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实现自我价值范文

实现自我价值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现自我价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实现自我价值

第1篇:实现自我价值范文

之道。

――作者手记

“在芬兰,教师是一项备受尊敬和令人向往的职业!”负责本次教育考察的坦佩雷大学埃罗教授自豪地向我们介绍着芬兰教师队伍的建设情况,“在芬兰,所有的教师首先得拥有所学专业硕士学位,然后才有机会考取教师职业。而且我们录取教师的比例相当低,每年只有大约5%~10%的人能被录取。以2014年为例,坦佩雷大学教育学院收到申请1500名,但只录取了85名。而就芬兰全国而言,今年大约有11000名硕士生申请教师职业,但只有900人被录取。我想在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教师能成为如此热门的职业。”

我们不禁要问,芬兰的教师职业到底具有怎样的魅力,使得那么多的人乐于选择,并且用毕生的时间去书写芬兰教育的奇迹?我更关心的是,芬兰的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着怎样的机制,才能使他们永葆激情和梦想?我还想了解,与我们国内的教师整体现状相比较,我们有哪些重合与偏差?为了搞清楚这些问题,我和团队成员不仅聆听了几位教授的系统介绍,还在征得主办方同意的情况下,深入学校现场采访了一些教师。我们发现,芬兰教师队伍的建设折射出以下五个方面的理念。

一、民族未来的隐忧

将近三天的关于芬兰教育的讲座,我的耳中都能听到从不同教授口中自然流泻的、不止一次的这样的话:“芬兰人口只有500万,我们不能让我们其中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否则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们的文化传承就将受到覆灭性的打击。”是的,作为芬兰首屈一指的坦佩雷大学教育学院的专业教授们,都有着如此沉重的令人倍感震惊的忧患意识,而且他们在表达这样的忧虑的时候,都是郑重其事,绝无半点程式化的虚应世故。

我们可以想象到,当他们平时在培养一批又一批即将走上教师岗位的学生时,一定也是这样的忧心忡忡,一遍又一遍地强调着教师决定着教育的未来,更决定着芬兰的明天。而当这些即将成为教师的各个专业的学生,回忆起自己求学的所有经历时也会很自然地发现,所有的老师似乎都没有放弃过一个学生,不论国籍与种族。这样深入人心的言传与身教使得这些未来的芬兰教师逐渐将之演变成自己的理念和教育的传统加以继承。毕竟当你意识到你所从事的职业关乎国家危亡和民族未来的时候,自然是充满了自豪与责任,激情与梦想。

在我们采访过的学校,所有的老师都把自己的职业看得无比神圣,觉得自己责任重大。更有意义的是,因为他们有着对职业责任的清醒认知,所以他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能以孩子和民族的未来为出发点进行考量。所以在芬兰,教师的职业压力并不来源于外在,而在内心。我曾谨慎地向爱莲娜教授探询过,当个别芬兰教师并不能真正胜任教师职业的时候,他们会有怎样的跟进措施。爱莲娜坦诚地告诉我:“首先,校长会和这位教师好好沟通,看看他需要怎样的帮助。然后,同事们之间也会积极合作,带动他成长。如果这一切都无济于事,或者是这位教师在人格心理上出现了问题,甚至于体罚学生,那么我们就会劝退他从事另外的职业,而不是教师。”由此看来,芬兰对于教师职业的认定是眼里揉不得一粒沙子的。他们考量一个人是否适合成为教师不仅有着相当严格的标准,而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有着严密的监控。因为在他们的文化里,教师的神圣是有着最为广泛的认同的,容不得偏差和亵渎。

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忧患意识一直是我们民族所倡导的,我们的教育文化里也并不缺乏这样的意识。只是,与芬兰教师相比,我们的忧患意识可能还达不到这样的境地,我们对我们所从事的教师职业的伟大性和重要性还没有完全的觉醒和认识,这可能是我们需要反思的。直到现在,我们的耳边还回荡着埃罗教授语重心长的话语:“作为教师,我们必须照顾好每一个孩子。在学校的每个孩子都需要得到很好的教育,以便努力发掘出每个人的潜能。这才是教师最伟大的所在!”

二、职业选择的自觉

回忆我们这一代对教师职业的选择,很多时候是在懵懵懂懂中的自然而然。而对教师于国家民族重要性的认识,也是在成为教师之后通过大量的培训和自我的觉知才发现的。于是,我们尝试着爱上我们的职业,并且逐渐将它培养成我们终其一生的兴趣和努力奋斗的事业。回溯我们的教师职业之路会发现,这一切大多是在被动中完成的,甚至是对生活的妥协与无奈回应。所以,我们的身边有不少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因为这职业本身并不是他喜欢和热衷的,然而他又没有机会和勇气让自己脱离出来,去寻找别的出路。

当我将这样的话题抛给埃罗教授的时候,他自信地告诉我:“芬兰教师很少出现职业倦怠,教师队伍相当稳定,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是一辈子热衷于这个职业,乐此不疲。”“这是什么原因呢?仅仅因为你们是高福利国家吗?你们的教师工资也并不很高啊。”“因为在芬兰,职业的选择是有着许许多多的机会的,所有芬兰人都知道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我们并不着急决定什么,而是宁愿想清楚了自己适合做什么才去选择从事何种职业。”

为了印证这一点,我们驱车前往坦佩雷大学教育学院附属的教师实习学校Normaali Koulu(诺得毛利学校)进行走访。其间,我们遇到了一些正在实习的教师,他们年轻而富有朝气。在征得个别实习教师同意的情况下,我们进行了简单的采访,采访的对象是刚刚进入实习锻炼的三位女大学生。说她们是女大学生,是因为她们还没有真正获得教师资格。因为在芬兰,教师资格的取得是在专业硕士之后,在相应的教师专业实习学校实习一年左右,取得大约60个学分之后,才有资格申请成为教师。

我们选择了走廊一处宁静的角落。经介绍,知道了她们都是坦佩雷大学语言学院的学生,已经取得法语硕士学历。她们的名字分别是Hanna(汉娜)、Saana(萨那)和Kati(噶迪)。因为考虑到不能影响她们正常的工作,所以我们尽量直截了当。

笔者:在芬兰,成为教师的要求很高,那么这一职业到底有多大的魅力,能够让你们如此选择,并且愿意付出比其他职业艰辛得多的时间和精力?

汉娜:因为成为老师是我的梦想,而且教师职业最大的美丽是可以让更多的孩子实现他们的梦想。

笔者:是什么使你产生这样的梦想?我相信一定是有什么人或者什么事影响过你吧?

汉娜:我想是我的法语老师。因为她让我觉得教师职业非常崇高,而且我觉得这个职业充满乐趣。

同样的问题我们也抛给了萨那和噶迪。

萨那:我一直想从事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业,具有伟大的意义和不平凡的价值,而教师在芬兰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业,它决定着芬兰的未来,所以我选择成为教师。

噶迪:我现在还不知道我会选择什么职业,只是现在我觉得选择当教师还行,因为这个职业比较热门,很具有挑战性。不过除了教师专业,我还在进修旅游专业。所以今后即使当不成老师,我也还可以选择与旅游相关的职业。

说到这里,三个姑娘相视一笑,笑容明亮而爽朗。结束采访,我们既为芬兰人对教师职业的尊崇而感到自豪,也为芬兰人选择职业的自觉感到惊讶。埃罗教授还提到一个有趣的案例:芬兰是诺基亚的故乡。自从诺基亚被微软收购之后,很多诺基亚的软件工程师带着自己的硕士、博士文凭,来到了坦佩雷大学重新考取教师职业。所以在芬兰,教师的门槛尽管很高,但却没有年龄和专业的限制,只要你是真心想从事这个职业,只要你取得相应的资格就都会有机会。

我们想,芬兰教师队伍的稳定与教师职业的优势由此又可见一斑。选择本身是自觉的,那么任何困难都将迎刃而解,任何职业,只有自己清楚地知道为什么而选择,才能产生激情与梦想。因为这是自己选择的,选择就意味着兴趣,选择就意味着责任,选择就意味怀抱着美好的愿景。只有这样,才有勇气和力量克服种种职业倦怠和价值沦丧,教师也才能享受到自己的职业幸福。

三、信任尊重的习惯

习惯了各种各样的评比、测试、答辩的我们,对于芬兰的学校和教师没有督导和考评制度颇感兴趣。埃罗教授以及培训讲师约翰娜女士详细地做了解答。他们说,在芬兰教育界,一句流传很广的话就是“信任产生责任”,因为在芬兰的社会体制中,围绕教育,社会各个层面彼此之间形成了超乎寻常的信任和尊重的习惯。

首先是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对教师的信任与尊重。国家教育委员会、各市教育主管部门的作用不是质询与督导,而是聆听与服务,对教师主要是鼓励和支持,而没有什么惩罚措施。国家核心课程框架是课程专家和一线老师们组成的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政府只负责决定学时的分配。比如小学必须有哪些学科,每周最好安排几个学时,仅此而已。通常每个学校都会收到国家要求的核心课程框架建议与学时要求。当然,学校还有权利针对自身特点进行普适课程之外的特殊课程的设置,类似于我们国内的校本课程、选学课程。不过他们更开放些,学校和教师有绝对的自,在课程的具体开展中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出独特的个性化课程,而且只要教师觉得需要,学校是可以申请增加自主课程的份额,而减少国家课程的份额的。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形式均由教科书编写者和教师决定,因为学生不需要参加各种类型的考试、测验,所以,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可以更加自由,更加切合学生的需求,更加关注以生为本的学习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芬兰的教育体制是真正把学校交给了教师,并且最大程度地解放了教师,发挥着教师的聪明才智。教师心无二用,可以集中更多的精力,真正潜下心来做教育,做真正对学生有帮助的教育。

其次是家长社区对教师的信任与尊重。社区会尽量支持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比如,每个学校都有同样的教育资金,这些资金可以选择性运用,既可以买书籍,也可以做校长、教师们认为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事情。而社区内的一切公共设施,比如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合唱厅、公园以及星罗棋布的各种大小运动设施与场馆,只要需要,都可以供师生无偿使用。学生和家长也都非常非常信任教师,学校和家长之间有很好的沟通。再加上芬兰固有的传统――尊师重道,所以,比起自己的父母,孩子们更加尊重老师。因为尊重,老师的言行举止也被无限地放大,他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孩子们真诚的目光,感受到来自社区和家长的无限信任,也因此,他们会更加高标准地严格要求自己,尽量完美地呈现自己。在小学,家长、老师和学生在一起沟通就是对学生的评估方式。沟通的主题并不在学业,而在社交、参与和独立生活的能力等方面。因为家长们认为,比起学业成绩,这些是更加重要的内容。

“我们曾经也有过像中国、韩国一样的督导制度,但是后来所有的芬兰人认为没有必要,而且我们发现真正废除了也没有什么变化,所以一直持续至今。”埃罗教授继续说道,“当然,也有许多外国老师像你们一样提到如何控制教师的教学质量,我们的答案是不,我们不控制。因为我们对我们的老师有极大的信任,他们受过高等的教育,即使他们有问题,也会想办法寻求帮助。所以,当我们的老师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时,我们不是去惩罚,而是会真诚地询问他需要怎样的帮助。我们也不会控制学校,因为学校里有非常专业的教学人员,所以我们的整个教育是建立在信任这一基础之上的。因为被信任,才会产生责任。教师是如此,学校也是如此。”

四、安全合作的机制

芬兰的教师之间没有竞争意识,因为所有的教师都是同样被尊重和被认可的,他们没有什么后顾之忧,只要想尽办法把学生教好,让自己享受教师职业的幸福就可以了。所以芬兰教师之间的文化就是鼓励形成合力,资源共享。

教育主管部门施行安全合作的教育机制来保障教学的质量和教育的效果。埃罗教授举了一个例子:在坦佩雷,每个学校的校长和教委会、市政府的教育负责人每年都会进行一次教育会议。会议上,所有校长都可以非常诚实坦率地提出本校的需求和不足,比如师资的不足、资金的缺乏、质量的低下等等,不需要考虑是否会有不良后果。然后聆听了这一切的市政府负责人会与国家教委会进行沟通,实现资源的补充、资金的倾斜和教育的助力。在芬兰的中学,每三年会举行一次统一的测试,不过目的不是考核,更不是排名,而是诊断,让教育部长看看他们的教育是否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也为主导教学改革和教育均衡的研究者提供数据。所以,即使是最后一名也不会受到任何惩罚,反而会得到很多其他学校与主管部门的帮助,力图使所有的学校都达到一定的标准,所有的教师都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提升。当笔者问及“是否存在教学能力相对较弱的教师,连续几年都未能取得基本的教学效果,你们又该如何跟进与支持”的问题时,约翰娜告诉我,芬兰存在着很多教师间的合作,有点类似于中国的师徒结对,不过芬兰没有师徒之说,只是所有学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都会热心地尝试帮助年轻的、经验不足的教师。“合作”是他们的基本方式,也是他们习惯了的方式。他们从入校开始就运用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和生活,于是在工作中他们也把团队合作发挥到了极致。通常,老教师会无私地将自己所掌握的所有教育教学技巧,尤其是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方法教给年轻教师,并且组成团队促进年轻教师成长。这种“抱团化”的方式,使他们组建成了一个命运共同体。因为所有教师都是学有专长的,而且立足点在学生而非自身,所以慢慢地,这些教师都能够突破局限,获得良好的发展。

师生之间的安全与合作。因为没有各种类型的测评,所以教师面对每一个孩子都能超越短期的功利,而注重他终身的发展。这让学生感到安全,能获得自信。芬兰的教师在课堂中决不引导学生相互比较,他们不希望学生感到班级里谁比我强,他们希望每个学生都能知道自己的非同一般,他们鼓励自我的竞争,也就是让学生自己跟自己竞争,每天进步一点,每次都能发现自己与以前相比有更大的进步。此外,源于芬兰文化,教师和学生间的平等首先是从称呼开始的,学生称呼老师都是直呼其名,仅此一点,就让师生关系的平等获得了巨大的保障。而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中,教师和学生间是互相探讨的关系,而不是“施”与“受”的关系。

容错机制和允许失败的传统。因为学校和教师拥有了绝对的自,所以不可避免地,很多时候教师开发并实施的课程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教改实验并没有获得应有的成功,这可能是因为教学经验的不足,或者是研究能力的缺乏,或者是对学生的把握不当。不过对此,教师不需要有后顾之忧,因为没有人会追究他们的责任,芬兰有相应的容错机制和允许失败的传统。假如不是因为自己的不负责任而使自己的教改实验失败了、课程开发搁浅了,你就不会受到任何惩罚,家长也不会对你有任何投诉。反而,学校及各级机构会立即行动,加强交流和沟通,帮助你认识问题和发现弊端,从而取长补短,寻求更有效的方法。这样的良性循环会持续滚动,最终实现整体提升。

五、自我价值的实现

芬兰的教师几乎都有“我的课堂我做主”的自觉。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建设者和实施者,他们充分发挥着自己的权利,不断创生更加利于自己发挥也更加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比如两个都是三年级的教师,他们就有权利决定自己如何教授自己的学科。也因此,芬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始终享受着自我价值的实现。约翰娜女士在谈到这一点时,颇为自豪地对我们说:“我丈夫的弟弟也是一个数学老师,他所在的学校比较偏远,所以有相对较多的学习困难的学生。但他并不想去大城市或者相对好的地方,因为他觉得成功转化一个困难生、待进生,远比教好一个城市里的好学生更有成就感。在那个学校,除当教师之外,他还要当警察、社工和医生。他乐此不疲。他说这正是他选择教师职业所期待的,把不好的变成好的,帮助更多孩子实现梦想,寻找希望。”

芬兰教师还有着鲜明的职业认知,他们将自己的身份定位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专业身份,即明白自己的任务和作用是“传道、授业、解惑”;第二层面是社会身份,即明白自己是受人尊重的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第三层面是存在意义,即我存在,我是一个活生生的教师,我就要产生自己的意义,实现自己的价值。如果不能意识到这三点,并且不能这样去引导孩子,就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所有芬兰的教师都努力地跨越第一、第二层面而迈向第三层面。诚然,跨越了知识、行为而达到精神层面,这才能让人乐此不疲、坚持不懈。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享受教育的幸福,享受作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与成就感。埃罗教授补充说:“我曾经研究过,比如一个数学老师和一个数学家,他们的区别是什么呢?我认为数学老师有一个明确的愿景和目标,就是让孩子们明白了解到数学之美!这是一个非常非常伟大的值得让人奉献终生的目标。”

结语

在芬兰的文化里,教师是民族的启蒙者,是他们擦亮了芬兰人的眼睛,使所有的芬兰人获得知识、能力、梦想、激情。芬兰的教育哲学就是:孩子只有接受了教育,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他们相信,教育是关乎所有芬兰人福祉的重要事业,因为芬兰的未来和民族的兴衰存亡,与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休戚相关,荣辱与共。

他们相信,教师是需要全力付出与不懈努力的职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回应众多家长和学生以及国家社会的无限信任与支持。

他们相信,学生是处在懵懂和混沌中的璞玉,只要帮助他们发现和觉知自己的世界,他们必然能在自己的领域里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他们相信,教育的魅力就在教育本身,那就是引导和催发人成为最好的自己,许许多多最好的自己才能成就最好的国家,这是教育的使命,也是教育的荣光。

第2篇:实现自我价值范文

【关键词】价值实现;自我;他人

人是生活在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之中的。马克思就曾将人定义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当前,越来越多的青年在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迷失自我、规避他人,人际关系越来越不和谐。因此,让青年在自我与他人的和谐关系中找到真正实现自我的价值追求和人生目的的道路,显得尤为重要。

一、对“自我”与“他人”的界定

(一)自我。从历史溯源来看。在中国“个人”概念早于“自我”概念的出现。“个人”概念要溯源到清末明初,而当时“个人”话语才登上舞台,到“五四”前后人们开始旗帜鲜明地提出以“个人”为价值之源、公开宣扬个人本位,揭开了“个人”和“个人观念”以现代性姿态在现代中国出场的大幕。到1906 年后,章太炎和鲁迅等人提出个人要具有“自性”,章太炎打破了“个体”与“群体”的范畴限制,提出了“依自不依他”的最高原则。也就是说,章太炎主张依靠自我的意志,肯定自我的选择,将自我视为最高的原则.至此,“自我”范畴呼之欲出。

(二)他人。海德格尔认为,“人不是在我之外的全体余数,而这个我则是从全部余数中兀然特立;他人倒是我们本身多半与之无别、我们也在其中的那些人。”因此,他人与自我是一对共同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的范畴,他人既是自我的依赖者,也是自我的约束者。这主要取决于在同一社会环境中,自我与他人如何协调其共在的关系。毕竟,“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社会现实中,他人与‘我’都有着同样的欲望,同样的幸福、自尊和自我实现的要求,一句话,都具有同样的价值意义”。自我与他人是同时存在于社会中的两个主体,是一种共同存在的关系。

二、自我与他人的和谐

人具体的存在方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我与自我的关系、自我与他人的关系、自我与他人对我设定的关系。人就是在不断地协调这三种关系的过程中寻求自我价值实现的。然而,自我与他人的价值冲突不断,这种矛盾总是成为人对自我价值追求、人生目标实现的绊脚石。我们应当看到,自我与他人之间关系的不和谐,一方面会导致对自我自由的禁锢,同时也会造成对他人的禁锢。萨特在《密室》中的一句名言“他人即地狱”,就是站在对自我与他人的关系的否定的立场所做的概括,即自我与他人是一种相互约束关系。

(一)自我解放:明确我与自我的关系。“我是谁?”这是一个震慑心灵的终极追问,只有真正找到答案的人,才能真正解放自我,找到自己的终极价值追求,并去实现它。“我是谁”的终极发问,正是寻找真实的自我的最有效手段。“我”与“自我”的含义不同。人的行为大部分处于人意识不到的元意识世界当中。我是现实的我,自我意味着意识、理性,我们的身体、情绪、思想和在社会中所扮演的各种角色把真正的自我包裹、隐藏起来,这在无形之中影响着自我与他人的交流。在通常情况下,“我”与“自我”处于矛盾之中,“我”有时候不一定能够战胜“自我”,这时候就需要协调“我”与“自我”的关系,这个协调的过程也就是认识、唤醒“自我”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是主体,“自我”是客体,“我”把“自我”暂时当做被评价的“他人”。审视他人往往只需要理性,而审视“自我”,则需要勇气和诚实。一个对自我诚实的人,才不会被他人欺骗。自欺欺人的悲剧往往发生在对没有勇气诚实正视自己的人身上。错误的自我审判和定位,则必然导致自我终极价值和自由的丧失。只有认识了本真的自我,才能不重蹈覆辙,不成为他人的副本,这是建立自我与他人之间共在和谐的首要条件。因此,在处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认识本真的“自我”,唤醒本真的“自我”。

(二)解放他人:处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事实上,他人是另一个“自我”,自我和他人都在不断地寻求价值实现、寻找自由。而自我在为自己选择自由的同时,往往给他人造成不自由。因为每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不同的价值追求会不断发生冲突,而每个人总是出于本能地先维护自己的利益,从而影响到他人的自由。但是,人不能离开他人而单独存在。在任何社会形态中,人都具有交往的基本需求,这直接关系到自我价值能否实现,因为“我需要他人以便完全把握我存在的一切结构。”很多时候,单纯地依靠思考我们并不能完成自我认识,而是必须要借助他人,以他人为镜,才能发现自我,掌握自我。尼采说过,人走进他的邻人,是为了寻找他自己。因此,自我与他人关系的和谐,是两者价值实现的保证。只有达到“君子和而不同”的境界,允许自我和他人在和谐、自由的人际关系中寻求价值,而非利用、约束他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才能保证自我价值的实现,正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为此,想要自我解放,必先解放他人,允许他人自由发展,如此“兼爱”才能“相利”。

(三)不被他人约束:解决自我与他人对我所设定的关系。在自我与他人的共存关系中,“他人不只是向我揭示我是什么,他还在一种可以支持一些新的特定的新的存在类型上构成了我,我这个存在他人显现之前并不潜在地在我之中”。也就是说,他人对我的认识往往不等同于我的本真,他人最大程度上对我的理解很可能依然是对我的误解。这种情况下,自我不能受他人对我的评价的影响,而是要坚定自己的本质面目,才能获得自由,如果自我认可他人对我的误解,结果只会导致我朝着他人对我的误解的那个错误方向发展,自我便异化成了另一个非本真的我。自我也就陷入了“为他”的怪圈中,走不出他人对自我的约束,也就丧失了自我的自由选择权利,相当于被他人构筑起了一个禁锢自我的地狱。“故君子和而不流”,说的就是自我应当坚定自己的原则性,不能为他人对我的态度而盲目地去改变自我的价值追求方向和追求方式。章太炎也提出过“依自不依他”的原则,也是要肯定自我的存在和意志,主张不以他人的主张和选择所约束,寻求摆脱他人的约束而实现自我的绝对价值。因此,摆脱他人对我所设定的错误认识,是自我价值实现的保证。

三、自我价值的实现之路

(一)呈现自我。在当前多元价值观碰撞的时代,青年的自我迷失、自我沉沦,不仅会导致自我发展受限,从大局来看,如果这一现象以群体性的姿态爆发,则会危机到整个社会。这种自我迷失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把个人发展寄希望于权钱交易和人情关系,放弃自我努力,放弃自我道德原则,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看做是利用关系,不敢正视自己内心深处对融洽人际关系的渴求,而是把这种渴求深深藏埋起来,以虚伪的笑掩藏内心的痛苦。在这种心理状态下,自我似乎不知道该如何去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只好选择人前人后各一套的做法,结果,人前的我是一个虚假的我,人后的我则成为独自舔舐伤口的真我。要改变这种状况,这就需要我们把目标导向自我,真正从自我做起,把真正的自我呈现出来,真诚对待他人。

(二)尊重他人。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大家形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时候,提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勾心斗角”。的确,我们身边不乏那种把别人的成长进步看做是对自己成长进步的阻碍,把比自己优秀的人看做是自己的绊脚石的人,一旦形成“他人即地狱”的观念,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势必会处处规避他人,甚至背后伤害他人,其结果往往可能两败俱伤。事实上,“他人即地狱”并非铁律,如果自我能以宽广的胸怀,看待他人的成就,取其所长补己之短,他人则可变成自我发展的助推器了。

(三)坚持真我。随波逐流是我们这个时代青年人身上普遍存在的一个弱性。看别人追求什么,自己也改变自己的追求,人云亦云必然泯灭自我的个性,丧失己见,迷失自我的价值追求。青年处在人生和奋斗事业的关键时期,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尤其需要做到坚持“真我”,在他人的对自我的态度面前,拿出定力,提高自我辨别能力,坚持自己的正确价值观方向。否则,价值观导向出了问题,自我的发展必然要受牵制。

参考文献

[1] [德]海德格尔著.存在与时间[M].陈嘉映,王庆节译.北京:三联出版社,2000:137.

第3篇:实现自我价值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 ;本职工作 ; 教学 ;课程整合 ;价值体现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技术广泛运用的时代。作为教师要与时俱进,尤其是信息技术教师,更是要冲锋在时代的最前沿,但面对当前形势,许多学校信息技术教师不但要搞好教学工作,更要将很大的精力投入到学校信息化建设等活动中去。信息技术教师常常被人看作是“万金油”或者是“打杂的”,是其他学科教学的辅助和陪衬的绿叶,为此,许多信息技术教师都对自身的定位与发展有许多困惑。下面就本人在高中阶段任教的实际情况与大家探讨一下:

所谓本职工作,顾名思义,就是本人担任的职务或自己从事的职业工作。作为一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首要任务是认真做好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实施。根据信息技术的特点,教给学生信息技术相关知识:这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科学知识、简单的程序设计知识等,以及帮助学生完成信息技术技能操作训练(包括word编辑文字、excel表格处理、e-mail发送、简单的网页设计等)。教学中还应向学生传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思想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会信息技术教育的优越性,从而能够有效地学习。信息技术教育不是单纯地计算机教育,如果信息技术教师只是一味地按信息技术学科教材进行教学,教学内容过于单纯和专业化,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地培养,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将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为此信息技术教师应向学生传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思想,让学生结合各科学习需要接触和使用相关工具软件,启发学生利用各种新的信息手段和技术去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等等。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巩固和拓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从而达到学科学习有效性的目性。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即信息意识、信息常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以便学生将来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其次是信息技术教师还应该承担起为学校校园信息化建设和全体教职工信息化普及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一段时间以来,信息技术老师到处大显身手,他们几乎成了学校里的“万精油”。原因是其他的老师对信息技术只懂一点点,甚至根本不会操作计算机。如要做一个参加比赛的课件,做不了;要制作一个基本的动画,不会做;自己的电脑中病毒了,没办法……。为解决这一问题,信息技术教师应认真学习钻研相关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确保学校网络正常畅通,积极发动本校老师、学生参与信息技术相关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教学整合,就是为其它学科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扫盲教育”。

在现代教学中,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将会大大提高教师职业的专业性。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教师不再是像以前那样,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即可进行教学,甚至老师也不是学生最主要的信息源,电视、书刊的传播,特别是多媒体教学系统以及计算机网络教学系统的发展,学生可从多条途径来获得更丰富的信息。在获得信息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直接提供信息,而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探索,让学生获得自己获取信息的能力。这样一来势必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以及利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电教设施开展教学。这种教学必然要打破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模式,而构建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型教学模式。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曾指出:“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逐步实现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面对新的形势和时代赋予教师的重任,信息技术教师有义务为学校信息化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培训学校其它学科的教师,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选择一批在计算机教学方面有较高积极性的教师组成核心,有重点、有层次地进行培训,逐步提高他们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学校举办一些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下的教学竞赛,使大家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活动。当前,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相对还都不是很高,要想在此方面有整体的改观决非一日之功。另外,要加强教师与教师的合作,让他们在教学与教研中相互协商和交流,一起进行教学设计与课件设计,做好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探索工作,让教师逐渐感受到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好处,并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发现自己在合作中的优势,增强自己进行教学研究的自信心,逐渐提高自己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成为专家型教师。使信息技术应用之火形成燎原之势,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都很高了,那么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也真正得到了“解放”,可以像语文、数学教师那样,专心致致地搞课堂教学了。信息技术教育才能真正摆脱目前的这种尴尬的扫盲教育境地,可以回到我们信息技术教育“编程语言、数据库、动画设计等”学科性更强的专业知识教学上来。所以在此之前我们还必须有一段艰苦的历程要走。

因此信息技术教师,首先教学本职工作把课上好,此外还要把学校信息化教育工作向前推进。在此过程中,信息技术老师一定要定位准确,调整好心态,用心上好每一节信息技术课,夯实教学基本功。因为教师的根基在课堂上,必须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有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认为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是“副课”,甚至一些本专业的老师在其他老师的认同中也乐得个清闲,上课马虎应付,混日子,这样还谈何价值?如果你的课上得精彩,能得到学生的认可,不妨主动出击,邀请其他学科老师甚至校长来听课,既可以通过别人的指导来提高自己,又可以展示自己的教学风采。其次可以辅导学生参加各种电脑作品大赛、机器人比赛等活动,在这些活动过程中提升自我,实现自我。信息技术教师的舞台又不仅仅在课堂上,课下对学生的辅导、对兴趣小组的指导,这也是体现价值之所在。再次就是在学校教学活动中,适时地帮助同事,结合实际情况为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出谋划策、贡献力量。自身的价值可以在学校的发展上得到认可。这些都可以提升自身的价值。

信息技术老师只要不断总结自身的不足,努力完善自己,既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信息技术传播者,教会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又能帮助其他老师提升信息技术素养,促进学科整合;还可以为学校的信息化进程献计献策,添砖加瓦。价值要靠自己创造,付出总会有回报。只要做好这些,相信一定能得到学生、同事和领导的承认,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钟启泉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索 孙淑荣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一中

第4篇:实现自我价值范文

我的演讲主要分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想讲培育创业投资参与公司价值创造的理性,第二就是分析一下我们国家资本市场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体制的改革,为风险投资的价值实现的机会。

什么是创业资本?在一个公司的融资阶段中,它是处于公司创业阶段的一种投资,恐怕大家都不否定,不管是在西方资本市场,还是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作为创业资本的需求者和投资者,都有不理性的情绪。那么作为投资者来讲,是需要回报,但是这种回报更多的是看在二级市场的退出或者套现,当然这对于风险资本来讲,是至关重要的。但是,资本市场的发展本身更需要创业资本追求这种价值实现的一种理性的过程,可以讲,资本市场发展的根本在于创业资本。创业资本市场的形成,对我国金融和证券市场正在产生着深刻的冲击,在这个意义上讲,创业资本应该是生产力发展从某种程度上的一种创业资源,创业资本是一种有利的推动力。

那么,作为创业资本来讲,它的投资既要体现公司的质量,但是问题的另外一个方面,创业资本的价格还在于它培育公司的价值。那么在资本市场上,对公司价值面的分析和理性的价值评估,应该讲是资本市场现在最重要的一个方面,那么对于一个公司的质量怎么看,可以讲,从投资者和监管部门、资本市场来看,有一致的地方,也有不一致的地方,不同的投资者,包括风险投资者、投资家来看,他当然要看公司业务的进展和所处的阶段,这个公司经营的概念,它的商业模式,资产的盈利性,公司的成长性和持续性,还有公司的管理层,还有公司其他的投资计划和发展规划,等等这些因素。但是,作为公司的质量来讲,从培育资本市场的角度来讲,又要满足资本市场对于公司质量的全方面的要求,除了刚才投资者所看重的这些质量的方面以外,所要关注的是公司的规范运作,或者叫合理性、规范性,这应该是公司质量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而我想公司质量和投资者追求的价值也应该是不矛盾的。

风险资本参与公司价值的培育,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参与公司IPO的改制重组和公司治理的改善重组,那么公司要进入资本市场,必须要公司化,进行公司化改造,基本上的企业,包括民营企业为背景的或者是国有企业为背景的,都需要进行规范的改制重组,规范的改制重组是公司进入资本市场实现它的价值的一个前提。我们发行上市所关注、所审核的,大部分是要求公司进行IPO的改制和重组,改制当然是建立起公司规范运作的这种机制和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那么重组主要是涉及到公司的业务、资产、人员、机构、财务五个方面的一些有效的组合。那么改制重组,它要遵循的应该是这么一些目标,主要是公司要形成一个清晰的发展战略目标和导向,积极的进行资源的合理的重组和配制。第二个原则,公司要通过改制重组起来起直接面向市场,自主经营、独立承担责任和风险的这么一个主体,公司还要建立公司治理的规范基础,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规范运作,再一个公司要有效的避免同业竞争,尽量减少规范关联交易,再有需要规范的就是突出主营业务,形成核心竞争力。

我想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在我们国家现在,不管是从监管当局来讲,还是从市场投资的需要来看,都是现在我们整个市场的一个核心问题,公司治理大家都清楚,它反映了市场经济最本质的内涵,是公司作为一种特殊的资合结构的一种运行和保障,也是包括各种监管在内的,工商、税务等等监管为基础,公司治理是市场文化的一种微观反映,可以讲它是由股份有限公司这种有限原则、有限的特征所引申出来的市场经济的民主、协作、信用、自律、开放、法制精神等等这些内涵,而这些内涵可以讲是公司长远发展的基础,也是整个资本市场健康运行、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现在的公司治理联同投资者教育是现在证券监管当局抓的两项主要的工作。

公司治理的内涵非常丰富,我想作为创业投资资本家来讲,不管是来自境外的风险资本,还是境内的风险资本,我想维护公司的治理,促进公司治理的持续改善,这应该是风险资本参与公司价值创造最重要的一个方面。那么企业的创业投资及其价值的实现,往往是离不开中介,特别是在公众公司要进入资本市场,离不开中介,那么可以讲,由创业资本与包括投资银行、律师、注册会计师、评估师等等中介机构,共同的来辅导、培育、促进公司改善治理结构这方面,它们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那么我想着重把我的讲题引到下面一个部分,创业资本的价值实现,这个大家都清楚,我们特别关注的是资本市场,特别是在我们国家来讲,主要是二板市场,联系更紧密。可以讲中国证券市场发展了十年,我们现在正在推行资本市场的发行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可以讲,为我们创业资本价值的实现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国家的证券市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社会资源配制、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舞台。资本市场的发展无疑为创业资本与整个社会生产力,与我们的企业家,与高新技术、与具有创新的经营的理念、与整个生产力发展最先进的部分,可以说这种结合已经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市场的基础。那么,我们国家资本市场的功能,现在不光是在资源配制的方面,可以讲在整个资源的运作方面,正在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影响着我们整个资本市场的运行,影响我们整个货币市场的运行,影响乃至我们的消费。因此,证券市场的发展,可以讲现在已经处在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根据这样的发展阶段的需要,现在我们国家正在经历着一场整个证券法人制度的根本性的改革,这场改革,一方面促进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发展,另一方面,也为创业投资价值的实现创造了历史性的机遇。

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的证券市场发展是在改革的过程中,是作为改革的产物发展起来的。但是,由于我们的环境和我们发展阶段所限,我们过去的证券法人制度基本上还是一种政府推荐和行政审批这一套制度,我们希望这套制度在资源配制方面和选择好企业方面发挥作用,但是这种作用它的局限性越来越大,并且市场上由于这样的制度,积累了大量的风险。为了适应市场的发展需要,必须对制度进行改革,那么我们现在报章、媒介上说的比较多的是核准制,核准制就是在明确标准和规则的基础下,或者在游戏规则非常清晰的情况下,使参与市场的各个主体各自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各自做到敬业、专业,从而保证各个市场的创新和效率,同时分散风险,强化责任,这么一个制度的改革,它的本质就是走向规范,让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刚才讲了核准制各自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的这么一套制度,具体讲的话,我们提倡是在明确标准和规则的基础下,或者在游戏规则非常清晰的情况下,使市场的主体做到各负其责、各尽其能,各担风险,就是由企业的董事在市场、在证券市场、在监管部门都能够各自做好自己事情,那么这样就各自做好各自的事情,这样就监管明确,各有责任,那么核准制说到底是由过去行政本位的股票发行制度转向以市场为本位的发行制度,刚才讲了,它有利于明确责任,分散风险,同时增加整个市场的透明度,最终这个市场是能逐步实现进一步的市场化、规范化和国际化,那么这样一个制度,我想它的特征是全面的市场化。

现在我们要回答一个问题,这恐怕也是所有投资者所关心的问题,特别是风险投资者关心的问题,即怎么保障优秀企业优先进入资本市场,如何把一些虚假、由重大溢漏的企业拒绝在门外,同时提高效率,降低风险,为了解决这样三个问题,为此,现在的发行制度可以讲打破了过去客观上形成有利于国有企业融资和改制需求的一套制度,而体现了市场的公平,包括国有企业、私有企业、三资企业,都具有进入资本市场的资格,然后进行准备,可以进入现在的资本市场。在受理这些企业的发行申请的时候,我们建立了一个买方市场,或者是叫周转通道的这么一个制度,也就是由市场主体,也就是由主承销商和他进行配合,与进行工作的会计师、评估师、律师来对发行申请单位进行判断,那么判断之后让这些优秀的企业进入审核,再进入发行市场。那么这样的话,过去的审核制度就被废除了。

这个制度有两点重要的创新:第一,推荐人必须得要经过真正的勤廉尽责,真正的做了IPO的工作才能把这个企业推荐上来,具体讲,主承销商要对发行人进行辅导,要对发行人是不是具备发行条件,进行实质性的审核判断,然后他们才能提出推荐,这样就在市场、中介机构和发行人之间,实现了有效的制约;再把这个企业推荐上来。另外一个重要的创新方面,适应了我们现在证券市场一个特殊的矛盾,这个矛盾就是想要布票的发行人特别多,市场也特别旺,就是在供方和需方都比较旺盛、市场容量比较小的情况下,在发行中间来让他们完成的过程。

在证券市场上,不管是主板市场,或者是创业板市场,谁对发行人的质量负责?这当然是投资者所关心的问题,现在,我希望通过这样的发行制度的改革,有可能形成一种发行市场中介品牌的效应,因为发行证券和制造、销售别的产品不一样,发行证券这个产品有它的特殊性,在销售的过程当中,中小投资者是弱者,中小投资者在投资的过程中,有可能不能对发行人进行准确的评估和判断,那么他往往会看是谁在为发行人做评估和判断,那么他可能和信誉比较好的发行人其管理人相结合,这样市场就会形成一种差别化的价值结构,这样我们资源的配制有可能与中介品牌实行一种配合。在这个意义上讲,就像前面讲的,我们的创业资本的投资者,恐怕是和一个好的中介的配合,和一个好的管理者的配合这个是至关重要的。

第5篇:实现自我价值范文

他是个喜欢搞怪的男孩,初识他,是一个语文早自习。应该是跟父母吵了一架吧,愤愤的冲到学校去了,恰好又是我带早读,天知道我是怎么带下来的。不知何时,他进来了,放下书包后尽捣乱,我努力压住心中的怒火,快步走到他面前,“不要再玩了,我警告你,我今天心情不好,不想放学被点名现在就给我读书!”我不知道我哪里来的勇气,初一开学才3天而已我竟然就这样对待新同学。果然,他听了,捧起书大声读起来。下课后,我的身边便多了一个尾巴,那就是他,他整天追着我问我为什么心情不好,我懒得理他,毕竟彼此不了解,有些事该讲不该讲还是应该有点分寸的。我一直没讲,直到现在。一开始对他是没有感觉的,后来怎么会喜欢上他我也忘了。也许觉得他很好玩?很会关心他人吧。

后来,戒不掉了。没了他我便会乱掉一整天。好在他整天都陪着我,至少,在她没出现在我身边之前,他喜欢陪着我,不管我怎么对他。

她,我最讨厌的女生。不仅仅因为后来他喜欢上了她。而是一开学那天我就对她很反感。我讨厌装嗲的女生,尤其是这种装嗲被别人指出来还若无其事的样子,看了我就恶心。

在他发现她之后,陪在我身边的就不是他了,而是另一个男生。为什么他又去了她的身边,我当时了解到的情况是她跟我一样,一生气被他一逗就笑颜陡现。这个女生,爱装,不是一般的爱装,装到令人发指的地步。举个例子吧,明明就是一个小胶带没拿好掉到桌子上,不仔细听连声音都听不到,她便会立刻站起来,那双会骗人的眼睛便盈满了泪水,身体发抖,装出很害怕的样子,这个时候,男生们总会出来安慰她,女生们就在一旁翻白眼,这个妖女,明摆着是要抢走所有男生,要知道,在我们面前,她就算看见条蛇都不会尖叫的。日复一日,我跟他的感情就慢慢淡了,有时候他也会陪我,但是明显的少了。

我原本不以为然,后来好朋友无意间的八卦终于让我心灰意冷。“你知道吗,GZF喜欢WJY呢。那天我站在门口听见了,一大早就他们在教室,他问她对她什么感觉,她故作清纯的傻傻的问‘什么感觉啊?’背后跟我说她才不会接受他呢。你看看这个妖女!后来,他经常给她送小礼物,听说前几天还送了她一大盒兔子头像的橡皮……”

第6篇:实现自我价值范文

【关键词】我国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应用现状;原因分析

为了加强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趋同,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三号――投资性房地产》允许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那么我国目前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用现状如何?有哪些因素导致了公允价值模式在我国投资性房地产计量中的应用现状?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有何需要完善之处?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对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用现状

据笔者统计,在准则颁布当年仅有18家企业选择使用公允价值模式,之后几年选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企业数量也只是缓慢增长,截至2012年12月31日,沪深两市仅有34家企业采取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仅占全部上市企业约1.5%,可见目前大部分企业仍然延续使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而就房地产行业来看,仅有中航地产等少数几家房地产企业选择使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这可能是因为房地产企业大部分房产都是作为企业存货计量,而准则明确规定作为存货的房产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范畴的缘故。我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企业数量具体变动见表1。

另外,准则规定公司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应当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公司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的估计。但是对于具体的公允价值确定方式准则却没有明确规定,目前许多企业按评估价格方式确定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但也有企业按照同类或类似房地产市场价格、第三方调研报告或谈判价格等其它方式确定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格,确定方式的不一致使不同企业财务报表相关数据缺乏可比性、加大了企业操纵利润的空间,同时也增加了报表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的难度。各公允价值确定方式企业选用数见表2。

二、我国公允价值模式在投资性房地产计量应用中遭遇现状的原因

1.公允价值较难取得、应用成本较高。由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需要满足上文提到的两个条件,但现实是准则对于“活跃的市场”、“同类或类似房地产市场”并没有明确的定义,而实际上这些定义在实务中界限模糊,会计计量需要会计人员运用大量职业判断。而对于采用评估方式确定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企业,如果借助外部独立注册评估师和评估机构评估本企业投资性房地产,则每年的评估费用会大幅增加企业成本。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原税法规定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以及投资性房地产等,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税法与会计的不一致也会增加企业核算成本,但是目前该税法文件已经废止。

2.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容易造成利润波动剧烈、掩盖正常业绩。我国房地产市场尚不成熟,房价受供求关系、居民收入、政策等因素影响容易出现波动。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一般作为固定资产处理,需要按期计提折旧或者摊销,计量相对具有稳定性。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市值的波动将在账面上得到体现,市值的变化直接影响企业当期利润和资产水平,企业财务报表上的巨额波动容易误导投资者,而掩盖企业正常业绩。在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企业中不乏ST股,由于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往往远高于其账面价值,ST股转换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不排除其借助会计变更以达到“摘帽”目的、摆脱退市风险的可能性。而大部分企业不愿意承担市场剧烈波动带来的风险,为了保持稳定性和谨慎性,更多企业选择继续以历史成本计量投资性房地产。

3.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条件严格。上文提到,准则明确规定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存在活跃的市场且能持续可靠取得其公允价值,才能够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而准则对能够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资产规定也甚为严格,准则将投资性房地产的范围限定为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或已出租的建筑物,自用房地产或者作为存货的房地产不能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拿制造业来说,制造业企业拥有的房产很大部分是作为自用房使用(例如库房),如此严格的条件限定了可作为投资性房地产计量的房地产范围,在一定程度上也缩小了公允价值模式在投资性房地产计量中的应用,使许多企业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望而却步。

4.现金流与账面价值背离程度加大。对于上市公司来说,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带来的利润增长并没有实际的现金流做支撑。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损益能入账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从而影响企业当期利润表,但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损益对于当期现金流量表却没有影响,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应用会造成企业账面价值和实际现金流背离程度增大。由于许多企业都施行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对于需要以股利政策留住或吸引投资者的企业来说,公允价值的引入无疑会加大分红政策和股利政策制定的难度。

5.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人员素质要求较高。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确认和后续计量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在准则中判断该项资产是否属于投资性房地产、是否应该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如何确认其价格等事项都需要会计人员做出大量职业判断,这就说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对企业会计人员的从业素质(无论是在会计知识还是职业道德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我国投资性房地产应用实务中遭遇了一定困境:一方面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企业数量很少,另一方面是公允价值确认方式也并不统一。而公允价值较难取得、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成本相比历史成本模式较高、采取公允价值模式可能掩盖企业正常经营业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所要求条件严格、现金流与企业账务价值相差加大、对企业会计人员素质要求较高是目前大部分企业仍然继续选择历史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熊莉.投资性房地产计量属性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北辰实业和津滨发展案例[A].第十一届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论文集[C].2012

[3]陈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计量[J].企业导报.2009(6)

第7篇:实现自我价值范文

【摘要】(1)自我价值感的人际接纳权变性对积极情感产生负向的直接效应,并通过自我价值感对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分别产生负向的和正向的间接效应;(2)自我价值感的道德原则权变性则对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均产生正向的直接效应,并通过自我价值感对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分别产生正向的和负向的间接效应。

1引言

作为积极心理学的倡导者所强调的一个重要特质,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反映了人们认为自己的生活怎样以及感觉如何(Diener,2009;Seligman&Csikszentmihalyi,2000)。一般说来,主观幸福感存在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三个维度(Diener,Suh,Lucas,&Smith,1999)。有研究表明,个体对自己品质、性格、能力等方面的积极的或消极的整体评价,即自我价值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相关(Lucas,Diener,&Suh,1996)。然而,Diener和Diener(1995)在跨文化的研究中发现,在某些国家,自我价值感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相关较低。不但如此,虽然较高的自我价值感在失败和不安时为个体提供了一种情感资源,但是,它的作用常是短暂的(Baumeister,Smart,&Boden,1996);而且,一些高自我价值感个体在面对负面信息时表现出了不利于自身情感健康的防御性的行为(Crocker&Wolfe,2001)。Deci和Ryan(2000)将此类自我价值感称之为权变的自我价值感(contingentself-esteem)。Kernis(2003)认为,权变性对于人们的主观体验和行为比自我价值感本身更有解释力。Kernis(2003)的研究建立在总体权变性概念之上,重点考察总体事件对个体自我价值感的影响程度,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对某一个体来说,权变性往往表现在特定的生活意义之中。因此,更精细的研究已经深入到自我价值感的领域权变性(contigenciesofself-worth)。自我价值感的领域权变性反映了各种不同特定领域的生活事件对自我价值判断和体验产生影响的程度(Crocker&wolfe,2001)。探讨自我价值感领域权变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有助于我们确定如何引导人们产生更为积极的主观体验,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理解自我价值感领域权变性或主观幸福感的内涵与性质。目前,对于自我价值感领域权变性与心理健康关系的讨论多集中在各种领域权变性与负面因素或不健康行为的关系上(Crocker,Luhtanen,&Sommers,2004;Sargfnt,Crocker,&Luhtanen,2006;Ferris,Brown,Lian,&Keeping,2009),但是,有关领域权变性与主观幸福感等积极心理因素的关系,相关的研究还不多见。本研究即着眼于这一方面,主要探讨在人际接纳、道德原则和个人目标等三个领域的权变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按照王磊和郑雪(2006)的研究,这三个领域的权变性较为普遍和较有代表性,同时涵盖了中国大学生日常生活的较大范围。自我价值感的领域权变性一个重要的特点是为人们的自我价值目标设定了权重,当自我价值感较大程度地权变于某一特定领域时,在该领域中取得成功或达到预期就成为较重要的目标(Crocker&wolfe,2001;Crocker&Park,2004;Crocker,Luhtanen,&Sommers,2004)。主观幸福感的判断建立在当前情况与预期目标之差异的基础上,当前情况达到或高于预期目标将产生满意的感受(Diener,Suh,Lucas,&Smith,1999)。事实上,目标的达成能否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还取决于目标的重要性(Brunstein,1993)。基于以上,当个体自我价值感权变于某一领域时,就已经为其设定了一个重要的目标,此时,该个体主观幸福感取决于这一领域的目标在现实环境中是否容易达成。Kasser(1996)在一项对囚犯的调查中发现,当人们把一个不易达到的结果设为重要目标时,往往存在较多的抑郁特征;而反之,则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出如下的假设:首先,当个体的自我价值感权变于人际接纳时,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应较低,因为人际接纳是较为外部的和不可控的因素,一般很难达到自我设定的标准。Sargfnt,Crocker和Luhtanen(2006)就曾发现,自我价值感高度权变于这一类型的领域常伴随着较多的抑郁症状。因此,可以假设,基于人际接纳的自我价值感权变性与主观幸福感存在负向的关系;其次,当个体的自我价值感权变于道德原则时,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应较高,因为此时,他们衡量自我价值的标准主要在于自己是否坚持履行了内心的道德准则,与外在的事件无关,同时对相应的参照物有更多的自主性和内控性,一般较易通过个人的努力达到标准。因此,可以假设,基于道德原则的自我价值感权变性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正向的关系;最后,基于个人目标的自我价值感权变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在本研究中不易做出较为明确的推断,原因在于,个人目标的实现与否既受努力等内部可控因素的影响,又受限于运气等外部不可控因素。然而,相关的研究显示,当自我价值感高度权变于个人目标,个体在面临挫折和失败时往往较多地采用自责等不成熟的应对方式,较少采用解决问题等成熟的应对方式(王磊,刘建新,郑雪,2007),这从长远来看,显然对个体的情绪、情感是不利的。因此,我们倾向于假设,基于个人目标的自我价值感权变性与主观幸福感存在负向的关系。以上分析显示,可以推断,自我价值感各领域权变性对主观幸福感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这是由于以下机制:(1)当自我价值感高度权变于某个领域,在该领域成功就成为重要目标;(2)对于该目标,在客观生活环境中如果较易达成,那么,随后的主观体验较积极,反之,主观体验较消极。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机制不仅可以解释主观幸福感,也可以解释自我价值感。因为相关领域的成败不仅可以决定人们是否对生活感到满意或是否抱有良好心情(涉及主观幸福感),而且也能决定是否对自己满意或对自己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涉及自我价值感)。换句话说,不仅意味着“我成功了”(或“我失败了”),而且意味着“我是成功者”(或“我是失败者”)(Crocker&Park,2004)。因此,我们还可以假设,自我价值感的领域权变性也可以影响自我价值感。综上,再考虑到先前的文献显示自我价值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存在一定程度关系(Lucas,Diener,&Suh,1996),我们假设,自我价值感的领域权变性不但与主观幸福感存在直接的关系,还可以通过自我价值感为中介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因此,我们构建了如图1所示假设模型。

2研究方法

2.1被试从湖南和广东4所高校选取二年级本科生共186人参加了问卷测量,其中,211高校两所,一般本科院校两所,每所抽取一个班。专业涉及教育学、管理学和心理学。男生参加者64名,女生参加者122名,来自乡镇家庭的参加者90名,来自城市家庭的参加者96名。2.2研究工具2.2.1自我价值感的领域权变性量表采用王磊和郑雪(2006)编制的大学生自我价值感领域权变性量表,研究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量表包括人际接纳、个人目标和道德原则等三个分量表,各自包括5项题目,分别测量是否被他人所认可和接纳、是否达到对自己的预期或是否坚持履行自己的道德准则等结果对个体自我价值感的影响。量表采用Likert五点评尺(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不能确定,4=同意,5=非常同意),分量表的项目分累加并除以项目数5,就是该分量表的得分,此处分数代表的意义分别是三个领域权变性的大小。本研究中,以上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α分别为0.81、0.77和0.76。2.2.2总体自我价值感量表从黄希庭和杨雄(1996)所编青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中选取测量总体自我价值感的全部6项题目,被试在五点评尺(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不能确定,4=同意,5=非常同意)上应答,将6项目分累加起来,所得分数作为自我价值感的指标。这个地方用总分而上面的量表用平均分分别是按照惯例和原创量表编制时的建议,而且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中,使用总分与使用平均分在结果上没有差异。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α为0.75。2.2.3主观幸福感量表Diener,Diener和Diener(1995)编制的有关主观幸福感的量表,包括生活满意度(5项)、积极情感(6项)和消极情感(8项)三个分量表,量表采用Likert七点评尺(1~7分别对应极为反对、反对、有点反对、不确定、有点赞成、赞成、极为赞成),分量表的项目分累加,就是该分量表的得分。在本研究中,以上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α分别为0.74、0.80和0.68。本研究考察了该量表的构想效度。首先,Diener(1984)认为,作为主观幸福感的认知成分,生活满意度不能直接反映情感成分,但是,它必然被情感所影响,针对这一构想,本研究的测量结果显示,生活满意度分别与积极情感(r=0.48,p<0.001)和消极情感(r=-0.16,p<0.05)存在显著的相关,与上述构想是一致的。其次,证据显示。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是独立的(Diener,1984),本研究中,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的相关极不显著(r=-0.03,p>0.68),与这些研究结果是一致的。最后,我们用因子分析的方法考察了生活满意度量表,结果以特征根大于1为标准,只提取出一个单一的因子,各题项在此因子上均显示出高负荷,该因子的解释率达到50.45%;对情感量表进行的分析表明,限定两因素,采用正交旋转,积极情感各题项在第一个因素上有较高的负荷,而消极情感各题在第二个因素上有较高的负荷,与理论构想相符,两个因子的累积解释率达到41.39%。2.3研究过程按照以上量表编制问卷进行调查,对调查数据利用SPSS13.0和LISREL8.30等软件进行了统计分析。

3结果分析

第8篇:实现自我价值范文

[关键词]人生价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职能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报告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以来,全国上下也多次掀起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浪潮。大学生作为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其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振兴和壮大。对一个国家而言,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对一个人而言,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如何去引导大学生正确追求人生价值也就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人生价值的涵义

人生价值是人生观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范畴,是价值“具体”在人生观领域中表现。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总要发现和把握生活的目的和意义,证明自身的存在,确定自身与世界和社会的关系,作出对自身价值的判断,于是便产生了关于人生价值的观点。所谓人生价值指的是具体的人在其一生中通过劳动创造对自我、他人、集体、社会的需要的积极满足和贡献,或者说,是个人一生中的所作所为对自我、他人、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的积极意义和效用。对人生价值问题的认识,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文明素质,也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意识、社会风尚和社会的发展水平。

由于人生价值就是一个人的人生对于作为主体的自身需要和社会需要的满足,因此,可以从人生的自我价值和人生的社会价值两个方面来把握人生价值。个人的社会价值是个人与社会、他人的关系的重要方面,是指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为满足社会或他人物质的、精神的需要所做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人的社会价值的太小,取决于个人对社会所作奉献的多少,个人价值的大小与本人向社会作的贡献成正比例关系。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而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他人、社会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做出的贡献大小。

既然人生价值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那么人生价值的核心就可以说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在这个有机整体中,个人总受一定的社会关系制约,个人只能依赖而不能脱离社会,个人的活动应当对他所依存的社会负责。当然,社会作为一个统一体,只有依靠群体和个体的实践活动才能得到延续和发展。因此,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既要关注个人从社会所获得的人格尊重和需要的满足,又要强调个人对社会进步所起的作用。人生价值就是从这种双向需要满足的关系中确定表现出来的,其核心内容是个人在社会中的存在意义,或者说是个人对于他人发展和社会进步所起到的作用。

二、大学生在追求人生价值中出现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许多大学生在看待和追求人生价值的过程中,往往容易走向片面化、功利化的死胡同,比如某些大学生在人生价值方面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认识,主要包括:(1)过分关注自我价值的实现,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着自我化倾向,特别是在一些奖学金、三好学生等荣誉的评定上容易产生问题;(2)只强调自我需求,不重视社会贡献,一味地强调自己应该得到什么,而忽视自己应该奉献什么,在价值认知上存在着矛盾化倾向。甚至有些学生只强调学校对于其个人的责任,忽视其本人在学校应承担的责任;(3)过于关注眼前的物质利益,不重视对人生发展的长远规划,在价值实现上存在着功利化倾向等。

另外,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其特有的开放性、平等性、互动性及无政府性迎合了许多青年学生崇尚民主、自由、平等的价值观,也使许多大学生在接触网络的过程中,对网络资源疏于防范,反而极易接受西方的一些腐化思想,而导致自我价值观的下降,过于追求金钱、名利而忽视自我拼搏,在追求人生价值的道路上选择铤而走险,甚至于犯罪。尤其是近几年,在美国重返亚太的大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媒体借助网络大肆抨击国内政策,宣扬西方民主,不断进行“文化渗透”和“思想渗透”,导致国内某些缺乏理论根基和政治嗅觉的大学生思想上产生波动,价值观发生变异,盲目地轻信西方文化,追求西方价值观,反而使自己在追求人生价值的道路上误入歧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行。美国利用互联网的意识和意图非常明晰,“强权政治”在互联网上演变成为一种“文化霸权”、“文化殖民”,美国通过国际互联网向全世界全方位、全时空推销自己的价值标准、意识形态、社会文化。

三、大学生追求人生价值的过程中高校如何发挥作用

高校要帮助大学生发挥其人生价值的最大作用,就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常来讲,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基地,承担着培养大学生成人成才的重任,其教育的首要任务就在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基本保证。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一种内在精神力量,是个人人生价值的重要体现,对每一个人的社会生活和人生道路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引导着个人向着正确的人生道路不断奋斗,激发着人生潜质。因此,高校应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保其走向社会真正是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第9篇:实现自我价值范文

【关键词】自我价值;媚俗;自由;生存困境

从符号学意义上来讲,昆德拉《生命的不成承受之轻》中弗兰茨伟大的进军是靠拢大多数人(即所谓“中项”的群体),他在此举中试图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弗兰茨不愿作为异项被标榜而受到隔离,他也没办法做成当局的正项而占据决定性地位,他只有投入到大部分的队伍中才有了群体的支撑,在心理上他找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归宿感。

讲到归宿感和自我价值的寻求,我们可以联想到我们现代人的生存境况。我们每个人作为个体存在,都时时刻刻在寻找自我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价值,然而这个寻找自我价值的过程意味着什么,有时却不是能为我们所掌控的。就像萨宾那的背叛一样,弗兰茨是从正面追寻自我存在的意义,而萨宾那是从反面逼迫出自己的个体价值。

萨宾那的背叛是一步步由外向内的趋势发展的。一开始她背叛父亲,反对禁止爱情的清教徒气息,这是在宗教意义上的思想分离,然后中学毕业后美术学院的注册她背叛了意识形态的掌控,离开弗兰茨的背叛是被逼无奈的,萨宾那与其被迫接受公诸于众的爱情,她选择了离开弗兰茨,这对个人认同的自由的向往。背叛让她渐渐顺从自我意愿,也就是寻求自我价值的过程中被边沿化,直到她漂流到美国和为自己所立下的遗嘱,我们看到了她背叛跨越式的发展,她从背叛外在的他者,扩展范围到侵蚀了自我的领地。萨宾那背井离乡,抛弃了家人和同事,抛弃了过去来到陌生的美国。一个人之所以称其为她自己正是因为她的过去,萨宾那抛弃了自己的记忆,将自己的身心抛之于陌生的美国大地,这其实是试图与过去的自己决离。她背叛了他者和自我之后,没有了背叛的对象,背叛这个寻找自我价值的方式便无疑失去了作用。她失去了自我,她寻找自我价值便少了自我作为支撑点,没有自我何来字我价值?我们可以看到,在最后,萨宾那迎来了浮在半空中“轻”的状态,她个人和外界的区分界限变得模糊,在她背叛自己的同时,她也将自我对象化了。她抽身出来,“审视”包括自己的一切事物,这种轻的状态在我们常人是无法接受的虚无,我们猜想这便是作者昆德拉该作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命名由来。

所以,在我看来,媚俗在社会群体中的定义很大程度上是在寻找自我价值和一种大众认同感。媚俗的前提是划分一个自我范围,然后排斥来自这范围以外不可接受的一切。自我范围的划分就是确立自我价值支撑点的过程,排斥范围外的举动就是在强化自我和外界的区别,这便是排他性的表现。

寻找自我价值的过程就是区分自我和外界的过程,背叛实际上是强化了自我和所背叛的外界对象的界限,凸显了自我的存在,找到了内心的皈依感。但是背叛到了极致的程度,即背叛他人的最终,背叛者背叛了自我,那么她和外界的界限模糊了,不能区分自我和他者,失去了自我价值的支撑点,自我价值便不存在了。这便是萨宾那漂浮在半空中的轻的状态。很多人认为最终的轻是种被批判的状态,而在我看来却截然相反。轻是一种没有自我和他者之分的浑然境界,昆德拉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并不是在批判轻,而是强调,对一般人而言,轻这种漂浮的状态是难以承受的,并没有说轻是错误的。可以说轻是人存在的更高的一个境界,是超越自我价值之上的。

昆德拉在写此作品的时候,按笔者揣测是有揭示现代人生存困境的意义存在的。而这种揭示正和弗洛姆关于价值追寻和自由建构的理论有相契合之处。首先,在西方的语境下,弗洛姆和批判学派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其理论中渗透着许多批判学派的观念,包括对工具理性的批判。自由的观点是弗洛姆联系现代人的生存状态进行的思考,其指向是现代人的生存处境。同时,书中还涉及了大量心理学、精神分析以及宗教和历史的证据。该书本身的难度和容量都都很大,因此,单用自由的观点孤立地套到文本上分析萨宾娜的方方面面可能会出现一些偏颇。

弗洛姆说:“由于摆脱了外在权势而获得了日益增长的自由,我们得意忘形了,因而没有注意内在的束缚、冲动和恐惧。”我们应该获得的“新型自由”是,“一种使我们能认清自己并对自己和生活充满信心的自由。”(我暂且说是第一种自由)而文艺复兴已降我们所获得的自由是“自由行动,尽其所能地安排自己的生活。”(暂定为第二种自由)

资本主义的兴起使第二种自由成为可能,并且提高了人的主动性。但是由资本主义的经济特征(这一部分和批判学派有一致处,即认为人被物化了,成为经济目的的工具,人在这个过程中感到无意义和无能为力)使得人的成功不再依赖社会中的固定位置,而完全成了自己的事,这促进了个体化,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人与人联系的中断。但是,这并非人自愿的。我们基本可以明确,资本主义带来了自由(第二种)和孤独。复杂难以把握的政治情形、失业和战争都使人感到更加无能为力。孤立、无能为力感是现代人的普遍心理。

所以,弗洛姆所说的“逃避自由”,逃避的是第二种自由,因为人不能承受它带来的越来越强的孤独感。萨宾娜追求的自由,是第一种自由,而在弗洛姆的观点下这种自由尚不可实现。萨宾娜的可贵之处在于,她追求真正的自由而不得,但并未屈从权威,逃避已获得的自由(第二种自由)。

对于人们面临这种生存焦虑如何解答的问题,弗洛姆所提出的解决途径是用爱和人们之间的交际来得以观照现实生活。然而,这种所谓的“观照”到底能否成为拯救人类心灵危机的有效途径,这还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深思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