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幼儿教育专业的认识范文

对幼儿教育专业的认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幼儿教育专业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幼儿教育专业的认识

第1篇:对幼儿教育专业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幼师生 职业情感 职业认识 专业兴趣

当今社会高速发展,幼儿教育得到了社会的广泛重视,社会要求幼儿教育工作者具有丰富的爱心、良好的耐心和热忱的事业心,能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的摇篮,而现在幼师专业的学生在初中毕业参加中考时,大多数都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究意适合干什么,自己究竟最喜欢干什么,在选择专业时往往又缺乏自由度,所以上幼师并不一定代表她们自己的意愿,她们对自己将来的工作、职业缺乏足够的认识,同时,因受一些社会舆论的影响,她们会对幼师职业怀有不满,觉得收入偏低,社会地位不高等,这样的一种情绪使她们在生活、学习上表现浮躁,有不少的学生在一年级时就表现出了对这个专业的不热爱,有的在毕业后直接改行,有的甚至在参加工作后,还不能进入工作状态。怎样有针对性的、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职业情感的培养,使幼师生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具有基本的事业心、责任感呢?

一、宣传幼师教育,提高职业认识

幼师生(注:师范学校内大多开设幼师班,学生毕业后一般到幼儿园工作,幼师班的学生称为幼师生。)刚进师范学校,对全新的学习环境有着本能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对幼儿教师这个职业的认知亦处于懵懂状态,同时由于每个学生家庭所处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所受教育程度不同以及个人主观因素的差异,她们在思想发展和对自己的要求上也呈现多种情况。这时我们针对学生特点,抓住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宣传教育。由班主任给学生宣讲幼师教育的特点和特色,让优秀毕业生讲述工作的感受和体会,请幼教专家描绘幼儿教育的发展和前景,使学生了解幼儿教师的工作性质和职业特点,感受幼儿教师的工作热情和职业自豪感,并为此震撼,从而清楚地认识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幼儿教师是人类的启蒙教师,幼儿0~6岁关键期能否受到良好的教育,将决定幼儿一生的成长,幼儿教育工作非常崇高和伟大,受社会尊重的程度也在逐步提高。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以及对早期基础教育的重视,幼教职业的前景非常广阔。有针对性的教育,促进了幼师生对未来职业的有效认知,使他们逐步树立起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甘心为幼儿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信念。

二、展示幼师特色,激发专业兴趣

为了增加学生对幼师专业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兴趣,感受幼师学校浓厚的学习氛围,我们从多方入手展示幼师特色。通过定期组织手工作品展、儿童画展、舞蹈观摩、钢琴观摩、试讲观摩、歌咏比赛、讲故事比赛、说课比赛等多项活动,充分挖掘青春少年爱唱、爱跳、爱美的潜力和天性,激发她们的专业学习兴趣。同时利用跨年级的学习交流,使学生直面幼师专业的学习成果,领悟幼师学生的学习乐趣,获得幼师学习的直接经验、感性认识。学生在经历了最初的惊羡感慨,到不断思索进取的变化后,我们再有的放矢,针对学生各年级发展的不同要求,帮助学生拟定出每一个年级、每一级别发展水平的具体目标,把学生从无所事事、浑浑噩噩中解脱过来,使他们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学习目标,感受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和责任。幼师特色展示使幼师生一步一步地找准努力的方向,对职业的认识也从最初的困惑迷茫走向坚定自信,对专业的学习兴趣也愈来愈浓厚,最终实现学有所获、学有所长、学有所成。

三、开展模拟教学,磨练职业技能

职业情感来自于工作的乐趣,教学能力的提高带来的成功体验是幼师工作乐趣的源泉。为了让学生体验成功,获得自信,早日赢得人们的肯定和赞誉,我们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教学,让学生走上讲台当小老师,充分锻炼和展示学生的教学基本功,提高学生设计、指导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能力。

在模拟活动中,指导学生恰当选择活动内容,分析把握设计意图,合理制定活动目标,精心准备活动条件,灵活运用设计思路,巧妙指导活动过程。一次次的模拟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只有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熟悉幼儿园工作流程,熟悉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努力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才能对工作驾轻就熟,让工作变成精神享受,从而体验到工作的乐趣,体验到教师职业的独特魅力,最终以较强的工作能力、乐业、敬业的态度,达到职业目标的需要。

四、体验实习生活,强化职业情感

幼师生职业认识的提高、专业能力的磨练还需要“真枪实战”的场地练习,而教育见实习活动是幼师生在校期间最早、最直接体验教师角色的开始。教育见习和实习是幼师生学习他人经验和将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于教育实践的过程,是幼师学校的必修课,是培养高素质教师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幼师生职业情感最重要的实践活动。学生在校期间,我们多次安排教育见实习活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走近幼儿,和幼儿互动,发现幼儿教师一首动听的歌曲,一支优美的舞蹈,一幅美丽的图画,一件有趣的手工,都能引来孩子敬佩的目光,幼儿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发现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2篇:对幼儿教育专业的认识范文

一、科学规范化的管理是幼儿教育专业得以蓬勃发展的基础

幼儿教育专业对学生的管理主要从三个方面,那就是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注重心理健康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其次是班主任具体负责班级的建设,学校可以科学合理地安排班导师的工作,这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班导师负责对班级若干个学生的针对性指导和帮助贯穿于整个学习生涯,包括平时的作业辅导,实践中的教案指导,还注重对她们的心理健康辅导。从而为师生交流和教学相长提供了一个直接的平台。再来是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考核,主要是通过毕业资格审查以及相关的职业资格鉴定,只有完成本专业要求的课程,获得相应的学分才能获得毕业资格;同时,还要求学生取得以下至少一个职业技能证书,如:普通话二级、舞蹈等级证书、钢琴等级证书、育婴师职业资格证书、保育员职业资格证书、英语口语等级证书等,从而使专业适应幼儿园教育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二、严格有序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是促进专业教师成长的保障

幼儿教育专业的教研组的设置分为理论组和技能组,教师每周应有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教研活动,交流教育教学心得体会。同时,还可以建立了教师听课制度,成立督导组,主要成员可以是专业科长和经验丰富的教师,教师开学初就应该完整合理地制订教学计划,并适时地编写好教案。专业的教学评价可以采取三种途径,首先是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每个学生可以不记名的对各位教师进行评价,这占了评价总分的70%;其次是教师之间的评价,教师互相听课,写好听课记录,并对任课教师做出客观合理的评价,这项评价占评价总分的20%;最后才是教师的自评,即对自己的课堂教学综合能力进行自我评价,而这项指标只占了评价总分的10%。这种管理手段可以显而易见地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教育理念。

此外,幼儿教育专业还可以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考试评价体系。理论组的教师必须对所担任的学科编制四套的试题以成题库,考试时由教务处随即抽取其中一份试卷进行。专业技能的考试如钢琴、舞蹈则由教师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标准,也可以建成试题库,考试时是学生一个一个鱼贯进行,必须通过教师所定下的标准。

专业还可以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主要的成员有企业单位、幼儿园园长、学生家长、幼儿教育专家以及本校教师和学生代表,专业指导委员会通过多渠道信息的交流对专业的建设进行指导和提出建议,由此而来,可以不断地调整和完善各阶段的教学行为。

三、有目的有组织的实践活动促进了专业培养任务的顺利完成

实践是人们有意识地、能动地探索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分析职业中专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活动,我们可以发现,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的认识结构为核心,经历获取知识(信息内化)储存加工信息(认知结构)运用知识(经验或观念外化)这三个基本的阶段。传统的教学中,信息的内化是一向被教育者所重视的,但外化过程却往往被忽略。故此,对于职业中专的幼儿教育专业学生,我们更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幼儿教育专业实际操作活动可以占课程设置中总课时的70%,在二年级上下学期都可以安排为期一周的见习活动。当然,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幼儿教育专业的兴趣可以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周,即军训结束后马上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进行见习活动,职业道德的培养是要基于对职业的认识,这有利于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感性经验的积累。而二年级下学期的实习可以安排为整整两个月,较有时间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在每一学年的寒暑假中,学生都可以到实习基地进行实践活动,一年级是扮演的是教师助理的角色,到了三年级,也就可以带薪顶岗工作了。此外,在平时的教学中,各科任教师还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安排到幼儿园或其他相关的地方进行参观学习。由此一来,这种主观见之于客观、主体作用于与客体、主客体交互作用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地促进了教学相长。

第3篇:对幼儿教育专业的认识范文

幼儿教师提高其专业能力水平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高效完成幼儿教育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幼儿教师已呈现专业化的发展趋势,以适应时代当前教育模式。很多人都对幼师缺少全面的认识,认为幼师教授的对象都是小孩子,所以没有什么专业难度。这种观点忽视了幼师专业的基础性、广博性和综合性的特点,降低了对幼师专业的基本要求。经调查表明,人的幼儿时期对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幼儿教师的教育对幼儿未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体现了幼儿教师提升其专业素养的重要性。

2提高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主要内容

2.1拓展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

深厚的专业知识是从事幼儿教师职业的前提条件。拥有教育的智慧,并且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是每一位幼儿教师的职业发展目标之一。理论知识指导教育活动,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理论基础。实践知识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可以增加教学活动的艺术性以及实用性。幼儿教师拓展专业知识,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学习,从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

2.2发展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

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直接体现在其教育能力上。因此,实现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需要幼儿教师从教学设计、组织表达等教学能力方面进行提升。与其他阶段的教师相比,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要比其他教师要求要高,幼儿教师不仅要掌握教学的技能,还要学会唱歌、弹琴等可以吸引幼儿注意力方面的艺术技能。因此幼儿教师在学校学习时,要充分掌握相关的技能,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深化,确保其作用的发挥。

2.3提高自主培养专业能力的意识

提高幼儿教师培养专业能力的自主意识,首先需要拥有对幼儿教师职业的热爱。只有拥有对本职工作的热爱,才能充满热情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做好幼儿的教育工作,保障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其次,拥有良好的身心素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幼儿教师只有在保证身体健康的前提下,才能顺利开展幼儿教育实践活动,因此其身体状况是不可忽视的。另外,优秀的幼儿教师在长时间的实践教育中,会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这对于有效调节当前幼儿教师的工作及生活压力是非常重要的。

3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主要措施

3.1定期组织幼师的在职培训工作

当前一些幼师从学校毕业以后,不能有效地适应幼儿园的工作,还有一些幼师从事该职业多年,教学模式老化,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不利于幼儿教育的实施。因此,幼儿园要定期组织幼儿教师的在职培训工作,让幼儿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掌握新的教育方法,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为一些刚参加工作的幼师进行专业的指导,促使其更好地适应从学生到幼师的职业转换。在职培训还有助于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学习先进的幼儿教育技能,促进其工作更加科学、完善地进行,进一步提高幼儿教育的水平。

3.2加强团队交流,做好反思工作

每个幼儿教师阅历、经验、性格等方面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其教育手段。为此,幼儿园可以组织一些交流会等,让每位幼师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其他教师的优点,进而改进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此外,这种方法有助于教师在交流过程中,重新审视自己,了解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不足,从而改善幼儿教师的教育方法,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幼儿教师进行自我反思有助于教师自身的成长。幼儿教师在对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常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这可能就会使得幼儿教师在解决的过程中,出现方法不当的问题,幼儿教师在课后进行反思,可以对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反省,进而提高自身的教育管理能力,在逐步积累经验的过程中,实现对幼儿的高水平教育。

4总结

第4篇:对幼儿教育专业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教师专业道德;专业伦理

在当今大力提倡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机会均等的背景下。专业道德的提出昭示着幼儿园教师在当代社会将面临更多的职责挑战。因为“教师作为变革的因素。在促进相互理解和宽容方面,其作用的重要性从未像今日这样不容置疑”,“他们要为培养一代新人的性格和精神作出贡献”。从保障儿童权利角度看,学龄前儿童自我保护能力弱,最需要法律保障与伦理关怀。因此,幼儿园教师在教育过程和专业发展中加强专业道德建设非常重要。

一、幼儿园教师专业道德的内涵

幼儿园教师专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专业知识、技能和伦理道德基础上。在专业领域内合理行使其专业权力以完成专业职责与使命的一整套伦理标准和规范,主要包括对专业的道德信念与责任、对儿童及与其有关的教养者的伦理责任。它强调“从专业特点出发讨论伦理规范的建立,而不再是一般道德在教育行业里的简单演绎与应用。所建立的伦理标准都有较为充足的专业和理论依据,充分考虑了教师专业工作和专业发展的特点,实际,全面,具体,规范,要求适中”。与其他教育活动比较,幼儿教育作为特殊的文化或精神活动,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伦理是首要的、基础性的要求。如果缺乏对幼儿园教师专业本质的认识,那么其专业道德就难以真正确立,伦理方面的审视就缺乏标准,因此,只有认清专业道德规范。才能保障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生活价值并确保他们正确行使专业权利。

二、幼儿园教师专业道德体系的向度

幼儿园教师论文专业道德发展的向度包括教师对专业的责任与信念、对幼儿发展的责任和伦理道德态度两方面。

在幼儿园教师专业道德体系中。教师对专业的责任、信念是基础。专业责任是教师作为一个专业人员不可或缺的道德品质,包括对教育专业的承诺、责任及对儿童的责任。一般而言,幼儿园教师应担负的专业责任通过教育法规、教育政策以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形式予以规定,例如我国《教育法》第四章第三十二条、《教师法》第一章“总则”部分和第二章“权利和义务”部分规定了教师应遵守的行为规范、相应的岗位职责和可以享受的权利等。以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为例,其中包括了“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等六项要求,但这六项要求都在强调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员必须遵循的一系列行为规范。具有职业化色彩,缺乏专业性特征,在教师专业标准方面还没有相关的准则。在教师对待学生的伦理道德问题上,也没有相关的、能够体现教师专业的法律法规依据,更多的是从传统道德的信念体系和职业道德角度看待问题。国外的一些相关文件则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如全美教育协会。1975年制定的《美国教育协会教育专业伦理守则》不仅提出了教育的专业道德规范,也对教师履行专业职责提供了判断标准,它规定“教育者有无限接近最高大的标准的责任,教育者要尊重每个人的价值和尊严,保护学与教的自由和保证所有人在教育上的机会均等”……为了得到同事、学生、父母以及社会成员的信任和尊重,教育工作者应当追求并保持最高水平的专业操守,要履行对学生的承诺、对专业的承诺。在“对专业的承诺”中指出“基于深信教育专业服务品质直接影响国家人民的福祉,教育工作者应当全力提升专业水准、带动行使专业判断的风气、吸收值得信任的人投入教育生涯、防范不合格的专业实习”。这些规定,表明教师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职责,确立了教师在专业工作过程中应坚持的道德职责标准,体现了教师道德的专业性。

与幼儿园教师对专业的责任相比,他们对幼儿的伦理道德与发展责任的意义与价值更为深远。鉴于我国目前没有针对幼儿教育专业责任和专业伦理守则之类的条文,笔者以美国为例对此进行分析。美国不仅具有整个教育行业的专业伦理守则,而且美国幼儿教育协会于1990年针对8岁儿童教育的特殊性专门制定了《美国幼儿教育协会的伦理守则》,该守则制定的初衷是“引导早期教育从业人员的责任及行为,并为解决早期教育可能遇到的主要道德困境提供一般原则”。

该伦理守则分为幼儿、家庭、同事、社区与社会四个方面,并说明了这四方面的专业责任和专业关系。每个方面又包括守则的理念和原则两部分,具体阐述了幼教专业人员在该领域的主要责任,并指出幼儿园教师论文教育的道德行为准则是以对几个方面核心价值的承诺为基础的:承认幼儿期是人类生命周期中独特而且重要的阶段,以幼儿发展的知识为基础和幼儿共处。尊重幼儿的尊严、价值和独特性,在以信任、尊重和关心为基础的关系中协助幼儿和成人发挥其最大的潜能。

在“对儿童的道德责任”方面,规定教师对幼儿的道德责任理念包括六个方面:熟悉幼儿教育的知识基础。并通过继续教育和在职训练跟上时代的潮流:以幼儿发展及相关领域的知识与对每位幼儿的特殊了解作为实务的基础:认识及尊重每位幼儿的独特性及其潜力;承认(认知)幼儿特别容易受到伤害;创造及维持可促进幼儿的社会、情绪、智力和身体发展的条件;支持特别需要参与与其能力一致的正规幼儿教育方案的儿童权利。

美国幼儿园教师专业伦理守则成功之处在于不仅确立和表达了专业道德规范,还提出了幼儿园教师履行专业伦理责任的指标和判断标准,并把专业知识、技能与专业责任、信念有机融合在一起。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在建构幼儿园教师专业道德体系和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道德发展过程中借鉴。

三、幼儿园教师专业道德发展路径

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道德发展是在完善教育法规、建构教育专业伦理体系、发展专业精神、走向专业伦理的过程中实现的。

首先。完善教育法规、建构幼儿教育专业伦理体系是幼儿园教师专业道德发展的基础。从我国当前的状况看。对幼儿园教师的要求多是从职业道德的角度来看待的,或者说是基于对教师职业崇高性的认识而对教师人格的期待。在日常社会生活中。幼儿园教师在人们的心目中往往被定格为“道德的化身”。在对教师的期待与评价上,存在过分突出教师的道德标准、忽略教师专业标准的现象。支持教师职业感的是“园丁”“春蚕”之类强调辛劳和奉献的道德准则,而非真正的专业标准。这是一种理想的期待,而无坚实的法律基础和社会现实生活基础。上述提及的美国的两部守则。所规定的幼儿园教师专业职责都是基于法律和专业的视角,以充分考虑幼儿园教师论文工作专业特点为基础的,因此,幼儿园教师的各种行为规则都被定位在法律框架之内。如守则中关于教师与儿童、家长,教师与同事等伦理道德关系的处理准则。就是由法律规定的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派生出来的。这种在法律和教育行业理论守则指导下的教育活动显然是一种专业道德活动。而不仅是一种职业活动。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教师职业道德向专业道德的转换始终是一条重要的线索。从最初的一般性德行要求到具有道德法典意义的专业伦理规范。从重视知识、技能教育的技术性培养逐步过渡到专业精神与专业知识、技能水平提升的兼顾是教师专业化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侧面。

笔者认为,我们也应结合我国现有法律规定建立幼儿园教师专业道德规范。使幼儿教育专业工作者充分认识到违背教育伦理道德不仅涉及道德问题,更涉及法律问题。进而养成在法律意义上强化职业道德意识和行为的习惯。

其次,发展专业精神是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道德发展水准的途径。幼儿园教师专业道德实质上是一种“角色”伦理。即按照社会赋予幼儿园教师的基本角色和教师在社会分工中担负的主要职责来确定其基本的伦理规范。体现为一种专业精神。“教师的角色化是一个有着很深厚的道德范导意义的存在。它凝聚着教师对自身使命的某种敬畏。敬畏必然表现为道义、良知和职责。事实上它通过教师角色的‘耻感’来体现‘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道德自律,体现为道德责任感和道德使命感。”所以,幼儿园教师专业精神培养应包括让其对自己的角色和专业使命形成一种敬畏的精神,敬畏不是迫使自己服从权威、承担责任,而是一种人性的内在要求,是尊重本专业的基础与实践的动力。发展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精神,需要规范行业准入制度,严格按照要求选聘教师。真正强调专业伦理(而非一般伦理道德)的重要性,将专业知识纳入专业伦理的视野之内,将比单纯地呼唤伦理道德更能发展出独特的专业伦理学术建制。

再次,走向专业伦理是幼儿园教师专业道德发展的建设目标。专业道德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趋势。一方面。专业道德更强调专业性与主体性,专业性实质上是指某一行业行为主体和主体行为的不可替代性,因为一种职业的专业化提升如果没有专业道德规范及其提升。如果不能赢得社会对其的高度信任和尊重。那么该职业在社会生活中很难取得相当的专业地位。也就是说。一种专业之所以成为“专业”,除了专业人员本身所具有的专业素养外,公众对于该专业人员的道德也能够抱有很高的信任与期待。幼儿教育一直以来被认为与专业无缘,幼儿园教9币的专业性难以得到社会承认,他们常常被定位为“保姆”“孩子王”的角色。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而言,其专业道德发展由强调抽象、模糊、未分化的师德走向具体、明确和专业化的伦理规范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幼教人员服务的对象是幼儿,幼儿对于本身所受到的不当对待很少知觉,也无力改变,专业伦理可以督促幼教人员避免做出对成人有益但对幼儿不利的事情。

正如IBSTPI教师道德规范所指出的:教师应该思考一个基本的道德规范问题——“我是否具备了必要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以便为特定受众有效提供特定内容,以达到预期目标”。如果教师能力体系中的知识内容领域有问题,学习者很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所以,幼儿园教师的专业道德和专业知识不是分割的。而是有内在联系的。甚至可以说其专业道德的建立依赖于专业知识。随着世界范围内对儿童早期教育的日益重视。对幼儿园教师专业特性理解程度的不断提高,目前幼儿园教师论文道德发展的非专业状况必然会得到改变。从以美国为代表的许多研究成果及已经建立起来的幼儿园教师专业道德规范的形式来看。幼儿园教师专业道德的建构之路已经铺开。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34.

[2][8]檀传宝。论教师“职业道德”向“专业道德”的观念转移U].教育研究,2005,(1):48—51,49.

[3]LYNDAFIELSTEIN,PATRICIAPHELPs.教师新概念: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M)。王建平,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239.

[4]黎琼锋。从规约到自律:教师专业道德的建构[J].教育发展研究,2007,(1A):36.

[5][6]冯晓霞。幼儿教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158—159,159—160.

[7]程晓媪。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N].光明日报,2008—01—23.

第5篇:对幼儿教育专业的认识范文

根据对诗意化的理解,笔者把固化了的理性思维、唯科学主义;脱离生活情趣,按事先预设好的路径、“范式”、框架进行逻辑演绎;按照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刻板地贯彻某种理念,灌输某种知识,或者掌握某种技能,而缺乏轻松、愉快的环境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刻意把认识对象与我自体分离开来进行观察、测量、研究的活动都认为是“反诗意化”的。就幼儿教育而言,“反诗意化”的活动让幼儿产生“累”“疲倦”“逆反”“厌恶”“淡漠”“被迫”等多种不良情绪;通常这些活动主要分布在国家的幼儿教育行政控制、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以及各种针对幼儿设计的教育之中,其中幼儿园教育方面主要表现在,学校的教育理念、道德塑造、教育管理、教学活动、研究活动、幼儿保育等各个层面。

1.政府层面的“强大的外力”推进

近十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幼儿教育的发展,颁发了一系列文件,提出了未来10年幼儿教育发展的宏伟目标和幼儿教育标准化建设的诸多措施。例如,《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等。但是,从一系列文件中可以看出,政府的工作仍然仅仅停留在入园难、入学率等方面,还是式的命令式的宣言,主要是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逻辑来平衡幼儿教育的发展。政府总是强调教育要为社会服务,却忽略了社会如何为教育提供更好的服务。政府是执行者,往往把教育理论、信仰、观念进行实体化建构———贯彻落实。把所谓“顶层设计”向下落实到实践;把崇尚唯理性、崇尚根据说、信仰、经验等等综合实体扩展至幼儿园微观环境、幼儿个体、教师个体的自由教育情境时,原有的生态和结果必将遭到破坏。

2.家庭层面的功利需求

现在家长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极其重视幼儿教育,普遍把幼儿教育拔高,把幼儿教育理解为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比如唱歌、演讲、跳舞、绘画、下棋、讲故事、认识汉字、认识英语单词、认识数字并会计算、会弹钢琴、读古书经典、习武等等五花八门的内容。林林总总的内容也在各种培训班、民办幼儿园中大行其道,成了他们招生的资本和竞争优势。幼儿所掌握的知识、技能成了家长相互攀比的资本和衡量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潜在标准。此种功利逻辑本质上是忽视幼儿生命成长的存在,忽略幼儿生命和生活体验的存在,是违背自由生长逻辑的。

3.幼儿园研究与教学的“泛技术性”崇拜

不可否认,幼儿教育科学化大大推进了教育理性化进程,目前幼儿教育科学化已经成为发展共识。但是科学化的前提是把幼儿对象化,即把幼儿作为研究对象,不是主体,所以幼儿研究和整个教育方式中都采用疏远幼儿的方式。“它在本质上是不关心人的,特别是对处于整体性中活生生的人性,它是不关心的。”长期以来,我们总认为教育是一种进步运动,历时性向未来推展,今天的教育现实是教育史长河中的最高阶段,并且还会向未来发展,它始终处于永不停息地向前流变过程中。我们所坚持与固守的教育观是极端的信奉唯理主义建构论的观念,认为教育、人的发展都是被另外的“前者”“家长”“专家”设计的结果。有学者指出“一些科学化的教育论文只看见各种推演的公式和符号,貌似深奥复杂,但说的是浅显道理甚至是常识,论文干瘪瘪的,没有液汁;教育论文本就应该是有血有肉的,充满思想和情感的。”

4.幼儿道德教育外在物理化推演

模式化的生活设计、成人化的生活构想、竞争化的生活方式、抽象化的生活样态使学生背离了美好生活的生存状态。幼儿道德教育不是从儿童内部品质出发,不是内涵化了的个人品质和人文素养,而是外在的社会交往规约。把道德理解为伦理,是一种外在的一条条约束的规则,毫无生机和活泼性。遵守道德是一个物理过程———按规矩办,而不是一个心理过程。当远离了人群和惩罚,道德问题就集中爆发出来了。从儿童的天性中我们可以看到从未见过的善良、纯洁、无邪与朴实,就“像一颗散落的种子,远离人类的尘世。”而理性指的仅仅是使外部原则在人内心内化,并以之来修改自我的一套行使控制功能的“操作原则”。理性的这种规制功效保证了“好孩子”的形成,“好孩子”也发挥着理性的这种宰制功效。

二、反诗意化之缘由

教育经历了混沌的自然发展———理性的现代化建构———后现代的逆袭三个阶段。混沌自然发展阶段不知道需要什么教育;理性现代化建构阶段则顶层设计、强势推进、目标明确;后现代逆袭阶段否定宏大,解构整体,回归自然进程。中国作为后发国家教育一般跟随国家整体社会经济发展步伐,教育现代化正处于方兴未艾的疯狂阶段,幼儿教育,具有显著的数字刷新、宏远规划、顶层设计、技术崇拜、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强力控制等特征。诗意化教育的提出,明显是不合时宜的,也不可能成为主流观点。显然,幼儿教育的反诗意化问题究其本质而言一定是现代性文明方式的结果。幼儿教育诗意缺乏在于幼儿教师的诗意、浪漫化情感的抑制。

1.专业的社会压制

教师的权威性即职业的专业性是否得到社会的承认主要是专业知识、专业自、专业伦理三个因素能否得到有效发挥。然而当下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教师专业知识严重被学科知识所贬抑,许多人都认为教师知识足够丰富就可以了,至于以缄默知识为主体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技能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是可以忽略的。二是我国学校基本实行科层管理,行政决定一切,教师普遍无专业自,无法按自己的方式教学,领导要求怎么教学就怎么教学,教学规范是外推式的,这严重影响教师的专业执教。三是教师伦理不是教师实践智慧和个人品质的外展,而是社会外在的、舆论式强迫的一道道规则和命令组合系统,从而使教师陷入了伦理困境。教师的专业得不到顺利发展就会产生职业不自信,从而对自我生命意义的认识也逐渐脱离健康成长的轨道,甚至对自我生命轻视,致使教师自我潜在的职业忧患意识呈现出现实生命沉沦、疲倦、烦恼状态。这些问题在幼儿教师中更为突出,幼儿教师地位低、职称晋升难、待遇低、学历低、男性少、队伍不稳定等特点不仅意味着幼儿教师专业资质得不到保证和缺乏专业性权利,专业实践常常遭遇外部行政命令、社会家长等方面的干预。比如行政部门经常要求幼儿教师要承担大量烦琐的记载、摘抄、报告等文字工作,配合完成对外的招生宣传和收费任务,有的幼儿教师时常被抽调去参加政府组织的舞蹈、唱歌比赛,甚至被抽调去行政部门搞接待等活动;也有家长建议在幼儿园安装监控设备以监视教师行动;很多幼儿教师身心俱疲,幼儿教师似乎是谁都可以去做的职业,专业性得不到认可。

2.行业的标准规制

(1)幼儿教师培养目标标准化。

一是着眼国家长远的教育功能和人才培育要求;二是以幼儿自身条件为基准的身体发展;三是解决幼儿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引领品德发展;四是引导幼儿思考问题,促进其认知发展。

(2)幼儿教师能力评价标准化。

一是懂得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二是把握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三是能够观察幼儿行为并作出正确的诊断和评估;四是具有和幼儿互动沟通的知识与能力;五是具有设计幼儿教育环境刺激的社会能力;六是具有与社会尤其是家长、教育主管领导的沟通能力;七是组织和开发教育资源尤其是园本课程、潜在课程的能力。

(3)幼儿教师教学行为标准化。

教学的任何一个细节都必须规范实施,如现代性典型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这样告诫师范教育一样:“高等师范学校应当用其他方法来培养我们的教师。如怎样站、怎样坐、怎样从桌子旁边的椅子上站起来、怎样提高声调、怎样笑和怎样看等等,如果没有这些技巧,那就不能成为一名好教师。”

3.思维的形式化限制

有关幼儿教育的研究,必须深刻认识幼儿,深入研究幼儿,才可能做出专业的判断,才可能教育好儿童。儿童发展所受的相关刺激的制约因素、必须进行微观的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做出量和质的结论。这是目前国际幼儿教师教育最为重视也是学术研究最为迫切的需要。认知方法(是什么,内涵与外延)———理解方法(历史、背景和意义)———应用方法(定义域与技巧)———研究方法(根据与改进),从而形成一条准科学的思维路径。从研究成果表达方式上看,教育研究有文学性与科学性两种基本的表达方式。当下,由于科学性表达过于追求理性思辨或实证说明,忽视了人的个体生活体验,日益受到一些研究者的怀疑,也直接导致教育研究出现了一种以叙事研究为代表的文学性表达,它试图挣脱教育学的概念框架与理论谱系的束缚,直接把教育研究指向教育活动的现场与个体的切身体验。有关幼儿教学方面,幼儿教师需要更加规范工作。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学以致用。建立标准化反思系统,软件化运行,填表式嵌入和拓展,做到可评估、可参阅、可借鉴、可促进。

三、回归诗意化特质

新世纪以来,受后现代主义哲学影响,整个教育界都意识到了寻求境域性、真实体验感的重大意义,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人类学、品德教育等学科的地位仍然是重要的,以统计概率论为基础的追求宏大规律性的教育科学化情结得到了一定的释放。基础教育界,在教育理念、研究方法、课程设计、课堂教学等多个层面也兴起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改革运动。一些幼儿教育者尝试使用叙事、日记、随笔、版画、漫画、微片等情感丰润的方式来诗意化幼儿教育。以某些幼儿、幼儿教师、幼儿园为个案的情景式问题呈现,境遇式教育遭遇,更加凸显了微弱的个体的现实教育境况。从在台上的宏大理论的宣讲到进入幼儿园、进入课堂、进入社区、进入家庭去考察幼儿的生活路径和聆听他们的生命述说,分享他们的快乐和分担他们的痛苦的学术和教育理路不断清晰。但是这种后现代哲学指引下的研究和教育方式,仍不是学术界的主流,还缺乏自觉性,常被那些宣扬宏大理论的专家斥责为“小儿科”“非主流”。笔者认为要走出现代性教育科学化藩篱,使诗意化幼儿教育成为一种教师自觉。研究专家和一线教师都必须从生命、人性的高度再认识儿童以及反思与解构当下幼儿教育研究、教学、管理范式。

1.再认识儿童———诗意存在的继续

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幼儿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前提,并且这也是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长期所关注的焦点。我们这里提出的对儿童再认识,显然不是科学规律、心理发展层面的认识,而是哲学意蕴上的“幼儿存在”精神指向和生命意义的再认识。幼儿不是一个抽象的、现成的、给定的实在,而是一个变动的、开放的、发展的、可能性、延展性个体。在各种活动中,体现自己的性格、情绪、认知和意志,表现出独特的气质特征。各种心理指数的发展,既面向活动本身,又最终体现一种终极的生命意义。幼儿教师、家长、各种幼儿教育组织和管理部门,对儿童的认识是一种“外在式”的推定、估计。对儿童的认识离开了儿童自身,离开了他们神秘的心灵家园,此种认识不是本真的,是一种“评价”。正如刘铁芳教授所言:“儿童总是以想象的方式建构世界与自我之间的生动联系,不断地唤起儿童对周围事物的想象,以丰盈年少个体生命内涵的基本路径。儿童与自然的交往中的游戏与劳作以及对自然事物的想象,构成一个人与自然之亲缘性的原型,开启个人通往自然之生命向度;儿童之间、儿童与成人之间的游戏与交往构成个人与他人交往之原型,儿童时期与人交往的丰富性奠定一个人向他人敞开的生命之维;儿童时期的童谣、故事、阅读、民俗、仪式等具有文化意味的生命体验,构成一个人向历史与文化世界开启的生命原型。”

2.“后常规”———幼儿教育“前范式”解

库恩与波普对“范式”都有深入的研究,是对科学研究本身理性化的启蒙与反思。科学、理性、形式逻辑、数学演绎确实是现代文明的精髓,用“理性”武装了人们的头脑,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认识和社会物质财富的丰盈。科学、理性的威力得以完全呈现和推进,依靠的是科学研究者即“学术共同体”缄默的“范式”承认,一旦范式稳定存在便成了“常规”。当然,范式、常规不仅仅表现在科学研究领域,在组织管理、课程教学设计等方面都存在着。就幼儿教育而言,幼儿教育的课程教学体系、教育方法、管理组织、研究设计基本上都概念化、模式化了,有着清晰的操作流程即“常规”。范式是“学术共同体”“管理共同体”等潜在承认的,即同行默认。但是,常规遭遇了“诗意”的困境,一切常规化,诗意便荡然无存。库恩的范式理论使人们研究和管理模式化,思维清晰化,评价标准化,找出了专业与非专业的边界,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学术大生产、组织大发展、圈内的沟通交流从而有了可能。但是,对非专业人士、圈外人士、跨界人士、艺术人士、浪漫主义者、创作者、灵魂存在者、原本主义者却是巨大的桎梏。“后常规”的概念是英国科学与社会联合会主席拉维兹博士在上个世纪末提出的。他说:“科学共同体不像库恩描写的那样平静、单调,‘常规’对跨界成员来说缺乏规范性的力量。”“后常规”在于破解前范式的习惯势力、固定结构和关系。用无序、混沌、模糊、灵感、顿悟、感觉、直觉、创生来获得科学研究和管理的新思维和新力量。

四、结语

第6篇:对幼儿教育专业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育 全面 发展 培养 师德 要求

一、从思想上重视儿童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是人生启蒙的第一站,是人性真善美体学构建的发端,而它的教育不是以书本为基础,其本身就是面向社会、面向幼儿的周围环境和生活。我们要引导在社会中、在生活中认识事物,培养情感,促进幼儿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得以发展,可以说,幼儿园的教育是一种完全的面向社会开放的教育;此外,家庭、幼儿园、社区和社会构成的大环境是一种大体系,对幼儿进行教育必须依赖于这种大体系,而且在这种大体系中,幼儿园和其它两者之间发生着交换和融合,幼儿园不能单独成为一个独立的环境。

二、幼儿教育,首先要重视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及培养

幼儿教育是人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启蒙教育,为整个人生奠定基础。中国幼儿教育特别强调智力的开发,却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特别是心理素质的培养。智力因素的培养仅仅是浮于水面的冰山一角,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则是水下的冰悬。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主要的就是对科学的热爱,对长期探索的坚韧,对观察和搜集事实的勤奋。”美国幼儿教育从小就特别重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及培养, 充分开发幼儿的潜力, 发挥其天性,培养具有独立个性的创造性人才。

1、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观察是幼儿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幼儿期是观察力初步形成的时期,此时,幼儿观察的有意性较差,缺乏一定的顺序性和系统性,往往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易触及事物的本质。因此,教师有必要确定观察的目的任务,并教给幼儿观察的方法和技巧,引导他们从不同侧面和不同层次去观察。比如观察大公鸡,可先引导观看鸡头、鸡身、鸡脚,以后进一步观察公鸡和母鸡有什么异同,边看边引导,还可提出一些问题让幼儿自答。这样就有助于他们的思维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2、注重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神圣的,是科学发明的巨大动力。如果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不可能产生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和创新。如果爱迪生的妈妈对孵蛋的小爱迪生给予批评,对他的许多好奇心给予否定,爱迪生就不会产生众多的发明创造,更不会成为发明大王。幼儿由于知识有限,很容易对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并会以自己的方式去进行探索和发现。作为教育者,应当注意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正确对待幼儿的提问和因好奇而导致的破坏行为等,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3、注重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传说鲁班发明木船是受了鞋飘在水上的启发而想象出来的。许多发明创造,起初都源于人们的想象和幻想。幼儿时期是想象力表现最活跃的时候,想象力是他们进行探索活动和创新活动的基础。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教师要通过多种活动,扩大幼儿眼见,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鼓励和启发幼儿大胆进行想象,为他们提供自由想象、独立思考的空间,并加以正确引导。面对幼儿神奇丰富的想象、充满灵气的妙答,应该放弃原先准备的“标准答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幼儿可贵的想象力,不能将幼儿的一些美好设想扼杀在萌芽状态,给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还幼儿以自由的广阔空间。

4、注意发展幼儿的自主能力

自主是健全人格的体现。自主活动对幼儿的生活、学习质量以及幼儿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是幼儿发展的需要,是幼儿心理调节和精神鼓励的强大动力,也是幼儿的一种权利。在自主活动中幼儿有着最真实的表现。幼儿教育新理念告诉我们,在自主活动中,应让幼儿自由参加与活动,而不是教师在操纵幼儿。要为幼儿创设宽松的、自由发展的心理环境,让他们能自然发展、创造自我、展示自我。只有这样,幼儿才会喜欢并主动投入这样的环境,大胆自主地开展活动。教师不仅要重视为幼儿提供充裕的玩具和操作物,支持幼儿将自主活动拓展、延伸,而且要提供适时、适度的指导。

5、注意合理培养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

由于幼儿特定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缺乏正确评价自身言行的能力,他们往往是从成人的评价作为自我评价的主要依据。而在幼儿心目中,教师是至高无上的权威。教师在幼儿自主活动中的态度、语言,会对幼儿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教师要让幼儿对自己做事情充满自信,鼓励幼儿坚持不懈地把事情做完,教师一定要通过暗示性语言“试试看”“你肯定行”等帮助幼儿,使幼儿感受成功,对学习充满信心。由于幼儿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所以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积极地、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在日常教育中多肯定幼儿的积极行为,让幼儿接受积极地评价标准,从而逐步学会客观、如实地评价自己。

三、进行幼儿教育,要重视加强教师的道德与专业教育

1、教师必须加强专业的补偿教育

幼师中有些没有受过职前专业训练,缺乏幼儿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采用边工作边培训的方法,使其逐步达到规定的学历要求。这种方式投资少、见效快,对幼师教育是一种有效的补充。

2、教师必须加强专业的更新教育

当今,世界各国正掀起教育改革的新浪潮,我国幼儿教育正处在改革的过程中,近几年,国家教委与有关部门了一系列重要行政法规和文件,这些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思想、新观念、新问题,需及时传授,使在职幼儿教师的思想、专业知识理论、技能得到补充与更新,形成自我专业发展和更新的目的,这是继续教育的又一个重要职能。

3、教师必须加强专业的提高教育

曾受过职前专业教育的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后,将会遇到新问题,为了适应幼教事业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他们要求继续学习,接受再教育,增加新学问,获取新信息,以自己不断流动更新的知识体系,面对幼儿。这种,将职前一次教育转向终生教育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又一个重要趋势。

参考文献:

第7篇:对幼儿教育专业的认识范文

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合作的重要性分析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促使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尤其是学前教育更是受到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学前教育不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是一门较为年轻的学科。随着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与需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涉及的学科众多,既有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有舞蹈、绘画、钢琴等艺术类课程的学习,可以说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所要培养的学前教育人才必须是全才和多面手,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各项专长,还要有教育技能,如游戏、剪纸等等。因此高校学前专业教育必须从多角度出发,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托儿和幼儿教师。要实现这一教育目的,必然离不开幼儿园的配合与合作。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是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使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既学到了理论知识,又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从而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因此不少高校针对专业设置情况已经与对口单位、企业建立了产学研一体的教育教学体系,通过校企联合、企业定向委培、共建实训基地等多种方式,来提高高校学生的专业技能。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也不例外,通过与幼儿园、托儿所建立合作关系,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到幼儿园去见习、实训和实习锻炼等,从而使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通过幼儿园实践学习,使知识更加扎实,使技能得到锻炼和提高,为毕业后走上学前教育岗位奠定基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合作,一方面能够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掌握当前幼儿园教育现状以及发展方向提供有效的参考,另一方面帮助幼儿园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高校学前专业以幼儿园为基地,让专业学生边学理论知识边实践,从而培养出合格的学前教育工作者;而幼儿园通过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一定专长的高校学前专业学生的实践,带动了幼儿园各项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同时,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的合作还能够有效地弥补幼儿园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对提高幼儿园整体学前教育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合作认识不足

目前,高校教育改革正在不断地深入,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高等教育将成为主流。如何使教育单位与用人单位有机地联合在一起,共同培养出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关键问题。但是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在一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上领导和教师对学生实践教育活动认识不足,对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体系还不清晰,设置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领导和教师思想意识上还简单地认为只要将知识理论教授给学生就可以了,而忽略了学生多专业技能的掌握和实际运用,造成不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高分低能,无法胜任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这种偏重专业知识理论学习的根源就是认识不足造成的。不仅如此,一些幼儿园教师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园见习、实习并不欢迎,甚至抵触高校学生的见习和实习、实训。究其原因,同样是存在着认识不足的问题。可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和幼儿园对合作认识不足,是影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合作的主要原因。

(二)合作模式单一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合作模式单一也是制约合作的问题所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往往都是自己联系见习和实习幼儿园,而且有些幼儿园对见习、实习学生没有进行有效的指导,学生实践教育效果不佳。这说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的合作模式单一,没有形成一个全面的、深入的、多角度的合作模式。这无疑成为影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合作的最大问题。有效解决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的合作模式单一,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的合作模式研究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合作模式多种多样,需要双方建立起一种融洽的、共赢的合作体系,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幼儿教育水平。

(一)教师岗位互换合作模式

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是无可非议的。但是这些高校教师缺少的正是学前教育的实践经验,造成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授上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不能很好地将幼儿园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造成高分低能现象出现。因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合作模式可以采取教师岗位互换的模式,把从事幼儿园多年教育的幼儿教师选拔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去任教;同时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任职教师送到幼儿园去任教。通过这种教师岗位互换,既提高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实践教育水平,又将幼儿园的实际工作经验引入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堂之上,从而使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得到共同发展和提高。采取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教师岗位互换的合作模式,一方面能够提高幼儿园教师对学前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能使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亲身接触幼儿,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成长过程,这种亲身实践能够弥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在以后的学前教育教学中能够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幼儿园教师通过岗位互换,将一些成功的学前教育实践经验带给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同时还能够提高自己的学前教育专业理论水平。可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教师岗位互换的合作模式是双赢。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以幼儿园为实训基地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以幼儿园为实训基地的合作模式已经有不少的例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在幼儿园进行实训,从而使理论知识得到实践检验。通过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和学生到幼儿园进行实践教育学习,一方面能够使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师生们能够对所学的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保健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际中得到运用,另一方面还能够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幼儿教育水平。因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必须要多方联系幼儿园,通过这种产学合作的模式,在幼儿园建立起实训基地,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边学习理论知识边进行实践,从而使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幼儿教育技能得到最基本的训练,为将来胜任幼儿教师这一职业提供可靠的保障。

(三)将幼儿园引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

针对一些有条件的高校可以通过自办幼儿园的模式使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合作,这种同属于高校领导和管理的两部分,在合作上自然而然能够起到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成果,而且还可以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分批到幼儿园进行见习和实习,从而使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得到同步发展;而针对一些不能够自己开办幼儿园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的合作,同样可以联系高校当地的幼儿园,每周带领幼儿到高校来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互动。这样不但使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师生有接触幼儿的机会,而且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与幼儿交流互动,为更好地掌握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提供帮助。将幼儿园引入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是产学研的需要,是提高幼儿学前教育整体水平的需要。高校有自己的幼儿园,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幼儿教育的研究,时刻观察了解幼儿的心理和生理变化,及时调整幼儿教育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还能够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学习的空间。可见,将幼儿园引入到高校,在统一的高校领导下使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融为一体。这也是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合作的一种可取的模式。

(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合作办园

合作办园也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合作的一种模式,通过双方投资共同开办幼儿园,从而实现高校与幼儿园产学研一体化合作。这种共同办园的合作模式不但给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提供了实践教学的场所,而且给幼儿园也提供了可靠的教师保障,幼儿园整体师资水平会得到提高。同时,还可以把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研究及时地转化为成果,为幼儿园健康发展带来动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合作办园还能够提高幼儿园的整体教学水平,尤其是能够使具有学前专业知识的专业人才成为幼儿园教师。这也是“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方法。因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合作办园同样是一个可取的合作模式。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合作模式是多种多样的,需要双方共同构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领导和教师要摈弃应试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以人为本,因地制宜,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与幼儿园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实现高校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教学目标。总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合作为培养更多合格的学前教育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可靠的保障。这一模式值得光大。

参考文献:

[1]徐启丽.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析[J].科技信息.2013(22)

[2]李桂英.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教育科学.2012(03)

[3]周欣.以实践为导向的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模式构想———以新疆教育学院为例[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2(02)

[4]张楠.浅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的合作[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7)

第8篇:对幼儿教育专业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 高职学前教育 舞蹈课程 幼儿舞蹈 创新性学习

如今,幼儿教育越来越显现出其重要的地位,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不会有高质量的幼儿教育。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育者的主体,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之一的舞蹈课是培养学生具有舞蹈教学能力的专业基础课。目前部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授课基本采用的是继承性的授课模式,它关注的是过去,很少考虑现实与未来。我认为,学前教育应把握住高职教育要求的从“继承性学习”的观念向“创新性学习”的观念转变的契机,明确现阶段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培养目标,让专业舞蹈教育、幼教师资的舞蹈教育、幼儿教育三者紧密结合在一起。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发展能力?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更加灵活、开放、科学的教育模式?这是一系列值得学前教育工作者探索的课题。我就此进行了一些探索,并在教学实践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构建围绕学生全方位学习的教学模块

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与其他院校的舞蹈专业训练课不同,其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单一的舞蹈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较强的幼儿舞蹈活动创作、设计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在课程结构、内容的设置上,在兼顾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舞蹈理论修养的前提下,就必须有幼儿舞蹈活动创作、设计课程的侧重点,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更多地了解并掌握不同风格、不同舞种的典型素材,提高设计、指导幼儿舞蹈教学活动的能力。

(一)舞蹈基础理论学习。

目前,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几乎从未接受过任何形式的舞蹈教育,这使得他们在接受舞蹈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困难。针对这种状况,教学初期要十分重视学生舞蹈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舞蹈的基本特征、性质和不同舞种的风格特点;熟悉舞蹈基本术语,掌握舞蹈记录的基本方法,掌握舞蹈创作基础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作为技能学习的基础。

(二)舞蹈基础训练。

舞蹈基础训练是一门基本能力训练课程,是各种舞蹈训练的基础。通过舞蹈基础训练可以训练学生身体各部分肌肉的能力,改变学生原有的自然体态,解放肢体,获得必要的技术、技能和规范的动作形态,提高学生的身体能力。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自应届高中毕业生,学习舞蹈年龄相对偏大,身体发育已基本定型,肢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可塑性减弱,加之舞蹈课时间相比专业舞蹈院校又少得多,在对学生进行训练时,应降低对软度、开度、弹跳等方面的难度要求,坚持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的训练原则。

(三)儿童舞蹈知识技能的学习。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从事的是幼儿教育的职业,其对幼儿教育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与舞蹈院校的专业训练相比较,其针对性更强,它是从事幼儿教育的职业训练课。因此,教师在舞蹈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学生对儿童舞蹈知识的学习、掌握。

(四)儿童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

我认为教师在教会学生舞蹈基本技能的同时,应着重对学生进行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是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模块的重要内容,它包括设计、组织、指导幼儿开展舞蹈活动等目标要素。具体做法是:注重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从各年龄段幼儿动作发展特点出发,设计儿童舞蹈活动,创编舞蹈小节目;指导学生从儿童舞蹈活动特有的教育规律出发,设计活动方案,开展舞蹈编排活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组织舞蹈活动的能力和水平;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儿童舞蹈教学活动的基本内容,明确活动的基本要求,掌握活动的基本方式与方法,从而让学生把握指导幼儿开展舞蹈活动的基本教学原则。只有这样,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才能真正实现从“技能开发”向“智能开发”的转换。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虽然舞蹈知识技能欠缺,但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较强。由此,教师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富于创造性地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一)概念先行,以概念指导教学。

舞蹈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技能课,同时也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的实践课,强调过程与实践。对于舞蹈初学者来说,传统的舞蹈教学多以学生模仿动作学习为主,这是由学习者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因为学习舞蹈的最佳年龄为十一二岁,其模仿能力强而理解能力差。但对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其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较强而模仿能力较差,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的重点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舞蹈实际操作与应用能力为主。由此在教学时,我以讲授动作概念为先导,通过讲解、示范,让学生先理解动作概念,继而以概念为指导,通过教师准确、到位的动作示范,来帮助学生领会舞蹈动作的规格要求,再通过实践训练,让学生感受、体会动作的要领、方法。这种以概念指导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密切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掌握动作、技能的做法在教学实践中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讲授精准,重视实践练习。

舞蹈是人体的艺术,它通过人体动作来塑造艺术形象,因此训练、提高学生身体的表现能力,使其身体能够运用自如地传情达意,是舞蹈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舞蹈技能的形成是从身体能力的积累到提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要避免贪图快和多,力求准而精,坚持稳中求进地推进技术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身体表现力。由此,在教学中应坚持“语言讲解精炼、动作示范准确”。首先用准确、简洁的语言向学生讲清楚动作的规格、要求,再以身示范,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使其感知动作,获取直接的感性认识。然后指导学生反复实践练习,采用教师口传身授,学生主体参与,以集体、分组、个别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反复的训练中,领会动作的要领、方法,解决动作中的重点、难点,进而掌握动作、完成动作。

(三)“练讲”结合,“学教”相长。

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是培养未来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具有舞蹈的实际操作与应用能力的专业技能课,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传授舞蹈知识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训练、练习情况,并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对于训练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采取教师进一步讲解、示范或是组织学生分组相互观摩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掌握动作要领,进而完成动作。这样在“练”和“讲”的过程中,使学生既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能够用流畅的语言叙述动作名称、要领、方法步骤,既锻炼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学生自我纠错和纠正他人之错的舞蹈教学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每次教学的最后几分钟,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动作技能进行分析、总结,从而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传授舞蹈知识的能力,使“学”“教”相长。

三、开展艺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是为了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学以致用,因此舞蹈课程应重视所授知识的实用性,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具有一定舞蹈技能后,针对大学生会学习、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特点,指导学生对已有知识、技能进行创作练习,以创作幼儿律动、歌表演、集体舞、表演舞等舞蹈活动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获得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体验,创造性地运用已有舞蹈知识技能,提高舞蹈编排能力与创新能力,学以致用,全面提高综合能力。一方面,利用课余时间,将喜爱舞蹈艺术的学生组织起来成立舞蹈表演队,通过学习、排练优秀的舞蹈剧目,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舞蹈表现能力。另一方面,以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等活动为契机,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为学生提供自主创作的空间,组织学生进行创作实践,自创舞蹈作品。在学生完成作品后,组织、引导他们制定排练计划,商定节目形式,明确排练任务和分工,责任到人,各负其责,将作品以一个个节目的形式展现出来;根据作品的需要,完成制作服装、道具,设计舞台形象,合理安排舞台灯光等环节的内容,以舞台表演的形式展示给观众,完成整场演出。这样既帮助学生明确舞台演出各个环节的内涵,掌握艺术实践活动的基本规律,又帮助学生积累文艺演出经验,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加强学生之间的团结,提高学生的凝聚力,增强集体荣誉感。真正体现学有所用、学为我用的价值。

综上所述,随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树立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是一门基本素质教育课程的教育理念,坚持舞蹈教学应帮助学生既掌握一定的舞蹈技能又具备较强的幼儿舞蹈活动创作、设计能力的原则。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上,以掌握“双基”与注重儿童舞蹈编导与教学能力提高为主线;在课程内容安排上,以“以概念指导教学,降低训练难度”与“开展艺术实践活动”为具体操作手段;针对未来社会发展趋势和就业市场的需求,不断改进和完善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体系,使本专业毕业生成为新型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潘志涛.舞蹈卷――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第9篇:对幼儿教育专业的认识范文

我们经过走访发现:在城市的部分私立园、民办园、幼教看护点以及城乡结合地区,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尤为突出。有的幼儿园办园理念不明确,很容易受家长的影响。他们的“小学化”教育观念严重,认为提前教孩子一些小学知识,可以更好地过渡到一年级。特别是等到幼儿园大班,家长要求孩子学习小学知识的思想就更加迫切了。因此,在家长的要求下,有相当一部分幼儿园采取了过多地向幼儿灌输小学知识,以小学规范化管理的模式来管理幼儿课堂的做法。而且很多民办园为了获利,丧失了教育立场,只是一味迎合家长的需求,不顾及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接受能力而开设一些小学课程,向幼儿提出过高的学习要求。这是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一个主要原因。同时,农村幼儿家长的教育文化水平偏低,缺少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以及教育部门对幼儿园监管的力度不够,也是导致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针对以上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的分析,本人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以下解决策略:

一、明确办园理念,规范办园行为

幼儿园要自觉遵循和执行《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工作条例》,切实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引领,保证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地全面发展。

幼儿园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制定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选择与幼儿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内容和方式。要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灵活运用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化学习活动等多种形式,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与学习兴趣,同时培养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培养积极的交往与合作能力。做到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给予幼儿充分活动的自由。各个活动环节要有机结合,注意动静交替、室内室外活动的交替、集体和分散活动的交替。同时,要合理安排幼儿园课程。课程设置要遵循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及认知特点,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坚持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寓教育于游戏之中。

作为幼儿园,我们只有明确了方向,并坚守住我们的阵地,才会引领我们的孩子和我们走向发展、走向未来。

二、提高幼儿教师业务素质

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实施者,幼教队伍是否专业化直接影响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就像我地区许多民办幼儿园,本身就缺少专业教师,加上教师的流动性大,导致了教师的专业水平无法提高,造成幼儿园“小学化”现象严重。因此,幼儿园必须想方设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认真学习《纲要》《指南》,与时俱进,以此适应幼儿成长和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需要。很多时候我们在工作中会遇到一些“高水平”的家长,他们对孩子要求高,对教师要求高,还经常指挥着我们应该怎样做。所以,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一定要坚持立场,遵循原则,不能盲目地迎合家长的需求,让“外行”引导着“内行”,尤其是园长,一定要有正确的办园思想和办园理念。同时,指导教师学习教育法规,使每一位教师都熟知其内容,还要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切实做到依法施教。

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尊重幼儿教育的规律,保教并重,提升质量。什么样的教育行为背后就有着什么样的教育理念。现代儿童观指出:儿童是社会的人,是与成人平等的、独立的、发展中的个体,成人应当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和权利,尊重他们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尊重他们的能力和个性,而不能把他们等同于成人,或把成人的一套强加于他们;儿童期不只是为将来做准备,它具有自身存在的价值,儿童应当享有快乐的童年。与此相宜的现代教育观要求幼儿园教育要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相适应,与每位幼儿的身心发展相适应。

因此,教师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制订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选择与幼儿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内容和方式。要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灵活运用集体、小组、个别活动等多种形式,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与学习兴趣。同时培养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培养积极的交往与合作能力,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幼儿得到身心和谐全面发展。

三、加强宣传,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开展家长教育活动,引导家长了解幼儿教育的规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产生,与一些家长的错误观念有关。现在很多家长虽然有着高文化水平,但是并不懂得幼儿教育的真正内涵。很多时候,他们对自己的孩子有着高要求高标准,对孩子的老师也比较苛刻,经常来指手画脚一番,显得自己很懂行。

因此,幼儿园应该重视对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理论,开展家园共建活动,如组建家长委员会,学习相关幼儿教育理论;组织亲子游戏活动,使家长在亲子互动游戏中感受到自己孩子各种能力的发展,分享孩子们的快乐,让他们理解幼儿教育的真正内涵,认识到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遵循教育规律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从而纠正错误的幼儿教育观念。这样,他们就不会要求幼儿园搞拔苗助长的“小学化”教育了。

四、加大对幼儿园指导、监督、管理力度

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配备教育教学、游戏所需要的设施设备,并定期组织人员通过明查暗访、定期座谈、教育教学效果测查等方式,强化对幼儿园的监督。同时,要严格执行幼儿园办园制度、幼儿教师准入制度,只有专业的园长、专业的教师才有专业的教育。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为儿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既然有政策明确要求,我们无论是园长,还是一线教师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依法办园、依法执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