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配音的基础知识范文

关于配音的基础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配音的基础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于配音的基础知识

第1篇:关于配音的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视频;课堂;运作管理

1 多媒体视频资源在《运作管理》教学中的作用

《运作管理》是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该课程的教材既有其灵活性、生动性,也有其抽象、枯燥的一面。而多媒体视频资源进入了课堂,便能以其集成性和多样化,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学习过程。同时又提高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增加了教材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并借助视听并举的结合,为教师提供直观高效的教学手段,也为学生的课程学习和素质提高提供了一个高效的途径。具体来说,在《运作管理》教学中科学地运用多媒体视频资源有以下三个作用。

1.1 激发并调动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根本动力。教学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实践活动。如果教师不关注教学方法,把书本知识通过填鸭式方法推送给学生,这种方法就缺乏艺术性,也缺乏美感,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课堂教学中的多媒体视频资源能够用生动的画面和恰当的配音,直观地再现抽象的文字语言难以表达的内容,通过创设一种感知情境,引起学生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思维。如讲到精益生产的概念时,先播放配有视频和音频的录像,让学生深切感受精益生产的过程,给学生以新鲜感和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时主体投入的激情。这种将文字符号变为具体可见的、形象逼真的视觉画面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改变口述加板书的传统教学方法,避免因教师讲述过多给学生造成的听觉疲劳,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处于学习和求知的兴奋状态,从而更易于理解所学的知识,利于扩大知识视野。

1.2 提升并增强感知效果:《运作管理》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视频资源,可以凭借色彩鲜明、形象逼真的相关资料拓展教学的信息通道,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形象地感知教学内容,更快、更准确、更牢固、更大容量地接受信息和知识。由于强化了对实物实景的视听感受,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必然会深刻得多。如讲到动作研究的内容时,可提供弗兰克・吉尔布雷思夫妇的生平进行动作研究的录像,让学生了解研究的过程、研究的结果,让同学知晓慢镜头的动作分解过程,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他们夫妻俩在研究过程中所作的种种努力,让学生在轻松领略视频中场景的同时,受到科学的熏陶,可以收到传统教学方法之下不可企及的效果。

1.3 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多媒体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种刺激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是非常重要的。曾经有心理学家进行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就是人类获取信息到底主要通过哪些途径。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 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 94%。 还有 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大量的知识。另外一个实验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 结果是: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这说明多媒体应用于教学过程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2 《运作管理》多媒体视频资源建设的原则

2.1 有针对性地解决重点、难点:多媒体视频必须紧扣教学教学内容,即制作简短的教学片。 时间一般从几十秒到几分钟。应以“教学应用为中心”,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例如在讲解流水线生产时,就选取了宝马轿车的生产过程录像,将其中的关键部分进行剪辑,使学生通过几分钟的录像就能全盘知晓流水线生产的全貌。这些资料对于理解教学内容、拓宽视野都很有意义。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总之,学生由于受阅历、年龄、时代、地域的制约,对有些教学内容感到较难理解,而这些恰恰是教学的重、难点之所在。 在制作时要着重把握这些方面,使教学视频做到物尽其用。

2.2 明确学生的求知需求:该资源是为广大学生学习服务的,因此,在制作时一定要抓住学生在学习中的重点、难点。随着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学生也乐于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完成自己的学习活动。 多媒体视频资源制作中,一定要研究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要,了解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望,围绕教材中的典型材料结合特定的学生群体和相关教学问题进行选题、构思和制作多媒体视频资源。

2.3 重视学生的兴趣点:学生对教学资源的兴趣是制作人员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是连结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习中注意力就非常集中,教学资源也就容易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为此,资源制作人员一定要把握好学生学习心理的共同性、特殊性和时代性,同时要充分了解和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多媒体视频资料的获取

3.1 教师现场拍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到现场进行拍摄。例如为了拍摄服务企业的设施布置,我们就与家乐福上海古北店进行联系,选取合适的角度进行录像、拍照。这种方式需要首先征得对方的同意,并要掌握一定的摄录技巧,好在现在数码相机已经非常普及,可以非常自如地进行有选择性的拍摄。

3.2 翻译国外视频:随着国外教材进入国内,这些外国教材所附送的影视短片也非常容易获得。但由于都是国外拍摄的,因此配音也是外文,这对学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有时为了听懂一段录像的内容,需要多次播放,学生也未必能完全理解其中的含义。因此我们一般事先进行翻译,然后使用视频制作软件进行中文配音,这样就可以非常自如地在课堂上使用了。例如我们获得了有关库存管理的三段视频,通过试听,首先把文字记录下来,根据文字翻译成中文,再通过软件进行配音。配音时要注意与视频中主人公的口形一致,因此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

3.3 学生提供:在为工商管理硕士及研究生班上课的时候,主动向学生征集视频资料,学生一般非常乐意提供。一种是有的公司的现成的宣传资料,获得以后进行适当的剪辑,就可以使用,例如关于先进生产方式方面,我们获得过一段日本MAZAK公司的无人工厂的视频,非常有说服力。也可以让学生在单位里摄录以后带给老师,例如我们曾经让一位学生摄录了关于看板管理的视频,视频里有工厂现场的声音和工人的活动,完全有亲临其境的感觉。

3.4 拍摄网络视频:目前各种网络视频非常丰富,有许多电视节目也已经存放到网上,可以通过检索发现一些对课程建设游泳的资料。例如有关设施选址的内容,就通过检索中央电视台的网络视频,发现了一段关于我国首批石油储备基地选址经过的短片,于是在网络上播放的同时,用数码相机进行拍摄,然后再转换成常用的视频格式。这种方法需要注意调整好视频的分辨率,否则会有些模糊,影响视觉效果。

4 结论

《运作管理》是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运作管理》又是一门历史悠久与不断发展的课程,其内容包括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维护与改善等。将这样一门课程讲好、讲透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尽管多媒体已经渗透到教学的各个方面,但目前还停留在浅层次的阶段。由于更高层次的使用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无形中增加了多媒体视频的应用范围。

本文介绍了作者近年来在《运作管理》教学过程中制作多媒体视频的一点体会,介绍了多媒体视频的三个作用、三个建设原则、四个获取方法。

参考文献

[1] 孙天立.多媒体视频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1(8).

[2] 崔勇等.多媒体视频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2010(11).

第2篇:关于配音的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大学英语 后续课程 口语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既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要求,也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部署的重大举措。当前,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行业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对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转型发展形成了广泛共识。其中,大学英语教学转型也需要做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存在的问题

2010 年之前学界对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以及课程性质的讨论多数还停留在“构想”和“思考”的层面,鲜有对已经建立的课程体系产生的教学效果进行验证的报告。而且,不少“构想”和“思考”也缺乏理论的支撑。现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经呈现出进一步深化的趋势,目前大部分以开设综合英语及视听说英语课程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的自身需求,在地方应用技术型院校全面建设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势在必行。后续课程建设的开设,既要满足学生英语语言水平的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

现有以综合英语及视听说英语课程为主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具有与社会需求脱节、教学内容滞后、技能提高指向性模糊和难以做到因材施教等弊端。与应用脱节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在实际英语交流中听不懂说不出写不来,无法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因此,应把学习内容的选择权利还给学生,给学生一个“英语课程组合+英语技能组合”的自主性“学习超市”,给学生创造较大的选择空间,把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放在首。

二、口语类课程设置

近年来,社会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批评主要集中在重应试、轻实践、少应用等层面上。从大学英语四六级增设口语考试环节可以看出,口语课程在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方面的重要意义。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体系设置的重中之重,就是口语课的设置情况。为了提高大学英语口语课的教学质量,要避免将教学任务不加指导地委任于外教,而应从分级教学、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和完善教学评价机制三个角度入手。

1.分级教学。在口语类课程体系中,应根据不同学生口语水平进行分层次教学。在开课前对选课学生进行语音水平测试及口语表达能力测试。未通过语音水平测试的同学需修一学期的英语语音课。通过语音水平测试的学生可参加口语水平测试。根据口语水平测试结果可将学生分为三个级别教学。初级班修基础口语,中级班修公共演讲课,高级班修英语辩论课。第二学年每个学期均开设此四个层级课程,学生修完一学期课程后,仍可参加入学前测试,以进入下一层级的语言表达课程。

2.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

(1)英语语音课的教学目标为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英语音素发音,能够运用语音基础知识进行朗读,语调自然,语言流畅,为实现成功交际打下基础。Z音教学应注重实践练习,也不忽视理论教学,应全面介绍英语语音知识,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教学方法不只局限在跟读-模仿训练,应采取交际教学法及任务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更大的激发学生语音训练的积极性。课堂上进行配音及话剧表演,让学生自主感知英语语音的魅力,通过强化训练感悟到语音语调的变化带来的交际效果;课后除完成规定练习外,还可利用英语趣配音等软件继续训练语音并进行师生及生生互动。教材可选用北京外国语大学杨立民教授主编的《英语语音》教程,内容具体充实,课后练习题丰富。

(2)基础口语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运用已有语言知识进行口头表达,做到语流顺畅,语调自然,表达恰当。教材可选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大学英语基础口语教程》,此教材话题丰富有趣,围绕大学生生活经历,且课堂活动丰富,更能激发学生表达的主动性。课堂应以交际教学法及任务型教学法为主,教师担当指导角色,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公,通过完成形式多样的口语训练任务,提高沟通交际能力、组织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公共演讲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公共演讲及修辞手段的基础知识,熟练运用演讲技巧,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及组织能力。教材可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英语公共演讲教程》,此教材专为大学英语选修课设计,语言平实易懂,课后练习丰富,可操作性高,适合大学英语后继课程的要求及需要。课堂因学生人数多,且以口语表达类活动为主,如何科学合理的组织课堂成为此课开展的关键。在此建议教师以任务型教学法为主,学生分组完成任务。当一个学生在前演讲,注意对其他学生布置参与任务,如让学生扮演不同身份的观众,在演讲结束时提与身份相关的问题。并注意记录课堂表现,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参与度,争取做到全员参与,人人有上台演讲的机会。

(4)英语辩论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英国议会制辩论模式,熟练运用辩论技巧,强化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在公众场合的听说能力及临场应变能力。因选课学生为非英语专业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及表达能力与母语辩论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因此掌握思辨方式,敢于表达见解,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为该课程的教学重点。可选用热点时事或历届辩论大赛的赛题作为训练题目。教师应全程参与指导及辩论,以带动学生参与到辩论中。

3.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1)口语类课程特性决定测试形式应灵活多样,而非终结性测试一种。英语语音、英语基础口语、公共演讲及英语辩论的测试可采取形成性、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测试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平时考核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以英语语音的测试为例,讲完48个音素后可进行阶段性测试;讲完连读、不完全爆破、单词重音、句子重音等语流音变策略后再进行一次阶段性测试;最后讲完语调及综合训练后再进行终结性测试。阶段性测试的成绩应占总成绩的60%。通过考试不是最终目的,采取多种多样的测试形式目的是以考促练,让学生获得阶段性收获,更能促进学习积极性。

(2)加大形成性评价在总成绩中的比重,以考促学。形成性评价在总成绩中的比重应不少于40%,成绩构成应形式多样。以英语基础口语课为例。形成性评价可包括出勤、话剧表演、配音作品展示、课堂活动参与度等若干项。形成性评价内容应在开课初公布于学生,目的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口语课堂活动中,明确本学期任务,对要完成的任务能提前准备,以更好的达到口语训练的效果。

(3)终结性测试应有完备、科学的评价标准,参加测评的教师应有统一标准。口语类课程采取口头表达形式进行测试。由于教师未经过专业的口语测试评价培训,对口试评价标准不一。再加之口语类测试本身存在主观评判的弊端,使得学生之间评价结果相差颇大。比如英语辩论的评价,应有完善而科学的评价标准,在测试之前教师首先应对考点及评分标准进行深入商榷,达到统一评价标准后方可进行测试。建议口语类课程的终结性测试评价结果应先采取等级制,每科测试应至少由两名教师参与,如两名教师的最终成绩等级相差多于一级,应进行二次测试。两位教师最终成绩换算成百分制后,c平时成绩及阶段性测试成绩按百分比换算,得出学生的学期成绩。

三、结论

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设置是一个系统性性的课题,现有以综合英语及视听说英语课程为主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具有与社会需求脱节、教学内容滞后、技能提高指向性模糊和难以做到因材施教等弊端。因此,应把学习内容的选择权利还给学生,给学生一个“英语课程组合+英语技能组合”的自主性“学习超市”,把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放在首位。

后续课程体系设置由四大模块组成,即语言基础模块、应试英语模块、语言文化模块和学术英语模块。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在第一学年开设,后续课程从第二学年开设。从学生角度,第二学年从语言基础模块、应试英语模块、语言文化模块的后续课程中选二门。第三、第四学年,重点要求学生选修学术英语模块课程,同时开放全部四个模块为选修,为必修课阶段没有选到前三个模块所需课程的学生提供二次选择的机会。

语言基础模块中口语类课程在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方面的具有重要意义。要避免将教学任务不加指导地委任于外教,而应从分级教学、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和完善教学评价机制三个角度入手。以英语语音、英语基础口语、公共演讲及英语辩论的课程形式,以交际教学法及任务型教学法为主,做到以考促学,达到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咏梅,张小川.地方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体系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4(11):135-137.

【基金项目】大庆师范学院教育教学基金项目“地方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体系研究”(编号:JY1411)。

作者简介:

第3篇:关于配音的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动漫专业;音乐类课程;思路

随着动漫产业的迅猛发展和对动漫艺术形式的深入了解,人们逐渐认识到,音乐对影视动画作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音乐是影视动画作品的灵魂,在很多动画影片中伴随有音乐的时间甚至占到整部动画影片时间长度九成以上。音乐能增强动画的视觉效果、营造氛围,好的动画音乐能够交代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烘托气氛、渲染环境、确立节奏。动画音乐效果如何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动画作品的成败。

1 音乐在影视动漫作品中的作用

(1)传达和深化主题的作用。动画片和一般的影片一样需要一个主题音乐对剧情内容、思想情感和人物形象进行揭示和深化,帮助观众明确动画片所要表达的思想意义。例如,在动画影片《再见萤火虫》中,有一段画面讲述的是兄妹两个失去母亲时的情形,两人静静蹲坐着,彼此无言,在深切的悲伤和痛苦之中,这种情感基调同全片所要表达的基调是一致的。为了能够充分地渲染出全片都洋溢着的这种感情氛围,作曲家久石让设计了一段由小提琴和长笛组成的音乐,整段音乐凄美忧伤,随着音乐的进行,观众们深刻地体味到了兄妹两个所承受的痛苦和悲伤,这就是音乐所发挥的作用,此时简洁的音乐比号啕大哭更能直接打动人心,动画片的主题也就进一步得到了实现。[1]

(2)渲染气氛、交代环境作用。中国水墨动画片《牧笛》,作曲家吴应炬写作的配乐风格清新自然,采用我国民族吹奏乐器竹笛为主奏乐器。动画片一开始,随着一阵阵清脆悦耳的竹笛声,从一幅山清水秀的画面中,一牧童骑在一头黑色水牛背上缓缓地向我们走来,这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创意和设计,可谓先声夺人。动画片首先以优美的笛声 深深吸引着观众,声声清爽的竹笛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恢弘雄伟、隽永浑厚的美丽画卷。[2]

(3)塑造人物形象作用。音乐不仅可以描绘景物,同时可以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立体化,更鲜活动人。例如,我国著名动画片《三个和尚》中三个和尚有高有矮有胖,作曲家金复载选用三件民族乐器代表高矮胖三个和尚。用高音板胡中音区来表现矮个小和尚,高音板音色明亮、透彻,这与表现小和尚的清纯、简单、透彻、伶俐个性很吻合。用坠胡来表现高个子和尚。坠胡音域非常宽,声音柔和,音量大,可以模仿人声来演唱戏曲和歌曲,用这种充满戏剧变化音色的民族乐器来塑造高个和尚再合适不过。用北方管子表现胖和尚,北方管子音量较大,音色高亢明亮、粗犷质朴,富有强烈的乡土气息与胖和尚个性吻合。用这三种乐器来表塑造三个和尚形象形成强烈个性反差的效果。

2 目前高职院校动漫专业开设音乐类课程的现状

匈牙利著名电影理论家巴拉兹曾说过:“声音将不仅仅是画面的产物,它将成为主题,成为动作的源泉和成因,声音激发动作的作用丝毫不逊于画面。”这一句话也许更加详细的阐述声音在影视或动画作品中的重要作用。影视动画是一门视听艺术,音乐离不开动画,动画离不开音乐,两者是协调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笔者经过调研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动漫专业大多未能开设音乐类课程,以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动漫专业课程设置为例,专业基础类课程开设了数码绘画艺术、数码构成、数码摄影艺术、网页艺术设计、图像图像处理、视听语言等课程;专业拓展类课程开设了三维动画特效制作、三维场景设计、网络动画设计、二维场景设计;专业核心课程开设了原画设计、二维动画设计、动画编导、三维动画设计、影视后期剪辑合成。从课程设置上看大都围绕动画画面的制作流程与表现技法展开,唯一一门涉及声音与画面关系的必修课课程《视听语言》,目前从教材的编写来看,大多数《视听语言》教材中关于音乐基础与后期配乐制作的内容也只有寥寥数页。而专业核心课程《影视后期剪辑合成》,本应该有后期的配音、配乐部分,但该课程人才培养方案的目的主要培养学生对多层的合成图像进行控制,而忽略了后期的配音、配乐的重要性。

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动画专业在我国高职院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学术研究与理论建设方面相对滞后,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等方面未能真正实施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目前高职院校动画专业大都围绕动画画面的制作流程与表现技法展开,对“听”这一方面却不够重视。二是动画音乐是动画与音乐这两个学科交叉领域的产物,目前国内也缺乏这方面的教材和专著。[3]

3 高职院校动漫专业开设音乐类课程的必要性

2007年11月22日19点的中央台新闻节目中讲到“国家社会劳动保障部调查显示全国劳动就业中急缺动漫电脑音乐制作方面的就业人才”,这个统计一方面显示出音乐在动画中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被更多的人关注起来。动漫音乐制作人员的缺乏,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动画产业的发展。动漫专业的行业需求决定了动漫教育的特征。

目前高职院校动漫专业学生的动漫作品没条件请作曲家量身定做音乐,一般都自己利用现成的音乐进行选配和编辑。由于没开设音乐类课程,动漫专业的学生对于音乐既没有必备的基础知识,更缺乏系统的认识和了解,这导致动漫专业的学生在不了解音乐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盲目对动画片配乐,多半只凭自己的感觉没有理论的依据,从而因为音乐表现力不够影响了动画作品的效果。

动画艺术,被称作人类的第八艺术,是集音乐、美术、表演、影视、摄影等艺术门类于一身的综合视听艺术。音乐在动画中起着不可比拟的作用。从一定程度上来讲,配乐对动画片所起到的作用是任何一种形式都不能替代的。正因为如此,高职院校动漫专业开设音乐类课程势在必得。

4 高职院校动漫专业开设音乐类课程的思路

目前动画音乐的制作一般分为原创和编选两种途径。原创音乐是指请作曲家专门针对动画片的主题、人物、情节创作谱曲,这种制作效果好但成本是非常高的。音乐的编选是指利用现有的音乐和音效素材,通过学过的音乐知识用软件进行剪接、改编合成,以满足作品需要,这样可以节约制作成本,缩短制作周期。根据高职动漫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和实际情况,我们选用后者进行教学。

高职院校动漫专业开设音乐类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恰当的选配和改编音乐,使动漫作品真正地达到声音与画面的交融。高职院校动漫专业学生一般是三年制,音乐课程可分三学年进行,每学年占两个学分,具体安排如下:一是在学生一年级时候开设音乐基础课程,内容包含乐理知识和音乐基础常识,这是学任何一种音乐门类的必备基础知识。二是在二年级开设动漫音乐赏析课程,通过鉴赏一些优秀动漫作品中的配乐,让学生接触各种类型的动漫音乐,体会不同音乐的艺术特点,分析动画影片中音乐的运用,了解动画配乐的要素和改编音乐基本方法。三是在三年级学习动画后期制作同时了解动画音乐制作的操作技法,这个阶段主要是在以上学习的基础上使用软件,学习音频的剪辑、转场、合成等制作技巧。

参考文献:

[1] 程辉.从久石让的动漫配乐看音乐元素在动漫影视中的运用和功能[J].电影文学,2013(14).

第4篇:关于配音的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 多媒体 英语 高效课堂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43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小学生具有活泼、易动、乐于参与的天性,多媒体教学的出现正适应了他们这个特点,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多媒体的辅助,只是单纯的用“条款化的语言”来描述具有审美载体的、形象生动的语言,不言而喻,这样的教学手段,很难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必然不够理想。多媒体教学寓教育教学于一定的形象思维和创设的情景当中,它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深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触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另外,多媒体提供了良好的互动空间,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自觉学习的意识,从而显著提高学生对当堂知识的理解能力,并使学生对当堂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显著提高。

2有利于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能化抽象为形象,还可营造出丰富多彩、活泼融洽的教学氛围,将难以表达的语言文字通过模拟仿真手段形象地表示出来,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使学生有自学精神。但自学最难的地方是没有监控,因此不容易保持学生的兴趣,降低学生的自学能力。但是用很多公司设计的英语软件进行自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学习进度、学习时间及学习的环境,成为一个人人学习的英语学习课程。甚至老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英语学习程度,利用软件做一个校本的自学课程。

3有利于营造学生接受知识的环境,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效率。

在小学英语课本中,每一节都有精美的图画,这些生动的图画,我们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声像同步语言系统,把学生带到一个有声有色的美丽世界。随着优美的曲子,“人物”的入场,对话的进行和情节的发展,仿佛进入了意境里,他们愈看愈想看、愈听愈想听,同学们忍不住自己的小嘴仿佛是画中的人物一样,开始动口、学着屏幕上的人物说话。就这样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还营造了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的环境,让学生觉得周而服始的上课不再枯燥冗长,而且是一场精彩的连续剧,他们都是演员,信心倍增。

4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多媒体具有良好的交互性,能够使学生与多媒体之间实现对话、交流信息、及时给学生学习的过程做出反馈和评价,能较好的支持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活动。

例如:教学对话时,我们把教学内容制作成动画,待学生学会后,按下静音键,让学生配音;再给学生提供几组不同的、与课文相关的场景,让他们做配音演员。栩栩如生的画面,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表演的有声有色,真正实现了学生为主体,开展自主性、个性化、交互式学习的要求,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5有利于突破重难点,及时反馈纠偏。

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种种教学难点,英语教学也不例外,要实现最优化的英语课堂教学,取得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益,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难点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日常教学中许多难以名状,而又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事物、情景通过电教媒体,可以跨越时空,成为可感知的“直接”经验。而且电教媒体可以随时向学生提供进行推理思维活动的逻辑化感性材料。因此,利用多媒体的音画效果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快快乐乐学英语,可以相对轻松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另外,巧妙利用电教媒体建立反馈渠道,还能更及时、更准确、更真实地获得有关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信息。它能够增加“反馈—矫正”次数,在课内组织学生多做练习;能够缩短“课后练习,考试检查,下一轮教学调查”的检测周期,及时检测学生,改进教学。这是因为电教媒体能够提供多种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反馈方式,比起传统的反馈方式如:提问、到黑板上书写、留家庭作业、考试等,电教媒体所能获得的关于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信息会更加生动、更加及时、更加准确、更加真实。

关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形式丰富而又灵活多变。我们应该正确把握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的量与度,充分发挥其在创设英语情境、营造英语氛围、提供交际平台、扩大课堂容量等方面的优势。但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有选择性的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使之与其他教学模式共同完善我们的教学,为我们课堂教学增添了无尽的乐趣,然而,它也不是万能的,它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因此, 在具体的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实际,巧妙地应用多媒体技术, 这样才能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和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金娜。

第5篇:关于配音的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双语教学;计算机;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5-0000-01

How We Cultivate Composite Talent of Bilingual&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en Hangying

(Zhangjiagang Foreign Language School,Zhangjiagang21561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technology progress,the earth has become "smaller."Chinese and foreigners are contacting more frequently.Particularly,computers have become the most powerful and strong commonality that human can not live without.many countries are in urgent need of a large number of high quality and composite talent.Our school is characterized by foreign language.So we can gradually use a bilingual teaching in computer lesson in the class.

Keywords:Bilingual teaching;Computer;Information technology

一、计算机学科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一个国家使用本国的语言无疑是独立的象征,但英语作为一种语言的工具,却使双语国家的印度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的第三科技大国,其软件生产量现已占世界总量的16.7%,从而在某种意上讲正是因为双语才使其快速地走上更高层次的独立。

如果我们外国语学校的教师只会用汉语教学,所有的课程都用汉语讲,既不利于外国学生到我们学校来学习,也降低了我们外校在张家港的国际竞争力。

现代计算机技术和Internet网络信息技术,计算机语言和操作命令本身大多数都是基于英语这个国际性通用语言上开发的,计算机所有原版软件几乎都是英文版的,英语已成为现代信息技术传播的语言支撑。

针对我校国际班的学生,将来都将出国留学,到了国外以后,学生无论是对于Windows的基础操作,还是程序应用,都无须借助中文的“拐杖”可以脱离“中文版本”的限制。用英语掌握信息技术能使中国学生更为自信地走向世界,更为有效地了解世界和参与国际交流。

二、计算机双语教学过程中的关键要素

(一)在计算机双语教学中教师是关键。

开展“双语教学”的关键是师资问题。“双语教学”对教师要求非常高,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良好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因此,笔者认为开展双语教学的学校应该尽可能的在资队伍建设方面,鼓励现有教师,积极开展双语教学观摩听课学习工作,邀请校外专家和外籍教师对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师进行双语教学指导。而且还应该为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师提供出国进修的机会,使教师在英语国家的大环境中外语应用水平有个质的飞跃。

(二)在计算机双语教学中学生是根本。

计算机双语教学和其他教学一样,也要遵循“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原则,学生一定要具有外语基础,而且还要保证学生对计算机学科知识有一定的兴趣和接受能力。这在双语教学的试行中显得尤为重要。要想办法培养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学好外语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双语学习环境,逐渐形成用外语学习计算机和其他各门学科知识的习惯和氛围,让学生觉喜欢上用英语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

(三)在双语教学中课堂教学是载体。

1.基础知识是后继知识所学的基石。

在计算机教学中更要从基础学起。如菜单(menu)操作、复制(copy)、粘贴(paste)等常用命令的操作,学生打好了基础,在学习新知识(尤其现在许多最新的软件全是英文界面)时就会产生亲近感。

2.设置双语环境,让学生沉浸式学习。

计算机的双语环境设置最直接的便是软件的设置。国际班的网络教室我们都安装了英文的Windows操作系统,很多的软件都可使用英文软件,如:Office、WinRAR、ACDSee等等,学生只要一进电脑房,就沉浸在英语的氛围中。

3.改进教学方式,让教师和学生都有所收获。

现代计算机教育不再是老师、学生间单向的传递,而是一种互动。自主学习实践课程可以安排操作系统基本操作(以Windows为主)、Office系列办公软件的使用、Internet基本操作、Access、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多媒体软件Flash以及其它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等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基本上每次上机实践课都要求学生分组完成任务。

例如,在学习利用网络查找信息的时候,可以先播放一组“teachers’day”的精美图片,并让学生考虑如何获得这些图片。于是很多学生都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可以用Google的英文搜索引擎进行查找,然后选择“Save as”或者通过Thunder等专业软件的帮助,完成大量图片或视频的下载工作。当我进一步要求学生查找有关Custom 、coming、songs等信息时,学生愉快地完成了要求并和老师热情探讨使用哪种搜索引擎更好。

三、计算机双语教学中实施的策略

(一)小班授课

目前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大部分是大班上课。这样教师与同学的互动就相对会减少,上课能顾及的学生数量也会减少,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双语教学最好采取小班授课,让每个孩子每堂课都有张嘴用英语讨论学科知识的机会,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双语教学的质量。

(二)运用双语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授课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可以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从而使得双语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在课件中,可以是中英文对照方式,并将关键词汇配有标准的英文配音,还可的适当的制作一些动画,力求将抽象的技术理论形象化。

(三)运用教学网站进行课外辅导

为了加强同学们对计算机课程的理解,可以利用方便的网络平台,在网站中,搜索到大量的计算机相关知识(包括课件、文章、国外教学录像、国内外的最新动向,以及国内外知名站点的链接等)。同时,我们可以利用强大的Moodle(魔灯)网络交流的平台,及时地将学生们的学习问题反馈,以便教师随时调整自己的授课方式和进度。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双语教学更能体现与国际接轨。双语教学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加强直观教学,扩展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是适应时展要求的。双语教学在中学教育界是个新世纪的新课题,是21世纪培养跨学科、掌握综合知识人才的必由之路。信息技术双语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和不断完善的过程,是信息技术学科进行教改的新思路,其前景将是光明的。

参考文献:

[1]刘军,王建芳.关于开展计算机双语教学的研究[J].教书育人,2006,(3)

[2]王莉.大学计算机课程双语教学初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6)

[3]孙朝云,姚秋玲.计算机课程双语教学实践中若干问题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03(9)

[4]陈红蕾.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高教探索,2003,(3)

[5]卢丹怀.双语教育面临新挑战[J].全球教育展望,2001,(10)

第6篇:关于配音的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职英语 英文电影 听说教学

一、前言

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指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为“经过180至22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继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打下基础。”高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有着不同的培养方向,是以培养实际应用型人才为其主要目标的。也就是说要摒弃过分注重分析、注重知识体系完整的教学思想,转为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运用能力。因而,英语教学应该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二、高职英语听说教学的现状

当今高职英语听说教学的现状是长期以来一直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教师放听力材料,学生听材料,然后完成练习,教师核对正确答案。学生往往会觉得英语听说学习很枯燥,同时由于高职学生本来英语听说水平不是很好,听力材料稍难点,学生就会觉得很困难,久而久之,学生会完全丧失对英语的兴趣,放弃提高听力的信心。

三、英文电影在高职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

1.英文电影在教学中的优势

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文电影的直观性、生动性、灵活性、实用性等特点使英语语言学习更具有趣味性,为学生营造了一个逼真的视听环境,寓教于乐;而且英文原版电影多数来源于生活,取材于生活。学生通过影视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并学习到了当下最流行的语言、词汇。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大幅度地增加了训练量。从而达到轻松快乐学习,自然习得的目的。

2.英文电影在听说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选取合适的英文电影

针对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的特点,要选取适合他们的电影,刚开始应用电影教学的一年级学生,宜选取影片内容,对白相对简单,不涉及过多英语俚语和方言的电影,学生很容易听懂,从而学习电影当中的口语表达法,切不可选择晦涩难懂的英文电影,那样会使学生刚刚升起的对英语的兴趣又因为搞不懂电影意思而消失殆尽。只有学生基本听懂内容,他们才能更加有信心迎接新的挑战。比如像一些动画片《狮子王》、《冰河世纪》和经典影片《音乐之声》、《魂断蓝桥》等等。

(2)了解电影中的文化背景知识

英语听说教学并不是简单的语言加词汇语法的学习,而是还要去了解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学习不同语言的文化差异,即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有的学生只明白电影的语言,忽视其中包含的文化含义。这就可以解释有的中国学生在看《老友记》时,不明白画面旁白的观众为什么会笑了,因为他们不了解对白背后的文化含义。而电影是一种大众文化载体,是现实生活的浓缩与升华,是文化沟通的桥梁,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社会文化、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人文、历史及思维方式的最直观、最生动的综合反映。看英文电影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了解、理解英语民族方方面面的背景知识。这是我们在一般的课堂书本教学中所不能及的。英美电影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深入了解英美文化,使学生始终处在一个英美文化环境中,各种感官受到刺激;再通过教师的点拨,学生就可以在真实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学会使用并巩固语言知识。

(3)电影教学的过程

①准备阶段。包括软件和硬件两方面。一是教师做好影片放映的硬件准备。二是教师和学生做好软件准备,即影片中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和重要词汇句型。教师可以预先提出关于该影片的思考问题让学生思考。例如笔者的一次实践课,在学生观看《辛德勒的名单》之前,提出问题,“在整部黑白色调的电影中有一个红衣小女孩,她象征着什么?”学生带着问题再进入到影片之中。

②与电影共鸣阶段。采取泛听和精听相结合。在学生观看影片过程中,大家会随着影片的进展而与影片共鸣,这时不宜打断学生观看,待到全片通看后,让学生自发回忆那几个片段精彩,印象深刻,然后再调出重点片段重新温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停下讲解要点。在这一阶段中,重点训练学生英语语言听说能力,所以在放英文电影时,笔者建议影片播放中英文字幕,便于让学生对照中英文对白,学生可以学到地道的、生活化的、自然的英语句子,同时可以比较欣赏中英文的差异。

③电影观后拓展阶段。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在观看电影后,教师带领学生对影片内容开展讨论,分析人物,采用多种方式,如模仿,复述,演讲配音,短剧等。比如在观看影片《泰坦尼克号》后进行模仿短剧练习,如有的学生模仿杰克和露丝最后落水的片段,有的学生模仿男女主人公初识的片段等等,学生在模仿中既要注意语音、语调、肢体语言的模仿外,还要注意并揣摩主人公的情感、心理变化,通过练习使学生提高了英语听说能力。对于高职的高年级学生,还可以开展改编剧本,续写剧本的短剧练习。当然这些训练拓展方式应循序渐进,且不可不分析学生特点,盲目求成。

四、结语

当前,随着我国的文化交流和经济贸易与国际日益接轨,国家对职业教育非常重视,旨在培养现代社会的应用型复合人才,而其中对外语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英语教学目标定位在以培养较强的阅读能力为主的同时,应该重视听、说等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以满足国内及国际的需要。高职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利用英文电影进行高职英语听说教学,努力创造愉快和谐的英语交际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参与,真正做到“英语的愉快学习”。

参考文献:

第7篇:关于配音的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动画设计;教学模式;改革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开设的动画设计类课程一般都为Flash。像这种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现行的教学一般都是先介绍各种工具、菜单的使用,提出和解释知识点,最后举例说明。这种模式的教学方法淡化了《动画设计》课程的应用特征,容易给学生造成空洞、枯燥的印象,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和学生课下自学的主要依据,而目前《动画设计》课程的大多数教材编排并无新意,像是一本软件使用手册。这样的教材编制显然不够合理,不仅本末倒置,而且在课程结束之后学生只学会应用Flash进行动画的简单制作,碰到真正的设计任务却无从下手。因此,《动画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亟需改革。

教学模式的改革

《动画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如果在讲课之前先介绍一个恰当的案例,边讲解边演示,学生会掌握得更加牢固,然后用任务驱动法布置练习题目,让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发现问题、收集资料,对课题进行探索、分析和研究,最后基于问题模式进行解决,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所以在Flash教学中妥善安排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非常重要,“案例导学与任务督学”正是Flash教学最适用的方法。

(一)案例导学,讲演同步

“案例导学,讲演同步”的教学模式,就是在《动画设计》课程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以案例为前导引出问题,围绕案例的设计过程,对普通动画知识与交互式动画能力加以整合,进行同步的传授讲解。这种教学方式与以往将授课重点放在设计上,案例只用来练习或验证工具的用法的传统教法不同,本教学模式以“案例问题解题”为主线,强调围绕案例对工具、菜单和语法进行相对集中的传授;并将简单的工具、菜单的操作运用于形象熟悉的前导实例,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也能将相关知识在设计时自然带出,使学习者的基础知识学习针对性加强,识记效率提高,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从而达到理论知识和设计能力同步提高的教学目的。

但在《动画设计》课程使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在选择案例的过程中要有阶段性,即要在一个知识单元开始的时候选用操作简单、结构明了的案例,只要能涵盖且突出该课程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即可,一步一步地做给学生看,以便让学生尽快掌握知识点的操作;其后,在每个单元的后期则需设计一些能覆盖整个单元和前面几个单元知识点的典型案例,目的在于巩固学生学过的知识,并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最后在课程快结束的时候,设计一些综合性强,有一定难度和深度,需要学生认真思考才能完成的案例,借此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引导运动的时候,可以先做一个抛物运动给学生看,进而做一个地球自转的例子让学生感觉该知识点贴切而实用,最后再讲雪花或树叶飘落的例子。每一个例子都会有很多知识细节让学生学习,只有通过这种形象生动的例子,才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并掌握这些知识细节。而在讲“遮罩”这个知识点时,可以设计一个把遮罩和引导运动综合应用的例子,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任务督学,分层促进

“案例导学”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而“任务督学”则能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任务前置是指将作业提前在单元前导案例演示完毕时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能学有目标,带着问题和任务去听课、学习,用探究问题和布置任务来激励学生,使他们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其实施方式是,任务前置,难度分层。

难度分层则是由教师参照案例进行扩展、变形和深入,举一反三地提出几个难度层次渐进的任务,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兴趣选择一项去完成,其目的是兼顾不同水平的学生,从而使学有余力的学生不会因为任务简单而降低学习兴趣,而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通过努力完成任务,增强学习信心。

任务前置和难度分层的教学方式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由于学生带着任务和问题学习,他们对教师在授课中有意省略或无意遗漏知识点的发现率大为增加,教师在解答时,还可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看书寻找解题答案,增强其成就感,以形成良性循环,促进自主学习。

在《动画设计》课程教学中使用任务督学,应注意构建合作学习模式,发扬团队学习的精神。Flash开发的交互式动画设计过程复杂,功能模块多,需要开发人员精诚合作才能开发出高质量的动画软件。因此,应将团队开发模式的思想贯穿于本门课程教学的始终。在具体操作中,可以通过课程设计的方式将学生分组,让“拔尖”的学生作为各组的负责人,教师拟定一些题目,每个小组完成一项或多项题目,从而让学生学习Flash软件的整个开发过程。教师要教会学生怎样进行系统方案的制定、系统功能模块的分析、系统设计等,在学习过程中还要引导他们取长补短,密切合作。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经实践证明适合于本门课程的特点,效果令人满意。例如,在任务督学的过程中,布置课题“动画短片——我的大学生活”,先定位动画短片的主题和名称,例如情感片、幽默片或者是哲理片等,然后确定动画短片的文字剧本,关键是设计故事的发展思路;再确定动画短片的整体风格和创意设计,确定动画短片的人物和背景设计,任务设计包括人物的形象、表情、衣服、动作等,背景设计包括人物所处的时代、地点、天气、道具等;最后确定动画短片的分镜头脚本、动画短片的动画设计及动画短片的合成,包括特效、配音配乐和等,以此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新模式的注意事项

兼顾传统的讲授方法传统的《动画设计》课程的讲授基于教材,重点在于工具、菜单的使用,注重原理和知识的系统性;案例导学则基于实际的问题,注重实用性、应用性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两者各有特点,不可偏废。因此,要根据课程内容的性质,在以案例引出问题、解决问题为教学主线介绍动画设计方法的同时,注意将传统教学和案例导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保证传授知识的相对集中、完整与连贯。

突出理论及实验课的不同重点与传统的讲授方法相比,该教学模式增加了实验的要求,有助于调节理论与实验课的侧重点以解决理论课时不足的问题,即课堂教学以演示讲授为主,上机实验则以设计、调试和语法验证为主。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分配是合理的。围绕设计介绍的语法功能需择要点讲解,不必过细,可将设计过程和深入理解留待学生上机时进行。在机房实验中,借助集成开发环境学习并掌握设计要点,较之课堂讲授工具少了许多枯燥和抽象,但是其间教师要注意总结和传授验证语法的方法。

改革考核方式,重视学习过程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考核方法设置得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成绩的合理性和客观性。《动画设计》课程的考核分成两部分:一是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可以指定一些平时讲过、练过的例子,规定时间让学生完成。二是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可让学生自己设计作品,规定一个期限上交。

教学实践证明,案例导学与任务督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很适合《动画设计》之类的课程,能够明显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较快地掌握该门课程,迅速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的动画设计能力,教学效果显著,深受学生欢迎。

参考文献

[1]齐艳华.关于Flash实验课[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2005,(2).

[2]安丽杰.Flash网页动画教学琐谈[J].辽宁师专学报,2005,(1).

[3]刘广聪,等.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5,(2).

[4]于鹏.Flash MX动画设计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第8篇:关于配音的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体会;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R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a)-137-02

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1]。要求学生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具备合理设计制剂处方、科学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科学制订给药方案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为从事制剂研究和应用工作奠定基础。

为达到上述教学要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回顾近年《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中实践过程,调阅教研室多年上课后的师生评语及追寻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反馈信息,结合本学科当前的教学工作状况,广泛阅读他人已发表的教学改革方法和经验,总结以往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值得肯定的地方,拟采百家之长,进一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

1 大学课程的时间设置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这门专业课程在多数院校都是安排在大学的最后一个学年才开始学习,但其内容涉及到许多《高等数学》 (微积分、线性代数等)的基础知识,而《高等数学》则安排在大学一年级,其后几年的课程均很少涉及[2],这样就造成多数学生对一些高等数学基础知识的遗忘,尤其对那些原来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面对药代动力学部分中大量的公式推导,感到既抽象难懂,又枯燥乏味;另外,《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这门课程本身安排的学时就很少,教师课堂上没时间为学生补习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部分学生学习上感觉困难。因此,建议在课程时间的安排上,召开基础课代课教师与相应专业课代课教师的座谈,明确专业课中需要基础课教师重点讲授的内容,进而在时间上两者相衔接,尽早让大学生学习过基础课后,即开始相应专业课的学习,这样既有利于基础课知识的巩固,也为学好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不必对相同内容进行重复教育,从而节约教育资源。

2多媒体课件的应用

本院自从2004年在本科药学专业开展《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教学以来,全部采用Powerpoint课件进行教学,该教学模式可将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复杂的作用机制简单化,同时辅以鲜明、生动的动画,总体上受到了学生的广泛好评,也使教师从整节课的“写写擦擦”中解放出来;但从听课教师及学生的反馈中也发现不少问题:①个别课件制作的质量问题,如非关键字过多;内容摆放位置不协调;字体大小、颜色对比不合适,动画制作质量参差不齐等;②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主导作用的减弱,由于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全部使用Powerpoint课件,个别教师甘于居于幕后充当“配音演员”的角色,缺少了形体语言的表达,给学生造成照本宣科的感觉,使得师生的互动及学生的学习热情明显的降低;③不同教学内容应采用适宜的授课方式,如教材中生物药剂学部分关于不同制剂在体内、体外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多为文字性的内容,采用Powerpoint课件教学,以动画对药物的体内过程进行生动的演示,可使枯燥的内容变得鲜活起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药代动力学部分,由于存在大量公式的推导,教学过程中,采用Powerpoint进行授课,同时利用Excel中作图及计算功能缩短公式的推导和计算时间,由于屏幕尺寸的限制,致使公式推导的过程前后无法连贯,个别学生反映课件显示速度过快,思维跟不上。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对药代动力学部分的教学应在Excel辅助计算的基础上,结合文献[3]提供的方法“课件与板书相结合,由板书逐步讲解其中的推导过程并随时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慢慢地跟随教师的讲解把握其来龙去脉,放映的课件中只清晰地列出重要的中间公式及最后的结果”进行教学,或许可收到较好的效果;④多媒体课件的广泛应用,使部分教师其他方面的教学能力出现下降的趋势,由于制作Powerpoint课件,尤其其中的动画需要大量的时间,加上教学中其他教学方式的较少应用,致使部分教师对板书、教案及教学笔记的书写与更新、学生思想动态方面的研究等方面的能力有所下降,因此,应提高对教师多方面的要求和考核,使之各方面的水平不断提高。

3 实验部分的教学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课是培养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加强实践教学,突出能力培养是实用型人才教育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查阅文献、课题设计、操作技能、论文写作和课题汇报的能力。笔者尝试了以下方法:

3.1验证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是采用经典的基本实验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验证以往的实验结果。对于验证性实验,实验课前,教师围绕实验内容提出系列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实验内容,熟悉相关理论和实验步骤,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时教师随机对学生进行提问,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促使学生课前认真预习,当然,学生也可自由说出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看法;实验中,学生不一定非要按课本或老师要求去做,可以有自己的主张和创新,允许学生实验失败;实验结束后,各小组成员不得擅自提前离开,要逐组汇报实验结果和心得,共同探讨实验成败的原因;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提出实验中的观点和注意事项,对实验成功的小组进行表扬,对于实验失败的小组,只要对失败的原因分析的有条有理,同样给予鼓励。

对一些实验前的教师演示性实验,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可借鉴文献[3]的方法,实施全程录像,录像中用一些特写镜头将实验操作的难点表现出来,学生就可清晰地看到每一个操作步骤;另外,学生如果对某一部分不理解,可以对这部分重复观看,教师只需进行必要的讲解和指导,这样就减少了复杂的示范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3.2 综合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主要涵盖了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药物分析学等多学科的内容。在教学活动中,以国家药品临床研究机构I期实验室为依托,把接到的横向课题按实验要求对学生进行讲解,要求学生按照科研的一般程序,在学校图书馆或系部电子教室自行查阅相关文献,按照拟定的格式和目录,以其所学尽力撰写研究者手册、实验方案和知情同意书,选择较优者在全班公开讨论,对一些大胆的设想和有创意的设计方案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并对其可行性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这样既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创新能力,又可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受试者筛选期间组织学生参与和见证健康受试者的知情同意书的签署和身体检查等各环节,从参与实验中更清楚地认识受试者的入选、剔除的条件;样本采集过程中,分批组织学生参与受试者的管理、监督服药、样本采集、样本的分离及受试者的监护工作;样本检测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高效液相色谱的使用、实验条件的摸索、样本的预处理、进样分析等;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专业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生成统计报告;然后按照一定的格式撰写实验报告;最后制作幻灯,要求学生随机个别汇报,师生共同评定;最后,要求主要参与者撰写科研论文,在学报的大学生园地版面上发表。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逐步掌握了文献的检索方法、实验前的准备、实验中注意的事项、报告的撰写和科研论文的写作及汇报,目前已在学报的大学生园地上发表了“阿奇霉素分散片生物等效性评价”等科研论文2篇;并且学生从幻灯片制作、课题汇报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教师授课的艰辛,也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偶尔的出现小瑕疵能够给予充分的理解。经过综合性实验项目的学习和训练后,多数学生基本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较复杂问题,并具有一定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3.3 探索性实验

探索性实验是以提高学生独立实验能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从去年开始,本院对药学学生实行导师制培养,就是每个教师都要从班级里随机抽取数名学生,负责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及科研能力的培养。各个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领域,先把自己的研究情况介绍给大家,然后分发材料,让学生逐渐熟悉研究内容并跟随教师或教师的硕士研究生学习实验技术,聆听硕士生的课题汇报,再从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下载相关文献,反复研读,初步掌握基本的科研思路和实验方法,然后自己选题或根据教师的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和计划,相互学习、共同讨论,促进学生个体之间知识的交叉,同时学生的热情、无拘无束,充满想象力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也不断激发教师的灵感,为其研究带来新的思路。

4 讲授例题与作业设计

药代动力学部分涉及大量的计算,必须通过不断的计算演练,才能熟练掌握各药代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解题思路,因此,例题与作业是课程设计中的必要部分[4]。对于典型例题讲授时应着重于解题思路的点拨;其次,可选择《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3版配套的习题集,选择其中与实际应用密切联系的题目进行讲解,也可给学生进行针对性地布置一些作业。下次上课时,先行提问,再相互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出不同的解题思路。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考核工作

5.1 理论课的考核

目前对学生的理论课的考核,主要还是通过传统的闭卷式考试来进行,但闭卷考试因限于考试篇幅和难度的需要,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知识本身的记忆能力,而考察理解与应用能力的题目相对较少。考试成绩的高低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大程度上只是片面反映学生的短期记忆能力。文献[5]所介绍的半开卷考试的考核方法,一方面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培养,另一方面也注重了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值得借鉴。

5.2 实验课的考核

为加强学生实验技能、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将实验课的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比重由原来的15%提高到30%,实验课的考核内容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实验报告的撰写及实验内容的回报等,尤其对整个实验过程中那些表现突出、有独到观点的学生,要求教师应记录在案,给予适当的加分鼓励。

总之,本院从2004年开始开设《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这门课程以来,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虽取得了一点成绩,但应该更清醒地认识到教学中的不足,今后一定努力加强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以生为本”,博采众长,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梁文权.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

[2]景荣荣,张文祥.药物动力学模型的发展对数学教学的启示――数学应用案例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4,17(4):380-381.

[3]郭波红,金描真.多媒体课件在生物药剂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论坛,2008,5(10):91,158.

[4]邹豪, 陈琰,鲁莹,等. 药物动力学教学实践中常见问题的探讨[J]. 药学实践杂志,2008,26(3):226-227.

第9篇:关于配音的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数字媒体;项目教学法;实验课程;教学改革;课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4016503

基金项目:绵阳师范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MnuJY1210);四川省教育厅资助项目(DM201214)

1项目教学法及其特点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进行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这种方法起源于美国,盛行于德国,是一种以培养关键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在项目教学法中,教师和学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来贯穿教学的始终,项目通常要有计划好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并在项目结束时,要有可以看到的实际产品或成果。

1.1项目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项目教学法主要有三大教学理论支撑: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活动教学理论和多元智能教学理论。

(1)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的知识学习不是从零开始的,而是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背景的建构,不是转变现成的知识信息,而是基于原有经验的概念转变。这是项目教学法最主要的理论支撑。

(2)活动教学理论认为,活动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比较自由、不拘形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法。其核心是让学生自己活动和思索去获得新知。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多种器官参加学习,兴趣浓厚,乐学易懂。活动教学旨在改变过去一贯学生的被动参与心态、“接受者”角色,促使学生由消极被动的学习向积极主动的学习转化,使认知和情感得到和谐发展。项目教学法其实就是活动教学的一种具体形式。

(3)多元智能教学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的。这一理论认为,从基本结构来说,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智力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智力是在一定情境中解决问题并创造价值的能力,智力就是在生活中解决多种问题的能力。以学生活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正是这一理论的具体运用。

项目教学法强调以实际项目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中心。项目教学法是近年来备受推崇的新型教学方法,建构主义、活动理论、多元智能教学理论等为这种新型教学方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1.2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笔者通过课程实践,总结出项目教学法的多种特点:

(1)教学内容切合具体而真实的生活。项目教学法根据学生在本门课程中的具体需求进行立项,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融于一个个具体项目之中,每个项目涵盖到多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项目驱动进行教学。因此,项目内容可以做到与学生生活相关,更加具体而真实,学生的学习认同感更强,兴趣更浓。同时因为项目所涉及到的问题是活生生的、不断变化发展的,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来分析问题。

(2)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师生良性互动。以实际项目驱动的教学过程,教师不再照本宣科,教师的教学内容可以变得更加亲切而具有探讨性,学生可以随时与教师保持平等的思考地位,可以平等地与教师以及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探讨。这种互动更加高效而和谐。

(3)学生学习手段多样而高效。项目教学法不再仅仅停留在班级授课制上,学生具有更加自主的学习途径和学习手段。学生可以组织成团队进行学习交流;可以利用各种认知工具和信息资源来陈述他们的观点,支持他们的学习;可以充分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手段搜集整理各种资料;可以利用移动网络设备如智能手机进行及时协商合作、实践创造。

(4)学习效果好而且能力培养丰富。项目教学法既让学生学习了书本上要求的知识,同时又让学生参与了实践活动;既学习了知识,又进行了探索创新。这就使得学生的收获不仅是知识的收获,更是能力培养的收获。概括来说,项目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协作和互助能力、交际和交流能力、探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5)学习评价方式多样。在项目教学法中,学习评价更加人性化,结果更能真实反应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更具有连续性。在完成项目的不同阶段都能够对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情况进行评估。项目教学法不但对结果进行评价,同时也强调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真正做到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对个人的评价和对小组的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之间的良好结合。

2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及其实验课程特点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个全新交叉学科。它集艺术创作与数字技术应用为一体,培养具有数字媒体技术理论基础和艺术理论基础,掌握数字处理技术在网络多媒体、影视艺术、平面设计等领域中的应用原理、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获得系统的数字艺术创作训练,能利用先进的数字媒体技术手段来进行网络多媒体艺术设计、CG创作、数字影视节目制作等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主要专业课程有数字媒体艺术概论、数字媒体技术导论、视听语言、数字摄像与非线性编辑技术、项目策划与管理、数字音频制作、影视特效制作、平面设计、计算机网络、视觉传达设计、动画设计与制作、角色与场景设计、游戏动画创作实践、虚拟现实技术等。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的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数字影视制作方法、数字声像合成技术,能熟练运用拍摄、编辑、特效制作等技巧创作数字影视作品;掌握游戏软件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具备开展游戏软件开发能力;掌握动画设计的基本理论,具有能运用相关软件制作动画、漫画、插画的能力,具备创作二维动画、三维动画的能力;掌握数字媒体产品开发项目的策划与管理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则;具备组织、控制、管理、推广项目等方面的能力。

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身特点来看,既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修养,又要求学生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综合能力。从对学生的知识能力要求来看,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是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而在能力培养所依托的课程中,实验类课程尤其重要。实验教学一直是实现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训练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各种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实验教学环节中,我们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探索,希望尽可能促进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团队精神的提升,项目教学法是一套比较优化的实验教学方法。

3实践项目教学法运用策略与方法

笔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实践,探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基于项目的教学方法,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同时还让学生学习到专业技能。下面以《数字摄像与非线性编辑技术》实验课程为例,阐述项目教学法的具体策略与方法。

3.1熟练掌握技术基本功,做好课程基础实验

技术基本功包括了理论基础知识的应用,以及课程实验需用到的相关技术基本技能。这些都应该在平时和课程前期进行训练。课程基础实验,是为学生验证已经学习过的理论知识、以及训练课程基本技能所设置的实验。教师将实验过程进行操作演示,学生在第一时间进行模仿操作。这类实验一般在理论课程开设期间同步进行,是对开设课程所学理论知识的模仿和实践,这类实验内容对培养学生的技术基本功,以及踏实和钻研的学习习惯十分有益。《数字摄像与非线性编辑技术》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基础实验内容较多,因此在课程开设之初的16~20个课时,要求学生完成基础性实验。学生通过完成各科课程基础实验,可以对理论知识加深理解、可以学会完成一个简单任务所需要的完整步骤和技能、可以学会撰写合格的实验报告。这是项目教学法实施之初的前期准备,是实验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法的首要环节。

3.2自主选择团队组合,明确项目任务

(1)自主组队和选择项目。一般在课程开设初期,教师向学生提出组队要求,包括团队规模限制等。学生在团队规模限制范围内自主组队。这样能让兴趣相投、能力互补的同学尽量组合在一起,有利于团队分工合作。在《数字摄像与非线性编辑技术》实验课中,按照每4~5人组成一个项目团队,团队成员按规模自由组合。

(2)完成项目策划书,明确团队总体任务。经过基础实验后,综合型类别的项目任务需要开始实施。其中制作项目策划书是很重要的一环,它可以提纲挈领地对项目整体提出要求,明确当前实施项目的任务,但不必过于细节,以免约束团队成员的思考创新空间。大体上,各个团队对于项目需完成的作品主题、作品形式、完成时间、完成内容、成果形式等需提出相对明确的规定。项目策划书是在团队组建完成后,由团队负责人组织团队成员协同起草完成。教师作为指导者参与,提出建议和修改意见,目的是确保学生的项目实施更有针对性,同时能在本课程以及前期课程的知识和能力范围内完成。针对《数字摄像与非线性编辑技术》实验课的特点,项目策划的整体要求是完成一部短片的拍摄和后期编辑。每个团队独自确定短片主题、内容、影片类型、时间等;可以自己编制剧本,也可以用现成剧本进行修改;可以拍故事片,也可以拍记录片。最终完成影片策划,并形成策划书和定型的剧本等文档资料。

3.3促进团队协作,优化成果成型

实验课程中实施项目教学法的第三个环节,就是要发挥团队的优势,让成果成为大家的成果、成为促进学习交流的成果,形成成果不是目标,是培养能力的手段。同时,建立起一套按照计划进行项目进展交流和评分的机制。在相近项目主题的情况下,这种机制更容易促进每个团队对需完成项目进行探索分析,从不同角度进行创作。然后定期组织几次团队间进展交流会,鼓励学生团队间相互评论,互相学习各团队的优秀方面,对各团队不足的地方相互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这种协作交流,每个团队最终的成果将会是多方意见的综合,成果更加全面,对问题的解决更加优化,成果的科学性、艺术性更强。在《数字摄像与非线性编辑技术》实验课的项目进展中,在团队创作分镜台本时,教师需要定期参与创作讨论,指导学生利用各种诸如镜头、音响、音效等技巧来进行分镜台本的创作;在小组进行取景拍摄过程中,教师可以参加每个团队个别或几个镜头的完整拍摄,这样可以进行实际经验的第一手传授。同时,组织几次小组之间的交流讨论,互相分享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这种方法相当有效,能够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促进协作精神的培养。

3.4定型项目成果,分享总结得失

(1)项目教学法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要及时对成果进行总结分享,让优秀的成果作品加深学生的印象,让不足和失误之处成为学习的典型。在项目完成时,每个团队应形成数字媒体作品、作品设计文档等成果。这些成果的形成过程,也是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又一个关键环节。教师需要对其进行多方面的指导,特别是对于成果演讲稿(PPT)而言,如何系统地、逻辑清晰地表述成果的总体设计工作;如何用更精炼的语言,确切地表述设计理念与思想,如何对成果进行分析和评述是学生亟需储备的能力。这一点,笔者从历次带领学生参加各类比赛的过程中体会深刻,也是教师们应该关注的重点。

(2)团队间评价、团队内个人评价、团队外人员评价组成形成性评价成绩,总结性评价成绩以组织项目成果集中汇报评分得出。全班同学出席,邀请多位专业教师进行现场点评与评分。通过小组总结和教师点评的方法,查找优缺点,让学生对所进行的项目乃至以后从事的数字媒体艺术工作有一个更深的认识。

(3)组织各小组作品的展出与分享。利用当前各种媒体工具让学生们的成果得以传播和分享。利用展板展出如平面设计等静态类数字媒体作品,利用校园网和因特网展示动画、影视类多媒体类数字作品。

在《数字摄像与非线性编辑技术》项目实验完成时,学生最终形成了一系列的资料,包括项目策划书、剧本、分镜台本、镜头素材、配音素材、片头设计素材、环境音效素材、背景音乐素材和最终经过后期编辑形成的短片作品,以及用于课程答辩分享的PPT等。在学期结束前组织成果汇报(课程答辩),由多位老师共同进行成绩评定。然后,存档学生作品并上传学生作品到网上公开分享。同时,推荐优秀的团队参加全国各级别短片大赛等。通过一学期的实践,笔者发现该种方法切实可行、行之有效,既提升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各种能力,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4结语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特别强调学生的应用实践技能,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实验课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是对课程改革和探索的一种新的尝试。通过这种有利于启迪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尝试,我们改进了实验教学方法,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驱动式实验教学模式,形成以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为主的学习方式。建立了多元实验考核方法,统筹考核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激发了学生实验兴趣、创意灵感,提高了实验能力,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1\]邬彤.基于项目的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9(6).

\[2\]高志军,陶玉凤.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9(12).

\[3\]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教学模式探索\[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4\]任月琳.关于数字媒体类课程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7(2).

\[5\]礼平.基于项目的主动学习理论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 (11).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