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开放呼吸道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沐舒坦 氧气雾化吸入 开胸术后 呼吸系统并发症
本研究采用术前沐舒坦雾化吸入与单纯氧气雾化吸入的方法进行比较,观察其预防开胸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作用及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08年1月-2008年12月在本科行开胸手术治疗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35-78岁(60.92岁±9.75岁)。按1987年国际UICC标准,其中肺癌6例,食管癌25例,贲门癌9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4-79岁(62.75岁±8.78岁)。其中肺癌8例,食管癌21例,贲门癌11例。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及病种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选择:患者年龄18~80岁;未用过其他类似的祛痰药;意识清醒可自主咳痰。排除标准:对盐酸氨溴索过敏者;肝肾功能异常患者;精神状态不能配合者。
1.2 研究药物及设备
勃林格公司沐舒坦针15mg/2ml,氧气雾化吸入器。
1.3 方法
1.3.1 给药方法 观察组:术前2-3日采用沐舒坦15mg加生理盐水20ml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氧流量6-8L/min,每日2次,每次15-20min。术后给予沐舒坦30mg静滴,每日2次,连续7日。对照组术前常规氧气雾化吸入生理盐水,方法同观察组。
1.3.2观察指标 观察病人术后第5天疗效情况,以及病人抗生素应用天数、出院天数、肺部并发症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
1.3.3 疗效判定标准 结合痰液吸出情况、查体及术后X线结果,疗效分为3级,分别为:显效:痰液易于咳出,听诊肺部无干湿音,呼吸音正常,胸部CR示肺野清晰,且无片状密度增高等炎性改变;有效:痰液较易咳出,听诊呼吸音减低、肺底可闻及湿音,X线示肺底密度增高;无效:痰液不易咳出,听诊呼吸音消失、肺部布满湿音,X线示肺浸润、阴影等。
1.3.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结果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
2 结果
2.1 术后5天疗效情况
两组病人显效率差别有显著性,χ2=5.208,P0.05。
2.2 抗生素应用天数及出院天数比较
两组病人抗生素应用天数及出院天数比较P
2.3 肺部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有1例发生肺部感染;对照组5例发生肺部感染,1例发生肺不张,经气管镜吸痰后好转。两组病人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差别有显著性,χ2=3.914,P
2.4 其他并发症比较
两组均无死亡病例。观察组切口感染3例,吻合口瘘1例,房颤1例,乳糜胸1例。对照组切口感染2例,手术切口脂肪液化1例,吻合口瘘2例,室性早搏1例,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两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χ2=0.92,P
3 讨论
开胸手术是治疗胸外科疾病的重要手段,但由于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加之气管插管等的刺激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多,黏液分泌紊乱和清除障碍,而呼吸道炎症、分泌物黏稠或大量分泌物超过黏膜-纤毛系统负荷时使呼吸道正常清除分泌物机制受损;同时术后患者体质虚弱、咳痰无力及痰液黏稠均可致痰液潴留,并发肺部感染及肺不张等并发症,直接影响预后。
雾化吸入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氧气雾化吸入因其有雾化器体积小,雾化后分子较小等优点,逐渐成为雾化的主要治疗手段。在胸外科围手术期使用沐舒坦,经过大量的试验证明,其对促进排痰、改善呼吸状况、减少呼吸系统并发症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而且具有不良反应较少的特点,因此成为了胸外科术后的常规治疗方法。但应用方法一般以术后应用为主,关于术前应用研究较少。本研究术前采用沐舒坦氧气驱动式雾化吸入,观察病人术后呼吸功能恢复情况,皆在为胸外科病人的术前准备提供指导。结果显示术后5日,观察组显效率52.5%,明显高于对照组显效率27.5%。而两者的无效率并无明显区别。这与观察组病人痰液咳出容易,更易于减轻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有关。对照组病人肺部并发症发生率较观察组明显增加(P<0.05),而且,出现1例痰量较多引发的肺不张,经气管镜吸痰后方好转。但是,对照组与观察组间其他并发症差别并无显著性。显示沐舒坦雾化吸入有助于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因病人肺部疾患的影响,对照组病人住院时间及抗生素应用时间均高于观察组。
胸外科急诊是以胸部外伤为主的一组急症。由于病情变化较快,严重者可引起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如不及时有效的处理,可迅速导致病人死亡。我院2000~2005年共收治胸外伤89例,其中27例系单纯胸部软组织伤,余62例并肋骨骨折、血气胸及腹盆腔脏器损伤。现将89例胸外伤的处理作一小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9例中男71例,女18例,年龄8~75岁。闭合性伤72例,占80.9%;开放性伤17例,占19.1%。其中交通事故伤67例,占75.3%;高处坠落3例,占3.4%;锐器刺伤13例,占14.6%;其它伤6例,占6.7%。住院时间最短2小时,最长88天。治愈或好转86例,占96.6%,死亡3例,占3.4%。
1.2 伤情类别 单纯软组织伤27例,占30.3%;单纯一处或多处肋骨骨折34例,占38.2%;肋骨骨折并气胸和/或血胸19例,占21.3%;肋骨骨折并创伤性湿肺2例,占2.2%;胸外伤并腹、盆部损伤7例,占7.9%。1例合并昏迷,19例合并不同程度的创伤出血性休克。
1.3 治疗方法 (1)纠正休克:本组病例中有19例合并程度不同的创伤失血性休克,入院后立即建立静脉通道,根据失血情况输入全血、成分血、血浆代用品或平衡液等,及时补足有效血容量。(2)改善呼吸:本组病例中有4例呼吸道内积聚有分泌物、血液及呕吐物,通过口吸、指挖及鼻导管吸引等方法予以清除,保证了呼吸道的通畅。呼吸道基本通畅后面罩吸氧,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3)纠正胸膜腔内压力异常:本组有2例胸部开放伤造成开放性气胸,入院后立即加压包扎封闭伤口。(4)特殊检查及手术:上述问题经紧急处理,病情趋于稳定之后,及时进行必要的特殊检查,有急诊手术指征者即行手术探查。
1.4 胸外伤进一步处理 17例开放伤中有15例为单纯软组织伤。病人一般情况较好,局麻下行清创缝合术;2例开放性气胸,胸壁伤口较小,入院后立即用大块无菌凡士林沙布5~6层于病人深呼气末封闭伤口,棉垫敷盖后加压包扎,入外科病房后行清创缝合术;72例闭合性损伤中,一般单纯肋骨骨折,主要是止痛和预防肺部感染;3例多处肋骨骨折行胸壁巾钳重力牵引固定;19例气胸和/或血胸的病例中,剖胸探查6例,放置胸腔闭式引流9例,4例小量气胸卧床休息,观察对症治疗;2例肋骨骨折并创伤性湿肺,1例合并颅脑外伤昏迷,于入院后1小时行气管插管,呼气末正压呼吸,入院14小时死亡;1例未行气管插管,给予氧气吸入,及时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抗生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6天,好转出院,7例胸外伤并腹盆脏器损伤患者均行急诊手术探查。
1.5 13例急诊手术探查的处理 (1)术前情况:13例入院时均有创伤失血性休克,6例胸壁血管及肺组织裂伤出血,7例并腹盆内脏器损伤。(2)麻醉方法:气管插管全麻12例,连续硬膜外麻醉1例。(3)结果:硬膜外麻醉1例,术后4天肾衰死亡,余12例治愈或好转出院。
1.6 死亡率 89例中死亡3例,占3.4%。1例交通事故致肋骨骨折并脑外伤及创伤性湿肺,入院时昏迷,行气管插管PEEP,入院14小时死亡;1例高处坠落伤致失血性休克、多处肋骨骨折,胸、腹腔均穿刺抽出不凝血,经吸氧、输血、补液,于入院1.5小时死亡。1例创伤失血性休克,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尿道会师及右股骨干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4天肾衰死亡。
2 讨论
2.1 伤情判断 伤情的判断直接关系到胸外伤的处理,应详细询问致伤因素及损伤的机制,从而考虑胸伤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初步判断可能损伤的组织和脏器。外来暴力的性质、大小和作用部位对损伤的定位和严重程度的判断有很大帮助,如锐器刺伤多为局限性损伤,而钝性创伤常发生多脏器损伤;症状和体征是判断损伤部位和程度的主要依据,X线胸片也是诊断和鉴别诊断不同类型胸伤的基本依据。对复合性损伤的判断是胸伤救治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组有7例合并腹盆脏器损伤患者,均行急诊探查手术,除1例术后4天肾衰死亡外,余6例均治愈出院。由于伤情不同,病人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性亦不同。本组7例合并腹盆腔脏器损伤的病人,由于合并程度不同的休克,剖腹探查手术多选用气管内插管及肌松剂复合的浅全麻。
2.2 术前准备 (1)气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内积聚的分泌物、血液、呕吐物,保证呼吸道的通畅。(2)胃减压:严重创伤时,胃排空停止,因而必须把急性创伤病人看作是饱胃状态,用鼻胃吸管进行胃减压,预防吸入性肺炎。(3)纠正低血容量:品和方法的选择,与出血严重程度有关,麻醉前液体复苏能提高创伤病人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性。
2.3 麻醉选择 损伤较轻、范围较小、出血较少的胸部软组织伤及胸壁伤口较小的开放性气胸的清创缝合选用局部麻醉,严重创伤或头、颈、躯干受累时,选用气管内插管及肌松剂复合的浅全麻。
[关键词] 小儿;雾化治疗;相关因素;对策
雾化治疗法是应用雾化装置将药液分散成细小的雾滴以气雾状喷出,使其悬浮在气体中经鼻或口由呼吸道吸入的方法⑴。其作用有湿化气道、控制呼吸道感染、改善通气功能、预防呼吸道感染,吸入药物除对呼吸道局部产生作用外,还可通过肺组织吸收而产生全身性疗效。雾化吸入用药具有起效快、直接作用于靶器官、局部药物浓度高、可同时吸入几种药物、药物用量较小、不含刺激物、不良反应较轻等的优点,尤其对于婴幼儿应用无需主动配合,因此临床应用广泛。临床常用的雾化器种类有超声雾化器及气动雾化器2种。
1 临床资料
本科自2009年1月~6月共进行雾化治疗4120次,其中超声雾化治疗935次,气动雾化治疗3185次(气动雾化治疗中又包括电动雾化及氧气驱动雾化),患儿年龄为0~5岁(>5岁的患儿比较配合雾化治疗,效果比0~5岁要好)。疗效不佳者有455例,其中超声雾化治疗效果不佳148例,占超声雾化总数15.8%,气动雾化治疗效果不佳307例,占气动雾化总数9.6%。
2 影响因素
2.1.依从性差 依从性(Patient comp1iance/Treatment comp1iance)也称顺从性、顺应性,指病人按医生规定进行治疗、与医嘱一致的行为,习惯称病人“合作”;反之则称为非依从性。病人对于具体用药的依从性,即为该具体药物的依从性。小儿雾化治疗依从性差包括小儿及家属两方面,及小儿对雾化治疗的不合作、家属对雾化治疗的不配合。小儿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和对强制方法的不合作是人之常情,但家属因此而不配合为小儿进行治疗则对雾化治疗的效果影响很大,譬如医嘱超声雾化Bid,事先已与家属进行沟通,同意做雾化,开始治疗后小儿哭吵不止,勉强完成一次后即拒绝第二次的治疗。
2.2.开放或密闭面罩 临床上有2种面罩:完全密闭式和鼻翼两侧有孔的开放式,均能应用与0~5岁的小儿,尤其是2岁以下。开放式面罩用于小儿时直接罩住小儿口鼻进行雾化治疗,不会对小儿呼吸产生负面影响,而密闭式面罩如紧扣在小儿口鼻,会使小儿感觉憋闷、呼吸急促,相应的患儿会表现为拒绝继续进行雾化治疗。
2.3.经鼻吸气 能使雾化治疗达到最佳疗效是患儿能主动配合经口呼吸,虽然现在新型的压缩型雾化器对于患儿的呼吸配合方面的要求都很低,而低于2岁的患儿雾化是能进行呼吸配合的几率为零,但临床证实,能主动配合吸气的患儿治疗效果要好得多。
2.4.呼吸节律 婴幼儿的雾化吸入治疗无需主动呼吸配合,只需要平稳的呼吸10~15分钟就可以完成,但实际上除非患儿以安静入睡外,0~5岁能坚持15分钟的患儿很少,而家属见到患儿不合作,则停止雾化治疗或将面罩、口含嘴拿开,任药物自行喷射浪费。
2.5.吸药时间 小儿超声雾化治疗至少需15分钟,气动雾化治疗喷完5毫升要量也需10~15分钟,患儿及家属的不配合导致的吸药时间不够、过程时断时续均可影响吸入效果。
2.6.药物肺沉积量 药物的肺沉积量与身体大小有关,也与有效的主动呼吸配合有关。
3 对策
3.1.医护密切协作,做好家属(患儿)的思想工作
医生在查房和开出医嘱之前一定要尽到必须的告知义务,向家属反复强调雾化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取得家属的同意,护士做雾化治疗之前再问取家属(患儿)的意见,并评估患儿当前的治疗与护理情况,如患儿极度不配合而病情不是很严重或正在进行头皮静脉输液时可与医生和家属商量,酌情将雾化治疗的时间延后。在进行雾化治疗过程中可指导家属用玩具或音乐分散对治疗的注意力及抗拒心理。2岁以上的患儿可准备些小红旗、小红花等彩色贴纸给予适当的奖励,绝对能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根据患儿年龄和病情选择合适的面罩
2岁以下的患儿必须选择面罩进行雾化治疗,2岁以上的患儿可选择面罩或口含嘴,不管选择哪种,都以开放式为佳。开放式面罩配合超声或气动雾化器进行雾化,患儿没有任何不适与痛苦。如果采用密闭面罩为患儿进行治疗,宜将面罩置于与患儿口鼻1~2cm的距离,防止患儿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并须告知家属如患儿出现憋闷、紫绀等不良反应及时将面罩拿开。
3.3.指导患儿在雾化治疗中保持正确的呼吸节律
小于2岁的患儿尽可能的选择气动雾化器治疗,因气动雾化器是以压缩空气驱动将药液雾化为直径3~6µm的可吸收微粒,在患儿平稳的呼吸状态下大部分药液可进入支气管、小支气管、肺泡,既感觉舒适,有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⑵,因此治疗时间可选在患儿安静或入睡时刻。>2岁的患儿指导其在治疗过程中有规律的张嘴作深呼吸,尤其是在做超声雾化时深呼吸可促进药物在下呼吸道的沉积量。
3.4.保证足够的治疗时间
5ml药液需10~15分钟的时间才能完全喷完,而超声雾化时间需要>15分钟,只有足够的时间才能保证治疗所需的药物能充分吸收进入下呼吸道,甚至肺泡,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4 讨论
在当今小儿的多发疾病谱中,呼吸道疾病当仁不让的高居首位,雾化吸入疗法作为全身治疗的辅助和补充,可广泛应用于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气管、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和哮喘⑶,有效的减少额外的治疗需求,缓解患儿的症状。护理人员一律经过正规的培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正确为患儿完成每一次治疗,并及时进行医患沟通,充分照顾患儿及家属的情绪,灵活机动的解决问题,避免或最大限度的减轻影响雾疗效果的各种相关因素,使雾化吸入治疗达到最佳疗效,促进患儿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67.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脑出血;肺部感染
[中图分类号] R74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2(a)-0043-03
医院内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危重患者的集中地,因此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发区[1]。脑出血的发病率为0.86%~7.32%,死亡率高达50.0%~67.7%,约3/4的幸存者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甚至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压力[2]。本研究主要分析本院重症监护室脑出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脑出患者135例,其中,男75例,女60例,年龄≥60岁81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统计所有患者年龄、既往吸烟史、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以及开放气道方法与肺部感染的关系。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患者年龄、吸烟史、住院时间与肺部感染的关系
年龄≥60岁、既往吸烟史、住院时间≥14 d、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昏迷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比率显著升高(P
表1 患者年龄、吸烟史、住院时间与肺部感染的关系
2.2 呼吸机使用时间、开放气道方法与肺部感染的关系
呼吸机使用时间≥3 d以及通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方式开放气道的患者,其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显著升高(P
表2 呼吸机使用时间、开放气道方法与肺部感染的关系
2.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0岁、有吸烟史、住院时间≥14 d、合并COPD、昏迷、使用呼吸机时间≥3 d及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均是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表3)。
表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ICU患者基本特点
随着危重病学的发展,ICU在诊治危重病患者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因为综合性ICU收治的患者病种复杂、病情危重、免疫力低下、各种侵入性检查治疗及长期使用抗生素等原因使院内感染的机会增加[3-4]。入住重症监护室的脑出血患者一般病情均较重且住院时间长,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其全身并发症尤其是感染相关并发症多,同时感染微生物的耐药性亦随之增加,加上患者处于昏迷、长期卧床、营养欠佳等状态,无疑加大了救治难度,延长了救治时间,所以有效地控制重症监护室感染因素,减少感染发生率,提高感染治疗效果是保证患者预后良好的关键因素[4-5]。
3.2 常见因素与肺部感染的关系
本研究发现患者年龄与院内肺部感染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年龄≥60岁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年龄
3.3 气道因素及呼吸机使用因素与肺部感染的关系
本研究发现使用呼吸机后出现肺部感染的概率是未使用呼吸机患者的1.5倍,尤其是连续的机械通气。患者发生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性显著高于未使用机械通气者,脑出血患者发病时往往存在呼吸功能受损,而一部分患者主要死于呼吸衰竭,所以使用呼吸机治疗亦是抢救患者的主要手段[6],而许多患者上机后很难早期撤机且出现对呼吸机的依赖,临床长时间进行呼吸机治疗的患者,其呼吸道黏膜受损更为明显,肺内纤毛的活动能力减弱,不能有效自主排出肺内分泌物,失去了人体正常的防御机制,而且使用呼吸机治疗后气体不经过口鼻等上呼吸道而直接进入下呼吸道,略过了上呼吸道对空气的湿化作用,同时黏膜表面分泌型IgA抗体的生理作用亦难以发挥,患者昏迷时不能自主咳痰引起呼吸道分泌物的储积,而导致肺部感染发生。
实施气道开放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出现呼吸道梗阻或呼吸困难[7],本研究发现,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发生院内肺部感染的概率显著增加,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后患者正常的呼吸道防御屏障受到破坏,呼吸道失去了正常内环境,对致病微生物的过滤作用消失,加之非特异性的免疫保护作用减弱,同时导管气囊或套囊的充气,可使导管气囊或套囊周围出现分泌物的积聚不易通过吸痰管吸出,在一定条件下漏入下呼吸道成为感染源,而且在开放气道后对大多数患者会使用呼吸机进行治疗且要进行反复的吸痰操作,以上均是导致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原因。在患者既往史方面,笔者发现吸烟患者更易发生院内肺部感染。这是由于吸烟的患者下呼吸道常有条件致病菌定植,当患者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下降时即可引起肺部感染[8]。
3.4 ICU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
为避免ICU住院患者出现院内感染,更好地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笔者建议采取以下预防措施:①在ICU设立单独的监护病区,并要求医务人员对特殊感染患者进行诊治操作时要严格无菌操作并注意手卫生,对特殊患者做到专人管理[9-10];针对重症监护患者,要求每天进入监护病区前必须要穿戴好专用的工作服并做到每日更换,在接触特殊感染患者时要穿好隔离衣,并佩戴好口罩和帽子;在病区内设置方便的洗手设施,切忌徒手接触患者体液及分泌物。②注意病区的卫生,严防交叉感染的发生,每天对空气进行2次定期消毒处理,并且要求卫生员对病区的门窗、把手以及治疗车等采用含氯消毒剂擦拭,负压吸痰器要放入浓度为1000 mg/L的含氯消毒剂内至少侵泡30 min或者使用一次性负压吸引装置,减少和避免痰液引起的交叉感染;每位患者的所有生活物品均做到专用,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对于反复回收利用的物品一定要确保消毒完善;对于使用后的医疗污染物品要放入双层的黄色垃圾袋内进行无害化处理,并且注意黄色垃圾袋的容积不能超过2/3;按照空间比率配置动态空气消毒机及换气扇,提高ICU的空气质量,减少外源性感染对患者的威胁;注意各种留置管道的管理,对于保留时间长的管道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条件下尽早拔除,在对管道进行操作时一定要严格无菌操作;抗生素使用一定要做到科学合理,并注意抗生素使用时间及留取标本。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患者年龄超过60岁,既往有吸烟史以及住院时间超过14 d,住院期间通过有创方式开放气道并使用呼吸机超过3 d 是发生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
[参考文献]
[1] 史莉,孙光成,李萍.综合重症监护病房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J].西部医学,2011,23(1):176-177.
[2] 司马燕.ICU监护室老年脑出血患者临床特点研究[J].吉林医学,2012,33(3):469.
[3] 罗明春,李东静.综合性ICU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防护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2,7(4):6-7.
[4] 田星.老年脑出血患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资料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15):1830-1831.
[5] 王凤玲,汪红,黄缓.循证护理在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3):156-157
[6] 余坚文.ICU内脑外伤和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细菌学分析[J].现代医院,2008,8(11):22-23.
[7] 罗伟文,张伟强,罗伟雄.中心ICU医院感染监测结果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9):3265-3266.
[8] 李黎.ICU患者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预防管理[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1,27(34):20,26.
[9] 赵士静,董立亭,张秀云.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6):323-325.
【关键词】肺挫伤;多发性肋骨骨折;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211-01
肺挫伤伴多发性肋骨骨折会引起严重的胸廓畸形、肋骨缺损,造成反常呼吸而引起低氧气症的一系列的症状,又称连枷胸。患者常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胸痛、憋气,伴有窒息濒死感,稍有不慎即会引起患者呼吸衰竭等痛苦死亡。现将本院2009年6月~2010月收住的31例者的呼吸道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31例,男27例,女4例,年龄 22~65岁,平均年龄45岁。病因:车祸致伤27例,高空坠落伤2例,耕牛撞伤2例。入院均出现严重血气胸,多发性肋骨骨折(3~10根),严重呼吸困难,动脉血血气分析,PO2
1.2 方法:所有病例均在中心监护室特护。按医嘱运用解痉抗炎、平喘、止血胸腔闭式引流术,反常呼吸明显者给予悬吊法控制[2]。应用护理干预对呼吸道行有效护理管理。
2 护理体会
2.1 一般护理:①心理护理:患者创伤后疼痛及特殊的或引流管的情况,使患者自理能力下降,恐惧、焦虑感贯穿之中。因此,护士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心理,通过和蔼、朴实、通俗的语言指导患者缓解压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②饮食护理:这类患者病程长、消耗大,应给予富有营养、易消化纤维素丰富的食物,不能由口进食者经胃管鼻饲。
2.2 呼吸道护理:①合适的氧疗:有效的用氧是提高胸部创伤患者治疗成功的关键。根据血气分析,轻、中度患者可通过面罩法加压给氧,减轻缺氧症状。在用氧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脉搏、呼吸、血压、皮肤颜色和精神状态,严密监测血氧饱和度,以判断氧疗效果。使氧饱和度维持在生理所属指标。②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患者做腹式呼吸和有效咳嗽,对于痰液粘稠者运用超声雾化吸入每6小时1次。方法:在雾化杯内加入生理盐水20ml,地塞米松5mg、α-糜蛋白酶4000单位、庆大霉素4万单位,清醒者使之配合深呼吸将药液尽可能吸入气管、支气管内,达到祛痰、消炎、湿化气道的作用,每次10~15min。雾化后鼓励患者有效咳嗽,护士协助其翻身叩背。方法:五指并拢,指关节微屈,掌呈碗状,指腹与大小鱼际着落,由肺底至外向内,由下到上,轻拍,力量的强弱及频率以患者能承受和痰液排出顺利为宜。必要时经鼻或口气管内吸痰。在患者深吸气或咳嗽过程中,将负压阻断的吸痰管轻柔地通过咽至气管内开放吸痰管,以上下左右转动,吸净周围痰液,此时患者会剧烈咳嗽,以带动小气管内痰液涌向大气管,以彻底吸痰。但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3]。在吸痰过程中观察患者的病情,心率、心律、血压、呼吸及血氧饱和度情况,严防出现心律失常及呼吸衰竭现象[4]。要鼓励患者多饮水,因此类患者呈现张口呼吸,丧失较多水分,以利痰液顺利咳出,保持呼吸道畅通。
2.3 正确应用呼吸机:严重低氧血症致呼吸衰竭的患者,正确运用呼吸机是抢救成功的重要手段。经口或鼻气管插管,使用纽邦150型容量呼吸机同步辅助通气,有气胸者开放胸腔闭式引流管,保持通畅。通气良好的指标:心率、心律、血压稳定,口唇及面色转红润,呼吸频率及幅度较前稳定,患者安静,维持3~5d后间断脱离呼吸机,直至完全脱机。
2.4 必要的镇痛及镇静药物应用:观察疼痛的性质及部
位,遵医嘱应用止痛镇静药物,减轻患者的痛苦。也可协助患者在咳嗽过程中双手按压患侧胸壁,减少患者因疼痛而屏气,影响呼吸道通畅。正确评估患者呼吸功能,低氧血症,还要注意损伤原因及程度和合并症,及时观察患者面色、口唇、指端,有无紫绀。胸廓运动情况:呼吸频率、节律及反常呼吸情况,听诊双肺部有无罗音及呼吸音对称情况,心电监护及血氧饱和度,出现意外及时处理。多发性肋骨骨折及肺挫伤患者,因创伤致气管内分泌物及血液堵塞,肋骨浮动,胸廓变形,致呼吸受限,肺活量减少,肺顺应性下降,浮动胸壁面积越大,引起通气障碍越明显。且肺挫伤致肺间质肺泡毛细血管膜及肺泡内出血、水肿,降低氧气弥散,使患者出现一系列症状。通过以上呼吸道管理,减少并发症,缩短了患者住院天数,优化了生命质量,护患关系也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华德 机械用呼吸器的临床应用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13.
[2] 李向青 吕卫新 用悬吊法控制反常呼吸的护理25例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21(8):2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814-8824(2007)-4-0054-01
提要:目的 探讨危重胸外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分析了68例危重胸外伤患者的伤情并发症与救治的关系。结果 本组68例患者救治成功60例(88.2%),死亡8例(11.8%)。结论 早期诊断、及时、合理运用抢救措施,并注意合并伤的及时处理,危重胸外伤患者的救治效果良好。
关键词 胸外伤 救治
胸外伤是较常见的外伤,在所有外伤中占第2位.胸外伤易导致严重不良后果,故其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是否正确、及时显得尤其重要,特别是在危重胸外伤的救治工作中,要求的专业水平很高.我院自2001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胸外伤360例,其中危重胸外伤68例,占同期胸外伤患者总数的18.9%.本文对危重胸外伤68例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49例,女19例,年龄8~75岁,平均42.6岁,受伤原因:交通伤21例(30.9%),锐器伤9例(13.2%),高处坠落伤20例(29.4%),其他伤18例(24.5%)。
1.2 损伤的分类及合并伤情况 开放性损伤12例,闭合性损伤47例,胸腹联合伤9例.合并伤:颅脑损伤18例,脾破裂6例,肝破裂3例,肾挫裂伤4例,四肢骨折26例,胸椎骨折6例。
1.3治疗 胸腔闭式引流56例,颈胸部皮下穿刺排气5例,开胸手术28例,其中肺修补3例,肺叶切除5例,主支气管修补4例,膈肌修补3例,肋间血管及胸廓内乳动脉结扎2例,食管破裂修补2例。合并伤颅内血肿清除4例,脾切除6例,肝修补3例,肾切除1例,椎体减压1例,四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12例,气管切开16例,呼吸机辅助29例。
2 结果
治愈60例,死亡8例.死因:ARDS 3例,肺部感染2例,颅脑外伤2例,出血性休克1例。
3 讨论
3.1 开放伤的治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抗休克,封闭开放的伤口,其中抗休克治疗是抢救成功的首要措施。
3.2 多发伤的处理 早诊断、早处理,对昏迷、意识不清或休克者,除对颅脑损伤的观察外,要排除隐蔽性腹腔内脏器伤的存在[1],同时要警惕有无泌尿系统及骨骼系统的损伤,位于胸壁“心脏损伤危险区”的穿透伤,应高度警惕心脏损伤的可能,边补充血容量,边快速气管插管后开胸探查,绝不要等待血压回升后再手术[2]。闭合性胸部创伤中心肌挫伤的处理首先要纠正心律紊乱、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3.2.1 胸腹多发伤救治 治疗要以拯救生命为原则,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首先处理致命伤。
3.2.2 合并颅脑伤的诊治 尽快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疏通呼吸道,恢复通气功能,避免窒息,抗休克同时行胸穿或胸腔闭式引流,发现有进行性出血时应剖胸探查,对张力性气胸应立即予以穿刺针排气减压后行胸腔闭式引流,对开放性胸部伤或广泛性胸壁软化,应立即行开放性胸部伤口包扎封闭,置胸腔闭式引流,对胸壁软化区应加压包扎或牵引,必要时应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或行胸廓固定术,经初步复苏处理,血流动力学表现仍不稳定,又查不出内出血部位,应想到急性心脏压塞,明确诊断后予以心包切开探查术,因颅内出血或脑挫裂伤造成颅内压增高可导致脑疝,引起呼吸中枢麻痹,心跳停止"因此,一旦血压回升,应尽早使用脱水剂或开颅减压,彻底清除颅内血肿。
3.2.3 肺挫伤的处理 ①晶体液在复苏期间应限制在1000ml以内;②当中心静脉压低或血容量不足时,应用胶体;③速尿20mg,2次/日,静脉滴注,连用3~5天,以消除复苏期间晶体潴留;④激素;⑤鼻导管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3.2.4 浮动胸壁的处理:恢复胸腔容量,改善通气,减少并发症,达到良好的功能恢复及美观效果。
3.3 多器官脏器功能衰竭的诊治 ①保护胃肠粘膜;②恢复胃肠功能;③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肾功能衰竭在严重创伤后仍时有发生,在低血容量休克治疗中,要时刻注意保护肾功能[2],早期防治肾功能衰竭,对胸腔闭式引流或胸腔穿刺治疗后肺仍不张者,及时支气管镜吸痰或气管插管吸痰膨肺,预防肺部并发症,防止发生心、肺功能衰竭。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创伤性胸部外伤;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237-01
创伤性胸部外伤根据损伤是否造成胸膜腔与外界相通,可分为开放性胸部损伤和闭合性胸部损伤[1]。胸腔为重要器官心肺所在,严重胸外伤对呼吸循环影响大,死亡率高,因其伤势紧急、危重、病情发展迅速,且具有 定隐蔽性,易并发 发伤,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如何对胸外伤患者进行正确的救护是确保病人安全康复的关键。回顾2010年4月~2014年4月收治120例胸外伤患者,总结急救与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男96例,女24例;年龄18~72岁,平均41.5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65例、锐器伤18例、坠落伤28例、打击伤9例;开放性损伤31例,闭合性损伤89例;合并肋骨骨折108例、血气胸110例、肺裂伤72例、腹腔脏器损伤8例、颅脑外伤16例、休克22例。
1.2 治疗方法 行胸腔闭式引流术101例,剖胸探查术35例,胸腹联合探查术24例。
2.护理
2.1急救护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严重胸部创伤患者呼吸道内常有血液、分泌物、泥水等瘀积,易造成呼吸道阻塞,必须及时清除,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严重者呼吸机辅助呼吸如意识障碍加深,同时血气分析血氧分压≤60%,应果断采取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有效的血氧供应。胸部的开放性伤应立即无菌纱布封闭,变开放性气胸为闭合性气胸。(2)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胸部外伤病情严重,而且易合并头、腹、四肢损伤,病情发展迅速,随时危及生命,要求急诊护士迅速接诊,立即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神志、面色、受伤部位及出血情况,对患者伤情做出快速评估,对失血性休克的患者立即扩容治疗,并备血、急验血、输血,护士要根据病情变化严格掌握输液速度。控制止血的同时,快速扩容,快速静脉滴注平衡盐溶液,若失血较多,或有活动性出血,应补充代血浆(贺斯、血定安),晶体:胶体=3:1,当红细胞比积
2.2剖胸探查术、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护理 (1)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征、神志、瞳孔、皮肤、黏膜、甲床颜色、末梢温度及合并伤的情况。根据病情每5min-10min监测BP、P、R各1次,并作好记录。临床常用的休克监测指标[2]:对合并颅脑损伤的患者要重点观察瞳孔、生命体征、神经系统体征等,尤其是意识障碍和瞳孔对光反射[3]。(2)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患者半卧位,水封瓶置于患侧胸部水平下60 cm~100 cm处。经常挤压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引流管受压、扭曲、滑脱等。严密观察引流管水柱波动幅度,了解肺扩张情况。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颜色,有无气泡溢出。定时更换引流瓶等,严格无菌操作。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排痰、深呼吸,变换。若伤后出现失血性休克,经大量输血、输液后仍不能纠正,胸腔引流量超过200 ml/h,持续3 h以上,则为胸内进行性血胸,应报告医生及时处理。术后持续漏气48 h以上或X线示肺不张,为支气管裂伤或肺组织严重裂伤,即做好术前准备,及时手术治疗。(3)呼吸道的护理: 全身麻醉插管、损伤疼痛及呼吸机的限制,使局部通气不足,咳痰不畅,气管分泌物增加并积滞,引起肺不张或感染,甚至呼吸衰竭。故对严重胸部损伤患者术后采取:完全清醒后,握手有力,试停呼吸机30 min,查血气正常后方可拔除气管插管,改鼻导管吸氧;血压平稳后即予半坐卧位;协助患者翻身、咳痰、叩背;痰液粘稠难咳出时,给予雾化吸入,必要时吸痰。(4)疼痛的护理:胸外伤患者常有胸痛、胸闷、气促等主观症状,同时常因剧烈疼痛而畏惧翻身、咳嗽及深呼吸,易引起褥疮、肺部感染、肺不张等潜在并发症,所以入院后就要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讲解翻身咳嗽的重要意义、方法及缓解疼痛的技巧,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在病情需要时及时报告医生给予止痛措施。(5)心理护理:创伤常发病突然,病情凶猛,几乎所有伤员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护士要帮助他们解除心里障碍,正确对待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研究表明,有效的心理护理能明显改善创伤性血气胸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4]。
3讨论
严重胸部外伤包括肋骨或胸骨骨折、气胸、血胸、心包腔内出血、肺或支气管损伤等。由于胸部有重要生命功能器官心肺和大血管,一旦发生损伤,会严重影响呼吸循环功能,而引起急剧的病理生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胸外伤的急救需争分夺秒,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正确的救治决定了患者的预后。胸外伤患者常常合并有其他脏器损伤,病情复杂、变化快,因此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以便早期采取正确的治疗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总之,胸外伤病人不仅需要护士有娴熟过硬的护理技术,更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才能够正确判断病情,密切配合医生,挽救生命。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33。
[2]张纯玲,武玉秀.创伤性血气胸并休克病人的急救[J].临床肺科杂志,2008,13(8):1086-1087.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密闭式吸痰;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3)06(b)-0144-0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是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以肺毛细血管弥漫性损伤、大量肺泡塌陷为主要病理生理特征。为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人工气道通畅,保证足够的通气,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的病人需定时进行气管内吸痰。但吸痰过程可导致肺泡塌陷或加重原来不张的肺泡塌陷,出现低氧血症,反复的低氧血症,会进一步加重全身各器官功能的损害。维持肺泡的有效开放,减少开放一塌陷剪切损伤是ARDS的治疗关键。为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应用密闭式吸痰的效果和护理要点,该研究通过对2011年10月―2012年10月42例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ARDS病人的观察,应用密闭式吸痰护理,能避免吸痰后低氧血症,更好改善氧合。现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住ICU科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均符合1992年欧美ARDS联席会议提出的ARDS诊断标准。总计入选ARDS患者42例,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19―71岁,平均(49.3±8.2)岁;外科大手术术后16例、重症肺炎15例、急性重症胰腺炎5例、各种中毒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密闭式吸痰组各21例。对照组使用开放式吸痰方法,密闭式吸痰管使用与呼吸机相连的密闭式吸痰系统。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基础状况、APACHE II评分[常规吸痰组(25.9±2.1),密闭式吸痰组(26.2±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使用BIPAP模式通气。
1.2密闭式吸痰方法
将密闭式吸痰系统的三通分别与呼吸机Y型管、人工气道、负压吸引装置相连,形成一套密闭的吸引系统。操作时一手握住透明三通,另一手拇指及示指将吸痰管插入气管插管至适宜的深度,按下负压控制阀,常规吸痰,边吸引边旋转撤出吸痰管,将吸痰管缓缓抽回直到薄膜护套拉直使吸痰管末端(远端)回位在导引管内。吸痰后按下负压控制阀,同时经蓝色注液口注入生理盐水以清洗吸痰管内壁,供下次使用。
1.3观察指标
①持续心电监护,留置桡动脉及锁骨下静脉连续监测记录心率(HR)、心律、指脉氧饱和度(sp02)、平均动脉压(MAP)及中心静脉压(cV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②记录吸痰前和吸痰后2 rain气道峰压(PIP)、平台压(Pplate)、肺顺应性(crs)及床边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aO2、PaCO2、PH、PaO2/FiO2)。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
2结果
2.1临床效果
密闭式吸痰组21例,好转18例,死亡3例(死亡原因均为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14.28%;平均机械通气时间(8.4±3.1)d。对照组21例,好转13例,死亡8例(死亡原因7例为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为心跳骤停),死亡率4.19%;平均机械通气时间(15.1±4.2)d。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病人吸痰前后血气及呼吸监测指标变化
密闭式吸痰组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saO±)、二氧化碳分压(PaC02)、氧合指数(PaOJFi02)、吸气峰压(PIP)、平台压(Pplate)、肺顺应性(Crs)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上述指标在吸痰前后均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护理
3.1密闭式吸痰管护理
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s/次。若气道分泌物较粘稠时,可经透明三通上方的白色注液口,注入适量无菌生理盐水/糜蛋白酶,稀释后再行抽吸。注意事项:透明三通上方注液口盖务必盖好,并将日期标签贴在负压控制阀上;密闭式吸痰管连续使用时间限于24h,每次更换新产品务必贴上标签;薄膜护套已有破损时,请立即更换;吸痰、清洗完成后,请确认负压控制阀已处于回位状态。每小时检查患者气管插管的位置,标记插入的长度,以防导管移位或脱出。
3.2加强无菌操作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发生感染。吸痰用物每日消毒,盘内用品明确标记。吸痰时需带灭菌一次性薄膜手套操作,吸痰时先吸引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内分泌物,再吸口、鼻腔内分泌物。
3.3加强口腔护理
口腔定值病原微生物较多,分泌物流入气道后可诱发感染,而且患者长期禁食以及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可导致多重耐药菌、真菌感染。进行口腔护理3次/d,常规使用纳米银抗菌抗菌漱口液,必要时口腔冲洗。真菌感染者加用制霉菌素甘油混合液涂抹口腔。
3.4适度气道湿化
建立人工气道后呼吸道加温湿化功能丧失,机械通气时每日呼吸道隐性失水量约为400-500mL。湿化不足易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干结,纤毛活动减弱或消失,引发气道阻塞或肺不张及肺部感染;湿化过量会导致病人咳嗽频繁,气道痉挛,人机对抗。控制呼吸机湿化装置温度在32-37℃,湿度95%左右。若分泌物粘稠可定时向气道内注入少量无菌蒸馏水,一般成人2-3mL/次,注意在吸气相注入。
3.5严密监测气囊压力
目前人工气道使用的多为低压高容气囊,无需定时放气囊。每6h使用气囊测压表监测气囊压力,使气囊压力保持在20-25mmHg之间,以防气囊上方分泌物漏入下呼吸道,过高压力可导致气道粘膜坏死、气道狭窄。有条件可考虑使用带气囊上吸引功能的人工气道。
3.6促进气道分泌物引流
机械通气时尽量保留自主呼吸,应用排痰机或ICU专用治疗床每4-6h帮助患者翻身、拍背促进分泌物排出,按需适时吸痰。出现下列情况时应吸痰:患者呼吸时对呼吸机有抵抗,咳嗽,肺部听诊有罗音,呼吸机气道峰压高报警,血氧饱和度下降。
4讨论
顽固性低氧血症是ARDS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为肺泡塌陷、肺顺应性降低、肺内分流增加及通气恤流比例失调。应用呼吸机通气的关键在于使塌陷肺泡均匀复张并依靠合适的PEEP保持肺泡开放,改善氧合。吸痰负压吸引的同时也将肺内富含气的部分气体抽出,使患者肺容量大量丧失,肺泡内压力大幅度下降,使已复张的肺泡又迅速塌陷,造成短时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产生右向左的血液分流,导致部分肺静脉血得不到气体交换,直接混入动脉血引起PaO2、SaO2和SPO2显著下降,导致或加重低氧血症。同时在ARDS治疗中,为了防止机械通气所致的气压伤,通常采取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潮气量为6-8mL/kg,而ARDS肺泡静态扩张压通常要>2.74 kPa。因此,吸痰后仍以原小潮气量模式通气,不能提供足够扩张压,陷闭肺泡很难在短时间内充分复张。肺泡有效氧合面积受限,使低氧状态纠正慢。如此反复吸痰,可导致和加重组织器官的缺氧性损害。
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择了140例心血管创伤患者,其中男120例,女20例,年龄12-46岁,平均年龄27.3±2.4岁,闭合伤有8例,开放伤有132例。开放伤中,心脏压塞型64例,失血性休克型52例,开放伤中亚临床型12例,左心室刺伤20例,右心室刀刺伤64例右心房刺伤16例,主支气管断裂4例,右上腔静脉损伤12例,降主动脉损伤8例,后胸贯通复合损伤4例,合并肺穿透伤72例,右下腔静脉损伤4例。
1.2方法将本医院近两年70例心脏大血管创伤的患者,通过采用整体护理的方式进行加强护理,将患者的恢复情况表现与前两年的70例患者进行分析比较,通过限定参照条件与设置对照的手段,进行研究。以下为近两年的急救措施。
1.2.1病情、症状评估患者在到达医院后,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四肢活动、伤口出血、四肢温度、血压、呼吸、脉搏、瞳孔、意识等情况,对患者进行急救。患者进入急诊科后,医护人员要及时的对其进行初步判断,并向患者家属询问受伤的部位、病史等。在此要注意,对于发生在患者前胸壁心脏损伤危险区以及两线之间区域还有后胸、腋部、腹部的贯穿性损伤,需要对其心脏受损情况进行判断,并且做好相应的急救准备,除此之外还有备好急救包、水封瓶、胸管、胸腔穿刺包、开胸包等,之后需要对患者的并且变化进行观察和判断。
1.2.2保持呼吸畅通要对患者的呼吸道及时的给氧,并且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对于呼吸道出现阻塞的患者要及时的进行处理,还要及时的取出患者口腔内的血块、碎牙、活动性假牙等异物。之后还要及时的吸出患者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对患者进行面罩或鼻导管吸氧。氧流量要控制在4-6L/min。患者还应进行呼吸机的辅助呼吸,潮气量维持10-15ml/kg,治疗中有16例患者由于伤势过重死亡,其他患者转入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
1.2.3维持患者血容量及时的建立静脉通道,对患者补充血容量是抢救创伤性休克的重要措施。根据患者休克程度,要及时的建立2-3条静脉通道,此时一般应选用上腔静脉系统大血管,采用16-20G静脉留置针或8-12g一次性输液器,及时快速的向患者补充循环的血量,其中一条静脉通道要要为输血作准备。首先要向患者快速的输入平衡液,然后根据患者的尿量、中心静脉压、血压等,随时对滴速进行调节。还要控制好患者的胶体液与晶体之比,使患者既能补充功能性细胞外液,又能恢复血容量。
2结果
整体护理组比传统护理组疗效更好,治疗期间并发症更少。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