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土地综合管理范文

土地综合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土地综合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土地综合管理

第1篇:土地综合管理范文

1、项目区所在位置

项目区位于公路以西,镇内,涉及新碰、野为、征拖、七氦、周开、平垛、蒋论、南可、四还、董是、小袁11个行政村,总人口2.0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209人,耕地总面积26427.82亩,2003年农业总产值7874.91万元,其中:种植业6369.32万元,渔业896.2万元,林牧业109.6万元,养殖业498.7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08元。

2、项目区农业资源情况

项目拟建区属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全年雨量充沛,总降雨量1000mm左右,日照充足,常年2305.6小时积温较高,日均气温13-16℃,无霜期较长,达220-240天。该地区地势高低洼不等,水网密布,河沟面积3198亩,80%左右的耕地面积地面增高1.8—2.5米,其中涝渍型低产田面积达9200亩,因此,在前几年农业结构调整时,开发了近380亩提水养殖鱼池,区域内土壤属勤泥壤种,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生态环境优良,灌溉水质较好,无污染,是发展稻渔共作无公害农业的理想基地。

3、项目区农业生产状况

项目区涉及5个防洪联圩,现有联圩基础较好,骨干水利工程完好率40%,联圩内有圩口闸42座,活口门15个,排灌动力苏Ⅱ泵5座,50泵5座,贯流泵2座,灌排总动力660千瓦,现有机耕路56条,机耕桥14座,基础设施已具一定规模,设施基本配套,农田灌排率达100%,渠系水利用系数100%,有效灌溉面积2.42万亩,这些为项目区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项目区产业结构以稻麦连作为主,提水养殖为辅,其中稻麦种植面积近2.1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6.8%。近年来,由于市场行情的不断变化,加之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全,良种推广未能全面的种种原因,特别是今年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大量发生,农民的种植效益大幅度下降,尤其是遇水灾年份,形势更是十分严峻。今年的武育粳三号水稻有三分之一绝收,三分之一亩产仅有200公斤左右,还有三分之一的最高产量也不过400公斤左右,另有少部分生产的稻谷为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十分畅销,由此可见,实行中低产田的改造,完善基础设施的配套,大力推广优良品种,确保农民增产增收,发展无公害农业势在必行。

4、项目区建设条件

——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交通条件非常优越,公路、河从镇内腹部穿过南北长27华里,公路从镇域的中部横穿东西长13华里,四通八达,水陆交通十分便利,而且镇又是位于市的较东部地区的家禽养殖重镇,东与陶破镇相靠,南有戴跨相邻,西与和垛接壤,北与昌还镇交界,辐射周边较多乡镇人气,财气比较旺盛,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因此镇是发展优质种植业和无公害农业的有利区域。

——基础设施初具规模。项目区内2.64万亩,虽有部分低产田和部分提水养殖,但灌、排、防等生产设施相对齐全,规范化程度较高,种植条件很好,条田方整化面积较大,十分有利于农业的综合开发。

——生态环境较好。项目区无工业污染和环境污染,东临靖盐河,南靠蚌蜒河,西近唐港河,北有车路河,中有梓辛河、界河,水系条件十分优越,水质清淅,空气清洁,是发展稻鱼共作和农业综合开发的理想区域。

——科技力量较为雄厚。有丰富的农业种植、提水养殖,包括家禽养殖的多年历史经验,广大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种植、养殖的新技术,有强大的农业科技队伍,农技、农机、水产、水务等主导职能部门均在项目区内。今年省下达实施的优质弱筋小麦项目建设就在该项目区内,并正在进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整体推进工作。全省水稻机插秧的试点工作就在我镇进行,省长亲自来我镇视察和指导,插秧机达50台套,实施机插秧面积达1万亩以上。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建设的依据

土地治理、低产田改造是国家重点农业开发项目,市是个农业大市,在全省及至全国都有较高的知名度,是典型的“鱼米之乡”,农业的模式是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新亮点,改造产田,强化设施配套,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对推动我市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农业质量,加速产业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区内有亩涝渍型和设施不够配套有低产田,严重影响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效益,必须进行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从而提高这类低产田的综合生产力和抗御片段灾害的能力,提升农业质量,所以既是农业发展的需要,又是农产品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农民增长收入的需要,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三、项目规划设计

㈠设计标准

①项目区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较大提高,通过项目建设,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加快项目区农业现代化进程。

②项目区有明显区域范围,按流域或灌区统一规划,并符合本地区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采取综合措施,集中整治,连片开发。

③项目区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实现园田化。

㈡水利措施

①灌溉工程:灌溉系统科学规划,田间灌溉设施、桥、涵、闸等建筑物配套齐全,性能与经济指标达到有关规划标准要求。

②排水工程:做到排水系统健全,排水出路畅通,渠系、桥、涵、闸等设计合理,建筑配套。

㈢农业措施

①农田工程:做到田(地)块要按有利于农业机械化和田间管理要求格田化,以有林道路或较大沟渠为基准形成格田。

②田间道路:做到布局(规划)合理,循环畅通,机耕路建设分干道、支路两级,干道要与乡村公路连接,满足中型以上的农业机械的通行,宽度为5m以上,支路能保证农机通行,晴雨天畅通,并配套桥、涵和农机下田(地)设施,便于农机进出田间作业和农产品运输,宽度3.5m以上。

③土壤改良:通过农家肥的施用,秸秆还田等土壤改良措施,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提高0.1个百分点以上。

④良种繁育与推广:项目区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在100%,在有条件而又需要的项目区建立优质良种繁育基地,修建种子晾晒场和仑储设施,配备必要的种子加工检测设备。

⑤农业机械化:做到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主要作业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

㈣林业措施

①项目区内主要道路、沟渠、河流两侧,要适时适树进行植树造林。

②人工造林苗林要达到二级以上的标准,造林当年成活率和三年后保存率要达到85%以上,林相整齐,结构合理。

③农田防护林建设,要达到林业部门规定的标准。

㈤科技措施

①农技服务体系:做到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完善项目区农业服务体系和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强化科技服务功能。

②技术推广:在项目建设期间,推广一定的先进适用技术,大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的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项目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与非项目相比,至少提高3个百分点。

③技术培训:做到在项目建设期间,对项目区基层干部、农民技术是和科技示范户先进适用技术培训,做到每个行政村有3—5名农业科技骨干,每10户有1户科技示范户。

㈥建设目标

项目建设坚持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实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来改造低产田,提高农田综合生产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通过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实现高产高效,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和形成地方特色,促进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①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田间建设实现农田标准化、方整化改造低产田,通过路、桥、渠、站、电及小型建筑物的配套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

第2篇:土地综合管理范文

为了巩固和加深课内知识,贯彻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给学生创造参与实践的条件,培养学生野外观察能力、提高自学能力,重庆市望江中学结合周围的乡土地理案例,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及大自然的教育。重庆市望江中学地理组综合多年来对本地区的野外考察情况,反复讨论,选定了一个供学生进行乡土地理综合观察的基地(见图1)。

二、基地概况

该基地地处铁山坪南段东侧,面临长江,青山绿水,自然和人文现象突出,非常有利于地理课的野外观察实习。

该基地观察内容丰富,既可以对褶皱、断层、植被特点、峡谷、温泉形成原因及河谷地貌等自然地理现象进行实地观察,又可以观察人文地理现象,如农业生产、如何充分利用旅游资源等。结合书中地理知识,拓宽学生视野,加深理解,提高实践与探究能力。观察路程不远,所用时间不多,不加重学生经济负担,便于组织学生观察。该基地地处学校附近,观察路线不算太长,适合中学生进行步行观察,只需半天时间即可走完,有利于维持学校教学秩序的稳定。一般选在春季或秋季某一星期五下午进行。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观察之后在星期六和星期日得以充分休息,恢复体力,不致影响学习。

三、观察路线及内容

观察路线:望江中学铜锣峡北岸山顶铜锣峡温泉望江中学。

(1)铁山坪山腰沿线。主要观察植被和土壤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铁山坪海拔400米左右的中坡,广泛分布着由三迭系上统须家河组(距今1.95~2.5亿年的地层)砂岩发育而成的黄壤,呈淡黄色,其上植被以马尾松、灌丛、铁芒箕为主,层次分明,树种繁多。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也有水田。旱地主要种植薯类、蔬菜,也广泛种植柑橘。由于铁山坪海拔较高,日温差较大,农作物糖分积累多。因此,铁山坪的萝卜、柑橘较甜。

(2)铜锣峡北岸山顶。主要观察背斜构造和长江的侵蚀、搬运、沉积情况。由铜锣峡北岸山顶向南岸望去,可以清楚地观察到铜锣背斜构造。从形态上看,岩层向上拱起,在背斜轴部近江面,岩层近于水平,由此向两翼,岩层倾斜角度变大,西翼较陡,东翼较缓。背斜轴部顶部岩层,因受张应力作用产生纵向节理,岩石较破碎,这为外力的侵蚀作用准备了条件。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长江向右岸侧蚀,致使铜锣峡南岸较陡,几乎无堆积物,北岸较缓,岸边堆积物较多,唐郭公路即从北岸通过。同样,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长江面上自铜锣峡而下的漂浮物,主要漂向大兴场一侧。由于长江南岸(右岸)是侵蚀岸,因此,长江携带的泥沙多在北岸(左岸)沉积。例如,在郭家沱、锣旗寺沿岸形成大的沙坝,为当地建筑行业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在铜锣峡北岸山顶,还可以观察到峡与沱紧密相联、峡向与山脉走向相垂直等内容。铜锣峡上游是唐家沱,下游是郭家沱和牛耳沱。峡不利于航行,沱极具经济价值(如建港区、水产养殖)。长江以其雷霆万钧之力切断了铜锣山。由于铜锣背斜岩性的差异(轴部砂岩较硬,两翼泥岩、页岩、介壳灰岩等较软),导致长江对岩石的侵蚀能力有差异,便形成峡与沱紧密相联的景象。在大兴场和锣旗寺两处分别形成一个一级阶地。在阶地上,房屋集中,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

(3)铜锣峡轴部(山下)。在铜锣峡背斜轴部,主要观察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轴部岩层的岩性等特点,二是北岸崖壁奇景,三是铜锣峡两处温泉。

在铜锣背斜轴部,可以观察构成铁山坪的重要岩石——须家河组巨厚砂岩。组成砂岩的矿物主要是长石、石英、云母等。此地砂岩有的呈肉红色,有水波纹,反映出水成岩特点,耐腐蚀,不易长青苔,用它作建筑材料(如望江中学的教学楼和办公楼墙面)既美观又有特色。在砂岩中往往含铁斑、铁锈、铁核,故此地砂岩质地特硬,铁山坪因此得名。在轴部北岸,由于节理较发育,加之流水等外力雕塑作用,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崖壁景观,如著名的猴头石、猫眼岩、栩栩如生的五朵石睡美人等。由于背斜独特的储水(油、气)构造,铜锣峡地下温泉资源丰富。至今已开凿出两处温泉水。一处是号称“长江第一泉”的铜锣峡温泉。该温泉分布于铜锣背斜的轴部(铜锣峡上游峡口),出露在江边三迭系须家河组巨厚砂岩中,含水岩性为嘉陵江石灰岩。水温42℃,日流量1 800立方米。泉水含有大量的硫、钙、磷、碘、镁等对人体有疗效和保健作用的多种元素,沐浴后能治疗多种皮肤病、关节炎、青春痘等顽症。

另一处是1998年开凿出的望江温泉。该温泉地处铜锣背斜轴部海拔207.5米的山坪上,钻井深度227米,日流量超过2 500立方米,水温41℃。离泉眼10米处绝壁上,还有20间冬暖夏凉的人造洞。该处正规划建成林泉峡洞景游的“望江温泉渡假区”。

(4)长江沿岸。主要进行洪水位调查。1981年7月16日,该地区遭受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洪水位海拔189米。现在长江沿岸及岸边树木、房脚仍可见其痕迹。这次洪涝灾害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副高位置异常所致。该年副高位置较常年偏西、偏北,北方来的冷空气路径也偏西。因此,副高西侧的暖湿气流与冷空气交锋的雨带异常偏西,造成四川盆地及关中、陕南、甘肃东部等地区连降暴雨。本地区也在此范围内,故洪涝成灾。

对初高中学生,以上观察内容可采取不同的侧重面进行讲述,引导观察,以便达到各自应有的效果。

四、观察收获

通过多次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写小论文等形式,反映出学生观察后的主要收获有以下几点。

(1)培养相互协作精神。组织学生实地观察,使其通过观察基地这一窗口了解大千世界,拓宽了视野,增强了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决心和信心,培养了地理观察能力以及在野外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品质,从而使地理教学更好地为家乡和社会培养人才。

(2)强化观察和实践能力。要求学生写出乡土地理观察报告,采集有关亚热带植物标本和化石标本,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归纳总结及实际动手能力。

第3篇:土地综合管理范文

【关键词】 小针刀;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临床观察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常见的软组织损伤疾病之一。治疗方法较多,但是疗效均不理想。近年来,我们采用小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4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年龄25~64岁,平均46岁。其中男34例,女6例;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8年,平均2年5个月。长期从事体力劳动者35例,从事其他工作者5例;有明显诱因及劳损病史者34例;单侧横突发病者31例,双侧发病者9例;以腰痛为主要症状、不伴放射痛者28例,伴有明显的下肢及会阴放射痛者12例。以上患者均曾接受过局部封闭、理疗、药物等治疗,未见明显疗效。

1.2 诊断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版的《中医病征诊断疗效标准》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诊断:(1)有明确的腰部外伤史、慢性劳损病史或受寒史;常发于青壮年;(2)第三腰椎横突尖部单侧或双侧有明确的敏感压痛点,并可触及活动的肌肉痉挛结节状物;(3)臀中肌外缘可触及条索状物,并有压痛;(4)腰部活动受限,屈躯试验(+);(5)CT或X线检查可见患侧横突明显过长且肥大,或左右不对称或可见明显异常。

纳入标准:(1)患者均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腰痛,伴或不伴下肢及臀部疼痛,放射痛至窝以上;疼痛不因腰压增高而加重;(2)腰背强直,不能弯腰,不能久坐、久站,严重者行走困难,站立时常以双手扶腰部;(3)经对症治疗或长时间休息后可缓解,但是活动后疼痛又可加重;严重者生活不能自理;(4)CT或X线检查符合以上标准。

排除标准:排除合并严重的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活动性出血、结核、肿瘤、妊娠妇女、精神病及不愿手术者。

1.3 手术方法

术前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掌握好手术禁忌证。患者取俯卧位,在第三腰椎横突尖部(即疼痛敏感点)做标记,常规消毒术区皮肤,铺无菌洞巾后,在压痛点用2%的利多卡因5mL行局部麻醉。术者左手拇指找到第三腰椎横突尖部并固定皮肤,右手持针刀,紧贴左手拇指在压痛点垂直进刀,切口线与患者脊柱平行,快速刺入皮肤后,持针刀垂直进刀,到达横突尖部骨面或接触到病灶区域时,患者可有明显的酸胀感,此时即可用针刀以横行剥离法向外侧剥离黏连的软组织,当感到软组织与横突尖部骨面有松动感时,说明黏连的软组织已松懈,此时可快速拔出针刀,术毕。覆盖刀口并指压刀口2min以防出血。术后嘱患者在24h后做适度的弯腰屈背活动防止术区再次黏连而影响疗效。1次未愈者,1周后可行第2次松懈术,但是最多不可超过3次。

1.4 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各种临床症状消失,功能恢复,活动自如,可参加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显效:腰腿疼痛等症状基本消失,腰及肢体活动功能明显改善,或仅在劳动及受凉后感到局部酸胀不适;无效:各种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2 结果

本组40例患者,治愈37例,显效3例,总有效率100%。其中1次手术痊愈31例(77.5%),显效5例(12.5%),无效4例(10.0%),总有效率90.0%;2次手术9例,痊愈6例(66.7%),显效2例(22.2%),无效1例,有效率88.9%;3次手术1例,显效1例(100%)。

3 讨论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因急性损伤后或慢性劳损引起的无菌性炎症反应,使横突软组织神经末梢受到化学刺激而引起疼痛及肌肉痉挛,变性痉挛的软组织压迫周围神经时,出现不同的神经压迫症状。第三腰椎横突位于腰部中段,较其他腰椎粗且长,在活动和体力劳动时较其他腰椎承受更多的压力和摩擦;第三腰椎横突尖部为腰背筋膜中叶向上、向外和向下的三个应力集中处,附着其上的软组织受损伤的机会也较其他部位软组织大。当腰部做过多的屈伸运动时,第三腰椎横突尖部就会摩擦腰背深筋膜和骶棘肌,造成肌纤维的损伤和断裂,局部软组织出血和水肿,肌紧张和肌痉挛造成对经过此处的脊神经后支的外侧支的压迫和刺激,引起严重的疼痛症状;软组织反复受损、修复,造成与周围组织的黏连,瘢痕组织增生并伴有局部钙化,最终造成腰部活动受到限制,导致内动态平衡失调,形成疼痛和功能障碍[1]。当通过充足的休息后,局部水肿可缓解,此时临床症状出现好转,但是局部黏连并没有好转反而更加严重,因此保守治疗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手术多采用广泛软组织松懈术,损伤大,手术复杂,并发症多。现代研究表明,机体慢性软组织损伤形成的黏连瘢痕结构,不能通过自身机制或常规治疗方法消除和吸收[2]。小针刀起源于古代“九针”,又吸收了许多现代医学的元素,是毫针与手术刀的完美结合。是一种施行闭合性手术的微型手术器械,是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伤科软组织损伤和骨关节损伤方面的新手段。其治疗机制是通过小针刀在第三腰椎横突尖部与腰背筋膜、骶棘肌之间直接剥离黏连瘢痕组织,松懈横突与软组织之间的黏连,使神经根内的高压得到立即解除,从而改善其微循环,使神经根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从而根本上恢复了机体内部的动态平衡,到达最终的治疗目的。本组治疗40例患者,痊愈37例,显效3例,总有效率100%。追踪2年无复发。说明用小针刀施行的闭合性手术操作简单可靠,近期效果好,不易复发,且费用低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第4篇:土地综合管理范文

目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其他需国务院审批的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陆续上报国务院审批。为使审批工作顺利进行,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应广泛征求同级有关部门的意见,做好协调工作。同级有关部门应包括国务院批准的《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办法》(国土资发〔1998〕257号文件转发)中列出的有关部门的相应部门。

《规划》上报前,各有关部门意见应协调一致,如部门间有不同意见,应请地方人民政府协调、裁定,形成一致意见后再组织上报。

第5篇:土地综合管理范文

关键词:土地管理;法制建设;问题探讨

前言

现如今,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城乡一体化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对于城乡一体化建设而言,土地管理法制建设是不可或缺的准备工作,它不仅可以对土地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而且还能对土地的经济价值和土地所有权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因此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工作在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本文中,我⒍晕夜土地管理法制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解决土地管理法制建设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方法,希望可以为有关部门提供帮助。

1 现阶段我国土地管理法制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1 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

现阶段我国土地管理法制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在土地管理法制建设过程中,人员的综合素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低下,那么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工作将很难进行。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就是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较低。正所谓“态度决定一切”,如果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工作人员缺乏责任意识,那么他们的工作态度必然会不端正。这样一来就会严重影响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工作的进行,甚至会在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工作过程中发生严重错误,这对于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工作所产生的影响无疑是极为巨大的。甚至会在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工作过程中产生危害国家和人民财产安全的严重问题。其次就是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较为低下。这种危害体现在,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能准确的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从而使法治建设工作产生误差,使农民土地财产方面产生安全问题。这对于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工作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是极为巨大的。最后就是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工作人员的执行力较低,执行力也是体现综合素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如果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工作人员的执行力低下,那么整个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工作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不仅土地管理法治建设工作的工作周期会延长,而且工作的效率也会下降。因此提高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1.2 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工作过程中的协调与沟通较少

现阶段我国土地管理法制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工作过程中的协调与沟通较少。在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土地管理法制建立和土地管理法制实施两个方面。土地管理法制建立是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工作的重要前提保障,而土地管理法制的实施是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工作的最重要的环节,只有将土地法制管理投入实际的管理过程中,才能更好地进行土地管理工作。因此,这两个过程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工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如果在这两个过程中缺少协调与沟通,那么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工作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例如,会出现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工作效率低下,脱离实际的情况;会出现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工作偏离最初的意愿,造成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工作不能真正为农民服务的问题。这些都是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工作过程中缺少协调和沟通所造成的后果[1]。

1.3 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工作过程中不能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现阶段我国土地管理法制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第三个问题,就是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工作过程中不能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在这个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先进科学技术涌现出来,这些先进技术为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我国的一部分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工作过程中缺少先进的技术支撑,这就导致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工作效率严重降低,不利于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工作的进一步进行。

2 解决现阶段我国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工作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方法

2.1 提高现阶段我国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现如今,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工作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对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工作极为重视。那么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就显的尤为重要,这不仅关系到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也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要想提高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就要从每一个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工作人员入手,土地管理法制建设管理部门可以针对那些土地管理法制建设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较差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通过这些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得到提升,使这些工作人员在应对复杂情况下的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时,能够快速地找到问题所在,并且有效地解决问题。其次,针对这些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谈话、加薪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责任感,改变他们对工作的消极态度,从而使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最后,土地管理法制建设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组织学习小组,交流小组的方法促进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学习,从而有效提高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2.2 加强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工作过程中的沟通与协调

解决现阶段我国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工作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第二个方法,就是要加强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工作过程中的沟通与协调。只有进行正确有效地协调与沟通,才能使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工作正常地进行,才能使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工作符合广大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土地管理法制建设管理部门可以在进行相关工作的同时建立交流沟通意见反馈小组,从而使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工作顺利进行。与此同时,土地管理法制建设管理部门还可以建立土地管理法制建设进展评审小组,从而促进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2.3 将信息技术与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工作相结合

解决现阶段我国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工作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第三个方法,就是将信息技术与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工作相结合。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已经得到普及。信息技术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么,我们将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工作相结合,就可以极大的提高法制建设工作效率,减少法治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纰漏,提高工作精度。与此同时,在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工作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对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工作进行建模,从而找到最适合实际情况、最有效的土地管理法制条款。从而使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工作更加高效地进行[2]。

结束语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工作正在稳步进行中,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工作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在本文中,我对现阶段我国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解决现阶段我国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工作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方法。希望这些能够促进我国土地管理法制建设事业的发展,使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工作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更好地服务农民,为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第6篇:土地综合管理范文

一、意义和任务

综合整治土地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综合生产条件,开发土地后备资源,增加耕地面积,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和总量动态平衡,以建设促保护,节约集约用地,保障科学发展。按照《#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县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重点整治空心村、砖瓦窑、工矿废弃地、滩涂地、荒草地和通过改良为基本农田的一般耕地,计划五年时间全县综合整治土地面积8万亩(基本农田4.5万亩,未利用地3.5万亩),其中:20*年综合整治1.9万亩(基本农田0.9万亩,未利用地1.0万亩)。各乡镇要结合实际安排综合整治任务(详见附表)。

二、整治工作的范围和对象

(一)范围。整治范围包括:全县行政辖区内的“空心村”、拆除后的砖瓦窑场和工矿废弃地、滩涂、可通过改良为基本农田的一般耕地。

(二)对象。

整治对象包括:1、违法占地开办的砖瓦窑场和拆除后的砖瓦窑场;2、用地期限已届满的工业和采矿用地;3、因经济效益低或其他原因,停产的工业和采矿用地;4、村内和周边长期不用的空闲地;5、已另外选址建新房的农户原有的宅基地;6、长期不用的宅基地;7、需整治的打谷场用地;8、农村其他依法应整治的土地;9、大广高速公路占补平衡整治用地;10、滩涂、丘陵地;11、灾后重建后已搬迁的村庄;12、已拆除的砖瓦窑场不能转产的土地;13、可通过改良为基本农田的一般耕地。

三、方法和步骤

(一)调查摸底。根据各乡镇初步调查统计,全县可以开发利用的耕地后备资源丰富,潜力巨大。各乡镇要在4月30日以前完成调查摸底、实地核查工作,进一步澄清底子,逐块逐类进行统计,上图上簿进行台帐管理。

(二)科学规划。综合整治土地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惠民工程,搞好前期规划设计意义十分重大。在项目规划设计和选址上,要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按照集中连片、先易后难、稳步实施、全面推进的原则,搞好与新农村建设、基本农田整治、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第二次土地大调查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结合与衔接,做到科学规划、合理选址。

(三)严格管理。综合整治土地要严格按照国家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规定进行管理,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度、招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公告制度、合同制度等五项制度,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立项申报、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预算编制、公开招标、签定合同、组织实施、竣工验收、决算审计和申请终验制度。要完善档案管理,加强后期管护,注重项目实施质量,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四)成果利用。占补平衡项目的新增耕地验收合格后按程序纳入补充耕地储备库管理,作为规划调整指标和占补平衡使用。验收合格的新增基本农田可按程序作为规划调整、规划指标和建设用地补划基本农田使用。

四、土地整治任务分配原则

1、土地整治要依据就高不就低,就远不就近,就大不就小的原则,科学规划,认真实施。2、以各乡镇土地详查数和耕地后备耕资源调查数为基础,确定各乡镇每年应整治的任务。3、土地整治要结合新农村建设、灾后重建、拆除砖瓦窑场、本乡镇发展经济的需要、小集镇建设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适度安排。4、土地整治要体现先易后难,先整治先利用的原则。5、土地整治要体现有利于全县建设项目安排使用为前提,长期规划,分年度逐步实施。

五、验收的条件和标准

(一)条件。

各乡镇对符合整治要求的项目,在图、表和实地相统一的前提下,以乡镇人民政府为单位书面申请县政府验收,县政府上报市政府核准验收。

(二)标准。综合整治的耕地权属合法,界址清楚,面积准确,质量达到一般耕地或基本农田标准。

六、措施和要求

(一)组织领导。为加强对综合整治工作的领导,县政府成立了副县长蒋文俊同志任组长,县政府法制室主任钱长鹏同志、县国土资源局局长申军同志任副组长,县发改委、县监察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局、县水利局、县电业局、县交通局、县国土资源局等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国土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国土资源局,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组织,保证综合整治土地的顺利实施。

(二)资金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河南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关于贯彻财政部调整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政策等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办〔20*〕85号)、《##省财政厅、物价局、土地局关于印发〈##省耕地开垦费、土地闲置费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外字〔1999〕40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土地调控严格土地管理的通知》(#政办〔20*〕33号)等有关文件规定,耕地开垦费、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全额用于整治土地。县政府安排土地出让金总价款的5%用于综合整治土地和基本农田建设。土地整理项目由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审核立项。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和土地出让金总价款5%由县财政部门安排当年预算,资金下拨到项目承担单位,专款专用,专户管理。县财政和审计部门对资金进行监督检查。同时,采取多元投融资渠道,运用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单位和个人资金,本着“谁整治、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群众自发组织实施综合整治土地。

(三)奖惩措施。

1、综合整治土地工作纳入县政府目标管理,逐级签定目标责任书,采取定期督查、通报制度,对整治的面积、质量、效果进行量化,严格考核,奖惩兑现。县政府对综合整治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优先安排年度用地指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2、对超额完成土地综合整治任务的乡镇,县政府授予土地整治先进单位,乡镇长、分管领导和国土资源所长授予先进个人称号,并给予奖励。

3、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资进行综合整治,经验收达到一般耕地标准的,给予投资者500元/亩的补助,并使投资者在土地承包期内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受益权。

第7篇:土地综合管理范文

为深入贯彻《关于深入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关于在“两新”工程建设中加强建设用地复垦扎实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提升扩面“两分两换”全面推进“两新”工程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深化推进“两新”工程建设的政策意见(试行)》,深化完善“两分两换”、加快推进“两新”工程建设,现就在“两新”工程建设中加强建设用地复垦扎实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提出以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建设用地复垦在“两新”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深入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建设用地复垦,可有效解决工业化、城市化“缺地”、新农村建设“缺钱”、耕地保护“缺动力”、统筹城乡“缺抓手”问题,对于调整农村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拓展用地空间和规模、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以及促进“两新”工程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镇、街道和区有关部门要着力克服“重建新、轻拆旧”、“重用地、轻复垦”、“重数量、轻质量”等问题,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建设用地复垦工作在“两新”工程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坚持一手抓新市镇、新社区建设,一手抓建设用地复垦,扎实做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

二、切实加强建设用地复垦工作

当前,我区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己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为此,必须牢固树立“要用地、先造地”的理念,以保护耕地、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为出发点,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以优化用地结构和节约集约用地为重点,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切实做好建设用地复垦工作,缓解我区建设用地供需紧张的矛盾。各镇、街道要对辖区内闲置或废弃的工矿企业、砖瓦窑、校舍、老村部、集体仓库场地、堆场、预制场、道路、建新未拆旧房屋等建设用地进行一次全面排摸,做到能复则复、应复尽复;对于搬迁后形成一定规模的老宅基地,须及时规划上报立项复垦。同时,对已进城就业,且具有稳定收入来源、在城镇拥有自住房的住户,鼓励其永久性放弃农村宅基地,对其房屋以及宅基地复垦给予一定补偿,补偿标准由各镇、街道自行制定。

三、扎实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农村土地整治要以行政村或镇、街道行政区域为单位,实施“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对区域内农用地、未利用地、建设用地进行“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各镇、街道要抓紧编制完善镇(街道)级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统筹安排搬迁农户安置用地的选址,控制其规模,并纳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在此基础上,按照“农户自愿、先易后难、连片整组整村整镇推进”原则,结合2010~2012年全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及下达的目标任务,进行一次具体排摸,梳理出今年年内和明后年能竣工验收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并重新申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科学制定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年度推进计划,确保全区2010年新增耕地面积达到3100亩,确保全区年内竣工验收农村宅基地复垦面积不少于1400亩。项目区要选择一村为主,可幅射周边自然村组,各镇、街道今年年内要完成2个以上整组(村民小组)连片,明后年各完成3个以上整组连片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区,2012年底前完成今年批准立项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明后年立项的项目,按立项期限完成好整治项目。

四、落实责任,确保工程质量

(一)提高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建设用地复垦质量。严格落实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示范项目的选址、立项、规划设计、工程施工、竣工验收、后续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责任;竣工项目须严格执行区级初验、市级验收、省级复核认定制度,层层把好质量关,确保基本农田和标准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整治后建成的标准农田要达到70%以上,土地开发整理净增耕地面积达到4%以上。凡存在规划设计实施不到位、新增耕地面积不实、路沟渠不配套等问题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一律不予初验。

(二)加强后续管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建设用地复垦项目竣工验收后,要将复垦后有条件的耕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或基本农田整备区,并上图入库,按基本农田“五不准”、标准农田“四化”建设要求,加强后续管理,落实保护责任。有条件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要纳入粮食生产功能示范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全区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推动农业布局优化、规模集聚、产业融合、功能拓展,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加大投入,拓宽资金渠道

(一)强化耕地保护资金保障。区政府将耕地开垦费、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用于农业开发的土地出让金和折抵指标有偿使用费净收益等资金,按规定专项用于耕地保护。

(二)实行宅基地复垦项目以奖代补。项目区宅基地复垦经省、市、区验收合格,省、市政府给予奖励的基础上,对农村宅基地连片整村整组复垦,且搬迁到市镇社区集聚的按照区政府办《关于鼓励农村宅基地整村整组连片复垦加快推进农民居住向新市镇集聚的实施意见(试行)》实行奖励。

(三)继续开展优质项目评选。依照2009年省级“十佳开发整理复垦”质量示范工程评选办法,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进行评优和奖励。

(四)整合使用相关涉农资金。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变、统筹使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各记其功”的思路,把村庄整治资金、农田水利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资金等相关涉农资金整合起来,用于扶持“两新”工程建设中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发挥各项资金的叠加效益。

(五)严格执行工程资金专项审计。加强对“两新”工程建设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资金审计,项目竣工验收后工程建设承担单位必须编制项目竣工决算报告。审计部门负责工程资金专项审计,对资金使用有弄虚作假行为的要跟踪问责。

六、坚持统筹兼顾,加强节余指标管理

当前正在推进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原有的建设用地一要复耕,二要通过空间置换方式优先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三要留足农村发展用地、使农民有土地收益,最后节余土地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到城镇使用,土地级差收益要返还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节余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由区建立指标交易平台进行市场交易,价格参照旧房搬迁补助、宅基地复垦成本、新房建造补助、新安置点的土地取得成本和“三通一平”等费用综合测算,在区内随行就市交易。经批准区内节余指标可在市级交易平台上公开交易。通过市场交易,显现指标市场价值,并最大限度地将土地级差收益返回农村和农业。今后,将视情逐步扩大指标交易比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经验收确认的指标,由区复垦办建立台帐,统一管理,并由国土资源部门纳入年度用地计划。

七、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建设用地复垦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区政府办、区委农办、区发展和改革局、区财政局、区规划与建设局、区农经局、区水利局、区审计局、区国土分局等部门和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建设用地复垦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负责指导协调和督查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建设用地复垦工作。各镇、街道也要相应成立工作机构。

(二)明确责任分工。区委农办(统筹办)负责研究制订相关政策、牵头组织协调工作。区财政局要整合项目区内的村庄整治、农房改造、现代园区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河道清淤、绿化造林、农村联网公路等建设投入,制定落实支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专项制度,切实做好耕地保护专项资金的计提和支付等保障工作,加大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资金投入。区规划与建设局要突出“新市镇社区为主、原小集镇社区为辅、城乡一体新社区为补充”的1+X框架结构,负责做好“两新”工程建设项目的规划布局、项目选址及基础设施、公建配套等建设管理工作。区农经局要做好集体土地流转经营管理工作,平原绿化配套,参与复垦项目的验收,加强复垦土地质量管理与农艺技术指导,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区水利局负责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水利规划和填埋水域的审批,做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块内路、沟、渠等配套设施的布局设计、施工管理,配合国土部门做好项目竣工后验收工作。区审计局负责做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审计工作。区国土分局负责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立项审查、报批、竣工验收及上报复核等工作。各镇、街道作为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主体和责任单位,要全面负责项目的规划设计、立项申报、资金筹措、落实好工程招投标、工程监理、财务审计等工作,在项目立项时广泛宣传发动,通过项目论证会、村民(代表)大会、签字确认等形式,充分征求农户意见。其他有关职能部门(单位)也要严格把关,形成合力,扎实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加快“两新”工程建设。

第8篇:土地综合管理范文

一、切实提高加强土地执法监管工作重要性的思想认识

加强土地管理,坚守耕地红线,推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

利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解决耕地保护和用地保障矛盾,促进我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近年来,我乡严格实施土地规划管理和用途管制,切实加大了依法用地、依法管地的宣传教育力度,违法违规用地得到有效控制。各行政村要充分认识制止乱占滥用耕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领导,为保障我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千方百计及时发现和有效制止土地违法违规行为

积极推进土地执法关口前移,充分发挥各行政村和综合执法的作用,加强村级土地协管员队伍建设,进一步明确属地管理原则,落实土地管理行政村为责任主体,筑牢违法违规用地第一道防线。各行政村不得随意审批土地,对村乱批土地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并作出组织处理。乡综合执法部门发现土地违法行为应当及时制止,并及时上报乡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

三、建立完善土地执法联合查纠机制

各行政村要建立健全违法用地、违章建筑查处领导小组,行政村党支部书记为总责任人,村委会主任为主要负责人。各行政村在日常管理中,一经发现企业、村民违法违规用地,应在第一时间上报乡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应当拆除的违法建筑,应责令当事人限期拆除;应当复耕的土地,应责令当事人限期复耕;对拒不拆除或复耕的,由各行政村牵头,组织国土资源、综合执法、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依法予以或复耕。

四、强化考核考评,严格落实问责制

(一)建立土地执法考核制度

乡城建、综合执法部门会同纪检监察等有关部门,依照《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第号令)等有关规定,制订违法违规用地情况考核办法,严格实施考核。考核结果要与村级目标责任制考核、评优评先挂钩。

(二)建立违法用地问责制度

按照《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对违法用地整

改不力和土地违法行为频发、造成严重后果的村和单位,在实施土地行政处罚同时,必须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要对行政村总负责人实行问责:

(1)土地管理秩序混乱,致使一年度内本行政村区域违

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的比例达到1‰以上的;

(2)发生土地违法案件造成恶劣影响或严重后果的;

(3)对违反土地管理规定不制止的、隐瞒不报的;

第9篇:土地综合管理范文

综合生态系统管理(IEM)是一种综合的、相互联系的、全面动态的处理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与人类社会、经济和生产系统之间联系的自然资源管理方法,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包括生境、过程、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社会等重要概念在内的科学理念。IEM-IC通过构建和管理本省(区)土地退化基础数据、专题空间数据库以及与综合生态系统管理和土地退化有关的文献资料,以GIS应用系统为平台,为国家级和省级决策部门提供生态系统变化、土地退化态势的数据、信息和决策支持。具体任务包括:①主动收集、更新与土地退化和生态系统管理有关的数据和文献资料;②标准化处理获取的数据,并按照元数据标准入库;③建立分析、优化综合生态系统应用模型库;④建立各类与土地退化和IEM相关的专题信息管理系统;⑤通过多种形式,相关数据的信息;⑥向基层提供IEM信息管理和技术培训。

制定IEM元数据标准

元数据就是关于数据的内容、覆盖范围、质量、管理方式、数据的所有者、数据的提供方式等相关信息。IEM核心元数据字典为组织IEM核心元数据信息,采用数据字典分层说明,分为若干子集:元数据实体集、标识、资源限制、数据质量、空间表示、参照系、内容、分发、覆盖范围、负责单位等。IEM元数据内容IEM元数据包括元数据实体集信息、标识信息、数据质量信息、空间表示信息、空间参照系信息、内容信息和分发信息7个子集,共15个实体。另外,还包括2个数据类型,即覆盖范围信息、引用和负责单位信息,共有7个实体(表略)。元数据标准的制定为建立土地退化数据目录,实现信息共享奠定了技术基础。为用户解决发现数据、了解数据的适用程度、数据访问、数据转换、数据使用和数据共享等问题提供信息。因此,建立运行在IEM-IC,以元数据为核心的省(区)土地退化数据目录,是实现省(区)数据共享、信息服务于项目和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IEM数据的收集、管理、录入与

IEM数据的收集为了使用准确一致的相关信息来应对综合生态系统管理和土地退化问题,在建立IEM-IC的过程中,充分发挥IEM-IC所获取的数据在防治干旱地区土地退化的作用,有效地保护数据生产部门的知识产权,规范数据管理,编制了《综合生态系统管理信息中心数据共享协议》,分别与土地退化相关的部门签订了该数据共享协议,保证了数据收集的可能性。IEM-IC收集协议单位的数据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宁夏1∶1万地形图、1∶5万地形图、1∶10万地形图、宁夏TM、spot5卫星影像数据、宁夏DEM数据。自然资源数据:1995、2000、2005、2010年宁夏森林资源一类清查数据;1994、1999、2004、2009宁夏荒漠化沙化监测数据、2005年、2010年宁夏湿地监测数据;宁夏野生动物调查数据;宁夏植被森林调查数据;宁夏土壤盐渍化调查数据;宁夏土壤及土壤普查数据;宁夏草场资源调查数据;宁夏植被调查数据等。IEM数据的管理《综合生态系统管理信息中心数据共享协议》将用户分为1、2、3级,各类数据根据不同的用户级别分别设定相应的保护期限。各类数据对1级用户原则上不设保护期限;对1级以外的用户的保护期限设定应根据数据生产者及IEM-IC顾问组对各类数据所提出保护期限的建议设定。IEM-IC各成员单位可以自行使用和处置各自所生产的数据;2、3级用户可通过交换、协议或付费方式获取和使用他人生产的、处于保护期内的各类数据,但未经数据生产单位书面许可,不得向第三者转手提供。各级用户可依据有关规定的程序,免费申请获取和使用各类处于保护期内的数据,或通过IEM-IC网站自由获取和使用已经完全公开的各类数据。IEM数据的录入与综合生态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包含IEM核心元数据管理系统,该系统分为IEM核心元数据录入系统和IEM核心元数据管理系统。IEM核心元数据录入系统用于IEM核心元数据信息的录入,可以实现新建文件、编辑文件、预览和打印编辑的文件、系统设置、模板管理等功能(图1)。IEM核心元数据管理系统利用XML数据库管理系统存储获得的元数据记录;可以对不同的用户实施权限控制,可以基于B/S结构通过XML数据库管理系统客户端远程提交元数据,通过提供的访问界面,用户可以进行全文检索,也可以通过元数据项、地理范围、时间范围等构造约束条件对元数据库进行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