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口腔医学基础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以处于第四学年度的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学生在该学年进行各门口腔医学专业课程的理论课学习和课间实习(即实习课程),其中儿童口腔医学这门课程的课间实习为8学时/人。选择中国医科大学91期和92期共4个班,120人为研究对象。每学年随机选择一个班进行标准化病人教学(SP组),另1个班进行传统讲授教学(讲授组),每组各60人。
1.2研究方法
1.2.1学生标准化病人的培训选择SP组口腔医学专业学生3名为SP受培训对象,选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3版《儿童口腔医学》教材中的牙齿发育异常疾病、牙体牙髓疾病和牙齿外伤等3个不同章节的典型病例内容,由培训教师进行相应病例SP培训。典型病例分别为第二前磨牙畸形中央尖;乳磨牙牙髓炎;上中切牙冠部折断。每个病例设计合理的、有诊断意义的病史、症状,并配有预先收集的相应病种的临床辅助检查资料(如放射线牙片),乳磨牙以第一恒磨牙代替。SP培训的内容包括:1)要求SP受培训对象掌握典型病例的相关基本知识;2)要求SP受培训对象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正确地描述病史、症状,避免使用专业医学术语,并能较好配合口腔临床检查。3)SP受培训对象只是描述病史,并不模拟疾病发作的过程。
1.2.2学生标准化病人教学实施具体方法SP组:先设计培训每一学年SP组中的3名学生标准化病人,公布标准化病人教学章节,布置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及图书馆资源进行预习。将SP组其余27名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分为3个组,每组9人,分别对SP受培训对象进行病史采集、口腔检查、诊断及治疗计划,最后由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幻灯,以典型病例为中心归纳、讲解相关知识,共进行4学时SP教学。讲授组: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应用讲授、板书等传统教学模式,进行3学时的课堂讲授,最后1学时观看多媒体教学幻灯片。
1.2.3教学效果评估问卷调查:两组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均进行有关该课间实习课程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分别涉及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兴趣、课堂气氛、对教师满意度、学习效果、对课间实习课程的意见及建议等方面,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本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由学生自行填写,禁止讨论,集中发放,当场收回,进行整理分析。试卷考试:两组学生进行试卷考试时选用同一份试卷,包括牙齿发育异常疾病、牙体牙髓疾病和牙齿外伤等3个章节的考核内容,含有基础知识试题和病例分析试题两大类。各章节的基础知识试题考察知识点占40%,病例分析试题考察知识点占60%。对2组学生的试卷成绩进行比较分析。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2.0软件包,对学生问卷调查结果进行χ2检验,对学生试卷成绩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SP组学生对本课程感兴趣的比例明显高于讲授组(P<0.01);SP组80%以上的学生认为此教学模式提高了与患者沟通能力及临床诊疗能力,显著高于讲授组的调查结果(P<0.01)。问卷调查结果还显示,学生对课间实习课程提出如下建议:在课间实习课程中增加门诊实践教学比例,有更多机会接触患儿,亲自进行问诊、查体;希望教师在完成基本教学内容同时,多介绍本学科先进前沿进展,扩展知识广度等等。
2.2学生的试卷成绩分析对试卷中基础知识考核结果,SP组与讲授组学生的平均成绩无显著性差异;而病例分析试题部分,SP组学生的平均成绩显著高于讲授组学生(t=17.78,P<0.01),见表2。
1、口腔医学:本专业培养医学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达到硕士水平的高级口腔临床医学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具有较坚实的医学基础理论,能深入掌握口腔医学专业的理论,并初步具有二级学科的知识和能力,主干课程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数学、口腔预防医学等;
2、土木工程:培养能从事各类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工程管理和建设项目研究、开发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干课程有建筑制图、工程测量、建筑材料、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课程,就业于各类设计研究院、建筑公司、房地产公司、监理公司、工程咨询公司和科研单位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3、经济学本专业:培养具有比较扎实的经济学基本理论素养、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强烈创新意识和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规划和经济管理实际工作,就业方向为政府经济管理部门, 政策研究部门,体改部门及大众媒体宣传、等单位。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口腔;临床技能;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1-0043-03
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临床能力培养则是整个口腔医学教育中的极其重要的一环,口腔医学生的临床能力是通过临床实践而形成的,它是医务人员顺利完成医疗卫生活动必需掌握的基本能力。目前我们国内的口腔医学专科教学模式还是按照第一年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第二年口腔医学专业知识、第三年口腔专业实习的培养模式来进行口腔医学教育的。近年来,我国医学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口腔医疗保健要求的提高,使口腔医学教学模式的缺陷渐渐显露出来,主要表现为口腔医学生的口腔临床技能学习时间过短、缺乏医患之间的沟通技巧等。如何培养高质量的口腔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创建培养口腔临床医学实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组成以训练临床综合技能为主的临床口腔医学教育模式,进一步推动口腔医学的教学改革,这是目前本院口腔系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一、加强口腔医学新生的专业社会实践
口腔医学生刚入学时由于对口腔知识尤其是实践知识的兴趣非常浓厚,因此我们积极引导及提升他们的这种兴趣。经过我们口腔系教师的一致决定,在《口腔医学导论》这门课程的教师安排上,从口腔的各个专业及医学基础方面选择了7名教师分别教授这门课程,以期对口腔医学新生进行全方位的专业知识普及,加深他们对口腔专业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了解所选择专业的概况,这是口腔医学专业知识在临床实践能力阶段的早期教育,有利于学生结合口腔医学专业学好基础与临床课程,有助于扩大口腔临床能力的知识面,这是口腔医学教育改革的一个新的探索点。由于第一学年的学生教学计划中没有口腔医学的专业课程,为了避免学生学习专业能力的兴趣降低,也为了从学生一入校就培养口腔临床技能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医生荣誉感,我们采用参与社会实践的方式来进行教育,包括每一年的“爱牙日”活动,在每年的9月20日组织学生走上街头,零距离的接触口腔病患者,并从口腔预防保健和口腔检查的方面对前来的咨询者进行服务,进一步地提升学生的医生荣誉感,为其进一步加大专业学习提供了动力。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安排学生到社区、企业和学校进行龋齿危险因素调查、社区牙齿保健等活动,所有的调查表及活动的安排由学生自主决定,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口腔病患者,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本院举办的全国口腔涎腺病学术会议及口腔医学会成立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参与,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交流能力和社区工作能力,进一步推动了口腔医学的教育改革。
二、专业课学习阶段的临床技能培训
口腔专科的学生在第二学年起就开始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在这一阶段,我们对口腔医学的临床能力教学模式做了少许的修改,主要加强了口腔临床实践的教学内容,这其中包括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整合了口腔临床医学主干课程中实际操作内容较多的专业课程,考虑到牙体牙髓病学、口腔修复学、口腔颌面外科学的临床诊疗技能较多,而且是口腔医学的核心学科,因此把这三门课程组成口腔临床医学课程群,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腔临床综合诊疗技能,达到培养能胜任基层的口腔临床实践能力较强的口腔全科医生。我们根据调整后的口腔教学计划和口腔教学大纲,有针对性地开设各项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在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数字化教学设备,将数字化教学引入口腔医学教育中,加大对口腔临床操作的视频文件的播放及讲解,现场提供牙齿、模型等实物来引导学生对临床实践的理解,实践证明这样能提高口腔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了提高口腔实验室中的教学,我院口腔实验室利用教育部的专项资金购买了14套口腔仿真头模临床模拟教学系统模型,大大提升了本院口腔实验室临床教学的效果,目前可以开展离体牙标本模型和高度仿真头颅进行牙体牙髓病的临床各类洞型的仿真制备、口腔修复学的备牙操作、口腔颌面外科学的手术操作及牙周病等操作为主的临床实验技能培训与考核,充分利用各种实验条件,调动学生学习口腔临床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良好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口腔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的培训
为了加强对口腔实习医生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他们尽快完成从学校学习到临床实习的角色转换,我院每一年都对实习生进行为期一天的岗前培训。安排资深医师就医德、医风进行专题讲座,使同学们加强医德、医风的培养,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医务、质控、院感等科室的相关负责人,分别就医疗安全、医疗纠纷防范、病历书写规范、院内感染知识等内容,为实习同学进行专题培训,培训内容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实用性、可操作性强。口腔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由基础及临床理论教学转入工作能力培养为主的全面系统的学习阶段,是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实用性医学人才的重要手段。在口腔医学生的实习教学中,各科室按照口腔实纲要求制定各种口腔疾病的详细的要求,在保证临床操作质量的同时,制定量化考核标准。毕业实习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通过临床实习巩固和加强医学基础理论及临床知识,掌握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及实际操作技能,初步学会处理危重和疑难疾病,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理论、临床知识、操作技能的口腔医师。我们对各科的实习要求进一步细化:(1)口腔内科学:通过实习能初步掌握牙体病、牙髓病、根尖周病、牙周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对发病率低的疾病有大致了解。(2)口腔颌面外科学:通过对口腔颌面外科的临床实习,使学生对本专业的常见病、多发病能够做出初步的诊断和治疗,对一些稍复杂的症状和体征能够做出较合适的解释,实习结束后能完成口腔颌面外科门诊的日常工作。(3)口腔修复学:通过实习能掌握牙体缺损、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修复治疗,了解修复学涉及的其他知识和范畴。(4)口腔正畸学:掌握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分类及治疗手段,对发病率低、分类较复杂的错畸形有大致了解。实习期间的教学内容既有口腔临床诊断治疗技能的训练,也有病例跟踪报告、专题讨论、读书报告等。每一轮实习结束后,由科教科和口腔科统一组织出科考试,考核内容包括:口腔基本检查占10%、病历采集书写占20%、病例分析占20%、口腔基本操作技术占50%。
四、新型口腔临床教学模式的实践成效
我们连续五年对这种新型的口腔临床技能进行教学实践,形成了一整套的临床技能培训与考核体系教学改革系统,口腔医学专科教学新模式逐渐趋于成熟,通过学生第一年的社区实践作为临床实践的早期教育、入学第二年的口腔临床技能的专业培训和入学第三年的系统且直接的接触患者学习口腔临床技能,逐步引导学生对标本模型、仿真头颅、动物实体、实际病人的循序渐进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临床模拟环境下进行各种口腔临床医学技能训练,动手能力明显增强,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也提高了。比如学生在实习的一个月后,经过我们对实习医院带教老师反馈回的信息可知,学生基本上对口腔科常见病能独立做出诊断和基础的治疗;半年后,对较复杂病例,如后牙管治疗、烤瓷冠修复的牙齿预备、全口义齿的关系测定也大体能够较好地独立完成。在全科的质控检查中,口腔医学生所做的后牙根管治疗X片评价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赞扬。我们对五届实习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患者对实习医生的满意率逐年提高。在口腔医学生的毕业临床技能考核中,我们摈弃以往的考核方法,通过检测学生对临床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侧重知识的综合与运用能力,主要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临床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在临床技能实践考核中重视能力测试,严格进行临床实习的出科考核和毕业综合考核,采用国家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的形式(三站式考试)全面考核学生的临床技能。(1)考核的方法包括:①毕业临床技能考核采取二站式方法考核。②考生在指定考核地点,随机分别抽取各站考核试题,分别完成各站考核;考核过程中由考生互相检查。(2)考核的内容包括:①第一站:口腔检查5项,其中一般检查4项,特殊检查1项,口腔检查记录表一份,病例分析包括诊断、鉴别诊断及其依据和治疗设计,测试病种20个,由考生随机抽取一个,包括浅龋、中龋、深龋、猖獗龋、急性牙髓炎、慢性牙髓炎、牙髓坏死、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慢性根尖周炎、边缘性龈炎、坏死性龈炎、成人牙周炎、复发性口腔溃疡、白斑、感染性口炎、牙齿外伤、智齿冠周炎、下颌骨骨髓炎、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等。②第二站:口腔临床诊疗技能及基本急救技术,包括无菌操作测试项目2项:洗手、戴手套、口腔粘膜消毒,由主考官指定2名考生互相操作。口腔临床诊疗技能包括测试项目4项:开髓术(离体前磨牙或磨牙),龈上洁治术(一区段),上牙槽后神经和下颌神经阻滞麻醉,上、下牙列印模制取。由考生考前抽取的1项进行测试,其中龈上洁治术和上、下牙列印模制取由主考官指定2名考生互相操作;开髓术由考生在离体牙上操作;上牙槽后神经和下颌神经阻滞麻醉由考生在下颌骨或颅骨模型上操作。基本急救技术:测试项目4项,包括血压、吸氧术、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由考生考前抽取的1项进行测试,含指定2名考生互相操作和考生对模拟人操作,通过这些临床技能的培训及考核,发现学生的临床技能能力有很大的提高,用人单位的反馈良好。
总之,在我们数年的口腔临床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社会输出了一大批合格的口腔医学人才,但目前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在临床实践中临床教学讲座较少、临床实习考核制度不严谨、现有的实习基地不足和实验室的临床教学系统数量较少等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坚信可以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又顺应口腔医学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之路。
参考文献:
[1]陈宁,李谨,杜详永,等.医学生口腔临床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新模式[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53-255.
[2]李旬科,王忠义,郑欣绢,等.接诊艺术与口腔医学生接诊能力的培养[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4,14(1):56-57.
【关键词】口腔医学生;实践教学;实践操作能力
口腔医学是一门专业覆盖面广,操作内容繁多,动手性极强的临床学科,在医疗服务行业中主要以临床操作为主,这就决定了口腔实验教学是口腔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和主要手段。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由口腔医学生到口腔医生的不可替代的最为关键的环节[1]。因此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自2004年开办“口腔医学”专业十多年以来,在不断进行摸索改革,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我校口腔医学系研究了多种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方法,做到将基础理论学习与操作技能锻炼有机结合。具体方法包括:实验实训课的改革、实验实训室的开放、口腔医学技能大赛的举办、临床见习与实习共4个部分,下面笔者就这4个部分进行具体阐述:
1实验实训课的改革
在口腔医学专业教学中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构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口腔医学专业是一个要求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操作技能密切结合的学科,因此我系在实验实训课的改革中保证理论课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实验实训项目和实验实训课时,加大实验实训课时比例,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实践操作的项目和时间,还使学到的技术得到及时的练习和强化。同时我们在实训材料上也进行了改革,例如在《口腔解剖生理学》牙体雕刻实验实训课中,学生先通过视频演示学习石膏牙体雕刻技术,然后再加上老师的进一步示教和分步指导,学生掌握了牙体的解剖形态后,需要自己动手进行石膏牙体的雕刻,为了让初学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反复练习牙体的雕刻,我们把石膏换成了肥皂,由于肥皂取材方便、质地较软,还可以回收利用,这样不仅降低了学习成本,还有利于激发初学者的雕牙兴趣,学生经过反复练习有了一定的雕牙技术后,再换回石膏牙的雕刻,这样学生就会有种得心应手的感觉,在这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2实验实训室的开放
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并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实验教学不再单纯是验证和巩固课堂理论知识的手段,而是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2]。借此,我系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改革,采取了每周定期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实训室,并安排教师进行辅导的方法,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在实验实训室实践操作的时间,还缓解了实验实训室短时间内集中上课的压力。
2.1过去学生只有在上实验实训课时才能进入实验实训室进行操作,按照实验实训授课计划,学生集中在很短的时间段内上实验实训课,实验实训室设备超负荷运转,如牙科综合治疗椅、牙科高速手机等,极易造成设备损坏。而大部分时间学生进行理论课学习,实验实训室资源闲置,造成资源的浪费。通过每周定期开放实验实训室,显著的提高了实验实训室的使用效率。在实验实训室里,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往往会出现操作时间不够,无法完成实验实训项目的情况,例如口内的Ⅱ类洞型制备、口修的全口义齿制作等,由于受设备的影响学生又不能带出实验实训室进行制作,往往出现学生为了尽快完成实验操作而导致实验作品差强人意。实验实训室开放后,学生就可以在课余时间到实验实训室完成实验实训项目的操作内容,学生还可以在课余时间重复实验实训项目的内容,加强练习,提高熟练程度,为以后进入临床奠定坚实的基础。
2.2以往有的专业主干课程仅在所学专业理论的学期同时开设,学生在进入实习前往往无法胜任各种临床实践操作,因此,在实习前让学生在开放的实训室里,互相检查,将自己的角色融入到医生和患者中来,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态度积极主动,在这活跃的气氛下,学生反复进行练习,进一步理解和牢记实训要点,从而有效提高其操作能力。口腔医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有一年的实习期,从学校的实验室到临床门诊,从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变是一个非常大的跨越,因此我们安排学生在临床实习前进入实验实训室进行模拟培训,安排老师为学生具体讲解在临床操作上应注意的问题,在牙科综合治疗椅上进行一系列的口腔技能训练,如口内的超声波洁治术、窝沟封闭术,口修的印模制取、牙体预备等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针对共同出现的问题统一讲解,针对个别学生出现的问题逐个查找原因,使学生逐渐适应医生的角色,为进入临床打下扎实的基础。
3口腔医学技能大赛的举办
近几年来,我系为促进学生上实验实训课的积极性和提高技能水平,每年的上半年都举办口腔医学技能大赛,针对大一、大二学生学习知识内容的不同,比赛分年级进行,大一比赛内容是石膏牙的雕刻,大二比赛内容是26牙Ⅱ类窝洞制备和11牙上颌中切牙金属烤瓷全冠牙体预备,同时我系还从口腔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的选手中选拔出2名学生参加当年举办的全国口腔技能大赛。对口腔医学生开展口腔技能大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通过技能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提高学校师资的教学能力,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去年的7月份,在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举办的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口腔技能表演赛暨第十三届“日进杯”全国口腔技能大赛中,我校口腔医学专业2名参赛选手分别获得全国职业院校口腔技能表演赛牙体制备组个人一等奖、“日进杯”全国口腔医学技能大赛牙体预备组二等奖、优秀奖,窝洞制备组三等奖、优秀奖;指导教师也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的可喜成绩。
4临床见习与实习
通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在这基础上我系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学生到口腔医院进行课间见习,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使学生对于所学理论知识有直观认识,同时更好地熟悉医疗环境。我校口腔医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有一年的实习期,在实习期间,实习学生既是医生又是学生,因此我系领导和老师定期到实习医院走访,加强与学生和实习医院的沟通,与实习医院共同制定实习计划,建立考核机制,不论在哪一个科室,都有出科考试,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创新能力。去年年底,省教育厅批准我校成为首批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口腔医学专业现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为了迎合学校发展,我系研究了一系列新的项目建设方案,具体包括:建设校内口腔医疗培训中心、建设附属口腔医院、进行校企合作、设立订单班培养模式。我们期待这些新的实践教学方法,会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张春庆,刘冰华,韩俊岩.口腔医学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构建[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99-104.
[关键词]口腔医学技术;岗位胜任力;职业素养;专业教学;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R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9)03(c)-0141-03
胜任力一般指的是某一工作中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潜在的深层次特征[1]。临床岗位胜任力是指医疗服务中熟练运用沟通技能、学术知识、技术手段、临床推理、情感表达、价值取向和反思行为,以求所服务的个人和社区得到优质服务[2-3]。口腔医学技术是一个朝阳专业和产业,该专业的毕业生是到义齿加工企业、矫正修复体公司、口腔医疗器械公司从事义齿研发和制作、工艺的发明和改良、口腔设备及口腔材料发明和改进等工作。这就对口腔医学技术本科专业的毕业生提出了新的岗位能力要求。该专业毕业生不但要熟悉口腔和牙齿的解剖生理功能特点,更要有熟练的动手能力,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思路并最终解决问题。专业培养的目标和手段要紧密地和产业企业的要求结合起来,不能培养眼高手低的理论高材生,也不能只是企业流水线上的熟练工人。经过深入企业调查,和企业管理人员访谈,构建和确定口腔医学技术本科毕业生的最核心的岗位能力为:①复合型理论知识,要熟悉口腔医学尤其是牙齿颌骨的形态功能等,也要熟悉高分子化学、材料学、美学等方面的理论;②熟练的操作技能,懂操作,会操作,能够解决实践中的问题;③以沟通、审美、合作、创新为主的综合能力。
我国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起步较晚,口腔修复技师主要靠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培养。改革开放将口腔瓷修复技术,钛铸造技术,精密附着技术,种植义齿修复技术,CAD/CAM技术引入我国,带动了口腔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随着人群口腔保健意识和口腔治疗水平的提高,社会在需要高素质口腔医师的同时,也需要高水平的口腔技师。此外,随着医疗高分子化学、口腔材料学、口腔设备学和口腔美容学等学科的发展,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义齿公司的技师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往我国口腔医学技术人员的培养层次低,专业相关知识、专业操作技能、自我知识更新和适应行业发展变化的能力等即岗位胜任力与岗位要求相距甚远,不能适应专业发展的新要求。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本科教育急需发展,2005年,四川大学率先面向全国招生。口腔医学技术本科专业培养体系大部分院校还是参照医学培养模式即公共课程部分、专业基础部分和专业部分。而口腔医学技术是理学范畴,注重的是知识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的是实用型“技师”人才[4]。泰山医學院口腔医学技术本科专业2013年起面向全国招生,该校以胜任力为目标,对口腔医学技术本科专业教学体系进行了一些探索,总结如下。
1以岗位胜任力为目标导向,调整理论教学模式,夯实专业基础知识
口腔医学技术本科教育培养的是技师,既能胜任口腔修复、正畸工艺的各个流程和操作技术,又能够对实践中的如流程革新、技术发明、材料合成等进行思考,从而解决问题,促进口腔工艺技术的提升。夯实专业理论是胜任力的基础。通过课程体系的分段“整合”、教学内容的整体“融合”,使医学、工学知识在学生身上得到有机“复合”。我们在教学中不断调整课程体系:①打破三大块模式,融入更多的实验、见习、实践课程,精简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类课程,增设高分子材料学、医用分子材料学、美学、口腔医学美学、数字图像处理、口腔医学概论等课程,加大三大教学模块之间的衔接和融合。②实施模块化教学,将相关课程、实验重复课程模块化[5]。以口腔材料学为例,除前三章总论部分外,课程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分别为口腔内科学材料、口腔修复学材料。由于以上两门课均有涉及相关材料的实验课,所以可以删除口腔材料学实验课,将口腔材料学理论课拆分至两门课相应章节同时授课。③调整理论、实验课时比达1:2,更多地在实验实践中学习,培养动手能力。2以岗位胜任力为目标导向,培养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提升技能水平
学生的操作能力是其核心能力,培养出的学生必须能动手,会动手。围绕这一核心目标,逐步落实早实践、多实践、反复实践的原则:①实验教学改革,将可摘局部义齿工艺学、固定义齿工艺学、活动矫治器工艺学等课程教学搬到实验室中,以实验教学为主,在做中学,先预习,再到实验室实验,最后带着疑问和实验心得看书、看课件,教师答疑。②见习模式和见习方法的研究,开学初专业教育放到义齿加工中心或相关设备公司,大一寒暑假即开始预见习,学生到广州、深圳、东莞、青岛、日照、泰安等地的义齿加工公司观摩学习。③实习模式研究,大三下学期开始实习,更多的融入产业,实习时间延长至18个月。反复的实践,使学生对口腔工艺流程、义齿加工仪器设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具备了较高水平的技工操作水平和岗位胜任力。
3以岗位胜任力为目标导向,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培养口腔医学技术本科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是其基本能力。国内口腔技师的水平与国外优秀技师比较,最大的差距不是技术学习和应用方面,而是突出地体现在内在的人文知识、专业素质及基本功的欠缺上。学生的人文修养、美学修养、交流和沟通能力对其技能水平的提升意义重大。如技师加工的义齿,不仅仅是产品,更应该是艺术品,从美观、使用、舒适度、个性化等方面提升自己的水平。教学过程中:①开设医学心理学、口腔医学美学、修复工艺质量管理课程;②选修医患沟通、大学语文、奇石鉴赏等课程;③举办见习、实习讲座,请有关专家和技师现身说法,交流义齿加工过程中的好于坏、得与失;④鼓励学生参与教师和企业的科研项目。通过各种环节,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综合分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思维和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达到学生理论学习、实践能力、科学创新能力全面提高的培养目的[6]。
4以岗位胜任力为目标,办好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本科教育的几点思考
①口腔医学技术与口腔医学在名称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但二者理学学位与学士学位的区别对学生的就业方向、志愿报考等影响是十分重大的。是否考虑使用口腔工艺技术等名称也需广大同行讨论。
②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减少生源的流失。学生入学后,真正清楚口腔医学技术和口腔医学的区别后心理落差较大,转专业率高,如该校2013级转专业率为29.4%,2014级为28.0%,这说明学生对口腔医学技术的专业认可度不高。同时,口腔医学技术毕业生转行率较高,很多人对本行业满意度不高[7]。王洪生[8]指出,口腔医学技术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不一致的达到50.6%,62.7%的对目前的工作不满意或一般满意。入口和出口两方面都不甚满意,说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本科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人才培养方向和定位还需进一步的明确。
③是否设立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本科教育的准入制度,实地考察师资、实验培训条件、实训基地、图书等,严格本科办学的准入。口腔医学技术本科专业在2013年之前全国只有10余所院校开设,近几年有井喷趋势,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纷纷申请设置该本科专业,教学水平良莠不齐,培养的人才也不一定具备胜任岗位的能力,严重影响了该专业的社会地位。对这样一个相对精细化的朝陽专业,办学的准入要求是否要更严格、更苛刻。
④细化口腔医学技术本科教育的培养标准,加快研究生培养。目前口腔医学技术有统一的教育教学的标准和要求,按照高等教育和产业对接的要求,是否尽快组织高校、企业、毕业生代表进一步研究、细化教育教学标准。另外,口腔医学技术的研究生培养高校非常之少,加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会对本科教育起到一个促进作用,也会对其专业地位有一个提升,也会对口腔医学技术本科教育教学反哺,加快其发展。
⑤尽快完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本科教育的教材体系。目前还没有一套适用于该专业的全国高等教育统编教材。有的院校使用自编教材,有的使用高职高专教材,为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必须以胜任力为目标,精选、完善适合人才培养需要的专业课程及实验教材,形成知识配套、结构合理、内容协调、特色突出的口腔医学技术教材体系。目前,该校已编写《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教程》,拟编写《口腔素描学》和《口腔修复工艺质量管理学》等理论与实验教材。
⑥加强知识复合型教师队伍建设。目前从事口腔医学技术教学的教师主要都是临床修复的医生,师资队伍知识结构不能够完全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师不能只是理论型的教师,而是懂教学、懂生产变革、懂经济的知识复合型人才。理论知识要丰富,动手操作和科技变革的能力更要强化。选派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实践,同时聘请企业一线专业技师进校参与教学工作,逐步建成与企业联系紧密、规模稳定、人员互动、水平较高的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9]。
关键词:TBL教学法;口腔正畸学
中文分类号:R7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3-0-02
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教学法作为一种全新的医学教育模式,在继PBL教学法,CBL教学法之后,近年来在高等教育教学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1]。本研究旨在口腔正畸学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尝试运用TBL教学法,以期提高口腔正畸学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辽东学院医学院2011级口腔医学专业2个班级共6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一个班级在口腔正畸学教学中沿用传统教学法,另一个班级以TBL教学法开展教学。通过对成绩的统计学分析,以及对学习效果的问卷调查进行教学效果评价。
1.2 TBL教学法实施
1.2.1 课前准备
开展口腔正畸学教学前,由课程负责教师对TBL教学法的具体操作方式,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以及评价方法等相关内容在两个班级做详细讲解,随后在学生中进行摸底调查,其中一个班级学生选择TBL教学法,设定为研究组;另一个班级学生选择了传统教学法,设定为对照组。两组均为30名学生。
1.2.2 步骤与方法
研究组学生分为5组,每组6名学生,选派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本组的课外学习和执行本组的学习任务。组员按照抽签在本组中承担指定的学习任务。教师在开学初布置学习任务,6周准备时间,要求每个小组在相应的授课内容结束之后以小组的形式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汇报。
学习任务为口腔正畸患者初诊工作内容:包括接诊术、病史搜集、病历书写、模型采集、面像及口内相片的采集、模型分析以及影像学分析。学生根据任务的7项内容进行分工,组内的一名学生扮演患者。每项内容都有对应的项目和详细的给分点。任务完成时由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口腔正畸患者初诊工作多媒体课件的答辩。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资料搜集、准备以及答辩。教师进行专业指导、点评、补充、给分。
1.2.3 问卷调查
采用问卷形式调查TBL教学法教学效果。问卷包括解决问题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合作互助能力、理解能力、动手能力、文献搜索能力、自学能力共7方面。
1.2.4 评估标准
TBL教学方法实施后,期末进行闭卷考试,检验学生对口腔正畸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采用Spss 16.0软件对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考试成绩比较
2.2 TBL教学法评价
根据学习的自我认知进行教学效果问卷调查,从解决问题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合作互助能力、理解能力、动手能力、文献搜索能力、自学能力共7方面调查。TBL教学法所代表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分数见表二。统计学结果反映实验组在上述的七项能力测试的分数都较对照组高,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3.1 TBL教学法在口腔正畸学教学的应用目标
口腔正畸学对于口腔医学专科学生而言,内容相对抽象,需要有专业相关的多学科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作为支持,TBL教学法的主要优势在于团队合作[2],口腔正畸学临床工作常常会涉及到多学科和团队的合作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以及实施准确的治疗。在这门学科中选用TBL教学法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此外采用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建立系统、全面的诊疗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测试成绩中学习任务相应的基础知识点掌握度较好,成绩显著提高。
本次学习任务设计为口腔正畸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涉及到正畸学诊断所需要的全部内容,紧密围绕教学大纲中重点难点内容设计。各个团队的任务虽然一致,但是患者不同,所以避免了团队之间的相互干扰。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把相关的基础知识点从接触到应用,最后做到熟练掌握。
3.2 T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考试成绩对比
考试成绩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也是评判学生学习效果的标准之一[3],但与单纯的分数比较,教学目的本身是希望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掌握和应用知识。TBL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引入巧妙地通过学习任务将基础知识,重点内容设计在教学中,在通过具体任务的实践,让这些抽象难懂的知识点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和验证,从而牢固地掌握了教学内容,同时促进了成绩的提高。
4 结论
TBL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研究能力,突出团队合作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力。此外可以促进教师不断学习,提高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Michaelsen LK,Bauman KA,Fink LD.Team-based learning:A transformative use of small groups in college teaching[M].Sterling(VA)Stylus Publishing,2002(1):287.
论文摘要:通过对口腔修复科进修医师教育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基本训练、综合提高、飞跃提高的“三段式”教学管理方法的应用,以进一步完善口腔修复科进修医师培养方法,促进进修医师提高专业水平。
口腔修复学是研究用符合生理的方法,通过人工修复体来修复口腔及颌面部各种缺损的一门学科,它是口腔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属于生物医学工程范畴。口腔修复学是以医学、口腔医学、口腔临床医学及应用材料、工艺、材料力学、生物力学、工程技术学以及美学等为基础的专门学科。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口腔健康越来越重视,对口腔医疗单位以及口腔医疗工作者的诊疗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各基层医院纷纷派送各层次人员来我院进修学习。论文百事通这一方面是基层医院医师进一步深造、提高自己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也是医学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修医师的培养不仅是医院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进修医师业务能力的提高也能反映医院的综合水平。本文将近年来我院口腔修复科进修医师培养中实行的教学管理方法进行总结。
在进修医师教育中我们实行“三段式”教学方法,即将进修医师学习时间不均匀地分为3个阶段。
(1)第一阶段:基本训练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讲解、示教及手把手示范,使进修医师掌握修复基本理论及一些基本操作。
作为教学医院的口腔修复科,我科每年都承担来自部队和地方大量进修医师的教育工作。为了保证科室进修医师的整体水平和保护患者的利益,我们对申请进修的医师的学历、职称、所在医院、专业、工作经历以及是否取得口腔医师资格证进行严格审查,杜绝一些非口腔医学专业、未从事过口腔修复临床工作、未取得口腔医师资格证的医师进入临床,接诊患者。但由于进修医师大部分来自基层,其原有的教育程度、工作时间不同,原单位所担负的医疗任务也有所区别,因此,进修医师在知识背景、工作能力、年龄层次等方面差异很大。
根据这种情况,在进修医师进入科室后,我们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学习环境,针对个人制订进修计划。口腔修复科临床操作多而精细,同样的牙体、牙列缺损,可以进行不同修复设计,需要应用多种修复材料。在临床操作中大多需要医师对患者口腔内的牙齿进行磨改,这属于创伤性治疗,存在潜在的医疗风险,一旦发生医疗差错,很难更正和弥补。因此,这一阶段教学要求带教教师不放眼也不放手,更多地采用多媒体教学、椅旁示教教学、手把手示范、仿真树脂牙操作训练等教学方法,重点在于基本技能的培训和基础知识的巩固。治疗典型修复病例时带教教师要系统讲解理论知识,组织并鼓励进修医师进行病例讨论,在强化其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临床思维能力闭。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将临床专业知识与临床科学研究证据结合起来综合考虑,为每个患者制订最佳口腔修复方案。重视进修医师的发展与创新,通过指导模拟病例书写,使他们的临床经验得到进一步积累,为下一步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论文百事通
(2)第二阶段:综合提高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进修医师的分析、判断、综合处理能力,要求带教教师放手不放眼,使进修医师在理论上得到提高、临床工作能力上过关,实现“匠一师”的转变。
在教学中,建立“提问—讨论一实践”学习模式,充分调动进修医师的主观能动性。鼓励进修医师提出问题,在处理典型口腔修复病例时对进修医师多提问,对重点问题多示教、多讲解。然后组织进修医师对问题进行讨论,将讨论的结果与临床相结合,运用于实践中,既提高了进修医师的临床技能,又充实了他们的理论知识。我们除将有关基础理论知识、临床技能、经验传授给进修医师外,还教授他们如何获得知识、总结经验,使进修医师实现“牙匠一牙科医师”的转变。引导进修医师学会如何实践循证医学、查询和应用他人从事循证医学的结果、采用他人指定的循证医学的方法,使进修医师的临床知识和技能及时得到提高和更新翻。针对进修医师多数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技能,临床操作敢于动手,但操作流程多不规范、临床思维比较单一的特点,将学习目标定为对缺牙设计的宏观掌握和临床实际操作的标准化。为了学进度、集中示教、把关,我们采用由高年资本院医师脱产带教进修医师的方法。前期,带教教师选择典型病例进行标准化示教、讲解,进修医师将接诊患者的检查情况、诊断以及初步治疗方案报告给带教教师,经确认后由进修医师进行临床操作,在这一过程中强调临床操作步骤的规范性,避免进修医师盲目追求治疗患者的数量,忽略临床操作的标准化。后期,安排进修医师观摩科室中有业务特长的专家、教授的诊治操作,细心揣摩,对照提高。新晨
(3)第三阶段:飞跃提高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在于提高进修医师的综合理论水平和临床疑难问题处理能力。要求带教教师根据进修医师前2个阶段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做到放眼、放手,不放心。
关键词: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师资队伍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口腔医疗保健事业不断发展,人们对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和对口腔治疗的接受程度与日俱增,过去牙疼就拔牙的现象少了,选择义齿修复的人越来越多,义齿加工企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发展[1]。但是我国口腔医学及口腔医学技术起步较晚,目前绝大部分口腔技术专业人员为中等专科学校或者大专院校毕业,甚至一部分人没有进过学校,直接是“师傅带徒弟”模式培养出来的,起点相对较低,掌握的专业知识较少。在现有条件下要想使我国口腔医学技术在短时间内飞速发展,还存在很多困难。因此,我国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要求学生有很强的操作能力。用人单位挑选毕业生的标准是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强,不需培训或简单培训就能上岗,即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要求很高[2]。要培养出既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又具有较强操作能力的学生,就要有一支强有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双师型”教师是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经验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对提高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存在一系列问题。
1存在的问题
1.1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
目前,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毕业生学历普遍偏低,多为中专和大专学历,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对较少,不能进入高校当专职教师。因此,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教师以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为主,他们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来说不是“双师型”教师[3],虽然讲授理论课问题不大,但是基本不能胜任各种技工设备的操作和使用以及各类修复体的制作(如嵌体、贴面、烤瓷冠桥、铸造支架[4])等示教工作。
1.2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缺乏系统规划和经费投入,培养力度不够,既具有高超的操作水平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比例严重偏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师学历、年龄、职称结构不合理,教学能力参差不齐。在义齿制作方面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教师学历普遍偏低,专业知识陈旧;绝大部分学历较高、理论知识全面的教师实践能力比较差,虽然对义齿加工流程比较熟悉,但具体操作能力不强,甚至不能胜任实验课示教工作。
1.3口腔医学专业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混淆
教师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育教学特点不是很了解,分不清楚口腔医学专业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容易混为一谈[5]。但事实上口腔医学专业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重点不一样,理论课与实践课侧重点不一样,如果混为一谈,最终的结果就是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理论不扎实,实践操作能力差。
1.4对“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如何培养符合口腔医学技术专业需要的“双师型”教师,是全国很多开设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校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但许多学校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特点不是很了解,对“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深,经费投入少,严重影响了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1.5缺乏师资队伍建设总体规划由于认识不到位等原因,各学校缺乏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在考评、奖励等方面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从而影响到学科带头人的引进、骨干教师的培养以及兼职教师的积极性。
2解决方法
2.1明确口腔医学专业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区别
“双师型”教师是集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于一体的专业课教师。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是既能胜任固定义齿工艺学、活动义齿工艺学、全口义齿工艺学、活动矫治器工艺学等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又能熟练进行实践操作,如可卸代型的制作、耐火模型的翻制、铸造冠烤瓷冠和活动义齿支架的蜡型制作以及各种卡环的弯制等。因此,一定要明确口腔医学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区别,加强教师综合素质培养。
2.2加强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教育的主导是教师,只有建设一支综合素质强的师资队伍,才能开展最有效的教学活动,促进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长久发展;否则,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知识不足、动手能力差,没办法高质量就业。因此,学校相关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大投入及培养力度。
2.3对师资队伍建设进行总体规划
对现有专业教师梯队设置情况进行分析,对“双师型”教师的实践能力进行评估,根据专业教学计划进行长远、总体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2.4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1)本校高年资教师对年轻教师进行“传、帮、带”,以提高教师整体实践教学能力。(2)利用寒、暑假分批、分专业派送教师到“日进齿科”等专业机构进行口腔技术操作培训,如雕牙及全口义齿排牙等,这对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3)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师实践操作技能[6]。与我校合作的义齿加工厂有很多高水平的口腔技师,可要求专业教师在不影响正常教学与工作的情况下定期到义齿加工厂进行技术培训,迅速提高实践教学水平。(4)聘请义齿加工厂的高级技师到学校兼职授课,提高在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这也是一个迅速解决“双师型”教师缺乏问题的有效方法。(5)引进优秀的“双师型”人才。从企业或行业一线引进既有工作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口腔高级技术人员,这不仅是一种补充“双师型”师资的有效途径,还有利于改善师资队伍结构,适应专业发展要求。
2.5创建有利于“双师型”教师发展的考评机制
“双师型”教师工作繁忙,既要承担大量教学工作,又要进行实践。因此,学校应对“双师型”教师的职称晋升、课题申报等给予一定的支持和照顾。同时要尊重、关心并信任“双师型”教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成长的良好环境[7]。总之,建设一支技术精湛、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口腔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姜瑞中.口腔修复工艺专业岗位需求调查研究报告[J].当代职业教育,2014(6):61-63,78.
[2]谢丽娜,,冯贵芝.浅谈口腔工艺技术教学改革的迫切性及策略[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5):16-17.
[3].引进国外教学理念提升口腔工艺技术教育水平[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7):5-6.
[4]于海洋.口腔固定修复工艺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5]徐国华,胡敏.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培养模式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20):8-9.
[6]陈冬冬.浅谈中职口腔修复工艺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职教研究,2012(33):139.
【关键词】 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医学;教学改革
口腔解剖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口腔、颌面、颈部正常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科学[1]。自从我院设立口腔专业以来,我们一直在不断探索提高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质量的方法。
1 成立承担教学的科室
目前全国已有30多所院校开设这门学科,成立口腔解剖生理学教研室,开展了较为深入的教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3]。有的院校是由口腔医学院承担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4~9],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探讨,教学质量优良。我院在办学初期,曾经设想由解剖学教研室独立开展教学,但据解剖学教师反映,牙体解剖章节教学难度很大,教师难以胜任此章节的教学,主要原因是教师不具备娴熟的实际操作技能,临床病例不足,学生感觉知识枯燥乏味。而由口腔学教研室单独教学,上到口腔、颌面部与颈部解剖内容时,又因缺乏标本而只能利用多媒体演示、结合模型学习,造成教师难以精讲细雕、学生学习困难的局面。同时因无法进行尸体解剖,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故至今我们一直由口腔学教研室负责牙体解剖和口腔生理章节的教学,解剖学教研室承担口腔、颌面部、颈部解剖教学任务。然而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两个教研室的教师在理论知识和教学进度上无法做到前后贯通,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仍然难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口腔解剖生理学作为临床医学一门发展中的学科,是多学科互相渗透、实践性强的口腔医学桥梁课程。牙齿是口腔医学临床工作中涉及最频繁的器官,因此该学科中牙齿和口腔、颌面部和颈部解剖的内容更为重要。而口腔、颌面部与颈部的局部解剖是临床手术的坚实基础。结合我学院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要确保教学质量,就应尽快成立口腔解剖生理学教研室。
2 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案
2.1 紧密结合口腔临床学科,倡导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口腔解剖生理学与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内科学、口腔修复学和口腔正畸学等学科关系非常密切,它为口腔临床学科提供基础理论知识。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不仅强调突出重点、难点,注意讲学习方法和掌握知识的思路,而且应该结合临床应用和科研动态,把临床医师在诊疗过程中发现在口腔临床学科上尚未解决和急需解决的口腔解剖生理学上的新问题融入教学中。我们针对腮腺全切、次全切和浅叶切除术后容易造成耳大神经支配区长期麻木或面神经麻痹等症状,解剖颌下区和腮腺咬肌区时,不仅要仔细观察该区的解剖结构,而且还要思考如何才能避免切断神经;而下颌下腺摘出术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手术之一,我们要求学生除了注意观察下颌下腺的正常毗邻关系外,还要了解神经血管行程的变异情况等等。我们通过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
2.2 编写学习指导、充实更新教学内容
教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口腔解剖生理学是口腔医学和解剖学纵横渗透的特点,我们组织口腔系、解剖学和生理学的有关专家认真研究,编写了《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和《口腔解剖生理学学习指南》,指南进一步明确学习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和学习内容要点,学生通过阅读指南,避免学习中内容前后脱节现象,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在课堂内对学习内容进行观察、对比和实践,有效达到基础学科为临床服务的目的。
2.3 加强多媒体教学手段和视听教材的应用
随着多媒体教室的普及,我们已经采用多媒体进行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教学。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标本结构复杂,在学生进行尸体解剖时,为了避免学生切断神经血管,我们按教学大纲要求制作了一套针对口腔本科的多媒体课件,并引进一批优秀的视听教材。通过实物标本图和三维动画,展示各部位的形态结构、解剖层次和毗邻关系,使学生获得人体各局部的解剖学知识,便于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手段淘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电脑、录像、录音、播放于一体,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信息量大,图、文、音并茂,生动形象,重点和难点突出易懂的优势,不仅降低实验成本,而且深受学生欢迎。
2.4 明确教学目标,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口腔解剖生理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必须帮助学生获得这种能力。口腔、颌面部、颈部解剖和口腔生理章节的总学时为58学时,理论课与实验课之比为1∶1.6。实验教学中,每4个同学为1个学习小组,对口腔、颌面部和颈部的某个部位进行尸体解剖,注意观察并绘制其操作部位解剖结构的浅、深两幅图,并通过学习掌握口腔、颌面部和颈部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和毗邻关系。牙体解剖总共45学时,理论课与实验课之比为1∶2,在实验教学中学生通过各类牙齿的雕刻,掌握牙的外形。在完成该学科的学习后,学生不仅具备了深厚的理论知识,也获得了扎实的动手能力,为口腔外科学、口腔内科学、口腔修复学和口腔正畸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重视师资培养
作为一名合格的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严谨的科学态度、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修养及较强的科研能力外,还应具备一定的绘画技巧和娴熟的实际操作技能,才能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口腔解剖学生理学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启发学生思考,真正做到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口腔、颌面部、颈部解剖是为适应口腔医学的需要而从局部解剖学分化出来的更适合于口腔医学的解剖学知识[10]。要想在短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师不仅应掌握口腔医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外,还要具备深厚的解剖学和口腔生理学专业知识,并熟悉口腔医学诊断治疗进展。这样才能在授课时密切联系临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出新世纪口腔医学人才。为此,我们选送有一定教学经验的解剖学教师到兄弟院校或本院口腔系进修学习,培养了具备牙体解剖、口腔生理和口腔、颌面部、颈部解剖知识的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师。
4 考核方法的现状与设想
评估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口腔、颌面部、颈部解剖章节教学效果,传统的手段有两种:一是对学生独立解剖的标本进行评分,二是进行理论知识考试,期评分数中两者比例是3∶7。而牙体解剖的成绩评定包括对学生雕刻的蜡牙进行评分以及理论知识的考试,期评分数中两者比例也是3∶7。我们正进行教学效果评估手段的改革,将理论知识考试和实践能力考核在期评成绩中所占比例调整为1∶1。理论知识考试按学校考试中心要求增加题型和题量;实践能力考核范围扩大到三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独立解剖的标本和雕刻的蜡牙进行评分;二是让学生对贴上标签的器官、组织标志进行认定;三是让学生独立寻找考题上的器官、组织标志,以充分体现口腔解剖生理学的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
总之,我们认为要提高口腔解剖生理学的教学质量,必需尽快成立口腔解剖生理学教研室,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让解剖学教师走进临床,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并增设标本模型和器械,探索考核的方法,以提高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马莉.口腔解剖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
[2] 张跃蓉.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4,27(1):99-100.
[3] 刘静.口腔解剖生理学教材之管见[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2,25(1):89-90.
[4] 邓汉辉.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22(1):221-222.
[6] 孙慧玲.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的点滴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01,3(3):188.
[7] 何东宁,武秀萍.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改革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01,3(2):110.
[8] 姚丽艳.浅谈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0,1(1):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