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画画流程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石榴皮;石榴瓤;石榴籽;HPLC指纹图谱;没食子酸;鞣花酸
石榴皮始载于《雷公炮炙论》,为石榴科植物石榴Punica granatum L.的干燥果皮,具有涩肠止泻、止血、驱虫等功效,是临床常用的传统中药之一。石榴皮约占到石榴质量的20%~30%[1],石榴皮饮片的制备方法,2010年版《中国药典》描述如下“除去杂质,洗净,切块,干燥”[2]。《全国中药炮制规范》中要求“除去杂质,去净残留的内瓤及种子,洗净,切块,干燥,或洗净,干燥后捣碎”[3]。然而在对市场销售的石榴皮饮片调研中发现,市售石榴皮饮片中往往都含有大量石榴瓤和石榴籽,有一些样品中瓤和籽的量甚至超过了15%。
掺杂了大量内瓤和种子的石榴皮饮片是否会对其质量产生影响,石榴瓤和种子中化学成分与石榴皮又有何差异呢?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建立了石榴皮饮片HPLC指纹图谱,采用该色谱条件对三者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同时测定了石榴皮主要成分没食子酸和鞣花酸在三者中的含量情况,初步探讨了石榴皮、内瓤和籽化学成分的异同,本研究可为石榴皮饮片的净制提供一定的试验依据。
1 材料
Waters 2695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 2996 DAD检测器;R200D 1/10万电子天平(德国Sartorius);LC-350A超声波中药处理机(济宁市中区鲁超仪器厂)。
没食子酸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10831-200302);鞣花酸对照品(Alfa Aesar,批号10149850);乙腈为色谱纯;水为超纯水;甲醇、磷酸均为分析纯。试验用石榴皮饮片均为市售品,批号(产地)分别为110301(河北)、100401(河北)、100907(河北)、1004253(河北)、20100718(四川)、090401(安徽)、001006832(安徽)、110704(山东)、100603(山东),经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林慧彬研究员鉴定,为石榴科植物石榴P. granatum 的干燥果皮。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Phenomenex hyperclone C18色谱柱(4.6 mm×250 mm, 5 μm);以乙腈(A)-0.1%磷酸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20 min,1%A,20~80 min,1%~15%A,80~100 min,15%~30%A,流速1.0 mL·min-1;柱温25 ℃。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2.1 没食子酸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没食子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水制成每1 mL含对照品3.3 mg的溶液。
2.2.2 鞣花酸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糅花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 mL含对照品0.16 mg的溶液。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石榴皮样品粉末(过40目筛)0.25 g,精密称定,精密加入甲醇25 mL,称重,超声提取1 h,放凉,再次称重,用甲醇补足减失的质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滤液过0.45 μm微孔滤膜,即得。
2.4 测定方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和供试品溶液各2 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
2.5 方法学考察
2.5.1 精密度试验 取同一份石榴皮(批号110704)供试品溶液2 μL,连续进样5次,以糅花酸峰(9号峰)为参照峰,计算各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结果表明,各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基本一致,RSD均小于3.0%,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5.2 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份石榴皮供试品溶液,室温下保存,分别于0,2,4,8,12 h测定,各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的RSD均小于3.0%,表明指纹图谱稳定性符合要求,样品在12 h内稳定性良好。
2.5.3 重复性试验 精密称取同一石榴皮饮片粉末6份,以2.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记录HPLC图谱,各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的RSD均小于3.0%,表明方法重复性良好。
2.6 石榴皮饮片指纹图谱测定
取搜集的各批次石榴皮饮片,分别制备供试品溶液,进样。将所得图谱以AIA格式依次导入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软件。以批号110301的饮片色谱图作为参照图谱,进行指纹匹配。采用平均数法生成对照图谱。石榴皮饮片HPLC指纹图谱叠加图和对照图谱见图1。9个批次饮片与对照图谱之间的相似度依次为0.952,0.979,0.935,0.994,0.906,0.994,0.930,0.989,0.979。9批石榴皮饮片指纹图谱共有峰(9个)的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统计结果见表1,2。
2.7 石榴皮、石榴瓤和石榴籽的HPLC图谱比较
取同一批石榴皮样品(批号110704),从该样品中仔细分离石榴皮、瓤和籽,粉碎,过40目筛,各取0.25 g,精密称定,以2.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依照指纹图谱色谱条件进行测定,色谱图见图2。
由图2可见,在石榴皮饮片指纹图谱9个共有峰中,2,3,8,9号色谱峰的峰面积石榴皮大于石榴瓤,1,4,5,6,7号色谱峰的峰面积则是瓤大于皮,方框标记处的色谱峰石榴瓤均明显大于石榴皮。在该色谱条件下,石榴籽仅检测到少量鞣花酸(9号峰)。
2.8 没食子酸和鞣花酸含量测定
在同一色谱条件下,对没食子酸和鞣花酸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见表3。同批样品中,没食子酸质量分数石榴瓤大于石榴皮,鞣花酸含量则石榴皮最高,石榴籽中没食子酸未检出,鞣花酸质量分数仅为0.01%。
3 小结与讨论
本研究建立了石榴皮饮片HPLC指纹图谱。该图谱中各色谱峰的保留时间适中,分离度较好,基线稳定,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指纹图谱要求,因此可用于石榴皮饮片质量控制。采用该色谱条件对9个批次不同产地石榴皮饮片进行了指纹图谱分析,将石榴皮饮片指纹图谱评价标准暂定为9个特征峰。
采用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色谱条件,对同一批石榴皮药材中石榴皮、石榴瓤和石榴籽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石榴皮饮片指纹图谱研究暂定的9个特征峰中,4个色谱峰的峰面积石榴皮大于石榴瓤,另外5个则瓤大于皮,除了这9个特征峰,比较其他色谱峰的峰面积,可见石榴瓤明显大于石榴皮。而在石榴籽的HPLC图谱中,仅检测到极小的鞣花酸的色谱峰。石榴皮、瓤和籽中没食子酸和鞣花酸含量比较结果表明,石榴皮中没食子酸和鞣花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33%,0.59%,石榴瓤中没食子酸和鞣花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52%,0.38%。石榴籽中几乎未检测到没食子酸,鞣花酸质量分数仅为0.01%。
通过上述研究可见,石榴瓤和石榴皮的化学成分无明显不同,二者区别仅在于成分含量的差异,从HPLC图谱看,多数成分石榴瓤中的含量甚至要高于石榴皮。因此推测,石榴皮饮片制备时,是可以保留石榴内瓤的,但前提是必须对饮片充分干燥,因为在搜集样品时发现,一些未除尽石榴瓤的石榴皮饮片中,内瓤部分如果干燥不彻底,极易生虫,会影响饮片的质量和贮存。
石榴籽部分在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色谱条件下,几乎未检测到任何成分,提示在石榴皮饮片制备时,石榴籽必须作为杂质除去。
[参考文献]
[1] 杨丽平,杨永红. 石榴皮的研究进展[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4,25(3):45.
[2] 中国药典. 一部[S]. 2010: 8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管理局编. 全国中药炮制规范[S].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144.
Comparative study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pomegranate peel
pomegranates inside and pomegranate seeds
ZHOU Qian, SUN Li-li*, DAI Yan-peng, WANG Liang, SU Ben-zheng
(Shandong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ine, Jinan 250014, China)
[Abstract] An HPLC fingerprint of pomegranate peel was established. Using chromatographic conditions, we compared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pomegranate peel, inside and seeds,and simultaneously determined the contents of gallic acid and ellagic acid. By comparison, we found tha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pomegranate peel and inside, but there was a big difference between pomegranate seeds and another two. The contents of gallic acid and ellagic acid of pomegranate peel respectively were 0.33%,0.59%, while in pomegranate inside the result respectively were 0.52%,0.38%. Content of ellagic acid from pomegranate seeds was only 0.01%. By study, we thought that when pomegranate peel was processed, pomegranate seeds should be removed,while pomegranate inside could be retained on the premise of full drying.
一、指导思想
从这一个学期开始,学生要增加一门新学科——物理。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所以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先从兴趣着手,本着“生活中的物理”这一思想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形象生动中体会到物理的乐趣,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认识。
三、具体的安排如下:
1、 本学期的具体教学内容有
第一章 测量
本章是学习物理的基础。学生只有在掌握了最基本的测量工具后才能再进行以后的学习。
1. 让学生知道国际单位、长度的单位;
2.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3. 体积大单位和换算;
4. 体积的测量方法。
第二章 电的初步知识
本章讲了静电现象和简单电路
1. 知道摩擦起电现象;知道自然界存在的两种电荷及它们的相互作用;
2. 知道使小灯泡发光的必要条件;
3. 知道一些电路符号,会画简单电路图;
4. 理解电路的连接方法:串、并联电路
5. 理解两种电路的特点。
第三章 电和磁
本章介绍了磁的现象
1. 知道磁体的感念和两种磁极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2. 知道磁场现象的存在和两种磁体的磁场情况;
3. 知道电流的磁效应;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右手螺旋定则。
第四章 热和冷
本章介绍生活中的温度现象
1. 知道温度的概念和划分方法及测量工具;
2. 学会温度计的使用并实际操作;
3. 知道热胀冷缩的现象;
4. 知道热膨胀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五章 物态变化
本章介绍的是物质的三种变化
1. 知道物质的三种状态
2. 理解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变化过程和特点;
3. 理解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变化过程和特点;
4. 理解相反的变化过程:液化、升华和凝华的过程和特点
第六章 简单光现象
本章介绍光的基本特性
1. 知道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2. 知道光的反射现象,理解光的反射规律;
3. 知道平面镜成像,理解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4. 知道光的折射现象,理解光发生折射的特点
除了以上教学内容外,还有:
2、 积极参加教科研的活动
向其他有经验的老师讨教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积极参加科研活动,提高自己在科研活动方面的能力。
一备学生。包括学生态度、兴趣、能力、个人特质、先前经验、家庭背景等。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一般喜欢知识面广博的老师。老师教学就应该有的放矢,因人施教。你的学生知识深度、知识层面、个性喜好、思维模式等等都要考虑。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在智力、生活经验、认知方式、情感态度等方面存在着客观的差异,接受的程度不一样,你怎么可以一概而论呢?这就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你了解你的学生吗?
二备教材。一般老师应该具有审察教材的能力。一是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重新优化组合教材内容;二是要敢于对现行教材进行增删,凡是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教材都可以用于教学。你的教具(图片、模型、幻灯片、影像等等,而很多)使用、你的讲解过程、你的简案、师生:互动内容、你的探究设计等等,都要简而明,活而紧。你熟识教材了吗?
三备资源。你课堂的容量不在你课堂讲多少,而在你引导学生吸纳多少。新潮的学生知识面也宽。学生可以通过电视、广播、计算机等多种途径获得多方面的信息,学到多方面的知识。所以,在拥有知识方面,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化身”,具有“知识垄断”的优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人文景观、文化艺术、文化遗产及自然资源是语文课程取之不尽的源泉。筛选这些资源,适时地引入到课堂中,教师必须和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去探究,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那就印证孔子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你筛选信息了吗?
目前各行业专家纷纷提出要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举措,全面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各类职业学校正在进行教学改革,一体化教学成为当前改革的重点与方向。这几年我校一直致力于在深化教学改革,探索一体化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工促学,工学结合。我院现代物流专业通过开展物流企业调研和企业专家访谈会,编写了《物流企业需求调研报告》和《现代物流专业一体化课程方案》,制定一体化教学计划、编写一体化教学大纲、编著一体化教材和建设一体化教学场地和设施,以探讨一套成熟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用于物流职业教学。
以下将以《国际货运商品进出口报检报关管理》课程的和课程开发和课程实施,进行一体化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物流教学过程中遇到教学问题和教学建议。
1 课程开发
1.1 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和学习任务
通过分析现代物流专业对应的行业企业发展现状与技术发展趋势,把握行业企业各层级用人情况及数量需求,厘清现代物流专业匹配的职业内涵、职业岗位群与工作职责,比较同类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方向定位、培养层次定位与近年办学规模等情况,结合我院现代物流专业的办学经验,把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可定位为仓储配送、运输、国际货代、快递、等方向。针对货代行业方向,根据职业发展阶段,提炼了三个典型工作业务:国际货运单证操作、国际货运集装箱班轮运输作业和国际货运进出口报检报关管理,如表1所示。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国际货运进出口报检报关管理转化为两个典型学习任务:节能灯具出口报检报关管理和山地自行车进口报检报关管理。
1.2 设计典型学习任务的情境
在国际货运进出口报检报关管理典型工作任务中,对节能灯具出口报检报关管理和山地自行车进口报检报关管理两个学习任务设计了情境描述,节能灯具出口报检报关管理的情景描述如表2所示。
1.3 策划典型学习任务活动
根据任务情境描述,把学习任务设计成若干个活动,通过鱼骨图把知识点和技能点展示出来,鱼骨上为知识点,下为技能点。如图1所示。
技能示意图的每个学习活动都对应企业生产过程中每个工作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各个学习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掌握对应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例如,“节能灯具出口报检报关管理”学习任务的活动二 展开学生、教师活动、学习内容、教学资源和评价点。
1.4 编写工作页
根据活动策划表和鱼骨图,编写了《国际货运进出口报检报关管理》学材,用于在校学生国际货运进出口商品报检报关课程的学习。
2 课程实施
课程开发完毕后,则进入实施一体化教学阶段。如何引导学生寓学习于工作――在课堂上、实训场地上进行公司职业的岗前训练。我们可以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例如案例教学法、项目驱动法、小组讨论法、网上搜索资料法、视频教学法等方法,引导学生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并进行评价总结。一体化课程实施的流程:
1)引出任务情景(如节能灯具出口报检报关管理学习任务);
2)明确学习目标;
3)展示学习任务技能点示意图,明确各活动的知识点和技能点;
4)开展各活动的学习(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并完成每个活动的任务);
5)小结和评价(根据评价对课堂学习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归纳总结,对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3 物流教学问题
在技工院校实施物流课程的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我们普遍会遇到某些教学问题。主要是以下四点:
3.1 学生学习能力差,对课程不感兴趣
技工院校学生相对高中生来说,学习主动性较差,理解力较差,自觉性较差。而且大部分学生受外界诱惑非常大,他们热衷于网络游戏、微信、QQ聊天等,对学习热情不高,缺乏钻研精神,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上得过且过、效率低下。除此以外,物流专业课程相对比较枯燥,从事的工作相对较为辛苦,学生易产生厌倦心理,进一步影响对课程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
3.2 教师专业教学水平有限
目前技工院校物流教师的专业知识欠缺,许多技工院校从事物流教育的大多从工商管理、国际贸易、计算机等专业转行而来。物流的知识不系统、不全面、不扎实。教师队伍中多以理论型教师为主,实践经验极度缺乏。而对于技工院校的教学而言,实践教学重于理论教学。这明显出现了矛盾,导致在实际的物流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很少融入现代的教学手段和当下的物流行业内容,进而学生认为本来感兴趣的内容,学起来也会觉得枯燥乏味,兴趣不浓。
3.3 实践教学环境薄弱
物流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强的专业,决定了它需要技术含量较高的实验室作为硬件设施,并对实践教学环境的要求很高。然而,在校内实践教学环节,由于技工院校资金有限和对物流市场需求变动把握不准,难以购置完备、合适的实验、实习、实训设施。在设备投入、维护管理、实训耗材等方面资金投入不足,无法对学生进行足够的实际操作培训。因此在物流教育中,不得不重理论、轻实践,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最终有违物流人才培养目标。
4 物流教学建议
4.1 因材施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兴趣
技工院校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为薄弱,学习能力差,学习主动性差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我们必须要结合技工院校学生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融入教、学、做等多种元素,在课堂中利用生活中的案例来讲解知识,利用学生的切身体会和生活实践来丰富课堂,利用学习任务的操作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我们在物流专业教学中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学习兴趣。目前运用较多的教学方法有互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视频教学法和项目驱动法。
4.2 提高教师教学专业水平
名师出高徒。教师教学专业水平直接关系到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物流人才的质量。因此,必须要提高教师教学专业水平,让其既具有物流管理理论知识,又具有实际工作经验。一方面,通过去知名高校或兄弟院校进行交流学习,参加学习研讨会,参加教学能力竞赛等提高校内教师的教学水平,另外定期到企业顶岗实习,掌握物流专业技能和完善物流实践经验,收件实用的教学案例。另一方面,聘任高学历、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来扩大中职物流教师队伍,也可以聘任行业、企业的经验丰富的物流专家、学者到校担任兼职教师。
一、Free talk
自由练习前一天或上一话题所学对话及短文5分钟,然后设定A、B层两种难度由两个组进行展示,要求A层读、B层背或编新的对话或短文,提醒学生认真听,找错误,教师在结束时进行点评及给小组积分
二、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各层次学生读出自己的学习目标
三、学习过程
1.合上书,认真听,抓关键语句
2.跟读、齐读、分角色读、自由读,小组内pair work或group work
3.随机点组读,A层读,B层编新对话
4.先独学,再对学、群学,及时发现疑难问题
5.完成教材中其他部分的内容
6.A层熟读对话并记忆其中的重点句子,B层背对话
四、公布各组量化结果,总结各小组参与学习情况,对表现不积极的小组提出奋斗目标
这样做的优点是:
1.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
对课堂模式的构建要先临帖,对课堂流程的把握也要先临摹。英语的对话课教学,在每个话题中占一半的分量,即每个话题的SectionA、SectionB都要围绕某一话题进行训练,教师掌握了这一程序,形成一种惯性的教学行为,到哪个环节就干什么,这样可以减少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特别是对初入门的青年教师及年龄较大的教师形成一种约束机制。
2.规范学生的合作行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课堂流程化规定学生什么时间应该干什么事情,这样在教学的各环节中学生都能做到任务明确、分工明确、职责明确、做法明确,便于组内成员分工协作,互帮互学,比学赶超,合作共赢。根据“木桶的短板”原理,各组的4号学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4号学生学习的质量关系着小组的合作学习效果,因此,各组员会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想方设法让4号学生动起来,学得会,并勇于展示,敢于表现,一方面增强了小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做人。
3.达到课堂的惜时增效
人们常说“一种好习惯的养成至少要经过22天的坚持”。课堂流程化其实也是一种习惯,对于流程化习惯的养成我们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讨论定稿。课堂上学生是主人,学生愿意干的事情就一定能干好。基于这种想法,学校把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研讨出来的各学科流程化模式交给学生讨论,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学生们参与热情很高,也提出了许多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再修改,然后定稿。这样,有了师生共同参与的流程化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就更顺利、更有效。
第二阶段:学习实施。我们利用班会课、课前5分钟、年级集会等时机对全体学生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强化培训,力求使流程化的每个环节都能让学生领会其实质,并自觉实施。我们通过开展“课堂流程化有奖问答”“课堂流程化我该做什么”心得体会、“我与课堂流程化”有奖征文、《流程化模式使我____》演讲比赛等形式,狠推培训,强力实施,快速形成良好习惯。
第三阶段:完善提升。经过一个月的实施,我们发现在流程化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在展示过程中的分层环节,流程化要求A层学生会读对话,B层学生会编对话,但在实际操作中,每组A层只有两个学生,而对话课中的Group work一般为3人或4人的小组,我们便及时对小组进行现场整合,把原有的“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微调为“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
1.总结案例
教师要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行为,将教学实践及学生活动详细记录作为分析研究的重头材料,从中总结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典型成功案例,整理、归纳,使之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案例可以是教学实践和教学观摩活动或教学案例选研究等。
2.反思完善
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要不断修正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通过校内外的教学交流活动与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对比,扬长避短。在对教学过程中,要对教师与学生的活动、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方法、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素材的使用等是否融为一体进行反思,在反思中成长。通过分析典型教学案例,不断改进和完善各个教学环节,从教学大纲、培养目标、教学实践活动程序、教学手段方法等方面完善教学模式的设计,形成模具方向教学模式。
3.实践验证
成功的教学模式需要在实践中检验、探索、总结。在上述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形成过程中,教学活动实施者通过总结分析形成一定的理论设想,在相当程度上都包含一定的主观臆想。这些主观因素必须要经过教学实践环节的验证,要在教学活动中反复实践并进行修正、补充、完善。这是提高所构建教学模式的可信度和有效度必不可少的环节。
4.理论提升
教学模式要从感性认识层面上升到理性认识层面,经过实践、修正、补充、完善形成一个符合现代高等教育要求,符合现代教学规律、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有一定特色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框架,并组成文字资料。包括:模式名称、建构的理论依据、模式的结构特点、典型案例、实践的效果与分析。
二、适应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方向的多元化教学模式
由于黑龙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方向建设时间短,目前还没有形成成熟、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必须要考虑实际的教学条件,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来选择或构建教学模式。一般来说,教学目标是多元化的。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决定了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多元化包含四层含义:一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多元化,二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多元化,三是教学资源的多元化,四是指导与反馈形式的多元化。通过调研社会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人才的需求,结合黑龙江科技大学目前的办学方针及学生实际情况,总结出适合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方向的教学模式。
1.案例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模式起源于1908年建院的美国哈佛商学院,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方式,最初用于工商管理,现已扩展到各个学科领域。案例教学模式是模具专业方向广泛应用的一种教学模式。目前,已经在黑龙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方向主干课程中应用,其效果非常好。如“冷冲压模具设计”、“塑料模具设计”课程中,将典型模具的设计过程采用案例进行讲解,使学生掌握各类模具的设计过程,进而掌握各类模具的典型结构。案例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更能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但要注意案例要有一定的代表性,最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讨论教学模式
讨论式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具体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该教学模式下,学生协作能力更突出,学习效果明显提高。教师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学生相互协作能力及提高学习效果。给定学生工程实例,学生以组为单位完成模具的设计,学生自行分配设计计算任务,小组成员间通过相互讨论、帮助、提示,最终提交小组研究结果,最终完成模具装配图的绘制与说明书的撰写工作。这样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可以通过实践检验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3.网络教学模式
网络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教育观念以及网络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网络化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对教与学过程中的各要素(教师、学生、内容、媒体)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结构的表述。现在,高等学校都建立了校园网和网上图书馆,上课大都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因此,大多数高校均具备网络教学模式的运行条件。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其具有以下特点:(1)教学资源更丰富:老师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学生按照任务书收集相关学习资料,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条件。教师也要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搜集或制作模具工作过程的动画,模拟板料变形过程,将教学活动直观化,适当减少学生由于形象思维能力欠缺所造成的学习困难,提高教学活动的效果。(2)学习更自主:教师的主要作用体现在给学生正确布置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以及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教师要在这三个方面发挥良好的作用,帮助学生更自主、更有效地学习,启发学生积极探索与主动发现问题。通过网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交流想法,最终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学活动中的自主学习、交互学习环节更丰富,有利于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3)更适应教学进程:由于学生在兴趣、个人能力、个性特质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以班级整体进行同步授课的教学方式存在许多弊端,学生无法根据自己的个性需求自主决定教学进程,很多学生对教师安排的教学进程并不适应。网络教学模式下,当学生对教师安排的教学进程感到不适应时可自主进行相应调整,适当延长或缩短某一部分教学进程。
4.合作学习模式
合作学习模式在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我国教育界对合作学习的研究起于90年代初期,起步相对较晚,而且研究成果应用的范围也多限于中、小学教育,对于高等教育范围内的合作学习研究成果较少。该模式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高等教育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学习过程。良好的职业素养既包括相关的专业技术技能,还包括较强的协作、沟通能力。合作学习就是通过改变学习方式,将专业知识学习与沟通、合作技能培养自然巧妙地融合。合作小组取得的成绩与个体的表现是紧密联系的。既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培养相关职业技能,又能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当然,课堂里的合作也存在不足之处:对于学得快的学生来说,必须适当放慢学习进度,以适应小组其他成员,不利于能力差学生的思维发展;一旦有个体因为能力不足或不感兴趣,可能会导致合作失败。以上几种教学模式在实际操作中,某一种教学模式并不是单独执行的,而是将多种教学模式内在融合起来,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模式的优点,避免其不足。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在一种教育模式下又可以集中多种教学方法。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既定的程序,而是常态稳定又有发展变化的程序框架。图1为“冷冲压模具设计”课程实际操作过程中多元化教学模式流程图。多元化教学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可变的弹性模式,也是一种可衍生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必须对本学科知识有精深的理解,这是有效实践该教学模式的基础。另外,教师还需要具备系统化的教学设计能力,通过研究授课对象分析学习者的需求、个性与兴趣爱好。要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进行相关的问题设计与教学活动设计,能对不同知识体系的考核与评价进行不同方式、不同类型的划分与处理。
三、小结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 电离平衡 逻辑思维能力
化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化学教学对学生综合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实质性作用。高中化学的平衡体系主要是结合高中化学的反应速率、化学的平衡状态及化学的平衡移动,在一定程度上对化学平衡的相关概念有所涉及。本文对高中化学电离平衡的教学进行一定的研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物质性质的探究和推断的能力,加强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理解,进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教学设计
(一)学生对化学电离平衡认识障碍点分析
学生在对化学电离平衡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最主要的认识障碍点在于弱电解质、强电解质及电离平衡概念的整体理解。化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的化学知识学习带来极大的困难。同时,学生在对高中化学电离平衡知识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对化学学科接触的时间相对较短,对离子的概念印象较模糊,离子概念知识点的基础较薄弱,而高中化学电离平衡更强调的就是对离子概念的熟练掌握。
(二)高中化学电离平衡教学的教学目标
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有其教学目标和培养宗旨,高中化学教学也不例外。高中化学电离平衡教学的教学目标主要表现在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过程和方法的掌握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获得三个方面。首先要使学生在电离平衡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熟练地掌握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进而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熟练地进行描述,对于电离方程式做到书写无错误,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移动有着深刻的理解。通过对高中化学电离平衡知识点的掌握,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解决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等得到提高。最后学生在对电离平衡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化学知识带来的充实感,感受化学的真实性。
二、教学流程
高中化学电力平衡的教学流程:通过六个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回忆性的温习和练习,最后提出问题,巩固深化。
三、教学过程
学生思考:人被蚊子叮咬之后,人体血液中就会存在一种甲酸,写出甲酸在人体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当在蚊子叮咬处加入一定的碱溶液,可痊愈,请用平衡原理进行解释。
设计思路:通过对该课题的设计分析,进一步引导学生把化学知识的学习进入日常生活中,并用化学知识进行分析思考。
四、教学反思和体会
通过对本节课高中化学电离平衡知识的简单了解,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巩固了学生的一些基本化学知识,尤其是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熟练掌握情况,通过对学生播放醋酸稀释时pH值变化的视频,一方面引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提问式的方法,为下一堂课电离平衡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教师和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同步,一个相对熟练,另一个则很生疏,因此教师更应该放慢教学进程,加强学生的理解。
本节课电离平衡知识的传授过程相对来说是较简单的,对于学生对本节课化学电离平衡知识的整体掌握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精静.“电离平衡”学习难点成因分析与教学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1.“中国文化简史”课程简介
1.1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对中国文化有初步认识,并培养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留学生要学好汉语,就应该了解中国人的民族心理和文化心态。本课程从留学生视角出发,折射出中外文化的光芒。课程内容分门别类,侧重于历史人文,着重从总体上把握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层态势,并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学习,学生应对中国文化有一个系统完整的认识,并能够达成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不同民族心理之间的沟通。
1.2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广泛,主要涉及中国历代帝王、文学宗教简史、婚俗文化简史、戏曲文化简史、少数民族文化简史、传统节日历史演变,等等。由于文化与人类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对特定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并与留学生本土文化对比,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1.3教学模式:由于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教师不可能在有限课时内讲授从古至今五千年文化的方方面面,因此本课程主要撷取中国文化中富有代表性的“点”,通过“纵”、“横”两个方面,以专题介绍的方式,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及魅力。课堂形式方面,避免传统填鸭式教学和单向传授,而是根据课堂内容设定不同主题,采取分组讨论、个人展示、小组展示、角色扮演、中华才艺学习和展示等多种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关于“中国文化简史”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的几点思考
“中国文化简史”课程属于本校重点教改项目,但开设时间较短,内容博杂繁复,还未形成完善系统化的授课模式。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在思考一些问题,如教学语言是否规范,表达是否恰如其分,内容是否易接受,难易度是否适中,趣味性是否足够,是否达到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否提高,等等。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笔者有了一些感悟和体会,在此抛砖引玉,期待同行指教。
2.1教学语言应简单明了,不易使用过难的句式和词汇。选修“中国文化简史”课程的留学生大部分来自于韩国、朝鲜、日本、蒙古等亚洲国家,只有少部分意大利、法国学生,他们的总体英语水平并不高,有的甚至汉语水平高于英语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教学语言和句式,避免冷僻词汇。例如,笔者在讲述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时,课本中出现了中国人喜欢饮雄黄酒realgar wine,留学生基本上不知道realgar这个词的意思。笔者放弃了这个词汇的使用,而在课件中辅以图片和汉语拼音的形式,讲解了与雄黄相关的白蛇传的传说。学生对传说很感兴趣,由此加深了对端午节习俗的记忆。又如关于中国的十二生肖文化,课本中用了Chinese horoscope,笔者直接用twelve animals和图片的形式加以讲解,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可见,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影像、其他常用词、相关传说等多种辅助手段代替生僻词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而不是机械记忆中国文化的英语对应词汇。
2.2教学内容应精炼适当,避免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源远流长,要在一学期十几个教学周三十几个小时内讲授全部中国文化,势必只能填鸭式灌输,没有安排各种课堂活动时间,导致师生身心俱疲。因此,在学期初,笔者征求了学生意见,选取了大多数留学生感兴趣的点,并围绕这些点设计了十几个主题,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虽然没有做到面面俱到,但所选取的中国传统节日、婚俗文化、历代帝王、礼仪文化等专题都做到了充分展开,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课堂气氛活跃,记忆深刻且兴趣浓厚,反应良好。
2.3课堂活动形式应丰富多样,注重引导他们思考中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异同。留学生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笔者在教授中国文化的同时,通过组织各种讨论活动引导学生思索不同国家文化的异同,探索文化共性,有针对性地与不同文化进行对比,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比如,笔者在讲授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时,分别请西方同学和日本同学介绍了万圣节和盂兰盆节。这些节日都与鬼魂有关,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文化含义。日本的盂兰盆节来源于古代中国的中元节,却与清明节一样有着祭祀祖先和亲人,祈求幸福的含义,在许多民俗活动方面中国有很多不同;西方的万圣节不祭拜祖先,人们扮成鬼怪的模样游行,充满欢乐,类似于狂欢节。这体现了各个国家什么样的文化差异和民族性格呢?学生各抒己见,进行了热烈而积极的讨论。又如在讲解婚俗文化的章节,笔者组织学生一起观看了中国农村和西方教堂两对新人的婚礼视频,然后大家就婚礼程序、服装、用语、参与人员等进行了对比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不同文化环境中人们情感表达方式的异同。通过这些对比讨论,学生不仅感受了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而且加深了对本国文化的理解,提高了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2.4文化教学可与汉语教学、中华才艺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笔者在进行文化教学的同时,注意与汉语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汉语中的文化知识。例如,笔者在介绍春节时重点讲解了中国的汉字“福”和“余”,为什么“福”要倒贴,为什么年画上经常画金鱼却写着“年年有余”。通过了解这些汉字的意义,体会汉语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此外,笔者还在课上教学生简单的太极拳招式,剪双喜字,欣赏少数民族歌舞、品茶、猜灯谜、包饺子,等等。通过参与这些丰富多彩的中华才艺活动,学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1设疑自探
1.1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现实生活中化学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
1.2若课前已安排预习(强调课前不准下发导学案),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或一名同学归纳整理本小组预习中产生的问题。
1.3教师同时板书归纳形成自探提纲。教师及时给形成自探提纲有贡献的小组鼓励。
1.4学生独立自探,书面整理有关内容。(这个环节要留足时间,避免形式)。
1.5自学快结束时,教师对各组展示或评价进行分工。
2解疑合探
2.1围绕自探提纲,先在小组内交流自探成果。重点探究本组需要展示或评价问题。同时对自探中的难点进行探讨整理、达成共识。
2.2围绕展示分工,在组长的指导下,由展示人归纳整理后,迅速板书到黑板划定的位置上,为下一环节自我讲解做准备(必要时还要写清解题的思路等)。如果不需板书,则等待投影或口头展示。展示快结束时,出示评价分工及要求。
2.3按分工逐题进行评价,教师及时强调、补充和归纳,难度大的问题要及时点拨讲解。一般由本组后三分之一生展示,优生或中等生做评价。评价要节约时间。一般步骤(①先打分②陈述扣分原因③强调解题关键④提出其它的思路和方法)。教师要及时给展示人及评价人记分,对提出不同见解的其他学生更要加分。
3质疑再探
3.1给学生半分钟的反思时间,启发学生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如果课堂时间充足,先在组内质疑和答疑,解答不了的问题再提到全班解答;如果时间紧张,可由学生直接质疑,全班学生争相解答。有价值且有争议的问题也可由学生通过讨论或辩论的方式解决,教师及时给质疑和答题学生加分。
3.2讨论后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直接解答。属教材以后重现或科学仍在探讨的问题要给学生指明,属于课外实践探究的问题,要注意引导学生课下带着兴趣探究。
4运用拓展
4.1教师结合本节重点、难点、易混点等知识内容出示明确而具体的导向信息(背景材料),引导学生自主编题。
4.2组内展示,择优向教师推荐。
4.3有选择地展示交流与练习(基础题,中档题,高档题)。
4.4检查学生训练情况。可由编题者评价学生解答是否正确,或讲解一下编题意图。
4.5如果学生编题没有达到本节教学目的,教师要把自己预设的习题进行出示,供全班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