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项目信息资源范文

项目信息资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项目信息资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项目信息资源

第1篇:项目信息资源范文

【摘 要 题】信息资源建设

如何有效利用现代技术设备开展书目信息服务,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下整合书目信息,以便提高书目信息的服务质量与效率,是我们近几年一直进行的研究课题。

1 我国书目信息服务现状分析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书目信息服务情况可用几句话来概括:书目信息服务的内容不断增加,书目信息服务的范围不断拓展,书目信息服务的领域逐步扩大,书目信息服务的方式越来越多,书目信息服务的质量与效率逐步提高,书目信息服务的手段越来越先进,书目信息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1.1 我国图书情报机构的书目信息服务状况

从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专著《书目情报需求与服务研究》中披露的调查资料可知,国家书目信息、专题性文献及出版物推荐目录信息、地方文献及出版物目录信息三者的被利用率,分别占调查样本数的51.7%、48.53%与33.1%,由此可见书目信息资源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书目信息服务的提供方式,一般有传统印刷型方式及现代技术型方式两种。长期以来,我国书目信息主要是以传统印刷型形式出现。1996年以后,随着因特网及其他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我国书目信息服务的内容与形式明显增加,如通过网络向社会大众及本馆读者及时通报馆藏文献信息;通过网络查阅、订购、下载书目文献信息及出版物内容信息;利用网络享受联机文献借阅和复印等信息服务内容;提供CD-ROM封装盘片形式的可供货书目信息;网上并可下载的图文并茂的出版物外观、内容提要及其他书目服务信息,等等。

我国图书馆界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将MARC等书目信息新技术、新规则介绍到国内。与此同时,我国高校图书馆也开始进行微型机西文编目、查目、新书通报和流通管理的试验。当时北京大学图书馆研制出“北京地区西文新书通报系统”和“西文图书联合目录系统”,南京大学图书馆采用简化MARC格式进行了“西文编目研究”,中南工业大学图书馆研制出“微型机湖南地区西文期刊目录系统”,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研制出“微型机图书情报西文书目检索系统”和“图书馆流通管理自动化系统”等等。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有更多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进入计算机文献信息服务研究领域,陆续开发出实用的微机编目系统,并开始进行局域网环境下的联合编目工作,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上海交大、复旦大学、中科院上海分院联合开展的“上海地区西文书目信息检索网络”研究计划,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三所图书馆联合开展的“APTLN”书目信息检索网络建设与研究工作等。

我国图书馆自动化工作开展至今已近30年。在众多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中,原北京图书馆与深圳图书馆的自动化系统在图书馆界有较大影响,并且已推广到全国多家省市公共图书馆与高等学校图书馆。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图书馆界加快了编目自动化的研究进程,利用网络环境实现计算机编目的应用研究也逐步开展起来。1995年国家投资建设的“中国教育和科学研究计算机网络(CER-NET)”加快了我国高校图书馆的计算机编目和书目数据库的建设进程,全国各高校通过校园网就可进入CERNET,方便地通过网络利用其他高校的信息资源,而且还可以借助CERNET与INTERNET相联,从而直接利用因特网信息。

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支持与鼓励下,我国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20世纪90年代建成的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China PAC)、中国公用数字数据网(China DDN)、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 NET)等,为我国高校、公共和专业图书馆开展联机编目、合作编目创造了良好的网络环境。近些年我国电信部门陆续推出了ISDN、ADSL等多种较高网络传输速度的新型数据传输方式,为我国图书情报部门提供了较过去更好的书目信息传递工具。20世纪90年代我国又推出了中国文献机读目录标准(CNMARC),为进一步推进我国文献机读目录信息的交换和共享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2 我国出版发行界的书目信息服务状况

我国出版界于1991年开始正式采用CIP(在版编目)规则,1996年国家新闻出版署信息中心专门成立了CIP处,负责组织、规划、协调与管理全国的在版编目工作。目前,全国有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出版社已进行CIP工作,并正在研究利用计算机处理出版社在版图书的目录信息。在数据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被引入出版业之前,传统印刷型书目一直是我国出版发行部门的主要书目信息服务工具。通过印刷型书目信息报纸预告新书及可供图书信息,为书店及广大读者提供有效的订购参考信息。

第2篇:项目信息资源范文

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了人口健康信息化和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加速了健康医疗领域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的涌现,为人口健康信息化创造了广阔的空间,也为卫生计生行业推进职能转变、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治理能力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浙江省丽水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邱务土说,丽水市卫计系统以丽水市人口健康信息化PPP项目为抓手,破除医疗信息孤岛,共建互享优质健康数据资源,不断开创丽水市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和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新局面。

示范项目背景

卫生信息一体化建设 提高市民健康水平

2012年原浙江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卫生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要求,到2015年建立起省市县三级卫生信息数据中心。目前,浙江省级平台“一个专网”和“两个基础资源库”的基础架构已初步建成,并实现了与部分市县平台的数据交换。

在此背景下,丽水将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纳入PPP项目,采取“市县乡村一体化”建设模式,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一步到位将健康信息服务辐射到村,并采取自建“健康云”的方式,搭建丽水市人口健康信息云平台及各大业务系统。

丽水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王峰分析认为,人口健康信息化PPP项目是关系丽水全市民生的现代服务工程,它的实施可以显著提高本市的人口健康水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一是推动对社区居民的全程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服务,方便居民就医,降低医疗费用;二是促进区域医疗协作的进一步加强和医疗服务模式的持续改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效率和水平;三是有利于对区域卫生资源的统筹规划,以及对医疗卫生服务的监督管理;四是有利于节约政府卫生资金投入,提升卫生资金的使用效率。

示范项目概况

建设智慧健康惠民工程 实现医疗数据信息互联共享

丽水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信息中心韦炜介绍称,该市人口健康信息化PPP项目是在现有医疗卫生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利用2~3年的时间,按照“市―县―乡―村一体化”模式,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到2017年建成“一朵云、一张网、一个中心、四大数据库、四大标准规范、六大业务应用”,实现丽水市各医疗业务系统、相关部门数据中心和浙江省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之间的数据采集、交换和共享,实现医疗数据信息共享。

该PPP项目建设内容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基础建设工程,包括人口健康信息专有网络、人口健康信息云平台、人口健康数据中心、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等;二是智慧健康工程,包括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区域检验、影像、心电、病理协同系统、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系统、药品管理信息系统、卫生计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等内容;三是信息惠民工程,包括居民健康服务平台、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系统、健康养老信息服务、远程医疗和网络医院等。

丽水市人口健康信息化PPP项目的建设范围涵盖该市所有医疗卫生服务和管理机构的信息系统及配套基础设施,具体包括全市各级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33 家公共卫生服务机构、23 家公立医院、193 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83个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项目建设期总体预算为1.41亿元,特许经营期为11年,第二年开始支付购买服务费,支付期为10年,项目10年预算支出为1.7976亿元。该项目实施机构是丽水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示范项目进展

三大块建设已接近尾声 今年底完成所有项目

2015年9月,经过竞争性磋商,运盛(上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7家上市公司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丽水市人口健康信息化PPP项目的社会资本合作方,与丽水市国有出资人――丽水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组建项目公司,以“项目投资、开发和运营一体化+政府购买服务”的运作方式来实施该PPP项目。

2015年12月,丽水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丽水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政府出资人)代表市政府与中标的社会资本方运盛(上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丽水市人口健康信息化PPP项目投资合作协议》,此后政府和社会资本方共同成立的项目公司为丽水运盛人口健康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公司享有丽水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授予的特许经营权,通过融资、设计、建设、运营和维护丽水市人口健康信息化PPP项目,提供项目投资、开发和运营等服务,并在特许经营期满后将该项目设施无偿、完好地移交给丽水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或丽水市政府指定的机构,并保证正常运行。

据韦炜介绍,目前该项目三大块建设内容为专网、数据中心和软件系统。其中全市布设了一张专网,1200个点位已经覆盖完成;数据中心投入2500万元,建成了两个本地数据中心,目前正在测试,异地的备份中心正在建设;软件系统方面,已经完成了一套健康档案系统,对公众开放预约挂号的公众门户网站、区域影像系统及微信公众号已建成投入使用,社会反响良好;基层医务人员工位系统也已完成。管理系统上,考核平台正在建设,23家县级以上医院的系统接口建设正在进行,进度过半。总体来说,该项目的建设已接近尾声,整个硬件投入全部完成,软件系统正在加紧补充完善,确保今年底完成全部工作。

示范项目成效

政府和社会资本方实现多赢 社会效益更为突出

丽水市财政局PPP项目中心主任张剑飞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该PPP项目在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下,引入市场竞争和激励约束机制,发挥社会资本方的运营与管理优势,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供给效率,节省了财政开支,获得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张剑飞说,10年特许经营期间,政府付费总额为1767万元,每年仅需支出176.7万元,中标价不足预算控制价的10%。通过PPP模式运作,政府付费总额大幅降低,只用原来预算控制价十分之一的投入就撬动了一个优质项目。从运盛(上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提供的财务方案可以看出,即使政府方面投入该项目的金额不足预算的10%,但是依靠运盛(上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强大的运营能力,仍能保证项目公司达到6%~8%的预期收益,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互利多赢的局面。

张剑飞说,该PPP项目所带来的社会效益更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建立了统一的医疗资源平台。在信息资源共享的条件下,通过统一的信息化平台,消费者、医疗服务提供者和政府管理机构可以逐步建立起相互信赖的关系,并进一步降低成本,优化医疗服务资源配置。

二是实现信息协作与多方共赢。通过信息服务平台,各卫生机构可以更便利地进行信息共享和分工协作。对医疗机构而言,方便了医生诊疗;对科研机构而言,医学研究获取信息更为便利;对于卫生管理机构而言,在降低市民医疗支出的同时也减少了大型检查设备重复投资造成的浪M;对公共卫生应急保障机构来说,能及时监控到异常及突发病例情况。

第3篇:项目信息资源范文

关键词: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MapGIS;管理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8-1631-03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如何处理好建设规划项目与被压覆矿产资源关系,避免压覆,或尽量减少压覆矿产资源,特别是避免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协调新土地使用权人与矿业权人的利益,保护好国有的矿产资源, 成为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 矿产资源压覆管理工作的首要问题。

本文以河北省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管理工作为例,研究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处理好建设项目与被压覆矿产资源关系,开发一套基于MapGIS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管理系统,让压矿管理工作不断适应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维护矿业权人合法权益,促进项目选址和建设,提高建设项目用地审批效率,进一步完善压覆矿产资源管理工作,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1 系统设计原则

为保证系统设计和开发能够满足实际管理工作需要把握以下原则:简便性。系统必须满足建设项目压矿查询工作的需要,特别是满足对建设项目信息的输入、查询、统计、输出的要求,以及能够方便的生成查询报告。系统应操作方便、界面友好、结果直观,便于非计算机专业人员使用和操作。先进性。应采用目前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如网络通信技术、GIS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提供系统智能的空间分析和可视化查询功能,保证本系统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安全性。系统安全性首要的是数据的安全性,必须对关键数据进行加密,对用户权限进行分类,分模块管理。灵活、扩展性。本系统开发在我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统一环境下进行,与相关矿业管理和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之间能有较好的接口,能与其它系统有机集成。空间数据可视化。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查询管理系统的各类信息能实现图形信息和属性信的交互查询,空间分析。

2 系统数据库模型设计

压矿数据库的的设计和建设是有效开展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查询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只有建立了科学的、规范的、可靠的压矿数据库才能够保证压矿查询工作的准确可靠。为了更好的实现与现有各类管理单位间数据的共享,保证数据库的易维护性,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管理数据库采用了Access作为数据管理软件,在集成储量空间库、采矿权数据库、探矿权数据库中矿产地、采矿权及探矿等相关数据库表的基础上,增加了已审批的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信息、划定的无查明重要矿产资源区、压覆矿产资源预登记区、查询项目信息等数据库表。

系统据库数据库模型主要由ACCESS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两部分组成,模型如下图所示:

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3.1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3.2 主要功能模块实现

基础地理数据功能。负责维护系统所使用的基础地理及相关基础空间信息的管理功能。涉及的数据主要包括:行政区界、地质情况、交通要素、居民地分布等空间信息。作为压矿查询的参考数据这些信息能够根据用的实际需求自行的进行增减,如当用户需要添加某一空间数据参与查询时可通过本功能简单的将用户图层文件导入到本系统中进行统一管理。

专题数据维护功能。维护压矿查询矿业权相关的参考信息,利用本模块可管理参与查询分析的矿业权信息,动态更新相关空间投影信息。对于参与压矿查询的基本信息如:探矿权信息、采矿权信息、矿产地信息可通过数据更新和专题投影动态、自动的生成空间矢量化图层供压矿查询使用。如用户需要添加自定义的图层参与压矿查询可通过本模块中的图层管理导入用户图层(如规划图层等),在查询过程中用户自定义添加的图层与探矿权等基础图层一样可参与压矿查询分析,并自动生成到查询报告中。通过本模块不仅保证了数据的实时更新,也为系统提供了良好的可扩展性。保证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审查工作在严格遵循管理流程的情况下还能满足特定情况查询的需求。

数据导入及更新功能。为保证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审查工作能够准确有效和时效性。本模块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安全的数据更新导入方式,通过本功能能够直接将矿产资源储量空间库中的矿区数据,探矿权数据,采矿权数据以及矿产地信息直接导入本系统中,使压矿查询参考的信息与矿业管理各数据库保持一致,保证查询结果的准确性。除了数据导入功能进行外部数据更新导入外,系统还提供了数据在线更新接口,在其他矿业权数据库提供在线连接的基础上能够方便的实现数据库的实时在线更新。

已审项目信息维护功能。主要包括对历年已审建设项目信息的增加、删除、修改、图形投影、数据批量导入、导出、数据查询统计等功能。编辑维护的信息涉及到项目的基本情况信息,项目范围(拐点坐标信息)、压覆矿产资源情况、项目空间位置情况以及项目扫描文件等信息。

已审项目扫描件维护功能。针对已审建设项目档案中的扫描件数据,本功能提供了一套完善的各类审核材料管理工具供用户使用,包括对审核材料中涉及的扫描件的添加、删除、导出导入,浏览编辑等功能。

压矿查询维护模块功能。压矿查询维护模块是系统所有数据管理的综合利用,是整个系统中最核心的部分,也是压矿查询工作中利用率最高的模块。通过本模块能够方便快捷的生成压矿查询报告,同时为了保证压矿查询工作的灵活性和准确性本模块还包括了无重要矿产资源分布区的管理和维护,以及预登记项目的维护,实现了压矿查询的智能化分析和压矿查询基础信息的动态管理。对于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压矿查询操作本模块提供方便快捷的查询方式,查询者只需提供要查询的坐标范围和相关参数即可对探矿权范围、采矿权范围、矿产地范围以及用户自定义的任何空间要素进行压覆分析,分析结果将以智能的方式生成压矿查询报告,整个报告生成过程无需人为干预。除了能够智能的生成查询报告系统还能够方便快捷的生成查询结果图件为压矿结果提供可靠依据。

无查明重要矿产资源分布区维护功能。在实际的压矿查询工作中需要根据管理部门划定的无查明重要矿产资源区进行相应的查询分析。为了维护和管理无查明重要矿产资源分布区,通过本功能可以便捷的添加和删除无查明重要矿产资源分布区,并能在压矿查询报告中直接参与压矿分析,空间图层信息的显示上也与普通行政区划进行了区分。

预登记项目管理功能。本模块主要负责预登记项目的新增、删除以及查询功能。对于预登记项目的添加,考虑到在预登记项目录入的过程中存在的多样性,系统供提供了:坐标直接导入、手工输入坐标、由图件提取坐标三种项目添加方式。预登记项目的管理上以图形化的方式进行维护实现了以最便捷的方式管理预登记项目,并能为压矿查询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4 结束语

系统的开发为河北省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管理提供了一套完整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实现了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审批信息化,提高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审批行政工作效率,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提供技术依据支撑,为矿产资源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依据,对保护矿产资源,充分发挥矿产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岳雪波.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评估方法探讨[J],人民长江,2013(6).

第4篇:项目信息资源范文

[关键词] 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编码;场景描述;需求共享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8. 036

[中图分类号] F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8- 0057- 03

在企业信息化浪潮决定了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趋势的背景下,大型制造企业建立了与研发、生产、管理等活动相关的各种信息资源管理业务系统。一方面,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使用者涉及全体企业人员,另一方面,应用于企业运营、管理以及决策的信息资源管理活动拥有复杂多变的业务需求和相当难度的技术要求,这就导致企业花费大力气开发出来的系统却往往不能准确达到用户的目标需求,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成本愈发高昂。

因此,需要对企业信息资源管理项目进行必要的需求管理。[1]需求活动以工程化的方法被提出,分析和组织,它应用于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活动中,强调在项目的整个项目周期中,用户的参与以及领域专家的指导作用,从而促使项目成果最大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场景描述作为需求工程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可以帮助项目开发者更形象、更直观地发现用户需求,确定项目目标。

1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现状

当前,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侧重于加强企业信息资源的共享和集成。在企业建立了各种业务系统的前提下[2],通过建立与企业中CAPP、PDM、ERP、MES等各业务系统集成的信息资源管理系统,运用其中的资源编码管理模块对信息资源进行标识,实现对信息资源编码项和属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对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支持业务信息交互和共享。企业信息资源编码作为企业信息资源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能够有效实现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和数据规范化管理。

然而,高速变化的技术、日益激烈的竞争以及信息资源管理的复杂性决定了用户需求获取的难度,当前大多数企业中普遍进行的信息资源管理项目并不能取得预期的成果,原因就在于随着企业信息资源系统以及企业信息资源数量的飞速增长[3],信息资源用户的需求无法被高质量地获取、分析和实现,需求共享的过程变得困难。[4]企业的信息资源数量庞大,存在于科研、生产、管理等所有的业务活动中,要对其实现高效的管理,需要分析企业信息资源的现状和特点,梳理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的需求。这就导致了在信息资源管理项目开发的过程中,需求工程的应用成为十分重要的一步。

在需求工程背景下,通过需求的可跟踪性,可以[5]将高层目标、渴望、期望以及需要更好地转化为系统的需求,提高系统对用户的满足程度。借助于场景描述的方法,可以帮助项目开发者直观形象地确定企业编码管理体系的需求,确定企业编码管理系统的行为。

2 场景描述在信息资源活动中的应用

2.1 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的需求

近年来,在系统开发的过程中,业界提出了基于场景描述的需求工程方法。在需求工程领域,场景描述方法要比形式化的语言更为精确地刻画系统行为。在一个项目开始的初期,让用户在一个假想的系统中查看需求是否被高效地满足,有助于发现项目真正的需求。因此,将场景描述的需求建模方法引入到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中,并渗透至活动的各个主要阶段。[6]场景描述将为企业提供一个更为详细的结构化需求表达手段,提高需求准确度和开发效率,提升客户满意程度。

2.2 场景描述

场景描述是指[7]“一种可能发生在几个对象间有目的的交互行为”。它由一个或者多个动作组成,每个动作表示一个对象和另一个对象之间的一次交互。在一个场景描述中,一系列动作的组合描述了一条唯一的路径。场景描述侧重描述系统与环境的交互行为,保证信息资源管理活动对需求的满足程度。

场景描述主要用于描述资源项目的系统行为,以及系统与外部之间的交互关系。以下文章中对场景作广义的理解:不仅帮助描述、解释信息资源管理项目的功能需求,还用来产生需求规约说明、驱动设计及系统的演化。

用于场景描述的工具有很多,目前比较流行的有Office 工具、UML、IBM Rational Rhapsody等,这些工具可以实现对企业活动项目具体业务场景的直观形象的描述分析,有助于项目的实施开展,并帮助项目取得预期成果。

3 基于场景描述的企业信息编码研究

在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中,基于场景描述的需求建模方法尝试在用户和开发人员之间建立一个共同的需求基础,并且需求共识贯穿于信息资源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提高资源项目的匹配度及效率,如图1所示。

3.1 基于场景描述的信息编码管理过程

一般的,将场景描述应用到信息资源编码管理项目中可以概括为3个阶段:需求分析、功能分析和设计综合,如图2所示。

需求分析:目的是基于场景描述的方法,分析原始的利益攸关者需求,在系统开发人员与用户之间就信息资源管理需求达成共识。该阶段先要对用户需求进行获取并借助有效的手段识别并描述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根据用户需求定义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的参与者、用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确保每条需求都可以被用例满足。

功能分析:在该阶段,功能性的、表现的、接口的以及其他的用户对信息资源管理项目的需求,通过一系列需求工程的方法将被翻译成对设计资源库功能的清晰描述,并用来指导后续的设计集成。

设计综合:在综合考虑所有系统功能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架构分析与设计,将系统拆分成子系统,然后基于统一架构对每一个用例按子系统进行功能分解与分配。选要完成子系统功能流程定义,识别子系统与外界及各子系统之间的交互,完成各子系统的状态行为定义。

3.2 需求的验证

以需求规格说明为基础输入,通过符号执行、模拟或快速原型等方法,分析和验证需求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模型检测是一种形式化的需求验证方法,在大多数的需求建模工具中,模型检测模块能够自动地实现抽象系统的一致性检测。

如图2中的功能分析阶段,信息资源管理项目中的每个用例都被转化成一个可执行的用例功能模型,每个用例的需求通过该用例模型的执行来验证,可以对最初的功能需求进行鉴定验证,检验最后的模型对用户需求的满足程度。需求的验证过程保证了能在项目开发的早期发现错误,进而帮助项目开发人员提高整个项目开发过程的可靠性。

4 信息编码管理系统内容

需求分析在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应用中,需要借助有效的需求分析工具,对需求进行建模。以企业产品设计阶段和工艺阶段为例,描述企业信息资源的应用场景如图3所示。

存在于企业科研、生产和管理等所有的业务活动中的信息资源数量越来越庞大,要实现对信息资源有效、统一的管理,需要分析企业信息资源的现状和特点,在充分理解所有用户的需求的基础上,要做好几个重点方面的工作。

统一编码标准体系:当前,大部分现代企业在企业内部已经形成一定数量的代码,但企业标准与标准之间、方法与方法之间的协调与参照关系缺乏顶层的设计。[8]因此需要将企业的信息对象分类编码体系化,使编码标准之间互相协调,实现对信息编码对象的规范化管理,为企业的核心业务服务。

信息资源管理制度及规范:为了提高信息在企业内传递和使用的规范性,保证信息流通的安全性,需要制定企业级的信息资源管理制度及规范,明确信息传递的流程以及相关主管和使用部门的职责,确保信息资源合理有效的利用。[9]

现有数据的治理:大型制造企业中“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导致信息需求不能共享、信息传递不够顺畅,因此需要制定规范的数据标准,对各业务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治理,实现数据的统一标识和描述。

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独立于各业务系统之外的、可以被各业务系统共享和应用的、依托信息编码查询和管理信息资源的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可以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精确管理成本。

5 结束语

信息资源是现代企业赖以生存的核心因素之一,而信息资源的管理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对信息资源管理技术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目前,场景描述的方法主要用在企业软件项目开发的过程中,而基于场景描述的信息资源管理项目开发还处于初始研究阶段,尚没有提出系统性的实施和解决方案。本文针对企业信息资源管理项目开发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场景描述的信息资源管理项目开发方法,对于其可以选择的具体工作方式和采用的技术工具没有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可将此作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勇华.目标和场景相结合的需求工程[D].武汉:武汉大学,2006.

[2] 刘清华,万立,熊体凡.编码支撑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计算机应用,2003,23(11):59-62.

[3]Christ of Ebert.Systematisches Requirements Engineering[M].洪浪,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4]程琪,常青.大型制造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方法研究[J]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2(9):20-22.

[5]M Elizabeth,C Hull, Ken Jackson,etc.需求工程[M].韩柯,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6]凌晨.基于场景描述的MIS需求工程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7.

[7]R Kazman,G Abowd. L Bass,etc. Scenario-based Analysis of Software Aichitecture[J] .IEEE Software,1996(11),47-53.

第5篇:项目信息资源范文

【关键词】遵义市;公共文化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问题;对策

贵州省遵义市于2011年6月被文化部、财政部确定为全国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并于2013年成功通过验收。2015年暑期,笔者赴遵义调研,了解到其在公共文化信息资源领域拥有较多可供整合和共享的工程项目,同时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比较突出。在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

一、遵义市公共文化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中的问题

文化共享工程、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农村电影工程、农村数字图书馆工程,都是遵义市加强公共文化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中可资利用的工程项目,但在具体的整合与共享中,却存在以下问题:

(一)财力资源的重复投入和投入不平衡并存。文化共享工程、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家书屋工程都是由国家实施,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大工程项目,由不同职能部门组织实施。虽然项目实施部门不同、工作重点不同,但服务对象都集中为广大农村百姓和基层群众。这些项目在服务平台、服务方式、服务手段、服务内容、终端设置上有许多相同之处,且所有项目的建设和设备投入均是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分担,特别是遵义市作为西部地区,中央财政投入所占比例较大,在同一公共文化服务对象或同一服务内容上存在重复投入的情况。同时,由于部门职能、队伍、经费以及所采取的建设、运营模式等的不同,使得项目间存在投入、管、用机制等方面的差异和悬殊。

(二)数字资源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存在着重复建设且本地资源不足的现象。文化共享工程、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站点建设结束后的运行管理中虽都把数字资源建设作为工程实施重点,各自都在建立自己的数字资源库。但由于没有统筹规划,有许多数字资源重复。作者试着将贵州文化数字网――全国文化共享工程贵州分中心网站与遵义党建・远程教育网站进行对比,发现在“贵州特产与特色”“民族风情”等栏目和文化娱乐节目上存在大量雷同和重复。针对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课件和教学内容,作者从调研中了解到:群众普遍反映,课程内容与当地实际结合不够。每个远程教育站点可提供的大众化课件较多,而本地制作,富有地方特色、符合当地实际,能满足本地农民需求的乡土教材较少。文化共享工程领域,遵义市存在“一是资源的针对性不够强。二是地方特色资源不多,满足不了基层群众广泛需求”。

(三)缺乏持续推进工程发展与纵深应用的运行维护机制。1.缺乏专门工作团队。文化共享工程除省分中心有专门人员外,遵义市、县两级支中心都没有专门的文化共享工程工作编制人员,长期依靠图书馆工作人员兼职此项工作,很多县级图书馆在基本的图书馆业务人员编制都不能保证的情况下,承担文化共享工程这一重任,一直是困难重重。在推进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中,市、县两级虽建有远程教育办公室(党员教育中心),但人员常需服从组织部门“中心工作(如干部考核)”而远离远程教育岗位。在乡(镇)、村,虽明确有远程教育管理员、操作人员,但他们都身兼数职,工作繁杂,难以抽出时间开展远程教育工作。受干部调动、村班子成员调整、明确为站点管理人员的同志薪酬一般都较低等影响,站点工作人员变动频繁,岗位空缺、人员断档现象时有发生。2.运行维护经费、设备更新经费不足。国家对文化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以下只有设备投入,无经费投入,县级支中心只能挤占图书馆业务经费来开展工作,乡(镇)、村站点则只有挤占、挪用办公经费来支撑系统运行。遵义市远程教育系统反映:“随着电脑设备使用周期的到来,远程教育设备更新压力大;由于远程教育站点点多面广,市级财政紧张,站点更新又存在经费投入的困难”。3.监督、考核和管理力量薄弱。贵州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管理办法尚未颁布,运行和管理机制尚未完善、长效的运行管理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遵义市某远程教育课题组曾调查过168个站点,设备能够正常运行的只占调查总数的25%。很显然,大部分设备处于不能正常工作的状态,使用效果更无法得以保证。农屋书屋工程启动得晚,数字农家书屋建设的点少,很多问题的表现并不明显,从长远看,设备更新、站点管理与维护工作难到位的问题同样存在。

二、遵义市公共文化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对策

资源整合的最大障碍在于破除权力壁垒。遵义市于2005年实施的文化共享工程与遵义市广电网络、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及国际互联网的整合,在整合与共享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证明在遵义市开展文化信息资源工程项目的整合是可行的,遵义市需要在充分汲取垂直型、水平型、网络型信息资源共享模式优势的基础上,在公共文化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路径上继续探索。

(一)构建统一的“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平台”。基础设施(网络)是开展各项文化信息资源工程项目的基本平台,是文化节目、信息内容发送、传输和接收的必经通道。公共文化服务覆盖范围广,而遵义市存在山区多、农村地区经济条件较差、基础设施建设难度比较大等情况。如果文化信息资源工程和项目都采用“各自搭台,各自唱戏”的模式,不仅硬件建设投资大,也很难实现有效运行。鉴于此,有必要充分依托广播电视网,整合和利用电信网络系统,构筑遵义市公共文化信息资源传输和应用网。结合遵义市实际,在网络构建和应用上,需要:

1.充分发挥有线广播电视系统频道资源,将文化共享、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家书屋相关节目进行目录、资源整合,制定统一播出计划,通过有线电视播出。

2.积极拓展“利用无线方式连接数字电视”的进村入户方式,使文化信息资源传播面更宽更广。

3.继续用好和升级全市已开通的光纤连乡(镇)、村站点的网络资源,支持其通过互联网方式用好各工程项目的文化资源。

(二)建设“公共文化信息资源服务站”。在市、县(区)两级,广播电视工程、文化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包括农村中小学、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分属于不同职能部门,但在乡(镇),与上述公共信息资源工程的管理和应用服务的对口部门却只有文化站、广播站。从公众角度来看,综合文化站是乡(镇)一级面向城乡基层群众的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依托它进行公共文化信息资源服务的整合和共享有先天的优势。因此,可以将乡镇的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站、文化共享工程接收站、数字农家书屋的项目实施、设备、应用和组织管理整合到现有的综合文化站,把它建设成为“公共文化信息资源服务站”。在村一级,由于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站点建设早,以它为龙头将文化共享工程的设备、内容及相关资源集中整合过来,建成村级“公共文化信息资源服务站”。

(三)建设专门队伍。无论是乡(镇),还是村,都没有专门的编制性人员从事公共文化信息资源相关工作,这对提升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水平与能力是最大的制约。文化业务主管部门可以与组织部门联合,争取编制、民政部门支持,在乡镇配置一名专职的文化信息资源专干,在村配置一名文化信息资源委员,专门负责文化信息资源工作,包括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文化信息共享、数字农家书屋、广播电影电视等工程的组织管理与应用等,同时加大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力度。

(四)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网。根据遵义市文化资源丰富和信息网络具有服务覆盖面广等来分析,建立遵义市公共文化服务网(包括网站、微博、微信平台)是非常必要的。平台上可以整合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文化类节目、文化共享工程节目、农家书屋以及遵义市及各县(区)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在技术上实现凡遵义市公众均可免费使用的目标。

(五)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信息资源库。一方面可以由文化部门牵头(具体由图书馆或相关部门实施),建立文化信息资源库,将所有的文化信息资源、节目编目集中进行管理;另一方面,要建立专门的开发制作基地、组织培养专门技术团队,加强对遵义市本地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开发。

(六)建立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工程管理办法和制度。具体有如下3个方面:

1.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广播电视工程、文化共享工程、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分属于广播电视、文化、组织等系统和部门,部门间关系错综复杂、工作协调困难。为克服管理体制上的障碍,需要加强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组织的建设,即建立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公共文化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联席会议制度,通过组织召开联席会议等方式统一全市公共文化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规划、财政投入、制度建设等,为全市公共文化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提供组织保障。

第6篇:项目信息资源范文

[关键词]政府网站 网站信息资源 保存挑战 保存体系

[分类号]G203

政府网站信息资源是数字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于这部分遗产的保存日益得到许多国家和机构的重视。一些国家已经开展了政府网站信息资源保存项目,具有代表性的包括美国政府网站信息计划、英国政府网站档案馆以及中国政府网站采集与保存项目。

1 政府网站信息资源保存挑战

政府网站信息资源保存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平衡各方的利益,并寻求先进的技术予以实现。这是一项面临众多挑战的任务,体现在以下方面:

1.1 技术

政府网站信息资源保存面临的技术挑战主要是由于网站信息资源自身特点带来的一些问题。例如信息采集过程中,可能面临如下问题:如何采集动态网站和深层网站信息资源并使其以原始面貌呈现?如何采集加密网站信息资源?如何确定采集边界?信息长期存储过程中,可能面临如下问题:如何构建长期存储系统模型?如何确定长期存储所需的元数据标准?

1.2 保存模式

政府网站信息资源保存模式包括:①将政府网站信息打印输出,以传统纸质信息保存的方法予以保存;②人工采集政府网站信息资源并将之存储于磁盘上,对磁盘及其信息内容进行管理;③自动采集信息,添加元数据并进行格式转换之后,存储于磁盘上;④与政府机构协商,获取信息资源并保存;⑤从已有的网络信息档案馆中挑选政府网站信息资源予以保存。

选择何种模式进行保存应当视实践中的具体情况而定。但是,保存机构往往无法全面预知实践中可能遭遇的问题,需要最佳实践的指导。然而,政府网站信息资源保存实践才刚起步,缺乏最佳实践,导致许多保存机构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1.3 合作模式

对于政府网站信息资源的保存,不同的机构有不同的看法。图书馆和档案馆认为,政府网站信息资源保存成本过高,他们不堪重负。他们提出,大型政府机构应当自己保存本机构的网站信息资源,小型政府机构网站信息资源保存责任可以由图书馆、档案馆或者其他信息机构承担。IT机构认为,它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对计算机系统进行例行备份和维护,达不到图书馆和档案馆对于信息长期保存的要求,也无法理解图书馆和档案馆提出的关于政府网站信息资源保存的要求。这种固有认知和做法上的差异,是IT机构与图书馆或者档案馆合作面临的挑战。政府认为,政府网站信息资源长期保存是图书馆和档案馆应当承担的职责。政府希望与保存机构达成协议,共同参与保存实践。大学认为,政府网站信息资源保存能够为研究人员提供信息服务,为满足自身开展科学研究的需求,大学希望加入政府网站信息资源保存活动。当不同类型的机构合作共同完成这项任务时,问题也随之而来。合作意味着必须协调多个机构之间的职责和权益,如何实现多个机构职责和权益的均衡?如何克服不同机构保存文化和传统的差异?如何确定合作中的领导和参与机构?

1.4 法律与政策

政府网站受版权保护,其版权归政府机构所有。保存机构对政府网站进行采集和归档,必须经过政府机构的许可,获得授权。在现实中,政府机构往往不予授权。这就导致政府网站无法被保存,从而永远丢失。

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办法是修改现有法律,明确赋予信息保存机构在未经版权所有者许可的情况下,有权对政府网站信息资源进行采集和归档;或者建立呈缴制度,强制政府机构定期向保存机构缴送其网站上的信息。

但是,许多国家尚未有法律赋予保存机构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采集和归档网络信息资源的权力,也没有专门的呈缴制度解决网络信息资源的呈缴问题。有些国家虽然将电子出版物纳入呈缴范围,但是其可操作性还有待完善。总体说来,网络信息资源呈缴的法律框架尚不完善。在这种情况下,保存机构如何能够在不侵犯现有法律的前提下对政府网站信息资源进行保存?保存机构是否有权对存档信息进行格式转换?保存机构是否有权将存档信息提供利用?

政府网站信息资源保存还面临政策缺失的问题。保存机构在开展保存实践时,往往会呼吁修改现有网络信息政策,增加关于政府网站信息保存的内容。美国北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在《保存国家政治遗产项目需求评估总结报告》中就曾要求有关机构制定政策说明政府网站保存相关的问题,如:①政府网站中哪些信息需要优先保存;②保存机构与政府机构签订的保存协议中必须涵盖哪些条款;③政府网站信息保存可以采用哪些元数据标准?

1.5 资金与人员

政府网站信息资源保存需要巨额且稳定的长期投资。Internet Archive项目组估计,采集1000G网络信息资源大约需要3000美元。政府网站信息资源保存面临以下问题:

谁负责提供如此巨额的资金?通常是由政府、图书馆或档案馆负责投资。但是,政府网站信息资源的保存吸引了商业机构的目光。如果他们愿意投资对政府网站信息进行保存,是否可行?政府作为信息的创建者,是否应独立承担所有保存的费用?图书馆和档案馆是否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履行保存信息的职责?

投资者能否确保资金链的持续稳定?如何判断潜在投资者是否能承担长期投资的责任?此时,需要考虑投资者的动机,原则上,不应由盈利机构参与投资,因为盈利机构往往急于从投资中获得相应的回报,但是政府网站信息保存是漫长的过程,投资回报很难在短期内显现出来”。

人员也是政府网站信息资源保存的重要因素。当前,许多保存机构面临人员短缺和素质低下的问题,无法胜任海量信息的整理工作。

2 政府网站信息资源保存对策

2.1 构建政府网站信息资源保存体系

我们应将所有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机融合在一起并提出一套系统化的整体解决方案,这是有效指导当前政府网站信息资源保存的关键所在。这套系统化的整体解决方案可称之为“政府网站信息资源保存体系”。该体系的构成要素包括保存客体、保存主体、保存策略与保存目标。

2.1.1 保存客体保存客体即为政府网站信息资源,它是指于政府网站或通过政府网站传播的,由政府或者其他机构和个人创建的与政府活动有关的信息资源。

2.1.2 保存主体 图书馆和档案馆作为传统的信息保存机构,应发起、组织与领导政府网站信息资源保存实践,并负责长期保存政府网站信息资源。

政府机构是政府网站信息资源的出版者,是最重要的保存主体之一,在政府网站信息资源保存中应承

担以下职责:①负责短期保存政府网站信息资源;②负责提供政府网站信息资源保存所需的基本资金;③负责制订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④负责加强并完善政府网站管理;⑤负责主持或参与政府网站信息资源保存具体项目。

营利性机构也可以承担一定职责,如对保存项目进行投资;提供本机构所存储的政府网站信息资源;提供有偿的技术支撑和服务等。政府网站信息资源保存机构应加强与营利性机构的合作,但是,在合作中不能完全依赖营利性机构,图书馆、档案馆以及政府机构仍应是保存的主要责任主体。

保存政府网站信息资源是社会公益事业,需要非营利性机构的参与。它不是政府,不靠权力驱动;也不是经济体,不靠经济利益驱动。非营利性机构可承担如下职责:捐赠或募集保存所需的资金;发起或参与保存项目;呼吁人们关注并支持保存活动;监督保存行动,并提出建议。

除了机构之外,个人也可以参与政府网站信息资源保存。图书馆和档案馆应鼓励个人参与政府网站信息资源的保存,并制定相应的指南对他们的保存活动进行指导,从而确保将来当他们对保存政府网站信息失去兴趣的时候,能将他们保存的所有信息融入长期保存机构的馆藏中。

在合作保存政府网站信息资源时,可以根据参与机构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结构模型开展合作,包括集中分布式合作、平等分布式合作和高度分布式合作。

2.1.3 保存策略 政府网站信息资源保存策略由采集、整理、长期存储以及提供利用4大策略构成。采集是指以既定的频率,及时选择值得保存的政府网站信息资源,并通过各种方式将其收集归档。目前,常用的采集方式主要有两种:①推送模式;②拉取模式。推送模式是指政府机构或者第三方机构主动将政府网站信息资源呈缴或捐赠给保存机构。拉取模式是指保存机构使用特定的软件工具,主动采集政府网站信息资源,并将之下载至本地服务器。目前用于采集政府网站信息的主要工具包括Heritrix、Archive-It、HTTrack等。整理是对所采集的信息进行筛选过滤、重命名和标识、分类以及编目,使之有序化,具备增值的潜能,便于为当前以及未来用户提供政府网站信息资源的一站式检索和利用。长期存储是对政府网站信息的数字比特流、数据格式、处理环境等进行存储,确保信息不因技术变革而无法获取。政府网站信息资源长期存储涉及多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长期存储系统框架的构建,长期存储载体与格式的选择,长期存储技术方案的确定以及长期存储过程中的信息安全管理。提供利用是保存的最终目的。保存机构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提供利用:①单机形式:保存机构利用基于数据库的政府网站信息管理系统对信息进行管理,并将系统中的信息或信息拷贝提供给用户访问;②局域网形式:保存机构通过机构内部局域网运行政府网站信息管理系统,在机构内部实现信息共享;③互联网形式:保存机构在互联网上馆藏信息,使所有用户能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线访问政府网站信息;④数字化制品形式:保存机构将所存储的政府网站信息复制在光盘和磁带等静态载体上,封装,提供给用户。

2.1.4 保存目标政府网站信息资源保存的目标是:①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即信息与其用意相符;信息的形成者和发送者与其既定的形成者和发送者相吻合;信息的形成或发送时间与其既定时间一致。②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即信息的内容可信,可以充分、准确地反映其所证明的事务活动过程。③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即信息是齐全的,并且未加改动。④保证信息的可用性,即信息可以被查找、检索、呈现和理解。

第7篇:项目信息资源范文

网络信息的快速增长与“易逝性”使各部门对网络信息保存的需求变得必要和迫切。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国内外开展了一系列网络信息保存项目。基于此,本文对网络信息资源存档(WebArchive)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希望档案部门在网络信息资源长期保存方面取得发展。

[关键词]

网络;信息资源;存档

网络信息以呈现随机无序、爆炸式的指数增长,具有易逝性,网络信息资源的大量流逝问题(网络信息的存在周期为44天)引起了多方问题,如:教学中网址链接在使用时过期、网络虚拟遗产纠纷、游戏系统消失造成玩家经济和精神上的损失、人类社会的网络历史遗产的消失等问题,这些情况逐渐引起了各方关注。图书部门在对网络图书进行管理时,也管理了网络资源库中的一次文献、二次文献、灰色文献,通过对这些文献进行数据库建设并长期保存,随后开始进行网络出版物的保存和数据挖掘。创建信息资源或多种资源数据库是一种数字资源的档案化管理。这项工作做的比较好的是图书管理部门,其还协同法律、经济以及情报等多个部门参与工作,从而引起了多方对网络资源的重视。

1网络信息资源长期保存问题产生的背景

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资源多格式存在,多渠道、爆炸式产生和增长,这为社会生活多方面提供了信息便利。但网络资源并不是任意获取,而是分等级的被人们获取,比如一次文献、二次文献或者灰色文献,政府网站中的政令信息、个人博客等。通过应用和总结,网络资源成膨胀式、难收集、难检索、易逝性呈现并消亡,因此许多有价值的网络信息资源亟待专人负责收集和保存。网络资源的特点决定了人们开始重视网络资源,重视对网络资源的开发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而在大数据环境下为知识管理、信息挖掘提供资源。现在任何人都可以制作信息,个性化和全民性的信息生产多样化,已经无法控制。

2网络信息资源长期保存概念的界定

易混淆的概念主要有两个:一是客体方向,对客体界定的不明确;二是主体行为,即是主攻保存还是主攻利用。在客体方面,主要的表达方式集中在以下几个关键词上:数字资源、数字遗产、网络信息资源、网络资源。

2.1对客体概念辨析

数字资源是文献信息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将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通信技术融合而形成的以数字形式、存取和利用的信息资源总和。简单理解为基于计算机的信息资源总和。数字遗产是指互联网上的数字文化遗产,即以互联网为承载形态的文字作品、资料、图片和影音形成一种文化传承的遗产,也就是现在互联网上的读书频道、文化频道、博客、论坛、BBS以及空间等里面涉及的创作、记录等内容。数字遗产——互联网上的文章、资料、图片和影音的保存,基本上都处于“不稳定”状态,一旦遭到来自非用户操作的删除、更改,甚至商业网站亏损倒闭后,个人空间就会被注销,内容就会受到不可逆转的毁灭。网络信息资源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其具体是指所有以电子数据形式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存储在光、磁等非纸介质的载体中,并通过网络通信、计算机或终端等方式再现出来的资源。网络资源的外延更大一些,它除了信息资源外,还延伸到信息资源的引申资源,涉及关系网络和社群网络。而网络信息资源更偏向情报信息,与通过互联网获取的信息资源相比较而言,网络信息资源内涵于网络资源,网络资源是利用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传播和网络软件管理的信息资源。

2.2对主体行为的理解

网络信息资源存档会同网络信息资源长期保存这个概念相混淆。两者是相近但不相同的两个概念,双方都涉及网络资源以及网络资源的长期存取,即有关信息的共享问题。但是网络信息资源存档(WA)更注重对网络信息资源资源的建档和档案化管理。网络资源存档的内涵:有关主体有选择性地对具有长远保存价值的网络信息进行捕获、归档、存储等档案化管理过程,其基本目标是通过网络信息资源的存档,更全面、真实的反映和再现社会活动的本来面貌,并满足相关主体对网络信息的长远利用需求。具体有以下四点:一是WA的目的是再现社会活动的本来面貌,实现网络信息的长期保存和利用。二是WA的行为主体具有多样性。三是WA行为具有高度选择性。四是WA的行为程序具有规范性。笔者更倾向将WA定义为一种对网络信息资源档案化管理的行为。学界网络资源存档的理解还有:认为WA是一种对网页进行网页快照的行为。笔者认为网页快照无法满足多种格式的要求,目前视频和视频直播已成为网络较火的一种信息资源,这就是网页快照无法做到的。

3档案部门应对网络信息长期保存的措施

3.1从国家战略层面重视

从国家宏观战略方向看,笔者认为国家档案部门应采用顶层设计,统一领导,分层管理的方式来建设我国的网络信息资源保存项目。同时,对国外具有保存价值的网络信息资源有选择性的进行保存和研究。

3.2在政策上进行探索

当前,档案信息化建设也将许多档案信息资源上传到网络上,因此,这就更加给网络信息资源的保存增加了压力。政策上的保障是其前提,也是指引方向的引路灯。下面提出一些笔者的建议。从内容上,可借鉴我国台湾地区的WebArchive做法,台湾网络典藏项目针对各级政府网站、教育及学术机关网站(研究机构、社会教育机构及大专院校及所属系所网站)、图书馆网站(各大专院校图书馆、专门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图书咨询学研究单位及图书馆团体网站)、重大社会议题网站(以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社会重大议题为向导,收藏与该议题论述相关的网站,如:环境保护、教育改革、媒体改革、金融改革、土地规划、全民反恐以及公民投票等)构建了一个庞大的、体系化的政府工作网络,该网络更便于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在提高效率的同时,更好的服务群众。从格式上,通过对文字格式、视频、音频、游戏服务器等的保存,进行项目编目,除采用存储器阵列等方式,还可以开发新型存储器等。这些可以学习国外先进科技,也可以参考其他国类似的项目。

3.3在运行中寻求协作

网络信息资源存档保存,既需要档案部门率先引领,同时也需要计算机技术部门的配合,技术难题是攻坚克难的关键。不仅如此,法律、标准、政策、企业等都需要协同进来。因为这一项目的成功应用,将会对社会生产和管理、经营带来不小的变革,因此需要这些部门共同努力。

4网络信息资源长期保存存在的问题

4.1对WebArchive的重视和认识程度不足

许多游戏网站在运营十多年后,往往面临关闭服务器的境况。而该服务器的玩家却还在享受游戏带来的乐趣,当关闭服务器后,这类资源将面临永远消失的状况,如果WA项目忽视了此类资源,是否是对人类遗产的一大缺失。在21世纪的某些阶段,人类行为缺少了合理的解释,是因为未对当时网络信息资源的原生资源进行存档保存。因此,重视和重新认识网络信息资源,并对其进行档案化保存是一种对全人类记忆负责的表现,这些只是笔者了解到的某一种情况。对于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来讲,都建设有自己的网站,对网站内容会进行及时更新,做好宣传,同时单位内部的业务也会通过网站进行沟通,这些原生的网络信息资源若不加以及时保存,待到查考时,将无从下手。

4.2资金投入少

技术和管理的革新,资金投入是硬性指标。只有大量的资金支持,才能在硬件更新上配备最好的设备。对于企业或政府而言,这类投入想要在短期内盈利,怕是很困难的。通常这种投入都伴随着时间而增长,很少有投资者能够具有前瞻性的看到长期投入对整体运作的意义,许多投资者和决策者很难做到有前瞻性的去审视对本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投入,更难看到这种投入的回报在生产和经营领域的贡献。

4.3技术含量低

网络信息资源存档保存所应用的计算机软件和开发软件形成的系统平台伴随着IT技术的不断翻新,需要不断更新。但是这目前在我国很难做到,因为许多档案尚属于国家非盈利部门,属于经营性企业的档案和网络信息资源也很难获得企业和部门的资金投入,这样就更难获得技术投入,许多部门的检索功能还停留在人工纸质和手动阶段。在技术方面我国较国外稍弱一些,但相信在借鉴他国发展历程并进行我国自主研发后,技术问题将迎刃而解,且指日可待。

4.4归档权限模糊

法律责任分配问题探讨至今尚无定论,相关人员需进一步同法律部门进行研究讨论。

作者:孙辉 单位:辽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谢欢,郑永田.数字遗产保存:图书馆义不容辞的使命[J].图书馆论坛,2012(4).

[2]耿磊.对网页信息资源长期保存的若干思考——InternetArchive和WebInfoMall项目的启示[J].湖北档案,2012(2).

[3]黄峒胜.网络信息保存运动对我国图书馆建设的启示[J].图书与情报,2010(6).

[4]周佳贵.美国数字信息保存计划——NDIIPP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1).

[5]周毅.网络信息存档:档案部门的责任及其策略[J].档案学研究,2010(1).

[6]周毅.论网络信息存档权及其生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1).

[7]赵俊玲.挪威网络信息保存项目Paradigma[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4(3).

[8]谢春林.英、美、澳、挪网络信息保存政策的经验与借鉴[J].情报资料工作,2009(6).

[9]张小芳.数字信息资源长期保存体系研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1(5).

[10]臧国全,田莉.数字保存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因素解析——基于集体创作型Web数字资源保存的实证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1).

[11]肖琬蓉.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质量控制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0(5).

[12]何朝晖,戴龙基,肖珑.共建共享数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2).

[13]郭家义.数字信息资源长期保存系统的标准体系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6(4).

[14]陈清文.网络信息资源保存研究综述[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6(1).

[15]孙红娣.论开放存取中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问题[J].图书馆学研究,2005(11).

[16]赖朝新.数字信息长期保存的主体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2).

第8篇:项目信息资源范文

关键词:河南省;图书馆;资源共享;运行机制

1、河南省图书馆资源共享运行机制研究的意义与作用

1.1可以解决图书馆经费不足问题。

近年来,河南省文化教育快速发展,使得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的经费支出方面也日益增长,特别是纸质外文期刊及各种商业数据库的价格费用上涨,使图书馆在经费上捉襟见肘。因此,经费不足与信息资源的扩大需求的矛盾使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提上日程。据统计,上世纪50年代科技文献的数量约15年翻一番,60年代到80年代约7年翻一番,进入90年代后每5年就能翻一番;与此同时书刊价格也成倍上涨,而与上述趋势反差甚大的是高校图书馆购书经费的增长缓慢甚至成负增长。据专家预测,按照世界每年出版的具有学术价位值的图书25万种、期刊20万种统计,我国每年至少要引进图书16万种、期刊5万种,才能初步满足全国科研工作最低限度的需求。因此,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可以解决图书馆经费不足问题。

1.2可以有效的避免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的共建共享是建立在共知的基础上的,共知包括图书馆信息资源现状的共知、图书馆资源建设发展方向的共知等方面。在共知的基础上各图书馆在在信息资源建设上协调采购、联合购买,从而避免一些资源建设的重复性工作。实现资源共享,馆际间互通有无,建立网上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各馆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活动中结合本馆实际,联系其他馆藏决定取舍,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最终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最大范围的共同使用。

1.3可以加强个体馆的实体、扩大虚拟馆藏,更好的为教学科研服务。

在共知基础上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使河南省各个图书馆成为一个整体,对于那些昂贵的图书期刊特别是数据库,如果不能联合购买,只要有一个或几个图书馆因本身要求必买的,其余图书馆可以通过文献传递、馆际互借等方法使用。例如郑大图书馆的SCI数据库,作为一种索引型数据库,对一些高校来说作用不大,只是作为查找论文被收录的工具,就可以代替其他馆进行检索,而不必重复购买,从而可节省大量经费。又如CNKI,不允许联合购买,但可以购买其中部分的子库,河南省各个高校由于学科设置不同,各个图书馆可以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购买利用率高的子库,其余的可以通过文献传递利用其他馆的子库。这样就等于扩大了本身的馆藏,从而更好的为教学科研服务。

1.4可以使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化。

资源的利用率是衡量一个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标志之一。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实现了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总和的目的。如果没有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那么个体馆的信息资源利用只限于本校的读者,甚至有些资源本校读者常年不使用。从而大大降低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更甚是一种资源浪费。共建共享使各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利用,从而使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最大化。

1.5可以促进馆际之间信息服务等方面的联系、沟通和交流。

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使河南省各个图书馆加强了相互之间的交流。从而使各个馆在资源建设、信息服务等方面得到交流沟通,达到共赢。

2、河南省图书馆资源共享运行机制构建

2.1须有明确的行政主管部门,组建项目管理中心。

区域性高校图书馆共享项目一般是以省为单位,因而在组建联盟或开展项目时,应该有相关的省级行政机构主管,这样才能提供经费保障,并且协调处理各方关系从而推进项目顺利开展。明确主管部门之后,必须成立一个管理中心负责组织和领导具体的计划,管理中心是整个资源共享项目协调机制的主体和枢纽,主要职能是贯彻主管部门有关资源共享的方针政策,拟定并组织实施中长期发展规划,制订实施细则及相关制度,负责筹集资金,组织资源采购,协调各成员馆的关系等事宜。项目管理中心应当成为常设执行机构,主任由省级教育机构的官员担任,主要成员轮流从图书馆的馆长中抽调。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应赋予管理中心相应处理图书馆联盟事务的行政权力,管理中心下可下设各分中心以及资源、服务和技术等组,分管各项事务。

从calis、balis、jalis三个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我们可以设计河南省图书馆资源共享运行机制的管理体系与管理制度如下:①领导小组:由省教育厅领导和HALIS中心所在高校的校长组成。②管理委员会的建立,由省教育厅有关的副主任,河南省高校图工委主任担任领导相关人员参加组成。③专家咨询委员会:在领导小组下附设由图书馆领域的专家及相关领域专家组成。④管理中心:郑州大学。⑤文献中心:文理、工程、农学、医学四个河南省文献信息服务中心;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中心;资源采购中心等。⑥管理制度:包括项目建设管理制度;项目建设细则;经费管理细则;检查、验收与绩效考评等。

2.2运行保障机制。

运行保障机制对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运行机制的运行和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必须建立保障机制,才能使高校图书馆更有效、持久地运行下去。付立宏提出图书馆运行的伦理、政策、法律保障机制,王红从标准规范、信息安全和利益协调三个方面分析保障机制。课题组认为信息资源共享运行保障机制主要集中在标准、法律法规、技术、经费、人员保障机制五个方面。

(1)标准规范保障。为了长远发展及与CALIS相融合,建议河南省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信息资源的建设标准采用CALIS推行的《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技术标准与规范》(简称《CADLIS技术标准与规范》)。它的适用范围对河南省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2)法律保障。在资源共享和信息服务过程中主要设计两方面的法律权利——知识产权与隐私权。知识产权又称智力成果权,是指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领域内,人们利用知识而创造的精神财富依法所享有的权利。它包括:著作权(版权)、发明专利、商标、厂商名等。常常涉及到以下的几个方面:①馆际互借、文献传递过程中的文献复制。②馆藏数字化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问题。③重点学科导航建设过程中对网络资源使用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问题。④学位论文数据库建设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问题。⑤图书馆馆藏资源在网络传输中的知识产权问题。⑥数据库建设中的知识产权问题。隐私权是自然人享有的对其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一种人格权。这里常涉及到以下的几个方面:①虚拟参考咨询过程中,需要对方登记本人身份的相关信息。②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过程中,需要对方登记本人身份的相关信息等等。

(3)技术保障。因为河南省图书馆资源共享运行机制是针对数字化网络技术的环境中建立的,各个子项目的实施、运作离不开数字、网络技术。一旦系统出现技术故障将处于瘫痪的状态,因此要设专门的技术人员对系统的运行进行维护。

(4)经费保障。经费问题长期以来制约图书馆事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许多图书馆基本的办馆经费都难以保证,更别说自动化、网络化等所需的经费。因此,只有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图书馆经费需求,才能保障共享系统的建立及有效运行。

(5)人员保障。人力资源是资源共享建设中的重中之重,与一般的馆员相比,从事图书馆资源共享需要培训一批专业的人员从事如文献传递、馆际互借以及虚拟参考咨询等专业人才,他们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对共享服务所用到的文献传递、虚拟咨询和统一检索等网络系统平台能熟练掌握和操作。此外,文献传递是资源共享的一个很重要途径,而根据工作实际,文献传递的多是外文文献,所以具备一定的外语知识也是很重要的。

2.3建立利益均衡和激励机制。

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之一应该是互通有无,实现共享共赢。由于参与各种资源共享项目的高校图书馆馆藏量、馆藏特色各不相同,专业侧重也有很大不同,这就导致在实施过程中,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借出与借入不均等,馆藏丰富的大型图书馆提供的资源多,而馆藏量小实力小的高校图书馆接收的文献资源更多的是被提供的对象,这必然导致各馆的权利与义务不一致,威胁共享项目的长远发展。解决的办法,笔者认为可以从2个方面进行:一是,设立好补偿机制,即在项目经费中拿一部分来补偿提供文献多的图书馆,谁提供的文献多补偿就多,从而激发各馆的共享热情;二是馆藏量少的图书馆也应该有所作为,利用自己的特色建立特色数据库,从而提升自己在共享系统中的地位,以实现各方的利益均衡。

2.4反馈机制。

在任何一种运行机制的作用下,共享体系都会产生相关的信息,包括信息源方面的信息、技术层面的信息、用户信息、成员馆信息等。在这些信息中,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共享体系都要将其及时、准确、完整的收集。对于正面信息,共享体系要给相关的成员馆及其工作人员加以肯定、加以激励;对于不利的负面信息,共享体系要利用它们寻找问题及原因,并及解决问题。使共享体系得以持续、稳定发展。在共享体系中,建立这种反馈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反馈机制的目的是搜集、利用、分析上面各个阶段的信息,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减少共享体系运行的不确定性,修正决策中的失误,及时反馈,控制共享体系发展方向,提高共享体系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反馈机制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选择合适沟通渠道,加强信息反馈。二是反馈的信息要准确、及时、完整。

参考文献:

[1]王红.基于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研究[J].现代情报,2008(4).

[2]周慧芳.区域图书馆联盟资源共享运行机制浅析[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1(2).

[3]龙敏.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运行机制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9(128).

[4]付立宏.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运行保障机制[J].图书情报知识,2006(11).

第9篇:项目信息资源范文

关键词:河南省;图书馆;资源共享;运行机制;保障措施

信息资源共享是指图书馆在自愿、平等、互惠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和图书馆与其它相关机构之间的各种合作、协作、协调关系,利用各种技术、方法和途径,开展共同揭示、共同建设和共同利用信息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信息资源需求的全部活动。

1、资源共享工程已大量开展

信息资源共享一直以来是图书馆界共同追求的一个目标,从提出到现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近年来,随着图书馆发展环境的变化,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变革速度加快,中国已经涌现出一些大型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的信息需求。例如国家级的有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等。地方级的区域共享有河南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上海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上海教育网络图书馆、江苏省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江苏省工程技术文献信息中心、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项目、天津市高等学校文献信息保障体系、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和湖南省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河北省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联盟、吉林省图书馆联盟等。

2、我国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体系还没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建立提高了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方便了读者,提高了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度和认知度,同时也降低了图书馆的运行成本,有效节约了社会资源。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体系起步晚、规模较小、大多属于行业内的共享体系。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图书馆信资源共享体系没有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正如金声在《中美区域高校图书馆联盟运行机制对比分析》中指出“美国的图书馆联盟之所以发展快且水平高,除了得益于强大的经济技术实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和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美国还逐渐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协调管理机制,如利益平衡机制、行政干机制和制约机制等,这些机制在规划联盟的建设发展、保障成员馆权利与义务、协调成员馆之间的关系、确保联盟各成员能够服从联盟的统一调度,遵守共同认可运作规则等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成为联盟的正常运营和健康发展的可靠保障”。谢玲《从美国的华盛顿研究图书馆联盟看我国的图书馆联盟建设》一文中指出我国图书馆联盟缺乏良好的管理制度和协调机制,资源共建共享的目标没有完全达到。罗平一认为信息资源共享的主要障碍是自我满足的发展意识,条块分割、结构松散、缺乏横向联系的管理体制,缺乏宏观调控以及规定不明的利益分配,即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弊端。

可见,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发展受到了现有的运行机制的制约,要使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健康的、迅速的发展就必须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体系运行的经验,建立一套适应国情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体系运行机制,而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体系运行机制研究可以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体系运行机制的建立与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3、建立有效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运行机制保障因素分析

3.1信息资源共享的意识要深入到实际操作中去。

目前,虽然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数量较多,但规模普遍较小,而且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运行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主要原因是传统观念、思维模式依然禁锢着很多人的思想,本位主义思想比较严重。一些资金充裕、资源丰富的大图书馆忽视信息资源的共享,依然习惯于建设“大而全”的图书馆;经费短缺的小图书馆虽然盼望信息资源共享,但在没有加入共享体系之前,只能采用自给自足的方式满足用户对资源的需求;在共享体系成立之后,在共享协议和章程执行过程中,一些协作馆处于自身利益考虑,只是象征性、有选择地作一些表面课题。这样以来,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只能获得表面的繁荣,无法持续的发展。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意识只有足够深刻,才能管贯穿于实际操作中。2005年7月8号,参加“中国大学图书馆馆长论坛”的国内50多所高校图书馆馆长联合签署发表的《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武汉宣言》提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校内外读者的信息需求,实现最广泛的信息资源共享,是大学图书馆追求的崇高目标”。

3.2协调组织机构保障。

成立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协调机构,建立权威、高效、稳定的协调组织,统一领导和协调图书情报机构,统筹规划全国各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合理布局。我国CALIS项目以及上海、广东、江苏等地区共建共享所取得的成绩表明,政府在促进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过程中起很大的推动作用。高校图书馆可以以高校图工委为基础,建立强有力的组织协调机构。该机构分国家级和地区级两级,其职责是统一领导和协调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合理布局,制定出文献信息资源采购与资源共享的最佳方针政策,制定共同遵守的协议,明确各高校图书馆之间应该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并及时公布和调整各馆所收藏的信息资源的范围、类型、信息服务手段、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的收费标准和相应时间等,以使各高校图书馆之间便于操作和交流。就河南省而言,高校图工委应担负起责任,依托现有的资源做好河南省高校图书馆资源的共建共享。

3.3先进信息技术保障。

信息资源共享运行机制的建立是离不开先进信息技术的支撑,在资源共享运行过程中,在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技术。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体系运行是以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为支撑的,他们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机制良性运行的技术保障。此外,还需要统一或互相兼容的自动化系统、统一的技术标准、加强信息安全建设等。与美国相比,我国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实现的是跨越式的发展,是直接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一方面,它表明了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体系运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是跨越式的发展,所以存在自动化程度低、兼容性差、自动化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缺乏技术基础性的累积。例如数字资源整合就是对各种自主的、异构的乃至分布式的数字资源,采用各种整合技术实现透明无缝地集成,用户在统一的利用环境和界面下,实现“一步到位”的检索、浏览和使用,从而节省用户的时间和精力,提高数字资源的公共获取方便性和获取效率。

3.4标准化保障。

对于河南省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中信息资源的建设标准,课题组建议使用CALIS推行的《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技术标准与规范》(简称《CADLIS技术标准与规范》。它的适用范围对河南省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CADLIS技术标准与规范》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指导CALIS各子项目门户应用系统和本地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实施,确保CADLIS分布式服务体系中不同类型和不同层面的应用系统遵循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彼此之间能够无缝集成,以保证各CALIS子项目建设成果能够成为CADLIS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②指导CALIS各个子项目中的资源建设工作,确保由各个参建馆采用相同的加工规范来建设符合统一数据质量标准的资源,并确保这些资源能够自动聚合成一个大的全国范围内的数据仓库。③作为CALIS参建馆参加CALIS子项目建设的依据和准则,同时也作为高校图书馆自身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指南。CALIS参建馆在参加CALIS子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选用符合CALIS标准与规范的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以确保这些系统本身能够与CALIS子项目门户和CALIS中心进行无缝集成。④作为编制CALIS招标项目的招标书和相应招标技术规范的基础,确保中标公司所开发出来的CALIS应用系统符合CALIS标准规范,具有CALIS互操作应用接口,支持CALIS统一认证、统一计费和统一调度,能够与整个CADLIS服务体系有机集成。⑤作为“CALIS体系产品兼容性认证”的基础,指导第三方应用软件商对自身的软件系统进行改造和完善,以确保这些软件能够无缝集成到CALIS子项目中。只有对那些通过CALIS体系产品兼容性认证的第三方软件产品,CALIS管理中心才能将其推荐为CALIS参建馆可选用的系统之一。

3.5法律保障。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是需要不同地区、不同系统的图书馆参与的社会活动,它虽然要求各个成员馆之间精诚合作,但为了更好地协调不同主体之间的权力、利益与责任,就需要政府出面,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规范各方行为,确保各方利益不受侵害。在图书馆资源共享过程中主要涉及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又称智力成果权,是指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领域内,人们利用知识而创造的精神财富依法所享有的权利。它包括:著作权(版权)、发明专利、商标、厂商名等。资源共享在进行数字化信息服务时,特别是在信息的建设和传递服务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侵权行为。常常涉及到以下的几个方面:(1)信息资源复制中的版权问题。(2)数字参考咨询中的知识产权问题。(3)图书馆馆藏资源在网络传输中的知识产权问题。(4)数据库建设中的知识产权问题。(4)网上资源的建设与传递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因此图情机构在信息服务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1)有关知识产权知识的学习,提高法律意识。(2)加强本身建设资源的知识保护。(3)恰当利用“合理使用”原则规避数字化建设中的知识产权纠纷。合理使用原则是指使用人在法律规定的条件下不必征得版权人的同意,也不必向其支付报酬,基于正当目的而使用他人版权作品的合法行为。

3.6人才保障。

人力资源建设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机制良性运行的基础之一,是共享体系机制良性运行的基础保障之一。在共享体系中,各个馆员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不仅影响着共享体系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也影响着共享体系机制的运行效果。因此,图书馆界应重视相关专业在校人才的培养,重视在职人员的继续培训,采取多种措施改善图书情报人员的知识、能力结构。馆际间开展广泛的业务交流与培训,提高人员专业水平,同时,通过交换馆员、学习考察等形式有计划地开展业务交流,取长补短,交流经验,提高整体业务素质,使我国图书馆的图书情报人员成为合格的信息专家和信息工程师及信息系统的建设者、向导和顾问。

参考文献:

[1]程焕文,潘燕桃.信息资源共享[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龙敏.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运行机制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9(128).

[3]谢玲.从美国的华盛顿研究图书馆联盟看我国的图书馆联盟[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7(2).

[4]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标准规范建设[EB/OL].[2013-2-15].

http:///calisnew/calis_index.asp fid=3&cla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