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性关系障碍;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
性关系障碍是指由于性身份或性偏好异常,导致与建立或维持关系有困难(ICD-10)。性关系障碍人群中包含因性取向而困扰的同性恋人群,尽管在一些国家(包括我国),已将性取向问题排除在精神障碍疾病外,但因其性取向身份所伴随的心理问题,仍被视为同性恋的心理问题。目前同性恋成因尚不明晰,该人群近年来为HIV病毒性传播的最大比例人群,以及其物质滥用等问题,致使该人群的不良生活问题成为亟待解决干预的社会问题。同性恋体验到其作为少数身份群体的压力,包括来自外部的他人偏见、不被理解,来自自身的隐藏其身份等。研究调查发现,认同而不“出柜”是大多数同性恋者生存现状。使用该种策略的人群,时常面临着周围人的压力,特别到了适婚年龄,受到家人、朋友和社会的期待,因而其体验到慢性压力,影响其心理健康。
本研究分析性关系问题求诊的门诊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有针对性的开展性心理健康科学教育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在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10月30日就诊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咨询门诊的性心理门诊,经主任医师诊断为性关系障碍,再根据患者的主诉内容,纳入以性取向问题的性关系障碍患者。排除标准:已婚;诊断为其他精神疾病的;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MMPI)的效度量表(矛盾对>5对表明未认真作答)。共有54例因性关系障碍就诊的心理咨询患者,有1例异性恋患者因婚外情而咨询,有5例已婚患者本身为同性恋,因夫妻性生活担忧而前来咨询,48例为未婚性取向问题来就诊,占88.9%。
1.2研究方法
收集一年来所有初次就诊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家庭和睦程度)、诊断、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MMPI)测试结果。
1.3研究工具
一般资料信息:包括如前所述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就诊方式等。
症状自评量表(SCL-90):包含90个项目,分为10个因子,包含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成分。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MMPI-399):包含4个效度量表和10个临床量表,4个效度量表包含疑问(Q)、说谎(L)、诈病(F)和校正(K)量表,10个临床量表包含疑病(Hs)、抑郁(D)、癔病(Uy)、精神病态(Pd)、男性化-女性化(Mf)、偏执(Pa)、精神衰弱(Pt)、精神分裂(sc)、轻躁狂(Ma)和社会内外向(si)量表。
1.4统计工具
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采用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检验标准为双侧检验,且以P
2.结果
2.1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共48例患者纳入该研究中,年龄18-36岁,平均(25.08±4.36)岁,男性32人,女性16人,自来12人,他人陪同而来的36人。根据MMPI的si量表来确定内外向(si50,为内向),内向27人,外向21人,然而仅33人完成了SCL-90问卷。
2.2性关系障碍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性关系障碍患者除躯体症状、偏执症状方面不存在差异,其他方面得分均大于常模标准。见表1。
2.3不同性别性关系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得分比较
男性与女性关系障碍患者在SCL-90的各因子(除了敌对因子)得分上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MMPI得分上,女性在Mf和Pt得分上低于男性得分。见表2、表3。
2.4不同内外向性关系障碍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得分比较
内向性关系障碍患者在SCL-90的各因子(除了敌对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外向患者得分,在Hs、D、Pt、sc量表分上显著高于外向性性关系障碍患者的得分。见表4、表5。
2.5不同求诊方式性关系障碍患者的SCl-90得分比较
陪同来与自来的性关系障碍患者的SCL-90得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陪同来的性关系障碍患者在D、Mf量表得分上低于自来患者。见表6、表7。
3.讨论
本研究中纳入分析的为性关系障碍中的因性取向问题而来就诊的患者,其占性关系障碍人群的88.9%。结果显示其心理健康状况低于普通人群标准,这与以往关于同性恋关于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的结论大体类似。然而,在躯体化和偏执方面,本研究样本与常模得分不具有差异,这比以往结果有所提高,可能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一些国家设计发展适宜于同性恋人群的旅游商业,加之教育的干预作用,恐同不再如以前那么严重。同性恋人群也越来越能够接纳性身份认同,其心理健康状况整体稍有改善,其不再使用偏执固执、躯体化的方式来应对周围压力了。
男性性取向关系障碍人群在SCL-90量表的10个成分上得分与女性相比没有差异,但在MMPI量表中,女性在Mf、Pt量表上得分低于男性得分,这提示男性的心理状况低于女性,男性更A向于认同女性特质,如敏感、易思虑、常苦恼,久而久之易出现神经衰弱症状。许毅分析男性同性恋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男性同性恋的MMPI编码型为27型,存在抑郁、焦虑、紧张、提心吊胆,比较敏感,人际交往中,处于顺从、被动依赖地位,因而容易产生心理困扰。
内向性格的性关系障碍人群的心理状况差于外向人群。弗洛伊德将性视为是人格的重要部分,性本能属于生的本能,包含有巨大的能量,一旦单纯固着在性生理上,性本能将产生强烈的压力。如果将性本能扩大化,在广义的角度上去运用性本能,那么创造、创新便都是性本能的产物,后期精神分析学家温妮科特也特别重视性本能给个体带来的创造性活力,是具有生长性意义的。外向性格的患者与他人交流、沟通,将性的动力疏解开来,将这种性能量化解掉,与他人的沟通交流、达到表情达意,创造新事物的过程。而内向人群如若仅仅停留在自身难以化解的能量上,将性之事更多聚集在自身,易折腾自身。另一方面,外向的人与人沟通交流,获得人际关系的可能性更大,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支持能够促进心理健康。因而,同性恋人群在隐藏自身性取向的事宜上,内向的人群较外向的人群可能更易出现心理问题。
就诊的缘由可能是源于其本身的冲突,因而想寻求医生的帮助。有父母或朋友来陪同的人群,也有自身前来求诊的。自身而来的,大多数对自己的性取向持隐藏态度,如前述所称呼的认同而不出轨,但其体验到强烈的社会压力致使其难以梳理情绪。而陪同而来的,大多是由父母要求而来,父母希望临床求诊能够改变性取向,这类人群的特点更认可自己的性取向。陪同来就诊与自来就诊的比较发现,自来就诊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在MMPI临床量表D、Pt得分上高于陪同来的,提示自来就诊的人群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陪同来的人更认可自己的性取向,并坦诚而谈,并不成为自身的负担,父母关注到他们,能够给予一定的支持。而自来的人群较之于陪同而来人群,是独自承受着心中的情节,带着隐藏的不被允许表达的情绪前来就诊,寻求支持,因而就诊的时机之时其抑郁、焦虑、紧张、提心吊胆、敏感度更显严重。
关键词:血友病;心理健康;综合关怀
血友病属遗传性出血性疾病,自幼发病,终身伴随,就诊患者中重型患者占多数,常因反复出血并发关节病变和关节畸形而影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与正常人群相比明显降低,患者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1-2]。血友病综合关怀是目前国内外最理想的血友病诊疗护理模式,能够有效促进血友病的诊断和治疗的依从性,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而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本文通过对开展血友病综合关怀工作前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及对比发现,综合关怀可有效提高血友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14年8月始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泰安市某三甲医院登记在册的血友病患者共106例,其中成人64例,对自愿参与本研究的54例血友病患者发放调查问卷测量其心理健康状况,落实血友病综合关怀措施1年后再次发放问卷,对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和比较。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应用临床上常用的SAS、SDS和SCL-90进行血友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测量[3-5]。
1.2.2血友病综合关怀干预内容及方法本文结合调查结果和临床实际情况,2014年8月制定了血友病综合关怀方案并组织落实,关怀措施落实。12个月中召开患者联谊会并进行集体心理疏导2次,联合心理科医生给予个体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12例次。通过病历管理和回访给予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学会出血的急救处理;开展凝血因子家庭注射的培训,包括注射方法的掌握、凝血因子用量的计算、凝血因子的保存和配制、过敏症状的判断和应急处理等48例次,让治疗更为及时有效;发放血友病诊疗护理手册和健康教育知识材料。借助便捷的网络,建立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积极推送血友病诊疗知识、健康教育及社会救助信息等相关内容。定期进行凝血因子检测、抑制物筛查和输血相关感染性疾病的监测;进行专业的关节功能评估及康复锻炼;做好疼痛管理;提供最新的血友病治疗进展信息;指导优生优育,避免生育血友病高危患儿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邀请外科医生与麻醉师加入到血友病综合关怀团队的工作中来,开展多学科诊疗13例次,处理严重出血并下肢严重感染1例次,康复锻炼17例次。同时促进家属的全程参与、社会医疗保障和慈善机构的共同关注等。
1.3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采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综合关怀前54例血友病患者的SAS、SDS、SCL-90总分及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的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6],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以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及恐怖因子较为突出。实施综合关怀后54例血友病患者的SAS、SDS、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表现下降趋势,其中SAS总均分低于50分,SCL-90各因子下降趋势由高到低依次为恐怖、躯体化、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强迫,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施综合关怀后54例血友病患者SAS、SDS、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与国内常模相比仍有差距,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3讨论
3.1血友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与正常人群相比,血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存在明显差距,特别是在长期、反复的出血过程中患者及家属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反应[7]。刘颖华等[8]就曾报道了关于血友病患者出现情感障碍的病例。国外还有专家指出具有独特病理特点的血友病性关节炎引发慢性持续性疼痛,易产生各种生理和心理健康问题,如躯体化、恐怖等消极心理[9]。疼痛无法耐受时应用止痛药物,但止痛药物对疾病又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加重出血的风险,患者对疼痛的消极对待和对止痛药物的担忧引发患者产生强迫、偏执的心理变化。因此反复出血不止和关节病变成为影响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所以持续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和评估是至关重要的[10]。本文通过应用临床上常用的SAS、SDS和SCL-90进行血友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首次测量发现,54例血友病患者的SAS、SDS、SCL-90总分及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的因子得分分别高于国内常模。
3.2实施血友病综合关怀对血友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3.2.1血友病综合关怀是防治血友病最理想的模式血友病综合关怀是以血友病专业医生和护士为主导,包括血液科、实验室、理疗科、心理科、影像科、遗传科、儿科、骨科、口腔科等医护人员及社会工作者及政府相关部门组成的多学科综合关怀团队,负责血友病患者的病例登记和管理、家系调查、预防、诊断、治疗、护理、康复、健康教育、培训、心理疏导、随访及社会救助等,使患者得到全面的、有益的专业治疗与指导,最大程度地减少出血和并发症,降低医疗费用,以期达到正常人群的生活状态[11]。作为一种有效的血友病诊疗管理模式,血友病综合关怀模式逐步被全球多个国家所采用。血友病的综合关怀不仅包括出血的治疗和预防,还包括对于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其他并发症的处理,并且更加关注患者身体、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的健康,让患者更易进入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状态。多样化的综合关怀措施既确保了患者关节出血的治疗和预防,有效降低了关节病变的发生,促进了关节功能的回复,又增加了健康教育知识的传播和病友间的同伴教育活动,拓展了综合关怀的领域和效能,同时增强了血友病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12-13]。
关键词:中职生;手机依赖;心理健康
智能手机在青少年人群中已经普及,青少年手机依赖问题日趋严重,过度使用手机会使青少年产生身心健康问题[1-3]。我国中职生群体多为中考分流中的失利者,是青少年中的弱势人群,更易于出现身心健康问题。近年来,中职生群体的规模日趋增长,2014年全国中职生入学人数占高中阶段总人数的44.12%[4],其身心健康问题开始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内外有关手机依赖对中职生影响的研究不多,其中关于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多偏重于精神症状的评估,忽略了心理健康的多维度特点。本研究运用问卷和科学量表对广东省某健康职业学院的在校中职生进行调查,旨在了解中职生手机依赖的现状,探究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为中职教育中手机依赖的预防干预及心理健康的促进提供依据。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于2016年6月抽取广东省某健康职业学院中职部护理、助产、药剂和农村医学4个专业1~2年级共16个班级的1055名学生。
1.2方法
培训施测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到场施测。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对所有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依据自愿原则和保密原则,参与研究的被试者现场填写匿名问卷并回收。剔除漏选、多选及全选同一选项的无效问卷,保留有效问卷,统一编码,获得有效问卷989份,有效回收率为93.74%。数据采用软件Epidata双重录入。
1.3评价标准
(1)中学生手机依赖量表:由王小辉编制[5]。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89,分半信度为0.882,均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量表总分及分量表得分越高表明手机依赖程度越深。共16个项目,包含戒断性、突显性和强迫性三个维度。其中戒断性包含有4、6、9、11、13、14共6个项目;突显性包括3、5、7、10、15共5个项目;强迫性包括1、2、8、12、16共5个项目。量表采用Likert5点计分法,从1“极不符合”到5“非常符合”。总分大于48分(不包含48分),及平均分大于3分者(不包含3分),即判定为有手机依赖倾向。(2)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由王极盛、李焰等人编制[6]。共60个项目,包含强迫、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性不良、情绪波动性、心理不平衡性10个维度。评分为5级评分,用1~5表示程度由低到高。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各效应因子相关性采用相关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中职学生手机依赖评分
989名中职学生手机依赖量表总分呈正态分布,平均为(40.4±10.5)分,戒断性、突显性和强制性三个维度的均分分别为(15.2±4.8)、(14.9±3.7)和(10.3±3.8)分。
2.2中职学生手机依赖各维度的人数和检出率
200名学生被检出有手机依赖倾向,占总人数的20.2%,戒断性、突显性和强制性的人数和检出率分别为761人(76.9%)、435人(44.0%)和91人(9.2%)。
2.3中职学生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2.3.1手机依赖组与非依赖组心理健康评分比较手机依赖组与非依赖组心理健康总评分及强迫、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和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心理不平衡10个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3.2手机依赖组与非依赖组的心理健康得分的相关性分析手机依赖总分与心理健康的强迫、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和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心理不平衡10个维度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手机依赖戒断性、突显性和强制性3个维度与心理健康总分及10个维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见表2。手机依赖总分与心理健康总分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484,P<0.001),见图2.3.3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维度的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是否手机依赖为因变量,选择单因素分析P值在0.1水平上有统计学意义的心理健康的10个维度作为控制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敌对、学习压力、情绪不平衡是手机依赖发生的危险因素。见表3。
3讨论
【关键词】特长生;文化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9-164-01
一、导言
随着特长生教育的迅速发展,特长生队伍在日益壮大。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的中学生,他们因为在本专业上花费太多时间,导致文化课相对较弱,在专业和文化之间难以找到平衡点,相对其他高中生来说面临着更多的心理冲突。且他们纪律观念比较淡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又喜欢和社会不良青年打交道,沾染了不少不良习惯和毛病,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最大障碍,阻碍了他们的成才。能不能处理好特长生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学校着重研究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特长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探讨解决特长生心理问题的对策,对特长教育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方法
(一)被试
随机选取本校230名学生,其长生115名和文化生115名。
(二)研究工具
问卷选自周步成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entalHealthTest)。全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90,重测信度0.66-0.87,量表内容效度良好。根据以往研究经验,本研究选取该测验的5个维度: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冲动倾向进行施测。
(三)程序
被试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施测。
(四)数据处理
用SPSS12.0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我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对文化生与特长生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他们在在学习焦虑(F=7.76,p
四、讨论与对策
从结果中可以看出,特长生的学习焦虑、冲动倾向、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均要差于文化生,这与众多研究结果相同。
在特长生的培养实践过程中,高考压力下特长生教育的功利性日益凸显。一般而言,对特长生的培养很多时候就是围着高考转,而不是从特长生长期发展的角度入手。所以在实际中,学校一般会从文化成绩较低的学生中选择部分学生专攻艺术、体育走捷径来提高考生的总上线人数。因此,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文化课从一开始就相对薄弱,在文化考试方面自然会遇到比一般学生更多的困难和挫折,而当他们面临困难和挫折时,往往会想到自己和文化课学生的差距等实际的问题,又给自己造成一定的心理困扰和障碍,自然会产生更多的学习焦虑。
另外,据调查发现,特长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较差。他们经常被当成差生,在文化课堂上难以获得成就感,且易与老师和同学发生争执和矛盾,不断的挫败感也容易让他们产生各种焦躁、不安、冲动的情绪。另外,他们也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当他们产生不良情绪时,会发现身边没有可以倾诉的朋友,很多心理问题没法得到排解,所以极易产生冲动行为。如有研究表明中学体育特长生的问题行为多为外向性的问题行为,攻击性、破坏性较强,因此更易违反班级、学校纪律。另有研究表明,成绩差的学生在消极情感和冲动倾向上都显著高于成绩好及中等的。
因此,在教育与教学活动中,要关注特长生的心理动向,培养其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信念。
首先,学校应注重特长生培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制定相应的管理模式,比如开展班级分层教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分阶段地更加细致地指导其合理分配文化课与专业课时间,正确处理文化学习和专业训练之间的矛盾。
其次,组织学校、班级文体活动,给特长提供发挥优势的机会,增强他们的成就感、班级荣誉感,也帮助他们能更好地融入到集体之中。
再次,面对特长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应从多方面入手,心理室建立特长生心理档案,定时开展心理辅导。而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应以教育为主,通过讲课、辅导和心理训练等形式,提高学生心理承受力和耐挫力。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利用班级活动刺激学生积极向上的情绪,对其心理问题进行及时干预,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战胜心理问题的能力。
最后,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学校要加强家校联盟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班主任要通过定期召开班会、家长会、家访、电访、网谈等形式与家长保持联系,及时将特长生的问题反馈给家长,对特长生的心理动态进行及时地监控。
总之,学校要从各方面逐步建立、完善特长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监控、预警和危机干预机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实施和渗透,正确处理好特长生的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桂平,陈会昌.中学生面临学习应激的应对方式与控制点、自尊心和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6).
[2]孙轻骑,周建红.重点高中生的心理状态与高考成绩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9(1).
【关键词】癫痫;SCL- 90;心理护理
癫痫是大脑中的神经元异常放电所造成的短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出现障碍的慢性脑部疾病。癫痫具有不可预测、反复和长期的特征。许多患者不仅需要承担癫痫发作对本身的伤害,还需要面临一定的社会和家庭的压力。这些心理压力有可能进一步加重癫痫发作。因此,癫痫病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情况应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本文中,对76例成年癫痫患者的心理健康进行评估。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主要调查在本院住院的76例癫痫患者,其中男41例,女35例,年龄15~41岁,平均(25.05±6.81)岁。
1.2 方法
在对癫痫病患者进行调查时要比对症状自评表(SCL-90)来进行,要对调查期间所使用的调查指导语进行规范化,尽量保持一致。对于调查结果可以使用分数进行评级,1―5分不等,无症状用1分表示,轻度症状用2分表示,中度症状用3分表示,较重症状用4分表示,严重症状用5分表示。调查结果以及相关材料最后进行统计分析,最后与我国的正常人群体进行比较并分析,采用t检验。
2 结果
调查了76名患者,其中69例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占全部的90.79%。这类患者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具抑郁、焦虑、敌对和恐惧的情绪,而且该比例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复杂,所以导致部分人群会产生一些心理不健康的情况,随着医学的发展,该现象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心理健康也成了目前医学界重点讨论的话题。精神障碍可以是一组独立的疾病,但也可能会伴随着许多身体疾病,包括癫痫患,其发病率为5‰。研究显示,大约四分之三的癫痫患者都存在各种各样的精神和心理问题。患有抑郁症的人群在癫痫病患者中所占的比例也是更多的。所以,根据各项研究资料,可以看出,癫痫病患者相比于正常人群,要更容易对他人或社会产生敌对、焦虑、抑郁的情绪。这些由多种因素所引起的心理障碍影响,一方面有可能是社会对癫痫缺乏正确的认识,患者担心别人在公共场所进行攻击或者歧视;另外一方面是癫痫病患者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而发病,所以,他所要承担的经济费用也会比较高,但是癫痫病患者由于患病,并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工作,甚至还涉及到癫痫病患者的一生的问题。尤其是那些病程较长、疗效不佳、更容易对治疗失去信心的患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项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
为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我们专注于通过为具有精神障碍的癫痫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从而采取以下措施。
3.1 抑郁的护理
由于癫痫反复发作,患者常常失去了心理治疗的信心,造成了悲观、消沉等负面情绪的产生,而且患者会因为这些负面情绪感到孤独、没有前途,对生活和治疗失去了信心。甚至严重的会产生自伤、自杀的意念和行为,这也是患者产生抑郁症的表现,为了能够有效抑制这种情况的出现需要医护人员使用各种方法,促进和患者的谈心,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并安排他们从事有益的活动,同时认识到情绪和癫痫发作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他们日常生活中的自理能力,以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及时有效的接受治疗,尽快控制病情,以稳定他们的情绪。
3.2 恐怖、焦虑的护理
癫痫是一种慢性疾病,一旦确诊,对于患者的打击是巨大的,因为还没有最终的解决方案,而且治疗持续时间比较较长,疗效不稳定,会影响到患者的工作、生活、婚姻和学习等,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将不可避免地产生许多不同程度和水平的不良情绪,经常感受到恐惧,容易产生焦虑;这需要及时为患者进行心理辅导,耐心解释癫痫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等相关知识,并提高患者的疾病意识,树立治疗信心,使患者知道,虽然他患的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但只要及时正确接受治疗,疾病将很快就会得到控制,一旦疾病控制住,就可以继续参加工作、学习等日常生活活动,从而释放他们的疑惑、焦虑和恐惧感,指导家庭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护理,使得癫痫病患者得到社会和家庭的支持,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缓解和消除他们的恐惧,焦虑。
3.3 人际关系敏感、敌对的护理
因为人们不明白癫痫病的具体情况,所以常常会对癫痫病患者产生偏见和歧视的态度,时间长了容易导致癫痫病患者的人际关系紧张,使患者不信任身边的人,产生孤僻、无聊、甚至敌视等负面情绪。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加强对于癫痫疾病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使人们了解癫痫疾病的基本情况,得到多一点的支持,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让癫痫患者和他们的家庭,从多年的“影子”中走出来,重获社会的尊重和关怀。而且还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医疗人员要利用周到、真诚、耐心、舒适和友好的语言跟患者进行沟通,尊重患者的人格,避免任何能够激怒病人的语言。
参考文献
[1] 马玉辉,何谦.门诊癫痫病患者心理问题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2,5(37):35- 36.
精神科护士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其护理对象是失去理智、缺乏自知力的精神病患者。护士在封闭的环境工作、面对特殊的群体、精神高度紧张、情绪郁闷,极易产生心理障碍。分析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为采取良好的应对措施提供依据,从而提高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是精神科护理面对的重要问题。
1 引起精神科护士精神紧张的原因
1.1 护理对象的特殊性 精神科护理是一项特殊的护理工作,它既有综合医院护理工作所具备的技术专业性,如危重患者的抢救、躯体疾病的护理、各种注射及用药等,又有固有的特殊性,即它所服务的对象是大脑机能失调,言语紊乱,不能配合治疗,甚至拒绝治疗或干扰护理工作的精神病人,护士在护理这些患者时心身的付出要大的多[1]。
1.2 护理工作的高风险性 精神科护理工作面对的是缺乏自知力,缺乏理智的群体,患者冲动、自杀、自伤、外走等随时可能发生。据文献报道,20%~4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自杀未遂史[2]。患者常误认为护士是伤害他的对象而攻击。护士在工作中既要提防患者攻击,又要防止患者发生意外,心理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因而易导致心理疲劳[3]。
1.3 护理工作超负荷,生活无规律 精神科的病情观察不同于综合科的数据化或仪器化观察,需勤巡视、细观察患者的言、行,以掌握患者的心理,尤其是夜班护士,必须不停的巡视、观察患者,因为夜间为患者走失、自杀等突发意外的高峰期,故必须集中精力,来避免一些差错事故的发生[4]。频繁的夜班导致生物钟极易倒错,引起睡眠障碍,更加使之产生心理疲惫感。
1.4 护士自身因素 包括心身健康状况、工作能力、个性、人际关系、知识更新、事业竞争带来的紧迫感等,均可产生心理压力。
1.5 护士社会地位及待遇偏低 由于缺乏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精神科护理工作常被误解和偏见,认为护理工作是与“疯子”打交道,低人一等;同时患者突发意外时,有的家属将责任全归咎于护士,要求追究责任并给予经济赔偿,给护士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
2 对策
2.1 加强责任心,正确处理患者的病态行为 护士应增强责任心,全面了解患者病史及病情特点,掌握沟通技巧,尊重、关心患者,并与之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宣传,使患者获得更多的健康知识;充分认识工作中的危险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
2.2 增强法律观念 加强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经常分析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隐患安全,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保护患者的安全,减少医疗事故和纠纷的发生。
2.3 树立爱岗敬业精神 精神科护士职业是神圣的,是任何一个专业都不能比拟的。因此,护士应不断的加强学习,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做好本职工作,纠正社会对精神专科的偏见。
2.4 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加强自我心理调节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做好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前提,要正确对待工作中的挫折和失败,学会自我减压,敢于面对现实,谅解患者的病态行为;同事之间相互支持、鼓励和交流,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适时宣泄心中的烦恼,培养广泛的业余爱好,学会自强、自立、自信,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及工作效率,缓解疲劳。
2.5 建立社会支持系统,提高护士社会地位 采取多种形式宣传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让社会更多地了解、关心、尊重护士。同时与患者家属多沟通,取得家属理解。医院领导要支持护理工作,为护士提供多元发展机会,注重精神和物质奖励,调动工作积极性,减轻护士心理压力。总之,精神科护理工作因护理对象的特殊性、高风险性等导致护士多种心理健康问题,不仅护士的身心健康,还影响其工作效率。因此,护士应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不断完善自我,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更好地为患者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涛,宫翠凤,张岩.精神科与综合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对照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3,15(6):379
[2] 赵梅,季建林.自杀的国内外研究现状[J].上海精神医学,2000,12(4):222
【关键词】新生 心理健康 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1-234-02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问题干预工作逐渐受到社会重视。大学新生作为大学生中较为特殊的群体, 在目前高考录取制度和大学分科教育制度的背景下, 其心理特点相对特殊和稳定。每年对大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 及早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出相应心理干预措施,预防和减弱心理问题的进一步恶化,对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宁夏师范学院医学院有护理、临床、口腔、药学四个专业,新生绝大多数是女生,其中女生同学占93.3%,回民同学占35.5%,深入分析、研究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助于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为有的放矢地对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为培养合格的身心健康的医学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医学院2009级新生,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试卷共发放调查问卷265份,回收有效问卷258份,有效问卷回收为97.4%,其中女生242人,男生仅16人,回民89人,年龄18-22岁。来自城市的学生45人,来自城镇的66人,来自农村的147人。
1.2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1]进行评定,该量表包含90个题目,内容由9个反应心理疾病症状的因子组成,分别是F1(躯体化)、F2(强迫症状)、F3(人际关系敏感)、F4(抑郁)、F5(焦虑)、F6(敌对)、F7(恐怖)、F8(偏执)、F9精神病性)[2]。据症状严重程度按1-5级评分。为保证研究的效度和信度,主试全部由新生班主任担任,并在调查实施前对主试进行集中培训,学生在40分钟内对答题卡上内容进行自我评定。
1.3 统计学处理
问卷回收后统一管理,使用Excel2003录入数据,应用spss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并与全国青年组常模进行比较。
2 结果
2.12009级大学新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SCL-90因子分达到 3 分以上,超出正常均分, 一般认为严重程度已达到或超过中度痛苦水平, 表明可能有比较明显的心理问题。我们将各因子分的人数及比例进行了排序, 结果见表1。
以九因子中任意因子≥3作为心理问题的检出标准,发现本组258名大学新生心理有问题的总检出率为13.6%(35/258),各因子的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焦虑症状 0.54%、强迫0.51%、敌对0.43%、忧郁0.34%、人际关系0.26%、恐惧0.20%、偏执0.17%、精神病性0.09%和躯体化0.09%。新生普遍的问题主要由焦虑、强迫、敌对引起的情绪波动。
表1 2009级大学新生因子分≥3的人数和比例
2.2 2009级大学新生与全国常模的比较
症状自评量表共包括9 个因子 ,我们将大学新生总体在各因子上的得分与1998 年唐秋萍等人对 SCL - 90在中国的应用分析中所得出的大学生历年正常样本常模[1]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我校新生九个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青年常模组 ,并存在显著性的差异。排在前4位的因子依次为:焦虑、强迫、敌对和忧虑。这与张智勇(1998年)研究结果一致,与吴枝兵的研究结果有差异[3],焦虑、敌对、偏执等因子的得分高,而强迫因子的得分一致。说明影响宁夏师范学院医学院2009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因子是敌对、偏执、焦虑、强迫[4]。
表2 2009级大学生与全国青年SCL-90组常模比较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
3 讨论
以往采用SCL-90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新生心理问题总检出3.79%-21.34%[4],而本研究医学生的心理问题总检出率为13.6%,处于中等水平,表明医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不乐观。我院学生的整体心理水平高于全国常模(1998)和宿州学院(2008)[3]及芜顺师专(2006)[5],但与2005年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心理问题主要是由焦虑、强迫等引起。2006年夏善波和2008年吴枝兵的研究结果显示,大学新生心理困惑与人际交往关系比较密切,而我院学生人际交往对情绪波动影响处于中等水平。
我校医学院新生对于国内正常人群而言,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各种心理问题检出率较高的为:焦虑症状、强迫、敌对和忧郁等症状。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调查对象地处偏远内陆,经济不发达,信息比较闭塞,心理学教育相对缺乏,不能很好的排解心理问题,久而久之发展成心理疾病;二是可能与他们既要承受大学学习的压力, 又要独立应付自己的日常生活, 还要肩负着把握和规划自己未来等多重应激有关;三是大学新生刚经历了高考的压力,对自己的考分的怀疑,进而产生忧郁,这种情绪比自身对学校的满意程虽然整体水平较差, 但大学生远未到心理病态的地步[4];四是医学生新生女生比例占90%以上,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与男生交往接触的机会相对较少,这种缺乏与异往、沟通的环境,易使她们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形成不健全人格,可能是导致整体心理健康水平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五是女生之间在交往过程中,由于女性特有的敏感、虚荣心强、心胸较狭窄等个性特点,更容易产生人际冲突,造成抑郁、敌对、忧虑等不良情绪,产生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唐秋萍,程灶火.SCL-90在中国的应用与分析[J].中国临床分心理学杂志,1999,1
[2]宋专茂.心理健康测量[M].第二版.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3:222-228
[3]吴枝兵.宿州学员2008级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教学研究,2009,2:17-19
关键词: 初一新生 心理健康 调查分析
为了更好地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青少年及家长的心理健康意识,我校心理咨询室自制了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家长及学生调查问卷,通过对家庭中亲子关系、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认识、目前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以便我们在工作的内容、形式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1.资料与方法
于2008年9月3~8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别编制了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学生问卷的调查对象为我校初一年级全体学生,共发放问卷218份,收回有效问卷101份,其中男孩56人,占55.6%,女孩45人,占44.4%。家长问卷的调查对象为我校初一年(3)班的学生家长,共发放问卷35份,收回有效问卷34份。全部数据经EXCEL软件处理。
2.结果
2.1学生学习态度
学生认为上学读书是为了读书后赚大钱的占差不多一半(44.0%),认为没有知识不能生存的占36.2%,认为替父母和老师学习的也不少(19.8%);课堂上老师提问学生马上回答的占42.0%,想一会再回答的占47.3%,合共九成,老师抽问才答,一般不回答或者等别人答的只占少数,情况比较理想;对老师布置的作业认真完成的占91.3%;期末考试时有信心,不紧张的占74.9%,心情紧张和有点紧张的占22.7%,大部分学生应试心态良好,但超过五分之一的学生有考试压力,心情紧张。
2.2学生情感表露
学生看电视遇到伤心或感人的情节时跟着流泪和非常激动的占多数(85.0%);和同学在一起,感到快乐的占97.1%;见了认识的长辈主动热情招呼的也占多数(91.3%);家里来了陌生客人,主动招呼(44.4%)和不理睬、怯生(44.9%)的所占的比例差不多,都占比较大的比例;与新朋友在一起,有93.2%的学生能够主动邀请一起玩;受到委屈时为自己辩解的占多数(85.0%),独自生闷气和与人争吵的占15.0%;当被别人不小心踩了一脚时,能原谅对方的占多数(72.9%),要求对方道歉的占24.2%,只有2.9%的学生骂对方或反踩对方一脚。
2.3学生社会适应性
在学校做清洁时,94.7%的学生能够认真做;做事不成功时,请别人帮助的约占半数,有28.0%的学生是不服气,再做;对学校的纪律和常规要求81.2%的学生能够自觉遵守,但也有不少的学生是老师来就遵守或有时违犯(17.4%);竞选干部时,认为我能行,努力争取的占72.9%,但认为当干部要多做事,怕辛苦的占16.4%,认为无所谓和自己不行的分别占6.8%和2.4%;学生到学校的心情是很愉快的占87.0%,认为心情一般、有时烦和不愉快的合占13.0%。
2.4家长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在对家长的调查中,平时主动学习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的占51.2%,不主动的占26.8%,不在意的占22.0%;认为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很重要的占绝大多数(92.5%),认为一般重要和有点影响的占7.5%;认为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家长的影响关系最大的占多数(47.6%),其次是孩子的天性(28.6%)和学校教育(23.8%);认为自己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正常的占多数(80.5%),发展一般的占17.1%,不知道的占2.4%。
2.5家庭亲子关系
在学生的调查结果中,大部分学生认为平时与父母说话多(56.0%),有时有和父母说话的占42.0%,没什么话说的只占极少数;想和父母多说话的占多数(75.4%);学生心中的秘密最想告诉的对象是父母和好朋友,分别占45.9%和27.5%;认为父母平时鼓励有时有的占多数(41.5%),认为父母鼓励多的和很少的比例差不多,分别为29.5%和28.5%。
在家长的调查结果中,平时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占绝大部分(90.2%),平时不太在意孩子心理健康的只占少数(9.8%);平时很注重和孩子沟通的占多数(77.5%),但也有一部分家长偶尔与孩子沟通(22.5%);很了解孩子学习状态和一般了解孩子学习状态的家长所占比例差不多,分别为58.8%和41.5%。
3.讨论
3.1学生学习态度方面。
学生对上学读书的目的差异较大,其中,为了赚大钱的约占一半,没有知识不能生存的占三成多,认为替父母和老师学习的也有两成;课堂上主动回答老师提问的合共九成,老师抽问才答或者等别人答的只占少数,说明学生在课堂上比较积极;绝大部分学生认真对待老师布置的作业;大部分学生应试心态良好,但也有超过五分之一的学生有考试压力,心情紧张。
3.2学生情感表露方面。
学生情感丰富,容易受到感染,善于表达;与同学、朋友和长辈的交往较积极、主动,但对陌生人有较强烈的抗拒心理,对家里的陌生人不理睬、怯生的学生差不多占一半;被伤害或压迫时,大部分学生能有采取合适行为(例如原谅对方、辩解、要求对方道歉等)进行解决。但也有一部分学生采取独自生闷气自我封锁或争吵、骂对方和反踩等过激行为,这需要及时纠正。
3.3社会适应性方面。
绝大部分学生能够按学校的要求认真做清洁,大部分学生能够自觉遵守学校的纪律,但也有一成多的学生是老师来就遵守或有时违犯;相信自己的能力,积极参加班干部竞选的学生占多数,但也有部分怕辛苦,不参加竞选的,有一成左右的学生认为无所谓或自己不行;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的生活很愉快,这对学生的学习有正面的影响。
3.4家长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方面。
有一半家长平时主动学习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另外一半是不主动和不在意;绝大部分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很重要;认为孩子个性发展和家长的影响关系最大的占多数(47.6%),其次是孩子的天性和学校教育;认为自己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正常的占多数,发展一般的也占一部分。
3.5家庭亲子关系方面。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亲密,大部分学生与父母沟通良好,大多数的学生也有与父母沟通的意愿;绝大多数家长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对于孩子的学习状态也有较好的了解。
4.措施
心理健康是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健康的心理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协调发展,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其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为其日后有效从事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一项基础工作。
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通过此次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原因,研究和寻求合理的教育对策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4.1构建学校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架构,让心理健康教育进入课堂。
将心理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纳入议事日程,加强对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以班主任为基本队伍,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中坚力量,全体教师都要参与到心理教育中来,既开设专门的心理教育活动课,又将课程渗透于各学科的教学当中,并注意邀请心理教育专家及时予以指导。
4.2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身心特征,加强学校常规教育,进行正面引导。
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性的教育,重点摆在学生心理行为的训练和引导上,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游戏和活动为主,同时通过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的及时咨询指导,矫正训练,提高其认知评价水平和应对技巧,并加以适当磨炼,增强适应能力和抗挫能力,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自立意识,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集体观念。
4.3发挥学校、家庭的综合教育功能,共同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
目前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三个主体,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体,家长也是主体。全面观察学生的言行,开辟与学生沟通的多种渠道,使学生随时能与教师、家长、同伴沟通,让学生有机会也有场所进行倾诉。共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特别是要转变家长的观念和改进教育方法,因为家长教育观念,教养水平,包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特别明显。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甚至相矛盾最易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障碍。
参考文献:
[1]俞国良.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中小学教育.
目前有一些针对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测验的调查由于测量工具的不同和评价方式的差异等原因,对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价不一。根据各方面的资料,我们认为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在当前,教师不仅面临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压力,而且有学历、职称、论文、课题、竞聘上岗等各种压力。另外,教师这一社会角色往往使得他们更容易隐藏自己的心理问题。解决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是促进他们自身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的需要,而且是教师职业的必然要求。为了进一步了解职校教师的心理状况,使职业学校教师能够身心健康地工作和生活,我们开展了本次调查研究工作。
我们选择的是小样本调查,调查人数为30人,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在调查中我们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和座谈法。
一、结果和分析
根据对本次抽样调查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当前我校教师的心理状况呈如下特点:
1、教师能够做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平等地进行交流。在调查中我们发现:66%的教师都能够真心地去爱护和关心学生,与学生平等地交往。他们认为现代的教育体制与过去有所不同,长辈式的教育方法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以及当今学生的需要,只有成为学生的朋友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需求。
2、教师能够积极努力储备知识,调整心态。21世纪的今天,学校和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着这些挑战,我校教师能够积极调整心态。在调查中,100%的教师都能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和研究有关教育理论的书籍,并认可自己花钱进行再教育。
3、一部分教师存在职业倦怠感。教师工作的特点使得他们成年累月地重复着工作,需投入大量的情感和精力,但其成就却无法获得及时地反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调查表明,只有50%的教师认为从不后悔自己对职业的选择,有10%的教师经常后悔对职业的选择。调查还显示,教师对本职工作的热爱程度有所下降,只有63.3%的教师经常喜欢本职工作;26.7%的教师有时喜欢;10%的教师从不喜欢本职工作,6.67%的教师经常考虑辞职不干,50%的教师偶尔有这种想法。
4、职校教师的社会地位有待提高。调查中当问及职业教育在社会上处于什么地位时,76.6%的教师认为职业教育社会地位极低,处于滑坡状态。在30名被调查者中,有76.6%的教师认为工作环境非常不符合他们的期望。
5、职校教师在工作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压力。通过对随机抽样的30人的调查我们发现,教师在工作方面普遍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压力,一些人正在承受着一定的心理困扰。其中有66.7%的教师感觉工作压力特别大,他们的压力来自于领导的认可程度、同事的看法以及繁重的备课工作等。其中90%的教师认为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已远远跟不上当今社会的需求。
二、建议
1、教师要敢于正视工作中责任感与自我实现的冲突,要善于从每一节好课中体验成功,从每个学生的点点滴滴的进步中体验成功。
2、人贵有自知之明,教师要对自己有正确的自我认识,既不自高狂妄也不妄自菲薄。有时要站得高一些,方能高瞻远瞩;有时要退一步,才能海阔天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体会到人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