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的艺术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 要】教育始于幼儿,科学方可兴国。由于幼儿科学教育主体的主观臆断色彩和教育过程的感官直接性,增加幼儿科学教育的艺术性会更加有利于幼儿有效地提升科学素养,在幼儿科学教育游戏化的基础上坚持幼儿园综合课程的开发,实现幼儿科学概念的获得和有效转化。
关键词 幼儿;科学教育;科学教育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6-0130-02
当前重视和提高幼儿科学教育的地位固然重要,但是把握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来改革幼儿科学教育,使之具有更强的启蒙性,则是更为严峻和关键的挑战。在五花八门的幼儿课程设置内,如何使得科学知识不再枯燥,容纳自然和宇宙的奥秘?在幼儿园这个活泼的小天地里,怎样才能轻松有效地激发幼儿的科学思维?在幼儿小小的泛灵世界里,怎样才能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这都是幼儿科学教育工作者目前面临的新问题之一。
一、幼儿科学教育的艺术性的地位和作用
幼儿科学教育的艺术性是指幼儿教育工作者在面对科学感知尚在萌芽,科学兴趣盎然,科学思维具有有限性的特殊教育群体时采用的将感性和理性相结合、自然和社会同引用、学科学和做科学并实施的教育策略。幼儿科学教育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幼儿科学教育的展开需要艺术性。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幼儿科学教育的对象是特殊的,他们都是具有一定的思维水平、有思想、有情感、有个人兴趣和爱好的活生生的“小大人”,同时,他们还是能够去主动经历世界、从自己的周遭生活和教师提供的环境中主动观察、尝试探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小小科学家”。与此同时,由于思维发展水平有限以及生活经验的不足,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是肤浅的、表面的,对现象的解释也常常是主观的、歪曲的。尤其是幼儿的世界被认为是泛灵的世界,是诗和梦的童话世界,这与要求实事求是的科学世界格格不入。幼儿的科学也是一种科学,甚至是一种比起成人的科学更加形象、生动、具有艺术性的科学。这些都增加了幼儿科学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需要幼儿科学教师除了科学素养的具备,要投入更高的热情和精力,做大量艰苦而细致地观察和研究,巧妙地设计,充分赋予幼儿科学教育的艺术性,才能更好地哺育我国科学教育的萌芽。
2.教育过程的复杂性。相较于成人的科学学习过程,幼儿不仅具有很强的主观臆断性,他们是教育的对象和客体,更加是自我教育的主导者,他们以个体为中心,主动而非被动地筛选符合自身需求的科学概念,整合为自身的认知体系。在幼儿的概念体系中,尤其是那些具有个体差异性、不连贯性和稳定性的科学前概念更是根深蒂固、难以改变的。与此同时,幼儿的科学学习过程是以直接经验为主、间接经验为辅。因此,在幼儿的科学教育过程中,以幼儿的自我教育性为主体,以幼儿感官认知的做科学为主题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幼儿有效地习得科学概念,让幼儿在看、听、摸、问中探索科学领域。
幼儿科学教育的艺术性在幼儿科学教育工作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增加幼儿科学教育的艺术性,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扩展幼儿的想象力,还要将科学学习与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联系在一起,让幼儿明白大自然和人类的息息相关,培养幼儿热爱自然、关爱社会、关心人类的科学情感和态度。增加幼儿科学教育的艺术性,还能从心理上达到预期的效果,使幼儿更容易接受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促进科学教育的萌芽,而不仅仅是做实验和摆事实。巧妙的教学设计、精巧的活动安排、灵活的实验互动时时刻刻都贯穿着教育的每个环节,都需要教师和幼儿的积极参与,一起探究。
二、加强幼儿科学教育艺术性的方法
幼儿科学教育的艺术性与幼儿科学教育是一种统一的关系。幼儿科学教育的艺术性只是幼儿科学教育的一种形式和补充,幼儿科学教育的艺术性存在的基础是幼儿科学教育的本身,脱离了幼儿科学教育就谈不上幼儿科学教育的艺术性了,两者息息相关、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1.坚持综合课程的开发。自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幼儿教育者就发现幼儿园分科教学有诸多弊病,例如,教学内容的规划多有重复、脱节和矛盾的地方,而我们所面对的教育对象,幼儿在心智发展和对外在世界的把握上都处于混沌的、整体的、未分化的状态,就开始力主“综合性”的幼儿课程,即幼儿园综合课程的开发。因此,对于儿童而言,我们很难在他们那混沌的经验基础上纯粹地展开科学或者是艺术的活动。因此,面对具体教学活动的展开,可以通过唱歌、跳舞、画画、写字等形式引发幼儿对于大自然或社会的好奇心,探究行为的展开和推理归纳能力的锻炼,这与科学课上一直倡导的“做中学”的理念不谋而合。
幼儿教育工作者要坚持综合课程的开发,例如,有的教师就将工艺美术设计的理念引入了幼儿园手工制作的过程,一方面要求儿童考虑到物质的自然规律,另一方面要求儿童要体现一定的审美价值,这就为儿童科学教育的展开提供了一个艺术化的平台,有利于幼儿科学教育和艺术教育的共同发展。
2.鼓励幼儿科学教育游戏化。陶行知先生就认为,“幼儿科学教育游戏化是最为有效的科学教育手段。”幼儿园是充满童趣的地方,正所谓寓教于乐,要想使得幼儿更好地去接受所学习的科学内容,幼儿科学教育游戏化就是增强幼儿科学教育艺术性最好的方法。幼儿教师不仅是科学教育概念的传授者,更加是科学游戏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改造者,让幼儿在游戏中手脑并用、身心结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科学的乐趣,学到科学知识,得到满足和快乐。使那些枯燥的、唯理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在潜移默化中植于幼儿的内心。他认为,只要幼儿的科学游戏玩的成功,玩的独具心裁,这些幼儿将来便有了发明创造的希望。
科学游戏是以科学知识为内容的智力游戏,它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启蒙性、趣味性和娱乐性,比其他游戏更具有逻辑性。将科学教育寓于科学游戏活动中,能极大地激发幼儿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获得浅显的科学知识。因此,要进一步提高科学游戏的设计水平。这不仅需要幼儿教师更新观念,充实知识,大胆探索,大胆创新,而且要善于充分发掘和利用周围的教育资源,为幼儿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材料。
3.强化概念转变而非概念植入。幼儿的概念与成人不同,它是一种低层次上的抽象概括,内涵不精确,只反映事物外部的表面特征,而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外延不适当,往往失之过宽或过窄。而科学概念在一定程度上除了抽象概括性之外,更具有系统稳定性和逻辑简明性。加之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前概念的顽固性,要想实现幼儿科学概念的正确获得、科学素养的萌发,一定要加强幼儿科学教育的艺术性,实现幼儿科学概念的温和转变,而非强制植入。
要实现幼儿科学概念的转变,一种方法是引起幼儿的认知冲突。引出幼儿的不完整的或者错误的科学前概念,然后呈现出对该概念的科学的解释,引起幼儿的认知冲突,教师指导幼儿对概念的科学理解。另外一种方法是,拓宽幼儿的认知体系。首先接受幼儿的前概念,将之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帮助幼儿扩展这种知识,学会灵活地运用到更多的情境中去,并逐渐将之整合到一个更广阔、有更大包容性的概念系统之中,建构一个学习新知识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刘晓东,卢乐珍.学前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刘占兰.幼儿科学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徐蓓.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几点思考[M].早期教育(教师版),2006,(8).
[4]张杨阳.陶行知科学教育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23).
[5]黄爱云.幼儿学前教育中科学游戏的运用经验分析谈[J].成功(教育版),2011,(8).
1. 坚持课堂教学的科学性
所谓课堂教学的科学性,是指课堂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都必须是科学的,而不是谬误的。它包括对课堂教学认识的科学性;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必须是科学的;课堂教学结构的科学性和选择、运用教学方法的科学性等方面。
(1)对课堂教学认识的科学性。①搞好认识活动。要对课堂教学过程有正确的认识。首先,课堂教学过程,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培养人的工作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认识客观世界并获得全面发展的学习过程;其次,从教与学统一的整体来看,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是以认知任务为基础,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育观和教学观。②搞好意向活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掌握知识和技能,包含着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这些心理活动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学生的认知活动;另一类是围绕着认知活动展开的激发认知活动的意向活动,即学生对待学习活动的意志倾向。意向活动虽不是认知活动本身,但它是认知活动的动力,它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激发、调节、维持和导向作用。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组织学生的认知活动,还必须认真组织好意向活动,创设情景,创设环境,创设气氛,千方百计地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③搞好评价活动。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对学习过程、结果进行评价。只有不断地进行评价,学生才能获得学习的动力。评价要注意及时性,要更好地发挥评价对学生学习的激励作用。评价还要注意教育性和保护积极性,对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批评、指正要注意分寸,切不可简单粗暴。
(2)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必须是科学的。在课堂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必须是正确的科学的,不允许有任何错误。这里包括教师对教材的解释,特别是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分析必须是科学的;对概念的表述要准确,对原理的论证要严密确切;对事实材料的引用要可靠,举例,打比方,画示意图等都要注意科学性。
(3)课堂教学结构应具有科学性。所谓课堂教学结构是一节课的各个组成部分,也就是通常说的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课堂教学结构主要由课的类型决定,不同类型的课具有不同的结构。在中小学,教师用得最多的课型是综合课,其结构也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教学结构一般由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授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课外练习五个环节组成。
(4)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必须具有科学性。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和学的手段,是解决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的问题。衡量、评价一种教学方法好坏与否,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其标准:一是看是否有利于学生快速、高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形成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质;二是看是否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独立学习,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三是看是否有利于学生求异思维、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四是看是否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目前,常用的基本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实验法、谈话法、演示法(又称直观法)、参观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实习作业法等。
2. 坚持课堂教学的教育性
任何学科的课堂教学都具有教育性,这是一条客观规律。这是因为,一方面任何教材都是依据一定的思想观点编写的;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的人格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师总是按照一定阶级的思想观点、情感意志来教育学生,这一切都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那么,在课堂上如何体现教学的教育性呢?
(1)要根据各学科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例如,语文课就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基础工具课,本身含有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数、理、化等理科知识本身就含有唯物论、辩证法和无神论的思想,对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各门学科渗透教育有各自的内容和特点,但都应注意结合本身的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过程统一进行,不可牵强附会地另加一套空洞说教。另外,渗透思想教育还注意适度,一堂课渗透的知识点不宜过多。
(2)要通过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通过教师自身形象向学生渗透思想教育。这里特别强调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素养,处处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人格力量给学生以良好的影响。
3. 坚持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所谓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是指教师遵循课堂教学的特有规律,科学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综合性、创造性的教学技能、技巧。
本文侧重谈谈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性问题。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递信息的最主要手段。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在于评议具有吸引力,能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1)要想让学生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和讲授的内容,教师语言一定要流畅、准确、生动,这是课堂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
(2)作为教育学生、传授知识的课堂语言,一定要充满真情,应当是声发于情,意寓于情,理融于情。只有倾注了真情实感的课堂语言才能吸引学生,才能拔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心灵的共鸣,使之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3)要运用生动形象化的语言来讲授知识,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感性的形象思维活动来掌握抽象的理性知识。教师课堂语言的生动形象化是教学艺术的体现。它包括形象的比喻、鲜明生动的对比,引人入胜的描述,有趣的故事、事例等。
(4)课堂教学语言还要风趣、幽默、灵活、机智才对学生更有吸引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有趣,精神振奋,而且能创造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课堂教学的科学性、教育性和艺术性,三者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教学的科学性是根本,是基础;教学的艺术性能使教学的科学性、教育性得到充分地发挥,也能使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而违反科学性的教学是误人子弟的,没有教育性的教学是不存在的,也就无艺术性可言。
一、挖掘教学内容的艺术性
教学内容的艺术性包括教学语言材料的描写形象逼真,情感观点爱憎分明,语言表达幽默诙谐、生动活泼,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环环紧扣。若能将教材内容中形象化、情节化、情感化的艺术因素进行适量、有机、按序、定度的处理,这就是挖掘教学内容艺术性的具体化要求。
1.形象化
在初中英语教材中,课文内容主要是故事性文章,这些故事对人物、事件的描述逼真、准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时机,恰当引导点拨学生去品味那形象描写的艺术,有助于学生准确理解教学内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如教童话故事The tiger and the monkey时,三组不同的对话展现了“the tiger”贪婪、霸道、野蛮、恶煞的嘴脸,“the monkey”那疾恶如仇、爱憎分明又机智灵活的优秀品质。可以采用猜想、示范、模仿、表演等方式,让学生主动联想,积极体验,亲身感悟语言美的魅力。
2.情节化
谈话时,话题的提出及展开,文章中故事情节的构建纯属艺术造作:顺叙,层层推进,核展仁现;倒叙,晴天霹雳,雨过天晴,渐见天日。情节布局的轻重缓急,九曲一直,……那都应是说话人和作者心迹的流露。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纹路,读懂作者的心声,欣赏情节的艺术化组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化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上自圣贤,下至愚孩…未有声入而不应”。教师投入真切的感情,充分利用教材本身所包含的情感因素,用纯真、地道、富有情感、准确的语音语调来讲读,惟妙惟肖的体态演示,妙趣横生的点拨,能引起师生心灵的撞击,在现生活中的真实情感,收到极佳的教学效果。
二、研究教学形式的艺术性
教学形式就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艺术性的教学形式具有教学过程的交际性、多样性、真实性和科学性。
1.交际性
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的交际性是外语教学方法主旨,是教学规律科学性的核心,也是开展艺术性教学,让学生在欣赏美、创造美的实践中习得英语的主要载体。良好情境的创设和运用必将淡化刻意进行传统语法教学的痕迹,而突出了交际效果。
2.多样性
一名合格的教师从不固定在某一种教学法上,而是随着教学对象不同、教学环境的改变、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目标升迁而演变出无数的新变体,从而吸引学生学习英语的注意力,使学生学得轻松自如,生动活泼,真正实现减负增效的目的。
3.真实性
意大利艺术大师塔梭说过,“美是自然的作品。”自然美是教学艺术美的源泉和神韵,离开了自然美,教师在课堂上所运用的一切艺术手法,无论是语言的还是非语言的都会显得那么矫揉造作,令人生厌,或幼稚可笑,苍白无力,更无美的享受可言。
4.科学性
英语教学的科学性通常指英语语言科学、外语教学规律、教学手段和英语学习者的条件等因素。艺术性教学必须遵循科学规律,建立在科学性的基础之上,反过来,科学性又应采用艺术手段体现出来,这样,科学才有活力,才会出彩。
三、提高教师的艺术素养
夸克(Quirk.R)说过,“教师是儿童通往思考过去,抓住现在和走向未来的大门。”英语教师在艺术性教学上起着传授、组织、控制、交流、合作、创造和心理调节等方面的主导作用。而所有这一切,必需和谐、优雅的感染和感动。那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境界,有赖于教师的“五美”素养和进取精神。
1.心灵美
英语教师首先要热爱英语教学工作,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遵纪守法,恪尽职守,敬业乐群,关爱学生,教师育人,为人师表。同时,还应有乐观、向上、宽容的好品质。心灵美是人格魅力的核心。
2.思维美
教学的思维美决定着教师如何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和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设计达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也就是说,教师遵循科学的教学原则,通过语言、动作、表情、色彩、音响、节奏、图像等手段,创造具体、形象、直观、富有哲理和饱含人文精神的审美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优化学生的认知活动。
3.教态美
教师的教态美包括仪容、风度、神情、目光、姿势和举手投足等等。教师的服装整洁、仪态大方、洒脱自如、温文尔雅、精神饱满、动作从容,欢快而严肃,给学生以可亲可敬的直觉。亲其师,信其道,才能笃其行。亲切的目光,轻松的表情,和蔼的态度,且遇乱不急,受挫不燥,坚持教学民主,是每位教师都应具备的取胜武器。因此,我们要经常练眼睛、练手势,练表情、练健美,矫正自身形象,使英语课充满阳光!
4.语言美
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专业语言,要在简明、准确、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和韵律、节奏等方面下工夫。英语教师必须坚持用英语教学,让学生用英语来想英语。同时,相应的“体动语”要尽可能符合英美人的习惯,这种“仿真”,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并置身于英语语言环境之中,以满足学生语言美之心理需求。
5.板书美
板书和教态、语言可称得上教学艺术的三项客观性指标。板书美主要表现在字迹美观工整和版面设计的科学性、艺术性。
美观、工整、和谐、鲜明,节奏明快、层次清楚,这是对英语课板书艺术性的基本要求。所以,除了字母写法合乎标准外,字母间、词间、句间、行间结构、色彩的应用、乃至粗细的搭配都要讲究,是否合乎美学规律。
关键词:艺术性;语言;幼儿教育;应用
教师对于孩子的发展影响至关重要,尤其是幼儿阶段,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更加明显,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谐轻松,孩子的性格就会积极向上,开朗活泼。所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积极的”,孩子的发展才是“积极的”。教师与孩子之间最基本的交流方式就是语言交流,艺术性语言的使用有利于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构建。那么如何使教师的语言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具有艺术性呢?下面我来谈谈自身的看法:
一、应用中的正确理解
1.让学生学会“说话”
让孩子学会“说话”就要对“说话”正确的进行理解,这里的“会说话”不仅仅是具有说话的能力,还要有“会说话”的智慧。“会说话”需要智慧,它不仅代表着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也是当今社会人际交往中的剂。一个人是否具有幽默意识、幽默感、幽默能力,与其发展和生活幸福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培养幼儿的艺术性说话,应该成为幼儿园课程目标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2.诱导学生学“说话”
语言什么时候用?有发现时“想说”,想交流时“想说”,让学生“会说话”首先就要让学生“想说”。教师平时要留心收集一些优秀的儿童漫画,可以制成挂图布置在活动室和走廊的墙壁上。环境也是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幼儿园的孩子对汉字还不敏感,能吸引他们注意力的就是图画。他们可以运用自己的语言来读出画中的含义。所以要充分利用艺术性的环境对幼儿进行引导。教师还可以在教室的图书角投放一些漫画书供幼儿欣赏和讲述,并在与幼儿共同欣赏过程中给予恰当指导,引导欣赏,激发想象力。
二、策略分享
1.要艺术性的批评学生
孩子难免会犯错,尤其是处于幼儿时期的孩子们,自制力很差,表现欲望强烈,所以他们的出错率就更高了。当孩子的表现不尽如人意的时候,教师该用什么样的语言去“批评”他们呢?上课过程中,有个别孩子随便讲话,不认真听讲,聪明的老师走过去,可以假装很吃惊地说:“不好了,你的耳朵怎么不见了呢?是不是还在教室外面,要出去把它们找回来吗?”当老师和孩子在一起时间长了,孩子自然了解老师的这种艺术性说话,就会下意识地去摸耳朵然后突然醒悟过来。会说话的老师可以使幼儿的“违规”行为很自然地消失,这样的批评也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下反省自己并改正错误。相信孩子们更乐意接受富于幽默的劝导,教师的艺术性话语促进了师幼关系的融洽。
2.要艺术性的鼓励学生
幼儿时期的学生一大特点就是喜欢被表扬,喜欢时时获得鼓励,教师的鼓励是学生发展的动力。在一次徒步行走中,孩子们走得很累,队伍开始松散,情绪开始低落,气氛被动。这时,A老师却让孩子们干脆停下,说:“我们的赛车都没有油了吧,现在依然排好队,我依次给大家加点油。”小朋友们情绪高涨,又有说有笑地往前走……如果这个老师一味地说“大家不要讲话,快点往前走,跟上大家的步伐……”,相信效果会大打折扣。由此可见,艺术性的鼓励不仅可以调整孩子们的精神状态,还可以缓解幼儿生理上的疲惫,减轻心理上的压力,鼓舞幼儿努力去克服困难,挑战自我。
3.要艺术性的教育学生
教师是教育者,孩子是受教育者,教师对于幼儿时期孩子的教育承担了主要的责任。为了矫正幼儿的挑食毛病,班级教师煞费苦心。前不久有个染着一头黄发的老师来到幼儿园,孩子们问:“叔叔你的头发怎么是黄的啊?”这位老师就很聪明,他露出很遗憾的表情说就是因为小时候挑食,慢慢地头发就变黄了,现在吃什么也来不及了。孩子将信将疑地意识到挑食的坏处。很多细节问题,聪明的老师可以选取一些同样幽默的文学作品或者小故事来引导孩子们的行为习惯,来辅助达到教育目的。
4.要艺术性的处理突发事件
教学活动具有计划性、预见性,同时也具有突发性。在教育教学活动,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出现时教师要铭记艺术性的进行处理,将突发事件当做教育教学的契机加以应用。日常教学过程中,当孩子和老师之间的理解程度不够,难免会出现尴尬。那么就要巧妙地利用说话的艺术性。有一次角色扮演游戏中,没有幼儿愿意扮演丑陋的巫婆。老师说:“我知道在场的有一个小朋友演巫婆演得很好,很愿意扮演巫婆,他会举手的。我现在从一数到三,让我们看看他是谁。”老师数一,小朋友们四周看看,没有人举手;老师数二,小朋友们四周看看,还是没有人举手,小朋友们有些失望了;当老师数到三,小朋友们四周看看,以为还是没有人举手,谁都没有注意到,老师早已经高高地举起了手,表情夸张地说:“那个人就是我呀!你们怎么没有人想到呢?”小朋友们全都开心地笑了。如果此时老师不是采取幽默化处理手段,而是训斥和责问幼儿为什么不愿意扮演巫婆,最后强行安排某个幼儿扮演巫婆,那么师幼关系就会变得很僵,甚至对立,接下来的游戏也就不是幼儿在玩游戏,而是老师在游戏幼儿了。
5.要艺术性的处理师生关系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语言;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197-01
随着高中课改的不断深入,课程目标也发生了变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正在形成。这也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能够使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实现与学生的平等交流。高中数学教学中也需要教师使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
一、高中数学教学语言艺术的概念
高中数学教学语言艺术就是指高中数学教师在对教学规律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满足教学的审美性原则,通过使用具有艺术性的语言来形成独特的风格。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将原本抽象复杂的数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实际的教学中,学校常常会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就是为了让教师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艺术性水平,并从不同的教学效果中获得教学经验与体会。能否上好一节数学课,能否让学生爱上学习数学,教学语言是关键。
二、高中数学教学语言艺术的意义
1、语言艺术是教师应当掌握的基本技能
教师在讲台上的话都会影响学生对于教师的印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常常发现,有的学生不喜欢一门科目的原因竟然是不喜欢教授那门课的教师。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一位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却又不失幽默、风趣的教师极易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也会让学生将对这位教师的喜爱迁移到课程的学习中。而语言平淡、没有新意的教师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厌恶该门课程的学习。因此,教师对于语言艺术的掌握,是进行成功教学的先决条件。
2、语言艺术会影响教学效果
根据笔者在学校随机采访的50名学生的回答,有80%的学生会因为某一科目的教师语言风趣、幽默、具有启发性而主动学习该科目。因此要想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教师应当注意自己的教学语言。只有掌握了教学的语言艺术,才能让学生爱上学习,爱上数学这门科目。由此可见,每位高中数学教师都应当掌握教学语言的艺术。从心理学的角度上,变化的事物比一成不变的事物更加吸引人注意。教学也是如此。要想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就应当使用简单的语言将复杂的概念解释清楚,使用机智幽默的语言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用具有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真正做到自主学习。
三、高中数学教学语言艺术的特征
1、规范性
作为科学性、逻辑性较强的一门学科,教师的教学语言首先应当做到规范性。教学语言应当注意严密,不能出现模糊性的词语,要给学生明确的知识,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知识有初步的理解,不会因为教学模糊不清而造成思维混乱。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空间点、线、面间的位置关系》这一节的学习是,总有学生会混淆线与线相交的条件。部分学生认为只要两条线不平行就是相交,但是忽略了“在同一片面”这一前提条件。究其原因,是教师在进行该部分内容传授时使用的语言太过口语化,忽略了这一先决条件。
2、简洁性
具有艺术性的教学语言还应当具有简洁性特征,简洁明了地向学生讲述知识。而数学语言本身就简洁凝练,使用符号与公式,将复杂抽象的内容传神的概括出来。因此,教师的语言也应当注意,通过对教学语言的不断推敲与简化,以最简单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抽象复杂的数学内容。在课堂上,教师应当将主体的位置归还给学生,适当地教学,将问题的思考留给学生自主进行。越是简单的表述越容易让学生理解,越是嗦、复杂的解释,越会让学生摸不到头脑。例如在进行《三角函数》一节的学习中,笔者使用简洁凝练的十个字――“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让学生根据这个规律做题,事半功倍的同时还提高了准确性。
3、生动性
高中数学具有一定的难度,也十分抽象。虽然高中生经过多年的学习已经有了对数学这一学科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有部分学生数学的学习还是十分吃力。因此,怎样变抽象的数学概念、知识为形象生动的内容,就需要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引导。另外,数学的学习难免枯燥,教师应当使用生动的语言,弥补数学学科本身的枯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进行《数列求和》一节的学习中,笔者用“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来解释如何用分组求和的方法求数列的前n项和。学生在捧腹大笑的同时,也记住了这一知识点。
4、启发性
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减少填鸭式的教学,要多用启发性的教学。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理解与探究,不仅仅是将知识传授,还应当鼓励学生主动地探究结论。数学知识出现在学生面前时,是极抽象、极简练的,早已经没有了前人对于该内容进行的探究过程。只知道结论而不知道得出该结论的过程,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十分不利,也增加了高中数学学习的难度。因此在课堂中使用启发性的语言很有必要。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中语言的使用,则是这门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数学与其他科目相比难度更大,学生对于该科目的理解也更加困难。教师使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可以在阐明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 苗 蓉.数学教学语言应遵循的原则[J].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1(03)
[2] 王苏明.浅谈数学教学语言的锤炼[J].新课程(中学). 2010(10)
[3] 张美凤.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09(04)
[4] 曹沂华.课堂教学语言研究文献综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01)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1.083
现代课堂与传统的课堂不同,单纯的知识传授已经难以适应现代课堂的要求。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艺术性”这一名词原本并不运用于课堂教学,近年来,大力倡导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可见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比较单调,以语文知识的传授为主,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更有效地调动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被提上了日程。笔者有多年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经验,根据实际的调查研究发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性”的途径有很多种,本文据此展开论述。
一、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小学生活泼可爱,天真无邪,如果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引导,使学生的天性与语文学习的规律得到有效结合,那么将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自律性差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不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小学生的注意力紧紧的锁定在课堂教学中,那么,小学生的注意力很可能会分散。为了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提高听课效率,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教学艺术性的提升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是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性的基础,教师发挥其课堂教学中主导作用能够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为课堂教学创造有利的环境,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充分发挥其教学的艺术。
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艺术性要以学生为出发点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艺术性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得以提升。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并不是教师的独角戏,应该是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并且这种互动要以小学生为最根本的出发点,因为只有学生能够接受的教学方式才真正具有艺术性。因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性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出发点,根据小学生独有的个性特点,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小学生爱上语文学习。
三、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应用
语文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积淀的结果,博大精深。小学语文虽然传授给学生的都是基础性的知识,但是小学语文是学生打基础的阶段,只有打好了地基,才能构建出语文知识的高楼大厦,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不可忽视,应该引起广大教师与学生的广泛关注。
就课堂教学方式而言,怎样才能通过教学方式的有效应用来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呢?实际上,每一种教学方式都是通过广大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归纳总结得出的,只要运用于与其相适应的教学环境,都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想要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就需要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1.努力掌握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是,很多传统的教学方式还存在其可取之处,因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要抱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正确地对待传统的教学方式。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出现了大量的新的教学方式,面对大量的新的教学方式,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要耐心的学习,使自身的素质不断得以提升,与时俱进。教师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还应该掌握大量的教学方式,使知识能够更加有效地传递。
2.在实践中对教学方式进行灵活运用。
掌握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只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性的第一步,能否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对其进行灵活的运用,才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性的关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千变万化,没有定律,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哪一种教学方法是通用的,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变化了的教学环境对教学方式进行灵活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保持新鲜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不断反思。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求广大教师因时制宜,灵活选择最佳的教学方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有些老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游戏教学法,课堂很热闹,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小学生变得异常兴奋,但是,游戏结束,并没有能够有效地引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思考,学生做的游戏没有起到指导与教育小学生的目的,这就说明老师并没有真正了解设置课堂游戏的目的,只是贪图片面的热闹。因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不断地反思,真正掌握每一种课堂教学方式的内涵。
四、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要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核心
一、幼儿教师语言的科学性
1.注重语言的科学性
教师语言的准确与否,即是否符合科学性。而在概念上来说,语言交流中用词恰当、准确合理没有丝毫偏颇,就说明语言应用有科学性。而在当前幼儿教育中着眼,大部分幼儿教师所使用的语言距离“科学性语言”相差甚远。幼师语言应用不具有科学性,就无法准确地将教育内容和方向提供给幼儿。本人觉得注重语言科学应用,应当体现在下面几点:在幼师使用语言时,应当顾忌到幼儿的心理承受程度。在表面上来看,大多数幼儿思想单纯,幼儿的思维改变受到父母或者环境的影响,而呈现出多样性。幼师在说话时,幼儿都会展开思考,不过他们没有形成系统的思想体系,所以在理解幼师讲话时与幼师想要表达的思想存在一定差距。幼师重视语言科学性的同时,还需要与幼儿进行全面交流。当前开展幼儿教育工作,不只是稳定幼儿情绪和给幼儿讲故事,还应当通过准确的语言激励,使幼儿能够直面挫折和失败。
2.重视语言的逻辑性
严谨的逻辑性结构是构成科学的骨架,当应用的语言逻辑不通时,就说明该语言不具有科学性。幼儿的认知和年龄决定了他们的思想纯真、语言结构简单。而这时幼师要重视语言逻辑性,才能够给予幼儿正确的引导。这需要幼师做以下努力:(1)幼师要确保语言没有漏洞和语法错误。幼师与幼儿进行交流互动中,确保逻辑性的用语,就使得幼儿在模仿时,模仿正确的语言逻辑能力,为以后的语言发展铺平道路。(2)长期的言传身教是保证幼儿语言逻辑准确性的基础。即使幼师在语言上逻辑准确,但这并不代表幼儿能够一直按照正确的语言逻辑来模仿,所以,教师一定要积极地对幼儿出现的语法错误进行改正,来保证幼儿语言的正确性。
二、幼儿教师语言的艺术性
幼儿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幼儿处于一个语言发展期的年龄中,因此他们的语言一般具有形象、生动和灵活性。这就要求幼师在教学时要保持生动灵活、节奏欢快,然而抓住幼儿的心理和年龄层次来让语言生动形象相对较难,因此幼师要注意以下事项:
(1)幼师应用语言时要抓住孩子的心理特征充分吸引他们的注意。不管是带着幼儿上课时,还是课外活动时,都要立足于用吸引孩子的语言来使他们在教学中学到东西,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教师如果大声喊,就会给孩子心理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关键词]幼教;幼教语言;艺术性
【中国分类法]:G610
幼儿教学是教学系统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和智力的特点,充分运用教学语言的艺术,能促进儿童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在幼儿教学中,教师如何运用语言艺术,提高教学效果,这是广大幼儿教师急需解决的课题。
一、幼教语言艺术性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
在幼儿教学中,教学语言艺术运用,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
1、促进教学有效性。幼儿教学的目的首先在于通过教学使儿童掌握与人交往的基本技能,为以后中小学的学习做好准备。在幼儿教学中,幼儿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运用,能增进课堂气氛,激发儿童兴趣和积极思考,因而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2、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实践证明,经常运用亲切的语言和孩子们进行交流,有助于儿童智力的开发。在幼儿教学中,教师用亲切恰当的语言能让幼儿感受到关爱的气息,产生亲切感,使他们在温馨平和的环境中,愉快自主、无拘无束地学习和生活,从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3、培养儿童创新能力。在幼儿教学中,教师艺术地运用语言,能调动儿童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儿童积极思考,从而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其今后的发展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幼教语言艺术性在幼儿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在幼儿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心理特点以及教材的内容,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容艺术因素,艺术地运用语言,下面结合我的教学经验谈谈我的做法:
1、把握教学语言的准确性。在幼儿教学中,幼教语言中的艺术性首先体现在幼教语言的准确性。事实证明,儿童对生动、形象的拟声词接受度较高,但如果在儿童期间以拟声词代替准确的词汇表达会使儿童在言语发展上产生问题。因此,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教学语言的准确性,在教学过程中用准确的语言表达事物并影响儿童去正确的使用语言。如我在教儿童掌握“要紧”这个名词时,针对本地很多儿童受方言习惯性的影响说成“紧要”的情况,进行解析和纠正,使他们准确掌握的这个名词的用法。
2、增加教学语言的趣味性。在幼儿教学中,教学语言的形象、生动、有趣,能吸引儿童的兴趣,使儿童的注意力和精神到最佳状态。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点,借助多媒体设置情境,采用带有游戏成分以及启发性的语言,力求形象、生动、有趣。如我教学儿童认识四季时,首先播放充满四季树木叶子变更的片段,进而创设问题情境:“一年四季的树叶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不同?”。这激发了儿童的兴趣,我用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幼儿思考,等他们回答后,我再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四季树叶情况和原因。这样,儿童探究事物的兴趣非常浓厚,并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力求教学语言的多样性。在幼儿教学中,教师需要使用更多的语言形式向学生传达所讲述的内容并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不仅需要用到口头语言、书面语言,还需要用到表情和肢体语言。儿童对于夸张的表现形式更喜欢,因此注意力也更集中,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也更高,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准确适用语言的同时将语言表达的方式扩大,多使用鲜明的肢体语言,使儿童在课堂中的注意力集中程度更高,使教学有效性提高。因此,教师应该常常运用多种语言进行表达,即通过使用多种形式的语言,来刺激儿童对语言交流的敏感性,从而使教学目的更容易实现,使教学效果更好。如在教儿童学个人卫生清洁有关的名词时,将口腔细菌形容成“黑色的拿刀枪的小恶魔”,在牙齿上“挖洞”,这样的表述能够使幼儿记忆深刻,并很快理解和掌握教师所讲的内容的主要含义,增强儿童判断是非的能力,推动他们的情感体验,启迪他们的思维。
3、增强教学语言的感染力。在幼儿教学中,幼教语言的艺术性在于教师教学语言的感染力。同小学中高年级和中学的教育不同,幼儿教师的教学语言感染力来源于教师对教学本身的理解和对幼儿的发自内心的爱,这种艺术性作用于幼儿教育课堂中,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语言表达向幼儿传递的关爱、理解和鼓励,这也是语言的交流艺术的表现。因此,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使用温柔的语言、和幼儿需求接近的肢体语言并对幼儿的学习行为给予积极的鼓励,都是教学语言感染力的表现。如我在教儿童绘画《春天》活动时,我设置了问题情境:同学们,请你们描述春天的美丽景色,我细心聆听他们的发言,对他们的发言表示赞许和表扬,同时适时地插话:“你所描绘的东西是真的吗?怎么我没发现这么美丽的景色呢?你们观察能力真好哦”。这时,我的亲切的语言给同学们极大的鼓舞,激发了他们绘画的积极性。在绘画过程中,我十分注意同学们忽略了的一些细节,并用温和关切的语言和他们交流,当他们遇到问题时,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他们克服困难、完成任务。这样,充满感染力的语言,既激发儿童探索的欲望,又帮助他们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政治课;教学;语言艺术
【中图分类号】G562.42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2-0118-01
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理论知识信息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和师生情感的交流等,都必须通过教学语言。而教学语言是介于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之间的语言。教育专家认为,它应该集哲学语言的深刻、逻辑语言的严谨、语言学的规范、教学语言的精确、文学语言的生动、群众语言的通俗于一身,是通过加工的书面语言和经过提炼的口头语言的合金。
语言艺术是教学的基本功,是教学艺术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政治课教学中,语言艺术直接关系着教学活动的成败。政治课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觉悟,而启发人的觉悟本身就是一门高超的艺术,这就使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语言艺术,不能不定位在很高的水准上。无论现代教学手段多么丰富多彩,但教学语言的作用和地位是难以完全取代的。
思想品德课和其他传授知识为主的知识课有所不同,思想政治课所讲授的道德知识是一种凭借和桥梁,而不是目的,而其目的是通过知识的启迪,教育学生发自内心地接受老师所传授的政治观点,从而改变自己的观念,使学生受到启发教育,影响其行为。因此,从思想政治课的这一特点出发,要求教师要特别讲究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才能上好思想政治课,提高政治课的教育教学质量。
一、语言严谨、简约、是艺术性的起点
老师上思想政治课,语言要严谨。严谨,是指准确、科学、全面、完整,而不出现任何知识性、科学性的错误。在课堂上避免或减少口误。例如,关于讲纸币的定义:“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在这里,“符合”两个字就不能丢。如果遗漏了这两个字,就变成为“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这两者之间有天壤之别,这就是不严谨。又如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为什么不是“公民”,两者之间有何区别?老师讲述一定要准确无误,要科学地讲清楚。所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特别是新授课时,教师讲述的理论知识,更要注意其概念讲述的确切性,逻辑推理的严密性。
上思想政治课,老师讲授知识要简约,要求老师的语言要干净利落,要言不烦,在传授知识中,有适当的旁征博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如果无目的地大肆发挥,夸夸其谈,就会适得其反。所以,不要对那些“题外话”大肆发挥,夸夸其谈,“题外话”太多,“口头禅”太多,“重复语”太多,都是政治课教学的大忌,也将破坏了语言的艺术性。
二、讲课声情并茂,能激发学习情绪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听觉器官在经受长期不变的声音刺激后,对该声音的感受性就会逐渐地降低,且会导致人的疲劳。音乐之所以能激发人们的喜爱之情,就是因为有各种不同的高低音符,所以语言要富有音乐性。一般地说,在政治课的教材中,内容庄重、政治性较强的,应采取严肃的语调;情感兴奋,就用高亢的语调;而表达伤感的内容,就用舒缓、低沉的抑制语调。政治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不同的要求,有不同的教育目标,适度变换自己的语言音调。例如,讲“我国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时,教师要充满自豪和信心,讲述的语调应是高亢的;在讲“组织的危害”时,教师应充满愤怒激情,语调应是谴责的。
艺术的教学语言,应是教师内心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应是有效地感染学生情绪的催化剂,俗话说得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政治教学要动之以情,以情感人,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要使教学语言充满情感色彩,教师的思想感情,必须要与政治教材内容融为一体,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例如,在讲授爱国主义时,教师要既当教育者,又要站在受教育者的位置,展开丰富的联想,感情充沛地讲述,教师语言就表达得真挚感人,从而达到以情动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同时,要精心组织,以感人肺腑的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化为具体,化艰深难涩为通俗易懂。例如,在讲“积累与消费的此消彼长的关系”时,教师找出浅显的例证,可以准备一杯水分别倒向其中两个杯子,以演示二者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懂得积累与消费的密切关系,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更加深刻。
三、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是课堂艺术性教学的点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