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基层文化工作计划范文

基层文化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基层文化工作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基层文化工作计划

第1篇:基层文化工作计划范文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统筹推进城乡基层文化建设一体化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进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2009年,县文化馆、图书馆达到国家二级馆标准;完成图书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建设。

(二)2009年,完成全县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标准化建设及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建设。

(三)2009年,完成全县106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达标建设及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建设。

(四)2010年,基本建立起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层文化建设长效机制,构建起基层文化阵地全覆盖、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同保障共发展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基层文化工作队伍建设。县文化馆、图书馆应结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按有关规定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公开招聘和选拔优秀人才,逐步建立资格准入、全员聘用、优胜劣汰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乡镇综合文化站要坚持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性质,每个乡镇要配备1名专职站长(使用乡镇已配备的事业编制),同时,面向社会聘用1-2名专门工作人员。文化站站长享受乡镇中层干部待遇,其任命和变动由乡镇党委征求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和县文体局的意见。综合文化站工作人员实行集中培训、资格准入、聘用管理、目标考核。村(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由乡镇落实1名大学生志愿者兼职管理。

第2篇:基层文化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基层;计免

近年来,我国的免疫规划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修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相继颁布,给免疫规划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增加了疫苗的种类,对计免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临这种新形势,如何做好基层的免疫规划工作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1]。

1现状及问题

1.1 流动儿童管理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革,我国流动人口迅速增加,流动儿童居无定所,预防接种工作难以落实,已成为影响免疫规划工作持续深入发展的问题。有许多家长由于流动性大,获得相关信息的途径少,未能及时让孩子接种疫苗。而且流动人口搬迁频繁,居无定所,导致预防接种通知难以到位,严重影响了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

1.2 家长的意识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虽然大部份儿童家长都能按免疫程序及时为孩子进行预防接种,但仍有部分儿童家长由于意识不到位,未能按规定程序适时为孩子进行疫苗接种,还有10%左右的家长由于不重视而造成预防接种证丢失或残缺不全,使这部分儿童由于预防接种史记录不全或丢失而造成错种、漏种,从而对其身心健康造成隐患。

1.3 查验证工作落实不到位 2005年卫生部、教育部联合下发文件,要求切实做好新生入学的查验接种证工作,但在有些地方只是做些表面工作,虚报数字,特别是偏远农村地区,没有专门人员来负责此项工作,也未对学校教师进行过查验证培训,导致学校教师不掌握免疫程序而无法按规定做好查验证工作。近几年,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很大一部分在学校发生。

1.4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问题 目前国内接种所使用的生物制品虽然经过逐步改良,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仍时有发生,这给基层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带来一些问题。由于部份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对疫苗接种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和异常反应宣传不到位,加之极少数儿童家长不理解,纠缠不休,致使基层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对疫苗接种心存顾虑[2]。

1.5计划免疫信息化建设步伐缓慢 计划免疫信息化建设在加强管理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目前已在一些地方进行试点,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基层推广的步伐太慢,由于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系统"或"网络",故推广太慢显然不能充分发挥系统应有的效益。

2对策

2.1促进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综合管理 提高流动儿童的免疫覆盖率是控制流动人口发病的关键,而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全面、准确地掌握辖区流动人口基本情况,并对适龄儿童进行疫苗接种及补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中之重,要克服工作任务重、人力不足的情况,与各街道流动人口管理机构合作,负责对流动儿童实行专项登记,从而形成多层面、多结构相互协调、配合的管理模式;为适龄流动儿童建立临时接种卡,提高疫苗接种率;坚持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促使流动儿童和无证者主动到疾控机构进行补证、补种。

2.2加强查验证工作 查验预防接种证是提高疫苗接种率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卫生、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托幼机构和学校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的管理和领导,开展定期检查,同时做好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广大群众的防病意识。

2.3实施疫苗接种告知制度,防范预防接种纠纷 实施疫苗接种告知制度,既能起到疫苗接种的宣传效果,帮助儿童家长了解疫苗接种的知识,要求家长如实反映儿童的预防接种史、过敏史及目前健康状况等,以降低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和异常反应的发生,配合医生做好儿童的预防接种;又能给医护人员做好保护作用,避免发生一些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一旦发生接种差错事故,应做到以下几点:①接种人员应该以诚实的态度,真正站在儿童家长的位置换位思考;②接种人员应该镇静自如,不要推卸责任,以免将矛盾和问题复杂化;③要科学、实事求是的向儿童家长解释,必要时进行医学鉴定;④要及时报告并保存好相关资料,使预防接种工作在今后的实施中更加完善[3]。

2.4 提高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步伐 随着经济发展,人口流动和预防接种服务需求的增加,开展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基于电脑和网络技术的现代科学化管理,是提高预防接种工作质量、管理水平和效率的必然趋势。应该选择成熟的软件,按市场化机制筹集资金,通过广泛宣传和培训,提高基层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这样不仅能提高工作质量、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同时方便了群众,节约了成本。

参考文献:

[1]王陇德.预防接种实践与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

第3篇:基层文化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基层供电;企业文化;落地工作;实践

1基层供电企业文化的现状

1.1供电企业文化的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我国企业管理的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供电企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中重要的一部分,其企业文化建设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供电企业的垄断性特质,使得供电企业不可避免的具有传统企业管理的弊病,并没有真正的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这就使得基层供电企业文化的有效开展和落地工作较难实行。1.2供电企业文化落地的问题通常情况下,供电企业的管理层更注重的是企业制度的建设,对于企业文化的认识程度还不够,且片面的将企业文化当成普通的文化活动,造成理解上的误差,更有甚者认为企业文化与供电企业没有具体的关联性,并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企业的发展作用不大,没有必要去实施。另外一种情况是供电企业领导层非常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也非常支持企业文化的推进工作,并对企业文化建设提出来一系列的建议和计划,但是在真正落实工作时,通常会因为针对企业文化工作的设想缺少实践活动的支持,不能有效的贯彻落实企业文化,未能达到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造成供电企业出现企业文化建设的形式主义。

2基层供电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

2.1供电企业文化的内涵

一方面,企业文化建设就是精神文化的建设,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价值观,没有企业价值观,就没有企业精神,而供电企公司企业文化落地工作就是企业员工提升价值观的过程。目前,供电公司的一些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认知存在一定的误区,简单的将企业文化等同于“政工论”或者“务虚论”,甚至片面的将企业文化作为一个简单的标志,这不符合企业文化的内涵[2]。另一方面,在世界多极化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物质生产不可避免的与文化相互联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是经济发展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供电公司来说,在电力体制改革的背景下,科技的发展和越来越多新能源的出现对供电公司造成了不小的压力,要想根本性的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促进企业的发展,必须重视供电公司的文化建设,促进企业文化的落地工作。

2.2落地供电企业文化的意义

(1)先进的企业文化是引领企业发展的一面旗帜,能够有效地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为企业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也具有纪律性和责任感的优质团队,推动着企业不断向着更高的水平迈进。(2)安全理念作为供电企业中的重中之重,是企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元素。将企业文化与安全理念相结合,如完善安全机制,加强企业安全理念方面的宣传,增强员工对于安全工作的意识,能够有效的加强企业安全建设,保证安全作业的前提下,提高企业安全水平。(3)供电企业所宣扬的是“你用电,我用心”的理念,通过落实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能够提高企业内部的服务意识,进而为顾客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同时,在企业内部形成浓厚的“服务氛围”,将企业文化深入所有员工内心,不断提高顾客对于供电服务的满意程度,促进供电企业的蓬勃发展。

3基层供电企业文化落地工作的实践方法

3.1建立健全企业文化管理体系

基层供电企业想要将企业文化真正的落实到位,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健全的企业文化管理体系,明确的制定出企业发展奋斗的目标,并形成统一部署、全员参加以及整体推进的工作制度,以此推动基层供电企业文化的落地工作例如针对供电公司制定阶段性的发展目标,发挥“领导班子”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不定期的进行思想交流会和企业文化研讨会,促进管理层与公司员工的交流,增强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认同感[3]。

3.2丰富企业文化的传播形式

通过多种渠道传递企业文化的内涵和意义,潜移默化的加深员工对企业文化的印象,为企业文化的落地工作打下夯实的基础。例如利用公司网站、道德讲堂等多种方式,对企业文化建设中出现的亮点、成果或者先进典型进行宣传,为企业文化的落地工作营造浓厚的氛围;此外,基层供电公司也可根据当地特色和人文风情进行具有差异化的企业宣传片和专题画册的制作,通过新媒体形式对企业文化进行广泛的传播。

3.3完善基层供电企业制度

完善的企业工作制度是推进基层供电企业文化落地工作的关键。不断改进公司管理方式,并进行长期有效的企业文化建设,将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到工作管理制度中,能够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4]。例如通过开展“管理找差”等专题活动,对供电公司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完善,规范企业员工日常工作的行为,将安全理念贯穿企业发展和工作过程中的始终,增强员工安全作业的意识,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优势。3.4在改革中发展企业文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基层供电公司想要持之以恒的发展壮大,就需要在保证自身特性的基础上适应时代的潮流,不断改革创新企业文化,持续稳定的推进企业文化的落地工作,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完善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员工工作的安全性、高效性,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4结语

基层供电企业文化的落地工作是供电公司通过对“诚信、责任、创新和奉献”等价值观的宣传,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将对员工的规范管理转化成员工自觉行为一个艰苦的过程,对于基层供电加快企业发展,推进“两个转变”和“三个建设”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基层供电公司应克服企业文化落地工作出现的问题,建立完善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机制,利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广泛的宣传企业文化的意义和重要性,推动基层供电公司勇往直前的朝着奋斗目标迈进。

作者:何锋 单位: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涟水县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郑光霞.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如何在基层供电企业扎根探索[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5:177~178.

[2]宋锋,符纯川,李丽梅.基层供电企业优质服务文化长效机制建设[J].东方企业文化,2015,12:22~23.

第4篇:基层文化工作计划范文

农村基层群众文化属精神文明的范畴,文化生活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是与生俱来的。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和发展,广大农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内容越来越广,标准越来越高。因此,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上既要体现农民自身需要,又要注重社会正面引导,不断注入现代文化元素。积极挖掘民间文化,使之古为今用,有利于继承和发扬民间特色文化,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虽然类型多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开展文化活动要有特色,要有利于引导群众参与,要在弘扬民族民间文化的同时,必须注入现代文化新鲜血液,不断充实群众文化活动的内涵,使基层群众文化“与时俱进”。如今网络文化、风光摄影、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文化知识、法律法规、计划生育、卫生保健、农村实用技术等都是现代文化的内容。群众文化只要它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能满足群众求乐、求知、求富、求健康的多层次需求,它们都是农民群众在健康高尚的文化活动中的“精神食粮”。

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事业的主体是文化人才。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和建设需要一支精干优良的文化专业队伍。因此在基层文化建设对象上,坚持优化文化专业队伍与培养群众文化骨干、引导群众唱主角相相结合,各基层党委和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文化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要把一批政治上可靠,热心文化工作,懂文化,爱文化,会文化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文化工作岗位,不断加强文化专业人才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业务水平。逐步提高基层文化工作者的生活待遇,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解决实际困难,用适当的待遇留住人才,推动基层文化事业。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主体广大农民群众,在对象上,必须强化群众性。没有广大群众的参与,没有群众唱主角,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就会缺乏生机和活力。因此,开展经常性文化活动,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是保障农民群众文化权益,实现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发展农村基层群众文化事业,文化阵地建设是关键。文化阵地是基层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物质载体,是文化事业传承、发展的空间和舞台。要抓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首要解决的就是基层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场所和设施问题,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进程和成效。对于地方文化设施建设可以采用政府投资、民办公助、集资入股、个人出资等灵活措施,因地制宜,修建文化广场。

第5篇:基层文化工作计划范文

一、出特色,树品牌

什么是基层文化工作的创新?简单地说,就是要突破成规。在内容上,改变过去在文化站或街道办出示报刊杂志、完成上级工作部署的单一性,要结合地方的实际情况,办出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项目;在方式上,工作人员要改变过去成日读书、看报、放电影的老路子,深入调查研究,以多种形式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基层文化工作的对象,是不同文化层次而又具有地域文化传统的人民群体,基层文化工作的目的是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从而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促进城乡文化共同协调发展。然而,从基层文化工作的发展上讲,仅仅抓住特色是不够的,还应该将有群众基础、发展空间的文化项目转变成文化品牌。

打造文化精品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政府应该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扶持力度,制订优秀人才和优秀作品鼓励办法等措施,鼓励和引导群众创作优秀文化产品。只有抓住特色,树立品牌,才能推动基层文化工作的创新。

二、基层文化工作与百姓之间的“零距离”

我们前面说过,基层文化工作创新要抓住地方特色,一方面能抓住群众的兴趣点,另一方面容易在文化项目的内容上形成特色,树立品牌。过去,我们主要是根据上级的部署和要求来开展工作,大多数基层文化工作者都是深居在文化馆、文化站的“象牙塔”里,并没有深入到群众生活中去调查他们的文化需求。这些文化工作者缺乏工作热情,不能与基层群众打成一片,更不要说贴近百姓了。因此,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要实现基层文化工作的创新,就必须坚持以民为本的工作理念,真正做到文化工作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工作成果与人民共享,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思路,让基层文化工作更加贴近百姓。

创新的精神体现在基层文化工作的每一个重要方面,这其中的每一项都与老百姓的生活学习密切相关。基层文化工作的创新就在贴近百姓的工作理念之中,就在广大基层群众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之中。

三、重视文化资源的整合

基层文化工作的创新还要重视文化资源的整合。首先要深入挖掘和利用历史人文资源,将传统文化资源与时代文化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创新不应该脱离传统,但过去的传统与当今时展存在一定差距,还有需要改善的地方,因而应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长期以来,国家都非常重视基层文化工作,特别是全国基层文化工作会议的召开,更是为基层文化工作者提供了力量,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精神。但是,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还必须调动一切可能的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文化工作的发展,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推动文化品牌项目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这样可以解决物质技术条件不足的问题,吸引全社会参与到基层文化工作上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特色文化项目的产业化发展。

因此,基层文化工作的创新既要利用好传统历史文化资源,又要把握时代的先进性,既要深刻理解和贯彻国家关于发展基层文化的方针政策,利用好相关政策资源,又要吸引广大社会力量的参与,一起将基层文化工作这一盘棋走活。

四、充分发挥信息平台的作用

当今是一个信息社会,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基层群众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取知识,了解国情、社情。正是由于信息技术在当今时代的重要性,因此,基层文化工作者要给群众搭建信息平台,让群众通过电子信息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与时展的概况,丰富文化生活,提高身心素质。

虽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在很多基层群众在家里就可以安装网络信息设备,但是,网络信息内容多、杂、乱,能够起到优秀文化信息传播渠道作用的并不多。基层文化工作者搭建信息平台不但可以引导群众接受先进文化,还有利于地方与地方之间工作经验的借鉴与利用,有利于优秀的基层文化工作内容和方式在网络中实现资源共享。

由文化部组织与实施的全国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使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的基础上,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的丰厚的文化信息资源,以及现代社会的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加工整合,并建成一系列网络中心,实现了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同建设与分享。这对于城乡基层的群众,尤其是边远地区的老百姓,是一项极大的福音。

第6篇:基层文化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创新

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05-0207-01

群众文化繁荣为国家、民族繁荣昌盛的具体体现,而文化馆作为群众文化组织者,应尽量发挥自身的指导、规划、监督、服务功能,强化馆内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以全面推动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①。群众文化包含了社会生活中的每个时间与地点,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得到了满足,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取得进一步发展,我们需顺应时展潮流,看清时世发展态势,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准确把握时展脉搏,方可真正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落到实处。

一、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开展要求

基层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中十分关键的组成部分,对群众而言,是除开工作外的进行自我娱乐,自主参加的有社会性的文化方式,整个活动开展过程有计划、有组织,有秩序,充分展现了群众文化的特色,而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开展要求主要为:(1)针对性。因参与群众的性格、性别、爱好、文化的差异,那么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应有针对性;(2)基层性。群众文化是面向大众的文化,是在岗位、街道、学校、乡村等较基层,较前沿的机构,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需围绕这些基层机构进行;(3)细微性。群众文化工作的执行一定要认真,不可有所怠慢,随意了事,应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并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二、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

1.贴近群众实际,了解群众不同文化需求。基层群众文化发展的前提是群众的积极参与与支持,而基层群众文化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为群众谋利,那么最终成果也应由民众享受。因此,文化部门在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中应始终以群众为主,为社会主义与人民群众服务,所开展的各种文化形式需满足人民群众要求,才能让群众满意。那么文化馆在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中,应针对不同群众的不同文化需求,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通过“三八节”“三下乡”“七一”等法定节假日,进行群众作品展览、群众演唱会、民间故事、民间民谣收集等多样化文艺演出,文化演出内容应包含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内涵,还可在每年“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等节日,开展灵活多样的踏青、赏月、龙舟竞渡等传统活动,以满足不同年龄段群众需求,增加群众间友谊,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收集基层群众对文化活动开展的意见与建议,让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更加规范化,合理化。

2.进一步强化群众文化队伍建设,确保群众文化工作有序开展。在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开展过程中,需有一支素质高的文艺队伍,具备有素质、有活力、有能力的团队人才,才能在活动中为群众提供更多文化节目,提高文艺节目通俗性,让所准备的节目能够被群众所接受,通过通俗易懂的艺术手段,来展现基层群众的实际生产与生活②。因此,文化馆应定期组织人员队伍进行培训与学习,增加他们的见识,提高他们综合素质,鼓励个人自学,增强工作人员综合审美能力与业务技能,确保工作人员多元化思维形成,利用事业单位招聘、特殊人才引入等多种方式不断壮大队伍,吸纳更多有创新性与表演性天赋的人才,增强队伍整体水平,确保群众文化工作的稳步开展。

3.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群众文化产业创新。新的文化业态出现,不仅拓宽了群众文化阵地,还为各类文化形态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新时期群众文化工作开展过程中,文化馆相关工作人员可利用高科技手段,改造与创新传统文化产业。如通过数字影视、电子出版、网络传输等多种现代化先进技术来催生新群众文化业态,提升群众文化产业整体科技水平,以实现传统文化产业升级,吸引群众眼光,让更多群众参与到群众文化工作中来。

4.弘扬民间文化,贴近民众实际。在悠久的文化历史长河中,劳动人民生产生活过程中又出现了不少的民间传统文化,这些民间文化与群众文化二者关系紧密,不可分割,蕴藏了鲜明的民族民间特色,文化馆在群众文化工作中还可充分利用当地民间文化形式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群众也更易接受,认同感更强,更满足群众需求,兴趣也更高③。但在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活动形式与内容应有所创新,不可盲目照抄照搬,这也违背了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的初衷。

总之,群众是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的主体,为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直接与间接参与者。文化馆在落实群众文化工作中应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不断创新,将知识性、先进性、教育性与娱乐性融入群众文化活动中,可让群众享受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让群众文化工作有序开展,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全面展现群众文化活动社会功能与价值,促和谐社会的构建。

注释:

①上官友珍.浅谈新形势下乡镇文化站创新群众文化工作的思考[J].今日中国论坛,2013(05):38-39.

第7篇:基层文化工作计划范文

一、加大投入,提档升级服务平台

坚持公共财政支持文化建设资金重心下移,促进公共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覆盖推进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近年来投入基层公共文化建设资金超过4000万元。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一个文化广场(1000平方米)、一个文化活动室(90平方米)、一个简易戏台、一个宣传栏、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器材、一套体育设施器材”的“七个一”标准规划实施,并配备了广场舞音响、书画创作用品、乐器(如:锣鼓、二胡、琵琶等)、电脑、图书等文化设备器材。目前,每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室内场所面积都超过了500平方米,室外活动场所面积都超过了1000平方米。同时,注重以泗州戏文化、大运河文化、山芋文化等地域文化打造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山芋展览馆、农耕展览馆等特色览馆,推进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一村一品”。

二、提升能力,逐步壮大服务队伍

围绕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管、用”工作,着力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明确由乡镇文化站长负责指导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开展工作,开展政府购买基层公益文化岗位试点工作,按照“村级推荐、乡镇审核、县级考核”的程序,采取签订托管合同的形式,为每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都配备一名专职文化协管员,负责设施(设备)管护、活动策划和文化辅导等,确保事情有人做、设施有人管,活动有人办。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帮助每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组建至少1只文艺队伍,定期开展各类文化活动,群众参与度显著提高。目前,全县已培育各类文化队伍200多支,其中广场舞队伍150余支、庄户剧团20余支、书画队伍30余支,参与人数超过3000人。积极加强基层文化人才的培训和指导,对基层各类文化队伍,分层次、分类别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打造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基层文化服务队伍,不断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提高质量,常态化开展服务活动

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本上具备了书刊借阅、电子阅览、娱乐健身、讲座培训、书画展览、非遗展示、影视欣赏、戏曲演唱、文艺排练、文化志愿服务等“十项文化服务功能”。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积极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常态化开展,每月至少组织开展1次文化活动,有效的满足了基层群众的需求,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切实保障了基层群众的文化权益。为了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积极培育“一村一品”,从2017年开展,县文化部门积极指导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有条件的村举办“乡村春晚”,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大力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开展送戏进万村演出200余场,开展送公益电影下乡放映2100余场,开展农民体育活动200余场次,使文化配送服务真正沉下去,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常态化、多样化、特色化、品牌化。

第8篇:基层文化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基层文化工作 把握 部队发展

部队基层文化工作是我军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军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活跃部队基层业余文化生活、陶冶官兵情操、增长知识才干、促进部队全面建设上,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主心骨”作用。搞好部队基层文化工作是部队全面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内容,特别是在新时期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要求下,基层文化工作对活跃警营文化生活,增强部队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制约,致使警营文化建设还存在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针对新形势下基层文化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自己对警营文化的理解,就如何加强开展基层文化工作,谈谈以下几个需要引起各级重视的问题:

一、抓住重点,把握方向

基层文化工作是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指南,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能不能开展好基层文化工作,不仅直接影响着部队官兵士气和斗志,也影响着部队的整体全面建设。搞好基层文化工作是重点,也是难点。因为先进的基层文化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要素,它为我军实现“打得赢,不变质”发挥着添油导向、保驾护航。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一支军队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军队要永葆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紧紧围绕“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就要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各项建设的首位,就要把文化工作作为我军思想政治建设的保障和基础。

面对当今社会上酒绿灯红的腐朽思想文化对部队基层文化不断侵蚀的严峻形势,我们应深刻认识到文化育警在全面加强部队建设中的重大作用,只有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才能有效地发挥部队政治工作的作用,只有把警营文化建设作为部队政治工作的重头戏来抓,才能为创建和谐警营、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地思想政治保障,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从维护部队发展大局的战略高度,加快基层文化工作,加大对文化建设的财力和人力投入,不断完善基层文化建设,为部队建设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思想文化环境。

二、精心筹划,用心实施

要牢牢把握基层文化工作的主旋律,确保基层文化成为部队整体全面建设的基石。基层文化工作采用间接的思想教育形式,把教育内容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使教育者自觉接受。谁掌握了基层文化工作这个当今部队各项工作的“制高点”,谁就能赢得“打得赢,不变质”的主动权。

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和遵循基层文化生产与传播规律,精心制定文化建设的方针战略,加强基层文化工作的利用,提高“硬件”质量。这主要是某些基层单位所配备的文体器材不能仅限于吉他、笛子、二胡等,种类单一,不能让官兵的业余文化活动仍停留在看电视、打牌、下棋、打球等传统活动上。此外,既要重视对器材的使用又不能忽视了对器材的维护,文化器材损坏的越多,就越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

另一方面,要通过经常性文化活动和文化工作,不断提升文化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大力开辟思想文化阵地,提升“软件”质量。“软件”主要是指基层单位对文化建设队伍的培养和对文化活动的保障等方面。要加强文艺骨干的培养,并充分发挥现有文艺骨干的作用,根据官兵不同的兴趣和爱好,成立兴趣小组,以点带面,推动基层单位文体活动的开展。同时也要给文体人员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让他们的才能有地方发挥,发挥得有地方。

三、经常创新,重用骨干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过去的下棋、打扑克等所谓的“主流”的文化活动只能作为现

在官兵们茶余饭后的消遣活动。缺少了多种多样的有特色的内容,造成警营文化缺乏生机,无法调动官兵的积极性。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旋律,既保留基层部队文化本色,又实现警营文化与社会文化的融合,我们要坚持围绕中心工作,在文化活动的群众性、经常性、多样性上下功夫。在文化建设逐步完善中,不能放松对文化工作的创新和对文化骨干的使用。要想真正掌握基层文化工作的主动权,就必须建设一支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文化骨干队伍。当前,多种腐朽思想文化的相互并存,对我们这支军队就有可能会完全丧失凝聚力和战斗力。

同时,部队广大官兵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加和审美观念的日渐更新,加强部队文化建设,满足广大官兵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迫切需要我们做出强有力的回答。所以各级要充分认清建设部队基层文化的重要性,以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的观念,加强对文化骨干的培养,坚守基层文化的主阵地,唱好主旋律,打好主攻仗,已是各级领导机关和广大干部推动部队发展义不容辞的职责使命。

四、规范制度,促进发展

制度是做好一项工作必须遵循的规则和程序,任何一项工作,要处于科学、规范、有效的运行状态,都必须有健全的制度作保障。因此,要抓好基层文化工作,促进基层整体全面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有科学的运行机制和制度保障。

为了部队更好更快的发展,各级领导机关要对文化工作者制定相应的骨干活动、骨干激励、骨干保留等制度,让文化骨干在活动中找差距,互学习,同提高,依次培养其对文化工作的兴趣,激发其热情,提高其能力和素质。领导机关可根据切实可行的评估和奖励制度,对文化骨干进行科学的评估和适当的奖励,同等条件下,在新兵入伍、立功受奖、改选士官、入党提干等方面都应该给予优先考虑。骨干队伍建设是个连续的过程,要“盯住眼前抓培养,立足长远抓保留”要建立文化骨干人才档案在上级宣传部门备案,在他们的去留上要着眼于军队文化建设的需要,从而丰富警营文化生活,营造警营有张有弛的良好生活环境,陶冶官兵思想道德情操,调节官兵思想情绪,提高文化修养和理论水平,增强部队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官兵集体荣誉感,促进战斗力的生成,保证中心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和部队的高度稳定,有效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部队建设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雪桃.军队文化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军队文化工作概论.

第9篇:基层文化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免疫规划 基层 预防接种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623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372-01

自2001年起,我国迈进免疫规划时期,随着多年来的努力,预防接种工作取得了骄人成绩,但一些制约基层免疫规划工作发展与落实的因素也不断浮出水面 [1]。笔者通过对大量文献进行调研分析,对基层免疫规划工作的基本现状,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一个较全面的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以期有利于深化国家基层免疫规划工作的改革及发展。

1 现状及问题

1.1 组织结构。基层免疫规划工作主要通过县、乡、村三级卫生组织相互协作来实施。县级主要单位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有免疫规划科,由专员负责组织全县免疫规划工作;乡级主要单位是乡镇卫生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部分设有预防接种门诊,负责具体实现辖区内免疫规划工作的开展;村级主要单位则是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站,由当地村医生协助完成适龄儿童摸底、接种通知单的发放以及接种点的预防接种 [2,3]。但近年来,村卫生室缺乏有效的管理,在各自个人利益的驱动下出现无序竞争;医疗、预防、保健三大重要功能的定位出现混乱;“以医养防、重医治轻预防、重收益轻无偿”的现象极为普遍,其中又以乡镇卫生院为最。

1.2 人员配备。目前,许多防保人员身兼数职,岗位职责模糊,且大部分业务水平较低。有数据显示,某市153个乡镇基层防保队伍共1204个人员编制,其中大专以上学历者所占百分比仅为9.8%,高中及以下学历者占56.2%;初级职称者达69.9%,中级职称者21.3%,无高级职称者,还有100人是临时兼职人员。大部分防保人员归乡镇卫生院管理,但他们只重收入轻建设,业务娴熟一点的防保人员往往会被调往上级医疗机构或者转至临床医疗、药剂等高收入科室,预防接种人员基本是一些业务生疏的人员,这使得防保人员流动性很强,业务能力普遍较差;同时人员不足问题导致防保工作者分身乏术,严重制约了接种宣传与调查、适龄接种儿童摸底等外勤工作的展开,免疫工作难以真正落到实处 [4]。

1.3 资金配备。尽管我国政府对预防接种的经费补助提高至3元/针次,是跟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捆绑配套,但实际上财政投入预防接种资金不到总成本的1/3,基层预防接种工作的资金大部分还是依靠自己创收。这就导致基层防保人员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有偿服务上,偏向于接种有收益疫苗,无收益或少收益疫苗则选择少接种甚至直接不接种。人员开展预防接种工作的积极性很低,基础免疫规划的很多措施落空,部分地区接种率大幅降低,部分类似于麻疹疫情等已几近消除的传染病又开始有恢复苗头 [5]。

1.4 门诊建设。为保证预防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国家卫生部在2005年印发了《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对免疫服务进行规范化。但至今仍有不少地区因资金或管理等方面的不足,预防接种门诊一片混乱,一室多用,同一接种台接种所有疫苗,无空气消毒、污染区和清洁区不分等不规范、不标准现象频生。且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身负“六位一体”的多重任务,在经费无保障的情况下,很难实现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 [6]。

1.5 疫苗接种管理。疫苗分两类,一类为政府免费供应(简称一类疫苗),另一类是自费接种(简称二类疫苗)。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负责人员在利益的驱使下,想尽一切办法推广各种自费疫苗,价格高低不一,接种质量也良莠不齐,部分人员甚至绝口不提免费接种疫苗,企图用自费接种疫苗取而代之,这严重阻碍了免疫工作的有效展开,直接导致免疫接种率的下滑。同时,也有很多地区存在政府免费供应疫苗严重浪费的问题 [7]。

1.6 流动儿童管理。流动儿童的管理一直是免疫规划工作需要重点攻关的难点。尽管各乡镇设有村级“儿童出生及流动情况月报”制度,但流动儿童居无定所,接种地点时常变化,其家庭主动接种意识薄弱,加之建卡建证、预约、通知等措施开展困难,管理不到位、协调不合理等情况,使得流动儿童漏卡、漏证、漏种、接种不及时等情况十分突出,严重抑制了疫苗接种率 [8]。

2 对策及建议

2.1 加强人员与资金配备。资金投入不足、人员匮乏是目前基层免疫规划工作中亟需解决的两大根本问题。不管是接种宣传、通知预约、定时体检、疫苗运输与保存、信息网络管理、接种门诊的规范化还是人员培训等工作的开展,都需要人力和财力做保障 [9]。只有拥有足够的人员编制,才能避免一人多用,职责模糊的现象,外勤工作也才能真正落实,同时必须拥有足够的财力作支撑,让防保工作人员的收入有保障,才能避免硬件设备不足,人员过于追逐利益,接种工作混乱的局面出现。

2.2 优化组织结构,规范服务模式。基层免疫规划的组织架构以及服务模式都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规范化,防保体制改革有其必然性 [10]。为此,各地区试行了依院设所、医防分设、县乡垂直等多种新型管理模式。其中,医防分设的运行机制顺畅,与传统医防合一模式相比,工作质量明显提高。建议我国形成一套适应于本国国情的基层预防保健服务模式,以实现政令统一、管理规范。

2.3 加强队伍建设,强化人员培训。目前,基层防保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人员流动性较大,是直接影响疫苗接种服务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要设法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培训力度,以提高防保人员的整体业务能力及素质 [11]。主要从下述几个个方面入手:①引进。争取引进一批高学历、技术精湛、责任心强的专业人员加入到基层防保队伍中,从而提高现有队伍的专业度,加大资金投入,从而吸引人才、留住人才;②培训。对优秀职工给予交流深造的机会,以进一步提高其业务水平,培养出尖端人才,同时对所有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严格持证上岗,并定期开展培训交流活动。所有职工要调岗,必须征得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的同意,且不能参与与防保无关的兼职工作;③分流。为保证队伍的整体质量,将一些基础差、水平长时间无明显上升的人员调离防保岗位 [12]。

2.4 加强门诊建设,改善服务质量。随着接种疫苗种类越来越多,以往“一苗一室”以及一苗一台”的标准已经不再适用于目前的情况,建议进行分室、分区,除难混淆的疫苗可同台搭配接种外,其他疫苗接种应严格分台操作。在人流密度大的地方开设规范化接种门诊部,将优良的人力、财力、物力集中起来,以尽可能地服务更多的群众,确保县级预防接种工作实现形式标准化、技术规范化、管理科学化 [13]。对部分经济较好地区,可形成一套自动服务体系,为儿童家长提供取号、候诊、登记、接种以及观察一条龙服务。

2.5 加大宣传力度,重视监督管理工作。①积极开展健康宣教,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免疫规划的知识,明白疫苗接种的重要性,从而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防保工作中来;②成立规范化的免疫规划组织管理机构,切实强化政府对其工作的领导与管理。建议多个部门派专人形成协调小组,废除以往由卫生部门一家全负责的制度,从而使管理更全面,监督更有利,工作开展更透明;③提高县、乡、村三级卫生组织之间的联系,加强梯度建设。在底层流动人口大、防保人员少的偏远贫困山村,可试用公共卫生服务人员聘任方案,聘请人员在辖区内协助开展宣传动员活动、适龄儿童摸底登记以及接种通知单发放等技术要求较低的工作,从而优化接种率;④疫苗的运输和储存是保证疫苗质量的关键环节,应按省市县乡逐级供应。县级单位宜配有冷藏车来运输疫苗,门诊接种操作台最好设有小冰箱用于疫苗储存。⑤定期或不定期对预防接种单位及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即现场考核,并将考核重点落在免疫规划工作的薄弱环节,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规范行为,成立奖惩制度,提高职工积极性,从而优化服务质量 [14,15]。

3 结论

总之,要确保免疫规划工作高效运转,应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群众参与”,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良好的设备条件,优秀的专业队伍,本职人员强烈的责任心以及社会大众的积极配合。

参考文献

[1] 周玉清,岳晨妍,夏伟,等.中国西部地区基层医务人员免疫规划知识知晓情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32(7):737-738

[2] 郑雪英.基层免疫规划工作常见问题与对策[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1(4):72-73

[3] 全永霞.武昌区基层免疫规划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0,21(3):110-111

[4] 薛文婷.2010年永济市基层免疫规划培训的效果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2,10(2):692

[5] 梁飞琼,何炳欣,黄劲梅,等.基层免疫规划经费来源和成本测算研究[J].热带医学杂志.2010(9):1126-1128

[6] 于湘熹.基层免疫规划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1):58-61

[7] 唐爱娟.基层扩大免疫规划疫苗票据化管理的探索与体会[J].江苏卫生保健:学术版.2011,13(2):28-29

[8] 陈虹,洪敏.浙江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在基层接种门诊的应用[J].浙江预防医学.2011,23(5):88-89

[9] 郑珂,杨汝沛,曾伟,等.成都市城乡基层免疫规划现况[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1,27(10):786-788

[10] 赵萍萍,廖征,周义生,等.南昌市基层防疫机构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现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20):3877-3878

[11] 薛文婷.2010年永济市基层免疫规划培训的效果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2,10(2):692

[12] 于湘熹.基层免疫规划工作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与方法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27(2):58-59

[13] 霍洪强,方钰,高万军.基层免疫规划工作中常见免疫纠纷及防范[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1):1043-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