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制造业行业分析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制造业指的是通过可以制造的资源,比如技术、信息、资金、劳动力、能源以及物料,通过市场的需求,透过科学的制造方式,将可制造的能源转变为可以供人们所应用的大型设备、工业品以及生活用品的行业。制造业的能力是评价国家的发展能力的主要标杆,制造业能力较高的国家通常会被归为发达国家。对于制造行业的产业升级来讲,以往的成本会计具有很多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展现。
1.没有正确的计算产品成本
制造行业要通过实现制造业信息化的方式进行升级。制造业信息化体现着电脑和机器设备会在制造行业的生产系统里取代人为活动,这样就形成了人力劳动在制造行业中的使用率逐渐降低,这就体现了人工成本在总成本的比重里直接降低。并且信息化的使用还会使得其他工业费用更加多元化,对于繁琐的工业费用只是依赖以往的人力方式会较难核算出正确的产品成本值。
2.标准成本同实际发生成本的对比系统在一个新的环境里的反作用
在以往的成本会计里会存在一个实际发生成本以及标准成本对比的体系,在这样的评论体系中,制造企业为了盈利,就会在采购方面降低原材料的质量,或者在大量采购时,通过价格差进行盈利。可是这样的方式只会令产品的质量降低,并且影响企业的信誉度。对于传统的成本会计来讲,这两点都会严重危害到制造企业,而战略成本会计则具备了符合市场以及制造企业的竞争优势,这就形成了制造业中战略成本会计应用的必要性。
二、战略成本会计的应用条件
1.应用决策的基础体现在组织结构以及管理体制的完善程度方面。进行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就要创建相符合的组织机构以及管理体制,方可确保战略成本会计能够顺利进行。
2.战略成本会计通过战略管理实践实现了有效的应用空间。以市场作为导向,通过科技、人才等方面的投入,在我国的企业当中不断扩大战略成本会计的空间。
3.战略成本会计的实施以信息技术来做为技术支持。战略成本会计需要通过较特殊的信息加工方式给予支持,先进的信息、科学的加工方式直接影响到战略成本会计需要的信息质量,也决定了实际应用的宽度及深度。
三、战略成本会计的系统设计
当前的战略成本会计同以往的成本会计相比,更加重视收集信息,强化了战略成本会计设计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相互间的沟通,战略成本会计能够供应比传统成本会计更为专业的信息,真正体现出成本会计人员收集以及管理信息的特点,战略成本会计的信息化管理包含了信息的收集、信息的输出以及信息的处理等方面内容。
1.收集信息
收集信息体现了企业的经营氛围的转变、经营活动方式的财务数据、非财务数据。如果将收集信息具体化,就包含了企业开发产品的信息、竞争方、供应商、消费者、政府机关的相关数据以及市场的供求程度等方面。对于执行市场供求信息的收集时,要令相应的人员到市场进行实地考察,才能真正了解到到底是供大于求,还是求大于供。如此对于在进行产品生产的过程里就能够判断产品的生产规模以及产品的成本。
2.处理信息
不论是企业内部的信息还是企业外部的信息,都应当透过指标系统的处理才可以变成管理人员用来决策的依据。一个标准的战略成本会计体系包含了战略性指标以及诊断性指标。战略性指标指的是可以体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令企业可以取得战略优势的主要原因以及企业创造活动结合起来的指标。而诊断性指标是指可以证明企业的运行是否在掌控之中,而且可以显示需要马上处理的非正常事件的标准。战略性指标令成本会计系统能够更加完善、详细的判断企业的经营形式。
3.输出信息
战略成本会计的输出信息指的是处理完成后将所有知识传输给管理人员,这样才可以有利于管理人员给予正确的判断。输出信息主要通过报告的分析将信息展现给管理人员。编排分析报告,应当理清以下几方面内容:信息的使用人、信息的用处、信息的内容、信息的收集形式、信息的时间、信息的空间、信息提供给使用者的时间等。所有的战略成本会计分析报告都要依照管理人员的需求进行制定,这样才能够确保信息的相关性。
四、制造业中战略成本会计应用的具体方法
通过制造业中的战略成本会计应用的可行性以及必要性,结合我国制造业的战略成本会计推行的实际状况,提出以下方法。
1.加强战略成本会计在制造业里应用的重要性
战略成本会计是目前成本会计进行的一个方向,对于制造行业的管理人员来讲,更应当认识到这一点,而且要对战略成本会计在制造行业中的应用给予支持。
2.加快制造业的信息化
战略成本会计对于制造业的应用脱离不了信息化,所以我国的制造业应当不断加快信息化的发展,不仅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硬件,通过配备电脑、局域网来创建企业的信息网站,对人才进行培养。还要努力寻求企业信息化以及战略成本会计综合的方法。
3.创建具体的战略成本会计管理部
创建管理部门,认清管理体系,才有利于加快战略成本会计的进行。因此,为了在制造业实施战略成本会计,就要在企业建立一个专门的管理部门。
4.创建符合战略成本会计实施的组织体系
进行战略成本会计工作要和企业内部的所有职工一同进行,脱离职工的企业战略成本会计就不是完整的,极其容易出现各种问题。所以,为了符合战略成本会计的要求,制造业要通过满足战略成本的需求来实施组织体系。
5.通过制造业管理顺序创建战略成本会计的实施体系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阶段竞争力;主成分分析法;多元回归
文章编号:2095-5960(2016)06-0062-11;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作为“工业心脏”的装备制造业是一国(或地区)的重要战略性产业,其产业间关联度高、辐射带动能力强,是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装备制造业已成长为规模宏大、门类齐全、具有较好能力参与国际竞争的成熟产业。2014年我国首次披露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0.4%;2015年为31.8%。①①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我国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装备制造业产值规模超过22万亿元,占全球1/3。②②数据来源:中国报告大厅网站公布的《装备制造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绝对值的增加并不能反映其发展质量,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基础制造水平、生产效率及产品附加价值仍然偏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综合竞争力较弱。我国装备制造业占制造业的比重约为30%,远低于美国的41.9%、日本的43.6%和德国的46.4%。此外,新产品的研发能力薄弱,自主知识产权严重不足,关键技术仍依赖进口,如设备投资的2/3需要进口,光纤制造设备进口占100%。③③数据来源:根据中国报告网站中的行业资讯及行业政策板块内容整理。立足当前发展现状及其重要的经济地位,了解我国装备制造业整体及细分行业的竞争力水平以及现在所处的发展阶段,探讨如何进一步提升其整体和分行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有利于明确今后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重点发展领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找到新的创新突破口,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也有利于我国企业在新一轮全球产业升级和转移过程中,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二、产业阶段竞争力的演进
(一)产业竞争力理论评述
西方关于竞争力研究理论主要有古典竞争力理论和现代竞争力理论。前者基于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以及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等古典学说发展起来的,但它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1990)在吸收熊彼特创新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钻石模型”[1],但其适用性也遭到了学术界的质疑。克鲁格曼等学者(Rugman & Cruz,1998)提出了“双钻石模型”[2],蒙等学者(Moon,Rugman & Verbeke,1998)又进一步拓展为“一般双钻石模型”[3]。该模型很好地解释了小国经济特定产业的竞争力,但欠发达国家不具备与“钻石模型”或“一般双钻石模型”相称的经济环境。为此乔等学者(Cho,D. Sung,1994)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九要素模型”[4],该模型更适于解释新兴发展中国家产业竞争力。
具体到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研究上,国内学者多从省际或者区域方面构建评价指标进行研究,如张约翰、张平宇(2011)[5],颜毓洁、吴念(2013)[6],李媛、汪伟、苗琛(2014)[7],邵慰(2015)[8],王新安、尹纪洋(2016)[9]等,但是这些研究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认为由于波特的竞争力理论忽略了产业发展阶段与影响产业竞争力要素的联系,使得修正后的模型仍不能很好地解释当前中国等国家特定产业的竞争力。如波特认为高级生产要素对产业获得竞争优势越来越重要,而初级生产要素的影响力则越来越弱,但从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来看,初级生产要素在其竞争力提升上依然十分重要。鉴于现有文献的不足,本文将在经典产业竞争力理论的基础上,建立适合分析我国等后发国家特定产业竞争力的理论框架,构造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研究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
(二)产业阶段竞争力理论的内涵
本文将依据波特的“钻石模型”,构建适合解释该经济现象的理论――产业阶段竞争力理论。该理论将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动态化,即在分析的过程中结合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在“钻石模型”的四个主要影响因素基础上,考虑国内外需求条件,再将生产要素划分为初级和高级生产要素,研究产业竞争力的强弱。该理论试图从动态角度研究各种相关因素对它的不同影响,尤其是初级和高级生产要素变动,以及政府、企业及市场竞争条件在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变迁中的作用。
(三)产业竞争力与产业发展阶段的关系
一个产业从诞生到彻底消失,都大致会经历两个时期,即积累成长阶段和成熟转型阶段。产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其面临的竞争态势、市场环境、资源禀赋可能发生变动,因此产业竞争力的表现形式或影响要素也会发生变化,使其呈现出阶段性特征。
不过,从今年3月开始,“Miken”碳纤维棒球棒的生产已经撤回到美国本土。同时,佳顿公司还将安全器材“First Alert”烟雾警报器的生产也转移回了美国。
美资制造企业的离开,并非仅仅出现在“珠三角”地区。近十多年来,充足的廉价劳动力、巨大的国内市场、维持在低水平的货币汇率,以及政府吸引外资的各种奖励措施,曾经让诸多美国制造企业毫不犹豫地认为在中国建立工厂是最明智的选择。如今,快速上涨员工薪资、增加的土地成本、物流成本等使得中国的成本竞争力在降低。而评论认为,浮动并不断升值的人民币,加速了美国制造企业的回流。
虽然这样的案例被全球性管理咨询公司――波士顿(BCG),视为美国制造业回流风潮的一个典型案例。并在其一份分析报告中总结称,到2015年左右,多数面向北美消费者的商品,在美国部分地区生产将会变得和在中国生产一样经济划算。因此它预计,到2020年将有15%针对北美市场的美国企业从中国回流到美国。
然而,分析家却认为,这不过是来自美国工业心脏地带的政治家的梦想,制造业回流美国不会发生。
高附加值产业回流
波士顿咨询公司报告主笔哈罗德•西尔金说,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美国制造”其实更为经济实惠。
汽车配套产品供应商德国大陆集团10月6日宣布,将在美国投资大约5亿美元兴建一座工厂,为美国市场生产轿车和卡车轮胎,预计新增1600个工作岗位。美国广播公司评论认为,对于过去十年间不断迁出美国的轮胎企业而言,这一抉择可谓重大行业转折。
“如果你的产品距离消费者近,就不必守着那么多库存,”西尔金说,“随着成本越压越低,企业开始意识到这一点。”他说,对于美国企业而言,“美国制造”已是一项经济考量。
“回流”案例的确不少,美国玩具生产商Wham-O决定将50%的飞盘和呼啦圈订单在美国生产,这些订单此前一直是交给中国等地的工厂生产。福特公司也宣布将在美国本土制造某些汽车零部件。
而美国音响发烧友在选择“Sleek Audio”耳机时,也会发现,同样的价格,他们买到的将是“MADE IN AMERICA”而再不是“MADE IN CHINA”。
不难发现,在这些回流美国的生产线中,不少属于高附加值产业和环节。
例如佳顿公司生产的Miken碳纤维棒球棒就身价不菲,市场售价高达两三千元。据透露,碳纤维棒球棒中的碳纤维全部由日本进口,研发设计成本很高。
而从东莞“悄无声息”撤走的Sleek Audio也属于同行业的高端产品。深圳市盛佳丽电子有限公司盛先生认为,高端耳机动辄售价数千、数万甚至十几万元,“这类耳机,原材料和人工成本占比很小,他们考量成本的因素不多,回迁美国可以理解。”
据介绍,Sleek Audio的SA Six耳机,每副售价约250美元。为了继续在美国市场保持这样的售价,回迁美国后,Sleek Audio重新设计了耳机,所需要的零部件不到原来的一半。再加上Sleek Audio在美国生产后,加强了质量控制,次品率降低,增加的人工成本也得以抵消。
第三种选择
显然选择回流的企业并不是多数。西尔金说,回流过程仍然缓慢。
联合技术公司,这家位于美国康涅狄格州,产品包括西科斯基直升机、奥的斯电梯的公司,将通过加快自动化进程,来削减在中国的员工规模,减少因人民币升值等原因带来的劳动力成本上升。
该公司正在考察越南和马来西亚的工厂,但公司首席财务长海斯称,将生产转移至其他国家的成本也很高,搬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海斯说,除非劳动力成本急剧上升,否则不太可能搬迁工厂。
音响设计制造商Harman公司,从中国制造商那里采购的零部件约占总量的25%。公司CEO包利华说,随着合同的到期,这些零部件的成本将会上升。因此Harman也在考察其他地区的供应商。
Harman也正在同中国供应商合作,以帮助这些供应商搬迁到工资上涨没有那么严重的国内其他地区。
不过,尽管和几年前相比,劳动力成本上升了不少,且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幅度还会加大,但包利华说在中国赚钱的机会显然能抵消成本的上升。
波士顿咨询在研究中也发现,最可能回流美国的制造行业集中于运输工具、电子设备和器械、家具、塑料和橡胶制品、机械、金属制品和电脑。这些类别的商品占美国从中国进口商品的将近70%,年均耗费美国消费者大约两万亿美元。
不过,美国户外用品企业Outdoor Greatroom公司首席执行官丹施梅克认为,制造业回流美国的趋势不会走得太远,“某些类别的产品不能在美国生产,必须在中国外包。”
专家称,尽管我国制造业产值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制造国,但在融资成本、劳动生产率、研发投入、原材料成本、工资成本等方面面临“软肋”,将导致“空心化”现象显现。
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休闲食品制造业创造工业产值4364.5亿元,同比增长27.5%;销售收入达到4304.0亿元,同比增长31.4%;实现利润117.7亿元,同比增长52.9%。其中,2009年我国休闲食品市场容量已达400亿元以上。可以预见,未来几年,我国休闲食品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
为了帮助我国休闲食品企业更好的了解行业发展现状,我们将对我国休闲食品市场进行一次全新的梳理。
第一节:休闲食品行业发展现状:
1、 市场现状:发展潜力巨大
相关资料显示,美味零食能减轻人的心理压力,并能帮助使用者缓解自身情绪,保持心情舒畅。正因为如此,在人们的日常开支中,美味休闲类零食的开支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即使在深受经济危机的这几年里,休闲食品收到的冲击依然很小,国人对休闲食品的需求也呈现出不减反增的势头。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认为,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及旅游业的兴盛,我国休闲食品市场需求量呈持续增长势头,食品品种逐渐多样化。近几年,我国休闲食品市场每年需求额超过千亿元,市场规模正在以几何级的速度增长,消费市场也在快速增长,年增幅在25%左右。
日前,欧洲最大的IT业咨询公司凯捷了一份研究报告。报告称,虽然印度经济长期以来主要以信息技术、金融和客户服务三类外包业务闻名于世,但目前,发达国家对于把越来越多的制造业项目转移到印度却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今后3~5年内,印度必将挑战中国的制造业中心地位。这个结论得自对全球340家制造业公司的调查,这些公司大多是《财富》500强企业。”凯捷公司副总裁罗伊・兰德斯说。“我们惊讶地发现,当受访企业谈到今后三四年的计划时几乎一致地表示,向印度转移制造业业务远要比将办公支持类服务外包更让人心动。”他认为,制造业在印度经济中的地位将很快超越IT业和服务外包业。印度在土地、劳动力方面具有比中国更低的成本优势,将是它吸引跨国制造型企业的最佳法宝。
目前,跨国制造业巨头诺基亚、戴尔和韩国现代汽车公司等厂商已经在印度设立工厂。尤其是韩国现代汽车公司,自1998年斥资10亿美元在印度建成第一家工厂后,目前其已将微型车制造业务全部转移过来。而印度汽车零部件制造协会也预测,2008年印度的汽车零部件出口额将比2006年翻一番,达到59亿美元,并在7年内突破200亿美元。
分析人士认为,印度11亿人口造就了一个巨大的国内市场,而其目前的落后同样意味着今后惊人的需求。“印度制造”5年内威胁中国并非杞人忧天。
中国已是世界工厂
自上世纪80年代进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日新月异。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一大批乡镇企业最先成为中国制造业的主体。随着引资政策的齐全和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来自日本、韩国的一批企业开始进入中国,它们主要以合资或者合作的方式涌入服装、玩具、食品及化工等行业。1990年前后,互联网经济的衰退导致IT产品价格和利润下降,这让中国台湾厂商注意到内地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良好的地理位置,它们开始把沿海的广东、上海、苏州和福建作为电子产品的生产加工基地。同样,2000年以后,中国移动通讯设备市场的旺盛需求吸引了日本、韩国和欧盟的国际移动通讯设备制造业厂商的目光,日立、三星和爱立信等巨头纷纷将其产品的生产、加工环节转移到中国。
如今,中国制造业的对外贸易发展快速,工业制成品在出口中比重中已经超过90%,出口产品所占国际市场份额也大幅增加。能源、纺织和家电等十几个行业100多种产品的数量稳居世界第一。尤为重要的是,国内制造业在外资的利用上也大有改进,投资结构开始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随着世界500强企业逐渐进入中国,外商投资的产业链不断延伸,配套规模也持续扩大,设立的研发中心逐年增多。目前,中国制造业开始与国际接轨,采用国际标准或先进技术进行生产、加工和销售,竞争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上世纪80年代中国制造业的增加值仅占世界总增加值的1.5%,到了1990年,中国超过巴西,制造业增加值位居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之首,约占全球比重的:2.7%,全球排名第8位。2000年,这一数字达到7.0%,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2004年,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份额上升至10%,取代德国进入三甲。
“中国已经是一个世界大工厂,这一点毋庸置疑。”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在发达国家进行产业转移和全球分工不断完善的情况下,仅从电子信息产业上看,过去5年里中国已经吸收了超过1000亿美元的外资。目前,全球40%的手机和PC,45%的彩电均产自中国,中国的通信系统设备服务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造业的持续高速发展,极大地拉动了国内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上述分析人士说:“中国能保持每年10%的经济增长,制造业的作用不容替代!”
印度不甘示弱
长期以来,发达的IT产业和服务业是印度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业界甚至一度预言,印度政府的作风会让制造业的投资者不能忍受,而在这个港口阻塞、道路泥泞并且经常停电的国家建厂无疑是自寻死路。然而,情况从2003年开始就慢慢发生了变化。
根据印度政府公开的数据,2003年印度制造业增长了7.3%,2004年上升至9.2%,2005年更是达到11%。其迅猛的势头,使得印度在通讯设备、纺织服装、生物医药以及汽车零配件制造等多个领域与中国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中国的发展提醒我们不能忽视制造业的巨大作用,这也正是为什么2005年9月26日我们《制造业国家战略》白皮书,明确提出与中国争夺全球制造业中心地位的关键原因。”印度商工部一位官员曾经透露,2004年印度在矿业只有4.6%增长的情况下实现工业8%的整体增长,正是得益于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政府也开始意识到,发展制造业每年至少能创造出250万个就业机会,这有助于化解国内贫困人口过多,内需不旺等诸多问题。
事实上,不甘示弱的印度近几年一直在模仿中国的发展模式。其中,建立经济特区是最突出的代表。印度目前有近百个经济特区等待审批,而正式运转的已接近300个。虽然有不少声音批评印度错误地把建立特区当作短期战略,有些规模太小,以至于发展速度太慢,但经济特区还是为制造业的壮大起到了重要作用。
埃森哲的合伙人Jose Morales在去年的时候指出,尽管印度制造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只有17%左右,不及中国的二分之一,但印度政府却对未来几年制造业实现年增长12%的目标充满信心。他认为,印度只是在大规模制造业方面不敌中国,中小规模制造业的发展已超越了对手。而且,它也具备了大幅提升制造业出口的潜力。
据悉,从2002年起印度制造业出口额就连年大涨。2002年约为370亿美元,两年后上升至540亿美元。埃森哲的另一位分析师在一份分析报告中预测,数年之内印度制造业出口额有望达到1500亿~2000亿美元,并在2015年左右增至3000亿美元。到那时,它所占全球制造业出口份额将由目前的不足1%提高至3.5%,并将在服装、药物及汽车零配件等多个产品领域与中国平分秋色。今年2月,印度制造业增长创纪录地达到了12.3%。同时,工业增长在11个月也累计较去年同期提高了11.1%。“我们的速度还在加快。”印度商工部部长卡迈勒・纳特兴奋地说,从过去两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制造业的增长速度正在接近服务业。我们的出口额虽然还远不能与中国每年数千亿美元的规模相比,但是增速绝对更快。而自2005年后,进入印度的国外资本中有三分之二以上都选择了制造业。
谁更胜一筹
未来5年内,印度真的能够撼动中国“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地位吗?
从现有的观点看,更多分析者并不认同 印度会超越中国,但它肯定会一点一点地接近对手。他们说:“印度政府虽然在发展制造业上表现得越来越积极,但一些难以改善的辅助条件仍制约着它。”
印度每年在公路、港口、铁路和机场等基础设施上的投资占GDP的5%以上,达到2800亿美元,并计划在5年内将这一投资规模增加到5000亿美元。但罗伊・兰德斯透露,此次接受他们调查并已在印度有制造业项目的企业中,半数以上还在抱怨印度“动作太慢”。更为要命的是,当地的电费不光比中国贵上一倍,而且还很不稳定,企业不得不自备发电机随时准备“自救”。另外,印度政府苛刻的规章制度太多,为了保证就业率,它甚至立法禁止企业解雇不称职的员工。
今年年初,曾被印度政府寄望以“促进制造业发展”的特区政策受到知名的《经济学人》(Economist)杂志怀疑。英国人载文指出,印度自2000年将8个出口加工区变成了经济特区后,不少大型企业和地方政府纷纷申请建立特区。人们随之发现,相当部分企业只是希望在特区投入少量的钱建点基础设施,然后再转手卖掉。“把经济特区作为权宜措施阻碍了印度商业环境的发展,不少外企之所以选择这里,是为了分散只有中国一个低成本基地时的风险。”文章说。
现在,时灵时不灵的接线板、掉色的被单和随时都有可能因为过热锚的国产汽车让“印度制造”饱受诟病,而其国内把“巴贾吉”三轮车、“鲁巴”背心和“巴塔”拖鞋作为著名产品来重点宣传则被喻为“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即便如此,关于印度5年内威胁“中国制造”的说法也并非空穴来风。
投资者已经发现,中国虽然有完善的工业基础,但专业人才缺乏却让它的人力资本不断增加。目前,印度一般工人起薪为每天2美元,中国工人最低工资则在4美元以上。由于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影响,到2014年,印度20-24岁的年轻劳动力将超过中国。2020年后,印度在这一年龄段的劳动力将有1.16亿,中国只有9400万,这势必加大在华企业的负担。
进入2007年以来,“中国制造”在世界范围内频遭召回事件困扰。虽然多起事件被证实责任不在中方,却再次引发了业界对“中国制造”的思考。
分析人士认为,中印多年来的竞争已经给人以水火不相容的印象,但在制造业上却并非“啡此即彼”的零和游戏。在巨大的中端市场,“印度制造”一直是“中国制造”的补充。调查显示的外资流动倾向虽有变化,但英特尔能最终舍弃印度,把在亚洲的第一座芯片制造厂建在中国,也说明了“中国制造”并不是在走下坡路。
星辉五轴数控机械技术研发检测服务平台项目建设方案
第一章 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星辉五轴数控机械技术研发检测服务平台
二、项目建设背景
五面体和多种空间方向的高速加工和高速切削是近几年来崛起的一项先进的制造技术,它使军工、汽车、模具、航空航天、船舶、高速列车等行业的生产率和制造质量显著提高。加工工艺及装备更新换代,创造了惊人的效益。随着我国军工、汽车、模具、航空航天、船舶、高速列车等行业及其加工业的迅猛发展,对连续、平滑的自由曲面,如导弹推进器涡轮、航空发动机和汽轮机的叶片,舰艇用的螺旋推进器,以及许许多多具有特殊曲面和复杂型腔、孔位的壳体和大型模具等三位曲面零件加工的要求的不断提高,而目前的三轴数控机床在加工复杂曲面时,必须经过多次装夹工件才能完成加工,并且经过多次的装夹,大大降低了工件精度和加工效率,已不能满足这些行业的需要。
五轴数控联动机床正是针对空间曲面及复杂形状零件的高速高效加工而设计,它的设计及制造将彻底解决这一难题。工件一次装夹后可进行三维曲面多方向和多工序加工,加工自动化程序高,从而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制造质量,使加工工艺及装备更新换代,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项目规模和主要建设内容
在现有1600平方米研发中心的基础上,扩建、改造达到3000平方米五轴数控产品研发、检测服务场地;购置各类研发设备及检验检测服务设备、仪器231台/套,项目总投资2100万元,其中,各类研发设备及检验检测服务设备、仪器投资1620万元。2011年预计完成投资1300万元,重点用于服务平台场地改造和重点设备购置,加强新技术、新材料基础研发力量,提高行业服务能力水平。
第二章 项目承建单位基本情况
***星辉数控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5月,注册资金1880万元,位于***市高新区内,是***省认定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市级科技新产品的攻关承建研发单位。
一、公司的市场地位和高成长性
公司旨在快速跟踪国际新技术,不断创新,用信息技术提升装备制造业,大力开发光机电一体化的数控成套加工设备,不断提高民族工业的装备水平。主要从事专业非金属领域CNC数控机械设备的研发、制造和销售,重点是木工加工中心、五轴数控机械加工中心、数控木工雕刻机、模具造型加工中心等关键成套技术和数控成套设备,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军工、汽车、游艇、航空航天、发动机、汽轮机、水泵、风力发电、火车模具、高速列车、乐器行业等行业,尤其适用于木料、宝丽龙及非金属的碳化混合材料的复杂三维曲面工作的高速、精密加工,是目前国内较少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的专业非金属领域CNC数控机械企业之一。
目前,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数控木工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拥有多项发明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全系列产品均已通过CE认证,是木工机械数控成套加工设备行业名符其实的引领者。2009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648万元,净利润62万元;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5679万元,利润160万元;2011年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 1.5亿元,利润1600万元。
二、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公司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先导,不断加强数字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业的融合。公司拥有由电气、机械、数控、软件等专业工程师、相关技术人员组成的近300人的完整技术团队,聘请台湾全球领先的同行业的前任总工程师为技术咨询顾问,已取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正在申报的知识产权有4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初步形成了软硬件并举开发的能力和系统集成的创新能力。
三、产品销售与服务
借助公司的技术优势,不断强化为客户提供整体数控加工解决方案,以技术为切入点,加大营销深度和广度,不断提高客户的认知度和满意度。公司的销售网络已遍布全国20多个省(区、直辖市),在16个国家与地区设立了商,产品远销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韩国、东南亚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70%以上的产品出口外销。
四、建设中的星辉五轴数控机械技术研发检测服务平台
五轴数控联动机床目前在国外发达国家从设计和应用上已经比较成熟,达到了较高水平,但在五轴联动机床的出口、应用及相关技术上对我国进行限制,而国内在设计和应用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在精度上、性能上还是在可靠性上都无法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尤其是在大型五轴数控加工中心的研制生产方面,尚属空白。为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公司结合多年数控机床设计的实践经验,计划用两年时间着力建设星辉五轴数控机械技术研发检测服务平台,开发满足大中型复杂零件、模具加工需要的高档五轴联动数控产品,为行业内数控机床生产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检验检测、人才培训、提供国际信息等服务。到2010年底,平台一期1600平方米服务场地顺利建成,关键设备已经购买或定制。二期改扩建工程正在建设当中。该平台全部建成后将大大提高非金属数控行业的装备水平和研发加工能力,有效满足快速增长的国内外市场需求,提高我国机床的整体水平,提升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目前,国内五轴数控机械行业品牌高度分散、集中度低;投入少、产品研发能力低;质保体系和质检手段落后、产品综合评定合格率只有70.2%;技术含量低,产品差异程度低,行业市场竞争手段单一。因此,建设“五轴数控机械技术研发检测服务平台”十分必要。
一、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星辉五轴数控机械技术研发监测服务平台的建设,符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和国家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推动中小企业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等国家产业发展政策。
装备制造业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为国家安全提供战略保障装备的重要产业。积极推进装备制造业的科学发展,对于实现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市装备制造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市装备制造业在全国同行业中的影响力在逐步增强。目前,***市装备制造业的经济总量在逐年提升,对***市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还为***市增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培养了大量科技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
二、公司优势和已开展的服务
服务场地优势:2010年,在***市和高新区领导的支持、关心下,公司顺利迁入了***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第一期新厂区、新厂房和1600平方米的研发中心已建设完成。
技术优势:公司已取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正在申报知识产权有4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初步形成了软硬件并举开发的能力和系统集成的创新能力。
产权名
类型
证书号
状态
龙门式五轴数控加工机床
发明专利
200910017457.2
授权
星辉激光三维扫描系统
软件著作权
2010SR039314
授权
一种五轴数控机床用双向旋转副
实用新型
ZL200920031017.8
授权
轻型床身移动加工中心
实用新型
ZL200920031164.5
授权
轻型单臂镂铣加工中心
实用新型
ZL200920031162.6
授权
龙门式五轴数控加工机床
实用新型
ZL200920031015.9
授权
龙门式加工机床床身结构
实用新型
ZL200920031016.3
授权
轻型单臂镂铣加工中心用桥式床身结构
实用新型
ZL200920031163.0
授权
一种激光三维扫描系统
实用新型
ZL200920226473.8
授权
项目名称
先进性
研发状态
保丽龙轻、中型加工中心
国际先进
已投入市场
红木家具专用三维扫描仪
国际先进
已投入市场
重型数控木工加工中心
国内领先
已投入市场
轻型床身移动加工中心
国际先进
已投入市场
汽车模具用龙门式SHWMS3520加工中心
国际先进
在研
三、国际化的组织架构
公司和国际接轨,在总经理的领导下,拥有规范的组织架构,从决策管理到一线生产,从零部件采购到设备销售,从人才引进到技术研发,从质量监控到售后服务,分工明确,层次清晰,职能互补,权责分明。
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非金属领域数控机床研发生产制造企业之一,公司依靠其具备的精良的加工装备、研发实力和丰富的生产加工经验,对***市周边以及省内、国内相关机械制造类企业提供了技术研发、试验试制、机械加工、热处理加工、检验检测、信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等服务,与***大学建立了企业实训基地和联合攻关协议。
第四章 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一、项目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服务平台以为企业提供研发、检验等公共服务为宗旨,发挥企业技术引领和配套基础设施优势,本着“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的原则,使五轴数控机械行业服务走向常规化、网络化、统一化、专业化。以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形式,进行研发、检测服务资源的整合,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大幅度提升非金属领域数控机床企业的公共研发和服务能力,推动数控机床行业大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规划目标
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省中小企业办公室的总体规划,项目本着集约高效原则,在坚持高标准规划的同时,规范程序和制度,强化服务理念,延伸服务范围,建设包括新产品研发平台、科技成果推广平台、技术支持和信息共享平台、检验检测服务平台、专利平台、技术设备引进平台等六大部分,为更多的企业提供技术、管理、信息、人才培训等多方面的支撑,不断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平台定位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面向产业、服务企业,资源共享、注重实效”的原则,建设五轴数控机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坚持政府引导与社会广泛参与相结合,坚持非营利服务与市场化服务相结合,坚持促进产业升级与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相结合,坚持社会服务资源开放共享与统筹规划、重点推动相结合。
二、平台主要设备构成(全部设备)
序号
名称
金额
1
龙 门 刨
55
2
立式加工中心
39
3
龙门加工中心
160
4
方滑枕龙门镗铣中心
268
5
监控设备
8.1443
6
笔记本电脑
0.6796
7
球 杆 仪
7.8986
8
仓储货架
1.0264
9
螺杆空压机
3.7
10
电 脑
1.8115
11
喷漆设备
0.7
12
VMC-600生产线
170.6
13
ZSX-700生产线
447.36
14
软件开发费
56
15
检测设备
400
合 计 金 额
1620
三、建设周期
从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建设期24个月(附建设进度表)
阶段时间
计划进度内容
阶段性文档或成果
评审、验证时机和方式
2010年7月-2010年9月
调查市场应用需求,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制定研发、测试总体方案;提供分析报告
制定研发总体方案
提供分析报告
2010年10月-2010年12月
根据总体设计方案将项目划分为不同的子专题,考察当前项目技术发展情况,并按照各项目分工情况,进行项目的详细功能设计。
提供专题详细设计方案
提供专题详细设计方案
2010年10月-2011年12月
根据项目总体方案和详细设计的指导,进行项目的具体研究和开发,初步开发出样品,并完成生产设备的研发。
提供设计原理图和计算方式;提供生产设备的样机;定制生产流水线
提供项目整体原理图、样品
2010年10月-2011年6月
项目组继续进行各专题的深入研究,对生产设备逐渐修改和完善,基本完成项目的具体开发。
提供各专题研究成果,给出各专题进展情况表
提供项目阶段性成果
2011年7月-2011年12月
进行产品的内部测试,并进一步修改完善发现的问题,项目相关产品
提供检验报告及修改意见
提品检验报告
2011年12月-2012年6月
充分进行应用测试,完成所有目标功能,解决所有发现的问题
提供成型产品、应用报告
提供成型产品、应用报告
四、投资预算安排及资金来源
平台建设预计总投资2100万元,其中设备投资122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80万元。其中2011年安排项目投资1300万元,2012年预计安排800万元。重点用于服务场地扩建改造400万元,购置设备、仪器及流水线162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80万元。厂房及基础建设资金全部自筹。
2011年生产及检测设备购置明细表(万元)
序号
名称
金额
1
龙 门 刨
55
2
立式加工中心
39
3
龙门加工中心
160
4
方滑枕龙门镗铣中心
268
5
监控设备
8.1443
6
笔记本电脑
0.6796
7
球 杆 仪
7.8986
8
仓储货架
1.0264
9
螺杆空压机
3.7
10
电 脑
1.8115
11
喷漆设备
0.7
12
VMC-600生产线
170.6
13
ZSX-700生产线
447.36
14
软件开发费
36
合 计 金 额
1220
2011年自筹800万元已到位,拟从银行贷款500万元,争取国家财政和政府支持资金300万元。
五、机构设置及职能
1、研发服务部
(1)、负责本公司的研发任务
(2)、承接中小企业新产品的设计研发任务,协助中小企业在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科学地安排新产品的设计研发。
(3)、按照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对中小企业的新产品开发进行正确的引导,使企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好更快地向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企业迈进。
(4)、按照“把握当前、跟踪前沿”的原则,增进企业对国际上最新研发技术和尖端科技的把握,使中小企业在掌握前沿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5)、推进国际领先的技术研发工具的应用,不断培养和增强中小企业自主研发的实力。
2、技术服务部
(1)、完成本公司的技术任务
(2)、加强对中小企业所需要的新工艺、新材料的基础研究。搭建新技术信息咨询平台,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推广应用。
(3)、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进行总结和提炼,对技术创新成果进行保护,以增强***地区及行业内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和质量检验标准,并积极地促使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上升为国家乃至国际行业标准。
(5)协助行业内中小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的方案设计和论证以及新产品的技术鉴定。
3、信息化服务部
(1)加快和促进行业内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促进技术研发中心与各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网络并网运行,以信息化带动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实现信息的有效集成。
(2)协助行业内中小企业对新产品的结构和性能进行模拟分析,以确保新产品开发的成功率。
(3)对行业内中小企业提供生产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和引导培训的服务。
4、质量检验检测服务部
(1)为没有检测能力或者检测设施不齐全的中小企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加工的质量检测服务,对产品的性能质量进行综合鉴定。
(2)为各企业的检验检测工具和量具提供标记和检验检修服务。
(3)为各企业提供特殊检具的设计、制作服务,以确保过程质量不出问题。
(4)提供质量认证服务。
5、外协加工服务部
(1)利用技术发展中心的先进的加工设备,向各个设备资源缺失,加工能力不足的中小企业提供外协配套加工服务。
(2)调剂行业内的加工设备资源,对产能进行综合调度,杜绝行业内的设备重复投资现象和产能浪费现象。
(3)提供各个企业精、大、稀、关设备的检修、改造和保养服务。
(4)向各个企业提供生产加工所需的非标设备的研发和制造服务。
6、人力资源服务部
(1)为各企业提供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服务。
(2)与各大中专院校联合,向各企业提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的培训服务。
六、平台建设尚需完善的内容
1、软件和硬件方面
需添置大型数控龙门刨、方滑枕龙门镗铣中心、立式加工中心、龙门加工中心等加工设备,VMC-600及ZSX-700生产、检测流水线2条。办公及技术开发用微机,各种分析软件和设计开发软件等。
2、人才队伍的建设
该服务平台需要引进相关技术研发、高级管理和机械、液压、电气等行业的专业人才7人,以此提高平台的综合服务水平和能力。
3、办公场所及办公设施的配置
改造和完善现有办公场所,挖掘现有潜力,节约支出。
第五章 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该服务平台建成后,不但大大提升我国的数控机床制造水平,打破国外的技术封锁,还将充分发挥该平台的综合服务功能,提高行业内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更好地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该服务平台每年可实现经济收入5000万元,利润1000万元。同时,将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服务平台的建设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出资、服务为主、独立运营的方式,坚持“立足***地区、领先技术前沿、培育创新能力、优化资源配置、推动集群发展”的原则,从而打造行业内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第一品牌,让中小企业“创业更加便捷,使创新更具有价值”,力争在两年内将该服务平台打造成国内一流的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和产业孵化基地。
***星辉数控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工业设计发展现状
前瞻产业研究院的《中国工业设计行业发展模式与前景预测分析报告》研究显示,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工业设计有了很大的提高。已初步形成产业,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已初具规模,专业从事工业设计的企业发展迅速,设计服务水平逐步提高,一些优秀设计成果已经走向国际市场,同时专业人才队伍不断扩大,工业设计教育快速发展。但是,我国工业设计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与工业发展要求和发达国家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
工业设计发展的重要性
――加速建设创新型国家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认为,无论是发达的欧美国家,还是后起的新兴工业化国家都把设计创新列为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设有国家设计委员会,美国联邦机构设有国内设计部,韩国产业资源部下设有产业设计振兴院,日本通山省有产业设计振兴会,这些部门的设立对推动该国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起着重要作用。
――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工业产品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企业的未来发展,凡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产品,无一例外都是设计精品,具有较高的产品附加值。而竞争实力较强的企业必然具备竞争力的产品,产品的竞争力则主要体现在设计上,企业往往通过提升工业设计水平,将文化、需求、科技等诸多元素融合,进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我国制造企业大多处于低端加工生产,发展工业设计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工业设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产能过剩;房地产行业;直接原因
一、 我国房地产的现实情况
根据2013年1季度房地产分析报告,我们可以得出全国房地产投资增速达到20%以上,和上一季度相比有了反弹式的提升;因银行对房地产行业贷款“定向宽松”,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紧张状况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全国的商品房累计竣工面积增速呈回落态势,市场供应总量增长速度较为缓慢;政府出台的降准、降息等政策使市场预期和消费者预期发生较大变化,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整体呈快速上升趋势;在成交量回暖因素的影响下,全国新建商品住宅呈现明显的上涨态势。
二、 产能过剩及其代表行业
1. 产能及产能过剩
产能是现有生产能力、在建生产能力和拟建生产能力的总和,生产能力的总和大于消费能力的总和,即可称之为产能过剩。
2. 代表行业
2.1钢铁行业
2013年1季度,我国生铁、粗钢和钢材产量环比均呈现增长态势,同时,我国粗钢产量占全球比重回升,显示出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仍较为严重;钢材表观消费量小幅回升,环比增长0.33%,同比增长9.5%,钢材出口量环比下降2.6%,钢市需求呈现小幅波动状态;1季度钢价呈现冲高回落走势。
2.2水泥行业
从最新的水泥制造业分析报告中可以得出,需求放缓对水泥生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水泥产量同比增长7.4%,增幅同比回落8.7个百分点;在市场需求放缓、新增产能大大超过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下,全国重点联系水泥企业的8个水泥品种平均销售价格全线下跌。
2.3玻璃行业
据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统计,我国国内玻璃行业存在着严重的重复建设以及产能过剩问题,产能利用率只有63%,生产能力已超出市场需求近40%。在2013年,截止到3月底,浮法玻璃在产产能为8.25亿重量箱,同比提高11.5%,同时总产能已达到10.32亿重量箱。我国的玻璃行业产能过剩问题较为严重。
三、 房地产行业与产能过剩的关系
1. 房地产行业直接导致产能过剩
由于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迅速,土地和房产价格随之膨胀,住房和厂房租金相应提高,推高了制造业的生产成本。在钢铁或是水泥等行业,因为生产成本的提高,导致很多企业在资金的充分供给、技术进步加速和投资增长体制方面都会得到弱化,也难以招聘到足够的劳动力,生产多为落后产能。
另外,由于一些企业的生产成本分配在住房和厂房的租金较多,其他在技术、改革等方面的成本就跟不上市场的变革和进步的需求,尤其是在体制方面,企业无法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实现资本和品牌的有效集中,这样就会导致产业竞争过度。即一些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难以形成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其结果也必是行业投资增长过度问题难以得到市场机制的自我校正,造成产能过剩。这样,供给能力加快增长,而需求能力增长因受到许多中长期因素的制约而相对缓慢。这种供给增长和需求增长的潜在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生产过剩。
2. 房地产行业潜在促进产能过剩
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房地产价格随着居民收入水平而上升。中国房地产被很多经济学家称为全球最重要的行业,因为房地产投资超过中国固定投资的四分之一,而固定投资则是拉动中国经济的主要动力,而且这一趋势中短期之内不会改变。根据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的预测,预计2013年固定资产将增长22%左右,房地产投资将增长15%左右。
由于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态势良好,投资者对房地产的预期呈乐观状态,于是就会加大对建筑业的投资,而建筑需要钢材、水泥等原材料,这些钢铁行业、水泥行业对消费者预期的判断也是积极乐观的,所以就会扩大规模,加大生产的力度。实际上预期积极,而现实的房地产的发展速度是跟不上预期的,建筑业的投资资金来源存在一定的困难,这样,原材料的需求跟不上供给,造成产能过剩,资源浪费。
3. 房地产行业有效消化过剩产能
房地产行业可以通过自身的优势消化过剩产能,刺激经济。其可以通过建造大量中低价房的方式来消耗钢铁和水泥行业的产能,同时,也为大量中低收入百姓解决了在城市中买房子的问题。
然而,在当前的情况下,房产开发商从建豪宅转向建中低价房是存在很大问题的。因为根据经验证明,在市场上,豪宅价格高,利润空间大,而且容易吸引眼球,利于提高开发商的品牌知名度和关注度。相反,中低价房价格低,利润空间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房地产企业的目标是赚取最大的利润,那么房地产企业自然就会选择建豪宅而不是建中低价房。所以政府可以对房地产商出售中低价房给予一定的优惠或补贴政策,也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行业政策、土地供应计划、财政税收政策等行政或金融途径来引导开发商更多地建造中低价房,使得房屋生产与百姓的需求相适应。
更多地建造中低价房,就会消耗更多的原材料,这样钢铁行业、水泥行业等的库存就会相应地减少,生产利用率提高,产能过剩就会得到一定的消化。
四、 结语
房地产行业与钢铁、水泥、玻璃等行业的产能过剩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而两者如何发展,可以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 房地产企业可以多建造中低价房,加大原材料的采购
2. 政府可以加大对房地产质量的监控力度,减少对粗略原材料的应用,这样会促进其他行业进行技术革新
3. 房地产行业和产能过剩的行业进行资金的相互扶持,形成资金池,便于投资的顺利进行。(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
[2]http://.cn/中国玻璃网
举 措
科学预测滨海新区未来产业发展对各类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自2008年起,学校历时两年开展了12轮次、6个产业领域、3个层次的滨海新区产业项目与专业组群对接专项调研。2010年,学校通过对工业行业投入、产出和用人规律的分析调研,对截至2010年滨海新区已经推出的120项重大工业项目技能人才的需求趋势进行深入分析预测。通过对调研情况、经验数据和不同产业用人规律的综合分析对比,并充分考虑由于科技进步和劳动力正常流动等因素使不同时期的同一产业用人情况不同等情况,提出了对滨海新区120项重大工业项目的用人需求预测,同时类推至200个重大工业项目,以此作为学校在制定“十二五”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规划的重要依据。
学校对120项重大工业项目到2015 年技能人才总需求、新增总需求及行业分布做出了预计,同时,根据专业对接情况,对学校关联需求做出了预计。到2015 年,120项重大工业项目技能人才总需求将达到88.1 万人,新增技能人才总需求39.3 万人,分别占届时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员的69%和30.8%。其中,与学校专业关联较强的共133 个子项,主要涉及机械制造与维修、汽车(其他车辆)制造与维修、其他装备制造与维修、装备制造零部件配套生产等,相应涉及的技能人才总需求将达到21.3 万人,新增总需求11.3 万人,分别占全部项目总需求和新增需求的24.1%和28.8%。
从技能人才新增需求行业汇总情况看,需求在1 万人以上的有7 个行业,分别是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加工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这7 个行业合计新增需求32.3 万人,占全部新增需求的82.1%。这7 个行业也是与学校关联较大的行业,每个行业与学校的关联需求都在5000 人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高达3.7 万人。
依据上述分析,学校制定了“十二五”事业发展以及专业建设规划,对各个专业方向及其办学规模形成了系统和科学决策,使学校更好地为滨海新区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和服务。
围绕滨海新区的未来发展进行专业建设
整合校内现有专业资源。为有效解决滨海新区现代产业项目急需的高端技能人才不能从区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获得有效支撑的问题,学校主动对接滨海新区重大项目需求,通过整合校内现有专业资源,教师深度了解并参与项目建设,引入企业标准,通过直接为企业开展短期技术培训,增加现代产业要素,丰富专业内容,针对性调整专业方向,为企业提供高水平服务。在服务中集聚校企资源,累积孵化新专业,及时开展系统化专业培养,通过短期培训、订单培养和专业系统培养及时为重大项目提供高端技能人才支撑。学校新建专业如飞机制造、风能与动力、新能源、数控维修等专业多为天津市乃至全国首个高职办学专业,及时满足了滨海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高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
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方面,解决与企业不同步的问题。为妥善解决课程内容和企业岗位要求不对接,毕业生职业能力距离企业需求差距较大的问题,学校通过行企校密切联动、校企深度合作,引进跨国企业岗位技能标准和培训资源,消化、吸收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教学资源;聘请国外高端智力资源,组建国际化“双师型”结构教学团队,开发职业资源包,构建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强化教学资源应用,培养适应企业技术升级需要的高端技能人才。
解决实践教学装备与企业真实生产设备脱节的问题。为解决职业院校存在的实践教学装备普遍真实性或仿真性不强,通用性和先进性不高的问题,学校同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依据工业现场情境,融入国际化企业工艺要求和文化要素,建设高仿真虚拟技术教学环境,引进国际通用的新技术装备,共建符合现代职教组织形式、适应产业发展和企业技术升级的实验实训场所。
匹配滨海新区产业发展的专业群建设路径
以课题研究为引导,对接滨海新区重大项目需求,优化调整专业组群布局。联动滨海新区政府部门,依托行业企业,组织十多场企业专家、人力资源和技术人员对接会,对滨海新区产业发展现状与规划、重大项目建设情况、学校专业建设现状及重大项目对接情况、技能人才需求等进行调研分析、问卷调查、归纳统计,形成调研分析报告,支撑了学校“十一五”、“十二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积极构建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宜的专业群。利用天津作为首个国家职教改革试验区和创新示范区优势,深度探索专业群服务现代产业发展的建设模式。以校企合作为支撑,产业调研和课题研究为引导,对接滨海新区重大项目,优化调整专业群布局;以行业企业和岗位技能需求为导向,整合现有专业资源,实施企业项目服务,提升专业和产业、课程和岗位的匹配度;以项目服务集聚校企资源,推动现有专业改造,孵化新专业;专业设置对接产业变化,专业建设适应产业发展,产教、校企资源在技术服务、教学团队、装备仪器、培训资源、标准模式方面高度融合聚集。构建新专业群方面,着眼滨海新区紧缺高端技能人才,整合现有资源,配备国外高端智力和培训资源,引进企业典型装备,主动服务龙头企业,进行专业群内的首个专业布点,实施校企联动的重点建设,提升专业领域的影响力和服务能力,并衍生相关配套专业。完善现有专业群方面,从产业匹配度高的专业入手,借助资源优势开展技术服务,在服务中累积新资源,优化课程体系和核心课程内容,打造组群龙头专业,并构建专业平台,带动相关专业调整优化。自2007年以来围绕滨海新区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17个新专业,改造整合16个原有专业,构建了服务产业发展的5个优势专业组群,形成了对接产业发展的“服务-累积-孕育-优化”专业群建设新模式。
探索国际智力资源、跨国企业资源有效支撑专业内涵建设。借助为产业服务的优势,以贡献求支持促发展,引进德国、西班牙、日本等国家高端智力专家配备9大专业组群,强化教学团队国际化视野和能力水平,外国专家团队形成工作专业化、任务项目化、长短期结合的优化遴选模式,学校被评为国家级“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与国际跨国企业合作,引入岗位技能要求,引进国际通用职业标准,开发国际化优质教学资源,有效提升了学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
搭建配套专业群课程体系。学校的公共基础课按照专业群类别分类,形成机电类、信息类、语言类、艺术类等公共基础课大类;职业能力课程、职业拓展课程和职业技能训练课程三大版块中,相关相近专业形成一个共同的“专业基础平台”,该“平台”中课程一样,课时相同;各专业核心课程在第四和第五学期开设;鼓励相关相近专业选择《楼宇安调》《数维安调》《自动线安调》《机器人综合实训》《企业管理模拟沙盘》等多门目前学校较为成熟的综合实训课程,作为各专业的职业拓展课程、职业技能训练课程或职业能力课程。
成 效
服务了滨海新区技能人才的需求
自2006年以来,学校累计为滨海新区企业进行新员工考核测评2543人,订单式培养588人,毕业生推荐就业累计4362人。平均每年为滨海新区企业在职员工进行技能和管理培训近万人次。
服务了滨海新区企业员工培训和技术研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