣浓厚且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可以根据网络实验条件和网络技术发展趋势,引导学生进行新技术的实验或设计、开发。

本文结合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分析实验教学体系和内容的改革措施。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及新的网络技术提高,实验教学内容也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体系也必然是一个不断更新的体系,相关的老师也需要不断的探讨和提高,以适应教学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刘彦保.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111-112.

[2] 徐建东,王海燕.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平台构建[J]. 中国电化教育,2004(5):79-81.

[3] 郑世珏,肖德宝,张江陵. 网络教学综合实验平台建构设计与实现[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39(18):178-181.

[4] 杨晓燕.案例驱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计算机教育,2007(9):89-90.

第8篇:对网络的理解范文

一般而言,“网络”所指极为宽泛,但与“互联网”联系在一起,多指计算机网络,包括所有按照网络协议连接在一起的计算机系统,连接介质包括电缆、双绞线、光纤、微波、载波或通信卫星等。计算机网络按大小不同一般可以区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等,其中最为庞大的网络系统就是互联网。

“因特网”与“互联网”的概念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作为专有名词理解,因特网是互联网的一种,英文名为Internet,源于1969年诞生于美国的Arpanet,初始于军事目的,后用于学术系统,最后走向商用,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全球开放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但“因特网”作为普通名词理解,则泛指多个计算机互联而成的大型网络系统。在这个意义上,不少学者认为“因特网”与“互联网”只是音译与意译的不同,而没有任何意义上的区别。

互联网,最早的官方界定是,“互联网是指全球的信息系统,这个系统是:(1)基于IP协议或由其进一步发展的协议,通过全球唯一的地址段,有逻辑地连接在一起;(2)能够支持采用TCP/IP协议或由其进一步发展的协议,或者能够与IP协议兼容的协议进行通讯;(3)能够在通信网络上提供、运用或获得公开的或个人之间的高层次服务”。该定义所指具体、清晰,且反复以“进一步发展”的表述为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创新“埋下了伏笔”。

新媒体,以互联网为新媒体,成为不少人对新媒体理解的惯性。事实上,互联网的发展,仅以1992年商业化为起点也经历了近20年的历史。早期,《新媒体百科全书》的主编斯蒂夫・琼斯在该书导言中说,“旧媒体曾经一度是新媒体,而新媒体又在不断的变化与演进。”并列举光盘、万维网、流媒体为例。而斯蒂夫-琼斯对新媒体的关键把握,被后进学者不断深化,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时间的概念”、“发展的概念”,这一观点不断引领我们对新媒体的进一步认识。

如何界定新媒体,其核心不外有二:其一,有关技术基础,指新媒体依托于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其二,有关传播功能,指其传播具有互动性、虚拟性、原创性、分众性等。

第9篇:对网络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教学;理论;实践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课程成为高校很多专业的必修课。由于计算机网络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同时变化和发展较快,新知识层出不穷,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教给学生基本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对广大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文章就我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方法,与大家一起交流和探讨。

二、教学环节

我们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如下方法:

1.确定网络协议为教学重点

计算机网络是我校非计算机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属于必修课,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以前,已经学习了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等课程。

现在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很多时候已经融为一体,所以讲网络原理离不开一些通信知识的介绍,考虑到学生已经学过通信原理之类的课程,对通信知识只需要做简单的复习即可;网络安全现在非常重要,考虑到非计算机专业主要是使用网络,网络安全不是重点,而计算机专业有专门的网络安全课程,所以对网络安全的讲解也是介绍性质。这样,课程的重点自然就是网络协议了。

2.通过实例讲解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课程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往往是老师讲起来费劲,学生学起来吃力,慢慢地有些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学生虽然天天使用网络,但对网络底层发生的事情知之甚少,所以必须用比较直观的方式来将枯燥的协议数据展现在学生面前。

为了解决上面提出的问题,我们在研究网络数据包的侦听技术的基础上,专门设计了一个网络通信分析与 演示系统。该系统通过截获网络上传送的数据包,按照网络协议的层次将每层的二进制数据取出,同时有ASCII码的翻译以及相应的文字说明。通过分析每层协议的二进制数据,就可以清楚地讲述网络协议中的每个字节或者二进制位,ASCII码的翻译主要用于讲解应用层协议。通过直观的演示,学生的概念清楚了。该系统不仅可以分析单个的网络数据包,还可以根据用户要求提取一次完整的网络通信过程中的所有数据包进行分析,这样学生就对网络通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同时对TCP/IP协议体系中高层协议与低层协议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3.让学生动手编写程序

由于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网络以前,已经学习了一些相关课程,因此,我们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编写程序,以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例如,在讲网卡时,要求学生利用Winpcap开发包列举出计算机上的所有网卡的相关信息;在讲解分布式进程通信时,要求学生自己编写程序实现一个简单的客户/服务器系统,该系统通过socket实现,只要能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交换信息就行,不需要其它的复杂功能。在所有的这些编程作业中,一定要把握好题目的深度和广度,一般来说,只需要达到通过编程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即可,难度较大的问题或者综合性的问题可以等到课程设计时加以解决。

4.通过网络学习网络

计算机网络最大的特点就是协议较多,而且更新很快。我们在课堂上不可能讲解所有的协议,同时也不能保证我们讲解的协议将来不被其它协议替代。因此,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教师,关键的任务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考虑到实际情况,我们暂时还没有采用英文教材,但网络方面的很多第一手资料都是英文的,教材不可能年年翻新,但知识的更新速度是很快的,有些内容教材上讲的原理虽然不错,但具体内容可能已经不是最新的了。这一点在网络协议方面体现特别明显,所以我们在讲解协议的时候,可以和学生一起查找RFC文档,了解最新的进展,同时对课本没有提及的协议,如果有必要,可以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查找RFC文档,同时对协议的关键部分,例如协议的格式,与其它协议的关系等给出相应的中文翻译。

5.注重实验

要真正掌握计算机网络,除了学习网络协议等理论基础知识,动手编写程序加深对协议的理解外,还有一 点也不可忽视,那就是实际组网能力的培养。对于在校的的大学生来说,学习目的是提高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所以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对他们来说就非常的重要,这门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况且大多数本科生将来都是在第一线从事具体工作,实际组网能力非常重要;即使对于少数将来从事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研究的学生来说,如果没有基本的动手能力,对网络的理解必将受到限制。所以,实验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由于学时所限,实验内容安排不可能面面俱到,一定要突出重点。我们安排了六个实验,分别是网络基础、各种网络协议及原理入门、交换机及路由器的配置、服务器及防火墙的配置、网站的搭建及维护、网络操作系统秘网络信息安全。

为了保证实验的效果,要求学生实验前在模拟软件上了解实验的基本内容,同时每个实验都有一部分要求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的问题,通过这种方法来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实验内容,也避免部分学生不动脑筋。对于其它更高级的实验,我们提供详细的电子指导文档,让学生自己实践并在此环节再具体操作。

三、注重综合能力培养,提高教学质量

计算机网络教学是一个即重视理论,又强调实践的课程。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再加上又有过硬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在以后无论是学习更深层次的课程还是承担实际的项目开发,都会获得举一反三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