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美术欣赏课的认识范文

对美术欣赏课的认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美术欣赏课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美术欣赏课的认识

第1篇:对美术欣赏课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美术欣赏教学;艺术修养;审美态度;认识

【中图分类号】G373.56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3-0038-01

美术欣赏课的开设,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达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启迪智慧,扩大知识面,以及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儿童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 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美术欣赏教学的几点认识

一、美术欣赏教学不只是看一些美术作品,更是培养学生对美术欣赏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术欣赏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并不是通过几节美术作品欣赏课就能进行美术欣赏的。因此,在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思考如何讲解作品(灌输知识),而且要思考如何吸引学生来参与欣赏(体现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原则),引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情感。通过引发出学生自己的真实情感,从而产生真切的审美体验,提高对美术欣赏的兴趣。

二、美术欣赏教学不只是认识艺术语言,更是培养审美态度

作者的一切思想和情感都是通过一定的物质形式传达出来的。不同的美术门类,由于它们的基本特征都表现为造型性、视觉性、静态性和空间性,因而在审美要素中,它们表现出的情感要素与意蕴美方面都具有共同特点。然而,不同美术门类作品所使用的物质材料及制作方法各不相同,就造成了它们在审美形式要素上有很大区别。如:绘画中表现出色彩、明暗、笔触、线条等;雕塑则表现出材质的体积、量感质感、肌理等。不同时期的作品又会体现出不同的风格与形态。

正因为如此,在欣赏学习中,教师应让学生接触大量的优秀作品,从中认识艺术语言的作用。对不同美术门类的作品,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采取不同的审美态度去进行欣赏,尤其是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有机会比较和体会各种艺术不同语言的特点,锻炼用口述和笔述的方式加强对艺术语言的感受与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

三、美术欣赏教学不只是学习美术知识,更是加强学科之间联系和扩大学生知识面的桥梁

比如,在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其中,最主要的和难度最大的是让学生去领略中国古代山水画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而不同时期的山水画的面貌和意境都各不相同,其中,面貌的不同之处比较容易感受,而意境的不同,相对来说是难以理解和体会的,尤其是对于这些自我意识和现代意识较强的高中生来说更是如此。为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从体会古诗的意境入手,去体会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意境。因为对于高中生来说,在语文课中已学过大量的古诗,所以对古诗的意境的理解就比理解山水画的意境容易多了。而且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与古诗之间的确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例如,陶渊明的诗句“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意境,就与北宋山水画的意境有很多相同之处,主要是作者都以客观地描写自然景色为主。诗人和画家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没有直接表露出来,而是隐藏在所描写的景色之中,所以称为“无我之境”。

另外,音乐和美术被称为“姊妹艺术”,而且它们之间的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把音乐引进到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不仅能活跃教学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尤其是对一些抽象作品的理解。比如,在欣赏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作品《百老汇街的爵士乐》时,我一边放爵士乐,一边让学生去找寻画与音乐之间的联系,并把感受表达出来。在音乐的影响下,同学们面对画面,很容易感受到画中那错综复杂的直线和闪烁不定的小色块形象地表达出爵士乐所特有的节奏感。这样,抽象的绘画语言就变成了诠释音乐的形象的视觉符号。

第2篇:对美术欣赏课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1-0360-07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1.107

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了美术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将绘画、手工、欣赏等活动结合起来。但是,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重绘画、轻欣赏”是一种常见现象,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造成这种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欣赏课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欣赏就是让学生看一看,因而忽略了对欣赏教学的研究。小学美术教师要对美术欣赏教学有足够的认识,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和心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恰当的方法来开展美术欣赏教学,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美术知识,同时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能力。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在本文中谈一谈上好美术欣赏课的几点具体做法。

一、激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热情和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老师,在浓厚兴趣的指引下,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美术欣赏活动。因此,教师在上美术欣赏课时,应该适当引导,激发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兴趣。比如,在让学生欣赏以青花瓷为题材的美术作品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小学生展示多种多样的青花瓷,同时播放歌曲《青花瓷》,营造宽松、诗意的教学氛围。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欣赏兴趣被激发了出来,而且会主动投入到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中,他们的美术欣赏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培养。

此外,小学生由于生活阅历、知识量有限,对美的事物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审美标准来要求学生,不能将自己的审美观点强加给学生,应当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给予他们适当的引导,通过形式多样、色彩鲜艳的美术作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根据具体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很少接触到艺术作品,只是对具有本地特色的艺术品比较熟悉和有亲切感,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作品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引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如果把教学活动比作一艘船,那么教学目标就是船上的舵,它不仅对教学活动设计的方向起指导作用,而且在设计的步骤和方式方法上也具有制约功能。因此,明确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控制,有利于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例如,《美丽的服装》一课中,欣赏的内容是美的服装,而服装是一门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综合的艺术文化,它受不同的历史时期、区域、民族等因素影响,所包含的内容极为广泛。教师可以根据欣赏课的要求和服装文化的特点,结合少数民族的服装特色,制定具体的教学内容:欣赏以黎族为代表的南方民族服装和以蒙古族为代表的北方民族服装,以及部分儿童服装。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对服装有一个初步认识,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教会学生欣赏服装的方法,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三、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内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美术欣赏课大致分为四个环节:视觉感受、意象体会、审美心理、情感共鸣。具体来说,就是先通过色彩、形状、材质等刺激学生的视觉,使他们获得视觉上的,之后引导学生体验作品中的意象,使他们经过自己的评价、体会产生相应的审美心理,进而体会作品传达的情感和思想,并与创作者产生共鸣。小学生以感性思维为主,要引起他们的审美感受需要借助一定的外界因素,而教学情境就是最好的因素。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应善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受到情境的感染,获得丰富的艺术感受,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比如,在教学生如何欣赏中国画时,由于教学素材不足,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一下教室,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一些具有不同时代特性的中国画图片,课上再播放一些古典音乐来渲染气氛,并借助古诗词描述出一幅幅清丽、淡雅的中国画,通过视觉、听觉方面的刺激来营造相应的教学情境,进而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使他们的情感体验得到内化。因为中国古诗词、中国的古典音乐、中国画三者都善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所以借助古典音乐、古诗词既可以渲染学习气氛,也能帮助学生通过情感联想理解中国画的墨分五色、色彩淡雅的艺术特色。

四、开展现场欣赏课,让学生在实践中欣赏美

第3篇:对美术欣赏课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提高;初中美术;欣赏课;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955

引言

对处在初中阶段的青少年而言,其正处于一个人生观、世界观都在逐渐形成的特殊时期,其在各个方面都是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的,而这个阶段也是人的审美能力得以培养、提升的重要时期。在初中阶段开设的美术课课程一般都属于基础性课程,美术欣赏实际上是美术课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这类课程的实施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具有不可替代的推进作用的。

一、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初中美术欣赏课的不重视

在现阶段,由于中考升学压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由于一些学生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考个好学校往往不注重对子女素质方面的教育,其中就包括美术、音乐这类艺术学科,学生自己也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上,认为美术课只是一门副科,学好学不好都没关系,因此在上课期间不会投入很大的注意力去认真体会美术欣赏课。而这些实际上都已背离了美术教育的初衷―培养人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

2、教学过程比较死板

同时在实际的初中美术课教学中,很多时候教师都过分注重教材内容的讲授的,对很多的类似于“文学”类的教学内容介绍得过多,而对于美术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美术欣赏的教学活动往往只是一带而过或者是直接跳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完全没有学生欣赏、讨论的空间。仅有的一些讨论,也经常是停留在一些名作的经济价值的评述上,这样教学从本质上看就是失败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活动会给学生学习美术、认识美术造成一种误解,很多学生会认为美术作品的好坏是从经济价值上衡量的,这就严重违背了美术和艺术本身给人们精神世界的启迪作用。

二、提高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效果的有效教学措施

1、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实现美术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教师质量是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高低的标准。因此,在初中美术的教学中,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同时教师自己还要注重自己审美能力的培养,不断地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美术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要厚积而薄发,要从文学、诗歌、音乐等方面汲取营养,尽力使自己的讲课达到“小说般的情节,相声般的幽默,诗歌般的激情”,开扩学生的眼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陶冶学生的情操,不断提高他们的艺术想象力。

2、美术欣赏课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如何在欣赏课教学中,将主动权交给学生?教育家吕叔湘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自己学。”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会学生方法比讲授更有意义。以苏少版美术新教材七年级下册《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为例,这是一节关于中国人物绘画的赏析。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个别学生虽能够举出历史课中介绍过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但也是只知作品的名称,对作者、背景、内容、风格等了解甚少。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人物画,教师尝试将本课划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侧重对中国人物画的初步认识,以及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欣赏中国人物画作品。第二课时通过任务课题的设置,以学生对课题的讲解“主导”课堂。

在第一课时中,根据教材中的示例作品,教师将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表现对象归纳为三类:神话传说人物;帝王将相;普通人物。通过不同的表现对象让学生对中国人物画的发展有一个初步认识。通过《洛神赋图》和《破墨仙人图》的对比,让学生参与到讨论中,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到从哪里入手欣赏作品,提供给学生美术作品赏析的方法。

根据第一课时课堂教学,教师发现,由于中国古代人物绘画历史悠久,当今中学生对其并不如对外国肖像画熟悉,更不用说对中国人物绘画的欣赏。另一方面,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只停留在对作品的直观感受上,没有相关知识及深入的研究,更谈不上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体验。

经过第二课时的教学实践,教师发现,在任务性目标的完成过程中,每位学生参与其中,经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探索,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之从前有了很大改善,并且身边同学的讲述更能吸引其他学生的注意力。

3、多媒体教学,科技促学

对于现今的课堂教学而言本身是要求科学严谨的,但是在科学严谨的背景下难免就会使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书本是不足以在教学中游刃有余的,所以教师在课前准备大量的资料,并制作精美的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用现代技术支撑课堂教学。如在印象主义画派教学中,教科书中莫奈的作品色彩就和原画有一些差别,教师在设计教学课件时会添加一些网址,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实况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

4、激发学生兴趣并发挥学生的审美想象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本身在开始之前就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那么成功的教学起码就完成了一半。因此在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设计和组织中,要让学生将美术欣赏课当作一种有趣的探险或一场美丽的盛宴而陶醉其中,在这样的感受中得到强烈的审美享受。可以尝试把学生们带到户外,让学生们在户外的活动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在欣赏大自然的过程中唤醒学生的创作灵感和作画的欲望以及审美想象力。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实际的美术欣赏课教学活动过程中,作为美术教师要始终注意引导并教会我们的学生用心去体验作品,去领会作品的内涵和实际意义。在这样的基础上让学生们试着去把握作者的意图,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得学生能够在情感上和作品产生共鸣,并最终沉淀为一定的精层面上的深度,也就是形成一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雷宇.新课标下高中美术欣赏课对美术专业课促进作用的探讨[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12)

第4篇:对美术欣赏课的认识范文

(一)引导阶段

1.投其所好情景的创设一方面是为了更为全面真实地展现美术要素,另一方面是为了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发地进入课堂教学中,因此情景的创设要考虑学生兴趣投其所好。美术欣赏课所创设的情景一方面要能够对学生具有足够的吸引力,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知欲望,使学生认为美术欣赏课不再枯燥,成为一种乐趣;另一方面还要紧密结合课程的内容,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基础知识结合起来,形成知识冲突与合理矛盾,勾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达到情景教学的最终目的。此外,情景的创设还应该考虑到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创设轻松、自由、公平、民主的情景,使学生在足够放松的情境下获得心理体验,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2.激发通感美术课不但要用到手和眼,还需要学生的各种感知器官来激感体验,全方位实现对美术的立体、多层次认知和理解。在实际的美术欣赏课上,教师要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感官,使学生调动整体感官去感受美术课。一般来说,要达到激发学生通感的效果,在情景创设时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及教学环境,灵活地运用情感渲染方法,将情感的真实性放在首位,借助语言、实物、多媒体、实践活动等工具或手段,创设真正具备通感的美术欣赏课堂教学氛围。3.还原生活艺术源于生活,作为主要艺术形式之一的美术,其创作更是由生活的灵感而来,因此在进行美术欣赏课教学时,将美术还原于其本来真实的生活面目或背景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思路之一。结合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内容,巧妙创设情境,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将学生的生活与美术欣赏结合为一体,选取生活色彩鲜明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运用到情境创设中,这样能够快速、准确地将学生引入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验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帮助他们在生活中获取美术资源。

(二)发展阶段

1.还原物境美术不仅仅是外在物态化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内在感悟的传达。将美术还原物态化的原貌是美术欣赏课情景创设课所借助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对美术物态还原,向学生展示美术从物态到神态再到艺术的过程,展现美术从知识产生、发展到成型的过程。美术欣赏课情景创设可以借助学生生活或经历的真实生活,在自由的状态下让学生形成不同层次的理解和认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稳定的素质。2.激境情景创设得当往往能够使人迅速进入状态并引发相应情感,因此在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人类的这一特点,善于结合课程内容创造一些能够激发学生情感的情境,比如生活、习惯、经历等,让学生能够在这些细微的情感中产生情感变动,快速进入到美术欣赏课中。情境的激发可以借助多样化、丰富化的活动,比如组织学生观看感兴趣的动画、动漫,参观小型画展,参观中国历史展览等,这些都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激发学生美术欣赏课的兴趣。3.体味情境美术欣赏课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因为艺术的创造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来支撑,艺术作品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来填充。相对而言,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无限的,想象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初中阶段的学生是最富有想象力的群体之一,因此美术欣赏课的情景教学是学生从已有知识重新认知和学习,经过想象力的作用而形成新知识的过程。

(三)生成阶段

形成情感激发和情感冲动只是美术欣赏课情感教学的表层目标,这种借助情感教学而产生的情感冲动只能保留在表面,且时间短暂,无法深入内心,无法改换思维模式而使其得到拓展和升华,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适当的教学阶段和方面使学生提升体验和结果。情感的生成和升华阶段,是通过多次阶梯性、层次性的情境设置来实现的,一般来说,在进行情境的引导、发展之后,学生已经进入一个整体提升的阶段,此时再次创设生产模式的情景,使学生获得整体情感升华,是整节课整体价值的提升。

二、结果分析

第5篇:对美术欣赏课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是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益补充,它实质上是以学校为基地,由学校校长、任课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会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订,实施和评价的民主决策的过程。

“校本课程”不同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它更能体现“以校为本”的理念,有利于激发地方和学校在课程决策方面的主体性,促使学校办出特色,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从而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中学开设美术欣赏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如何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利用江西省特有的艺术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贴近生活的审美教育,提高现实生活中学生发现美、感知美的能力,是中学美术欣赏课课程改革的重点。本文试图依据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论,对江西省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和主要价值及课程目标的定位、课程内容的设置和影响校本课程实施因素进行研究,使美术欣赏课程能够体现出江西省地区的特点,进而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进行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开发的依据

1.美术欣赏课课程内容设置与学生喜好的矛盾冲突,促使美术教师进行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开发

目前,学校美术欣赏课课程实施的课程内容单调,缺乏时代感和多样性。教学方法死板,教材安排不够合理,存在重复现象,缺少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知识内容。因此,学生对美术欣赏课课程内容的喜欢程度与教师的课程内容安排出现了比较大的反差,教师的主观意向取代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以上种种问题都反映出开发校本课程的必要性,因为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弥补、拓展现有课程设置存在的诸多弊端。

2.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开发,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在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美术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提高了美术教师对课程的兴趣和满意程度,增强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同时赋予美术教师参与开发的权利和责任。由于校本课程开发有教师的参与,故能激励他们从教育实践、学生现状、社会需求等方面来拟订美术欣赏课课程目标和选择课程内容。这样更能激发美术教师的创造欲和教育实践活动积极性,并有助于美术教师教学专业发展水平和能力的不断提高。

3.美术欣赏课课程的自身特点,为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美术欣赏课属于非考试课程,是教养性课程,不是升学考试科目,因此,课程内容不受应试需要的限制,具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另外,美术欣赏课课程内容具有可代替性。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目标,有选择地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受特定教材的限制,因此,课程内容的选择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以上特点为进行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二、江西省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

中国的陶瓷艺术驰名中外,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上有着重要的位置。景德镇陶瓷源远流长,是中国陶瓷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内容有着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传统文化内涵。中国的建筑同其他国家相比也有着鲜明的特点,其精髓不仅体现在大型的宫殿建筑和园林建筑上,徽派的民居建筑也毫不逊色。

景德镇陶瓷和徽派的民居建筑,两者似乎并无直接联系,但仔细探究,它们却有不少相同的地方。以装饰图案的内容而言,两者都有秩序井然的图案、花鸟虫鱼、神仙瑞兽,历史典故,虽借助的媒介不同,但生动的形象却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民间艺人高超的技艺和智慧的结晶。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发挥江西省地方资源的优势,把陶瓷艺术和民居艺术引入课堂,并把两者的知识同科学、文化、艺术、环保等知识结合起来,作为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载体,是一项很有价值的探究和尝试。

开展景德镇陶瓷艺术和徽派民居艺术的欣赏课。通过图片和声像资料的欣赏,理论知识的系统讲解、实地考察、课堂讨论等形式,让学生生动直观地了解本省的文化艺术资源和特点,提高其审美素养,增强其主人翁的责任感和自豪感。美术欣赏校本课程能够充分发挥其优势,对推动素质教育发挥良好的作用。

三、江西省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1.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开发目标的构建

陶瓷艺术和民居艺术都是集艺术、科学、技术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是美的表现形式。它们都是创作者运用高超的专业技术,将物质材料同自己的审美追求进行统一整合的结果。鉴于此,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对陶瓷和民居两种艺术形式蕴含美的元素的赏析,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审美情感,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

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的具体目标是:第一,景德镇陶瓷艺术和徽派民居艺术源远流长,使学生通过翻阅资料和教师的系统讲解,通过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景德镇陶瓷和徽派民居建筑的特点,以及同其他种类的陶瓷和民居建筑的区别。第二,了解景德镇陶瓷艺术和徽派民居艺术所用的材料和技艺,对两者所表现的纹饰内容进行比较,寻找共同点和不同点。第三,景德镇陶瓷艺术和徽派民居艺术都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学生通过对陶瓷艺术和民居艺术的观赏和考察,拓展视野,丰富审美经验,激起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和探究的热情,增强其主人翁的自豪感。

2.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内容的设置

基于每所学校的地理位置、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等都有差异,可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灵活机动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景德镇陶瓷艺术和徽派民居艺术的特点,制定以下教学内容:

(1)两门古老的艺术——陶瓷和民居的发展历史与类别。

(2)江西省的陶艺和民居文化——景德镇陶瓷与徽派民居的特点。

(3)金、木、水、火、土——景德镇陶瓷和徽派民居中所用的材料和技艺。

(4)美丽的纹饰(一)——景德镇陶瓷和徽派建筑中的植物形象。

(5)美丽的纹饰(二)——景德镇陶瓷和徽派建筑中的动物形象。

(6)美丽的纹饰(三)——景德镇陶瓷和徽派建筑中的人物形象。

(7)美丽的纹饰(四)——景德镇陶瓷和徽派建筑中纹饰内容表现的异同。

(8)景德镇陶瓷和徽派建筑中的文学艺术。

(9)景德镇陶瓷和徽派建筑中的书法艺术。

(10)景德镇陶瓷和徽派建筑中的绘画艺术。

(11)感受陶艺和雕刻艺术——陶艺浮雕的实践(可同美术实践课相结合)。

3.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的评价指标的确定

课程评价是指依据课程的实施可能性、有效性及其教育价值,可以作出价值判断的“论据的收集与提供”(钟启泉

:《现代课程论》)。课程评价主要包括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评价、学生受益情况进行评价和课程内容的评价。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的评价指标,对美术欣赏课课程的特色建设有着很强的导向作用。

在角色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进行教学活动。结合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的特点,教师的评价指标确定为:(1)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地对美术欣赏课的内容进行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2)教师能够通过教学方法的运用,促进学生之间互动和师生间的互动。(3)教师对美术欣赏课内容相关的信息与支撑材料的搜集与掌握。(4)教师在传递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对教学活动有良好的组织和调控能力。

对学生的评价:(1)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2)学生与同学、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以及对美术欣赏课相关信息的搜集与整理能力。(3)对美术欣赏课内容了解的深度和广度。(4)美术欣赏课的学习效果,对学生素质和谐发展的影响。

对美术欣赏课课程内容的评价:(1)美术欣赏课课程内容的合理性、科学性和特色的体现。(2)美术欣赏课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及与其他学科的联系。(3)符合学生接受和理解能力的发展的实际水平。(4)美术欣赏课课程适宜推广和普及。

四、影响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实施的因素

将景德镇陶瓷艺术和徽派民居艺术引入课堂,作为美术欣赏课的主题内容,这是一个新的尝试,在具体的实施中,会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学校教育理念的影响。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欣赏课成为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手段,但学校在面临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对美术教育的投入相对较少。因此,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首先要得到地方和学校的肯定与支持。2.教师素质的影响。对于陶瓷艺术和民居艺术的相关知识内容,各校美术教师掌握的信息有限,需要个人搜集大量的实物、图片、影像、文字等资料。对材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对比、引导学生探究性地学习,对于教师也是一种新的挑战和学习。3.学校地理位置与实施能力的局限性的影响。为了加强学生对景德镇陶瓷艺术和徽派民居艺术的直观感受,欣赏课中要有参观考察的环节,让学生通过对陶瓷制作流程以及作品的观赏和对民居建筑的考察欣赏,身临其境地感受这些艺术不同的美。由于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所以在参观考察的环节上其便利性存在差异,部分乡镇学校、周边地区就可见到陶瓷工场或民居建筑,为美术欣赏课程的考察环节提供了便利条件。相反,对于地处市区的学校,考察环节使学校在实施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结语

综上所述,江西省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能够充分体现出本地区的特点,并对学校推动素质教育起到良好的作用。课程开发是一项持续发展与不断完善的工作,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需要不断地研究和探索。面对江西省丰富的艺术文化资源,美术教师应结合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角,去挖掘探索新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资源,来丰富和完善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

参考文献:

[1]张磊.关于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认识.中国美术教育,2004(3).

[2]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第6篇:对美术欣赏课的认识范文

现阶段,我国把素质教育放在第一位,其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审美素质则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如果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审美教育是关键。审美教育包括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美术教学的重点应放在这两方面。

1 高中美术教育的特征和需求

高中美术课正是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目标,在整个高中阶段保证了美育的连贯性和高层次发展。相对于小学、初中大量动手实践的教学形式,高中美术课偏重于学生的“眼”、“心”、“口”的锻练。从大纲的教学性质、内容、目的、要求出发,高中美术课在教材编写、课时设置、成绩考察等方面都体现了其教学是在以欣赏为主线的审美活动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艺术修养、及审美情趣。

当前高中美术教育的性质和目标要求是:必须充分利用欣赏课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美术素养的提高。突出美术教学特长的优势,发挥欣赏课对高中生的审美教育主渠道作用。以审美教育为核心,重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这也正是我们的工作方向。

2 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多元化教学

在高中美术课的教学中,欣赏课主要包括审美形态教育和美感教育两个方面。

首先,审美形态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对自然和艺术中千变万化的美的形态和结构的鉴赏、识别能力。而美感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形成敏锐的审美知觉和对美的欣赏与感悟能力。高中美术欣赏课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美术知识,掌握必要的美术欣赏方法,开阔视野、启迪智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我们以开放性、多元化的思维,探索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与内容,对学生进行美感训练,以求在高中阶段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全面增强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理解力。

在教学模式上,互动式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作为一种深受学生喜爱的课堂组织形式,有着传统教学模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在欣赏课中可结合自己演示,学生简单临摹,给他们充分感受作品的机会,引导他们认真分析画面上的形式语言,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画面线条的粗细,色彩的冷暖,造型的写意与象征。以视觉为主,加上听觉、触觉、嗅觉的相互作用,从而有效而完整的挖掘学生的鉴赏能力。

为了深化主题,突出欣赏作品鲜明的时代、民族个性特征,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可以针对美术作品、美术家、美术现象,用有关的音乐、故事、影视等方式创设背景情境。调动学生的欣赏积极性,感染学生的欣赏情绪。这是情境式教学的必要方式。教学特别是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下,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多媒体教学形、声、色并茂,能完成形象、线条、色彩、质感、空间视觉直观性的再现。易于营造立体的欣赏教学氛围,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审美感受。

它可以根据某一主题,在欣赏活动开始前或中间有意识的营造一种氛围,为即将欣赏的作品作必要的铺垫。让学生身临其境似的对作品展开欣赏。这种教学方式利于学生在审美的同时,充分深刻体会作品的内涵,从而更直观更生动更全面地理解作品。

随着乡土美术教学的术引入,对传统的地方文化的认识上,对地理知识、历史遗迹、民俗文化、民间故事等方面,有了对民族美术的全面认识。大量的乡土美术欣赏内容例如传统手工艺品、古建筑、民间美术等,我们可结合地方特色去组织教学。它不仅有利于乡土文化的传承,也有利于乡土美术教育的发展,容易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从而达到一个深化美术素质教育的目的。

在欣赏课中,教学大纲要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组织学生从自身体验出发,开展对不同作品的比较和作品的评论。欣赏课的演讲式教学是在培养学生视觉能力的同时,侧重学生语言能力的挖掘。让学生有赏而感,有感而讲,强调学生读与说的能力。“读”是作品的视觉表述,引导学生用眼睛分析作品;“说”是讲出视觉表述。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对画面描述能力的培养,还要教导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达欣赏理解,重视对作品评价能力的培养。这正是演讲式教学的魅力所在。它使得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作品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可能成为现实。提高了学生的思维、鉴赏、创造在内的整体素质。

对比式教学能对作品的欣赏上产生雄辩的说服力,有较强的针对性,有利于把学生长久积累的表面感性认识,上升为清晰的理性认识,从而多角度理解祖国优秀艺术,尊重世界多元文化。比如可以把同一画家不同时期的相关题材的作品,不同画派同一题材的作品,不同民族、国家同一题材的作品,同一绘画内容、不同处理样式的作品置于同一欣赏环境中。引导学生比较不同时空下艺术作品各具魅力的特点。例如对中外民居、园林建筑的赏析,东西绘画对风景题材的创作在审美意识上的差别,欧洲几个世纪中油画作品异彩纷呈的画派等。

第7篇:对美术欣赏课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职业高中;人文素养课;美术欣赏;课堂教学管理

现阶段素质教育理念在职业高中教学中得到了大力推行,提高人文素养课美术欣赏的教学和管理水平,也逐渐得到了学校和教师的重视。职业高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念的养成期,美术欣赏课程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美和欣赏美,并将发现美和鉴赏美的能力逐步提高。人文素养课教师作为直接和学生接触的群体,还需要加强课堂教学管理的效率,促使学生实现人文素养的提高,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一、职业高中人文素养课美术欣赏教学的重要性

在职业高中开展人文素养课美术欣赏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帮助学生完知识的学习,还能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一)帮助学生提高社会就业能力人文素养是经过人文知识学习之后形成的优秀品质和修养,对于人的社会发展有着积极作用,也是做人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职业高中承担着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职责,加强人文素养课的课堂教学和管理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提高社会就业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美术欣赏是对反映客观世界真实性和对客观世界感受的作品进行赏析的过程,职业高中人文素养课美术欣赏能够与素质教育的其他形式产生联系,并且达到相互补充和共同发展的效果。创新能力是社会对就业人员的一项基本要求,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会根据作品内容产生丰富联想,从而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实现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丰富学生文化底蕴和文化素养美术知识相对难度比较大,在职业高中开展人文素养美术欣赏课程,能够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欣赏水平。美术欣赏课堂教学包含的知识点非常丰富,教师对国内外的基本画学流派以及基本绘画技巧和鉴赏技巧进行讲述,能帮助学生拓展文化知识面,实现文化底蕴和文化素养的有效提高。职业高中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和素养相对薄弱,人文素质美术欣赏课程的开展能够充分弥补学生的不足,实现学生的文化积累和美术素养的有效提高。

(三)促使学生性格和审美情趣养成美术作品中都包含着浓厚的个性,艺术家在创作画作的过程中会将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性格特点进行灌输,因此学生在学习美术鉴赏的过程中还可以完成性格的塑造和审美情趣的养成。职业高中是学生性格养成的重要时期,学生在这一阶段形成的性格特点和审美情操对于人生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加强人文素养美术欣赏课程的课堂教学和管理,能够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乐观的性格,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职业高中阶段的学习。

二、职业高中人文素养美术欣赏课堂教学管理的现状

在职业高中开展人文素养美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充分重视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并根据学生发展实际和特点有序开展教学,帮助学生实现综合素质的养成和能力的提升。随着人文素养美术欣赏课程重要性逐渐引起职业高中学校的重视,目前美术课程教学质量和水平得到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现实问题。

(一)课程内容设置比较单一很多职业高中学校在美术欣赏课程中使用的教学课本比较简单,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相对单一,不能真正引起学生的热爱和学习兴趣。美术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经过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国内外美术作品非常丰富,各种名家作品精彩纷呈。然而职业高中在人文素养课美术欣赏内容的范围上却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简单的美术作品欣赏内容和理论学习,不仅不能满足学习的内在需求,也不符合人文素养课程的教学初衷。职业高中学校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不断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真正做到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以更好的状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二)教师教学水平相对不高目前部分职业高中学校开展人文素养课美术欣赏教学的时候,教学任务由班主任或者语文教师兼任,缺乏专业的美术文化素养,无法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美术欣赏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比较高,只有教师对美术作品具备一定的专业鉴赏能力,才能帮助学生实现人文素养和欣赏水平的提高。还有部分职业高中学校虽然是由美术教师开展人文素养课美术欣赏教学,但是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不高,而且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无法将美术专业知识和课堂实际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不能完素养课的培养目标。

(三)教学形式过于单调枯燥部分职业高中学校教师采用的教学形式过于单一,无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美术欣赏的课堂教学内容相对偏理论性,仅仅依靠教材和板书进行美术知识的教学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职业高中阶段的学生有着思维活跃、认知能力强的特点,传统单调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与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背道而驰。美术欣赏覆盖的范围非常广阔,而且具备很强的表现能力和感染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的形式非常丰富,可以促使学生集中课堂注意力,高效率吸收课堂教学内容。

三、提高职业高中人文素养课美术欣赏教学管理水平的策略

职业高中人文素养课想要提高美术欣赏教学管理水平,还离不开教师、学校和社会各个层面的共同努力。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丰富人文素养课美术教材的教学内容并且采用更加多样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才能做到从学生实际发展特点出发,有效保证课堂教学和管理的质量。

(一)教师方面1.注重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职业高中人文素养课教师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重视教学研究,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特点,在教学内容中增加学生感兴趣的美术内容。例如,为了避免学生在美术欣赏课堂上感到无聊和枯燥,教师可以课堂中增加构图等美术基础知识的教学,为学习美术欣赏课打下良好基础。美术欣赏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精神活动,对于学生提高艺术修养和开阔视野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只有逐步对学生进行美术知识的引导,才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美术欣赏习惯。2.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单调的教学方式并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职业高中人文素养课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丰富教学的开展形式,帮助学生从心底里喜欢上美术欣赏课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将技术手段充分运用到美术教学课程之中,用更加直观的形式让美术教学变得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对美术作品进行展示和解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美术中蕴藏的底蕴和文化,有效激发学生对美术欣赏的热爱之情。

(二)学校方面1.增加教师培训机会,充分提升教学水平。人文素养课程美术欣赏教学需要教师能够具备丰厚美术理论基础知识,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学生特点灵活变化教学方式。职业高中学校还需要为教师提供足够的学习机会,组织教师定期进行美术欣赏专业知识的培训,并且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方式的运用能力。人文素养课对于职业高中学生的成长来说有着重要作用,学校只有加强对教师的能力培养,才能确保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质量达到规定要求。2.结合实际开展调研,开发特色课本教材。符合学生发展实际的美术欣赏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学校还需要积极进行对学生实际需求的调研,开发出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特色校本教材。在课本教材的开发过程中,学校还可以充分和当地自然文化特色相结合,让学生能增加对当地文化资源的了解程度。在开展学生美术欣赏课程学习需求的调研过程中,学校可以采用网络问卷和纸质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充分掌握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特点,从而达到增加学生学习美术欣赏课程兴趣的目的。

(三)社会方面1.加强资源支持力度。职业高中由于自身条件限制,在美术欣赏课程中能够运用的资源还不够丰富,学校想要实现人文素养课美术欣赏教学质量的提高,还离不开社会各个层面的资源支持。例如,美术馆是美术资源的聚集地,具备着相对全面的纸质版和电子版绘画作品资源,而且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也比较强。2.开发实用教学平台。智能技术的出现为教育行业带来了许多新的改变,在职业高中人文素养课美术欣赏教学中运用智能技术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企业在开发和应用智能技术的过程中,也不能忽视对教育领域的关注,实现新技术的开发和运用将能更好提高教育行业教学质量。例如,开发美术作品的VR资源将能让学生有更加拟真的体验感,在职业高中美术欣赏课程中使用这种新技术进行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美术欣赏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帮助教师更加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和管理。

第8篇:对美术欣赏课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欣赏评述;初中;美术教育;作用

新学期上完第一节欣赏?评述课后,有不少初一级学生这样问我:“老师,这节课没有要画的作业吗?”将美术课只当作技能的训练,是许多学生的思想误区。介于不同班级多数人如此,我认为通过美术课学习活动后的初中学生仍出现的这种错误,实是不该的现象,也是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出现的疏漏。

若是学生认为只有画画才是美术课的作业,那么,当其他学习领域的理论课上完之后,他们便不当是一种需要掌握的“作业”了,而离开了某些基础知识,教出一个个只能在纸上画出“自己觉得还不错”的学生又有何用呢?因此,我注意到,应在欣赏课上排除只有听故事般的方式,还要让他们明白:欣赏教学是要求提高自身对中外名家作品的鉴赏能力,也是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生活环境的认识,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兴趣广泛、具有高尚品德和丰富艺术素质的学生,也只有这样的人,才懂得如何生活,如何再创造生活。

欣赏教学有助于对学生学习美术实践能力的提高。而作为欣赏教学部分,恰恰是能更好地运用其内化作用强化其它三个学习领域的外化作用,是促使他们不断前进的“催化剂”。

一、通过欣赏课的探索。拓展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内涵与意义的认识

虽然当前的电视、电脑遍布了现代每个家庭,现在的学生的见识面也要比过去学生广得多,他们不再只从一些图片或读物来了解世界,现代科学技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个观看外面的世界的窗口,但要让他们能更好地、有目的地了解过去和现在,才会去创造美好的未来。课堂上各种美术形象的探索,能让他们对了解世界、感受历史有一种更大的向往,并能拓展学生对这些美术作品的内涵与意义的认识。七年级学生下学期综合?探索《美术在你身边》一课时,我和学生一起搜索大量的美术作品,通过大家的欣赏、讨论和总结,对美术的分类进行归纳认识,列举了美术所包涵的范畴,知道它除了绘画艺术之外,还包括了雕塑、工艺、建筑等艺术,而这些不同形式的艺术,又因地域和文化的关系,分为中国美术和外国美术,它们因具有不同的艺术特征与艺术风格,各自体现不同的艺术魅力。八年级上学期在学习中国水墨画《笔情墨趣》一课,在了解中国画的创作思想、造型方法、造型要求和画体组成的同时,与传统西方水彩静物画作了比较分析之后,便使学生了解到其有别于西方绘画的独特艺术特点与鲜明的民族形式和艺术风格,是我国优秀的文化艺术遗产。在那里,学生们不但看到了文艺复兴时的《蒙娜丽莎》的富有魅力的微笑,西斯廷礼拜堂《创世纪》的雄伟,而且看到了公元前五世纪《掷铁饼者》的雄姿,古希腊人以巴特农神庙的宏伟壮丽,当代悉尼歌剧院的富有个性和象征意义……等等不胜枚举的伟大美术作品,而这些都向学生们展示了鲜活、陌生而有趣的广阔世界。

二、通过欣赏课的鉴别,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标准,选择尝试适合自身的创作方式

在学生乃至成年人中,大多数人认为只有表现得越接近现实、描绘得越逼真的美术作品,才是好的作品。虽然我们并非要求每个初中学生在以后的时期都必须具备达到象每个美术家那样的能力及水准,但我们必须让他们明白,艺术不是算术,不是象一加一等于二那样简单去限定我们的分析能力,不同的人由不同的欣赏角度、不同的爱好,所以也有不同的看法,只将好的作品归纳为一个“象真的一样”的范围内,未免过于表层化。七年级上学期学习《静物的构图与色彩》这一单元中,第一课时《向画家学构图》以课本里的范例,在讨论不同静物的构图方法的同时,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将卢梭的《静物?异国水果》与林风眠的《闪光的器皿》和宋代的《秋瓜图》进行比较,讨论几个问题:你觉得哪幅画更真实?最喜欢哪种表现形式?为什么?在几秒钟的思考后,马上有不少学生举手,纷纷表示:卢梭的《静物?异铺垫作用,国水果》画得很逼真,《秋瓜图》也是很容易看懂的画,只是没有卢梭的画那么富有立体感,而林风眠的《闪光的器皿》颜色很好看,却不够真实,感觉有些凌乱。大多数学生对卢梭的画表示喜欢是因为佩服他能画得很逼真,并会流露出很期望自己也能达到如同画家那样高超的技巧。在接下来第二课《我们的调色板》的“表现与创造”这一环节中较好地显示出来,因为在尝试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某种感受时,不再为不能在平面的纸上表现出三维空间或必须用写实的手法而显得无助或不自信,有不少学生更是通过了抽象的表现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9篇:对美术欣赏课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学科特点;欣赏;吸引;兴趣

中学美术欣赏课作为必修课程,就是要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采用直观感受和理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与评价,去理解作者的创作思想,领悟美术作品的内涵,以达到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完善学生的修养为目的。结合我校中学学生来自乡一级中学,美术底子参差不齐,审美观念、知识修养、学生个性差异性不同的实际。

一、掌握学科特点,在教学中应做到“音诗画”并存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最重要的载体之一,是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中学生通过对美术欣赏的学习、参与文化传承和交流,能够陶冶情操,了解和形成以美术学科为特征的知识与能力、情感和个性。达到这个目的,并不是通过欣赏一定数量的美术作品就可以达到的,而是要在长期的欣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的。因此在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思考如何讲解作品,更重要的是要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参与欣赏。教师不能一味套用美术专业名词、专业术语,套用教材上的句子进行说教,让学生享受美的愿望得不到满足,这既不符合中学学生的认识规律,也不符合美术欣赏的学科特点,美术的学科目标也就难以实现,甚至会导致学生对美术欣赏兴趣的丧失。因此,在教学中要做到“音、诗、画”并重,与学生互动、愉快地学习。音:即运用优美、通俗易懂的语言、音调、诗词、音乐等将美术理论知识和欣赏知识传授给学生;诗:即师生互动。让学生回答或者探讨问题的整个过程中,课堂气氛要随问题的展开时而柔和、时而激昂,师生一起游走于探索美的旅途之中,创造很好的学习氛围;画:大量引用优秀美术作品的图片和学生作业、作品进行讲解,在欣赏过程中要将所学的美术知识穿插在一起,既可提高审美能力,又丰富了自己的美术底蕴和文化底蕴。

二、结合实际生活,应做到教学形式、方式灵活多变

在美术欣赏的教学中,为保证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的持久性,避免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应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这样可以将一些优秀的作品汇集在一起,在欣赏过程中,将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地域地貌、人文景观、历史等等有机组合在一起,再配上当地音乐,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内涵。还应做好师生互动。在欣赏与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而不能从头讲到尾,即便教师运用动听的语调,做到声情并茂,学生还是会感到枯燥无味。因此,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问题,教师及时接收反馈信息,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善于引导,除了让学生真正了解了到这幅画的真正涵义以外,教师还能及时矫正部分心理偏移的学生的思想,真正做到育人之目的。再有,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美术欣赏课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通过引入与美术作品有联系的事物或知识,来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以达到欣赏的目的。这样,不仅能提高同学们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而且也利于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还可以加强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拓宽知识面。例如,在欣赏中国画时,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古代绘画独特的艺术传统魅力:在山水画中可领悟情景交融的意境,而不同时期的山水画的面貌和意境又各不相同;在花鸟画中感悟大自然的真谛;在人物画中掌握人体知识等,让学生深感学有所获。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技法训练。有人误认为中学美术课仅仅是欣赏美术作品。这是错误的想法,在现实生活与工作之中,我们有时必须运用美的判断能力来完成一件事情。例如怎样布置会场、办公室、家居,着装时衣物的搭配,黑板报的美观等等,都讲究位置安排、色彩、视觉效果,都离不开美术知识。而真正获得这方面的知识,除了在欣赏美术作品时获得,更重要的是在平时的绘画过程中累积经验,只有多练习才能做到知识的巩固。所以必须加强技法训练。还有,既临摹,也创作,在绘画过程中提高综合素质。

三、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还应树立树人先树德,育人先育心的理念

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品格,有的学生由于先前所处环境的影响,成长的经历不同,存在情绪上不稳定、易焦躁、自私、不会尊重他人等现象。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观察,掌握这部分学生的思想状况,用心对待他们,在与他们交谈过程中把握语言尺度,在讲解美术作品时有意识地将不便直接对这部分学生说的道理引用进去,在教育大家的同时,感染他们改正自身的毛病。对课堂上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有时用一个善意的笑话,或者一幅漫画,也可以及时制止学生行为。学生易于接受,感化于心,化为行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将逐步自我完善与提高,学生发自内心的自强信念是学生成才的关键。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在提高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同时,注重增强其自信心和自豪感,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总之,只要用心,我们一定能上好中学美术欣赏课。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