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经济学重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6.55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6-125-02
一、网络背景下网络经济的发展历程
进入新世纪以来,网络旋风就席卷全球,伴随着产生了许多新的理论和现象,网络经济这个名词也逐渐开始进入学术界和理论界的视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课题的研究当中。
1、出现新的经济现象。一方面,在网络快速发展后,世界经济变得更加紧密,跨国集团变得越来越多,世界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潮流,世界各国间投资和贸易逐年增长,如今已经演变成了一种不可或缺并且充满生命力的发展方式。另一方面,企业规模和企业数量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增加,其中高风险的企业占到很大的比重,在高风险带来高回报的诱惑下,风险企业的数量激增。在企业数量增加的同时,竞争也在加剧,因而产品的创新化速率也变得越来越快。
2、出现新的经济问题。网络环境下,社会出现了许多新的经济现象,随之出现的一系列经济问题也逐渐吸引了一批学者来研究,并运用一系列的经济模型去得出可供参考的理论,比如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
3、出现新的经济理论。投资步入新世纪,网络的影响力可谓空前巨大,经济学界也受到了影响,经济学的研究方向始终是随着社会潮流而变化的,当网络出现并发展迅速时,伴随而至产生的新理论也逐渐产生,网络经济学应运而生。虽然网络经济学这门学科目前还处于初步建立阶段,但是理论成果却逐步增多,相关的研究学者也对这门学科开始关注,经济学的方向在当下网络发展的背景下向网络经济学的学门倾斜,网络经济的研究开始成为当前经济学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
二、网络经济学相关理论
1、网络经济学的定义。网络经济学是进入新世纪才产生的新型的经济学,在很早之前也有叫做网络经济学的学科,当时它的含义是在通信工程之中,是对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行业进行研究的经济学科。当前网络经济学有了新的定义,网络经济学是随着网络即Internet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在麦克奈特的《网络经济学》著作中,明确了网络经济学的英文名称为Internet Economics。
2、网络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通常一门经济学都是研究一个领域或者一个范围内的经济矛盾,网络经济学也不例外,网络经济学就是研究在网络经济当中产生的矛盾。网络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在网络贸易当中的生产方式的矛盾,这与之前的工业经济、农业经济截然不同,由于这种特别的矛盾,网络经济学才变得重要。
3、网络经济学的研究主题。网络通常包括互联网、局域网和公司内网等几种形式,网络是网络经济的媒介,是连接贸易经济体双方的纽带,没有了网络一切都是空谈,在当代网络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探索网络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其实就是网络经济学的核心。
(1) 网络资源的特性。一是共享性。在网络中,任何网络资源都是提供给使用者使用,除了机密内容不对外公开之外,在网络经济当中,所有的买家和卖家都可以看到相关的报价信息,不分国界民族。二中垄断性。互联网通常都是由大的公司掌控,一切的交易规则和标准由强者说了算,普通的小的竞争者无法与之抗衡。三是风险性。在网络信息和资源当中,存在许多有用和完全无用的信息,信息量巨大,如何分辨出有用的信息,而排除没有用的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这一过程中,判断错误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风险巨大。
(2) 网络经济运行机制。资源如何分配就要看资源的运行机制如何,网络经济发展迅速,资源宝贵,网络经济健康长久的发展就需要网络资源的合理公平公正的进行分配,这就需要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网络机制目前有这么几个要求:一是分配要迅速,二是分配要灵活多变,三要具有创新性,网络经济要发展就需要不断的创新,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也要求不断创新。
(3) 网络经济的一般规律。目前网络经济有这么几个一般规律,一是网络经济很超前,二是网络经济具有扩散的特性,三是网络经济可以整合世界各地信息以及人才等资源,将同一公司的各个分公司联系起来共同经营,化为一个整体。
三、网络经济学的国内外相关研究
1、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相比于国内来说,国外对于网络经济学起步就早得多了,而且到目前来看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国外对于网络经济这一研究领域感兴趣的学者很多,因为是新型的领域,需要探索的未知还很多,下面只介绍一下目前研究网络经济领域并且有自己研究成果的一些学者专家及其研究理论。
夏皮罗和瓦里按都是美国的当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在美国享有很高的声誉,两人同时在大学任教,并且经常一起探讨许多经济问题,在网络经济领域内,两人也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们提出在网络经济内,工业经济的许多经济理论和经济规律仍然是切实有效的,这为后来人的研究开了一个先河。
同样是享有盛名的经济学家谢伊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虽然有许多工业经济时期的经济理论和经济规律仍然有效,但是也是有区别的,他提出了相区别的四个特性:互补性、标准型、兼容性和消费外部性。这为后来研究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在此之外还有一位经济学者名叫了维斯,他将20世纪90年代到当前的关于网络经济的相关理论命名为非摩擦经济,也就是网络经济学。在他的观点中,他认为网络经济学与传统的西方经济学有着本质的区别,没有共同性可言,原因有这么几点,第一,传统经济学中经济媒介是实体经济,人与人之间的谈判协商是贸易的必经之路,而网络经济下完全不一样。第二,他认为在网络经济之中,虚拟经济的产生已经将之前的工业经济带入了历史,成为了过去,开启的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就像工业经济代替农业经济一样,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当然经济理论也与之前的完全不一样了。
2、国内相关研究成果。国内的学者对网络经济的研究就要滞后许多年了,原因是多方面的,网络进入我国发展本来就比西方国家晚很多年,不过还是研究出不少问题和成果。
我国学者纪玉山就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表示,网络经济其实质是一种有关知识信息的经济,并且对网络经济学和传统的西方经济学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表示网络经济学其实是西方经济学的一种延伸出来的小领域的经济学,很多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规律定理都是实用的。
还有一位来自厦门大学的经济学学者张铭洪教授,他也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并且建立了一个框架用来解释网络经济下的政府与市场的博弈。后来也有许多像司志刚、孙健等我国的专家学者都提出了自己对于网络经济学的看法,并且有的还给出了网络经济的概念特征以及基本理论和经济运行规律,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财富,对于在我国新兴起的网络经济来说是可喜可贺的。
四、网络经济学的未来发展展望
当前,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都把注意力放在了网络经济之上,都去尽力想将这一新型的经济研究透,以便为经济做出指导性的规划,防止经济出现问题。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内外的教授学者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和理论,将网络经济建立一个完整而有效的理论框架,这一任务还有待后来人去完成。
另外网络经济学这一学科与其他传统的经济学科之间还是一直存在着联系,有时还将网络经济作为独立一章放到传统的经济学内,没有完全将网络经济学独立出来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供学者研究探讨。
目前对于网络经济的研究,许多研究人员还是把注意力和重心放到微观方面,只是研究许多目前精力内发生的现象,想用理论对其进行解释,却没有观察到宏观方面的问题,当然任何经济学理论的研究定性都是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网络经济学会成为一门成熟的理论学科。
■
参考文献:
[1] Barker R.G.. The market for information—evidence from finance directors, analysts and fund managers. Accounting and Business Research, 1998, 29(1), 3-21.
[2] Holland J.. Corporate Communications with Institutional Shareholders: Private Disclosures and Financial Reporting. Research Committee of the Institute of Chartered Accountants of Scotland, 1997.
[3] Holland J.. Private disclosure and financial reporting. Accounting and Business Research, 1998a, 24(4), 255-269.
[4] Holland J.. Private voluntary disclosure,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and market efficiency. 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and Accountancy, 1998b, 25(1 and 2), 29-68.
[5] 了维斯.非摩擦经济——网络时代的经济模式[M].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6] 天夫.关于网络经济的研究综述[J].教学与研究,2001,(02).
[7] 陈蓉.网络经济学发展综述[J].经济学家,2001,(05).
[8] 杨瑞龙.网络经济学的发展与展望[J].经济学动态,2004,(09).
[9] 平新乔.新经济需要新的经济学吗[J].国际商务,2000,(10).
然而,人们震惊地看到:科学家在短短的年代中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上给予了世界一个因特网络,给予了网络经济的运作平台,网络经济如此迅猛地在全球展开,然而经济学家却还没有来得及对其进行那怕是粗浅的研讨!这便是我们选择这一课题的意义与初衷。
令人欣慰的是,在实证调研方面,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各国都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果。从1999年开始,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传播政策研究中心启动“全球互联网项目”(WorldInternetProject),旨在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中国互联网中心CNNIC自1997年起开展互联网调查,迄今已公布了14次调查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中心从1999年夏天开始准备加入“全球互联网项目”,于2000年底至2001年初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和长沙实施了问卷调查并于2001年5月向社会了研究成果。
全文共分一个前言与五部分内容,前言是对本研究成果的一些约定与说明;第一部分“世纪之交:互联网引致网络经济”;第二部分“石破天惊:互联网的革命性昭示”;第三部分“互联共享:认识网络经济新本质”;第四部分“论道经邦:点解网络经济面临的难题与对应措施”;第五部分“传承经典: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理论挑战探微”。
“互联网”、“网络”概念,无疑是世纪之交的第一关键词。迄今为止,互联网的普及率,是以往任何一种事件无法比拟的。它是空间拓展远远超越时间的一个典范。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1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04年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为8700万,上网计算机达到3630万台,跻身于世界第二网络大国。全世界亿万个终端同在一个互联网上传递交流信息、运作种种事务,刹时间,前所未有的网络企业、电子商务、网上销售、网络教育、电子货币、网上资讯等核爆炸式地在互联网上展现,形成一种基于国际互联网的壮观经济现象,真可谓石破天惊。网络如此快捷地结缘经济,新的网络经济现象如此快捷地在全球开展,新的理念、新的商务模式、新的经济机制如此快捷地被创造出来。在15世纪,全球人均收入年增长仅0.1%,在此后5个世纪中人均收入小有上升,在20世纪下半叶接近3%,而2000年美国在这一年就上升22%。这就是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时代的辉煌,就是计算机网络时代的辉煌!事实上,世界正在进行一场计算机网络经济革命,这场革命给予了每个国家、每个区域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一个千载难逢的挑战与机会。尽管经历了世纪之初网络经济的“寒夜”,但如今网络经济的辉煌再次闪耀。
网络经济之所以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其根源在于国际互联网的革命性意义,那么它究竟给予我们何等昭示?第一,互联网络显示了前所未有的特征,它创造了一个新世界,一个虚拟而又真实的世界,一个崭新的统一的网络国际社会,大体可以从以下9个方面理解网络的神奇:无差别化,数字化,互联实时化,人本化或智本化,资源共享化,虚拟化,高速化,全球一体化,综合化。第二,基于这样的特征,它最终将成为带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新引擎,它曾经创造了这样的奇迹,而今经历了重新融合后的网络经济正在创造新的奇迹。第三,人类经济发展史上,国际互联网络及其网络经济,之所以说是工业革命以来最为重要的产业革命事件,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来透视它震撼全球的影响力:一是它的影响广度,它几乎布线于全世界各个角落;二是它的影响深度,它在微观上改变着人类行为各个方面,在宏观上改变着现行社会体制、结构乃至整个社会生活;三是它的影响速度;四是它的影响长久度。第四,基于当代计算机、光缆通讯技术之上的网络经济,是工业革命以来最为伟大的产业革命,它事实上已经构成第三次产业的科技基础。几乎可以说,正是网络经济的出现与形成,使得自上个世纪初叶出现的三次产业分化真正完成。可以预料,扎根于新技术基础之上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将前程似锦。第五,互联网产生的信息服务社会。如果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资本社会,那么互联网产生的则是信息服务社会,或者说是信息社会。正是互联网产生的上述革命性意义,它给予了互联网络下的新经济获得新的本质,或者说发生着本质性嬗变。第一,一种崭新的网络企业诞生。所谓网络企业,是互联于因特网络中的各类企业,是由于网络经济拉动起来的企业系统。在网络经济中的企业,已经可以完全实现:“无论你在天涯海角,企业在你掌控之中”。第二,以网络企业为基础迅速形成网络经济,网络经济由于互联网的特征而有力地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革命。大量网络企业的诞生,大量网上经济活动的涌现,从而形成了一种史无前例的“网络经济”现象。所谓网络经济,是指建立在由现代通讯网络、电子计算机网络所形成的信息网络基础之上的一切经济活动,即基于互联网基础上发生的经济行为以及网络的上游、下游经济活动。第三,比之传统经济,网络经济具有如下新的本质:它是人本经济,它是和谐经济,它是可持续经济,它是低成本经济,它是互惠经济,它是一体化经济。第四,在这个新兴的经济体系中,智慧资本、知识资本最终获得了自己的历史地位。因为,知识经济时代价值的增值因素、倍增因素的重点在于智慧劳动。第五,在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平台上,体现不出人们的社会差别(阶层、民族、区域、地位、性别、身份、年龄等等),它甚至跨越了时空界限,将劳动者之间的差别简化为人们能力的差别,简化为人们利用自己的知识在这个平台上创造价值、服务企业的差别。这便为劳动者平等地、自主地展示能力提供了无拘无束的时空,就是说,劳动者迈向自主劳动的路途坦荡。第六,网络经济的发展,将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层次上打造出新的经济机制,而且最终会形成一整套与新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新机制系统。
基于以上对互联网及其引致的网络经济的探讨,我们对网络经济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但是,目前网络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很多,处境也是十分困难的。本研究论文中,作者对其中最为紧要的几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应对策略或者政策建议。第一,作者告诫,网络经济发展到今天,如果想减少市场的盲目性带来的损失,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必需也必须介入了。必须制定给网络经济基础产业中的每一块均衡发展的政策,也就是说,政府应该通过政策来调节网络经济丰厚利润与赶超利润的分配。第二,针对我国大批网络企业不能赢利的根源,作者强调,网络信息产品的商品化是关键,为此建议:对信息、网络产品要区别对待。软件、专用信息、经过研究加工过的信息,必须将其产品商品化。商品化的惟一出路是给出产品的边界,使其具有排它性、独有性。而对公众信息,不足以商品化的产品,要另起思路,不能勉强打包成品。目前成功的做法是,以公众信息为平台,提高点击率即赢得人气后,再以广告销售、网上产品销售为盈利点。第三,互联网经济决不是一个产业的“专利”,不是技术的副产品,更不是个别产业部门的特权。互联网将引发各行各业的变革,因为必须明确认识到,发展网络经济必须发挥传统产业的作用,只有当网络经济与传统产业相结合了,网络经济才找到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第四,虽然网络经济是一种创新经济,但决不能忽视自身的创新,而且网络经济的生命就在于不断创新。第五,作者还对新近发表的“第1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若干重要数据进行了解读,并藉此给出了若干政策建议。比如,加快农村与西部互联网络的发展,政策要倾斜;对.CN域名的开发战略要再认识;要加强对网络安全的关注,加强研究投入;提高对网络信息利用的深度;网络企业要以诚信取胜。
关键词:财务管理;网络化;经济背景
一、网络化财务管理的经济背景
1.网络经济是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经济。信息时代以网络为主要特征,故信息时代的经济亦被称为网络经济。在网络经济条件下,生产者在网上其产品的详细信息,包括产品的性能、三维模型、产品定价、销售方式等许多消费者关心的产品信息。而消费者则根据自己的需求及嗜好,利用网络寻找适合自己的生产厂商,而且有较大的选择余地。这样减少了消费者和生产厂商之间的中间环节,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其优势还在于通过这种面对面的直接接触,可以使企业按照消费者的需求量安排生产量,从而不需要大量的库存。
2.在网络经济条件下,“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网络是传播信息的通道。在网络的平台上,消费者可以迅速、便捷、低价地获得商品,从而造成信息的超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著名的观点就是“信息的丰富产生注意力的贫乏”。可见在网络经济条件下,“注意力”成为一种稀缺的资源,使得人们不得不花时间在“注意力”上。网络经济条件下的这一特性使获得“注意力”的竞争成为企业竞争的主要目标,所以更加个性化的需求信息的收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3.在网络经济条件下,其边际效益呈递增趋势。根据经典的经济学原理我们知道,在传统经济中既定的生产要素配置条件下,随着生产要素的不断投入,边际效益是递减的。而在网络经济条件下,其边际效益呈递增趋势,即投入越多产出越大,其产生的原因是由网络经济的外部性造成的。只要进入网络经营的生产厂商越多,网络经济的效应就越大。
二、在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财务管理将呈现下列趋势
1.财务预测将得到广泛运用。预测是企业日常管理的信息依据,随着生产经营的日益复杂,资本市场竞争的加剧,财务预测将得到广泛应用。
2.注重财务风险和投资风险分析。将风险因素作为企业财务决策的主要参数,并对风险程度做出比较准确的计量和评估。
3.财务决策数量化。企业筹资规模、资金成本、资金结构的确定以数量为依据;日常管理的预测、控制将运用数学模型;投资决策中的风险测定及最优方案确定将运用计量模型和经济数学方法。
从网络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看,财务管理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处理财务信息的过程,信息是网络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的基础,财务管理中信息处理的正确、及时以及财务人员具有的信息处理能力决定着财务管理的能力和效率。因此,网络经济直接引发了新的竞争,以及对财务管理崭新的需求——网络化财务管理。在此,所谓网络化财务管理系统,是在已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具有互联网功能的财务管理支持系统。
三、网络化财务管理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影响
1.在空间上,网络经济条件下的物理距离变成了鼠标距离。企业财务管理者可以方便地实现财务信息的远程处理和财务活动的集中化管理。企业的关注重点为更多地关注整合企业外部财务资源。
2.在时间上,网络化财务管理信息可即时生成和处理,可实现财务管理由静态向动态管理的跨越。企业财务管理者可在准确的时间拥有准确的信息。
3.在效率上,网络化财务管理下的各种经营数据和财务信息都是网页数据化的,并可在网络上流通,实现信息共享。结算支付的电子货币大大提高了结算效率,加快了资金周转。
四、适应网络经济的新需求,实现网络化财务管理
一、网络化财务管理的经济背景
1.网络经济是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经济。信息时代以网络为主要特征,故信息时代的经济亦被称为网络经济。在网络经济条件下,生产者在网上其产品的详细信息,包括产品的性能、三维模型、产品定价、销售方式等许多消费者关心的产品信息。而消费者则根据自己的需求及嗜好,利用网络寻找适合自己的生产厂商,而且有较大的选择余地。这样减少了消费者和生产厂商之间的中间环节,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其优势还在于通过这种面对面的直接接触,可以使企业按照消费者的需求量安排生产量,从而不需要大量的库存。
2.在网络经济条件下,其边际效益呈递增趋势。根据经典的经济学原理我们知道,在传统经济中既定的生产要素配置条件下,随着生产要素的不断投入,边际效益是递减的。而在网络经济条件下,其边际效益呈递增趋势,即投入越多产出越大,其产生的原因是由网络经济的外部性造成的。只要进入网络经营的生产厂商越多,网络经济的效应就越大。
3.在网络经济条件下,“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网络是传播信息的通道。在网络的平台上,消费者可以迅速、便捷、低价地获得商品,从而造成信息的超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著名的观点就是“信息的丰富产生注意力的贫乏”。可见在网络经济条件下,“注意力”成为一种稀缺的资源,使得人们不得不花时间在“注意力”上。网络经济条件下的这一特性使获得“注意力”的竞争成为企业竞争的主要目标,所以更加个性化的需求信息的收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在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财务管理将呈现下列趋势
1.财务预测将得到广泛运用。预测是企业日常管理的信息依据,随着生产经营的日益复杂,资本市场竞争的加剧,财务预测将得到广泛应用。
2.财务决策数量化。企业筹资规模、资金成本、资金结构的确定以数量为依据;日常管理的预测、控制将运用数学模型;投资决策中的风险测定及最优方案确定将运用计量模型和经济数学方法。
3.注重财务风险和投资风险分析。将风险因素作为企业财务决策的主要参数,并对风险程度做出比较准确的计量和评估。
从网络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看,财务管理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处理财务信息的过程,信息是网络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的基础,财务管理中信息处理的正确、及时以及财务人员具有的信息处理能力决定着财务管理的能力和效率。因此,网络经济直接引发了新的竞争,以及对财务管理崭新的需求——网络化财务管理。在此,所谓网络化财务管理系统,是在已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具有互联网功能的财务管理支持系统。
三、网络化财务管理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影响
1.在时间上,网络化财务管理信息可即时生成和处理,可实现财务管理由静态向动态管理的跨越。企业财务管理者可在准确的时间拥有准确的信息。
2.在空间上,网络经济条件下的物理距离变成了鼠标距离。企业财务管理者可以方便地实现财务信息的远程处理和财务活动的集中化管理。企业的关注重点为更多地关注整合企业外部财务资源。
3.在效率上,网络化财务管理下的各种经营数据和财务信息都是网页数据化的,并可在网络上流通,实现信息共享。结算支付的电子货币大大提高了结算效率,加快了资金周转。
四、适应网络经济的新需求,实现网络化财务管理
芝加哥学派的著名反垄断专家RobertBork指出:“只有在对下列问题作出确定的回答时,反托拉斯法才能是合理:该法的价值目标是什么?反托拉斯法官按照一个或者几个价值的指导行事?如果基于几个价值,在价值之间产生冲突时如何处理案件?只有在价值目标问题解决以后,才能形成前后一致的实体规则体系。”在传统实体经济条件下,反垄断法主要以自由公平的竞争利益为价值取向。但在网络经济条件下,竞争价值日益受到冲击。
网络经济效应对效率价值的需求
传统反垄断法也追求效率的法律,但传统竞争理论认为,市场能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达到有效的资源配置,反垄断法的核心价值是竞争,通过竞争能够实现效率、消费者利益、自由、公正等价值。
但是,“网络经济效应”也就是经济学家所说的“网络外部性”,是网络经济中最特有经济现象和本质特征。“当一种产品对用户的价值随着采用相同的产品、或可兼容产品的用户增加而增大时,就出现了网络外部性。”网络外部性是一种正外部性,即某个网络的参与者越多,这个网络的价值就越高。网络经济显现出明显的边际效益递增性。例如,随着入网人数增加,信息网络平均成本明显递减,其边际成本也随之慢慢递减,但随入网人数的增加,网络的收益却同比例增加;越大网络规模,就越高边际收益和总收益。
由于网络经济效应的存在,网络经济中若以竞争为核心价值会引起难以调和的冲突。网络经济中,由一个福利最大化的垄断者垄断可能是最优的结果,完全竞争并非最优结果反而是次优结果。况且,在网络经济中除了垄断和竞争是否有效率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之外,限制竞争的行为也可能具有经济效率。因此,在一定情况下过分强调竞争的价值反而会背离了反垄断法所要实现的效率目标,不仅不能解释为何要干预过度竞争与恶性竞争,也不能解释为何反垄断法能容忍垄断状态、市场高度集中和适用除外领域的存在。
因此,网络经济效应所带来的主要特点是对效率的重要性以及效率的考察方式和以前不一样。网络经济并不是要否定竞争价值的重要性,但要以效率为核心价值,竞争是手段,消费者利益是最终结果。
知识型经济对创新价值的追求
网络经济是突出的知识型经济和创新型经济,保护知识产权、维护创新是网络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网络立法,包括反垄断,对创新价值的追求也越来越突出。
传统经济中垄断地位一旦形成,市场中的竞争力量就会消减,垄断与竞争呈此消彼长的关系。但是网络经济中的产品多是知识产品,网络经济中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知识与技术创新的竞争。企业为达到攫取垄断利润的最终目的,用新思想、新技术转化为新产品去占领和扩大市场。“但继起的创新又使持久的垄断永不可能出现。创新对垄断的这种正反作用,使得创新的频率不断加快,新的市场规模和市场容量不断出现。”围绕新产品、新标准进行的竞争,始终是企业追求的主要目标,也是企业据此形成市场支配地位的主要手段。,网络经济除了知识产权和创新因素以外,几乎不存在传统经济中的规模经济、必要资本等难以克服的进入障碍,使垄断企业面临较大竞争压力,并使竞争与垄断间呈现出较高频率的交替性和互为强化与激化关系。虽然垄断在特定的条件下有压制和排斥竞争的一面,但在网络经济市场中更有促进竞争、把竞争引向高级化的一面。这是一种与传统垄断市场结构不同的新型垄断市场形态,可称之为竞争性垄断。
创新的商业含义是生产质量更好成本更低的产品,这和反垄断法中效率的价值目标出现一个竞合。因为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在这样一个接连不断创新过程中,才能够保证经济持续不断发展。创新与效率是不相矛盾的,创新是形式,效率是实质,对创新的追求其实也就是从侧面对效率的追求。创新不但为占支配地位企业提供了强大压力和动力,并且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体验。尤其在网络经济、创新经济背景下,创新速度是越来越快,令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和可替代性增强,也使企业的竞争激烈程度超出一般预测能力。网络经济中,创新与竞争的关系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竞争可以提升质量,创新可以使竞争向高层次发展。二是当竞争和创新发生矛盾时,创新价值一定情况下可以高于竞争价值。保护创新,最终是对人的重视,对消费者利益的重视。
因为知识产权是维护创新的,一般来说,维护创新的方式就是给予专有使用权。反垄断法意在消除独占,而知识产权保护意在消除竞争,两者虽有矛盾,但在保护消费者利益、促进创新、提高效率目的是统一的。高度垄断与竞争是网络经济的基本特点,企业是靠创新争夺垄断地位,所以在网络经济中重点不是消灭垄断,而是抑制垄断对创新的消极影响。
可见,评判网络经济中的垄断是否合理的标准是创新价值,针对网络经济的反垄断法其价值目标除了以效率为核心之外,其重心还在于创新。对有益于创新,有益于加速技术更新换代的市场垄断,反垄断政策要放松监管力度,即忽略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价格因素,可对这样的市场集中予以鼓励和支持。
(作者单位:1.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2.肇庆市中级人民法院)
在分析经济学课程教学在互联网+时代下的各种问题的基础上,探索了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内容。通过引入CDIO教学理念,线上线下相结合,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手段,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
互联网+;经济学;CDIO;线上线下相结合
1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及意义
1.1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性质之间存在矛盾
应用型本科高校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强调实践和创新能力。而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理论体系严密、涉及领域众多、内容复杂难懂,教学和分析方法以数学模型和函数图像为主。对于学生而言,不仅难学,而且容易陷入理论当中,不能运用理论解释现实,更谈不上应用。
1.2传统经济学理论已经开始与互联网的发展脱节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已经开始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脱节。比如在互联网时代,需求方规模经济比传统的供给方规模经济更能反映当今网络经济的实质。因此,在讲授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应该增加新环境下新经济特性的内容。
1.3师生间的互动和沟通较少,进一步降低教学效果
经济学理论应该通过大量的案例讨论,让学生理解,并联系到实际当中。但是如前所述,因为课程涉及的内容多、难度大,教师把大量时间花在了基础理论的讲解上。讲清楚了理论,却发现已经没有什么时间进行案例讨论,进一步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2基于互联网+的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与目标
基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联系经济学课程教学的现状与问题,本次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在于按照CDIO工程教育理念,线上线下相结合,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全面改革,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知识转化能力和应用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改革,更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解决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性质之间的矛盾;让教学内容更加符合互联网+时代的经济环境,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实用性。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案例讨论+师生互动中,学到更加实际的内容,学以致用,解释现实的经济学现象,解决实际的经济学问题。
3基于互联网+的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与特色
1)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弱化传统经济理论的内容,筛选出学生容易理解并且实用的部分,剔除晦涩难懂且已经过时的内容,增加符合互联网+时代的经济理论。比如在厂商的生产与成本理论部分,除了传统的“供给方规模经济”之外,加入网络经济中的“需求方规模经济”案例讨论。2)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增加大量案例讨论、师生互动,探讨实际的经济现象。改革后的经济学课程,不再以传统的数学模型推导、计算为重点,而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开拓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重点;教学与作业形式避免书本知识的简单问答方式,以讨论和小项目为纽带来组织学生共同探讨知识领域,突出学习方法上的指导。采用“过程式教学”,即按照学生思考问题、收集资料、问题探讨,教师讲解专业基础理论、组织案例讨论,学生完成课后的小项目或课题来完成教学。采用CDIO教学模式,以小组讨论法,课后调研法、阅读法、演讲法,考察法、团队合作法,网络收集资料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3)考核方式改革:课程的考试体系按CDIO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来进行,改变以往平时作业加试卷评定成绩的单一方式,在考核形式上采用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具有鲜明特色的考核方式。课程进行过程中考核项目,包括课堂讨论、课堂小测验、课堂陈述、调研报告、实地考察、设计报告、论文撰写、相关比赛参与等多种形式。最后可以建立以“出勤+课堂讨论+小论文撰写、调研报告+比赛加分+期末考试”的形式,综合测评学生的课程成绩。4)线上线下相结合:建立经济学课程讨论群,搭建线上师生交流的平台;建设经济学微课课程,录制微课教学视频,利用学校的微课平台,给学生提供移动端的教学渠道;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经济学网络课堂。
4基于互联网+的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成果
1)剧本式教案。在教学教案的设计中突显“剧本”特点:即将课堂看作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大舞台,由教师担任编剧和导演,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场景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充当演员,参与讨论、辩论等“演出”。让学生在虚拟的场景中提升学习的兴趣,进行充分的沟通。2)微课课程建设。挑选出经济学中最重要的一些知识点,以简练、有吸引力的讲解方式录制成微课视频,并上传到学校的微课堂平台上,提供给所有对经济学课程感兴趣的同学观看。3)网络课程建设。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网络课程。目前已经完成课件上传、参考书籍编排、网络答疑、网上作业布置与批改等板块的建设,网络课堂同步、网上学习监督等板块正在探索和实施中。4)综合性的考核体系。课程教学改革形成了全新的考核体系,弱化期末考试,采用各项成绩综合评定的形式计算出学生的最终成绩,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综合利用能力。
5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下对经济学这样的传统基础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可借鉴的成熟经验也不多,因此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在一些细节上还需要逐步调整与完善,在实施过程中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一、虚拟市场分离出在线价格体系
互联网实现了全球市场在信息网络平台上的无缝对接,消除了地域界限和地区分割,消除了沟通和互联的时间局限,为价格运行开辟了一个不同于传统市场的新型市场环境。该市场具有虚拟化、全球化、信息化、开放化、高效率和低交易成本等特征。当网络经济足够发达时,可以认为它是平行于真实市场的一个虚拟市场,或者说它是真实市场的一个信息平台。网上市场这个虚拟市场的高效运行正是得益于它与真实市场的分工,即网上市场处理信息流,提供交易磋商的平台,而真实市场处理物质流,提供生产配送和消费的过程。
网上虚拟市场的出现,促成了价格体系的演变。一方面,同一商品的价格出现了在线价格和离线价格的分离,形成了相对独立于传统价格体系的网上在线价格体系。经济学家Brynjolfsson和Smith的研究还进一步发现网上商品的价格水平一般要比传统市场的商品低9%—16%,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在线价格体系对商品价值的偏离更小,而且网上市场也相对更有效率。另一方面,在分离出在线价格体系的同时,传统的价格体系也发展成为离线价格体系。并且由于互联网促进了传统市场中交易双方之间的信息对称,离线价格体系也将发生变化:批零差价、地区差价将不断缩小,而国内价格和国际价格也将趋于一致。
总之,在这两大价格体系中,在线价格体系是以离线价格体系为基础的,它不能孤立于离线价格体系而存在。同时,在线价格体系具有比离线价格体系更大的价格弹性,使在线交易比离线交易更容易实现灵活定价。
二、数字产品拓展出多重价格体系
传统价格体系包括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等价格客体之间的各种价格关系。而在网络经济时代,由于数字产品的大量出现,价格客体的内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展。凡在网络经济中交易的可以被编码的、并可以用网络来传播的事物均可以成为数字商品和价格客体,如MP3音乐等,甚至包括注意力——一些网络广告就通过付费形式来购买用户的关注。可以说,网络经济已将人类带入了一个数字化的信息时代。
数字产品的出现,使传统的定价方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为这类商品在成本构成上具有高固定成本和低变动成本的显著特征。鉴于数字产品的这种成本构成,为避免造成社会效率的损失,就不能依据传统经济学理论采用MR=MC=P的边际成本定价方法,而应采用多重价格的定价模式,即对同—数字产品或者相似数字产品制定不同的价格来出售给消费者。对数字产品采用的多重价格实际上是一种价格歧视,但这种价格歧视是泰勒尔所认为的“更为有利”的价格歧视,由此所形成的多重价格体系能够提高产品的社会总产量,减少单一定价时的效率损失。
可见,多重价格体系是价值规律指导下价格体系的一个新发展,它不仅使较低支付意愿的消费者需求得到满足,而且使数字产品生产商获得充分激励。更重要的是,多重价格体系的形成使现有价格体系能够建立在更尊重效率的基础之上。
三、电子商务支撑起动态价格体系
网上电子商务的发展给全球经济注入了生机,通用电气公司利用网上商务采购仅2001年一年就节约了9亿美元。电子商务带来了交易效率的大幅提高和交易成本的极大节约,然而更为重要的是电子商务带来了市场交易的根本性改变。便捷的沟通、24小时的运营、以及极低的搜寻成本和交易费用,电子商务变革了原有的交易模式,并形成一个由网上交易支撑的动态价格体系。
首先,电子商务中价格变动的低菜单成本为价格体系的动态化提供了条件。所谓菜单成本,是指厂商对价格进行调整时所产生的成本负担,传统市场上的菜单成本主要是一些物耗成本。而在网络经济条件下,价格变动通过数据处理程序即可完成,菜单成本已减至最低,这为动态价格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条件。其次,动态价格体系中的价格由交易双方通过双向互动决定。电子商务不仅提供了一个快捷高效的交易磋商平台,而且它还极大增强了消费者的议价能力,通过“逆行拍卖”,可以由消费者出价来购买商品和服务。第三、这种动态价格体系的变动频率较高。这是由于网上商品交易相对于传统市场而言更为分散和频繁,从而导致网上的商品价格体系变动频率较高。以易趣网站为例,平均每10秒就有1个买家出价,而每60秒就有1件商品成功卖出。大量频繁的交易最终导致了价格体系的动态化。
四、标准竞争形成非对称比价体系
在网络经济中,标准在竞争中越来越具有重要的地位,使市场选择往往会收敛于成为产业标准的技术和产品,市场竞争也突出表现为以产业技术标准为核心的标准竞争。标准的存在要求产品之间、尤其是互补产品之间、替代品之间必须实现互联互通和系统兼容,从而使得各种产品之间的关联程度大大地增加,不同产品之间趋于相互成为互补品、共同构成一个系统,并在系统内形成比价与比值不正向相关的非对称比价体系。
具体而言,形成系统的核心产品和配套产品之间存在非对称比价体系。高价值的核心产品价格很低,反而一些相对低价值的互补产品价格却较高。这是由于在标准竞争中,为率先确立标准,企业往往向用户低价提供甚至免费赠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使之成为主流产品,然后再以较高的价格销售配套的互补产品、后续升级产品及相关服务来获得持续收益。由此形成了系统内产品的非对称比价关系,也形成了网络经济著名的免费现象:网景和微软争先派送浏览器,各大网站纷纷提供免费邮件服务。此外,在适用不同标准的替代品之间,成为主流的产品与非主流产品之间的比价也具有非对称性。主流产品形成了对用户的锁定,高价格并不会使用户转移;相反非主流产品由于存在转移成本,即使很低的价格也难以吸引顾客。而对同一标准下的替代品而言,其比价体系则突出表现为性能主导的非对称特征,升级产品和老化产品之间的比价关系仍然不反映产品比值。摩尔定律证实了这种非对称的比价关系:芯片的速度每18个月翻一番,而价格下降一半。
五、多元交易达成个别化均衡价格体系
网络经济的出现对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商品交易方式得到了不断的创新。
首先,网络经济实现了交易模式的多元交互,由传统的一对多的主导模式(一个厂商向多个消费者售卖商品),发展出一对一的定制模式、多对一的竞卖模式、以及多对多的混合竞拍模式,如Dell公司推出的网上电脑定制销售,Priceline公司创建的由消费者定价的机票“逆行拍卖”,以及eBay网站的个人间网上竞拍等。各种新型交易关系的出现形成了多元交互的交易模式。
其次,多元交互的交易模式导致了商品价格的高度离散。Bailey(1998a,b)、Brynjolfsson和Smith(2000)经过实证研究发现网上市场上的商品的价格离散度要高于传统市场的价格离散度水平。这是因为在多元交互的交易模式下,交易双方的个体差别很大,议价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导致了在价格博弈中形成了不同的成交价格。
第三,高离散度的价格形成了个别化均衡价格体系。在网络经济中,个性消费得到充分地张扬,产品定制、网上拍卖等交易方式实际上是将同一产品市场划分为众多的由单个消费者形成的细分市场。在这些细分市场中,一个消费者、一种商品就是一个市场,而一次交易价格也就是一种均衡价格。因此,在网络经济条件下,均衡价格趋于个别化,同一商品的价格体系也由此发展为一个由高离散度价格所构成的个别化均衡价格体系。
六、价格体系的新发展对我国价格管理的启示
近年来,虽然全球网络经济的发展步伐放缓,但我国网络经济却在悄然兴起。目前,我国CN下注册域名达到12.6万个,已建成29万家网站,上网用户总数达到4580万人,跃居世界第三。专家预计,到2003年,中国会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在线市场,电子交易额将达38亿美元。我国网络经济的发展必将引致价格体系的演变,在线价格体系的形成、多重价格体系的出现,以及动态价格体系的建立等,将为我国未来的价格管理带来新的启示。
1.尽快建立在线价格的动态监管机制。
首先,需要尽快建立对网上价格进行动态监管的价格管理机构,并制定适合于网上价格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其次,将价格工作的重点放在规范网上市场的价格行为上来,尤其是加强对目前网站收费行为的管理和监督。第三,要充分运用现代高科技监管手段来管理在线价格,通过实时掌握网上价格运行的第一手资料,实现对动态价格体系的监管。第四,在价格执法中,必须区分新形势下合理的价格策略与不正当价格行为,及时制止网上价格欺诈、价格垄断、以及通过电子商务进行价格倾销等价格违法行为。
2.加强我国价格安全建设。
由于网络和在线价格的出现,客观上给网络和网络产品的主宰者提供了价格垄断的机会。他们利用这种垄断机会,左右市场价格体系;利用价格门槛,打击竞争对手;利用产品垄断,推行歧视价格;利用市场垄断地位,推行不公平竞争。这些不良价格行为,破坏了价格的形成机制,扰乱了价格的运行机制,干扰了价格的调控机制,给我们的价格体系建设与改革造成了障碍,也给价格运行安全带来了危害。随着网络经济进一步发展,网络能量的进一步扩大,对价格运行安全的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大。因此,加强网络价格安全问题的研究与管理已势在必行。我们必须树立网络价格安全的观念,尽快建立我国网络价格安全信息监测中心,建立我国网络价格安全审计机制和网络价格安全预警系统,这样才能确保网络价格能在安全的轨道上运行,不会对整体的价格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3.利用互联网推广价格普法工作。
网上均衡价格体系的个别化加大了价格管理工作的难度,大量频繁的个体间交易也使一些价格违法行为更加隐蔽。因此,必须转变价格管理的传统思路,尤其是价格执法中发现一件、查处一件的被动工作方式,充分运用互联网这一电子交互媒体和公众平台进行价格宣传,通过加强价格普法,一方面让更多的价格行为主体实现自我管理,另一方面,让广大消费者能自觉主动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关 键 词】网络经济/信息/战略决策
【 正 文 】
狭义地讲,网络经济就是应用因特网技术所进行的投资以及通过因特网销售产品和服务所获得的收入。而广义地讲,所谓的网络经济就是生产者与消费者通过因特网联系而进行的经济活动。其特征是,信息产业和服务业为其主导,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是其发展的时代背景,教育是其发展的根本基础,创新是其发展的要求,其价值并不在于它本身立即能给社会带来多少有形的财富和利润,而是在于它可以营造一个新的经济社会形态,为全体社会成员提高经济创造力提供一个平台,使整个社会实现财富的迅速聚集和飞跃发展。根据cisco在1999年10月的报告,1999年美国网络经济总额达5070亿美元,如果把美国的网络经济视为一个经济体,根据1998/1999年世界发展报告的统计,美国的网络经济体已经进入全球的第11位,位于西班牙之后,韩国之前。网络经济在美国的发展已对其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率、劳动力市场转型、产业结构以及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目前,世界各国都已经把发展网络经济视为新世纪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1999年12月,欧委会提出了建立“网络洲”的“政治倡议”;1999年年底,日本内阁决定的“经济新生对策”把信息技术和产业作为21世纪新的经济发展基础;马来西亚成立了全国电子商务委员会,用以制定协调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印度政府于1999年10月专门设立了信息技术部,并推出了一系列争取在2008年建成“超级信息大国”的计划和政策。因此,我们认为,在当前网络革命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加速发展网络经济是21世纪中国重大的发展战略。
一、加速网络经济发展,防止再次“落后和挨打”
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发展不仅存在巨大的经济差距,还存在着巨大的知识差距与信息差距。从经济发展差距来说,若按实际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和西方七国相差5.6~8.12倍,但这一差距在不断缩小。根据oecd经济学家麦迪森的计算,到2015年可能缩小为3~5倍之间。这表明在今后15年内,中国仍有可能继续实现新的“追赶”,从而将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从知识差距与信息差距来说,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差距更为显著,而且远大于经济发展差距。例如,中国与西方七国相比,1997年计算机人均拥有量相差32~90倍,电话普及率相差11~15倍,移动电话普及率相差13~21倍,互联网普及率相差143~1761倍,按ppp计算的国际电信通讯相对购买力和西方七国相差13~149倍(见表1),相对实际通信量的购买力价格是美国的258倍(截至1998年数据)。由此可见,加速中国网络经济的发展,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知识与信息发展差距是21世纪新的“追赶战略”的核心所在。
表1 中国与西方七国及亚洲“四小龙”信息差距比较
按ppp计算 计算机 计算机 互联网 电 话 蜂窝式 国际电信
的人均gdp 人均占有率 人均功率数 普及率 普及率 移动电话 通讯按ppp
普及率 计算的相对
购买力
与西方
七国比较 5.62-8.05 32-90 31-110 143-1761 11-15 13-21 12.6-149.1
与亚洲“四
小龙”比较 3.78-8.12 25-63 27-70 82-664 11-14 6-30 17.4-28.9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1999)——科技竞争力主题研究》相关资料计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版。
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不同的是,它是一种符合世界发展潮流的全新经济,是21世纪全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重大、应用最广泛的基于技术创新与技术传播的新经济(见表2)。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认为,社会的信息化必将使工业、商业、金融业日益依赖于市场信息与技术信息,信息对于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和地区将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谁掌握有大量知识、信息,谁就能在未来的世纪中获胜,知识与信息将成为财富的源泉和力量的标志。网络经济的发展将有力地促进知识与信息的开发和利用,它的发展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因素。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信息革命的推动下,如果中国不能在网络经济发展方面尽快、尽早做出反应,那么我们就有可能在21世纪的国家竞争中再次“落后”与“挨打”。为此,我们建议,国家应将加速发展网络经济作为“十五”计划和“长远规划”重大的发展战略之一。
加速网络经济发展,其实质就是要加快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刺激和促进中国由低质量高增长转向高质量高增长,即基于全球最新技术创新与市场的迅速传播与应用的经济高增长。实际上,中国电话、移动电话已表现出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因特网更是表现出了爆炸性的增长。这一发展态势,不仅使广大厂商大幅度投资信息技术及装备,更重要的是信息服务与信息家电消费将成为居民消费的重要领域之一。根据有关统计资料,中国城镇居民彩电电视机普及率由1985年的17%提高到1998年的105%,仅仅用了14年的时间;如果允许有线电视网经营互联网业务和机顶盒等技术方面有重大突破的话,将会用相对较少的时间,将因特网这种目前只有不足1%人口享有的奢侈品迅速实现在中国居民家庭的普及,从而明显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信息差距。
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一方面,就在于优先刺激新产品消费、新技术消费及推广普及新技术,创造富有活力的新兴技术市场进而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就是利用新技术全面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因此,加速网络经济的发展,可直接大幅度提高制造业以及服务业的生产率,同时,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根据德克萨斯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报告,1999年美国第一季度较上年同期在互联网商务层就业增长了78%,收入增长了127%。根据我们保守的估计,在未来几年里,网络经济的发展可能提供新增就业岗位超过1000万人,这对于缓解中国城镇每年大约新增600万~700万劳动力的就业压力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表2 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
网络经济 传统经济
交易成本、信息搜寻成本极低 交易成本、信息搜寻成本较高
传统分销商消失,流通中间环节大大减少, 分销商对于商品流通起重要作用
中间商的角色将重新定位
企业经营活动连续性强 企业经营活动基本处于离散状态
经济活动的空间更为广阔:媒体空间、物理 经济活动空间为物理空间,经济体或机构均
空间,出现虚拟机构或经济体 为实体机构
经济活动摆脱国界限制,形成全球市场 经济活动受国界限制,市场为区域市场
节能经济,环境友好型经济 能源消耗型经济,对环境有负面影响
经济增长动力是知识、信息 经济增长的动力是资本、劳动力
逆向经济,消费者直接定购个性化产品 正向经济,消费者选择余地相对较少
二、加快网络经济发展的三大推动力量
影响推动网络经济发展的因素众多,但其中最为核心的三大力量是:技术革命、市场力量的作用以及经济全球化。
1.技术革命
网络技术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与传统技术相比,具有三大独特优势:一是网络技术属于一种基础性技术,一旦被创造发明出来,就几乎可以被所有的人较容易地获得和利用,因而具有较高市场密集度;二是网络技术引进成本较低,其自身高效、快捷的技术特征,从根本上决定了其扩散速度快、应用成本低的特点;三是采用网络技术的赢利性较大,可以明显提高生产率和管理水平。根据新增长理论,知识与技术具有外溢性,考虑到摸仿成本与引进成本大大低于创新成本,而且,中国主要属于该类技术的引进国而不是发明国,中国必须充分利用当代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在信息技术开发和应用方面的差距。而且,如果两者技术水平差距越明显,技术引进者和学习者所获得的生产率提升就越高,回报率就越明显,外溢性就越突出。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人口众多,任何重大技术创新与应用都可显示出极为突出的规模效益。
2.市场力量的作用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信息化与网络化的需求也迅速扩大。一是政府、企业、机构和家庭个人都陆续普遍成为信息化与网络化的消费者。如果按ppp方法计算,中国人均gdp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56%,而1996年人均电信消费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3%。这不仅表明中国的信息化发展水平落后,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可能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与网络市场之一。但是,目前中国电信市场自由化进程太滞后,相对消费购买力价格太高,网络传输速度太慢(中美两国主干网带宽相差73~9700倍,局部网相差129倍),中文信息量太少(占全球总量的0.1%),网络普及率太低(1999年只有0.71%)。如果中国能够对内对外开放信息和网络市场,促进竞争,就会大幅度降低移动电话、电话和电脑的价格,那么今后3~4年中国移动电话规模将超过1亿部,互联网用户将超过5000万,电脑拥有量将超过4000万。二是各类消费者对于信息化的要求及程度大不相同,形成多样化的细分市场。信息需求与供给分散化的天然特点决定了市场应当在信息资源的配置方面起基础性作用,广大信息消费者、企业和网络供给商应当是发展网络经济和网络市场的主体。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发挥市场力量作用有赖于重新界定政府作用。政府的作用是补充而不是替代市场,对市场友好而不是排斥市场。因此,我们认为,加速发展网络经济政府具有极为重要而又特殊的作用和职能。这些作用功能不仅包括发展市场、规范市场、保护消费者、解决市场失效、提供公共物品、保证公民获取信息机会和条件的公平性,而且还包括制定长远战略性规划、开放市场,形成有效竞争。具体来说,政府必须引导投资方向,鼓励私人投资;从事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公共与私人r&d研究;提供各类公共信息服务;开发与网络经济和网络服务相关的人力资源;建立促进网络经济健康发展的制度和规则,创造相关的金融、商务、信息、服务等环境;尽快解决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居民之间的信息分割现象,为所有人提供基本的信息服务和手段。
3.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网络经济不同于传统经济,其最本质特征就是属于全球经济,由于网络的开放互联性质,时间的连续性加强,使通讯实现了信息全球化;网络也使空间距离缩短,从而使得经济活动越来越不受国界的限制和约束。网络经济的发展将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随着未来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金融、国际服务的网上交易比例迅速提高,必然会使各类资源在全球市场范围内重新配置,并形成竞争激烈的巨大市场。信息无国界,消费者无国界,企业无国界,竞争无国界。中国要想提高国际竞争力,就必须参与国际竞争,中国要提升自己的国际竞争力,在当前条件下必须加快发展网络经济,开放市场,最大限度地吸引外国资金、引进外国技术、吸引海外人才,充分利用全球信息、借鉴国际经验的“后发优势”,在发展网络经济方面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方面主动实现战略性的产业结构调整。
三、加速发展网络经济的重要途径
我们认为,加速中国网络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应该是:面向21世纪,“以人为本”,提高中国国际竞争力,加快全民教育、社会服务、经济管理网络化,消除“数字分割”,为全体人口提供信息与网络公共服务,充分利用技术、市场、全球化三大推动力量,主动创造信息与网络消费需求,积极发展促进网络经济与信息产业,大力改造传统产业,不断提高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第一,加速中国网络教育的发展进程。网络教育是网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的发展也会对未来中国产生积极的影响。网络教育的基本目标,就是要通过人力资本投资,特别是网络教育投资使沉重的人口包袱变成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为此,建议国家逐步实现全民网络教育,使所有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中小学都进行不同程度的网络教育,并且国家出资重点帮助贫困地区的中小学实现计算机与网络教育。不仅如此,还要积极培养大量计算机、网络通讯人才,扩大该类专业招生规模,增加网络技能培训时间,并将网络作为各类学生、国家公务员及公共机构人员的必修课,鼓励社会培育各类网络经济专业人才,也鼓励国外学校、机构或公司在中国培训专业人才;吸引和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传播网络技术,创办网络公司;国家及地方所办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期刊应进一步开辟网络教育课程或专题。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在全国范围内迅速传播网络知识、网络技术应用的基本常识。
第二,加速中国政府管理与公共机构服务的网络化进程。实现政府、公共机构、社会、企业管理网络化,加快实施“政府及公共机构上网工程”,强化网络在政府公共服务与公共支出、科研机构、各类学校、各类卫生机构以及其他公共机构的普及和应用。各类公共部门提供的政府政务信息、法律法规信息、政府采购、公共工程招标、技术专利、文献检索科技期刊、公共数据库、主要经济信息等信息服务实行免费或低费服务,由于上述信息具有外部效益,决定了上述信息服务应由政府予以资助。推进网络医疗服务,向人民广泛传播健康知识,要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开办远程医疗服务信息网。鼓励和支持旅行社、商业、贸易等社会服务组织上网。
第三,加速网络技术引进、扩散和应用进程。大幅度降低引进信息技术成本,尽快实现信息技术产品、设备进口零关税,取消对该类产品的非关税贸易壁垒,使得所有消费者和使用者能以最低成本获得附加价值较高的信息技术及服务,同时鼓励信息产品与服务出口。增大政府对信息技术的基础研究的投入,在今后5年内提高3倍,而且既要资助公共r&d机构,也要鼓励外资和私人r&d机构公开竞争,提高本国技术创新能力,与大规模引进信息与网络技术形成较强的互补性。国际经验和中国的经验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获取外部技术的能力越强,成本越低,越有利于提高本国的技术创新能力;同样,一个国家或地区创新能力越强,吸收外部技术的能力就越强,技术扩散速度就越快,应用范围就越广泛。
第四,加速中西部地区的网络化发展进程。根据1999年《中国统计年鉴》计算,1998年西部电话普及率仅相当于东部地区的38%,而网络普及水平相差就更大了。目前,在中国互联网用户中,仅北京、上海、广东三地就已超过总用户数的45%,而8个西部省份人均网络普及水平不足全国平均普及水平的1/3,表现出明显的“数字隔离”特征。为此,应加强中西部地区的电信及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并将其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加快中西部地区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使中西部地区尽快发挥比较优势,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建议国家设立中西部信息化与网络化发展专项基金,资金来源包括国家财政拨款、长期国债、国际组织和政府的贷款及援助、海外上市债券。为加快西部地区网络经济的发展,国家应在西部地区优先对外开放电信业,鼓励外国投资进入各类相关领域。
第五,加快信息与网络市场开放进程。要使网络经济能够实现良性发展,关键在于政府职能的转变:从限制竞争转向鼓励竞争,从封闭市场转向开放市场,从保护垄断企业转向打破垄断,由保护少数生产者转向保护广大消费者,由歧视非所属企业转向“一视同仁”,从企业找上门转向主动为厂商服务。鼓励和支持有线电视网从事网络业务和各类网络服务,将会极大地促进互联网的普及率;鼓励国内电信企业或其他领域的企业进入电信主市场,从而促进中国电信业的资产重组,鼓励国内电信企业与国际电信企业进行多种形式的战略结盟;应放弃对电信与网络的价格控制,扩大消费者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实行价格听证制度并向社会公布信息,增加透明度,迫使电信企业降低成本;大幅度降低电话初装费、手机入网费,取消手机双向收费、按分钟收费;开放电信服务业市场,取消对国内外投资者对传呼、增值服务业、移动和固定电话服务业和网络服务的市场准入限制和地理限制;规范和鼓励国内与国际投资者的全面竞争,特别是以服务为基础的各类竞争,防止恶性竞争。
第六,改善网络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这主要包括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制定与因特网及电子商务发展相关的法律,在消费者保护、知识产权、青少年和儿童的保护以及网上交易的税收问题、关税问题、网上金融活动、保险活动方面应作出相应的法律规定;信息产业部应当明确国家电信网服务于公众的基本职能,取消进网许可证管理办法,实行按工商企业登记制办法,依法治路(通讯通道),信息主管部门不再管理批准人网;树立良好的信用环境,尽快建立企业、各类机构、家庭和个人信用记录,逐步建成社会化信用体系;建设良好的金融环境,发展资本市场,鼓励符合条件的网络企业在海外上市,并在国内开办创业板市场,支持民间投资基金和风险基金,鼓励发展网上银行和商业银行网上业务;形成良好的电子商务环境,把“大力推动中国电子商务发展”作为重大的国家战略列入“十五”计划,加强电子商务的研究及国际对话,协调各部门利益,以减少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的部门以及地区间的人为障碍。
四、结束语
一、网络审计产生的动因
首先,审计机构的自身利益驱动,促使了它不断地进行创新。根据经济学原理,一个企业的发展是以利润最大化原则去运作经营,作为中介服务的审计同样如此。如何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不外乎通过增加服务收入,减少成本费用等方式来实现。在网络时代,随着客户服务偏好的转向,越来越需要提供实时化、个性化的服务,这就促使了审计机构向在线实时服务为主的方向发展,充分利用网络的低成本性、快捷性、跨越时空性等优势。因此审计机构会渐渐地建立起以网络为依托的审计新模式,从而更有效的服务于社会经济。
其次,随着信息高科技的飞速发展,Intranet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电子商务模式在企业中的广泛运用,越来越使信息的处理和传递突破了时空的界限,电子商务不仅提供了集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于一体的商务交易模式,而且处处体现出其快捷、方便、高效率、高效益的显著特征,同时也带来了经济结构和运作方式的变革。审计作为中介服务的一部分,将直接受到其服务对象交易模式的影响,企业采用了新的电子商务模式,产生了新的运作机制,势必需要产生一种新的监督机制来维护和保障市场的正常运作,体现其公平性,这一历史重任必将推动着审计进行创新,从而为网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驱动力。
再次,网络经济是跨越时空的经济。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它的特征之一,对于每个提供审计服务的机构而言,网络经济给它带来了机遇,使它能摆脱传统地域观念的束缚,开拓新的审计领域,同时网络经济也给它带来了挑战,全球审计服务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将使竞争更趋激烈,只有在竞争中寻求合作,才能更好的参与竞争,保持优势。因此在这种环境下势必会培育出一种新型的市场运作机制,这也是网络审计所必需的。
最后,由于审计与会计的血缘性,使它的发展受到会计制度和实务创新的影响。随着企业局域网的建立和完善,会计的无纸化,电子化进程不断加快特别是诸如网络财务、网上远程会计等新概念的提出。进一步要求与之适应的网上监督机制的建立,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网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鉴于上述不同的原因,我们有理由相信,网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不仅仅只停留在理论研究上,它的产生符合网络经济的需要,目前我们讨论网络审计将具有前瞻性意义。
二、网络审计的概念
网络审计这一全新概念的推出,必将在网络经济社会中成为审计工作中最为时髦的管理运作理念,那么,什么是“网络审计”呢?它与传统桌面审计有何区别呢?它将如何有效地实施呢?这一连串的问题都将影响对网络审计概念的界定,应该说当今世界上对网络审计还只存在于理论研究,对其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一般来说,网络审计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其中,狭义的网络审计指借助电子计算机的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和联网技术,以磁性介质作为主要载体来存储数据以便于用网络来处理、传送、查阅这些数据,使审计工作与计算机网络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提高审计的现代化水平。而广义的网络审计是指在网络环境下,借助大容量的信息数据库,并运用专业的审计软件对共享资源和授权资源进行实时、在线的个性化审计服务。为了对网络审计有个整体的了解,在此,本文统称其为“网络审计”,不加区分。下面笔者将从技术层面、管理系统、法制环境等方面来构筑网络审计的架构,以展示新型审计模式的初步框架。
三、网络审计的架构设想
(一)网络审计的技术支持
在网络经济时代里,电子商务的普及,虚拟企业的不断涌现,使得企业的运作机制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作为对企业经营进行监控的审计机构,同样需要建立起适应自身业务系统的集硬件平台、软件平台、网络平台和数据平台于一体的网络化操作平台,并对数据进行仓库式管理和挖掘分析。下图初步展示了网络审计的整体结构:
1.网络审计信息系统的运作
网络审计信息系统的结构是构建于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Internet/Intranet等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之上,旨在满足客户的信息需求,其运行机制如下:
(1)将经济事项信息通过Internet、EDI或者虚拟专用网传递到并保存在信息数据库中,这些信息包括财务信息,也包括非财务信息。
(2)通过交互式报告生成器,实现信息系统与客户和外界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交流。
第一,登录授权,该功能是确认使用者的身份真伪和权限层次,以便提供不同程度的信息;
第二,报告框架,报告框架是审计机构提供信息项目的一个基本结构,为了方便客户和其他信息使用者的比较,在报告的基本部分应统一格式,而在扩展部分则可根据客户的需要灵活选择所需报告格式,制作出个性化的审计报告形式。
第三,以模块化的审计处理程序为中心,联结报告生成器和信息数据库,并对授权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在模块化的审计处理程序中存放了各种可供选择使用的审计处理软件,能提供使用不同的计量属性、计量单位、确认基础等多元化的审计处理程序,它是审计软件的组成部分,是数据信息处理的中枢,是网络审计的关键技术所在。
2.网络安全技术和机制的建立
网络审计作为一种网络化运营模式而存在,与其他行业的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一样,同样需要对网络的安全性进行实时监控和维护,这也是网络审计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技术基础。对于网络安全,首先必须具有一个安全、可靠的通信网络,以保证数据信息安全、快速传递;其次,要求对数据库服务器有绝对的控制权,禁止未授权客户和黑客的闯入、盗窃和破坏数据信息。网络审计不管从审计软件和数据库等方面都要利用安全技术,并建立起一套安全机制,以保障网络审计的安全。对于安全机制,主要包括接入管理、安全监视和安全恢复等三方面,首先对于接入管理,主要处理好身份鉴别(身份真伪和权限)和接入控制,以控制信息资源的使用;其次是安全监视,主要功能有安全报警设置、安全报警报告以及检查跟踪;最后是安全恢复,主要是及时恢复因网络故障而丢失的信息。对于安全技术而言,主要可以应用防火墙、数据认证、数据加密等技术;另外还可以将不断开发出的新型安全技术及时应用于网络审计中,如将隧道技术充分地运用于虚拟专用网(VPN)等。因此在安全的网络技术和安全机制的控制下,网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从技术层面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网络审计的管理系统
在网络经济环境下,审计机构主要进行两方面的管理,即审计的质量控制管理和审计的网络风险管理。首先是审计质量控制的管理,审计质量是审计职业生存和发展的源泉,没有良好的质量控制体系作保障,审计职业将无法赢得社会的信任,质量控制还是保障审计准则得到遵守和落实的重要手段,因此,审计的质量控制管理是其他管理的基础,在管理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的其他各个方面,因此在网络审计中首先必须加强审计质量的控制管理;其次,要进行网络风险管理,这是网络审计特有的管理机制,出于网络风险的特殊性,本文将另起一部分进行详细论述。
(三)网络审计的风险与防范管理
随着网络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新环境下的风险,与传统审计风险相对应,网络审计风险指的是审计人员利用网络技术对有关信息系统进行审计后发表不恰当的意见的可能性。
1.网络审计的新型审计风险
(1)篡改数据,不留审计线索。在网络环境中,数据的电子化并以磁介质为主要存储载体,这为舞弊者或攻击者对原始数据进行非法修改和删除,且不留篡改痕迹成为可能,这将无法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给审计监督带来了风险。
(2)信息丢失。主要有三种原因:一是运行间的断电和死机等故障;二是计算机病毒破坏;三是人为的毁损。
(3)黑客侵入和数据失窃。计算机黑客为了获取重要的商业秘密、数据资源,经常用IP地址欺骗攻击网络系统。黑客伪装为源自内部主机的一个外部站点,利用一定的技术进入目标系统窃取或破坏数据。
(4)职责分离不恰当引起内控失灵。在网络环境下,如果对数据维护、系统管理和数据输入、数据核对确认等岗位不作适当的分离,就会有人利用网络的弱点故意修改数据、舞弊或窃取秘密信息从中捞取利益。
2.网络审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为了有效地降低网络审计风险,就必须采取相应的防范和控制措施,具体表现为:
(1)应用审计软件,对相关网络系统进行实时跟踪。首先对被审计单位的网络系统进行评价,并利用专用的审计对比软件,将存放于数据库不同地址的同一种数据进行自动比较,以形成相应的记录文件,并对有差异的文件数据进行详细审查;其次对被审计单位的自动检测数据库软件和恢复软件进行审查和评价;再次要对被审计单位的异常贸易,通过网络进行预警提示,以降低审计风险。
(2)建立审计服务信息库。审计人员可将被审计单位的有关信息,通过网络建立一个完善的大容量的信息库,这些信息包括被审计单位的背景资料,最新动态和一些以前审计的档案信息,以便以后开展审计时查阅和运用,这样将可大大减少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相应地降低了审计的风险。
(3)加强对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进行审计。在网络中运行,信息的安全性即可靠性和保密性构成了审计的风险防范和控制的重点。首先对网络系统职责分离情况进行审查,遵循的原则仍为不相容职责必须分离,但侧重对数据的输入、输出,软件开发和维护及系统程序修改或管理等之间的关系处理进行审查;其次对被审计单位网络结构进行分析与评价,以确认防范黑客侵入的能力;再次对被审计单位的系统容错处理机制,安全管理体制和安全保密技术等作深入的了解,以评价其系统安全性的等级,从而有效地控制审计风险。
(四)网络审计的法律环境
由于网络时代社会的信息化加大了社会的不确定性,著名的摩尔定律所蕴涵的正是这种不确定性,由于法律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一种共识,它在规范社会经济的运作,控制社会的不确定性上具有无可替代的功能优势。因此,在网络经济中法律的重要性将更为凸现。作为一个经济服务领域,审计首先要充分利用和维护已有的适应于自己的法律体系,作为维系共同利益的法律屏障,这些法律主要包括刑法、民法和商法等;其次,审计服务由于要处处体现其独立性,从而存在其自身的特征,因此迫切需要一套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法律来规范,这就需要建立起规范网络审计的审计准则。就新的审计准则而言,必须做到既有独创的一面,又有沿袭传统的一面,说它独创性的一面,主要表现在规范审计企业的网络信息系统为中心的一整套制度以及电子版本的业务约定书、管理层说明书、审计报告等电子文件的合法化,这些制度具有浓厚的网络特色,这与传统审计准则具有明显的区别;由于网络审计在审计独立性、客观公正以及审计的职业道德等方面仍然类似于传统审计,并且有时还离不开实地审计的参与,所以在规范类似审计方面可以适当的沿袭仍适用的传统审计准则。基于上述网络审计法律环境的建立,网络审计的运作将更加规范,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