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食堂食品安全问题范文

食堂食品安全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食堂食品安全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食堂食品安全问题

第1篇:食堂食品安全问题范文

关键词:高校食堂 食品安全 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8-211-03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高校食堂作为一类特殊的餐饮单位,服务对象特殊、开餐时间集中、就餐人数多、经营环境相对封闭,安全性关系到广大师生的身心健康和校园社会的和谐稳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如何才能科学高效地进行食品安全管理,降低食堂食品安全风险,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通过文献法、访谈法、分析法等研究工具,结合当前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方法现状,找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

一、现状

大多数研究认为食品安全管理方法形成了三次浪潮,即:行为规范(Practices),危害性分析(HACCP)和风险分析(Risk analysis){1}。(1)行为规范,包括良好卫生规范(GHP)、良好生产规范(GM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等一系列为防止食品安全事件发生而作出的指导性规范文件,企业依据这些行为规范,对食品安全进行管理。(2)危害性分析,主要是指HACCP(Hazard Analysis of Critical Control Points)的提出和应用,是一种科学、合理、针对食品生产加工过程进行过程控制的预防性体系,包含进行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确定关键限制、确定控制措施、建立纠偏措施、建立验证程序、建立文件和记录保持系统七个步骤{2}。(3)风险分析。食品安全管理中的“风险”即指食品中危害产生某种不良健康影响的可能性和该影响的严重性{3}。“风险分析”由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和风险交流(Risk Communication)三部分组成{3}。

早在2009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我国政府就将风险分析的管理方法逐步应用于食品安全日常管理之中。2011年10月,我国成立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CFSA),承担着我国“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技术支撑任务,填补了我国缺乏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业机构的空白{4}。

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管理,尚停留在行为规范阶段,甚至有的高校食堂仍处于经验管理阶段,即食堂食品安全管理者凭借从业经验管理食堂,无食品安全理念和管理意识,管理手段包括:传统的行政命令、思想教育、群众运动等{5}。当然,也有少部分食品安全意识强,具有食品安全专业人才的高校,能够应用风险分析成品检验和过程控制等管理手段确保食品安全。

二、问题

不难看出,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与世界先进水平尚存在差距,而高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管理方法更是远远落后。

1.政府风险分析管理有待提高。一些发达国家早在1996年就将风险分析理论引入食品安全管理之中,而我国则在13年后的2009年才逐步使用这一理论。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风险评估工作逐步开展,风险管理正在试行,风险交流依次完善,但仍存在问题。

首先,风险评估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有很多高校食堂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有待专业评估。例如高校食堂食物中毒事件,多为细菌性食物中毒。有研究表明: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概率与中毒发生前一天的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有关,平均气温低于19.2℃或相对湿度低于60.3%的条件下,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概率很小{6}。因此,政府可依托丰富的数据资源,就温湿度对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风险性做出评估,如果这种相关性一再被得到验证,政府相关部门就可以据此建立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警制度。

其次,风险管理范围较窄,未能推广至生产者。我国的风险管理仅停留在政府层面,过于依赖抽样和检验的成品管理模式已不适合食品安全管理的发展趋势;同时,也与风险分析的过程管理理念不相适应。

第三,风险交流参与主体少。风险交流主要局限在政府部门。但实际上,生产者之间,政府与生产者,政府与消费者,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乃至媒体、专家与政府、生产者、消费者之间都需要风险交流。风险交流机制的不健全,一方面使得高校食堂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能了解真正的风险点,另一方面,媒体的误报夸大,以讹传讹的伪食品安全事件,造成消费者的过度紧张和恐慌,损害政府和科学家的公信力,还有可能对行业造成经济打击。

2.政府监管理念未推广至高校食堂。国外的食品安全管理经验表明,在风险分析基础之上的预防性源头监管、过程监管明显优于事倍功半的终端监管。而现实状况是,政府开展了一定的风险分析管理工作,但在高校食堂层面,了解“危害分析”、“风险分析”管理理念的食品安全管理者极少,更不用说将其应用到实际的管理工作之中。一方面,是由于政府目前开展的风险评估、风险管理、风险交流工作大都与食品工业相关,与餐饮行业交叉少,无餐饮业,尤其是高校食堂方面的案例分析,先进的理论理念“不接地气”,高校食堂不能运用其指导实际工作;另一方面,政府未将风险分析的管理理念通过培训宣传等推广至高校食堂,高校食堂不能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自主运用先进管理理念管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推动风险分析管理理念在餐饮行业的不断延伸和发展。

3.食堂管理方法落后。首先,危害性分析片面。餐饮服务包含从农场到餐桌的整个过程,有多个风险点,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采购,采购环节累积了上游种植养殖、包装运输、食品加工等各个环节的风险,因此,对采购环节的监控尤为重要。但目前,大多高校食堂采购环节的把关仅停留在索票索证阶段,远远不能满足食品安全的需要。

其次,快速检测能力低。有的高校食堂设立了化验室,但化验室仅能开展简单的理化检测及微生物检测,而微生物检测繁琐,耗时长,以细菌总数检测为例,最短需要24小时,而大肠菌群检测最少需要72小时。但餐饮行业具有即食性的特点,当化验结果出来,无论合不合格,就餐师生已经用餐完毕。如果不合格,很有可能在化验结果出来之前,就餐师生已经出现食物中毒症状。因此,原始的微生物检测只能作为食堂加工流程是否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参考,而不能像食品加工企业一样,通过成品检验,不合格产品不予发货。因此,快速检测对餐饮行业来说,尤为重要。而快速检测设备试剂价格高昂,并不是所有高校食堂都会承担这笔支出。

最后,风险分析工作未开展。现有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对危害性分析的了解都比较片面,更不用说风险分析相关知识,同时更谈不上应用。

三、原因

1.生产者能动性未得到发挥。政府在将“风险分析”管理理念应用于食品安全管理中时,未能重视生产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将“风险分析”的管理理念融入高校食堂的日常生产经营之中。目前,我国“风险分析”的管理理念仅在政府监管层面得到运用,但说到底,食品生产的最直接的责任人是生产者,如何引导督促生产者生产安全的食品,如何遏制惩罚生产者生产不安全的食品是政府的职责之一。因此,风险管理仅停留在政府层面是不合时宜的,更为重要的是将之推广至生产者,发挥生产者的能动性,让生产者了解食品生产过程中的风险隐患,进行风险管理,如此才能确保成品食品安全。因此,政府要找好定位,科学设置管理思路和措施,提出要求,生产者执行,将监管力量放在源头,实施过程控制。

2.先进管理理念的培训宣传缺乏。造成风险评估范围小,风险交流主体参与少,食品安全管理理念信息普及程度差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培训宣传缺乏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首先,食品安全信息专业化强。在分工程度日益加深的现代社会,专业化已经成了重要的无知之源,“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重点不是简单的信息,而是要将专业术语变成老百姓能听得懂的语言,使大家理性看待食品安全问题”{7}。

其次,政府推广和普及先进管理理念的力度不够。对于高校食堂而言,很少有有关危害性分析和风险分析的培训宣传。

最后,政府部门现有风险分析相关信息分散,没有统一的信息平台,查找不便,与一线工作者联系不紧密,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不知道如何使用相关信息平台,用于指导实际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3.与先进管理理念相匹配的检验检测技术储备不足。检验检测技术储备不足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研究不到位,新技术新方法缺乏,与餐饮各关键控制点控制的快速检测方法有待进一步发展,尤其是采购环节以及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方法。以“地沟油”的检测为例,由于其成分的复杂性,以目前检测技术而言,仅能做到筛选,准确性不高。而微生物的检测耗时长,现有的快速检测方法同样存在准确度不高的问题。检验检测技术储备不足的另一层意思是已有完备的检测方法,但是由于价格、设备、人员等原因,检验检测工作未能开展。

4.人财物保障不足。当前,高校围绕“培养人”的目标开展工作,重学术轻后勤的现象普遍。这种观念,直接导致高校对后勤的重视程度不高,投入力度不足。尤其在物价上涨、用工成本不断增加,高校食堂办伙成本激增,但为了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响应教育部“质量不降、数量不减、价格不涨”的号召,高校食堂利润空间大幅压缩,食堂微利或亏本运营。在这种情况下,正常经营是各食堂的首要目标。当食堂都不能正常经营的时候,何谈食品安全,更不用说食品安全投入了。加之高校食堂大多职工文化程度低,食品安全专业人才缺乏,食品安全管理方法理念的进步任重道远。

四、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和原因分析,笔者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将先进的“风险分析”管理理念引入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之中,转变管理方法,进行预防性的管理,确保高校食堂食品安全。

1.建立责任制度,树立诚信意识。生产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高校食堂经营者对师生的食品安全负直接责任。政府要通过制度建设,形成以守法遵章为前提,社会道德为基础,企业自律为重点,社会监督为约束,诚信效果可评价,诚信奖惩有制度的食品安全诚信体系{8}。通过经济、政策、市场等各种手段,增强高校食堂食品安全保障的内在动力。行业协会也要加强管理,规范、引导、督促行业自律,营造食品安全诚信环境,培育食品安全诚信文化{9}。高校食堂内部要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度,将食品安全责任落实到人,督促从业人员不断学习食品安全管理知识,提高业务素质,严守职业道德。

2.加强培训宣传,建立人才体系。政府部门可依托各学校和食品安全管理专业机构,加强对监督人员、高校行政人员和食品管理人员等的食品安全培训,提高其食品安全重视程度和食品安全管理能力。结合行业人才需求,做好中高职及本科、研究生多层次衔接的学历教育,设置相关职业标准,引导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的职业教育,建立人才体系。此外,要加强食品安全科普宣传能力建设,整合专家、食品安全公共发言人等各种宣传资源,借助报刊、电视、网络、手机等交流平台,宣传正确科学的食品安全相关知识,从而推动食品安全管理方法不断进步。

高校食堂自身要建立培训机制,定期开展食品安全培训,强化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及普通职工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操作习惯。

3.加强信息交流,建立统一平台。政府部门要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还可设立统一的高校食堂食品安全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和定时通报、提供食品安全管理的工作情况和相关的信息资料,增加管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既方便高校食堂和就餐师生,了解国家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和各类预警信息,用于指导实际工作,又方便行政机关及时了解食品安全管理一线的具体情况,为法律政策的制定打好实践基础;同时,为公众的参与提供必要的条件。

高校食堂要时刻关注政府部门的各类信息,了解先进食品安全管理方法,在食品安全高风险时段要采取相应措施,防止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4.加强基础研究,加大投入保障。政府加强餐饮行业食品安全规律的系统性研究,加强食品安全隐患的识别能力,指导高校食堂对生产链中的食品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并能够采取措施对食品安全风险进行防范。

高校食堂要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加强食品安全方面人、财、物的保障。要加强自检体系建设,配备快速检测设备设施,增强检测能力。

同时,要主动学习接收先进的“风险分析”管理理念,结合餐饮工作实际,给政府的风险评估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另外通过实践,建立适合自身的“风险分析”管理制度。

五、小结

综上所述,当前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方法较为落后,究其原因,主要是生产者能动性未得到发挥、先进管理理念的培训宣传缺乏、与先进管理理念相匹配的检验检测技术储备不足以及人财物保障不足,因此,笔者提出了建立责任制度,树立诚信意识;加强培训宣传,建立人才体系;加强信息交流,建立统一平台;加强基础研究,加大投入保障等建议,以期将先进的“风险分析”管理理念引入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之中,转变管理方法,进行预防性的管理,确保高校食堂食品安全。

注释;

{1}杨明亮,刘进,彭莹.食品安全管理的三次浪潮.湖北预防医学杂志,2003(03):5-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27341-2009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食品生产企业通用要求,200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23811-2009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工作原则.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4}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心介绍.[3-24].http://.cn/Article/Singel.aspx?channelcode=B2957AD28C393252

428FF9F892D1EDE1811F73D8044090E5

{5}刘鹏.中国食品安全监管――基于体制变迁与绩效评估的实证研究.公共管理学报,2010(02):63-78

{6}张磊,穆海振,陆怡,等.上海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季节和气候特征分析.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9(07):330-332

{7}严卫星.食品安全风险交流要让老百姓听得懂.[3-25]. http://.cn/Article/News.aspx?id=19D26BB734F1B0D70

332C42CDE41C8FF82630C57C4F767DD

{8}北京市政府.北京市食品安全行动计划2011―2015. 2011

{9}国务院.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2012

第2篇:食堂食品安全问题范文

一、各乡镇食品安全管理站

按照自身职能职责,全面清理排查本辖区内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隐患,包括餐饮单位、食堂(学校食堂、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养老院食堂)、厨师队,对清理排查出来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隐患要求餐饮服务提供者立即整改,确保辖区内餐饮服务食品安全。

二、加强学校食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

近期检查中发现有的学校食堂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学校食堂硬件达不到要求,面积狭小,生产加工流程布局达不到要求,无冷藏保鲜设备及消毒保洁的专用设施设备,“三防”(防鼠、防蝇、防蟑螂)设施不全。

二是无餐饮服务许可证供餐。

三是原料采购验收、索证索票管理为落实;食物留样不符合规定;未及时清理过期、腐败食品;未将有害物品、个人生活用品与食品分开存放管理。

四是食品贮存不符合要求,没有专用贮存食品原料的场所,且没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食品原料。

五是经营禁止经营的凉菜。

六是食堂食品安全意识淡薄,食堂业主食品安全意识停留在按照以往经验来处理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上,食品安全意识亟待提升。

针对学校食堂存在的这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问题,各学校立即展开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自查,排查自身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隐患,严格供餐准入条件,引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意识强、责任心强、管理水平高的业主供餐,教育局近期将对各学校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情况进行督查,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期也将重点对学校食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进行监督检查,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将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第3篇:食堂食品安全问题范文

>> 食品安全自媒体监督:现状、问题及其法律规制 详述食品安全监督体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析 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现状及问题探析 食品安全问题现状 食品安全法律规制问题研究 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及刑法规制 食品安全法律立法现状及问题剖析 食品安全刑法保护的现状、问题及完善 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媒体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的监督作用 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及其刑法治理 我国食品安全犯罪原因及刑法规制研究现状 食品安全问题之管理缺失及法律规制 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问题及完善 关于食品安全现状及其食品分析检测研究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其食品分析检测新技术的应用 避税及其法律规制研究现状与启示 城市小学食堂食品安全监督的重点问题 食品安全监督中所见问题的探讨 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法律规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11]张美玲、罗忆,2011:《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传播特点和优势分析》,《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1期。

[12]中国投资咨询网:食品饮料行业广告投放超净利一倍多,网址:http://.cn/free/201205/shipin151440.shtml。

[13]中新网:蒙牛“陷害门”事件还原,网页:http:///cj/2010/1023/2607324.shtml。

[14]周甲禄,2006:《舆论监督权论》,山东人民出版社。

[15]Shayne,Bowman and Chris Willis,2003,We Media:How Audiences are Shaping the Future of News and Information. The Media Center.

Supervision of We Media over Food Safety:

Its Present Situation,Problems and Legal Regulations

Guo Lanying1,Shan Feiyue2 and Zhao Wenhuan3

(1.Political Science and Institute,Shanghai Finance University;

2.Law School,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3.Shanghai Branch,Ping An Bank)

第4篇:食堂食品安全问题范文

一、工作进展情况

1.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成立食品安全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把食品安全宣传工作列入全年的宣传工作重点,由分管宣传台党组成员黄醉千负总责,总编室、电视中心、制播中心等职能科室具体抓,电视中心、新媒体中心指派专人负责信息收集、内容编排和宣传报道,办公室人员负责创建工作联系与信息材料报送;年初与各科室签订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把食品安全宣传、食品药品广告监管、食堂食品卫生管理等内容落实到具体科室。制定了年度食品安全工作要点及宣传计划,大力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2.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____新闻》栏目对我县开展省级食品安全生产县创建情况进行动态报道,跟进报道省级食品安全生产县创建工作部署和食品安全治理,聚焦食品生产企业、食品交易市场和校园食品安全等重点环节和重要领域,关注乡镇部门“七个一”工作开展情况,大力宣传“三大一严”专项行动的措施、进展和成效。开设“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宣传专栏,以“尚德守法共治共享食品安全”为主题,重点宣传“三大一严”活动的内容、目的和意义,报道宣传周食品安全各项活动工作进展情况,宣传正面典型,反映存在问题,广播电视共播出36篇。注重新媒体平台宣传,“____广电”、“____”微信公众号推送食品安全信息41条。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安全生产月、“6.26”全国禁毒宣传日、食品安全宣传月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食品安全政策宣传和知识普及,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3.依托专题栏目,开展教育引导。《食品药品安全在您身边》专栏透过热点、焦点事件进行问题剖析和深度报道,播出有关食品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常识48期。在广播电视《卫生天地》、《生活与健康》、《农村大视野》、《科普大篷车》、《生态家园》、《健康大讲坛》等栏目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倡导健康饮食习惯,共播出112期;做好《食品质量检测周报》的工作,对不合格食品进行曝光,提醒消费者选购健康食品。

4.加强舆论监督,助力社会监管。《直击》栏目坚持问题导向、科学监督,深入一线曝光各类食品安全问题,通过追踪报道和回访报道,推动问题解决办理。组织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走进“民生热线”直播间,介绍部门具体职责,解读食品安全工作,在线解答群众关于食品安全的相关问题。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保健食品虚假违法广告整治行动,严格广告审查,杜绝了虚假违法保健食品广告的。

5.投放公益广告,扩大社会关注。广播电视全年播出公益广告《讲文明

树新风》“食品安全篇”和“添加剂篇”5000余条次,户外屏滚动播放“共创食品安全县,同享生态养生源 ”标语850条次。广播、电视、微信、网站、户外电子屏等平动,扩大宣传效果,提升社会关注度。

6.从严管理食堂,确保饮食安全。规范从业人员管理流程,按要求对从业人员进行的健康体检、健康上岗。实行食材的定点配送,落实人员抓好每天食材的查验,确保食材安全卫生。配合省级食品安全县创建,张贴《新食品安全法》、《创建食品安全县》等海报。在病虫鼠害繁殖高峰期,台内部统一开展灭鼠、灭蟑等“除四害”专项行动。严格执行食品卫生制度,抓好就餐环境卫生,确保饮食安全。

二、存在的问题短板

一是报道形式不够丰富。宣传报道侧重会议、活动、政策及行业管理举措,对群众身边的食品安全问题和典型案例报道不够,报道形式单一,动员群众参与互动不够。二是舆论监督力度不够。虽然电视舆论监督栏目《直击》对食品安全问题有所曝光,但重在个案就事论事的报道,对问题根源及解决对策等方面建议性意见缺乏,影响舆论监督的效果。今后将加强与各乡镇部门通联,开展记者蹲点报道、体验报道,更好地反映群众最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引导。加强新闻曝光力度,重点突出涉及群众关心热点问题,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访谈,提高针对性和说服力。

三、2017年工作计划

发挥宣传引导和舆论监督作用,及时总结创建中的特色做法、监管成效和典型事迹,巩固省级食品安全县创建成果,努力增强食品安全宣传报道的贴近性、互动性,扩大传播效果和工作成效。

1.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食品安全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做好制度执行和问题整改。落实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抓好食品安全宣传、食品药品广告监管、食堂食品卫生管理等内容落实。

2.开设宣传专栏。在广播电视新闻中开设宣传专栏,跟进报道省级食品安全县创建成果和重点工作,及时报道

行政执法、监督监管和检查整治等动态新闻,宣传企业守法诚信经营、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食品产业健全发展的典型。结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食品安全宣传月”,做好活动报道。3.重视教育引导。依托《生活与健康》、《卫生天地》、《农村大视野》、《科普大篷车》、《健康大讲坛》等栏目开展食品安全知识、法律法规普及和案例警示教育。

4.强化舆论监督。《直击》栏目重视源头和重点领域监督,曝光违法违规问题,推动问题整改落实。策划“民生热线”上线,通过邀请相关部门做客直播间、组织专家下基层,解读政策法规,解答群众疑问,开展现场服务。

5.净化声屏荧屏。严格广告审查管理,抓好食品、药品虚假违法广告整治。

第5篇:食堂食品安全问题范文

关键词: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测检验

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餐饮服务行业也在迅速的发展,所以相关食品安全部门对餐饮服务食品监测检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餐饮服务食品监测检验一般就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食品的卫生情况进行抽样调查,这样不仅可以保证食品安全,而且还可以提高食品的质量保证。对于一些大型的就餐场所,就需要经常的进行食品监测检验,但是,目前监测检验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餐饮服务行业的发展。所以一定要探究一种新的监测检验方法,对食品安全进行监测检验。

1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现状

目前,食品的安全问题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社会问题,对食品进行检测检验的组织有许多,包括卫生安全组织、世界粮农组织等许多国际组织。对于食品安全的监测检验,许多发达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促使完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近几年,我国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方面不断地进行改革尝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在2009年出台[1],这部法律初步明确了分工负责与统一协调相结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建立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机制以及食品安全评估机制。各级政府按照相关的规定不断的对监管机制进行完善,希望有效的促进监管能力,提高食品监管水平。

自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始履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职责以来,开展了许多的食品安全调查以及评价工作,不仅对食品的佐料进行了监测检验,而且对食品的安全也进行了监测检验以及评价。为了食品监管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政府不断的对食品安全监管机制进行规范。然而,目前我国的食品正处于一种安全风险高发期状态,影响食品安全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食品安全仍然存在着隐患。

2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测检验的必要性

近几年来,我国不断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媒体对餐饮食品安全的报道越来越多,其中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包括瘦肉精、口水油等,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从而使群众对食品安全问题充满了担忧。根据相关研究部门的调查显示,近几年全国产生的大多数食源性疾病中,其中有70%~80%是发生在餐饮行业。一直到2009年,全国的食物中毒事件中,餐饮行业的中毒为51起,中毒人数为2821人,中毒死亡人数为5人,与往年相比较死亡人数增加了3人[2]。目前,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涌现,促使人们更加注重食品安全。

餐饮消费环节是市食品供应的最末端,是整个食品生产以及加工中,所有不安全因素集中暴露的环节。食品安全问题一次又一次成位社会大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加强食品监管机制建设,是政府所要探索解决的问题。食品安全监管不仅关系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还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新形势下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测检验,是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基础性工作,不仅要及时的对餐饮食品安全机制提供科学的依据,而且还要为地区食品安全进行有效的评价。由于条件的限制,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测检验工作还没有得到大力的推广,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监管机制,政府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测检验很有必要。

3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控制以及监测检验

餐饮服务活动主要指的是给消费者提供及时加工的食品、就餐的场地以及良好的服务等活动。我国餐饮经营者的管理水品很低,对于食品的安全意识以及风险意识很薄弱,在对食品原料的选择以及加工过程中,不注重卫生问题,导致餐饮行业的发展出现参差不齐以及操作不规范的现象[3],这就给餐饮食品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特别是在大型的用餐场地,食品安全风险发生率比较高,例如,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等。目前,政府推广使用HCCCP全程监控体系,这种体系主要是通过政府立法、在企业实施的一套食品安全控制,HCCCP全程监控体系以科学为主要依据,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对食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评估,将食品的安全生产以及消费,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应用HCCCP全程监控体系,可以有效地将食品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4 构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测系统

在食品安全新形势下,一定要保证食品安全监管技术以及风险评估具有一定的准确性,进而才可以了解餐饮服务安全风险的管理是否有效。根据食品安全新形势,构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测系统,各级检测检验机构应该具备相应的监测检验技术以及信息交流平台,面对突发的食品安全事故,作出及时的反映,还应该对食品安全有一定的评估能力。因此,各级检测检验机构应该适应餐饮食品监管机制的发展,要对餐饮食品安全工作进行一定的调整,政府应该将检验餐饮工作的模式转变为分析餐饮风险的工作模式[4],这样不仅可以提升餐饮服务的安全控制能力,而且还可以提升餐饮服务的水平。政府应该对餐饮监管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学习,不仅要完善监管的基础设施,而且还应该提升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测检验的能力,这样就可以满足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的需求。相关检测检验部门一定要注重提升检验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监测检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食品安全监管的新形势下,政府应该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机制作为食品安全评估的基础,不仅要快速提高食品监测检验的能力,而且还要积极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的评估,同时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监测检验的力度,这样才能促使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得道一定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丁宏,崔生辉,权娅茹,等.论新形势下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测检验[J].中国药事,2011,25(6):527-530.

[2]孙悦.论新形势下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测检验[J].中外健康文摘,2014,(25):48-49.

第6篇:食堂食品安全问题范文

一、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千家万户。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多得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食品安全不同于过去常讲的食品卫生,它涵盖了食品的卫生、质量和营养等相关内容,要求食品的生产(种养殖)、加工、包装、运输、贮藏、销售等各个环节都要安全,既包括过程安全,也包括结果安全和未来安全。也就是说,食品从生产、加工到消费的全过程都不能存在可能危害或者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食品食用以后不能给消费者造成生命健康危害,或者留下健康隐患。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很突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市场主体因受利益驱动,不择手段追求效益,使得食品质量下降;二是广大消费者的安全意识越来越强,因此对这一问题格外关注。从“毒韭菜”到“红心鸭蛋”,从食用油到炸鸡翅,从速溶茶到儿童奶粉,被有关部门查出的、被媒体披露的有毒、有害和假冒伪劣产品,几乎涉及所有食品种类,可以说是令人“举箸四顾,无不惊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毒有害”。农(畜)产品生产中不合理使用农药、兽药、化肥、激素,加上环境污染加剧,使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在农(畜)产品中,食品安全从原料开始,便受到严重的威胁。二是“不干不净”。部分食品生产加工储存销售过程达不到要求,食品受到污染,引起微生物大量滋生,卫生指标超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超出国家强制标准的规定。三是“乱添乱加”。部分食品加工中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防腐剂,甚至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人工合成色素和其它工业添加物质。四是“不明不白”。大多数小作坊生产加工出的食品无标签、无商标、无标识;个别较大企业的食品质量和安全标识标注的也不是很清楚。五是“掺坏掺假”。极少数见利忘义的造假分子,在利益的驱动下,故意生产假冒伪劣食品,用病死畜禽加工熟食肉制品,用工业酒精勾对制造白酒,等等。

食品安全问题危害大、影响大、损失大。它直接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据专家估算,我国每年食物中毒例数至少在20--40万人。现在有一类病,叫“食源性疾病”,也就是“吃出来的病”,因为食品不安全导致的隐性中毒越来越多。如当前比较突出的“亚健康”问题,也和食品安全有关。它直接影响食品市场竞争秩序和食品产业健康发展。一方面,安全隐患、质量低劣但成本低、价格便宜的食品,会将质量好、价格高的食品挤出市场,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另一方面,食品安全问题一旦暴露出来,就会在广大消费者心中留下阴影,破坏产品形象,给地方经济造成损失。它直接影响社会稳定和谐。食品安全问题影响社会公共安全,由此导致的突发事件越来越多,直接造成社会稳定,也会影响人们对政府的信任,影响社会的和谐。

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使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让群众的生活质量随着经济发展而提高。我市是人口大市、农业大市和食品工业大市,农产品基地、食品企业和市场众多,且毗邻京津,担负着首都主要“食品加工供应基地”的职责,抓好食品安全工作更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对于食品安全问题,我们怎样重视都不为过,怎样加强宣传都不为过,采取怎样的工作措施都不为过,对出现问题的事和人怎样严厉处理都不为过。抓食品安全就是在抓经济、抓发展、抓和谐。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抓好食品安全作为履行政府职责的“德政工程”、维护群众利益的“民生工程”、发展壮大食品产业的“产业工程”来抓,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真正把这件大事抓在手上,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会上印发的《保定市2007年食品安全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我市食品安全工作的总体思路、工作重点和目标、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汝涛市长宣读的《保定市地方特色食品专项整治规范实施方案》,对专项整治规范活动又做出了专门安排。总的要求是,实施食品安全工程,把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管结合起来,把严格执法与科学管理结合起来,把打假治劣与扶优扶强结合起来,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不断提高全市食品安全水平。这里我特别强调四个方面。

第一,要管住重点区域、行业、品种。今年全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是从企业抓起,向农村延伸,做到百姓身边。要管住重点区域。农村、城乡结合部等区域监管工作力量相对薄弱,人们安全意识相对也差,最容易出现问题,要切实加强监管;农村集贸市场、蔬菜集中生产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蔬菜批发市场、食品批发市场、食品超市、建筑工地食堂、学校及医院食堂、学校及周遍、小作坊、小食品店、小餐馆、旅游景点等部位或场所,容易出现制假售假行为,要加大整顿力度。要管住重点行业。对农产品种养殖业、屠宰业、食品生产加工业、食品批发贸易流通业、餐饮业、进出口业等行业,要加大监管力度。要管住重点品种。把日常监管工作的重点放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粮、油、肉、蔬菜、水果、奶制品、水产品、饮用水、儿童食品等品种上。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安全问题,要采取高压手段,重拳整治,多杀几个“回马枪”,多使几手“杀手锏”,力争彻底铲除这些群众身边的食品安全隐患。

第二,要管住关键环节。一要管好种养殖。要重点加强对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监管,推动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开展对违禁药物滥用、药物残留的专项整治,建立健全完备的质量检测监控体系,坚决防止各类农产品和食品原料“带病”流入企业和市场。二要管好生产加工。要重点检查食品配料、添加剂、包装等方面的安全隐患,严防不合格食品、不安全食品出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要从长远出发、对未来负责,严把产品质量关、安全关,不贪蝇头小利,不搞“一锤子”买卖,真正把保障食品质量和安全作为企业的头等大事来抓。三管好流通销售。管住批发、零售环节是监管工作最后一道防线。要特别加大力度,建立严格的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加大对食品经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主体资格审查力度,严禁私发“人情证”、“关系证”埋下祸根。要做好食品进出口监管工作,既不能让不安全的食品入境,也不允许有问题的食品出口。

第三,要管好重要时段。春节、五一、中秋和十一等重大节假日期间,是食品产销旺季,食品种类品种多,食品销售摊位多,而且销售流动大、监管任务重、整治难度大。因此,一定要坚持日常监管和突击检查相结合,切实加大监管工作力度。当前特别要组织好春节期间的食品安全监管。要努力做到食品安全隐患“不过年”。努力不让有安全隐患的食品进入百姓的菜篮子,让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过一个欢乐、祥和、平安的春节。

第四,要保护和支持食品产业健康发展。食品产业一头连着农民的小康,一头连着市民的健康。一要保护好保定食品名牌和老字号。保定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拥有高碑店豆腐丝、槐茂酱菜、刘伶醉白酒、驴肉火烧等一批影响广泛的名牌食品和老字号生产企业,是我们的宝贵财富。这些产品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危害更大、影响更大、损失更大。因此,要倍加关心、保护和支持地产名牌食品和老字号生产企业的发展。当地政府和部门要多到这些企业转一转、看一看,帮助企业不出食品安全问题,帮助解决疑难困难问题,这就是在保护其发展。二要推进食品产业做强做大。我市食品企业众多,具备了加快发展食品产业的基础和优势。市委、市政府决定,将食品工业作为我市重点培育的四大成长性产业之一。各部门在加强安全监管的同时,要研究制定扶持食品工业做大做强的具体举措。重点要在两个环节上下力量,一方面要积极培育龙头企业,通过做强龙头,增强辐射带动力,提升产业档次;另一方面要围绕完善产业链条,抓好配套生产基地建设,壮大产业规模。在这两个方面,必须要拿出实实在在的措施。

三、确保食品安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食品安全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长期不懈抓下去。今天市政府与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签订责任状,目的就是要把食品安全的责任和意识传导下去,把实施食品安全工程的目标任务分解下去,确保我们对群众的承诺落地生根。

要加强组织领导。国务院规定,食品安全由各级政府负总责。各级政府一定要强化“总负责”的意识,发挥好“总牵头”的作用,把食品安全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来抓。各县(市、区)要建立食品安全工程组织领导机构,政府主要领导要经常过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亲自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分管领导要切实承担起责任,及时协调解决食品安全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对因工作不到位,失职失责,酿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引起群众强烈不满的,要严厉追究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领导责任。

要搞好协调联动。食品安全工作涉及部门很多,有的还是垂直部门,必须协调联动,形成合力。我个人认为,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职责划分不够科学,多头执法、各管一块,容易造成工作推委扯皮。解决这一问题有两个办法。一是尽可能的明确责任。各级食品药品监管局要认真履行“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重大事故查处”职责,切实承担起食品安全工作的牵头抓总责任。质监、工商、卫生、农业、畜牧等职能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责范围,按照已有的监管体系,落实有力措施,抓好各个环节的监管。二是复杂问题简单处理。责任实在分不清,就不分,出了问题“一窝端”,都有责任,都要处理。

要强化宣传引导。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项群众性的事业,必须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要加强对群众的食品安全宣传,提高广大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维权意识,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广大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鼓励广大群众举报食品安全的违法违规现象。要有选择地曝光食品安全典型案例,震慑违法犯罪分子,让不安全食品没有生存市场。

第7篇:食堂食品安全问题范文

关键词:企业食堂 食品卫生 管理策略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企业食堂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大部分企业对于食堂的管控相对来讲有了许多进步,但仍然有部分企业对食堂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松懈。甚至还有一些企业为了经济效益,随意将企业的食堂承包出去,导致出现员工食物中毒的情况,这不仅会影响员工的健康,也会给社会带来恶劣影响。为了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应该对企业食堂工作进行严格把控,确保企业食品安全。

一、食堂食品安全现状及问题

随着我国出现多起员工食堂中毒的事件之后,企业的食堂问题也进入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视线。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也是决定一个企业前进和后退的关键。而现今,作为与员工息息相关的企业食堂,却还存在有许多会影响到员工健康的问题。其中包括,第一,企业的食堂承包方过于关注己方利益,忽视了自身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作为食堂承包制的一些企业,基本是个人或者组织在对食堂进行管理。该过程中,其会想法设法降低材料购入成本,获取利益。例如,使用廉价的地沟油、坏菜、坏肉等,毫无管理制度可言,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伤害。除此之外,企业对食堂员工的管控也是尤为重要的。大多数工作人员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没有经过系统培训、没有健康证。甚至有经营者认为,食堂员工不需要什么文化和烹饪素质。反正大锅菜、米饭大家都会做,只需要招聘对薪资要求低的社会人员即可,导致聘请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最终结果是食堂在食物搭配上时常引起食物相克导致的食物中毒,或是使用发芽土豆、有毒蘑菇,频频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第二,食堂管理混乱,缺少应有的设施设备。比如,作为食堂来讲,消毒设施和冷冻设施是必须具备的。但有的企业为了节省成本,购入老化的、陈旧的设备,根本达不到消毒和食品保鲜的要求。甚至一些企业食堂干脆省下了购入设备的成本,不购入设备。导致食物细菌滋生,给员工提供变质的食品。而管理混乱则体现在,管理人员对食堂员工管理和监督过于松懈。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责任就无法落实到人头上。职责划分的不明确让食堂的工作一片混乱,这对重要的采购环节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二、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的创新策略

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创新策略主要包括,建立系统、合理的卫生安全制度,购进新鲜、健康、优质的食品原料以及对员工进行卫生安全培训等。具体如下:第一,管理者应结合实际,建立健全的卫生安全管理系统。在对员工进行系统培训之后,提高员工对食品的安全意识。同时认识到自己所在岗位可能会对员工们造成的影响,改进烹饪技术和错误观念。

第二,严格控制食品原材料。在采购原材料的时候,应该购入新鲜、健康、达到国家标准要求的原材料。食堂内经常出现的食物中毒现象的原材料通常是发芽的土豆、毒蘑菇之类的有毒原材料,还有过度使用国家严令禁止的食品添加剂之类。要培养员工,养成自觉抵制这类会给员工带来危害的原材料。

第三,加强对食具和员工所用器具的消毒和日常对食堂的监控程度。达到从源头消灭细菌、不忽略细节、全过程掌握食品安全度的目的。让员工们在工作中多多交流,当发现安全隐患时及时对其进行消灭和解决。将饮食安全工作进行责任分工,落实到人头上,提升对食品安全的把控。

第四,严格控制食堂承包问题。食堂的承包方对于整个食堂的运作的影响是最为直观和巨大的,这也直接决定了企业食堂的质量。因此,企业在挑选承包方时,应对其职业道德、从业经验等多方面进行了解和确认。让挑选的承包方在具有食堂管理知识的同时保证食堂饮食的安全和质量。做到营养又好吃。不能为了己方利益而忽视食堂的卫生和食品安全。

综上所述,食堂是众多员工用餐的主要场所,应该得到大力关注。因此,对食堂的管理尤其重要。企业和承包方的管理者都应该对自身食堂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只有加强自身的管理,运用创新的管理模式对食堂管理进行优化,才能真正起到管理的作用。对食品安全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食品的原材料选料、管理模式、卫生、消毒、食材搭配以及食堂员工人员管理。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到严控把控,才能做好食堂的食品安全工作。所以,食堂的安全问题是如今企业必须尽快解决的一个问题,要在食品安全上给员工一个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第8篇:食堂食品安全问题范文

[关键词] 食品监管;保障;百姓;饮食安全

1 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安全,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与进步。局领导倍感责任重大,始终将其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为了加强对餐饮业食品监管工作的领导,应根据人员岗位变动,及时调整了食品卫生领导小组成员,定期召开小组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食品监管工作。深入餐饮单位进行调研,及时解决监管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领导机制。对监督执法任务实施分级负责制,一级抓一级,把所有的责任落实到位。把监督执法责任落实到每项工作中,使每个卫生监督员都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量化执法任务,对监管对象的情况心中有数。对监督执法任务的完成情况及时开展评议考核,保证执法工作目标的实现。

2 自查自纠,强化监督,规范管理

目前,餐饮业主要以小型、个体摊点居多,因此食品监督工作存在面大面广,任务繁重的客观现状。为了落实好食品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应克服了存在的种种困难,充分发挥监督员的主观能动性,分片包干,责任到人从抓基础的摸底登记等入手,狠抓量化分级管理工作,首先由监督人员对所辖的单位逐个摸底调查,对那些具有代表性、基础条件较好和积极性高的单位进行登记率先垂范,并要求他们对照考核评分进行自查,找出自身存在的软件和硬件方面的问题,监督部门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在软件方面给予指导和纠正,被监督单位按监督部门的要求,投入资金改善硬件设施,两部门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有效地把量化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经过反复监督检查,得出只要企业负责人认识明确,舍得投入,监督员吃苦耐劳,切实做到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帮助被监督单位解决实际困难,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企业就会朝着卫生规范的方向发展,其次在日常卫生许可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卫生许可审查量化评分表对所有新发证和复核卫生许可证件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审核发证,并且在经常性卫生监督工作中,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实行经常性监督量化评分制度,从建立健全食品卫生管理制度,配备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完善卫生管理组织等方面入手,督促企业加大硬件投入,合理布局,增加卫生设施,改进生产加工条件,实行规范化管理。

3 建立和完善餐饮单位采购索证和验收制度。

采购索证制度是把好食品进货第一道关口的关键环节,既可以解决不合格食品的溯源问题,又可以控制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进入餐饮环节。对于发现的问题能及时溯源,跟踪处理,并向食品安全上游监管部门及时通报,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和蔓延,这既是法律法规的要求,又是保证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必要手段。通过不懈的努力,实现了餐饮业100%建立采购索证制度,并建立台账。实现了集体食堂、餐饮单位使用的猪肉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的目标。

4 扎实开展十项整治,保障饮食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是当今群众普遍关心,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食品安全问题随时可能存在于每个食品或原料之中,随时可能存在于每个食品加工环节的过程之中,我们决不可掉以轻心,必须时刻关注食品安全之弦,加之我市餐饮单位食品安全意识淡薄,食品安全诚信度低,基本卫生设施不全,行业食品安全质量有待提高,该局作为餐饮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深感责任重大,任重而道远,因此我们必须切实加大食品监管力度,在强化日常卫生监管的同时,积极开展各项专项整治工作。每个专项整治工作做到“七有”,每个专项整治工作均严格按照其整治目标、内容、工作要求,逐步逐项依法监督检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到期复查验收,对不积极整改的或整改后仍达不到规范要求的依法查处到位,在专项整治工作中做到“五个不放过”,一是整治检查一家检查不到位不放过,二是整治检查依一项未检查到位不放过,三是整治检查发现问题不放过,四是整改落实不到位不放过,五是整治查处案件查处不到位不放过。通过开展10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提升餐饮单位食品安全质量水平,保障了餐饮单位食品安全。

5 结语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从宏观上看,自然与人类的和谐至关重要,这个关系直接影响着整个人类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是整个人类同时积极努力才能够遵循的自然法则;从微观上看,无论是国家,还是各监管部门,乃至企业都应从百姓餐桌无小事的角度出发,完善政策、加强监管、提高意识;从个人的角度看,不能只等着国家相关制度的完善等来解决食品安全的本质问题,需要自觉环保、自觉加强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获取,时刻注意树立科学饮食观念,正确地处理好饮食、营养、健康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张淼,张振宇,贾洪峰等.我国餐饮行业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

[2]王世宏,王吉.小型餐饮单位的食品安全监管难点与对策[J].中外医疗,2009,28(34).

第9篇:食堂食品安全问题范文

关键词:食品安全;质量监管;对策建议

近日,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联合司法解释“严打”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并了几个典型案例:2009年某制酒厂用工业酒精掺兑自来水致5人重伤、6人死亡;2011年7月,某加工厂被曝其制作火腿的原料是病死猪肉,同时转卖病死排骨,引起人们的恐慌;2011年9月,济南某生物公司被曝其生产销售的油是经地沟油提练而成的,并通过某些粮油商售至周边的大排档、学校及工厂食堂、早点摊等,甚至波及某些食用油经销商。①

一、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

伴随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出现,我国司法机关积极介入并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但仍有许多企业为了追逐私利在这上面做文章,直至本文完成仍可看到许多食品安全事故的报道。

由以上事故我们不难总结,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食品的病源微生物污染:即因食品中细菌大量繁殖而导致食用者感染型中毒或因细菌繁殖产生菌毒素引起毒素型中毒;农用化学品污染:即在养殖、种植过程中,由于农户使用过量生长剂、化肥、农药等化学品而导致农产品化学物质残留超标的问题;环境污染物污染:即通过某些环境污染物质如:重金属、病原体、固体颗粒以及有害气体等,对食品在其各个环节千万的污染所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添加剂污染;假冒伪劣和过期变质食品的危害;有待验证的新生物技术应用问题等。

二、食品安全监管供给效率分析

1、低效的食品安全管制机构

我国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做了很多调整与努力,如:2003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成立;2007年,国家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领导小组成立;2009年,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同时强化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管制责任。这些调整在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方面起着有较为有效的作用,但近几年的食品安全事件仍然提示着我国在食品安全监管效率上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1)依然存在“管制真空地带”

虽然09年国务院设立了专门的委员会监管食品安全,同时强化地方政府的行政权力,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会出现“相关部门”踢足球的状态,说到底是权责分工不明晰。

(2)局部与大局易出现矛盾

地方政府鉴于有所作为的政绩压力,往往只根据本地区自身的利益而非全国大局标准制定相关规则制度,从而出现大局与局部政策有冲突的现象。

(3)行政协调存在困难

由于卫生部门、工商行政部门、质量监督部门等属于同一级别,对于卫生部门制定的标准,并不能有效的促使其它同级行政部门根据这一标准制定自己的政策,协调工作存在困难从而降低了监管效率。

2、残缺的食品安全法规体系

(1)难以避免的“监者自盗”问题

我国目前食品安全法规对监管者并未做过多要求,这使得监管者容易出现“寻租”行为,出现腐败现象,导致监管效果不佳,效率低下。

(2)处罚力度不够

仔细查阅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就不难发现,我国对食品违法的处罚力度较弱,甚至出现食品制造及销售企业违法成本低于其守法成本。这种现象不但无法约束食品生产者的行为,还会滋生其为了追逐企业利润铤而走险,进行违法行为,从而造成悲剧。

三、加强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对策建议

1、建立单一部门按食品类别全程监管的模式

“我国现在实行的是一个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实施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也就是说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主要是通过一个品种由一个部门负责、每个部门负责一个监管环节,这样的后果是行政协调力差、沟通低效、执法力度不够,而从导致食品安全监管效率低下。以前段时间曝出的餐饮业使用“地沟油”为例,火锅店销售给顾客火锅涉及到卫生、质检等部门,而其原料使用的油却又属于生产环节,流通环节与生产环节分别由不同的部门监管,就会出现漏洞,给商家钻空子的机会;又比如医疗器械商不合格药品行为,由于医疗器械商的资质是由工商部门审核的,但其的药品由药品监督部门审核,有的公司并无药品资质却越界,从而导致各种安全问题,也是由于我国各监管部门合作存在间隙所造成的。

在此我国可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通过明晰监管主体的分工来提高监管效率。我国可以按食品类别建立单一部门施行全程监管机制,做到“从田间到餐桌”都监管到位,改变多部门同时监管却又谁都不管的问题。只有形成一种责任到具体机构、责任到具体单位、责任到具体人的机制,才能使得我国食品监管机制发挥其真正作用。

2、加强监管强制力,设立食品质量安全警察

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所涉及的已不再是商家道德问题,而是零容忍的违法行为。我国已加大力度打击不法商家的无良行为,但由于高利润、低犯罪成本的透惑,仍存在黑心商家顶风作案,食品质量安全事故层出不穷。对此,我认为我国可以设立食品质量安全警察,专门负责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以便更有效的打击食品安全的违法行为。

专门设立相关警察,可以集中力量打击各种造假行为、偷机行为。对于重大刑事案件,可以设立“专案组”,组织有经验、有相关知识背景的人员进行深入调查,将整个行业链中各个环节出现的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部门彻查清楚,并公示结果,提高违法成本,使得那些想钻空子的厂商必须放弃通过偷机行为提高利润的想法,从而有效制止食品安全事故的频发。

3、完善食品质量安全法律体系

我国不仅应当汲取目前国际通用的食品质量安全法典,还应该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相关立法经验,学习其与时俱进的立法基本理念,不断保持对外的汲取学习和交流合作,采用国际社会通用的食品质量安全指南和标准,从而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相法法律体系。

4、加大对食品质量安全违法者的惩罚力度

面对食品行业里面出现造假屡禁不止的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于造假换来的巨额回报来说,对造假者的惩罚力度远远不够,且违法的罚金显得微不足道,因此现在的法规不能起到惩罚作用。

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要完善食品安全抽查机制,增强抽查力度和次数,并对制假企业和个人依法严重处理,不能宽容,并对违法情节特别重大的,应该提交司法部门,从而保持打击的高压态势,且提高处罚的罚金数,从而极大的制止不法商贩的违法行为。(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参考文献

[1]周小梅.食品安全管制长效机制经济分析与经验借鉴.[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176

[2]周洁红,黄祖辉.食品安全特性与政府支持体系[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3,(9) :13- 15.

[3]张晓勇,李刚,张莉. 中国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切――对天津消费者的调查与分析[J]. 中国农村观察,2004,(1) :14- 22.

[4]食品安全学.钟耀广[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2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