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儒教的核心思想范文

儒教的核心思想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儒教的核心思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儒教的核心思想

第1篇:儒教的核心思想范文

1.把握新课程标准,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教学

新“课程标准”首次打破了学科知识体系和对具体年级的教学内容要求,以学生为本,有机地整合了道德、心理、法律、国情等相关教学内容,为教材的编写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材的体例和内容的呈现形式多姿多彩,而教材已转变为仅仅是一种学习课程标准的参考资料和一种课程资源。为此,教师备课必须先备课程标准,这样才能了解并把握课程的总体要求,才能更好地运用教材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2.走进生活,引领学习,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事实如此,人的思想品德正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完善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应该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使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

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学会运用这些要求和规范观察个人、他人与社会现象,着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将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在讲解“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一课前,我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请学生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我镇近年来社会发生的变化。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历数太平川镇的巨大变化:商业越来越繁荣、平房逐渐被高楼大厦取代、企业逐渐增多、城市绿化美化硬化香化明显改善、私家车进入普通家庭、吃穿越来越好,等等。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相关知识,思考、分析我镇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深化学生的认识,实现了知行的和谐统一,教学效果很好。

3.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备好每一节课

备课是教师最基本的一项工作,备课不但要熟悉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备好教材,而且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动态,更重要的是要钻研新课程标准,设计好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师生情感交融,实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目标,从而更好地完成思想品德课重教学的任务,使思想品德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4.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统一的整体,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从人格意义上说,师生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必须从主体转为主导,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间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通过创设情境,选取典型材料,设计学生活动,以及有针对性的问题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以多媒体展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理解

5.1联系社会生活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具有理论性强、概念多等特点,如果采用一般的教学手段,则往往会变成空洞说教,使教学枯燥无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采用多媒体教学,能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地把内容呈现给学生,使抽象的思想观点、道德规范、道德概念具体化、形象化。

5.2联系时政背景

初中思想品德课与时政联系比较紧密,为此在进行思想品德教学时可联系当前的时政背景材料进行教学。如我在上人民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飞天梦想》中《神舟五号》一框时,如果讲神舟五号就显得有点过时,不能体现与时俱进,为此我就在网上下载了神八飞天的视频材料,播放给学生看,使学生获得生动直观的感受。

5.3联系现实生活

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由于受到学生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及实践经验缺乏的制约,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计算机辅助思想品德课教学进入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通过展现图、文、动画、视频等资料,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这就为教师解决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例如,在教学时政热点科学发展观时,学生对这个概念不是很理解,于是我就联系现实生活,从网上下载了一个视频材料,这个视频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某地招商引资,引进了许多企业,于是经济大干快上。但是这些企业都没有上环保设备,导致该地大气和水污染严重,群众意见很大,最后企业不得已,只能投巨资安装环保设备,这就是先污染后治理,没有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典型例子。学生通过观看这个材料后,以及老师联系郧西的环保实际加以适当讲解,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如果没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辅助,学生就不会理解得这么快。

5.4联系时事热点

思品教学不可能不联系时事热点,为此我在教学中紧扣时事热点,对学生进行时政教育和情感教育,如南方冰冻雨雪灾害、汶川特大地震、道德模范评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事迹,我都从网上下载了一些视频材料,通过多媒体对学生进行展示,使学生受到形象直观的情感、道德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

6.注重拓展演练

知识+方法=能力。方法是在应用当中探究出来的,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是学生能力形成的根本途径,也是学生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的重要方法。所以,新知探究结束后,必须提供必要的问题让学生解决。

6.1提供演练资源

教师提供演练题目时应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1)题目功能上要有丰富的思维含量。(2)题目内容上要与新知较好地对应。(3)题目难度上要与学情相匹配。(4)题目数量上要少而精。(5)题目设置要突出主观性、开放性、灵活性。

需要注意的是:(1)控制题目的难度,不可急于引入中考题。(2)演练的结果要当堂反馈,不可作为向课外延伸的材料。(3)不要说(或写)黑板上没涉及的,避免搞成了拓展课。(4)要定时间、定规范,及时评析,梳理出思路,归纳出方法。

6.2自我演练升华

第2篇:儒教的核心思想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 思想品德教育 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54-01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思想品德进行教育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思想发展方向并养成一定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小学生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都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现阶段,我国对于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基本处于课堂教育阶段,缺乏对其进行实际的应用与实践,所以对于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改革空间。

一、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特点以及教育原则

(一)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特点

在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学校在进行教育时,应该重视对课本知识以及教育模式的创新,不能只将课程的教育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有限知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重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教育走出课堂,融入社会,使学生能够亲身的对课本的知识进行实际的操作,通过各项活动的不断完成,对自己的思想品德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品质[1]。小学生还处在思想意识不全面的阶段,所以学校的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对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引导,这样才能对小学生起到教育作用。

(二)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原则

1.针对性原则: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思想品德养成的重要阶段,对于小学生在思想品德养成过程中的不良的习惯以及错误认识,学校以及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自身的情况,对其进行积极的思想引导[2],使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与不足并对其进行及时的改正。

2.教育的多样化原则:由于小学生自身的思想意识不完善,所以,教师在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应该采用各种各样的教育方法,如可以以班会的形式进行思想道德的讨论或者进行社会实践使学生对思想道德进行全面的认识,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小学生对道德教育的兴趣,从而使教育的效果得到明显的上升。

3.坚持示范性引导原则:在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中,教师是学生的直接行为引导人,小学生在思想方面的认识还没有完全成熟,缺乏对事物的判断能力,他们将教师的言行作为自己行为的规范,所以,教师的行为规范在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言行一致,为学生做好榜样,这样才能保证思想教育的效果[3]。

二、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开展的创新性

对小学生思想品德课的创新,主要是对其教育教学的内容进行合理化的创新,它是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创新的基础,对其内容的创新主要是指对教学的形式以及教学内容的安排等等的创新,创新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的兴趣,从而有效的提高思想品德的教育效果。

(一)对课堂气氛进行相应的改变

在对小学生进行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气氛比较轻松的教学模式,因为小学生对社会还没有完全的认知,还没有建成自己的世界观,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课堂教学环境的轻松[4],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兴趣去接受教师所教授的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只局限于室内教学,还应该积极的运用室外的有利条件,将课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对其进行全面的认知,在日后的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以及行为习惯。

(二)对课程进行合理化安排

1.创新教学的内容

随着现代化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的教学要求,所以学校以及教师必须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创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教育,还应该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当中,让学生通过肢体以及感官的认知,对思想品德教育有正确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在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在教学内容中融入便于学生理解的,符合现代化发展的信息,这样可以使学生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2.完善课外活动的形式

在对学生进行课外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自主吸收能力对课外活动的形式进行及时的创新,在对思想品德教育时,不仅仅只局限于学校之内,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积极的参与社区的一系列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敬老院、孤儿院看望老人或者孤儿[5],这样可以是学生有自己的思维空间,来对一件事情进行思考,并且做出合理的处理办法,让学生在实践体验的过程中去了解并领悟优秀的思想品德的建成,不断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可以达到思想教育的真正目的,有效的提高思想教育的教育效率。

(三)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学校还应该重视教师素质的建设,有的学校对教师思想品德教育的没有足够的重视,普遍导致教师道德参差不齐等现象,所以,学校应该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并积极的倡导教师进行自主学习,有效的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工作,但是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小学思想品德在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的不足之处,所以,应该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研究,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这样能够最大效率的发挥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工作作用,使学生促进自身优秀观念的建立,达到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晶.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吉林大学,2013.

[2]尹盼.教学中如何加强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J].新课程(小学),2012,08:72-73.

[3]王以利.对开展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思考[J].神州,2013,03:167.

第3篇:儒教的核心思想范文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品质;新教师;学情分析;教学理念

从师范生到新教师,再到有经验的优秀教师的过程中,新教师作为实践教学的初级阶段,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起点,也是教师职业成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在这个时期,新教师需要很好地适应教学工作,体会教学魅力,给予他们将这项事业作为自己终生奉献事业的信心。随着社会发展,对于新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需要新教师入职后尽快适应教学生活,转换角色,实现向优秀教师、支柱教师的迅速演进。因此,在这里笔者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出新教师提高思想品德课品质的四点方法。

1.注重学情分析

新课改后,学生主体性地位越来越得到重视,在立足学生未来发展制定教学计划、设计课堂时,不可避免地要关注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等等,了解学情十分重要。以七年级为例,刚从小学步入初中,中小学的教学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相当一部分学生升入中学后感觉不适应,学习兴趣减退,成绩下降。一则,特别是初期,大多数学生仍保持小学的学习习惯,未能适应初中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法等,教师在这一阶段要特别注重养成教育,使养成教育成为应然。即要对学生进行正确行为的指导和良好习惯的训练,例如如何有效听课、积极发散性思考、诚实守信等等甚至在初期要细致到坐姿坐态、普通话、规范字等。二则,要大致了解学生小学期间的学习内容、程度等做好中小学教学内容的衔接。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珍爱生命》,这是孩子们在四年级的第一单元就学习到的,中学将小学的感知生命深化为对生命的认知,认识生命存在的意义、价值。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经验和需要,温故知新,循序渐进,教给孩子们如何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思维品质,逐步提高其能力。在上课时也可利用学生小学阶段学习过的知识来唤起共鸣、认同感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投入课堂。三则,七年级的孩子已经进入到青春期的年龄阶段,在七年级教学中要为学生马上进入叛逆期高发期做好准备。例如在七年级上册专门有一单元是设计青春期的,教师可利用这个契机多花点时间和精力来对学生进行青春期引导。

2.多做调查、多做研究

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多做调查、多做研究。特别作为新老师,课后不仅要自己反思还要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并且鼓励学生说真话,有些学生为了附和老师,随意写意见,这时候就要加强交流,同时听取意见时,最好收集班上每一个学生的意见。若条件有限,就要注意收集不同层次学生的意见,这里的不同层次指的是不同性别、不同性格、学习成绩情况学生的意见都要收集到。在听取意见时,要注意保持个人的主观独立性。因为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表达方式不同喜欢的教学方式也不同,所以教师要对学生意见做好归纳总结。例如一次我在我们班做调查,我就得到一个很好的意见,再讲品德部分时可以从历史、传统入手,本来那堂课是以社会现象入手,但细想,若从传统线索入手,一则可以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兴趣,二来这条脉络富有逻辑性,这也是我极力想培养的。

除了日常调查,新教师也应努力成为研究型教师。教师专业化是当今时代的要求和趋势。但社会上仍有一些人对于思想品德教师存在一定误解,认为任何人都能担任思想政治教师,为了证明专业思想政治教师的优越性和必要性,实现教师自身发展自我价值实现的内在诉求,每一名思想政治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做研究便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推进器,身处教学一线,要多发现、多研究、多探讨学界的专业问题、多做钻研。树立科研意识和脚踏实地的治学态度,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发现问题,踏实严谨治学。

3.不断改进教学方式

约翰洛克在《教育漫画》中提到:“把这些东西交给他们的正确方法是使他们对你要他们学习的东西发生喜爱,然后他们自己便会去用功。”体现了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所在。所有的老师都致力于如何引发学生的课堂兴趣。通过抽样调查我们发现几乎所有学生都不喜欢一言堂而是更倾向于将教师讲授与自主学习思考相结合,大部分更加倾向于情景教学以及讨论辩论来获取知识,实践中我们发现情景教学确实有利于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出乎我们的意料,有接近50%的学生并不喜欢教师通过游戏来组织课堂。一则,叶澜教授曾说:“目前学校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存在的最主要问题不在不重视,而在不实在……不在不活动,而在缺实效。”一些教师在准备课堂活动时只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忽略了课堂活动的目的。所以,课堂活动的开展应基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需要,在设计教学游戏时一定要保证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课堂活动的关联度要高,紧密性强。二则,年轻教师课堂控制能力较弱,导致课堂活动时出现放任自流或结束时收不回来的结果。导致学生在游戏后了无收获,渐而认为思想品德课是游戏课、放松课或对思想品德这门课程失去了兴趣,倒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4.保持先进的教育理念、努力拓展学生思维

由于一些教师还不能很好地接受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甚至教育新教师也应如此或是有些学校用思想品德课中考分数来考核教师工作业绩的做法。这时候新教师应做好协调同时保持先进的教育理念。新课改的成功依赖于教育一线的教师们,新教师一定要充分理解新课改的精神和理念,一些人认为新教改的课堂是形式课堂,所谓的课堂活动都是形式,如果我们抱着这些是形式的心,那么这些也确实只能是形式,所谓的课堂活动等是一种灌输途径,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更好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综合能力、培养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种途径。要坚信只有优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才能把学生更好地塑造成全面发展的人、健康的人。

在调查中,我们可悲的发现七年级的一些学生的定向思维已趋于严重。立足学生终生发展的理念,我们定要及时遏制这种现象。教师要做射线的那一个点,引导学生乐于探索、懂得如何去探索。一个学生听完我拓展的外星人四种学说,十分兴奋,回家查了资料便与我分享,之后便自己探索宇宙起源说等自然科学学说,也更乐于发现身边细微之事问为什么,一些教师认为这些是他们还没必要知道的,但笔者认为至少这个孩子的好奇心保住了、求知欲保住了,这就够了。我们身处竞争社会,要清楚的知道孩子们竞争的不是一个阶段而是他们的一生。同时,要把思想品德课堂延续到课后,这也呼应了上文所提及的养成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以致用。教师要树立等待思想,等待、相信今日我们所培养的虽然近期看不到显著成效,但对于孩子的一生是有所裨益的。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积极思考、不断努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关注专业发展,加快自己成长的步伐,我们也会逐步成为一位学习型、研究型的优秀思想政治教师。

参考文献:

第4篇:儒教的核心思想范文

一、确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建立平等的交流平台

学生虽然知之甚少,尚未成熟,但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低年级的学生倾向于把教师看做是父母的化身,对教师的态度类似于对父母的态度;高年级的学生则往往视教师为朋友,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同时也希望教师是分担自己的快乐与痛苦、幸福与忧愁的朋友。在体育教学中,只有建立这样的平等交流平台,形成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才有保障。

二、教学形式多样化,培养学生的体育趣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首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是系统地传授体育基本知识、训练技能、发展体质的过程,而是启发学生、诱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练习,充分肯定学生的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技术、技能的学习不再是精讲多练,而是教学手段、方法形式多样化的聚集,必要的时候向学生进行适当的示范、表演、指导及归纳总结。不求规范统一,但求学生练习主动积极、创新求趣。利用互补性充分肯定和发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健康成长。

三、在教学活动的内容选择上,应该灵活多变

体育教学活动内容原则上必须求稳求实,处理好系统知识与系列活动的关系,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科特点,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中乐此不疲。同时,教学活动中要考虑到本民族、本地区及城乡的差异特点,实施因材施教,充分开发、渗透乡土课程资源,突出自己的特点。教学活动不拘一格,敢于取材,勇于开拓、敢于创新。

四、对学生的评价既要实事求是,又要注重能力发展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评价体系过于注重对学生身体能力的评判,而忽视了督促和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及经过反馈改进学习的功能,也忽略身体差异与体能的大小,这种方式不利于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不利于了解学生的需求,也不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确立自信。其数字式的分值往往会伤害学生的自尊,易造成对学生人格上的摧残和扼杀。新课标提出了过程评价、总结性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同时又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强调对所学的知识、技能的了解和运用,重视参与性、健身性与娱乐性的统一。即客观求实,承认差异,注重能力发展,使评价体系尽可能地反映出学生的情况,评价更趋于合理,这种较为客观的“健康三维观”的教学评价体系,不失为教改的一次飞跃。

在推进新课程的改革浪潮中,学科教育教学改革自上而下已经形成一股坚实的力量,给我们的体育教学带来了一场机遇和挑战,我们别无选择,要任重道远,在新课程理念下更应该体现体育育人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朱慕菊.余文森.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5

2.教育学[M].(等待补充)

第5篇:儒教的核心思想范文

关键词 思想品德 心理健康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7-0025-01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教师传授心理健康知识的纽带,而且他本身就能起到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更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主阵地。为此,我在教学中十分注意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一是通过自己的言语、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的情感信息,使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爱,并营造一种充满真情与关爱的氛围,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爱的激励,得到美的享受,在愉悦中发扬成绩,在微笑中认识不足。从而逐步形成主动参与、敢于争辩的氛围。二是根据学生思想实际和教学需要,创设带有启发性和诱导性的教学情境,尽可能让同学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三是培养学生学会集中注意思考老师或同学提出的某一个问题,并对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的习惯。学生发表意见的时候,是学生思维最活跃、情绪最高涨、求知欲最旺盛的时候,也是课堂气氛最和谐的时刻。这样的合作、探究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认真思考、专心听讲的习惯,也培养了学生的信息处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增强学生的情感意识

新课改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点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关,蕴涵着大量的情感因素,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资源。我在备课和课堂教学活动中,注意挖掘这些资源,有意识地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挖掘教材的教育因素,积极的情感介入可以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和良好的合作关系,增强学生的情感意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当人处于某种消极的情感状态时,认知活动便趋于停止,即使不停止,其效率也大大降低。作为教师就应该对语言学习中的情感因素有相当的敏感力,尤其要注意观察学生在学习中的一些消极因素,最大程度地消解不利因素的影响,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习活动在一个积极的环境中进行。教师的情感同样也会对学生的情感产生极大的影响。在教学中,如果教师的消极情感大于积极情感,那么好的教材或是再好的教学方法也无济于事。因此,情感因素渗透在交流的每一刻,不但影响课堂的学习气氛,而且关系到课堂的活动方式和学习效果。一旦教师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情感交流,便能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达到最佳学习状况。

三、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加强学生的心理体验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心理上的修养,体力的、道德的、审美的修养就不可想像”。这说明,对中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对于培养身心健康的中学生是何等重要!面对现代中学生的复杂心理和心理需求,对学校、教师特别是思想品德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进行心理教育,满足中学生的心理需求,促使学生多方面拓展自己的才能,为他们的成才提供沃土?笔者认为,一是为学生搭建舞台,满足表现的心理需求,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让学生“露一手”,让他们亲自参与、亲身体验,让他们尽情表现、尽兴挥洒。例如让学生唱一首歌,做一回小主持人,表演一个小品等等。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促使学生在活动中活泼开朗,在活动中思维活跃,在活动中兴趣盎然。使他们了解自己,欣赏自己,相信自己,积极投身学校班级的每一项活动并追求成功。二是关爱学生,满足被关心的心理需求。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师在学校教育中要充当的角色是多方面的,教师既是父母的形象,又是朋友知己。老师既给学生以父母般的温暖、关怀,又给学生以朋友般的真诚、友善。要把爱心撒向每一个学生,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动向,还要关心学生的饮食起居。对他们的学习尽心尽责,对他们的生活问寒问暖。并对每一位学生的一点点进步,都郑重地夸奖一番,使他们觉得老师时刻在关注着自己,自己是老师心里的好学生。

四、转变陈旧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在《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还必须改变旧有的教育教学方式,采用合作、讨论、探究、交流的新型教学模式,使整个教学过程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我们要善于利用教材内容的新异性、悬疑性、差异性、不确定性,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好奇心。例如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单元《笑迎新生活》的教学设计,就完全可以采用合作、交流、探究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懂得进入初中,将在新的学校和班级中开始新的学习生活,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该怎样让自己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佳的状态融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去,并体验新同学、新学校带来的快乐,积极主动地走入新集体,热爱集体,增强责任感和竞争意识。学生受到教学内容的影响,必将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更注重自己的言行,实际上是让学生在行动中实践了教学内容。这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内容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还使学生在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的过程中,协调了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丰富了学生的情感。这无疑对健全学生的心理品质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用鼓励性评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成功和失败不仅仅是反映学习成果的信息,还会对学生后续学习的动机产生正性或负性影响。不少研究表明,成功体验对动机的激发作用远远大于失败的体验,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尤其如此。

总之,思品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无疑是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途径。思品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贵在潜移默化,贵在“润物细无声”,它更多的时候是内隐的、暗示的、濡染的,而这些会在学生心理上烙下挥之不去的印痕。

参考文献:

第6篇:儒教的核心思想范文

【关键词】心理健康思想品德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63-01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在要求小学生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时,还应当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是成为有用之才不可或缺的两个条件。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应当从小抓起,所以,在小学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注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首先分析了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然后在小学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大的教育背景下,学校和家庭过分注意成绩,而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渐渐被忽略了,从而导致了他们身上不断出现不良品质,学习成绩也不断下降,影响了他们健康的成长。因此,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他们能够健康成长的重要前提,也是我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

2.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生与家长进行沟通的桥梁

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小学生与家长的沟通出现了阻碍的状况。他们常常无法理解家长对他们的期许,更不愿按照他们的想法来安排自己的生活。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事关重要,这样才能够使小学生理解他们父母的良苦用心,不再出现沟通阻碍的状况。这是保障小学生与家长之间进行顺利沟通的重要前提。

3.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要想成为优秀的小学生不仅在学习科学知识上下苦功,还要在自己平常的行为上有所表现。这是成为未来人才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前提。要想实现这两个前提,必须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这对他们以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在小学思想品德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培养小学生的明理能力

所谓明理,就是正确引导小学生认清社会当中的是与非,告诉他们什么才是真善美,什么才是假丑恶。从而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出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在小学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然后让他们在实践的体验当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单纯的讲述道理,小学生是很难理解的,所以教师应当结合有效的例子,让小学生更加深刻地明白其中的道理。比如说在学习《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文章时,教师要让让小学生明白每个人心中应当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生活,对于施恩于我们的人我们要感谢他们,并且要学习他们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且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越来越和谐,人与人之间友谊才会越来越深厚。倘若我们不具备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那么我们社会的发展也将会受到阻碍。同样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教师通过讲述的爱国行为,使小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什么是爱国主义,为什么要具备爱国主义精神,进而培养出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并立志为了祖国事业的发展而奋斗终身。

2.在实践活动中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单纯地停留在理论教育上,还要应用到了实践活动当中去,这样,小学生才能深刻地理解什么才是健康的心理素质。小学生的心理素质需要实践活动来得以磨练。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设定一定的场景并让他们扮演其中的角色,演绎规定的行为。从这些实践活动中,让他们深刻地理解到什么才是对的,什么才是错的,理解其中的含义。这样就在增强集体观念的同时,提高了他们的认知能力。

3.采用示范的方法,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

示范法,就是向小学生做好示范作用,进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模仿能力极强阶段,所以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做好示范作用。无论是在教学生活当中还是日常生活当中,教师都应当规范自己的行为,给小学生做好榜样,引导他们学习并模仿其中高尚的行为,进而培养出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其次,老师还可以让小学生学习课本当中优秀人物的光荣事迹,,进而塑造他们健康的心理。比如在《谁摔碎了花瓶》中,可以让小学生学习到小列宁在犯错的情况下勇于承认错误的精神;在《司马光砸缸》中学习司马光在紧急状况下做到淡定从容,表现出机智勇敢的精神;在《》中学习先烈们为了祖国英勇献身的精神等等。这些都是高尚的品质,是小学生健康心理的有效组成部分。最后,教师还可以让小学生学习身边优秀人物的高尚品质,比如班级中先进的少先队员们以身作则,服务于班集体;志愿者们不计代价地服务于公众;社区劳动者们不辞辛苦地在艰苦的环境下依旧工作着等等。这些都是他们可以学习的榜样。

因此,为了培养出优秀的未来人才,我们在提高小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还应该在小学思想品德的课程中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是成为国之栋梁不可或缺的条件。当他们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成为了勇于探索、富有爱心的这样一类人,这样我们祖国未来的发展就有了希望,能够让我们祖国在未来变得越来越强大。

参考文献:

第7篇:儒教的核心思想范文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创新精神 培养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国家进一步强调学校的德育工作,这对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面对挑战,教师必须树立教育教学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最重要的就是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呢?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愉快中学。

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教师都要善于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引导学生的情感处于积极、自由、宽松、安全的状态。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思想进入一个自由驰骋的愉快的心理空间。

(一)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传统的师道尊严使学生产生惧师心理,很大程度上容易让学生失去了创新欲望。为此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足够宽松、愉快的心理空间,构建真诚、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气氛,鼓励学生去发现、去创新。坚持教育的成功导向和正面鼓励,允许学生在探索中出差错,不求全责备,努力成为学生求知道路上的共同探讨者和知心朋友。

(二)树立尊重、信任的观念。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学生因受到教师的尊重而乐意同其进行情感交流,并接受教师的教育。如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及时鼓励,要尽量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心理话。其次教师要信任学生,他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鼓励学生克服困难,积极上进,教师要淡化过去思想品德课说教者的身份,改变过去居高临下的态度,以朋友的身份出现,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不要把自己的要求强加于学生,努力改变学生知识存储器的角色,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与看法,相信学生有自己的见解。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讨论中学。

当代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和引导,激发他们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欲望。创新不能只从结果上看,实际上,青少年学生创新精神的可贵不仅在于结果“新”,更在于“创”――获得“新”的过程。创新精神本质上是一种独立探究精神,关键在于使学生在创新的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而不是盲从、迷信)、独立探究和独立发现(而不是跟着他人的脚印走)。青少年学生知识和阅历都非常有限,教师要力求让学生树立独立探究的热情,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据此,在教学中应该去尝试:

(一)发挥学生间的互补作用。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从而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比如互相讨论。在讲授新知识时,首先拟定出讨论的问题,给出充足的自学时间,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想象,大胆的发表自己对新知识的见解和体会,参与到求知的过程中。再如相互质疑。在深化明理过程中,要求学生结合教学的知识点,收集平时生活中同学之间的行为,互相提问,互相讨论,在讨论中自己得出正确的结果。

(二)创设情境,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求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看看、听听、说说、辩辨、演演等多种途径,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三、注重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操作中学。

新课程改革中,突出的一是强化品德教育,二是强调人文素养,三是突出信息技术,四是倡导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实践教学,使学生在操作中学,就是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体验有关的道德问题。在体验感受和思考的过程中,经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形成稳固的道德信念,知道自己的道德行为。这种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从教师的“教中学”转向自己的“做中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精神。要教会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活动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要坚持三个结合。一是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思想品德课中的许多内容都需要学生在家庭中进行实践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所以,思想品德课必须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二是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实施新课改以后,为教育走向家庭、走向社会创造了时机,要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潜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三是与班队会活动相结合。与班级活动和少先队相结合是思想品德课课外的延伸,是培养学生道德行为和学生进行道德实践的又一有效途径。

四、科学的评价方法,让学生在鼓励中学。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它具有导向功能,因而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教学评价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克服智商化倾向。在进行评价时,不能只注重学生的分数,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更要注重对学生平时行为的评价,重视过程的评价和综合素质的评价,力求做到知行统一。既重视学生校内的表现评价,也应试图强调家庭社会的评价。

二是评价内容具体、适度、透明。教学前要给学生明确而适度的评价内容,目标和评价细则,使学生对评价有章可循。并使学生的道德评价全面、科学、规范。

第8篇:儒教的核心思想范文

Li Da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德阳 618000)

(Sichuan College of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Deyang 618000,China)

摘要: 大学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普通高校学生工作的重心。帮助新生成功完成角色转变,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找到人生坐标并为之奋斗,积极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是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工作的关键,是整个学生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必要保障。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freshmen is the focus of work to ordinary university students. The key work of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structors and the necessary security that the whole student work can be able to develop smoothly is to help freshmen complete the changing of the role successfully, so that they can adapt to college life as soon as possible, find life coordinate and fight for it, raise their comprehensive quality positively.

关键词: 新生 辅导员 思想政治

Key words: freshmen;instructors;ideology and politics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32-0270-02

0引言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高校辅导员老师有必要引导新进校的学生学会独立生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培养吃苦精神和受挫能力,这将对他们的大学学习乃至今后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也是大学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大学阶段开设的课程专业性非常强,老师在一堂课上讲解的内容远远超过了高中阶段,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辨能力、理解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要求较高。而且大学中不会再有老师和家长时刻提醒你要抓紧时间学习、认真学习,所有的主动权都在学生手中,这对大学新生的自觉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从学习环境来看,大一新生面临着陌生的校园和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需要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协调生活习惯。可见,引导新生尽快适应新的校园环境,开始新的学习生活显得尤为重要。辅导员老师肩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责任有义务引导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帮助他们成长成才。

1大学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策略

1.1 引导大学新生与他人和睦相处,学会独立生活当今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都被父母捧在手心里,自我意识比较强:不懂得谦虚、没有学会与他人分享、更不会忍让。接跟笔者长期以来的工作实践,新生宿舍经常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得不可开交,甚至会引发打架斗殴等。碰到这类情况时,辅导员老师应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明白:多为他人想一想,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宽容,不要把错误都推到别人身上,这样才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学习氛围,使集体的力量才会显现出来,让大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此外,辅导员老师还有必要就引导新生逐步减轻对父母的依赖,学会独立生活,学会尊重身边的同学、老师,学会与他人分享美好的东西,做到与他人和睦相处,这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必要保障。新生进校时,辅导员老师可以通过开展以“团结互助”、“相亲相爱一家人”、“我爱我家”等为主题的班会或团组织生活等方式,鼓励他们自编、自导、自演,切身感受到新集体的温暖,体会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这样既能帮助同学们尽快熟悉班上的同学,减少对父母的挂念和依赖,尽快学会独立生活;又能让他们感觉到尊重他人,相互协作是增强集体力量的关键因素,也是促进自我成长的必修课。

1.2 以军事训练为契机,培养大学新生的吃苦精神和受挫能力

军事训练是大学生进校后的第一堂必修课,部分学生由于在家时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没有吃过一丁点苦,面对高强度的军事训练,自然是一两天后就想当“逃兵”。因此,辅导员老师应该重点关注此类学生,鼓励他们战胜困难,学会吃苦,正确对待军训。引导同学们体悟人生真理:现实生活不会一帆风顺,前进的道路上也许是荆棘丛生,要想有收获就一定要付出,吃苦在所难免。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曾说:“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同学们在生活中要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决心,不要一遇到困难就怨天尤人,成为困难面前的弱者。有的大学新生在中学阶段成绩优异,倍受老师和家长的宠爱,身边的同学也非常羡慕他。进入大学后,周围的同学都是经过高考挑选出来的拔尖人才,如果适应能力较差,很快就会掉队,这样一部分同学的心里面难免会感到失落。辅导员老师应引导学生尽快培养受挫能力,告诉他们“要最终评价一个人,不能看他在顺境时如何意气风发,而要看他在逆境中能否乘风破浪”,避免个别同学遭遇挫折后一蹶不振。

1.3 确立合理的人生目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没有目标就没有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实际生活中,大部分学生是非常迷茫的,从长远的角度看,他们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要干什么,因此也就没有近期目标,每天只是按部就班的上课、下课、吃饭、睡觉,学校怎么安排的就怎么做,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如果整个大学学习阶段都是这种状态的话,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综合素质都不会特别突出,到毕业的时候甚至不知道自己该选择什么样的职业。美国耶鲁大学曾就人生目标对学生成才的影响经做过一项调查,其时间跨度长达20年。研究人员对参加调查的学生提了一个问题:“你们有目标吗?”10%的学生回答说有。研究人员又问:“如果你们有目标,请写下来好吗?”这时,只有4%的同学回答并写了下来。20年后,耶鲁大学的研究员跟踪参加调查的学生们。结果发现,那些有目标并写下来的学生无论是事业还是生活水平都远远超过了没有这样做的学生。他们的财富超过了剩下的96%的学生的财富总和。而其余96%的学生今天在干什么呢?研究人员告诉我们:这些人忙忙碌碌,一辈子都在直接或间接地帮助那4%的人实现他们的奋斗目标。学生进校后的第一个学期,辅导员老师应该鼓励他们权衡自身喜好、个人能力、家庭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积极寻找自己的人生目标,提倡他们最好在第二学期期末就拟定自己的目标。对已经确立目标的同学要帮助他们分析其可行性、预测在实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醒他们从现在开始做好知识储备和其他方面的准备工作,督促他们拟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认真实施,告诫他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有从现在就开始努力,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1.4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4.1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实现人生目标的有效途径从中学到大学,学习方式产生了很大的改变,大部分学生会感到不适应,如果得不到及时引导,个别同学会产生厌学情绪,原来高中阶段的三好学生变成了后进生,情况严重的还会导致退学。因此,辅导员老师有必要在新生进校时就尽快帮助学生尽快熟悉学习环境。在此基础上邀请专业带头人、专业老师向他们讲解专业背景、课程设置、基本学习方法、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以及将来能够从事的职业,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大致的了解,知晓学习基本进度和方法。之后,辅导员老师可以安排同专业高年级的同学跟他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由于都是学生,他们曾经也经历过同样的适应期,交流起来距离更近,亲和力更强,其学习经验必将对新生产生很大的帮助。大一第一学期结束后,辅导员老师可以对比分析班上学生的期末成绩和高考成绩,重点关心前后差距较大的同学,帮助他们寻求成绩出现变化的根本原因,引导他们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逐渐提高学习效果。对于成绩位于班上最后几名的同学,辅导员老师同样要给予关心和帮助,避免他们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导致今后学习过程中任何事情都不积极,不主动,甚至违规违纪,既不利于个人的发展,也不利于班集体的进步。对这类同学,辅导员老师需要认真分析原因,如果学生的确已经努力了,成绩仍然不理想,可以鼓励他们多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大学不仅仅为学生提供了培养专业技能的平台,更多的是给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综合素质的舞台,第二课堂的参与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意识等等。不管是成绩优异的同学,还是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辅导员老师都有必要在新生阶段就让他们明白,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实现人生目标的有效途径,大学阶段是学习的黄金时期,如果在此期间不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其他方面的技能,再美好的人生目标都只会是纸上谈兵,将来别人功成名就的时候你得到的只有遗憾和后悔。

1.4.2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表现是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很多新生进入大学后之所以不适应,总的来说可以归结为三大原因:单位课时教学内容容量和难度加大、缺少父母和老师的监督、学习环境变化大。关于学习环境的变化给大学新生带来的影响及辅导员老师应当采取的应对措施,前面已作出论述,此处不再做过多的阐释。这里重点围绕前面两个影响因素展开讨论。大学阶段单位课时的教学内容及其难度远远超过了中学阶段,老师的讲解速度自然也比中学老师快得多,如果学生课前缺少预习环节,没有做好有针对性的准备工作,上课时就会感觉听不懂、跟不上,甚至觉得对老师讲的内容不感兴趣。对大学生来说,专业知识的学习是首要任务,学习效果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他将来的职业发展。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不牢固的同学,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往往很难胜任所从事的工作,而转向其他职业又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因此,辅导员老师有责任在学生一进校时就督促他们以学习专业知识为主,逐渐培养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学习,体会学习中的乐趣。具体包括帮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自觉拓宽知识面、学会思考问题、带着问题听讲、主动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切忌存在只想听老师讲、不思考,希望老师解答所有问题的依赖心理。学校图书馆为大家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应该提高自觉学习的能力,充分利用学校的有利条件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1.5 以学校第二课堂为平台,鼓励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当前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光有专业知识远远不够。新生一进校,辅导员老师就应该鼓励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合理安排课余时间,结合自身兴趣爱好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喜欢文艺的可以参加歌唱比赛、舞蹈比赛和一些器乐比赛,多积累一些舞台表演经验,将来既能成为学习工作之余的休闲娱乐方式,也会为学校、工作单位的文化建设出力;喜欢体育运动的可以经常参加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等运动,既能锻炼身体,为学习工作提供基本保证,也是与他人交流、增进友谊的一种方式;对辩论、朗诵、主持感兴趣的不妨多参加协会组织的活动和比赛,在实际演练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现力,学会基本的社交礼仪,这都会对将来的工作生活带来帮助……第二课堂参与能力的培养主要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他不能成为学生大学生活的全部,辅导员老师有责任正确引导学生,让他们在不影响专业知识学习的前提下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2结束语

引导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完成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帮助他们树立切实可行的人生奋斗目标,提高自学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他们的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是辅导员老师的义务和职责,也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

参考文献:

[1]丘贵明.求实;探索;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

[2]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第9篇:儒教的核心思想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思想品德课;新途径

当今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信息时代正在加速腾飞,新课程理念的浪潮席卷着各级各类的校园。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需要用渊博的知识来充实他们高素质的大脑。掌握全新的授课技能、扎实的教学本领,并在教学中真正彰显出全新的教学理念,成为衡量当今教师们的一把尺子,但往往忽略了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品德课教学也从新课程的大伞下踱出了脚步。课程虽多,以德为首。在此仅就在新课程下如何进行品德课教学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思想品德课与新课程理念要相辅相成

这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新的课堂教学理念是针对学生的教育而言,学生受教育是要接受多方面的知识,这其中的知识要以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为先导。学生的德育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果一个人的思想灵魂出了问题,那么其他发展也是不成功的,这二者的相辅相成关系是显而易见的。

二、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做出必要的改革,以适应新课程发展的需要

以应试为中心的教育,加上传媒和舆论的过多刺激,人生价值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幼小心灵。学生正是这些变化的载体,从他们身上可以隐隐约约看到未来社会的真实面貌,孩子们不论在思想观念、道德品质、意志性格、情感情操以及文化学习等方面无不处于新旧交替的转化阶段。所以,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应在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上进行相应的改革,在授课理念上不断地更新。我认为如果把对学生的品德培养改为分时间段进行,可能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时间段:导课

课前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例如用故事开头、谜语激发或引起遐想等手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比如,“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一文中可采用谜语导课法。“鼻子长又长,身体胖又胖,两只耳朵像扇子,四脚粗得如房梁。”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地积极动脑思考,老师待机接题,点出动物是我们的朋友,导出课题并板书。

第二时间段:阐述看法

讲明观点是思想品德课最基本的要素,也是最重要的环节。要求教师把观点讲准确,把定义下准,道理要讲得很清楚。这一过程要求教师循序渐进,深入细致,注意层次性。

第三时间段:进行知识的巩固和升华

学生在明白了一定的道理之后,品德课的高层次――道德水准的认识,还不是很牢固。知识的巩固与升华能起到补充和强化的作用,同时也为道德认识道德行为的过渡奠定了基础。在进行巩固知识和深化升华的认识中,对明理进行了检测,发现疏漏也可以及时加以补充,教师也能及时从学生的掌握程度得到反馈。

第四时间段: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正确引导

如果说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就是以讲明事理为重要前提,那么学生的言行能够道德化便是品德课的归宿,是最终的目的,由“知”到“行”的转化。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采用判断、选择等多种题型进行实例分析解剖、讨论辨析和行为训练。

第五时间段:学生的自创阶段

这个阶段稍有些难度,但教师可以采用提示引导等方式进行。教师要求学生对喜爱的动物自编一个谜语。教师拟定一种动物,这种动物要有突出的外形特点,如长颈鹿、青蛙、燕子等。学生自创完毕后,教师选出较为优秀的在全班推广。通过这一时段,可以开发学生的大脑,又可以对他们喜爱的动物加深印象,由此达到学生无比热爱大自然的目的。

三、对学生品德的培养教学模式应探索新途径

思想品德课的作用是能够直接影响学生其他因素的发展。一个优秀的学生必须具备优良的道德水准,只有充分发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利作用,教师才能够对症下药,达到以德带行的目的,学生的道德素质提高了,学生的身心也就沿着健康的轨迹发展了。在素质教育中加强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升华,可以通过一些生动而有意义的活动来强化实施德育目标。活动要从教育目标出发,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主要依据,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来获得直接经验和实践能力。

另外,还可以把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德育内容融入其他学科的教育教学之中,从而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素质教育。思想品德课是其他学科的灵魂,也是带动其他的心脏学科,教学中需要我们认识上和观念上的更新,更要以有效的措施来落实,最终使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真正体现出改革,体现出新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优越性。

总之,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培养要把握好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以全新的课程理念实施对学生的品德培养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树立新的品德课程改革理念是全面实施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授课者只要能领悟到其中的真谛,为人类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在新课程不断改革创新的历程中就能不断地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1]陈宝祥.关于中小学德育实效性的思考[J].辽宁教育, 2002(Z1).

[2]王瑛.中小学德育实效性的概念、判断及主要影响因素[J].教育科学研究,2002(2).

[3]张平.德育实效性问题与世纪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