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金融服务行业研究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金融机具是金融服务行业在金融业务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专业设备。作为金融服务专用设备,金融机具产品具有生产技术的高度系统化和集成化,以及应用领域的行业专属性和普及性的特征。金融机具的应用领域主要是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产品的专用性强并普及到各金融机构的所有营业网点,涵盖了现金流、票据流、客户流、数据流等日常业务的各个方面,在金融业务处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金融机具行业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截至2011年10月,行业工业产值200亿-300亿元,从事金融机具生产的企业88-150家。
随着金融业持续发展,金融机具行业的集中度也逐步提高。以捆钞机、纸币清分机、全自动装订机等为代表的中高端金融机具,由于技术水平较高、客户专用性强,具有较高进入壁垒,且经过了一轮充分竞争,参与的企业较少,形成了近似垄断竞争的市场格局。
汇金股份根据中国商业银行货币现钞和票据自动化处理的业务流程,紧紧围绕“现金处理设备”产业链,研发生产“点验、清分、捆扎、装订”等四大系列产品,组建了涵盖全国各地的售后服务网络,形成“产品+服务”的“一网四线”业务格局。
汇金股份是国内捆钞机行业龙头,市场份额连续多年保持第一;装订设备方面进展迅速,目前市场份额已居国内前三。全自动捆钞机和全自动装订机构成了公司的核心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连续入围各大商业银行总行集中采购招标和中央政府采购招标,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从汇金股份业务占比来看,2010年至2012年、2013年上半年,捆扎设备业务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是59.29%、53.13%、49.82%和59.38%;装订设备营收占比为27.76%、27.98%、24.76%和22.65%。两者合计贡献了公司业绩的八成左右。
汇金股份产品技术领先、机件加工精密、研发实力突出、服务网络健全、成本优势显著,捆扎和装订产品的产销规模较大,全自动产品的销售比例较高,在国内细分市场处于优势地位。特别是在上述两个领域建立的独特优势,对于公司后期其他产品在相同渠道和客户的拓展上十分有帮助。
2010年至2012年、2013年上半年,汇金股份的人民币反假宣传工作站同期营业收入占比为1.11%、7.17%、11.06%、5.89%;清分机服务业务营业收入占比为8.25%、7.85%、8.60%、6.32%,已经成为公司新的盈利增长点。
近年来,捆钞机的市场容量一直保持稳定增长。随着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人工成本的需求日益明朗,对全自动捆扎系列产品的需求强烈,全自动捆钞机替代半自动捆钞机的速度将加快,而银行基层网点对捆扎机的需求将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目前,中国胶管装订机行业处于高速成长的初期,用户市场正由银行、政府机关等专业市场向一般企事业单位市场快速扩散,需求潜力巨大。
近百家合作金融机构、60万家商户、10亿的收入、1000亿量级的交易规模……在中国银联、支付宝、财付通等非独立支付企业独占鳌头的第三方支付市场,作为一家独立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创立十年,易宝支付已经站稳脚跟。
不过,CEO唐彬的希望并非如此简单,“支付+金融+营销”,易宝支付的升级战略已经启动。
淘金“行业支付”
中国的第三方支付市场战火熊熊,仅获得支付牌照的企业就有250多家,但是在唐彬看来,整个市场主要可以分为三种模式,即银联的支付网关模式、支付宝的担保支付模式和易宝支付的行业支付模式。
“银联有着自己的独特资源,银行就是它的出资人。为了解决淘宝上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信用问题而诞生的支付宝也非常适合中国的情况。而行业支付则是围绕行业量身定制支付解决方案。”创业总要找到一个点切入市场。行业支付便是唐彬眼中的那个点。
2003年唐彬回国创业,一开始盯上了短信支付,但是,当时的中国,一方面功能手机主导市场,另一方面,银行和运营商对短信支付不开放。唐彬回忆那段岁月感叹道,“我当时太理想化了。”
正当唐彬在短信支付上频频受挫的时候,支付宝已经诞生,并且借着庞大的淘宝用户迅速发展壮大。
怎么办?唐彬的选择是另辟蹊径。他认为,有些交易需要担保支付,但也有很多交易诸如电信缴费、买机票等没有物流,因而也不需要担保,它们需要的是更加专业化的支付服务。
2005年,易宝支付开始调转船头,进军行业支付领域。
选择行业,唐彬有着自己的标准,首先是规模要够大,至少上千亿规模;其次要处于行业电子化转型时期,需要电子化来推动支付体系的改革。
如此一来,航空和数字娱乐业首先进入了唐彬的视野。在他看来,这两个行业大有可为,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并不容易。例如,航空领域,既要通过网上、电话、手机解决用户的支付问题,还要解决人之间的分账问题。“不了解行业特点根本不可能切入行业用户。”
经过几年的积累,如今易宝支付已经成为了中国行业支付领军者,拉开它的合作者名单,航空旅游、网络游戏、电信、行政教育、保险、基金、快消连锁等众多行业皆已上榜。
虽然与银联、支付宝相比,易宝支付在终端客户认知度上的劣势明显,但是“聚焦关键行业”一直都是其坚持的核心战略。因为,唐彬坚信,“行业支付模式后劲更足。”
看好移动支付
放眼望去,公交上、地铁里、马路边……低头玩手机者随处可见。如今,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影响越来越大,移动支付也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据艾瑞咨询研究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为1511.4亿元,同比增长89.2%;预计2013年有望达到3022.7亿元,同比增长100%。
移动支付是唐彬创业最初的梦想,这么多年来,做行业支付,他也没有放弃移动支付。在他看来,移动互联网将给支付行业带来两大变化:一是彻底打通线上线下,将支付市场扩大十倍以上;二是基于手机具备ID、地理位置等信息,可能针对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7月24日,易宝支付重磅推出了自己的创新性移动支付产品――一键支付,从手游的小额支付切入移动支付。
之前,游戏充值一直是玩家和商家的“痛处”,有数据显示,游戏用户在购买道具时因支付不便而放弃的比例高达70%。而业界针对游戏内的支付一般采取短信支付的方式,不仅需要跳转,而且操作也比较繁琐,用户付款成功率仅为30%。
是难题,也是商机。易宝支付推出一键支付正是基于唐彬的in game支付构想,即玩游戏时不需要停下来就能完成充值。据他介绍,用户第一次输入信用卡账号等信息后,以后可实现一键完成支付,绕过了每次支付登录的繁杂程序,十秒钟就能搞定。“一方面为手游商家提供最全面的支付服务,另一方面为手游玩家提供最极致流畅的支付体验。量身定制,易宝支付做行业支付天然就有这个基因。”
下一站大易宝
在采访中,唐彬多次强调,易宝支付不单单是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更是一家交易服务平台,希望可以整合支付、金融、营销等服务。
“第三方支付提供的是一种最基础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它既有互联网属性,又有金融属性。随着牌照的发放,它的金融属性开始凸显。”唐彬表示,第三方支付在两个方面对互联网金融具有独特的商业价值,首先就是通过参与整个交易环节,形成独特的交易数据库,其次是在闭环的交易体系下,帮助客户获得理财、融资和信用服务。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易宝支付提出了自己的大易宝升级战略:“支付+金融+营销”。
据了解,易宝支付在支付的基础上还提供供应链融资服务,通过整合支付业务供应链上下游潜在的融资需求,从而促成银行和中小企业的借贷业务,一方面增加了合作伙伴的黏性,另一方面实现了更多的收入。
不过,易宝支付的供应链融资与支付宝的小贷模式不同,唐彬分析称,支付宝仅涉及从卖家到用户这个环节,而易宝支付则对整个产业链交易信息非常了解,从源头到用户,风险控制能力更强。
举例而言,航空领域涉及航空公司、一二级商等各个环节企业,假如其中有商出现资金链断裂问题,尤其是在销售旺季,商日子会很难过,这种情况下,易宝支付就可以为其提供担保服务。据唐彬透露,目前放贷资金一部分来自易宝支付自己的资金,一部分来自于银行合作。
在营销服务方面目前,易宝支付正在测试一款名为“哆啦宝”的营销类产品,尝试支付数据反向作用客户管理和精准营销。
据了解,“哆啦宝”主要面向餐饮类商户,通过POS机中内置的一套系统采集用户交易数据进行客户管理,目前在郑州和成都两个城市测试。推广期间,哆啦宝主要与易宝支付在线下铺设POS机的商户合作,用户首次刷卡消费时,将生成红包信息,下次消费时,POS机将自动识别,并生成红包,如此循环。
关键词:私募股权基金;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11)04-0063-04
私募股权基金(Private Equity Fund,以下简称PE)是20世纪以来全球金融领域最成功的创新成就之一。PE对于我国来说虽然属于“舶来品”,但是作为一类新型金融中介组织,PE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中也开始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一、现阶段中国私募股权基金市场投资行业分析
由于目前PE行业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一个权威的行业数据体系,我们对该问题的分析主要来自于投中集团的研究报告,以及天津新金融发展公司出版的《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2009年报》。由于PE行业的信息披露缺乏透明度以及统计口径的差异,两份报告的数据指标并不尽相同,但基本结论是一致的,不影响该问题的分析结果。
(一)投中集团对PE投资行业的统计结果
根据CVSource数据统计,从2009年初至2010年第一季度末,中国PE市场共发生142起投资案例,涉及16个行业。
根据如上数据我们发现,传统的制造业、能源和金融行业,无论在投资案例的数量上,还是在投资金额上,都占据着PE投资的大幅比例。传统行业依然是PE关注的焦点,正好满足了我国目前对于传统行业改造升级的资金需求。
(二)《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2009年报》对PE投资行业的统计结果
《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2009年报》以174家在2007年至2009年期间对中国公司进行股权投资的PE为样本,分析了235件投资项目。以投资于各行业类别来说,消费及零售行业得到了最多的关注,占投资项目总数的27%,紧随其后的是科技及商务服务行业(23%),工业制造(18%),电信与媒体(13%),其余的部分为医疗保健(5%),能源与电力(4%),金融服务(4%),教育与服务(3%),以及汽车与交通行业(3%)。
根据如上数据我们发现,消费与零售业、金融服务业和技术与商务服务业,在该统计样本中,占据着PE投资的大幅比例。PE的投资方向符合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即经济增长由投资拉动转向消费拉动。
小结:尽管以上两份分析报告对于行业分类的标准略有差异,但都可以支撑我们得出如下结论:PE投资所涉及的行业虽然呈逐渐扩大之势,但重点领域依然是传统行业。我国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产业快速集中化,提升结构效率。传统产业中有很多产能过剩的行业,但往往是这样的行业具有较大的结构效率提升的空间。PE通过投资于具有结构效率提升空间的传统行业,再配合其丰富的股权投资经验及强大的资本运营实力,有可能获得超额的收益。这同时也符合我国对于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将经济增长方式由投资、外需拉动向内需拉动转变的战略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既实现了PE私人利益最大化,又创造了公共价值。
二、私募股权基金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作用机理
PE是一种非传统的投融资方式,是“融资”与“融智”的结合,国际经验表明,PE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仅次于银行贷款和IPO的重要融资渠道,合理运用PE可以大力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一)PE是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资金后盾
要想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必须满足两个前提条件:一是雄厚的资金实力,二是专业的管理能力。在这两个要件中,资金实力是第一位的,而且是不可复制的。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企业的并购重组也需要源源不断的巨额资金支持。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的资金供给依然是间接金融的比例远远高于直接金融,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缺失使银行贷款依然是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来源。但银行信贷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而且银行严苛的审批条件和天然的“追求低风险,高利润”的特性使其在贷款项目的选择上有很多的倾向性,使许多有潜力的企业被拒之门外,无法获得进一步发展扩张的融资支持。另外,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必然涉及到企业之间的股权转让问题,我国的金融政策规定企业的股权性投资必须使用自有资金,这同时就使得商业银行信贷和发行债券等融资路径不能满足产业结构调整的资金需求。在这种情况下,PE的资金供给具有来源渠道广泛、规模大、期限长的特点,在项目的选择上完全按照市场机制运作,股权性投资增强了企业的资本实力,PE能够同时满足产业结构调整所需的雄厚资金和专业管理能力两个条件,这一切使PE就成为了这一调整过程中的最佳资金供给方。
(二)PE促进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奠定微观基础
企业治理机构的完善是产业结构优化整合的微观基础。我国从1993年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到目前将近20年的过程中,虽然有一大批企业建立了比较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形成了科学的决策机构,但是相对于占我国企业总数90%以上的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或是形同虚设的情况比比皆是。企业治理的核心是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条件下,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不一致而产生的委托――关系。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两权合一”、在财务等重要岗位“任人唯亲”,缺乏有效的内外部监督机制的情况十分普遍。不健全的治理结构,既造成了企业的融资困境,又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PE是集资金、技术、管理与企业家精神于一体的新的投融资方式。PE特殊的运作机理使其在改善企业治理结构中更具有优势。具体来说,PE投资企业后,会成为企业的股东,这样它带给企业的不仅是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专业的管理才能。在董事会中,PE一般不谋求控股地位,只要求占有一席,拥有一票否决权,从而严格控制企业的发展方向。另外,PE投资一家企业后,往往会争取派出一个“自己人”作财务总监,对PE而言,这可以为其获取关于企业经营的最直接信息,对企业做出监管;对被投资企业而言,这既可以发挥PE的财务能力优势,帮助企业改革经营管理,又解决了企业治理中的“两权合一”和“任人唯亲”问题,实现了企业治理结构的改善。
从整个行业来说,PE做的是财务投资者,而非产业投资者。PE投资企业的目的很纯粹,它从不为了长期持有企业而投资,只要投资企业获得大的发展,其持有的股权获得大幅度升值后,PE就会迅速退出,而不会留恋企业的控制权。PE将投资退出后,能够继续选择更有潜质的企业,将资金流动下去,对整个产业的长远发展会起到积极作用。总而言之,PE的目标是借助企业增值实现利益最大化,其路径就是与企业一起形成利益共同体和风险共同体,将企业做强做大,在这个过程中,PE也会促成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
(三)PE的投资项目筛选机制可以扶优限劣,催化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PE是市场化配置资本资源的方式之一,其专业性和逐利性决定了在投资项目筛选上的敏锐嗅觉。PE在选择投资项目时,对投资领域、项目收入、盈利规模和项目发展阶段都有相应的规定。另外,它还要看被投资企业过去3年的业绩和未来3到5年的收入和盈利预测,这其中包含几个目的:第一,项目的收入和利润预期是否符合PE的要求?第二,项目是否具有足够的成长性?第三,资本进入项目后是否可以达到所要求的增值?针对这些问题,PE在投资前会有一整套的项目考察、评估、风险分析程序,并采用组合投资、分段投资等多种股权投资形式来控制未来的风险。历史数据显示,PE投资一个项目的风险50%以上可以通过投资前的评估和尽职调查甄别出来。
通过以上严格的项目筛选机制,PE最终选择的必定是前景广阔、盈利空间巨大、有发展潜力的行业和企业,这样就使资本流入了好的行业和企业,客观上起到扶优限劣、优胜劣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在产业结构失衡的情况下,急需发展的产业由于供给不足而获利空间增大,这势必吸引PE流入此类行业,从而可以加快此类行业的发展,实现产业的均衡。在这个过程中,PE便成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强大推动器。
(四)PE通过引导企业的并购和战略重组实现产业整合,优化产业结构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企业的利润率和劳动生产力水平都比较低,这导致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天然地处于一种竞争弱势的境地。而且国内的产业规模比较小,全球化水平还不高,尤其是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结合程度不高,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产业整合水平相比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规模效应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如果企业要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竞争力,必须要考虑产业整合的道路。
大额投资是进行产业整合的必要条件。最有效的资金来自于哪里呢?并购基金是PE目前在国内发展的最主要形态,PE的资金优势和资金投向可以为重点行业和龙头企业的形成助力,通过并购重组,整合出各行业内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帮助企业“走出去”,提升国际竞争力。龙头企业的出现也将极大提高行业集中度,促进产业整合。企业规模越大,规模经济效应就越明显,公共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分摊就越低,行业的整体发展速度就越快。
无论外资PE还是人民币PE,其目前在国内的投资对象主要是传统行业,特别是与内需相关的行业。我国很多传统行业正处于并购整合、企业间重新洗牌的过程中,尤其需要通过资本的力量,实现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要素的最佳配置,进一步提升产业能级、转变增长方式。特别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对于各个行业的“领头羊”来说,危机是壮大自己的最佳时机,而且由危机所引发的流动性的逆转以及公司市值的大幅下跌,为这些行业巨头提供了难得的整合良机。在这种情况下,PE通过发挥资本平台的作用,促进产业整合,培育龙头企业和重点行业,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升级。
三、结论
PE作为一种完全引自于国外的金融产品,它是否能如预期一样丰富我国融资体系,支持实体经济增长还有待检验。从理论上说,PE对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促进作用主要涵盖四个方面:PE是产业结构调整的资金后盾;PE促进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奠定产业结构调整的微观基础;PE的投资项目筛选机制可以扶优限劣,是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强有力的催化剂;PE通过引导企业的并购和战略重组实现产业整合。这四个促进机制能否真正有效地发挥作用,还有待时间的考量。
参考文献:
[1]高正平等,《全视角观PE-探索PE中国化之路》,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2]蒋昭侠,《产业结构问题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3]李昕、杨文海,《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理论与操作》,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
[4]2009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统计分析报告,省略。
[5]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统计分析报告,省略。
关键词 汽车服务工程 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Training Pattern Researches about Applied
Talents of Automobile Service Engineering
——Take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as an example
LIU Zhen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Xiangyang, Hubei 441053)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n applied talents in Xiangyang area of automobile service status in Xiangyang area, describes the objectives of training applied talents of automobile service engineering in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automobile service talents training patter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basic quality ,teaching methods and evaluation system.
Key words automobile service engineering;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pattern
0 前言
襄阳聚集了东风公司旗下东风股份、东风风神、东风康明斯、东风德纳车轿、东风神龙工厂、东风仪表、东风电气等一批国内知名的优势骨干企业,是东风集团商用车、乘用车兼有,发动机、零部件皆备,产品线最全、产业链最完整的事业基地。2012年,全市汽车工业总产值700多亿元,2013年突破1000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近50%。而伴随着襄阳汽车产业的发展,湖北文理学院认识到汽车服务业贯穿于整个汽车产业,是一个比汽车产业规模更为庞大的产业,并于2008年开办了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在该专业发展过程中,我院并未简单地照搬照抄相关院校的培养方案,或是凡事想当然、闭门造车,而是以相关院校的培养方案为参考,从举办该专业的宗旨及专业特点为出发点,同时根据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发展趋势、区域经济对人才需求等诸多因素来决定自己的培养模式。
1 汽车服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汽车服务业包括汽车售前、售中、售后三方面的服务。以轿车为例,所谓售前服务是指产品开发、设计、质量控制与市场调查等成品出厂前的服务;售中服务是指促成销售的服务,包括销售咨询、广告宣传、贷款与保险资讯等服务;售后服务是指整车出售及其后与轿车使用相关的服务,包括维修保养、车内装饰(或改装)、金融服务、事故保险、索赔咨询、旧车转让、废车回收、事故救援、市场调查与信息反馈等内容。①由此可见,汽车服务业涉及面广,也就决定了汽车服务人才具有需求量大、知识层次多等特点。
我院对汽车服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为:本专业培养能服务地方经济建设、适应技术发展需要、具有创新观念、掌握扎实的汽车技术和汽车服务理论知识,掌握一定的经营管理知识,具备较强的汽车技术服务与经营管理能力,能在汽车整车与零部件制造、汽车服务型企业或部门从事汽车技术服务、经营管理、汽车保险理赔、定损公估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 汽车服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由于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发展时间短,目前符合该专业本科能力培养体系“对口”的教材严重不足,并且现有教材普遍存在知识过时、重理论轻实践的尴尬局面,②导致企业在学校招不到合适的人才,毕业生往往空有理论知识而需要几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才能胜任工作岗位。为此,高校应进行教学改革,在教学中引入企业的流程与项目管理方法,培养应用型人才。
2.1 注重基础素质的培养
这里所说的基础素质教育以通识教育课程为主,但应结合学科基础要求,并考虑专业技术特点。基础素质包含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及文化素质。其中文化素质包含了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技术基础。优秀的基础素质对学生的学习及今后的工作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汽车是一个复杂的机电结合体,它与当前发展迅猛的科技紧密结合,学生只有拥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方能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承受挫折并学会自我调节,克服困难。
因此,我院十分注重基础素质的培养。比如在入学教育中除对基本的校园机构和管理体制进行讲解外,还加入了实验室、实训基地及合作企业——东风汽车试车场和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襄阳工厂的参观,让学生们对专业有初步认识;专门聘用了心理指导老师,以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心理和思想上的各种问题;毕业教育中结合汽车服务业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就业指导;通识课程教学中加入了对职业素质的教育,并结合企业实际工作情况,加深学生的理解;此外,定期请汽车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来校举办讲座,并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加深学生们对工作的体会。
2.2 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课教学中,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理论教学,还应有相应的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我院将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依托行业,实行各种形式的联合办学,探索产学合作等人才培养模式,与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襄阳市综合性能检测中心和襄阳地区众多的汽车4S店等签约,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提供本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实习实训岗位;企业的资深专家作为专业的客座教授,为学生开设汽车技术或商务知识讲座;并为本校汽车专业教师提供进修的岗位,提高专业教师技术和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知识的推陈出新,使学生将书本知识与该领域最新的技术和动向充分结合。
2.3 注重考核体系的合理性
考核体系的改革的原则是考试应有利于改进教学,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和体制的影响,我国高校在考试目的、内容、方式和评价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学生只注重考试结果而不注重学习过程。我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汽车运用工程、汽车营销、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等对其考核形式和内容上都做了较大的改革。通过闭卷考试、半开卷考试、实验实习报告、单元考试、案例分析、研究报告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性能力。考试内容减少标准化的、记忆为主的知识内容,加强学生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能力的测定,使考试从知识测试转向素质测试,全面反映学生综合能力和真实水平。真正做到从不同环节、不同阶段、不同方面,系统地、综合地、过程性地引导、评价、诊断、督导学生的学习,全面评估和考核学生的学习过程。
3 结束语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是新办的本科专业,全国已有超过80所本科院校开设此专业,各高校也都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汽车服务人才而不断探索。湖北文理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正以襄阳地区汽车行业为依托,通过专业与襄阳地区汽车服务企业对接,及时调整人才培养定位,加强校企合作,促进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建设,同时结合我院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方向,深入改革教学模式,努力培养出能为襄阳地区乃至全国地区汽车服务业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应用型人才。
注释
关键词: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知识流程外包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08)06-0071-06
收稿日期:2008-03-07
继制造业的全球大转移之后,服务外包与离岸贸易已形成不可逆转的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趋势。随着发达国家劳动力数量的减少、市场竞争的加剧,服务外包和离岸贸易正成为跨国公司全球布局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印度是全球服务外包市场的领先者之一,印度服务外包的发展带来了国民收入的增加,外汇储备的积累和就业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税收、储蓄和消费支出的增加。印度发展服务外包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目前,全球服务外包产业链有重组的趋势,正在由印度、爱尔兰等国家向中国、菲律宾、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转移。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承接服务外包方面有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一方面受到劳动力、土地、能源等要素的制约,另一方面对外贸易摩擦与争端不断增加。新一轮全球服务业的转移为我国调整产业机构,改善贸易结构提供了契机。
一、服务外包及分类
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外包”指的是企业向外部购买制造产品,如我国承接国外制造业外包的贴牌生产(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罗和文卡特拉曼(Loh and Venkatraman,1992)认为外包是外部供应商从事与企业整体或部分生产设施相关的物资或人力资源活动,他们认为外包既包括制造产品生产的外包,也包括人力资源等服务环节的外包。后来随着服务外包活动的增加,外包的含义逐渐发生了变化。威尔科克斯(Willcocks,1995)认为外包是为了获得预期结果,把组织的部分或全部信息技术和相关服务交给第三方管理。艾金森(Atkinson,2004)认为外包是由一家公司与另一家公司签定合同去经营指定商业任务的过程。利维(Levy,2005)认为外包是指将特定的生产商务活动转包给独立公司,其中包括国内公司或国外公司。以上三位者学者认为外包的对象主要是服务性活动。巴格沃蒂(Bhagwati,2004)指出服务外包是通过电子媒介手段(例如电话、传真、Internet)从国外购买服务,他认为在WTO规定的4种贸易方式中,服务外包主要是指由于信息技术发展所导致的服务“跨境交付”的增加。本文认为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原来在内部从事的服务活动转移给外部企业去执行的过程,发包的对象既可以是本土企业也可以是外国企业,既可以是独立的企业,也可以是母公司的子公司。
从服务外包的地域来看,服务外包可以分为离岸外包(off-shore outsourcing)、近岸外包(near-shore outsourcing)和在岸外包(on-shore outsourcing)。离岸外包和近岸外包都是指跨国境的服务外包,近岸外包特指相邻国家之间的服务外包,相邻国家由于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因素,开展服务外包更为便利。离岸外包如美国对印度的外包,近岸外包如美国对加拿大、墨西哥的外包。在岸外包指一国之内的服务外包,在岸外包对于国内市场广阔的国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国际分工程度日益加深的背景下,全球性的服务业转移主要以离岸外包的形式展开,其原因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贸易壁垒的降低。
从服务外包的发展阶段来看,服务外包可以分为信息技术外包ITO(Information technologyOutsourcing)、商务流程外包BPO(Business ProcessOutsourcing)和知识流程外包KPO(Knowledgeprocess outsourcing)(见表1)。ITO是指系统操作服务、系统应用管理服务,技术支持管理服务的外包。BPO指企业检查业务流程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将这些流程或职能外包给服务供应商,并由服务供应商对流程进行重组的活动。ITO和BPO都是基于IT技术的服务外包,ITO强调技术,更多涉及成本;BPO强调业务流程,解决的是相关业务的效果和运营的效益问题。KPO是指位于价值链高端的、知识创新和研发环节的外包。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近年来知识流程外包迅速崛起。从ITOBPOKPO的发展路径来看,其业务流程越来越复杂,整合程度不断提高,对专业能力、创新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承接服务外包企业带来的附加值也不断增加,形成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体现了服务外包的三个发展阶段。
借助制造业价值链的“微笑曲线”可以看出服务外包在企业价值链中的地位(见图1)。制造业企业附加值较高的业务主要集中在上游(如可行性研究、风险资本、产品概念设计、市场研究等)、中游(如质量控制、会计、人事管理、法律业务等)和下游(如广告、物流、销售、人员培训等)的服务环节中,中间的制造过程附加值较低。发包企业基于削减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考量,不但制造过程可以外包出去,通过OEM方式生产。上游、中游和下游的服务环节也可以外包给服务提供商,通过ITO、BPO和KPO的方式获取。从企业价值链来看,外包的对象逐渐由价值链底部的制造环节向价值链上中下游的服务活动攀升。随着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企业价值链上的业务逐渐细分为不同的环节,具有外包潜力的服务活动越来越多,服务外包的发展潜力很大。
二、印度服务外包发展现状
(一)印度服务外包产业产值的增长
印度的服务外包主要包括IT服务,ITES-BPO,工程服务、R&D、软件产品三类业务①(见表2)。2007年印度软件和服务总产值达395亿美元。在产值结构中,IT服务为235亿美元,比重为59.5%;ITES-BPO为95亿美元,比重为24.1%;高端的工程服务、R&D、软件产品产业为65亿美元,比重为16.5%。2004~2007年间,印度的软件和服务产业增长了136%。在此期间,IT服务,ITES-BPO,工程服务、R&D、软件产品三类业务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1.23%、42.12%和31.05%,其中ITES-BPO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2007年出口市场(离岸外包)产值为313亿美元,占整个外包市场比重的79.2%。2004-2007年间,离岸外包年均增速为34.39%,超过了该产业的平均增速。印度服务外包产业在岸外包的比重较小,2007年的比重为
20.8%。与快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相比,印度硬件产业规模不大,2007年产值为85亿美元,占整个IT产业的17.7%。
(二)印度服务外包产业就业的增长
服务外包产业为印度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与制造业外包相比,服务外包产业对劳动者的知识水平要求更高,收入也更高。印度较高水平的高等教育为相关产业提供了大量通晓英语、熟悉信息技术的高素质劳动者。2006年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直接就业总数为129.3万人,其中IT服务为39.8万人,ITES-BPO为41.5万人,工程服务、R&D、软件产品产业为11.5万人,分别占全部就业比重的30.8%、32.1%和8.9%。国内市场服务外包的就业人数为36.5万人,比重为28.2%(见表3)。服务外包产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性,不但自身就业人数快速增长,而且可以带动相关行业就业的增长。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认为印度IT业与中国的制造业同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印度获得的就业机会不但发生在IT产业领域内,与IT相关联的产业也有效地利用了IT领域的发展。据NASSCOM估计,服务外包产业每增加1个工作岗位,将会在相关产业创造大约4个工作岗位。2007年印度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的直接就业人数达163万,相关产业就业人数达600万,预计到2010年印度软件和服务及相关产业的总就业人数将达到1000万人(NASSCOM,2007)。
(三)印度的离岸服务外包市场
印度服务外包以面向国外市场的离岸外包为主。2007年离岸外包占整个印度服务外包市场产值比重的79.2%,接近八成,印度已成为全球离岸服务外包市场中的领导者。印度的离岸服务外包市场以欧美市场为主,其中美国市场的比重最大,2006年美国市场比重为67.2%,欧洲市场比重为25.1%,两者合计超过九成(见表4)。欧美市场在印度服务外包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也造成了印度外包产业受国外市场的影响较大。近年来在发达国家,特别是服务外包的重要发包国美国,出现了服务贸易方面的保护主义倾向,认为印度等发展国家正在抢去本国“白领”的工作岗位,美国基于保护就业和信息安全的原因出台了相关法案,为服务外包设置了一些障碍。与离岸外包相比,印度国内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发展相对薄弱,在岸外包市场不大。
(四)印度离岸服务外包主要行业分布
印度离岸外包的行业分布相当广泛,包括银行、保险、金融服务、高科技和通讯、制造业、零售业、媒体、出版和娱乐、建筑设施服务、健康服务、航空和运输服务等(见表5)。其中比重最大的是BFSI,占整体比重的40.4%,印度已成为全球重要的金融服务外包市场。花旗银行、VISA、通用电气金融公司、美洲银行、JP摩根等金融巨头都已在印度开展了金融外包业务。第二位的是高科技和通讯行业,比重为19.1%。以上两大行业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较高,外包模式发展较为成熟。行业比重较高的还有制造业占15%,零售业占8%。从印度服务外包的行业分布来看,服务外包主要集中在服务业,特别是生产业,制造业的比重相对较小。
三、中印服务外包发展的比较
(一)发展阶段的差异
印度服务外包的发展阶段高于中国。NASSCOM认为中国3-5年之内还不能挑战印度在全球服务外包市场中的地位(NASSCOM,2007)。印度的IT服务,ITES-BPO,工程服务、R&D、软件产品三类业务增速都很快,2007年分别比2004年增长了126%、179%和124%,三种业态呈现齐头并进的态势。印度ITO和BPO产业已经比较成熟,服务外包整体上处于从BPO向KPO阶段过渡。有研究指出,到2010年,印度很可能由现在的商业处理外包中心(BPO)过渡成为知识处理的外包(KPO)基地(刘森林,2007)。制药业、生物科技、知识产权研究、工业设计等行业是印度KPO时代的优势产业。目前我国服务外包发展阶段还比较低,ITO是服务外包的主要部门,从事初级阶段的软件编码和应用软件开发、测试、维护工作,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业务量虽多但利润不高,以量取胜,BPO产业发展水平较低,整体上处于从ITO向BPO过渡的阶段。
(二)市场范围的差异
2006年印度离岸外包占整个市场比重的79.2%,以欧美市场为主。2007年美国和英国在印度服务离岸外包市场比重为61%和18%。受国内市场的限制,印度在岸外包比重不高。我国的服务外包产业以在岸外包为主,离岸外包比重不高。2006年,中国承接的离岸服务外包收入仅占整体产业收入的12.2%,另外的87.8%为在岸外包(中国服务外包网,2007)。我国离岸外包市场主要集中于亚洲,以面向日韩市场的近岸外包为主。其中,对日外包比重高达60%,美国的比重为15%,欧洲的比重为10%(胡国良,2007)。印度以英语为官方语言,承接离岸外包具有语言优势。我国与日本临近,日语人才较多,且同属东亚文化圈,承接对日外包有一定优势。近几年印度企业在华投资,除了利用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和开拓我国市场外,还试图利用中国开展对日韩服务外包的成功经验,作为打开日韩市场的跳板。
(三)业务范围的差异
印度离岸服务外包的垂直行业范围很广,包括银行、保险、金融服务,高科技和通讯,制造业,零售业,媒体、出版和娱乐,建筑设施服务,健康服务,航空和运输服务等,在这些领域中取得了先发优势。例如,印度金融服务外包的比重为40.4%,承接外包的业务范围逐渐扩大,从原来简单的文书处理类业务进入较高端的数据分析、提供研究报告、趋势预测等业务。我国本土金融服务外包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企业既缺乏相关人才又缺少业务经验。在华外资跨国金融机构将部分业务发包给其专门设立的分支机构,发包给我国本土金融服务企业的情况不多。印度企业还开拓了一些新兴的服务外包领域,如医疗服务外包等。我国服务外包业务范围还比较狭窄,在一些垂直行业中处于发展初期,在一些新兴领域中还处于空白。
(四)产业基础的差异
2004年中印两国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为分别为50.8%和26.1%,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34.5%和52.2%(杜莉,谢皓,2006)。在信息产业内部,2005年我国硬件产业销售收入为3.45万亿人民币,出口2646亿美元,分别占销售总额和出口总额的89.8%和98.7%。2004/05财年,印度硬件产业产值109亿美元,出口19亿美元,分别占信息产业规模和出口规模的33%和10%(商务部政研网,2007)。两国信息产业呈现明显的中“硬”印“软”的态势。我国硬件产业占据主导地位,已成为全球信息产业硬件产品大国,计算机、手机等产量居世界首位。印度
信息产业以软件为主,且以软件出口和服务外包为主导。我国的硬件产业基础好,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有可能与硬件产业形成良性互动关系。我国服务外包有强大的制造业和广阔的国内市场作为支撑。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中,国内服务外包企业大有可为。
(五)发展规模的差异
印度服务外包企业普遍规模较大,有超过1700问企业员工人数在2千人以上,20多间企业员工数超过2万人。印度最大的20问企业直接雇佣了50万人(NASSCOM,2007)。印度服务外包行业涌现出了一批大型跨国企业,例如,InfoSys公司有5.2万员工,在17个国家设立分公司,Wipro公司员工总数也达到4万人。2006年印度排名前十位的软件企业产值占市场总额的42%。我国企业人员规模较小,软件业排名前三的厂商为东软、海辉软件、中讯软件,2006年东软全部软件从业人员只有1万人。我国前十名的离岸软件外包企业产值占仅占市场总额的20.7%,市场集中度不高(胡国良,2007)。在外包合同价值方面,印度服务供应商取得了更大、更复杂的项目,超过5千万美元的合同从2002年的l%上升到2006年的7%(NASSCOM,2007)。我国服务外包企业所承接的服务合同金额较小,与印度相比差距很大。
四、几点启示
随着服务外包成效的显现以及发达国家发包企业分散风险战略考虑,近年来出现了国际服务外包进一步发展和重新布局的趋势,为我国改变这一领域相对落后的状态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一)巩固产业基础,向产业链高端演进
印度服务外包从最初发展ITO业务中的软件外包起步,首先承接软件编码、维护测试等低端业务。通过经验的积累,专业能力的培养,品牌的建立,业务的整合,逐步从ITO业务向产业链的高端的BPO和KPO阶段延伸,形成一个由低到高的产业演进过程。我国服务外包产业也应借鉴这一发展路径。首先,总体上我国处于从ITO业务向BPO业务过渡的阶段,应当巩固ITO这一基础性业务。其次,服务外包专业性强,服务企业能力差异较大,为促进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全面发展,应当积极鼓励各种类型的外包企业从各自的竞争优势出发,逐步推进,形成低端业务与高端业务相配合的完整产业链,全方位承接服务外包业务。
(二)内外并举,离岸外包与在岸外包并重
由于离岸外包能够带来巨大的成本优势,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开始寻求离岸外包服务。麦肯锡指出,全球服务可实现离岸的潜在市场规模达4650亿美元,而目前仅有不到10%的业务实现了离岸(麦肯锡,2007)。发展离岸外包服务既顺应了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又符合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所扮演的角色。应当鼓励我国本土外包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大力发展离岸外包。近期内,应巩固和发掘日韩服务外包市场,并将开拓欧美服务外包市场作为重要目标。另外,与印度相比,我国本土市场更大,制造业发展远远领先于印度,信息化程度较高,潜在市场需求不可忽视。一方面要推动我国本土服务外包企业积极发掘本地市场,另一方面要促进国内企业,特别是金融电信企业等,从提高核心竞争力出发,积极实施服务外包战略。
(三)加强外包基地城市建设,错位竞争,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
商务部提出了服务外包“千百十”工程,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建设10个具有一定竞争力的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目前已经有大连、西安、成都、上海、深圳、北京、杭州、天津、南京、武汉、济南11个城市获批成为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在基地城市的建设中,应当从各地比较优势出发,从专业化出发,针对市场和行业差异,错位竞争。如上海以金融服务外包为重点,打造面向全球的金融服务平台;大连以面向日本的软件外包为主;西安发展对欧美BPO业务:深圳毗邻香港,可以发展香港接单,深圳开发的新“前店后厂”模式。应借鉴我国制造业产业集群的成功经验,促进服务外包产业集群的形成,打造我国的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品牌,缔造中国的“班加罗尔”。
(四)大力吸引外资,同时做大做强本土企业规模,培养本土品牌
印度知识流程外包的发展得益于跨国公司在印度设立的研发机构,全球10大信息技术巨头,包括微软、英特尔和德州仪器,都在印度设立了研发中心,这些研发中心颇具规模,业务经验丰富,可以提供高端的创新产品,向客户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在短期内,可以考虑以我国国内市场潜力为吸引,以我国吸引外资的整体优势为依托,吸引全球领先的服务外包企业以合资或战略合作等多种形式将其在全球其他地区开展的外包业务转移至中国。同时,应大力促进我国本土服务外包企业的发展,扩大企业规模,扩大市场,扩充业务范围,提高竞争力。对本土服务外包企业给予税收政策优惠和金融支持。建立面向本土企业的风险投资基金,培养种子企业,发挥示范效应,努力培养本土企业品牌。
[关键词] 钻石模型 滨海新区 制造业 产业集群
一、引言
开发深圳,带动了珠江三角洲经济腾飞;开发浦东,促进了长三角地区迅猛发展。人们希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成为撬动经济格局变化的又一个新支点。2005年底,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写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标志着滨海新区被纳入了国家整体发展战略。2006年,一系列配套政策相继推出,重大项目渐次展开,滨海新区站在了历史的新起点。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和产业转移加快,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我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这对滨海新区的区域化、国际化、现代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国内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扎实推进,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格局逐步形成。同时,资源能源日趋紧张,瓶颈制约更加突出;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加快结构调整、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增长方式转变的任务非常繁重。所有这些,既为滨海新区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严峻挑战。
本文围绕“钻石模型”提出的六要素, 根据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在发挥规模效应、集群效应、分工效应的基础上,提出制造业竞争力的构建模型。并从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增强金融支持与服务、促进新区制造业技术创新、政策扶持等方面给出了政策建议。
二、产业竞争力的传统分析框架
1.比较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于《国富论》中最早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指各国在生产同样产品时,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所导致的各国之间生产优势的不同,因此各国专门生产本国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产品。在此基础上,大卫・李嘉图提出了比较成本学说,认为一国只要生产自己在成本上具有优势的产品,然后与其他国家交换即可。后来,瑞典经济学家俄林在其要素禀赋理论中进一步认为,各国之间的贸易缘于各国资源条件的差别,各国、各地区应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根据这些基于比较优势原理的理论,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的成功就在于能够准确把握自己的比较优势,并不失时机地将比较优势转化为市场需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地区的成功实践也符合这一理论的基本逻辑:浙江民营企业在起始阶段选择的大多是技术含量不高、资金需求不多、滚动发展能力较强的产业,而这些恰恰是浙江民营经济最初的比较优势之所在;内蒙古的一些知名企业,如伊利、蒙牛、草原兴发的产业特征,也充分反映了当地的资源优势。而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我国的广泛存在,更是体现了我国经济在特定阶段的比较优势,尤其是成本优势。
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面对以技术、知识为产业发展推动主因的信息和知识经济时代,面对将滨海新区制造业产业发展成为主导产业的目标,仅仅依靠比较优势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能将比较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
2.竞争力优势理论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著名产业竞争力研究专家、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教授经过对许多国家的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后,以产业结构“五力竞争”模型为基础,逐步形成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环境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框架和方法,即所谓的波特“钻石”模型理论。用于分析一个国家某种产业为什么会在国际上有较强的竞争力。
波特认为,这四个要素具有双向作用,形成钻石体系(如下图)。在四大要素之外还存在两大变数:政府与机会。机会是无法控制的,政府政策的影响是不可漠视的。
三、滨海新区制造业竞争优势分析
区域性重点产业的选择是非均衡发展策略和比较优势原理的实际应用。区域经济发展中,必须因地制宜,依托现有优势产业、产品,准确把握产业发展方向,着力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推进产业聚集。天津滨海新区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是天津滨海新区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实现区域协调、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1.滨海新区经济概况
新区经济规模继续扩大,产业结构层次提升。从三次产业的增加值来看,第一、二产业保持了良好稳定的增长态势;同时,众多现代服务行业落户滨海新区,使新区的第三产业得到了较大发展。
2.滨海新区制造业竞争力分析
滨海新区现代制造业已初具规模,电子信息、石油和海洋化工、汽车及装备制造业、现代冶金、生物技术和现代医药、新型能源和新型材料等六大优势产业迅速发展。
(1)生产要素
①地理位置优越。滨海新区位于我国华北、西北和东北三大区域的结合部,地处环渤海地区的中枢部位,京津和环渤海湾城市带的交汇点,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我国北方地区进入东北亚、走向太平洋的重要门户和对外通道,也是连接我国内陆与中亚、西亚和欧洲的亚欧大陆桥的东起点。
②自然资源丰富。滨海新区腹地广阔,自然资源丰富,拥有大量的荒地、滩涂、湿地和石油、天然气、原盐、地热、海洋资源等,为新区形成以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见表1)
数据来源:天津统计年鉴2006年
③科研环境。滨海新区目前已经具有较为良好的科研环境。现有42家国家及市级科研机构、35家博士后工作站和49家大型企业研发中心,8家风险投资公司,10家科技创业孵化基地。建立起多层次的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人才创业基地,成为京、津科技圈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新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2%。到2010年,这里将拥有国家级和市级的研发机构100家,企业研发中心2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的比重将达到一半以上。
④新区基础设施。滨海新区1994-2004年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累计651项(含重复计算跨转项目256项),实际建设项目431项,竣工395项,有36项跨转至2005年实施,累计完成投资681.4亿元(占新区固定资产投资2663.8亿元的25.58%)。
⑤现代交通体系初步建成。2006年11月的《滨海新区综合交通规划》,通过公路、铁路、轻轨、机场、港口的有机组合为滨海新区构建了一个便捷、高效的立体交通网络,为破除区域合作“瓶颈”搭建了物质平台。
(2)需求条件。十一五期间,滨海新区的先进制造业将获得较大的发展机遇。
此外,装备制造钢材深加工、电子信息、医药、新能源与新材料在十一五期间加快发展。
(3)制造业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大做强电子信息、石油和海洋化工、汽车和装备制造、石油钢管和优质钢材、生物技术和现代医药、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优势产业,提高现代制造业综合竞争力。争取到2010年,滨海新区工业总产值达到7500亿元。
资料来源:滨海新区官方网站
(4)机会和政府
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的天津滨海新区,自2005年被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以来,已进入了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全面开发开放的新阶段。而政府在四个方面对滨海发挥作用:一是规划;二是提供一些方便、提供一些政策,打破环渤海地区发展中间的障碍;三是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比如在环境、项目审批和京津的快速通道等方面要给予关照;四是给予政策上的特殊优惠,如成立渤海银行、天津周围有大量的荒地和盐碱地,在土地政策上适当给予一些关照等。
四、滨海新区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行政区工作欠协调,没有形成合力
天津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滨海新区管委会,负责滨海新区有关发展事宜,在区域经济管理方式上力求创新,实行经济联合,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对新区的前期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滨海新区管委会不是一级政府,在新区的规划、管理、协调等方面缺乏权威性,新区内的各个行政区、功能区内部仍存在各自发展、过度竞争的现象,影响了新区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限制了新区内资源整合和配置的合理化,阻碍了新区的快速发展。
2.产业集聚效应有待充分发挥。
发展现代制造业需要形成高层次的产业集群,以此标准来衡量,天津滨海新区尚有很大差距,产业之间协调性差。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首先,主导产业发展要求的配套产业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主导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抑制了主导产业提升的空间。其次,主导产业发展之间协调性和互补性差,难以形成合力和相互促进。第三,相关服务业发展缓慢,无法为主导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成为制约主导产业发展的瓶颈。第四,外国资本与民族资本未能有机融合、互促互动。
3.现代服务业的滞后
2004年滨海新区服务业占全区GDP的比重仅为29.54%,低于天津市43.20%的平均水平13.66个百分点;与京、沪、穗的60.00%、47.86%、53.03%相比,分别低30.46、18.32和23.49个百分点。新区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现代生产业发展严重不足,服务市场体系发育程度低,城市服务功能不强,与发挥区域经济带动作用所要求的服务功能不相适应。
4.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自主创新能力是现代制造业基地的重要方面,没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工业区只是资本临时落脚的“飞地”,一旦条件发生变化,资本就会迁移到其他地区,造成工业区的衰败。目前,滨海新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对外资的依赖性很强。缺乏高水平的科研机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也不足,制造业仍然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
5.生产业发展滞后
滨海新区多年来一直以发展制造业为主,第三产业规模小、比重低。2004年滨海新区服务业占全区GDP的比重仅为29.54%,低于天津市43.20%的平均水平13.66个百分点;与京、沪、穗的60.00%、47.86%、53.03%相比,分别低30.46、18.32和23.49个百分点。新区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现代生产型服务业发展严重不足,服务市场体系发育程度低,城市服务功能不强,与发挥区域经济带动作用所要求的服务功能不相适应。
五、滨海新区制造业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滨海新区制造业集群的构建模型,以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为基础,进行了发展和补充。(见下图)
1.坚持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制造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支撑,建设生态型工业园区,促进工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形成,实现制造业发展与资源环境、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制造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天津滨海新区的产业布局将更加注重发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2.地方政府在产业集群培育中的作用
首先,产业集群的产生需要地方政府的间接参与。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地方政府不应直接参与产业集群的发展。但是,产业集群在产生的初期,其各方面的优势还没有体现出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果没有地方政府的有效帮助,区域性产业集群的产生就会很艰难。其次,集群氛围的改善需要政府。集群内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产业的升级、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以及集群外部的市场环境等建设均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参与。通过地方政府的努力,改善产业发展的环境,为产业集群的形成提供“公平、公正、公开”的发展空间,解决诸如风险融资、中介服务、产学研合作、信息支持、产业空间布局等问题。
3.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
目前,制造业原始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相当一部分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已成为影响我国整体竞争力的极大障碍。一是搞好规划。在确定提高产业、行业、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目标、重点、实现途径和具体政策措施,强化对创新能力建设的引导,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规划的重要内容。二是提升能力。要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性创新研究提供可靠的支撑条件。推进技术创新服务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等机构的发展,健全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三是创新机制。配合有关部门积极推动科技体制改革,做好科技资源共享的顶层设计,打破资源分散、封闭和垄断的状况,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社会科技资源的高效配置。
4.生产业的发展
一是提高滨海新区服务功能,作为现代经济条件的经济中心,体现为区域内部全体成员的产业调整与经济均衡增长提供有效的服务。二是环渤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之间要尽可能寻找共同利益,减少产业重复发展与恶性竞争,提高环渤海经济区在国内国际经济中的竞争力,为更高层次的合作奠定基础。三是完善城际交通服务网络。四是加快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为环渤海区域提供高效的金融服务。鼓励国内外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在滨海新区设立分支机构,全面提升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功能。五是大力发展技术服务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跨国公司设立研发中心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和更加优惠的政策,引导跨国公司进一步提高所投资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通过政策引导,鼓励跨国公司与国内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科技合作关系,转移先进技术和培养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春雷:《近年来关于比较优势理论的探讨及评价》,中国改革报,2006-11-3
[2](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2002
[3]滨海新区专题研究报告.渤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12月20
(一)完善中国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的发展的需要
中国的金融改革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中国的金融体系仍然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与挑战。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一定需要非常强大的、完善的金融系统来支撑。从整体上看,近年来中国一直保持着以中介贷款融资为主市场,证券融资为辅的格局,银行体系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同时,资本市场过小与银行过多的融资负担又使得金融体系整体发展水平落后,效率低下。因此,中国目前的这种融资体制不利于长远的金融稳定,经济增长潜力尚未充分发挥出来。
因此,改善中国的金融结构,使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之间存在着稳定的互动发展,才能使金融系统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能力。从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迅速发展的金融中介机构为资本市场的发展起了巨大的催化作用,而资本市场的激励作用又促进了金融中介机构的日益完善。所以,一方面需要加快证券公司、基金、信托、保险等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坚持发展资本市场;另一方面要加快银行类金融中介的改革,调整发展战略,积极开展投资银行业务,逐步从综合经营走向混业经营。
(二)中资商业银行盈利模式面临考验
银行业作为一种服务行业,其服务特性更多地是体现在其中间业务领域。由于种种原因,国内的银行主要是依靠利息收入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各银行来自中间业务的收入比重都很小。
美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之比从1930年代至今经历了高——低——高的轮回,这与美国混业——分业——混业的历程有很大关系。美国商业银行1934年的非利息收入与总收入之比为24.57%,198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非利息收入占比达到最低点,在1981年仅为7.09%:1990年后,美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逐步增加,特别是1999年以后,占比上升到40%以上,2005年的占比为43%。其中,在2005年美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中,手续费收入占比不到20%,并且有下降趋势,大量的是其它非利息收入。其它非利息收入较多,与美国金融市场发达从而商业银行投资工具多、以及混业经营有很大关系。
与美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相比,中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明显偏低,而且来源单一,主要来自于手续费收入。这充分反映了中国金融业分业经营的特点,银行基本上没有来自投资银行业务、保险业务等方面的收入,只能依靠网点优势赚取结算、等收入;另外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银行也没有来自存款账户管理的收入。
目前,国际一流银行的业务结构中,投行业务基本上占总收入的30%以上。2006年全球十大投行业务排名中,以花旗集团、摩根大通等为代表的“银行系”金融机构占据了半壁江山,资本市场及中间业务的发展水平和潜力如何,正日益成为国际投资者对上市银行估值的一个重要指标。
因此,中国金融业面临的市场结构、竞争格局和经营环境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实力强大的外资金融机构银行不断进入市场,使国内银行在规模与业务创新方面具有强大的竞争压力。面对资本约束、利率市场化、融资结构失衡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国外混业经营的强烈冲击和严峻挑战,我国商业银行向更广阔的资本市场拓展成为必然选择。
(三)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开始从事部分投资银行业务
虽然我国实行了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但实行的分业经营并不是绝对的分离,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交叉和合作,而且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加快,混业经营的步伐逐步加快,我国正逐步走美国类似的道路,即从混业到分业再到混业。
我国商业银行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目前主要通过银证合作方式实现。
银行与证券公司的合作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银证转账、基金托管、证券业务以及资金的合作。
银证转账业务主要是指证券公司通过银行网络进行客户资金的划转是指投资者通过银行的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或者证券公司的网上委托、电话委托系统以及双方的自助终端等方式,实现证券保证金账户与银行储蓄账户之间的资金实时划拨。根据《证券法》第132条第2款的规定,“券商客户的交易结算资金必须全额存入指定的商业银行,单独立户管理。”随着证券公司管理的日益规范,银行与证券公司之间建立了托管银行的制度,一方面具有经济性,另一方面更强化了风险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基金托管是根据(《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商业银行作为基金的法定监管人,不但要保管基金的全部财产,办理基金名下的资金往来,还要监督管理人的投资运作、审核基金净值及基金价格。
证券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与证券公司合作,开展“银证通”业务,即指在商业银行业务系统与证券公司交易系统相联接的基础上,以银行活期储蓄存款作为个人投资者证券资金清算帐户,通过银行电话银行或网上银行系统进行证券交易等相关业务,是为提供客户同时投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便捷金融服务。
资金合作,是指商业银行为证券公司提供合法资金。虽然,《证券法》、《商业银行法》都规定禁止银行资金违规流入股市,但《证券法》同时又规定“证券公司的自营业务必须使用自有资金和依法筹措的资金”,因此,证券公司可以通过股票质押方式向银行借款。
商业银行可开展部分债券业务,但目前仅限于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发行、兑付和承销政府债券,发行短期融资券业务;法律上并不禁止商业银行在境外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包括成为资产发起人以及二级市场上进行投资;财务顾问业务,《商业银行法》和《证券法》对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的财务顾问业务都没有禁止性条款规定;基金管理业务,2005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和证监会联合《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允许符合要求的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可以进行证券投资。
目前商业银行开展的部分投资银行业务,为商业银行进一步综合经营奠定了良好基础。
2、中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管理
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部门成立和运作的时间尚短,与行内其他机构和部门存在职能交叉和业务重合,业务流程和协作还需进一步磨合。一方面行内其他机构和部门与投资银行部门存在分工合作的关系,另一方面在许多项目上也存在竞争关系。因此,需要投资银行部门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借鉴国外金融机构的业务定位和竞争策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业务定位和方向,在此基础上,加大业务创新、组织机构、风险控制机制以及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的创新,充分整合内部资源,实现投行业务与商业银行业务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成为未来金融机构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工行、建行、中行等国有商业银行近期都把投资银行业务作为今后主要的业务拓展领域,集中力量打开投资银行业务市场。而部分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如招商银行、浦东发展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等也都已成立了投资银行部,从事除股票和债券的承销和交易外的投资银行业务。在实际操作方面,我国目前存在的投资银行业务品种少,发展较慢,而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更是处于刚刚起步阶段,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如何发展,如何寻求突破是各商业银行面前的主要问题。
(一)中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重点
从美国金融业的历史看中国银行业的未来,如果说四大国有银行凭借其天然的规模优势和庞大市值具备了成为“中国花旗”、“中国汇丰”的雏形,而城市银行则凭借其区域性优势占据了地区银行的生存空间。而对于其它13家全国股份制银行来说,在中国所有银行中成为大型的综合性银行的银行可能只有一、两家,多数股份制银行都将分化为各种形式的专业化银行,在这一分化过程中,谁能最先找到自己的定位,建立起专业化的优势,谁就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胜。
因此,一般商业银行在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时,应和商业银行的长期发展战略相结合,明确发展定位,与原有优势资源相结合,选择适合自己的业务发展模式,并将开展投资银行业务与实现专业化发展结合起来,打造核心行业,像投行一样的定制化服务,以及细化交易结构等。结合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情况,不断创新,走出有特色化的、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在目前,商业银行可以从搭建的七个投行业务创新平台中进行选择,并结合内部的优势业务,向专业化发展,可以重点发展以下业务:
1、综合性资产管理业务
随着商业银行设立基金公司的试点扩大,通过基金公司为富裕个人客户提供的各类理财服务,包括货币市场基金、股票投资、债券投资、票据投资、委托贷款等业务;加上商业银行金融市场部原有的外汇理财、人民币理财以及衍生工具理财产品,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覆盖不同风险和收益的理财平台。将资产管理业务进行整合,并进行联合营销,将满足不同客户的风险偏好和收益需求,并为客户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将既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并购业务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给中国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但随着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之间的整合和行业之间的整合,许多并购行为将发生,一方面可以为企业并购提供咨询服务,另一方面可以为企业并购提供所需资金。
3、专业化行业金融服务
通过对某一行业的发展进行充分研究,围绕行业发展的价值链,专门为该行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并针对不同发展阶段提供不同的资金需求方案,形成自己的业务特色,进行专业化的、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以及管理服务。如民生银行投资银行部开展的“封闭式房地产项目”就是属于此种类型,围绕房地产的开发提供全方位的资金需求,同时对项目进行全方位的监管,将风险控制到最低。
此外,探索探矿权、采矿权抵押贷款业务,并对矿产类公司的价值链进行规划,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方案。由于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随着资源的逐步消耗,其价值越来越体现出来,目前矿产资源的价格在近年来一直保持持续上涨的趋势,行业的风险较小,但市场价值却非常巨大,发展潜力高。
4、股权直接投资
直投业务特别是对拟上市公司的投资利润收入丰厚。从国际上看,直投业务是国外投行的重要利润来源。如高盛投资中国工商银行、以及2006年收购西部矿业3,205万股权;摩根斯坦利投资蒙牛并运作公司上市,之后获得了巨额的投资回报,其投入产出比近550%,而对平安保险、南孚电池、恒安国际、永乐家电等多家行业龙头企业的投资与套现均非常成功。从有关数据可以看出,高盛投行业务的PE的账面价值在2006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公司类PE业务增长近78.22%,发展迅速。
从国际上的私募股权投资(PE)情况看,国际上的PE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形势,出资人45%来自于养老金,10%来自于银行、保险公司,还有12%来自于个人和企业。
随着国内创业板的即将推出,将出现更多的投资机会。目前,信托公司已经被批准进行PE投资,证监会也批准中信证券和中金公司两家证券公司开展直投业务的试点。
因此,虽然目前银行资金不能直接进行投资,但可以通过信托公司或证券公司资产管理的通道间接将资金进行股权投资,获得更多收益。
5、资产证券化业务
关于商业银行如何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推行结构化融资。
总之,由于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无论是在组织机构、管理制度、风险控制,还是在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企业文化等诸多方面都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与现有的商业银行体制存在相当大的差异。
因此,商业银行必须详细分析自己的组织结构、业务特色、风险控制能力以及与专业投资银行相比在开展投资银行业务上所具有的优劣势,根据投资银行的行业特点进行相应的管理变革和产品创新,为投资银行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和宽松的环境,建立具有投行竞争力特点的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建立起一整套与商业银行原有的、保守的风险管理制度不同的投资银行风险管理制度,在规范发展的同时有效地控制风险;同时,还需要加强投行部门与行内其它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加强和行外的机构进行合作,有效规避政策的限制和监管风险,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综合优势,不断完善和整合投行业务平台,不断推出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在竞争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为今后进一步发展综合经营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商业银行投资业务的未来营销战略
目前,各家商业银行都把投资银行业务作为今后业务发展的主攻方向,并利用商业银行的客户资源和声誉开展业务,在项目融资、银团贷款、财务顾问、收购兼并等投资银行业务上取得了一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随着业务的开展,内部资源的整合,商业银行在开展投资银行业务营销时,应在考虑自身特点和优势的基础上,重点从以下方面的实现突破。
1、投资银行业务营销应结合商业银行发展战略,发挥自身优势,实施长远规划。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在业务运行和市场开发能力等方面还不成熟,客户也有一个接受和适应的过程;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加快,投资银行业务今后的市场潜力非常大,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因此,商业银行应高度重视投资银行业务营销工作,在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规划上,要树立长远目标,制定适合本行实际的长期发展战略;同时,要充分利用商业银行的信誉、客户资源、机构网络、资金实力等优势,积极开展融资、理财、并购、顾问等投资银行业务,在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同时,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
2、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营销应以客户为中心,在拓展业务上实施多元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的战略。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营销应坚持“以客户为中心”,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开发多元化、系统化的投资银行业务产品,为客户设计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对客户实施多元化营销策略。同时,要针对VIP个人客户和重要公司客户进行专业化营销,为客户提供专项服务、个性化服务。
3、商业投资银行业务应树立特色观念,在实际运作中实施品牌战略。目前,各家金融机构都在瞄准投资银行业务市场,如果要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必须要树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这是开展投资银行业务营销的“重中之重”。目前,各家商业银行需要都根据各自在不同领域的优势,不断创新,以便在今后开展投资银行业务营销时有所侧重,注意树立“品牌意识”,在某些投资银行业务的领域中突出各自的“品牌形象”,并在此基础上抢占市场份额,创建具有本行特色的投资银行业务品牌。
4、投资银行业务营销应统一集中管理,在业务管理上实施团队营销。目前商业银行内部的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参差不齐,大都分散在各业务部门,各地分支机构的发展程度也不均衡。随着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今后商业银行应对投资银行业务要集中统一规口管理,不能归口的,由总行成立专门部门负责协调;同时总行投资银行部应加强分支投资银行机构的业务联动,通过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争取优质高端客户,取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此外,在开展投资银行业务营销时,应注意实现多目标营销并重,尤其是对优质客户的业务要实行交叉营销,形成投资银行业务和传统银行业务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中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在充分发挥商业银行业务的品牌、资金、业务网络、客户资源等优势的同时,需要整合行内、行外以及证券公司的业务资源,制定长期经营战略,全力打造投行业务品牌,通过管理、机构、产品、业务流程、销售、人才规划等全范围的创新,构建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结构合理、风险可控的经营管理格局。
(三)经营战略和目标模式
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需要通过对商业银行业务的特征、优势和投资银行业务的特点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从投行业务发展全局出发制定经营战略和发展目标。
鉴于银行业目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格局,商业银行内部对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有一个逐步认识、理解和接受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考虑以下经营战略:
1、建立业务管理机构
鉴于当前各商业银行业务经营松散、自发性较强的现实,商业银行有必要按市场导向重新考虑内部职能机构的设置,建立独立的专门投资银行业务管理组织机构。当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到一定规模,为大力拓展投资银行业务,商业银行可在总行层面建立按事业部制运作的投资银行部,给予投资银行部相对独立的经营决策权,以有效把握市场机遇,充分调动内外部各种资源,对投行业务实行系统的策划、拓展和管理。
2、进行准确的客户定位和客户需求挖掘
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客户定位应建立在现有客户分类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客户的综合特征,分析潜在需求,作出准确定位。从商业银行所具有的资源优势出发,投行业务的开展应以公司客户和VIP个人客户为主要客户群,以大型优质企业为当前重点发展的客户,以成长性良好,与银行服务实力相匹配,具有潜在投行业务需求的中型客户为未来重点业务开发对象。
3、多元化业务组合战略与重点业务战略相结合
在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初期,需要构建相对平衡、能够带来稳定收入流的多元化业务组合;随着优势客户资源的挖掘,逐步形成了优势业务,此时,需要优先发展那些具有发展潜力巨大、客户资源聚集的业务,逐步形成某一业务领域独特的经营能力和经营特色,并形成较大的竞争优势,培育出投资银行的核心业务,树立自己的品牌。
4、全面创新战略
这是塑造大型专业化投资银行核心竞争优势的决定性战略之一,需要在制度创新、业务创新、产品创新等三个领域协调展开。在业务和产品领域方面,首先结合传统商业进行产品创新,拓宽业务领域,重点放在具有长期发展潜力的业务领域,开发高质量的全新产品;在制度创新方面,重点建立和完善组织结构创新、决策体系创新、业务流程创新、风险控制和财务监督体系创新以及资源分配与共享机制创新方面。
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一方面,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投资银行业务和商业银行业务,并促进两个业务的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增强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投资银行自身业务的发展,打造出业务品牌,随着政策的放开,通过投资银行业务资源的整合,将可能成为独立的公司,成为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中心。
5、业务整合
为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优势,快速有效的拓展投资银行业务,建立投资银行部为核心的投行业务运营平台,采取相应的策略有效的整合内外部资源,对业务进行整合,准确的细分客户并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6、核心竞争力培育
综合化经营的着力点,就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为客户提供不断创新的综合化金融产品,来提升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同样,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也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利用商业银行的优势和内部管理来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四)业务流程管理
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需要在执业规程、业务流程、管理与决策方面遵循标准化、程序化、科学化、市场化原则。在业务操作中,需要进行业务流程管理,以防范风险,提高工作效率。
在投资银行业务流程设计中,首先应当弄清楚为客户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围绕产品的信息流、物流和服务流这三个主要方面而进行设计,找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一般而言,对商业银行投资银行来说,能够创造核心竞争力的是“研究报告和解决方案”和“提供资金”。
一般来说,普通投资银行业务项目流程包括了信息收集、项目立项、项目实施和优选、内核、方案实施、项目总结等,不同的业务有不同的具体业务流程。但从投资银行的业务范围来看,可以根据项目的类型进行流程管理,如将业务分为顾问类(如财务顾问、投资、理财顾问)、操作类(并购、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不良资产处置等)和融资类(项目融资、银团贷款、结构融资、过桥贷款等)来管理。
对于总分行结构下投资银行组织结构,根据项目的来源、项目规模和难易程度采取的业务流程管理也不相同。首先,总行设投行业务管理中心(负责全行投资银行业务的组织和协调),分行设投行业务需求处理平台(负责集中辖区内客户的投资银行业务需求),并建立授权制度,按照品种、风险程度高低、金额大小、操作程度难易等标准来界定相应权限,确定总、分行经营种类与额度。其次,将业务需求分三类:分行解决类、总行解决类和外部解决类,然后分类实施处理。分行解决类客户需求,由分行组织业务团队,按照我国商业银行制定的业务模式和质量标准提供服务;总行解决类客户需求,由总行在全行范围内组织团队提供服务;外部解决类客户需求,由总行负责联系海内外专业机构。
(五)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的品牌定位及品牌管理
作为从事高风险产业的商业银行。历来都非常重视信誉,把信誉作为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优良的信誉是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先决条件,可以获得投资者的信赖、取得筹资者的认同。同样,在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并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市场营销、服务等各个环节中得到很好的落实及突出品牌的顶尖特性。所以,商业银行的信誉优势和产品品牌都将有助于投资银行业务介入市场并得到商机。
但是,由于投资银行的业务产品是结合传统商业银行业务进行的创新,也是满足客户需求的需要,加上创新是塑造投资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是克服风险的最佳手段。因此,投资银行业务产品可以同原有商业银行的产品有不同的品牌,在两者品牌没有冲突的情况下,投资银行可以自己发展自己的品牌,并进行管理。
四、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风险控制与监管
风险是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一方面给商业银行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也增加了风险机会。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属于非银行传统业务领域,所面临的风险构成将会有很大改变,信用风险将不再是主要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信誉风险、交易对手风险、操作风险等成为需要重点关注的风险。一直以来,国内银行业主要致力于提升信用风险管理技术和水平,市场风险管理和操作风险管理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银行需要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和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加强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的控制,促进投资银行业务长期稳定发展。
(一)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内部风险控制
一般而言,投资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有政策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等,不同的投资银行业务有不同的具体风险(如承销风险、并购风险、投资风险等);而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是金融风险(包括流动性、信用、偿付风险等)、操作风险、商业风险(包括宏观经济和政策,法律和制度、声誉等)和偶然风险(各种外部风险)。可见,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有许多相同的风险因素,但商业银行更关注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
一直以来,国内银行业主要致力于提升信用风险管理技术和水平,市场风险管理和操作风险管理仍处于起步阶段。而随着投资银行业务的开展,商业银行除了继续关注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外,还需要重点关注市场风险、法律风险、信誉风险、交易对手风险、操作风险、关联风险、利益冲突风险等。因此,开展投资银行业务,需要商业银行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内部风险控制。针对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风险,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方法和措施进行风险防范和控制:
1、完善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
(1)完善风险管理平台。
在原有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将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纳入风险管理体系,不仅是针对投资银行各业务单元风险进行风险控制,更多的是立足于全行的层次,全面监控整体风险。同时,将业务、风险管理、审计稽核三条线独立,使风险管理和审计稽核独立于经营系统,直接向总行风险管理部门负责。
(2)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的制度框架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第一,设立两个层面的组织架构。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在总行内部
控制部门建立投资银行业务的内部控制体系,主要是要合理地制定投资银行部门的责任和权限,明确授权方式,建立有效的监督方式;二是通过在投资银行部门内部建立专门的内控组织来实施对投行业务的内部控制,负责对具体投行项目实施监督和稽核。
第二,根据投资银行的业务特点制定内部控制的手段和方法。包括对每一项业务、业务模块做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风险评估应当区分哪些风险是银行可以控制的,哪些是银行不能控制的,并做不同的处理。
第三,建立集中信息系统并有有效沟通渠道。商业银行应该建立一个涉及全部业务活动的信息管理系统,并保证其安全可靠。通过这个信息管理系统,所有相关人员都能够得到所需要的信息,使所有员工充分了解与他们履行职责有关的政策和程序。这样,可以将投资银行业务加入信息系统,使公司决策层能够及时获得有关投资银行业务财务、经营状况的综合性信息,以及与决策有关的外部市场信息。
2、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
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一方面需要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另一方面需要将投行业务风险与银行业务风险进行隔离,建立健全风险约束机制。
首先,建立规范和完善的内核制度。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下,结合投资银行业务自身的特点,并借鉴国内外大型证券公司的内核制度建设的经验,建立一套权责分明、规章完整、运作有序、高效的内核工作机制。
其次,在总行一级部门之间建立内部防火墙,增强风险控制意识,强化风险教育。“防火墙”制度能够有效地减弱商业银行内的风险传递与风险外溢,具体包括信息防火墙、人事防火墙、业务防火墙等。防火墙的设置是一项非常具体、复杂的制度建设。
第三,增强依法经营的意识。由于金融政策因素的影响,开展投资银行业务中常受到监管的约束和法律的障碍,要求投行人员提高依法开展业务的自觉性,努力寻找改善和转化风险的有效途径。
3、从人力资源角度控制投资银行业务风险
首先,建立有关投资银行业务人员的人才招聘、储备方案,选择适合的招聘渠道,建立完善的投资银行业务人员的人才评价体系,保证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高的道德水准;其次,定期进行投资银行业务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并定期进行有关商业银行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的法律法规培训;此外,还需要对投行人员进行包括内控意识与风险理念培养。
4、建立投资银行业务创新过程中风险防范措施
创新是投资银行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开展就是为了满足客户的新需求,提供新产品和服务。因此,在业务创新中可能会受到银行监管部门、证券监管部门以及其它监管部门的监管,一方面需要完善有关创新性业务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还应与监管部门沟通,避免监管风险的发生。同时,还应该对新产品和服务对现有产品和服务的影响进行评估,并建立新型业务应急预警机制。此外,新产品的推出、服务协议的制定、收费项目与收费标准的确定和调整等都要经行内法律事务部门进行合法性审查。
(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外部风险监管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混业趋势明显的影响下,确保金融体系的整体安全、鼓励竞争、强调效率和保护投资者利益已经成为西方国家的主导监管理念,并不断推动着金融监管制度的重构和金融监管方式的转变。从全球范围看,出现了货币政策制定与金融监管职能的分离趋势以及金融监管一体化的趋势。
2004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公布《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简称“新协议”)。“新协议”提出了银行监管的新框架体系,主要由“三大支柱”(最低资本要求、监管当局检查评估、市场约束)所构成,代表着最新的银行风险监管理念,为改进银行业的风险管理奠定了基础。
“新协议”的内容更加广泛、更加复杂、摈弃了“一刀切”的资本监管方式,提出了计算资本充足率的几种方法供选择。“新协议”有以下三方面的创新:
第一,进一步扩展、完善最低资本充足率的内容与要求,并就资本充足率计算中的各种风险测算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
第二,转变监管部门监督检查的方式和重点,监督检查被监督银行的资本金与其风险数量、风险管理水平是否相匹配,鼓励银行不断改进风险管理方法、提高风险管理技术,对银行进行全面的行业监管。
第三,对银行的信息披露范围、内容、要点及方式,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对银行风险进行全面的社会监管。
根据“新协议”,对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要求更全面,更为严格。面对资本约束和资本困境的严峻挑战,国内商业银行加快业务转型,大力拓展低资本消耗的零售银行业务、中间业务,包括投资银行业务,积极调整传统的以公司信贷为主导的业务结构。
在原协议中,风险主要是指信用风险,而“新协议”的风险包括了三类: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其中,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是投资银行业务中面临的主要风险,特别是对各种理财产品、金融衍生产品的市场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是监管当局监管的重点。
“新协议”要求银行推行全面风险管理,其中要求必须将投资银行业务与交易业务与其它业务一起分别归结为三类风险,并应用适当的风险评估方法进行度量,并进行风险汇总。这对投资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此外,“新协议”适当扩大了资本充足约束的范围,以抑制资本套利行为。原协议中,对证券化资产的风险水平确定得比较低,没有充分考虑市场风险和利率风险。“新协议”对银行投资于非银行机构的大额投资要求从其资本扣除,即对资产证券化的投资进行了一定的限制。
总之,“新协议”鼓励商业银行不断改进风险管理方法、提高风险管理技术,建立起能及时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各种风险的管理系统,以增强有效防范风险的能力。
(三)加强对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监管
首先,要更新监管理念。与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相比,“新协议”不仅推动了银行监管理念的重大变革,还勾画出了一个新的银行风险监管框架。银行监管当局作为一种外部监管,要重点检查、评估商业银行决策管理层是否充分了解、重视和有效监控本行所面临的各种风险,是否已经制定了科学、稳健的风险管理战略与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已建立了能够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各种风险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要检查、评估商业银行采用的内部评级法是否可行,以及通过内部评级法计量风险和确定资本水平是否可靠;要对所建立的内部风险管理系统的可靠性及有效性进行及时检查和评估。在此基础上,监督检查商业银行是否根据其实际风险水平,建立和及时补充资本金。此外,要监督检查银行是否及时、充分、客观地披露所规定的相关信息。
其次,从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转变。在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对银行业实行机构性监管,突出表现在:重市场准入管理、轻持续性监管,重合规性监管、轻风险性监管。由于商业银行从事投资银行业务,包括保险业务,如果单由银监会监管银行,只能监管商业银行业务。在我国仍实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分业监管的情况下,除了“三会”分工协作,各负其责的监管外,应当从对银行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转变,及不同监管机构监管银行的不同业务。银监会主要监管银行的商业银行业务,证监会主要监管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保监会主要监管银行的保险业务。
第三,现阶段的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的监管格局,使得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的监管自成系统,工作中各司其职、条块分割、沟通不足、信息难共享,这些因素影响了金融监管的有效性。从我国金融发展的现状来看,我国似乎已经逐渐出现了对统一金融监管的客现需要。一方面,我国加入WTO后,无论是金融产品的交易,还是金融组织、金融市场之间的合作与结合都将从广度和深度上日益加强,金融全球化对我国金融的影响日益深远。与此同时,随着我国金融与国外金融的联系日渐紧密,对金融业的监管和控制也变得更加复杂、更加困难,尤其是国内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与全球混业的趋势、国外大型金融集团的合作使得监管的难度更加凸显。另一方面,国内不同金融部门间的业务合作和交叉越来越多,金融集团的发展等已经初露端倪。这些均就要求金融监管体系更加灵活、更加综合、更加统一,以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我国金融监管从分业监管向综合监管、统一监管过渡有可能成为一种历史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