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财务风险;现状;财务风险管理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控制的因素的影响,使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它是财务活动和经营活动过程中各种不确定性的综合反映,是企业风险的货币化的集中体现。
一、企业风险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企业财务风险现状
企业财务活动,一般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营运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相应地,财务风险也就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营运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具体来说,我国企业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资金结构不合理
资金结构是主要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于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30%以上。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即产生财务风险。
2.投资缺乏科学性
企业投资包括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在对外投资上,很多企业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盲目投资,导致企业投资损失巨大,从而财务风险不断。企业对内投资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很多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使得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 这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3.资金回收策略不当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从会计核算的角度看,这可以增加企业利润,但相当多的企业在信用销售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大量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甚至成为坏账。
4.收益分配政策不规范
股利分配政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分配方法的选择会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状况的判断和企业的声誉,从而影响企业资金的来源,也可能影响企业潜在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如果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缺乏控制制度,不结合企业的实现情况,不进行科学的分配决策,必将影响企业的财务结构,从而形成间接的财务风险。与国际上广泛采用的股利政策相比,我国企业较少分配现金股利,代之以配股或送红股的分配方法,一方面,有意无意间助长了证券市场上的投机气氛,另一方面,无助于投资者形成正确的投资理念。不仅如此,我国企业股利政策的制定也往往无章可循,股利分配方案常常朝令夕改,令投资者无所适从。
(二)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包括企业可控的及不可控的、企业内部及外部的等,而且不同种类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具体内容如下:
1.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复杂多变
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又称理财环境,是指对企业财务活动产生影响作用的企业外部条件。财务管理环境是企业财务决策难以改变的外部约束条件。企业财务决策更多的是适应它们的要求和变化。财务管理环境涉及范围很广,包括国民经济整体的形势及行业景气度,国家信贷以及外汇等政策的调整、银行利率及汇率的波动、通货膨胀程度等。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其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预见和难以改变的,这必然会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
2.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决策缺乏科学性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也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 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在采购、生产、销售、财务、市场预测等各环节之间缺乏统筹协调配合,造成应收款项、存货等资产损失严重。
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的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不进行深入市场调研和科学论证,盲目投资使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形成不良资产或巨额损失。投资决策失误导致企业投资收益率低于企业的筹资成本,使得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威胁到企业到期债务的偿还,增大了企业静态财务风险产生的可能性,最终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通常财务决策失误导致企业经营不善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
3.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
企业作为一个财务主体必然面临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部分理财人员受专业教育的程度限制,他们的理财观念和理财方法,特别是职业道德和职业判断能力,还不能在更大程度上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还有许多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不能从根本上把握风险的本质,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概念狭隘,缺乏正确的市场风险意识,这也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4.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
内部财务监控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相当独特的系统,为使其更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企业不仅应该设置独立的组织机构,更重要的是要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强有力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才能保证企业内部财务监控系统的高效运行。而我国企业大多没有建立内部财务监控机制。即使有,其财务监督制度执行也不严格,特别是有的企业管理与监督合而为一,缺乏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对财经纪律置若罔闻,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财务风险极易发生。
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防范措施
(一)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
在财务活动过程中,有些风险是能够在计划阶段进行预测和控制的,有些风险是突发的不能预测到的,所以应建立追踪环境变化的预警系统,用以判断财务风险存在的大小,对企业的影响程度,是否存在危害性风险,从而构建财务风险管理的决策系统。
(二)结合实际采取适当的风险防范策略
在建立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后,企业应对风险信号进行监测,如出现产品积压、质量下降、应收账款增大、成本上升,要根据其形成原因及过程,制定相应的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
面对财务风险通常采用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接受风险和分散风险等策略。其中,控制风险策略可进一步分类,按控制目的分为预防性控制和抑制性控制,前者指预先确定可能发生损失,提出相应措施,防止损失的实际发生;后者是对可能发生的损失采取措施,尽量降低损失程度。
(三)建设财务风险制度文化,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只有在文化层面上加强企业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打破传统的风险自我无关和自我分割管理的思想,建立起全面整体的风险观,在工作中处处时时评估和发现风险,自发的协调和实现团队化风险控制,把风险管理的观念和行动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同时,管理层应致力于调查和规划本企业的风险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控制和文化引导双管齐下,努力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四)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还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各部门要明确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职责及被赋予的相应权力,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
(五)完善风险管理机构,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关键词】财务风险 控制与防范 财务管理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的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财务风险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影响越来越大。财务风险作为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决策和经营,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如何更好的控制和防范企业财务风险,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成为了越来越多财务人员关注和研究的方向。针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和市场竞争,企业要加强对于财务风险的认识,结合企业自身实际进行财务风险分析,做好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和防范。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筹资、投资、资金运营及利润分配等财务活动的不确定因素导致企业资金损失的可能性,其实质是一种微观的经济风险。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风险的集中体现,是现代企业面临的重要的问题,同时对于企业的生存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企业财务风险对企业的经营和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如何做好企业财务风险的开展和防范,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保障企业的健康正常运转成为了众多企业探索和研究的方向。面对财务风险,企业客观分析和认识财务风险,准确找出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财务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和防范措施,对于现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宏观环境复杂多变带来的财务风险
宏观环境是企业外部环境,主要涉及到国家政策法规、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宏观环境的复杂多变是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是企业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因素,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较大。宏观环境具有复杂性和未知性,宏观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财务风险,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加剧企业的财务风险。对于财务管理弹性较大的企业而言,宏观环境的复杂多变可以依靠各种财务活动来分散财务风险,降低宏观环境变化对于企业财务的影响。但在特定时期和环境下,企业对于利率变动、通货膨胀等影响因素的抵御能力较弱,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企业财务系统应变能力较差,加大的企业的财务风险。对于企业的正常经营和运转产生影响。
(二)企业财务活动带来的财务风险
企业的财务风险不仅受到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的影响,同时受到企业内部财务活动的影响。企业财务活动主要包括企业的筹资、投资、资金运营、收益分配等方面,这些方面对于企业的资金的周转和使用产生较大的影响,是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体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财务活动选择,同时也承担着越来越多的财务风险。相关研究表明,我国企业存在资本结构不合理、盲目追求多元化经营、财务管理制度不合理、财务关系混乱、收入分配政策不合理等问题,众多的问题导致企业内部出现缺陷和不足,导致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人员欠缺风险意识
企业财务风险受到企业外部的宏观环境及企业内部财务活动的影响,对于企业的正常的经营和管理产生重要的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作为企业财务活动的管理者,对于企业财务活动的选择和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建议和决策是企业开展财务活动的主要依据。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直接影响着企业财务风险。但在实际经营管理中,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明确的风险管理意识,财务管理意识淡薄,不能准确的把握企业财务风险的本质,对于企业财务风险预计偏差,导致企业在面对财务风险时,缺乏及时有效的财务风险应对措施,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
二、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和防范措施
企业财务风险对于企业的资金周转和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直接关系着企业的正常经营和管理。为了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企业应该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和防范,将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工作。结合企业财务风险的具体成因,进行适当的控制和防范,健全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资金周转和经济效益。
(一)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
针对宏观环境对于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影响,企业应该结合自身财务管理状况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提高企业的环境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宏观环境是企业必须面对、无法改变的外部环境因素,针对宏观环境,企业应该加强对于宏观环境的分析,把握重要事件对于宏观环境的影响,把握宏观环境的变化趋势。结合企业财务实际情况,把握宏观环境的变化,制定有针对性的应变措施,结合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和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提高企业的宏观环境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提高企业财务活动决策的科学性
企业财务决策直接决定着企业财务活动的选择,对于企业的财务风险有着重要的影响。面对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企业要不断提高企业财务活动决策的科学性,做出准确的财务分析和财务决策,保障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企业要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加强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周转速度。在企业进行财务决策之前,应该充分考虑外部社会环境、企业财务实际状况等多种因素,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制定多种决策方案,结合企业实际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随意性,提高企业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
(三)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作为企业财务活动的决策者,对于企业财务风险有着重要的影响。企业进行财务风险的控制和防范,应当强化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建立企业财务风险的预测、预警和防范。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加强学习,定期或者不定期参加财务培训,强化财务风险的理论学习,加深对于财务风险的了解和认识,把握财务风险的本质,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观念。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和职业综合素养,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为企业财务分析和决策做出准确的判断,提高企业的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同时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合理利用防范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综合采用分散法、回避法、转移法、降低法等多种财务风险的方法,控制和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降低财务风险对于企业正常经营的影响。
三、总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选择越来越多,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大。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日常财务管理中不可忽视部分,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企业财务风险受到宏观环境、企业财务活动、财务管理人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应该不断加强对于财务风险的控制和防范,不断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提高企业财务活动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不断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资金周转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徐小康.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控制与防范策略[J].中国商贸,2014,(33).
关键词:财务风险;成因;控制
1 财务风险的相关概述
1.1 财务风险的概念
财务风险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内外坏境的影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种种问题,使企业的日常经营存在困难而使企业效益下降的风险。本文所探讨的财务风险是广义的财务风险。
1.2 财务风险的种类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各个企业都无法否认财务风险的存在。根据其不同的表现,可以将财务风险分为以下几种:
1.2.1 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资本或者货币市场上进行融资而面临的风险。企业筹资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前提。对于不同的企业而言,筹集资本的方式也不相同,如通过发行股票等直接融资,或者通过银行借款、发行债券等间接融资方式。不管企业的融资方式如何,都客观面临着筹资风险的存在。
1.2.2 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对外、对内投资所面临的风险。企业投资是企业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对内投资包括企业为了扩大规模而进行新建厂房、增购机器设备等。对外投资主要包括投资虚拟经济,如购买股票、债券等实体经济。由于经济环境存在种种的不确定性,不管是对内投资还是对外投资,企业都客观面临投资风险的存在。
1.2.3 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由于金融资产流动性的不确定性变动而遭受经济损失的风险。流动性风险主要包括资产的流动性风险和负债的流动性风险。资产的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资产的流动性不足,如固定资产比重过高、流动资产比重低或者存货积压严重、持有现金较少等,而造成的企业支付能力不足的风险。负债的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的负债结构不合理而造成企业偿债能力不足的风险,如企业短期负债过多,到期无法偿还而使企业面临债权债务纠纷等。
2 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一是企业外部坏境,二是内部因素影响。
2.1 外部环境
2.1.1 经济环境
每个企业都不可能独立的存在,置身于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或多或少的要受到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当经济形势好的时候,企业发展的外部条件就相对较好,发生财务风险的概率就相对较小。相反,在经济趋势下滑的背景下,如出现了经济危机,企业置身恶劣的经济形势中,发生财务风险的概率就大大地增加。
2.1.2 利率、汇率的影响
企业的发展需要资金。对于那些需要靠借款来筹集资金的企业来说,借款的成本主要体现在利息上。如果利率上升,意味着企业的成本上升,财务风险也就增大。同样,对于那些需要外币借款的企业,如果汇率上升,则企业在还款时需要更多的本币来购买外币进行偿债,企业的财务风险也相应增加。
2.2 内部因素
企业的财务风险虽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但导致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还是企业内部因素。总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2.2.1 投资决策失误。
企业投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对内投资还是对外投资,其成败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效益。如果投资决策失误,会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至会产生财务风险。例如,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时,对项目的市场潜力与可行性缺乏调研,将资金投放到不应该投入的地方,不仅降低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甚至会给企业带来财务危机。
2.2.2 资产结构不合理。
企业资产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财务安全。如果企业的资产结构不合理,固定资产比重过高,而流动资产比重低,在企业进行生产购买原材料无力进行支付时,会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在资金周转出现严重问题时会导致企业的破产。
2.2.3 负债的结构、期限不合理。
企业的负债比率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财务安全。如果企业的负债比率过高,在企业经营困难的情况下,企业无力偿还高额的债务,可能会陷入债权债务纠纷,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甚至会导致企业的破产。同时,企业的债务期限合理与否也会影响财务安全。合理的债务期限会减小企业还款的压力。如果企业的债务全部为短期债务,那么到期还款巨大压力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甚至面临破产的风险。
2.2.4 应收账款管理存在问题。
应收账款的管理也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应收账款的管理如果不合理,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如果赊销比重过大,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降低了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同时,时间越长,应收账款转化为不良资产的可能性就越大。
3 财务风险控制的对策
防范并化解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针对企业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以及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本人认为,企业在进行财务风险控制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3.1 做好事前控制
按照风险控制的时间先后顺序可以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虽然这3种风险控制贯穿于风险管理的全过程,但对于财务风险控制而言,我们希望做好事前控制,不希望在出现风险和风险过后才采取控制措施。从风险控制的效果而言,事前控制的效果最好,即使不能规避掉存在风险,也能将风险损失减小到最小。
3.2 构建一套完整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
财务风险的发生可以通过财务指标反映出来。为了有效控制财务风险,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预警指标。针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可以通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来反映。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针对企业的营运能力,可以通过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和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来反映。设置一套财务预警指标,根据相应的经验值,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给每个指标赋予一个本企业能够接受的指标值。在某个指标值接近临界值时,企业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通过一套这样的预警指标体系,可以有效控制财务风险。
3.3 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
针对企业在投资时可能出现决策的失误,所以在风险控制时应努力做到:在进行重大项目的对内、对外投资时,一定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论证项目的可行性,不可独断专行。科学合理的决策未必能规避掉风险,但在风险发生时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李潮欣.企业风险控制的原理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4(5).
[2] 陈桂菊.论企业财务风险成因[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摘 要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在现代企业中,财务风险向来是贯穿始终。能不能有效的管理和利用它,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本文从财务风险的特点和成因入手,探讨财务风险的控制方法及对策。
关键词 企业 财务风险 成因 对策
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若要想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提高其自身竞争能力。财务风险是一种微观经济风险,是企业经济风险的集中体现,是财务成果的风险和财务状况的风险。
一、财务风险的特点
(一)财务风险的普遍性和复杂性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一个连续的、系统的过程,在其每个经营环节都可能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并且一个环节上的风险还可能影响到另一个环节。同时,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表现形式及作用力都十分复杂。
(二)财务风险发生的潜在性和偶然性
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即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这就意味着企业的财务状况具有潜在性和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时时都具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三)财务风险的收益性或损失性
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即风险越大收益越高,风险越小收益越低。财务风险的存在促使企业改善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因而可以说,收益性与损失性是共存的。
二、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外部,也有内部的,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所以不同种类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
(一)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
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如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企业增加营运成本,减少了利润,无法实现预期财务收益。财务管理的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理财带来困难。
(二)财务活动本身的复杂性
财务活动的复杂性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内部原因。财务风险广泛存在于企业的各种财务活动之中,比如企业筹资中的自有资金与借款的比例以及相关的负债经营问题、企业投资中的多元化投资问题、企业利润分配中的比例问题等。特别是近年来企业资产规模日益扩大,大多数企业的财务活动变得越来越复杂。
(三)可控范围的局限性
财务活动需要人的主观判断,而判断决策的能力及信息失真或不全面等原因易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企业进行财务预测、决策、控制等所依据的财务信息不可能完全真实而只可能是接近真实。特别是在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信息不完全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
三、对策及措施
(一)财务风险防范的基本措施
1.建立财务风险识别预警系统
财务风险识别是在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在不利风险刚出现或出现之前,就予以识别,以准确把握各种风险信号及其产生原因。可以通过现场观测法和财务报表分析法。即通过直接观察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具体的业务活动,了解和掌握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通过分析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等报表的会计资料发现企业所暴露出来的问题。
2.不断提高企业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和应变能力
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系统,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如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3.理顺企业的内部财务关系
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要充分发挥管理的效用,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司其职,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二)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
1.回避风险法
为避免风险发生,企业可采取风险回避措施,主动放弃可能导致风险的方案。在为经济活动所冒风险的损失巨大,且估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极高却又无法控制,或实施风险管理措施所耗费的成本超过其效益时,企业有必要进行风险回避。风险回避是一种简单易行、全面彻底的风险管理措施,其实质是回避那些引发风险的经营活动,以减少损失。但它在回避风险的同时丧失了获得收益的可能,所以说它是一种消极的风险预防控制方法。
2.分散风险法
分散风险法实质就是“不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篮子里”通过多角化筹资、多角化经营、多角化对外投资的方式来减轻风险损失对整个企业的影响。如企业采用多角化经营,尽可能的投资一些不相关的项目,多生产一些不直接关联的产品,使高利润项目与低利润项目、旺季和淡季、盈利和亏损在空间上、数量上、时间上相互补充或抵消,以达到“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效果”。
3.风险转移法
风险转移,是企业将自己不能承担或不愿承担的风险转移给其他单位的一种风险预防和控制方法。在对企业风险进行财务预测决策之后,如果认为某项经济活动非进行不可,而企业又没有足够财力来承担风险,或者承担风险的成本要大于收益,企业可以考虑把风险转移给其他单位,如向保险公司投保,与有关单位进行联营或转包、进行期权交易等。
参考文献:
[1]张敦力.风险基础财务管理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关键词] 财务风险成因防范措施
财务风险为企业资金运动中基于不确定因素而带来的风险,或者企业在理财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而带来的风险。树立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正确识别、衡量和防范财务风险,形成正确的风险观是每个企业都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财务风险防范不仅可以识别企业是否存在财务危机,而且可以综合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促使企业树立居安思危的风险意识。因此,在各阶段,企业应不断加强和完善财务风险防范工作,结合企业实际构建财务风险防范系统,从而达到有效防范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提高经济效益的预期目的。
一、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1.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认识的滞后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财务风险,不管是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运营活动,还是收益分配活动,都存在着风险。但在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中,有许多财务管理人员及企业经营者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风险防范意识淡薄,不能从根本上把握风险的本质,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没有积极、主动、系统的进行风险管理活动,事前风险管理缺位,事中和事后管理又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同时,对财务风险不能进行定期的复核和再评估,未把建立财务风险预测、预警、防范和控制系统提到管理层的工作日程上来。而且,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尚不具备其相应职务应具有的抗风险的能力,特别是其专业技能大大落后于财务实践的发展,更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2.企业财务管理手段的局限性。目前,我国的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大量的经验决策和主观判断现象,缺乏一套完善的、合理的、科学的财务风险防范指标,特别是定量分析指标,无法正确的预测财务风险,从而产生财务风险、引发财务失败。当然,财务管理依据的信息也是不完全的,企业进行财务预测、决策和控制所依据的会计报表、财务分析、经营分析、市场分析等信息都只可能尽量接近真实情况而不可能完全反映事实,管理依据的不可靠决定了财务风险的存在。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常常会遇到不同财务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大相径庭的情况,这时决策人员就要判断哪个方法更科学,哪个方案更可行,大量的判断也决定了财务风险的存在。
3.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造成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对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现代企业来说,公司的管理者与股东之间存在着利益矛盾和信息不对称现象,这会使得公司的管理者(人)所受到的利益诱惑可能远远大于股东(委托人)提供的股利水平,因而管理者会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牺牲股东利益,从而造成经营管理方式不当,股东目标的实现就面临着风险,不良的经营管理方式往往伴随着低效率的内部财务关系。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使用及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从而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4.导致财务管理风险的其他原因。财务活动通常与相关人员的经济利益直接相关。如果缺少适当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相关人员的道德风险和行为风险无法避免,从而也容易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加入WTO后,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活动更加频繁和复杂,企业也就不可避免地在财务活动中涉及大量、多币种的外汇结算业务,从而增加外汇交易和折算风险,加大汇率风险。同时,国家对金融市场的监督也将进一步规范。无论什么性质的企业在金融市场上都将处于公平地位,只能凭借良好的经济效益、看好的市场前景与持续高速的效益增长来获得资金,而且企业筹资时还受到各种保护条约条款的限制,这无疑会加大企业的筹资成本,必然导致筹资风险的提高。“入世”之后,产业结构出现调整。国内优势企业和国外跨国公司抢占中国市场以获取竞争优势,资本的争夺战日趋白热化。企业在并购其他企业的同时又要防止被反并购,增加了资本营运的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是要对风险进行动态的控制,而并非要刻意减少风险。敢于冒风险的企业充分利用有利时机,往往从高风险中获取高收益。防范并化解财务风险,主要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从财务管理整体环境出发,明确企业财务战略。企业财务战略是指在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企业内外环境因素对企业财务活动影响的基础上,为了谋求企业资源均衡及有效流动和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对企业资金运动或财务活动进行全面性、长远性和创造性的谋划。企业的财务战略应根据企业自身的技术状况、资料条件、管理水平,并结合国家政策导向,在自己比较熟悉的业务领域确定。通过建立具有特色的财务理念,把企业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市场优势,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切不可不顾实际,不分轻重缓急,盲目地在自己一无所知的领域内确定大量投资和经营活动的财务战略,以避免因业务不熟而使企业陷入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因此,企业在制定财务战略时,一定要注意四个要点:第一是长远的目的性;第二是高度的全局性;第三是环境的适应性;第四是切实的可行性,只有这样,才能把财务战略作为企业的“导航”,为企业指明一条长远发展的道路。
2.转变观念,探索规律,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特别是入世,对财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应从传统的“作账型”转向“多面型”,除具备财务信息的收集、过滤和分析的能力外,还要求他们具有对财务风险的敏感的、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能在自己职业范围内准确发现和估计潜在的财务风险,在利用理论方法进行分析的同时,能对具体环境下的风险做出判断和提出解决方法。为此还需要他们具备一些金融、投资等方面的知识,成为企业决策中的重要一员,与生产、市场、人事等部门进行广泛联系、有效协调,把企业的资金合理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从而使资金得到充分利用,减少风险。
3.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的内控制度是企业管理中重中之重的一项常规管理制度。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企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化的今天,内控制度已成为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有效管理工具。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第一,设计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企业必须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使经理人、员工的努力目标与企业的利益目标尽可能一致。通过对不同层次的经理人采用不同的激励措施,针对不同情况采用多样的评判标准,形成合理有效的竞争机制,从而约束经理人的逆向选择行为,减少风险的发生。
第二,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真正作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建立企业财务风险的跟踪监视机制,对企业的每一项重大筹资、投资活动以及现金流量等各种财务风险种类的风险程度进行不间断的跟踪、监视,保证随时了解和掌握;对每项存在风险的财务活动实行责任制,即首先明确主要的风险承担者;其次,要给其相应的财务活动权利;再次,明确其要承担的风险责任的风险报酬,进行严格的考核兑现,这一条是每个企业都应当重视和实施的。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方面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作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第三,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对会计控制的再控制,它通过评价会计控制来监督会计部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会计控制,从而力求将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反映差错减少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钟 林:《企业如何赢在风险》.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第一版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防范;财务管理
0引言
目前,国内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赖以生存的市场环境发生变化,虽然我国经济保持着持续稳定的状态,但是一部分企业却陷入了财务困境。这些企业虽然拥有专业的技术、先进的设备以及完善的市场,但导致其失败的原因往往是资金结构不合理、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资金回收策略不当以及收益分配政策不规范等,会使财务状况恶化,引发财务风险,最后导致资金链断裂,陷入财务危机。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企业财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彻底消除财务风险是不现实的。近年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一定要重视财务风险管理。因此,面对高风险的各种经济活动,企业一定要认清日常经济活动中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及时了解其性质,进而在此基础上制订最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案,并落到实处,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财务管理风险对于企业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其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研究性是密不可分的。
1企业财务风险概述
风险是损失的不确定性,是在一定条件下财务损失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是指当公司因财务结构不完善或融资方式不合理使公司面临重大损失并导致经济下滑。财务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客观环境的不确定性、主观因素的不稳定性所发生的不可控制风险。比如:市场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管理者决策失误等。在此情况下,如果缺乏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企业很可能由于成本过高和实施惯性而难以转变经营方式,由此给企业内外部环境造成巨大冲击,进而会影响预期收益。这种风险除了会带来损失的不确定性,还可能给主体带来机会和预期收益。广义的财务风险主要有投资筹资风险、资金运营风险、利润分配风险,而狭义的财务风险被称为举债经营的投资风险,它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可能面临不能偿还债务的风险,从而导致企业破产清算。
2财务风险的特征
2.1不确定性
财务风险虽然可以根据企业经营水平和市场经济环境进行事前预估,但是由于受客观环境和主观环境的影响,各种因素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并不能准确预测风险的大小。
2.2客观性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掺杂人的主观意愿,形成过程与公司内部经济环境和外部市场环境相关,与人的意志无关,不受人的主观控制。因此人们只能在有限的条件下合理预测和控制风险,降低风险发生的频率和损失。此外,风险是不能完全消除的,也正是风险的客观性,保证了经济活动和控制活动存在的必要性。
2.3多样性
财务风险的多样性主要包括3个方面。第一,经营环境多样化。财务活动不仅受国内外市场影响,同时还有传统市场和现代高科技市场带来的效益。多样化的经营环境使财务活动面临的风险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第二,受企业经营过程多样化的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是环环相扣、紧密相连的,并非是单一存在的,因此在每一个生产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风险,一个细小的失误都可能会引起巨大的风险。第三,受财务行为多样化方式影响。企业的行为方式包括筹资、投资、资金运营和收益分配,在此过程中企业活动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也会形成多种财务风险。
3财务风险分类
3.1筹资风险
筹资是财务管理活动的起点,是指采取适当的方式筹集资金的过程,是财务活动的开始,是企业以后使用资金的基础,而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筹资过程中由于经济环境变化和资金来源等因素给企业预期收益带来不确定性。筹资风险主要表现为筹集资金成本过高、借贷程序过于烦琐、资金结构不尽合理而导致企业资不抵债。
3.2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企业在投资过程中由于某些不确定因素导致预期收益不确定,是指在投资过程中可能导致的收益损失甚至本金损失风险。企业通常通过筹资等方式获得资金后进行再投资,常见的再投资类型有投资证券市场、投资生产活动项目和投资商业贸易,但投资活动并不是都有回报的,当资金补充不足或者财务风险规避失败时,都有可能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从而走向衰败。
3.3资金营运风险
资金营运风险是指由于营运资金不充足等因素给企业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带来不利影响、造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资金营运风险主要体现在营运资金作为维持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与企业生产经营循环所需的资金有密切联系,如果营运资金不充足,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就不能得到满足,因此也会给生产经营带来负面影响,这是一种不确定的财务损失。
3.4收益分配风险
收益分配风险是指由于收益分配的决策失败而给企业之后的生产经营带来了不可逆的影响。比如,企业由于采取了不合理的会计方法,有可能会计算出错误的成本和费用,导致当期收益增加,从而错以为本期利润也相对提高,导致企业因此陷入巨大的财务危机,所以收益分配也是企业财务循环的最后一步。
3.5贷款风险
从世界经济体的发展现状来看,负债经营虽说是企业经营的一种正常状态,企业的合理借款也可以让企业流动资金快速增加。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企业并不属于正常的负债经营,而是已经资不抵债,拿新借款去填补旧借款,也就是俗称的“拆东墙补西墙”,所以国家政策一旦加大宏观经济调动,企业因负债太高便会立即陷入资金流紧张,加之对自身偿债能力的错误判断,从而导致破产。
4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个企业在市场环境因素的影响下是不可能完全规避财务风险的。所以企业在确定财务风险目标时应该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可接受的范围内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零风险。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防范财务风险。
4.1建立风险系统体系
企业必须根据自身风险情况制定一套属于自己的风险管理概念体系。一是大概念的风险预防。企业需要从每一次经济活动中找出是否会产生风险,比如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某些经济活动可能带来的风险,需要从中合理判断出风险传递造成的后果,从而做好风险传递过程控制,及时止损。二是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由于企业大多具有项目跨度大、涉及部门多、产业链长的特点,所以有可能存在单一的甚至是复合风险,比如运营风险、财务风险,需要企业在经济活动的跟进中进行单独关注。
4.2加强经营管理
企业可以与数个企业签订多元化控制等战略协议,以保证及时将相关财务风险加以分散处理。一方面,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一旦产生一些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便可以考虑和其他企业进行合作,避免因独立承担巨大的投资风险压力而触发其他风险;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在多重经营管理环境中自行调度弥补损失,进一步辅助企业实现收益目标。
4.3加强内部控制
第一,企业可以建立多角度分工制度,实行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对不相容岗位进行相互分离、相互监督,确保岗位之间相互制约,如要确保会计人员与出纳人员分离、仓库保管人员与会计记账人员分离等。第二,企业要根据国家制定的会计法律制度来规划本单位的会计制度、会计凭证以及会计账簿,加大对流动资金链的关注力度,保持资产的高速流动性,加强存货管理,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经济活动加强动态管理,同时也要做好评估工作,防范信用风险,保持财务资料的完整性。第三,企业要严格把控日常核对项目,加强内部审计控制,遏制风险的发生源。
5结语
论文摘要:财务风险作为一种经济上的风险现象,已经成为现代财务理论的核心内容。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既有企业财务活动所处的环境等客观原因,也有企业风险意识淡薄等主观原因。如何客观地分析和认识财务风险,采取各种措施来控制和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是事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财务风险作为一种经济上的风险现象,已经成为现代财务理论的核心内容。对财务风险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通常被称为举债筹资风险,是指企业由于举债而给企业财务成果(企业利润或股东收益)带来的不确定性。因此,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如何客观地分析和认识财务风险,采取各种措施来控制和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是事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 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1.客观原因
企业财务活动所处的环境复杂多变。财务管理环境是企业财务决策难以改变的外部约束条件。财务管理的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外部环境变化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带来困难。
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资金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金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资金结构的核心问题是负债资金在企业全部资金中所占的比重。合理的债务安排和运作有利于降低企业资金成本,能给股东带来超额利益。反之,当息税前资金利润率低于利息率时,企业负债越多,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比例越高,企业自有资金利润率就越低,严重时企业会发生亏损甚至破产。这时,负债规模越大,财务风险也越大。
利率、汇率变动的影响。由于企业负债的利息率一般是固定的,如果未来利率呈下降趋势,企业仍然要按原合同约定的利率水平支付较高的利息,从而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如果未来利率呈现上升趋势,企业尽管只需按原合同约定的利率水平支付较低的利息,但随着利率的持续上升,货币升值压力增大,一旦货币升值,则企业还本负担加重,从而加大了企业财务风险。企业如果采用外币融资,汇率的不断变化也必然会产生财务风险。
2.主观原因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合理、经营状况不佳、资金运用不当等导致财务风险。
风险意识淡薄。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控制偏差和处理突发危机事件的经验缺乏,企业风险控制和防范能力就弱,导致财务风险发生时束手无策。
财务决策缺乏严肃性、科学性。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不进行深入市场调研和科学论证,盲目投资,形成不良资产或巨额损失,从而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的防范技术和措施
1.财务风险的防范技术
分散法。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及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企业可以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
回避法。企业在进行项目策划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的财务风险,在保证预计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
转移法。企业可根据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风险转移方式,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一种风险预防和控制方法。
降低法。风险事件的发生既有其客观必然性,也有偶然性。有时尽管采取了很多预防控制措施,但风险损失还是发生。因此,企业有必要合理安排资源,即便某一风险事件发生,也不至于对企业整体产生重大损失。
2.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企业的外部环境是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这些都是无法改变的,但对企业财务风险却有重大影响,所以说环境的变化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机会也隐藏了危险。
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四种。要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管理就应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管理措施失当会使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针对筹资风险的不同成因,防范与控制筹资风险的措施主要有:一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降低投资风险。二是注重筹资杠杆,适度举债,优化资金结构,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三是合理调度资金,维护资产的流动性。四是建立偿债基金,增强风险自担能力。偿债基金是企业为了按计划偿还债务而事先提取的一种准备金。偿债基金的强制性设立,增强了企业的偿债能力,但它减少了企业可自由支配的资金,导致现金枯竭,也变相增加了企业的资金成本。
企业财务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是资金回收。预防和控制资金回收风险的措施有:一是根据客户按约付款的可能性,选择不同销售方式。应收账款是造成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方面。为控制资金回收风险,企业只能对信用状况好、偿债能力强,达到企业信用标准的客户采取赊销方式,并将累计赊销金额控制在信用限额范围之内。二是选择合适的结算方式。对于盈利能力大、偿债能力强、信用状况好的客户,可以选择风险比较大的结算方式,这样有利于购销双方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的伙伴关系,扩大销售网络,同时发生坏帐损失的可能性也较少;反之,则应选择风险比较小,约束能力强的结算方式,这样有利于减少坏帐损失。三是制定合理的收帐政策,及时催收货款。应收货款发生后,企业应采取各种措施,尽量争取按期收回款项,减少企业损失。
掌握风险防范方法,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正确理解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关系。风险防范是企业在识别风险、估量风险和研究风险的基础上,用最有效的方法把风险导致的不 利后果降低到最低限度的行为。企业各部门、各人员,特别是企业的决策管理部门必须增强风险防范意思,不 论是对外投资还是对内融资,也不论是研制产品还是销售产品,都应预测估计可能产生的风险以及企业的承受能力,加强企业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增强他们在认识风险、分析风险和防范风险的能力,提高管理决策水平,以降低经营的盲目性和决策的随意性。
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思,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各项基础工作,使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思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部门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引进科学的风险管理程序,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用活财务风险管理方法。财务风险管理是一个识别和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成因、预防和控制风险、处理风险损失的有机过程,在风险识别、评估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应付风险的方案和措施,制定企业财务战略和计划,优化财务决策和控制方法,健全财务信息的控制系统,出现风险及时处理减少损失。加强制度建设首先建立客户管理制度,加强对客户信用的调整,形成一套适合本企业的风险预防制度,把财务风险降至最低。其次建立统计分析制度,应通过完善的统计分析,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控制。再次建立科学的内部决策制度。对风险较大的经营决策和财务活动,要在企业内部的各职能部门中进行严格的审查、评估、论证,通过集思广益,尽量避免因个人决策失误而造成的风险。
总之,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管理有足够的重视,对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进行研究,有效开展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与管理、监测与预警,有效的降低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苏淑欢.企业财务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26—328 .
关键词:财务风险 成因 防范
0 引言
财务风险是在企业整个资金运动的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防范就是企业在识别面临的财务风险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对风险进行控制、处理,以保证企业资金运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对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进行分析,有利于为企业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实现资金的安全、完整和企业的盈利性。
1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理论
1.1 财务风险的含义及特征 财务风险是贯穿于现代财务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在组织和管理企业的财务活动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带来企业的财务活动成果偏离预期收益,这种偏离一般是指财务活动成果的减少,即企业蒙受损失、降低偿债能力及盈利能力。也就是说,财务风险涵盖了人类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价值运动及处理生产关系所带来的风险。
1.2 财务风险的特征 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不确定性、复杂性、相对性、无意性等特征。财务风险的客观性是指财务风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资金运动的必然产物,是不以人类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其是价值规律运行的客观存在;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是指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和潜在性,财务风险发生与否、发生时间、空间、形式是偶然的,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的复杂性说明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形式、作用、影响是复杂的,也就是财务风险的成因及过程、后果是复杂的;财务风险的相对性是指财务风险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一个常数,它会随着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是相对于不同的企业经营者及抗衡风险的能力而言的;财务风险的无意性是指财务风险存在于经营主体的无意识行为中,经营主体在未意识到的环境下发生失误,而后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承担失误及其造成的后果。
2 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2.1 企业外部影响因素 企业的理财环境是影响企业财务活动的外部条件,是难以改变的外部不确定性,这些外部环境即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企业的外部理财环境不仅能为企业的顺利发展提供机遇及条件,为企业发展铺展道路,也会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提出挑战,阻碍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这些因素都是在企业之外客观存在着的,是企业自身无法所无法左右的,且由于这些因素的复杂多变性,给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带来了更大的可能性,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 企业内部影响因素 企业的财务风险产生很多时候与其所处的宏观环境、政策变化等因素紧密相连,然而更多时候是由于企业内部管理不佳,这是财务风险产生的内部影响因素。比如资本结构不合理给企业带来的财务负担是不可估量的,若企业达不到足够的偿还能力,就可能因此产生财务风险;比如在财务管理方面忽略了资产流动性的管理,造成企业资产流动性较弱,可能会引起财务风险;或者由于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认识不足,缺少基础的财务风险意识;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不同层级之间,存在的权责不明、管理混乱,造成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企业财务决策失误,没有对财务决策进行客观地、科学地系统论证,导致财务风险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3 提高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能力的措施
3.1 提高财务风险意识 财务风险随时存在,并且可能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任何一个流程的细节之中,因此在工作中应当提高企业财务风险意识,防止因为某个环节出现错误导致企业陷入到财务风险的漩涡当中,不仅要让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知道,更要让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认识到。一方面,企业财务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运用风险防范。另一方面,财务管理人员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最好定期或不定期的参加一些财务管理、财会专业知识、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道德意识和业务素质。
3.2 加强制度建设 作为一个企业基础性的组织机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仅决定着企业的经营风险和组织效率,并且还决定了企业财务风险的总体水平。因此,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应当在良好的企业法人治理机制下,同时满足相关的管理要求,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制度建设。
企业通过制定内部财务制度来规范企业内部的财务行为、协调企业同相关利益主体财务的关系、处理企业内部财务关系等。防范财务风险需要企业拥有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因此健全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及其重要,可以有效的保护企业财产安全,保证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和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3.3 不断的完善管理系统 所谓财务风险系统是指企业财务在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功能体系。企业面对一直不断变化的外部和内部财务管理环境,需要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对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进行强化,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让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高速有效运行,使得财务不会因为周围环境的突变造成风险的增加。于此同时,因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此企业应当对其进行详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按照其规律和趋势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适时对财务管理方法进行改变,对财务管理政策进行调整,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从而达到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3.4 在企业内部实施全员风险管理 建立健全控制严密的企业业务流程和组织架构,以及运行高效的风险控制业务运行机制等风险控制体系,应当始终贯彻企业全员全过程管理的理念,在企业业务流程的每个环节进行风险控制,使得每一个企业员工在工作岗位上都在评估和排除风险,让企业的所有员工和企业一起承担起风险责任。与此同时,应当加强对员工的风险教育意识,实施岗位风险责任管理,发挥企业的团队防范意识。
3.5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财务管理制度创新的产物。目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经营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在此过程中经常会有企业不慎落入财务风险的漩涡中,甚至有的导致最终的破产。无数的事实证明,企业财务风险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而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潜伏,因此非常有必要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借此对财务的状况进行检测和反馈,在风险发生的萌芽时期发出警报,可以促使企业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可以改善企业管理,保护相关的利益主体。
4 结论
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实时采取科学有效的防范风险的对策。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防范财务风险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机遇和挑战同在,风险和效益并存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我们需要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客观的认识和分析,对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进行不断的完善,才能实现企业顺利、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媛.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及预防对策之我见[J].商业文化.2011(12).
关键词:中小企业 财务风险 成因 防范
一、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及现状
(一)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和无法控制的因素,使企业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所获取的最终财务成果与预期的经营目标发生偏差,从而蒙受经济损失或更大收益的可能性。财务风险是任何企业都会面临的风险,它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根据风险的来源可以将财务风险划分为:
1 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指的是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筹集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筹资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再融资风险、财务杠杆效应、汇率风险、购买力风险等。
2 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指企业投入一定资金后,因市场需求变化而影响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偏离的风险。企业对外投资主要有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两种形式。在我国,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股东拥有企业股权25%以上应该视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主要有股票投资和债券投资两种形式。投资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再投资风险、汇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金融衍生工具风险、道德风险、违约风险等。
3 经营风险。经营风险又称营业风险,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供、产、销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所导致的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企业价值的变动。经营风险主要包括采购风险、生产风险、存货变现风险、应收账款变现风险等。
4 存货管理风险。企业保持一定量的存货对于其进行正常生产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如何确定最优库存量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存货太多会导致产品积压,占用企业资金,风险较高;存货太少又可能导致原料供应不及时,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严重时可能造成对客户的违约,影响企业的信誉。
5 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资产不能正常和确定地转移现金,企业债务和付现责任不能正常履行的可能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可以把企业的流动性风险从企业的变现力和偿付能力两方面分析与评价。由于企业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发生的问题,称为现金不足及现金不能清偿风险。由于企业资产不能确定性地转移为现金而发生的问题则称为变现力风险。
(二)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
2008年以来,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国际经济陷入衰退,国内中小企业面临财务风险问题更加突出:
1 产品出现积压,销售额出现非正常下降:
2 现金流量不足,企业不能及时偿还到期债务:
3 现金大幅下降,而应收账款中的坏账大幅度上升:
4 原材料成本上升,销售利润连续下滑:
5 产生大额负债:
6 过度贷款,企业支付利息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并使企业从银行贷款的能力降低。
二、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一)外部原因
1 国家政策的变化带来的财务风险。一国经济或金融政策的变化,都有可能对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市场环境和融资形式产生一定的影响。从2007年开始,我国加大了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力度,央行第4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尤其是实行差额准备金制度使直接面向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商业银行信贷收紧,中小企业的资金供给受阻,融资风险陡增,中小企业无法得到急需资金而被迫停产或收缩经营规模。
2 银行融资渠道不流畅造成的融资风险。在各种融资方式中,银行信贷是重要的资金来源。但是,银行在国家金融政策以及自身体制不健全等情况的影响下,普遍对中小企业贷款积极性不高,使其贷款难度加大,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
3 证券市场和金融体系不完善造成的财务风险。企业资金来源有自有资金和对外融资两种方式。对外融资主要是银行信贷资金。自有资金主要是通过证券市场发行股票融资。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和金融体系不完善,很多中小企业不可能达到上市融资的条件。导致中小企业在出现资金短缺时,很难通过证券市场融资,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内部原因
1 盲目扩张投资规模。有相当一部分的中小企业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仅凭经验判断片面追求公司外延的扩大,忽略了公司内涵和核心竞争力。造成投资时资金的重大浪费。
2 投资决策失误。对企业来说,正确的产业选择是生存发展的战略起点。但一些企业在选择产业过程中,往往忽视了“产业选择是一个动态过程”的观念,不能敏锐地把握产业演变的趋势和方向。
3 投资合作伙伴选择不当。企业在做出投资决策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合作伙伴的资质、信誉,还应具备承担相应风险的能力。
4 诚信不足。中小企业信用不足是一个普遍现象。因此,银行要向中小企业贷款或投资人向中小企业投资不得不加大人力资源的投入以提高信息的收集和质量分析。这一方面加大了银行或投资人的成本,另一方面也给中小企业的融资带来困难。
三、中小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对策
控制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一个系统工程。鉴于中小企业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部门、商业银行、企业自身都应积极针对问题、探究成因、寻找对策、积极控制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
(一)政府部门政策扶持
我国虽然已制定并实施了《中小企业促进法》、《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法规政策,但这远远不够。政府各级部门应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中积极借鉴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可出台相应贷款比例限制,规定金融机构给予中小企业贷款的最低比例;建立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信贷部门。各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要把中小企业作为主要支持对象;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其投资对象主要是那些不具上市资格,无法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筹资的小型企业和新兴企业;加快金融机构改革,尤其是商行银行贷款审批程序的改进,形成适合中小企业贷款要求的工作机制和政策方针;逐步完善国有银行的授信办法,给基层单位一定的贷款权限,调动基层机构的积极性,提高审贷效率。
(二)商业银行转变观念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还存在有“抓大放小”的信贷观念,有重视国有企业而轻视民营企业的观念,对中小企业涉及高风险领域的投资不够积极大胆。建议采取可行的中小企业信贷评价体系。大胆向诚信、健康、回报可靠的中小企业放宽放贷条件,增强支持力度。
(三)中小企业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
1 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一是建立健全财务控制制度。二是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一般可以通过对变现能力比率、负债比率、资产管理比率等财务指标的分析和监控。避免或减少企业财务风险的损失。三是完善企业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合理的协调行为激励与监督约束机制。解决好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企业员工等内部利益主体之间,以及企业与政府、债权人等外部利益主体之间的收益分享和风险分担关系,正确处理他们之间的责、权、利关系。
2 加大对企业财务和经营人员的培训,完善财务体系。(1)提高中小企业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2)加大监督力度。企业对风险信号如产品积压、质量下降、应收账款增大、成本上升等,要根据其形成原因及过程,制定相应风险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3)完善财务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等指标最具有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