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平台经济研究报告范文

平台经济研究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平台经济研究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平台经济研究报告

第1篇:平台经济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奶牛养殖,奶业生产,产业模式,奶联社

一、国内奶业发展现状

奶业作为食品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国家食品安全以及改善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根据《中国奶业经济研究报告》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奶牛的存栏量已达120万头,原奶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三。但平均单产仅4.6吨,不及发达国家的一半。我国人口众多,现有的奶制品无法满足需求,供给仍需大量进口保证。虽然我国有众多千头养殖场,但是更多的奶牛分散在散养户,规模超过100头牛的牧场仅占20%。

在中国的广袤内陆地区,奶牛养殖业仍主要集中在农村,规模化程度低,奶农闲散养殖程度高。落后的庭院式养殖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当地的奶牛养殖产业,使当地的优势资源缺乏充分利用。目前我国奶牛养殖产业管理相对混乱,养殖水平参差不齐。一家一户的散养模式已显现出很多的问题,并且越来越不适应时展的需要。

二、奶联社模式简介

奶联社模式以已有的奶农奶牛为基础,组建生产合作社,搭建技术管理平台,采用现代化设施设备,将牛奶生产、加工、销售连接起来(刘玉满,姚梅,闵贞,2010)。奶联社从生产模式上入手改变原有简单的奶农+公司结构,实现生产最大化,保证产品安全。奶联社严格实行人畜分离的养殖模式,保证防疫措施规避个体养殖面临的高疫病风险。

(一)国外成功经验。在欧洲地区,经过长期发展与完善,奶农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各种形式的合作社,按合作社的章程实行统一经营、统一核算、利润分成(Boyke,Debra Wendorf,2010)。欧盟主要奶业生产国90%以上的奶农都是各类奶业合作社的成员。据欧盟农业协会的不完全统计,欧盟目前有4万多个农业合作社组织,在营业额最大的15个中,奶业合作社占10个(Stephanie Schlecht, Achim Spiller,2012)。印度“阿南德模式”,将牛奶的生产、加工以及奶农利益充分结合优化。社员平等入股,实行民主管理共同负责合作社。同时政府大力支持奶联社,提供资金支持并放宽政策(Stocks, Caroline,2011)。

(二)内蒙古新探索。我国内蒙古地区在2004年开始尝试“奶联社”新模式,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地域特色的情况下,上联奶农,集奶牛、饲料地、劳动力资源为一体,保障农户现有资源的增值;下联乳制品企业,力争达到欧盟产品质量,实现与乳品企业一体化经营(李兆林、李正洪,2011)。慢慢吸收奶农成为奶制品生产的参与者,使农户转型为投资者。

三、因地制宜新型奶联社模式

《中国奶业发展战略报告》指出,对中国奶业中长期的建议其中之一是优化奶业的生产组织形式,促进原料奶规模化生产。我国的农业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尚存在差距,因此在学习的同时需要更多符合自身实际的调查与研究。

国内现行的生产模式主要有个体农户自养和奶牛+公司的奶牛小区。其中奶牛小区已基本有生产、销售一体化意识,但规模小,联系程度较低。适合中国内陆地区的新型奶联社应在政府引导下,公司农户相结合分担和化解鲜奶生产者的市场风险;通过产业化服务,促进奶牛饲养者提高饲养技术,扩大生产规模。政府应鼓励合作社和相关服务站的发展,牵头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使奶联社统一配置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奶农可以选择将牛卖断给企业,也可以选择作为股东以牛作股份入股企业,同时还可以自愿进入企业成为员工或管理者。

四、奶联社实施建议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日益富裕,市场对奶制品的数量质量都提出了新要求,只有更新生产模式才能使奶产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扭转奶农守旧观念,促进与企业真诚合作。内陆地区奶农由于文化程度不高,没有接受过奶联社相关知识普及,对合作社存在不信任问题。针对这种现状,应以企业为主导,深入基层,对新型的养殖与合作化模式进行深入的宣传讲解。改变奶农守旧观念,借助国家的保护政策,更新观念,促进农户与企业诚信合作,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的奶牛养殖技术来实现现代化生产,达到双赢的局面。

(二)加快产业整合,提高企业素质。政府应科学设置乳品加工企业市场准入条件,严格准入制度,引导企业合理确定奶源半径和经济规模,防止加工企业盲目发展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同时重视地区乳制品产业整合,优胜劣汰,精挑细选出合适的企业进行奶联社建设。这就要求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调整产品结构,加强内部管理,自觉遵守行业规范。与奶农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避免奶源哄抢。

奶联社这一创新模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正是顺应了奶业更高层次发展的需要,这种先进的奶牛养殖与奶业生产模式一定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养健康牛、产优质奶,让“中国人每天喝一杯好奶”是奶联社的发展目标,也是中国奶业向“节粮型和生态型”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Boyke, Debra Wendorf, 2010, A Global Voice for the U.S. Dairy Industry, Dairy foods, V.111 (9), pp82

[2]Stephanie Schlecht, Achim Spiller, 2012, A Latent Class Cluster Analysis of Farmers’ Attitudes Towards Contract Design in the Dairy Industry, Agribusiness, V28(2), pp121-134

[3]国家奶牛业技术体系奶业经济研究室.中国奶业经济研究报告【R】.2009

[4]李兆林,李正洪.奶联社模式创新发展的经济学思考【A】2011,(08)

第2篇:平台经济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公共经济学;培养模式;创新

一、公共经济学(财政学)专业研究生培养面临的新挑战

本文所指的研究生主要是全职硕博研究生。从严格意义上说,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比传统财政学更为宽广,但本文并不区分这两个专业,而将其视同一致。

1、社会需求的新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本专业的社会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和流动性强的特征。首先,社会需求多元化。该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就业去向“天然”地与政府部门联系密切,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非政府部门对本专业学生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研究生的实际就业状况表明,政府机关和高校科研机构已不再是该专业研究生的主要去处,金融机构及其他企业、公共事业部门以及社会中介组织也逐渐成为本专业研究生的就业选择。根据我们对本专业研究生的跟踪统计,毕业生的去向主要有高校科研机构、政府机关和公司等三个方向,且人数结构也基本保持在“三、三、三”比例。其次,岗位间流动性强。现代社会发展和激励模式的改进使得原本“从一而终”的就业模式基本不复存在,出于效率和公平等原因的考虑,就业单位经常要求毕业生在其内部不同岗位间进行交流体验。这种岗位间流动不仅符合就业单位的利益要求,也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条件。根据调查,不论就业单位的性质如何,本专业毕业生在工作后五年内往往都有两个甚至更多岗位的经历。再次,单位间流动性正在增强。除了上述单位内部岗位间的流动性外,目前毕业生在单位之间的流动性也在逐步增强,特别是在政府到企业,企业到企业之间的流动性尤为突出。

2、学科发展的新趋势

当前,公共经济学(财政学)学科在研究范围、研究内容和研究问题等三个方面呈现出新的趋势。第一,研究范围更为宽广。随着经济社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与市场的分工边界重新厘定,第三部门即非营利组织兴起且发展迅速。除政府部门外,市场中的公共企业以及第三部门也成为公共经济活动的主体,政府、市场与第三部门之间合作的现象日趋增多。由此,公共经济学(财政学)的研究范围相应扩展。公共经济学(财政学)不仅关注政府这一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而是要研究以政府经济活动为主体、以企业和第三部门公共经济活动为补充的所有公共经济活动,三种主体参与公共经济活动的制度安排、行为、效应都成为公共经济学(财政学)的研究对象。第二,研究内容深化细化。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且相对稳定之后,公共经济学(财政学)的研究逐渐由关注宏观制度改革转向有关理论、制度的更为具体问题的研究。同时,公共经济学(财政学)在与公共管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交流融合中也不断吸取其他学科的优势,再加之以制度经济学、实验经济学、博弈论等为代表的现代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积极吸收和运用,公共经济学(财政学)对公共经济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深化。譬如,对公共支出理论的研究,传统财政学大都侧重于研究总支出,也不大注重支出决策的政治过程,现代公共经济学则不仅细化研究每类具体的公共支出及其经济效应,而且也将支出决策过程作为研究的重点内容。第三,研究的问题更为实际。一方面注重政策化,不仅关注公共经济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而且更为关注公共经济理论如何与现实结合,转化为公共政策:另一方面注重本土化,公共经济学(财政学)要在中国保持生机和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关注国情,立足现实,中国学者在财政分权、公共品供给、税制优化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努力,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收获。

3、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的新挑战

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学科发展的新趋势为本专业研究生培养提出了“宽、细、实”的挑战:其一,如何通过培养模式改革,使学生拥有比较宽厚、系统的知识基础和较为全面的专业素质,以适应未来宽口径的研究教学和实际工作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其二,如何通过培养模式改革,使研究生掌握国际最新的研究方法和科学标准的学术规范,以形成扎实学风和良好学养,做深做细研究,做精做好工作?其三,如何通过培养模式改革,使研究生能够“顶天立地”,不仅具有开阔的国际研究视野,还能了解国情,关注实际,提高能力,做出有思想、切实际、有份量的研究成果,具备长期发展的视野与能力组合?

为应对上述新挑战,山东大学公共经济学(财政学)专业首先明确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即既要培养符合现代经济理论研究要求,富有学术竞争能力的研究型人才,也要为社会、企业和政府部门培养人格健全、知识全面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为此,我们在研究生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逐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公共经济学(财政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

二、应对新挑战的公共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

1、利用一个平台实现跨学科、跨领域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

当前研究生的培养平台主要在各个学科,即使在同一学院内部,各个二级学科之间的交流都不是很畅通,更难以实现跨学科、跨领域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因此,要真正提高研究生的知识基础、提升其专业素质,实现“宽口径”培养,必须要有统一、开放的平台为基础。2006年,山东省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重点研究基地在山东大学成立。该基地融合了山东大学财政学、卫生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以及公共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人员,为实现跨学科研究与交流提供了良好平台。研究基地通过聘请跨学科、跨领域和跨单位的教师授课,由不同专业教师和研究生参加同一课题研究,组织多个专业研究生共同参加山东大学公共经济学讨论班,举办跨学科的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学术交流会,编辑出版《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齐鲁文库》、《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报告》、《山东大学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报告(workingpaper)》等系列出版物,建设山东省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基地网站等方式,重点关注公共经济理论的研究进展和公共政策的制定与评估,在促进各学科研究相互交流融合的同时,也为公共经济学(财政学)研究生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论文选题、研究方法与研究视角的学习借鉴、学术交流与讨论以及学位论文出版等方面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通过该研究基地平台,不仅实现跨学科、跨领域和跨单位的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也实现学科交叉中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特别是对于学生宽厚知识基础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迄今,在研究基地的平台上,由研究基地研究生自主发起、主要由研究生主讲、由研究生点评的公共经济学讨论班已成功举办50多期,由研究基地培养的博士学位论文入选的《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齐鲁文库》已出版四批共17本,主要由研究基地研究人员完成的《中国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报告》已出版四辑,由研究基地师生共同完成的《山东大学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报告(workingpaper)》也已出版40余期,研究基地作为跨学科培养的新形式和新平台,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9年2月,我们依托基地研究力量和研究方向自主设置的公共经济学二级学科博士点正式获批,并于2010年开始招生。

2、全面实行研究生“双导师”制

传统研究生培养模式下,学生往往局限于甚至“隶属”于某一位导师名下,主要接受一位导师的指导。这种模式虽保证了导师对学生的教育与培养,但往往会因导师的专业限制而无力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特别是导师作为高校中的专职教师,社会经历有限,可直接动用的培养学生的资源有限,存在着培养社科类学生的“天然不足”。为弥补这一不足,山东大学全面推广“一个学生,两个导师,三种经历”的培养模式,公共经济学(财政学)专业的每位研究生除有本单位的指导教师以外,还选定来自校内其他单位、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实际工作部门的专业人员作为第二导师(称为“合作导师”)。“合作导师”负责提供专业实习、合作研究等条件,协助校内导师开展研究生指导工作。通过“双导师”制,学生向拥有不同知识结构、学缘结构的导师学习,更多了解和认识社会,开阔研究视野,发现研究课题,提升研究水平。迄今,我们已经聘请了来自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研究所、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地方财政部门与发展改革部门等单位的10余名专家学者出任“合作导师”,与荷兰蒂尔堡大学、法国雷恩一大、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等实行了博硕士生的联合培养制度。“双导师制”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保证了学生的培养质量,又扩大了学校与其他单位或部门的学术交流和社会联系,还可以有利于高校服务社会目标的实现,可谓一举多得。

3、着力推动研究生的“五种经历”

当前大多数研究生只拥有单纯的校园教育经历,这虽然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证学生学习时间和精力投入,有助于系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但过于单一的经历使学生缺少对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不利于学生研究视野的拓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更不利于产生创新性研究成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公共经济学(财政学)专业研究生培养中着力推动“五种经历”,即在研究生学习期间,通过学校联系和鼓励、学科组织和筹划、导师指导和推荐等多种措施,使公共经济学(财政学)专业研究生在学期间确保:(1)10%以上的同学拥有第二校园经历。目前我们在国内与厦门大学、武汉大学等建立了研究生层面的交流制度,每年都有同学到另一所名校交流学习1学期,学生不仅在专业学习上有所收获,还可以感受不同的校园文化和学术风格。(2)10%的同学拥有海外学习经历。目前我们已经与法国雷恩一大、荷兰蒂尔堡大学进行了研究生层面的实质性联合培养和密切的学术交流关系,使学生在学习专业与提高外语的同时,还开拓了国际视野。(3)100%的同学拥有专业实习或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经历。每年的寒暑假,我们都要求学生回家乡进行专题社会调查,2007-2009年,我们还结合国家课题研究,连续三年在全国各地组织了由全体研究生参加的农民入户调查,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学会从专业视角观察分析经济问题,也锻炼了学生的沟通和组织能力。(4)100%的同学拥有参与课题研究的经历。坚持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理念,让每位研究生都参与课题研究,保证每位学生都可以扩大专业知识基础,并接受到科学系统严格的科研训练。(5)100%的同学拥有参加全国性或国际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的经历。我们每年主办或参与主办1~2次国际学术会议或大中型全国性学术会议,每位研究生都能有机会进行学术交流,还鼓励并资助研究生参加博士生论坛及其他全国性学术会议甚至国际会议,提高研究生的学术交流能力。“五种经历”的锻炼学习,使得公共经济学(财政学)专业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4、创新教学方法,扩展教学内容

传统的研究生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的广度与深度不够。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强调研究生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以研究生为中心,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一方面,我们开设专门的“前沿讲座”课程,全部由学生主讲、学生点评,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人人受益。另一方面,我们还与地方的财政局、税务局以及企业签订校财、校税或校企合作协定,设立学生实训基地。对于一些现实性很强的教学内容,聘请实际部门工作人员主讲,并实现现场教学。

我们根据现代公共经济学的最新进展,对传统财政学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扩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强调公共经济学基础理论的教学。我们充分利用本学科团队在公共品基础理论、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研究上的特色和优势,既向学生介绍最新理论动态,又同时向学生展示如何进行研究,实现了教学与科研的相互促进。第二,重视公共政策的教学。考虑到本学科突出的应用特性,我们在研究生教学中还特别强调对公共政策内容、方法以及案例的介绍,使学生在充分掌握已有理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加深对社会现实的理解,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5、扎实进行研究方法与学术规范的指导

为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规范学术研究,提高研究水平,我们公共经济学(财政学)专业通过开设专门课程、专题研究以及聘请其他单位、其他学科、其他领域专家讲座的形式,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方法指导,就如何进行社会调查、调研报告写作、论文选题、资料搜集与文献综述、学位论文写作、学术交流以及学术评价等给予全方位指导,使研究生人人掌握经济学基本研究方法和学术规范。我们还特别注重对研究生的学术道德规范教育。针对近年来学术活动中道德失准、行为失范的问题,为防患于未然,山东大学专门出台了《山东大学学术道德规范》,我们从研究生入学伊始便进行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并将其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约束学生的学术研究符合学术道德规范要求,避免出现失德、失范问题。

三、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效果

第3篇:平台经济研究报告范文

日前有消息称,高盛亚洲中国经济学家梁红已辞职,新东家很可能是中金公司。一位高盛发言人表示,梁红已于8月中旬辞职。她此前在高盛的职位是驻香港亚太经济研究业务部门执行董事。

梁红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获学士学位,后获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经济学博士。1998年6月起供职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亚太部任经济学家,2003年9月进入高盛公司。由于她侧重于研究中国大陆的宏观经济,因此其研究报告一直被内地所关注。

另悉,不知是否与报告引起的多方压力有关,处于“风暴眼”的摩根大通经济学家龚方雄已开始大休假。8月19日,龚方雄抛出一份国家“救市”报告,称有关方面正在考虑的激励计划规模至少达2000亿至4000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采取措施稳定国内资本市场。次日,上证指数受此消息刺激,涨幅创近4个月最高,但之后又急剧回跌。

对此,中国政府并未给予任何官方评论。但来自多方的意见则对该方案提出了质疑。花旗银行报告称激励方案是不可能出台的。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等国际投行则不愿意对龚的言论作出评价。而在国内,一些证券公司及专家甚至表示,龚是在掩护一些外资机构出逃。由于美元反弹和人民币振荡格局的形成,热钱正准备逃离中国,而QFII此时唱多,正是逼迫管理层出台利好,准备联手在高位“胜利大逃亡”。

商务部新“三定”成立反垄断局

根据国务院刚刚批准的商务部新“三定”(定机构、定职能、定人员)方案,商务部将设立反垄断局。至此,在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协调下具体开展反垄断工作的“三驾马车”―商务部(反垄断局)、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司)、国家工商总局(反垄断与不正当竞争执法局)并驾齐驱的组织模式最终成形。另悉,曾参与《反垄断法》制定的商务部条法司司长尚明将出任反垄断局局长,不过这一消息尚未得到官方的确认。

针对外资争相并购境内企业的行为,新“三定”方案指出,今后由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部际联席会议。商务部负责统一受理并答复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申请。其中属于安全审查范围内的并购行为,由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部际联席会议进行安全审查;涉及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的按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管理规定办理;重大安全事项则需召开部际联席会议研究。

Freshfields Bruckhaus Deringer LLP驻北京律师Michael Han表示,这可能与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的国家安全审查机制类似,涉及到政府多个部门。他说:“对于国家安全审查将如何操作,我们还未看到任何规定。”他希望政府能够阐明其计划。

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外资流入国,跨国公司仍继续扩大对华投资。截至7月底,中国吸引的海外直接投资较上年同期增长了45%,达607亿美元。

支付平台神州付获IDGVC500万美元投资

首家研发并运营神州行充值卡网上支付平台的北京神州付科技有限公司日前宣布,获得IDG技术创投基金数额达500万美元的投资。

据悉,在使用神州行充值卡进行代缴费这一新型的网上支付领域,神州付公司凭借首发的优势目前已经占据了明显的市场优势,并且凭借技术和服务上的领先,在充值成功率、地区和卡种覆盖率方面具有领先优势。这也是IDGVC此次选择神州付作为投资对象所看重的重要因素。

神州付运营总监吴雨航表示:“通过三年多的运营,神州付支付系统在运营模式、市场占有情况、产品技术上获得了领先的地位。电子支付领域正在以蓬勃的态势发展,消费者的网上购物需求不断增加,在这种大的市场环境下,我们公司的产品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谈到此轮融资的用途,神州付的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魏中华表示:“我看好使用互联网服务于广阔中国的小额金融业务,这笔钱应该会在这个领域进行有效的尝试。”对于魏中华来说,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创业了,早在2006年,他所创办的时代科技有限公司被中华网科技公司收购,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IDGVC看重其的成功经验和持续创新的能力。

安徽出版集团获Spark Ventures1000万美元投资

文化传媒出版企业―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近日获得Spark Ventures1000万美元投资。安徽出版集团将借助资本平台,通过收购兼并、业务转型等方式加快发展。

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裁王亚非表示:“安徽出版集团在获得融资的同时,企业的运作将更加规范,对资源的聚集整合能力也会更强。上市后,安徽出版集团将利用中科大的教育资源配置,继续将其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同时转型往新媒体方向发展。”安徽出版集团此前推出了多项服务,包括手机阅读、语音阅读等等。就在8月,安徽传媒出版集团与中国移动合作,推出了动漫图书,目前已有约200万用户。

第4篇:平台经济研究报告范文

文化企业掀起融资潮

7月7日,文化部出台《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实施意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支持民营文化企业通过并购重组、上市等方式融资。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的金融机构、中介组织、各类投资基金进入文化产业领域。鼓励艺术名家和其他演职人员以个人持股的方式参与转制院团的股份制改造。

据魏鹏举介绍,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还是以银行信贷的间接融资为主,比例大概为92%,而以股票、债权和PE等直接融资的比例很小。但由于文化产业多是无形资产,属于投资的高风险领域,银行天然又是规避风险的融资平台,所以过多依赖于银行的信贷融资,对文化产业中的创新部分尤其是中小企业而言,很难得到资本的支持。

“虽然直接融资比例较小,但这几年发展非常快。如文化企业在股票市场上市的速度就越来越快,数量也不断增加,上市比例从不到千分之五,到现在的将近千分之九。而且多家文化传媒企业在上市后受到投资人追捧,如凤凰传媒、人民网等。”魏鹏举说。

记者统计,截至上半年(2012年6月30日),中国证监会有710家在审待发的拟IPO企业,其中文化企业最为密集,有30多家,涉及影视、出版、传媒、广告、动漫等多个领域。

大财团涉足文化产业

不仅文化企业在排队IPO,期待大发展。嗅觉灵敏的非主营文化传媒的大财团也纷纷涉足文化产业,分享大蛋糕。这种现象以传统的地产商为最。

在地产界成功问鼎中国规模最大的开发商后,恒大地产就开始玩起“跨界游戏”,从买足球队、排球队,再到拍电视剧、拍电影、搞动漫公司、搞唱片公司。前段时间,在各大卫视热播的由李幼斌和夏雨领衔主演的电视剧《师傅》,就是恒大集团旗下电影公司的力作。“未来,恒大一年拍十几部电视剧、十几部电影也很正常。”其董事长许家印如此豪言壮语。

另外一大地产商华侨城,在涉足文化方面也不甘示弱,其下欢乐谷早已经是中国主题公园第一品牌。去年9月,华侨城又与日本环球影城(USJ)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计划通过日本环球增资上海华侨城,以此提升主题公园项目运营管理能力。

此外,保利旗下的保利文化集团和万达集团旗下的万达影院都在谋求单独上市。目前,万达影院已经在排队IPO,而且今年又投入31个亿收购了北美第二大院线AMC,这在业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在魏鹏举看来,这些传统地产企业涉足文化传媒领域,必然能带动文化产业投资的活跃性。但文化传媒是高风险投资领域,尤其是电视剧的投资,能否成功,渠道商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在我国,电视剧的渠道都在电视台手里。买不买,多少钱买,电视台掌握着很高的话语权。“我觉得,投资人如果不熟悉影视行业,切不可盲目出手。如果资金小,可以先做一些跟投,找那些运作团队精良而且是比较成熟的项目,这样会降低投资风险。另外,一定要找与国家大产业政策方向一致、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项目。”魏鹏举说。

经济转型文化传媒最受益

6月的GDP降到8%以下,经济何时探底再次成为焦点。宏观经济不景气,强周期行业发展乏力已成为共识。“此时,平稳增长的文化企业具备较好的投资价值,且有蓬勃发展的电影票房、移动互联网应用、视频网站等为例证。”宏源证券传媒行业分析师张泽京说。

机构统计显示,《画皮2》上线后,4天票房收入近3亿元人民币,带动内地电影市场2012年第26周票房总收入达4.55亿元,环比增长69%,观影人次为1206万,环比增长53%。

张泽京表示,虽然受大盘系统风险和上半年政策真空期的影响,文化传媒板块表现不佳,估值整体下移,但A股市场文化传媒公司今年仍会维持较好的业绩增速,并会成为投资配置中少数能穿越经济周期、对抗滞胀的逆周期产业。随着文化传媒产业在整个宏观经济的地位逐渐上升,传媒行业的投资价值将进一步凸显。

国金证券的研究报告也显示,下半年传媒行业可以找到确定性的亮点。因为下半年党的十、三网融合等事件性因素有望驱动政策预期再度升温。在众多投研机构的研究报告中,影视、新媒体和公关广告的相关上市企业都被看好。

关注中报超预期公司

虽然上市的文化传媒企业都符合国家政策导向,也有融资的大手笔,但在选择传媒行业个股时,还是要选优质的公司。因为在传媒行业,同一领域的个股已经出现加剧分化的趋势。

7、8月份是上市公司中报密集公布期,业绩是检验公司好坏的最好试金石,因此华宝证券提醒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今年中报超预期的上市公司,选择那些盈利能力强、业绩确定性高的企业。像华谊兄弟、华录百纳、蓝色光标和省广股份都是中报预期高增长的个股。

第5篇:平台经济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淘宝镇;淘宝村;白沟;电子商务

一、淘宝村和淘宝镇的含义

淘宝村是指网商数量超过当地农村家庭户数10%,且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1000万元以上,以淘宝为主要交易平台,形成相对完整的具有协同发展的农村电子商务集群现象。淘宝镇是在淘宝村的基础上,形成的规模较大、交易额较高、得到当地政府或企业公司支持,配有工业园区、产业园区、物流园区等的综合电子商务集群现象。阿里研究院指出,3个或3个以上淘宝村的城镇即为淘宝镇。

二、白沟淘宝村和淘宝镇的发展模式及特点

白沟淘宝村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种模式,第一种是规模较小、人员较少、自产自销的小作坊式的经营模式。这种模式往往会限制白沟农村网商的规模化发展,各家顾各家的经营方式,更容易形成竞争,造成资源利用低,环境污染高等问题。第二种模式即网商将自己的网店搬到城区,工厂留在农村,形成了有规模的“前城后村”的发展模式。在我们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白沟城区与农村之间交错纵横,淘宝村的发展基于对基础设施、数据信息、人才供应的需求,70%的经营者趋向城区发展。

白沟淘宝镇是白沟淘宝村的在线升级,是淘宝村有规模的聚集在一起,形成的高效率,有组织、有规划、有管理的网商集群。白沟淘宝镇最大的特点就是组织规划性高,依托政府和企业的投资管理、组织规划,使白沟淘宝镇形成了工业园区发达,物流园区便利的网商集群。

三、淘宝村淘宝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发展是突出问题

淘宝村的经营发展需要人才支持,现阶段,淘宝村发展过程中最为突出就是人才问题。人才引进难,人才留住难,受白沟基础设施建设和地处京津冀经济圈核心区的影响,专业人才不愿流向淘宝村,也不愿意留在淘宝村继续发展;人才培养难,人才管理难,白沟淘宝村“老板培养老板”、“员工当老板”的现象普遍存在,不利于行业持续发展。

(二)恶性竞争是直观问题

白沟的三大支柱产业分别是商贸流通业、温泉水、物流仓储产业园区。其中箱包业是白沟的核心产业、支柱产业,白沟产业类别少,产品品牌和宣传存在搭便车现象;淘宝村经营模式简单,易模仿、易获取,网店运营拷贝他人,同质化竞争严重;单纯的价格竞争,不利于淘宝村行业的发展;没有科学的指导,难以形成自己的品牌。

(三)资金发展是关键问题

淘宝村的交易模式呈现出单笔金额小、交易数量多、资金流动快、资金周转快的特点,淘宝村规模、行业、经营的扩大,都需要资金支持,而大多数网商资金量小,可抵押物品价值不高,贷款需求呈现多频次、单次额度低的特点,导致他们在申请融资贷款时,常因不符合金融机构的相关条件而被拒之门外。

(四)规范发展是长远问题

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但法规和监管相对滞后,管理存在盲区;对经营主体的界定模糊不清,这些电商既不是公司,也不是个体户,更不是企业,只是介于门店和仓库之间的个人经营场所;第三方支付不完善,农民对电子支付缺乏认识;同时,当前网络环境存在风险,使农民对网络产生不信任感。

(五)行业升级是时代问题

各家顾各家的经营方式,不能使淘宝村的经济效益最大化;网商的单打独斗也创造不出白沟淘宝村的特色品牌;耕地红线的局限;祖父辈经营意识的影响,老一辈经营者不敢放手经营;农村基础设施的限制,抑制了淘宝村的活力,阻碍了淘宝村的在线升级。行业差别、地域差别、互联网一代思维的影响,限制了淘宝镇的在线升级。

(六)技术发展是核心问题

无论是淘宝村的农产品技术,加工制造业产品技术还是服务业产品技术都有待提高;针对客户提出的高端产品需求,淘宝村的技术更需亟待加强;尤其是淘宝村村民忽视服务类产品的创新和创造,导致淘宝村经济发展的模式简单、僵化。

四、淘宝村淘宝镇发展过程中的对策及建议

(一)解决人才发展的突出问题

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可由当地政府出资或者村民集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完善信息流通机制;重视专业人才培养,建立中职院校或者专业对口院校;行业协会定期交流,推广成功经验,互利互惠。

(二)减缓恶性竞争的直观问题

集约化是“淘宝村”发展的趋势,平台化治理是解决同质化竞争的途径;做好、做精淘宝村,走差异化竞争路线,发展淘宝经营新模式;建立行业规范,各商家自觉自律,形成自我道德约束机制。

(三)解决资金发展的关键问题

金融机构、各大银行深入农村调研,开发多元化、多层次、多种类的农村金融产品,满足淘宝村信贷需求;同时,支持包括农民网商在内的小微型企业创业;政府加强财政支持力度,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帮助淘宝村解决资金难的问题。

(四)解决规范发展的长远问题

规范商第三方支付信誉评级制度,建立安全的支付系统,以此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建立行业规范,加强行业规范实施;培养农民网络支付意识、操作意识和安全意识,规范网络环境;创建网络培训学校和淘宝经营创新学校,规范淘宝村的经营管理。

(五)解决行业升级的时代问题

当前淘宝村向淘宝镇的在线升级,存在两种发展模式,即兴建农村电商孵化园和转移农村电商服务端。淘宝镇的升级,要打破地域差别、行业差别,建立互联网的二代思维,实现淘宝镇的行业化、整体化、全国化。

(六)解决技术发展的核心问题

规范各行业产品生产,遵从对于产品的技术和服务方法的严格标准;调整产业结构,加强产业优势,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引导农民重视服务类产品的创新和创造,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增强淘宝村的竞争软实力。

团队成员通过对河北省8个淘宝村和1个淘宝镇调查研究,深刻认识到淘宝村淘宝镇发展的生机与活力,淘宝村淘宝镇作为一种新的济模式,最终会实现常态化。淘宝村淘宝镇的常态化将是一个持久性的研究,这也是我们团队继续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郭承龙.农村电子商务模式探析――基于淘宝村的调研[J].经济体制改革,2015(05).

[2]浙江省商务厅.浙江淘宝村研究报告[J].浙江经济,2015(14).

[3]雷雪妍,李国玉.“互联网+流通”还是“流通+互联网”(上)――《商业经济研究》第二次高端访谈[J].商业时代,2016(15).

第6篇:平台经济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股权结构 持股比例 股权制衡 控制结构 控制权/所有权

一、文献综述

股权结构作为公司治理的基础,目前国内对股权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上。但从现有的研究结果看,就两者间的关系,学术界尚没有形成统一的、令人满意的结论。陈小悦和徐晓东(2001)的研究则认为流通股比例、国有股比例、法人股比例与企业业绩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也有一些学者发现股权结构与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不是呈简单的线形关系,而是呈非线形关系。Tian(2001)通过考察826家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发现政府所有权与上市公司业绩成U形关系。对此,他从政府所有权的“掠夺之手”和“帮助之手”进行了解释。吴淑琨(2002)通过对从1997年到2000年的数据分析,发现国家股比例、境内法人股比例、流通股比例都与公司业绩成U型相关。此外,宾国强和舒元(2003)利用大样本的面板数据,也发现非流通股比例与公司业绩成U型关系。

一些研究探讨了大股东、股权集中度、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徐晓东和陈小悦(2003)以来自508个上市公司的大样本数据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为非国家股股东的企业,其业绩要好于第一大股东为国家股股东的企业。徐二明,王智慧(2000)的研究发现股权的集中与公司的价值成长能力也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吴淑琨(2002)基于从1997至2000年的数据,也得出与陈小悦和徐晓东(2001)相同的结论。Wu and Cui(2003)则发现,虽然股权集中度与公司会计利润正相关,但却与公司的P/E、市价/账面比成负相关。

综观上述研究,其中一个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的问题是现有的研究文献大都关注于股权结构、大股东持股比例、股权集中度方面等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但是这些研究所隐含的一个重要前提是,研究对象股权结构具有同质性。但是公司的股权结构受历史文化、制度环境、企业生命周期、大股东意图等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这种同质化的研究很可能得出与事实不符的结论。创业板作为向创新型企业提供融资渠道和供创业投资基金退出的重要平台,研究其股权结构特征,有利于把握其实际特点,这对于开展后续研究和加强监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样本的选取及关键指标说明

(一)研究样本选取

本文选取了截止2009年底的42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揭示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特征而非治理状况,固选取样本时并没有根据公司性质,对样本进行取舍,而是“全样本”研究。譬如,乐普医疗、机器人和钢研高纳是国有企业性质,但仍归入了研究样本。

(二)数据获取方法及关键指标说明。

从样本公司披露的2009年年报中的“前十大股东持股情况”表中手工获取了前三大股东持股比例数据,从“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图中计算获取了控制权和所有权(现金流权)的基础数据。本文对控制权计算方法的定义是采用LaPorta等人(1998)所运用的方法,即以金字塔结构中的最小持股比例为准,如果是多个控制链的,则为各个控制链中的最小值的总和;控制权包括实际控制人直接和间接控股所持有的投票权,如果实际控制人是多个自然人,为各个自然人控制权的总和;如果是家族企业,是整个家族成员所有控制权总和。所有权(现金流权)为控制人实际可以从上市公司获取的利益,以金字塔中各个持股比例的乘积为准,如果是多个控制链,则为各个控制链乘积的总和。

三、大股东持股结构的比较研究

股权结构包括水平方向上大股东持股比例以及垂直方向上对实际控制人类型、控制层级及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程度等。我们将在这两个方向上对股权结构的整体状况进行分析。

(一)创业板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相对较低

从表1可以看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超过50%(处于绝对控股状态)的公司公有3家,占比为7.14%,超过67%为0家。在深市256家上市民营公司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超过50%和67%的有分别62家和11家,占比分别为19.92%和4.4%。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最高的公司来看,创业板中金龙机电(300032)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最高,为57.15%,远低于深市中小板上市公司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71.56%)最高的信立泰(002294)。从平均值来讲,创业板上市公司、深市民营企业平均值为分别29.66%和37.6%。程仲鸣(2010)对截止2006年底沪深两市所有上市公司的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平均值更是高达41.542%。显然创业板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平均持股水平低于国内深市和沪市水平。

注:(2)上述持股比例的确定主要是基于如下考虑:66.67%为三分之二绝对数,可以自主地决定公司重大事项,如增资、合并、修改章程;50%为绝对控股界限;20%-25%为国际上公认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界限;10%为单个股东召集、主持股东大会的持股比例界限;3%是单个股东行使股东大会提案权的持股比例;1%是股东提出派生诉讼的持股比例要求。

表1还显示,创业板上市公司,前三大股东平均持股比例平均值分别为:29.66%、13.11%和7.86%。而截止2009年底,沪市民营上市公司前三大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37.6%、13.42%和7.36%。可以看出,两个市场中第二、三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平均值比较接近,不存在明显差异,唯有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差异较大,这也进一步说明创业板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相对来说并不是很高。

(二)第二、三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的股权制衡度较高

股权制衡度用来衡量大股东之间相互制衡的的程度,尤其表示非控股大股东对控股大股东制衡的程度,用股权制衡系数来表示,其值为第二、三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与第一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控制权之比来衡量。比值越高,说明第二、三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就越高,二者联合起来对第一大股东的制衡度就越高。

从表2可以看出,样本中股权制衡度大于0.5、1的公司占比分别为69%和35.71%。这意味着有约35%的创业版上市公司的第二、三大股东联合起来可以制衡第一大股东,对第一大股形成更强的牵制和约束。。2009年底,深市上市的民营企业中,股权制衡度大于0.5、1的公司占比为53.12%分别为21.48%。

此外,从表3还表明,创业板、深市民企上市公司股权制衡系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8390,和0.5261。这佐明了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制衡度比深市民企高的特点。

创业板股权制衡度比深市高的这一状况,形成了创业板上市公司治理的特殊环境,这一环境可能意味着创业公司中存在着更加普遍的管理控制型公司,而非股权控制型公司。

四、实际控制人、控股结构状况研究

(一)实际控制人以单个自然人和家族控制人为主,多个自然人共同控制也是重要的控制类型

实际控制人包括单个自然人、多个自然人、家族以及国有企业和外资。表3表明,单一自然人和家族控制型总和占比为73.81%,多个自然人控制类型占比为19.05%,若剔除国有单位和外资控股型,占比分别为79.48%和20.52%。截止2009年底,深市民营上市公司中单一自然人控制和家族控制、多个自然人控制占比为86.7%。多个自然人控股有利于股东之间相互制衡,减少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侵害行为的发生,有助于解决公司治理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问题。

创业板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类型的分布特点进一步说明了创业板整体的公司治理环境优于深市民营企业,这进一步证明了第二部分的研究结论。

(二)控制权结构简单,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程度较低

从表5可以看出,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结构只包括两种:直接控制结构和一层控制结构,占比分别为66.7%和33.33%。而同截止2009年底,深市民营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采取直接控制、一层控制和二层及以上控制结构的占比分别为37.9%、50.7和11.4%。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2005年研究报告《中国公司治理报告(2005):民营上市公司治理》表明,沪市中实际控制人采取直接控制、二层及以上控制层级的公司占比为10%和37%。程仲鸣(2010)对2001-2006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沪深上市公司民营、国有企业实际控制人控制结构的平均层级为2.491和2.28。

通过与深市、沪市及沪深两市公司的比较,表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控制结构显得尤其简单,实际控制人增强控制权的方式较为单一,这一特点必将导致创业板上市公司控制权与所有权(现金流权)分离程度较小。

实际上表6、7印证了这一结论。从表6表明控制权/所有权的均值为1.09,而沪市民营、国有上市公司(2005年底)以及深市民营上市公司(2009年底)的平均值分别为:1.59、1.09和1.25。显然,创业板上市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程度远低于沪深两市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程度,而与国有上市公司这一水平相当。表7表明高达74%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控制权与所有权无分离,说明际控制人直接或通过全资子公司控制上市公司的情况大量存在,而在深市民营企业中控制权与所有权不分离的比例仅为52.34%。这也进一步印证了创业板上市公司控制权结构简单,控制权与所有权分离程度较低这一研究结论。控制权与所有权的分离问题一直是法经济学家研究公司治理的重要工具,因为只有当控制权与其匹配的所有权相一致,股东权利才能得到较好的保障,否则产生严重的道德风险和高昂的成本。从这个角度讲,创业板上市公司简单的控制权结构和较低的控制权与表决权的分离度为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公司治理环境。

五、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对2009年上市的42家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创业板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深市民营上市公司低,且第二、三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具有较高的股权制衡度,这是本文所揭示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治理环境的一大特点。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创业板上市公司控制权结构简单,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程度较低。

本研究采取实证方式所进行的基础性研究,客观和数据化的揭示了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点,其价值不在于解决了什么问题,更多的在于其所发现的问题,这种发现可以为后续的公司治理、股权结构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实证数据和资料支撑。此外,本文所揭示得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特点,也可以作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以及监管者监管政策的制定决策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蒋学跃:《中小板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状况实证分析报告》,深圳证券交易所研究报告2009年研究报告第179号。

[2]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中国公司治理报告(2005):民营上市公司治理》,2005.

[3]苏启林、朱文:《上市公司家族控制与企业价值》,经济研究2003年第8期。

[4]徐晓东、陈小悦:《第一大股东对公司治理、企业业绩的影响分析》,经济研究2003年第2期。

[5]陈仕华、郑文全:《公司治理理论的最新发展:一个新的分析框架》,管理世界2010年第2期。

[6]黄速建、王钦、贺俊著:《中国民营企业治理演进问题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年第1版。

[7]黄福广:《控股组织结构下的控制权与控制利益问题研究》,管理世界2001年第1期。

第7篇:平台经济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高校 新校区 基建财务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2-0048-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开展,高等教育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各高校在注重内涵建设、追求办学特色、着力提高学校“软实力”的同时,纷纷掀起了建设新校区的热潮,扩大外延建设,增强学校“硬实力”,不断推进学校综合实力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强化高校基建财务管理,确保新校区巨额建设资金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提高资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学校领导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财务依据,是摆在高校基建财务管理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高校新校区基建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由于新校区建设资金的数额大、流转快的特点,基建财务管理部门必须建立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财务管理和监督体制,才能实现对资金的筹措、使用进行全程控制和监督。然而,目前许多高校在新校区基建财务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建设投资决策存在缺陷

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的决策基本上由学校领导拍板决定,没有广泛征求教职员工的意见,缺乏科学论证和民主监督意识。新校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粗制滥造,可行性研究报告所需的基础数据不充分、不准确,内容不完整,没有对建设需求、建设规模、设计标准、建设资金来源等进行全面的、深入地分析,致使可行性研究“走过场”, 难以对项目投资进行有效控制。有的高校为了取得新校区建设的立项和可行性研究批复,投资规模报小建大,致使工程项目中“三超”现象屡见不鲜,造成学校资金浪费、投资效益低下的不良局面。

2.基建财务管理未能充分发挥其职能

目前,基建财务仅仅是学校财务的一个分支,学校财务对基建财务的信息需求也只限于一般性的核算要求。许多高校领导对财务人员参与基本建设过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基建财务人员工作就是照章办事、见单付款,没必要参与到基建工程建设中去的现象普遍存在。长期以来,由于财务监管缺位,财务人员对工程项目从前期立项到竣工验收的整个过程都缺乏了解,难以对学校基建投资的财务分析、财务预测做出科学、准确地评价,对建设项目过程中出现的违规现象更是监督乏力,未能充分发挥其参谋、助手、协调和监督的职能作用。

3.基建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基建财务内部控制在提升基建管理水平、确保基建资金安全完整、防御财务风险等方面起着保驾护航作用。然而,许多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如基建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管理手段落后,对基建全过程实施有效控制的难度较大;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随意性强,缺乏规范的签证制度、审批程序,监督机制缺失,造成资源浪费;学校基建、财务、审计、资产管理等部门由于信息的不对称,部门之间缺乏沟通,相互扯皮,造成基建项目资金到位率低、工程决算审计进度慢、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学校基建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4.基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

高校新校区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校内外协作配合环节多且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建设资金多元化的特点,必然要求基建财务信息化管理能力要不断提高,以适应现阶段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目前教育部直属高校基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无法满足当前信息网络化形势下不同层面信息使用者对基建财务核算、业务管理的多种需求。如:合同的信息化不足,合同的签订过程仍停留于人工传递和纸质签阅,合同的执行及付款情况仍以手工统计为主;预算的编制效率不高,不能实时掌握预算的执行情况;财务资金的调控制度缺乏统一规范,信息传递渠道不畅,传递速度慢,效率不高;虽然部分高校根据自身特点研究和开发了基建管理系统,但是,由于缺少信息系统平台的硬性约束,同样的业务在高校中处理不尽相同,差异性较大,影响了高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比性。

5.基建财务人员连续性较差、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当前,高校为了加强校财务工作的监督力度和强化财务管理职能,对财务人员实行定期轮岗制度。许多高校没有考虑到基建财务的特殊性,基建财务人员的轮岗频率过快,连续性较差,许多财务人员都是临时抽调、“半路出家”,缺乏必要基建管理知识和财务经验,不具备相应的基建财务管理能力,致使一些高校经常出现基建会计核算混乱和财务管理不规范的情况。

另外,多数高校基建财务人员知识面过于较窄,只局限于财会知识,普遍缺乏基建工作程序、工程项目概算、工程预(结)算、施工管理等方面知识。大多数财务管理人员仍停留在事后记账、算账、报账的技术层面,很难从宏观调控的层面根据资金状况控制建设成本,利用财务手段来调节资金流量和流向。

二、加强高校新校区基建财务管理的途径与对策

1.加强基建投资项目决策管理

为将新校区建设成为以人为本、生态型、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校园,高校应成立新校区建设专门机构,做好可行性研究报告、新校区总体规划及建筑设计方案国际征集工作,面向全校师生员工、海内外校友及社会各界人士征集对新校区总体规划方案的意见,要从学校建设需求、学校财务状况、经济效益等因素出发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新校区建设规模和建设布局。由于投资估算准确度高低直接决定了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高低及投资效果的好坏,因此,高校必须对设计任务书的深度进行认真审查、评估和论证,不仅要防止因漏项导致低估投资成本,而且更要防止高估投资导致可行性研究决策失误。投资决策一经确定,不得擅自更改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和项目概算。

2.健全基建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而有效的基建管理内部控制是保证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建设成本和提高投资效益的有效途径。

2.1.在工程前期阶段,高校应组织设计、技术、工程、会计等部门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审慎地对工程项目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论证,严禁决策的盲目性;组织专家全方位评审设计方案,推行限额设计,优化设计方案,控制投资成本。

2.2.健全学校招投标管理制度,强化合同管理。学校应成立招投标管理职能部门以及专家库,统一管理基建招投标工作,花大力气加强对投标单位的资格预审工作,尤其是对投标单位财务状况和经济实力审查,做好打假维权工作,防范工程风险,维护学校利益,建设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投标平台。财务管理人员参与合同的谈判和签订,审核合同的金额、支付条件、结算方式、支付时间等,监督审查合同的履行情况,尤其是要对影响工程造价的关键因素如物价浮动因素、政策调整因素、双方的承诺、主材的供货方等要高度关注,运用法律的手段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投资、工期和安全。

2.3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建立健全施工图纸自审、会审制度,尽量减少设计变更;工程签证、变更实行分级管理制度,明确签证原则和审批权限,规范签证的程序和范围,注重签证的时效性、真实性。

2.4加强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和监督,提高基建管理效率。加强部门沟通,明确权责和控制措施,各部门齐抓共管,构建一个组织严密、管理科学、工作高效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部门合力,真正实现从不同时期、不同方位有效的监控建设资金,堵塞漏洞,提高投资效益。

3.加快基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为财务控制提供有力支撑

为了适应大规模开展新校区建设的需要,应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强化信息的反馈功能和预警功能,拓展财务管理空间、加快财务管理时效,实现网络技术效益和财务管理效益已成为高校基建管理发展趋势的需要。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预算管理信息化、会计核算电算化、合同管理科学化、资金管理准确化、工程结算规范化等。比如,要加强合同管理信息化。新校区基本建设涉及的合同种类多、数量大,合同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组成一个庞大的项目系统,这必然要对合同进行科学管理,才能迅速了解合同的各种信息:新签订的合同是否已进行信息录入,已签订的合同是否已履行、付款是否执行完毕等,使管理人员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满足新校区建设项目动态管理的需要,实现对合同的履行和付款情况进行实时跟踪管理。

通过基建财务管理系统建设,建立一个基础数据信息共享的平台,解决了使用者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动态地反映出工程的施工进度情况、成本支出情况、结算情况,提高了基本建设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组织结构优化,有利于领导层直接通过网络系统及时捕捉所需信息资料、生成特定目的的财务分析和财务预测数据,审查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促进基建财务管理体系向更科学、更规范、更高效的方向健康发展。

4.加强新校区基建项目审计监督,增强时效性

新校区基建项目审计是对学校基建管理的再监督, 是对基建财务管理工作最为有力的监督与支持,它从工程造价、基建财务、工程预决算、基建内部控制等方面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和更严的要求。学校领导和各相关部门负责人,要高度重视审计保障学校基本建设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作用,充分利用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力量,形成审计合力,加强对重大政策措施、重大项目的跟踪审计,做到点线面有机结合,确保在高校新校区基本建设时期里的每一个管理环节上的正确控制,降低项目不可预见的各种重大风险。

4.1加强学校内部审计机构建设。当前,学校内部审计机构面临着力量薄弱、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独立性不强的困境。在高校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学校应该予以高度重视,加快高校内部审计职业化进程,构建多元化专业背景的内审团队,建立健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机制,造就一支素质好、能力强、作风过硬的内部审计队伍,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提高审计人员的审计理论水平,积极探索和创新内部审计的技术和方法,是当前高校内部审计的一项亟待解决的任务。

4.2强化全过程跟踪审计职能。随着新校区投资规模的扩大,为了实现基建管理主要目标,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展开跟踪审计工作,充分发挥跟踪审计监督、服务与评价职能。跟踪审计决不是单纯的查错,而是通过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体现出基建项目跟踪审计防弊、节支和增效共存的理念。通过跟踪审计来监督和规范高校的基建管理行为,实现内部控制与约束,为高校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通过对基建项目技术经济活动全过程进行评价核查,评价高校基建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真实性、经济性和有效性;通过对学校基本建设活动的内部控制提供有效的服务,来提高学校的基建项目的审计水平,实现高校审计“有为、有位、有威”,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

5.提高基建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实现角色转换升级

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现代高校基建财务管理人员已不能再局限于基建业务后台,即传统的“反映与监督”岗位,而是迅速奔向基建管理前台,就位于参与基建项目前期立项决策、招投标等更高层面的现代基建管理角色。

一个优秀的基建财务人员要有积极主动的财务意识、管理意识、创新意识,能站在财务战略的高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要主动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多渠道、多形式地参加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真正实现从核算型、执行型向管控型、决策支持型的角色转换升级。如:应熟悉基建工程相关专业知识,掌握建筑法规、造价法规、税收法规、金融法规等与工程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整合能力、学习和持续改进能力,提高预防财务风险的能力。另外,基建财务人员特别要注重实践、全过程参与工程管理。只有实践才有发言权,要走出办公室,深入现场,全过程参与程项目设计、工程招投标、工程施工、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全过程,充分依靠专业优势,做到想管、敢管和善管,抓住重点,把握关键,进行有的放矢地投资控制管理,真正起到事前参与预测和决策、事中参与控制和管理、事后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加强基建财务管理,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张陈燕.高校基建财务管理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2(30)

[2]邱光明.浅析新校区建设中的高校基建财务管理[J].会计之友,2012(04)

第8篇:平台经济研究报告范文

 

豫南和皖北县域处于工业化早期阶段,苏北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有产业联动发展的可能性。结合各县域优势产业和资源特殊性,提出淮河经济走廊建设应打通东西向水道、构建绿色生态农业走廊、促成资源型工业向环境友好型转化等建议。

 

引言

 

淮河流域介于长江和黄河两流域间,流域内经济发展落后,处于周边五大经济带的“虹吸”范围内。在此背景下,以经济走廊的模式进行沿淮的生态经济建设方案得到了皖、苏、豫等政府的积极性响应,打造淮河生态经济走廊的战略随之孕育而生。该战略以淮河为依托,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根本落脚点,着力构建淮河黄金水道、淮河流域现代农业示范区和沿淮工业特色产业基地,以“一带三核多节点”的空间发展格局来推动淮河流域经济转型升级。

 

淮河生态经济走廊概念,首次在2011年由中国工程院专家在“打造淮河生态经济走廊”的研究课题中被提出。2012年,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编制了《建设淮河生态经济走廊—推动我国东中西地区协调发展》研究报告,并于2013年将最终成果——《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报告》上报国务院。

 

流域内产业协同发展无疑对加快淮河生态经济走廊建设进程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仅有少数学者关注核心城市的信息产业经济发展问题[1],对县域经济关注不足,而淮河流域广大农村地域欠发达。本文选取淮河生态经济走廊节点城市(共27个县区)的经济指标作为空间统计的数据源,分析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异特点,并对走廊县域间的产业关联特征进行分析,从而为流域产业的协同发展提供建议。

 

一、淮河生态经济走廊经济发展空间分异特征

 

(一)淮河生态经济走廊范围界定

 

淮河生态经济走廊这一战略构想包含自然地域、经济区划、“一带三核多节点”空间组织战略等多维度考量,但目前关于淮河生态经济走廊的范围是流域尺度还是干流尺度的问题仍存在争议。本文认为,在发展初期经济走廊应归于干流尺度。首先,从空间区位层面上说一带三核多节点发展模式中,无论是核心城市还是所涵盖的节点城市多位于淮河干流两侧。其次,在区域经济发展层面,淮河流域处于经济“洼地”的位置,干流尺度的发展规划无论对削弱经济“虹吸”作用,还是对寻找区域内部源动力都大有裨益。在行政区划方面,干流尺度的发展规划能够减少跨省合作带来的阻力,对走廊产业的耦合趋向具有重大意义。总之,淮河生态经济走廊在发展初期应是一个以信阳、蚌埠和淮安为核心,以淮河主干道周边县区为节点,跨豫皖苏三省的经济“干线”。

 

(二)淮河生态经济走廊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异特点

 

分析27个核心城市2013年GDP值,结果显示淮河生态经济走廊内经济发展状况从整体上看呈现出东北高、西北低,并沿淮河干流逐渐递变的特点。走廊内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相差较大,阜南县与洪泽县相差38 815元。从产业结构特征上来看,走廊内各县域产业结构特征有较大差异。信阳的固始、阜南、横川等县的第一产业比重明显高于其他各县。六安和淮南的霍邱、颍上、凤台等县第二产业比重均远超平均水平,凤台甚至达到67%。

 

而处于淮河下游苏北城市,如盱眙、泗洪、大丰等县区第一产业比重明显偏低。由此可得出,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存在经济发展的阶段差异。从一定程度上说,空间的邻接使得邻近区域具有共同的发展资源,从而使得产业结构也趋于同构[2]。淮河生态经济走廊核心城市经济发展具有较明显的经济发展阶段的空间差异。大体上看,淮河上游豫南产业结构第一产业比重较大,中游皖北矿藏资源丰富,又是老工业基地,第二产业比重高于其他区域。下游苏北通过承接长三角等地区的产业转移拥有一定发展基础,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快,占比较高。尽管上、中和下游河段县域产业结构大多数以“二、三、一”为主,但豫南和皖北的第一产业占比均未降至20%以下。按照库兹涅茨理论[3],工业发展阶段仍旧处于工业化早期阶段,苏北则属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为了更形象、直观地表示各区县的生产水平在空间上的联系,利用Moran散点图表现空间联系的全局指数和局部指数计算结果[4]。在绘制的Moran散点图中,第一和第三象限内分布的点数明显多于二、四象限,表明淮河生态经济带内节点城市基于人均GDP的空间自相关方式主要是高值与高值聚集,低值与低值聚集。位于第一象限的大多是三大核心城市(信阳、蚌埠、淮安)的下辖区县或位于其附近,从一定程度上说明经济走廊“一带三核多节点”模式规划的合理性。

 

同时,处于第三象限的区县位于经济走廊的中下游地区,根据其产业结构特点,可知该区域存在农副产品附加值较低,第二产业生产效率不理想等问题。凤台和桐柏县位于第四象限,两地人均GDP显著高于周边区县,二者的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13%、67%、21%和14%、64%、22%,产业结构极为相似。凤台煤炭资源丰富,以煤电为支柱产业,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生产加工和附加值链。桐柏是淮河的源头,被誉为“全国特大资源宝库县”,拥有丰富的矿藏,动植物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第二产业发展速度较快,2013年新引进招商项目84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6个,其发展模式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两者人均GDP的比较优势,主要基于区域内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条件。

 

二、淮河生态经济走廊县域产业关联特征

 

分析走廊相关城市的优势产业和资源特征,并结合Moran散点图的分析结果,发现城市间的资源相似导致产业同构,使得区域内的经济水平呈现块状发展的模式。区域内城市依靠相似资源而发展的支柱产业不仅使供给侧难以转型升级,成本梯度效益无法实现,也使得资源密集型产业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比较优势而陷入盲目降低成本的恶性循环。因此,依托走廊内的优势稀缺资源发展主导产业,并对其进行有序的整合,横、纵向扩宽,加深产业链,是提高产业协同能力,刺激走廊内GDP增长的有效手段,也是推动淮河生态经济走廊成为我国第四大经济增长极的必由之路。

 

桐柏的天然碱储量丰富,居亚洲第一,利用此优势发展主导产业,以此吸引龙头企业迁入。颍上县和凤台县拥有大量的煤炭资源,依靠淮南、蚌埠两市老工业基地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依托煤焦油技术与下游城市的装备制造业、医药化工业达成产业关联。洪泽县及周边地区岩盐储备居世界首位,发展盐化工产业极具比较优势,与煤炭、石灰石资源对接可以进行烯烃生产。此外,淮安和盐城承接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对于丰富经济走廊内的产业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淮河生态经济走廊产业发展建议

 

(一)加快构建东西交通通道,充分发挥水道航运价值

 

从整体视角来看,流域内南北向交通较为便利,在京广、京九、京沪三条铁路的引导下,区域内的经济纵向流明显强于横向流。东西向水运通道联系较少,使得走廊上、中、下游各县域的发展相对孤立,且水平不一。因此,加快规划走廊东西向的交通线路建设,充分发挥淮河各支流及下游水网的航运功能,对于促进上下游产业的协同发展,横、纵向扩宽产业链条,疏通资本流动的脉络具有重要意义。

 

(二)坚持优势互补,积极打造生态农业走廊

 

淮河流域是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农业发展历史悠久,第一产业在县域城市的产业结构中占比大,但对GDP的贡献率较低,因此整合区域内的优势,打造一条以高品质、绿色生产为主题的生态农业走廊对于激发区域经济活力具有重要导向作用。信阳市地处走廊上游是全国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固始、光山等县有发展创新型农业的技术条件,也是优质粮油的生产地。处于走廊下游的盱眙、洪泽、涟水、沭阳等县建有国家农业示范区,是优质蔬菜和花卉的供应地,上下游城市利用区位优势,调节生产模式,建立畅通的销售平台,能够带动沿线城市的农副产品加工业,物流业协调发展。同时促进特色农业生产基地与当地旅游资源相结合,积极打造农业生态旅游景点,将第一产业推向多元化的发展方向。

 

(三)引导资源型工业向效益型、环境友好型转变

 

走廊中游的凤台、颍上等县的煤炭、化工等工业企业存在着资源利用率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对地区坏境容量要求较高等问题。立足于经济走廊生态发展的要求,发展清洁型、效益型工业是未来相关产业的转型方向。相关企业应积极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利用知识的外溢效应为经济规模效益充能,将资源优势转变为技术优势,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的附加值,引导煤炭资源与走廊内的岩盐结合,倡导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气等生产方式,扩宽产业链上下游的耦合面,从根本上提高经济与环境效益。

 

(四)调节产业结构,强化产业链条

 

走廊内城市的产业同构现象较为普遍,集中表现为各县域发展相似甚至相同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诸如建材、机械制造等制造业具有效益好、附加值大特点。虽然在短期内该类产业会成为一些县域的经济增长点,但从全局、整体的角度审视,产业同构会造成市场恶性竞争,企业规模难以扩大,收益负增长等严重后果。为此,政府需要立足区域产业的发展现状、市场需求以及相关产业的比较优势,有计划地引导该类产业进行有序转移或改组,同时结合产业链条上的“疏松点”,有目的地引进配套产业,提高产业间的关联性,循序渐进地解决产业同构问题,从根本上提高相关产业的规模和效益。

第9篇:平台经济研究报告范文

手机平台之争日益白热化

围绕平台开放和缔结联盟,平台新军连连进攻,平台大鳄亦有所行动。2007年11月6日,Google携手中国移动、NTTDoCoMo、T-Mobile、英特尔、TI、高通、三星、摩托罗拉等业界巨头成立开放手机联盟,携手开发手机操作平台Android。2008年3月,苹果向外部程序员提供了iPhone的软件开发包。微软在Windows Mobile6.1的同时宣布了今后在便携式终端市场上的战略,其中之一便是在软件和服务方面,向手机的应用程序开发者提供开发环境。2008年6月,诺基亚全面收购操作系统开发公司Symbian,并且宣布准备开放Symbian手机操作系统,同时与众多手机制造商和运营商组建了Symbian联盟。

手机平台为何成“争夺要地”

消费者需求导致行业正向“服务核心”转变,平台厂商合纵联合才能抓住商机。

用户希望拥有更多的服务(如搜索、GPS导航、游戏等)和软件选择权,孤立的操作系统逐渐受到消费者的排斥。iphone的操作系统的封闭性使得用户不能下载客户端和应用软件,最近美国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Apple公司以30%的投票率名列最厌恶公司的第一名。

许多手机在硬件上已较为完美,并且随着硬件标准化和成本上升,软件和服务将替代硬件成为利润增长点。DoCoMo公司认为3G手机在轻便性方面的设计已经非常完美,公司今后的开发方向将是全球平台上的各种功能。软件平台提供者只有与应用开发和服务提供商充分合作才能俘获消费者的心,开放平台、缔结联盟是为了争夺上游应用和服务资源。

应消费者需求,手机产业链参与者模糊平台间差异,驱动平台走向统一化和同质化。运营商逐渐接纳不同系统、不同应用软件上网运行,应用软件开发商设计出兼容多种操作系统和手机的软件,手机制造商甚至试图提供兼容不同操作系统的手机。

到2008年年底,Verizon Wireless将实现让任何与其技术兼容的手机在其网络上运行,让用户运行他们期望的任何应用软件。浏览器Opera Mini4.1兼容Black Berry、Palm1、Symbian以及Windows Mobile等,目前已经收获全球超过4400万的用户。VirtualLogix公司的技术使得多种操作系统可以同时运行在一个手机上面,思科、英特尔、摩托罗拉等都曾投资VirtualLogix,三星也正在测试VirtualLogix技术。

在这种趋势下,平台的特性将逐渐独立于软件、网络、手机硬件等,差异化程度降低。2007年底推出试用的Net60软件已经可以实现在Symbian系统上运行Windows Mobile应用程序,未来Windows软件带给平台的优势可能会逐渐减弱。

继Symbian、Windows Mobile之后,Palm和RIM也开始在中国移动网上运行,今年Iphone也将登陆,中国移动又刚刚与Android结盟,网络不再成为平台的障碍。同时,运营商、应用软件开发商、手机制造商也努力推动平台的统一化,以降低自身实现多系统、多软件、多平台兼容的成本。部分手机巨头同时加入几个阵营,更是加快了统一的步伐。免费的操作系统、软件开发包的提供能大大降低软件开发商和制造商的专利成本。

PDH(个人手持数字产品)融合趋势带来多方竞争对手,给传统操作系统开发商带来压力。随着互联网和通信网融合脚步的加快,智能手机制造商将面临着来自PC厂商、消费电子厂商甚至互联网厂商的竞争压力。2008年2月,美国在线公司宣布将在年中开放式手机开发平台,开发者可以利用该平台制作出可在任意一款手机上运行的应用程序。Apple等平台新军正在逐渐挤压Symbian等的市场份额,并且在市场高速增长的中国及其它亚太地区,平台格局仍不明朗,开放和联盟是争夺市场的有效手段。Symbian在欧洲、微软和苹果在北美拥有绝对领先,而在中国,随着3G的到来,竞争格局并不明朗。2007年Windows Mobile在全球市场的销售量达到1100万台,但是去年年中推出的iphone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也售出了400万台。

普通手机智能化拉动操作系统市场增长,开放、联盟旨在刺激市场规模、开发新市场。目前,智能手机占手机总销量的份额还较小,但随着3G乃至4G的到来,手机功能不断完善,手机将逐渐实现全面智能化,这无疑对智能手机行业是巨大的发展机会。

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发表一项研究报告称,今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销量为3220万部,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9%,占全球手机总销量的11%。对于同时拥有手机制造和平台优势的巨头而言,通过平台开放降低行业门槛、刺激手机市场扩容比平台专利模式更容易获利。一直强调在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的Symbian今年起频频关注在整体手机市场份额,希望通过降低智能手机市场门槛或是进入其他手机市场,来进行全新的发展。渴望通过智能手机市场拓展自身软件应用和服务市场的企业也希望通过推出开放平台,刺激行业内部开放,同时在短时间建立自身业务所依赖的广泛用户基础。Google的Android虽然还只停留在概念阶段,却带动了其它平台的开放以及手机厂商的积极参与,间接为Google进入移动搜索及其它移动互联网业务打下基础。

谁将是最后赢家?

操作系统市场格局很难变化,但行业内部会出现分化,竞争与联盟共存。

Symbian借诺基亚手机制造后盾,Windows Mobile背靠与微软PC操作系统的无缝连接,Linux借助长期开放奠定的开放人员基础,三者在短时间内将继续领跑。由于参与操作系统市场的公司目的不一,市场内会出现以“手机派”竞争为主,“互联网派”和“硬件派”围绕其结成各种不同联盟的微妙局面。以Symbian、Palm、RIM、Apple等为首的“手机派”以平台作为手机销售的基础,在手机市场上的竞争导致它们很难在操作系统领域结盟合作。

然而,Google、美国在线等组成的“互联网派”和高通等组成的“硬件派”旨在简化、开放平台,提高自身销量,会广泛地采取联盟的形式。

变革源于消费者需求,消费者将是最大的赢家,操作系统厂商应更关注消费者需求。随着竞争加剧,操作系统提供商不得不想方设法讨好消费者,手机操作系统授权费降低、更多的软件被开发出来、平台更加兼容和灵活都会使消费者获益。微软频频出台吸引消费者的措施:授权Adobe软件,让Windows Mobile用户可以浏览某些带有动画的网站,着手开发一款移动版Silverlight以改善移动网站的外观。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手机的智能化不应只停留在功能的繁多,应更向消费者需求靠拢,关注消费者需求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早期的Palm手机操作系统停留在掌上电脑的需求,内存很小、操作不便、不注重多媒体娱乐功能,并不受手机用户的欢迎。

国产手机可借力进军智能手机市场,但不能只享用“免费”,要在应用开发上奋发图强。

国产手机长期采用国外操作系统,支付高昂的授权费用,操作系统的开放和廉价化势必降低智能手机市场的进入门槛,带给国产手机进军智能手机市场的机遇。由于谷歌的Android完全免费,使用Android操作系统的手机预计与其他手机相比可以节省30%的软件授权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