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目前美术教育的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在美术教育的实施过程中美术资源相对欠缺
课程资源的概念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经常提及的内容,传统意义上的课程资源指的是单纯的课堂资源,而新的课程资源概念,则拓展了课程资源的内涵,把课程资源的概念拓展到与教学目标相关联的各种教学资源,初中美术教育的课程资源是指对学生的美术学习有帮助的所有学习资源,其中也包括一些对于学生的美术学习有帮助的课外美术实践活动。现阶段的美术教育中存在的一些突出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美术课堂教育资源的相对不足造成的,无论是课堂的美术教育课程资源还是课外的美术实践资源,其资源量都显得相对不足。
2.教师的美术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从目前来看,在相当一些学校中,缺乏专业化的美术教学人才,即便是相关专业毕业的教师,其相关的业务素质也未必令人满意,其主要原因是许多教师的年龄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一些教师刚刚走出校门不久,所掌握的美术知识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相关的美术教育实践经验,因此,往往教学的效果也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而在中学,相对来说,美术教师的数量是比较少的,彼此之间在美术方面的业务交流也相对较少,这给年轻教师的美术教学业务的提升带来了客观的困难,这种状况的延续,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年轻教师的美术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促进教师的美术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初中美术教育发展策略分析
1.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美术学习态度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升学考试的影响,在初中教学中,往往要把美术学科视为学校教学的边缘学科,因为其不是升学考试的必考科目,学校对于美术的教育也自然缺乏应有的重视,受这样观念的影响,初中生对于美术学习的态度也不够端正,认为美术学习是可有可无的,在思想观念上对美术学习缺乏应有的重视,这种学习态度严重影响了初中美术教育的开展,因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美术学习的态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2.要进一步增加对初中美术教育的投入力度
由于一些学校对于美术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其投入的资源也就相对的不足,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初中美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因此,学校要进一步增加对初中美术教育的投入力度,无论对教师相关的业务培训还是对基础的设备、资源的投入,以确保初中美术教育的更好开展,促进初中学生美术素质有效提升。
3.要突出初中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现状;研究
高职院校美术教育在塑造学生品格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缺乏美术教育的高职院校是不完整的教育,将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也可以说很多高职院校的美术教育日益成为学校开展教育的装饰品,表面上看起来非常有个性和丰富,其实是非常空虚内容,根本没有能发挥出美术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因此对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的现状研究和思考在现代社会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1 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的师资力量缺乏,观念相对来说较落后
目前很多的高职院校对美术教育不够重视,非常缺乏从事美术教育的教师,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相当的薄弱,缺乏专业美术教育人才,业务素质低。很多高职院校,专业的美术教师或受过专业培训兼职的美术教师较少,不能有效地开展好美术教育教学活动。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专业的美术教师,从事美术教育教学的教师大多是半路出家,对美术教育的基本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掌握。因此加强高职院校美术教师的继续教育,把美术课重视起来,适当的加强美术教育教师的专业科研对高职院校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在美术教育中,很多高职院校由于受多方面的条件限制,没有专业美术教学教师,很多都是由兼职教师代上。不管是专业的美术教学教师还是兼代美术教学教师,在美术教学专业分寸比较难把握,如何掌握美术教学课程的专业性是高职院校面前的一个难题。随着美术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美术教师观念上也有待于提高,注重美术理论知识与美术教学实践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教书育人,而且也越来越多地从事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地将美术教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把与美术教学相关的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讲给学生,把枯燥的美术理论课程变活,将学生的视野变得开阔,我们一直都在期待着看到这个变化。在美术课堂教学中,除了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外,影响美术教学的重要因素还有教师的授课方式。由此可看出,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不再适合现代美术教育的学习,如何转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态度,让学生被动为主动,激发学习积极性也是教师面临的又一个难题。教师个人专业能力、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对于美术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2 高职院校的美术教学模式没有转变
目前仍有很多高职院校没有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学生的美术专业素养与综合素质的缺失,影响了今后从事美术教育技能的培养。现在美术专业高考重视专业基本功,文化录取线低,这样不利于全面综合艺术素质的考查和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也不利于美术教育事业的长期发展,同时也误导了学校的美术教育。现在许多学生在高考文化无望的情况下,转来报考美术,作为取得大学文凭的捷径。他们入学后既不喜欢美术专业,也没有基本美术基本功的素养,学习积极性较差,对高校美术教育教学模式培养起来很困难。另一方面从学生自身情况来说,只重视实践而忽略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美术学习作用。长久以来,美术专业高考录取分值的较低,导致招录进来部分学生文化涵养欠缺,对理论知识学习兴致不高,再加上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美术课被随意占用,从而使学生的美术常识与大学美术课程的衔接上出现断层。有些学生考入高职院校后,美术理论知识从最基础开始学起,其学习难度与美术教师的授课难度无疑又增加。美术属于专业理论基础课,在高职院校中,校方为方便管理把美术课程进行划分,实践课由学院自主排课,理论知识课统一由学校教务部门来排课、管理。在这期间,不适合美术课程特殊性的管理方式导致美术教学无法开展实地参观和实践的多样化教学模式,这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是有害的。虽然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视频和图片来辅助教学,但这与面对实物是有差异的。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直观教学对美术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可带学生去美术馆和博物馆等实地考察,在考察过程中将相关知识有机结合对学生作讲解,既提高了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又使其对美术教育做了实践活动,反映甚好。我国各级美术馆、博物馆和纪念馆都免费开放,这给美术课程创造了很好的直观教学条件。但目前来看,仍有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充分利用好这些有利条件,美术的教学模式还需得到进一步的转变。
3 高职院校对美术教育管理存在不足地方应加强科学管理
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美术课程考察多采取闭卷考试的模式。闭卷考试只考察学生的简短文字材料或识记性问题,考试内容比较简单,大多能从书本上直接找到答案,这种考试形式虽有利于考查学生的识记、简单理解和应用能力,但会让学生死记硬背、追求及格为最终目的,根本考察不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也不利于培养其综合能力,所以我们应该考虑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评定学生对美术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另外,在整个美术教学管理中,美术教材的作用也十分重要,怎样在美术教材中选取符合教育部规定又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教材,学校也应做审慎的思考。高职院校美术教育工作就是管理力度不够,没有相应的管理机制。因此高职院校美术教育要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就必须走依法治教的道路。就必须要求各高职院校执行国家教育部关于《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的要求,同时各级地方教育部门也应该完善并制订相应的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规章制度,将美术教育纳入综合教育改革、督导评估等各项工作中去,使高职院校的美术教育与整个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对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的科学管理。高职院校美术教育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对美术教育的学习不单单是掌握在过去的历史中,而是在看清过去的同时更好地展望未来。美术教育与人以及社会形成了彼此联系、双向构建的关系。对于以培养人才为基础的高职院校而言,将现代的美术教育理念与培养高模式人才意识相结合,同时吸取国际上各种美术教育形式的优点加以发展、创新,使美术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及其重要地位。总之,虽然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美术教育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美术教育教学状况也在逐步发展。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探索与研究适合我国高职院校的美术教育专业教学,就会达到相应高度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小鹭.现代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法[M].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
[2] 丁春娟.试论高职院校美术教育[J].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4.
[3] 陈兵.对高职美术教育的探讨[J].美术大观,2007(5).
[4] 关曙光.论高职院校的美术教育[J].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07(7):61.
[5] 万力宁,等.试论当前高职院校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路径的选择[J].青年文学家,2010.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育;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师范生
在当代,我国的教育事业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特别是我国的高等教育部分,教育的体系不断革新,招生的规模也不断地扩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也输送了大批的优秀人才。但是飞速发展的时代,也向我们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教育和就业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适应,也使得当代的高等教育需要对自身的教育体系和培养模式进行思考。
美术教育专业在当前的就业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这里面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包括当前市场机制等客观原因影响,但是有一个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就是当代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都存在一定的革新空间,这里面包括了一些转型和优化的内容,都是需要我们做出思考和探讨的。
一、高校美术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现状
根据中国国家教育部在2005年所颁布实行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施行)》中明确了美术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学校美术教育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初步美术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合格的基础教育美术教师和社会美术教育工作者。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当前对美术教育专业的要求就是要培养一批既有理论,也能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的美术教育人才。而当前我们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却存在一定程度的改进空间。
(一)高校美术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现在高校的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的企事业单位之间的需求还是有一定的错位,很多理论课程在课程设置中被忽视,这样学习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知识根基较浅,缺乏对美术学科认识的广度,降低了人才的可塑性。而技法类的课程虽然在很多高等教育院校的美术专业课程中得到重视,但是缺乏对技法课程的推陈出新,没有吸纳一些新的艺术技法,实践课程变成一个机械重复的过程,不能激发出青年学生应有的创造力,影响到这批学生的艺术感官的拓展。
此外,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往往和普通的美术专业课程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别,在重视学生的专业美术技能的培训过程中,忽视了美术教育专业的师范特性。在目前高等教育院校的教学计划中,美术教育专业的教育类课程比重都比较少,而且这类教育类课程的内容都是普通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没有能够体现出美术教育的学科特性。这样,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师范生技能就被弱化,无法成为带领新时代美术基础教育的排头兵。
(二)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培养模式现状
当前高校的美术教育专业所培养的人才,由于一些高等院校把专业作为整个教学体系的中心,并且片面地以市场为导向,因此过分细化了美术教育专业,使到这个学科的人才知识结构还是比较担保的,不能培养出丰富的可塑性。
而且本科院校很多在美术教育专业中担任教育一线工作的教师是刚刚毕业的青年教师,这批教师由于面临着来自家庭、经济、工作多方面的压力,因此有部分教师的教学不能够很好地发挥出自身的个性,为了保持稳定而缺乏在教学上的创新。
美术教育专业培养模式上还存在实习方面大部分属于“放羊式”的教学,缺乏组织与引导,也使到这些美术教育的师范生不能够真正在实习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一些师范生只是找了一些普通的机构等应付实习,对这些人才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阻力作用。
市场经济体制下,很多新的思想也冲击这批美术师范生,他们往往因为理论课程与市场的接轨程度较低,因此忽视理论课程学习,不注重美术基础素养的培养,转而注重实际的利益,缺乏对美术专业的深入探讨学习,这个方面也给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培养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压力。
二、对当代高校美术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的建议
正如前文所分析的,当前很多高校的美术教育专业在课程体系设置和培养模式的打造方面,存在着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虽然这些问题不尽然都是高校美术教育专业本身所产生的,但是高校美术教育专业本身也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关键的一点就是革故鼎新,把美术教育专业的竞争力给提升上来。
(一)对美术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一些建议
首先,对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加入更多具备提升美术鉴赏能力和美术创造力的课程。目前美术教育课程理论课程缺乏的局面要有所改变,但是并不是单纯地加入一些文字阅读型的课程,或者是对美术历史的一些简单回顾,而应该引入一些美术比较研究的课程,对中西方的美术进行各种性质地比较,通过比较来提升学生自身的美术品鉴能力,多了解、多进行学习研究,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
而且,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不能够忽视这个专业的师范特性,增加这一特性。一方面要注重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中要有一些针对美术教学的课程,包含对美术教育可能会遇到的一些教学难题的探讨型课程,对美术基础教育的一些模拟训练;另一方面要在实习期提供导向,对这些美术师范生提供一些相关类型的岗位供给其实习,提高美术教育的执业能力。
(二)对美术教育专业培养模式的一些建议
美术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要注意两个方面的改革。一个方面是对这些学生的思想引导。由于美术教育专业本身并不是一个与市场接轨程度很高的行业,需要一批美术人真正静下心为美术基础教育作贡献,这就要对这批美术师范生的思想引导予以重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注重对这些人才的思想引导。另一方面是对这些学生的实践培养,除了课程设置内的教育实践,还应该鼓励这批学生能够多参与美术教育实践,并且更多地自行对美术理论和技法的创新,可以通过一些学校的组织或者学生自行的研讨,来培养美术师范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2] 常瑞伦.美术学科教育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一、目前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简单的符号化教学。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往往喜欢鲜活新奇和造型复杂的事物,如鱼儿、小狗、变形金刚、卡通人物以及玩具枪等。学生在认知这些复杂新奇的事物时,往往对他们具有解构的冲动,因为他们不像乒乓球、杯子、桌子等那么简单,而有些美术老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认为复杂的东西只要简单地向学生表达一下就可以,而当学生提出更深层次的“为什么”时,老师也往往回答:“就是这样的。”这种美术教育模式对学生的发展很不利,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
2.缺乏对学生内心感受的解读。美术不仅是一门艺术,而且还是人们情感表达的窗口,通过一幅画像以及它的绘画方式,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然而在小学的美术课堂上,往往以传授绘画技法为主要教学目的,教学的内容也是以临摹他人的作品为主。然而儿童的兴趣和成年人是不一样的,儿童的天真和好奇心不应该在美术课堂上被抹杀。老师也不应该以他人作品为标准,令学生都按照此种标准来执行。例如,某张画所表达事物的形状和色彩都很符合标准,但是每个学生内心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或许换一种形状或者色彩会更符合某个学生的内心需求。
二、促进小学美术教育的新对策
1.加快从简单技能教学向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素养转变。让学生热爱美、欣赏美、再现美、创造美是小学美术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美术教育的第一大主题就是美育,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传统的美术简单技能教学是教条主义授课,会抑制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和形成,因此要加快从简单技能教学向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素养转变。首先,要注重课堂教学。让新课标的理念在课堂上充分表现出来。新教材的编排比旧教材更具有人性化、更具弹性,教师要灵活对教材进行解读和备课。其次,要定期欣赏高水平的作品。经常组织学生到展览馆、美术馆或者利用课件欣赏美术作品。在欣赏的同时,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作品本身的含义,更要挖掘作品的思想表达,让学生产生与作品主题强烈的共鸣。再次,让美术回归生活。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表现出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例如,让学生自己用积木来表达内心所想,激发其创造热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给予对美的感知和享受。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美术的创新思维是人们在进行美术作品创作和解决美术问题时所表现的一种思维模式。美术的创新思维包括:灵活性、精致性、流畅性、新颖性和敏捷性。首先,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虽然因人而异,但是关键在于老师的指引和培养。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千万不要限制孩子的想法,不能轻易就说这种想法不可以,那种做法是不规范的。应当尊重孩子的独特个性,给予他们充分的空间发挥他们的创新意识。其次,要注重创新技能的培养。创新技能属于创新性活动的工作机制。对于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而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获得学习的规律和技能,逐步形成一种勇于探索、乐于探究和喜爱质疑的创新型心理倾向。还应培养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准确表达思想和交流想法的能力。再次,重点培养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必须在整个过程中充满创新的情感,比如强烈的创新热情,远大的志向与理想等因素。在智力和创新情感的相互作用下,学生的创新才能才可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挥。久而久之,形成的是学生的创新人格,在以后的创作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去抒感,去创新。
【关键词】农村 美术教育 改革 现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推广已有七八年时间,不少学校取得了显著成果,尤其是发达城市的中、小学,但在相对偏远的农村地区,美术教学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浙江农村美术教育改革现状
1.开课情况
经过调查3所学校,笔者发现,每所学校每周开设1节美术课,其中两所学校能保证美术课的正常教学,1所学校存在美术课被挪用的现象。两所学校配有美术专用教室,1所学校没有美术专用教室。70%的教师表示学校美术教辅材料基本能满足上课需求,30%的教师表示学校美术教辅材料短缺。
2.教师基本情况
在调查的3所农村学校中都配有专职美术教师1名。教师年龄结构较轻,都在25—35岁之间,为近年高等美术院校毕业生,教龄5—10年,学历结构较高,第一学历大多为本科,部分还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职称不高,都为初级职称。在实施美术新课程标准之前,两位教师参加过市级培训,培训以讲授、报告为主,1位教师则从未参加过有关课程改革的培训。
3.教材使用情况
在调查的3所农村学校中,有两所学校使用湘美版美术教材,1所学校使用浙教版美术教材。两位教师表示比较适合使用新教材进行教学,1位教师表示不适合,难以适应新教材的要求,调查中没有发现有学校开发有校本课程。
4.教学实施情况
实施新课程标准后,有近70%的教师表示适合使用新教材进行教学,30%的教师表示难以适应新教材的要求。关于实施效果,1/3的教师认为使用新教材后教学效果比以前好;1/3表示在升学的压力下,新教材的使用同样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有1/3表示无任何改变,和以前一样。对待新课程标准,被访问的教师一致认为,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本质上和教学大纲一样,只是形式或说法上不同。
在使用新教材的教学中,1/3的教师常以启发提问的方式教学,2/3的教师采用多种方法综合运用教学方法。时间安排上,有1/3的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在课堂上增加让学生讨论的时间,并在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中较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
二、影响农村美术教育改革的因素
1.素质教育未深入人心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实施的都是应试教育,从社会、学校领导到学生家长,大都片面追求升学率,盲目追求高分,忽视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想普遍存在,而评判学校教学质量的主要参考因素仍是以升学率为主,只要上线人数多,学校的教学质量就相应提升,学校的地位也相应提升。美术教育在学校中难逃边缘学科的地位,遇到重大考试,美术课被占用的现象仍然存在。
2.经费投入少
由于美术学科的特殊性,其教学不是可以简单地通过一本书、一支笔、一张纸就可以进行,美术课的开展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需求更高,需要有专门的美术教室,以及多媒体设备、图书、影像等一系列教辅材料,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对于一些学校来说,在有限的教学经费中,投入相当一部分到美术教学中,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美术课只能简化成简单的画画课。
3.教师培训机会少。
调查中发现,农村的中小学校均配有专门的美术教师,且都为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生,这是值得肯定的。然而,由于这批教师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教龄基本在5—10年内,整体队伍结构年轻化,缺少专家型教师。同时,学校提供的参加培训的机会也相对不多,部分教师仅参加过一两次市级的培训,培训多以讲授、报告为主,缺乏实际指导,致使教师对课标认识不透彻,有些仅停留在表面理解,难以实施。
4.教师自身认识不足
目前农村学校美术课基本维持在每周一节,一学期按18周计,一共也就18节课,如何在这18节课内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达到对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领域的学习要求,然而这四个领域之间的关系如何、是否存在递进关系等,课程标准也没有明确说明,这就给教师实施新课程带来了一定难度。农村的美术教育工作者由于条件限制,缺乏继续教育的机会,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还只停留在表面,教学实施也流于表面,以为使用了新教材就是实行新课标了。实际调查结果也显示,被调查的教师认识上严重存在不足,一致认为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本质上和教学大纲一样,只是形式或说法上不同,课程改革成了简单的教科书的更替。
综上所述,浙江农村美术教育改革面临着诸多困境,要改变这种现状,真正落实美术课程改革,笔者认为,以下两点不可或缺。
第一,继续深入落实素质教育。一方面,广大农村美术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增强推进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认真探索,争取良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社会、学校领导、学生家长也应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对美术教育给予更多重视,为美术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是课程改革实施的主要途径。教师能否进行有效教学,直接影响课程改革的实施效果。各级教育部门应对农村美术教育予以更多关注,要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修、培训,促进农村美术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形成行之有效的策略,提升教学能力。浙江省教育厅就曾面向全体农村美术教育工作者组织大型“领雁工程”教师培训活动,分批对农村美术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成效明显。
总之,课程改革关键在于观念的改革,只有真正认识了素质教育,并将此贯彻落实,美术教育才能大放异彩。
(注:本文为浙江省教育厅2008年度一般项目,项目名称《农村美术基础教育改革现状调查研究》,项目编号:Y200804550)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从大量实践来看,手工艺在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中的价值及意义主要表现在它能适应基础美术教育的改革、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能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它有助于形成美术教育的生态意识。本文对手工艺在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中的现状及价值进行初步探讨,对手工艺在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中价值进行思考和审视。
关键词:
手工艺;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现状;价值
从世界范围来看,人文艺术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很多学者认为,人文艺术帮助人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路径,是增强理解力,开发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按阶段划分的话,美术教育体系包括了学前阶段、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以及高校阶段的美术教育,直至硕士、博士生美术教育。对于高校美术教育而言,其主要包括:专业美术教育、普通美术教育以及职业美术教育。普通美术教育主要指普通非艺术高校中的美术欣赏等美术选修课程,专业美术教育主要指培养专业美术工作者的教育,而职业美术教育则包括师范美术教育,主要培养未来的美术师资,艺术设计专业美术教育,主要培养艺术设计师。其中,承担培养艺术师资重任的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这主要是因为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专业主要是以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为主要目标,这些受教育者将会成为下一代的导师,影响的可能是两三代人。我们不难知道,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与基础美术教育的关系密切,两者可谓息息相关。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以及教育理念等会间接或者直接地影响到未来基础美术教育工作的开展和教师的成长。也就是说,基础美术教育中欠缺的部分应当在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中获得进一步的补充,那么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内容也就应当充分考虑基础美术的教育教学。近些年来,由于在基础教育的改革当中提高了对学生思维创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视程度,因此将手工艺课程提升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然而就近年的情况来看,在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当中手工艺课程却出现了部分边缘化和缺失的倾向,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手工艺在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中价值的重新思考与审视。
一、手工艺在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中的现状
从现实来看,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主要是以培养实施基础美术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教育者为目的,以使得受教育者能够掌握从事美术教育的必备的能力为。目前,虽然一些高等师范院校也逐渐重视手工艺教育,也都采取了不少增加手工艺课程比例、课时的策略,但对于大部分高等师范美术教育情况而言,手工艺的课程相关的数量占总体课程数量的比例还是有待提高,其中开设专门手工艺专业课程的高等师范院校就更少了,手工艺在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中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边缘化的状态。
1、教材理论体系有一定的发展,但未很好地适应基础美术教学在笔者看来,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高等美术教育教材理论体系已经有了较为显著的改良,但相对于需求而言还是显得滞后。从近十多年的情况来看,我国教育部针对中小学美术教材陆续颁布一系列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对基础美术教育中的教学模块、教育理念以及教学内容等都进行了较多的更新。相比之下,对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中的相关内容却还没有做出较多更改和调整,这样一来就明显地滞后于基础美术的教育现状和教育实践。总的来说,手工艺内容作为基础美术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在当前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当中还比较缺失。
2、手工艺课程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还受制于教学设施从实际来看,相比一般的美术课程,手工艺课程对于教学设施的依赖性更大。不难知道,教学设施分为软件设施和硬件设施两个部分。手工艺教育所需的材料、场地相对复杂,这样一来,就对院校的硬件设施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而从目前来看,大部分高等师范院校还没有比较完善的手工艺学习的场地。同时,手工艺教育方面的师资力量作为关键的软件设施也还是相对不足。正是由于这些因素,我国手工艺在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边缘化的倾向逐渐加重,这对于手工艺课程以及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二、手工艺在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中的价值
1、手工在一定程度上传承和发展了本土文化在笔者看来,手工艺有着非常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与公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早期的手工艺直接为人民的生活、生产提供必要的物质服务,手工艺的根基是本土生活文化,手工艺形式多种多样,材料选择也可因地制宜,所以相比其它的艺术形式,手工艺更多地融入了本土文化元素。著名的民艺学家柳宗悦曾经这样说:工艺文化有可能是被丢掉的传统文化,原因就是离开了工艺就没有我们的生活。从早到晚,或工作或休息,我们身着衣物而感到温暖,依靠成套的器物来安排饮食,备置家具、器皿来丰富生活;如果工艺贫瘠,生活也将变得空虚;如果工艺的文化不够繁荣,那么整个的文化的基础也将不牢固。因此,在笔者看来,手工艺的教育决不单单是技艺的传授,更是文化的传承,价值重大。
2、手工艺有助于形成美术教育的生态意识在笔者看来,对于美术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发展而言,良好美术教育生态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手工艺作为一项有别于大工业机械化的活动,其更多地采用了自然材料,通过纯手工的方式进行再创造,因而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近年来,公众迫切地要求高校增添相关内容和开设新课程,使得公众能够更多地获得环境保护和生态学相关的知识,教育的生态价值也逐渐显现。相比其它的美术课程,手工艺课程在材料的选取到资源的利用和再利用方面,整个过程展现了较强地生态观念,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生态意识,还有助于美术教育生态意识的形成。
3、手工艺适应了基础美术教育的改革在笔者看来,手工艺在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主要价值之一便是,其较好地适应了我国基础美术教育改革的现实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技术性活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而美术课程向广大学生提供了技术性活动的基本路径和方法,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敢于实践和善于实践的特质。我们不难发现,手工艺在基础美术教育教学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以现行的湖南省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本来看,其手工课程以及相关的综合课程加起来已经占到了美术课程总数的十分之一,其中小学阶段平均每学年的相关课程比例在19%左右,初中阶段平均每学年的相关课程比例在11%左右。因此,作为培养基础美术教师的主要路径和重要渠道,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必须适应基础美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需要。在对师范学生进行专业能力、文化素质培养的同时,必须重视手工艺课程或者相关综合课程的开展。
4、手工艺对于学生动手与创造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笔者认为,与一般的美术教育课程而言,手工艺能够显著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久而久之,对于其创造能力的提高也有较大的帮助。在近二三十年来我国教育不断的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当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一直受到重视。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能有所创新、有所发现和发明的人,而不是培养那些模仿性人才。在笔者看来,创造力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能力,它是形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想象力等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对于创造能力与动手能力在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中的培养而言,并不是单单地学习专业技艺,也不是单纯地学习思维创新,而是学习思维创新与动手操作的结合和运用。总的来说,手工艺在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中的主要价值表现在,其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并且能够将其有效发挥和运用在日常生活当中。
三、结语
本文对手工艺在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中的现状及价值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手工艺在一定程度上传承和发展了本土文化,同时有助于形成美术教育的生态意识,适应了基础美术教育的改革,最后对于学生动手与创造能力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对于手工艺教育有其独特的规律及特点,对高等师范院校手工艺的教育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还需要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的探索,它不仅有利于手工艺教育的开展,更有利于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尹吉男.后娘主义:近观中国当代文化与美术.三联书店.2002.
[2]滕守尧.艺术社会学描述.南京出版社.2006.
[3]陈瑞林.世纪中国美术教育历史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欧阳周、黄柏青.艺术导论.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
一、文献来源
为了解我国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研究现状,笔者对相关研究文献作了较为系统的研读分析。研读资料主要来源是1999至2009年出版的艺术类书籍以及公开发表,被中国知网(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文献。检索方法为:以“主题”为检索项,以“高等师范美术教育”“高师美术教育”为检索词进行检索,获得1999至2009年相关的研究文献105篇,经审阅、筛选发现,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相关研究文章为86篇。本研究将之全部作为取样对象,分析维度主要是研究者的研究视角。
二、文献综述
(一)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培养目标研究
赵诗镜在《对高等师范美术专业的重新认识》一文中提出,师范院校的美术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是“赫赫有名”的美术家,也不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一般的美术工作者,而是培养热爱教育事业、有高尚思想品德、并具有相当教学能力的美术教师。[1]赵青在《对高师美术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中对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培养目标进行了阐述,并给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2]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在于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的师资,更好地服务于基础教育。这一点研究者存在共识,基本上没有异议。2005年《中国美术教育》杂志刊登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对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这样规定的:“高等师范院校美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学校美术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初步美术教学研究能力的合格的基础教育美术教师和社会美术教育工作者。”不难发现,伴随着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变革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不断提升。从过去美术教育工作者到今天的掌握学校美术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初步美术教学研究能力的合格的基础教育美术教师;从适应基础教育到了解基础教育再到引领基础教育,这是对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培养目标质的飞跃。
(二)高等师范美术教育课程结构研究
关于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课程设置是研究者讨论最多的一个话题,梳理众多文献主要从以下层面展开论述。
1.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吴世宁在《试论高校美术教育专业中的师范性特点》中指出,多年来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体制基本上沿用了专业美术院校的教学模式。无论在课程设置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偏重于对专业知识的传授,过多强调专业技能。著名艺术教育家郭声健在《艺术教育论》中指出:“艺术师范教育中的艺术专业课程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即像专业艺术院校那样,在内容上偏专、偏精、偏深,而中小学艺术教育所需的东西却因其简单、基础浅而往往被忽视。结果,学生毕业上讲台,对中小学艺术教育中那些最基本的内容反而并不是感觉轻车熟路、游刃有余。”[3]邱长沛在《关于高师美术教育问题的思考》中强调,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应该贯彻一专多能的原则,一专多能是师范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作为中等学校美术教师的重要条件。并提出了专业设置的一些实质性的建议,如专业基础课除素描、色彩外,应增设设计基础,素描课除传统素描外,应补充结构素描与意向素描,在工艺设计中开设电脑设计课等等。葛鸿志在文章《对当前师范美术教育的思考》中提出,在中外美术史和美术概论的基础上,增加美术欣赏课的教学,重视对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教学。另外,还应开设美学、美术评论及与现代美术教流相适应的电脑美术和电脑设计,根据未来基础教学的特点,可以开设一些手工与美术相结合的课目,如泥塑、陶艺、纸工、金属竹木工艺等课。张秀丽在《简论中国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中提到,在我国高师美术专业课程特别注重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在课程设计中约占总课程的2/3,并以各种传统写实性的绘画为主,而忽视陶艺,染织、民间手工艺,版画、工艺制作、现代设计、电脑美术等内容,严重脱离基础教育的发展需要。尤其是三、四年级两个学年的国画、油画等专业学习和毕业创作,成为最重要的学业评价标准,完全沿用了美术学院的课程模式而偏离了师范的办学宗旨。[4]针对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研究者主要针对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仍然沿用专业美术院校的教学模式的问题展开论述,提出了许多专业课程改革的建议和意见。
2.课程结构中教育类科目所占比重
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教育类”课程的设置和所占整个课程的比例是广大研究者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也是高师美术课程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较多文献提及了关于这方面的改革建议。还有专门讨论在高师美术教育专业中如何富有成效地开设教育理论、教育实践,培养学生实际教学能力的文献。张秀丽在《简论中国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中指出,我国高师美术教育中教育课程仅占总课时7%左右,学生学习不到足够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毕业以后很难当好教师。美国、日本的课程结构则大不相同,它包含了较大比例的教育理论课程和学科教学法课程,约占总课程的2/5左右。为此,在高师课程中必须增加教育类课程,在增加教育实习学时的同时,可将一次性的教育实习改为:“教育见习—了解教师”“教育实习—学做教师”“教育研习—做好教师”不同目标和内容的三个阶段,以切实提高学生教学实践能力。[4]杨钧同样在《新课改环境下高师美术改革对策》中指出,高师美术课程设置重专业轻教育是目前高师美术教育中存在的十分普遍的问题。并用数据说明课程结构中教育类课程所占比例过低。在教育类课程设置上,研究者主要围绕完善教育类课程,增加在整个课程结构中所占的比重,突出“师范”特色展开。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研究者很多都采用了中外比较研究的方法,学习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提出了许多可行性的观点。
3.课程与课程的交叉与融合
强调课程内容的综合是世界课程改革带有普遍性的趋势,艺术领域的改革也积极关注和反映了这一趋势。美术新课程改革反对科目本位主义,关注各课程知识的互相融合和渗透。徐建融在《美术教育展望》一书中指出:“不同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是21世纪教育、科学发展的主要趋势,为了与之相适应,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也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艺术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5]张志强在《新课改背景下高师美术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发展策略探析》一文中指出,高师院校美术教育专业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交叉,将美术素养和人文素养并重,增加人文课程在总课程中的比重,增设如宗教与艺术、文化人类学、文学、历史、音乐、建筑、戏剧等选修课程。[6]杨钧《新课改环境下高师美术改革对策》、刘剑丽《论高师美术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与发展要求》等都在这方面给予关注。关于强调课程建设综合性,提倡学科综合类的文章出现较少,提倡高等师范美术教育课程之间融合与渗透将成为研究者新的关注点。
(三)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与基础教育衔接研究
岳嵘琪、田卫戈在《建立适应新课程标准的高师美术教学体系》中指出,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高师美术教育应大力进行改革,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从课程教学、课程设置、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7]赵胜利在《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师美术教育的思考》中指出,以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为根本任务的高师美术教育,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挑战,应该从教育观念、教育教学方法以及招生体制等方面进行反思,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其办学模式,从而能够和美术基础教育相适应。[8]众多文献在此方面给予了一定关注,并提出了改进建议。纵观高等师范美术教学实践,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不甚关注,教育教学中很少涉及美术新课改方面的内容,这就直接造成许多“未来的教师”不了解新课改的背景、性质、价值和目标,无法在理念、知识和能力上为将来实施新课程做好充分准备,造成培养的美育人才与基础课程改革对新型师资的需求之间出现不和谐因素。
三、文献研究分析
(一)研究成果重复现象严重,缺乏创新性和新颖性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更多的研究者认识到师资成为制约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因此开始对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给予更多关注。笔者将近十年的有关文献进行搜集发现,论文数目成直线上升趋势,文献数目急剧膨胀,时至今天仍是一个热点话题。综观文献,整体上都能看到高师美术教育存在不足及需要改进的部分,但有不少研究停留在泛泛而谈的层面上,缺乏将某一具体问题作为研究的焦点,进行层层深入的分析、论证。有些研究内容与已发表的文章内容重复,创新性和新颖性严重不足。
(二)研究多为定性研究,尚缺乏实证性的研究与分析
纵观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研究,研究的视野比较狭窄,往往局限于现状的分析,且较少关注国外美术教师教育的情况。从研究的手段和方法上看,大都以思辨性研究为主。由于研究数据不足,许多论文在论证过程中,以经验和感觉作为论据,忽略了不同地区不同师范院校的具体境况,致使难以得出一些具有广泛性的结论,不能令人信服。笔者认为,目前的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如何很好地适应,乃至引领基础教育改革,特别需要加强实证性的研究与分析,应多采用问卷、访谈等调查、实验的科学方法进行定量研究。
中学美术课是美育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当前普通中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在中学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起着重要的审美教育作用。作者总结了目前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并就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现状;对策
在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潮流下,美育教育的地位日显突出。中学美术课是美育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当前普通中学的一门必须课程,在中学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起着重要的审美教育作用。美术课堂教育要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给予学生适当展示自我的空间,发挥个人想象力,各显其能。作者总结了目前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并就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
一农村中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层面重视不够
当前,国家要求对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素质人才。然而,由于教育主管部分对学校教学好坏的评价标准仍旧是中考的升学率。从而,导致学校仅关心学生的考试成绩和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不利于将来个人的发展和成才。另外,部分农村学校美术教师缺乏,往往有其他专业教师代替。由于该类教师没有经过相应的、系统学习,缺乏教学经验,把握不好授课重点,不能很好的驾驭课堂,从而导致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不深刻,课堂学习效率随之下降。
(二)教师重视程度不够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仅重视中考涉及的课程,对于美术等课程重视程度不够,甚至将该类课程当成副科。教师上课准备不充分,教育方式单一、呆板,仅单纯将美术课程知识传授于学生,导致学生缺乏对美术学习的兴趣,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最终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下降,学生的绘画水平得不到应有的提升。另外,部分教师与学生对美术课程的认知也有偏差,不讲究美术课堂学习,只关注期中、期末考核,导致美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同时,由于受课时量的限制,教师与学生间交流时间较短,教学内容不断被删减,导致美术课堂内容量大,课堂活动繁重,这种现状不仅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为了升入理想的高中、大学,大多数学生认为只要学好文化课就行,美术类学科没有必要花费功夫。做作业也是机械的完成,缺乏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缺乏对美术课程学习的兴趣。
(四)家长重视程度不高
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在学校就要把中考文化课程学好,美术课程可学可不学。画画往往是不爱学习的孩子所干的事。家长错误的认识,无形中影响孩子对美术课的看法,甚至失去学习的兴趣,丧失对孩子审美观的培养。总之,由于众多因素的存在,导致美术教学在大多数农村中学中,只停留在形式上,形同虚设。所谓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的道路还是很曲折和漫长的。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教育不容忽视,那么该如何来提高农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引导学生进入创造的殿堂?
二农村中学美术教育对策
(一)学校层面要积极转变观念
在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学校领导要积极转变观念,重视美术教育教学,及时引进和更新仪器设备和教学资源,优化升级教学管理系统,为美术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保证正常教学活动进行的同时,积极协调落实学校美术展览室的筹建工作,为师生的美术展览和欣赏提供充足的财政支持,落实相关的教学和奖励政策,推动美术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学校领导要改变对艺术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可有可无的局面,在众多措施,如:制定政策措施、职称评定,经费投入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要尽全力为中学美术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始终铭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理念,把基础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如:企业赞助、知名校友捐赠等方式筹集资金,力所能及的改善办学条件,依据农村的条件去创造相对较好的美术教育环境,为发展中学美术教育提供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另外,学校要适时引进美术类教师(师范专业),提高美术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在当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形势下,必须把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美术教育教师。也只有配备了高素质、高学历的教师队伍后,农村的美术教育才能长足发展,才能真正的步入正轨。
(二)转变教学观念,因材施教
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长期影响,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没有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中学美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然而,与语文、英语和数学等科目相比,该课程的课时相对较少,任务量轻。这就要求教师转变原有的教学思想和理念,转变旧的教学观念,因材施教。教师应积极学习和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其自主学习意识。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借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采用活泼的教学模式,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美术教学不仅局限于课堂和校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如:带领学生到田间或山水草地处写生,提升学生对美的认识,拓展其美感。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邹东山区,在欣赏美丽的大自然风光的同时,把美术学习与周围环境相联系,发现生活、赞美生活,即竭尽全力的开发和挖掘农村的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开展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又具有生活情趣和地方特色的美术课程。也可以安排学生体验农村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加强学生的环保、节约意识。通过体验田间、小河边等,拓展了教学思路。通过不断拓展思路,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农村资源的丰富多样性,尽力创造空间、自由翱翔。另外,随着年龄的增加,中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和理解力也存在明显差异。这就要求中学美术教师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形式各异的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那些审美能力较强的学生,大可让其尽情的发挥自我想象进行创作;而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则可根据个人所爱好的那部分进行改画:可更改色调,动作等。通过因材施教,可以让学生看到属于自己的那部分作品,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对自然界美的探索愿望。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和发挥学生个体的能力,突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通过因材施教,教师与学生间的感情得以交流和加深,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
(三)教师的魅力
依照“为人师表,身先示范”的至理名言,教师个人要注重个人形象。工作过程中,教师服装得体,具有较强的幽默细胞。在农村中学,美术课教师往往被学生理解为时尚、幽默的、眼光犀利的。因此,美术教师时时刻刻注重个人的言行等,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格。最重要的一点,务必要紧跟学生的步伐,如果学生最喜欢王菲的歌,那么教师就应通过不同的方式去了解王菲,甚至邀请其来进行指导,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师,我们都应该善于观察和寻求美。从而使其情操得以陶冶、兴趣得以激发。
(四)开发农村美术课程资源
农村美术教学要适当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美术教学资源,缩减农村中学美术教学的局限性,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课程,是目前教学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为培养中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与城市相比较,在农村民俗文化活动还是比较活跃的,每当传统节日来临时,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生可以亲临现场参加,从而增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若不能到现场观摩,也可以通过观看活动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农村中学的美术教学应充分彰显农村特色和利用农村大量的自然教育资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美术教师应多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到农村广阔的田野、山间,去挖掘和开发农村具有特色的美术资源,把美术和生活紧密、有效的结合起来,培养农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突显不同于城市学生的审美个性。因而,有效进行农村美术教学与美术教师敢想、敢干、敢于开拓进取和创新息息相关的。
(五)注重美术学科与其他艺术学科的有效结合和渗透
例如在开设美术欣赏课时,可以适当将美术与音乐结合起来,通过多媒体技术达到图音并茂,使得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教学主题,并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创造力。美术教育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中学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出多少个艺术家,不是取决于学生是否把握了绘画的技巧和技能。而实际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具有创造性和欣赏性的高素质人才。在农村中学教学条件相对薄弱的情况下,教师不应该约束学生的情况表达和个性彰显,应该充分了解和把握学生的需求,因地制宜,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开展美术教学,从而达到美育的目的和效果。
总之,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今天,教师要结合教学大纲适当调整教学活动,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贯穿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提升美术教学的质量,进而推动全社会健康、和谐的发展。
作者:赵靖 单位:山东省邹城市第五中学
参考文献
[1]韩昶.综合素质提升视角下的中学美术教学路径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3(22):74-75.
[2]张晓莉.浅谈农村中学美术教学现状及改革[J].教育科学,2012(5):207-207.
[3]廖巍.中学美术课堂教学艺术新探[J].成功(教育),2009(10):100-100.
[4]于尔成.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J].美术教育研究,2013(6):122-122.
[5]张亚前.美术教育路在何方——由西部农村中学的美术教学现状引发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5(7):105-106.
[6]翁华华.谈如何激发农村初中学生的美术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0(12):49-49.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育大学生健全人格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C
作者简介:李尚可(1977-),男,满族,吉林柳河人,硕士,讲师,从事绘画、景观设计、教学工作,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目前,一些高校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不重视大学生人格的培养,对高校素质教育的开展产生着制约作用,所以,高校管理人员要对这些问题重视起来,要增强美术教师的教学质量与自身素质,避免美术教学产生功利性的倾向,制定新型教育体系等,保证能够更好地教育培养大学生,使其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1高校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高校美术教育中,能够对大学生人格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部分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与技能的训练,一味的要求大学生能够记住美术课程的理论知识,提升大学生美术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对大学生素质教育产生着不良影响。第二,高校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素质教育,没有清楚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对道德的追求。第三,部分高校美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重视学生人格魅力的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想无法得到良好的升华。同时,教师不能更好的协调学生美术能力的提升与思想教育之间的关系,无法为国家以及社会培养思想素质优秀的美术人才,归根结底,都是因为高校美术教师没有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专业素质存在问题,教育教学的效率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对国家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2高校美术教育培养学生人格的必要性
在高校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人格进行培养,是非常必要的,大学生的人格、思想素质直接决定社会以及国家未来的发展。美术教育培育大学生人格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可以使学生的品格更加良好。目前,一些美术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美术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的人格培养,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然而,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人格的培养,就会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学生在掌握美术知识的基础上,人格得以健全。第二,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在高校教学中,美术教学与其他科目的教学有着不同的特点,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完成更好的作品,但是,目前一些教师在学生创作过程中,只注重学生作品是否符合教学要求,并没有利用德育的方法,对学生的作品加以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缺乏创新意识。然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人格,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有效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第三,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高校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格,不仅可以培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环保、爱国等正确意识,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的完成作品,更加热爱生活,完善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接下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高校美术教育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措施
3.1举办美术展览活动
目前,高校美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对学生人格培养造成不利影响。所以,高校应该对美术教育体制进行创新,在创新过程中,加大学生人格培养力度,例如:高校与高校之间举办美术展览活动,此时,各个高校应该极力营造良好的展览氛围,要求参展的作品必须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奉献精神等,在此过程中,大学生就可以更好地完成作品,且思想品质也会有所提升。
3.2重视教师专业素质
目前,一些高校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较低,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培养学生的人格,还在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学生素质的提升造成不良影响。所以,高校必须严格规范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思想品质,要定期对其进行道德知识的培训,要求美术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格,同时,由于学生人格的培养在短时期内是无法利用简便的方法进行考核的,因此,高校要对美术教师的课堂教学加以监管,及时发现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保证美术教师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格,为社会注意建设提供高素质人才[1]。
3.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
目前,一些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于重视功利,根据美术市场的现状对学生进行教学,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观念也会变得具有功利性,这对美术教育事业与学生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所以,高校美术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例如: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摒弃功利性理念,强调作品的美感与学生思想品质的提升,要求学生以自己的眼光去审视其他学生的作品,并且对作品的美观度与品德含量加以探讨,此时,多数学生支持的作品都是祖国河山等,此时,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讨论自身的爱国观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2]。
3.4重视国家的传统文化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美术教师都开始引进西方的美术文化,对国家的传统文化不重视,这对国家以及社会的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所以,教师应该对传统文化加以重视,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展示国家传统绘画,为学生讲解传统绘画技法等,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3]。
4结语
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美术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人格,使学生的思想素质与道德素质得到优化,高校美术教师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完成自身教学任务,为大学生思想素质的发展提高相应的教育保障。
参考文献:
[1]易莉莉.浅论高校美术教育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4,(6):184-185.
[2]崔国伶.试论美术教育对大学生素质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3,(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