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水利水电行业分析报告范文

水利水电行业分析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利水电行业分析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水利水电行业分析报告

第1篇:水利水电行业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 施工成本控制 施工企业 项目管理

一、引言

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体制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实行改革以来,在建立以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为中心的建设管理体制上,在推广以应用FIDIC合同条款为核心的工程管理模式上,取得了一系列较大的成绩。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现行的水利水电建筑承包市场运行还远不够有序和规范;业主单位在此市场条件下占有绝对的市场主动权,影响了施工承包合同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同时,施工企业改革时期各种显现的矛盾迫切需要施工合同来缓解。所以,施工企业为迎合业主单位取标的意向,普遍低价投标以增加中标的机会(在一些由地方投资的中小型工程上,甚至出现了中标价低于成本价的现象)。在此情况下签订的施工承包合同,施工企业若按常规的施工工艺和项目管理方法,必将难以获得理想的利润额,甚至连预期的亏损都很难弥补。

成本控制是项目管理的核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承包合同中,成本可分为两部分:施工成本(具体包括直接费、其他直接费和现场经费)和经营管理费用(具体包括企业管理费、财务费和其他费用),其中施工成本一般占合同总价的70%以上,所以,施工成本是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通过施工成本控制,可以促使项目节约费用,降低成本支出;可以分析和考核人工、材料和施工机械计划消耗情况,挖掘降低施工成本的潜力;可以为企业投标和经营管理提供决策和预测的依据。然而,在实际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中,施工成本控制是相当复杂的。因为水利水电工程一般施工周期长,投资规模大,技术条件复杂,产品单件性鲜明,不可能建立和其他制造业一样的标准成本控制系统;而且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机构是临时组成的,施工人员中民工较多,施工区域地理和气候条件一般又不利,这使有效地对施工成本控制变得更加困难。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毕竟有其内在的规律,只要我们科学地组织和规划,采取适当的控制标准,严格地按规章实施,施工成本控制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此需特别说明的是,施工成本的控制必须以不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为前提。

二、施工成本控制的实施步骤

1、制定施工成本控制的标准

根据施工承包合同的类型和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采取合适的施工成本控制措施,制定可行的控制标准。这个过程是整个施工成本控制的关键,其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施工成本控制的效果,甚至影响整个工作的成败。

2、对施工过程进行记录

记录应建立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对记录的内容要求详细又完整。它涉及到人工、材料和施工机械的消耗量、施工工艺、现场管理、工作面情况、场地布置和施工准备等项目;也包括资源的数量、类别,人工和施工机械进退工作面的时间、休息或闲置时间,以及设备的保养、维护时间等内容。这一过程是施工成本控制的基础。

3、对记录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分析

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记录的内容进行加工处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并对原始资料仔细地审核,对整理的资料进行事后的结构性、及时性、计算和逻辑检查,使成果成为能反映施工和管理水平特征的资料。然后用适当的控制标准与整理的资料相比较,并结合实际施工和管理中的情况,撰写出施工成本统计分析报告,对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

4、落实报告中的措施

即对报告中成功的经验进行广泛地推广,对存在问题的环节及时地监督改正。

三、施工成本的控制标准

1、合同施工成本控制标准

合同施工成本控制标准是以施工承包合同中的施工成本作为项目实际施工成本的控制标准。由于这套标准以合同为基础,适用性较强,在很多项目管理中被使用。合同价作为限制成本价,经常被切块或按工序进行分解,以切块价和工序单价为各施工队和部门的承包指标。这种倒逼的方法将施工成本控制在一个“封闭”的范围内,迫使各核算主体都自觉地采取适当的手段降低单位施工成本。但由于市场恶性竞争或施工企业投标中熟练使用一些技巧(如不平衡报价),使整个合同中或某些单价的施工成本低于施工企业相应的实际施工成本,造成核算主体在施工和管理方面虽然付出极大的努力,可承包指标却是一个无法降到的目标。这种情况下合同施工成本作为标准发挥的作用将极其有限。为此,一些施工企业在中标后即对施工承包合同进行综合评价和单价平衡,以调整后的可行价作为实际施工成本控制的标准。

2、预算定额控制标准

预算定额控制标准是从水利水电工程造价主管部门代表国家或地方政府颁布实施的统一预算定额作为项目实际施工成本的控制标准。由于它反映的是本行业的平均水平,即使施工企业在投标和项目管理时对其做出一定调整,也不能准确地反映具体单位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一般来讲,当前的市场竞争价大大低于预算定额编制价,纯粹按照预算定额水平作为标准进行施工成本控制的实际意义并不大。但是,我国当前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仍是以国家投资为主,工程的建设管理体制不够健全,专业的咨询市场还不够发达,在这种情况下,预算定额是国家对工程造价合理与否判断的重要依据,建设单位也必然以此来控制工程造价;同时,对一些施工承包合同价低于成本价或大大高于市场价,而施工企业又没有可参照的企业定额的合同工程,将不得不选择预算定额作为施工成本控制标准。所以,一些施工企业在预算定额的基础上予以调整,以调整后的实物消耗量作为控制标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变革时期的客观情况,但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的不断发展,在大型施工企业中这套控制标准正逐步被企业定额所代替。

3、企业实物消耗控制标准

企业实物消耗控制标准是以施工企业自身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编制出的实物量消耗定额作为项目实际施工成本的控制标准。企业中标后,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企业实物量定额对合同价进行调整,并以此标准对项目总的盈亏情况和单价盈亏情况予以评价,将其作为各施工队和部门盈利或减亏的承包依据。企业实物量消耗定额在项目管理和投标中的应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水利水电建筑承包市场由自由竞争向垄断竞争的迈进,也说明了项目管理和企业决策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过渡。但是,企业实物量消耗定额的编制是一项工作量大、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技术条件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有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和较高的管理水平作保障,并不是一般中小型水利水电施工企业能够做好的。

四、施工成本与控制费用的关系

很显然,施工成本的控制措施越多越严,控制费用的支出也就越多。措施越多越严,措施的制定、实施、监督和修改就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控制费用的支出也就越多;同时,施工成本控制标准不同,也对控制费用的支出有着不同的影响。前述的三种施工成本控制标准从制定到根据分析报告所采取的措施,每一步都会花费一定的费用;在同一施工措施同一控制程度情况下,对施工成本控制的实际步骤第一步而言,预算定额标准的制定费用最低,因为施工企业一般在预算定额的基础上,对定额中人工和施工机械的效率按一定的经验值进行调整;而企业实物量消耗定额最高,因为它包括了编制定额的成本摊销费、定额调整发生费、定额维护、管理和改进摊销费等;从第二步到第四步,不论何种标准,都是对整个工程项目施工和管理活动的记录、整理和分析,费用支出应该相差不大。

那么,是不是施工成本措施越多越严就越好?也不尽然,在控制措施不断地增多和加严的过程中 ,开始时施工成本的减少远远大于控制费用的支出,项目总成本在不断下降;当控制到一定程度后,施工成本的减少将小于控制费用支出,项目总成本开始上升。工程总成本的最低点为收支平衡点,也是施工成本控制的最优点。当然,工程项目一般并不能够提供准确而又可靠的数据,也就无法确定实施的措施。但是,对每一个项目而言,项目经理可根据经验和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合理地掌握施工成本的控制度,使其尽量接近收支平衡点。

五、做好施工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

1、编制适用的企业定额

以企业定额来进行成本控制,是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和投标市场竞争对施工企业的客观要求。企业实物量消耗定额是企业定额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企业在自身的水平上充分考虑了人的积极因素,在施工强度、质量以及人工、材料、施工机械等方面规定所能达到的标准。编制先进而又可行的工时(工日)、材料单位耗量、台时(台班)等项消耗定额,是成本计划,考核、分析施工消耗水平的重要依据。有了定额,才能据以审核各项消耗是否合理,是否节约,借以控制不必要的施工消耗,因此,规模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定额管理制度。随着新的施工技术、新的建筑材料、新的施工工艺和新施工设备在施工中的应用,施工企业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必将不断提高。所以,为了准确掌握企业的竞争实力,施工企业必须及时地对内部定额进行修订,使其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的位置。

2、加强材料管理

材料费(含配件)是施工成本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对材料费的控制是施工成本控制的重要内容。凡材料物资的收发、领退以及不同核算主体间的内部转移,都要经过清点和填制必要的凭证,并经一定的审批手续,以防止乱领、乱用。施工现场的材料物资要按规定及时地盘点、清查,防止积压浪费、变质和贪污盗窃;严格按施工工艺流程的要求进行施工,尽量避免由于施工不当造成工程质量缺陷,从而减少返工的材料费损失;另外,材料的质量管理也直接决定着施工成本。材料在使用前必须严格按施工承包合同的要求进行检查,合格的才能进入工地,坚决杜绝因使用不合格材料而造成返工和增加补救措施费用。

3、制定健全可行的原始记录制度

原始记录是反映施工和管理活动的原始资料,是进行成本预测、成本控制、消耗分析和施工索赔的重要依据,是施工成本控制最基础的工作。所以必须为原始记录提供健全可行的技术保障制度和管理制度。记录人员要与合同、技术、施工、劳资和设备等部门充分协调,认真制定科学易行、讲究实效的原始记录技术保障制度,使原始资料即能达到施工成本控制的要求,又能满足其它各方的管理需要,同时对各原始记录的登记、传递、审核和保管工作也要组织好,并形成规范的管理制度,以确保及时完整地为施工成本控制和其他有关方面提供资料。

第2篇:水利水电行业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字】:水利水电工程;成本;控制

一:引言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实行改革以来,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在建设监理制为中心的建设管理体制和推广以应用FIDIC合同条款为核心的工程管理模式上一级建设管理体制自在建立以招标投标制、项目法人制均取得了一系列较大的成就。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现在我国的水利水电建筑承包市场运行还很难做到有序和规范,在此市场条件下,业主单位占有绝对的市场主动权,影响了施工承包合同的公正性一级公平性。同时,施工企业改革时期显现的各种矛盾迫切需要利用施工合同来缓解,所以为迎合业主单位决标的意向,施工企业普遍低价投标以增加中标的机会,特别在一些由地方投资的中小型工程上甚至会出现中标价低于成本价的现象。

项目管理的核心是成本控制。施工成本和经营管理费用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承包合同中的两种成本,由于施工成本大多超过合同总价的70%,所以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是施成本。通过施工成本控制,既可以分析和考核人工、材料和施工机械计划消耗情况,挖掘降低施工成本的潜力,又可以促使项目节约费用,降低成本支出,还可以为企业投标和经营管理提供决策和预测依据。但是,在实际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中施工成本是很难控制的。因为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机构是临时组成的,施工区域地理和气候条件一般较差,施工人员中民工较多,这使有效地对施工成本控制变得更加困难;而且水利水电工程一般具有施工周期长,技术条件复杂,投资规模大,产品单件性鲜明,不可能建立和其他制造业一样的标准成本控制系统的特点。但毕竟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有其内在规律,只要我们采取适当的控制标准,科学地组织和规划,严格地按规章实施,施工成本控制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此需特别说明的是,施工成本的控制必须在不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完成。

二:我国在水利水电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片面的成本管理内容

一是忽视工程索赔管理。现代成本管理的一项重要原则就是开源和节流相结合,有些企业对工程索赔管理不够重视,很多应得的利益没有得到。二是对成本管理内容认识不足,忽视整个工程从投标到竣工验收的成本动态控制,认为成本管理就是管理工程项目的生产成本。

2、落后的成本管理方法

很多企业的成本管理在项目施工前不做成本预测、项目施工中不做成本控制,而只在工程验收后做简单的成本分析和成本核算。现代的管理理论,必须是根据工程项目的进度和不同的施工阶段进行动态的综合性的全方位的管理。对用工和材料方面必须要高瞻远瞩,比如在建筑主材涨价之前,组织充足的材料进场,都会给整个工程带来更多的利润;或者在施工用工相对集中的阶段,要提前组织满足施工需要的民工进场,以免到时劳动力不够而会高价找工人。

3、淡薄的企业领导成本管理意识

施工企业领导不够重视成本管理工作,在作经营决策时很少考虑成本,企业职工在施工中浪费材料和机械等现象较为普遍;往往把握了宏观方面,但在细节部分考虑不足。

4、较弱的项目管理人员经济观念

目前,我国的施工项目经理部普遍存在搞施工的只对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负责,搞材料的只负责原材料的采购,搞技术的只负责技术和质量的现象。看起来似乎分工明确、职责清晰,但是要综合各方面去控制项目的管理成本。如果搞技术的为了工程质量不出问题,选用不经济的施工方案,虽然安全系数是增加了, 但增加了施工成本,浪费了资源,必然会使成本大大增加。

三: 施工成本的控制标准

预算定额的控制标准

以水利水电工程造价主管部门代表国家或地方政府颁布实施的统一预算定额作为项目实际施工成本的控制标准是预算定额控制标准。因为它反映了本行业的平均水平,所以,即使施工企业在项目管理和投标时对其作出调整,也不能准确地反映具体单位的管理水平和施工技术。通常来说,预算定额编制价大大高于当前的市场竞争价,纯粹按照预算定额水平作为标准进行施工成本控制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但是我国当前的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管理体制不够健全,专业的咨询市场还不够发达,工程建设仍集中为国家投资,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对工程造价合理与否判断的重要依据是预算定额,建设单位也必然根据它来控制工程的造价。同时,对一些施工承包合同价大大高于市场价或低于成本价,而施工企又没有可参照的企业定额的合同工程,将不得不选择预算定额作为施工成本的控制标准。因此,一些施工企业基于预算定额的基础并予以调整,把调整后的实物消耗量当做控制标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变革时期的不良的现状以及客观的情况,但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这套控制标准在大型施工企业中正逐步被企业定额所代替。

企业实物消耗的控制标准

以施工企业自身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编制出的实物量消耗定额作为项目实际施工成本的控制标准是 企业实物消耗控制标准。企业中标后,根据企业实物量定额以及工程的实际情况调整合同价,并以此标准评价单价盈亏情况和项目总的盈亏情况,并将其作为各施工队和部门盈利减亏的承包依据。企业实物量消耗定额在项目管理和投标中的应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项目管理和企业决策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过渡,也反映了水利水电建筑承包市场由自由竞争不断迈向垄断竞争。但是企业实物量消耗定额的编制具有持续时问长、工作量大、涉及范围广、技术条件复杂的特点,要有一定的人力、财力、物力、技术和较高的管理水平作保障,并不是一般中小型水利水电施工企业能够实现的。

合同施工成本的控制标准

以施工承包合同中的施工成本作为项目实际施成本的控制标准是合同施工成本控制标准。由于这套标准以合同为基础,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很多项目管理都使用它。作为限制成本价,合同价通常按工序或被切块进行分解,以工序单价和切块价为各施工队和部门的承包指标。这种的方法使得施工成本被控制在一个“封闭”的范围内,使得各核算主体都采取适当的手段自觉地降低单位施工成本。但由于施工企业投标中熟练使用一些技巧以及市场恶性竞争,使得整个合同中或某些单价的施工成本往往会低于施工企业相应的实际施工成本,因而会造成核算主体在施工和管理方面虽然付出极大的努力,可承包指标却是一个无法降到的目标的现象。由于合同施工成本作为标准发挥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得到了有限的约束和限制,因此一些施工企业在中标后即对施工承包合同进行综合评价和单价平衡,以调整后的可行价作为实际施工成本控制的标准。

第3篇:水利水电行业分析报告范文

1 施工成本控制的基本步骤

1.1 制定施工成本控制的标准。根据施工承包合同的类型和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采取合适的施工成本控制措施,制定可行的控制标准,其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施工成本控制的效果,甚至影响整个工作的成败。

1.2 对施工过程进行记录。记录应建立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对记录的内容要求详细又完整。主要内容包括人工、材料和施工机械的消耗量、施工工艺、现场管理、工作面情况、场地布置和施工准备等项目,还包括资源的数量、类别,人工和施工机械进退工作面的时间、休息或闲置时间,以及设备的保养、维护时间等内容。

1.3 对记录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分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记录的内容进行加工处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并对原始资料仔细地审核,对整理的资料进行事后的结构性、及时性、计算和逻辑检查,使成果成为能反映施工和管理水平特征的资料。然后用适当的控制标准与整理的资料相比较,并结合实际施工和管理中的情况,撰写出施工成本统计分析报告,对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

2 水利水电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的方法

2.1 建立健全的施工成本控制体系。要想做好成本控制工作,施工企业必须建立健全施工成本控制体系,必须建立健全的各级组织机构,同时还要规划成本管理流程,设计成本管理运行程序,更要让每一位员工明确不同级别不同岗位的成本职责和考核方法,让企业员工对自己的成本目标和责任把握明确,然后指导性的去安排工程项目的施工。

2.2 推行成本核算。在进行成本核算时,要以人、财、物的配置作为出发点,然后根据实际工程施工现场条件,再结合行业统一定额,制定出合理的、可操作性强的内部成本核算定额,逐级进行部分成本核算和全部成本核算管理;建立、健全适应市场发展的项目成本核算体系;加强对成本核算员相关知识的培训和道德素质的培养,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水平,使其自觉维护企业利益。

2.3 人工费控制。因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限制,很多时候合同单价并不能做到完全由施工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而需要围绕有关定额确定单价,这样就造成人工费与市场实际有些出入。人工费控制的方法也很多,常见的做法是,参照合同价中的人工费数额,换算成以平米、延米等单位,进行劳务分包,通过各种方式转移风险,以达到人工费总额控制的目的。

3 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和强化成本管理

3.1 在项目开工前,项目经理部应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选定先进的施工方案,选好合理的材料商和供应商,制定每期的项目成本计划,拟定技术组织措施。

3.2 施工方案的优化选择是施工企业降低工程成本的主要途径。实现成本控制目标成本核算主要由企业财务中心和项目部组织实施,对每一项目的每一阶段根据成本清单认真进行汇总,对项目每笔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认真的成本比对,对项目的每一步都要仔细控制。制定施工方案要以合同工期和上级要求为依据,联系项目的规模、性质、复杂程度、现场等因素综合考虑。同时拟定?经济?可行的技术组织措施计划,列入施工组织设计之中。

3.3 组织签订合理的分包合同与材料合同。

分包合同及材料合同应通过公开招标投标的方式,由公司经理组织经营、工程、材料和财务部门有关人员与项目经理一道,同分包商就合同价格和合同条款进行协商讨论,经过双方反复磋商,最后由公司经理签订正式分包合同和材料合同。

3.4 做好项目成本计划。公司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生产要素的配置等情况,按施工进度计划,确定每个项目月、季成本计划和项目总成本计划,计算出保本点和目标利润,作为控制施工过程生产成本的依据,使项目经理部人员及施工人员无论在工程进行到何种进度,都能事前清楚知道自己的目标成本,以便采取相应手段控制成本。

3.5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按照所选的技术方案,严格按照成本计划进行实施和控制,包括对生产资料费的控制,人工消耗的控制和现场管理费用等内容。加强质量管理要严把工程质量关,质检人员要定点、定岗、定责、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监管,做到工程一次成型,一次合格,避免造成因不必要的人、财、物等大量的投入而加大工程成本。

4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搞好成本预测,确定成本控制目标

项目成本预测是成本计划的基础,为编制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提供依据。因此,加强成本控制,要抓成本预测。就是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活动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主要通过技术、经济和管理活动达到预定目标,实现盈利的目的。成本控制的周期不可太长,通常按月进行核算、对比、分析,而实施中的控制以近期成本为主。这样才能提高管理与控制的准确性和详细程度。成本控制的综合性。成本目标不是孤立的,它只有与质量目标、进度目标、效率、工作量要求、消耗等相结合才有它的价值。

第4篇:水利水电行业分析报告范文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建筑市场推行无标底招投标,施工企业的生产力水平和成本状况已成为衡量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的主要标志。项目施工成本控制是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研究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前言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是建筑业的一个重要工程行业项目,要在建筑业市场竟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控制项目成本、强化工程项目的管理体制,其重点和核心就是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和管理。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成本是项目施工过程中各种耗费,其包括工程的直接投资费用,施工的材料,人工、机械及其它项费用如(行政管理费、利润及虚纳税金)。搞好提高水电施工项目成本管理,要有规范的项目成本核算及细致的成本控制分析。并从项目中标签约开始到施工准备、现场施工、直至竣工验收,每个环节都要成本控制和管理。 2施工成本控制的基本步骤

2.1制定施工成本控制的标准。根据施工承包合同的类型和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采取合适的施工成本控制措施,制定可行的控制标准,其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施工成本控制的效果,甚至影响整个工作的成败。

2.2对施工过程进行记录。记录应建立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对记录的内容要求详细又完整。主要内容包括人工、材料和施工机械的消耗量、施工工艺、现场管理、工作面情况、场地布置和施工准备等项目,还包括资源的数量、类别,人工和施工机械进退工作面的时间、休息或闲置时间,以及设备的保养、维护时间等内容。

2.3对记录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分析用 科学 的统计方法对记录的内容进行加工处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并对原始资料仔细地审核,对整理的资料进行事后的结构性、及时性、 计算 和逻辑检查,使成果成为能反映施工和管理水平特征的资料。然后用适当的控制标准与整理的资料相比较,并结合实际施工和管理中的情况,撰写出施工成本统计分析报告,对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

3水利水电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的方法

3.1 建立健全的施工成本控制体系 要想做好成本控制工作,施工企业必须建立健全施工成本控制体系,必须建立健全的各级组织机构,同时还要规划成本管理流程,设计成本管理运行程序,更要让每一位员工明确不同级别不同岗位的成本职责和考核方法,让企业员工对自己的成本目标和责任把握明确,然后指导性的去安排工程项目的施工。

3.2 推行成本核算 在进行成本核算时,要以人、财、物的配置作为出发点,然后根据实际工程施工现场条件,再结合行业统一定额,制定出合理的、可操作性强的内部成本核算定额,逐级进行部分成本核算和全部成本核算管理;建立、健全适应市场发展的项目成本核算体系;加强对成本核算员相关知识的培训和道德素质的培养,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水平,使其自觉维护企业利益。

3.2.1 人工费控制 因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限制,很多时候合同单价并不能做到完全由施工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而需要围绕有关定额确定单价,这样就造成人工费与市场实际有些出入。人工费控制的方法也很多,常见的做法是,参照合同价中的人工费数额,换算成以平米、延米等单位,进行劳务分包,通过各种方式转移风险,以达到人工费总额控制的目的。

3.2.2 材料费控制 对材料费的控制是施工成本控制的重要内容。材料物资的收发、领退以及不同核算主体间的内部转移,都要经过清点和填制必要的凭证。施工现场的材料物资要按规定及时地盘点、清查,防止积压浪费、变质和贪污盗窃。严格按施工工艺流程的要求进行施工,尽量避免由于施工不当造成工程质量缺陷,从而减少返工的材料费损失;另外,材料的质量管理也直接决定着施工成本。

3.2.3 施工机械使用费控制 施工机械在工程项目成本中占有很大的一部分,如今,工程项目机械化程度越来越强,对施工机械进行合理的配置及管理,积极的、合理的、科学的应用施工机械,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工程项目成本,因此,项目管理人员一方面要对项目进行施工管理,另一方面要科学合理配置利用施工机械,对施工机械的调度工作要做好,作业人员要与管理人员配合好,施工机械的数目要合理的去选择并调度,从而提高施工机械设备的利用效率,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施工机械的使用费用,降低使用成本。

3.3 优化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设计阶段要考虑施工成本,在方案设计成功后对方案实施的细节部分进行合理的优化,另外,在对方案进行现场施工时,如果有需要更改或者改善的地方必须进行合理的优化,因为方案的设计之初与实际现场作业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这样可以很好的保证方案实施进度,甚至能够有效的缩短工期,挖掘内部潜力,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费用,降低预算成本。

4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和强化成本管理

4.1在项目开工前,项目经理部应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选定先进的施工方案,选好合理的材料商和供应商,制定每期的项目成本计划,拟定技术组织措施。

4.2施工方案的优化选择是施工企业降低工程成本的主要途径。实现成本控制目标成本核算主要由企业财务中心和项目部组织实施,对每一项目的每一阶段根据成本清单认真进行汇总,对项目每笔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认真的成本比对,对项目的每一步都要仔细控制。制定施工方案要以合同工期和上级要求为依据,联系项目的规模、性质、复杂程度、现场等因素综合考虑。同时拟定 经济 可行的技术组织措施计划,列入施工组织设计之中。

4.3组织签订合理的分包合同与材料合同 分包合同及材料合同应通过公开招标投标的方式,由公司经理组织经营、工程、材料和财务部门有关人员与项目经理一道,同分包商就合同价格和合同条款进行协商讨论,经过双方反复磋商,最后由公司经理签订正式分包合同和材料合同。

4.4做好项目成本计划 公司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生产要素的配置等情况,按施工进度计划,确定每个项目月、季成本计划和项目总成本计划, 计算 出保本点和目标利润,作为控制施工过程生产成本的依据,使项目经理部人员及施工人员无论在工程进行到何种进度,都能事前清楚知道自己的目标成本,以便采取相应手段控制成本。

4.5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按照所选的技术方案,严格按照成本计划进行实施和控制,包括对生产资料费的控制,人工消耗的控制和现场管理费用等内容。加强质量管理要严把工程质量关,质检人员要定点、定岗、定责、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监管,做到工程一次成型,一次合格,避免造成因不必要的人、财、物等大量的投入而加大工程成本。

5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搞好成本预测,确定成本控制目标 项目成本预测是成本计划的基础,为编制 科学 、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提供依据。因此,加强成本控制,要抓成本预测。就是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活动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主要通过技术、 经济 和管理活动达到预定目标,实现盈利的目的。成本控制的周期不可太长,通常按月进行核算、对比、分析,而实施中的控制以近期成本为主。这样才能提高管理与控制的准确性和详细程度。成本控制的综合性。成本目标不是孤立的,它只有与质量目标、进度目标、效率、工作量要求、消耗等相结合才有它的价值。

6结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建筑市场推行无标底招投标,施工企业的生产力水平和成本状况已成为衡量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的主要标志。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研究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晓静、李敏.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

第5篇:水利水电行业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GPS RTK 变形监测水深测量纵断面测量

GPS全球定位系统,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成长而成立起来的新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PS卫星定位测量是研究操作GPS系统解决大地测量问题的一项空间手艺。随着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的快速成长,RTK测量技术也日益成熟,并在水利工程测量中获得应用,实时获得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体例。这是是GPS应用的重大里程碑,为水利工程测量带来了新曙光,极大地提高了测量效率。

一、GPS测量技术

(一)GPS定位原理

GPS定位是根据测量中的距离交会定点原理实现的。如图1所示,在待测点Q设置GPS接收机,在某一时刻tk同时接收到3颗(或3颗以上)卫星S1、S2、S3所发出的信号。通过数据处理和计算,可求得该时刻接收机天线中心(测站点)至卫星的距离ρ1、ρ2、ρ3。根据卫星星历可查到该时刻3颗卫星的三维坐标(Xj,Yj,Zj),j=1,2,3,从而由下式解算出Q点的三维坐标(X,Y,Z):

(二)RTK技术

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值为根据的实时差分GPS ( RTDGPS)技术,它是GPS测量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突破。实时动态定位(RTK)系统由基准站和流动站组成,建立无线数据通讯是实时动态测量的保证,其原理是取点位精度较高的首级控制点作为基准点,安置一台接收机作为参考站,对卫星进行连续观测,流动站上的接收机在接收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接收基准站上的观测数据。随机计算机根据相对定位的原理实时计算显示出流动站的三维坐标和测量精度,这样用户就可以实时监测待测点的数据观测质量和基线解算结果的收敛情况。根据待测点的精度指标,确定观测时间,从而减少冗余观测,提高工作效率。

二、GPS RTK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一) GPS水库大坝变形监测

变形监测主要是监测水库大坝的地基沉降、位移以及整体的倾斜等状况。水电站的大坝,由于水负荷的重压,可能引起大坝的变形。因此为了避免大坝变形引发安全事故,必须对大坝进行连续而精密的监测。如果采用GPS精密定位技术,不仅可以实现大坝变形监测工作的精度达到(1.0ppm- 0.1ppm),而且还有助于实现监测工作的自动化。

1、方法步骤

GPS技术在大坝变形监测中的应用,分以下步骤:

(1)根据监测的目的,在图上选点,然后到野外踏勘,以保证所选点位满足布网的要求和野外观测所具备的条件,最后得到要施测的概略点位。

(2)按每个点发出3条独立基线且边长分布较为均匀,并根据接收机台数的多少布网,设计网的观测图形,并选定可能要追加施测的路线。

(3)给定所需的可区分度指标(或精度指标)进行计算,直到达到给定的要求为止,最后得到增加独立观测基线后的最终施测方案。

(4)观测时段和周期的设计;

(5)采用连续观测分历元数据处理,或间断观测,整段数据处理方法进行数据计算;

(6)利用观测值的统计,成因分析,一元或多元线性回归,逐步回归,图表等形式进行数据分析。

由以上方法可知,利用这一监测方式,可以解决大坝,由于受外界因素干扰,在某一时刻,它们之间最直接的相对关系(相对位移及扰度等)及它们相对于参考基准点的绝对位移。分析它们各项因子对变形体影响的显著性,为水利部门提供最可靠的最直观的数据及分析资料。

2、实例分析

湖北省的隔河岩大坝,坝顶弧线全长653m,最大坝151m,于1997年底至1998年初安装、调试并运行成功了GPS自动监测系统。经实验及运行实践结果表明系统自动化程度高、数据可靠、监测精度高。该系统由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三大部分组成。

(1)数据采集。GPS数据采集分基准点和监测点两部分。隔河岩大坝外观变形GPS监测系统基准点为2个、监测点为5个。

(2)数据传输。根据现场条件,GPS数据传输采用有线(坝面监测点观测数据)和无线(基准点观测数据)相结合方法。

(3)GPS数据处理、分析和管理。整个系统七台GPS接收机,在一年365天中,连续观测,并实时将观测资料传输到控制中心,进行处理、分析、贮存。系统反应时间(即从每台GPS接收机传输数据开始,至处理、分析、变形显示为止)小于10分钟,为此,建立了一个局域网,一个完善的软件管理、监控系统。整个系统全自动,应用广播星历1~2小时,GPS观测资料解算的监测点位水平精度优于1.5mm(相对于基准点,以下同),垂直精度优于1.5mm;6小时GPS观测资料解算水平精度优于1mm,垂直精度优于1mm。

事实证明,GPS自动监测系统取得了监测点在水平方向和高程方向较为理想的精度。这一监测工程的成功范例,标志着我国大型建筑物、构筑物高精度变形监测,采用GPS自动监测系统时代的开始。

(二) 水深测量

以往的水深测量多采用交会定位,故测量工作受气象的影响较大,精度难以保证,测量工作难度大,外业测量人员也很艰苦,且成图时间长。使用GPS技术后,这些困扰水上测量工作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水深测量的作业系统主要由GPS接收机、数字化测深仪、数据通信链和便携式计算机及相关软件等组成。测量作业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求转换参数

将GPS基准站架设在已知点A上,设置好参考坐标系、投影参数、差分电文数据格式、发射间隔及最大卫星使用数,关闭转换参数和七参数,输入基准站坐标(该点的单点84坐标)后设置为基准站;同样的方法将GPS移动站架设在已知点B上,求得该点的固定解(84坐标);通过A、B两点的84坐标及当地坐标,求得转换参数。

2、外业的数据采集

架设基准站在求转换参数时架设的基准点上,且坐标不变;设置好记录设置、定位仪和测深仪接口、接受机数据格式、测深仪配置、天线偏差改正及延迟校正后,进行测量工作。水深测量的原理为:水底高程H底=H-(h+Z);水深Zm=Z+Z0。H底为水底高程,H为RTK测得的高程,h为测深仪探头到GPS天线的高度,Z为测得的水深,Z0为设定吃水,Zm为绘图水深。

3、数据的后处理

利用相应配套的数据处理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后期处理,形成所需要的测量成果――水深图及其统计分析报告等。

由此可以看出,通过利用GPS RTK技术结合水深测量设备,很好的解决了传统水深测量方法工作量大、效率低下、精度差、成图周期长等缺点,极大的提高了水深测量的工作效率和测量精度,为水下地形测绘提供了一个高效快捷的作业方法。

(三)GPS 高程测量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对高程均有严格的要求。而其鲜明的行业特性,使得高程的施测不仅困难,而且费时、费力。由GPS相对定位得到的三维基线向量,通过GPS网平差,可以得到高精度的大地高差。

1、确定正常高的GPS高程法

在实际应用中,地面点高程采用正常高系统。这种系统为我国通用的高程系统,其高程是通过水准测量来确定的。大地高与正常高之间的关系式:Hr= H84-ξ,其中地面点的正常高Hr是地面点沿铅垂线至似大地水准面的距离。ξ表示似大地水准面至椭球面间的高差,叫做高程异常,它是由地下物质及其密度分布不均匀产生的重力异常导致的。因此,按GPS所测定的大地高,当已知正常高或正高时,可以确定高程异常或大地水准面高;反之,当已知高程异常或大地水准面高时,可以确定正常高或正高。

2、GPS水准高程

利用GPS和水准测量成果确定似大地水准面的方法为GPS水准。在实际运用中主要采用GPS水准高程方法来确定似大地水准面。所谓GPS水准就是在小区域的GPS网中,用水准测量的方法联测网中若干GPS点的正常高(这些联测点称为公共点),那么根据各GPS点的大地高就可求得各公共点上的高程异常。然后由公共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异常采用数值拟合计算方法,拟合出区域的似大地水准面,即可求出各点高程异常值,并由此求出各GPS点的正常高。

以上GPS水准高程,这个内容建议不要,因为GPS水准高程,目前这个技术并不成熟,没有一个很好的高精度的高程解决方案,在低精度的高程测量中有所应用(如RTK),在高精度的高程控制中还无法满足规范要求,目前还停留在一些科研院所,院校实验论证的阶段。加之目前现有测量规范都没有GPS水准高程的内容。所以GPS代替水准高程在生产实践当中应用极少。(RTK属于一般常规测量,RTK的使用必须要有至少三个以上的较高等级的控制点,才能保证高程的精度)

(四)渠道管线纵断面测量

渠道管线是水利水电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特点是分散,呈线状放射性分布,传统的渠道管线测量,早先普遍采用绳尺量距,配合经纬仪,水准仪进行纵断面的测量,需要大量的人员,作业效率低下,精度差。发展到前些年开始采用半站仪或者全站仪进行渠道管线纵断面的测量,作业效率和精度均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着作业人员较多,受地形地貌、天气等因素影响较大,特别是受到通视条件的制约,工作速度很难有所提高。

随着GPS RTK技术的成熟和普及,在水利水电工程渠道管线测量中GPS RTK技术也将得到广泛的应用,采用GPS RTK技术进行渠道管线测量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a) 具有全天候作业的优势

RTK不受时间,天气等因素的影响,无论白天夜晚,刮风下雨都可以进行作业。

b) 受地形地貌影响较小

除了悬崖绝壁,茂密的植被等因素的影响外,野外作业中几乎不受其他地形地貌的的影响,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c) 不受通视条件的影响

传统的渠道管线测量,通视条件是影响工作进度的一个重要原因,而RTK技术弥补了这一缺陷,只要人能到的地方,没有茂密的植被的遮挡,均可进行测量,不受通视条件的限制。

d) 简单直观

只要有了渠道管线的一些技术参数,如设计高程、转角等参数,输到RTK测量手簿中,很快很直观的就可以在实地找到待测点。

e) 快捷高效

RTK作业人员配置比传统的作业方法减少一半以上,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作业单位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结束语

随着GPS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RTK技术的出现,大大减少了水利部门测量人员的劳动强度,自动化程度高,省工省时,精度高,全天候,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工程测量变得更经济。

参考文献:

1. 李明峰、冯宝红、刘三枝:《GPS定位技术及其应用》,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版。

2. 周忠谟、易杰军:《GPS卫星测量原理与应用》,北京:测绘出版社,1992版。

3. 尹景伟:《浅谈GPS RTK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江苏水利》,2007年第11期。

第6篇:水利水电行业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 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监理 质量控制 水利工程监理的质量控制

水利工程建设监理是指监理单位受项目法人委托, 依据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程、制度、项目建设文件、建设工程合同以及建设监理合同, 对工程建设实行的监督管理。在工程建设中, 业主单位负责整个工程建设的总体规划、质量监督、进度控制、费用支付、组织协调、指挥决策等。

工程建设监理的控制管理主要包括“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三大内容。三大内容中投资控制是基础, 进度控制是条件, 质量控制是核心。因此, 工程建设监理必须抓住质量这个核心。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当前我国的水利建设监理往往都是施工阶段的监理。要求监理工程师应对进度、质量、投资三项合同目标进行控制与相互关系的协调处理。坚持以“安全生产为基础, 工程工期为重点, 施工质量为保证, 投资效益为目标”的原则,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 及时协调工程进度、质量与合同支付的关系, 促使合同管理目标得到优化的实现。下面就笔者近几年来监理的工作实践, 谈一谈项目施工阶段监理工程师应该如何做好工程质量监理。

1.质量监理的原则

工程建设监理在其监理活动中应始终坚持: 质量第一, 用户至上; 坚持质量标准; 坚持以人为核心; 坚持以预防为主; 坚持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道德规范。要以主动控制为宗旨, 对施工阶段进行质量控制; 以督促承包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主动控制为途径, 监督其充分发挥自身应有的质量保证作用; 严格掌握未经审查或审查不合格的承包单位、供货单位分包工程; 严格禁止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构配件、设备在工程上使用; 对未经工程建设监理验收或经验收不合格的工序不予签认, 且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2.质量控制的任务

施工阶段是使工程设计意图最终实现并形成工程实体的阶段, 也是最终形成工程产品质量和工程项目的使用价值的重要阶段。因此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不但是施工监理重要的工作内容, 也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监理工程师对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 就是按合同赋予的权力, 围绕影响施工质量的各种因素对施工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监理人员应根据合同文件及有关规程规范的质量要求和标准, 做好原材料、构配件及设备规格和质量的检查工作, 核查其原始凭证、检测报告、质量证明文件等, 确认其质量; 对检查不合格的原材料、构配件及设备绝不允许用于工程, 并责令承包单位及时运出施工现场; 检查施工机械、机具完好性, 看其是否满足合同文件规定的要求; 检查施工质量, 特别是重要的工序及隐蔽工程的质量检查验收; 参加单项工程验收和项目竣工验收, 做好质量签证工作, 行使质量监督权和否决权; 开好质量协调会, 协助业主处理好工程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

2.1 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工程项目开工前, 项目监理机构应审查承包单位现场项目管理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技术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 确能保证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时予以签认。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施工机械、设备, 应审核承包单位提供的技术性能报告, 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不能使用。对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机器、计量器具等应要求承包单位上报有关检测部门的鉴定证明, 并注意其有效期。

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对承包单位报送的拟进场工程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报审表并附质量证明资料、进场质量检验记录审核签认, 并对进场的实物按照委托监理合同约定或有关工程质量管理文件规定的比例采用平行检验或见证取样方式进行抽检,对未经项目监理人员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 项目监理人员应拒绝签认, 并应签发监理工程师通知单, 书面通知承包单位限期将不合格的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撤出现场。

在设计交底前, 项目监理机构应组织监理人员熟悉设计文件, 并对图纸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建设单位向设计单位提出书面意见和建议; 项目监理人员应参加由建设单位组织的设计技术交底会, 项目监理机构应对设计技术交底会议纪要(记录) 进行签认。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应依据监理规划、设计文件、规范, 按专业、分阶段编制监理实施细则, 并报总监审批后, 组织实施。

总监应及时组织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核承包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方案、进度计划, 并根据情况提出整改意见, 由承包单位负责整改, 最后由总监审定。

2.2 施工过程阶段的质量控制

在施工阶段推行以动态控制为主, 事前预防为辅的管理办法, 主要抓住事先指导, 事中检查、事后验收三个环节。一切以数据说话, 一切以书面为根据, 做好提前预控, 从预控角度主动发现问题,对重点部位、关键工序进行动态控制。

在施工管理过程中, 抓“重点部位”的质量控制, 对工程施工做到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监控,从而有效的实现工程项目施工的全面质量控制。项目监理机构应定期检查承包单位的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计量设备的技术情况; 对重要的原材料、半成品配件, 按规定组织检验试验; 对重要的分项、分部工程和各项隐蔽工程, 组织旁站监理和检查验收; 审核材料的现场实验和复验报告, 审核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现场试验(评定) 报告, 经审查确认并签认后方可用于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 当承包单位对已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调整、补充或变动时, 应经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 并由项目监理机构签认。项目监理机构处理工程变更, 如果是设计单位对原设计存在的缺陷提出的工程变更, 应编制设计变更文件。建设单位或承包单位提出的工程变更,应提交项目监理机构, 由项目监理机构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审查同意后, 应由建设单位转交原设计单位编制设计文件。

当工程变更涉及安全、环保等内容时, 应按规定经有关部门审定。项目监理机构应定期主持召开工地例会, 检查分析工程项目质量状况, 针对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并负责起草会议记要,并与会各方代表会签。

2.3 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

项目监理机构按(现行) 国家标准《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 对完成的分项、分部工程, 单位工程进行检查验收; 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对承包单位报送的分项(检验批) 工程质量验评资料进行审核及现场检查, 合格后予以签认; 对于有使用要求的分项(电器、设备调试等项) , 必须在检测、试验或运转后再进行检查评定(验收) 。

项目监理机构应组织监理人员对承包单位报送的分项(检验批) 工程和单位(子单位) 工程质量验评资料进行审核和现场检查, 符合要求后予以签认, 同时应督促承包单位做好竣工资料的整编工作, 审查承包单位提交的竣工资料及工程质量报告。针对工程质量和内业资料存在的问题, 提出整改及时间要求, 整改完毕签署工程竣工报验, 在此基础上提出工程质量评估报告并报监理公司审核签认。

3.质量监理的工作程序

工程项目施工阶段, 是工程实体形成的过程,也是工程质量目标具体实现的过程。工程建设监理应对施工的全过程进行监控, 对每道工序、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进行监督、检查和验收,使工程质量的形成处于受控状态。施工阶段的监理程序是在施工程序基础上形成的, 严格执行监理程序就能使施工过程中各主要环节、主要工序处于受控状态, 只有在受控状态下才能把握住施工过程中活动脉搏, 适时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问题。在施工阶段全过程中, 监理工程师要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检查与控制, 不仅涉及最终产品的检查、验收, 而且涉及施工过程的各环节中间产品的监督、检查与验收。

监理程序可归纳为三大类。

其一, 为运行管理程序, 主要为业主、监理、承包商三者之间联系及管理流程, 保证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反馈。

其二, 为监理内部质量体系运行程序, 主要包括信息收集及其传递途径; 会议协调; 各种监理业务处理程序; 资料的分类、整编、归档, 各层次人员岗位职责; 建设各方的关系及其处理。这些程序运转直接影响监理工作质量, 它是做好监理控制工作的内在因素, 内在的根本保证。凡是成功的项目管理必须有一个高效率的质量组织体系, 质量体系的优劣除反映在人员素质、专业配套、组织结构运转、效果可衡量性外, 重要一条就是组织可控性, 可控性依赖信息传递畅通, 信息传递、反馈的途径就是程序。内部可控程序无疑来自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 纵向体现命令源, 责任与权限控制; 横向保证职能部门配合协调和信息流程。

其三, 就是围绕监理任务落实制定的外在控制程序, 包括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程序、施工进度控制程序、支付结算控制程序、信息管理程序、质量事故处理程序、索赔、工程变更、施工分包队伍审批、竣工验收等程序。这些程序是监理控制程序的核心与关键, 它在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保证先后开展顺序和衔接, 保证监理监控不漏监, 同时这些控制程序都在相应的系统中制约了系统的行动, 保证各个系统在受控状态。监理工程师只有严格执行这些基本控制程序才能做好控制工作。

4.质量控制的方法

监理工程师现场质量检验方法有: 目测法、量测法、测量法(借助测量仪器设备进行测量检查) 、试验法(通过试件、取样进行试验检查) 。通常采用质量控制的检查方法有:见证、旁站监理、巡视、平行检验, 具体视工程项目的重要程度和施工现场情况确定采用的方式。对工程的重点部位、易产生质量通病的工序等可设置质量控制点或待检点。

监理工程师要充分了解和掌握承包单位“三大员” (即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 的情况, 根据各人弱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以防发生重大过失, 给工程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促使施工过程中承建单位施工员、质检员、现场安全员到位, 逐步强化以承包单位自身三检制为基础工程质量检验制度, 改变施工质量只靠监理工程师管理的被动局面, 提高工程质量一次报验合格率。用辨证的观点去正确对待和处理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用公平、公正、客观, 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去处理施工合同中发生的矛盾。当工程进度与施工质量发生矛盾时, 要求承包单位以施工质量求工程进度, 以工程进度求施工效益, 确保工程质量标准的实现。

在施工过程中, 监理对工程项目的实施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动态控制, 以事前、事中控制为主, 事后控制为辅的控制方法。强调监理工作的预见性、计划性和指导性, 最大限度地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 先进的计算机目标管理及科学化的统计资料分析。针对施工条件的变化和工程进展情况, 阶段性向业主单位提出调整控制性进度计划的建议和分析报告。

5.结语

监理单位在业主授权范围内履行好监理职责,根据业主要求开展具体的监理工作, 并协助业主做好与工程有关的其它方面工作。在日常的施工监理工作中, 监理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工程施工合同的执行监督上, 而应提倡监理工作的服务性, 采取“监帮结合”的原则, 从工程建设大局出发, 努力提高监理工作的预见性和指导性, 发挥监理人员管理和技术特长, 为业主和施工单位出谋划策, 从而使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监理工程师应着眼于“理”和“服务”。“理”即理顺协调关系, 相互理解, 尊重事实, 以理服人, 合情合理。“服务”具有双重性, 即在为业主提供高水平专业服务的同时, 也为施工单位提供服务。要在技术上和施工组织管理上为施工单位出谋划策, 帮助施工单位解决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只“卡”不“帮”, 只会加剧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的对立, 影响监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必须在守法、诚信、公正、科学的原则下, 认真细致地做好各方面的监理工作, 力争使水利工程监理行业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中国建设监理协会.建设工程监理概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中国水利工程协会.水利工程建设监理概论.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第7篇:水利水电行业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TV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由于水利工程建设涉及的范围较广、作业量较大且施工难度大,给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当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无法得到保证时,就会给水利工程埋下很多的安全隐患,危及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如何完善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对水利工程使用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就是严把质量关,严格按照国家质量标准执行检查,并依照质量计划的实施方案,对水利工程建设进行全方位的监督、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就要敦促施工人员马山重返作业,针对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采取妥善的解决方法,同时负责制定质量改进、工程验收的方案。

二、质量管理的目标

质量管理主要需达到以下几个目标:①工程的规模、进度基本都在预计方案的范围之中;②能够带来较大的经济利益,工程的产出高于资金投入;③安全问题,施工期间必须保证施工队伍能够安全有序的进行工作,避免发生重大事故,对施工人员造成伤害;④合理分配资源,保证工程质量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三、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项目法人缺乏质量管理意识

有些水利工程项目者的质量管理意识较为淡薄,对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过于松懈,不仅影响水利工程的正常施工,同时给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埋下很多的安全隐患。再者,工程项目者综合素质较低,没有较高的管理能力和专业素质,对工程项目建设法律法规没有深入的认识,导致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各种违规现象,严重影响水利工程建设质量。

2.建设市场监督力度较为薄弱

我国建设行业的信用体系还不够完善,没有实现全面的、动态的行业信用体系,导致建设市场监督不到位。在建设市场监督过程中,由于缺少相关的制约措施和惩罚条例,一些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工程建设工程中频繁出现违规或者失信的现象。例如:随意缩短工期、资金不足、拖欠工资等。这些违规行为严重制约了工程建设市场有序、健康的发展。

3.工程前期勘测与设计不合理

由于工程管理人员对水利工程的计划书、施工可行性报告以及工程设计文件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对水利工程建设环境及其经济效益等没有详细的了解,尤其没有对水利工程建设可行性进行有效的分析,导致水利工程勘测数据出现严重误差,工程设计不合理,给水利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4.工程施工过程缺乏监督机制

有些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也没有制定相关的质量监管制度,对水利工程施工程序没有进行监督,导致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的产生。首先,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谋取更多的利益,把水利主体工程进行变相转包或者在施工的过程中偷工减料、制作假账,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其次,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的设计人员、施工人员、质量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都较低,不能满足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再者,有些建设单位盲目赶进度,以缩短工期,施工工序过于敷衍,严重影响工程施工质量。

四、提高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

1.建立完善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主要包括质量保障体系、监督管理体系、技术创新体系、人才管理体系以及培训考核体系五个部分。(1)质量保障体系。依据时展要求和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情况,提高工程施工技术的标准,完善质量保障体系。(2)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对工程设计图纸、施工图纸、质量检测、施工监理等方面的监督和控制,并落实质量监督责任制度,以有效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水平。(3)技术创新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水利工程建设单位要鼓励员工进行自主创新,研发企业特有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及时掌握新技术、运用新材料,避免工程施工技术风险的产生。(4)人才保障体系。制定人才保障体系,以吸引大量的高技术、高能力、高素质工程人员,壮大水利工程建设队伍,提高水利工程建设质量。(5)培训考核体系。为了提高工程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培训考核体系,定期对工程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以提高工程人员的质量意识及操作能力。

2.提高工程项目法人的业务水平

项目法人业务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的施工进度和建设质量,所以提高项目法人的业务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项目法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对影响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和使用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和预测,并做好工程项目规划,保证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2)加强对水利工程重要设计方案、技术文件、施工组织变更设计的审查,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3)加强对水利工程施工过程的监督和控制,对工程设计图纸审核过程、结束交底工作、施工设备及材料检测等进行严密的控制和管理。(4)组织水利工程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部门对部分工程及其隐蔽工程进行严格的验收,以保证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

3.维护和规范工程建设市场秩序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工程建设市场环境,才能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有序进行,所以维护和规范工程建设市场秩序就显得尤为重要。(1)依法规范工程建设市场的行为,并不断完善建设市场管理体系,对工程招标、投标进行有效的监管,对工程项目法人的行为进行约束,严密监察工程施工分包及转包程序。(2)完善建筑法律法规,并认真按照《建筑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以及《建筑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等法律规定,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有法可依。(3)加强建设市场准入制度及清出制度,对水利工程设计组织、施工组织、承包组织等进行严密的监察,对与无证作业的工程人员给予适当的违法违规处理。

4.保证工程勘察质量和设计质量

水利工程的勘察和设计质量对工程整体建设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所以要加强对工程勘察质量和设计质量的控制。(1)工程勘察人员要严格按照《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条例》要求,对水利工程进行有效的勘察和设计,以保证工程勘察和设计的质量。(2)实行工程设计招标措施,以提高工程设计的质量,促进工程设计市场的发展。(3)加强工程设计的监理力度,以避免工程设计误差对工程建设质量的影响。(4)严格执行设计审查制度,对工程初始设计进行严格的审查,以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5)对工程施工图纸进行审核,并对工程设计第三方进行适当的约束,避免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图纸出现质量问题。

5.加强对工程施工过程的监督

(1)工程施工单位要完善工程的施工工序质量管理体系,并按时上交施工质量统计分析报告和施工质量监控图表,为施工质量管理措施的调整提供依据。(2)对变更工程设计图纸进行严格的审查,避免不合理变更设计的出现。(3)对工程施工全过程进行严密的控制和监督,以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纠正。(4)建立工程施工质量反馈系统,对施工进度、施工监理、施工物料、施工工序等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并制定质量管理标准,把工程各个项目的质量指标、质量监察、质量评估、质量验收等作为工程质量评价依据,明确工程质检人员的职责,及时向上级反馈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情况,为优化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要通过完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工程建设市场秩序,提高工程项目法人的业务水平,并加强水利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质量的管理和控制,来达到提高中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效率,保证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何双胜.浅议农村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1,9(05):123-125.

[2]薛恩才.浅谈水利工程质量管理问题及对策[J].民营科技,2012,23(04):98-99.

第8篇:水利水电行业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ETL;OLAP技术;图书借阅分析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21-0063-02

图书管理系统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统计数据,这些海量信息中蕴涵了对图书管理(如采购、馆藏、咨询等)有指导性的潜在信息。但传统的图书管理系统只有简单的借阅查询功能,难以从多维的角度对数据进行提取,进而为图书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数据仓库、OLAP和数据挖掘技术是建立决策支持系统的有效手段。数据仓库集成了当前的业务数据、历史数据和外部数据,基于不同的主题,使用OLAP技术可以为图书管理情况提供有价值的信息,采用数据挖掘算法还可以对图书各业务趋势做出预测。因此,本文以数据仓库、OLAP为核心技术,并以时间为基准,通过ETL技术对数据进行增量式迁移,实现了对现有数据库的动态建模,以达到辅助支持图书管理的目的。

一、ETL技术

ETL(Extract,Transform,Load)即数据抽取、转换、清洗、装载的过程,是构建数据仓库最重要的步骤之一。用户从数据源抽取出所需的数据,经过数据处理,最终按照预先定义好的数据仓库模型,将数据加载到数据仓库中去。ETL总共分为数据抽取、数据转换、数据清洗、数据加载四个步骤。

二、数据仓库和OLAP概述

(一)数据仓库

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是面向主题的、集成的、不可更新的(稳定的)并随时间不断变化的,建立数据仓库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支持行业高层主管们的决策分析。数据仓库被看作是一种支持结构化和专门的查询、分析报告和决策制定的体系结构。由于数据库和数据仓库应用的出发点不同,数据仓库将独立于业务数据库系统。但是数据仓库又同业务数据库系统息息相关。事实上,数据仓库系统=ETL十数据存储+0LAP+客户端。

(二)OLAP多维模型

OLAP(联机分析处理)是使分析人员、管理人员或执行人员能够从多种角度对从原始数据中转化出来的、能够真正为用户所理解的,并真实反映企业多维特性的信息进行快速、一致、交互的存取,从而获得对数据的更深入了解的一类软件技术。其基本思想是企业决策者能够灵活地操作企业的数据,以多维的形式从多方面和多角度来观察企业的状态并了解企业的变化。OLAP的目标是满足决策支持或多维环境特定的查询和报表需求。OLAP提供了对数据的多维分析方法,包括切片、切块、旋转、上钻、下钻等分析动作。

三、系统设计

通过综合考虑事务处理系统的数据环境和本系统的需求,设计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图书借阅分析系统体系结构。该系统的体系结构图及数据流程如图1所示:

(一)数据仓库模型设计

数据仓库和OLAP 工具是基于多维数据模型的,该模型将数据看成数据立方体(Data Cube)的形式。图书借阅分析系统原始数据库主要信息有借还交易记录、客户信息、部门、地点、时间。因此,本文基于以上信息对数据仓库进行了建模型,所用多维数据集采用雪花型模式。考虑图书统计数据很大,为了提高分析效率,本文采取了两个策略:

1.将交易记录分为了两个事实表:借记录表和还记录表,并将两个表合并生成新的视图。这样分析可以根据需求而选择不同表。

2.采用“基于Apriori算法和OLAP的关联规则挖掘模型设计”所提方法对数据仓库数据进行处理以提高效率,并为以后的数据挖掘处理做好准备。在SQL Server 2005数据转化服务(DTS)中通过VB script语句完成此项转化,语句如下:

Function Main()

DTS Destination(“次数”)=1

Main=DTS TransformStat_OK

End Function

所设计数据仓库如图2所示:

(二)ETL实现策略

ETL策略是关于工作的总计划,处理诸如如何提取数据以及如何处理数据中的错误之类的问题。主要考虑的问题包括不同的数据格式、坏数据、不兼容的源系统、源系统的改变和提取与加载的窗口等,ETL策略需要定义这类问题的标准来为ETL过程提供依据。

考虑数据仓库设计需求,本系统ETL主要策略有两条(对于数据清洗、存储本文不作过多阐述):

1.根据交易记录的统计字段,在数据迁移过程中,将数据分为借图书事物数据和还图书事物数据,并分别存储。

2.以时间为基准,实现系统定时、增量式迁移数据。这将大大提高系统数据处理效率。本系统中选用Microsoft的DTS作为ETL工具,流程图如图3所示:

四、系统实施

(一)系统实现

Microsoft提供了一系列提取、分析、总结数据的工具,从而使联机分析成为可能,并将OLAP(联机分析处理)功能集成到Microsoft SQL Server中,提供可扩展的基于COM的OLAP接口。本系统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建立数据仓库、定义数据迁移的定时处理、OLAP模块的定时更新,利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开发数据迁移模块及OLAP联机分析处理模块。

(二)分析结果展示

本系统在某高校图书管运行,效果理想。图4为图书馆2007、2008年(学生类型―学院)借阅情况分析图。该图蕴涵信息有:

1.“计算机”和“经贸”学院的学生借书次数明显多于其他系,说明可以考虑分不同区域存放和这两个学院有关的图书,以增加安全性,避免借阅人员拥挤。

2.研究生借阅图书次数低于本科生,但考虑研究生总人数,说明研究生学习更为积极。

3.全校所有专科生借阅次数几乎没有,而专科生总人数巨大,说明该校专科生学习情况极为不好。学校应加强补救措施。

五、结语

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数据仓库、OLAP、ETL技术的实现图书借阅数据再次管理的解决方案。本系统运用数据仓库、OLAP技术,在原由图书管数据库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开发,且利用ETL技术使整个系统实现了智能增量更新,有效的达到了对图书借阅情况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及对图书管理工作支持的目的。当然,该方案缺乏和数据挖掘技术的结合,而在分析系统中,正是需要更为科学和强大的决策支持技术,如数据挖掘、专家系统等来满足特定的需求,数据仓库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这也是下阶段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Jiawei Han,Micheline Kamber.Data Mining:Concepts and Techniques,Second Edition [M].China Machine Press,2007.

第9篇:水利水电行业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供电系统 拒动 继电保护

中图分类号:U224.3+1

近年来,我国电力系统规模逐渐增大,各式电气设备数量随之亦不断增加。因为运行环境较为复杂多变、系统覆盖的范围较广以及一些人为的因素,导致频发电气设备故障问题,这严重影响了电力系统可靠与安全运行。而继电保护的装置属于电力系统稳定且安全运行重要的保障设备。装置能否充分发挥保护作用关键点为其自身可靠性,因此对继电保护可靠性进行大幅度提升就显得至关重要。

1、10kV供电系统继电保护的概述

继电保护主要是对危及安全运行异常工况以及电力系统的故障进行研究,对其对策反事故自动化的措施进行探讨。其在发展的整个过程中曾经主要采取有触点继电器对电力系统和其输电线路、变压器、发电机等元件进行保护,因此称为继电保护。其基本的任务为如果电力系统出现异常工况或者故障时,于可能实现最小区域以及最短时间内自动切除系统中故障设备。

整个电力系统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为10kV 供电系统,其稳定、可靠且安全运行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以及用户的用电造成直接的影响。继电保护的实质为控制、保护、监测一次设备的自动装置,继电器是其核心。继电保护装置在供电系统中主要的任务为保证系统安全且可靠运行,其可以对系统实时运行的状态进行掌握,并且将系统中存在问题及时的发现,再通过借助断路器切除整个系统中出现问题的部分,以此降低其对系统的安全供电造成影响。

2.10KV供电系统继电保护

10KV供电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保证了企业畅通的用电和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10KV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状况指的是系统中的设备和线路都在系统允许的范围内稳定正常的工作;10KV供电系统的故障状况指的是某些设备或者线路进行超出系统允许范围的运行操作,其操作有可能会危及到设备或者系统进行异常性的运行。

供电系统继电保护配置的基本任务:(1)供电系统在正常运行时中,保护装置能对供电系统进行监视各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这能为工作人员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依据。(2) 10KV供电系统出现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可以自主地进行有选择的切除出现故障部分,迅速隔离故障部分和非故障部分,为非故障部分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3)当发现10KV供电系统有出现异常运行工作这种情况时,继电保护装置能快速地向值班人员发出警报,及时处理故障问题。

2.1.10KV供电系统继电保护配置要求

可靠性、选择性、灵敏性和速动性是供电系统对继电保护装置的提出的四个基本要求。(1)可靠性是指保证继电保护装置的设计原理、整定计算和安装调试高度的准确性。并且保护装置元件要有可靠的质量、适当维护运行和有效地简化供电系统,以此提高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可靠性是继电保护装置性能的重要保证。(2)选择性是指通过故障设备或线路本身的保护来消除故障,只有在发生设备故障或线路本身保护或断路器拒动这几种情况下,才能用周围相邻的设备保护、线路保护或断路器失灵保护来使故障消除。(3)灵敏性是指当金属性短路发生在设备或线路的被保护范围内时,继电保护装置都有具体规定的灵敏系数。(4)速动性是指在确认线路发生故障时,保护装置应快速把短路故障隔离切除,这能让供电系统的稳定性提高,降低故障设备和线路损坏度,尽可能地缩小出现故障影响线路和设备的范围。

3、提高10kV 供电系统继电保护可靠性的措施

3.1.加强可靠性管理,提高可靠性管理水平

加强组织制度建设,完善管理网络,把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作为整个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大可靠性管理力度,建立健全供电可靠性管理体系,成立供电可靠性管理领导小组、供电可靠性管理网络。定期召开指标分析会议,组织、指导、总结、分析可靠性管理工作,制订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计划,保证供电可靠性管理有计划、有分析、有措施、有总结。

认真贯彻新规程,加强可靠性专业的培训,做好评价指标统计分析工作、可靠性专责的分析报告,既分析供电可靠性指标、计划检修、协调停电、故障停电和重复性停电情况,又分析故障原因、故障设备以及电网调度、运行操作、检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基础资料的积累和完善,为编制运行方式、检修计划和制定有关生产管理措施提供详实、准确的决策依据,同时也为电网可靠性评估提供计算依据。强调专业间的配合,可靠性管理要广泛参与到配电管理、新增用户送电方案审批、停电计划会签与审核、计划外停电的批准、城网改造设计等各项工作中去。加强停电计划的合理性、周密性。各基层单位在安排生产计划时,坚持计划停电“先算后停”,凡涉及供电可靠率指标的各种停电工作,均由设备运行单位统一申报月停电计划,组织有关单位召开检修计划会,进行协调、合并,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性停电、缩短计划停电时间。同时,对重复性停电、临修、超时检修等各项指标重复考核,使可靠性考核力度大大提高。重视技术进步,不断提高设备装备水平根据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围绕生产中的重大技术问题确定技术攻关项目,倡导有关部门与有关科研机构联合进行技术攻关。调度自动化、配网自动化、带电作业、状态检修、MIS 系统的开发与应用,都将为供电可靠性提供较好的技术支持。

提高电网装备水平,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如真空断路器、SF6 断路器、柱上真空开关、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硅橡胶绝缘子、交联电缆等,减少因设备质量问题、试验周期短造成的不必要停电。同时,对变电所进行无油化改造。不断加大电网改造力度。改善城区10KV线路网络结构,逐步实现手拉手供电,线路供电半径要适中、供电负荷基本合理,并逐步进行配网自动化项目的试点。依靠科技进步逐步实现输、变、配电设备的状态监测和状态检修,通过在线检测、盐密指导清扫、带电测温、油务监督等先进的测试手段和科学的分析评估方法,掌握设备的性能,指导设备的检修;变电设备涂刷RTV,延长清扫周期。依靠科技进步,积极开展带电作业。设立带电作业班,配备相应的带电作业车和带电作业工具。在符合安全条件的前提下,能够实行带电作业的,尽量实行带电作业,如带电断接火、处理缺陷等,以有效地减少线路停电时间。采取有效措施,增强事故处理能力和处理效率①针对树线矛盾突出的地方,更换绝缘导线。②在变电所装设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在线路上安装故障指示器,缩短故障查寻时间。③积极进行职工技术素质培训,提高职工进行事故处理的水平。④加强对用户的安全管理,指导用户进行安全用电,向用户推荐电力新技术、新设备,尽力减少因用户原因造成的系统故障。⑤大力加强社会宣传,提高全社会对电力设施的保护意识,减少因外力破坏造成停电事故的发生。

4、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电力系统规模不断的扩大,系统稳定性以及安全性运行愈加重要,而这亦对继电的保护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必须采取行之有效且科学合理措施对继电保护可靠性进行进一步提高。此外,10kV 供电系统在整个供电网络中占据重要位置,其安全稳定运行不仅对整个供电网络的稳定造成直接影响,而且可以推动我国电力行业稳定且健康发展。而找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采取合理解决方案是维护其安全稳定运行重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陈小梅. 浅谈10KV 供电系统的继电保护[J].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