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教育的启蒙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幼儿音乐;启蒙教育;重要性
我国著名的音乐家冼星海曾说:“音乐是一个人最快乐的朋友,音乐就如同生活当中的涓涓清泉,能够陶冶人的性情,能够熔炼一个人的性格。”我们应当在幼儿的启蒙阶段就对其进行音乐素质培养。历史当中众多的成功人士都对音乐情有独钟,甚至将音乐作为自己发展事业的重要动力。通过上述内容的阐述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在启蒙阶段接触音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基础与前提。
一、培养幼儿了解音乐节奏
在这个世界当中,节奏充斥在各个角落里,并以各种形式与状态出现。例如唱歌或者是走路等行为都包含着丰富的节奏感。节奏就是一种在高度、宽度以及实践等多维世界当中产生的一种规则或者是不规则的阶段性变化。音乐含义上的节奏则主要是指音乐基于时间意义当中的一种规律性的组织,可以说,节奏就是音乐当中的核心骨骼与脉络,更是音乐艺术展现魅力的重要载体。同时,对于音乐而言,节奏更是组成音乐的主要因子。节奏产生于客观资源变化与生命运动特征之中,能够模仿自然界的任何事物的运动特征,甚至能够模仿人类的种种。因此,节奏性变化甚至可以从心理学当中进行分析。幼儿阶段对音乐的认知主要是指对节奏的认知,通过了解和把握节奏感,促进幼儿对音乐世界的兴趣。
那么,在幼儿阶段如何去感知节奏与形成节奏感,是幼儿教育当中一项至关重要的教育培养活动。
著名音乐教育心理学家捷普洛夫曾经阐述过这样的一个道理,对音乐节奏感的感知属于积极认知与体验音乐的重要情绪与能力表现。也就是说,幼儿阶段进行音乐启蒙教育,对幼儿进行音乐节奏以及相关方面感知能力的培养,让幼儿在音乐的陪伴下学习与生活,能够更好地增强幼儿的节奏感,让幼儿在积极的感知心理下完成相关动作与互动,是提升幼儿综合素养的重要基础。为此,教师应当对幼儿进行正确引导。通过美的音乐产生的节奏,展现音乐情绪当中的情感内容。
二、幼儿音乐启蒙当中音乐节奏感培养方式
世界上许多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在谈及有关音乐能力培养方面都强调应将节奏学习放在重要位置。奥尔夫教育系统当中对此进行了归纳,并形成了一种通过培养节奏感为基础的教学系统。节奏朗读教学方法以及器乐表演教学方法等,共同构成了完成的音乐练习系统教学内容。这其中节奏朗读教学是对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教育的重中之重,能够有效地培养幼儿对音乐产生兴趣,并让幼儿在这过程中感受到美的律动,进一步在美的音乐当中唤醒其潜在的艺术创造能力与想象能力。
三、针对不同年龄范围内幼儿的节奏启蒙
针对3~7岁年龄范围的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教育应当十分谨慎与科学,为了能够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形成,应当对幼儿阶段孩子进行年龄区间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大、中、小班教学。
1.小班音乐节奏启蒙教育
小班音乐节奏启蒙教育的幼儿年龄范围应当在3~4岁年龄范围,这个年龄区间中,教育主体从婴儿时期进入到幼儿阶段,教育主体的思维模式主要是直觉行为方式。注意力以及观察能力都比较弱,主要通过无意注意的方式观察世界、认知世界,因此这个阶段的教育主体稳定性相对较差,小班阶段的幼儿不能够脱离实际的环境与事物。因此,小班音乐节奏感的教育应当通过简单模仿开始,在具体教育活动开展中应当设置简单明快的音乐节奏。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结合奥尔夫音乐教学系统中的节奏朗读教学法,让幼儿跟随教师朗读不同节奏感的歌词,令幼儿能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感受到节奏感的独特性。不同节奏的儿歌也应当让幼儿产生对音乐的兴趣与好奇。
2.中班音乐节奏启蒙教育
这个阶段的幼儿年龄范围在4~5岁左右,属于音乐节奏学习当中承上启下的年龄范围,并且思维活动也正在从原本的直觉行动模式中不断蜕变。中班年龄范围的幼儿具有夸张思维现象的特征,在音乐教学开展中教师应当充分认知这个特征,不仅要设计夸张的游戏内容,还应当引导中班阶段的幼儿进行具有创造性意识的互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结合奥尔夫音乐教学系统方法中的体态律动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可以说“什么动物出来玩啦”“火车开啦”等的歌儿,让幼儿在编唱歌词的构成中直接参与行为。中班幼儿音乐启蒙教学中还应当融合体态动作,通过这种配合能够快速提升幼儿的节奏感知能力。
3.大班音乐节奏启蒙教育
这个阶段的幼儿年龄范围一般在6~7岁之间,大班阶段,幼儿在注意力以及观察能力方面都有所增强,更能够主动地具有目的性地去体验周围的事物与相关活动,甚至产生自己的想象能力。柯达伊音乐培养教学系统当中的节奏唱名教学法以及奥尔夫系统当中的创作教学法可以被应用在这个年龄范围的幼儿节奏感教学当中。通过游戏的方式,幼儿能够掌握教音乐的乐趣。幼儿甚至在这个阶段能够进行自我创作,并通过创编的方式增强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掌握能力、感知能力,形成健全的审美艺术与自我探究能力。
根据不同的年龄范围进行具体的分析发现,在进行音乐艺术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幼儿音乐节奏培养需要经历多个环节与过程。从最初的探索与发现,到操作与尝试,最终实现感受与直接体验,甚至是即兴创作。这个完成的过程才能够有效地提升幼儿的音乐潜能以及对音乐节奏感的掌握与理解。
在整个教学中,幼儿的节奏感、听辨能力、反应能力、记忆能力、身体协调能力以及音乐创造性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也从中得到节奏的训练,可培养幼儿兴趣,提高幼儿音乐素质,所以节奏在幼儿音乐启蒙教学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综上所述,幼儿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意义,是关系到幼儿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育是幼儿启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幼儿的成长有重要的帮助作用。音乐教育当中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与音乐素养对于促进幼儿成长至关重要,更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音乐与节奏感的培养,幼儿能够最终形成良好的基础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蒋荣辉.幼儿音乐教育[M].21世纪学前教育专业规划教材出版社,2010.
[2]刘碗碗.浅谈节奏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的重要性[J].新西部,2012(11).
在进行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时,教师要从幼儿的兴趣进行,使教学活动在幼儿认知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连贯的教学,让幼儿通过教师的引导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使科学启蒙教育顺利开展,并取得较好的教育成果。
一、注重科学启蒙教育的特点,创设高效的教学活动
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是引导幼儿对周围世界进行积极探索的活动,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注重科学启蒙教育的特点,设计出具有连贯性、综合性、开放性于一体的教育活动。在注重启蒙教育的科学性的同时,教师还要考虑教育活动的趣味性,充分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使教学活动在教师和幼儿的积极互动中进行,使科学启蒙教育获得实效。
1.注重启蒙教育的连贯性。在进行启蒙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在设计活动内容时,要考虑幼儿前一天参与的活动,在他们获得的认知基础上进行设计。通过连贯性的活动,幼儿能逐步理解活动内容,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例如,在让幼儿认识颜色时,教师可以一周设计一个主题,让幼儿通过连贯性的教学活动认识颜色,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使教学高效进行。
2.设计综合性的科学启蒙教育活动。在幼儿园开展启蒙教育时,教师要注重活动的综合性,使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全方面的方式,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修理机器”的活动,给幼儿创设一个修理厂的情境,让他们在参与活动中既能获得生活中的经验,提高交流能力,还能把学习融入到活动中,让他们掌握滑轮和斜面等知识。在趣味性和综合性于一体的启蒙教育活动中,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使教育活动高效进行。
3.设计开放性的科学启蒙教育活动。幼儿的兴趣不同,对事物的认知程度也不同。在设计科学启蒙教育活动时,教师要针对幼儿的具体特点设计多样化的活动,让幼儿从自己的能力出发进行参与,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例如,在组织幼儿进行剪纸活动时,教师给幼儿准备各种颜色的彩纸,让他们自己决定剪出的图案。在剪纸过程中,幼儿可以重复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不同的剪纸图案。由于幼儿的动手能力较差,教师可以协助幼儿完成剪纸活动。在开放性的教育活动中,能有效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他们进行大胆探索,积极互动,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发展。
在开展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根据幼儿的特点进行活动的设计,还要从幼儿的角度出发,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和他们进行交流,让幼儿把教师当成自己的大朋友,积极的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使启蒙教育活动在活跃的氛围中进行,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二、优化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
在幼儿园开展科学启蒙教育,教师需要从幼儿的兴趣和能力出发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使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让他们在活跃的氛围中掌握更多知识和技能,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1.开展绘画活动,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幼儿都有浓厚的绘画兴趣,他们喜欢把自己想象的事物通过画笔描绘出来。在开展绘画活动时,教师在幼儿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对他们进行绘画知识的渗透,让他们掌握冷色、暖色等理论知识,并对他们的绘画进行指导,使他们掌握绘画技巧,不断提高绘画能力。
在绘画活动中,教师为了激发幼儿的绘画热情,可以采用多种绘画方式来进行。例如,让幼儿观看天空中的小鸟,让他们给不同的小鸟画出不同的家。幼儿在趣味性的绘画活动中能充分发挥想象和创造力,画出各种各样的小鸟的家,让他们在绘画过程中感受到了快乐,激发了他们的绘画热情。通过开展趣味的绘画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幼儿画出的内容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找到更好的和幼儿交流的方式,对他们进行引导和启发,使教学活动在教师和幼儿的有效互动中高效进行。
2..开展音乐启蒙教育,培养幼儿的想象力。音乐是通过倾听来感受和体会的一项活动。在幼儿教学中,结合音乐开展启蒙教育,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使他们通过倾听音乐掌握音乐节奏,体会音乐中蕴含的情感。
3.通过音乐教学,能有效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欣赏能力,使他们从音乐的节奏、力度、音色等方面进行欣赏,使幼儿的音乐能力不断提高。
4.在开展音乐活动时,教师为了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可以组织多样化的音乐活动。例如,组织幼儿举办演唱会,让他们分别演唱自己喜欢的歌曲;让幼儿和家长共同制作打击乐器,并让幼儿用自制的乐器按照音乐的节拍进行打击。
通过多样化的音乐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学习热情,他们在活动中不仅掌握了基本的音乐乐理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音乐赏析能力,并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促进了记忆力的发展,实现了高效的科学启蒙教育活动。
3.开展问题教学,发展幼儿的思维活跃性。好奇心是幼儿的天性,在好奇性的引导下他们能主动进行探索和思考。在探索过程中,幼儿的思维活跃,他们能想出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法,有效促进了他们思维的发展。
4.在科学启蒙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有效运用幼儿的这一特点,设计有趣的问题,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让他们通过积极思考找到问题的答案。例如,在让幼儿认识物体时,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布娃娃、汽车玩具、教具等物体,让他们探究物体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形状。
然后,让幼儿探究物体是怎么做成的?用什么材料做成的?从幼儿的经验出发开展活动,使幼儿的思维能逐步深入,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思维活跃性,得到很多奇思妙想的答案。在问题教学中,教师不要用唯一的答案来限制幼儿的思维,而是要鼓励他们进行大胆探索,积极思考,得出独具特色的答案,充分发挥幼儿思维的创造性。
4.结合自然资源进行教学,拓宽幼儿的视野。在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过程中,除了课堂教学时间,教师还可以充分运用大自然中的资源进行教学,让幼儿在观察自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例如,春天到了,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到公园中观察各种花的生长情况,在活动中向幼儿介绍各种花草树木的名称和习性。
还可以让幼儿把自己喜欢的植物带到学校,每天进行观察、除草、浇水;夏天到了,教师可以带来幼儿到课外捕捉各类昆虫,让幼儿在喂养昆虫的过程中进行观察,使他们了解昆虫的生长过程。秋天到了,教师可以组织幼儿收集各种各样的落叶,并通过自己的想象把收集到的叶子粘贴成一幅画;冬天到了,教师可以让幼儿认真观察冬天的情景,体会冬天的寒冷,在下雪时让幼儿堆雪人、打雪仗,同时向他们介绍水、雨、雪之间的转化,让幼儿掌握更多自然界的知识。
5.设计实验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通过开展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来完成实验操作。
例如,在让幼儿探索“磁铁能吸的东西”实验过程中,教师让给幼儿准备磁铁、钉子、纸片、塑料盒、剪刀等实验器材,让幼儿通过操作来探究磁铁能吸什么材质的物品。通过探索,幼儿能有效掌握磁铁能吸铁的道理。通过实验操作,幼儿在积极的探索中提高了动手能力,培养了他们认真观察、大胆探索的的能力,使幼儿的综合素质在实验活动中获得提高。
6.有效利用社区资源,培养幼儿热爱科技的兴趣。在开展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时,教师不仅要充分运用学校资源,还要根据教学内容有效运用社区资源,让幼儿通过亲身参与和观察,激发幼儿广泛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观市少年宫的科技馆,在那里,幼儿兴致勃勃地欣赏美丽的蝴蝶标本及地球、月亮、太阳、星星的运行演变;在天文台,幼儿不仅认识了土星、慧星,还了解了天文望远镜的神奇功用;在南航空馆,幼儿认识了战斗机、教练机、直升飞机等,还观看了航模表演,幼儿争先恐后地询问为什么飞机要有翅膀?为什么螺旋浆要转?为什么飞机不会掉下来?……,许多幼儿表示长大了要当一名飞行员,要当一名飞机设计师……。从而激发了幼儿发明创造,热爱科技活动的兴趣。通过充分的运用社区资源,给幼儿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空间,使他们接触到更多的知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通过教师在科学教育活动中的启发和引导,使幼儿充满兴趣的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他们能充分的利用课外时间,积极吸取各种知识,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
总之,在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进行教学设计,给幼儿创造更多探索的机会,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对周围世界的认知能力,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趣味性的科学启蒙教育,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探究欲望,主动进行探究和学习,使幼儿的独立性和主动性都获得发展,同时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实现素质教育下高效的科学启蒙教育。
一、找准切入点,深入解析绘本中的民族文化教育元素
以绘本为素材进行民族文化教学首先要对绘本进行深入的解读、分析,挖掘其中所体现的民族文化价值,并适宜幼儿接受和理解,以此为契机有效开展活动。例如,《荷花镇的早市》的每一幅画面都充分地呈现出江南水乡的温暖、纯净,展现水乡文化的独特魅力,幼儿对建在水上的房子充满了好奇,特别是绘本中娶亲与唱戏的画面更是充分地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教学中教师重点引导幼儿对这些画面的观察,感知图画中的热闹场景,感受水乡集市的特色文化。
二、采取有效策略,促进民族文化教学活动实施
对绘本进行深入的解析后,教师要设计适当的教学内容,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求能够使绘本在民族教学活动中得到有效的运用。
1.动静结合,感受民族文化的意境
幼儿对生动、形象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这是幼儿年龄特征的充分体现。一些静态的、比较抽象的、离幼儿生活经验较远的民族绘本可以采取动态的教学形式,将幼儿真正地带入民族文化的世界中来。
课例:绘本《元宵节的故事》讲述的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由来,以及一些流传下来的习俗,绘本中图文并茂地描绘了舞龙灯、踩高跷、猜灯谜等节日里热闹的场景,但仅凭幼儿的想象力或借一幅静态的画面,很难对这个传统的节日有深刻的感受,从而达不到最佳的效果。在元宵节到来之际,在家长互动中带他们真正地到生活中去体验,去赏灯、猜灯谜、做元宵,幼儿倍感新奇与兴奋,幼儿的注意力被吸引了,幼儿的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了,在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做一做中,感受中国传统的节日文化。这种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活动形式不仅使幼儿直接地感受到文学作品的语言美、情景美,同时也使幼儿身临其境地体验到绘本中所表达出的传统文化的意境,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萌发民族自豪感。
2.声情演绎,理解民族文化的艺术
绘本中的语言生动、优美又富有童趣,教师在演绎之前要用心去感受作品的情绪情感,是明快开朗、活泼有趣,是娓娓道来、令人回味,还是轻松愉快、诙谐风趣。教师对绘本的演绎是对作品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情感状态,这种真实的投入,是帮助幼儿有效接受、理解作品的一种重要方法。
课例:《团圆》讲的是过年时发生的故事。年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是一个团圆的日子。要过年了,爸爸从远方回家来,他为家人带来了快乐和温暖,可是,很快爸爸就要离开了,短暂的团聚之后又是长长的离别,期盼着下一次的团圆。温情而朴实的语言洋溢着幸福的气息。当我们被各种缤纷的词汇环绕着,争先把最华丽的语言倾诉出来的时候,这一种发自内心的最朴实无华的语言却最能打动人。故事中小女孩的情绪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我在教学中抓住这根情感主线,把过年时与爸爸幸福的团聚和离别后想念与期盼的心情用内心情感的语言传递给幼儿,使幼儿深刻地理解年对中国人的深远意义。
3.创设空间,体验民族文化的乐趣
角色扮演是幼儿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幼儿喜欢表演,也喜欢看别人表演。在表演游戏中,幼儿扮演文学作品的角色,通过对话、动作、表情等表现故事情节,发挥想象,从而再现文学作品中的形象。
关键词:幼儿园时期;中华文化;启蒙;教育环境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背景下,教育行业也在不断进步和创新。对于教育开始的第一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幼儿园教育阶段”,也是“启蒙时代”。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活泼好动,对外界出于好奇心理,善于学习和模仿,而在幼儿教育阶段的教育方式和传递的知识类型也会影响他们自身对外界的感知和后期的成长。
一、幼儿园时期教育的特点
1.知识面广
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具有对外界探知的天性,有很大的学习兴趣。而在幼儿教育的学习安排下,氛围也十分活泼轻松。一般以做游戏形式或者故事之类的情景模式传授知识。但是相对来说,灌输的知识也较多,例如,简单识字、唱歌、跳舞、常识相关的问题等。可能在教学过程中他们感兴趣的或者好奇的事物也会成为教学知识,所以,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在教学中应不断创新,以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启蒙阶段的教育是教育阶段的基础。随着教育行业的发展,教育越来越精细化了,幼儿教育阶段作为教育的第一阶段,更应该引起重视。在幼儿教育阶段我们分为三个阶段:小班教育阶段、中班教育阶段、大班教育阶段。而在每个阶段学生的整体特征也会有差异。比如,小班一般是2.5~3岁,在这个阶段,孩子对外界处于萌芽状态,对外界很好奇,也是最好培养和开发大脑思维的最好阶段,在此阶段可以采用声像等进行教育,也可以根据孩子实际的状态进行动态学习培养。对于中班和大班教学时期,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是开始对外界有观点和看法的时期,也是自我意识开始形成的时期。除了基本知识的学习,一般以相关事件故事的形成引发他们的思考,以达到教学目的。综合来说,在幼儿教育阶段没有固定的教学方式,幼儿阶段开启了孩子进入学习的大门,是开发大脑的最佳时期。
二、中华文化启蒙教育环境的引入探索
1.中华文化在启蒙时期的引入
幼儿教育的整个阶段是对世界认知和自我意识价值逐渐形成的阶段,被称为“启蒙时代”,此阶段也是培养孩子行为意识和优秀文化知识注入的时期。中国优秀的文化不仅包括传统文化,也包括一些文化思想精神和物质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引入,则会启蒙并促使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可以在课堂中以故事的方式向他们讲述一些历史故事,如岳飞的故事,通过故事引发他们去思考和学习。根据幼儿教育阶段的教学灵活性的特征,可以更好地向他们传授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美化他们的心灵。
2.中华文化启蒙教育的环境探究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行业的发展不仅向着精细化和人性化发展,更多的是靠优越的环境对孩子的二次开发!探索幼儿教育阶段的中华文化环境,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结合本地区域文化特色加以引入
根据教育所在地区文化加以引入,包含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以提起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文化的探索精神。对于物质文化,一般用于孩子的互动,以锻炼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精神,例如剪纸、彩绘之类的。当然,各地的文化背景之类都有所差异,所以也显示了教育的大体性和独特性!
(2)结合孩子的实际教育环境进行引入
虽然幼儿教育阶段是教育的第一道大门,地域文化的发展水平也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对此教育阶段有着重大影响!当然知识对于所有孩子都是公平的传播,在对幼儿园教育时期,应结合主观和客观环境灵活教学,所引入的地域文化知识也是多样化的,应结合地域特点分享与之相关的典故,包括神话故事等,引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例如,在陕西渭南的可结合“华山”,即“沉香劈山救母的神话故事”,加强孩子对正义和孝义的追求。结合地域文化特点,不仅加强孩子对家乡的热爱,也加强了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
教育是兴国安邦之本,这句话从古至今一直都未落后。幼儿启蒙教育阶段的各种改革和创新,为孩子后期的教育做好了铺垫。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各个阶段对教育的创新都是对有生命的文化的传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涉及面广,在幼儿教育阶段的引入培养了孩子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对幼儿园时期中华文化教育环境的探索也体现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王炳照.中国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12(01).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科技水平的稳定发展,如今我国对于教育事业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幼儿教育中传统文化的融入问题。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几千年沉淀下来的传统文化需要我们传承,“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我们要将中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发展,如今更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幼儿作为中国的一股新生力量,其良好习惯的培养,基本道德意识的启蒙是我们需要时刻关注的,我们要在时代以及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将幼儿的和谐发展和长远发展兼顾。本文将从幼儿教育的现状入手,对幼儿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方法和策略进行探讨和研究,希望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做出一定帮助。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幼儿教育;融入;结合
引言
所谓幼儿教育是帮助幼儿在日常学习中建立一定的习惯和基本道德意识,是幼儿日后行为习惯的启蒙,也是幼儿未来发展的风向标。幼儿阶段是人一生中最特殊的一个阶段,也是教育和发展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作为家长、老师一定要时刻关注,这是孩子未来发展的奠定阶段。幼儿阶段的特殊之处主要是幼儿的心智问题,这个阶段幼儿身心发展都不定型,需要家长、老师和社会为其起引导作用,对其进行启蒙,这一阶段的教育将会为幼儿一生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下文是幼儿教育现状的一些介绍:
一、幼儿教育现状
我国的幼儿园教育的重心主要在幼儿的智育,并且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于未来全面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多,所以,我国如今幼儿在语言、艺术、健康、科学和社会中不断完善,全面发展,幼儿教育在人一生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要避免孩子出现不会交往、不懂谦让的现象。教育并不在于“贵”,尤其是幼儿教育,我们是要注意一些硬件设施,但是硬件措施的好坏却不能成为我们对幼儿教育的衡量标准,但是如今很多幼儿教育机构对这方面十分看重,反而忽略了根本。很多家长也是如此,收费低的幼儿园不愿意让孩子进,觉得设施不好,不愿意对收费低的幼儿园进行深层次的了解,对教育根本的不重视,直接造成了幼儿园收费高的现状。
二、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幼儿教育中的策略
1、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将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了,才能真正起到传承的效果。但是兴趣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幼儿的耳濡目染。所以幼儿园需要为幼儿营造出良好的文化环境,让幼儿从视觉到感觉,慢慢融入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中。例如,我们可以在幼儿园的墙上画一些民族文化的简画,孩子对壁画一般都有很大的兴趣,又或者可以在走廊摆一些民族手工制品,在节日期间让他们了解节日由来和节日形式,不单单让他们在有节日放假的认知,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慢慢就会形成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习惯。
2、提高幼儿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
幼儿自身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是学习传统文化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也是十分重要的,为人师表,他们的言语和修养也是孩子的榜样,教师在课堂上或者生活中对幼儿的影响非常重要,甚至会对幼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幼儿教师要不断提升自我对传统文化的修养,同时将对待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感提升,为幼儿做出榜样。
3、将民族文化内容融入到幼儿教育课程
幼儿园教育是幼儿人生中重要的启蒙教育,作为中国一种沿用的教育体系,幼儿园的设置非常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可以在幼儿的教育课程中融入传统的教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沉淀的一种气韵,使我们后代传承的典范,因此我们可以在孩子大脑发育最迅速的幼儿阶段,将一些经典文化精髓传授给他们,不断开发他们的智力,并将其人格不断健全。
4、课程中融入传统游戏
幼儿阶段十分好动,对一切事物都抱有好奇心,所以在这个阶段对玩游戏十分有热情,我们可以利于幼儿的这一特性,在课程中安排传统游戏。近几年,传统游戏逐渐被世人鄙弃,但是传统游戏中蕴含着做人的一些哲理,对儿童道德的启蒙很有帮助,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从传统游戏不断引入到传统文化,徐徐渐进,慢慢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每一位幼儿的认知中。
5、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
家庭教育对于幼儿来说十分重要,并且父母也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所以我们在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及时与家庭沟通,做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结合。当然,在幼儿园日常教育中,有些家长会对传统教育在当今社会的适用性质疑,因此,我们需要积极和家长进行沟通,让其也能及时认识到传统教育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这一活动,也能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幼儿教育的力度加大。对于这一建议,我们可以开展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活动,并邀请家长到来,这样就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心,更好地接受传统教育,认识到传统教育在现实环境的积极作用。
6、加大示范性作用的重视力度
幼儿阶段的模仿能力非常强,但是在这个阶段其没有鉴别能力,是非对错的分辨能力较差,所以老师、家长就是孩子直接接触到的模仿对象。很多家长和老师抱怨孩子不好教,但其实,是我们的示范作用没有发挥好,我们应该不断为幼儿树立榜样,将传统文化重视起来,以身作则,家长和老师做到了,孩子也会跟着做,渐渐地也就形成了学习传统文化的额习惯。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以此同时国家教育事业的不断崛起我国对于幼儿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的问题的关注力度不断加大。作为一个文化底蕴非常强的大国,几千年沉淀下来的文化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作为未来新生力量的幼儿,他们肩上的正是传承的使命,所以我们要不断培养他们,将现代私塾教育不断完善,让幼儿教育能够真正的融入到中国传统文化中,为我国实现强国梦献出一份力。
作者:刘志敏 单位: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都林民族幼儿园
参考文献:
[1]程五一,杨明欢.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幼儿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8):97-101.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主要表现为:幼儿园把小学的部分教学内容下放和提前到幼儿园,如增设了识字、拼音、写字、计算等(主要是一年级)课程内容。幼儿园的教师就像给小学生上课那样,让他们死记硬背,让幼儿被动地强行接受所教授的知识,使幼儿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产生厌烦、心怯、逆反的心理且不说,最重要的是扼杀了幼儿应有的探索求知的学习兴趣,抹灭了幼儿独立自主的求知能力。
尽管幼儿教育主管部门通过各种渠道途径宣传,不能让幼儿教育“小学化”,但在农村的幼儿园,这种形式还普遍存在。当然,让幼儿教育“小学化”留有存在的空间,主要因素还是农村的家长,在家长眼中,衡量孩子聪明程度的尺寸主要取决于他们识字量的多少,算题难度的大小等等;衡量教师能力的好坏则是他们的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识,并不懂得幼儿教育的真谛在于开发幼儿的智力。
面对这样的情况,农村的幼儿教师该如何应对呢?我认为从以下途径应对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帮助幼儿园的家长树立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念农村幼儿的家长,孩子大多都有爷爷奶奶接送,孩子的父母要么外出打工、要么做买卖;不重视孩子的性格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因此,要帮助家长端正和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使孩子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的思想,树立面向未来从幼儿开始、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观念。
二、使家长了解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掌握幼教规律《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由此可见,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因而,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开端性、根基性、迅速性、整体性的特点,幼儿园教育是以发展基础素质为任务的奠基教育,是启蒙性的教育。幼儿园应结合《幼儿教育发展纲要》和《幼儿教育指导手册》,结合实际情况向家长宣传有关幼儿身心特点和科学保育、教育的知识,让家长了解教养孩子必须遵循的科学规律,形成正确的育儿观念和教育观念。
幼儿园要实现教育目的,就必须以《纲要》中幼儿园的任务:保育与教育相结合作为出发点。保育是教育的先决要件,是物质基础;教育是保育的必然要求,是发展要素。它们相互促进、有机联系,保证了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顺利完成。
幼儿期是对人的一生有着重要影响的时期,也是易被成人忽视、幼儿自己却全然不知其价值、全然不能把握其进程的时期;幼儿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和可塑性的生命阶段,又是一个非常脆弱、非常容易被错误定向的时期;幼儿期是一个稚嫩的、需要成人精心照顾和保护的时期;然而又是其自理、自立、迈向独立的需要日益增长的时期。
幼儿园教育应该有它独特的性质和复杂的联系。因此,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方法论,辩证的思维,全新认识幼儿园教育规律。
三、重视规律,辩证思维,把握性质,协调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的关系
1.科学把握启蒙性与发展性的关系。发展性又是幼儿园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教育的宗旨是要促进发展,没有发展的教育是凝固的死的教育。启蒙性是发展性的基础,不着眼启蒙的发展是危险的发展,它会毁灭孩子的一生;发展性是启蒙性的目标,没有发展的启蒙是徒劳的启蒙,它会耽误孩子的一生。因此,我们尊重幼儿的权利,尊重知识和幼儿的人格,尊重幼儿兴趣的同时,不能迁就幼儿身心发展的现状,不能停留于幼儿的自发活动和原生兴趣上,而要把幼儿现有的水平、现实需要和长远发展结合起来,拓展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给予“一定的挑战性”,也只有这样,“尊重”才能真正体现,发展才有鲜活希望。
2.准确理解阶段性与连续性的关系。幼儿处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幼儿园教育是人的开端教育,它有着自己的特殊规律,它与小学教育有着质的不同,有着相对的独立性。同时它又具有连续性,因为“童年是生命旅程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有终点的比赛”,它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幼儿未来的所有时空。这种阶段性与连续性是客观存在,有机统一的。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幼儿园教育之后紧接着是小学教育这一事实,就忽视幼儿园教育的特殊任务,把幼儿园教育小学化。
关键词:幼儿;启蒙教育;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9-0243-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9.158
当今社会,竞争异常激烈,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幼儿科学启蒙。面对纷繁多样的幼儿启蒙方式和方法,选择何种启蒙方式和如何确保启蒙效果成为广大家长心中的难题。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将幼儿科学启蒙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从科学启蒙的环境、内容和策略三个方面出发,探究幼儿科学启蒙与生活的融合。
一、科学启蒙生活环境生活化
在影响人生的多种因素中,环境无疑是一重要因素。幼儿阶段是人生最无知、最懵懂的阶段,生活环境对幼儿的启蒙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注重生活环境的恰当性
在孩子的幼儿启蒙阶段,家长和教师应该为孩子选择和创造干净舒适、纯正美好的教育环境,这对于孩子的幼儿科学启蒙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在启蒙阶段,家长和教师的日常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巨大,我们应当改变自身的生活陋习,为孩子做好榜样,以身示范,带动孩子的成长。
(二)确保生活环境的多彩性
对幼儿的科学启蒙不能偏爱某一种,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对于幼儿的启蒙教育帮助更大,有利于幼儿未来的多元化发展。在孩子的幼儿阶段,教师和家长的应该扩大孩子对于生活的接触面,不仅了解生活的美好,还要体验生活的艰辛,对生活产生更广更深刻的印象。
二、科学启蒙教育内容生活化
生活中会接触形形的人和事,幼儿的科学启蒙教育离不开生活,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身边的生活教育资源,将科学启蒙教育内容更加生活化。
(一)充分利用身边的生活素材
生活是一本书,需要我们用一生去翻阅。许多家长盲目地追求那些所谓“高大上”的幼儿启蒙材料,却忽视了日常生活这个巨大的素材库。将生活内容融入教育会对幼儿的科学启蒙教育产生更大的帮助。例如,在下雨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幼儿讲解雨是怎样形成的;当看到路边的小花的时候,可以给幼儿讲解小花的生长过程;在教孩子认识动物时,可以组织幼儿去动物园,真切地接触到动物,让幼儿将书本中的动物和实际的动物联系起来。
(二)将兴趣点融入日常启蒙生活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家长和教师应该从生活的兴趣点出发,结合幼儿阶段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的特点,将生活中孩子的兴趣点事物融入科学启蒙教学中。例如,很多小朋友喜欢看动画,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给学生播放《蓝猫三千问》《海尔兄弟》等科普动画,让学生在看动画的同时学习到相应的知识。
三、科学启蒙指导策略生活化
幼儿科学启蒙方法多种多样,对于方式方法的选择,我们应该将日常生活经验渗透到对于孩子启蒙教育的策略中,使幼儿科学启蒙方法更加生活化。
(一)实现幼儿教育的区别化
每个孩子的个人特征和成长历程各不相同,在孩子的幼儿启蒙教育阶段,要根据孩子的不同的特征选择不同的指导策略。例如对于同一件事情的学习,有的孩子在思维方法上更有天赋,而有的孩子的天赋在动手能力上,这时我们对于这两个孩子就不能一概而论,而应该分开来培养,对于思维天赋的孩子应该在思维培养上进行拓展,而对于手工天赋的孩子就应该在手工方面进行拓展培养。另外,对于不同的孩子来说,他们的理解能力也是不同的,教师可以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和讲解方式,让更多的孩子充分了解相应的知识。
(二)注重幼儿教育的过程
做任何事都不能一蹴而就,对于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我们更应该注重教育过程,学会耐心对待。现代社会往往趋于对最终结果的追求,而慢慢遗忘过程体验的重要性。在幼儿教育阶段,我们应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耐心地、细心地将生活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孩子,让孩子在接受的过程中一点一滴地积累知识,感受生活的乐趣与美好。
总之,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关系着孩子们的未来发展,所以家长和教师的教育方式十分重要。生活本来就是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应该将这一巨大资源与启蒙教育相融合,达到科学启蒙的目标。同时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方式和方法,将生活好好地融入启蒙教育中,使启蒙教育的效果更大化,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推动启蒙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邵雯倩.幼儿园中华文化启蒙教育区域环境创设与利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1小学化幼儿教育现状
小学化幼儿教育主要表现在教育内容、方法和评价机制上与幼儿的成长特点不相适应,与幼儿教育的方向相偏离。
1.1教育内容的不适应。幼儿的思维和认知水平还达不到小学生的水平,不具备进行复杂思维的能力。因此对幼儿的教育应是启发性的,应针对幼儿的学习特点开展适当的教育活动,教育内容以发展幼儿的知识和情感态度为宜。然而目前大多幼儿园的教育施以小学阶段的内容,把文化知识作为幼儿的主要学习内容,这对幼儿的发展非常不利。
1.2教育方法的不适应。目前大多数幼儿园在教学方法上以课堂教学为主,大多是教师讲幼儿听、教师领读幼儿复读,教学过程中教具演示运用较少,幼儿的活动与游戏时间较少。为了让幼儿学习更多的知识,很多幼儿园开设了拼音、复杂的加减法运算的课程,甚至还布置家庭作业。这种以灌输知识为主的教育方式与小学阶段的学习基本一致,扼杀了幼儿的天真与童趣,对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思维拓展非常不利,容易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1.3评价机制的不适应。幼儿教育应鼓励孩子发现和探索知识,在活动和游戏中学到知识,从中享受学习的乐趣。而目前多数幼儿园以幼儿学到的知识和获取的技能多少作为评价幼儿教育质量的标准,关心的不是幼儿如何学习,对幼儿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中的期待、迷茫和乐趣重视不够,没有鼓励幼儿主动学习、积极探索。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机制忽视了幼儿的个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幼儿学习热情,泯灭了幼儿的天性。
2小学化幼儿教育的改进措施
幼儿教育要把保育与教育相结合,依据幼儿的学习特点对幼儿进行启蒙性教育,把有意义的活动和游戏融入到幼儿教育中,使其情感态度、知识技能及活动方式得到发展,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和身心全面发展。因此幼儿教育应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彻底改变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
2.1园方和家长共同努力,促使幼儿教育回归自然。幼儿园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充分认识到幼儿教育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不能一味地追求自身收益和社会效益而忽略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对幼儿的教育要科学合理。同时家庭教育是对幼儿园教育的有效辅助和重要基础,因此幼儿园与家长要加强联系,双方要充分认识到小学化幼儿教育的弊端,通过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使幼儿教育回到正常的状态。
关键词:幼儿教育;影响因素;教育方法
关于幼儿的教育阶段属于启蒙时期,这个阶段的教育对于幼儿今后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在这个阶段孩子受到的教育,哪怕一个细微之处对许多孩子的人生发展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所以现今许多家长在选择幼儿第一次接受教育的幼儿园时都十分慎重,在幼儿教育这样的发展趋势下,我国为了保证更多的幼儿受到正规的教育,不断的将以后的幼儿教育进行改革,并新建了许多符合标准的幼儿园供家长选择。但在幼儿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方面问题,所以幼儿教育要从整体入手,总结影响幼儿发展的原因,并及时补救。
1 影响幼儿教育的因素
1.1 家庭因素
许多家长认为,幼儿在进入幼儿园开始才是真正的受到了教育,其实不然,幼儿真正受到启蒙是在形成感知能力后,在父母的日常言行举止中学到的,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并且不具有分辨能力,所以许多幼儿在生活中对父母的行为进行模仿并学习,形成了许多不良的习惯和思维,但很多家长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有时还会热衷于用很多不正确的方法去逗趣幼儿,给幼儿留下心理阴影,从而在今后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对某一些食物存在惧怕心理。
在幼儿开始接受教育后,很多家长因为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在幼儿左右,并且潜意识中人为,自己只负责对幼儿进行养育,而教育问题就应该全权交给幼儿园或者学校,所以将幼儿在生活中出现的思想和行为问题都推卸给幼儿园,却不对自身的恶劣行为进行规范,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的素质与发展,所以说家庭因素可以归为幼儿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1.2 学校因素
幼儿园要在幼儿入学第一天起就需要负担起对其在校期间的教育的责任,对幼儿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首先幼儿可以通过幼儿园的教师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具有十足的导向性,所以教师的素质和教育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在师资力量方面要有严格的考察,其次,幼儿在进入幼儿园后每天都有大量的时间需要在幼儿园中度过,而目前因为各个家庭中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对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过度呵护,导致幼儿的身体免疫力较低,幼儿园在这样的条件一定要严抓幼儿园内的卫生条件,保证幼儿的身体情况保持健康。最后,幼儿处于边学变玩的学习阶段,许多园内的有趣实施都可以在帮助幼儿增强身体健康的同时激发幼儿的思维,培养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从以上了解可以看出,学校因素属于幼儿发展中的中间力量,在动手能力、思维发展、人际交往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3 社会因素
都说社会才是一所真正的“学校”,这一点说的很对,因为社会形形的人和事会给人带来很大的影响,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样的,有人说孩子其实是一张白纸,周围的环境是什么颜色,这张白纸就会被染成什么颜色,这一点也不夸张,孩子正处于学习能力非常强的阶段,对所听、所看的事物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一个社会如果充满了人性美好的一面,到都是助人为乐的事件,那么在耳濡目染下,孩子心中就会渐渐有了要多多帮助他人的认知二所以,社会对于孩子的教育作用是产生于无形当中的,但其影响作用是不可代替的。
2 有关幼儿教育方法的探索
2.1 重视家庭因素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虽然父母平时因为工作的原因会少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时间,但是绝对不能因为这个原因就将孩子的教育撒手不管,而全部推给学校,父母应当在平时的行为举止、为人处世上,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这样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教给孩子很多道理,因为孩子正处于懵懵懂懂的阶段,很多思维、道理、性格还需要从父母加以正确地引导,另外父母可以在平时的空闲时间,多和孩子沟通交流,也可以多给孩子讲讲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以开启孩子的智力、思维二这样一来,能够积极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孩子养成良好的各类习惯。
2.2 重视学校因素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当孩子开始被送进幼儿园时,幼儿园就成了孩子主要的学习、娱乐场所那么这就要求幼儿园要不断优化师资力量、卫生条件、教育和娱乐设施,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幼儿园受到更好的教育当孩子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很多不成熟的思维、幼稚的思想冒出来,这时老师一定耐心地加以引导,并鼓励他们多思、多问现在幼儿教育讲究的是“寓教于乐”,孩子本来就是在玩的过程中学习,所以幼儿园的娱乐设施一定要注意安全性,并且做到丰富多样,这样才能很好地开发孩子的智力、动手能力。总之,学校是孩子接触时间较长的地方,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幼儿园对孩子教育的影响。
2.3 重视社会因素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有人会说提到社会未免太过广泛,可是社会的组成个体不就是一个个的我们吗?也有人问,社会能对小小的孩子产生什么影响?然而,孩子的是非观不仅从受到父母、老师的影响,还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甚至陌生人都能对单纯地孩子造成不小的影响二所以,我们更加要重视社会因素对幼儿教育的影响,一个充满的社会必定会将爱的正能量传递给孩子二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我们更是应该从小就给孩子灌输正确地是非观,所以我们必须从自身做起,给孩子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社会环境,并让这个社会带给孩子以正确地认知。
3 总结
综上所述,幼儿的教育确实也不仅仅是为了今后的社会竞争与就业问题做准备,幼儿的教育阶段正是启蒙期,在这个阶段幼儿对许多事物的感知以及行为很大一部分会一直影响孩子到将来的发展,幼儿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养成很好品德、生活习惯等等,但目前许多家长存在幼儿教育的误区,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在幼儿园所受到的教育,其中还包括家庭与社会的影响,所以家长想要帮助幼儿更好的成长,需要严格约束自身的言行,帮助幼儿从小打下良好的全面发展基础,将来更好的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仓萍萍.幼儿教育影响因素与教育方法分析[J].教育,2016(29).
[2]万霞.试论幼儿教育的影响因素及教育方法[J].时代教育,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