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联的来历范文

对联的来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联的来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联的来历

第1篇:对联的来历范文

关键词:来氟米特;醋酸泼尼松;系统性红斑狼疮;护理对策

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发病机制迄今为止还未完全清楚[1]。该病由于隐袭性较强的特点,病患发病缓慢,临床症状表现呈多样化[2]。其主要会导致患者皮肤遭受损害,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精神状态以及生活质量[3]。若不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持续发展会直接损害患者的脏器功能,甚至导致患者死亡。临床上常规的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鉴于此,本研究做了相关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从2013年3月~2016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90例。男53例,女37例,年龄16~66岁,平均年龄(33.4±4.2)岁。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观察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17~66岁,平均年龄(33.6±4.3)岁。对照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16~64岁,平均年龄(33.3±4.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对比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醋酸泼尼松(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675)治疗,主要用量如下:起始剂量为1 mg/kg,待患者病情有一定程度好转后进行剂量调整,剂量最低不可低于5 mg/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睡前口服来氟米特(苏州欣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50)治疗,起始用量50 mg/d,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可调整为20 mg/d。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组个性化护理:①要求护理人员掌握详细的有关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知识,从而更有效地为患者计划生活护理方案;②耐心主动地与患者及进行交流沟通,尽量了解患者内心真实想法,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正确的指导,从而帮助患者消除心理上可能出现的负面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③给予患者正确的健康指导以及饮食指导,叮嘱患者生活要有规律,不可过度劳累,需劳逸结合;④保证患者所处环境无阳光照射,可用窗帘进行遮挡。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疗效,服药依从性和满意度。其中疗效判定标准如下[4]:①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各项指标恢复正常;②显效:临床症状显著消失,各项指标接近正常水平;③有效:临床症状与各项指标有所好转,但并不明显;④无效:临床症状与各项指标无好转,甚至加重。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此外,采用自制满意度评分调查表,对所有病患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心理、生活、情感以及效果等20个问题,统计病患满意的题数。≥18个记为非常满意,12~17个记为一般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不同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痊愈人数占比以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2.2两组护理方法患者用药依从性以及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用药依从性以及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3 讨论

临床上常规的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药物主要包括激素以及环磷酰胺。此类药物的应用虽然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疗效并不显著,且长期使用环磷酰胺易引发患者出现骨髓抑制、并发症感染等副作用,从而使得药物的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来氟米特联合醋酸泼尼松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手段开始被应用于临床上,且效果明显。

本研究结果表明,来氟米特联合醋酸泼尼松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在给予患者来氟米特联合醋酸泼尼松的基础上行个性化护理能有效地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以及满意度,对促进患者康复有着积极作用。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醋酸泼尼松属于一类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其主要功效是抗炎、抗过敏以及免疫抑制。可通过降低和预防组织对炎症的反应,同时,可有效地减少炎症细胞在炎症部位的积聚,干扰炎症化学中介物的合成和释放,进一步降低炎症反应的发生;通过抑制免疫球蛋白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以及白介素的合成、释放,影响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有效减轻了原发免疫反应的扩展。而来氟米特属于一类抑制剂,主要是干扰嘧啶合成,从而减少淋巴细胞增值;同时,来氟米特可以通过转化其代谢产物A771726有效降低二氢乳清酸脱氢酶活性,防止了嘧啶合成,最终达到抑制淋巴细胞、减少炎症因子的目的[5]。而个性化护理主要以消除患者心里负面情绪为主,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患者预后有着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来氟米特联合醋酸泼尼松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患者的疗效显著,给予患者相应的个性化护理有利于预后。值得更加深入的研究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吕鸿,刘月侠,徐扬,等.激素联合来氟米特、环磷酰胺治疗狼疮肾炎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4,36(10):1540-1541.

[2]晁杨,彭清莲,马杰,等.狼疮性肾炎的治疗[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1(1):189-191.

[3]吕志芬,庄宇,陈宇航,等.吗替麦考酚酯联合来氟米特多靶点诱导治疗狼疮肾炎的临床疗效[J].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14,20(6):413-417.

第2篇:对联的来历范文

夏历腊月除夕,人们喜欢贴红对联,放鞭炮,这也有个来历。

传说,很多很多年前,森林里有种非常凶恶的野兽,叫做“年”。每年夏历腊月除夕那天,它都要出来大吼大叫,专门吃人和牲畜。当时没有人能够制服它。为了躲避“年”的灾难,人们都要在除夕那夭杀猪宰羊敬供年,让它胀满肚子,才不伤害人畜。

有年腊月除夕这天,人们忘了杀猪宰羊来敬“年”,“年”一来就大吼大叫,要想吃人。人们没法只好关上大门,爬到竹楼上去躲着。“年”从这家走到那家,到处转来转去找东西吃。它见到处空空荡荡的一无所得,不由气得发疯嚎叫。这时,邻近一家的竹楼失火了,火势很大,烧得竹子“劈劈啪啪”地乱响。“年”听到这突如其来的响声,吓得逃回森林去了。

躲在楼上的人们发现了这个秘密,以后每到腊月除夕这一天,便去砍许多竹子来烧,竹子“劈劈啪啪”一爆响,“年”就被吓跑了。同时,人们还发现“年”怕鲜红的颜色,于是又把桃木板染成红色,挂在大门的两边,这就是批符。以后发明了鞭炮和纸,鞭炮就代替了爆竹,红对联代替了批符。

第3篇:对联的来历范文

我们国家有好好多传统节日,但我最喜欢的是过年。每年春节我都会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到东北爸爸的奶奶家过大年。贴春联、放鞭炮、在阳台上挂上大红灯笼。全家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开心幸福的笑容。

老奶奶给我讲过一个传说,在很早很早之前有一只叫“年”的怪兽。每到新年的晚上,这只怪兽就会去偷袭村庄,村里人每到春节都只好把门锁得紧紧的,可是无论怎样防备都是无济于事,它还是偷吃村民的食物,伤害村民的牲畜。每到过新年村民们就人心惶惶,丝毫没有辞旧迎新的兴奋。有一天村子里来了一位白胡子的神仙老爷爷,他告诉大家年害怕红色和响声,人们听了纷纷准备了爆竹还买了对联贴在门上。晚上,年又来了,它一见红色,又听见听到锣鼓声阵阵鞭炮齐鸣吓得赶紧逃跑了。从此再也没来过村庄,村庄又变的祥和太平了。以后每逢过新年家家户户都贴对联,放爆竹,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尽管老奶奶讲的只是个传说,还是让我知道过年的来历了。

最让我兴奋地就是大年三十晚上啦!迫不及待的等到天黑,我和爸爸、小叔一起去放烟花!砰砰几声,烟花在天空中绽放,真是五颜六色,姹紫嫣红,有的像一朵朵花瓣在夜空争着开放,有的像一颗颗星星在比赛眨眼睛,还有像流星划过天空。然后一家人围在一起看春节晚会,小孩儿一边吃零食一边看着电视。大人们在一起聊聊家常。每次我都不知道困,因为还有更吸引我的时刻,那就是晚辈们给老奶奶拜年。我是家里最小的晚辈。每年春节我磕头做多。当然红包也是最多哟!

再有一个多月就要放寒假了,又可以回东北老奶奶家过年喽!

北京市石景山实验小学三年级:孙一丹

第4篇:对联的来历范文

穿上新衣服,该制定我的新年计划了。我找来一张红纸,心里想什么就写什么。一、吃年饭,二、贴对联,三、收红包,四、包饺子,五、看春节联欢晚会和动画片,六、放鞭炮,七、吃年夜饭。大功告成,哈哈,我的小钱包又该鼓起来了。不过也别让它撑坏了,想起以前自己身无分文,钱包总是瘪瘪的,这回我也应该发点小财了,还是过年好啊。

这时一缕缕奇异的香气直往我鼻孔里钻。我随着香味走呀走,嗬,原来这香味儿是从奶奶家飘出来的,太好了,这是给我准备的吧。进去一看,鱼香肉丝、红烧肉、酱香猪蹄等应有尽有,让人看的眼花僚乱,更让人垂涎三尺。我如一只七天没吃东西的老虎直扑饭桌,狼吞虎咽,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筷子一个劲地夹肉,我一口气吃了三小碗饭。爸爸说:“小馋猫,多少年没吃过饭了呀?”我的脸红了,咯咯……吃多了,撑得我直打嗝。吃完了饭,该干活了吧?我和妈妈在门上贴了一个又一个对联,写的是金玉满堂等吉利的过年话。贴好对联,该收红包了,“奶奶过年好,”“爷爷过年好,”两句话换来两个大红包,二十秒挣了四百多,还是收红包来钱快,只要说一句:“过年好”钱就来了。收钱收红眼了,我竟见了谁都问过年好,妈妈说:“你直接钻进钱眼里算了。”别管怎么说,只要有钱就行啊!

包饺子了,我先擀面皮,再把馅包进去,再包成金元宝形状就可以了,没想到我这么厉害,什么都会。包了这么多,现在可以煮了,这可是奶奶的活儿。我该看会电视了吧,春节联欢晚会开演了,我不愿看那些套路化的东西,拨到少儿台。动画片里正演着春节的来历,说是有个怪物叫除夕,一到年三十这天晚上它都会来吃人的,有个从天上下来的小孩叫年,它知道除夕的弱点,就把这个怪物打死了,所以人们把这一天叫做年,还真有点意思。饺子煮好了,我一下子冲到饭桌上,吃着热腾腾的饺子,这里面也有我包的,味道好极了,让人回味无穷。吃完年夜饭我揉揉肚子就出去放炮了,鞭炮各式各样,有魔术弹、闪光雷、二踢脚等,放出的烟花五花八门,五彩缤纷,有的像一朵美丽的花朵在夜空中绽放,有的像一个闪闪发光的流星从天际滑落,有的像一个金光闪闪的太阳,放射出五颜六色的光芒,把夜空装点得如一幅画。

快乐的年三十,快乐的年夜饭,快乐的大红包,快乐的童年乐翻天,它给我留下无限美好的回忆。

黑龙江萝北县团结小学三年级:韩天宇

第5篇:对联的来历范文

万年创万年历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国君,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历法创建完毕后,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舜继部落首领

传说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上古部落联盟首领)继部落联盟首领,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正月初一(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桃符传说

《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中说,门神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关于桃符有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东海度朔山风景秀丽,山上有一片桃林,其中有一株桃树巨大无比,枝繁叶茂,曲蟠三千里,结的桃子又大又甜,人吃了这树上的桃子能变成神仙。一个漆黑的夜晚,有青面獠牙、红发绿眼的鬼怪想偷吃仙桃。桃林主人神荼、郁垒二兄弟用桃枝打败鬼怪,并用草绳捆着喂了看山的老虎。

从此,两兄弟的大名令鬼怪为之惧怕,他们死后变为专门惩治恶鬼的神仙。后世人们用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两神仙像挂在自家门两侧,以驱鬼祛邪,这种桃木板被称作“桃符”。随着时代的变化,桃符本身也在变化,以后人们又将两个神仙的名字写在桃符上,代替画像,再后来,又发展到“题桃符”,即将字数相等、结构对称、意思相应的短诗题写在桃符上,据说这就是春联的前身。

年兽传说

第6篇:对联的来历范文

我积累春联我快乐

每逢过春节,在我老家的村中户户都会贴春联,红纸黑字齐整的贴在门上,寄托着不同人对新年不同的期望,“年年顺景财源广,岁岁平安福寿多”代表着人们对财富与健康的渴求;“江山千古秀,社稷万年春”包含着对祖国的强烈热爱之情,借用自己的对联描述着不为自己而情系祖国……总而言之,我觉得春联是很有趣的一种国粹,所以在春节之际我总会一如既往地去记录,收集,感到在积累的同时会感到异常的快乐!

记得在自己过年就八岁的那个春节,我和哥哥姐姐一同去大爷家玩,由于那时还小,什么都不懂,看着挨家挨户的门上都贴了红红的“符子”,此时我又展开那丰富的想象力,竟把春联当成了只有恐怖片中才有的驱鬼神符,而且的一个个不同的“咒语”更加重了怀疑,出于小孩子的幼稚心里,在大白天竟然害怕“鬼”,况且什么东西都没有,我也尽量躲避着那长长的“咒符”,攥着哥哥的手也更加使劲了,身上也冷汗直冒。这时细心的哥哥发觉了我的失常行为,停下来问道:“你怎么了,不舒服呀!”“不是,房子里面有鬼呢,还被道士用咒符封住了。”边说边指了指周围几户人家的大门,哥哥并没有嘲笑我,而是细心给我讲解了春联的来历与意义。在哥哥的安慰之下,我鼓起勇气走到大门旁,发现没有任何异常之处,于是抬起头来看了看那几个大字,不自觉地将它们念了出来:“风周雨页,人寸年丰。”好奇怪呀,怎么会有这样的春联,哥哥听到后马上纠正了我读音上的错误,原来是“风调雨顺,人寿年丰”,突然间我发现春联是这样的有趣,搭配如此的当,又见到四处都是,便有了去积累它们的念头,我匆匆地从大爷家拿了纸和笔,与哥哥姐姐四处去找,一下午就在这忙碌中度过,但是看见记录了那样多的对联,心里又非常开心,既锻炼了自理能力,又懂得了更多的知识,我要一直将它坚持下去!!!!!!

我积累春联我快乐,累在身体,甜在心里,希望每个人都能多多积累春联,丰富脑中的知识!

第7篇:对联的来历范文

据说,“福”字倒贴的习俗来自清代恭亲王府。一年春节前夕,大管家为讨主子欢心,照例写了许多个“福”字让人贴于库房和王府大门上,有个家人因不识字,误将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

为此,恭亲王福晋十分恼火,多亏大管家能言善辩,跪在地上奴颜婢膝地说:“奴才常听人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乃吉庆之兆。”

福晋听罢心想,怪不得过往行人都说恭亲王府福到(倒)了,吉语说千遍,金银增万贯,一高兴,便重赏了管家和那个贴倒福的家人。

事后,倒贴“福”字之俗就由达官府第传入百姓人家,并都愿过往行人或顽童念叨几句:“福到了,福到了!”

“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都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

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第一种恭王府说

清咸丰年间的一个春节前夕,恭王府大管家为讨主子欢心,写了几个斗大的“福”字,叫人贴于库房和王府的大门上。有一家丁因目不识丁,竟将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为此,恭亲王的福晋(妻子)十分气恼,欲鞭罚惩戒。幸好大管家是个能说善辩之人,他怕福晋怪罪下来连累自身,慌忙跪倒陈述:“奴才常听人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倒(到)了,乃吉祥之兆。”恭亲王福晋一听,转怒为喜,心想:“怪不得过往行人都说恭亲王福倒(到)了,吉语说千遍,金银增万贯。一般的奴才,还真想不出这招呢!”遂赏管家和家丁各50两银子。后来,倒贴“福”字之俗由达官府第传入陌巷人家,贴过后都愿过往行人或顽童们念叨几句“福倒了!福倒了!”以图吉利。

第二种慈禧太后说

我国古代历来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风俗。清光绪某年腊月二十四,慈禧太后传旨,叫翰林院的翰林们写些庆贺春节的对联。这些翰林们拿出浑身解数,用尽华美辞藻,写好之后恭送太后过目。太后见其中连个“福”字都没有,很是不高兴。翰林们见老佛爷生气,吓得忙跪在地上说:“请老佛爷教诲。”太后说:“去写几个‘福’字来。”翰林们忙回去写了一堆“福”字送上,太后从中挑了几张,让大总管李莲英带着太监到宫内各处去张贴。

谁知又惹出了风波。有个太监不识字,把一个“福”字贴倒了,当晚谁也没有发现。第二天,太后出来欣赏对联和“福”字,正巧看到,刚要发怒,脑子转得快的李莲英急忙上前说:“老佛爷请息怒,这是奴才有意把它倒着贴的。这‘福’字倒贴,就是‘福’倒了。福到了,不是大吉大利吗?”慈禧听后,转怒为喜,不但没惩罚那个太监,还赏了他几两银子。后来这个习惯传到了民间,成为一种风俗。

第三种朱元璋、马皇后说

第8篇:对联的来历范文

每次到苏州,我总要到几个园林里走走。

在那玲珑奇巧的假山石畔的小亭里,在那碧水池边的水榭前,喝上一杯虎丘茉莉花窨制的花茶,然后,或斜倚朱栏,或漫步长廊,或小坐花厅,或攀登楼阁,或穿假山石洞,或踏深幽曲径,饱赏园中如画的景色。

据《苏州府志》载,苏州城内大小园林,约有150多座,可算名副其实的园林之城。现在开放的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狮园、怡园,不过是其中代表性的几座罢了。这些园林,在布局、结构、风格上,都各有自己的艺术特色,它们各有个性,各有自己的美。

沧浪亭的美,在于它的清幽、古朴。它在苏州园林中,年纪最大,是900多年前北宋苏子美学士建筑的。当时这位苏学士刚刚丢了官,流放于苏州,在南园买了块地方建造了座沧浪亭。南园靠近盘门,那时苏学士颇为喜爱这一带秀丽的风光。但是,他所买的地,仅仅是南园的一隅,建造一座小小的园林,如何能把南园和盘门内外优美的自然景色都收进去呢?感谢能工巧匠们,他们创造了园内景色和园外自然景色融合于一体的独特的园林建筑――沧浪亭的美丽多姿的复廊。

一条高低曲折的长廊,中间用同样一条高低曲折的花墙隔起来,就形成了内外两道长廊,这便是复廊。沧浪亭整个园子就环抱在这条长长的优美的复廊里。复廊的外廊紧贴园外的碧水河塘。你从外廊走,仿佛并不在园里面,而是在园外青葱翠色的田郊漫步,但是,转过脸,你从花墙向里面看,却隐隐地看到园内树影婆娑,古亭傲立,绿竹红花随风摇曳,别有一番风味。如果从内廊走,你可以尽情欣赏园内那些亭台、假山、芭蕉掩映的小榭、飞檐凌空的厅屋等建筑艺术,但转过脸,从花墙透视窗处,园外的风光却又映入你的眼帘。这复廊真有说不尽的奇妙!复廊尽头是登楼的梯子,小楼名叫见山楼。登楼纵目远望,苏州的城墙、城河、盘门古塔,还有远处的上方山一览无余,难怪刻在园中那座沧浪古亭石柱上的一副对联写道:“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许多退休工人在这里品茶、弈棋。特别有趣的是,在复廊外廊面河的拐角处,有一钓鱼台,常有老人在那里垂钓。

狮子林的美又不同了,它是以假山为胜的美丽园林。在指柏轩,我们看到的是石笋耸立的十二奇峰,峰间夹着高大的古柏,给人一种气势雄伟的感觉。穿过指柏轩,立在真趣亭里看假山就更妙了:只见那些假山石,高低起伏,玲珑剔透,气象万千。再仔细一看,那些假山,全是狮子造型!躺着的、坐着的、匍匐着的、用后腿立着的、歪头憨笑着的、抱着绣球的,各式各样的狮子,逼真极了。这就是狮子林的来历。当你走向那“狮子”,攀上假山,或钻一钻山洞,那山上山下,洞里洞外,盘旋曲折,变化无穷,真有千山万壑之感。

而拙政园的山水亭台,交相掩映,处处漫溢着诗情画意。它是一座大观园式的江南的秀丽园林,既有一种凝重古朴的美,又有一种素洁淡雅的美,这两种美,通过它的巧妙的结构和布局,统一于一体,形成了它独特的风格。

拙政园的建筑,由东、西、中三部分组成。园的中部,以荷花池畔远香堂为中心。这远香堂造得很巧,虽是古建筑,但厅堂里没有一根柱子,人坐在厅里,可以看到园内四周的景色,所以它又称四面厅。厅的东、西、南三面,分布着亭台楼阁,曲桥、飞虹桥、水阁、香榭以及船形的香洲,组成了一组精巧富丽的建筑群。厅北傍水,有一条小桥,过小桥,穿“荷风四面”亭,沿着曲径小道,盘上一座很有野外风味的土山,又使你享受到一种恬静的美。明代画家文征明很欣赏这地方,特地在土山四方亭上题了一匾一联。匾曰:“山花野鸟之间”,对联为:“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可见山野风味很浓。这大厅半在平地,半在水面。在平地的那一半,名为“十八曼佗罗花馆”。曼佗罗花即山茶花,馆前栽的18株山茶花仍然在傲然怒放。在水面的那一半,叫“卅六鸳鸯馆”。

留园的华丽楠木大厅,贯穿全园200余丈的曲折长廊,那高耸挺拔的三块巨大的稀有的太湖石――冠云峰、朵云峰、岫云峰,都吸引着游人。

苏州园林,虽然各有性格和特色,但也有共同点,即它们不是一览无余的,而是有一种含蓄的美!眼前的景色已够动人的了,你可能以为就此为止了,可一转眼,意想不到的美景又展现在你的面前;你方在回味刚刚见到的优美的建筑,可突然间又一个奇妙的景色把你吸引住了。

(选自《百度网》2007年9月22日文/凤章)

1.作者说:“这些园林,在布局、结构、风格上,都各有自己的艺术特色,它们各有个性,各有自己的美。”请指出下列园林各自的美点。

①沧浪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狮子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拙政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留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在介绍沧浪亭的复廊时,说“这复廊真有说不尽的奇妙”,你觉得这些妙处体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州园林的园名及园林中的景点名,都有其各自的来历,请自选苏州园林中的某一园名或景点名,说说它为什么要取这个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州园林,虽然各有个性和特色,但也有共同点,初中课本中叶圣陶先生写的《苏州园林》从 角度概括了苏州园林在不同之中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凤章的《苏州园林》则从__________的角度概述了苏州各个园林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清幽 古朴 ②以假山为胜③山水亭台,交相辉映,处处漫溢着诗情画意。④以楠木大厅、曲折长廊、三块巨大的稀有的太湖石吸引着游人。

2.将园内的景色和园外的景色沟通、融合于一体。

3.略(说园林名或景点名的来历,实际上是考查你是否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如狮子林,是因园林中的假山都像狮子而得名。再如拙政园中的四面厅,因厅堂没一根柱子,人坐在厅里,可以看到园内四周的景色,故而得名)

第9篇:对联的来历范文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画家、文学家,一生主要居住在扬州,他的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尤其擅长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这其中,又以画竹的成就最为突出,为“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享年72岁,这在清代已经算是长寿者了。那他何以能如此高寿?其长寿秘诀又是什么呢?在郑板桥位于江苏兴化老家的厨房大门上,有一幅由郑板桥亲手所书的对联:“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茶”,寥寥几个字,高度概括了郑板桥以粗茶淡饭为主的日常饮食生活,而这也被视为他获得健康长寿的一大原因。

郑板桥出生于物产丰富、烹饪发达的江南水乡,但由于家境贫寒,他自小吃的就是粗茶淡饭,而且安于这种饮食习惯。他喜欢吃荠菜,并有诗句称赞这种野菜的美味:“三春荠菜饶有味,九熟樱桃最有名;清兴不辜诸酒伴,令人忘却异乡情。”可以看出他对清雅鲜爽的荠菜有多么偏爱。事实上,他在日常生活中也是把素食青菜保健列为第一位的。比如他所做的诗文“稻穗黄,充饥肠。菜叶绿,作羹汤。味平淡,趣悠长。”便反映了这一点。

即便是后来生活有所改善,郑板桥在饮食上也一直保持着粗茶淡饭的习惯。在给弟弟的家书中,他这样写道:“取鱼捞虾,撑船结网,破屋中吃秕糠,啜麦粥,搴取荇叶、蕴头、蒋角煮之,旁贴荞麦锅饼,便是美食。”郑板桥的饮食观主张“白菜腌菹,红盐煮豆,儒家风味孤清”,崇尚“左竿一壶酒,右竿一尾鱼,烹鱼煮酒恣谈谑”,这和他的哲学观和美学观是一脉相承的。

郑板桥还喜欢饮茶,在四川灌县青城山天师洞,有一幅他题的对联:“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竹根煮菜根”,可以看出喝茶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吃的是青菜、萝卜、糙米饭,喝的是天然水浸泡的茶,用的是平常古朴的瓦壶……郑板桥极富平民色彩的饮食生活也让他获得了身强体壮和健康长寿。

青州千层豆腐皮的来历

青州千层豆腐皮是山东益都的传统名吃,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它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做法也不复杂:将磨好的豆浆过滤,点成豆花,再一层布、一层豆花地放入木柜内,压除水分,制成约半毫米厚的豆腐皮,最后添加调料煮制,晒干即可。青州千层豆腐皮之所以有名,还源于一个故事。

明朝成化23年,明宪宗的第7个儿子朱佑被封为衡王,在青州(现在的山东益都)建立了藩国。公元1644年,清朝的顺治皇帝带领清军入关,定都北京,衡王的第7代孙也被全家抄灭,他那些无家可归的妃子、男仆和女佣们被每人裹着一床席子进行了公开出售。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