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体育教学设计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G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2-0113-01
“游戏式”教学方法是现代教育学发展当中的一种创新式教育法。基于体育活动本身就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采用“游戏式”教学方法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同时,初中体育“游戏式”教学方法还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椭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一、“游戏式”教学方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影响
初中体育“游戏式”教学方法,是在“新课改”背景之下提出的,是目前深受初中学生喜爱的体育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从缓解学习压力、促进和谐关系、增强团队意识等方面都有显著作用和影响。
初中阶段的学习,是学生小学和高中阶段的过渡时期。很多学生在这一阶段都难以适应突然增加的学习负担。因此,在这一阶段,学生极易出现焦虑、逆反的心理,甚至出现心里疾病。“游戏式”教学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暂时放下学业压力、体会游戏中的快乐、增加同学之间的和谐关系,从而达到放松身心、缓解学习压力的效果。
同时,体育游戏是一种群体性活动,侧重团队合作。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需要放下自我意识、突出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强调遵守游戏规则。这对纪律观念较差、自我意识较强、合作能力不足的初中生而言,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训练方式。同时,在游戏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团队内、班级内的凝聚力、改善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
二、“游戏式”教学方法的应用策略
“游戏式”教学方法在初中体育课程当中的应用策略,主要涵盖了准备活动、体育技能教学和一些游戏设计的注意事项。
(一)准备活动中的“游戏式”教学
传统的初中体育课堂内,准备活动主要包括了慢跑、伸展练习、体操等活动量小、活动幅度轻微的方式。而这些体育动作通常没有难度、反复性极强,很容易在课堂一开始就使得课堂气氛沉闷,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准备活动中的“游戏式”教学,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游戏,例如:体操活动中,安排“体操接龙”,由学生依次领操,提高学生参与度;慢跑活动中,组织开展“蛇行跑”、“慢跑抱团”等游戏,使得慢跑的线路更加多样化、慢跑过程中增加一些趣味性的项目,以此来激发学生积极性。
(二)体育技能中的“游戏式”教学
体育技能的教学,是体育课程中的主要内容。这一部分的教学工作,以体育项目的基本入门技巧和动作为主,有一定的枯燥性,可以在此加入“游戏式”教学。常用的教学案例如下:
1. 在篮球教学中,在学生学会了基本的运球技巧、投篮技巧之后,通过适当时间的练习,让学生熟悉并掌握这些技巧,之后可以引入多人运球接力、投篮比赛等方式,将基本的运球和投球技术练习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进行,增加训练的趣味性。
2. 在足球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每人在运球前进的时候,需要避免其他成员的截球,截球成功或者运球成功,都能得分,这种方式能够将足球比赛过程中的截球和护球行为,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训练。
3. 在长跑练习中,可以采取越野竞赛的形式,不再是以田径场作为唯一的长跑路线,而是以学校内任意路线作为长跑路线,增加了长跑的趣味性;也可以采用追逐竞赛的方式,打破传统的长跑过程中,孤独乏味的训练过程,让学生体会到体育课堂的乐趣。
(三)游戏设计的注意事项
在游戏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如下几点注意事项:
1. 游戏的安全性:在一些对抗型和竞技型的游戏设计中,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因此,游戏规则的设置必须安全合理,防止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为了得分,而采取某些激烈的游戏行为,从而造成体育伤害。同时,在游戏进行时,体育教师必须全程监督和指导,保证轻松和谐的游戏氛围、确保严而有序的游戏秩序。
2. 游戏的负荷量:部分游戏可能比原有的教学课程的运动负荷量更大,因此在课堂中的游戏数量和运动量都必须进行控制,使得学生年龄与负荷量能够相互匹配。在具体某一次的课堂教学中,不宜增加过多的竞技类和对抗类的游戏活动,这样只会造成学生超负荷的活动量,可能会造成学生课后的过于疲劳、运动劳损。
3. 游戏规则制定:教师在制定游戏规则时,一定要做到公正裁判,来保证游戏顺利进行。体育教师不仅要熟悉游戏的名称、游戏方式、游戏规则,还应该在规则制定中留有余地、具备一定的判断和协调能力,在游戏过程中能够处理临时发生的冲突,确保游戏活动中的和谐氛围、保证游戏顺利进行。
4. 游戏奖励方式制定:在游戏结束之后,需要对游戏中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表扬,同时明确,游戏中没有失败者,对表现不佳的学生进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游戏之后,通过表扬和鼓励的方式,对游戏进行总结,并启发学生多进行思考、交流与合作。
关键词: 初中体育 学困生 转化策略
新课改以来,初中体育教学在逐步发生变化,教学主体逐步转变为学生,但是在教学过程,一部分学生因为某些原因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必须在认清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使初中体育学困生能够完成转化,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过程。
一、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1.学生方面
体育学困生就是指在心理、生理相应阶段无法完成相应体育学习的任务,对于所要达到的体育课程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从而导致其在完成体育学习的任务中存在较大困难。其所具有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学习没有动力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体生长的关键阶段,但是大部分学生对于这一时期的体育锻炼与学习认识不清,对体育课的兴趣往往建立在个人的喜好之上,再加上学习过程中自身身体素质的问题,导致在体育教学中出现很多学困生。
(2)意志力较为薄弱
现在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其意志力一般较为薄弱,缺乏毅力,害怕吃苦,对于相较而言较为单调、时间持续周期长的运动项目难以坚持,例如体育课上的跑步等。长此以往,学生对于体育运动就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从而成为学困生。
2.学校方面
(1)学校制度
现阶段我国对于体育运动虽然给予了一定重视,但是相较而言在政策上还是缺乏一定倾斜,在现阶段的初中招生中并不考查学生的体育成绩。高中招生虽然对体育有所重视,但是在中考成绩中仅占30分,这就造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校及教师对学生的体育能力要求较为低,对学生没有提出严格要求。
(2)学校活动
学校的体育活动氛围是影响体育学困生转化的重要因素。而现今大部分学校所组织的体育活动仅运动会一项,而且在运动会上往往抽取那些体育优等生进行训练,这也不利于学困生的成长。
二、体育学困生转化策略
针对以上所说的学生在体育课上所面对的问题,为推进体育学困生转化,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改变体育学困生的思想
初中阶段所出现的体育学困生往往都是因为对于体育运动的价值认识不清,导致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往往受到一定的社会思想的影响,认为从事体育锻炼会耽误学习时间,还有一部分学生本身就认为体育活动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因此存在不同程度的抵制心理。我们要想使特困生发生转化就要首先从这方面入手,在体育课上加大对于从事体育运动益处的宣传,想办法提高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也要注重对于学生意志品质的锻炼,逐渐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例如,笔者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就将体育游戏应用到教学中。从而提高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习的乐趣。
下面以《篮球》这一课程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1)教学对象:初中生。
(2)教学目标:使得学生基本掌握双手胸前传球、运球、投球等基本知识。
(3)教学设计: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是篮球技术中的基本动作之一,也是初学者较易掌握、较为实用的技术,对于其他技术的掌握也有衔接作用,掌握传接技术将为掌握篮球的进攻技术奠定基础。而运球、投球则是相应篮球的基本功。为此我们首先应该让学生自己拿到篮球以后进行尝试,将他们分为不同教学小组让他们各自进行游戏,然后在游戏过程中发现并记录学生的不足,进行一定程度的讲授,在讲授完让学生加以练习以后就对学生分组,然后就各组完成情况进行评比,这样给学生以最大自主空间。在下课后告诉学生下节课还会举行趣味篮球赛,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进一步提高,学生也会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是有利的。
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非常有利,其能够从体育课本身吸引学生,从而使其乐于参与到体育课程之中,能够在体育课程中获得乐趣,从而从心里认同体育运动,享受运动乐趣。
2.改变社会环境的影响
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改革的时候,应该想办法给学生营造积极健康的体育活动氛围,这样就能借助大环境影响那些体育学困生,这样也能促进体育学困生的转化。例如,现在经常开展的“三人篮球赛”等项目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参与度就有很大帮助。体育教师也应该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应用自身人格魅力更好地影响学生,做学生的榜样,在学生学习过程对其一视同仁,对于那些学困生更应该给予足够关怀,从而真正赢得学生的尊重,保持体育学困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三、结语
初中阶段的体育学习对于学生的成长非常必要,我们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学生及社会环境等角度促进体育学困生的转化,使其逐渐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使学困生能够实现身份的转化,更加享受体育课程。
参考文献:
[1]周红.如何转化初中体育学困生[J].学园,2014(22).
关键词:体育教学预防处理突发事件
下面,通过一个案例给我引发的思考,结合个人教学经验,浅谈对于“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
案例:在区里组织的青年教师汇报课中,一名教师上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课,在课中教师运用了一个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出手速度,方法是将实心球换为学生们更加熟悉和喜爱的篮球来进行两人一组的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的动作,场地的距离是篮球的两侧边线,目的是通过改变球的重量来体会全身协调用力和快速挥臂鞭打出手,根据教师要求,练习动作在哨声的指挥下完成,第一声哨,持球准备;第二声哨,后腿弯曲,身体后仰,手臂后引;第三声哨,自下向上发力,蹬地发力,快速出手。教师讲完要求,示范动作后,准备第一组练习,1,2,就当老师刚吹响第二声哨不久,这名同学使劲的将球投了出去,此时只听到篮球在塑胶地上清脆的落地声,同学们也停止了练习,并发出小声的嘲笑和议论,那名同学瞬间脸红了,并不好意思的低下头,这时同学们将目光投向老师,看老师会怎样处理他,场下诸多听课老师对教师的处理也很期待,教师走向那名同学,不但没有发火去质问他为什么没有听清要求,而是冲他微微一笑,大声的说:这名同学肯定平时很喜欢打篮球,一拿到篮球走上球场有点小激动,恨不能马上练習起来,是不是?同时呢,刚才这名同学的投掷动作还是比较规范的,同学们感谢他为大家做了一遍示范,掌声……但是呢,现在要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练习,集中精力,过会儿老师让你出列给大家展示,好吗?对面的同学把球传过来,咱们开始。此时,这名同学的脸上已经没有了刚才的羞愧,缓解了尴尬的局面,一旁听课的教师也露出赞许的微笑。
在体育课上,学生没有集中精力,不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练习的事情经常发生,尤其是年轻教师上课时,出现问题后怎么办,很多时候老师沉不住气,发脾气,质问学生:干什么来,听见了没,你看看有你这样的吗,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耽误教学进程,同时对其他同学也起不到“震慑”作用。案例中老师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学习;通过此案例,引起了我的思考,对于课上“突发事件”的处理,我采用的是避其锋芒,因势利导。“突发事件”分为可控的和不可控,我认为,这都是由孩子的天性和个体差异造成的,遇到此类问题,千万不要回避,正确的去引导解决。
那么如何预防突发事件的产生,将意外情况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使课堂都掌握在自己的预设中,我结合个人教学经验,谈谈我的理解。
一、如何预防
我采取的方法是编写详案,创设情景,换位思考,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备课详案是从课前的准备,到与学生见面说的每一句话,以及课上所有的语言;学生有可能的问题,一直到最后下课全都都经过思考写下来,经过认真修改,上课之前还要在头脑中过一遍。编写详案的好处在于把整个上课的流程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对于青年教师特别有利,尤其是在准备汇报课和评优课时可以作为上课的抓手,能够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保证有序完成教学任务,但由于编写详案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对于有经验的教师,课堂驾驭能力强的教师,可逐渐过渡,最终形成普通教案或电子教案。在传授技能的时候,换位思考,创设情境,体会学生有可能问的问题以及练习时的问题,可以将出现意外情况的概率降到最低。最后,认真了解所教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真正的走进他们,了解他们的内心,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二、怎样处理
正像我之前说的,一旦遇到此类问题,教师一定要正确处理,不能逃避。由于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所以学生出现的情况肯定让教师很意外,有时问题可能还很尖锐,这时我想我们大可不必太较真,以“圆滑“的太度去处理,顺利的过渡,正所谓避其锋芒,如果教师过于在意,不能冷静下来,很有可能处理不当,出现“跑题”现象,遇到此类问题,我们可以联系本课的教学内容或者采用的方法手段,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多鼓励,从而作为课上的一个正面的小插曲以达成最后的教学目标,效果事倍功半,正所谓因势利导。
体育课上的“突发事件”还有是因为场地、器材和天气造成的,无论遇到怎样的问题,我们都应正确的面对,妥善的处理,课前认真准备,课上认真负责,真正做到“避其锋芒,因势利导”。
参考文献:
[1]张红新.中学生冲抢前场篮板球的意识培养与教学训练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2]王海永.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3]郭荣美.新型体育教学模式与素质教育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4]张亚乐.浅谈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管理[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5]陈新权.如何在初中体育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6]刘露.提高初中体育耐久跑教学效果小议[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7]赵金环.篮球兴趣与终身体育[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跨越式跳高能发展学生的弹跳、协调、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积极进取的意志品质,是初中体育教材中一个主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但是由于场地器材及安全因素等原因,现在已经被很多体育老师忽略了。为了能让跨越式跳高在体育课堂上重放异彩,让学生体验由跳高运动所带来的无限乐趣,同时也为了体现合理、有效的组织,我尝试设计了这堂跨越式跳高课,希望能有所突破。
二、设计方法
(一)课前布置
上课之前准备好6根立柱及6条橡皮筋,将立柱和橡皮筋布置成六边形的形状,并在距离每条橡皮筋一定距离的地上画一条起跑线。
②学生自主练习
学生从橡皮筋的一端跳进之后,从另一端跳出(全部用跨越式跳高动作进行练习)。
③分层教学
将每一段的橡皮筋都拉成斜线,让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的高度进行练习。
④比赛:看谁跳得比老师高?
老师跳过一定的高度,作为学生超越的目标,看哪些学生能超过老师所跳的高度。
3.结束部分
游戏:舞龙。教师带领学生一路纵队穿越六边形进行蛇形跑。
三、案例分析
只有合理有效地处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教材与教法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索体育课特有的教学规律,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过程优化结构,才能真正地做到提高体育教学的水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一定的组织形式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教”和“学”的目的。然而,任何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对象而不断的变化,因此,怎样合理有效地组织教学以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就变得至关重要。
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是围绕六边形这个场地布置展开的,所有的练习手段、练习形式都是利用这个六边形的场地而进行的,包括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的分组练习、教学比赛及最后的放松活动等等。
首先,在课的开始部分,学生围绕成六边形的场地站立成圆的形状,教师站在六边形内,这样的组织形式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看见教师的示范,且教师的示范面能更广,示范角度能更多,便于学生从不同的方位和角度了解动作方法,让学生学得更加细致、明了。
其次,在课的基本部分,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站立的位置就近选择练习点,这样避免了大面积的队伍调动,节省了组织队形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同时也能更快的给学生进行分组,使教学过程更加紧凑、流畅、合理。此后,不管是教师的讲解、错误动作的纠正、分层练习、学生的展示、教学比赛等,学生的队形变换都不大,都是围绕六边形而进行。同时,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由外向内跳入六边形中后,又从另一侧用同样的方式向外跳出,这样的设计不但解决了学生跳进去之后如何出来的难题,也同时增加了学生练习的次数,提高了练习的密度,也把所布置的场地器材完全充分的利用了起来。
最后,在课的结束部分,利用游戏舞龙的方式,教师带领学生一路纵队穿梭于六边形的各个边之间,不仅起到放松身心的作用,也充分利用了场地,使组织显得更加合理有效。
然而不足的是,由于是进行跨越式跳高的学习,在落地的时候最好有大垫子放在地上用以保护学生,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但因为本次课六边形的设计需要学生跳进去之后再从里面跳出来,如果放大垫子的话不太利于学生助跑起跳,所以不是很适合摆放大垫子,以至于在安全措施上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
第二,在进行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将橡皮筋以斜线的方式摆放让学生自主选择起跳点和起跳高度,这样虽然体现了分层,也体现出了学习的自主性,但是,在学生选择高的那头跳过去之后,出来的时候就只能往低的那头跳,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水平和练习的积极性没有多大的好处,所以这一问题是本次组织形式的一大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