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忧郁症的心理疏导方法范文

忧郁症的心理疏导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忧郁症的心理疏导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忧郁症的心理疏导方法

第1篇:忧郁症的心理疏导方法范文

论文摘要 心理压力在高校教师群体的日益显现,致使许多高校教师由于过高的压力、情绪问题,引起焦虑、失眠现象,甚至产生许多心理困扰、忧郁倾向、悲观情绪,通过有效疏导,缓解压力危机的方法,使教师排解压力,平衡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的一份调查显示:93%的教师感觉压力过大,50%的教师想辞职,只有17%教师愿意执教;中国科学院的调查结果为:教师的平均寿命倒数第二;英国教育机构的调查显示:68%的被调查者认为,工作压力是他们最关心的5件事情之一,并且其重要程度已经超过了“生命危险”,44%的被调查者认为他们的压力过大。

1 高校教师的压力来源

1.1 来自职业竞争的压力

高校管理机制的改革,不仅要求教师具有高学历,还要完成一定的教学工作量和科研任务。为了符合职业要求和职称晋升的需要,追求高学历在高校教师中已屡见不鲜,而且需要完成的学术科研也有硬性的指标,同时,在现今高校管理中普遍采用了教师岗位聘任制、挂牌授课制、末位淘汰制、剥离分流、竞争上岗等等,加之,有些中青年教师属于人事或者年薪编制,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量超负荷带来的同工不同筹的心理冲突,承受着巨大压力。

1.2 来自教学评价机制产生的心理压力

由于学校的教学评价机制尚不够科学、合理,更没人性化的测评体系,也无法从根本上反映来自学生、教师群体、教学督导、领导层面的客观评价,某些非理性的、随意的、甚至是恶意报复式的不客观、不真实评价在所难免。为了避免学生对自己做出不利的评价,影响年度评价,一些教师甚至会选择讨好学生的做法,这种做法丧失了其应有的教书育人的作用与职能,极大地削弱了教师的职业责任感,使其产生强烈的焦虑与不安,不仅成为教师产生生理、心理、行为问题的直接原因,而且对教育教学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消极影响。

1.3 来自知识分子微妙复杂的人际关系压力

由于教师职级晋升的压力,导致对评选先进、争当优秀比较有功利心,加上教师群体具有孤芳自赏、清高、比较自我的特点,使教师的人际关系紧张,同事之间相互不往来、不做深入沟通,致使许多教师没有交流、沟通的平台,更没有文化生活的支撑,个人的精神生活无法满足。

1.4 来自婚姻情感和家庭生活的压力

由于高级知识分子比较注重精神追求,因此对情感的需求比较高,对婚姻对象要求也很高,特别是教师的职业习惯,在两性关系中常常自以为是、好为人师,表现出唯我自大、惟我独尊的姿态,令人感到高处不胜寒,因此,婚姻生活中常有不和谐因素。

2 压力主要表现及其特征

2.1 教师群体压力的主要表现

现代教师群体常出现疲惫、焦虑、失眠、食欲不振、记忆力减退、健忘、挫败、烦躁不安、易生气、嫉妒、仇视、愤怒、怨恨、哀伤、怀疑、恐惧、迷失与茫然等情绪,这些压力与危机感等情绪被称为“身心症”。这些症状往往由于没有及时、恰当的排解,被压抑、隐忍,以致长久得不到释放,转而会攻击身体的其他器官与神经系统,久而久之,会导致诸如:忧郁症、躁郁症、强迫症、恐慌症等情感疾病,以及神经衰弱、内分泌失调、甲状腺、肿瘤等疾病,严重影响教学工作和生活质量。

2.2 教师群体压力的表现特征

运用普遍调查与个别深度访谈的方式,对高校教师压力与情绪现状进行调查,搜集到高校教师压力的实际案例,通过心理学测量技术进行科学的分析后,发现不能如实反映和确切体现教师的压力与情绪问题,因为高校教师属于高级知识分子,这一特殊的群体往往很自我、很主观,针对压力所做的调查,具有隐藏性、压抑性的特点。教师的职业特点是比较善于表达,对于心理危机、压力与情绪的管理,理论上认同,而行动上不愿意面对甚至不愿意承认自我压力管理失调的状态,而采取抗拒、掩盖等主观行为,因此,在其他心理治疗手段中,往往会产生抵触、伪装、狡辩、甚至不愿意配合等等现象。特别是在心理咨询、催眠治疗中,教师往往采取自我设限、自我保护,无法配合治疗师,更不愿意暴露隐私,特别碍于面子,无法放开自我。

3 缓解压力的几种策略方法

3.1 采用沙盘疗法、色彩画等道具进行科学的分析,达到化解压力的方法

沙盘游戏治疗,又被称为箱庭疗法,是目前国际上很流行的一种心理疏导手段,使用沙、沙盘,以及有关人或物的缩微模型等沙具,来进行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一种方法。沙盘疗法,针对教师群体主要治疗焦虑情绪、心理压力、自闭症、忧郁症、攻击性倾向行为、人际关系困扰、亲子关系问题、两性关系不和谐等。做沙盘游戏治疗,可以提高自信心、完善自我性格、提高人际交往技巧、有效的宣泄消极情绪、释放压力等。

3.2 采取团体辅导,举办专题沙龙讲座、心灵成长工作坊,达到化解压力的方法

针对压力与情绪进行再认知,获得重视,并加以舒解,再通过团体辅导的形式,教会一些实用的方法,对压力进行控制,改善情绪。具体可采用的方法:(1)放松训练,参加对象:考试紧张综合症、梗椎病、神经性头痛、肌肉紧张性疼痛;(2)压力调适与情绪发泄演练,参加对象:忧郁症、燥郁症、自闭症;(3)角色扮演与情绪疏导,参加对象:婚姻情感危机、亲子关系危机。

3.3 应建立一套控制压力与情绪管理的支持系统——网上心理预警在线交流空间

根据教师的职业特点、自身特点,可借助现代网络的自由、便捷、隐蔽、私密、保护、安全的优势,建立一套网上心理援助支持系统——包括量表自测评分机制、心理压力色彩自测游戏问卷、亚健康测试问卷评估系统等等,为高校教师提供心理测试与疏导服务的平台,一旦遇到心理危机,教师可以寻找到支持系统,同时可设网上在线交流、心理咨询的空间,以利于有压力的教师寻求协助、获得组织的援助,认识并建立自己的心理防卫机制,当然,教师本人更应该重视与关注心理健康,提高心理防御意识,确立核心价值观,在集体中获得认可与尊重,从多方面、多层面预警、排查、支持援助,是彻底抗击压力与管理情绪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针对高校教师目前存在的较为普遍的各种躯体化、强迫、焦虑和不安等心理问题,开展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组织心理压力认知与鉴定专题沙龙、心理情景剧的演出,组建心灵成长工作坊等形式,利用沙盘游戏进行心理危机的预防与疏导等方法,使教师学会舒解压力与情绪管理的方法,能够自我调节、平衡因工作压力与不良情绪带来的失衡状态,真正成为掌控情绪的主人,从而提升职业的成就感、荣誉感、幸福感。

参考文献

[1]黄建萍.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现状的思考[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8(2).

[2]关淑萍.高校教师心理压力及其减释策略[J].成才之路,2008(19).

第2篇:忧郁症的心理疏导方法范文

常年在室内工作的人,尤其是体质较弱或极少参加体育锻炼的脑力劳动者,以及平常对寒冷比较敏感的人,比一般人更易产生冬季抑郁症。医学研究也发现,冬季抑郁症通常起病于成年期,平均起病年龄是23岁,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4倍。

如果你有以下这些症状,那么,心理医生提醒你,应当立即放下手头工作,尽快就医:

1.睡眠紊乱,或失眠、或嗜睡;2.胃口紊乱、食欲不振、或贪食以致明显发胖;3.心慌,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情绪紧张的时候,通常持续10~15分钟,伴随着不祥的预感;4.焦躁,担心自己失控和发疯;5.疲劳或精力下降,减退;6.注意力难以集中。

造成冬季抑郁症的原因是:冬季阳光照射少,人体的生物钟不适应日照时间短的变化,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因而出现了情绪与精神状态的紊乱。近年来,国外研究发现,人体大脑里的腺体――松果体对阳光十分敏感。当太阳光强烈时,松果体受到阳光的抑制,分泌出的激素少。反之,当阳光强度降低时,松果体兴奋,分泌出的激素就多。而这种激素有调节人体内其他激素含量的“本领”。

在坐班族患者中,有些人仅仅是轻微的情绪障碍。主要表现为:轻度心情不佳、忧伤乃至悲观、绝望,认为生活没有意思,高兴不起来,从而出现焦虑症状,导致食欲、睡眠等生活能力下降。同时还会出现精力缺乏、自我评价低、精神活动迟滞等现象。但是,轻微的情绪障碍如果不能及时宣泄或加以疏导的话,就会积郁成疾,很可能导致患者产生自杀倾向。

对付冬季抑郁症,专家建议采用以下方法:

1.加强日照和光照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每天照射一定量的太阳光或明亮的人工光线,可以减少冬季抑郁症病人的自杀念头。当阴雨天或早晚无阳光时,尽量打开家中或办公室中的全部照明装置,使屋内光线明亮。人在这种光线充足的条件下进行活动,可调动情绪,增强兴奋性,减轻或消除抑郁感。

2.增加糖类摄入当冬季出现阴天、雪天之时,人们应增加糖类的摄入,以提高血糖水平、增加活力、减轻忧郁,但糖尿病患者除外。

3.饮食调节服用复合维生素B类、谷维素等可调节精神情绪的药,另外,咖啡、浓茶等有一定的提神作用,也能减轻或消除忧郁症状。

第3篇:忧郁症的心理疏导方法范文

【摘要】产后忧郁症是一种良性产后精神障碍。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国内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达10~30%。目前国内外尚无特异的实验室指标和统一的诊断标准,多依据各种症状的自评量表,以相应的评分结果做出判定。产后忧郁症严重危害产妇及婴儿的身心健康。健康教育是减低产后抑郁症发病率的重要手段,具体内容包括:孕期教育,入院教育,产时教育,产后指导,出院指导,产褥期家庭访视等。健康教育在预防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目前尚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临床上和实验中用于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方法多样,本文仅就健康教育在预防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关键词】 健康教育;预防;产后抑郁症

Health education is preventing postnatal period from suppress Yu disease of clinical research make progress

Li Ying

【Abstract】Postnatal period hypochondria is a kind of positive postnatal period spirit obstacle.Its outbreak rate present up-trend and the local postnatal period suppress the incidence rate of Yu disease to reach to 10~30%.Currently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till have no especially difference of laboratory index sign with unify of diagnosis standard, many according to various symptom of from evaluation form, with correspond of grade point result do to judge.Postnatal period hypochondria severity endanger the mind and body of pregnant woman and infant health.Health education is to turn down postnatal period to suppress a Yu disease outbreak rate of importance means, concrete the contents include: Yun period education, hospitalize education, produce education, postnatal period instruction, hospital discharge instruction, childbed period the family visit to see etc..Health education is preventing postnatal period from suppress Yu disease of clinical research currently still lack unify of evaluation standard, clinical top and experiment convenient in prevent postnatal period from suppress the method of Yu disease diverse, this text only health education is preventing postnatal period from suppress Yu disease of clinical research overview as follows.

【Key words】Health education;Prevention;Postnatal period suppress a Yu disease

随着围产医学的不断发展,孕产妇的心理保健已经成为围产保健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妊娠虽然是生育年龄妇女一种正常、自然的生理现象,但对孕产妇来说,毕竟是一次巨大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应激过程,她们在经历怀孕、分娩、产后恢复及哺乳等一系列生理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心理、生理变化,一旦某些改变的程度和性质超越了正常的变异界限,则成为病理性改变。因此,对孕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对孕妇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使孕妇提前了解分娩后可能发生的变化,产后能积极乐观地对待新角色,提高处理新角色与周围关系的应变能力,有效地降低抑郁症的发生[1]。

1.产后抑郁症的概述

产后忧郁是一种良性产后精神障碍。早在1959年国外就有人报道女性有8%的人患有抑郁症。国际上关于产后抑郁症的研究是在1968年,发生率为10.8%[2]。80年代后,产后抑郁症受到国际上的普遍重视,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由于研究设计、测量工具、样本大小、诊断标准及研究的时间不同,从而造成了报道产后忧郁发病率不尽相同。国内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达10~30%[3]。与有关文献报道的国际3.50%~33%相近[4]。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对此病检出率的提高,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了产妇及婴儿的身心健康[5]。产后抑郁症是产后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是介于产后抑郁性精神病和产后忧郁之间的一种精神疾患,通常在产后2周出现症状,以产后孤僻、爱哭、失眠或嗜睡、注意力难以集中、疲乏及食欲严重不振、悲观厌世等为特征。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高,病因复杂,主要有内分泌因素、遗传因素、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等。目前国内外尚无特异的实验室指标和统一的诊断标准,多依据各种症状的自评量表,以相应的评分结果做出判定。目前较常用的有:1994 年美国精神病学会在《精神疾病的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制定的“产褥期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抑郁自评量表(SDS)、90项症状自评量表等[6]。

2.健康教育的概述

健康教育是以传播、教育、干预为手段,以帮助个人和群体改变不健康行为和建立健康行为为目标,以促进健康为目的所进行的活动及其过程。向受众传播健康信息,对目标人群进行健康观、价值观的认知教育以及保健技术的培训,针对特定行为进行干预,通过这些有效工作可以帮助工作对象主动追求健康,避免危险因素,预防疾病,提高健康水平。健康教育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也是一门交叉学科,它由预防医学、流行病学、社会学、教育学、行为学、传播学等学科的内容所组成。

自20世纪80年代早期开始,健康教育的概念被正式引入我国以后,健康教育已经为许多人所熟悉。但很多人并不真正了解健康教育的涵义,把健康教育和卫生宣传等同看待。其实,健康教育与卫生宣传不同。卫生宣传指的是卫生知识的单向传播(包括卫生政策、法规等信息),这种传播多是单向的 ,受众泛化,以受众接收信息为目标,并不注重信息反馈和效果评价。卫生宣传是健康教育的重要措施之一[7]。随着人们对卫生保健、疾病预防和健康关系的不断认识,健康教育在卫生领域中的地位逐步提高,人们把健康教育称为投入小,收益大的一项公共卫生策略。近年来,健康教育在预防产后抑郁症研究,已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讨[8]。

健康教育是减低产后抑郁症发病率的重要手段,具体内容包括:孕期教育,入院教育,产时教育,产后指导,出院指导,产褥期家庭访视等。定期开展健康教育,不仅提高了孕妇自身的素质,提高应激能力,而且端正了孕妇及家庭对生育的态度,预防、缓解孕妇外部压力,体现了社会的关怀和支持。有利于形成其家庭的支持和保护性环境,可极大地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提高妇、婴健康水平[9]。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力求人们在维护自身健康方面达到知信行的统一[10]。即通过健康教育,让人们改变知识水平(掌握健康知识),达到态度转变(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最终达到行为转变(摒弃各种不良习惯,从根本上改变不健康行为。

2.1 孕产期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内容。

孕产期健康教育是指在孕期、产期对孕妇及产妇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促进孕产妇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11]。

九十年代开始,各地在创建爱婴医院和母婴安全工作中,各级妇幼保健院和接产医院陆续开设孕妇学校,动员孕妇及家属参加孕妇学校学习,对建卡孕妇除定期进行常规产前检查外,集中讲授孕产期保健知识,配合放录像、发放孕产期保健资料,利用图片和版报宣传孕产期保健知识和母乳喂养知识及成功促进母乳喂养的三个十条,使其充分了解妊娠生理和心理卫生知识,调整心态,适应妊娠。这是一个大家容易接受、经济、方便的方式,适合各层次的人群[12]。孕产期健康教育包括孕期健康教育、入院教育、产时教育、产后教育、出院指导、产褥期家庭访视等。

2.1.1 孕期健康教育。

对确诊怀孕或第一次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建立围产期保健卡,发送孕产期保健手册,并要求每一位孕妇参加孕妇学校,由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对孕妇进行孕期健康教育,对不同孕周的孕妇有计划开设特殊的孕妇培训班,采用专题讲座、观看分娩录像、参观住院、分娩环境,一对一指导等教育形式,使孕妇熟悉妊娠、分娩的过程,孕期心理、生理改变的机制,正常阴道分娩及剖宫产各自的利弊,及时发现怀孕过程出现的心理问题,了解新生儿及婴儿的哺乳、喂养及护理技巧等知识,以消除紧张、恐惧心理。[13]

2.1.2 入院教育。

孕妇入院时,对每个孕产妇均采取分期宣教、循环宣教、随时宣教的方法。以口头宣教为主,配合宣传图片、阅读、视听教育为辅的方法,重点宣教入院须知,发放《母乳喂养》的宣传手册;分娩前,重点宣教助产的有效方法。

2.1.3 产时教育。

分娩时,由责任护士将孕妇送到产房,交给助产士,助产士又继续具体指导和更加形象地描述分娩过程、分娩时的和分娩过程中如何正确配合助产,以减轻孕妇心理焦虑和提高阴道分娩的成功率。

2.1.4 产后教育。

分娩后,指导进行早吸吮,观察产妇2 h后送回病房,责任护士继续进行母乳喂养知识指导,所用药物药理作用介绍,新生儿特点及护理喂养、技巧、产褥期卫生等注意事项,并发放产褥期知识宣传卡片,督促指导家属有效地参与产妇的生活护理。

2.1.5 出院指导。

出院前,责任护士进行出院指导,如产褥期产妇心理状态、卫生、饮食、新生儿喂养技巧、产褥期体操、产后42 天到医院门诊进行体格检查等知识。[14]

2.1.6 产褥期家庭访视。

由有经验的医生或护士进行家访,进行产褥期保健和健康教育,并定期打电话询问产妇和婴儿情况,设立一条热线电话,方便产妇出院后随时咨询有关产褥期知识、母乳喂养知识和新生儿护理知识等。[15]

3.健康教育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杨晓涛等[16]“健康教育对产后抑郁症影响研究”,把725例孕妇分观察组360人,对照组365人,方法:在门诊进行产前检查的孕产妇,从产前检查开始,采取一对一与孕产妇及家属讲解,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给孕产妇及家属阅读,每2 周进行一次健康教育讲座,通过演示及录像观看围生期保健知识。生产时助产士专人陪伴讲解,对产妇进行心理安慰。产后1~2 天录像播放健康育儿知识、产后运动的时间及保健操,产后主管护士专门指导。出院后专业人士家庭随访至产后42 天,除面询外还设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并随时注意产妇的心理动态。采用艾迪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测试,总分>13分可诊断为产后抑郁症.结果:观察组抑郁症发生率3%,对照组发生率21%,两组比较P

吴斌 等[17] “全程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的影响”其研究方法是将180例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程护理干预,包括对孕妇及其家属产前进行健康教育指导,针对健康问题进行评估,制订措施,有针对性给予行为干预和心理疏导;产后进行家居护理,帮助产妇照顾婴儿,提供相关信息等.两组干预后分别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调查.结果 :干预后产妇EP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3.1 健康教育在预防产后抑郁症的作用。

李春华[18]“探讨实施健康教育对产后抑郁症的预防作用”.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系统的健康教育.结果: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对照组为5.97%,观察组为0.91%.结论:良好的健康宣教能有效地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3.2 全程式健康教育:从孕产妇第一次就诊到产后42天的全程式健康教育[8,19]。

3.2.1 全程式健康教育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陈建英[19]全程式健康教育对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其方法是于孕6周将335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169例)和对照组(16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孕期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接受常规孕期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全程式健康教育,包括帮助孕妇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对孕妇及其家属进行产前健康教育,针对健康问题进行评估,制订教育措施,有针对性给予行为干预和心理疏导,并进行住院教育、产程辅导和产后教育。分别于孕6周和产后42 天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 对两组进行调查。结果:产后42天,观察组的抑郁阳性率为7.1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7 %(P

3.2.2 临床路径在孕产妇全程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孕产期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分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待产期、产褥期,根据不同的路径分别进行评估和不同内容的健康教育。陈红宇[20]“临床路径在孕产妇全程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其方法:应用临床路径对观察组82例孕产妇实施全程(孕

4.心理干预对预防产后抑郁症的作用

李富琴[21]“心理干预对孕妇分娩的影响”,方法是 把250例孕妇分为心理干预组及对照组,经问卷调查和干预措施,观察在孕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及个体心理咨询是否有利于降低剖宫产率、妊娠合并症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轻于对照组,且妊娠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孕妇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及个体心理咨询具有明显效果。

谢映 等[22]“产前焦虑/抑郁障碍心理护理的探讨”,方法是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筛选孕34~41周患焦虑/抑郁障碍的孕妇100例,随机抽取50例进行心理护理,另外,50例只做常规健康教育结果干预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值干预前后存在显著性差异.,干预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

5.展望

总之,健康教育在预防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目前尚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临床上和实验中用于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方法多样,国内外预防产后抑郁症尚缺乏规范化的健康教育干预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相信随着健康教育在预防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不断深入, 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健康教育干预方法和效果评价必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 李娜.健康教育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J].当代护士杂志,2009(12):98-99.

[2] 珍尼特.布伯雷,海登著.妇女的调查问题.妇女心理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6,131-229.

[3] 姜金主编.医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06,249,311.

[4] 张荣莲.产后抑郁症发病因素探讨[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34(4):231-233.

[5] 高平,等.产后抑郁症的健康教育[J].社区医学杂志.2007.5(10):77-78.

[6] 崔才三,等.产后抑郁症病因、诊断及防治的研究进展[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5.7(14)4:319-321.

[7] 张淑红,等.做好健康教育预防产后抑郁症[J].社区医学杂志. 2007 .5(20):67-68.

[8] 李锦丹.孕产妇全程健康教育的实施和效果. [J].护理进修杂志,1997.12(1):20.

[9] 张荣莲.产后抑郁症发病因素探讨[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34(4):231-233.

[10] 郑淑君,张振路,何穗芬,等.医院健康教育服务部作用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37.

[11] 王维智,凌怀本.健康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7.

[12] 黄敬亨.健康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4.

[13] 罗晓红,张玫睇,吕志霞等健康教育干预对产后抑郁及社会因素剖宫产影响的研究[J].四川医学,2010.31(4):98-99.

[14] 何晓萍.对孕产妇住院期间开展健康教育的方法比较. [J].护理杂志,2008.9(25):14.

[15] 徐虹.健康教育对产后抑郁症的有效干预 [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 2006 .20(10):80-82.

[16] 杨晓涛,等.健康教育对孕产妇产后抑郁症影响的研究[J].现代护理杂志,2005.11(23):2039-2040.

[17] 吴斌,等.全程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的影响[J] .护理学杂志2007.3.(22)6:63.

[18] 李春华.健康教育在预防产后抑郁症中的作用,[J].中医临床杂志,2009.1(1):14.

[19] 陈建英.全程式健康教育对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的临床研究[J].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8.2.6(4):457-458.

[20] 陈红宇.临床路径在孕产妇全程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 2005.5.20(10):68-69.

[21] 李富琴 .心理干预对孕妇分娩的影响[J].河南外科医学杂志2009.12(4):46.

第4篇:忧郁症的心理疏导方法范文

【关键词】耳穴压丸;心理疏导;失眠症

失眠症是一种睡眠障碍性疾病,是病人对睡眠质量和数量不满意的一种主观体验。其表现有入睡困难、睡眠浅而多梦、易醒早醒,或醒后不易再入睡。常继发白天困乏,精神不振,工作学习能力下降,严重者可导致焦虑症,忧郁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我国目前失眠症的发病率高达10%-20%。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紧张的人际关系,繁重的学习任务,尤其是在一些重大考试前,失眠更是频繁发生。我们运用耳穴压丸配合心理疏导治疗考试前失眠症,取得良好效果,并与西药舒乐安定片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94例患者均为以失眠为主症就诊的在校大学生,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2例,男7例,女45例;年龄最大26岁,最小19岁,平均22.5岁;病程最长半年,最短10d,平均36d。对照组42例,男7例,女35例;年龄最大25岁,最小19岁,平均22岁;病程最长半年,最短11d,平均3d。2组B间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2]①有失眠的典型症状:入睡困难,时常觉醒,睡而不稳或醒后不能再入睡;晨醒过早;夜不能入睡,白天昏沉欲睡;睡眠不足5h;②有反复发作史。

1.3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②有参加重大考试的背景(如四、六、八级英语考试,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等);③对治疗方法知情同意。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耳穴压丸①取穴:主穴取神门、心、肾、神经衰弱点、睡眠深沉点。配穴:头晕头痛加枕、肝;月经不调加内广东广州市化工制药职业技术学院(张健泓)

分泌、子宫、脾;尿赤便干加三焦、大肠、小肠,等等。每次主穴必取,配穴辨证施用;②操作:患者端坐,耳廓常规消毒,取0.6cm×0.6cm大小的医用胶布,中间粘贴上含66高斯的医用磁珠,贴压在选好的穴位上。嘱患者用手自行按压,刺激强度以局部感酸胀、麻痛、灼热、发红为度。每日按压2-3次,中午、晚上睡前必按。每次每穴按压1-2min,每次贴压一侧耳廓,两耳交替使用,每3d换贴1次,3次为1疗程。2疗程后评价疗效。

2.2心理疏导主要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2.2.1树立科学的睡眠观,正确对待考试。首先使患者了解到失眠是由于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功能失调所致。分析引起失眠的原因,使他(她)们认识到之所以失眠是由于长期紧张的压力,考试前的焦虑,以及超强度的学习,不合理的作息时间,劳逸失常等不正确的行为方式造成的。因此,失眠的治疗也需要他(她)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来获效。要求他(她)们正确对待考试,淡化考试决定一切的意识,以一个豁达、放松的心态面对考试。消除患者睡眠认识上存在的一些误区,使之懂得“做梦”是睡眠周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必为“做梦”而过度担忧。强调睡眠质量重于数量。

2.2.2建立有利于睡眠的行为方式,改善睡眠环境。建议患者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尽量把学习安排在白天和上半夜,避免熬夜、通宵作战的疲劳战术。建议患者每天白天参加一些有氧运动,如慢跑、太级拳等,增强体质。嘱睡觉前不要进行激烈的运动,不要看内容过于刺激的书刊。不要过饥过饱,少饮咖啡、浓茶。有条件可听一些轻松、安祥、舒缓的音乐,洗个热水澡或喝杯牛奶以促睡眠。

2.2.3教给一些有益睡眠的方法,如睡前足底按摩:练习意念放松、意守丹田、意守涌泉穴,等等。

2.3对照组给予口服舒乐安定片(临汾宝珠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片1mg),每晚睡前1-2片。每服用7d后停2d作为1疗程。2疗程后评定疗效。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2]治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6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症状减轻,睡眠时间增加不到3h;无效:治疗后失眠无改善或反而加重。

3.2有效病例睡眠质量标准优:每晚睡眠时间7h以上,睡眠程度深。主诉睡得香、沉,白天精力充沛,学习效果很好。良:每晚睡眠5h以上。主诉睡眠有较大改善,白天精神较好,学习效果较好,但易疲劳。差:每晚睡眠时间增加不够3h,睡眠程度不够深,多梦。主诉睡眠状态有改善,但不太理想,易疲劳,学习效果一般。

3.3治疗结果2组B疗效比较见表1,2组B治疗后睡眠优良率见表2。

3.4典型病例患者,男,23岁,2006年3月5日初诊。主诉近1月来因复习准备参加英语八级考试,自感学习非常紧张,压力很大。每晚上床辗转1-3h很难入睡,且多梦早醒,醒后无法再入睡,每晚睡眠时间常常不足3h,白天则精神不振,学习效果不佳,十分苦恼和焦急,故来诊要求给与安眠药服用。查:焦愁面容,舌红苔少,脉弦细,余无特殊。诊:失眠症(考试前)。根据该患者的病情,决定采用耳穴压丸配合心理疏导疗法。首先为患者分析药物与非药物疗法的利弊关系,在征得其同意后,给予耳穴贴压,穴取神门、心、肾、枕、神经衰弱点、睡眠深沉点。同时如前介绍,对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最后教给足底按摩的方法。嘱回去按医嘱按压,每3d复诊换贴1次。贴压3次1疗程后,告知睡眠节律基本恢复正常,白天精神好,学习效果佳。1月后随访,顺利通过考试。

4讨论

失眠,中医称“不寐”,“不得卧”。乃由于思虑忧郁,劳逸不节引起气血失调,阴阳失交,脏腑功能失常,“心主血脉,主神志”,血不荣心,心不主神,神不守舍而所致。古人日:“耳者,宗脉之所聚也。”“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有络于耳者。”因此,按压心、肾、神门等耳部的穴位能疏通经脉,交通心肾调五脏,养血安神促睡眠。使脏腑功能恢复正常“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耳廓“胚胎倒影”学说认为耳廓就象倒置的胎儿,是人体的缩影,包含着人体各部位的信息。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都有相应的部位(穴位),当身体某脏器有病时,耳廓相应的部位就会出现阳性反应。例如失眠病人耳廓的神经衰弱区和点常常可发现电阻下降,导电量升高等现象。耳医学研究证明耳廓与神经系统有密切的联系。脑干网状结构是耳针作用的高级神经部位[3]。网状结构通过其“非特异性上行激活系统”参与调节人体的睡眠与觉醒。解剖生理学证明,耳廓有来自脊神经颈丛的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有来自脑神经的耳颞、面、舌咽、迷走神经的分支以及随颈外动脉而来的交感神经。显微观察,耳廓的表皮乃至软骨膜中,耳肌腱上和耳肌中存在和分布着各种神经感受器、丛状感觉神经末梢。耳穴压丸通过磁珠所产生的磁力线以及一定的压力,刺激神经衰弱点、睡眠深沉点、神门、心、肾等特定的穴位所出现的“得气”冲动,能够兴奋相应的神经感受器和感觉神经末梢。这些感受器和感觉神经末梢接收和传递冲动,并通过三叉神经核把冲动上传至脑干网状结构相应的神经元。使之发生间生态抑制,从而阻碍了原来的病理性冲动。或者良性刺激可产生强烈的兴奋性,并按优势原则使邻近的原有病理性兴奋灶被抑制[4],而代之以正常有序的激活和抑制,从而调节大脑皮层的功能,恢复正常的生理性的睡眠节律,达到治病的目的。

第5篇:忧郁症的心理疏导方法范文

名词解释:

什么是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也称产后忧郁症,是指新妈妈生产之后由于生理和心理因素造成的抑郁症,症状大多为紧张、焦虑、多疑、沮丧、内疚、恐惧等,极少数严重的会出现绝望、离家出走、伤害孩子或自杀等不理智行为。

研究表明,将近有10%的新妈妈都会遭遇到产后抑郁症(PND)。而英国皇家助产士学会在2006年做的一项调查中显示这个数值还要更高些,也就是说有约为27%的1岁以下宝宝妈妈都曾经接受过某种形式的产后抑郁症治疗。而在中国,产后抑郁症的并发率约占15%~23%。

自我检测是否患有

产后抑郁症

方法一:

有些准妈妈不能确定自己是否患了产后抑郁症,可以通过回答以下的问题来检测自己。这些问题是在爱丁堡会议上专门为产后抑郁症制定的。最好在产后6~8周时做这项检查。

在过去的1周内:

我能够大笑和看到事情有趣的一面

和过去一样。现在有点不如过去。

根本不如过去。根本不能。

以愉快的心情看待事情

和过去一样。有点不如过去。

根本不如过去。根本不能。

每当做错事时,我会不必要地责备自己

绝不会。偶尔会。

经常会。总是会。

我会因为一个不充分的理由感到焦虑

绝不会。比较少见。

有时候。经常。

我会因为一个糟糕的理由而感到

恐惧或惊慌

绝不会。比较少见。

有时候。经常。

事情的进展超出了我的预料

像以前那样,我能够预料事情的进展。

基本上能预料。有时候不能预料。

基本上不能预料。

我一直不快乐,以至于我很难入睡

睡眠很好。睡眠基本正常。

有时失眠。经常失眠。

我感到悲伤和痛苦

根本不。偶尔。经常。总是。

我是如此伤心,以至于我一直在哭

从来不哭。偶尔哭。

常常哭。总是哭。

10 自我伤害的想法一直缠绕着我

从来没有。很少有。

有时有。经常有。

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4个答案分别记为0、1、2、3分,如果新妈妈选择第一个答案,给自己记0分,选最后一个答案记3分。如果10个问题的累计得分达到或超过12分,表明极有可能患有产后抑郁症,应当及时去医院进行进一步确诊治疗。

方法二:

以下是产后抑郁症最常见的几个症状。如果你有不少以下症状,并持续时间超过2周,就应该去医院看看了。

白天情绪低落,夜晚情绪高涨,呈现昼夜颠倒的现象。

几乎对所有事物失去兴趣,感觉到生活无趣无味,活着等于受罪。

食欲大增或大减,妈妈体重增减变化较大。

睡眠不佳或严重失眠,因此白天昏昏欲睡。

精神焦虑不安或呆滞,常为一点小事而恼怒,或者几天不言不语、不吃不喝。

身体异常疲劳或虚弱状态。

思想不能集中,语言表达紊乱,缺乏逻辑性和综合判断能力。

有明显的自卑感,常常不由自主地过度自责,对任何事都缺乏自信。

有反复自杀的意念或企图。

状况一:如果这9道题的答案中,你有5条选择“是”的话,且这种状态持续了2周的时间,请告知你的家人并及时去医院进行确诊。

状况二:如果这9道题的答案中只有1条选择“是”,但每天都会出现,请提醒自己可能要遭遇产后抑郁,并做好充分的预防工作。

状况三:如果不满足以上两种情况,但又感到有些情绪低落的话,就很可能是产后情绪低落。一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失。新妈妈不必太过担心,尽量保持放松的心态即可。

产后抑郁症的分类

产后情绪低落:又称“婴儿情绪低落”,高达80%的新妈妈都曾患有产后情绪低落,其症状为毫无原因地想哭、伤心、焦虑等。通常在生产后1周内开始,大约持续10~14天,无须特别治疗,情况会逐渐好转,直至彻底消失。

产后抑郁:其表现比产后情绪低落要严重得多,约10%的新妈妈们会受其影响。一般发病于产后头6周,高峰期在第10周。产后抑郁的常见症状包括:过度疲劳、经常哭泣、容易发怒、充满罪恶感等。症状有轻有重,持续时间由几天到1年不等,需要通过药物或心理疏导辅助治疗。

产后精神错乱:这是产后抑郁症里最严重的一种,必须进行临床治疗。仅有0.1%的新妈妈在产后会患上这种病。其症状为:严重的兴奋、混乱、失望感、羞耻感、失眠、妄想、错觉幻觉、说话急促、狂躁等。新妈妈一旦患上此病,需立即送往精神病医院治疗,否则容易出现自杀或者伤害宝宝的危险。

产后抑郁发生的原因

生理因素

患产后抑郁症的女性存在雌、孕激素代谢平衡紊乱,雌激素持续性低水平,而孕激素则保持相对较高水平。孕妇在怀孕时,雌激素升高,宝宝出生后,雌激素则迅速降低。产后激素分泌紊乱是导致产后抑郁发生的重要因素,主要与性腺功能减退以及丘脑下部-脑垂体-甲状腺轴(HPT轴)的相互作用有关。研究显示,孕激素下降幅度越大,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心理因素

新妈妈太过担心宝宝、无法适应产后忙碌的生活、过度紧张、睡眠不足、身体不适以及对自己现状不满、缺少他人关怀和支持、对作为母亲这个新角色既新鲜又恐惧等心理问题也是导致产后抑郁的重要原因。另外,在产程中各种不良因素如产时并发症、产钳助产、对分娩疼痛的恐惧心理、疼痛等因素的作用,加重了其心理上的紧张与恐惧。如果这种精神状态持续发生而未能得到有效的疏导和缓解,则易发生产后抑郁症和焦虑症。

种方法,帮助新妈妈缓解产后抑郁

1. 不要因负罪感而感到愧疚。没有完美无缺的妈妈,也没有完美无缺的宝宝。应当像所有的妈妈那样学会向前看,世界上没有尽善尽美的事情。

2. 维持健康合理的饮食,不过多的吃糖、巧克力,因为这些东西有镇静作用。

3. 做一些能让自己开心的事情,可以痛快的大笑一场。比如看一部滑稽剧或者有趣的动物短片等。笑是缓解抑郁最好的办法。

4. 学会沉思和其他使自己放松的方法,比如冥想、精油按摩、舒服的牛奶浴等。

5. 适当注意自己的形象,良好的形象会使自己有良好的感觉。

6. 到外面走走,带着宝宝一同散步,或者将宝宝留在家中,约几个闺密随意逛逛。

7. 参加一个由新妈妈组成的“谈话”小组,分享彼此产后生活的种种心得体会。

第6篇:忧郁症的心理疏导方法范文

 

一、阅读疗法:读祛心病

 

阅读疗法就是用有选择的读物辅助治疗心理疾病和身体疾病的一种方法。它以其经济、简便及时、不泄露隐私、不伤自尊、弥补心理医生不足等突出的优点,受到大学生的喜爱。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一般都能通过阅读来获得安抚与慰藉,得到开悟与启迪,最终达到自我疗伤的目的。因此,阅读疗法是在大学生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预防心理疾病,增强抵御心理“病毒”免疫力的有效方法。

 

首先,创建大学生阅读疗法研究基地,进行阅读疗法的立体化研究。泰山医学院成立了阅读疗法研究室,配备了专职的阅读治疗师,将阅读治疗引向深人。承担了省教育厅“阅读疗法研究基地的创建与运作模式的探究”课题;开通了阅疗咨询热线电话;开辟了书疗吧、书方推荐栏等。这项研究为大学生逐病列出对症配伍书方,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其次,开办书疗小屋一大学生健心房,拓展网络阅读治疗服务。针对大学生用于网络文献阅读时间远远大于纸质文献阅读时间的新变化,阅读治疗师及时开设了“书疗小屋一大学生健心房”,动态阅读疗法书目和对症书方,阅读疗法成功案例。“书疗小屋”在大学生心理健康预防教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探索网络阅读治疗,对解决高校大学生日渐增多的心理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再次,成立大学生阅读疗法研究协会,研制和搜集对症配伍“书方”。泰山医学院大学生阅读疗法研究协会,是我国高校首家创建的学生社团,每班一个阅读疗法自助协会会员,分别由心理委员担任,由他们组成班级阅读疗法兴趣小组。他们实践阅读疗法,宣传推广阅读疗法,并将书带给自己的收获记录下来,推荐给他人共同分享。通过书方推荐交流会、心声倾诉会、演讲比赛等,服务于全校学生。

 

二、音乐疗法:听怯心病

 

音乐疗法,就是通过听专门设计的音乐来治疗身体和心理疾病的一种方法。音乐疗法是学校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对于预防和治疗学生的身心疾病,调适学生的不良情绪,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和协作精神,促进学生的自我表达,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音乐疗法是大学生心理自助的理想方法之一。

 

为了帮助学生用音乐排遣烦恼,学校于2006年开设音乐治疗与欣赏公共课,2008年9月成立音乐治疗室。音乐疗法师在课堂上有计划地组织学生用心聆听国内外音乐治疗专家推荐的放松减压音乐光盘,通过想象体验,总结感受。针对大学生心灵空虚、抑郁、孤独、神经衰弱、失眠等症状,提供减压乐方,深受学生欢迎。另外,组织舞蹈队、音乐疗法自助协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唱歌、跳舞、演奏,来达到恢复身心健康的目的。

 

三、心理咨询——谈祛心病

 

高校心理咨询,一般是由专职心理咨询师针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运用心理学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个别心理咨询和团体咨询与训练,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疏导,帮助走出抑郁,战胜自卑,和谐人际关系,提高心理健康素质,增强抗挫折的信心和勇气。广义的心理咨询包括咨询和治疗,包括运用各种工具的治疗方法;这里单指面对面地心理咨询和辅导,以及电话咨询、网络咨询和信件咨询。通过交谈沟通,掌握问题学生心理病因,加以引导和干预,达到发泄郁愤、缓解焦虑、减轻压力、提升心智的目的。

 

心理咨询结束后可以推荐书方和乐方,以及朋辈辅导和运动进行巩固治疗。

 

四、朋辈辅导——诉祛心病

 

成立了大学生心理自助协会、阅读疗法研究会、音乐疗法协会,每个班一个心理委员,一个宿舍一名心理监护员,组成了一支庞大的大学生朋辈心理互助队伍。朋辈心护员上岗前,都要进行朋辈心理辅导理论与技巧的培训、阅读疗法和音乐疗法的培训,大多数获得心理咨询员资格证书,保证持证上岗。朋辈心护员主要任务是了解同学的日常心理压力、尽早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或用同学间的友情和关怀来帮助他们宣泄苦恼,或让他们看书解闷,听曲消愁,渡过心理上的难关。对问题严重的同学及时上报,协助心理医生进行疏导和救治。

 

由于朋辈心理辅导员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班级、寝室,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困扰问题,一般找一位知心朋友或同学丨頭诉一下,或得到帮助排解,或得到朋友推荐的相关书、网站和音乐。同伴彼此之间富有同感的了解,无所顾及的交流,真诚的帮助,对于大学生解除焦虑、走出孤独、克服自卑,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帮助很大。实践证明,朋辈心理辅导与阅读疗法的结合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互助手段,在排解同伴苦闷、控制心理问题恶化方面能起到关键作用。

 

五、中医疗法医祛心病

 

我国的中医博大精深,在心理治疗方面也早有建树,例如文挚用“激怒疗法”治疗战国时代齐闵王的忧郁症。结合泰山医学院的中医学优势,基础医学院配有一名中医心理治疗师,在心理咨询同时,辅助中医疗法,诸如推拿按摩、针灸中药,对治疗失眠、抑郁和神经衰弱效果明显。医者以言行、事物为手段,激起患者某种情绪变化,以达到控制另一种病态情绪为目的的一种疗法。

第7篇:忧郁症的心理疏导方法范文

癌症是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大 敌,“谈癌色变”并非夸张,不同的人会对自己的厄运表现出不同的反应。科学研究表明,癌症的发生发展与社会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就是说,不同的心理可以致癌、治癌、防癌。讲究心理健康不仅能有效地预防癌症,还有利于癌症的消退。这无异于在沙漠中发现了一片绿洲,给癌症防治又增添了一线新的希望。

不良情绪是癌细胞的活化剂

在癌症的发病原因中,人们不仅发现有毒物质、遗传、免疫功能及不良饮食卫生习惯与癌症密切相关,同时观察到个性特征和心理社会因素对癌症的发生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国外有人提出癌症患者为C型行为模式的概念,其心理特征为不善于宣泄和表达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反而过分压制自己的负性情绪,尤其是竭力压抑原本应该发泄的愤怒情绪。患了恶性肿瘤的病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甚至心理障碍,从得知患癌时的极为否认,继之悲观绝望、焦虑、害怕以及抑郁等,这些不良情绪严重影响着病情演变,在不良情绪状态下,通过心理―神经―内分泌―免疫轴的作用,可促进转移癌细胞的发展,导致患者提前死亡。这就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原来精神状态比较好,得知患有癌症后,病情急转而下的原因所在。

癌症的精神神经免疫学研究表明,精神因素是通过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而使癌症发生、发展或抑制的。研究证实,神经系统可通过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对免疫器官产生支配作用,积极的心理状态能使这种支配作用增强,从而使抗体增多。而病中精神颓废的人,可使得血液中的T淋巴细胞减少,并抑制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作用,导致免疫力下降。因此,减轻癌症病人的心理压力本身就是治疗,甚至是一种相当重要的治疗。

精神因素对癌症的发生、发展、扩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点已被美国的弗农・赖利博士的动物实验所证实。用声光刺激动物,使之产生紧张、焦虑,结果动物免疫系统的防御能力大大减弱,并诱发了以前潜伏在胸内的癌瘤。他的另一个实验是:在受到同样刺激的老鼠臀部种植的肿瘤细胞,很快就扩散到肺部和肠道。究其原因,正是这些恶劣的精神因素起到了“唤醒”沉睡的“狮子”(癌细胞)的作用,使它得以“疯”长,肆无忌惮地吞噬着机体。

有人把不良情绪比作装满子弹的枪,任何微小的刺激就像扣动了它的扳机。的确“不良情绪是癌细胞的活化剂”。正如一位哲人说的:“一切对人不利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要算是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如发愁、颓废、恐惧、贪求、怯懦……”就拿乳腺癌来说,两千多年前,古罗马的盖伦医生就知道患乳腺癌的妇女常患有忧郁症。现代医学已经证明了这点,抑郁消极的情绪可使催乳素分泌过多,而致乳腺癌。我国中医学著作《外科正宗》中对乳腺癌的病因分析,认为“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致经络痞涩,聚结成核。”肝癌患者大多有“大怒”伤肝的经历,胃癌患者则常生“闷气”。

俗话说:“百病皆生于气”,“万病源于心”。治病要治心,恶劣的情绪,忧郁的精神,对人健康的损害,甚至比病菌、病毒更厉害得多。情绪可以杀人,亦可以救人。良好的情绪,犹如一剂心药,对癌细胞有强大的杀伤力,是任何药物所不能代替的。

破解的钥匙在哪里?

就像失常的心理会成为致癌的前提一样,健康充实的心理则同样是战胜癌症的重要条件。许多事实证明,一个决心战胜癌症的人,能够存活和延长生命的机会要多得多。不过,有很多癌症病人一旦获悉自己身患绝症,便不思饮食,悲观失望。当然,在危及生命的癌症面前,建立足够的信心和保持异常的冷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克服、纠正、消解肿瘤患者中普遍存在的劣性情结或情绪,关键是需要病人如何适当地进行心理调节,配合治疗,充分发挥机体的免疫功能。

早期,人们采取了回避方法,隐瞒、虚报病情,尽可能让当事人不知晓,美其名曰:保密性(保护性)医疗。然而,多数情况下,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面对残酷且几乎无休止的化放疗,大多数人很快就明白了一切。于是乎,我们强调,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告知(当事人)适当的部分。这较之直截了当地和盘托出或一味地硬是隐瞒,是一种进步。但这并不能解决肿瘤患者真正的心理情结。

事实上,几乎所有的肿瘤临床医师在临床上也都会自觉不自觉地给予患者一些善意的劝说,但却苍白无力;许多肿瘤患者很长一段时间内听到肿瘤科、肿瘤医院、肿瘤医生就心惊肉跳,恐惧不安,呈明显的条件反射。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本人也试图借助心身医学或心理疏导等的方式方法,开导患者,疏解其情结,转移其注意焦点,不能说没有效果。但面对日益增多的病人求治,这显然事倍功半,这次说得好好的,回去以后,又摆脱不了“癌魔”的阴影,复归于旧……为此,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感到十分苦恼,意识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却找不到破解的钥匙。

显然,空洞的疏导,尤如说教,对特别需要帮助的人无法起到振聋发聩之功。临床上特别需要帮助的是那些刚刚确诊了1~3个月的患者,医生的疏导,大多只有一时之效。此外,我们的各种疏导形式,都有精心安排的痕迹。患者一进入这一独特情境,马上就意识到这是作为受教育者正在被安排接受教育。本能的认知和防卫机制,包括信息滤过机制潜意识中就启动了。因此,很多情况下,临床肿瘤科医师的善意疏导,常被患者们视作为职业用语,只是种安慰;而精心安排的讲座、探访等,常被这些患者有意识无意识地视为“作秀”。他们总认为这些只是安慰性的劝说,精神上的“止痛剂”、“麻醉剂”,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在这个过程中,临床医师由于没有这方面的痛苦经历,又加上角色上的特殊性(病患的拯救者或治疗者),在病人的意识里,他往往站在对立面,因此他的主导作用是有限的。

圆桌诊疗:

打破癌症患者的心理枷锁

有一次,一位患者的话,深深触动了我。那是90年代初,一位中年乳腺癌患者,情绪太低落了。每次复诊,我都苦口婆心地劝她,又给她举了很多例证,又给她看了不少资料。最后,有一次,她告诉我,“何教授,我不是不相信您,您说的话,我全信,但又有什么用呢?您是医师,您没生病;您在岸上,我在水深火热之中挣扎,我一回到家,我想到自己的病,我没法摆脱”,“除非您让我看到活生生康复了的实例,让我浮起这些阴影时就可以和她们电话聊聊……”是啊!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落难的时候,最希望得到的帮助不是其他,而是曾经有过与他们同样经历,却已走出了苦海的人的指点和帮助。那时,我已有不少患者群了,有的康复了多年,为什么不可借助他们,以一种特定形式,让他们相互开导,相互帮助呢?心理学不是有集体治疗模式吗?

很快,我便付诸实施。所有求治者,围着大圆桌排排坐,我挨次问诊,解答疏方、指导,圆桌中谁都可以提问,相互间也可窃窃私语、相互交流。这一形式还真管用。因为我的患者中,80~90%是老患者,其中50~60%是康复了3~5年的,活得挺不错的。还没等到看病,新患者就会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老患者的心理指导。“您这病不用担心,我来的时候比您更糟,比您更灰心”,“一段时间治疗下来,您看,我不是恢复得很好吗?”“我已经5年了”“我已经8年了”……而且,10多年的“圆桌”,我们病人中相互间还交上了许多对好朋友,相互鼓励、相互倾诉、相互支持。圆桌,成了一个特殊的学校。有不少患友这样和我说,两三周来坐一坐,相互聊一聊,改改方,回去心情就好多了,至少能心理坦荡10多天。

第8篇:忧郁症的心理疏导方法范文

关键词:实习生;心理障碍;危险因素;干预

医学模式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发展到现代的以全人化关照的全面身心(生物—心理—社会)医疗照顾模式,对于医师的训练则更应配合此医疗角度的拓张变化与需求,然而探索各种内在心理思考及外在社会环境等因素交互作用的研究却十分有限[1,2],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学生自我报告结果为结局指标变量(outcome variable),分析医学实习生心理健康状况,并与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进而分析医学实习生心理健康障碍的原因,探寻医学实习生心理健康障碍的危险因素,以兹实习导师进行临床教学过程中做为进行心理辅导与资源分配工作的参考。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及分组

临床医学5年制本科学生和预防检验5年制本科学生400名,为研究组,同时随机选取临床医护人员200名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对象进行以下内容的无记名问卷调查。

(二)问卷调查内容

1.简式症状表(Brief Symptom Rating Scale,BSRS-5)[3]问卷。本量表所列举的问题是为协助您了解您的身心适应状况,请您仔细回想在最近一星期中(包括今天),这些问题使您感到困扰或苦恼的程度,然后圈选一个您认为最能代表您感觉的答案。BSRS-5包含5个题目,将总分(症状或心理困扰之严重度)分为下列几个等级:①<6分:一般正常范围;②6~9分:轻度;③10~14分:中度;④15分以上:重度。共发出BSRS-5问卷658份,其中临床医学5年制本科生272份,和预防检验5年制本科生158份,临床医生116份,临床护士112份。收回问卷632份,有效问卷600份,总有效率91.2%。计算两组简式症状平均积分作为计量资料。

2.忧郁量表[4]问卷。该量表共有20个句子,请仔细阅读每个句子,若该句子符合你最近二周的情况,请勾选「是加1分,若不符合,请勾选「否0分。12分以上忧郁症,6~11分忧郁倾向,5分以下健康。共发出忧郁量表问卷650份,其中临床医学5年制本科生270份,和预防检验5年制本科生152份,临床医生114份,临床护士114份。收回问卷630份,有效问卷600份,总有效率92.3%。计算两组忧郁量表平均积分作为计量资料。

3.心理适应能力自测问卷[5]。心理适应能力自测问卷共计20个问题,评分规则:凡是单数号题(1,3,5,7…),选“是”得-2分,选“无法肯定”得0分,选“不是”得2分;凡是双数号题(2,4,6,8…),选“是”得2分,选“无法肯定”得0分,选“不是”得-2分。将各题分数相加,即为总分。结果解释:35~40分:心理适应能力很强;29~34分:心理适应能力良好;15~28分:心理适应能力较差;14分以下:心理适应能力很差。共发出心理适应能力自测问卷640份,其中临床医学5年制本科生270份,和预防检验5年制本科生150份,临床医生110份,临床护士110份。收回问卷636份,有效问卷600份,总有效率93.8%。计算两组心理适应能力自测平均积分作为计量资料。

4.心理困扰因素问卷。根据临床实习生的特点,结合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扰因素[6],我们对心理困扰因素问卷表设有12个问题,研究对象选择造成其心理困扰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选择是或否),分别计算两组人群中上述12个因素所占比例。共发出心理困扰因素问卷630份,其中临床医学5年制本科生265份,和预防检验5年制本科生150份,临床医生115份,临床护士100份。收回问卷613份,有效问卷600份,总有效率95.2%。

(三)统计学分析

分别将资料逐份核对后输人计算机,全部分析由SPSS11.0统计软件包完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差异显著性水平设为p<0.05。

二、研究结果

1.简式症状表问卷结果。400名临床医学5年制本科和预防检验5年制本科学生的简式症状平均分值为11.6±3.3分,随机选取的200名临床医护人员的简式症状平均分值为7.6±2.6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忧郁量表问卷结果。400名临床医学5年制本科和预防检验5年制本科学生的忧郁量表平均分值为8.6±3.7分,200名临床医护人员的忧郁量表平均分值为7.2±4.0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心理适应能力自测问卷结果。400名临床医学5年制本科和预防检验5年制本科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自测平均分值为18.8±7.5分,200名临床医护人员的心理适应能力自测平均分值为32.6±11.7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4.心理困扰因素问卷结果。引起医学生心理困扰前四位的因素依次是未来就业或去向(56.6%)、父亲和(或)母亲的地位(18.3%)、家庭环境(15.5%)和经济状况(5.8%),而引起临床医护人员心理困扰前四位的因素则依次是工作或学习环境(33.7%)、人际关系(26.2%)、自己的学习或工作成绩(25.8%)和对自己没有信心(8.2%)。

三、讨论

临床实习生这一特殊群体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由于学习任务繁重、缺乏人文学科的支持、职业前途渺茫等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心理压力[7]。既往有研究[8]显示,大学生中有10%~20%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人际关系紧张、适应障碍等心理问题,给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很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实习生自我报告结果为结局指标变量,分析医学实习生心理健康状况,并与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临床医学5年制本科和预防检验5年制本科学生的简式症状平均分值(11.6±3.3),显著高于临床医护人员的简式症状平均分值(7.6±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明临床医学生和临床医护人员都存在症状或心理困扰,但临床医学生的症状或心理困扰程度(中度)要比临床医护人员症状或心理困扰程度(轻度)严重。忧郁量表问卷结果显示,临床医学5年制本科和预防检验5年制本科学生与临床医护人员比较,忧郁量表平均分值无统计学差异性(分别为8.6±3.7和7.2±4.0)(p>0.05),表明临床医学生和临床医护人员都存在忧郁倾向,且忧郁程度相近。两组人群心理适应能力问卷结果显示,临床医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的自测平均分值(18.8±7.5)显著低于临床医护人员的心理适应能力自测平均分值(32.6±11.7)(p<0.001),表明,临床医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较差,他们依赖于较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一旦遇到困难,容易怨天尤人,甚至消沉;临床医护人员虽然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困扰,但他们有较强的适应和应变能力,能够较快地摆脱心理困扰的束缚,适应和应对现实工作环境。

为进一步分析医学实习生心理健康障碍的原因,探寻医学实习生心理健康障碍的危险因素,以兹实习导师进行临床教学过程中做为进行心理辅导与资源分配工作的参考,我们对两组人群进行了心理困扰因素问卷,结果发现,引起医学实习生和临床医护人员心理健康障碍的危险因素完全不同,引起医学生心理困扰前四位的因素依次是未来就业或去向(56.6%)、父亲和(或)母亲的地位(18.3%)、家庭教育方式的缺陷[9](15.5%)和经济状况(5.8%),而引起临床医护人员心理困扰前四位的因素则依次是工作或学习环境(33.7%)、人际关系(26.2%)、自己的学习或工作成绩(25.8%)和对自己没有信心(8.2%)。这一结果提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可能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困扰,但引起这种困扰的原因可能不同。因此,针对不同原因的心理困扰应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就临床实习生而言,父亲和(或)母亲的地位是无法改变的困扰因素,家庭环境和经济状况是可望改善的困扰因素,而未来的就业或去向更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可控困扰因素。作为学生,要真正领会“知识改变命运”的真理,学习和掌握知识是当前的第一要务,没有过硬的本领一切都无从谈起。作为老师,要教导学生正确对待父亲和(或)母亲的地位以及家庭环境和经济状况[10,11],有了知识就有可能改变一切,实习生应该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实习阶段的临床知识学习和临床技能培养上,有了过硬的本领,很多问题才有可能迎刃而解。同时,实习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和周围的医护人员打成一片,因为他们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从他们身上可以学习到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和能力,有利于自己进入社会后的健康发展;教师和医护人员也应该有意识地关心实习生的心理健康,适时进行积极向上的疏导,为实习生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心理健康基础。

参考文献:

[1]Gordon J.Fostering students'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medicine:a new framework for PPD[J].Medical Education,2003;37:341-349.

[2]Howe A.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under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J].Medical Education,2002;36:353-359.

[3]李明滨,戴传文,廖士程,江弘基.自杀防治策略推动与展望[J].护理杂志,2006,(53):5-13.

[4]张高宾.国中小学生忧郁筛检量表编制之研究[J].测验学刊,2009(56):269-294.

[5]陈兰芬.高师新生心理适应能力调查研究[J].校园心理,2011,9(2):93-94.

[6]王涛,席波,王翠丽,等.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心理社会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5):533-534.

[7]王福科,刘流,何晓光,等.我国当代医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及其对策浅析[J].卫生软科学,2010,24(6):519-521.

[8]杨盛萍,徐俊冕.大学生心理障碍分析[J].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94,21(3):216-219.

[9]粟毅,吴亚梅.临床实习教学中重视医学生心理素质教育[J].医学教育探索,2006,5(1):50-51.

[10]毛舒旦.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6:154-155.

第9篇:忧郁症的心理疏导方法范文

现代许多管理学家认为,早期的产品属“集成资源”,而未来的产品则属“集成知识”,企业应当更加注重人的智慧、技艺和能力的提高与全面的发展。未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成功以及持续发展的动力和能力,不仅要靠技术精、设备好、资金多、信息快等资源,更要靠那些能有效地掌握并能很好地利用这些资源的、具有高智慧的人力资源,这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科学技术越发展,这一趋势表现得越明显。在互联网得到广泛运用的信息化社会中,不仅经营管理而且生产操作中的智力劳动的比重也将越来越大。据统计,在机械化水平低的情况下,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耗费的比例为9∶1;在中等机械化水平下是6∶4;在全盘自动化水平下是1∶9,所以,人类愈是进入普遍使用电子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的时代,愈是要求职工具有更高级的智力劳动。而对智力型劳动的管理仅仅采用外在强制和监督的办法显然是难以奏效的,必须采用内在的激励方式调动智力型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精神。所以,科技越发达,管理中越要重视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

当代西方管理理论与管理学派的形成,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初所形成的以泰勒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论,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标,在操作规程、工作定额、差别工资制度、职能分工、管理原则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开创了科学管理新时代。但对人的认识是有缺陷的,一是把人看成是经济人,过分强调物质刺激;二是把人看成和机器一样的工具。

第二阶段,20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的行为科学理论,侧重研究人的需求、行为的动机、人际关系、激励理论等,主张通过多种方式激励人的积极性。但当时仍把对人的激励看成是管理手段,而不是目的。

第三阶段,“二战”后出现的广泛运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为特征的管理科学学派,这一阶段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技术,推进了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和管理方法的现代化,提高了管理工作精确化、科学化的水平。

第四阶段,是在电子工业化出现后,提出了人是最重要的资源,最宝贵的财富,提出了个性需求、精神价值和心理健康理论,提出了更多地依靠员工的自我指导、自我控制以及顺应人性的管理等一系列新观点、新理论。这种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方法也称之为“3P理论”,即认为管理是以人为主体的组成的(of the people);管理是依靠人而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by the people);管理是为人的需要而生产的(for the people)。为了使人的有效技能得到更大的发挥,使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的发挥,使人成为全面的人,更应注意从心理学视角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在关注企业员工的身体健康的同时,将管理的视角触及到员工的心理健康。

在最重视效绩的美国的大公司,有 80% 启用了 EAP,“业绩至上”和 EAP 被成为企业管理的左膀右臂。日本也开始摸索出它的真谛,很多公司内部设立了 EAP 机制,心理咨询越来越多地走进了企业。

EAP又称为员工帮助项目或员工援助项目,就是企业为了帮助员工及其家属解决职业心理健康问题,由企业出资金设置的一套系统的服务项目,是心理卫生服务的一种。目前在日本多数企业通过与专业机构签定合同,将该项目委托给外部专业机构进行。企业员工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方式预约咨询日期,咨询人员由临床家和专家担任。咨询内容等个人信息绝对保密,后来逐渐发展为公司出面与其签定合约,负责公司全员一段时间的咨询工作。

现在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开始注重员工的心理健康管理,除了在员工有烦恼时提供帮助外,还要求主管平时注意部属的心理状态,并定期进行心理诊疗。其实员工心理不健康,会降低工作效率,企业付出的成本可能比人才流失还要大。富士公司对 4000 名主管分批开设心理健康研习讲座,由企业专属医师说明工作过度和压力的关系、忧郁症的特征等等。早在1998年,富士公司就请企业专属医师与公司员工(1.5万人),个别面谈,每个人一年至少一次,由医师给予建议,不过管理者认为,一年一次的面谈还不足以避免管理风险,公司还需要进一步实施新的措施,密切注意员工的心理健康状态。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企业健康源于管理,管理在本质上是对人的管理,而对人的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影响、调控与激励。心理健康才能让员工的绩效得以提高,也是一个企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关于心理健康管理的话题我们将持续关注。

国外职工心理健康疗法派别

精神分析学派:以弗洛伊德为代表。主张以精神动力学为基础,通过内省方式,以自由联想、移情、精神疏泄和分析解释等方式,帮助自己重新认识自我,塑造新的自我人格。

心理生物学派:以A・迈耶为代表,主张让患有各种心理障碍的患者改善周围的环境,改变患者的态度,来校正自己的心理状态。如以书写自传的方式来促进和启发自己等。

以患者为中心的疗法:以C・罗杰斯为代表,他创立了“非指导性咨询”这一新的疗法,强调创造一种气氛,让患者自己能自由地暴露或表达他对疾病的体验和感受,医生的责任就是以热情友好的态度鼓励和帮助他考虑人生。

药物麻醉分析疗法:即以25%的硫喷妥纳溶液缓注静脉,可让人产生一种舒适感。

支持疗法:以F・C・索恩为代表,即主张通过启发、支持、评理、说服等指导性途径帮助消除疑虑。

森田疗法:以日本心理学家森田为代表,他主张对心理疾病患者苦闷和烦恼不予疏导,任其发展,当这种苦闷和烦恼达到一定的饱和点以后即会自动解除。

演剧疗法:以J・L・莫雷诺为代表,主张通过表演和对话,自发地、毫无拘束地把心情表达出来,使之实现宣泄,从而消除障碍。

社会疗法:采用集中参与和共同解决等办法校正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