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美术学科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素质教育;中学美术;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3-0222-01
美术教育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走出传统教学的圈子,让学生在新课程的广阔天空下充分地吸取新的知识、形成新的思维方式、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这已成为当前美术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第一、正确理解中学美术课程的重要性。
我认为,美术课程教学的改革就是要转变教学的理念和改革教学的内容、方法,而教学内容改革的中心环节,就是要依据国家颁布的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对课程的内容进行选择及优化课程结构等方面。从培养目标的角度来看,美术课程的内容要体现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以次来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这几方面:
首先,重视美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是学生终生发展的需要和美术课程教学的基础。
其次,美术课程是多学科的融合,美术课程内容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能大大的丰富和拓宽美术类学科的课程体系。
第二、当前中学美术课程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实习中随堂听课和问卷的形式,对福州市某些重点中学高中美术课程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共发放和收回调查表140份。通过抽样问卷表和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程度只是一般,低于10%的学生表示对美术有用浓厚的兴趣(其中大部分是学习美术专业的学生),还有10%左右的学生却对美术课程毫无兴趣。为什么原本丰富多彩、兴趣盎然的美术课程学生竟如此漠然?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课堂教学中产生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从学校美术教学的指导思想上来看,大多数中学注重主科、忽视美术课程。
(二)从教师个人的角度来看,在教学的理念上,有些教师将学生的主体性片面理解为“顺其自然、放任自流”,以致学生在课堂上打闹、嬉戏,影响了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或者在组织学生进行美术技能技法课的体验过程中没有控制好活动小组的人数,从而导致课堂混乱、严重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学习;还有的在教师上课时只求课堂能保持安静,对学生在课堂上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从而使原本生动活泼的美术课程成为了“无聊的课堂教学”。
(三)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没有根据学生对美术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出发,而是机械、教条的按照美术教科书的指导条例进行知识的传授,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出现“吸收不良”。
(四)从教与学的互动关系来看,教师授课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方式不佳,主要表现为:其一,三维目标的割裂。其二,教师经常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授课,所以基本是“个人表演”即教师说、学生听,互动效果不明显;其三,课堂互动“过于活跃”以及形式化。其四,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够生动形象、缺乏激情和感染力,不能吸引学生。其五,课堂教学过程中缺乏生成性。所谓生成性课堂教学,概括来说“是一种教师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的教学形态。
根据上述的情况来看,目前,中学高中美术课程确实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的教学问题,笔者以为主要是教师本身对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尚未理解透彻,其教学理念还未转变、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还是老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课堂的灵活机动性不足、指导课堂作业时缺乏必要的示范性和针对性等等。
第三, 能改善教师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从新课程培养目标的角度看,要改善中学美术课程课堂教学的问题,就应该采取以下的教学策略:
(一)在教学理念上,教师应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应明确美术教育的价值和目的。
(二)在教学的内容上,必须具有新颖性,符合学生现阶段的知识水平,并有利于促进其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三)在教学的方法上,要有针对性,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多样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四)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新课程所提倡的课堂教学是开放的、充满对话与交流的、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课堂上师生之间必然呈现良好的互动,而且互动的形式呈多样性,也就是一种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并且美术课程就是这样一门相当灵活、多元化的课程,特别是人们对美术的感受更具差异性。
(五)在学生的发展问题上,注重学生学习过程方法方式和对学生学习有效性的主要指标的考量以及对学生评价的改革上。
通过学习学生是否有进步或者发展,则是衡量教师教学有效或者无效的最重要的标准。具体来讲,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可以通过三个指标来考量:1.提高学习效率(时间、速度);2.增进学习结果(质量、深度);3.提升学习体验(兴趣、温度)。这三个指标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它们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即学习时间是前提,投入一定的时间并提高学习效率是增进学习结果和强化学习体验(积极)的基础;学习结果是关键,学业进步和学力提升不仅能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也能增进学生学习的积极体验;学习体验是灵魂,积极的学习体验和态度会促使学生乐于学习,并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学习结果。美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学生学习后能真实的掌握课程的内容,并具备一定的美术鉴赏和绘画的基本能力,有积极的学习体验,才能体现教师教学是有效的。
一、欣赏和美术欣赏课
《辞海》中对“欣赏”的解释为“领略玩赏。”《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美术课程中一直都设置有美术欣赏课,美术欣赏教学的内容通常限定于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主要对优秀美术作品的美感体验与内涵了解等方面[1]。
二、欣赏课是美术视觉性特点的必然要求
图像、影像、网络等各种视觉资料充斥于我们周围,通过欣赏课获取信息作为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得到前所未有的认可和强化[2]。如果我们想通过自己的眼睛去理解和领会视觉艺术所传达的信息与意味,必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认识和感受视觉形象语言。视觉图像在向我们传递信息时,每个人的知识水平、所处环境及个人经验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理解与感受。生活在视觉文化背景下的中小学生,每天都面对着大量的视觉信息。“看”什么,怎样“看”,又“看”到了什么都会对其各个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视觉化思维,提高审美判断能力,美术欣赏课成为其主要途径。教会学生如何正确解读视觉图像,是美术欣赏课的任务。
三、欣赏课是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正确看待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教育过程中学生的特点,这是取得教育成功的关键和重要条件。 在教育学研究中,学生的特点主要有三个[3]: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青少年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变化最大的时期,在此时期,心理、生理发展变化快、程度深、不稳定且极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大的可塑性。2、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具有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3、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有其自身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的人。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根据生理学、心理学等科学研究成果和教育工作者的实际经验,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可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婴儿期(又称学前期)出生至三岁;2、幼儿期(相当于幼儿园阶段)三岁至六岁;3、童年期(相当于小学阶段)六岁至十二岁;4、少年期(初中阶段)十二岁至十五岁;5、青年初期(高中阶段)十五岁至十八岁。中小学时期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方面都出现显著的变化,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黄金期。美术欣赏课通过学生习得美术作品欣赏的专业表述与方法,对学生视觉审美方面的教育与正确引导,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
四、中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以往的中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欣赏教学方法以 “讲授―接受”型为主。单向的知识传递,不仅忽视了学生的感受能力和感受差异,也切断了欣赏者与作品之间的密切联系。这种状况不仅无法培养学生欣赏和分析作品的能力,也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索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但是,仍然存在着过于强调突出学生而弱化教师的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不成熟性和待发展性,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未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4]。视觉文化时代来临之后,在大量视觉图像冲击下,看什么,怎样看,对于中小学的美术教学来说更是如此。美术老师承担着怎样让学生学会看、能够区别、恰当运用视觉图像的任务。美术欣赏课让学生学会看,通过观察,思考引导他们的审美阅读、价值判断。
【关键词】美术教学 美术素养 高职院校 协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4-0067-01
审美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美术是与审美情趣具有密切联系的重要学科,在素质教育体制施行的今天受到更多人的关注。社会文明的进步使得更多的人认识到审美能力的重要性,高职院校的美术教学的重要性因此而凸显。利用美术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的美术学科能力与审美能力,对于学生智力的挖掘与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加强“美”与“术”的协调,平衡学生的美术意识建立与美术素养提高。因此,笔者选择“美”与“术”两者的协调作为出发点,对提升高职学生美术素质的方法进行分析。
一 加强“美”与“术”的协调,提高民族文化理解度
任何阶段的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理解都基于自己的切身经验。许多作品的产生灵感为各个民族的特有文化,这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难以理解。加强学生对于美术作品中民族文化的理解,是提高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美术能力的重要表现,所以,教学要加强“美”与“术”的协调,其中“术”是教师要致力于提高的民族文化理解度,加强学生的美术素养,需要民族文化作为基础。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对美术作品中的无言语言进行体会,实现对美术作品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提高。
在进行高职美术教学时,教师通过不同时代的经典作品的展示,使学生了解到美术作品的民族文化。特别是国画中的诗词与书法,是美术作品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国画中具有明显的墨色变化与线条变化,具有浓与淡、干与湿、阴与阳、向与背等多种表现手法,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特色。
教师利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作为引导,使学生在美术作品中进行发现与体会,加强学生美术素养的快速提高。
二 加强“美”与“术”的协调,提高背景文化理解度
“术”不仅单独指民族文化,更指与美术作品创造有密切关系的背景内涵。每一个美术作品都是一个故事,都有独特的背景与感情。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术”与美术素养进行平衡,不断增加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切身体验,加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特定背景的理解。教师要通过日常教学,为学生创造与传输和美术作品相关的历史知识与文化背景,使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感受能力大大提高。如在引导学生欣赏《洛神赋图》时,它描绘的是一个纯洁的爱情故事,共有三个主要部分,表现手法颇具浪漫色彩。教师可以利用介绍的方式对美术作品进行阐述,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了解作品的背景文化知识,在获取文化背景知识之时进行美术作品的欣赏。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加强了高职学生美术教学中“美”与“术”的协调,提高了学生的美术素养。
三 加强“美”与“术”的协调,提高学科角度理解度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具有强大的包容性。艺术与其他的许多学科是互通的,艺术将所有学科的精华进行总结,整体表现出来。美术作品能引起许多欣赏者的共鸣,是因为集聚了许多生活实感与实物。教师在美术教学时,要实现“美”与“术”的协调,利用不同学科的知识与特性,使学生对于艺术作品的美有多方面的感受。教师要利用多学科的综合知识扩展学生的审美角度与审美视野。
在高职美术课堂上,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进行多学科知识网络的构建,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边进行作品欣赏,边融入多学科知识。
只有学科与学科进行结合,才能使美术学习中的“美”与“术”实现真实的协调,促进学生美术能力的提高。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被肯定与认可。高职院校美术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在“美”与“术”协调的观点上,对美术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美术素质的方法进行了阐述,希望以此来加强高职美术教学同仁对于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视,采用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当代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参考文献
在学校教育中要努力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虽然早已深入人心,但由于美术学科不是高考科目(美术类专业院校除外),加上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从而导致许多学校的领导、教师、学生及家长,不把美术学科当回事,从思想和行动上都不够重视,课程表上的美术课也是形同虚设,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或者是美术课上教师很少教学有关美术方面的知识,而是变成了自习课、作业课。有的学校索性将美术这门课程扔掉了,认为上不上无所谓,时间一久,美术这门课程也就逐渐地淡出了许多高中生的视线,只有极少部分的美术特长生还在学习。殊不知,这种情况如果任其继续发展下去,将会对我们的高中生在审视美、理解美、把握美、分享美等方面产生很大的影响,严重的话还会影响到一代代高中生的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因此,对这种不够重视美术教育教学的现象,美术教师要有清醒的认识,并要竭尽全力地努力改变这种不正常、不正确的现状,以期实现让高中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学校领导、美术教师、在校学生及家长的协调统一和共同合作。
首先,学校领导要从培养有良好素质的社会好公民的认识角度出发,不以升学率为唯一目标,从课程开设、教师配备、资源支持、美术课所需硬件建设、舆论引导等方面,统筹安排,科学布置,努力营造出适于高中美术教育教学顺利开展的教与学的氛围,配足配齐开展高中美术教育教学所用的教学用品,为高中美术教师有条件上好美术课和学生学好美术课创造条件、提供便利。而不能以美术课不是高考科目为借口,找种种理由为其他高考科目让路,降低甚至取消美术课及其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其次,高中美术教育教学工作主要执行者的美术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在高中美术教育教学的中流砥柱作用,从思想认识和工作态度、方法等方面入手,切实推进高中美术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思想认识方面,美术教师一定不能妄自菲薄,与社会上的那些不了解美术教育的作用和功能的人一般见识,自身不重视美术教学工作,采取敷衍了事,马马虎虎的态度和做法;也一定不能有知音难遇式的想法,而独自沉浸在自己所认为的美术的高雅艺术境界里孤芳自赏。若有上述做法和想法,只能使我们的美术教育教学越来越偏离正常轨道,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笔者以为,作为高中美术教育教学工作者,应该从提高高中生的道德修养、审美水平、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以及陶冶学生的情操等方面的认识高度,精心备好每一节课,扎实上好每一堂课,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高中生学习美术、欣赏美术、热爱美术。并且让学生通过学习美术,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绘画方法和技巧,了解一些与美术有关的常识,懂得一些鉴赏、评价美术作品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世界的文化的习惯。在此过程中,美术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好“课堂现场示范”这一教学手段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现场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认识诸如中国画的用线、用墨、用笔的方法以及构图、色彩、水分的控制、皴、擦、点、染等技法,这一方面可以展示我们美术教师的基本功,另一方面,又可以让学生零距离地感受到中国画运笔、用墨的神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通过徒手直观为学生演示,不仅会让学生羡慕教师的绘画本领和扎实功力,更能使学生信服并进而效仿,即我们常说的“言教不如身教”。在教师示范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欣赏、观察、思考进而模仿,师生相互交流,就很容易掌握基本的方法,达到一定的水平,学会表现事物,在表现的过程和结果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如果教师不进行现场示范,只是空洞地讲解如何如何画,或是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看看图片,那么,学生就不会知道运笔的方法、动势、速度等。
最后,还要做好学生和家长对美术学科认识方面的引导和宣传工作。造成目前不少高中学校对美术教育教学重视程度不够的原因,除了上述学校和教师方面的因素外,学生和家长对美术学科的认识方面的误区和偏差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学生和家长之所以对美术学科不重视,是因为现今的高考仍旧是采用一考定终身的较传统的考试模式。许多学生为了高考不惜舍弃许多休息娱乐的时间而去学习课本知识,所以一提起美术,不少学生自己就没有了兴趣,认为反正我也不是美术专业的学生,学习它还不如利用这一节课的时间去做两道试题,说不定考试的时候能派上用场。不少家长也是这种观点,所以对孩子的上述行为不仅不反对,还大力支持。针对这一现状,学校和教师要多引导、多宣传,并通过一些制度保障机制或是硬性的规定来扭转学生和家长的对待美术课的认识,让他们从思想上重视美术学科的学习,久而久之,情况就会好转的。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育
美术教学作为高中学科中的一门辅助学科,在实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对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大多数的学校都将教学工作的重点放在了语、数、外等主要学科上,使得美术教学始终处于“冷门”学科的状态,导致高中美术教学出现了诸多问题,这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很不利的。以下是本人对现阶段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的具体探讨。
一、高中美术教育现状
美术,是洗涤心灵的学科。然而,当前的高中美术教学在教育方式上出现了一些误区,更有甚者,一些教师、学生及家长都对美术产生了错误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不能正确理解高中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术就是生活中的一种美的事物,可以给予我们美的感觉。但是,在应试教育的框架下,学生被迫忽略了这种“美”,直接导致了以下两种情况:对于普通高考生而言,美术就是“副科”,是毫无作用的“娱乐学科”,甚至有些学生可能一个月才能上一次美术课,其他时间都在学习“主要科目”,对此种做法,学生接受、家长认可;而对于美术生而言,美术的“地位”有所提高,美术生每天要进行大量的美术练习,对其投入大量的人才、财力,对此现象,教师和家长不但不反对,反而非常支持,对美术的重视程度甚至已经超过了文化课。同样都是学生,为什么对美术的态度却有这么大的差异呢?这主要源于大众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不正确。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升学率成为了教师、家长、学生的最终目标,大家一味地追求分数,忽略了素质教育。然而,这种针对考试的学习模式,不仅忽视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还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三败俱伤”
首先,对于普通高考生而言,“主科”是其升学的关键所在,在他们看来,所有的课程都要为“主科”服务。然而,高中生本来就承受着巨大的升学压力,虽然美术课可以让他们在繁忙的学习中适当地放松一下,尽情地享受美的事物,但是在教师的督促和家长的施压下,学生在美术课上也丝毫不敢放松,心里仍然想着“主科”的学习,这样的美术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其次,对于美术生而言,美术已经超越了学科的概念,成为了他们能否通往成功之路的关键因素。因此,美术生要不断练习高考涉及的美术技巧,而对考试范围外的其他知识却无人问津。试问,这样的美术教育意义何在?这样的做法完全颠覆了高中美术教育的初衷,使美术课沦为了专门为美术生设置的练习高考所需技能的场所。再次,对于美术教师而言,由于大部分高中学生不重视美术课,导致美术教师失去了教学动力,同时教学成果也很难被人认可。此外,美术教师的教学没有得到各方应有的支持。一旦美术课占用了学生的课余时间,“主科”教师和家长就会极为不满,这严重打击了美术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二、 高中美术教育现状的解决办法
美术本来是种艺术,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美,但是其在现实中“生存”却困难重重。如何解决现阶段高中美术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是值得我们每个美术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一)正确认识高中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尽管学生的升学压力大、课业负担重,但是,这绝对不能成为忽略素质教育的借口。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然而,高中生不是摆件,他们有生命、有思想,他们在接受常规教育的同时也需要接受一定的素质教育。因此,我们绝对不能把高中美术课作为普通高中生继续学习“主科”或者美术生进行高考技能训练的场所,而应该让美术教育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到其存在的重要性,并在美术课上放下学习“主科”的疲惫感,尽情地感受艺术的美,陶冶情操。同时,教师和家长也必须摒弃他们赋予高中美术教育的功利性,真正认识到高中美术的教育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使美术教育真正地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让学生终身受益。
(二)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学会感受“美”
尽管美术是一门让人赏心悦目的艺术,但是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学生往往无暇去观赏、去感受,更难于对美术产生兴趣。为了避免美术课流于形式,首先,我们要消除学生心中美术是“副科” “娱乐科目”的错误想法,摆正美术课的位置,明确其重要的教育地位,只有这样,学生和家长才能发自内心地重视这门课程,继而使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其次,在美术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向学生展现出美术的多姿多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小结
尽管在现阶段,高中美术教育仍存在很多弊端,但我们不能对其失去信心。作为高中美术教师,只要我们坚持对美术事业的执着,坚定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信念,努力让学生喜欢美术、家长接受美术,就一定能够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高中美术的魅力,进而爱上美术。
参考文献:
1.孙飞.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观念问题及其出路[J]. 内蒙古教育,2010(4).
2.卢媛.走出误区,开启心锁―当今高中美术教育的反思[J].文教资料,2009(21).
3.徐小明.探析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美术课堂的有效教学[J].考试与评价,2012(04).
4.张锡良.新课改下高中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学周刊,2013(31).
1.对高职院校美术教育认识不到位
高职院校的教学常常是以技能为主,缺乏对学生艺术性的培养,美术教育作为辅的学科,在高职院校教学的设置方面不够完善,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以往教育体制的影响下,高职院校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对美术教育的实质缺乏认识。美术教育的实质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感情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加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而不单单是一种德育的媒介。在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高职院校没有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导向作用,将美术教育变成了一种形式,缺乏与生活的融合,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美术教育作用的发挥。
2.美术教育向专业化倾斜
美术教育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美术技能与提升审美能力的过程。高职院校的美术基础教育既要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又要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社会的发展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上,更对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有所需求。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对于丰富学生的个人情感、加强学生的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都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美术教育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从客观角度来说,专业化的美术教育只能提升学生的绘画技能,这与高职院校的育人目的不相契合。
3.高职院校对美术教育的教学课程管理有待改善
从目前高职院校美术基础教育中可以看出,目前高职院校美术教育具有如下不足:
(1)课程设置单一
美术作为一个学科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其他学科相互关联的,因此在课程设置上也需要建立相关的联系。然而,目前部分高校仅设置与美术本身相关的课程,并且开课量很少,学生达不到对美术教育深刻认识的学习程度。
(2)教学模式以说教为主
课堂教育既包括教师的教,又包含学生的学。目前,在高职院校的美术教育课堂上所体现出来的是以教师的说教为主,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自身的思考、体会较少,只是通过教师的讲授了解美术。
(3)灌输式教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高职院校的美术教师过分注重课本知识的说教与灌输,缺乏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启发,使学生的学习只停留于文字知识,对美术的本质缺乏理解。
(4)课程考核简单
教师对课程考核态度不够严肃,考核方法简单,过分追求卷面成绩,往往达不到教学目的。
4.高职院校美术基础教育的师资短缺
教师作为课堂教育的主体之一,在整个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素质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目前,在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一方面缺乏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又存在人员过剩的情况,这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非常不利的,会影响教育的质量。
二、创新高职院校美术基础教育的思考
1.提高对高职院校美术基础教育的重视
美术教育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还可以帮助学生塑造端正的人格,对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这就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高职院校的领导者必须正确认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对美术教育的关注,还原美术教育的本质。高职院校美术教学要重视中国美术教育的优良传统,同时要借鉴国外美术的精华,在吸收与摒弃、前进与沉淀中促进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的发展和创新。
2.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在现代教育中,高职院校要转变思想,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创作空间,发挥学生的潜能,只有学生自身感受到艺术的美好,才能让美术教育得到良好的发展。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主动性;不断探索,才会有所发现和收获。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美术教育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第一,除了开设美术基础知识课程以外,还可以尝试开设一些美术鉴赏课,通过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让学生感受美术的魅力,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与作品本身蕴含的情感融合,在作品的感染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造力。第二,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增加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有其自身的特色,可以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表现形式融为一体,多媒体的丰富性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第三,对比产生差异。经过对美术的学习,学生对作品会有自己的认识,在对作品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无论是对作品的构思、着色还是造型,都会得出不同的评价。通过对作品的不同评价,可以让学生之间形成对比,进而发现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能力。
3.加大对高职院校美术师资的投入
高职院校对美术基础教育的认识不足,导致在美术教育师资投入方面的做法需要改善。首先,既要加大对高级人才的启用,又要避免人员过剩的情况出现,在美术教育教师的质量与数量方面都要严格把关。其次,要注重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师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导,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修养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在美术教育中要充分体现人文精神,这也将是现代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最后,要明确美术教师在整个教师团队中的地位,不能由于对美术教育认识不到位而差别对待美术教师,只有对各学科教师一视同仁,这样才能有助于提高教师团队的稳定性和教学积极性。
三、结语
关键词: 美术欣赏教学 艺术修养 审美态度
美术欣赏课的开设,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达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启迪智慧,扩大知识面,以及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美术欣赏教学的几点认识。
一、美术欣赏教学不只是看一些美术作品,更是培养学生对美术欣赏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术欣赏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并不是通过几节美术作品欣赏课就能进行美术欣赏的。因此,在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思考如何讲解作品(灌输知识),而且要思考如何吸引学生来参与欣赏(体现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原则),引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情感。通过引发出学生自己的真实情感,从而产生真切的审美体验,提高对美术欣赏的兴趣。
二、美术欣赏教学不只是认识艺术语言,更是培养审美态度。
作者的一切思想和情感都是通过一定的物质形式传达出来的。不同的美术门类,由于它们的基本特征都表现为造型性、视觉性、静态性和空间性,因而在审美要素中,它们表现出的情感要素与意蕴美方面都具有共同特点。然而,不同美术门类作品所使用的物质材料及制作方法各不相同,就造成了它们在审美形式要素上有很大区别。如:绘画中表现出色彩、明暗、笔触、线条等;雕塑则表现出材质的体积、量感质感、肌理等。不同时期的作品又会体现出不同的风格与形态。正因为如此,在欣赏学习中,教师应让学生接触大量的优秀作品,从中认识艺术语言的作用。对不同美术门类的作品,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采取不同的审美态度去进行欣赏,尤其是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有机会比较和体会各种艺术不同语言的特点,锻炼用口述和笔述的方式加强对艺术语言的感受与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
三、美术欣赏教学不只是学习美术知识,更是加强学科之间联系和扩大学生知识面的桥梁。
比如,在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其中,最主要的和难度最大的是让学生去领略中国古代山水画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而不同时期的山水画的面貌和意境都各不相同,其中,面貌的不同之处比较容易感受,而意境的不同,相对来说是难以理解和体会的,尤其是对于这些自我意识和现代意识较强的高中生来说更是如此。为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从体会古诗的意境入手,去体会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意境。因为对于高中生来说,在语文课中已学过大量的古诗,所以对古诗的意境的理解就比理解山水画的意境容易多了。而且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与古诗之间的确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例如,陶渊明的诗句“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意境,就与北宋山水画的意境有很多相同之处,主要是作者都以客观地描写自然景色为主。诗人和画家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没有直接表露出来,而是隐藏在所描写的景色之中,所以称为“无我之境”。
另外,音乐和美术被称为“姊妹艺术”,而且它们之间的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把音乐引进到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不仅能活跃教学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尤其是对一些抽象作品的理解。比如,在欣赏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作品《百老汇街的爵士乐》时,我一边放爵士乐,一边让学生去找寻画与音乐之间的联系,并把感受表达出来。在音乐的影响下,同学们面对画面,很容易感受到画中那错综复杂的直线和闪烁不定的小色块形象地表达出爵士乐所特有的节奏感。这样,抽象的绘画语言就变成了诠释音乐的形象的视觉符号。
总之,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尚在积极摸索之中,素质教育的推行,对美术欣赏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只要我们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不断去探索,去实践,就能更好地发挥这一学科的优势,在素质教育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对艺术和艺术之外的一切美的因素进行审美感知的人。
参考文献:
[1]欣赏基础.人民美术出版社.
【关键词】情意性;逻辑性;课程构建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我国的美术教育也在进一步发展。所谓发展,一方面是指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另一方面是指一些因素趋于合理的调整。任何发展都体现了一种倾向性,因此,对美术教育的一些带有倾向性的动势认识和把握是十分重要的,情意性的加强是目前我国美术教育发展的一个十分明显的动势。这种情意性的动势出现,说明美术教育已经发生了失衡的现象。也就是说,我们的美术教育已往过多地偏向了科学理性,以至于正在窒息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由此看来,如果要使我国的美术教育更趋平衡的话,那么调整的起点就应该是科学理性,而调整的方向则应该是使其更趋于浪漫表现。因此,我国目前的美术教育应在不失学科知识基本完整性的前提下,更多地注意和强调美术教学的情意性。
人的行为大体可分成两种,一种是情意,另一种是意志行为。所谓情意行为是指行为的目的与行为的过程基本上同一,或者说过程不被目的过分约束,这种行为给人的是轻松、愉悦和舒适。而所谓意志行为则极大地受到目的的左右,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必须运用自己的意志强迫自己完成一些行为,即这是一种已所不欲的行为。所以,意志行为通常给人带来的是紧张、艰涩和痛苦,但一旦目的达到后却能给人带来比情意行为更大的愉悦。
就本性而言,人一般都喜欢情意行为,但作为人,在很多情况下又不得不进行一些意志行为。因为人毕竟是有意识、有追求、有意志的,人的一生就是由不同层次的目的以及完成这些目的的行为所构成的。
毫无疑问,美术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意志的行为。换句话说,要学好美术不运用自己的意志恐怕是不行的。面对美术教育这种情意动势,我们的美术课程的构建采取什么对策呢?
1. 降低教学内容及要求难度
美术学科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已是越来越丰富,所以,对美术的学科知识我们必须慎加选择。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美术课程中,尽管分类的方式不同,但所涵盖的学科知识大同小异。应该说,这些学科内容的涵盖大体是不成问题的,关键是要降低其要求和难度。而且,其中一些内容的取舍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比如像明暗调子素描,由于不同层次的人受知识能力、教学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学生要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一技法的可能性非常小,教学效果往往不佳。如果要保留这一内容,必须降低要求和难度,没有必要勉为其难地让学生理解明暗调子复杂的变化规律,而采取简单的明暗推移法来表现物体的体积和凹凸,学生掌握起来就可能容易得多,由于降低了要求和难度,学生就容易产生兴趣,能让大多数学生获得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而且,这与当前美术教育的基本动势是一致的。
2. 要淡化美术学和内容组织的逻辑性
学科内容必须加以组织,才能形成教学内容体系,以与时展的需要相适应,形成整体的教学活动。我们以入过于注重教学内容组织逻辑的严密性,以学科知识体系代替教学内容体系,为求整体的逻辑严密而不惜牺牲非常有价值的具体教学内容。实际上,学科的知识体系与学科教育的内容体系是不同的。学科知识体系,是一种学科知识内部的逻辑组合,它不受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学科教育的内容体系则必须考虑时间、环境和学生等因素。美术学科的知识体系更为特殊,学科知识的逻辑性毕竟比起科学知识的逻辑性要松散得多。所以,极端地考虑美术学科知识的逻辑性,于教学是弊多得少。
实际上,努力追求美术教学内容组织逻辑的严密性完整性,其结果也往往事与愿违。因为任何课程的设计都必须考虑其具体的实施环境和条件,设计再严密再完整的课程,如果在一种分散的环境中实施,其严密性和完整性也将不复存在。美术课程所面对的正是这么一种分散的环境。美术课在中小学每周为一至两节,美术课课间存在着一个相当长的周期,而这个周期要进行众多的其他课程的学习以及校外和家庭的各种活动,学生的情趣和思维并没有独赐美术。渡过这一周期之后,当学生再次面对美术的时候,我们煞费苦心所设计的课程的严密性和完整性,还会存在多少呢?与其如此,不如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具体课程的精心设计上,让学生在每一次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有所收获。
当然,我们并非完全排斥教学内容组织中的逻辑,而是要淡化它。其实,大的逻辑关系也是必不可少的。
3. 对未来美术教材的构想
课程构建的直观体现是教材,我们在对未来美术教材进行设计时,应突出下面几个特点。
(1)精选的知识内容与生动有趣的课程形式相结合。
一套教材在适当注意美术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的前提下,应将主要精力放在对每一课程的精心设计上。从学科的基础性要求出发,选择那些对未来发展必不可少的知识和技能作为教材的基本知识点,并将它们与贴近学生生活经验,新颖活泼,生动有趣的课程形式结合起来。
(2)加强弹性以适应不同的学生。
一套教材要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感。因此,教材在整体降低要求和难度的情况下,在每一个知识和技法内容上设定具有一定级差的目标,老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其达到一些最基本的目标后,再鼓励他们尽可能地通过努力向高一级的目标迈进。这样,学生在达到一些基本的目标后,就能获得一种成功感,从而产生一种激励学生更加积极学习的作用。
(3)多种媒体的教材形式。
现代教育受到传媒的影响越来越大,而现代教育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也必须借助于日益发达的传媒。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恐怕文字和图像构成的课本仍是一种基本的教材形式,但要加强信息刺激的多样性,获得特有的教学效果,也必须借助其他媒体。所以,这套教材在以课本为基本形式的同时,还可以制作相应的录像和多媒体软件。这些形式的教材具有视听相结合的感官刺激性。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育;现状;对策
随着人们对艺术教育作用的深入了解,知道了它在生活、学习、工作各方面的重要意义,就越来越重视中学美术教育。这门课程对于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能帮助学生认识美、感悟美、珍惜美,从而对生命有更高层次的认知与理解。中学美术教师的教学工作极具挑战性,只有认真分析当前的教育现状,对课堂上存在的一些问题采取应对策略,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发挥中学美术教育的最大有效性。
一、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
1.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对中学生来说,除了中考、高考的内容,其他的都无关紧要,美术课就属于这“无关紧要”的一科。我们不难发现,在中学美术课堂上,真正认真听讲的学生很少,大部分人都在做别的事,因为在他们眼里,美术课根本不重要,难得有一节可以用来放松的课堂,当然要好好休息一下了。
2.教师没有重视美术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中明显提到,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才能发挥课堂教学的意义。对于中学美术教育来说,也是如此。然而,在实际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没有很好地认识到这一点,在给学生上课时,还是以自己的讲解为主,课前努力备课,想要在课堂上将所有知识都传授给学生。但是,教师的这种努力,仿佛并没有达到预想中的效果。这就是因为教师没有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忽略了他们的主观接受知识意识,导致美术课堂对学生没有起到理想的教育意义。
二、中学美术教育的对策
1.加强中学生对美术教学课堂重要性的认知
当前,中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性,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就要采取应对措施,必须让学生知道美术课的价值,让他们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例如,教师可以多开展一些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进来,只要他们对美术课堂产生兴趣,自然就会跟随教师一起,在课堂上认真学习。这些课堂活动可以是对美术作品的鉴赏,通过给学生展示一幅佳作,让他们感悟其蕴含的美,然后与学生一起分享,从欣赏中学习美术。教师还可以多给学生讲一些中外美术大家的生平故事,特别是通过美术改变命运的一些人,让学生从故事中知道美术的价值。这些具体的措施,可以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知道其重要性,从而改变原先对美术“无关紧要”的认知。
2.尊重中学生在美术教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很多教师没有弄清楚学生在课堂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针对这种现状,必须采取应对策略,充分认识到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心理需求为主,立足于此进行教学。教师不能再一味地讲授,而是要多听听学生的声音,了解他们对美术的认识。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绘画出自己心中的作品,然后将讲台交给他们,请学生讲述一下自己作品背后的故事,这样让学生主动走进美术世界,愿意与它融为一体。教师还可以就某幅画、某个主题举行交流会,大家各抒己见,谈论一下自己对美术的感悟,毕竟这种艺术学科需要用心感受、多加推敲才能真正领悟其真谛。多给学生机会,让他们明白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形成主体意识,培养他们对美术积极的态度,实现中学美术教育的有效性。学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中学美术教育对于学生的意义重大,它能够提升学生的美育素质,将他们锤炼成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全方位人才。美术之美,在于洗涤人的心灵,净化人的品格,升华人的灵魂,是现今素质教育中的重点。要对中学美术教育现状进行分析,采取具体对策,全面培养学生成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