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增强法制意识范文

如何增强法制意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增强法制意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如何增强法制意识

第1篇:如何增强法制意识范文

新沂市启明中学中学生法律意识调研报告

中国政法大学“法以求治、教以求知——苏北地区普法支教行动”项目组

一、前言

中学生是未成年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中学生只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的武器,才能在现实生活中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强弱,法律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程,关系到“依法治国”方略的实现,也关系到三个文明建设能否协调稳步发展。本次调研以问卷方式对新沂市启明中学的中学生做调查,调查中学生的法律意识状况,在发出的150份问卷中,回收率是100%,其中男女比例比较平衡,大致平分,在这些调查对象中,其中有52%是来自城镇,48%是来自农村。由此可见,此次的调查对象是比较全面的分配了男女比例和从不同家庭背景出发,调查的结果有代表性和全面性。

二、中学生法律意识现状显示及分析

1.中学生大多认同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和素质教育大力提倡与推进,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提高青少年法制素质已成为党和政府,成为全社会共识,青少年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围已经初步形成。调查显示,有67%的调查对象认为法律在日常生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没有人认为法律在日常生活中是不重要的。由此可见,法律在生活中占据的地位还是得到中学生的肯定,而且也可以看出中学生法制教育日益受到重视,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力度不断加大,大多数学生具有了较强的法律意识。

2.中学生大都对法律有一定的了解

在时代的今天,作为明天的接班人的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备受关注,青少年的权益得到特殊保护,国家也不断加大对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调查显示,绝大多少中学生觉得自己对法律有一点了解,只有1%的调查对象觉得自己不了解法律。但是,也只有5%的调查对象觉得自己对法律非常了解,所以由此可以看出,中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法律知识,可是具体到某一个特定情况时,仍然会比较模糊,也由此可以看出现在中学生的法制教育力度还不够大。

3.中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渠道广泛,但学校仍是主渠道

问题:您了解法律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从中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渠道来看,学校、家庭和书籍、新闻媒体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如图所示,32%的学生表示法律知识主要是通过学校老师的教授获得的,可以看出,学校仍是中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主要渠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5%的学生表示通过新闻媒体也获得了一定的法律知识,表明在信息时代,各类新闻媒体,信息传播载体也成为中学生获取法律知识的重要载体。但是对比学校,各类媒体,家庭教育就显得比较低,只占9%。但是家庭教育作为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青少年教育中发挥着重大影响作用,所以需要继续加大家庭对青少年的教育。

4.现今法制教育的效果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校都有开展普法教育,但是在学校所开展的法制教育方面,大多学生认为效果一般,由此我们应该在学校的法制教育中推用多渠道;而在家庭法制教育方面,39%学生认为家长在这方面做的好,47%学生认为家长做的一般,只有一少部分学生认为家长在对自己的法制教育方面做的不好的。同时,根据调查,法制校长在中学生法制教育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授课得到了学生认可:95%学生认为法制校长在法制教育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5.中学生大都具有一定的自护意识,面对不法行为时能够作出较为正确的选择。

问题:您知道自己作为未成年人,享有哪些权利吗?

问题:当您遇到侵犯您权利的时候,您的解决方法会是

问题:在平时的生活中,您是否注意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在问到是否了解关乎青少年利益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时,78%的学生是部分了解,说明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还是比较关注,但是对该法非常了解的只有8%,由此可见,中学生有一定的自护意识,但是并不是很强,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同时增强中学生自护意识。在遇到侵害时,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向老师反映、向家长反映、向司法机关救助等方法来解决,只有很少数学生会选择忍气吞声,不会选择正确的方法。但是调查显示,在权益收到侵害时,74%学生很少运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说明学生的自护意识增强的同时,还有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用法律来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6.大多数中学生渴望或者愿意学习法律知识

79%学生会关注立法等法律热点事情,且有80%的学生有计划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法律,说明中学生对法律的关注还是比较高的,随着法律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的不断加大,学生对法律的相关问题也不断重视。

三、建议

1.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学校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创造良好的校园法制环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阵地,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摇篮,学校坚持开展法制教育,能有效地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经问卷调查情况显示,学校仍是中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主要渠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学校必须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但是,调查发现学校 的法制教育虽然比起其他渠道,当前对中学生法律知识的传播的比例是最大的,但是总的来说学校的法制教育还不够到位,法制教育比较分散,没有形成固定完整的体系。对此,学校应该确立法制教育的目标体系,并逐一落实,对于不同层次的法律知识内容,应贯穿于不同的学龄阶段,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使中学生在学校接受全面系统的法制教育。其次,学校还应注重课堂教学,将法制教育纳入教学计划,集中开展以政治课为主,逐渐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让学生时时受到熏陶。

再次,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校都有开展普法教育,但是在学校所开展的法制教育方面,大多学生认为效果一般,主要原因是法制教育的形式比较单一。因此,学校除了确立目标体系和重视课堂教学之外,我们应该在学校的法制教育中推用多渠道,应选择适当的形式和内容,提高未成年人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形式要力求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学校可以通过办办报、手抄报、校刊专栏、校园广播、召开主题班会、办法制讲座、开展法律知识竞赛、开设法制诊所、开展模拟法庭,组织社会法制调查等形式强化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

2.言传身教,提高家长法律素质,营造良好的家庭法制环境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法制教育环境,家长的责任和作用不容小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每一个微小的行为就是孩子的活教材。孩子耳濡目染,受父母和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家长不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或者家长自己就是法盲,那么在这样的家庭法制环境中,子女的法律意识很难增强。作为家长,除了以身作则、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外,要对子女进行通俗的法制教育,充分利用自身己有的法律知识,采取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合乎法律规范的方法,时常教育自己的孩子学法守法,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及时予!以纠正。提高家长自身的法律素质是前提。为了提高家长的法律素质,应开办家长法制学校,以发放法律通俗读本、观看“今日说法”等专题法律节目,开展家庭法律知识竞赛,评定法律星级家庭等等,营造良好的家庭法制环境。

3.建立适合未成年人特点的其他法制宣传渠道,形成多元化

未成年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或多或少地从社会中吸取法律知识的营养,特别是在今天的信息时代,各类新闻媒体,信息传播载体也成为中学生获取法律知识的重要载体。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和司法机关等部门要齐抓共管,积极主动地开展系统有序的法制宣传教育。如悬挂大型法制横幅,设置永久性法制宣传牌,张贴法制标语,开设法制宣传窗,主办法制图文展,召开法制教育大会,组织法制宣传游行,进行法制文艺演出,播放法制电视专题片,党报党刊设置法制专栏,定期开办法律培训班,举行法制演讲比赛、见义勇为表彰报告会,建设和评选法制文明社区等等。又由于中学生法律知识的重要来源还有影视文学作品,由于创作的需要,影视文学作品中传递的法律知识并不健全和准确,容易误导学生。作为影视文学作品的作者和出品人,要注意法制内容的准确性,以免误导学生。

4..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多方位、多层次提供法律服务

要注重从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入手,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调查显示,在权益收到侵害时,74%学生很少运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说明学生的自护意识增强的同时,还有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真正会用法律来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因此,要建立和健全未成年人保护机构,条件允许,多设立未成年人法律援助中心。要关心和帮助流浪儿童、离婚家庭子女、孤残儿童、外来人口家庭子女以及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等特殊的弱势人群,减少未成年人侵权案件和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只有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保护,他们才会学法、知法、信法、守法、护法,法律意识才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5、 加大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经费的投入,保证宣传教育活动的持续开展

经费短缺是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瓶颈”问题,未成年人法制宣传教育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教育工程,需要长期坚持,经常开展,形式多样,加大经费的适当投入是非常必要的。

四、结语

通过本次调研活动,让我们了解到了当代中学生法律意识的情况,也使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到了法律在当代中学生的掌握和运用上存在的具体问题,通过数据显示,让我们看清中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通过分析数据,剖析现状,找出原因与不足,然后得出提高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建议和结论。我们希望通过此次的中学生法律意识的调研,给今后如何提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通过增强中学生的法律意识。中学生犹如初升的太阳,代表着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因此,加强中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中学生法律意识,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国家的存亡、民族的兴衰、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至关重要。所以我们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进行综合治理,让广大中学生健康成长,并在美好的蓝天下闪耀出自己的一片光彩。

附件:

新沂市启明中学学生法律意识调查问卷

您好!我们是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委员会学生,为了了解本地区中学生的法律意识状况,我们特设计了该问卷。请您如实填写该问卷,此问卷只供研究参考,我们决不泄漏您的任何个人信息!请您放心!谢谢您的参与!

请您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下面划“√”,在“_____”上填上您所要表达的内容。

1.您的性别是:A.男 B.女

2.您的家庭在:A.城镇 B.农村

3.您自己觉得您了解法律吗?

A.非常了解 B.了解一点点 C.不了解

4.您认为法律在你的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何?

A.非常重要

B.比较重要 C.一般 D.不重要

5.您了解法律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A.学校老师的教授 B.同学朋友的交流 C.家长的教育 D.看电视、听广播

E.自己阅读报刊杂志 F.其它

6.您认为法律的最主要的作用是?

A.保护公民的权利 B.惩罚违法犯罪 C.规定公民的义务 D.其它

7.您觉得以前的中学在普法教育方面的开展情况如何?

A.开展过,很有成效 B.开展过,效果一般 C.开展过,没有效果 D.没开展

8.您觉得您的家长对您的法制教育方面,做得好不好呢?

A.非常好 B.好 C.一般 D.不好

9.您认为在中小学设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如何?

A.有很大作用 B.作用一般 C.没什么作用 D.根本没作用

10.您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吗?

A.非常了解 B.部分了解 C.听说过这部法律,但不了解 D.没有听说过

11.您知道自己作为未成年人,享有哪些权利吗?

A.知道 B.不知道

12.您是否遇到过侵犯您权利的事件?

A.有 B.没有 C.不知道

13.当您遇到侵犯您权利的时候,您的解决方法会是:

A.忍过去 B.及时向老师反映 C.向家长反映 D.向司法机关求助 E.其它

14.在平时的生活中,您是否注意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A经常 B.很少 C.没有

15.您会关注立法等法律热点事件吗?

A.会 B.不会

16.您有无计划进一步深入学习相关法律呢?

A.有 B.无

17.您对哪一方面的法律比较感兴趣?

A.刑法 B.民商法 C.行政法 D.诉讼法 E.其它

第2篇:如何增强法制意识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法制宣传教育,问卷调查

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身上肩负着建设祖国、创建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 大学生法制教育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提高大学生全面素质的内在要求。 为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法制教育等现状,进行了此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问卷调查,其目的在于探析如何构建完善的大学生法制教育体系,进一步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培养大学生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预防和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的产生。

一、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了青海大学在校的200名男大学生和200名女大学生参与调查。在调查的学生中,大一、大二的学生占了近2/3,他们的答案基本代表了在校大学生的法律程度。

2、 方法 本次调查共发放420份问卷(其中大一210份,大二210份),收回有效问卷400份,占应收回问卷的95.2%。

3、 问卷设计 本次调查问卷信息共有18个问题,包括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两种题型。本次报告中数据可靠, 对问卷调查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是比较客观的,基本反应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真实情况。

二、结果

1、法律意识状况。根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的法制自觉意识并不是很高,法制观念也不是很强,缺乏一定的法律知识,具有自觉提高自身法律知识的潜意识,但不知道通过何种途径增强自身法制观念。调查中有90%的大学生选择很少关注法律案例,半数以上认为只有新闻媒体宣传才能让他们了解法律;60%的大学生在平时如何了解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时选择了偶尔才会关注;同时对于现实生活中遇到遭劫或被盗等一些犯罪行为,超过80%的大学生选择算自己倒霉而不去报警;问及是否会在晚上或无人时闯红灯和购买来路不明的物品时,会与不会的比例却非常接近,令人堪忧。这种对法律“无所谓”的态度值得深思,需慎重采取相关举措加强大学生法律知识,激发他们的法律潜意识,逐步推进我国校园法制进程。?

2、法制观念状况。从本次调查来看,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淡漠。70%的同学表明在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想拿起法律武器维权,只是苦于不知道哪些有效的法律途径,但仍有30%的同学选择忍气吞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于社会中思想最为激进的大学生仍有这种思想的存在,并占据如此之大的比例,不禁让人汗颜,引人思考。在处理个人感情方面,个别学生会丧失理智采取过激的暴力行为。在个人利益、亲情和法律面前,相当一部分同学选择前两种而置法律于不顾,使法律权威在利益、情感面前大打折扣。

3、法制教育现状。在学校开展法制教育活动的情况调查时,对于学校组织的一些法制宣传活动或讲座的参与积极性也不够高,只有40%的大学生表达能学到东西,而另有30%的同学则觉得“太形式化,没意义”,还浪费自己的时间,25%的大学生则表示想都不会想,更别说参加了;调查中75%的大学生选择了通过校报、广播、校园网等校园媒体了解法律,15%的大学生选择了法律讲座和法律知识竞赛,10%的大学生选择了阅读相关法律书籍和上网查询;在问及希望法律课程如何上时,半数以上的大学生选择了从案例中说明相关法律理论,这说明同学们对于法律知识的渴求度还是很高的。

三、对策与建议

1、营造法制教育的良好氛围。在高校,学校和老师、学生的关系及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不是行政管理的关系,而是一种法律关系。因此,高校要转换观念,贯彻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依法开展各项管理、服务工作,从法律上维护广大师生的合法权益。只有这样,法律的权威才会得到尊重,法律的效力才会得到体现,也必将有力地推动大学生学法懂法、知法用法的顺利进行。

2、加强法制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法律基础课作为高校德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知识结构上,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思想道德修养课所要求的素质和条件,还应具备相当层次的法学理论知识。教师可通过自学、参加进修、培训、深造等加强学习,使法学理论水平不断提高,教师本身对法律知识的理解运用应达到法律工作者的要求。事实证明,教师具备了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较高的思想境界,才能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法律教师必须具备精湛的业务知识。法律课教师不仅应具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还要掌握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同时还必须具有较强的思辩能力及组织教学能力。其次,在教学实践中应善于运用讲课技巧将法律条文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手段运用上,教师应从教学效果着眼,努力掌握和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等,以增强法律基础课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进而使教学活动更加形象和生动。

第3篇:如何增强法制意识范文

关键词:学科;渗透;法制;教育

学校教育是一切教育之根本,我省2011年秋季学期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以来,取得了突破破性的进展。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对儿童的法制教育,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普法途径。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托起明天的希望,是你一切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因此儿童的茁壮成长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根本所在,他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生长发育的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从小培养小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一、渗透目的

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帮助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数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途径以课堂为主,包括其他教学环节,小学阶段共9个学科,即品德与生活(社会)、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美术、音乐、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数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内涵是与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为依托,充分利用学科中固有的法制内容、教育契机和教学便利,在数学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有机适度地渗透相法律知识和法制理念的教育,以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激发学生法制情感,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的习惯和能力。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从具体到一节课的时间占用来看,最简单的只要求告知学生法律法规名称,最复杂的占用时间也不超过5分钟。

二、渗透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

教学始终是一项带有明确方向性和目的性的活动,中小学法制教育在学科中渗透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它要求教师将法制教育列入教学目标之列,在备课和教学实施中要善于开发教材所包含的法制教育因素,并在开展学科教研活动时列为研究内容。

2.有机性原则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学科教学内容与法制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学科教学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各科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法制教育因素,要根据学科的特点,以教材为依据,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尺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

3.选择性原则

知识教学有系统性,由浅入深,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接受程度为标准,而法律知识的渗透也要依据这个观点,循序渐进,并且在知识的深度上慢慢递进成螺旋式上升。因此学科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渗透,必须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认识规律,学生可接受程度,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理解能力来选择渗透的内容和程度。在教材体系中,有的内容多次出现在各个不同年级中,这就需要教师选择适合该年级、该班级学生特点的渗透难度和深度。

4.贴近性原则。

学科教学的法制教育渗透,必须依据教材的内容去进行,法制教育的内容应是教材中所应有的,绝不是外加或牵强附会的,应切实地使学科法制教育与双基教学、双基训练融为一体,而不应“穿靴戴帽”、“两张皮式”的。学科教学法制教育的渗透,应是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之中,而不应是支离破碎、牵强附会的。

三、渗透的方法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首先应充分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科的特点挖掘教材、教法中涉及法制教育的因素;同时还要注意研究法制教育的渗透方法,使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两者处在一个相融的统一体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科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收到实效。

1.在生活中渗透。在法制内容渗透时,我们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法制,体现“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来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介绍《保护环境法》,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国都很重视这个问题,把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这样联系实际渗透法制知识,使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自然认同。

2.在情境中渗透。创设优美的教学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沉浸在法制教育的的气氛中,可以将学生思想和情绪立即转移到课堂教学浓郁的氛围之中,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

3.在游戏中渗透。爱玩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它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时,就能主动进行学习。

4.在案例中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分析,最后明辨是非,掌握法律知识。如在教学五年级数学下册P73第8题时,让学生了解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要保护动物,了解国家制定的有关保护珍禽珍兽的一些法律知识,又可以渗透在学生有限的能力之内如何保护动物,还可以可以渗透如何运用法律这个武器和猎捕杀害野生动物的坏人做斗争,能做到不吃野生动物,能主动制止自己的父母和周围的人不吃野生动物,还能向有关部门告发经营、捕杀野生动物的商人,让法律来制裁他们。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法律知识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里,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四、渗透过程

那么,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该如何把握小学数学教学之特征,在实际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在数学课中如何发现和创设法制教育渗透点

一是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法制知识,了解法律法规,否则就可能对存在的契机“视而不见”;二是要善于研究教学活动,在相应的教学内容、环节、形式中去发现契机。三是要关注社会与生活。四是要善于创设话题。

2.小学数学教师首先应具备法制素质

由于小学都没有专门的法律教师,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宣讲法律知识的多为班主任,其中很多的可能出来都没接触过法律,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不够深刻,导致很多教师只能照本宣科,缺乏案例教学的有趣性和课堂的灵活性,使法律课成了纯粹的只是讲授课,学生没有任何积极性可言。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往往自己都不知道法,怎么向学生讲法呢?更不要说在课堂中渗透教材中所蕴含的法律知识。所以,提高教师的法律素养大有必要,只有教师知法、懂法,才能够向学生讲法。只有教师具有良好的法律素养,才能培养出具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思的合格人才。我认为每位教师都应把《教育法》,《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列为必学内容,去研读、去领悟并深刻认识到不懂法律,不依法执教就是不合格的教师。

3.准确把握数学课堂教学与法制教育的关系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一定要明确数学知识的传授与法制教育的关系,我认为小学数学课堂一定要以数学知识传授为主。数学课堂的主要任务必须完成,切不可把法制教育当成一堂课来讲。那么在哪些环节可以渗透法制知识呢?我认为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练习、课外辅导等环节,都蕴藏着法制教育契机,都可以渗透法制教育,就看善不善用,会不会用,教师应该明确关系,灵活安排。

4.创设生活情境,培养法制意识

第4篇:如何增强法制意识范文

关键词 大众传播 法制 电视节目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大众传播有各种功能。它可激发社会各项事业的改革、发展产生的生机与动力,又能促进社会发展创造必要的团结、稳定的环境,社会越是进步,人们对大众传播的认识越被重视。电视新闻是大众传播的一个部分,具有报道新闻、宣传政策、引导舆论、传播知识、提供娱乐的社会功能。电视法制节目时电视新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具有电视新闻的共。但是,社会的发展、法制建设的进步,电视法制节目在共中又不断显现出个特征和节目内容的定位,这就是提供预警服务、决策参与服务、为全社会普法服务。

1 提供预警服务

截至2009年1月1日,我国法律法规已达1109部。法制是国家和人民意志的体现,并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难对商标有“法”的概念,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发展要求对商标进行“法”的约束,《商标法》出台了;随着强调社会、经济与自然和谐发展,《环境保护法》出台了并不断修改和完善,等等。也就是说社会的进步推动着法律的发展。

为社会提供预警服务是电视法制节目的重要职能。电视法制节目不仅要宣传立法和执法,还要配合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变化发展需要,在舆论上为法律的完善和建立,向社会进行呼吁,这种呼吁在传播过程中起到的就是预警作用。电视法制节目虽然指向单一,但是法律初级的领域,它都能报道,内容又显得较为宽泛,它能广泛地发现社会上与法律发生关系的事件,报道反馈给社会,为社会提供预警服务,推动法律与社会的发展同步进行。这就是电视法制节目的社会功能。

推动立法,电视法制节目自有功劳,有些方面仍待提高。电视法制节目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些年,取得一定成绩,为社会所认同,但是理论上还不成熟,提供预警服务存在缺憾。首先,刑事案件报道突出,其他案件报道较少,尤其是作案细节的暴露,其仿效作用令人堪忧。相对我国一千多部法律法规,向社会提供预警服务,报道面凸显狭窄,传播功能难得全面体现;其次,反映法律与道德的社会生活相关联,背景思辨性的报道少,事件报道集中,提供预警推动立法的功能相应就弱化,如股票交易本有瑕疵,有关人士呼吁立法和完善,电视法制节目都少觅其声等等。这都是电视法制节目应该提出的。

2 增强决策参与功能服务

法律与人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众传播与社会决策过程的关系同样密不可分。大众传播媒介向社会大众预报和报告社会决策机构的决策过程和决策实施,为大众提供、设立发表意见的阵地,对决策的实施进行监督,这是大众传播决策参与功能的重要体现。

我国电视法制节目在决策参与功能的发挥上颇有成绩。电视法制节目一项重要任务是以法律为准绳,监督社会上个别人、个别组织危害社会的行为,沟通人民群众与政府、社会组织之间的联系,使人们享受法律允许范围内的民利。这方面,中央电视台包括各地方台开设的“法制栏目”都是成绩可喜,特别是一些大案要案的报道,为社会提供预警服务,为政府决策机构,为执法部门对类似案件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提供了社会舆论及法律依据。

但是,在决策参与功能服务上,电视法制节目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提高。表现在:(1)部分电视台尤其是省以下地方台,法制节目的内容突出眼前利益的急功近利的现象较多,多是为了迎合形势和收视率的需要,指导与服务性差,不能将近期和长期法制建设目标相结合,反映社会、人民群众的呼声;(2)居高临下,泛泛而谈,针对性不强。法律本为社会服务,要根据社会和民众的需要部署工作,而有些节目在内容和意识上跟不上需要,报道时时过境迁,失去了为群众决策参与和为社会决策机构提供决策依据的时机。

3 为社会普法服务

为全社会普法服务,是电视法制节目长期的任务。普法关键在于增强法制意识。那么,电视法制节目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在普法的宣传报道过程中取得有效而直观的效果呢?我们认为,从多视角和栏目看,加强与扩大现场直播报道栏目,不失为一条快捷和有效的途径,从而放大电视法制节目自身的优势。如何开设,应该开设哪些现场直播报道栏目呢?下面我们逐一共商。

(1)开设《司法走基层》、《当事人说法》一类的节目。让律师、观众共同走进直播现场,面对面交流,以律师受案的经历,宣传、介绍法律知识,穿插影视普法视听材料,使直播现场的参与者和电视机前的观众,带着问题在视听之中达到法律与个人行为的直接对照,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之中接受法律知识。

(2)开设《生活与法》、《身边的法律》一类栏目。以法官的审判实践,群众守法与违法行为作斗争的经验,阐释执法程序、守法、执法、违法的不同后果,在形式上,座谈也好,对话也行,侃谈也成,可以走进企业,走进车间,走进学校,对受众既答疑解惑,又增长他们的法律知识。

(3)“法庭纪实”之类的节目,庭审调查时间应相应缩短以减少视觉疲劳。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确凿,应该当庭审判,使人们直观感觉到法律的威严与力量,消除庭后审判人们对审判结果人为因素参杂期间的怀疑,摄像机镜头也应该走出法庭,在大街小巷,在当事人单位、家庭、亲朋好友之间,摄取对案件审判的反应,使庭内、庭外,社会与家庭形成共有的法制空间,达到以案说法的目的。

(4)系列报道审结案件的电视法制节目,在报道调查取证、审理过程的环节上,应增大信息量,对某一违法行为,找到准确法律依据后,针对这些依据应插入相对应的法律条款、条文的字幕,或对审理人员的直接采访,使观众在直观的视听中区别违法行为与其它生活行为的法律界定,增强人们日常生活中对法与非法的是非判断。

第5篇:如何增强法制意识范文

根据彝普发〔〕2号文件精神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教育农村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我局制订了“法律进乡村”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弘扬法治精神,普及法律知识,共建和谐社会”为主题.落实“五五”普法规划和人大常委会决议,大力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教育农村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进一步增强宪法和法律意识。引导农村干部群众依法管理、依法办事,不断提高农村法治化管理水平,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使各级农村领导干部和群众进一步增强宪法和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牢固树立依法管理、诚信守法、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观念;努力发展新农村建设的好形势,为全面推进农村法治化进程和建设和谐濉溪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任务内容

“法律进乡村”要求乡村干部每年的法制教育集中培训学习时间不少于2天,以会代训不少于7天。其他村民不少于1天。乡村干部和村民法制教育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土地承包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婚姻法》、《物权法》、《继承法》、《合同法》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与农村生产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参考资料为《农民法律知识读本》。

四、方法措施

(一)加强对乡镇干部、农村“两委”干部(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乡村教师的法律知识培训工作。乡镇干部、两委干部、乡村教师是“五五”普法规划确定的重点普法对象。要对“两委”干部、乡村教师普遍进行学习法律知识轮训,通过集中培训、以会代训和自学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两委”干部、乡村教师的法律素质和法制宣讲能力。

(二)举办农村法律大集,开展法律宣传活动。在每个乡镇大集日主办一次法律大集活动,由县普法领导小组牵头,抽调相关的单位和人员,组成新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宣讲团,以乡镇为单位确定固定地点,举办法律服务大集活动。

(三)乡镇成立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依托司法所建立法律知识宣传服务平台。村建立法律知识宣传服务组,由党支部书记任组长,选2名有威信、有文化、有法律知识和宣传能力的教师或村民担任法制宣传员,具体负责法律知识的宣传和村民法律知识的咨询与解答工作。

(四)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以基层司法所为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开展好新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把进城务工人员作为乡村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之一。对外出打工的农民,在他们出村前要组织他们集中学习宪法所规定的公民应有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外出打工遇到问题时如何通过法律渠道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学会如何依法维护自身的权利。

(五)加强对农村青少年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带动乡村普法对象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以农村学校为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充分发挥乡村教师普法骨干作用。要充分发挥中小学政治课、法制课的作用。实现一个小学带动一个村,一个中学带动一个乡的法制宣传效果。

五、具体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乡镇要充分认识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要把“法律进乡村”作为“五五”普法活动的重要载体,将其摆上重要日程,给予必要的经费和物质保障,大胆探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制定计划和制度,抓好落实。各乡镇要做好本级规划的制定工作,做好实施规划的组织、协调、指导、检查工作。要结合实际,制定“法律进乡村”具体实施方案、细则,明确目标任务和措施。要健全完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责任制,做到有部署、有检查。

(三)加强指导,树立典型。要对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的试点村牛街水田村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召开“法律进乡村”试点工作会议,及时总结经验,推广“法律进乡村”括动的好做法和好典型,注重发挥典型的示范辐射作用 。对表现优异的乡村和个人予以表彰。

(四)各乡镇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的典型经验和有关情况要及时报送县普法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根据“法律进乡村”工作的进展情况适时组织专项推进活动,促进“法律进乡村”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6篇:如何增强法制意识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法制教育;问题;办法

高职学生是当代中国社会中一个特殊而重要的群体,他们同样肩负着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他们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直接影响着我国的法制建设。当前,受经济社会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影响,高职院校学生不懂法甚至违法的现象屡见不鲜,曝露出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弊端。所以,加强高职院校的法制教育,牢固树立高职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高职学生的法制观念,提升高职学生的法律素质,是高职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深入研究新时期高职院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1、法制教育从属于德育教育,独立性受到削弱

对专业知识教育重视,而忽视法制教育,目前高职院校普遍使用法制课教材是根据2006年课程改革形成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它将《法律基础》课和《思想道德修养》课整合,使“法制教育”与“德育教育”统一在一起,导致《法律基础》从属于德育课,按照德育的方法开展法制教育,弱化法制教育功能,法制教育的独立性受到削弱,法制教育从属于道德教育的意味很浓,导致教师和学生对法制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定位,正是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比例关系的失衡,导致了现实生活中大学生法制观念的淡薄,这样法制教育也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2、教学模式有局限,忽视实践环节

目前,课堂教学仍然是我国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主渠道。教育形式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环节,未能给学生提供参加有关社会实践的机会。法律知识本身体系繁杂、晦涩难懂,应用性强且抽象。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诠释律令,讲案说例,学生在教师的理论“轰炸”下记住所学的内容和知识点,空洞的讲解,被动的接受,结果是教师讲授法律知识不少,但学生只是记在笔记里、划在书上,在指导自己行为上很少得以体现,考试也只是对记忆力的考查而不是对知识的真正融会贯通。这种教学方法导致了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并未培养出良好的法律素质,淡化了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3、法律知识教育多,法律意识培养弱

高校法制教育,更多的仅限于课堂教学,重视知识的传授,教学方法简单,与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脱节。教师以诠释法律条文和法律规则为主要教学内容,主题往往偏重于防止违法犯罪,不关注隐含在法律背后的价值取向和意识培养,不能准确理解法律课程开设的目的,缺乏对学生法律意识、法制观念的培养,导致许多高职学生只知法律的条文,不知把对法律精神内化为实际行动。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虽然学习了很多法知识,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守法的自觉性较差,部分大学生对法律的实现持怀疑、不信任的态度,违法犯罪行为是有发生,影响了高职大学生法制观念的形成。

二、高职学生法制教育的改善途径

1、把法制教育从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中分离出来

教育理念不改变、不到位,法制教育的深化和创新就无从谈起。我们要把法制教育从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中分离出来,树立独立的法制教育观,充分认识到法治和法制课在现代社会中的主流地位,这是高职院校法制教育扭转被动局面的希望所在。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本质是以广大在校学生为对象,以法治和法律为内容,以培养其法律素质、传授法律技能为目的,以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护法为主旨,展开的教学活动,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的合一。我们要从学生实际需要与未来职业发展出发,结合当今时代特征与高职学生特点,根据学生所在的学校类别、所学的专业及各校的侧重点需要,除进行宪法、刑法、民法等大法的一般性普及外,还开设一些与各校专业(行业)相关、与各类学生受体相通的法律课程,例如,可加以《劳动法》、《合同法》、《民法》、《知识产权保护法》、《反不当竞争法》或有关工商、金融、会计等部门规章的重要内容,作为《法律基础》课的深化和延伸,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法制教育”贴近大学生的生活,融入大学生的内在性需要,以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步入社会的用法能力。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不是让他们成法律专家,而是帮助学生在走上社会后懂得运用社会的法律资源,懂得寻求法律的保护,懂得法律上的是与非。

2、打破说教式教学,强化课程的实践性环节

法律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依靠传统的枯燥无味的“课堂说教”的方式,达到增强学生法制观念的目的是很难奏效的。必须强化该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较适宜的方法是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实践活动中感受为什么要遵守及如何遵守法律规范。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选择那些既有利于大学生法律知识的理解,又具有思想教育意义的案例。通过对真实案例进行课堂分析和讨论,让更多的同学观察、分析、评论案件的起因和结果,最后运用法律知识进行评说的时候,会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多数同学都能参与案件的分析,容易从群策群力的多种方案中,鉴别、筛选、产生最佳方案,这种方法不仅能够使课堂的案例分析深入、实用,也能加深对法律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开展灵活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比如组织大学生到相关的法庭旁听一些大案、要案,参观监狱,组织下乡普法,增强对法律学习的感性认识,创设良好的法制教育氛围。在重大节日在校园内外展开法律咨询活动,组织法律社团和校园法律援助机构,开辟法制园地宣传栏等,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学会用理论知识的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综合素质,实现高职生在思想道德和法律规范上的知行统一。

3、重点不在于课本知识的传授,而在于法律意识的培养

法制教育的目的在于形成自觉守法、用法、自觉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的法制观念。观念的形成仅依靠法律知识的学习是不够的,必然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相结合,高职院校的法制教育重点不在于课本知识,而在于学生参与各种类型社会职业生活的态度和能力。在高职院校法制教育中,重点放在向学生们传播现代权利义务教育观念和法制精神,对大学生的法制价值观、法制素养、思维方式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学中,通过课程中“量”的教育,在学生心中起到“质”的效果,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与信念,内化为学生运用法律的能力,实现从专业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为本位的转变,让他们知道不能超出法律的界限,违法必受追究,使他们对法律心存敬畏,克服侥幸心理,不敢以身试法,从内心深处自觉产生学法、懂法的需求,自觉捍卫法制的尊严,自觉依法办事,促成他们在行动上成为一个守法的人。

高职学生,作为未来国家的建设人才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法制观念如何、法律素质怎样,关系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高职院校作为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不仅要以学生的职业技能为培养目标,更要注重学生法律素质的提升。清楚的认识法律教育的现状,积极拓宽法制教育途径,创新教育方式方法,使学生增长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使高职学生呈现出遵纪守法、自立自强、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对高职生成长成才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旭东、徐燕:《高职院校法制教育实效性研究》,《商场现代化》2012年1月.

第7篇:如何增强法制意识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生;法律意识;法治国家;法制教育

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中职院校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随着我国的教学扩招,中职院校自身规模也在不断发展壮大,由于中职院校倾向于技术的传授,这使得原本入学门槛就不高的中职变得更加火爆,生源猛增,从而加剧中职院校庞大学生群体的素质问题。目前,我国中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并逐渐将法制教育引入课堂中,旨在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树立现代法治观念,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将一般的教学与法制教育融会贯通,达到全面发展的效果。

一、中职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具有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升学生的法律素质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不仅是新时代学生的发展要求,也是学校完成历史使命的一个重要环节。无论是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还是落实普法教育,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都应该有效开展法制教育。

1.保护中职学生的自身权益

法律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提高中职学生的法律意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法律维护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只要熟悉了法律赋予每个人的平等权益,当受到别人侵犯时,懂法的学生就可以把法律作为“武器”,用来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

2.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教学扩招使我国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发展,而中职学习以技术学习为主,虽然适应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但在就业竞争增加的背景下,社会往往更加倾向于综合型人才,这就对中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学生要想在社会上有更好的发展,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培养自己的法律意识,使自己成为知识面广博的复合型人才。

3.促进我国的法制建设

上文中提到,随着“依法治国”这一理念的不断推进,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突显,中职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对于我国法制建设的推动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我国的法制建设不健全,人们缺乏学法、守法、护法的意识,使大部分人被扣上“法盲”的帽子,因此提高人们的法律素质十分重要。学生是思想和文化的先锋队,他们易于接受新生事物,因此,要发挥好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加强中职院校的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并以学生为中心将法律思想渗透和辐射开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家人、朋友。

二、中职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各类技术类院校的学生群体中,中职学生的基础相对薄弱,

如果能够把中职学生的法律素质提升,就解决了学生群体中的一大难题。但中职院校普遍存在忽视法制教育的问题,由于缺乏对法制教育的正确认识,与其他课程相比,法制教育的相关课程安排不合理,在思想教育教学中法制教育内容的比重较轻,有些院校甚至没有设置法制教育课程。除此之外,学校的法制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不仅在师资力量上薄弱,在形式上也过于简单,有“流于形式”的嫌疑。

另外,任课教育者缺乏专业教学理念也是中职院校的法制教育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很多学校法制课程的教育者都是兼任形式,教育者缺乏专业法制知识培训。因此在教育形式和内容上便显得过于空洞,缺乏实践经验,出现照本宣科的情况,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因素,使课堂上的法制教学效率低下。

三、如何在中职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1.了解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

中职生法律教育课堂首先需要了解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由于大部分中职学生处在青春期,一方面,由于年龄小,加上浅薄的社会阅历,积累的知识和能力还没能达到帮助他们“独立”的程度;另一方面身心迅速发展,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显著增强,他们迫切希望自我价值被肯定。这种思想的波动与青春的躁动,使逐渐成熟的中职学生内心十分矛盾。再加上中职学生无法分清善恶是非,抗拒诱惑的能力较弱,很容易在各种不良因素的诱惑下迷失自己,有些甚至误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教育者应根据中职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年龄特点,从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具体来说,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亲身实践、敏感的图像反映等因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法制教育达到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统一。比如,可以在课堂上开展有关法制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等,让中职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参与到实际活动中来,通过动手动脑和书本知识的学习,深刻领会法制的重要性。教育者也需要通过创设灵活生动的法制教育课堂情境,使得学生产生学习法律的浓厚兴趣,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强化教育者自身素质,抓住法制教育契机

要想合理、有效地对中职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作为教育者,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更多地了解法律知识,提升自身的法律素养。在中职生的法制教育中,教育者要尊重学生的性格特点,以课堂引导为主,让学生学法、懂法、守法,做一个法律素养高的人。教育者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就应该多了解和收集相关的具体、形象案例和材料,将这些素材灵活运用到法制教学课堂中,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在鼓励学生了解和熟知法律知识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设计活泼、轻松的教案来引导学生将法律用于实际,通过将实际操作练习等各种现代元素的教学特点融为一体,实现科学而有效的引导。

3.营造良好的法律学习氛围

法律教学中的许多理论性的概念,需要运用其专业的术语描述,学生难以理解,因而枯燥的课堂学习往往使学生产生排斥心理。鉴于大多数中职学生处于青春期,如果法律课堂使用幽默、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概念,会让学生觉得生动、易懂,就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除了课堂教学以外,中职院校还应该重视校外法制文化的熏陶,通过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途径,把学生身边遵法守法的模范挖掘出来,营造出浓郁的校园法制文化氛围,鼓励和鞭策全校师生共同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

4.重视综合教学模式的开展

开展综合教学模式,就是结合道德、法制、心理等因素丰富课堂法制教育。在培养学生具备坚强的意志和良好、健康性格的同时,将法制教育、道德教育科学地渗透其中。中职学生与其他的青少年一样,缺乏强大的自控能力。因此,应该将心理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只有在心理健康的情况下,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才能成为可能。教育者在开展各种活动时应注意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形成坚强的道德意志和法制意识,

具备积极向上的生活心态。这样才能拥有足够强大的意志力来

抵制各种不良诱惑,从而坚定不移地守法,最终实现综合、全面的发展。

总之,中职法制教育是促进我国建设法治国家不可或缺的一步,是反映国家法制化、民主化程度高与否的关键部分。加强中职院校的法制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引导学生做遵法守法的公民,还可以为法治社会的实现出一份力。实践证明,有针对性地对中职学生进行现代法律意识培养,不仅可以提升中国的法制具体实践能力,也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杨榕.强化中等职业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J].中国:东盟博览,2013(09).

[2]孙晶华.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4).

[3]李宏.论如何增强中专生的法律意识[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9(07).

第8篇:如何增强法制意识范文

【关键词】 学习法律知识 提高法律意识 自觉维护法律权威 预防犯罪

技校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教育类型。技校生群体的思想道德和法律意识如何,对能否培养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蓝领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有很大的影响。技工院校德育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法制意识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但是,由于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法律教育体制还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技校生自身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等因素,形成了目前我国技校生法律意识方面的缺陷。

技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无论生理还是心理都急剧变化。一方面精力充沛、充满活力、处处焕发出勃勃生机、思想活跃;另一方面又往往自以为是、易冲动、遇事不冷静、容易做出莽撞的事情。比如说旷课、夜不归宿、吸烟酗酒、打架斗殴、强行索要财物、小偷小摸等行为,如果不加强纪律法制教育,放任自流,就会由量变导致质变,发展成为违法犯罪分子。这方面的教训是深刻的。学生在校期间所受的教育和自身习惯的养成,对步入社会以后影响很大。

“道德与法律”是本学期我校德育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培养和增强学生法制观念和遵守纪律的行为习惯、实现培养目标的需要,是德育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必须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多管齐下,注重实效,在校园内营造浓郁的法制教育氛围。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重要阶段,同时,又具有青春期的叛逆心理,因此,我院每学期都会请派出所法制副校长到校进行一次法制教育。主要针对目前青少年犯罪案例的讲解,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自我约束的内控能力。

在第二版教科书《道德法律与人生》中,第四章节“增强法治观念”就讲到了如何自觉增强法律意识和预防犯罪。目前技校生法律意识、法律认知水平不高、法律基础知识薄弱。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1 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统称,包括对法的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制度的态度,对法律规定的理解,以及对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在课本P112页,有这么一个案例:浙江湖州的三个农民工某天在一商场购物,其中颜某发现自己的自行车被盗,赶紧追赶。三人将小偷追至一码头,抓住小偷并用棍子暴打,码头工人见状劝解,小偷趁机逃脱。三人又拼命追赶,小偷慌不择路跳入河中。由于伤势严重,小偷在水中挣扎呼救,而三人无动于衷,不久,小偷溺水身亡。湖州南浔区检察院依法对三人提起公诉,三人犯故意杀人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至四年不等。听到判决,三人一直不明白,自己维护自身财产权去教训一个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小偷,怎么就把自己送进监狱了呢?我们大家可以深思一下为什么了?

第一,过激行为导致极端后果。小偷是比较可恶,我们虽然有维护自身财产权,但是我们是没有执法的权利,当他们抓住小偷的时候,应该拿起手机打110,让警察把他带走,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对小偷严惩。而不能为了解一时之快将他暴打一顿,后果将不堪设想。

第二,罔顾生命,错在“见死不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算是罪犯也有他的权利。小偷跳河是三人追逃导致的。虽然小偷的淹死直接原因是因为自己选择跳河,自己水性不佳,同时,如果是作为过路人没有救助,是没有任何法律责任的,但是由于小偷跳河是三人先前追赶行为和暴打之后伤势严重所导致,三人对此负有救助义务,但是眼睁睁看着小偷被淹死而不救助,故需承担法律责任。

通过这个案例,让我们知道学习法律知识,知法才能守法,知法才能用法。增强法律意识首先要积极学习各种法律知识,了解法律要求,知道某种行为是否合法,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行为,是否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应当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遇到任何问题,绝不可意气用事。

2 自觉维护法律权威

随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法律对社会生活的调整范围将越来越广泛,人们面临的法律事务也会越来越多,社会法律权威的树立尤为重要。法律权威的树立,既有赖于国家的努力,也有赖于公民的共同努力。希望同学们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努力树立法律信仰。同学们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信任和信仰法律,才会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第二:积极宣传法律知识。在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的同时,还要向其他人宣传法律知识,特别是要宣传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帮助人们彻底根除“权大于法”——我爸不是李刚,“要人治不要法治”等错误思想。

第三:敢于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不仅要有守法意识,自觉遵守国家法律,而且要有护法精神,敢于同犯罪作斗争。这里面包括事前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也包括事中和事后的制止、检举和揭发犯罪行为等。

3 预防违法犯罪

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如何面对日益攀升的技校生犯罪现象,采取什么措施加以防范和控制,就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大连市18岁的中专生朱某,为搞到200元钱还债,竟残忍地杀死了职高生周某的奶奶,并盗走人民币5000元;浙江省某技校的三名学生和社会青年勾结,共同实施抢劫行为……技校生日益攀升的犯罪率,严重损害了职业技术教育的社会声誉和良好形象,也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不幸。

社会是纷繁复杂的大染缸,对青少年阶段的技校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同时,也存在许多隐患。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思想往往诱导青少年走向极端和歧途,法律意识淡薄,对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抵抗能力较弱,更是容易走上犯罪道路。学校要抓住青少年的特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学习,在源头预防违法犯罪。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日益注重学生的技能教学,却忽视了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忽视了纪律教育,特别是法制教育,致使学生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思想,法制观念淡薄,因而对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抵抗能力较弱,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第9篇:如何增强法制意识范文

12月4日是宪法日,普及宪法知识,努力提高宪法观念和宪法意识,树立宪法,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到的责任,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国家宪法日活动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国家宪法日活动心得体会1围绕国家宪法日主题,充分利用班级板报、电子屏、学校广播站等渠道做好学习宣传活动,使师生做到知法、守法、护法,营造了宪法教育的良好氛围。并精心做好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号召各班围绕宪法学习日主题,开展一次“知法、守法、做合格学生”、“法律与我同行”主题班会活动,组织师生集体学习宪法知识。

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学生们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宪法日这天我们特邀请边门镇中心小学法制副校长、边门镇派出所副所长郭峰来到边门镇中心小学,为全校的师生进行法律知识讲座。通过带领学生观看视频,短剧表演,法律常识讲座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宣传教育。郭所长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自己办案当中遇到的真实案例,为同学们讲解法律常识,给同学们敲醒了警钟。同时围绕现在很多校园中存在的校园欺凌事件进行分析讲解,让同学们对校园欺凌有了新的认识,虽然这一现象在他们身边偶有发生,但他们并不是真正意识到它的危害性。他们通过这次讲座,知道了校园欺凌的危害性及应对办法,同学们受益匪浅。在进行互动的时候,大家踊跃参加,用惟妙惟肖的表演生动地再现了校园欺凌时的场面,同学们在观看的同时,也受到了一次教育。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懂得了法律的重要性,有了法律,社会才会有和平和秩序,大家要知法懂法,更要遵法,还要合理的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维护自身的利益。

我校在国家宪法日学习宣传教育活动有效开展,营造了守法光荣、违法耻辱的良好风气,使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大大增强,也使学校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水平明显提高,各项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的法制轨道,为学校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国家宪法日活动心得体会2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社区居民法制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即将到来之际,锦花社区紧紧围绕“弘扬宪法精神,服务科学发展”宣传主题,精心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系列法制宣传教育活动。x年11月24日上午,锦花社区联合浙江一华律师事务所组织开展了法律咨询进社区活动。此次活动邀请了浙江一华律师事务所的陈红芳律师来到社区为居民进行法律知识解答。在活动中,向前来的群众发放了法律常识宣传材料。

居民群众参加活动的热情很高,前来咨询的居民高达30多人,现场提出了许多问题进行法律咨询,其中包括:房屋拆迁问题;房产继承问题;什么样的财产属于婚前财产;工伤的界定范围;无籍房确权等问题,就群众提出的问题,陈红芳律师进行了细致、耐心的解答,使居民增长了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

通过此次活动,提升了法律宣传效果,极大增强了广大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同时也在居民中掀起了一轮学法、守法的浪潮,形成了人人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局面。

国家宪法日活动心得体会3根据x教执〔20x〕71号《关于开展20x年“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的通知》精神,我校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全体师生开展了法制宣传活动,现将具体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学习文件,引起重视

根据上级文件通知,校长利用周一例会时间,组织全体老师进行了学习,使广大教师明白了这次法制宣传的目的、活动的主题、宣传的重点、时间安排、整个活动的安排以及活动要求,为这次活动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制定方案,全面部署

为了使整个活动有序进行,我校根据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的工作实际,制定了《x小学法制宣传活动方案》,并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方案,对我校的法制宣传活动进行全面部署,对工作任务进行了分工,并结合贯彻落实“x五普法”规划,将《宪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管理规程》等作为学习宣传的重点。

三、按照方案,开展活动

1.利用显示屏显示标语“学法知法守法,共筑伟大中国梦,从我做起”。

2.为了把这次法制教育活动推向,12月4日早会,我校召开了“学法知法守法,共筑伟大中国梦,从我做起”法制宣传会,教导主任进行国旗下讲话,通过真实案例的讲解剖析,使全体学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法制教育。

3.举办一次法制教育主题班队会。

12月4日,我校各班开展了法制教育主题班会,由于学校在例会上提前进行了安排,各班以“学法知法守法,共筑伟大中国梦,从我做起”为主题,进一步开展法制教育活动。

国家宪法日活动心得体会4今年为了更好、更深入地开展“x”普法工作,我社区大力宣传法治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以开展“12.4”法制宣传日活动为载体,社区多形式的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动员全社区居民参与普法知识学习,进一步增强居民的法制观念,为构建和谐社区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现将普法活动小结如下:

一、拓展普法宣传园地,充分利用好法制宣传教育阵地。社区在宣传橱窗栏里张贴了多张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宣传海报,通过图片、文字展览方式,让居民更直观掌握生活中的法律小常识;同时,组织了社区志愿者发放法律宣传小册子200余本,多途径增强居民的法律意识。

二、深入开展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12月4日,社区组织全体社区干部、居民小组长及部分居民代表开展了“法律进社区”的主题学习活动。从党法制教育角度出发,我们学习了党的十关于“依法治国”和“法制宣传教育”重大部署,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我们还学习了“民主法治社区”有哪些要求、社区居务公开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我国法律对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如何规定的等社区法制相关知识,让居民可以真正了解民主法治社区,如何更好行使自己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参与到社区自治工作中来,更好的监督我们社区的日常工作,真正实现居民自治;当然,也特别安排了社区居民息息相关的法律小常识的学习,主要有夫妻个人财产有哪些、遗弃父母的子女有继承权吗?继承人在哪些情况下丧失继承权、买房时要看哪“五证”等。整堂课学习下来,大家都受益匪浅,都感叹自己平日法律知识学习的太少了,以后一定要加强自己的法律知识宣传,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能力。

三、关怀社区帮教人员。12月6日,由社区干部结对,对社区3位帮教人员家庭进行了探访。主要关心他们工作、生活近况。是否有什么困难,思想情绪上有什么变化,做好开导辅助工作,帮助他们回归社会,开展正常的生活。

通过普法宣传活动的开展,广大居民群众的法律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有不足之处,社区居民多,流动人口也众多,普法宣传广度还不够。今后,社区会继续开展好“x”普法教育工作,创新活动载体,大力宣传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增强公民守法观念,为减少社会矛盾、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提供法律保障,构建和谐安定社区。

国家宪法日活动心得体会5x中心小学积极组织,认真谋划“国家宪法日”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以弘扬宪法精神为宗旨,以宣讲宪法基本原则和基本知识为重点,制定工作方案,全面开展《宪法》学习教育活动。

12月4日,x中心小学举行了《宪法》晨读活动:利用晨读时间,学校选择宪法序言及正文中的个别章节、条款,打印发给各班班主任,组织学生集体朗读。

12月4日,利用课间操时间,举行特别升国旗仪式—12.4“国家宪法日”活动动员大会,由少先大队辅导员潘长虹进行动员和部署,并进行了有关宪法知识的宣讲。了解《宪法》的有关知识和《宪法》中关于国旗的规定。

12月4日上午第四节课,全校各班组织开展以“宪法在心中”为主题的法制班队课。通过活动的开展和学习,使学生懂得遵纪守法、崇尚科学,学会自立自强,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12月4日中午和下午时间,x中心小学“红领巾校园广播站”制作“宪法在心中”特别广播节目,宣传《宪法》知识,营造《宪法》教育氛围,深入开展《宪法》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