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儒学的思想核心范文

儒学的思想核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儒学的思想核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儒学的思想核心

第1篇:儒学的思想核心范文

一、课堂导入要新颖有趣,激发学生兴趣

精彩的导言像钥匙一样悄悄地开启学生的心扉,使学生顿时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欲望,从而达到求知的最佳状态。教师设计新颖有趣的开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升参与热情,唤起学习动机,激活学生思维,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二、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激活课堂教学

思品课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处理好师生双边关系,既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又要学会引导学生、启发学生,不放任自流,适时调控,保证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

1.游戏――合作、互助使心随课动

游戏是青少年普遍喜欢的活动,有益的游戏能给他们以快乐并从中受到教育,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的实践能力。如,在教学“融入新集体”的“齐参与”时,我安排了一个比赛游戏:将全班分成八个小组(每组6~8人),参加击鼓传花,看哪一组的学生最先拿到红花。通过这一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也使每一位学生都知道要做班级的主人,就要和同学们团结协作、互相前进,让心随课动。

2.角色扮演――展示、提高使课随心动

角色扮演法即使学生回归生活,它注重教学双方在平等基础上的对话与沟通,使学生在体验性、探索性的框架下自主学习,创造性地学习,并且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建立起民主、平等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

三、列举事例要生活化,缩小与学生的距离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遵循“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启发、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关心身边的事,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把生活带入课堂,达到“身动”与“心动”的和谐统一。如,在“我和父母”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体验活动――“我来做妈妈”。首先让学生把六斤重的书包挂在胸前,模拟十月怀胎的妈妈,学生按照小主持人的口令来行动:蹲下洗衣服;蹲下系鞋带……之后,主持人采访:“做妈妈的感觉如何?”学生回答:“很辛苦、很累,但很有奉献精神。”课后我又设计活动“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使学生在实际行动中体验孝敬父母的快乐,引起学生共鸣,让课堂真正心动起来。

四、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情感教育

体验式教学就是教师关注学生情感体验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它通过学生走进生活、亲自尝试、参与表演、调查访问、角色换位、积极快乐地进行体验,达到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内化情感的目的。既突破了重点、难点,又满足了学生好动、渴望表现自我的心理要求,加强了对学生的自我教育。

五、重视及时有效的教学评价,提升教学效益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它具有导向功能,因而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学会赏识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鼓励;应拿起表扬的武器,帮助学生维持积极的情绪,树立“我能行”的信心。

第2篇:儒学的思想核心范文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思想品德课教学工作在现阶段面临新的挑战,主要表现为教师的教学效果受到各方面主要是市场的冲击,学生厌学情绪严重,思想政治教学难。教师一天从早忙到晚,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学生就是不买账。有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尊敬的老师,请原谅我的失言,可还是我的心里话,我们知道你爱我们爱的很深,可是我恨你们,你为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可我们一点都不感激你,说这些话我也觉得不公平,但如果让我们选择,我们宁可不读。”我们老师绝大多数辛勤耕耘在讲台上,可谓“一切为了学生”。但为什么得不到学生的回报呢?追根溯源主要是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行为、评价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

1 思想品德课教学主要体现人文情怀理念

理想的思想政治课应该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地方,应该是尽显人文情怀的地方,应是通过对话寻求真理、分享知识、分享创造、分享成功的地方。

我们的大多数课堂忽视了学生是活生生、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把学生当做接收知识的容器,采取注人式教学模式,以讲授为主,进行单一的信息交流,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成了讲堂。因此,广大教师必须以人文情怀的理念引进课堂教学,那么怎样的教学是最有人文情怀的教学,我认为人文情怀教学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 )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增强学生信心。

3)教学要关心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4)教师要理解每一个学生。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探索并用活教学方法

常言道,教有方法,但无定法。教学方法的优劣关键是看这种方法作用是否恰当。所以政治课教师要艺术的使用常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法,针对教学方法的创新优化,就自己多年来的探索,在不同年级可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初一年级主要是心理品质教育课,可选择小品欣赏,表演法、榜样法等。针对初一学生心理、生理特征,及其学习能力,可多选用一些形象直观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漫画教学法、故事会等。

初二年级主要是法律常识教育课,可选用案例分析法、法庭模拟法、活动教学法等。初三年级主要是国情教育课,可选用讲授法、自读法、图示法、比较法、社会调查法等,针对初三学生有升学和就业的选择,对讲授法、练习法、调查法,社会实践法等教学方法较感兴趣。当然这些方法又不是固定在某个年级使用。教师要根据自己的课堂需要,灵活使用教学方法,尽最大的可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真正抓好学习方式的转变

3.1 引导学生确立自主学习的观念。在教学设计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大胆合理的想象,倡导探索精神,适时地提出一些目标比较明确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通过讨论、调查、查阅资料、访谈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自主学习并不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更加突出教师的指导作用。在教师的指导下,放手让学生自己的去尝试、探究、归纳、总结,自己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教师则重在“导”字上下功夫,在连接处导,在关键处导,在疑惑处导,在求导处导。

3.2 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以小组活动为主题的学习方式,通过同伴之间的互助交流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合作学习教师并非袖手旁观者,教师要分配好任务,让每一位W生指导他们不仅要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还要完成所分配的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合作学习的任务不是单一的,所完成的任务不是一千人能完成的,让学生体会到不合作就不能解决问题。例如:让小组编一个小品或短剧,小品剧中又五个人物出场。教师确定内容后就可以让他们自己去根据学生的特长去分配角色,撰写台词合作演练,然后完成任务。并非每一节课都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合作学习要以问题而定,由本节课的内容而定。一般情况下建议:在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时运用,当学生意见不统一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当问题的答案不唯一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3.3 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增强实践能力为目的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不等于发现学习,除发现型以外还有应用性探究、表达性探究和训练性探究。所以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在各种情景中发现问题,如:开设讲座、诱发探究动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激发研究兴趣;抓住契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设计调查问卷;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总结经验。

4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改革评价方法

第3篇:儒学的思想核心范文

【关键词】创新 和谐 巧设疑问 建构知识网络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思想品德课本一改原来的面貌,整本书基本上是一些理论知识和案例,单元试卷上大部分是一些针对现实生活中实例的分析,所以,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以前“满堂灌”的模式,就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泯灭学生的学习欲望和能力。初中思想品德课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一、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

新课程改革给思想品德课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可以针对某一问题进行争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无疑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在讲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所有制经济各显其能”时,我向班级中家里办了一家工厂的学生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家工厂属于何种类型的经济形式?有没有克扣工人的工资,或任意增加劳动时间等事情?”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兴趣盎然,争先恐后地看课本查找依据,并进行了热烈的辩论。看着同学们一个个争得如正在争斗的大公鸡,我露出了开心的微笑。我想:创设和谐氛围,设计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达到了。然后我进行适当点拨,学生很快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然存在非公有制经济,就存在剥削现象。

二、巧设疑问,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灵活力

要真正使思想品德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气氛活跃,让学生积极投入,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设计的问题必须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当然,所选的问题必须具有以下特点:

1.要有很强的典型性,容易被大多数同学理解,要贴近学生生活,有时代感。

2.要把握好问题的角度,让大部分同学有话可说,切记老虎吃天,无从下口。

3.要针对班级中不同程度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对事物的认识水平,让全体同学都能进行讨论,以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

4.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机动地运用到教学中。假如讨论在新授课之前进行,那么题目的设置必须做到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如:在对初三政治活动课“新时期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的学习时,我先放了一段《春天的故事》的视频,然后列出这样几个题目:①1979年我国发生了哪些事?②1992年又有什么事?为什么说那是一个明媚的春天呢?这首歌学生都很熟悉,通过这首歌的启示,很快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踊跃发言,积极讨论探究,经过老师适当引导,学生很快了解了我国的基本国策,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增进了对祖国的感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讨论设计在新授课完成之后,那么题目设计应以总结本课知识要点,理清其逻辑关系等为目的。如果是专题讨论,可以让学生收集各方面资料,深入工厂、学校等进行深入广泛的社会调查,做到有备而来,有感而发。

三、建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想象力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想象力,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精密的分析能力、深刻的洞察力,同时教给学生认识生活、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把实际生活中学生所熟知的、关注的内容,如:时政资料、国内外重大新闻、时政热点等,让学生使用恰当的分析材料的方法,建构知识与材料的联系纽带,逐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想象力。当然,设计的问题不能太容易,使学生轻而易举就能回答出来,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如果太难,学生一看就吓到了,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所以,设计出来的题目应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葡萄。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许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他们深入思考,自由想象,创造性思维得到很大的提高。

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突出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课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广大教师深入挖掘教材,细致分析学生实际情况,不断尝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学生的好奇和求异加以引导和鼓励,积极为学生创造想象的空间,使思想政治课能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课堂,使学生各方面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徐建成著.课堂教学新视野[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第4篇:儒学的思想核心范文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体现了与传统课程截然不同的三大特点:新、活、广。“新”体现在要求内容与时俱进,紧跟时代脚步。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如对学生迷恋网络、消费者维权等内容的加入,无不让人感到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活”体现在要求教师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手段灵活,甚至在教学效果的考查方式上,也要突破传统侧重考查死记硬背的模式,更多的是考查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活学活用、观察与理解。“广”则体现在不光对学生,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要求教:学双方都具备广泛的知识网,不断延伸知识领域,善于从语文、历史、地理等诸多学科中汲取有用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甚至认识对象上也要广,不光要了解周围社会,更要放眼全球,具有全球意识。

鉴于以上三个特点,在学习思想品德课时,学生只有掌握了一些灵活的方法和技巧,才能事半功倍,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对于教师来讲,如何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本人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总结和摸索了一些经验、方法,现作一下介绍。首先,教师要善于培养自己与学生之问的感情。初中学生年龄大致在12~16岁之间,正值青释期,心智尚未成熟,易出现逆反心理。但是一旦他们建立起对某个教师的信任与“崇拜”,则会以非常积极的态度,投入更大的热情去学习该教师所教授的课程,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埘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努力,当他们取得进步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及时给予鼓励,尤其是那些学习上的“后进生”,他们大多比较自卑,更需要别人的肯定与认可,只要教师让同学们在学习中找到自信,那幺他们就会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动力,更加愿意主动去学,当然也就会取得一些进步。

其次,由于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时效性很强的学科,需要与当时社会所发生的要时事紧密联系。所以,教师平时就要从时政入手,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本人在教学工作之余,每天必看《今日说法》、《焦点访谈》、《新闻联播》等电视节目和一些报纸,随时关注时政动态。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只有我们的时政知识储量足了,才能在学生这方而的能力培养上显得游刃有余。在每节课上,我都安排学生做5分钟时事播报,以便督促他们关注时事。起初,他们做得不太好,但是在我的热情鼓励下,他们后来都战胜了起初的胆怯,甚至有人模仿起《马斌读报》栏目里马斌的风格,加入了一些自己的看法,用们皮的讲言表达出来,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最后,到了初三的一年,我要求每节课做时事播报的学生把自己选择的时事材判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析。这样坚持了半年,不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巩固了学生对书本基础知识的掌握,可谓一举两得。

第5篇:儒学的思想核心范文

一、改变思想,注重引导学生

初三正是初中升高中的关键时期,每一科的学习都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政治作为文科性质的学科,很多老师和学生都认为没有必要花太多时间在这个科目上,只需要考试之前背一下知识点、做做题就行了,更不用说将创新教学和时事热点结合、探索思考学习了,诚然这在过去是很适用的,但是在如今的学习中就行不通。

现在,教育者需要改变思想,做好表率,引导学生改变传统思想。国家开设政治这门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内在“美”,当然这里的“美”包括很多。初三是一个相??紧张的时间段,好好地将教学创新与时事热结合起来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有很多好处,一是能提高政治成绩,二是可以在讨论中放松心情,三是可以给学生灌输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增强学生抗压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度过初三生活。

二、在课堂上讨论时事热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政治的创新教学与时事热点相结合很有必要,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营造关心时事热点的氛围。老师可以通过事例,给学生一个讨论的热点,课后让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根据自己对此热点的看法收集、整理、筛选资料,在课堂上开展辩论赛,各小组派出代表进行辩论,自由表达对时事的见解,最后老师再进行点评、引导、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

学习中,学生是主体,充分调动他们学习探索的积极性才是硬道理。这样的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真切关心国家大事的热情,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体验其中的乐趣,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慢慢地形成一种主动学习的好习惯,还有助于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另外,学生通过亲身参与、讨论、思考,得到的体会更加深刻。老师进行点拨,能帮助学生有效地辨别是非,树立正确的“三观”。

三、普及政治教育,扩大受教者范围

“学习政治是学生的事情,教授政治是政治老师的工作”,这种认知似乎理所当然、天经地义,所以很多教师只负责研究、教好自己的课程,根本没把政治教育放在心上,更别提主动关心时事热点了。如果是教学,那么这种做法无可厚非,但是教师还承担了更重要的责任――教育。

教学和教育是不同的,教学只需要做好本职工作就好,负责教学生学习技能,教育还要有人格魅力的感染,而且教师又是公民,作为公民,关心时事政治,人人有责,所以,教师理应和学生一起接受教育、一起学习,共同关心国家时事。学校也要在这方面做出相应的努力,多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学生,还有教师,普及政治教育,扩大受教者的范围。

四、创新教学模式,实现多样化教学

在传统的政治教学中,许多老师都是在课堂上根据书本教授知识,又因为政治科目是纯文科科目,只需要背诵、做做练习题就行了,几乎没有什么可以互动的。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政治考试内容也有了新的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与生活越来越贴近了,而且不再是单单背一下知识点就行,还需要能理解、分析案例。考试内容变了,自然教育模式也得创新,实行多样化教学。

第6篇:儒学的思想核心范文

【关键词】 新课程 数学化 思想感悟 精神享受 生命灵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中所阐述的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贴近生活、重视运用强化思维,其基本理念是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所以,所有学习内容遵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围绕“生活中的数学化思想”这个中心议题,通过具体的数学活动,去经历、体验、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完成数学知识的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多年来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教研组以“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体现数学化思想”为课题进行专题实验、思考、探索、研究和总结认为:体现小学数学教学数学化的思想具备思想感悟、获得精神享受、实现生命灵动和完成创新培养。

一、具备思想感悟

1、让数学走进生活。包括数学在内的一切科学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启迪于生活,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借助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把教数学与生活体验结合起来,不仅生动、深刻,而且还能进行人文规范教育;如:带领学生测量旗杆高度、计算操场面积、关注家庭支出等,使学生走进客观现实生活中。

2、让数学走进游戏。游戏能够让学生主动发展,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激活情感、个性和智能;例:转动钟表的指针,指示表面数字,既让学生知道时间,也让学生辨别角度,还让学生明白原理,寓娱乐于掌握、记忆。

3、让数学走进语言。在教育数学的实际过程中我们发现,保证数学本身的科学性,教师在数学语言化上引用比喻和实际事例明确化;即:设计红、黄、蓝三种服装的一个班级学生,每四人互相握一次手,另一位同学仔细观察记录,这样的方式增强了认识的意识、提升了同学感情、促进了思想观念。

二、获得精神享受

1、融情于数学教学。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数学是能够运用感情教学的,教师要通过创造生动、活泼、和谐的教育氛围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以最佳状态参与思想教学活动,强化师生的互相交流、互相爱护和互相帮助,这样,教师是无意之间获得热爱孩子的精神境界。

2、融乐于数学教学。小学学生从家庭来到学校,教师就成为他们最亲近、最友爱、最实际的朋友,教师要加大感情投入,放下架子、带上微笑、集中热情,幽默一些、风趣一些、信任一些,使学生感觉到数学课学习的欢乐愉快。

3、融责于数学教学。教学的责任是让学生懂得每一门学科的重要性,把数学的实用性、科学性和思想性融会贯通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总结,诚然,教师可以问心无愧于每一个孩子,能够获得既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也是学生的父母兄姐,陶醉于美好的向往之中。

三、实现生命灵动

1、点燃生命灵动之火。《数学的发现》一书中这样讲:“教师在课堂上讲了什么并不是重要的,学生想了些什么更为重要。”教师要及时准确地掌握和发现学生的思想、思考和思路并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和评价,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优越感,发现自己的发展优势,激发灵动、点燃热情、感悟生命的价值。

2、拨响生命灵动之弦。课堂是师生共同获得文化知识、提高人生价值和实现生活梦想的场所,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运用学生所学道的知识反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成就,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学习。

3、闪耀生命灵动之光。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不是机械地执行教案的内容,而且是在课内、课外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动态的、开放的、高效的环境,发现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的思维、捕捉学生的亮点,使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闪耀超前思维的光辉。

四、完成创新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还能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

1、创设情景,捕捉好奇。新课程改革理论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景”。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合理有趣的情景,逐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唤起创新意识;小学生具有十分浓厚的好奇心,爱看、爱想、爱问,这就是创新意识的萌芽状态,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抓住这种“迹象”使其从好奇心上升为兴趣、理想和愿望实现。

第7篇:儒学的思想核心范文

一、改变教学观念,体现教师魅力

以往的政治教学,总是老师从上课一直讲到下课,重复着单调的刺激。心理学家研究显示,在简单重复的对象刺激下,人的注意力往往会迟钝起来,难以产生心理反应;而新颖奇特的对象则会使人脑神经系统兴奋,激发强烈的注意力。因而教师在课堂中教学形式要多样化,不能给学生“老一套”的感觉,否则就会削弱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产生厌烦情绪,久而久之,原有的兴趣也会丧失殆尽。

首先应该打破了传统的“学为教服务”,营造了一种和谐、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改变了教师是绝对权威、少数尖子学生是小权威的局面。老师从情感上给学生以尊重、关爱、赏识、鼓励,使学生敢于表现、敢于质疑、敢于创新。树立新的教学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在课堂角色应由“演员”转变为“导演”,学生的角色应该由“观众”转变为“演员”,将讲台由教师的舞台转变为师生共同的舞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题,从而为有效学习打好良好的基础。

其次是教学形式的改变。授课时除了老师口头阐述外,应该采取更多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课程标准》指出“课堂的知识教学要与课外的实践活动结合进行”,要求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社会服务,以及引导学生搜集名言、谚语、举办展览、壁报、观看电影、电视录像等活动,并安排高年级学生写论文,调查报告,总结”等,同时也要求教师恰当运用教具,如要使用电影,幻灯、照片、录音、录像及计算机等教具辅助教学。由于思想政治课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复杂现象,使得学生很难真正的理解和掌握。而使用多媒体教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可以展示大量的信息,并且知识点形象鲜明易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掌握,这可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于实现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能运用多种手段,多种形式把讲和看结合起来,以形象生动的直观方式把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利用情景理解,把握知识,从而增强教学吸引力。

二,恰当利用课本,体现书本魅力

书本是学生接触到知识时最初的来源,无论采用多么吸引人的教学手段,内容上都不可能脱离课本知识。如何才能恰当的利用课本,引起学生对书本内容的兴趣呢?

首先要在课堂前就本节课的内容给学生留几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要解决问题,就必须先理解书本上的知识,从而使学生产生了想要了解书本内容的欲望。

其次在课堂上,要求教师把课本知识与生活、生产需要结合起来,展示学科知识的博大精深,让学生从心里认识到未来社会处处需要科学知识,没有知识将寸步难行,一事无成。这样,才能激起学生求知之趣,变教师“要我学”为自己“我要学”,最后达到“我学好”之目的。

三,充分相信学生,体现学生魅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的获得知识。这就需要我们充分的相信学生。

第8篇:儒学的思想核心范文

一、完善自我,树立创新的教师形象

教师,每天都面对着模仿性很强的学生,教师的言行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师自己要有创新的意识。

政治老师在教学方法上要不断创新,创新首先要去掉自满思想。如果满足于已经掌握的知识,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教学成果,就不可能取得多少进步。只有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同时展的距离,才有可能虚心地向书本学习,向社会学习,包括向学生学习。老师应在学生中树立创造性的学习楷模。学生认为教师有创造精神,也就会模仿。

创新就要善于接受新的东西,当今社会上各科知识日新月异地发展,新的发明创造不断地出现,如果不学习就会落伍。创新是在总结前人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的。既要吸收前人的成果,又要敢于突破前人思想的束缚,敢于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突破原有的教学思维,政治课就是要对新的社会现象进行归纳总结,不仅教学内容要有创新,而且教学方法也要有创新,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创造一种适合学生学习、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方法,摸索一种符合教学规律的课堂过程、教学结构,形成一套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思想。只有教学出色,会得到社会认可的。正如马卡连柯所说:“假若你的工作、学问和成绩都非常出色,那你尽管放心,他们会站在你的一边,决不会背弃你。但是,假如你的工作总是一事无成,总是失败,那么除了蔑视之外你永远不配得到什么。”

教师在管理学生上也要有创新,教师在管理上要与时俱进,善于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计算机等先进的配套设施和方法管理学生。学校管理有其特殊性。如果管理学生仅仅用严格的制度或者用行政手段去管理,往往很难奏效。有人说得好,对学生的管理是感情投资,善于抓住学生的感情需要,从而激发其产生持久的学习热情。情感是引发师生心理潜能的催化剂,是激发师生积极做事的热情,它具有权力因素无法比拟的影响力。在管理上的创新还要向别人学习借鉴,多向古今中外的名师学习。

总而言之,对教师而言,讲台好比舞台,教师好似演员,学生如观众。教师一登台,得体的衣着,落落大方的仪表,恰到好处的举止,加之亲切宜人、幽默风趣的授课语言无不展示教师的气质和风度,从视觉和听觉上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愉悦之感,把学生吸引到探求美好科学的境界之中。这样的教师,首先从直观上赢得了学生的喜爱,使教师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更加丰满、更加完美。

二、教育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大部分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强,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意识来自于问题。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21世纪教育的最高境界。要引导学生发现新的问题,发现新的知识,在了解掌握现成结论的同时设法去研究突破现有的理论,发现新的结论。政治课堂上,教师要勇于提出问题,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勇于淘汰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提出问题,使学生能够有意识地加以准备,使课堂教学活跃起来。对学生通过讨论没有解决的问题,可展示在黑板上;对于言之有理者,老师给予表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分析解答。最后,老师归纳本节的知识体系,并把本节的重点、难点、易混点做一系统的小结。

(二)培养学生思维的正确性和灵活性。失败是成功之母,学生思维具有不严密性。在政治教学中,要通过现象分析本质,让学生对自己获得的材料进行辨别,在辨析中吸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过程中正确前提下的迅速和简捷,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要敏捷,要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问题。教师应给学生留出充分思考的时间,打破“唯我独尊”的思想,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使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引导他们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思维,允许并鼓励学生的认识朝不同方向辐射,并敢于争议,发表新颖独特的超常、超前、超群的见解,敢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大胆创新,标新立异。同时,分享别人成功的喜悦或感受自己成功的快乐或对别人出现的失误而能作出正确判断,还要注重从错误中发现成功的因素,从而改进方法,达到成功的新境界。

(三)培养学生求异思维,鼓励创新。表现在课堂上,常常是教师的一言一语给学生以模式化的示范或提示,造成了思维定势,严重地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妨碍了学生的创新。课堂上学生得出不同的答案,教师不要轻易地去否决。因此,克服思维定势,发展求异思维对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发展求异思维才有利于创新。这样,虽然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在是非、优劣、曲直上有些分歧,但思维过程、辨析过程却是创新意识萌生、成长、成熟的过程,其积极意义绝不是某一具体问题的答案是否正确所能代替的,只有想象奇特的人才会有奇特的发明。

(四)启发创造想象,诱发创新思维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创造力更多的是以创造性想象来表现的。科学研究表明,人类具有无限的想象潜力,而且大多数人并没有充分发挥,只有经过培养训练才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造条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为学生提供想象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想象的“自由王国”里增长智慧和灵感,锻炼和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因此,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所提供的语言信息,唤起头脑中的有关表象,给学生留下充分想象和联想的空间,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从而发明某种事物来为人类服务。

第9篇:儒学的思想核心范文

其实,当代医德医风混乱,除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医学院校过分关注医学技术而忽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忽视医德医风教育的结果。

医德医风问题与医学院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着莫大关系。正本,必须先清源。医科大学作为培养医务人员的主阵地,务必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前进行医德医风教育,把医德医风教育寓于思想道德教育与平时的教学当中。

一、以医德为中心,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走入大学的医学生,实际上是走入了梦想的人生目标向实际理想的转折,把握好这一时期的思想教育,就会培育出德才兼备的医学栋梁,所以一方面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教育学生“先学做人、后学行医”,用“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雷锋精神教育学生,力求使学生从踏入这个行业的那一刻起就树立救死扶伤的意识,树立为他人服务的意识。结合医学专业特点,开设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等课程。针对当前医疗安全问题组织学生学习卫生法规。在授课中注重医德医风教育,加强对医学生的卫生国情和职业道德教育,努力培养学生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强烈的职业责任感,使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得到较好发挥。

二、加强传统美德和人文素质教育

由于受社会及不良医德医风影响,目前,相当一部分医学生无论从思想道德观念、个人追求、学习态度还是消费行为,都出现了于中华传统美德相悖的现象。作为医学生,良好医德培养的前提就是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提高人文素质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医患关系,适应未来医学发展,实现医学生人生理想的需要。医学以社会人为服务对象,担负着维护人类健康的崇高使命。神圣的职业决定了医学生自身必须是人性丰满的人,否则尊重人、理解人、抚慰人都会因素质缺乏而化为空谈。医学生单靠学习病理、解剖、生化和临床医疗等专业知识肯定是不够的,还必须同时从人文学科汲取营养,全面提高自身的技术素质和人文素质,学会与人沟通,把自己塑造成人性丰满、技术过硬的医务工作者。医学不是一个以无情感、无精神的自然物为对象的纯自然学科,而是一个以有生命、有心理、有情感的人为对象的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交汇渗透的综合学科。医学的本质是人学。但医学生毕业后在目前实际医疗工作中,对高新技术装备的过度依赖,淡化了医患之间的人性化接触,病人的人格和尊严被习惯性地忽视,以“看病”代替了对病人的关爱,在治疗患者的躯体疾患的同时,又不自觉地造成病人的心理创伤,从而影响医患关系,降低卫生服务质量,影响整个卫生事业的发展,医学生只有学好影响技术,提高人文素质才能处理好医院里的各种关系,更好地服务病人,实现人生理想。为此,医科大学应把传统美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作为一项长期工作,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渗透到各个学科、各个专业的教育教学中去,并长期坚持。学校应该经常举行人文知识及传统美德讲座,鼓励学生多听这方面讲座,多读文、史、哲、艺等方面的经典著作,并纳入常规考核,以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及传统美德修养。

三、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陶冶学生道德情操,激励学生做一个高尚有为的医疗工作者

1.构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在特定环境中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又具有校园特色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道德情操,是校园精神和校园环境等因素的总和。学校应努力构建催人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道德行为养成的良好环境。深入挖掘学校办学所蕴藏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积淀,以激发师生员工团结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并融入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在校园里营造一种良好医德医风氛围,让学生耳濡目染,对培养良好的医德情操肯定是大有裨益的。

2.“学高方能为师,德高才能垂范”,真正的教师应是学德兼高而不仅仅是学高,老师乃是学生的楷模,所以学校还要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为学生树立楷模“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也就是说,德育是一个人确保其为一个真正的人所必需的,也是他其后能正确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的不竭泉源。教师的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其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所以,应特别注重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该在授予学生精湛医术的同时,教学生“无德不成医”的道理。授他们医德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明白“德尚业精,救死扶伤”的道理。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培养健康正当的兴趣、专长

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思想道德教育也是如此。针对学生爱好广泛,思想活跃等特点,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展示个性、发挥特长,并培养其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和合作精神。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社团组织,社团要配备辅导教师,定期、不定期地开展符合学生特点,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既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又可抵制不良文化影响,陶冶学生情操。此外,还以举办一些大型主题活动为契机,开展竞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开展大型活动。如举办校运会,校园文化艺术节,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综艺晚会等活动,这些以集体为单位开展的竞赛活动,既可培养学生健康的兴趣专长,又可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还可增添班级的凝聚力。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医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又给青少年带来许多心理矛盾,在学生中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马加爵事件”告诉人们大学里心理健康教育明显滞后,往往只把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认为是好学生,而对学生中出现的如自尊心过强而压抑,内向或自卑而自我闭,好胜而易冲动等,很容易被视为品德有问题的学生。如果把上述问题一概当作思想品德问题来处理的话,势必达不到育人目的,还会挫伤学生积极性,导致其产生逆反心理,使师生间产生隔阂和鸿沟,有时甚至还会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这都不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高尚的医德医风。因此,为了适应社会进步、时代变革给医学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必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并建设好学生心理咨询室,接受学生的心理咨询,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探索有针对性、有实效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帮助学生树立起做人的自尊、自信,寻找成长的方法和途径,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及整体素质的提高。此外,学生工作者还要特别注重了解班内各种不同类型学生的心态,通过心灵的沟通、共鸣来达到思想的认知,从而帮助学生实现行为的改变,人格的健全。

5.开展移情教育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