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美术教育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如果我们说科学是理性,那艺术就是感性,两者相互促进,很多的艺术家本生就是科学家,如达芬奇,大家知道他是一位大画家,有可能不知道他还是一位富有想象力的科学家,他设计的“飞行器”草图已经具备了现代飞机的特征,这就得力与他精通数学、解剖学、力学等,所以艺术家既需要丰富的科学技术知识,又需要丰富的想象能力。艺术需要技术的支持,以版画为例,传统的版画从材料上我们可以分为木板画、铜版画、石版画,这几种版画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甚至上千年都没发生多大变化,可近二十年科技技术的高速发展,版画的画种和制作方法也悄悄发生变化,出现了利用丝网感光技术绘画的丝网版画,丝网版画以其写实的造型,突出的肌理效果,特殊的感光特征,得到大家的肯定。综上所述:艺术与技术的融合就是传统美术教育和电脑设计的融合。
1传统美术教育是电脑设计的基础。虽然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绘画与设计已经可以不再需要笔和纸,但传统美术教育还是一切绘画的根本,好比一座楼房的地基,基础不打好,房子站的住;同样的道理,绘画基础不扎实,想要用电脑进行绘画和设计,那是相当的困难。传统美术教育在教育系统中经久不衰,这与它的重要地位分不开,传统美术教育是经过历史的检验,是艺术的宝库。传统美术教育在职业教育体系下就只剩下素描、色彩、速写、图案等绘画基础课程,绘画基础课程是一切艺术课程的基础。现在的职业教育中艺术专业基本都已变成电脑设计课程,所以电脑设计学习,说道底就是美术基本功底的学习加上电脑操作技术。如果你理解电脑设计为电脑加上美术,那么电脑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产物,是科学生产力的代表,但是它只是一个工具,任何人都能用,可谁会用,用在什么方面,这就要看使用它的人有什么能力,当“美术”拿起了这个工具的时候就注定这个工具带有美术的特性,美术除了绘画就是设计,所以绘画是电脑设计的基础。所以只要重视基础绘画,打下扎实的绘画基础能力,才是学习电脑设计的根本前提。
2电脑绘画课程是传统美术教育课程的进化与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传统美术教育在职业教育中前期叫基础绘画,进入专业课后就叫设计基础。在前期基础绘画可以训练学生构图、透视、造型基础、色彩基础、设计基础能力,主要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设计习惯能力,对专业的帮助很大;后期的设计基础课程,是在学生完成绘画基础课程之后,有了一定设计思维能力,可以根据设计的需要创造新的绘画基础方法和表现形式,反过来对基础绘画起到促进作用,更好的为专业服务。
3传统美术教育课程在专业课程中是不可取代的。电脑绘画已经取代了传统意义的绘画工具,所有的绘画操作都是在电脑上完成,所以部分学生就认为传统美术教育不重要了,可以不用开设绘画基础课了,直接电脑设计课就行了,所有在学习传统美术教育课程的时候就没兴趣。这是不对的,电脑设计最初的出现是被用于工业生产的,它缺少传统美术的人文基础,在美学情感上的表现,没有那么随心所欲。电脑设计只有和传统美术教育相结合,在传统美术教育的人文基础之上,发展自己的人文素材。另外传统美术教育的培养能力,是一切设计的基础,没有传统美术教育的造型基础,没有传统美术教育的审美能力,没有良好的文化素养,设计就会缺少内容,缺少欣赏的价值。在五年制高职教育中,所有的传统美术教育基础课程都是围绕一个目的在开设,就是为专业课程服务,而专业课程基本都是电脑设计课程,所以绘画基础课程和电脑设计课程就是因和果的关系。在学习电脑设计课程时,不管需要任何绘画前提条件,绘画基础课程都能给予解决,这就是两者并存,缺一不可的关系。
本文作者:石春林工作单位: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
摘要:小班幼儿刚从家庭走进幼儿园,年龄小、手部动作不够灵活、美术目标不明确,不知道想画什么、该怎样画,为了更好的培养小班幼儿的美术兴趣,文章对此提供了一些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小班美术;教育活动;美术内容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3-0128-02
一、选择适合他们身心发展需要的美术内容
美术内容是指幼儿在美术过程中所要表达的内容或者是美术的主题。在选择美术活动的内容时主要遵循以下几个规律:
1.内容的趣味性。美术和好奇是幼儿的天性,可是小班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短,只有趣味性强的美术内容才更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才能调动起孩子的热情,让孩子们更好的参与到美术活动中来。比如,在开学初期,选择点画《一串葡萄》,让孩子们用自己的小小手指点画出心爱的水果葡萄,还可以把自己的作品当成礼物送给爸爸妈妈,用手指点画水果充满了趣味性,孩子们特别投入。再如,印画《小手树》,在教师的演示后,请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变出漂亮的小手树,让孩子们感受到浓浓的趣味性,孩子们自然而然的更加喜欢美术。
2.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小班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都不够完整,骨骼正在生长发育期,不能够长时间的握笔,对于美术技巧的掌握更是很少,在美术教育活动中要循序渐进的渗透美术技巧,让孩子们逐渐掌握简单的美术技能,更好、更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行美术活动。比如,在入园初期选择包含简单基本技能的内容。比如,包含简单曲线、简单涂色、简单构图的内容。《母鸡下蛋》《蜡笔舞会》练习用笔,练习画圆形和直线;《长长的梯子》练习用剪刀剪直线。
3.内容的审美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艺术”目标中指出:“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内容与要求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可见内容的审美性对孩子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在选择美术教育内容时除了要求孩子亲自操作的,还应该多选取名画欣赏,让孩子们开阔视野,汲取大师们的精华。
4.内容与本园实际情况相结合的灵活性。由于城乡差异、地域差异、气候不同等,各园的幼儿接受的美术教育也不相同,适时、适当地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让孩子们的教育活动来源于生活,为生活服务。如在秋季请孩子们收集各种农作物的果实,用它们进行粘贴画;利用贝类的壳进行摆贴画。
二、进行科学的活动设计
1.确定美术形式。在进行美术教育活动之前,要选择好美术形式,只有好的形式才能调动起孩子们的好奇心,调动起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全心全意的投入到美术活动中来,从而喜欢参加美术活动,并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性,所以美术的形象性特征便成为小班幼儿表现自我的最佳方式。形象性就要求小班幼儿的美术形式以操作性强的动手多的添画、印章画、手指画、滚画、海棉球摔画、粘贴画、拓印画、刷画等。
2.设计导入方式。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节美术教育活动的导入部分就能紧紧吸引住孩子的注意力,为本次美术活动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不是所有的导入方式都适合所选的美术活动,要根据美术内容和活动的形式以及本班孩子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如《一串葡萄》活动是以观察实物葡萄导入,把葡萄直观形象的展示给孩子们,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刷画《刷刷刷》是以情境小鸟的大房子开始导入的;《长长的梯子》也是以情境救火导入活动的;《小雨伞》是以欣赏导入的;《有趣的风车》、《猫妈妈绕线球》是以儿歌开始的;《彩虹汽车》是以故事导入的。适合小班幼儿美术活动的导入方式主要有:观察、欣赏、谈话、儿歌歌曲、谜语、故事、游戏、情境导入等。
三、在活动过程中注意适时恰当的引导
有了好的导入方式,还要把握好活动过程中的指导,孩子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在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的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引导才能培养孩子自信,让孩子喜爱美术,在美术中得到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从而培养孩子对美术的兴趣。
在活动中要注意语言语态美,让孩子们感受到平等、亲近,让孩子喜欢听、愿意尝试。还要注意提问的技巧,使孩子在简单准确的提问中获得适当的引导和启发,获取有助于美术的信息,推动活动顺利的进行。教师要注意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幼儿,掌握活动的进展情况,对活动的整体情况作出把握 ,促使美术活动成功地完成,更好的培养小班幼儿的美术兴趣。
四、不能忽视幼儿作品的品评及交流,要给幼儿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为孩子提供作品展台、展板或是作品栏,同时给孩子们互相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有机会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作品的内容,在欣赏幼儿作品时,教师要真诚的给与幼儿鼓励和肯定,让幼儿喜欢美术活动,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敢于展示自己的作品,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充满自信和成功的满足感。
例如,在班级的门口设立一个幼儿作品栏,让孩子们都能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孩子之间、师生之间乃至家长和孩子之间都能进行交流,使其愿意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并从美术作品中获得独特的自信心和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设计艺术;设计文化;大众美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J502文献标识码:A
随着美术教育的发展和普及使美术教育更多的进入公众的视野,越来越多的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近年来美术相关展览的增加,艺术品投资的火热,报考各大美院考生的急剧上升等,都昭示着美术教育正进入一个繁盛的时期。然而,在美术教育大众化呼声渐高的时代背景下,相对于精英教育,我国大众美术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还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影响我国大众美术教育的主要力量是什么?怎样才能不断提升和加强我国大众美术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本人认为,我国各种设计活动在艺术和文化方面对大众美术教育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同时我们从实现大众美术教育的目的来看,中国的设计在许多方面也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设计作为一项面对大众的艺术活动,具有刺激和引导消费的作用,当然也具有教育的作用。几乎每个人每天都接触着各种各样的设计结果,或产品,或媒体,或建筑等等。随着设计活动在我国的不断发展,设计几乎覆盖了整个社会活动。它所具有的社会影响和传播力远胜过精英教育,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左右大众审美倾向的强大力量。而在设计的教育功能的体现上,设计的艺术与设计的文化无疑是直接影响着大众美术教育的主要力量,成功的设计结果传达出来的艺术思想和文化信息,不仅能与接受该设计的大众产生美与文化上的共鸣,同时还能使其接受对美与文化的再认识。所以,如何利用好设计所具备的教育功能,更好地提升和引导我国大众美术教育的水平和走向,是当下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设计艺术对大众美术教育的影响
大众美术教育是以大众为受用者的美术教育,是大众树立正确审美理想,提高审美能力的美育教育的核心内容,目的在于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满足人类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Jones在《设计方法纵览》一书中提到“设计是表达一种精粹信念的活动”,是一种直接面对大众的艺术活动,设计艺术与一切艺术形式相同,必将向大众反映的是设计者的艺术思想、情感和技艺水平。各种各样的设计结果都向大众传达着设计者对美的理解,传达着设计者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情感,即设计艺术对大众美术教育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
“如工业设计的艺术性是工业设计的生命。它与纯艺术不同的是,工业设计不‘炫耀’艺术,工业设计的艺术是完全属于‘大众’的。”[1]以苹果公司iMac产品为例,从1998年诞生,它与前一代电脑的唯一不同就在于产品外观极具艺术性的设计。这款拥有半透明的、圆润的蓝色机身的电脑重新定义了个人电脑的外观,并迅速成为一种时尚象征。之后3年内,它一共售出了500万台,与前一代实用功能相同的电脑相比,iMac产品巨大的销量说明大众接受的不仅仅是该电脑的实用性,更重要的还接受了其电脑外观设计的艺术性,所以至今iMac依然是设计师和大众公认的优秀设计。
同样,建筑设计的艺术性也对大众美术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建筑在西方的文化传统中是视觉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雅典卫城那些雄伟的建筑物早已失去了建筑本身的功能,但其具有的艺术性影响了整个西方世界的艺术思想和审美观。帕特农神庙完美的柱式就来自数个世纪建筑师对其艺术美感的反复打磨而形成的。正是因为多立克柱式和爱奥尼亚柱式的完美结合,其具有的巍峨不失秀美,坚强不失柔和的艺术形象使其成为建筑师的圣地,成为后来大众对建筑审美的衡量标准,虽然其形式不断演进,但其艺术性一直影响到了近现代建筑,成为古典美的象征符号。
无论是工业设计还是建筑设计或是广告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等,在其设计史上,设计师们对设计作品的艺术追求与对大众文化的诠释从未停止过。反过来对大众而言,设计作品所传达的艺术思想是以他们为目标的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这样的形式在符合大众现有审美眼光的前提下,逐步引导大众审美情趣的发展和大众审美观的形成。设计艺术对大众美术教育必然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设计文化对大众美术教育的影响
文化广义上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设计通过人为的创造活动来实现价值,其创造的结果都有着自身的意识形态从而形成了设计文化。设计传播的人文文化,设计本身的主流文化,传统设计形成的经典文化及设计语意形成的行为文化等等对大众美术教育都能产生重要的影响。
设计不仅传播美的文化,也传播着人文社会的文化。德克霍夫认为“设计是文化的肌肤”,而文化是设计活动中艺术表达的基本观念,是艺术最核心的内容。例如设计艺术在色彩运用中,红色产生的美感来源于中国大众对民族文化的共识或国外在接受中国民族文化中产生的认同感。2008年奥运会标的设计就是通过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强烈的传达了民族文化的特点。这就是说设计结果体现的文化或创造出的文化能产生人们对美的共鸣或引导,设计传播着文化观念,改善着人们的审美观。
在室内设计发展中,不管是文艺复兴后古典式的繁复的装饰还是当今流行直线为主的极简主义设计,都在特定的时代,留下了当时主流文化的痕迹,让大众在接受设计文化的同时普及了当时的大众美术教育。在30年代的产品设计中出现的流线型到现在还影响着人们对美的理解。例如,汽车的设计自流线型设计诞生起,它的设计主流至今始终没有脱离以流线型设计为主线。这是流线型的设计文化带来的结果,这种主流文化深刻的影响了人们对产品设计尤其是汽车外观设计的审美意识。
在社会大环境下整体的设计活动形成的文化现象改变着大众审美的整体走向,由于设计文化的历史积淀,设计的经典文化同时还能对大众在具体某个设计结果的审美心理上产生不同的感受。也就是说,不同历史形成的设计文化影响着大众对不同设计结果的美感认知,如具有东方特色的门环和现代L型不锈钢门把手的设计分别具有不同时代文化积淀所带来的不同的美感。门环的设计虽然不是当代设计的主流,但因为其历史积淀下的文化,同样能唤起大众的审美认同感。又如1938年推出甲壳虫汽车后,大众品牌在1998年再次推出了新甲壳虫汽车,时隔60年甲壳虫复古的外型在当代主流设计风格面前独树一帜,新甲壳虫汽车的外观再次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这一实例说明了虽然延续至今的主流的设计文化影响着大众的审美意识,但过去形成的经典的文化积淀依然能引起大众对美的共鸣。
不同的设计语意引导不同的行为方式,设计语意的改变产生了新的行为方式。设计语意形成的行为文化必然影响着大众的审美观和行为方式的兴趣转变。大众对新的行为方式达成共识以后也就是形成了新的设计文化。这不仅冲击了大众对原有行为方式的审美态度,同时形成了对新的行为方式的审美观。例如从圆环状门环到L型门把手用不同语意形成了人们对直接推拉开门到旋转把手推拉开门两种行为方式的转变。又如,八十年代的电视机等电器产品上布满各种复杂的按钮,以显示其产品的科技美感,复杂的按钮设计传达的语意是一种复杂的操作行为,在当时大众的审美意识对这种复杂的操作行为认为是科技的美,是时尚的,是美的。而现在电视机等电器产品上按钮越来越少,甚至只有一个按钮。一个按钮的设计传达出的语意是使用时一键式的操作,这改变了大众原来的审美态度,开始逐步认为这种一键式操作行为才是时尚的,美的行为。
以上几点说明了设计文化较大的影响着大众美术教育。
三、我国设计需要完善的几个方面
设计艺术和设计文化对大众美术教育有着教大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设计艺术和设计文化必须摈弃对大众美术教育的不良因素才能正确引导大众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向。从大众美术教育来看我国的设计艺术和设计文化,中国设计存在不少需要完善的方面。
1、中国设计需要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
大众美术教育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在于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民族民间文化。这甚至出现在中小学新的美术课程标准中。“不同的民族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价值观、世界观、审美观并以此形成独特的生存方式,也就是会形成特定的文化。这种文化是民族精神的依托,被一些学者称为‘精神植被’,它使得一个民族的所有成员紧紧地凝聚在一起,使得一个民族拥有自尊的资本,使得一个民族获得生存和延续的生命力,因此应该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传承,在经济全球化、文化接触日益广泛的今天,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显得尤其重要。”[2]当下中国设计对民族化设计的呼声很高,但始终还没有达成民族设计的共识。由于民族化设计的有无并不影响单独设计结果所带来的商业利益,民族设计并没受到足够的重视。借鉴日本的设计发展来看,它从1953年前后开始发展自己的现代设计,到80年代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设计强国之一。它的设计以民族化的、具有历史传统的设计和国际化的、发展中的现代设计并驾齐驱,在从模仿西方设计到成为自主设计强国的发展过程中,民族文化在设计中并没有削弱反而增强。模仿学习西方设计,对于中国设计的初级阶段来说同样是必须经过的过程。但在设计业快速发展了数十年的当今中国,设计已经不应当只从商业利益出发,更应该兼顾在设计作品中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体现。只有在注重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才能使中国设计在吸收国外设计的精华的同时不至于盲目模仿而造成设计文化松散的局面。美国动画《花木兰》取材于中国,但纵观影片却是美国文化的基调。丹麦的家具设计世界闻名,但不管是中国餐椅,还是埃及凳,这些来自他国文化的元素,最终都成为丹麦设计具有平民化、田园化的设计文化的代表。设计强国正是因为形成了各自的民族化设计以各自的独特性格才能影响着国际设计的走向和环境。国外设计在很多时候也运用中国元素,但这并不影响其自身的民族化设计,这在于他们已经在国际上形成了独立的设计语言,有着自己的民族文化民族性格的支撑。中国设计只有在不脱离国际设计大语境的基础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形成中国设计的独立语言,才能更好的利用自身资源,弘扬民族文化,形成对大众美术教育的力量。否则,“民族的就是国际的”这句话只能成为空谈。
2、中国设计需要建立自己的文化形象
设计因其创造的结果形成了文化现象,而同时设计因为是人为的创造活动,设计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活动。迪尔若特在《超越科学和反科学的设计哲理》一书也指出设计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它依附于科技,也提升科技产品的附加值,是对科技产品的再创造。一方面,设计是具有独创性的艺术活动,另一方面,它是有条理的科学活动。正因为它的创造活动源于人对更好的设计的追求,包含了人的社会行为与文化思想。在整个创造过程中,设计行业的活动本身就成为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价值不直接作用于大众,但却会间接影响大众对设计者的观感。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代中国,设计需求变得十分紧缺,由于发展中企业和厂商对短期利益的追求,设计管理的不完善等原因,使得设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设计周期缩短。设计流程和设计结果都以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厂商对产品的最低要求为目标。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仅是使中国设计的设计结果缺乏独立的艺术与文化而失去竞争力,我国设计的文化形象也就受到了极大的损害。以国产手机的设计为例,大量的模仿国外的成功案例的外观,以期从中获得利益,其结果就造成了国产手机品牌在大众心目中低人一等的现状,大众对中国设计的文化观感和信任度也不断下降,不少自主开发的设计成果也得不到认可。难以形成象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设计的良好口碑。近年来我国产品对品牌意识已经觉醒,不少品牌产品在国际上的地位开始提升。例如,联想手机作为国内品牌,以其自主开发的外观设计,多种极具民族特色的机型,已经开始开拓自己的市场并逐步得到了大众的认可。中国设计应该赶上建立自我形象的好时期,作为附着于设计结果的文化活动,各种产品形象应该互相依托提升,祛除抄袭模仿等留下的不良影响,建立起我国自己良好的设计文化形象。
3、中国设计需要加强艺术与文化的统一
当下中国设计气氛活跃,设计从业人员增长迅速,也不乏产生优秀的设计作品。中国设计正处在摸索中崛起的阶段。除了上述两点需要改善之外,在设计活动中,艺术与文化的整合是完善以上两点后急需解决的问题。艺术脱离文化就没有了内容,文化脱离了艺术就没有了形式。目前艺术与文化的相互脱离已造成了中国设计力量的松散。一方面,民族文化和审美价值需要通过设计艺术的再创造进行传播,另一方面设计艺术缺乏文化的支撑,尤其缺乏中华文化的体现。1988年曾经轰动酒业的“酒鬼酒”的酒瓶设计可以说是个很好的例证,正是因为黄永玉设计出的“酒鬼”酒瓶独特的,极富民族风味的艺术造型的成功,才使中国酒文化的特点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使“酒鬼”打入了国际市场,创造了极高的商业利润。湘泉酒业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但之前湘泉酒的包装设计十分平常,直到湘泉酒推出“酒鬼”酒瓶独特的艺术形式湘泉酒业才得到大众的广泛认同。同时,“酒鬼”酒瓶的艺术性来自于酒文化的支撑,其造型来自中国文化的普遍认同。若失去了文化的支撑,也就只能成为一个普通的土罐。从上可以看出,中国设计只有加强艺术与文化的统一,才能产生具有影响力的优秀作品。
总之,从实现大众美术教育的目的出发,大众美术教育需要充分利用好设计这一直接面对大众的艺术活动,同时设计艺术和设计文化需要民族文化的支撑,需要建立起良好的形象,并在艺术和文化的统一上加强。这样才能真正使中国设计在国际上占据一席之地,发出自己的声音,成为影响中国大众美术教育的一股主要力量。
参考文献:
在高校的城乡规划专业中,美术课程贯穿大一整个阶段,共计128课时,是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基础课程,需要美术类教师进行辅导。然而,城乡规划学科培养目标与美术类学科培养目标完全不同,导致很多美术类教师在给城乡规划专业学生上课的时候觉得无所适从,不知道应该教什么内容,怎么教。我本人就有这样的经历:我从美术教育专业毕业,刚给城规学生上课时发现学生们的专业目标和我自己所学专业目标是不同的,学生美术基础也参差不齐,若按照美术学科的教学方式授课,学生也能有一定进步,但学习所得知识不能良好运用于自己的专业。而且教师的授课基本都按照美术类学生进行培养的,在第一学期开设的美术(一)课程中教授素描,在第二学期开设的美术(二)课程中教授水粉,环境艺术专业的老师讲室内设计图和马克笔。学期末时,每个班学生的绘图方向以及掌握的绘图技法都不一样,无法与后期课程良好接轨。城乡规划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学生在毕业时要掌握城乡规划、城乡设计和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能力。这需要美术课程给他们打下良好的基础。我在思考,能否根据城乡规划这个专业的学科目标和培养计划,制定适合其发展方向的美术课程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情况,我在授课时进行了实践,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根据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模式,在设计教学项目时,第一个环节是进行学习需要分析,美术教师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以满足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学习需要的满足除了需要相应的教学内容之外,手绘水平和技能也影响和制约着学习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因而对学生的分析也成为学习需要分析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学习需要分析的方法有三种,一是内部参照需要分析法,二是外部参照需要分析法,三是内外结合学习需要分析法。结合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培养计划,我认为,使用内部参照需要分析法更为恰当。“内部参照分析法是由学习者所在的组织机构内部以已经确定的教学目标或工作要求对学习者的期望与学习者学习(工作)现状作比较,找出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从而鉴别学习需要的一种分析方法。”由于培养目标的定位是比较大范围的,教师就必须先收集学生目前的学习状态,将美术课程的知识、技能要求具体化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作为收集目前学生学习状态的依据。结合城乡规划的学生的现实情况,开设美术课的是大一的新生,本科招收的学生是文理兼招的,这些学生文化课成绩较高,但大部分没有进行过美术方面的专业训练,不像艺术类的学生,在进大学之前已经对美术方面有深刻了解。在如果教师还按照艺术类学生的标准去对待,这些新生会跟不上进度,他们本来对美术课就有恐惧感,在压力之下,有些学生甚至可能会生出讨厌这门课的心理。针对这些没有美术基础的大一新生,我认为需要设计与他们相适应的教学模式。而在城规专业来说,美术课程的目标是要锻炼学生的手绘能力,使其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可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形成设计图纸;对渴望深造的学生而言,考研需要考快题这一科目,他们也有掌握手绘技法的必要。我认为,美术课结课时,城规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绘图时,造型准确,有较强的表现和塑造能力(包括比例、结构透视、特征、空间关系等);正确理解对象结构及体面关系,并能完整地表现;还要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以便适应专业需要。那么教师期望学生达到的手绘能力和学生目前零基础手绘能力之间的差距就是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需要明确了,教师的教学目的也就明确了。
并且在学习需要分析时,我发现要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方向问题并不存在教学资源上的约束。第一,现有的教学设备是画板和画架,学生们在手绘中需要的工具是已经准备好的;第二,以往的教学资料往往是《素描教程》、《水粉》等等,教师可以向学校申请更换教材,如《钢笔建筑手绘》、《建筑风景速写》等;第三,教师在备课时,要进行新的教学系统设计;第四,学校和教研室非常支持教改项目,这就促进教师改革创新,这为教学设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创建了良好的条件。于是,对我校城乡规划专业2015级学生授课时,我改变了教学方式,上课之前根据以上指标体系进行测验,测出学生真实的美术水平;同时结合调查问卷和观察表,直接从学生处获得信息。我发现,在一个30人的班级中,上课前66%的学生对美术课有畏惧,认为自己没有基础,无法学好这门课;50%的学生不了解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期中10%的学生有怠惰思想,觉得没有必要学习美术课;96%的学生是完全没有美术基础的;100%的学生都认为上课可能会学习如何画石膏像、静物等内容。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授课时把城乡规划这门专业的培养计划跟他们讲清楚,让学生理解本专业的美术课与美术专业的美术课有区别,美术专业要练习石膏静物,但城乡规划的美术课是不一样的,单纯练明暗、光影这么细化的内容对他们来说是偏离学习方向的,应在掌握一定基础的情况下多练习建筑风景类绘画。不仅在学习内容上发生改变,教学手段上也要改进:把学生按照美术基础高低分成三个部分,美术基础较为扎实的学生,教授内容以写生为主,让他们能用流畅的线条表现自己的创意和想法,作业要求能画出想法新颖、结构准确的建筑物和绿化环境;有一些美术基础,但不够扎实的学生,以临摹课本和好的作品为主,让他们多看优秀手绘图,了解自己的不足,打好基础后,再慢慢进入手绘阶段;对于大部分零基础的同学,要从头开始教,先掌握透视法则,初期可以借助直尺来辅助绘图,再到阴影的表现、树木的表现等等。通过分类教学,学生们可以相互借鉴,相互督促,进步就比较快速。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课堂上我增加了美术鉴赏模块,教师挑选出国内外优秀的手绘作品,指出其优秀之处,供学生参考。每节课的最后要对班中所有学生的作业评讲,大学生思维新颖,乐于表现自己,且接受能力高,评画环节能让他们对美术课的兴趣更高昂。
关键词:艺术设计;民间美术;教育;传承
艺术设计教育在现阶段的社会中获得了广泛的重视,由于环境稳定,艺术文化领域获得了充足的外部条件。民间美术是艺术设计教育中的组成部分,但正在走向没落,学习者更多倾向于当前流行的艺术形式,对民间美术的兴趣并不大,由此导致民间美术的传承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根据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和民间美术的特点,合理选择传承方法,保留民间美术教育的固有组成部分,减少民间美术瑰宝的流失,是今后的重点工作。
一、民间美术传承的困境分析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民间美术的时间较长,拥有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过程中,比较追求的是新兴艺术类型以及流行的教育方法,民间美术的传统性,与当前的艺术设计并不符合,二者虽然在本质上都隶属于艺术的范畴,但在发展道路上却走出了两个方向。所以,民间美术传承出现了较大的困境。首先,民间美术的学习者不断的减少。艺术设计经历的每一次历史变迁,都将改变研究的方向和追求的目标。民间美术虽然也随着历史的推移而改变,但改变的幅度非常小,其想要更多的保留传统内容。学习者主要是跟随大的潮流来发展,因此他们对民间美术的兴趣程度较低。其次,民间美术的内容与现代艺术设计出现了冲突。对于民间美术而言,无论是创新还是内部体系的优化,都必须在一定的规范内进行,一旦有人尝试打破固有的规则,就会遭到相关人士的谴责,甚至是引起极大的舆论压力。与之相反的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讲究的是个人的极限创造和天马行空的想象,追求各种打破常规的艺术形式。二者在观念、方法上的冲突,导致很多人都选择了现代艺术设计,主观上抛弃了民间美术。第三,国家对民间美术和现代艺术设计,均保持中立态度。这就导致民间美术失去了最大的支持,后续发展表现为乏力状态。
二、民间美术传承的可行性分析
艺术设计教育在长久的探讨和分析中,认为民间美术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请项目较多,其中有相当数量的项目,都隶属于民间美术的范畴。一旦民间美术失传,艺术设计教育的空洞就无法弥补,对国内的艺术事业发展将构成严重的威胁。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艺术设计教育中民间美术的传承,必须要在可行性上进行分析,才能明确相关执行措施。
1、艺术设计教育提供了较大的平台
民间美术的传承,倘若要在客观上获得较大的提升,就必须借助艺术设计教育的平台作用。在国家看来,民间美术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瑰宝,但如果执行一系列的强硬措施,势必会在艺术设计教育中产生较强的负面影响,这并不是最好的结果。为了能够将民间美术更好的传承下去,分析其中的一种可行性为,将艺术设计教育作为基础平台,广泛开展民间美术传承。首先,艺术设计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无论是在理论水平上,还是在专业基础上,均有良好的条件和能力,可作为民间美术传承的有效载体。其次,艺术设计教育的各个院校,均具有广泛的硬件设备,这正是民间美术所需要的。所以,艺术设计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占有了绝大部分的艺术空间,但却在不知不觉中为民间美术传承提供了较大的平台,有利于民间美术在“绝望”之际获得新的进步。
2、艺术设计教育帮助民间美术获得延伸
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民间美术之所以在现阶段的学习者、拥戴者比较少,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民间美术守着固有的内容,未进行全面的延伸和创新,给不了社会需要的东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申请过程中,民间美术更像是“一个未被开启的大门”,同时还有很多的人守着,不希望民间美术获得延伸。艺术设计教育在长久的发展中,最大的功能就在于,帮助任何一种存在的、已知的艺术形式进行发展,民间美术也不例外。第一,艺术设计教育的研究方向,多数是当前比较流行的内容。倘若民间美术能够适当的与当下研究相互结合,相信可以获得较大的创新,学习者和拥戴者的数量将增加,为传承提供更多的帮助。第二,艺术设计教育的固有研究成果,完全可以与民间美术进行共享。由于国内的艺术领域发展,正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将民间美术和现代艺术相结合,是一条可行性较高的研究路径。第三,艺术设计教育,已经是公认的“大环境上的艺术类别”,民间美术是被包括在内的。前者有必要向后者进行延伸处理,并获得更大的价值。
三、艺术设计教育中民间美术的传承措施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民间美术的传承并不容易。从价值的角度来分析,民间美术所拥有的价值是无限的,但必须获得相关领域和社会的认可,否则依然不能进行有效的传承。艺术设计教育为民间美术提供了较大的平台,还可以促使民间美术更好的延伸,传承可行性是可以肯定的。研究民间美术传承的具体措施,需要结合当前的客观情况来完成,避免造成传承方向的错误和内容的缺失。
1、培养民间美术教育的师资队伍
民间美术的传承,必须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中获得提升,否则很容易“各自为政”,造成民间美术的派别、门类过多,对将来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传承目标,认为培养民间美术教育的队伍,可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应将民间美术的一些高手,或者是公认的艺术大师邀请到院校当中,逐步建立纯正的民间美术师资队伍。例如,天津的泥人张,是我国民间美术的公认代表。泥人张的第三代传人——张景祜,就曾经被邀请到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进行教学。陕西的民间剪纸艺术大师——库淑兰也曾被邀请过。这些艺术大师在社会上具有相当的影响力,是民间美术教育队伍最需要的人。其次,师资队伍在建设过程中,还应该明确每一位教师的具体责任。民间美术的传承工作,不能再依靠传统的“收弟子”形式来完成,必须要考虑到社会的发展与需求。将每一位艺术大师的责任、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明确后,便于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增加民间美术的学习者、拥戴者。
2、开设民间美术课程
艺术设计教育中民间美术的传承,在获得师资力量的帮助下,应进一步的开展相匹配的课程内容。当前的艺术教育比较开放,但不可能无任何的规章、制度,开设民间美术课程,是为了让学生系统的学习民间美术的内容,丰富自身的艺术内涵。当学生拥有一定的基础之后,才可以进一步的拓展训练,逐步了解到民间美术的更多内容,完成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本文认为,民间美术要改变目前的状况而真正地“活”起来,学校教育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高等学校设计艺术专业的文化情境中,通过组织民间艺术家、专业教师传授知识与技艺,可使民间美术的技艺与民间美术的精神得到传承与延续,实现民间美术的再创新。这样不仅为民间美术提供了新内容,同时也给民间美术提供了新形式。当主体对象发生根本性改变以后,重新融合后的民间美术必将产生新的艺术生命力。民间美术课程包括理论和技法两个方面。理论方面,可讲授我国各种类型的传统民间美术发展演变的历史、不同地域文化下的民间美术的风格特色,以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兴趣;技法方面,可讲授一些民间美术的材料、工具、制作过程、生产工艺等,以培养学生对于民间美术的制作能力。
3、增加民间美术专题讲座、现场展演
民间美术经过历史的影响,自身的组成内容和各种文化内涵都比较丰富,想要将这些东西更好的传承下去,就应该将民间美术的内容充分展示出来,并以此来获得更多人的支持。增加民间美术专题讲座、现场展演,是一项高度可行的措施。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不仅能够让学院内的人深入了解民间艺术,同时在展演过程中,吸引了相关机构、企业的注意,联合进行民间美术的传承,进一步扩大了工作的空间。例如,校企联合过程中,开展民间美术专题讲座、展演,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相关机构、企业进行工作,既能将民间美术更好的传承下去,同时还可以在价值的创造上有所提升。建议在今后的专题讲座、展演工作中,可以尝试采用高校的专职教师授课和邀请民间艺人进行专题讲座与现场展演相结合的形式,充分利用高校的区域优势,加强民间美术教育。所谓区域优势指的是可以以高校所在的周边地区较发达的民间美术类型作为学习和研究的重点。民间美术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是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民间美术的发展是不能脱离民族文化特别是本土文化情境的,因而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将民间美术引入高等学校设计教育,要充分利用其地域性的特点。
四、总结
本文对艺术设计教育中民间美术的传承展开分析,当前的民间艺术获得了社会和业界的双重肯定,传承工作正在紧密开展,成果方面非常丰硕。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民间美术将获得更高的传承水平。
作者:陶涛 单位:四川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新词.当代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对传统民间美术资源的传承[J].大舞台,2013,09:221-222.
[2]辛琳琳.民间美术在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J].大舞台,2010,10:190-191.
关键词:新时代;美术与艺术设计;教育改革
美术与艺术设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日常生活中不能缺少美,相关人员需要提高美术与艺术设计教育的整体水平,提高美术与艺术设计教育的认可度,增强高校美术与艺术设计教育的师资力量。这样能够从整体上提高美术与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同时,这样也有助于让美术与艺术设计更多地呈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一、美术与艺术设计教育目前面临的阻碍
美术与艺术设计教育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阻碍,相关研究者需要结合美术与艺术设计的发展现状展开具体分析。1.缺乏明确的教学培养目标部分高校对于美术与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培养体系不够完备,培养目标模糊。部分高校在实际的考核过程中过于注重量化考核的实施,岗位目标、教学原则、职能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导致一些教师对教学质量不够重视,同时忽视了对于教学效率的全面提高[1]。在美术与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没有用多样化的指标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难以解决当前美术教学中分层教学的问题。部分教师没有采用具体的标准化建议和相应的量化考核指标体系,没有明确地规划既定教学任务和预期教学目标。这样限制了绩效激励性作用的有效发挥,进而导致教学目标缺乏明确性,最终难以形成明确且具体的教学职能。2.部分艺术类高校缺乏绩效管理机制部分艺术类高校对教师实施绩效管理水平考核,但在具体措施的落实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教师在根据绩效考核结果构建管理体制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时,部分艺术类高校没有按照绩效管理体制对教师实施严格的检查和考验,没有为教师提供较多的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在专业培训方面也没有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现阶段,高校培训激励对象主要为一线教学人员和一线科研工作人员,且培训激励项目也十分丰富,但部分艺术类高校没有在教学实践中采用有效的培训激励机制。对于艺术类教职工而言,部分人认为其工作福利相对较少,高校往往难以有效满足他们在实践中产生的需求,其晋升空间也相对较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和质量,进而直接影响预期教学目标的实现。3.部分艺术类高校的激励体系不够健全在充分挖掘教职工在实际工作中的潜能方面,绩效机制将会发挥十分重要的助力作用,如果激励机制存在一定的缺陷,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激励机制缺乏竞争力,可见绩效激励机制的构建、完善与具体执行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高校如果不能结合自身的特殊性展开具体分析,将会直接影响高校激励体制的完善程度,进而影响师生的学习和发展,对教职工发展平台等也会产生负面影响。这些实际问题对于教职工个人才能的展示和发挥影响较大,同时还会影响教职工实际工作的开展。缺乏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将难以完成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考察,同时也会影响其职业素养的提高。4.美术与艺术设计学习缺乏合理的安排美术与艺术设计学习需要建立长效机制,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和学习,或安排不间断的时长较长的大课。另外,美术与艺术设计创作有时还需要合作完成。美术合作学习这一模式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式学习,也可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式学习。其中,在部分高校,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式学习模式缺乏合理的时间安排,尤其是对学习小组内部的实施安排不够科学。部分学生的自主规划能力相对较低,学习积极性不高,对小组学习缺乏浓厚的兴趣。部分学生对于给出的课题教学方向了解得不够透彻,难以及时完成正确的课程规划,以致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难以做到取长补短、相互借鉴。这些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术合作学习的效果。5.合作学习没有结合课堂实际从整体方面分析,部分教师未能结合课堂实际开展教学。从局部方面分析,部分高校忽视了对课程特点、教师教学水平以及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等的考量,这将影响到实际课堂教学中对美术与艺术设计教学硬件条件的利用,有的硬件设施难以因地制宜,有的硬件与高校其他设施难以契合进而难以充分发挥作用。部分高校美术与艺术设计活动的具体教学方法和学习成果都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如,一些教师对于美术课堂教学形式和教学过程设计的掌握不够精准,以致美术课堂教学缺乏针对性和明确的教学目标[2]。部分教师采用的美术课堂教学内容不够丰富,进而难以增强学生参与美术与艺术设计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6.教学体系不够多样化我国高校的美术教学体系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从苏联引进,更早期由一些留欧画家带回祖国,沿用至今,存在一些陈旧的理念,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新时代需求。一些高校的美术教学以“画得像不像”为标准,而忽视了意象美术的发展。艺术设计教学在我国起步较晚,一些高校采用的教学方法单一,设计思路老套,学生可发挥的空间较小,以致艺术设计教学滞后,社会采用率低,难以很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部分高校的艺术设计教学不被重视,高校之间缺乏广泛的交流和学习,这些都影响了教学体系的多样化发展。7.教学没有充分结合社会实际美术与艺术设计是创造美的活动,应该结合社会实践服务社会。但部分高校的美术与艺术设计教学闭门造车,与社会实践脱节,向学生传授的教学观念落后、不合时宜,难以满足学生对于美的需求,进而影响了美术与艺术设计课堂教学的效率,造成恶性循环,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在美术与艺术设计社会实践中,教师要大力拓宽应用领域,积极践行“设计无处不在”的理论,同时把从社会实践中获取的经验带入教学课堂,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但部分高校不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大型展览、比赛等活动,也没有响应相关部门的号召开展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社会实践活动,没有建设各种社会实践基地,以致课堂教学缺乏画家和设计师的专业指导,培养出的学生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8.教学缺乏国际视野新时代,部分高校缺乏国际视野,与其他国家高校的交流有限,部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没有与其他教师相互学习。部分高校缺乏对历史观念的探索和发现,没有采用长效的交流机制,没有与其他高校之间搭建起长期交流的桥梁,也没有引进留学归国人员授课[3]。
二、新时代开展美术与艺术设计教育的建议
1.明确岗位目标和教学职能在思想上,高校要高度重视美术与艺术设计教学,积极建立美术教育绩效考核机制。绩效考核机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不能过于注重量化标准,而是需要根据岗位的实际教学目标和教学职能加以完善。在教学过程中,高校要重视对教师教学完成质量和效率的考核。在美术与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用多样化的指标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层次,解决当前美术与艺术设计教学中分层教学存在的问题。高校要增强绩效考核机制的实效性,促进岗位目标、教学体系的建设和完善,采取有效的措施明确岗位目标与教学职能,在分析高校组织结构和教学职能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措施完善绩效管理体系。2.建立美术课程绩效管理机制提升教师的绩效管理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绩效考核的最终结果构建与之相匹配的绩效考核管理机制。学校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积极引进有序且完善的绩效管理机制,全面发展并实施绩效考核举措,建立健全学校培训激励机制。现阶段,高校的培训激励对象应主要集中于一线教职工人员、科研工作人员,并应结合学校的情况展开具体分析。艺术类高校要丰富培训激励项目,采取多种措施,完善培训激励机制,让教职工循序渐进地参与全国相关培训。对于艺术类高校的教职工而言,高校可以采取多种政策适当地增加教职工的工作福利,满足艺术类教职工的合理需求,以此提高教职工的实际工作能力,拓展艺术类教职工的工作晋升空间,有效完善高校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提升高校专业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促进预期工作目标的实现。3.科学安排美术教学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科学的安排,从班长到各个学习小组,再由学习小组组长到学员个人,小组学员之间的良好配合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而且能够增强学习小组的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学员的学习能力,进而做到相互兼顾、彼此互补。如,教师可以采取以一带二学习小组组合、成绩优秀的学生带成绩稍差的学生的学习小组组合等,这些都是极具优势的组合。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性格作为划分学习小组的依据,尽可能地避免学习小组中学员矛盾的出现,同时应避免将多名自卑或不敢表达自我观点的学生划入同一学习小组。4.美术教学要结合实际一方面,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尽可能丰富,并且以此为基础有效增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对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真实学习情况要有足够清晰的认识,因材施教,将多种教学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另一方面,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对于绘画水平存在差异的学生,教师可以尝试让他们参与形式多样的学习小组,以双人合作的学习模式参与美术教学活动。5.美术教学体系要多样化在美术与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要避免以画得像不像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而要建立以学生意向表达为主线的评价标准,强调学生的主观感受,采用丰富多彩的创作形式,引入民间美术,将传统文化引入课堂教学,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建立与完善多种教学体系,冲破教学体系单一的牢笼。6.美术教学要结合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为美术与艺术设计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美术与艺术设计教学要为社会服务,开拓更广阔的美术与艺术设计社会实践领域,使教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增加课时量。高校要建立长效机制,高度重视社会实践,同时要引入奖励机制,将实践学分计入学生的学成绩。7.美术教学要有国际视野美术与艺术设计既蕴含传统文化的内涵,又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教师需要采用多渠道的交流方式,具备强烈的交流意识,将中西文化结合,进而为我国的美术与艺术设计教育创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
新时代,高校不仅需要提高美术与艺术设计教育的质量,而且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将新的时代特色融入美术与艺术设计教育,将美术与艺术设计教育和生活有效结合。同时,高校需要加强美术与艺术设计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尤其需要明确美术与艺术设计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魏官禄.新时期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创新设计理念教学研究[J].艺术家,2020(2):130-131.
[2]孙奎利,龚立君.艺术与科学融合背景下艺术院校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索[J].建筑与文化,2020(8):181-182.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美学艺术教育;室内设计
一、室内设计
室内设计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方向大二时所开设的专业课程,课程的设立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室内设计中展示空间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着重分析展示空间中的元素,锻炼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培养具体形象塑造转换能力与图纸的平面设计能力,使学生独立设计出空间,并对空间的体量、材质比例和色彩有更直观的体会。这一课程在整个本科教学环节中处在一个较为特殊的阶段:该课程的先修课程为设计色彩、设计基础、设计素描等基础性课程;其后续课程为室内设计Ⅱ、室内陈设设计、室内建筑设计规范等专业课程。对比前后课程关系可知:该课程的先修课程偏向于设计基础,主要为绘画基础与构成要素教学,偏向于美学艺术类教育体系;后续课程则偏向于专业理论学习,特别体现在建筑设计规范、防火规范以及由室内设计Ⅱ开始的工装设计课程中。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与认识,是值得我们探讨、研究的课题。
二、设计学科特质
讨论室内设计的学科特质,可以从学科的实际应用及运用前景方面切入。室内设计专业应用于室内空间的塑造而参与到人们的生活中,设计始终是围绕人这个中心讨论的,人则以一种动态的方式存在于三维空间中,所以设计师设计并通过施工完成的空间并非只是一种静态的、供观赏的或满足人们的视觉审美而存在的作品,而是动态的、随着时间流动、能介入人们生活的存在。所以,设计与其他传统的美术形式如绘画、雕塑或工艺品有着显著的区别。空间的设计是需要介入人们生活的,因此,为了满足使用者的心理与生理的需求,空间的设计就不能只使用艺术的手段,也需要运用物质的技术手段,才可创造出功能合理且美观舒适的物质空间,使其成为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载体。室内设计是为满足社会需求而产生的学科门类,是多学科交叉综合应用而形成的学科,涉及的自然社科类学科包括物理基础、材料学、人机工学、建筑工程技术、心理学等。
三、美学艺术教育与设计教育的联系
在我国,大部分高校艺术设计院系的室内设计专业由室内装饰、工艺美术纳入现代艺术设计学科演化而成。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内的设计类教学体系主要包括绘画基础教学、图案以及工艺美术教学。随着现代设计教育概念的引入,由绘画基础加三大构成的新的教学体系,逐步发展成现在的设计教育体系。其中,绘画基础教学一直得以保留,说明了室内设计专业需要辩证地看待美学艺术教育,设计学科本身也有着开展美学艺术教学的必要性。1.美学艺术教育在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中的支撑体现。传统的美学艺术教育对室内设计专业课程的支撑主要体现在视觉表现层面。设计表达:绘画基础教育所带来的是学生对于空间造型审美与立面上二维平面形式的美感塑造能力的提升,并且使其在三维空间中能够熟练地把控整体的视觉表现效果。空间构成:运用美学艺术中的构成原理可以在空间内合理地分割块体,或在平面上对布局适当把控,塑造出具有和谐感的构成比例关系。色彩基础:运用美学艺术的色彩原理,结合心理学中的人对色彩的认知理论,能更好地创造出合适的空间。计算机设计表现:结合艺术表现形式与新技术的应用,使用计算机技术结合美术艺术教育,使学生掌握相应的计算机软件操作技巧,更准确地表达出室内设计中的形体,并结合建模软件及渲染插件,快速展示设计图的光影效果和渲染效果。2.从室内设计学科视角认识美学艺术教育。由于学科发展,不少高校的室内设计学科从美术学院中剥离而来,或由工艺美术类专业演化而来,因此,美学艺术与设计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过去一段时期,室内设计学科的定位较为模糊,部分教师容易在室内设计专业简单地使用美术教育的思维方式设计教学,进而导致了“美术教育为室内设计学科基础”的错误判断。这无疑弱化了室内设计学科的理性特质,容易导致教学内容的缺失。由从事室内设计工作的毕业生的反馈可以证实,过于偏向审美而忽视材料特性,力学结构的设计在实施过程中会因为工艺、技术等问题而无法完成,导致项目投标失败或最终完成效果大打折扣。因此,部分教师因美术专业出身而惯常使用美术教育思维进行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是不可取的,教师需要从室内设计学科的源头把控好美学艺术教育与技术教育的比例。
四、室内设计
关键词:中学美术课程“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教学探究
中学美术教学中“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设置背景是时展的需要,也是基础教育改革中全新教育观念要求下的全新的美术教育改革的结果。
一、“设计・应用”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在美术教学中贯彻设计应用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构建教学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下将从设计应用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进行深入的分析。
1.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教学具有陶冶情操,潜移默化的作用,初中生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学习美术能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教学中应用设计应用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
2.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
学生自主探究“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改变了原有的固定式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进而提升了学生的主观见解。
二、如何加强对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学的探究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中学美术教育史上的新的体系,为当前教育机制注入了新的教学生机,要求初中美术老师将教材知识和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将设计应用体系运用到实际教学中,进而达到提升学生美术见解的目的[3]。
1.加强社会实践
要想将“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落实到实践中,要求美术老师创新教学方法,由“封闭”走向“开放”,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创新,还要针对学生当前学习水平,确定合理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将学到的美术常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
2.创新教学理念
为了加强对“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探究能力,老师可让学生多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发现美术的魅力。
3. 完善教学体系
针对当前初中美术教育重理论的现状,要求美术老师完善现有的教学体系,将设计和应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构建多种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将美术知识应用到生活领域,针对学生的差异性,进行个性辅导,鼓励学生共同发展。
结束语
中学美术课程“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探究有助于促进学生对美术知识的运用,在学习中可创建多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进而增强学生的美术素养。
参考文献
[1] 马振龙.跨文化“艺术设计教育尝试”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04):10-12
【关键词】高中美术 地方资源开发 教学设计
我们倡导教师充分显示条件开发教学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完成美术课堂的教学目标。在高中美术课堂中,地方资源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它为高中美术课堂提供了丰富而独具特色的资源,使得学生能够了解地方特色和地方的优秀传统,在提高学生审美水平的同时又扩大了传统文化的传播。[1]我们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对地方资源的开发需要将地方资源与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完美结合起来,使得学生在热烈的气氛下快速实现教学目的。
一、课程资源开发内涵
美术课堂的课程资源开发是西方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概念,旨在通过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水平以及学习能力。在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之中主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来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使得学习过程能够顺利进行,教学目的能够完全实现。
我国教育部规定的对美术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是以继承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为目的,通过教师在高中美术课堂上的文化背景讲解、事物欣赏、模仿创作等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背景、蕴含的丰富韵味等,使得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传统文化,从而了解传统文化,喜欢传统文化,最后做到自觉传播传统文化。通过充分地将地方资源与高中美术课堂相结合,最后实现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以及审美能力的目的,促使学生美育水平的提高。[2]
二、高中美术教学中地方资源开发的意义
高中美术教学中地方资源开发的意义重大,需要我们对此进行一一梳理,希望能够借此提高高中美术教学中地方资源的开发程度,加大地方资源的比例。
1.丰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地方资源开发融入到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能够丰富高中美术课堂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高中教学中各个学科都加强了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得课堂的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是在美术课堂中,由于课件制作难度较高,要求较大等,所以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较少,使得高中课堂美术课堂难免流于枯燥。我们通过对地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给同学们讲述传统地方资源例如西北民间油画等背后蕴含的人文知识,精妙之处等,充分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到课堂之中,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美术课堂的效率。
2.传播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美育水平
高中美术课堂应该注重让学生对于美术作品多加欣赏,并且提高高中美术欣赏课堂的基础知识,让同学们能够在美术欣赏的过程中充分提高自己的美术修养。我们通过将地方资源例如民间画等,开发融入到高中美术教学当中,使得学生能够近距离接触到地方传统文化。在高中美术课堂中,我们通过让同学们欣赏经典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精妙之处;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具体讲述传统美术作品例如民族服饰等的制作方法等让学生理解古人的智慧和伟大,同时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美术的创造之中。[3]最后,让同学们对自己领略到的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行自我加工创造,实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3.促进特色课程建设,完善学校课程结构
我们提倡通过开发地方资源来丰富高中美术课堂的内容,通过将地方资源与高中美术课堂相结合,探索出一条新的,即符合高中美术课堂发展又带有地方传统特色的美术教学道路。我们通过将高中美术课堂与传统的地方文化的发展相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开设出一门充满地方特色、文化内涵、学科先进知识的课程,并且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的课程,从而实现学校课程结构的优化。使得学校课程从以往的死板、不重视人文知识、不注重传统中解脱出来,开创出一条新的以人为本的教学道路。
三、将地方资源融入到高中美术课堂中的教学设计原则
1.需要以传统文化为重点教学内容
传统文化在高中美术教育中占重要地位,我们可以通过传统文化的传播,提高学生的美育水平。例如在对华山壁画进行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理解华山壁画背后的故事,创作的难度以及创作的意境。让同学们充分地感受到古人的伟大,并且能够充分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传统表达手法的独到之处,使得学生都能够热爱传统文化,自主传播传统文化。
2.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对地方资源进行开发并且将其融入到高中美术课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地方资源的纳入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在兴趣的推动下完成高中美术课堂的教学任务。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各种手段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提升。首先,通过让学生欣赏地方传统文化作品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其次,通过教师讲解传统文化作品背后的人文知识来让同学们充分了解传统文化。最后,通过同学们积极参与到传统文化作品的制作中来实现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了解、继承和发展。[4]
小结
综上所述,地方资源的开发对于高中美术教学的提升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播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我们需要在高中美术的课堂教学中注重对传统地方资源的开发,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将地方传统文化充分融入进去,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带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最后实现学生审美能力的大幅提高以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英] 赫伯・里德.通过艺术的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2]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