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描写桂林山水的诗句范文

描写桂林山水的诗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描写桂林山水的诗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描写桂林山水的诗句

第1篇:描写桂林山水的诗句范文

在2009年8月8日,我怀着特别的心情,搭上开往桂林的快巴,行程了6个多小时终于到达了我盼望已久的桂林城,汽车进入了桂林市辖区,就看见公路的远边一座座的石头山,山上只长着矮小的草木,这时我的脑海里不禁出现了这样的文字“这样的山不能生长林木和农作物,也许只能用来发展建筑业和旅游业,这是喀斯特地形地貌的特点吧。”车子继续前进,到达了桂林汽车总站,一下车就有人来问我们去哪,车我们去。但这样的时代,人生地不熟,要防被人骗。我们想了想,走走看看,不理那人。走走看看,在汽车总站的傍边就有一家“国际旅行社接待处”,我们就进去看看桂林旅游的景点和门票价格,接待处的阿姨还算热情,看看想想,我们就和她订下了3天的旅游景点和价格,我们选择几个精华景点:一是漓江-阳朔精华游,二是冠岩-古东瀑布一日游,三是兴安乐满地一日游。然后她又帮我们安排了住宿,交代了有关注意事项。我们对她们的服务觉得还可以。坐了一天的车,我们都好累了,稍微休息一下,就去附近的一家快餐店吃晚餐。-

第二天(8月9日)8点多,我们吃了早餐,旅行社的导游小姐就来接我们去漓江-阳朔精华一日游。坐了一个多小时的车才到阳朔县城的兴坪码头,我们从兴坪码头坐船游漓江。啊,在船上看,漓江的山水真的好美呀!我的文学水平不高,我只能这样来描写漓江:一滴水珠一种情,满江翡翠别样情。美丽的漓江如一个个豆蔻年华的少女,无论是环肥,还是燕瘦,均梳着典雅秀丽的碧玉髻,乘座在漓江江上游轮行驶江中,美丽山水,她们嬉戏玩耍,莺声燕语,忒煞情多。引得奇峰竞相拦截,她们时尔出现笑脸却又悄然躲开,多情的漓江水啊,用满盈的翠来呵护山的柔情。漓江水清,清可见底,凝神注视,一尾尾悠闲的鱼儿散步而过,间或也抬头注目,大概也读懂了我的爱恋了吧?偶尔也见一两只羞涩的小虾掩面而过,任我痴痴而视。一笔难书万种情,书不完桂林山水之美。桂林的山、桂林的水、桂林的人,构成一幅独特的画卷,人称“百里漓江,百里画廊”。唐代大诗人韩愈的诗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应该是对如诗如画漓江的最好写照吧!桂林的山水清清的、干干净净的,没有人为破坏人为污染的痕迹,真是难得。因为在桂林,没有一家重工业工厂,没有一个冒烟的烟冲。可见桂林人大气的开发风度和平凡中却超凡俗的气质。-

游漓江是真正领略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称。处处都可以看到风景。不管是晴天还是阴天,时时都有风景。江两边的翠竹、绿树、青草,还有一些不知名的植物,都是嫩嫩的。那是生命的绿色。看到这些绿色,你会感悟生命的伟大。千姿百态、连绵起伏的群山,因为绿色而更富有生机,其形状的不同而由人赋予鲜活的生命。蝙蝠、磨盘、五虎擒羊、群龙戏水、望夫———何止这些呀,同样的景色也会因你观察角度的不同和想象力的不同,而不同。你能想象出它象什么,它就象什么。真妙。间或,还能看见岸边少数民族的房子,偶而看到他们在修竹伐,在放篓捕鱼——他们的生活怎么样的,是清贫还是富足,不得而知了。游了两江四湖,桂林城在水中的倒影显得格外繁华,绚丽多彩。桂林山水不愧甲天下!-

第三天,我们游览了古东瀑布和冠岩。游冠岩时,进入了岩洞就倍感凉爽,感受到地下岩洞的神奇,在岩洞里坐火车、在漆黑中坐船探险,都别有一翻情趣。看冠岩地下瀑布和地下河,让人们感到心惊胆寒。游古东瀑布时,和“刘三姐”对山歌,接绣球,爬古东瀑布,-

走吊桥,都很有情趣!-

第四天,就到兴安乐满地游乐场玩,里面都是人工建造的娱乐设施。有一般性的项目,也有很刺激、甚至是挑战极限的项目。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看好莱乎电影特技表演和坐破浪过山车。但很多人都说乐满地的收费太贵了,对于成年人和小孩不是很好玩。晚上,我们游了两江四湖的夜景,最美的是霓虹灯下的日月双塔,画舫和玻璃桥。-

第五天,我们的目的看象鼻山,坐了1个多小时的船游市内漓江部分,沿途一边听导游的解说一边看了斗鸡山、象鼻山、叠彩山……-

第2篇:描写桂林山水的诗句范文

这样就要求我们对于不同的教材要选取不同的角度切入,力求使之与信息技术更好的融合。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巧妙地导入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确实,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教师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电教媒体,创设出好的课堂开头,上课一开始就能深深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点燃起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情绪饱满地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常用的导入教学的方式方法有如下几种:

1.视频激趣导入

我们的多媒体课件大多由影视图像或图片剪辑而成,它可使学生置身于一种五彩斑斓、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环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可运用电脑制作这样一段活动画面:①茫茫的宇宙群星璀璨。(配上优美的音乐) ②旋转着的地球出来了,慢慢缩小,最后成了宇宙中的一页扁舟。(说明地球在宇宙中是渺小的) ③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描述,出现晶莹透亮的球体。 ④伴随着音乐出现了转动着的、蔚蓝色的地球。(体现地球的美丽壮观,可亲可爱)如此导入,一下子吸引了学生,使他们既感受了宇宙的宏大浩瀚,又体会到地球的美丽壮观,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为成功的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2.创设情境导入

小学语文课本中,许多文章文笔清新、意境优美,有的是借景抒情,有的是叙事抒情,有的是喻理抒情。教学这类课文,教师可借助电教手段,创设出课文情境,激起学生乐学的情趣,使他们带着愉悦的情感步入课文的意境。例如在教学《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这课时,我设计了一段动画,内容大致是小老鼠菲菲告别妈妈只身一人去旅行,路上遇到了我们的同学露露,他们俩结伴而行,走过山林、村庄……他们迷路了,这时他们该怎么办?让学生体会露露他们迷路时的着急心情,并设身处地为他们想一些解决的办法。学生迫切地想知道课文里介绍了哪几种走出困境的办法,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巧妙点拔。

1.设疑启思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抓住重点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行读、划、思、议。这些词句在课文中起到点明主题、提示中心的作用。教学中如果抓住这些词句,重点设疑,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学习,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如《草船借箭》中的“神机妙算”一词是课文最后通过周瑜的话出现的,这是周瑜自叹不如的感慨之言,也是对诸葛亮这一人物的高度概括,光理解“神机妙算”一词,学生很难体会人物的性格,悟出人物之间的关系,必须放在借箭过程中去理解。故此应围绕“神机妙算”启发思考:在借箭过程中,哪些地方体现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重点学习借箭的经过,同时配合使用复合投影片。讲“去借箭时”,推上底片。投影出现一支船队连接向北岸开去。“受箭时”,放下复合片,呈现的是船队头西尾东一面受箭的情景。诸葛亮下令调转船头时,把投影片翻过来映出,出现的是船队头东尾西另一面受箭的情景。投影的演示,使学生看清了借箭的全过程,再加上教师绘声绘色的引读,学生各抒己见的议论,课堂教学异彩纷呈,井然有序。学生认识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就在于他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巧谋划,进而体会到,诸葛亮能克敌制胜的关键在于他运筹帷幄文治武功的经天纬地之才,及其胸怀天下、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的气魄。借助电教手段,既省时又省力,突出了重点内容。

2.直接突破难点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觉得教学内容中的一些重点、难点,利用常规教学手段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时,我们可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利用电教手段形、色、声、动感的优势,对其进行有效的突破。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先打出小兴安岭全貌的投影片,采用反复移动片子的方法,让学生直观看到小兴安岭幅员辽阔、树茂林密、一片郁郁葱葱的壮丽景象,学生从中领会到了文章中为什么要把小兴安岭比喻为绿色的海洋。在教学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季各不相同的景色时,则采用固定投影片的方式,让学生观察每个季节的静态画面,体会作者对各个不同季节哪些特点的具体描写。学生通过投影,可直接从画面找出来,再结合课文具体描写的句子反复朗读,加深理解,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

3.长文短讲

讲《开国大典》时,我采用长文短讲的方法,抓住入场―大典―阅兵―游行这一发展顺序,突出重点段的学习,发挥电教的优势。在讲“大典”过程中(第二段),用三张投影片和一段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的原始资料片精讲这一部分内容。这样的讲解,烘托出大典的热烈气氛,使学生置身于开国大典的兴奋之中。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师生多边互动,巧妙地总结

课堂结尾正是总结规律、理清顺序、提示中心的重要环节,具有画龙点睛之功效。运用信息技术,巧妙地进行课堂教学总结:

第3篇:描写桂林山水的诗句范文

在我的课余生活中,最令我着迷的是收集邮票。

每当闲暇时,我时常把积累的信封拿水泡一下,使邮票脱落,再把这些泡湿的邮票放在报纸上晾干,收集在我的集邮册里,这过程其乐无穷。这些漂亮的邮票,时常使我摆脱那些成堆的作业所带来的压抑感,时常使我远离那些电脑游戏所带来的刺激感,使我沉浸于这些奇妙的方寸世界。

有一次,我来到邮币市场,各种各样的邮票使我目不暇接。我用手翻动着集邮册,猛然,一对墨黑的“桂林山水”四方联惊现在我眼前,我喜出望外,低下头仔细地欣赏:静静的江面,停泊着一叶小舟;葱郁的花草树木,让人流连忘返;高耸入云的山峰,直插云霄。整幅画面就像是一副天然的花屏,多诱人的一对邮票啊!看着,看着,我仿佛进入了邮票中,好像进入了仙境一般。这时,卖邮票的阿姨过来了,问我买不买邮票,我毫不犹豫地说:“买!”当我把手伸进口袋时,我急出了一身大汗,不知所措。阿姨并没有责怪我,而是叫我明天再来买。到家后,一进家门,我就直奔房间,翻出了攒了许久的零花钱。睡梦中,我仍然徜徉在邮币市场,欣赏着梦寐以求的邮票。第二天,我买到了那张邮票,手捧着邮票,心里美滋滋的。那种如愿以偿的满足感胜过吃一切山珍海味,胜过玩一切电脑游戏!

小小的集邮册令我十分着迷,而且还给我带来了许多知识,记得有一次,我们学习郑板桥的《墨竹》,在预习时,我翻开了集邮册,找到有关“竹”这列的邮票,上面写着关于郑板桥的介绍及诗作风格,以及扬州八怪的有关内容。我拿起笔,打开本子,脑子如同打开了智慧的大门,那些描写诗人的诗句,如泉水淙淙地流淌在字里行间,老师夸我预习有进步,我美滋滋地想“集邮给我的帮助可真大呀!”

集邮不仅仅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而且使我学会了许多知识,进而使我领悟了人生的哲理,开拓了我的视野。集邮真的令我很着迷。

第4篇:描写桂林山水的诗句范文

一、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能够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对方言区的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如《草原》一文,老舍先生用亲身的经历向读者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以及草原上生活的人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从草原蓝蓝的天、绿绿的草、蓝天上的朵朵白云、草地上白色的羊群等明丽的色彩,能深刻体会“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体会“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同时也认识了“那么……那么……”、“既……又……,既……又……”的句式。又如教学《桂林山水》,通过朗读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漓江静、清、绿的水,桂林奇、秀、险的山,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认识到了用这种句式表情达意的妙处。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二、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

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美丽的大兴安岭》、《火烧云》、《五彩池》、《观潮》、《草原》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能够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如《火烧云》:“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天空着了火。”“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通过朗读,学生脑海出现了晚霞斜照大地的瑰丽的画面。“火烧云的变化极多,红通通的、金灿灿的……”“又像这个……又像那个……”诱发学生去观察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再现自然美,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诱发他们去想象,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在语文教材中,还有为数不多的诗歌。诗歌的语言富于节奏感、音乐美,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是通过充满节奏感和音乐感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吟诵才能体现出来。通过朗读,品味诗句,能让学生逐步学会欣赏诗歌、鉴赏诗歌,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三、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如在教学《我的战友》一文时,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想象、体会熊熊烈火在身上燃烧的危急和痛苦。再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我”对战友被火烧的极度痛苦焦急的心情。而此时此刻为了整个班、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像千斤巨石一般,一动也不动,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的意志是何等的坚强,他严守纪律和献身的精神让人钦佩。让学生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四、朗读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5篇:描写桂林山水的诗句范文

【中图分类号】 G6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1―0087―01

一、“文本作业” 变为“个性形式”

新课程中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作业应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一座桥梁。如学习了古诗《江雪》,让学生根据诗文画一幅“雪天垂钓图”,体会孤舟独钓的凄清景象;学了《曹冲称象》,让学生动手做实验,验证课文所学的办法;学了《一次科技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模型;学了《琥珀》,让学生试作一个“琥珀”;学过《桂林山水》、《趵突泉》、《日月潭》等课文后,举办“我的足迹”摄影展览;春天到来的时候,可布置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的足迹,可以到春风中去放风筝;可以搜集赞美春天的诗歌、散文,举行“春之声”诵读会;可以写和春天有关的任何题材的习作;可以拍摄一组反映春景春趣的照片……

学生在完成这类作业时,不仅充分学习了教材内容,还广泛涉猎与教材相关的文学、生物、绘画、历史、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走进社会生活。这样,作业就不仅仅是一个载体,而是一个极好的凭借,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利用熟悉的材料来挖掘和展示自己的潜能,与这些材料或环境不断产生互动,自然地显现出各自不同的智力类型和能力倾向,不仅获取了许多知识信息,锻炼了全面参与学习的能力,还得到了大量的愉快而难忘的体验。

二、“被动完成” 变为“自主学习”

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必须尊重受教育者――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此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教完生字、新词后,不再让学生机械抄写,那些已经记住的生字、新词可以不抄写,难记的字就读一读,记一记,再工工整整地默写一次,布置作业时充分信任学生,承认学生学习的潜能,让学生自主学习。结果他们想方设法不抄生字,记生字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学习效率竟大大提高了。如有位学生记“赞”时说:“有两个先生家里有很多宝贝,我称赞他们真有钱。”字形、字意、运用全会了,我想这不得不说是“创新思维”帮的忙。

三、“整体统一” 变为“体现层次”

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也可一改以往命令式、强制式,给学生的作业也开设一个“自助餐”,让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作业氛围,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培养语文能力。

如学习了古诗《小池》后,我设计了以下几项作业:

1.背诵、默写古诗《小池》。

2.《小池》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发挥想像写一段话。

3.学习作者杨万里的另一首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比较:两首诗中所描绘的景物的异同。

第一项是巩固练习,旨在积累语言;第二项是写话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第三项作业期望学生迁移学法,提高阅读能力。这三项作业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给了学生一个选择的范围,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但是,小学生又具有好奇、争强、好胜的心理,有的学生往往会知难而进,又有一部分学生会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去跳一跳,摘到“果子”。

四、“标准答案” 变为“合理回答”

第6篇:描写桂林山水的诗句范文

一、水之“字”韵

师:“水”是一个善变的精灵,它在不同的地方,就有不同的名字。你知道汉语中,有哪些字与水关系密切,它们是水的兄弟姐妹,是水的变形变化吗?

师:打开预习单,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课前思考。注意每个人只说三个汉字,给别人补充的机会,不要重复。

生:雨、雪、海。

生:洋、浪、池。

生:潮、沟、潭。

师:哪个“tán”?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的“潭”字。

师:好一个“潭”字!

(板书“潭”)

生:江、河、湖。

……

师:很棒!看来大家对“水”字还是颇有研究啊。请看屏幕,老师这里也带来一些“水”的朋友,让我们一起大声读一遍。

(师逐个出示,生齐读。)

师:有没有发现这20个字,从字形上看,有什么特点呢?

生:第一行4个字,都是雨字头,“雨”就是水变成的。

生:第二至第五行,都有三点水,“氵”就表示与水有关系。

师:哦,雨字头、三点水的字是和“水”字密切相关呀!

二、水之“词”韵

师:“水”还是一个凝聚力很强的汉字,汉语中有许多字,愿意和水紧紧拥抱,组成新词。你知道有哪些成语与水关系密切吗?请你选出预习单中的三条成语,和大家交流。

生:水平如镜、水天一色、山清水秀。

生:水到渠成、山穷水尽、千山万水。

……

师:实在太多,说不完呀!请看屏幕,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大家一起读一读,注意每一行词语的特点。

(师逐行出示,生边读边猜。)

生:(齐)水落石出、水天一色、水到渠成。

师:发现有什么特点吗?

生:“水”字在开头,第一个字就是“水”。

生:(齐)细水长流、滴水穿石、鱼水情深。

师:这一行有什么发现?

生:“水”都在第二个字的位置上。

师:你们猜猜看,第三行词语的特点是――

生:(齐)第三个字是“水”。

师:是不是呢?请看屏幕,齐读――

生:(齐)山清水秀、镜花水月、风行水上。

师:果真!应该还有一行词语吧,“水”在――

生:(齐)第四个字。

生:(齐)青山绿水、行云流水、源头活水。

师:四行“水”字成语读完了,那有没有第五行呢?

生:(齐)没有!

(有一个学生说“有”)

师:我欣赏你的与众不同。你说“有”,那会是什么样的词语呢?

生:成语中没有“水”这个字,但意思和“水”有关系。

师:嗯,很有道理!请举个例子。

生:五湖四海。

(生顿悟)

师:让我们为他独辟蹊径

的思考,点个大大的赞!

(师出示第五行)

生:(齐)汹涌澎湃、清澈见底、碧波荡漾。

师:这么多与“水”相关的成语,我们要好好积累下来。

三、水之“诗”韵

师:古往今来,水一直是诗人文人的钟爱,他们为水写下了无数赞美的诗篇。你知道哪些诗句与水关系密切吗?选择一句经典的,和大家交流。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生: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师:老师也带来一些与“水”相关的诗句,这里的诗句中“水”都是有色彩的。

(师逐行出示,生边读边议。)

生:(齐)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

师:诗中的“水”是什么颜色?

生:绿色。

生:(齐)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李白。

师:什么颜色?

生:白色。

生:(齐)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

师:颜色?

生:碧绿色。

生:(齐)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

师:水的颜色是――

生:银色。

生:白银色。

生:(齐)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

师:这句中水的颜色,你看清了吗?

生:红色。

师:再读读,还看到什么颜色?

生:绿色。

师:从哪儿读出“绿色”来的呢?

生:“瑟瑟”就是碧绿色的意思。

师:掌声为她点赞!嗯,一江之水,怎么会有红绿两种颜色之分呢?

(生沉默)

师:请看屏幕上的画面,谁看明白了?

(生思考)

生:被阳光照到的一半江

水是红色的,还有一半江水

阳光照不到,看起来就是碧绿

色的。

师:原来,夕阳西下,被霞光映照着的半江水面是通红的,而没有照到的这半江水面,就呈现出青绿色的了。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奇景,让我们吟诵诗句记住它!

四、水之“文”韵

师:“水”不仅流动在诗词中,也流淌在古文里。接下来,请大家捧起课前预习过的小古文《小石潭记》,先大声朗读一遍。

(生朗读)

师:请一位同学来读古文,另一位同学对应着读译文,一段一段读。我们一边理解,一边思考: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有什么特点,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对应朗读,理解思考。)

生:这个小石潭“水尤清

冽”。文中第一自然段中间就写着“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师板书:潭水清)

师:除了这句话在直接写

“潭水清”,还能从哪些词句中读出这个特点呢?

生:从“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这句话中,可以读出“潭水清”。你看,鱼儿在潭水中,就像在空气中游动一样,这水已经清到了完全可以忽略了,好像什么都没有似的。

生:从下一句“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倘徊欢,m尔远逝,往来翕忽”中,也可以读出“潭水清”。不仅可以看到水中鱼的一举一动,甚至连鱼儿在阳光下的影子留在石底上,都可以透过潭水,看得清清楚楚。

生:从“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为岩”中,我读出了“潭水清”。水中的石头,位置不同,形状不同,都可以透过潭水,看得一清二楚。

生:从“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中,我读出了“潭水清”。你想,隔着这么好的竹林,传来这么清脆的水声,这儿的水怎么能不清澈呢?

生:从“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中,我也读出了“潭水清”。四周不仅有竹林隔着,还有绿树环抱,中间的潭水一定是被层层过滤了的!

师:发现了吗,这竹、石、树、鱼和“水”之间有什么关系呀?

生:水是中心,其他都是用来衬托水之清澈的。

师:是的,竹、石、树、鱼,从不同的角度,衬托出这一潭清水,这是一种“侧面描写”。难怪这篇《小石潭记》成为千古名篇。让我们再次朗读欣赏这篇奇文!

(生配乐朗读)

五、水之“笔”韵

师:读了这么多关于“水”的字、词、诗、文,是不是觉得这“水”灵动而可爱。其实,水不但流淌在文字中,也流淌在我们身旁。请看屏幕――这是“水平如镜的湖水”,你曾看到过;这是“波涛汹涌的海水”,你曾拥抱过;这是“欢腾奔流的溪水”,你曾抚摸过。

(师出示三幅画,第四幅留白。)

师:这第四幅画面,就是你们课前每个人准备的照片――“水的记忆”。请拿出来,观察图片,抓住特点,诗词文言,自由表达,让水流动在纸上。

师:怎么样,写100字的片段,有没有困难?

(生凝思)

师:若有困难,请看一位同学带来的照片――珍珠泉。再来读读由这幅照片写成的一段文字。

(师出示作品:泉小,水清,似一面绿镜。有鱼数十尾,各有姿态色彩,或红如烈火,或黑如浓墨,或金如霞光,或五彩杂染。泉眼在上,碧水下落,细水长流,如一小瀑,气势虽不宏伟,雅致却胜江河。丛林环抱,曲径通幽,唯有流水之音。泉旁坐之,悦耳悦目,不觉沉醉其间,流连忘返。――黄敏之)

(师指名朗读,生欣赏品味。)

师:怎么样,读了别人的文字,你是否跃跃欲试了?快拿起笔来,写下属于自己的文字。

(生练笔,师巡视。)

师:请停笔,让我们来听一听两位同学所写的“水的记忆”,注意学会欣赏。

生:(朗读)那记忆中的海,记忆中的天,似乎成为一体。淡蓝色与青绿色奇妙地结合,水天一色,幽蓝沉静。那朵朵浪花,奔腾着、跳跃着,朝我们涌来。我一惊,往后退了几步,海水在我面前温柔地站住了,几秒后又渐渐退去。过了几分钟,新一波潮水,又像一匹奔腾的千里马一样,呼啸着,汹涌而来,再一次在我面前停下了脚步,缓缓地,温柔而谦卑地退去。

师:这是海水的记忆,你欣赏她的哪些文字?

生:海水像一匹奔腾的千

里马,比喻很形象。

生:海水温柔而谦卑地退

去,这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很生动。

生:她先写海的颜色,再写海的动态,这样很有层次感。

……

师:欣赏别人的文字,也是一种学习。潘玺羽同学给我们带来的这段“海的记忆”,有色彩,有动态,有比喻,有拟人,写得棒!掌声祝贺!接下来,我们再欣赏一个片段。

生:(朗读)青山环抱,碧水中流,“桂林山水甲天下”此言不虚。漓江之水平如镜,春风拂,水鸟掠,清波涟漪荡漾开。乘小舟游于此,但闻水声清婉,似銮铃乍响,如黄鹂百啭。江水澄净,纵深尤绿,拨水觉清冽。四周青山倒影,映入水中,宛如画卷,真可谓“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近岸,层峦叠嶂,树木葱茏,丛丛翠竹似凤尾。岸边多卵石,有芦花摇,碧白一片,分外幽深。江上柔波散,游船点点浮。人景合一,水天一色,竟欲乘风归去,仿佛飘飘欲仙,正是:“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

(生惊叹)

师:从你们瞪大的眼睛中,我看到了惊讶、疑惑,这是季嘉滢自己写的吗?我证明,刚才10分钟,她是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真有点不可思议!请问在这段精彩的“漓江之水”中,你最欣赏哪些文字呢?

生:“乘小舟游于此,但闻水声清婉,似銮铃乍响,如黄鹂百啭。”两个比喻,一个“似”,一个“如”,又生动,又有变化。

生:“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这是巧妙地引用王安石的词《桂枝香》,我们刚刚背诵过的。

生:“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这个结尾画龙点睛,实在太妙了!

生:除了直接写漓江之水,她还借青山、树木、翠竹、卵石、芦花等,衬托水的清澈碧绿。

……

师:我们的才女季嘉滢这段“漓江之水”,可谓妙笔生花,读来叹为观止!漓江之水,从照片中,真的流到了她的笔端啦!同学们,只要你再仔细观察图片,细致推敲文字,相信你笔下的水,也会这样流动起来。让我们再次拿起笔,向别人学习,修改好片段。

(生专心修改)

第7篇:描写桂林山水的诗句范文

徐桂荣 长春市宽城区第三实验小学

摘要:如何构建生动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是课改后教育界一直讨论的热点话题。本文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创新性,注重

语文学科中的人文色彩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兴趣;创新;人文教育

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为小学语文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如何打造生动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值得我

们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小学语文教育是语文学科的基础教育阶

段,其地位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我们的任务是不但要让学生拥有

扎实的语文功底,更要培养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爱,确保学习能

够积极主动的进行更深层次的语文学习。所以,改革课堂教学,

变革学习方式,构建创新性课堂模式,打造生动高效的语文课堂,

是有效实施课改,促进学生长足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

的老师。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是提高教

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的关键所在。

首先,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境。教师在站上讲台时,向学生

展示的是优雅的言谈举止,亲切自然的教学态度,实现教师的情

感美和教学优化的和谐统一。

其次,采用新颖别致的教学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

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教育工作中的普及,教学方法也有了诸多

变化。

(一)出示相关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较

多描写大自然,歌颂大自然美丽景象的文章。对于这些文章,要

把握住课题,利用美丽的风景将学生引入其中,身临其境般地感

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如,讲授《草原》一课时,可以

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体会“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的美景,然后再打开课文,进行对照,这样就很自然的导入课文,

进行文章内容的学习。

(二)从生活实际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授《桂林山水》

一课时,可以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如:你经常和爸爸妈妈出去

旅游吗?能给大家描述一下你在旅游中的所见所闻吗?你们知

道山水甲天下的地方是哪里吗?对这些问题讨论之后,可以带学

生观看相关视频,让学习在优美宁静的自然风光内对语文学习产

生兴趣。

最后,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材施

教,逐步的引导他们用正确高效的方法进行语文课程的学习。

二、提高课堂的创新性

(一)宽松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创新

在创新教育的课堂中,不能只有教师的活动,学生必须参与。

要有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创造一个宽松的

课堂,使课堂气氛变的和谐、活跃,鼓励学生创新。教师在教学

过程中,可以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如让学生为爸爸妈妈分担

一些家务,在节日里为爸爸妈妈制作小礼物,把感受写成作文的

形式,在课堂上分享。让学生在其中有所成长,求得最佳创新状

态,发挥创新精神。

(二)支持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创新

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提问,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提问

环节,使学生敢想、敢问、敢答。或者让学生在讲课过程中可以

随时的举手提问,新课改的课堂不应该是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解,

学生鸦雀无声的听讲的所谓传统意义的好课堂,而是老师和学生

积极互动,课堂氛围活跃的高效课堂。这样才可以更加明确学生

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课堂效率。

(三)启发学生想象,推开创新之门

想象力是创新的源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自然是创造高效

课堂的有力手段。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每一首古诗都是一幅画,

或者一个故事,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根据古诗内容将

其所描述的风景画出来,或者将其中所讲述的故事用自己的话讲

出来。引导学生思考该怎么画,怎么讲?鉴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不

同,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准备工作在课下进行,在课堂上

表演或者讲述。这样也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

团结协作能力。

(四)培养发散思维,开拓创新之路

发散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

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发散思维是现代社会学生应具备的必

要能力之一。语文是描述事实、引证思维、陈述思想、表达意志、

抒怀以及改造事物和思想的信息定位的一种学科,需要发散

思维来作为支撑。课堂上教师应教会学生从多角度理解文章内

容,做到举一反三。

三、注重语文学科中的人文色彩

语文作为一门专门研究语言、文字和文学等文化事项的学

科,它本身就是一种人文的表现,一种物化的人文情怀,一种典

型的人类文化。无论是古代先贤的唐诗宋词,亦或是近现代国学

大师的诗歌散文,都散发着一种以人为本的人文情调。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神的学科。只有掌握基本的语言文字基

础,养成正确高效的学习习惯,具有基本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素养,

才能我我们进一步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打下良好坚固的基础。

第一,教书育人,更重要的是育人。人文教育注重的是对学

生进行情感上的关怀,人格上的教育。特别是小学教师,孩子正

处于思维启蒙,观念构建和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的态度,

情感表现和人格形态对孩子的影响尤其重要。因而,在小学语文

教学中,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是从人文关怀和人性教育的角

度出发,对学生进行无微不至的情感关怀,给学生树立良好地人

格范本对于学生的成长更加重要。

第二,在课堂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继承先进的文化。在课堂教

育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遣词造句的语法知识的

灌输,更要教会学生继承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人文教育的方式

也是多种多样,如每天在黑板上抄录一句名人名言,上课前背诵

一些著名诗句,就是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人文熏陶。

总之,语文课堂的发展走向必然是生动高效的课堂,因为这

是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反映,也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尊重了

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人格和能力,达到了学习

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茹爱萍.如何让小学语文教学充满生活味[J].教学科学,

2013(8):171.

[2]刘红娟.浅谈上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教学研究,

2013(1):31.

[3]贾文琦.浅析小学语文课创新性课堂教学[J].教学科学,

2013(7):153.

第8篇:描写桂林山水的诗句范文

关键词:创新;自主学习;个性化;人文;互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5-156-01

语文是富有创造性的学科,作业形式上追求活泼多样,内容上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形成了“以自主学习为主线、以人文互动为主体” 的作业设计与指导策略,演绎着语文作业的“变奏曲”。

一、“文本作业” 变为“个性形式”

新课程中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作业应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一座桥梁。我鼓励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可以用图画、照片、剪报、互联网资料来表达,甚至可以用手工制作、植物叶片,用创作的乐曲,用摄录的活动录像,用排练的短剧或小品来表现……鼓励学生以看、听、触、闻、尝、摸和想像等多种手段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完成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作业。

如学习了古诗《江雪》,让学生根据诗文画一幅“雪天垂钓图”,体会孤舟独钓的凄清景象;学了《曹冲称象》,让学生动手做实验,验证课文所学的办法;学了《一次科技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模型;学了《琥珀》,让学生试作一个“琥珀”;学过《桂林山水》、《趵突泉》、《日月潭》等课文后,举办“我的足迹”摄影展览;春天到来的时候,可布置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的足迹,可以到春风中去放风筝;可以搜集赞美春天的诗歌、散文,举行“春之声”诵读会;可以写和春天有关的任何题材的习作;可以拍摄一组反映春景春趣的照片。

学生在完成这类作业时,不仅充分学习了教材内容,还广泛涉猎与教材相关的文学、生物、绘画、历史、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走进社会生活。这样,作业就不仅仅是一个载体,而是一个极好的凭借,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利用熟悉的材料来挖掘和展示自己的潜能,与这些材料或环境不断产生互动,自然地显现出各自不同的智力类型和能力倾向,不仅获取了许多知识信息,锻炼了全面参与学习的能力,还得到了大量的愉快而难忘的体验。

二、“被动完成” 变为“自主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必须尊重受教育者――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此要尽可能的创造条件,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传统的语文作业无非机械、重复地抄写,令人头疼的背诵,题目陈旧的作文。学生犹如疲惫不堪的渔夫在无边的苦海漫无边际地漫游。为此,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教完生字、新词后,不再让学生机械抄写,那些已经记住的生字、新词可以不抄写,难记的字就读一读,记一记,再工工整整地默写一次,布置作业时充分信任学生,承认学生学习的潜能,让学生自主学习。结果他们想方设法不抄生字,记生字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学习效率竟大大提高了。如有位学生记“赞”时说:“有两个先生家里有很多宝贝,我称赞他们真有钱。”字形、字意、运用全会了,我想这不得不说是“创新思维”帮的忙。

三、“整体统一” 变为“体现层次”

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也可一改以往命令式、强制式,给学生的作业也开设一个“自助餐”,让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作业氛围,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培养语文能力。

如学习了古诗《小池》后,我设计了以下几项作业:A、背诵、默写古诗《小池》。 B、《小池》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发挥想像写一段话。 C、学习作者杨万里的另一首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比较:两首诗中所描绘的景物的异同。 A项是巩固练习,旨在积累语言;B项是写话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C项作业期望学生迁移学法,提高阅读能力。这三项作业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给了学生一个选择的范围,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但是,小学生又具有好奇、争强、好胜的心理,有的学生往往会知难而进,又有一部分学生会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去跳一跳,摘到“果子”。

四、 “标准答案” 变为“合理回答”

第9篇:描写桂林山水的诗句范文

变奏一:“文本作业” 变为“个性形式”

传统的作业练习中,教师往往忽视了指导学生充分运用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认识事物,也很少鼓励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其学习、思考的结果,最终导致作业只是师生之间浅薄的文本符号的往来。学生个性得不到发挥,创造潜力也得不到挖掘,难以由此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的学习能力。

新课程中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作业应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一座桥梁。

如学习了古诗《江雪》,让学生根据诗文画一幅“雪天垂钓图”,体会孤舟独钓的凄清景象;学了《曹冲称象》,让学生动手做实验,验证课文所学的办法;学了《一次科技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模型;学了《琥珀》,让学生试作一个“琥珀”;学过《桂林山水》、《趵突泉》、《日月潭》等课文后,举办“我的足迹”摄影展览;春天到来的时候,可布置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的足迹,可以到春风中去放风筝;可以搜集赞美春天的诗歌、散文,举行“春之声”诵读会;可以写和春天有关的任何题材的习作;可以拍摄一组反映春景春趣的照片……

学生在完成这类作业时,不仅充分学习了教材内容,还广泛涉猎与教材相关的文学、生物、绘画、历史、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走进社会生活。这样,作业就不仅仅是一个载体,而是一个极好的凭借,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利用熟悉的材料来挖掘和展示自己的潜能,与这些材料或环境不断产生互动,自然地显现出各自不同的智力类型和能力倾向,不仅获取了许多知识信息,锻炼了全面参与学习的能力,还得到了大量的愉快而难忘的体验。

变奏二:“被动完成” 变为“自主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为此要尽可能的创造条件,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传统的语文作业无非机械、重复地抄写,令人头疼的背诵题目陈旧的作文。学生犹如疲惫不堪的渔夫在无边的苦海漫无边际地漫游。为此,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教完生字、新词后,不再让学生机械抄写,那些已经记住的生字、新词可以不抄写,难记的字就读一读,记一记,再工工整整地默写一次,布置作业时充分信任学生,承认学生学习的潜能,让学生自主学习。结果他们想方设法不抄生字,记生字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学习效率竟大大提高了。如有位学生记“赞”时说:“有两个先生家里有很多宝贝,我称赞他们真有钱。”字形、字意、运用全会了,我想这不得不说是“创新思维”帮的忙。

变奏三:“整体统一” 变为“体现层次”

学生是有差异的。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也可一改以往命令式、强制式,给学生的作业也开设一个“自助餐”,让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作业氛围,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培养语文能力。

如学习了古诗《小池》后,我设计了以下几项作业:

A、背诵、默写古诗《小池》。

B、《小池》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发挥想像写一段话。

C、学习作者杨万里的另一首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比较:两首诗中所描绘的景物的异同。

A项是巩固练习,旨在积累语言;B项是写话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C项作业期望学生迁移学法,提高阅读能力。这三项作业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给了学生一个选择的范围,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但是,小学生又具有好奇、争强、好胜的心理,有的学生往往会知难而进,又有一部分学生会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去跳一跳,摘到“果子”。

变奏四: “标准答案” 变为“合理回答”

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的学生都是不敢越“标准答案”一步。当作业“雪化了变成 ”,学生回答“变成春天”, 如果我们用标准答案“水”来将他的回答一口否定,那么这位学生的想象力也将被我们扼杀了。

黄全愈博士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讲到:“创造性只能培养,不能教!”“有‘创’才有‘造’。所谓‘创’就是打破常规,所谓‘造’就是在打破常规的基础上产生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如果我们拒绝学生打破常规的举动,那我们也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拒之门外。学完《争吵 》一课后,我布置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你喜欢文中的谁?喜欢他的什么?大部分学生谈到喜欢克莱谛,有一个学生却对克莱谛的做法提出了批评意见,认为克莱谛只看重友情,忽略了原则,应该对“我”的报复行为提出批评。我认为评价这样的回答不在于看学生提供的答案是否标准,而在于看他的思维过程。也就是说不在于看学生答的是什么,更重要的是看他为什么这样说,说的有没有道理,有没有独特的思维方法和理解角度,这种与众不同的意见有新意,应予以肯定。

变奏五: “单一评改” 变为“人文互动”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能起到激励、教育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善于发现并欣赏每个学生的创新活动。

一本看似单一的作业,蕴含着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它提供了许多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教师的每一次作业批改,都应当及时抓住学生的思想动态,主动介入其学习生活乃至心灵世界,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育他热爱生活,鼓励他勤奋学习,解答他的疑难困惑,指点他走出挫折,为他提出合理建议,分享他的成功快乐,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一个同学在作业本中粘了两份折纸,并留言让我打开看看。原来是涂满黑乎乎铅笔印的纸片,隐隐约约可以看见两枚硬币的图案。这一下使我联想起童年时候的情景,我也曾调皮地把纸片蒙在硬币上,使劲地用铅笔在纸上涂抹,然后举起来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的更清楚……想到这儿,我在作业本上写下了我的评语:“看来,你花了许多功夫,很认真!王老师小时候也这么做过,不同的是,我挨了老师的痛骂,呜……”你猜,学生看到这样的话语,会想些什么呢?第二天,作业又交上来了,在我的评语后面多了一行小字:“哦,是吗?看来你比以前的老师好多了!”

你看,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做法是可行的,还让学生感受老师的宽容与和蔼。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评价学生的作业,不仅要评价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评价非智力因素,评价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兴趣和习惯,评价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创造意识的体现,创造水平的提高,创新习惯的养成。评价时应多采用激励的方法,我从不吝啬自己的表扬,当发现他将字写得工整了,发现他组了一个很特别的词语,发现他的日记又多了几个精彩的句子……一句真诚的赞语,可以让学生欣喜很多天!

评价还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尽量捕捉作业中的亮点,如有的学生字写得好,增加评价写字质量这一项;有的学生理解与众不同,富有创新,在作业本上画上一个笑脸;有的学生的作业质量高,令人赏心悦目,给予“作业能手”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