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堂安全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水路运输企业 安全生产标准化 知识 进课堂
安全生产标准化概述
1、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含义
水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是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它涵盖了企业安全胜场的全过程,是企业开展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和衡量尺度,也是企业加强安全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其内涵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代表了现代安全管理的发展方向。
2、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特点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有强制性要求,国家规定交通运输企业必须在2015年完成达标创建,实现本质安全;有长期性要求,新申报的交通企业必须达标才能办理许可证,已达标企业每三年还要换证考评,有问题企业需要附加考评;有全面性要求,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要求企业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生产;有动态性要求,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形式和具体内容会随着企业的变化自行调整,创新发展。
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水路运输行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需要一批掌握安全生产标准化相关知识的人员参与,但现状是工作人员相关知识缺乏制约了工作的开展。
1、水运运输企业需要标准化创建领军人物
虽然交通主管部门都为达标创建举办了培训班,但在短短的几天培训中,水运企业派出的学习人员只能是了解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皮毛,无法深入了解16个指标的真实含义,培训成效有限;参与培训人员的专业背景五花八门,工作岗位不一,要承担起企业标准化文件编制和整理的重担,在水路运输专业知识和管理理念上存在先天不足;尤其是中、小水路运输企业,达标创建基础差,规章制度不健全,任务更加繁重,对开展达标创建的核心工作人员要求更高,所以,水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缺乏领军人物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虽然有些水运企业请咨询机构帮忙,建立了文件化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由于咨询机构对企业自身情况难以深入了解,体系文件与企业的实际状况结合不紧,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水运运输企业需要标准化实践的助推人员
水运企业有了文件化的制度、措施以后,关键就是运行体系。员工对安全达标工作的要求有一个适应过程,创建初期对安全生产标准化意识的淡薄和中、后期的麻木,会导致工作中出现“写的和做的不一样,做了又没有记录”的现象,“一岗双责”落实不到位。同时,在体系运行中,基层管理人员要将发现的安全问题和管理问题上报,以利于体系的不断优化。所以,水路运输企业需要一批具备安全生产标准化知识的基层管理人员,承担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助推重任,使该工作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3、水路运输考评机构需要高水平的考评人员
考评员有资格受聘参与水路运输企业标准化达标考评活动,参与水路运输企业创建达标咨询、辅导等服务活动,有义务积极宣传和推动水路运输企业安全达标创建工作。虽然考评员都是持证上岗,但由于交通运输企业数量庞大,完成任务的时间紧迫,考评员和考评机构的门槛设置较低,考评员队伍难尽人意。尤其是在二、三级资质的水路考评机构中,难免有考评员指标体系不熟,安全生产法规制度不熟,考评裁量标准不熟,考评经验缺乏等现象,这些都会影响考评结果的客观公正性,也直接关系到水路运输企业安全达标等级结论。所以,考评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水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质量,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考评员考评员队伍是做好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基础。
4、水路运输主管部门需要懂行的管理人员
厅直业务局和各市州水路运输主管部门既是达标评审组织单位,更是水路运输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达标考评工作共同负有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和对考评结果评审把关的责任。具备水路运输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相关知识,才能统筹规划、合理安排该项工作,实现行业管理部门对企业安全生产分类指导、分级监管,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优胜劣汰,促进水路安全健康发展。
安全生产标准化知识进课堂的构想
鉴于水路运输企业将要长期实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管理,也鉴于这个管理模式下需要大批掌握安全生产标准化知识的人才,在交通职业院校水上专业开设《水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课程就有了它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以下是对这门课程的基本构想:
1、适用对象
水上专业学历教育层次的学生。
2、课程性质
定位于水上专业的限选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水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有关知识和相关技能,达到企业自评员的水平。
3、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培养水路运输企业交通安全生产的骨干,使学生熟悉安全生产方面的国家标准、规范及规则;会编制安全生产的标准化文件;能熟练使用安全生产标准化平台;参与水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自评和考评活动。
4、课程设计思路
以水路运输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课程体系,紧紧围绕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安全生产标准化知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以水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工作引领课程任务,以课程技能模块确定课程知识内容。将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循序渐进融入各模块之中,并通过工作任务的分析与完成,全面而合理地覆盖水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领域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
5、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
结束语
水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是国家安全生产的重大决策,《水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知识进课堂,有利于将安全生产的意识根植于未来职业交通人的心田,为水路运输企业标准化队伍培养后备人才;有利于发挥交通院校的资源优势,所学的专业优势,让学习对象系统深入地掌握考评知识;有利于交通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对接,课程与岗位对接,提升学院的社会服务能力。水路运输企业依托院校培养安全生产标准化人才,是安全生产系统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关于印发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交安监发[2011]322号》
[2]《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安委〔2011〕4号》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B-0096-01
学校的安全工作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随着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在校中小学生不断增加,校园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中小学生的教育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目前,许多学校缺少安全知识技能教师和课程,学生缺乏系统的安全知识技能训练,学习途径也比较单一,很难有效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在我校一次火灾逃生演练中,大部分学生面对火灾时,无法正确逃生。由此可见,普及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刻不容缓。在信息时代的今天,通过网络学习安全知识与技能,是安全教育的有效手段,也是学生较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之一。
一、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提升学生安全知识技能
把信息化管理手段应用于校园安全管理,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对于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建立校园安全教育网站可实现安全教育的信息化。安全教育网站的建立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登录网站,自主学习安全知识技能。网站不仅包括文字信息、音频视频资料,还通过技术手段模拟与真实情境相一致的事实与经验,使学生如临其境,在形象生动的情景中学习安全知识技能。
二、整合资源,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
当前,许多学校、教师、家长都缺少系统的安全教育知识,无法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学校要整合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常见的安全问题的相关信息资料,为教师、家长、学生提供系统的、优质的安全教育资源。(1)开发设计系统的安全教育课程,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安全知识技能内容。如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特点,在指导学生制作网站时,渗透安全知识技能学习,让学生收集游泳安全、应急逃生等安全知识素材;结合物理的电学课程,渗透用电安全、触电急救常识、如何正确使用电器设备、发现漏电情形的正确处理、电器火灾如何扑救等安全知识技能;结合化学课堂,渗透易燃易爆品的使用、保管,有毒化学品危害的处置,化学品火灾的扑救等安全知识技能。(2)人人参与,构建学校安全教育体系。全体教职工积极主动参与学校安全教育,做到安全教育人人讲,时时讲,有内容可讲,从而形成系统的学校安全教育体系,既能减轻学校的压力,又能使学生学到有用的安全知识技能。在此基础上把各学科、各部门安全知识技能学习的课程进行整合、优化,形成一整套安全教育资源,成本低,效率高,效果好,能极大推进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
三、开发网络知识竞赛平台,检测安全知识掌握情况
教师、家长和学生是否切实掌握安全知识,可通过知识竞赛的方法进行检测。安全教育网络化的背景下,可利用网络知识竞赛管理平台软件,以音频、视频、模拟练习、竞赛题、多媒体等形式,让教师、家长、学生依托互联网参与竞赛。教师、家长、学生凭个人账号和密码可以登录平台自我检测,学校、年级、班级可以以单位形式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时间在家中上网参加竞赛,系统自动评卷并即时公布成绩。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知识竞赛,有利于学校、教师、家长了解学生安全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促进安全知识进学校、进课堂、进家庭,也方便学生检测自身安全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及时弥补不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
四、加强家校联系,实施安全教育
通过安全教育网站这个平台,可为教师、家长和学生提供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知识和安全教育等多方面的指导、咨询和答疑。每个学期,由学校政教处、校团委和信息组联合开展安全教育系列活动,利用安全教育资源,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各班开展两到三次以“平安校园,幸福家庭”为主题的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课。为了更好地发挥网络平台的功能,可通过家长会向家长们宣传安全教育网站的意义、内容,指导家长积极利用这个平台,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定期通过校讯通向家长发送安全教育的短信,使家长学习掌握安全知识技能,扩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社会影响,形成学生安全教育的良好氛围。
摘 要:运动安全教育在技工院校体育课教学中是一项重要教学内容。体育老师在上好体育课的同时,要加强责任心,传授给学生必需的运动安全知识,保证学生运动安全,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 :体育教育 运动安全 教育
运动安全教育在技工院校体育课教学中是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健康的体魄是一个人正常生活、学习、工作的保障。身体尚未发育完成的青少年学生,肩负着家长的希望,社会的未来,强健的身体素质是其达到人生目标的基本要求。体育教师在传授学生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上好体育课的同时,一定要传授给学生必需的运动安全知识,让学生在体会到体育运动快乐的时候,做到快乐运动、安全上课。
一、充分准备,提高安全意识
丰富的运动安全知识是体育老师的基本要求。体育老师在体育学院已经学到体育专业需具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体育运动安全知识的储备同样是体育老师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必要条件和要求。体育教师要同其他老师一样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写教案,在本节体育教学课堂内容中可能出现的运动安全因素和防范措施也应大体写出来(这也是体育教案与其他老师做上课准备不同之处);在每一堂课上课之前一定要检查运动场地、运动器械等安全事项,把安全隐患消除在上课之前;了解本次上课班级学生的基本体质状况和天气变化造成的学生身体体质变化等,以备学生发生意外。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也是防备运动安全事故的有效措施。
二、尽心上课,保证安全运动
老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全方位做好学生运动安全教育,保证高质量地完成体育课堂教学任务。体育课是一门以运动为主的特殊课程,老师需要防止和尽可能减少运动中出现受伤等意外事件。老师应当传授给学生体育运动安全知识和简单科学施救方法,并且做到易懂详尽,以防为主。
首先,全面了解所教授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其次,开学时的第一堂体育课就应当全面地讲解体育课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和简单处理方式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摔倒、扭脚、磕碰、出血、刮擦、碰撞、器械伤害及过度疲劳等意外现象。
再次,严格组织课堂,检查学生穿戴特别是鞋子是否符合体育课要求等安全状况。每一堂课前要讲解在练习和训练过程中出现的由于专项运动不规范造成的不适,如篮球是许多学生的爱好,但是篮球课中运球之手臂动作有运球时五指要张开,用手指及指根以上部位与手掌的外缘触球,掌心不触球的要求,如果不规范如整个手掌都触球则易造成运球坚持时间不长且易劳累,跑步中岔气等问题。还有,在体育课中分组对抗或比赛中出现的由于身体过度接触造成的意外更需要老师及时化解和制止,否则会出现如打架等意想不到的矛盾和后果;有女生的班级更需要老师注意有特殊情况的学生,不要一概而论强制要求去练习或训练;在上课前要有充分的准备活动,让学生做到肌肉放松及心理放松;同时在练习和训练过程中老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身体状况,如是否有不适应和病痛等现象。
最后,教育学生学会自我保护,具有自我保护意识。这是老师必须做好的一点,如哪些运动或动作可以独立做、可以协作运动或保护运动等。老师不仅要告诉学生知晓一些体育运动不安全事项,还要教会学生有自我保护意识、懂得简单、科学合理的救护知识,告诉学生不科学、不规范的动作和方法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出现一些意外时理智科学处理的方法和技巧,不要人为地造成二次伤害,留下遗憾。同时及时表扬严格规范、有效防范、合理运用安全知识的同学。
总之,体育课上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防不胜防,这就要求老师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在让学生体验到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时,对体育运动愈加有兴趣。但这必须以保证学生的运动安全为前提。
三、及时总结,服务教学
45分钟的课堂并不是体育教学的结束。每一堂课后,体育老师要将本次课上出现的运动安全事故或意外记录下来,以备今后课堂教学时参考和应用,避免出现类似的运动安全意外和失误,也为出现的意外提供有效资料和指导。
四、上下求索,责任升级
所谓渗透,就是在进行相关课程教学时,对教学中涉及有关食品安全知识的内容进行及时的、适当的知识加深、更新以及思维拓展.通过画龙点睛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改革,既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食品安全教育,又不对紧张的教学时间安排造成新的冲击.在有机化学教学中渗透食品安全知识,强化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我们开展了以下工作.
1.1有机物对食品的污染
食品的化学污染有可能成为21世纪最严重的食品污染问题,如农药、添加剂、包装材料等都是食品安全的重大隐患.教学过程可以根据相关内容,有针对性地渗透有机物对食品造成的污染,并告诉学生化学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危害.比如,在讲烯烃的化学性质———聚合反应时,可以插入包装材料聚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内容及其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作为包装材料,聚乙烯、聚丙烯比较安全,而聚氯乙烯单体———氯乙烯不仅具有麻醉作用,还具有致癌、致畸作用,以此说明如果食品包装材料选用不当,会造成食品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再比如,有些不法商人为了提高食品的色泽,吸引消费者,在食品中添加苏丹红.可以此例引出偶氮化合物的学习,并介绍一些天然食用色素如辣椒红素等.在有机化学中,类似的例子很多,通过这些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明白有机化学与食品安全息息相关,起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生食品安全意识的效果
.1.2食品污染的危害性
食品安全事件每天都在发生,它所形成的困惑已经将人类包围.然而,人们却忽视它的存在,并且将这种威胁置之度外,这与人们的错误观念和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以及对食品污染危害的认识有关.因此,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食品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对食品安全的防范,从而增加他们的忧患意识,消除食品污染带来的隐患.曾经震惊世界的日本公害事件“水俣病”,原因就是汞在水体中通过食物链逐渐富集,最后危及到人们的健康.把这个事件与乙炔水合反应结合起来,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乙炔水合反应的学习,另一方面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食品污染对人类造成的严重危害.例如,2006年9月,上海300多人因食用猪肉、猪内脏,出现肌肉震颤、头晕、呕吐、心悸等中毒症状,后被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确认为瘦肉精中毒.如果在胺类化合物的学习中插入瘦肉精事件这一生活实例,讲述食品污染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危害,更容易增强学生的食品忧患意识和食品安全防范意识.
1.3食品营养卫生知识
在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频爆发,同国民对食品营养卫生知识的重视程度以及国家对国民的食品卫生教育程度不够有很大关系.因此,在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应结合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食品营养卫生知识的渗透.比如,苯并芘是一种由5个苯环构成的多环芳烃,是含碳染料及有机物热解的产物,具有强致癌性,在烧烤、燻制食品如烤鸭烤羊肉串中含量较多.对于苯并芘的危害可结合芳香烃的学习,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卫生习惯,以减少致癌物对身体的侵害.在蛋白质一章的学习中,以阜阳空壳奶粉事件为例,让学生明确认识到食品营养与食品安全密不可分,如果食品的营养成分被破坏或营养成分缺乏,即使不受到任何污染,它同样会危及人们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通过这些知识的渗透,可以使学生杜绝陋习,改变不良的食用方式,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以防止学生在食用时或食用前的处理不当造成食品污染.
2进行专题知识讲座
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渗透的食品安全知识,是有机化学与食品安全融合、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知识教育的有效途径,但这只是一些零星的、分散的知识,学生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认识缺乏一种整体感.为了使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的过程中对食品安全的认识由零星、分散走向整体、统一,在课程接近尾声的时候,应对同类食品污染物进行归纳总结,以专题讲座的方式和学生一起讨论有机化学中的食品安全问题,使学生对该方面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此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提升食品安全防范能力.
食品的有机污染物很多,通过调研我们得知,有毒重金属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且对食品的污染日益严重.由于重金属常以慢性中毒的隐蔽方式危害人类,因此常被消费者忽视.而在有机教学中,重金属往往以各种形式出现在有机反应中,为了引起学生对重金属这一重要食品污染因子的重视,我们以曾昭琼主编的《有机化学》为教材,将涉及到的有毒重金属的有机反应进行总结.以此为平台,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专题讲座.相关讲座的主要内容包括:重金属汞的危害及相关有机反应;重金属铅的危害及相关有机反应;重金属镉的危害及相关有机反应;锰元素的危害及其相关有机反应;铬元素的危害及其相关有机反应;砷元素的危害及其相关有机反应等.通过专题讲座,学生关于重金属对食品安全的危害有了一整体的认识.由于我们在讲座中结合了大量的案例,学生反应强烈,在进行激烈讨论时认为有机化学就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造福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如环境、食品安全等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作为化学专业的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发展绿色化学,消除有机反应中的有害因子,改善我们的环境以及食品安全现状.
3课外讨论及小论文撰写
通过在有机化学教学中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渗透以及专题讲座的途径,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但由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的限制,学生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危害性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同时,学生在上述途径中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认知处于“被动”的地位,如何让学生主动来认知食品安全知识,从更深层次认识到食品安全产生的危害性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我们认为,课外讨论及小论文撰写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能够弥补前两种途径的不足,有助于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教育与有机化学教学的融合.
课外讨论和小论文的具体实施过程是: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师有选择地布置课外讨论作业,可以是具体的题目,也可以是一个范围,让学生根据相关的内容进行课外讨论或撰写小论文.如2011年台湾版的三聚氰胺事件———塑化剂风波,我们将其融入酯类化合物的学习过程,因为塑化剂的化学本质是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其中最常用的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为了使学生对塑化剂用途、危害有更多了解,我们让学生撰写与塑化剂相关内容的小论文,学生完成得很好.他们不仅通过文献资料对塑化剂的化学本质、种类、在工业上的用途、被用作起云剂的原因、对人类的潜在危害等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总结,而且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问题.有的学生在论文中提出:既然塑化剂是邻苯二甲酸酯,那我们在实验课上所制备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是不是也有起云剂的效果?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是否也可以?有的学生还设计出相关实验来揭秘商家加入塑化剂的目的.更有的学生从塑化剂偶然被发现,感觉到化学专业的学生担负着保障食品安全的重任,因为有机化学中涉及的波谱分析是现在质检中最常用的方法.在学习卤代烃融合塑料的相关内容时,要求学生收集资料,讨论塑料对食品安全影响.结果,同学们制作了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进行了非常激烈的讨论,认为塑料对食品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的原因之一在于塑料对环境的污染.在焚烧塑料时,易产生世纪之毒“二恶英”,只要吸入一点点,就可以造成各式各样的文明病,如心脏病、糖尿病、过敏、不孕、癌症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塑料在800℃高温情况下销毁不会产生二恶英,提出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由此可以看出,学生通过课外讨论和小论文撰写,对食品安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激起了学生将来从事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热情.因此,通过课题讨论,也间接培养了“专业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人才.类似小论文撰写和课外讨论的内容还有苏丹红、三聚氰胺等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和危害,都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4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
众所周知,我国食品安全状况非常严峻.严峻的食品安全状况和国民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认知水平低下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改善目前的食品安全状况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知水平.但是,在我国由于长期缺失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与普及,造成了国民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认知缺乏,食品安全意识比较薄弱,从而导致了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现状.提高民众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认知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对民众宣教食品安全知识.该课题实施的最终目的,是在有机化学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渗透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平台,将了解和掌握的食品安全知识进行宣传,让更多的民众来关注食品安全,从而改善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基于此,我们组织学生在节假日开展了食品安全知识宣讲社会实践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成效.活动的开展,一方面使同学们积极将课堂上了解到的以及自己通过文献资料收集而来的食品安全知识进行整理总结,在宣讲过程中实现学以致用,使有机化学教学与食品安全知识有机融合;另一方面,使更多的民众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提高了民众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认知水平,为改善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做出贡献.
5总结
2015年11月21日,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网络安全知识进万家”活动在XX市部分高校启动。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的战略部署,响应教育部、省教育厅的号召,同时也是为了加强我校学生树立网络安全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技能,因此于2015年11月24日-30日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有关网络安全知识宣传系列活动。内容及形式丰富多彩,具体如下:
一、通过多种渠道的宣传方式,提升全校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为了更好的宣传网络安全知识,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网络安全知识的宣传。我校宣传部、校团委等部门整体规划了设计方案。发挥线上线下多渠道的宣传优势,全方位多角度的对网络安全意识的提升加以宣传。通过校园大屏幕滚动播放相关视频让全校学生在视觉上得到体验;通过院报专栏系统的介绍相关安全知识;通过校园广播电台让全校学生在课余时间对相关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同时还通过发动各个学院的微信公众平台发放网络安全知识。在校团委的统一安排下,同各院系分团委还相继展出了以“共建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为主题的网络安全宣传板。通过以上展开的切实有效的宣传活动,使华外学生从最初对网络安全概念淡漠,逐步上升到树立网络安全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同学们也纷纷宣传并转载了关于“网络道德和网络素养”的文章,将其运用到生活中,以便更好的创造和谐的网络环境。
二、通过组织学习及参与网络安全知识竞赛深刻了解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认真计划并组织华外学生通过线上参与网络安全知识竞赛,深刻了解网络安全教育活动的必要性。我校于2015年11月 24日--26日,组织在校同学们进行了多种形式的网络安全知识的学习,并于26日下午参加教育部思政司组织的“全国大学生网络安全知识竞赛”。我校近千名学生参与了此次竞赛。在此活动中,同学们纷纷展现出了较高的积极性,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部分同学在竞赛中获得了《全国大学生网络安全知识竞赛参与证书》。据参加竞赛的同学说:“其实竞赛的题目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网络安全问题,通过竞赛这种方式能使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网络安全,从而更好的将安全的网络技术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三、认真设计并组织“网络安全精彩一刻”教育巡讲
针对目前存在的一些网络安全的问题与隐患,我校组织学生于2015年11月26日——26组织三场“网络安全精彩一课”教育巡讲,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李XX老师为近600名同学们相继带来了精彩的讲说,增长了同学们的网络安全知识,提高了同学们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开展此次“网络安全精彩一课”教育活动也是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黑客和计算机病毒都是普遍的威胁,而为大家所熟知的日常网络安全也同样存在各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主讲人李XX老师向学生们介绍了日常生活中,使用网络时存在的安全隐患,并讲解应该从哪些方面来保护自己。为大家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宝贵建议,例如:确保作业系统与系统软件,如网络浏览器,是完整安装且更新修正至最新版;安装个人防火墙与更新病毒码至最新的防毒软件等等。同学们在课堂上的认真状态足以见得本次教育活动真正为同学们答疑解惑,达到了预期目的的同时也丰富了同学们的网络知识。
四、在学生公寓内开展“线上网络安全体验基地”活动
关键词:关注主体;体验过程;回归生活
面对青少年严重的交通安全问题,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已刻不容缓。福建省教育厅对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进行调整。安全教育课程每年不少于12个课时。学校增设了安全教育课。
一、关注主体,学习交通安全知识
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是向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的主渠道。把交通安全教育带进课堂,用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让学生系统地学习交通安全知识,让学生在感知体验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由知识内化为素质。
1.交通安全常识读本
《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常识读本,内容涵盖了道路交通安全常识、安全出行常识、自我防护和应急等方面。文字通俗易懂,故事性和趣味性强。教师要从教材、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过程,构建一个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自我实验探讨,生生相互讨论交流,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生命的价值,明白学习交通安全知识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2.学科安全教育内容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材料,它蕴含着许多作为交通安全教育的内容,供我们挖掘利用,要充分挖掘各学科中蕴含的交通安全教育内容,在授课过程中渗透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如:1~6年级《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教师要熟悉大纲,把握知识点和能力点,然后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法、手段,把教学内容中的交通安全教育因素与学生生活接轨,使交通安全知识有效地强化在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中接受交通法规、交通安全知识教育。
二、体验过程,掌握交通安全技能
学生在课堂上有了正确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还需要通过各种活动加以巩固、深化,使学生通过自我体验和感悟,在活动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所以,学校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应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教育特点,注重学生的体验,通过他们乐于接受、自主参与的感知实践活动,获得真实的体验,才能让学生在体验中树立正确的交通安全观,培养交通安全技能。
1.校园隐性课程建设
环境是学生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我们要加强校园隐性课程建设,努力形成一种浓重的校园精神氛围,全力营造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安全教育环境。如设立交通安全图书角,用阅读为行为导向;布置交通安全文化长廊,把交通安全知识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在长廊上体现;教室内布置手抄报、板报,用教室文化熏陶学生。这些都是提高学生交通安全意识的有效载体。
2.主题安全教育活动
交通安全教育课程不可缺,而交通安全主题活动则是对交通安全教育课的一个补充和督促,这些活动的举办可以使安全知识实效内化。我们可以依托少先队组织开展交通主题安全教育活动。如设计一套可供小学生学习测试的交通安全测试题库,让学生在测试中巩固交通安全知识;开展交通安全手工制品竞赛,组织学生积极策划设计制作各种交通标志、交通场景;开展“安全小黄帽,平安伴我行”交通安全系列活动,让学生戴上小黄帽,为学生安全出行保驾护航等。学生通过在认知实践中的体验,促进知与行的相互促进转化,不断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三、回归生活,培养交通安全习惯
陶行知先生认为,学校的教育任务就在于把学校与社会、教
育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交通安全教育是生命教育,必须发挥社会和家庭的作用,只有学校、社会、家庭齐抓共管,才能搞好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
1.家庭的榜样示范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与学校为共同的育人目标,承担着共同的教育责任。我们可以利用校讯通、QQ群等方式来与家长联系,并结合家访和家长会来加强家长与学校间的沟通与联系,保证学校安全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无缝对接,并通过与学生家长签订交通安全责任书,向学生家长发出《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等措施,督促学生家长带头遵守交通法规,关注孩子的交通安全。同时,学校可以编写一些图文并茂、简单易懂的交通安全宣传资料,让学生带回家,把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传播给他所能影响的亲戚朋友,起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作用。
2.社会的丰富资源
社会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应不断开发利用。学校每学期都要设法与公安交警合作,请他们来校做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利用双休日,组织学生开展交通安全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于为社会服务。如开展“珍爱生命,安全出行”“红绿灯行动”等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参加“小交警夏令营”或“警营开放日”活动;与交警一起上路分发交通安全传单、维持交通秩序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进一步体会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只有学校、社会、家庭形成合力,才能有效保障小学生的交通安全。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要认真遵循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规律,集中开展多种形式和内容的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活动,营造全社会关注小学生交通安全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高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的实效性,保障和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初中 生物教学 食品安全 教育 探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的安全直接关系到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存。大多数食品安全问题都与生物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初中生物课程中相关的素材也使我们在教学中进行食品安全教育成为可能,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进行食品安全教育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食品安全教育的意义
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频频爆发的动物疫病以及“劣质奶粉”、“瘦肉精”、“毒大米”等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使食品安全问题受到了空前的关注。消费者具备相应的食品安全知识显得十分必要。
初中生物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程理念也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初中生物学科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实施食品安全教育是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食品安全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一)把食品安全知识当单一的考试知识
应试教育思想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物教学中的食品安全教育。由于食品安全知识在考试中很少出现,所以大多数教师和学生都没能对食品安全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即使学一些,也是呆板地当考试知识学不当活的生活知识使用。
(二)食品安全知识表述不直接,教师知识储备不足
中学生物教材中食品安全教育资料不直接、零散,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很难激发学生对食品安全知识的关注。再加上有些生物教师本身就缺乏应有的食品安全教育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虽然也想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教育,但感觉无从下手,这也制约了中学生物教学中食品安全教育的开展。
(三)认为食品安全教育无用
面对食品生产和流通体系的复杂化、监管不严不全、假冒伪劣食品很多,消费者往往会对食品品质的判断感到无能为力。即使教师对食品安全教育有一定的认识,但也觉得这些知识对于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来说可谓是“蚍蜉撼大树”,最终选择了放弃。这是制约中学生物教学中食品安全教育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三、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食品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在生物语境下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教育,应该和学生实际情况相符合。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一些适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食品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一)结合教材内容渗透食品安全知识
在初中教学的各主要学科中生物可以说与食品安全联系最为密切。新的初中生物课程内容中含有大量与食品相关的生物知识。其中初中生物新课标中的一级主题――“生物圈中的人”和“健康地生活”中就包含有关食品安全的内容。在具体的知识内容中涉及食品知识的有:“饮食与营养”、“营养物质的作用”、“合理的膳食”、“食物链”、“现代生活与人类的健康”等章节内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认真分析教材,深入探讨课本中可供食品安全教育的素材,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食品安全教育。
(二)结合实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知水平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的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提高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知水平。如在讲解“饮食与营养”时通过鉴定食物中蛋白质、脂肪、糖类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每种食物都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不同食物含有的营养成分的数量不一定相同,不同方法可观察到不同现象。增加了学生对食品中某物质检测方法的认识,真实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对生物学有好处。
(三)结合生活实际开展食品安全教育,深化食品安全意识
如果说课本上的食品安全知识对学生有离自己很远的感觉,那么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及时进行剖析就会有非常震撼的效果。如奶粉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大头娃娃”事件、“三聚氰胺”、“性早熟”事件一次次给我们敲响食品安全的警钟,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关心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针对食品安全事件,我们培养学生对食品安全的科学认识,进行购物决策教育。生活中有可能会遭遇食品安全问题,因此知道一些维权方法也是学生想了解的内容。
(四)注重宣传,丰富“食品安全”教育的色彩
“食品安全”教育可以做到全方位且丰富多彩的,组织学生出墙报、办手抄报、组织“食品安全”知识竞赛、同学疾病小门诊等等。在学校广泛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接受食品安全知识。
四、几点反思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结合同行的教学经验,笔者对实施“食品安全”教育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要立足于肩负学生身体健康,创建和谐课堂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食品安全”教育,是对学生身体健康的负责,也能体现出教师对学生人生肩负起责任。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容易对教师产生尊重、信任、理解、合作等情感,课堂气氛和谐,更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中要注意教学任务与“食品安全”教育有机结合
教学中采取创设情境、小组合作探究以及课外调查等形式进行食品安全教育,要注重它们的有机结合,切勿脱节。例如在实际生活中, 我们怎样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呢?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1)王鹏是我校的一名初中生,这天周末,他想去选购一些零食,你能给他提供一些建议吗?(2)王鹏打算中午去学校附近的餐馆就餐,从食品安全的角度出发,你有何建议呢?学生思考这些问题,相互交流讨论,从而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为了准确掌握我校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现状,为分析原因、加强防范、堵塞漏洞提供依据,我们在部分学生中专题开展了网络信息安全意识问卷调查。从调查反馈的情况来看,我校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相对有一定的基础,但总体仍不够强,值得我们深入分析研究并采取有效对策,及时全面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在充分享受互联网和信息社会带来好处的同时,严防网络信息违法犯罪现象和受骗受害现象的发生。具体报告如下:
一、调查概况
本次调查对象为东校区学生,采取随机确定的方式,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91份,回收率达97%。调查的主要方式是实际接触被调查者,交谈了解基本情况,要求被调查者独立填写不记名调查问卷。调查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支持,大家普遍比较认真地回答了每一个问题,并且比较真实地表述了自己的情况、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二、数据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共15道题目,以多选题为主,占三分之二;另有单选题5道。内容主要涉及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知识的掌握、对本人及他人信息安全的认知态度等多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1)网络信息安全知识了解情况。291名被调查大学生中,有93人表示经常有意识地了解网络信息安全知识,占31.96%;有84人表示非常少;有65人表示偶尔了解;有49人表示从来没有了解。说明大学生普遍还没有及时掌握必要的网络信息安全知识。
2)个人信息安全的认知情况。291名被调查大学生中,有98人次认为个人信息安全是指在使用计算机时个人信息不泄露或不会被他人获取;有74人次认为是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个人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的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有63人次认为是日常生活中个人信息不被他人知道和窃取;有80人次认为是一切与个人有关的信息的保护。可见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个人信息安全的概念仍不清楚,不知道个人信息安全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发展密切相关。
3)利用网络搜索他人信息情况。291名被调查大学生中,有110人表示经常会利用网络搜索他人信息,因为想解他人;有145人表示仅在有需要的时候偶尔会利用网络搜索他人信息;有36人表示从不这样,因为很无聊。三者比例分别占37.80%、49.83%和12.37%,说明大学生网搜他人信息行为总体正常。
4)网络安全问题认知情况。291名被调查大学生中,有53人次认为破坏分子作伪装绕过安全检查属于网络安全问题,有128人认为网络服务器因断电停机属于网络安全问题,有83人认为因病毒导致系统瘫痪属于网络安全问题,有61人次认为伪造IP地址骗取其口令获取对计算机的访问权限属于网络安全问题。说明有近一半的大学生对网络安全问题内涵不太清楚。
5)遭遇过哪些网络安全问题。291名被调查大学生中,有121人次反映遭遇过垃圾邮件侵扰,有89人次表示受到过病毒攻击,有119人次表示信息曾经被盗,有76人次表示遇到过其它形式的网络安全问题。说明侵犯网络信息安全的现象已经较多地影响到大学生。
6)个人信息泄露原因。291名被调查大学生中,有83人认为个人信息泄露最主要的原因是网络普及管理不规范,有112人认为是法律不健全,存在个人信息买卖市场,有72人认为是学生个人信息安全意识薄弱,有69人认为是电脑病毒、木马横行。总体上表明大学生对个人信息泄露原因是有思考的。
7)对校内个人信息安全建设的满意度。291名被调查大学生中,有182人对校内的个人信息安全建设表示满意,有109人表示不满意。说明校园个人信息安全建设尽管得到大部分大学生的认可,但仍有值得加强的地方。
8)对学校信息安全保障的期待。291名被调查大学生中,关于学校应当采取哪些措施保障个人信息安全,有114人次提出应该建设个人信息安全平台并绑定个人,137人次提出应该加强后续处理监督,121人次提出应该加强对于学生信息安全教育。应该说学生们的期待是建立在关心信息安全基础上的合理要求。
9)网络安全信息技术了解情况。291名被调查大学生中,了解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情况不太乐观,有97人次表示知道密匙管理技术,有103人次表示知道数字签名和认证技术,有141人次表示知道网络入侵检测和防火墙技术,有107人次表示了解电子商务安全技术。
10)获取网络信息安全知识的途径。291名被调查大学生中,有131人表示从网络获得相关知识,107人表示从书籍上获得,146人表示从课堂上获得,123人次表示从新闻媒体上获得。应该说大学生获取信息安全知识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基本上不存在获取不到的困难,主要是看不看的问题。
11)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办法。291名被调查大学生中,有121人次建议开设讲座,97人次建议开主题班会,27人次提出发宣传单,101人次提出通过网络视频。应该说,大家对提高网络安全意识是有期待的,也希望有更多的渠道来加强个人信息安全保障。
综合以上数据进行分析,调研组认为,我校大学生信息安全意识有待提高,尽管越来越多地利用网络、自媒体进行交流、娱乐和学习,但主要精力花在如何从网上得到信息, 较少考虑如何在网络环境下保护自己的信息。交谈得知,不少学生会将自己的真实材料到网上, 碰到过QQ 密码会被盗, 登录口令过于简单等现象。大学生信息安全防范知识和操作能力有待加强,尽管因为新闻宣传、课堂教育等因素对防火墙、病毒等基本知识比较了解,但比较完全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和防范知识知之不多,一些学生不会安装操作系统、配置防火墙,不知道需要定期升级病毒防治产品, 不懂得如何更好的配置自己的计算机,也没有掌握保护自身信息安全的基本防范技能。
三、对策建议
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准备就业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网络,网络的发展对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心理发展、价值观念和政治趋向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越来越多地参与网上购物,使用网上银行等网上商务活动的过程中,涉世不深的大学生也日渐成为网络信息盗取和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等违法犯罪行为的猎物,一些不良商家也通过盗取信息来达到不正当竞争的目的。作为学校要重视和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综合素质,加强学生的网络素质、网络技能、实践运用网络综合能力和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督促提高安全上网意识,学会使用杀毒软件及防火墙,学会为别人也为自己提供一个安全和谐的网络空间。具体有四个方面的建议:
1)加强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网络安全教育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是思想教育,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法制教育。目前网络犯罪是十分常见的包括网络欺诈、网络谣言的散播等。网络的匿名性特点给了许多人一种“漠视法律的理由”,认为没有具体监管就不算犯罪,其实不然。这体现的是网络法制教育的缺失,所以教育学生们什么在网络上是可以做的、是合法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是违法的是十分重要的,对维护网络安全运行也是有重要作用的。
2)充分利用课堂教育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和技能。建议在计算机普及课程中除讲授常用软件知识外,增加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让学生了解系统管理用户、文件和其他硬件资源的安全机制。对网络安全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系统安全策略,如加密解密算法、防火墙的工作原理与作用、系统漏洞及修补方法、硬盘保护卡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也要多加讲授。同时,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网上自我约束能力、自控能力,不利用网络散播其它同学和老师的私密信息,不参与网络信息违法活动。
3)积极拓展课外空间,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信息安全防范活动。可以定期开设网络安全知识专题讲座,就课堂教学中不能深入讲解的问题或薄弱环节,如网络行为规范、个人计算机安全策略、计算机病毒的新动向、病毒查杀软件的使用,引导有兴趣、有需要的大学生深入学习并积极参与防范。 建议每年举办网络安全知识大赛、网络安全知识调查、网络安全主题漫画比赛等,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实现以生教生,在校园中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构建网络安全防范的群防群治机制。
4)建议成立校级的信息安全管理机构。主要负责校园网的日常安全与管理工作,及时了解本校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定期最新的网络安全信息,让大学生及时了解网络不安全因素的动态。现代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接班人,有责任与义务充分意识到网络安全隐患,在经济全球化,网络快捷化的浪潮里,不被外界因素迷失本心,努力做到规范上网,不触犯法律法规,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生物课上有许多知识都与实际有关,特别是现在比较被人们关心的生物安全知识,生物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丰富的有关生物安全的知识来帮助同学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也可以就学生们关心的某一方面有关于生物安全的事件来进行讨论交流,例如讨论转基因食物是否真的对人体有害。这样可以很好地促进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给学生一种可敬、可亲、可爱的感觉,为课堂上的情感教学奠定基础。
情境支持策略。包括创设积极的心理情境和外部学习环境。教师们可能有体会,到不同班级授相同内容的课,心理感受和教学效果往往是不同的。积极的班级氛围会使教师倾其所有的达到教学最优化,而且使教师和学生都体验到教与学的愉悦。相反,如果因为师生关系紧张或死气沉沉就会影响教师授课和学生参与的投入状态和情绪,学习效果可想而知。生物教师在讲解有关生物安全知识时,要密切关注学生们的反应,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使同学们满足并感性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可以在进行新课之前讲一些最近发生的有关于本节课知识的生物安全的事例,来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好奇心与求知欲;在课堂的中间环节可以让同学们提出一些有关于这节课知识的实际问题,老师加以解答,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主动性,积极的参与课堂活动。
心理感应策略。教学活动中,心理感应来自于学生,学生会通过教师的表现而受到心理刺激或心理暗示。心理感应集中表现于学生的学习态度,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诲,能够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课,表现出对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的专注性和乐于接受性。调节心理感应的效果在于教师的自觉调适和付出,教师切不可以将自己的情感与学生学习的情感割裂开来看,要要通过个人的积极情感来影响和带动学生,使之产生乐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具体到生物学教学说来,教师应该能够与学生在心理感应上的建立联系,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教师可以在课后鼓励学生探究或自查一些关于生物安全的知识与事例,使他们了解生物安全知识,扩宽他们的知识结构,使他们能有足够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关于生物安全的问题,也为将来进一步的生物学习和专业选择打下基础。
情感互动策略。合作学习理论将教学过程分为四种互动类型,即由教师到学生的互动,这种互动的性质为单向型;师生间同时产生的互动,这种互动的性质为双向型;师生间、学生间同时产生的互动,这种互动的性质为多向型;师生平等参与,共同发挥积极的情感,这种互动的性质为互动成员型。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讨论、课堂辩论、游戏等形式来学习了解有关本节课的生物安全知识。例如让小组讨论是否可以引进外来的优秀物种,以辩论赛的形式辩论转基因生物的利与弊等。与此同时,组内的成员间积极互动,进行探究式学习,相互交流,互相启发,共同加深印象,充满温馨的团结友爱气氛。又可以在课外活动中,相互配合,相互学习,相互竞争,使得学生的学业成绩、社会交往能力和情感质量都能够取得正效应,籍以能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保持与教师的和谐愉悦的师生关系,达成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