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疗保健领域范文

医疗保健领域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保健领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疗保健领域

第1篇:医疗保健领域范文

关键词:医疗保健资源 管理体制 垄断性 利益链条 ABC制度

健康均衡地扩大服务性消费,可有效的刺激第三产业发展,从而带动GDP的增长。但畸形性扩大某些服务性消费,又会给整个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不利影响。2005年年末,哈尔滨天价医药费事件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关注,此事件集中反映了当前我国卫生体制的弊端,同时也反映出当前我国医疗保健服务消费的畸形性问题。本文针对我国医疗保健服务消费的主要特征、突出问题及其健康发展之对策进行分析探讨。

我国医疗保健服务消费与发达国家的比较

我国与部分发达国家医疗保健服务消费的比重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2000年、2001年医疗保健服务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分别为6.36%、6.47%。除美国16.4%、韩国8.0%,比我国高以外,其他国家均比我国低。可见,我国医疗保健服务消费的比重,明显比多数发达国家高。在2000年我国医疗保健服务消费比重为6.36%,比美国、日本、德国、西班牙、新西兰五国的平均水平6.08%高出0.28%。2001年我国医疗保健服务消费比重为6.47%,比法国、英国、韩国、加拿大、意大利五国的平均水平4.08%高出2.39%。显然,在消费总量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的情况下,我国医疗保健服务消费比重(较多的)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说明我国居民医疗保健服务消费的负担过重。

医疗保健服务消费的主要特征

消费决策主体错位

一般情况下,消费决策的主体是消费者自己。但在医疗保健服务消费的决策过程中,消费决策的主体,却是服务的提供者―医生。做检查(化验)、吃药,费用该花到哪些项目上,基本全由医生说了算。消费者本人对所要消费的各项内容,基本上没有决策权。这种由卖方为决策主体的错位性消费决策过程,卖方为使自身的效益最大化,很容易做出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事情。

消费者地位倒挂

在一般产品或服务消费过程中,消费者的地位多数情况是主动的。尤其是在“顾客至上”观念的影响下,消费者往往有着“上帝般的地位”。但在医疗保健服务消费过程中,由于医疗保健服务的高技术性,使得服务的消费者与服务的提供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性,消费者地位极为被动。不光在消费选择上几乎没权力,就连消费的知情权也常常被剥夺。在这一消费领域,消费者无论消费多少费用,也难以找到“上帝般的感觉”。这是在其他消费领域几乎没有的消费者地位倒挂现象。

我国医疗保健服务消费中的突出问题

优质资源过分集中

在我国,由于医疗保健服务一直是作为福利性事业由政府提供,各级政府经过长期输血式的建设,所建立的部分医疗保健服务单位(企业),集中了大部分医疗保健优质资源。这些优质资源,在现阶段的市场机制运作初期,基本上形成了独霸一方的垄断性经营格局。消费者想要得到较好的医疗保健服务,必须选择政府建立的少数几家集中了优质资源的医疗保健服务企业,进一步使得这些企业的垄断性经营地位得到巩固。加上市场化运作和扩张性发展,以及政府的有力支持,这些医疗保健服务单位的垄断性不是逐渐减弱了,而是大大加强了。这些单位的做大做强,使得医疗保健在人才、技术、设备等方面的优质资源,进一步集中。其后果是消费者想要得到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选择余地越来越小。具体表现为少数医疗保健服务单位挤破门槛,多数医疗保健服务单位门可罗雀。

资源浪费巨大

由于少数医疗保健服务单位集中了大部分优质资源,其垄断性经营地位、消费者的别无选择等因素,促使这些医疗保健服务单位,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普遍形成了“小病大看,小病大检,小病大治”的“三小三大”服务恶习。近年来,“大处方、贵处方、多检查”现象已愈演愈烈。由于服务提供者与消费者信息的不对称性,在医疗保健服务资源的浪费问题上,也许这还只是冰山一角。因为消费者大量钱财被这些集中了优质资源的医疗保健服务单位掠夺和浪费,使得尚不富裕的我国居民,医疗保健服务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居然较大程度地高于世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这是极不合理的现象。

管理体制不合理

国家现行的医疗保健管理体制的主要做法是把医疗保健单位分作:非盈利性医疗保健单位(国有事业性质的医疗保健单位);盈利性医疗保健单位(民营性质的医疗保健单位)。这种管理机制表面上看是合理的,国有事业性质的医疗保健单位应不盈利或少盈利,有利于其承担一些社会福利性医疗保健义务;民营性质的医疗保健单位,可以盈利或可适当多盈利,有利于民营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而实际上却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非盈利性医疗保健单位,由于定位在非盈利性质,所以仍然享受着政府对公共事业单位的政策支持,这些单位由于政府长期的建设和支持本来就集中了大部分优质资源,对其自身发展极为有利。在市场竞争中仍然享受着各种优惠政策,无疑使其垄断性经营地位进一步巩固。二是这种做法极大地误导了广大医疗保健服务的消费者。由于政府人为地划分,消费者对盈利性医疗保健单位的看法仍为其经营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盈利,则往往是唯利是图、不择手段的。所以绝大部分消费者(特别是比较富裕的消费者),除了基于服务条件、服务水平等因素的考虑外,出于对盈利性质的戒备,宁愿花大价钱,去非盈利性医疗保健单位接受服务,而不去盈利性医疗保健单位接受服务。结果是盈利性医疗保健单位不盈利,反而非盈利性医疗保健单位大大盈利。这种管理机制使得民营医疗保健单位处于不公平竞争状态,所以发展十分缓慢。民营的发展缓慢,国有的垄断加剧,消费者花在医疗保健服务消费上的代价则愈来愈大,越来越难以承受。造成我国消费者越来越怕得病,怕进医院。

健康发展医疗保健服务消费的对策

大力支持民营医疗保健服务机构的发展

我国民营医疗保健服务机构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各地能与国有医疗保健服务机构相抗衡的民营医疗保健服务机构数量极少。民营医疗保健服务机构的发展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消费者的信任度低,二是政府管理政策和重视程度上的不平等,三是自身条件不足及急功近利性经营思想的影响。要解决这三大问题,首先需要政府有一个明确的姿态,要制订税收、管理、性质划分等一系列有利于民营医疗保健服务机构发展的优惠政策,要让民营医疗保健服务机构与国有医疗保健服务机构有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在性质划分上要取消盈利性和非盈利性的划分方法。在招商引资、建设贷款、项目审批上要予以优先照顾。经过一定时期的努力,每个地方都要建立几个能与国有医疗保健服务机构相抗衡的民营医疗保健服务机构,只有逐步形成不同性质医疗保健服务机构间有效的竞争机制,消费者的选择余地才能逐渐扩大。

弱化少数国有医疗保健服务机构的垄断性经营

少数国有医疗保健服务机构,技术人才和优质资源的扎堆,直接导致了医疗保健服务消费者的扎堆。对于这类“航母性”医疗保健服务机构,政府应停止“输血性”支持,停止其享受福利性事业政策,适当限制其进一步“畸形性”做大做强,弱化其垄断性经营地位。医疗保健技术人才和优质资源才能逐步分散化、合理化配置。过去几十年的国家投资已让这些医疗保健服务机构,占据着绝对的竞争优势,如再让这些医疗保健服务机构继续享有相应的福利性事业优惠政策,医疗保健服务机构的公平竞争将无从谈起,现有医疗保健服务消费严重的扎堆现象和资源浪费等问题,不仅无法解决,而且还将进一步加剧。

切断医疗保健服务机构的利益链条

目前,各医疗保健服务机构开大处方、贵处方、多检、多化(验)现象普遍存在,且十分严重,只有切断医疗保健服务机构的利益链条,实施“医、药、检”分离,才能有效遏制这一现象。现有的医药分开改革已取得一定成效,消费者买药的选择余地已大大增加,但检验、化验,仍无选择余地。各地一方面可以考虑在适当位置,建立具有权威性、独立性的检验、化验中心,以给消费者提供各种医疗保健检验、化验的选择。同时也为一些规模弱小的医疗保健服务机构提供了专业化的检验、化验服务,增加了消费者选择弱小医疗保健服务机构接受服务的可能性。两方面也可在规模、资质相当的医疗保健服务机构间推行检验、化验结果互认制度,从而实现由现在的可分散购药,到可分散检验、化验。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医疗保健服务机构,对消费者进行的“疯狂性”多检、多化验现象。

推行医疗保健服务消费“A、B、C”制度

现在,医疗保健服务机构对消费者一味开贵药、开好药现象十分泛滥。面对医生“一言堂”式的处方,消费者几乎没有任何选择的可能,常常在药店自行买药十几元、几十元能解决的问题,去医院就得花上几百元。这种“一刀切”式的医疗保健高消费,让许多消费者叫苦不迭。如果医生开处方时,也能象其他产品或服务消费一样,考虑到不同消费者的经济情况,开出高、中、低三个档次,三个价位的处方(组合),并说明其特点,让消费者自行选择消费的层次,在很多情况下,消费者就会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和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消费档次。这样大大有利于消费者节约医疗保健资源,使自己有限的医疗保健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因此,我们建议医政管理部门,在医疗保健服务机构中推行“A、B、C”(高、中、低档)三类处方制度。医生在开处方前,应先向消费者征求关于处方类别的意见,以便消费者理性消费,减少浪费。

以上笔者只是从消费经济的角度,探讨了我国医疗保健服务消费的有关问题及其对策,目的是提出一些建设性思路,以求抛砖引玉。跳至圈外看圈内,从不同角度审视我国医疗保健服务存在的问题,或许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 国际统计年鉴200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第2篇:医疗保健领域范文

【关键词】 医疗保健价格; 医疗保健需求; 动态面板数据模型; 价格形成机制

一、引言

医疗保健价格的过快增长与民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形成巨大矛盾,“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亟待解决。我国医疗供给价格的增长速度远远高出人们的收入增长水平,这一点也可由提供医疗服务单位的收入增长幅度反映出来,从1998年到2000年(药品价格改革前),省级医院收入增长了39.7%,市级医院收入增长了42.0%,而2000年到2002年(药品价格改革后),省级医院收入增长了46.6%,市级医院增长了69.1%。此后,医疗保健价格更是一路飙升,远远超过人均实际的收入水平;高昂的医疗价格成为老百姓一项沉重的负担。

医疗供给成本的上涨以及医疗需求的增加等因素推高了医疗保健价格,成为人民群众看病困难的重要原因,因而控制医疗保健价格,使医疗保健价格回归到一个合理水平是解决“看病难”问题的一个关键因素。医疗保健价格的高企有其复杂的社会与历史原因,要想有效地控制医疗保健价格需要协调和平衡各个方面的利益,必须弄清楚目前我国医疗保健价格的形成机制,只有这样,医疗保健价格的改革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目标明确。下文对我国目前医疗保健价格的形成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并厘清医疗保健价格各个形成渠道,以期从源头控制住医疗价格上涨,满足居民不断的健康需求。

二、文献综述

近年来有许多文献探讨了国内医疗保健价格过高的问题,为探索医疗保健价格的形成机制以及医疗价格体制的改革作出了许多探索性的贡献。例如王正斌和刘慧侠(2003)在对城镇医疗保险体系的研究中提出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一个关键措施在于加快医疗服务体制和药品价格体系的改革。王保真(2007)从卫生经济角度论述了“看病难、看病贵”是城市优质医疗资源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价格,高于城乡众多患者有支付能力需求之间矛盾的突出反映;提出了治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需要标本兼治的一些建议。王淑敏和刘华(2006)对药品的生产领域与流通环节作了深入研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应对方案。陈文玲(2005)系统探讨了药品价格高的问题,并对医疗体制对于药品价格高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孟庆跃(2002)等在分析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存在的问题时讨论了药品定价对医疗费用及医疗资源配置的影响。

尽管这些文献都对医疗价格以及医疗体制等方面进行了描述性阐述,但却很少有文献利用实际数据展开实证分析,从医疗的供给成本与医疗需求两个方面来同时分析医疗价格形成因素,本文的研究将采用省际面板数据来构建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医疗价格各个成本因素与需求因素对医疗价格的影响。

三、数据来源与理论模型构建

下面将采用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展开实证研究,省际居民医疗保健价格指数作为因变量;医疗器具及用品价格指数、中药材及中成药价格指数、西药价格指数、保健器具及用品价格指数以及医疗保健服务价格指数作为解释变量以反映成本因素对于医疗保健价格指数的影响,这些指标为面板数据;而用医疗保健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作为解释变量以反映影响医疗保健价格指数的需求因素。为了防止遗漏变量偏误,本文还包含了医疗卫生投资总额增速与医药制造业投资总额增速作为解释变量,以上指标为时间序列数据。数据均来自中国经济信息网统计数据库,样本区间为:2003年第一季度—2012年第二季度,包含28个省份、自治区与直辖市,其中北京与天津的医疗保健服务价格指数缺失。

从计量经济学建模方法角度来看,包含多余变量的后果不会破坏参数估计的一致性,只会降低有效性,但遗漏变量的后果非常严重,会导致估计的有偏和非一致性。因此,尽量包含重要的解释变量是符合计量经济学从一般到特殊的建模思想的。其中,模型的设定形式如下:

式(1)中,yit表示居民医疗保健价格指数,x1it表示医疗器具及用品价格指数,x2it表示中药材及中成药价格指数,x3it表示西药价格指数,x4it表示医疗保健服务价格指数,x5it表示保健器具及用品价格指数,x6t表示农村医疗保健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x7t表示城镇医疗保健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x8t表示医疗卫生投资总额增速,x9t表示医药制造业投资总额增速,μi是观测个体的异质性差异,εit是随机扰动项。

四、实证分析

(一)静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参数估计

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分为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两种模型设定形式,为了比较模型估计的稳健性,表1给出的是考虑组间异方差与组间、组内自相关方程的三种估计结果。

根据表1给出的是分别利用三种方法得到的估计结果,混合OLS考虑了组内集聚标准误,而随机效应和固定效应分别考虑了组间和组内的异方差与自相关的调整。从表1的结果来看,无论采用哪种估计方法,结果都是相当接近的,这说明模型的估计结果是非常稳健的。在医疗保健价格的成本构成因素中,医疗器具对医疗保健价格的影响较为微弱,尽管估计的参数在统计意义上是显著的,但因为实际值太小,没有明显的经济含义(医疗器具每个百分点的变化只会影响医疗保健价格0.02个百分点)。对居民医疗保健消费价格指数影响最为显著的是中药、西药、医疗服务以及保健器具价格指数。其中西药的边际影响是最大的,西药价格一个百分点的变化平均来说会提高医疗保健价格指数0.36个百分点;其次是医疗服务,医疗服务一个百分点的变化平均会提高医疗保健价格0.24个百分点;中药价格、保健器具价格对医疗保健价格分别也有0.22和0.10的边际影响。这说明遏制医疗保健价格最为有效的手段就是控制中药、西药的价格以及严格控制医疗服务中挂号、手术、检查的费用。

农村与城市的医疗需求对医疗保健价格的影响,无论是从统计意义上还是从实际经济意义上来看都没有明显的影响,卫生投资与医药制造的投资对医疗保健价格的边际影响尽管在统计上显著,但边际影响的数值过小,没有太大的经济含义。因此,医疗需求以及医药卫生行业的投资并不是解释医疗保健价格过快增长的重要原因。

(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参数估计

以上的模型设定基于静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框架展开,鉴于数据集的时间序列观测期较长,还可以从动态面板模型的角度展开分析。动态面板模型能够更为细致地观测到预期对于医疗保健价格的影响,本文采用适应性预期,引入医疗保健价格的滞后项作为解释变量,并且为了比较地区间的差别,也引入了一个区位虚拟变量region(中、西部地区取0,东部地区取1)作为解释变量,模型的设定如下:

式(2)中,region表示的区位差异视为外生变量。下面对式(2)采用Arellano,Manuel & Bond(1991)提出动态面板模型的差分GMM和系统GMM两种估计方法。采用两种方法估计主要是考虑比较估计的稳健性以及系统GMM更加有效一些,并且系统GMM能够估计出不随个体变化的外生变量的边际效应,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

(三)实证检验结果分析

从表2估计结果来看,差分GMM与系统GMM估计的结果与静态面板的估计结果都非常接近,这说明无论采用静态或动态模型的设定形式,估计的结果都是非常稳健的。医疗保健价格主要还是受到中药、西药价格以及医疗服务价格的影响。医疗保健的价格预期对医疗保健价格的影响尽管不如药品价格和医疗服务价格的影响强烈,但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系统GMM的估计结果中,边际影响有0.07,这也说明对医疗保健价格的调控要注意政策的连续性,一个可信的医药价格调控措施能适当降低调控成本。

从Arellano-Bond 的AR(1)和AR(2)的检验来看,系统GMM的估计结果不能拒绝AR(1)的原假设,但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了AR(2)的原假设,这说明随机扰动项是序列无关的,因此,系统GMM估计方法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并且与差分GMM比较,系统GMM估计的一个优势是能估计出不随时间变化的变量的参数(这样的变量在差分GMM时被直接差分掉了),但根据表2系统GMM估计结果,region变量的参数由于数值太小以及统计上不显著,被直接删掉了,这也说明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医疗保健价格并不会受到地区差异的影响。

五、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利用2003年第一季度—2012年第二季度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静态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医疗保健价格的各个形成渠道的贡献,研究结论表明:

1.各个省份、自治区农村与城镇的医疗需求对居民医疗保健价格的边际影响非常小,医疗需求(用医疗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百分比)每变化一个百分点只会影响居民医疗保健价格零点零几个百分点,这在实际情况下并没有很大的经济意义。因此,居民医疗保健需求的增长并不能成为医疗保健价格过快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居民医疗保健需求仍得不到有效满足。

2.医药卫生投资对医疗保健价格的影响并不显著,对于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增加的投资并不会推高医疗保健价格。

3.医疗器具及用品价格对居民医疗保健价格的影响与农村与城镇的医疗需求的边际影响相似,尽管统计上对居民医疗保健价格存在显著影响,但估计参数值过小,并没有太大的实际经济意义。因此医疗器具及用品价格的上升也不能成为医疗保健价格过高的一个重要理由。

4.中药材及中成药价格、西药价格、保健器具及用品价格与医疗保健服务价格对居民医疗保健价格有很大的影响,说明药品以及保健品价格过高以及挂号、手术、检查的费用过高是看病贵、看病难的主要问题。因此,控制医疗价格上涨,应该采取的政策是控制医院手术、检查等费用,并对部分药品、保健服务价格进行补贴,来满足民众健康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正斌,刘慧侠.多层次城镇医疗保险体系发展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3(2):10-20.

[2] 王保真.看病贵、看病难的卫生经济浅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7(1):15-18.

[3] 王淑敏.“打压”药品价位虚高应从源头抓起[J].中国卫生经济,2006(2):68-69.

[4] 陈文玲.药品价格居高不下究竟原因何在[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5(1):15-17.

第3篇:医疗保健领域范文

关键词:医疗保健旅游;SWOT分析;开发方案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10.18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10-41-03

世界旅游组织将医疗保健旅游定义为是以旅游者医疗护理、疾病与健康、康复与修养为主题的旅游服务。重庆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西北部和中部以丘陵、低山为主。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能大。地质多为喀斯特地貌结构,因而溶洞、温泉、峡谷、关隘、原始森林等旅游资源丰富。同时作为最年轻的直辖市,医疗技术发展迅速,先后引进了世界上一流的治疗设备增强了重庆的医疗水平。三大国粹之一的中医中药,针灸、推拿、火罐等技术住入各个著名医院,深得人们的亲。运用SWOT方法,分析重庆医疗保健旅游面临的优势(Strengths)、弱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

一、重庆医疗保健旅游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Strengths)

1.森林公园资源充沛。重庆森林覆率高达37%,在西南地区排名第4位,独特的地理优势形成了红池坝森林公园、黄水森林公园、仙女山森林公园等二十多个森林公园。众多公园内开设休闲健身活动,如歌乐山森林公园的体育健身、茂云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打靶体验、东山国家森林的公园滑草滑山道、草地保龄球等。森林公园景观优美,含有较多负氧离子,通过散步、慢跑、打太极等广泛接触森林环境的健身活动来达到疗养保健的目的,是旅游、度假、疗养、避暑的理想胜地。

2.温泉旅游资源独特。重庆共有不同的地热水雾头103处,出水量11.82万m3/d。[1]可以说重庆山山有热水,峡峡有温泉:温泉故里北温泉、抗战遗址南温泉、铜梁文化西温泉、天然桑拿东温泉、自然景观统景地震温泉、热矿泉天赐温泉。温泉水质主要是硫酸盐、氯化钠两种类型,泉水均含有碘、钙、硫等多种有益身体健康的微量元素,有利于皮肤病、神经衰弱、颈椎病的恢复;健身美容、热疗效果明显,具有独特的医疗保健效果。

3.中医文化底蕴深厚。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快节奏、高强度、高效率的现代化生活使辛劳疲乏的人们更加重视自己的自身保健。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让历史悠久的中医中药,传统的“望、闻、问、切”的医疗手法,保健推拿、针灸、拔罐、重要熏蒸、刮痧深受人们亲睐。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尝试以中医中药为主的旅游路线,在旅游过程中了解、学习医疗保健手法。

4.生物资源十分丰富。重庆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孑遗植物和珍稀植物极为丰富,属国家1~3级保护植物多达50种。[2]重庆有“天然药库”之称,是中国的重要中草药产地之一,大面积的山区野生和人工培植中药材有2000多种。[3]石柱黄连产量居全国第一,主导着全国的黄连市场;酉阳青篙素含量居全国前列。重庆解放路、成都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君威西南重要的药材集散中心。

5.现代医疗技术完善。重庆是中西部的重要医学研究中心,拥有第三军医大学和重庆医科大学2所规模宏大的医学类研究院校,在急救、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防控等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重庆与瑞典在医疗、药品方面交流合作已久,随着重庆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设备和配套服务得到完善,医疗技术不断得到发展,是人们急病康复、保健疗养、美容健身的好选所。

(二)弱势分析(Weaknesses)

1.重视程度不够。政府的支持鼓励,也是促进医疗保健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积极的旅游政策将推进旅游经营者采取各种措施满足市场需求,有效的提高扩张速度,减少资金投入,短时间内形成规模效益。我国的医疗保健旅游与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泰国、印度比起来,起步较晚,人们重视程度低。重庆更是没有以医疗保健旅游为主题的旅游路线,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不敢大胆的去开发现存的优秀医疗保健旅游资源。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宣传推广,医疗保健旅游将取得良好发展。

2.自然资源为主。重庆虽然作为中西部重要的医学研究中心,但在现代医疗设施设备,医疗技术上与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城市相比还较为落后。重庆自然医疗保健旅游丰富,有美容、养身的五方十泉:温泉故里――北温泉、抗战遗址――南温泉、铜梁文化――西温泉、天然桑拿――东温泉、自然景观――统景地震温泉、热矿泉――天赐温泉,天然氧吧森林公园,中药材培植基地等。充分发挥以自然资源为依托,现代医疗技术为辅的医疗保健旅游。

3.宣传力度不大。对于重庆,目前很多人还不了解甚至没有听说过医疗保健旅游,根据市场调查,他们普遍认为医疗保健旅游就是在参加旅游活动过程中所购买的保险。导致很多人对开发重庆医疗保健旅游市场持中立态度。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户外广告、网络等来加大医疗保健旅游宣传,增加人们对医疗保健旅游的认识,取得人们认可,为形成医良好的疗保健旅游市场打下基础。

4.没有形成市场。重庆作为西南地区的工商业中心和各个相接壤、毗邻的地区都有着经济、政治、商业、工业、文化等密切联系,形成了大规模、稳定的人员市场。但重庆并没有形成医疗保健旅游市场,只是在某些经济、医疗发展较好的地区,如北京、海南三亚、广西桂林、香港台湾等地区有所发展。[4]重庆的多数观光休闲旅游、度假旅游、出差会议旅游中都有医疗保健活动如泡温泉、中药桑拿、足浴等,应逐步分解出来形成以医疗保健旅游为主题的专项旅游路线。

(三)机会分析(Opportunities)

1.旅游黄金时期。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的颁布,人们的旅游权力得到进一步的保护,“十二五”的规划使重庆旅游面临着新的机会。重庆正着力壮大汽车摩托车、化工医药、建筑建材、食品、旅游五大支柱产业。政府把旅游业当作振兴全市经济的工作重点来抓,并给予优惠政策,为重庆医疗保健旅游发展铺平了道路,抓住机会实现有影响力的精品、名品旅游。

2.健康意识增强。当今,随着人们思想素质的提高,高质量生活的追求,人们的保健意识不断提高,定期做一次全身体检已成了必要。更是有了登山、做早操、晨跑、练太极、跳“坝坝舞”的习惯。重庆大渡口区、渝北区、南岸区、北碚区都自发的组织了登山队,进行登山锻炼。永川2012年茶文化节更是举行了骑单车比赛,促进人们的健康意识。

3.中医备受青睐。中医中药历史悠久,是我国的三大国粹之一。中医、中药、中国传统健身方法和中医新成就在世界上广有影响,每年都有很多外国人和港澳台通宝来华就医、参观考擦、洽谈中药材贸易。针灸、针刺麻醉、气功医疗、治疗脱发、学习太极拳等更是热门项目。[5]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消息,浙江省中医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杭州市中医院、丽水中医院、杭州胡庆堂等多家医院都先后接待了上千名来自加拿大、美国、瑞士、韩国、日本等地的旅客。[6]

4.休闲时间增多。闲暇时间是开展旅游活动的必须条件。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变化,人们的劳动时间缩短,闲暇时间越来越多,为人们外出旅游创造了时间上的有利机会。更多的人愿意利用假日时间进行旅游活动。医疗保健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与观光旅游、度假旅游、休闲娱乐旅游相比更具特色。比传统旅游方式更有个性,更多的旅游者愿意实践体验。

(四)威胁分析(Threats)

1.竞争压力增强。医疗保健旅游作为一种特色旅游,仅在一些医疗技术完善,经济发达的国家、地区有所发展。随着重庆新型旅游资源的开发,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使更多的旅游地开发此类旅游资源,强大的新竞争对手出现。随着竞争对手的不断增加,人们对旅游产品质量、服务态度要求更高,重庆的市场占有率逐渐下降。

2.游客流量流失。更多的游客愿意选择风景名胜区、文化特色显著区、政治经济发达的地区作为旅游的首选目的地。北京、桂林、海南三亚等地的医疗保健旅游起步相对较早,已形成一定的市场效益。重庆作为后起者起步晚,没有实践经验,固不能取得人们的大力支持。往往更多的人会选择起步较早的北京、桂林、海南三亚等作为医疗保健旅游目的地选择,旅游者流量流失。

3.资金难以回收。旅游是一个兴一业旺百业的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会促进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带动国民收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但重庆医疗保健旅游处于开发阶段。在市场的投资建设,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没有经验,资金投入大,长时间难以回收成本。处于开发阶段的旅游方式,只有喜欢挑战、开放型的游客敢于体验,吸引游客少。

4.人群针对性强。旅游具有广泛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品种的多样性,类型的复杂性,分布的多域性。医疗保健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方式具有多样性、复杂性、针对性等特点。最能体现于人群的针对性,现在中、老年人更加注重医疗保健,大多数青年偏向于有挑战性、冒险性的旅游活动。应根据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收入水平、不同文化水平、不同家庭规模,设计出有针对性的重庆医疗保健旅游路线。

二、开发方案

通过对重庆旅游资源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会、威胁分析,做出以下开发方案:

1.特色资源开发。根据人们对疗养保健的逐步重视,抓住人们心理特征,针对潜在旅游资源状况、地理位置、可进入性程度等因素,选择有特色具有个性化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做到在开发过程中速度快、成本低,资源优化配置。开发同时借鉴起步早、经验足的北京、上海、西安等地开发经验,力求投入少、产出多,避免在开发过程中产生资源浪费,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念。

2.独特旅游路线。重庆医疗保健旅游资源分布广,几乎每个县城、村镇都有可开发资源,深入了解人们对医疗保健旅游的认识深度、市场发展方向。选择最具代表性的资源作为行走线路。根据市场需求,对所开发资源进行设计,由不同的年龄、职业、收入,设计出有针对性的医疗保健旅游路线。如中药配置基地参观、中医院保健体验、天然无害温泉旅游等。

3.新产品试营销。将开发所得的医疗保健旅游产品进行宣传,向旅游者进行推广,提高人们对将旅游与医疗保健相结合的旅游方式的认识,取得人们的认可,投入市场进行试营销。营销过程中选择消费潜力高、消费意识强的区域,这些区域具有一定的带动作用。做到导入期销售额迅速起飞;成长期销售快速增长;成熟期产品渗透最大化;尽可能维持一定水平的销售额。同时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旅游者反馈信息。

4.产品成果分析。根据初步营销成果,将旅游者的反馈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得出旅游者对医疗保健旅游持有的态度,何为理想的医疗保健旅游方式等信息,提出改进对策。同时根据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改善方案,得出优点、缺点,作为下一次旅游参考,不断提高旅游质量、完善旅游服务,满足客人需求。

5.新产品新定位。根据对医疗保健旅游市场现面临的机遇、挑战,分析旅游者的喜爱程度、市场占有率、成本利润回收比例,明确目标重新定位医疗保健旅游价值。不断创新使医疗保健旅游产品更加个性化、标准化,在旅游者心目中加强和提高自己现在的定位,对竞争品重新定位。深度开发现存资源,形成医疗保健旅游精品、名品,扩大市场占有率。

三、结束语

旅游是一个高收入、带动性强、劳动密集型,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性产业,它集“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发展医疗保健旅游可以促进市场繁荣和稳定,换取外汇、回笼货币,带动重庆的经济发展。带动医疗部门和中医疗养美身馆的发展,直接或间接的增加医疗人员就业机会。同时带动基础设施建设,例如饭店、住宿、交通,运输方面。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文化要求,还能增加各个地方之间的医疗文化交流。增强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提高人们的医疗保健意识。

参考文献:

[1] 谭见安.温泉旅游之科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 方成武、王文全.中药资源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 何事忠.重庆:神秘三线 魅力重庆[M].重庆:外文出版社,2005.

[4] 黄金琳、杨荣斌.我国医疗保健旅游产品开发初探[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11).

第4篇:医疗保健领域范文

目前,我国正在建立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标志着一个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责任的初级医疗保险模式正在形成。这种建立在“低水平、广覆盖”原则下的医疗保险制度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产物。其中,对于退休职工个人账户的计入金额、个人负担医疗费的比例以及个人基本医疗保险费交纳金额等方面给予了一些特殊的照顾。但是。它的基本保险属性决定了在满足老年人群这一健康弱势群体的医疗保健需求方面所能发挥作用的局限性。众所周知,老年群体比其他年龄群体在医疗保健方面有更多的需求,同时老年人群的经济状况与其他年龄群体相比又处于劣势,对于过高的医疗保健费用,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极其有限。按照与其他人群一致的做法“一刀切”,势必导致部分老年人有病不能医,不敢医。我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医疗保障必然以公益性和福利性为最主要属性,保障老年人基本医疗需求仍然是国家的责任,是医疗保健服务公平性的重要体现。因此,一方面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随经济发展相应调整基本医疗保险费率,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同时还应积极发展各种类型的老年补充医疗保险,如对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大病、重病要制定一些特殊办法,给以适当的医疗费用保障。要逐步将社区老年卫生服务纳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畴,保证老年人得到就近、及时、便捷、价廉质优的医疗保健服务。还应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对特困老年人给予医疗救助,保障其基本医疗需求。由此建立起一个围绕老年人基本医疗需求的,由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和针对慢性病、大病的补充医疗保险等所组成的多层次的老年医疗保障体系。根据老年人在医疗保健需求上的特殊性,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并且备条件时,应当适时把老年护理和临终关怀等内容纳入医疗保险范畴,总之,21世纪老年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覆盖内容与保障水平要与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实际发展水平相适应,要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程度一致起来。

与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相配合,我国目前正在进行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是新形势下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有限的医疗服务资源,提高效率,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要求。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人口的疾病谱和死因谱由急性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为主转向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成为影响人民健康,导致残障、威胁生命的主要疾病,而且患病率有逐年增长的趋势。这些疾病对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命的威胁尤其显著,是导致老年人口高患病率、高伤残率和高医疗利用率特点的重要因素。人口老龄化、疾病模式和死因谱的转变使得原有以面向急性传染性疾病防治为主的医疗卫生服务体制已难以适应人群医疗保健的新要求,转换医疗服务模式,制定新卫生形势下的预防保健战略是当务之急。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适应人口老龄化与疾病模式转变的一项重要措施。社区卫生服务实际上是把原有的医院功能从治疗扩大到预防保障和康复,把服务对象从仅针对病人扩大到社区所有人群。这是针对疾病模式转换在医疗服务模式上的相应转变。社区卫生服务主要从事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和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特点,适合老年人的特点和要求。今后主要应从健全机构网络,加强人员队伍建设,素质培养,探索适宜的发展模式人手。要把老年医疗保健纳入社区卫生发展规划,逐步建立起社区老年医疗保健服务体系。要加强老年医疗保健服务设施建设,按照区域卫生规定原则,充实老年医疗服务、康复、护理和临终关怀等设施,大力发展家庭病床等上门服务,为老年人提供预防、医疗、康复、护理照料等便捷的一体化服务。社区还应逐步建立起老年人口健康档案,进行日常健康监测、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

我们要重视老年群体的医疗保健问题,提高老年期的生命质量。但说到底、从整个人口来看,老年阶段的“顶部”健康主要的还应从“底部”抓起,需要全程的健康保障。我们谈21世纪老年人口的生命质量,就需要关注目前的中青年人乃至儿童的健康。许多慢性病尽管“显形”于老年阶段,实际上起源于中青年时期,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随岁月不断累加的结果。与药物治疗相比,普及健康教育、强化健康管理,加强人群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以及早期检查、早期诊断更为重要。发达国家已有的成功经验表明,重视对须防的投入和良好的预防措施确实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国的预防保健战略应该紧密结合时代特点,将改进生活方式、促进心理健康、治理环境污染等作为重要内容,加大对预防的投入,始终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展望21世纪,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还需要我们开阔视野,关注和运用高新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成果,为人类长寿和健康造福。

第5篇:医疗保健领域范文

【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结构;半参数回归模型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构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了解城镇居民的消费有助于深入了解我国经济的运行状态。同时,近年来,由于经济危机导致我国的投资、净出口严重下滑,国内广大的消费市场便成为了我国经济维持继续发展的新的动力。[1]所以,作为消费一大重要组成部分的城镇居民消费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影响最大的当属被称为“三高”的住房、医疗保健和教育文化的支出。三者的总支出占居民总消费支出的比重不断扩大,导致城镇居民的消费方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学者指出,近年来国家针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力度加大,但是全国居住价格水平仍然处于上涨水平,甚至增速远远高于通货膨胀率;另外,家庭教育支出的增长速度也大大超出了收入增长速度。在医疗领域,越来越多的医疗事故和居高不下的医疗费用,也严重影响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2]

所以,为了了解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构,本文着重引用半参数回归分析方法,深入探讨了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性支出与医疗保健支出、教育文化支出和居住支出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数据搜集

本文搜集了1985年到2011年的数据。其中,con为1985-2006年城镇居民总平均消费支出,x1,x2,x3,分别为各年的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和居住的消费支出情况。

三、理论分析

首先,高速增长的教育消费。主要表现在居民教育支出猛增,教育占消费支出的比重迅速扩大;各种择校费、赞助费早已司空见惯;不合理收费屡禁不止,“高价教育”越来越高;教育费用与居民承受能力矛盾突出。

其次,高价住房。城镇居民在住房消费方面的支出也在不断增大,居住质量、居住条件改善在居民提高生活消费水平的目标中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预期房地产价格将会继续大幅上升,为了购房,绝大多数购房者纷纷削减了其他消费。因此,住房价格居高不下,已成为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主要部分。

再次,高价的医疗费用。这个主要表现在医疗乱收费问题屡禁不止;药价仍居高不下;医疗收费超过多数市民的承受能力;不少城镇居民无医疗保障。因而,高价医疗费用在城镇居民消费中的比重也越来越高。

四、模型建立

从上述理论分析,可知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和居住支出都是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对其有显著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半参数角度对数据进行建模,并对建模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3]

(一)画散点图

利用R语言,画出解释变量x1、x2、x3与被解释变量con的散点图,如下图1。

从散点图1可粗略得知,三幅图的散点走向基本相同,就是说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与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和居住支出都呈正相关,且变化幅度和趋势相似。可以怀疑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和居住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具有相似的影响。

(二)半参数估计

首先,建立简单的参数模型,可知x1和x2不显著,t检验即使是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都没有通过。但是,根据理论分析,认为医疗保健支出和教育文化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有显著影响。

然后,在简单的参数模型不成立的情况下,对t检验不通过的变量利用非参数估计。

(1)对x1用非参数方法估计(gam1)

当对x1用非参数估计,对x2和x3用参数估计时,x2和x3的系数t检验均通过,x1的非参数F检验也通过,说明医疗保健支出、教育文化支出和居住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都具有显著的影响。

(2)对x2用非参数方法估计(gam2)

同样地,当对x2用非参数估计,对x1和x3用参数估计时,x1和x3的系数t检验均通过(x3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不能通过),x2的非参数F检验也通过,说明医疗保健支出、教育文化支出居住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也都具有显著的影响。

(3)对x1和x2用非参数方法估计

当对x1和x2都用非参数估计,x3用参数估计时,无论是x3前系数的t检验,还是x1和x2的非参数F检验,其P值都接近于0。此结果表明医疗保健支出、教育文化支出和居住支出都显著地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

(三)半参数回归结果的选择

上述三种回归结果,都能体现x1、x2和x3对con影响的显著性,且与理论相符。通过GCV比较(如表1),可以得知模型gam3比较好,即x1和x2利用非参数的形式而x3利用参数形式进行估计较好,GCV的值最小。

对于上述三个模型的选择,还可以利用R语言中anova命令运用F检验来判断。通过对上述三个模型两两进行比较,可知gam3相对来说拟合的效果最好,与GCV比较的结果一致。

五、结论

分析结果表明,医疗保健支出、教育文化支出和居住支出与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都呈现显著性地正向相关关系。在最优的模型gam3中,居住支出前的系数为2.0358,即意味着在医疗保健支出和教育文化支出不变时,当居住支出增加1元时,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增加2.0358元。由此,可见居住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有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海燕,杨宝臣,李松臣.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面板计量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9(12).

第6篇:医疗保健领域范文

台湾工研院医材中心工程师徐志仁表示为实现消费者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的网络链接,全球各产业组织了Continua联盟(Continua Health Alliance)制定共同的标准及接口。他并也指出,资通信产业标准是没有强制性,主要是参与者是否愿意遵守。联盟成员已经采用了HL7 (Health Level 7)组织的标准,以数字信号传送个人健康信息到远程数据库的数据、信息和安全通信协议。联盟还正采用由IEEE 11073医疗电子小组订定的10种数据格式,而Bluetooth将用于个人生理信息无线传输

台湾工研院资通所副理王庆尧表示,国际IT产业龙头Intel发展的Intel Health Guide 将医疗保健带向家庭(图1)。王庆尧说,PHILIPS也推出Motiva远距照护系统有互动及数字运算功能(图2),显示国际大厂在这领域发展十分积极。

据了解,Intel Health Guide系统能扩充至个人化远程居家护理系统(tele-health)将是不可或缺的机制。消费者端的医疗保健系统,可居家监控达上亿位慢性病患者。这些系统还可以用来监测越数量不断增加的独居老人。

图1: Intel发展的Intel Health Guide 将医疗保健带向家庭

图2: PHILIPS推出Motiva远距照护系统有互动及数字运算功能

相关国际组织数据显示,2010年世界老年失智症患者将超过3,500万人并且只会增加不会减少,相较2005年估计值要高出10%。预估到2050年,全球失智人口将达11,540万人,这将是任何地区及国家难以承受的重,面对这项严峻挑战,各国都在规划因应对策。在今年《2009世界阿兹海默氏症报告》更表明,未来全球失智人口将以每20年增加一倍的速度增长,2030年预估将达6,570万人。由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一直是失智患者大增的主要地区。但新报告更指出,发展中国家患者也应提高警觉,因为那些地区的人口,目前平均寿命都在延长,面临65岁罹患失智症关卡的人数大为增加。

诸多慢性病是老年失智症最大原因,发展中国家增加罹患失智症风险高危险族群在快速上升。台湾地区马偕纪念医院神经科相关医师表示,失智症是年龄愈大发病率越高,并预防三高(高血压、高胆固醇、高血糖)可以降低失智症发生,而三高都是台湾地区最常见的慢性病。对失智人口照顾的压力,不仅是沉重的社会压力,也造成经济上问题,未来劳动人口及医疗系统将承担起愈来愈沉重的负担。

据了解产业组织Continua已经完成了蓝牙(Bluetooth)和USB的初始标准。作为连接血压计、血糖机与各种其他传感器、监视器等家庭医疗护理设备的无线和有线传输技术。台湾地区工研院医材中心工程师徐志仁说,台湾地区医疗器材传输接口主要以RS-232为主使用率为70%,未来即插即用的USB会广泛利用。

徐志仁进一步指出,国际间远距照护技术的发展不仅满足人类对医疗的需求,也是希望能将远距照护医疗这一环节并入节能减碳的系统中(图3)。

第7篇:医疗保健领域范文

一、瑞典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瑞典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医疗保健三大部分。

(一)社会保险社会保险在瑞典社会保障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其组成部分包括退休与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1、退休与养老保险瑞典规定的退休年龄为65岁,提前退休只能领取部分养老金,推迟退休可领取高于正常退休的退休养老金。退休与养老保险可分为基本养老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此外还有为非全日制的零工提供的部分时间养老保险。他们共同组成了瑞养老保险的三个支柱。而养老保险费则是责任共担,即由国家、企业、个人共同承担。2、失业保险瑞典的失业保险是按政府补贴和职工自愿参加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和实施的。失业保险一般由政府部门举办的普通失业保险和非政府部门(如私营的失业保险协会)举办的补充失业保险两种。3、工伤保险瑞典工伤保险包括医疗费、疾病津贴、终身年金和抚恤金四个部分。按照规定,因工受伤或患职业病者,90天内按国民健康保险享受保险待遇,获得免费医疗,享受疾病津贴;90天后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二)社会福利瑞典的社会福利主要由社会津贴和社会救助两大部分组成。社会津贴包括子女津贴、教育津贴和住房津贴。瑞典的社会救助有劳动市场现金救助,主要是为那些家庭收入无法满足或不足以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居民设置的,其特点是尽量采取现金形式。瑞典的社会救助包括失业救助和残疾人救助两种。

(三)医疗保健瑞典医疗卫生保健制度始建于1955年,保险的对象包括所有的公民。在瑞典,将近90%以上的医疗服务是由公立医院与其他公立卫生设施提供的。瑞典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包括初级医疗保健服务、县级卫生保健服务、医院服务三部分。初级医疗保健服务是一种立足于地区的医疗保健服务,几个小区构成一个或几个社区医疗保健中心。县级卫生保健服务是一种主要侧重于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服务。用在健康与医疗服务上的社会保险费支出约占整个瑞典社会保险费支出的1∕3,一般包括医疗费补助、医药与相关药物制剂补助、疾病补贴、康复补贴等。

(四)瑞典社会保险管理体系及资金筹集瑞典社会保障强调国家的作用,实行高度的计划和调节,在管理上分三级管理。即由国家立法机关、专业部委和地方管理机构分级管理。社会保险费在1985年以前由瑞典社会保险局收缴,1985年后改为由瑞典税务局收缴。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雇主、自雇者以工资总额为缴费基数。第二,职工、自雇者个人缴费用于养老保险。

二、瑞典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1、紧缩社会保障支出在健康保险方面,1989年,健康保险津贴改为每月发放;在养老金方面,1993年,退休年龄提高到65~66岁;在失业保险方面,1993年,失业保险津贴标准从相当于原工资的90%降到80%;在父母保险方面,1996年,父母保险津贴标准从相当于工资的90%将为75%。

2、实施社会保障制度地方化改革瑞典社会保障制度地方化改革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1983年颁布实施的《瑞典保健法》中已经宣布,瑞典各郡政府应该承担其规划所有保健服务的主要责任。

3、实施社会保障竞争机制与私营化改革职业养老金的发展是瑞典社会保障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和私营化的突出代表。20世纪80年代初,瑞典职业养老金制度获得明显发展,形成四大职业养老金团体,这就是“工人职业养老金”“白灵菇源置业养老金”“中央政府雇员职业养老金”和“地方政府雇员职业养老金”。

三、瑞典社会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中国当前社会发展的进程远远低于瑞典,而且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差异大,所以不能照搬照抄瑞典社会保障模式及其改革。但是即使存在但差异,我国也可借鉴其成功经验或者从中获取些许启示,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一)养老保障方面的启示瑞典的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公民权利”、“普遍性原则”是值得借鉴的。对中国现状来讲,最主要的是如何把中国的广大农民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同时中国的社会保障法尤其是养老金保障法还很不完善,所以,健全的社会立法和社会化社会保险计划,才是中国养老金制度完善的必要条件。

(二)医疗保障方面的启示首先,在我国医疗卫生领域,政府应增强在医疗卫生体制中的主导作用,缩小社会群体医疗卫生享受水平的差异,提高医疗卫生的公平性,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其次,要切实转变卫生行政部门职能,政事要分开。用政策引导和利用社会资源,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医疗卫生服务,鼓励多渠道办医的积极性。最后,瑞典社区医疗服务十分发达,这一点也很值得我国借鉴。在广大社区,普遍建立社区医疗服务点,使老年人获得基本的医疗服务十分必要。实现“小病进社区,大病上医院”,一来可以分流患者对综合医院的压力;二来可以节约医疗费用;三来可以优化卫生资源的分布和使用效率。

(三)社会保险管理体制方面的启示

1.用集中管理取代分散管理。对中国而言,当务之急是统一社会保险费的征缴机构,同时让国家财政退出直接管理社会保险事务的格局。此外,还应当建立专业的社会保险监督机构,财政部门可以通过参与专业的社会保险监督机构发挥作用。

第8篇:医疗保健领域范文

关键词:医学物联网;人体感知; 监测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28-6372-03

在传统的医疗模式下,患者只能通过主观判断,无法客观真实地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常常在发病之后才去卫生所或医院做检查,通常错失最佳救治时机。这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生活质量,也增加国民经济支出,消耗大量的医疗资源,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为此,传统的医疗保健模式需要改变,从生病后治疗转化成事前的健康预测管理、疾病预防、早发现、早救治、以及治疗后的跟踪与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远程人体感知技术是一个用于人体生理指标数字化采集、存储、传输、整合、分析、共享及监护的医疗无线网络技术[1]。它利用各种先进的生理指标数据采集器,把患者的各种生理指标数据心电、心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体温、血糖等采集,并在监护个体随身携带的智能终端进行智能分析并加以存储,这些数据将被传输到医院或区域健康数据中心,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存储,使得广大患者随时随地得到及时的监护和治疗,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生活生命质量。

1 总体流程设计方案

医学物联网整体结构分为:感知层 网络层 应用层。总体技术流程为:检测感知设备终端在其嵌入式系统的控制下,按照一定的频率扫描检测单位,并将扫描得到的数据通过比较器和标准数据进行量化比较。其比较结果分为正常和不正常两部分,若结果正常则将结合按照既定流程传输和存储;若检测数据结果异常则启动报警系统,开启远程救助模式。其原理流程图如下:

2 终端设备设计方案

每名终端设备使用者都分配身份验证唯一识别码,我们将心电、心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体温、血糖等各种传感器综合在一起,使用嵌入式系统,在统一的时钟控制下设定一定的扫描频率,传感器按照时钟控制将采集的信号实时传回暂存器,根据RAM中预存健康标准值范围在DATA比较器中进行比较运算并把计算计算结果传回CPU。控制中心根据比较器回传结果代码进行下一步动作:若数据正常则将数据直接传输到干休所或体系医院数据库;若数据异常则启动报警程序。具体工作流程框图如图2。

3 报警系统设计方案

报警系统分为手动和自动两种报警启动模式,手动报警启动方法为:在设备终端上配有SOS呼叫按钮,当使用者需要报警时可以手动按呼叫按钮启动报警程序。自动报警是在设备终端的正常检测过程中发现危险数据时启动,当设备终端根据实时采集的数据出现比较器输出报警信号时,CPU会根据预存ROM中程序对报警情况进行多段时扫描,并迅速判断出现报警进而及时启动报警且避免误报警发生。其具体原理框图如图3所示。

4 结束语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健康管理、医疗保健及疾病预防等领域的应用也不断深入,应用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远程人体感知与监测技术可以对慢性病患者进行连续、长期、动态的生理指标监测,定期分析,及时制定预防保健措施;对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通过监测,可以有效报警,提高一线救治成功率;同时,可实现对保健对象实施全时制、全方位、全过程的医疗保健服务,提高他们的生活生命质量。

第9篇:医疗保健领域范文

一、医疗资源分配成本效益分析的必要性

实现医疗资源分配公正必须确定合理的医疗资源分配限度,一个公正的医疗资源分配制度应该合理地使用资源,应该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实现医疗资源利用的效率最大化。因此世界各国都对医疗资源利用确定限度,即使是富裕的国家也不可能满足所有公民的医疗需求,因此医疗资源的分配必须确定限度。为了生命的健康,我们寻求医疗服务。但是在所有的社会服务里医疗服务并不是唯一重要的社会利益,为了公民生活得更好,政府必须在教育、公共交通、能源、国防、科研、文化等领域投资。另外,社会不仅满足不了所有的医疗需求,更无法满足所有的医疗偏好,在医疗服务方面的开支是以放弃其他更有价值的商品和服务为代价的,因为人类的财富的有限性,生命无价的判断是非常模糊的。社会面临选择,因此必须确定给予何种需要优先和何时资源用在别的领域更好,这种选择是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决定的。

我们在医疗资源分配中常常运用两种分配方法,一种是按照价格分配,就是在自由市场中谁有钱谁就享有医疗服务服务。只有在不健全的医疗市场中才会完全按照价格进行分配,在按照价格分配的医疗体制中,由需求者支付费用,谁有钱就给谁提供服务,只要有人支付费用,任何可能的手段都可以提供。这种分配是没有效率的,会造成极大的浪费,而且社会弱势群体因为没有能力付费而被排斥。另一种是按照成本效益分析分配,通过医疗服务措施付出成本和获得的效果进行比较,做出分配的决定。在成熟的医疗市场,人们选择成本效益分析的分配方法。成熟的医疗市场拥有完善的医疗保险,个人通过购买医疗保险,政府也通过购买医疗保险满足社会弱势群体的需要。医疗保险实现人们风险共担,保险机构成为医疗市场中强有力的购买者,个人直接支付费用只占少数。“在任何一个现实的保险方案中,价格分配都仅仅扮演一个小角色。”任何医疗服务都需要控制成本,将有限的资源用到效果最好的领域,通过成本效益分析确定分配的先后顺序。实行全民医疗保险的国家如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就是运用成本效益分析制定医疗资源分配政策。无论是医疗资源通过市场决定享有权,还是政府主导的分配都需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决定取舍。

二、医疗资源分配成本效益分析体现了功利主义思想

功利主义理论主张根据行为的后果判断行为的对错。“功利主义提出了一种基本的道德思考模式,主张从行为后果是否有助于增进幸福或增加快乐、避免不幸或减少痛苦,是否有助于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来判定行为的正当与否。”功利主义主张根据具体的境遇,具体地分析、比较可供选择的不同行为的后果。行为的道德价值取决于行为产生的后果。行为的后果能够有利于大多数人的幸福就是好的行为。成本效益分析就是通过经济学的计算力图保证医疗资源分配的效率最大化,契合了功利主义的思想。

世界各国发明了多种成本效益分析的尺度。这样尺度往往通过衡量生命质量的标准体现出来,生命质量的标准包括个体生命健康状况、治愈希望、预期寿命等。一些国家制定了衡量生命质量的评分尺度。着名的衡量尺度包括等价健康年、伤残调整生命年和质量调整生命年,如由英国国家临床研究所制定的质量调整生命年(qualityadjustedlifeyear)的评价尺度影响很大。质量调整生命年根据个体的健康状况评定分数,分出不同等级。身体完全健康的一年等于1个质量调整生命年,死亡等于0个调整生命年,失明等于0.5个质量调整生命年等等,如果挽救生命的结果是,病人在不健康状态下依赖定期医院血液透析活了10年,质量调整生命年的计算将这些年打折扣。如果透析年被判断与正常健康年相比值57%,那么10个透析年将打折至10x0.57个质量调整年。

许多国家通过各种成本效果分析方法确定界限,那些达到了这一限定标准的药物和医疗保健措施都会列人保险范围。英国的国家临床评价研究所根据这一原则认定每个质量调整生命年开支低于2万英镑的医疗保健措施由国家提供,并否定了每个质量调整生命年开支高于5万英镑的措施。在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也制定了相应的限额,这些限额在实际应用中并不精确,但国家如果坚持这个界限,那么医疗保险资金就会根据医疗技术的成本效果分析而上下浮动。美国俄勒冈州也是采取这种方法决定了州政府提供的医疗服务的范围。

由于功利主义理论是后果论,因此重视医疗的效果,将不伤害和行善原则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对于个人医疗服务过程中不要伤害病人,追求最好的效果,对于社会在医疗资源分配中寻求尽可能多地满足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由于人们的医疗需求是无止境的,任何社会的医疗资源都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医疗需求。医疗领域面临艰难的抉择,有时甚至决定谁生谁死有质量的照顾,有效果的治疗,有效率的管理保证个人医疗需要被满足,通过高质量的照顾同时对于病人无益的医疗资源使用最小化”[3]。医疗资源分配制度力图做到避免浪费、达到最好的效果。因此,医疗资源分配必须以功利主义为指导。在宏观医疗资源分配中要考虑社会公众利益的最大化,在具体医疗措施决定和施行中要对所获得的收益和花费的成本进行比较和评估,这些所需的花费和可能带来的利益不仅包括经济的因素也包括非经济的因素,在全面分析付出的成本和得到的收益基础上,通过对拟订方案的成本效益分析确定最终方案。

三、医疗资源分配成本效益分析体现了生命价值论的伦理观

医学是救死扶伤、防病治病的事业,医学的发展伴随着人类对生命的认知的变化,不同的时代对于生命的认识是不同的。人类经历了生命神圣论、生命质量论和生命价值论这几个递进的伦理观。

生命神圣论认为人的生命是至高无上的、神圣不可侵犯的。这一理论在医学发展的早期阶段比较盛行。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医生不惜一切代价挽救病人的生命,拯救原则在医学实践中起着主导作用。生命神圣论对于医疗保健工作具有积极的作用,它主张人们应该尊重人的生命,爱护人的生命并保护它不受伤害,对病人应该一视同仁。正如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所说:“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姘媸怨亲善友,华夷愈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生命神圣论体现了人人平等的思想。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尊重人的生命是医学道德的永恒法则。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命神圣论的局限性显现出来,生命神圣论是人类早期对于疾病没有科学的认识,也没有科学的治疗方法,面对疾病人们素手无策,人们的寿命非常短暂,人能够活下来非常不容易,任何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只要有可能医生就应该不惜一切代价地抢救病人。随着医学的发展、医学技术的进步,医疗服务会耗费所有的资源,成为无底洞,人类必须决定什么医疗技术该做什么不该做,作家史铁生长期患病,他对于这种困境体会得更深一方面,新的医疗手段和设备肯定是昂贵的,其发展的无止境意味着资金投人的无止境。另一方面,人最终都要面对死亡,如果人的生存权利平等,如果仅仅保持住心跳和呼吸也算生存,那么这种高科技、高资金的投人就更是无止境……就会出现这样一种局面:优先的社会财富,将越来越多地用于延长身患绝症者的痛苦,而对其他患者的治疗投人就难免捉襟见肘了。医学不再是一门救死扶伤的技术而是关于生命意义的技术。”不考虑成本,不惜代价挽救生命的结果就是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本来能够获得救治的人没有得到救治。人们开始思考什么人该抢救的问题,于是生命质量论诞生了。

生命质量论的伦理观按照人的生命质量的高低决定医疗服务的先后。医疗资源要先满足生命有质量的人的医疗需求,这一理念与生命神圣论有根本区别。生命质量论为确定医疗资源分配的先后顺序提供了理论依据0但是,仅仅依靠生命质量分配医疗资源还是不够的,人的生命是处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生命质量高不一定生命价值大,有时一个人生命的质量很低但其价值却很大,有的人生命质量很高但其价值很小。例如在战争年代医生的价值比普通老百姓的价值大,因为医生可以用自己的医术挽救更多人的生命。应该通过生命价值的评估进行医疗资源分配,把人当作社会生命而不是生物生命进行价删断。

对于生命价值的判断是现代医学目的的要求。人类过去认为医学目的就是救死扶伤、防病治病,不应该按照病人的生命质量高低决定是否救治病人。传统的医学目的不接受死亡,医学就是与死亡作斗争,这样势必造成这样的结果,医疗成为社会唯一的利益,所有资源都用在医疗领域,这样是不现实的。因此美国学者丹尼尔?卡拉汉发起了一个以医学目的为题的国际研究项目,包括中国在内的14个国家参与了这项研究。该研究提出了四个现代医学目的:预防疾病和损伤,促进和维持健康;解除由疾病引起的疼痛和疾苦;照料和治愈有病者,照料那些不能治愈者;避免早死和追求安详死亡。可见医学目的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生命价值论体现了医学目的,花费大量医疗资源挽救没有质量和价值的生命是不公正的,在道德上是得不到辩护的。成本效果分析是根据支出取得的效果对可供选择的医疗保健开支排列等级,与之相关的成本效益分析是直接验证某种医疗保健措施是否与支出相称的方法。在医学界,无论是宏观的分配还是微观的分配都要考虑到效果,不考虑效果的分配人们是不接受的,日美国有的州会花费50万美元挽救体重不足500克的早产婴儿的生命,这一做法受到人们的质疑,理由是如果把这笔钱用在病情较轻的病人身上,可以挽救更多的生命。

生命的价值是无法衡量的,但有些时候我们又不得不为生命定价,在涉及生命伤害赔偿时不得不为生命定价,例如美国911恐怖袭击发生后,政府要确定遇害者家属的赔偿标准,政府将赔偿分为经济部分与非经济部分。由于在这次事件很多高级的人才遇难,经济部分的平均赔偿额达到160万美元,而非经济部分即生命的价值的赔偿仅25万美元。不仅美国政府为生命定价,世界各国政府都尝试为生命定价。医疗资源的有限性导致不得不根据救治的代价多少决定享有权。生命价值论的伦理观是成本效益分析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