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古典文化的特点范文

古典文化的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古典文化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古典文化的特点

第1篇:古典文化的特点范文

Abstract: The so-called legal culture, is refers to a nationality the legal values which forms in the legal system development, it is instructing a country government by law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and through legal activities and so on legislation, judicature displays. The article then attempted through to our country ancient times the traditional power and the law relations analysis, explained our country tradition law culture the connot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

关键词:法律传统文化君权礼法融合民权

key words: Law traditional culture monarchial power etiquette fusion civil rights

作者简介:于乐平(1988-),男,汉族,江苏常州人,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07级本科生。

一、 君权至上-法自君出

君权与法的关系是传统古代法律关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演变过程中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第一时期是移权与法,其标志是春秋战国时期以郑国子产,邓析等为代表的“铸刑鼎”事件。第二阶段是通过一系列非制定法的限制来使 “人君与天下功法”已形成一种氛围,中国君权与法的关系不断趋向平衡。在明清时期,君力完全超与法律之上,法律已经完全成为君权的工具。由此可以看出,君权与法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种处在一种相互制约与斗争的过程,虽然有过君权与法平衡的时期,但法律从未超越于君权之上,它只是君权治理的一种工具罢了。而这一切都来自于法自君出,君权至上的法律文化价值指引。

二、 维护族权,男尊女卑-礼法融合

家庭组织是我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组织。家族中权利与法的关系更是整个社会关系的基础。纵观历史,我们可以概括其两个特点。第一是族权至上,第二是男尊女卑。在唐朝,结婚的目的是“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无论是结婚还是离婚,首先要考虑的是家族的利益,且夫妻双方之间处处不平等。在家族成员犯罪时,必须做到“亲亲相隐”即亲属之间相互隐瞒犯罪行为,是合乎父子之亲,夫妇之道的,可以不追究法律责任。因此,家族权利是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的。而古代有名的“五服制罪”,更是“同罪异罚”原则在家族范围内的体现。在这些现象的背后,是法律儒家化,礼法融合的结果。

礼法融合是中华法系最突出的特征,礼法融合就是指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融为一体,法律的评价标准与道德评价标准趋向一致。我国传统上是一个注重血缘亲族的社会,从周公制礼的“亲亲”“尊尊”,便可看出我国的传统社会一直追求一种上下尊卑,家族内部有序和谐的一种目的与原则。其次,礼法融合更是与我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然经济所相适应的,家族关系的存在,生产力的保存,是社会前进的基本动力。我国儒家思想的法律化,更是礼法融合的最有力推动因素。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便是法律文化领域礼法融合的开始。而儒家强调“天人合一”突出的法自君出以及《唐律疏议》中的“德礼为正教之本,刑罚为正教之用”正是对法律道德化的深刻解说。由此可见,正是礼法融合的不断发展,与儒家法律化的价值观指引,才促进了传统社会中家族权利的至上原则。

三、 民权无力-义务本位,公权主导

在我国古代社会中,民权与法律的关系,是法律关系中最基础的一部分。在我国古代,百姓是很少愿为自己的权利作斗争的,最突出的表现便是“无讼”的普遍化。所谓的无讼,就是所人们在发生纠纷时不主张利用诉讼法律来解决问题,而是利用传统的伦理道德等观念来协调矛盾。人民法律意识淡薄,宁可相信个人之间的协商与谈判,也很少愿意通过诉讼程序而上告官府。其次,在我国的传统社会中,对于公民权利的保护是很少的,而是通过严酷的刑罚来肆虐民权,如“醢”、“弃灰之法”等法外酷刑的创立与实施。深入分析,我们便可以看出,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另一个特点,义务本位与公权主导。

在我国古代的市民社会中,调整矛盾最多靠的是道德手段,然而“道德调整的意义在于要求个人对他人、个人对社会应当履行的基本义务,这种义务的履行并不以行为人取得某种权利为前提条件。”因此,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人们权利观念的缺失,而对于法律更多的了解是一种义务的履行。民权就根本没有了发展的空间与动力。人们的心中很少就存在权利意识,更多的只是一种对于人伦道德的遵守,对法律的恐惧。其次,我国传统上就是一个公权为主,私权匮乏的社会。我国传统是个宗法制国家,国家操纵一切政治权利并掌握主要社会活动的话语权。因此,民间力量的生存空间极度萎缩,甚至经常受到打压和毁灭性摧残。并且我国传统社会中缺乏家族控制之外的个人在国家面前的独立与平等,缺乏民间对国家持续状态的经济压力,片面强调政府德行自治,缺乏政府理性形成的外部制衡力量,以致到最后公权与私权是极度不平衡的。

至此,通过对于君权,家族权利,民权与传统法律关系的探讨,我们可以得出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以下特点,法自君出、礼法融合、义务本位、公权主导。而在我国的法制现代化建设中,也只有“以史为镜”,立足传统才能取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乾.《中国古代权力与法律》.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2] 曾宪义.《中国法制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第2篇:古典文化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酒店地域文化西游文化

一、连云港―――《西游记》文化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支奇葩,是中国古典文学对海外影响最大的一部巨著,是民族特色宝贵的文化资源。对于西游记文化的特征概括起来包括:①兼容性。西游记文化具有跨地域文化特性,如在西游记文化里,不仅儒、道、佛教融合在一起,而且多种地域文化也有机的融合在一起;②创造性。西游记文化的突出特征是超越时空的神奇,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创造精神,就不会出现西游记这样的文学巨著;③民族性。西游记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而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性的。西游记文化秉承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开放、开拓、创新、融合、和谐这些基本特征,并创造性地将民族文化历史传统和时代结合。《西游记》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唐诗宋词、金石书画一样,是一部物化了的中华民族史,承载着华夏五千年文明古国的灿烂辉煌。同时《西游记》文化又在异彩缤纷的中西多元文化的竞争中,海纳百川,博采群秀,使特色更“特”,成为世界人民普遍喜欢的文化艺术。

二、酒店―――城市文化形象窗口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其中一个活跃的因子就是酒店的变迁。酒店源起于古代,古之酒店,重于防兽、朝圣;商品生产出现客栈,而后商品交换得以发展。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酒店的国家之一,古有殷商驿站、周代馆舍、唐代长安都城的“四方馆”、宋元时代的酒店、明朝北京的“会同馆”,自1927年后在国内各大城市和风景区兴办一批接待中外游客的招待所后,酒店建设迅速发展。

1978年后我国实行对外经济政策,为适应旅游业的发展采取国家集资地方集资和中外合资等多种形式组建规模宏大设备先进的四五星级酒店并实行现代化科学管理。许多酒店的设计与构造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体现了中国园林艺术与建筑装饰风格。

21世纪酒店业将在标准化的基础上向个性化方向发展,随着社会高新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人性化的服务要求越发之高,能全面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求的个性化服务是现代酒店发展趋势。如今世界各国著名酒店都透过独特的方式吸引客户;或吸引名人入住、或独特美食、或设施豪华等,总之酒店行业竞争日益呈多元化发展态势。

三、西游文化故里酒店装饰的地域特色发展构想

如今城市酒店装饰设计应深入地域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多角度挖掘特色资源,使它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深刻社会寓意,鲜明的时代特征,亦赋予多样的形式变化,个性的形象特征,丰富文化艺术内涵。精彩生动特色鲜明的酒店文化艺术形象总能打动人心让人精神向往,入住其中不由自主的渴望去认识了解酒店文化领略城市风貌。时代精神与西游文化交织创造梦幻的西游世界酒店―――连云港酒店,它应该能够为人创造全新的生活体验,营造西游世界―――一个从远古通向未来的精神世界,综合科技创建的动感世界,入住其中可感受光怪陆离的神化世界,如同“梦游仙境”痴迷沉醉于梦中西游,现代动态光影声像技术与数字显示砖墙等高新科技能使各种西游人物神踪仙境走进酒店生活。

(1)运用连云特的自然景观资源将西游场景融入酒店生活。自然景观资源作为环境背景和建筑基础,包括材料选择、建筑造型、空间内外融合,将地域特色自然景观移入酒店营造自然原生态生活,如岩洞中的洞穴生活,丛林中的树居生活,海面漂浮的水上生活,沙滩上露天生活及海岛上宿营等,为增加人们在不同自然景观环境状态下的生活体验,综合海水、植物、岩石、造细砂等自然材质建微缩型的西游景象营造西游意境,可激发人们对西游人物故事情节的主观想象。关注旅游经历与生活品质的人们总有这样的感受,让人心旷神怡的户外景色使人忍不住驻足停留或坐下歇息,或许渴望躺下入睡,也或许更加渴望入住其中饱尝美景,总之都渴望停留时间久一点游赏范围广一点景观内容多一点。其实用来游览观光的户外风景可以浓缩至酒店内外空间丰富生活,在一定程度上自然景观资源的功能作用可以被酒店建设发挥,不光供人观赏体验还能供人居使用,这也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给我们的启示,自然环境与人居生活相辅相成。巴黎水晶宫开创的建筑先河或许可以被连云港酒店建设借鉴,可以设想入住其中享受悠闲的田园生活,巨大的温室建筑内不但有微缩的自然景观还有蔬菜瓜果种植园,不但能够享受阳光沙滩沐浴海水还能感受高山流水飞流瀑布峡谷溪流等等,都是未来酒店有待实现的人居生活理想,我们渴望居住流水别墅更加渴望享受神仙般的酒店生活,连云港酒店建设或许可以让宾客入住其中如同神游仙境。

(2)历史文化资源结合西游故事情节丰富酒店生活。作为西游故里连云港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西游汇聚的地方必定是古代文化发达地也必定是储存文化遗迹最多的地方,史实也充分证明黄海之滨的这座城市―――连云港曾经创下古代文学史上的辉煌,如今在由上古通向未来的时光隧道之中穿越前行,它寄托着人类生活的精神理想在一定区域范围与酒店建设融合,在科技生产力水平与人居生活理想的双重作用之下打上时代烙印。西游故事可为人类生活构筑神秘虚幻的神化世界,或与特定区域的历史事件相关或与特定历史时期的英雄人物关联,总之在现代酒店建设中折射蔓延古往今来生生不息。连云港酒店建设应在真实的历史人文基础上配合西游人物故事情节进行场景渲染丰富酒店生活,让人从中感受时光倒流时空穿梭的惊奇,依据不同人物故情情节设置不同的客房空间,不同的区域环境设置不同的行为活动体验,这里有西游场景有人文景观也有历史人物还有西游情节,酒店服务人员可穿着古代服饰扮演历史人物或西游角色,酒店可演绎歌舞播放影像让宾客返回过去远古时代体验神仙般的生活,甚至可以吸引宾客亲身参与其中现场演绎西游人物影视剧纪念收藏。通过入住酒店,还可以享受别样的生活乐趣,可以参与酒店环境建设种植蔬菜果园培植鲜花,可以租住酒店开展现代神化生活的艺术创作。或许过去人们只能从字里行间去解读品味西游传说,而现如今漫游西游故里入住酒店可以放开视野去追寻曾今定格心灵深处的西游故事,寻找真实的内心感悟,通过耳闻目睹历史银幕以及零星解读晦涩难懂的古典文言,总有种不自觉的精神眷念,似乎苍茫旷远的历史被拉到眼前,与远古神化人物游离神往,西游故里的酒店是深埋人们心中揭开神秘历史的梦幻世界。

(3)西游精神与酒店装饰水融。酒店是城市文明的象征、经济建设的窗口,是一个多元文化交流互动的场所。酒店是城市建设的标志,引领着经济、文化、时尚生活潮流,反应社会物质文化与精神生活的大众需求。作为一家星级标准的酒店尽管具备优质的服务、完备的设施、优雅的环境,如若没有一种独特的、系统的、完整的文化艺术形象,还是很难被大众和消费者熟悉认知。酒店文化艺术形象必须通过某种方式,将抽象的文化艺术信息和装饰符号语言予以具体化、形象化、视觉化,即把酒店文化艺术形象转化为图案、色彩、形状、声音,形成特征鲜明的风格统一的艺术表达式,让公众与消费者对酒店文化艺术视觉形象、听觉戏曲、视听影像等记忆犹新,促进酒店文化消费意念产生、能够情景互动,引感共鸣、利于信息传递方便沟通的效果。酒店文化艺术形象设计利用图案色彩、形态造型等符号语言装饰,使公众和消费者在“毫无知觉”“欣赏回味”中接受酒店传递的文化艺术信息,采用视觉、听觉、视听觉多样的艺术形式综合设计,全面凸显地域文化艺术特色,打造酒店品牌形象。

酒店是时代生活的缩影是城市窗口,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人们酒店生活消费观念开始更新,更为重视产品附加的社会心理属性,因而酒店生活需注入全新的体验活动项目,除了环境的营造给人视觉、听觉、味觉、嗅觉上的身心体验外还需配置带感彩的陈设装饰,并设置个性化生活服务项目从中感受精神愉悦。在激烈的酒店竞争背景下,连云港酒店地域文化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展开,西游资源无疑是人文艺术特色首选,它也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创新,为酒店文化艺术生活创造更多惊喜。(责任编辑晓芳)

参考文献:

[1]佟春丽.连云港地域文化体验探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2(02).

[2]徐习军.在远古走向未来的时空隧道里跋涉[J]大陆桥视野2010(06).

[3]卢志海.地域文化主题酒店的设计理念和内容研究[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21-24.

[4]王郦.连云港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R].连云港:连云港旅游局,2011.

[5]王琼.酒店设计的地域性和文化性[J].室内设计与装修,2010,(06):41-43.

[6]霍圆山.酒店设计文化纵横谈[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1,(09):55-57.

第3篇:古典文化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欧洲芭蕾舞;差异

中图分类号:J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5-0186-01

一、欧洲芭蕾舞表演与中国古典舞在肢体表现上的差异

在我国的历史文化中,道教、佛教、儒教这三大教派对我国的精神文化及思想追求的影响最为深远,我国许多传统艺术中,都会体现出这三大教派的部分思想理念,中国古典舞更是如此。例如,中国古典舞中讲究划圆的动律特征与S形的肢体动作,就是受到“太极八卦图”中“阴阳鱼”的影响,才会出现“刚柔并济”的动作连接方式,这不仅是中国古典舞的特点,也是东方文化精神追求的体现。

审美追求方面,“以气为本”的学说是中国古典舞最本质的美学特征,由“气”产生“韵”,由“气韵”逐渐产生了“神”,再加上肢体表现,使得中国古典舞在表演过程中展现出独有的魅力。

芭蕾舞作为欧洲经典舞蹈,又被称为“足尖舞”,一切舞蹈动作都以脚尖的撑与立为主,无论是旋转还是跳跃都是如此。这主要是受到了欧洲传统文化“立”的影响,以及“向天”等思想追求的熏陶。不仅如此,芭蕾舞在带给观众美的享受的同时,舞者也可以在其中感受到平衡的乐趣。从肢体表现方面来看,芭蕾舞主要体现出欧洲宫廷王子的“绅士风度”;在精神方面,绷紧的足尖不断进行弹腿、跳跃,体现了与地心引力相对抗的思想追求,这也正是欧洲芭蕾舞表演所要体现出的精神文化。

二、欧洲芭蕾舞与中国古典舞在情感表现方面的差异

从情感表现方面来说,东方人与西方人有明显的区别,这主要是因为文化背景不同。这种区别与差异在舞蹈中体现得十分明显。中国古典舞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发展出多种流派,体现出的文化思想也各有不同,但核心思想都是讲究收放自如、刚柔并济,倡导中和平正,体现出了中国古典舞中的“中和之美”。

如果说内敛是中国古典舞体现出的东方人的情感特点,那么欧洲芭蕾舞表演则体现出西方人热情外放的情感特点。欧洲芭蕾舞表演强调的是完美连接各个舞蹈动作,强调舞步的精准,在情感方面的表达需要与音乐、灯光等方面的配合才能得以体现,这也是歌舞剧产生的主要原因。

三、欧洲芭蕾舞与中国古典舞在服饰上的差异

在舞蹈表演中,不同时期的舞蹈服饰可以展示出不同时期的文化特点,不同地区的舞蹈服饰也可以展示出不同地区的地域特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究由内而外散发出的美感,因此,“遮掩”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一种极其强烈的美感。除了服饰,中国古典舞在道具方面的使用可以算是“世界之最”了,无论是绫罗绸缎,还是刀枪剑戟,甚至连折扇、扁担等生活用品也能成为舞蹈道具。

欧洲芭蕾舞表演在服饰方面与中国古典舞截然相反。演员的服饰从最开始的豪华型服装裙式逐渐演变到今天的细纱露肩短裙,体现出欧洲的浪漫主义情眩这种服饰可以良好表现出舞者优美的肢体,使得舞者的动作更加轻盈,是动态美与体态美的完美结合。

四、欧洲芭蕾舞与中国古典舞在音乐形式上的差异

无论是欧洲芭蕾舞,还是中国古典舞,它们与音乐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舞者随着音乐的节拍与节奏舞动,增添了舞蹈的美感。欧洲芭蕾舞在与音乐的结合方面可以说达到了极致,许多经典的芭蕾舞剧,例如《天鹅湖》《胡桃夹子》等,舞蹈动作优美,剧情离奇曲折,其音乐的重要性也是不能忽略的。由于芭蕾舞在服饰方面的单一性与舞蹈动作方面的局限性,音乐便成为其展示剧情变化与情感表达的重要因素之一,许多观看过芭蕾舞表演的观众都会有同样的感觉,不仅感叹于芭蕾舞演员精湛的舞蹈技巧,也会被现场的音乐带入到剧情中去,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就是欧洲芭蕾舞表演与音乐相结合展现出的特殊效果。

中国古典舞在这方面则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历史关于舞蹈的记载较多,而音乐舞蹈相配合的记录并不多。在节奏的掌控方面,中国古典舞名没有严谨的节拍与舞步,快慢的变化与情感的处理完全依靠舞者的临场状态,以现代乐器进行配合是无法体现出那种效果的。因此,中国古典舞对于舞者个人的表现能力要求更高。

五、结语

综上所述,精神文化与思想追求方面的不同,造成了东方与西方在舞蹈领域的区别,这也是中国古典舞与欧洲芭蕾舞表演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作为东方舞蹈与西方舞蹈的标志,中国古典舞与欧洲芭蕾舞势必会在东西方文化的传承方面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4篇:古典文化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古典舞;戏曲舞;相关性;文化

0引言

中国古典舞作为舞蹈艺术的一种,经历了上千年的传承、提炼、加工和创造,孕育了十分丰厚的文化意味,民族色彩鲜明。同时舞蹈作为戏曲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保留了相当丰富的传统舞蹈艺术元素,历史文化特性一目了然。时至今日,有关中国古典舞与戏曲舞相关性的研究备受关注。

1中国古典舞与戏曲舞概述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经千年的传承与积累,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经典舞蹈作品,并展示出了非凡的艺术魅力。通过对这些舞蹈作品的赏析,发现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相互借鉴、共同发展,具有独特的魅力色彩。其中,中国古典舞作为蕴含中国特色文化与艺术的舞蹈形式,集众家所长,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不同的舞蹈形式,包括中国太极、体操武术以及戏曲身段等。由此看来,中国古典舞结合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经过千锤百炼,才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而戏曲舞则糅合了文学、音乐、舞蹈、杂技等多种艺术精髓,呈现出鲜明的民族文化历史特点,更善于塑造人物内心活动,抒发浓郁的思想感情。对中国古典舞与戏曲舞相关性的研究,有助于更加深刻地挖掘其艺术共性,是进一步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基础,有助于使其在艺术领域大放异彩。

2中国古典舞与戏曲舞的相关性

在中国古典舞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脉络中,可以看到很多戏曲舞蹈身段的身影,可以说是介于戏曲与舞蹈之间的一种艺术形式,决定了其与戏曲舞之间紧密的相关性。本文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古典舞与戏曲舞的相关性进行了解析,相关论述如下:

2.1身段与身韵

身段与身韵作为戏曲和舞蹈的重要构成,是再现两者精神审美内核的关键。其中,身段在某种意义上可解读为戏曲舞蹈的姿态,是更加美化、精细的戏曲中的舞蹈,通过手、眼、身法等诸多元素的有效配合,确保了艺术上的高度统一性和完整性。某种维度上讲,身段作为戏曲舞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中国古典舞发展的源头。在此基础上,中国古典舞将身段素材不断提炼加工并升华,从而呈现出了更为优美、精炼的舞蹈姿态,称为“身韵”。“身韵”与戏曲舞的“身段”相似,是将身体作为唯一的艺术语言,使中国的传统审美在舞者的身体上更加细腻地表现出来。

2.2服饰道具

舞蹈中对服饰、道具的运用是我国传统舞蹈的一个显著特征,服饰、道具的运用进一步丰富了受众的视觉感受,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在中国古典舞的元素构成体系中,借鉴了戏曲舞的众多道具,尤其以“剑”“水袖”为代表,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器械舞,以达到“以身带剑(袖),以剑(袖)练身”的目的。其中,“剑”本身具有一定的攻防意识和技击本色,形成了进退起伏、灵活多变的身法,刚柔并济,对身法具有很强的塑造性。将剑法精髓与舞蹈表演相结合,同时保留其共性,突出舞蹈艺术特点,刚武、健美的审美印象迎面而来;而水袖最突出的特点是“反衬劲”用力,如“欲左先右、欲前先后”等,体现出了中国古典舞的圆、游之美,其千变万化的身体律动,给人出其不意的视觉审美享受,将人物喜怒哀乐的情感塑造得淋漓尽致。

2.3融入体现

中国戏曲多源于真实的历史故事,相关舞蹈作品的生成也不乏生活元素。中国古典舞则负载浓郁的古典审美意象,是人们对美好事物及生活最好的表达。近年来,除了上述中国古典舞对戏曲舞身段技法、道具应用的借鉴之外,越来越多的中国古典舞的构成元素也出现在戏曲中,使戏曲的画面更加丰富,情感更加饱满,大大提高了戏曲的观赏性。如京剧男旦李玉刚的《贵妃醉酒》,将中国古典舞中的长绸舞融入戏曲舞中,成为惊艳四座的经典舞段。综上所述,中国古典舞与戏曲舞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性,中国古典舞在吸收戏曲表现形式的同时,还掺杂了其他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国古典舞蹈元素也为戏曲舞蹈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两者互为独立,又紧密相连。

第5篇:古典文化的特点范文

培养和提高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是时代对高中生的要求。《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古典诗词能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和理想信仰,培养人的想象力和人文素质。青年学子应自觉地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杨叔子教授有一句诗非常深刻:“国魂凝处是诗魂。”他呼吁:文化要继承,经典要诵读,诗教应先行!

培养和提高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更是高中生自身成长的需要。孔子主张:“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是说修身当先学诗。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站在人生的高度总结: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们,决不会觉得人生是一种干枯的东西。高中生学习古典诗词,培养和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对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塑造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文明的精神品格,具有十分重要和现实的意义。

如何培养和提高高中生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呢?

一、要了解诗词的一般特点

高中学生,除了熟悉古典诗词的体裁、分类、押韵、对仗等等常识以外,还应了解以下几个特点:

1.流派繁多,题材不同,风格各异。了解不同流派的艺术特点,对于我们鉴赏古典诗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表达技巧丰富多彩。比兴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喻今、对比、烘托、象征、借代等等,诗人们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艺术创作典范。

3.抒情诗居多。陆机说:“诗缘情而绮靡。”就是说诗歌是因情而发的,是为了抒发作者感情的。《尚书》说:“诗言志。”这个“志”就是思想、情感、志意。而抒情诗往往是先写景,后抒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如唐代赵嘏《长安秋望》:“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前三联写景,描写深秋拂晓长安城中远远近近的秋色:首联写全景,颔联写仰视,颈联写俯视,无不触发诗人孤寂怅惘的愁思。尾联抒情,表达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

二、要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艺术创作特点及相关的社会背景

白居易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鉴赏古典诗词,品评其“苗”(语言)、“华”(音韵)、“实”(意义),就要追溯其“根”(情感),因为“苗、华、实”皆由“根”而发。诗人为什么有情感要抒发?背景是什么?所以说“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是鉴赏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即要鉴赏作家作品,就必须联系作者的生平思想经历,了解其艺术创作特点,考察其所处的时代社会背景。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一诗,只有了解了李白被排挤的时代背景,才能理解诗中作者的愤懑的心情;只有了解了李白的生平思想、个性、抱负和诗歌风格,才能理解诗中作者忧国伤时的怀抱以及意寓于言外的余味,才能对这首诗作出正确的审美判断。

三、要积累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和古文化知识

中国古典诗词是根植于丰富的古汉语和灿烂的古文化的土壤之中的,鉴赏古典诗词,就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如杜牧的名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坐”字,取古汉语中的“因为”义;乐府诗《陌上桑》“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中的“但”字,取古汉语中的“只、仅”义。类似的词类活用、语序倒装、成分省略等在古典诗词中也都很常见。

几千年的文明史,不仅形成了我们民族的共同语,也形成了我们民族大致的心理认同,因而古典诗词中出现的一些习俗和花草鸟虫、月露风云等往往蕴含特定的含义和文化内涵。如《诗经》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再加上“柳”与“留”谐音,“柳”便代表了一个场景、一种情绪。类似的“渭阳”、“南浦”、“秋月”、“夕阳”、“雁”等等,无不带有我们民族的特定含义的心理认同。还要了解古人的一些口语、惯用语等。如被《词旨》推为“警句”、《古今词话》又誉为“妙语”的刘克庄的《清平乐》词句:“贪与萧郎眉语,不知舞错伊州”,其中的“萧郎”泛指女子所爱慕的男子。再如崔珏的《和友人鸳鸯之什》,题中“什”因《诗经》中小雅、大雅、周颂每十篇为一“什”,后称诗文的篇、章为“什”。

另外,还要了解古诗词中的典故。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等人的典故,再如赵嘏的《长安秋望》,尾联中“鲈鱼正美”和“南冠”就分别用了西晋张翰和春秋钟仪的典故。如果对这些历史人物的故事不了解,就很难去理解与鉴赏了。

四、要多读勤背,积累诵读量

第6篇:古典文化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创作;情感表达

1.借助舞蹈动作来表达思想情感

以动作为载体来进行古典舞情感表达,是古典舞创作中最常见的方法。古典舞动作具有刚柔并济、形神兼备等特点,古典舞非常注重表现拧、倾、圆、曲等舞蹈动作的曲线美,它对演员的腰、腿、肩、手、髋等各身体部位的柔韧性、弹性和软开度都有较高的要求。古典舞创作者在创作中也要遵循古典舞的创作规律和审美原则,积极借助肢体、动作和身体律动来营造虚实结合的舞蹈意境,表达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如在古典单人舞《秦俑魂》的创作中,创作者陈维亚首先借鉴了四人舞《秦王点兵》的动作特点,然后结合兵马俑抬头仰望、举手等大开大合的动作姿势,创作出了一个个具有阳刚之气的肢体动作,并将情感融入其中;舞蹈中间部分的动作无论是左搬腿还是快速旋转,演员都演绎得情绪高昂,表达了“俑”奋勇杀敌的爱国精神;结尾部分的动作逐渐放缓,但是同时又伴有雨点式的快节奏的击鼓声,表达了人物内心不息的激情,也揭示了中华民族强劲的生命力。可以说,正是由于创作者在每一个舞蹈动作中都注入了情感,这才使舞蹈富有了饱满的热情和震撼人心的效果。

2.利用舞蹈表情来抒发感情

舞蹈美是人体流动的线条美,是姿态美。但是,在美的构图中,还要配以美的表情。舞蹈表情与舞蹈美都是感情作用的产物,也都是舞蹈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舞蹈表情主要借助演员的表情来体现。在任何一种舞蹈表演中,演员的表情都占据重要地位,演员的表情动作是否到位,会直接影响舞蹈的表演效果。创作者在舞蹈创作中,也要结合舞蹈内容和舞蹈情感表达需求,提炼更多的表情动作,以提升舞蹈情感表达效果。以古典舞《壮族大歌》为例,这部作品主要歌颂了壮族民众奋勇向前的精神。在这个舞蹈中,扮演母亲的舞蹈演员是舞蹈的核心,她的表情会影响舞蹈的整体表达效果。为了突出舞蹈的内在情感,创作者刘滨、李紫君在综合考虑舞蹈内容的基础上,要求舞蹈演员根据音乐表达内容――无论是告别旧时辉煌时的不舍,还是面临改革时的惶恐,还是在新时期不断向前的决心,随时都要通过表情变换表达出来,目的是借助舞蹈表情打好舞蹈的感情基础,提高舞蹈的表演水平。

3.利用舞蹈的空间和时间构成来表达情感

舞蹈要在一定的空间内呈现出来,每一个舞蹈都有其特定的时间概念。古典舞空间既包括舞蹈场地空间构成,还包括舞蹈演员的肢体空间构成。中国古典舞非常注重舞蹈的意境,而舞蹈意境很大程度上要借助舞蹈空间造型、空间安排、舞蹈的时间条件来呈现。以古典舞《踏歌》为例,该作品主要表现的是古代丽人携手游春、踏歌的美景。踏歌是一种古老的舞蹈形式,早在汉代就已经兴起。踏歌的主要特点是“踏地为节,边歌边舞”,非常讲究人物动作、步伐的流动性。为了表现踏歌的特点,编导孙颖潜心钻研汉代女乐舞的形态特征,在舞蹈队列编排上一改古典舞常用横排、八字形列队法,将点、线、面结合起来,创作出了多种新颖独特的队形,舞蹈空间也随着队形的变换而不断分割、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传达了舞蹈艺术的神韵。在演员体态空间构成上,编导一方面用“一边动”的舞姿体现了舞蹈行云流水般的感觉,另一方面要求演员在敛肩、含颏、摆背、拧腰、倾胯等动作上,通过身体协调,使身体曲线在三维空间上形成“三道弯”,目的是通过舞者婀娜的姿态,彰显古典舞的婉约美、曲线美、意向美,给观众留下清新、俏丽的印象。

综上所述,古典舞是中国优秀历史文化的代表,古典舞编创是推动古典舞发展的主要力量。古典舞创作人员只有提高认识,加强历史文化积累,准确把握古典舞的艺术情感表达方式,才能赋予古典舞以生命,切实体现古典舞这一民族文化的精髓。

参考文献:

第7篇:古典文化的特点范文

一、高校古典舞蹈教学的概述

中国开展古典舞研究最早的学校是北京舞蹈学院,从1980年开始设立对应的古典舞教学活动,通过系统性地研究古典舞,将其融入教学中,用实际的教研成果展示古典舞在教学方面的突破。北京舞蹈学院的资深学者与专家花费10年时间,逐步将原有的基础性古典舞教学转为高等教育方向,并在此期间培育了一批优秀的古典舞教师,他们曾为古典舞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自此以后,其他院校在北京舞蹈学院的带动下开设古典舞专业,为古典舞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现今古典舞已然是高校舞蹈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不仅融汇几代舞蹈人的努力,更是将中国的传统舞蹈发扬光大的有效途径,为国家培育高素质的舞蹈人才。古典舞将我国古代文化生活更好地彰显出来,不仅通过肢体展示当时的舞蹈形式,还通过肢体语言向世人传递中华文明,所有古典舞具有较为深刻的文化内涵,其中的每个动作都有深意,每个舞步都要表达情感。古典舞的关键是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每一个舞者,如敦煌舞没有专门的舞蹈资料,很多舞蹈动作都是从敦煌的壁画上临摹下来的,这就要求舞者将固定的动作进行流畅组合,每个动作的过渡都要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构建古典舞的教学模式

1.现存的古典舞教学模式

(1)衔接型古典舞教学形式古典舞教学活动中衔接型教学模式是关键,该教学模式的特点是让艺术院校中的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进行系统性衔接。简而言之,即具有中等专业教育的教学基础,能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该类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完整的学科建设、雄厚的师资、稳步的科研水平、较强的学生素养。(2)创作型古典舞教学模式关于古典舞发展方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古典舞剧目创作研究和表演形式研究,通过这两点能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随着时代进步与发展,永不停歇地进行创新才是这个时展的关键所在,也是真理所在。高校开展古典舞教学活动要有雄厚的资金作支撑,通过不间断的创新活动让发展更平稳。近几年,很多好的古典舞剧目涌现出来,它们具有特殊的编排形式和表达形式,教师通过创新古典舞的编排方式提升自身的编排能力,训练学生用肢体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使学生在契合古典文化对古典舞的人物表达和文化体现上有新的突破。很多舞蹈教师推陈出新,将古典舞与现代舞或者街舞结合在一起,创造新的舞蹈形式,通过古典诠释现代,通过现代解读古典,现代舞蹈形式与古典舞蹈形式的配合可谓相得益彰,为古典舞的发展添砖加瓦。

2.通过传统文化教育深化古典舞的舞蹈精神

我国舞蹈事业发展要契合时代变化发展。高校在舞蹈教学进程中应适度地对学生渗透传统文化元素,通过传统文化教育的渗入,学生结合自身的认知理念和认知水平,感悟舞蹈作品的精髓所在,舞蹈内动力得到提升。例如,开展民族舞蹈教学的时候若单纯地依靠课上舞蹈教师的教学演练,学生只能学习舞蹈动作,不能深化舞蹈理念和舞蹈精髓,机械性动作的表达只能是舞蹈的“外壳”,不能真正表达舞蹈的“灵魂”。教师要多带领学生收集民间的舞蹈素材,多用心感悟舞蹈,如在表演河南民间舞蹈的时候,里面有一个动作是表示人们丰收的快乐,用敲花鼓的形式以示庆祝,所以舞蹈编排就要加入敲鼓的动作。但很多学生不理解这个动作的来源,对这个小动作重视不够,只是机械地模仿。基于此,教师应使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丰收后人们庆祝的场景,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农民丰收的喜悦之情,学生在跳这个动作的时候,不自觉地将丰收喜悦的感情融入其中,整个舞蹈的意境也就显现出来了。

三、结束语

高校古典舞的构建需要契合实际,从高校的实际发展状况入手,结合当地的人文环境和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内容,编排具有当地特色的古典舞蹈,构建高校古典舞的教学新模式。

作者:刘美斯 单位:沈阳大学

参考文献:

[1]洪李莉.构建高校古典舞蹈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及相关路径探析[J].大众文艺,2015

第8篇:古典文化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新中式;建筑风格;现代室内设计1新中式风格特点体现

(1)从层次角度出发。新中式风格具有鲜明的层次感。在现代建筑内,通过对中式木门、镂空屏风及窗棂等的合理利用,不仅能对室内空间进行巧妙分割,还能充分体现室内设计的层次感及艺术感;不仅能增加室内空间的充实度、丰富感,还能充分彰显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对于中式风格家具而言,最典型的代表是明清家具,不仅造型简洁明了而且制作精细雅致。(2)从造型角度出发。对于中式风格建筑而言,其兼具优雅与稳重的特点,在整体形式上追求的是含蓄、质朴的生活态度。近年来,现代室内设计的重点在于室内建筑装饰,传统的建筑构件如窗棂、门墩等都属于很好的局部装饰品,在室内书房中,还可以摆上中式书架、瓷杯等,以充分体现中式风格的设计特点,这样不仅满足了现代人特有的生活节奏要求,还能充分体现出中式设计简洁与硬朗的特点。(3)从色彩角度出发。传统中式风格中深色调为主色调,具有代表性的色彩主要包括大红色、黄色、绿色及黑色等等。因此,传统中式建筑所体现的都是大气、沉稳的整体风格,并给人庄重、严肃的感受。在古代,色彩的运用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古人的生活态度、生活品质,但是在新时期,传统的色彩风格已不能满足现代人的生活观念及实际需求,因而为了寻求自身的进步和发挥,中式建筑风格就不得不适时进行改良和调整。列举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传统中式家具的色调主要以紫檀、红木等深色系为主,但是发展到现在,新中式风格的家具在原有色调的基础上,又增添了樱桃红、柚木、原木等一些极具现代感、时尚感的色调,既能满足现代人的审美观念,还能充分彰显传统文化气息。(4)从材料角度出发。传统建筑中所使用的材料大都源于自然环境中的石头及木材等等,但是现代建筑中所使用的装修材料通常以金属、玻璃为主。新时期,不管选用何种室内装修材料,设计师都应该首先征求业主的意见,通过有效的沟通和交流,选择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装饰材料,从而在古典建筑元素与现代时尚建材完美结合的基础上,充分满足业主的个性品位及实际需求。(5)从装饰角度出发。在我国,传统建筑物注重的是对称及深进,但是在现代建筑中,空间装饰注重的是层次感。因此,在对室内空间进行装饰时,设计师应在征求甲方意见的前提下,将室内空间划分为多个功能性、独特性的空间,并通过中国元素的适当引入,根据空间的不同风格及功能,选择不同的、相应的装饰品,以有效展现出空间形态的充实感和饱满感,从而形成风格独特的室内风格。如在墙面上悬挂古典字画、花鸟图,还可以适当摆放中国瓷器、京剧脸谱等,这些皆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不仅能巧妙营造中国古典文化气息,还能充分彰显主人的文化品位。但是在使用中国元素的装饰物时,需要注意的是,新中式风格并不是单一的中式装饰物堆积,而是应根据室内整体结构特点,充分发挥装饰物的点缀、修饰作用。

2现代室内中新中式风格的具体应用

在现代室内中,新中式建筑风格的具体性应用,笔者以最具代表性的家居空间为例,从客厅、居室、书房及阳台这四个部分出发,就其布局特点,进行了如下几点简要的探讨:(1)客厅。对于建筑室内空间而言,客厅是一个极为关键的部分,其风格对室内空间的整体风格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在客厅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可以通过对古典装饰元素的充分应用,以实现简洁雅致与古典气息的有机结合,这样既能确保日常生活的实用性,还能进一步彰显东方传统文化气息。在选择客厅家具时,设计师既可以以随意搭配的方式对古典家具及各类艺术品进行摆设,还可以以创新性角度对老式家具进行再设计。通过改变传统装饰物件的用途,基于创新性设计角度,充分展现主人独特的风格特点及个人修养、品味,以巧妙增添生活情趣。此外,在客厅四角,设计师还可以通过对盆栽、鼓凳等的利用,根据客厅空间的实际调整,随时对其进行变换,以充分体现室内环境的特色性。(2)居室。居室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存在极为紧密的联系,属于人们主要的休息空间,因此在设计居室时,设计师需遵循的原则是舒适性、和谐性,在选用装饰品时,应尽量避免高贵、奢华饰物,最好是简洁化、温暖化的装饰品,以增添居室的舒适性。在居室内,雅致壁画以及精致灯具等都可以被很好地利用,以实现现代元素与古典气息的完美结合。对于中式设计风格而言,其特色在于和谐美的突显,在整体室内空间中,各部分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在设计时既要体现各部分的特色与个性,也要充分展现各部分之间的协调性。(3)书房。在现代室内空间中,书房是新中式风格展现的最佳场所,书房中的古典书籍、挂画及家具等皆能增添整体建筑的古典气息。因此,在对书房进行设计时,设计师不仅要确保书房特有的形态特点及实用的功能特点,还应该从设计细节出发,充分彰显主人的文化内涵及深度,以从细微处提升主人的高雅品位和特殊地位。除此之外,设计师还可以在书房内放置中式屏风,以巧妙隔断视线,这样不仅能增添书房内的空间丰富感和层次性,还可以有效避免室内空间的单调性和封闭性。(4)阳台。由于建筑室内具有一定的空间局限性。因此,设计师想要完整体现新中式风格,就应该灵活、充分运用剩余空间,而阳台便是一个关键、有效的一部分。在对阳台进行设计时,设计师可以将阳台定位为独具特色的小景。在我国,传统建筑大都位于水边或山顶,这样便能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完美融合,而现代建筑需要将空间的外部与内部紧密联系起来,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将自然景物引入到建筑室内,如通过对阳台的利用,种植花草、摆放盆栽,或者是放置古典座椅,将其打造成一个别具一格的室内庭院,这样不仅能有效调节室内气候,还能增添室内设计的丰富感及艺术性。

3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熟知度的不断提高,新中式室内风格也得到了广泛性应用。在现代建筑室内中,新中式设计风格并不是简单地照搬中国古典元素,而是通过对现代设计特点的了解和分析,从现代建筑的功能、色彩、造型等等方面出发,在实现两者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将中国传统文化完美融入现代建筑室内设计中。新中式设计风格的应用,不仅有助于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还能彰显我国现代室内设计风格的独特性,以推动我国设计行业的不断进步、发展。参考文献:

[1] 熊红丽.再谈“传统”与“现代”――对中式风格与现代室内设计的思考[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

[2] 吴劲松.新中式风格在现代室内陈设中的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

第9篇:古典文化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舞蹈造型;核心价值;审美情趣;审美标准

当今,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发展的趋势,在其影响下,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更为广泛和全面,文化交流成为国与国之间沟通和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舞蹈文化作为其中的一种也得到了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中国舞蹈文化也是世界舞蹈文化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越来越得到人们的的重视。

何谓中国古典舞?李正一教授在诠释“古典舞”时这样讲道:“名为古典舞,它并不是古代舞蹈的翻版,它是建立在深厚的传统舞蹈美学基础上,适应现代人欣赏习惯的新古典舞。它是以民族为主体,以戏曲、武术等民族美学原则为基础,吸收借鉴芭蕾等外来艺术的有益部分,使其成为独立的、具有民族性、时代性的舞种和体系。”

中国古典舞动作多姿多彩、千变万化,但无论怎么变化都没有离开一个“圆”。从手臂形态到整体的舞姿造型,从动作形式到运动轨迹,都与“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舞蹈在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形成了以“圆”为主要审美特点的审美趋向。“圆”是中国古典舞的主要元素。

作为传统文化启发下重创的一个体系,中国古典舞脱胎于中国戏曲舞蹈。按说其源流关系很清晰,但中国古典舞创立人之一唐满城教授在《对戏曲舞蹈的再认识》一文中却说:“戏曲舞蹈是中国古典舞的流,不是源。”那其源又在哪里呢?循着其独特审美特征,不难找到其源,那就是“圆”。

中国古典舞的舞蹈造型、舞蹈技巧都离不开一个“圆”,圆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动作的体现。中国古典舞被称为“划圆的艺术”,它的运动核心就是“圆形”。平圆、立圆、8字圆是中国古典舞所有连接特点,而8字圆是各种转换连接的必然过程,是转换的衔接点,在运用过程中有时是局部的,在审美上他是一个弧线,离开了弧线也就没有了圆,没有有圆就没有了动势,而缺少了动势的动作变化就是生硬的,就会不顺、不圆、不流畅不自如,也就失去了中国古典舞自身的民族风格特征及神韵特征,从而其训练的价值及意义也将必然无存。

“圆”的特征是中国古典舞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在圆的教学中,了解圆、理解圆,是学习的第一步。中国舞蹈运动的核心就是“圆”,圆形规律在中国古典舞中得到最充分、最集中的体现。在长期的实践中,舞蹈艺术大师们将这圆形的动态概括为八个字:圆、曲、拧、倾、收、放、含、仰。这八个字,集中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征。其实中国古典舞中的“圆”,所体现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脉。要想充分完美地体现出中国古典舞身韵的精髓所在,就需要深入了解它所包含的内在理念。中华民族崇尚“圆”,圆是人们的愿望,是人们的处事方式,“圆”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影响着中华的人文历史。只有从中华文化角度去理解舞蹈中的圆,才能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华民族舞蹈之精髓。同时,“圆”也是取之于生活的,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不断地划圆,中国古典舞只是利用自身的艺术优势,划着更大更美的圆,其实,正如清人张英所说:“天有不圆,圣人至圣德,古今之至文:法贴,乃至艺术,必极圆而后登峰造极。”只有充分地理解“圆”,巧妙地运用“圆”,才能真正使学生了解中国古典舞这一璀璨的明珠,看到其放射出的夺目光辉。

在中国古典舞教学训练中重视“圆”的训练。古典舞确实注重“圆”的空间美,不论有多少千变万化的“圆”,根本规律是离不开“平圆、立圆、八字圆”这三种最基本、最典型的运动路线和轨迹的。在授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学习掌握“平圆、立圆、八字圆”三种线的规范,让学生们体会到所谓“万圆”离不开“三圆”。像“平圆”训练,就让学生在学习“平圆”的过程中体会到“提、沉、冲、靠、含、腆、移”的全过程。在练习立圆时,重点训练腰部能力。在翻身部分的身法训练中,连接规律就是围绕立圆路线进行的,它在手、眼、身法、步的协调一致性上有其固定的规律,一种翻身接一种舞姿造型或者一种翻身接另一种翻身在连接中应保持“立圆”的动势规律,必须保持圆里套圆的连接方法,才能使翻身完成得顺畅自如。

作为一名从事中学舞蹈教育的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强调“圆”在舞蹈中的重要性。不管是在哪种类型的舞蹈里面,“圆”始终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特别是在中国古典舞中,“圆”是主要角色,即使中国古典舞的技巧训练,都是围绕着“圆”这个字来练习的,中国古典舞一切都来源于“圆”,注重训练的同时也会给人们一种审美趋势。

在今后的教学中不只局限于目前的现状,应该尽可能从更多历史流传下来的文物等资源中寻找、挖掘并把经典之处运用在中国古典舞教学中。虽然过程是曲折与艰辛的,但相信结果会越来越辉煌。

参考文献:

[1]于平.舞蹈文化与审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王克芬.中国舞蹈发展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