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口腔医学本科培养方案范文

口腔医学本科培养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口腔医学本科培养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口腔医学本科培养方案

第1篇:口腔医学本科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口腔医学技术;岗位胜任力;职业素养;专业教学;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R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9)03(c)-0141-03

胜任力一般指的是某一工作中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潜在的深层次特征[1]。临床岗位胜任力是指医疗服务中熟练运用沟通技能、学术知识、技术手段、临床推理、情感表达、价值取向和反思行为,以求所服务的个人和社区得到优质服务[2-3]。口腔医学技术是一个朝阳专业和产业,该专业的毕业生是到义齿加工企业、矫正修复体公司、口腔医疗器械公司从事义齿研发和制作、工艺的发明和改良、口腔设备及口腔材料发明和改进等工作。这就对口腔医学技术本科专业的毕业生提出了新的岗位能力要求。该专业毕业生不但要熟悉口腔和牙齿的解剖生理功能特点,更要有熟练的动手能力,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思路并最终解决问题。专业培养的目标和手段要紧密地和产业企业的要求结合起来,不能培养眼高手低的理论高材生,也不能只是企业流水线上的熟练工人。经过深入企业调查,和企业管理人员访谈,构建和确定口腔医学技术本科毕业生的最核心的岗位能力为:①复合型理论知识,要熟悉口腔医学尤其是牙齿颌骨的形态功能等,也要熟悉高分子化学、材料学、美学等方面的理论;②熟练的操作技能,懂操作,会操作,能够解决实践中的问题;③以沟通、审美、合作、创新为主的综合能力。

我国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起步较晚,口腔修复技师主要靠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培养。改革开放将口腔瓷修复技术,钛铸造技术,精密附着技术,种植义齿修复技术,CAD/CAM技术引入我国,带动了口腔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随着人群口腔保健意识和口腔治疗水平的提高,社会在需要高素质口腔医师的同时,也需要高水平的口腔技师。此外,随着医疗高分子化学、口腔材料学、口腔设备学和口腔美容学等学科的发展,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义齿公司的技师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往我国口腔医学技术人员的培养层次低,专业相关知识、专业操作技能、自我知识更新和适应行业发展变化的能力等即岗位胜任力与岗位要求相距甚远,不能适应专业发展的新要求。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本科教育急需发展,2005年,四川大学率先面向全国招生。口腔医学技术本科专业培养体系大部分院校还是参照医学培养模式即公共课程部分、专业基础部分和专业部分。而口腔医学技术是理学范畴,注重的是知识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的是实用型“技师”人才[4]。泰山医學院口腔医学技术本科专业2013年起面向全国招生,该校以胜任力为目标,对口腔医学技术本科专业教学体系进行了一些探索,总结如下。

1以岗位胜任力为目标导向,调整理论教学模式,夯实专业基础知识

口腔医学技术本科教育培养的是技师,既能胜任口腔修复、正畸工艺的各个流程和操作技术,又能够对实践中的如流程革新、技术发明、材料合成等进行思考,从而解决问题,促进口腔工艺技术的提升。夯实专业理论是胜任力的基础。通过课程体系的分段“整合”、教学内容的整体“融合”,使医学、工学知识在学生身上得到有机“复合”。我们在教学中不断调整课程体系:①打破三大块模式,融入更多的实验、见习、实践课程,精简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类课程,增设高分子材料学、医用分子材料学、美学、口腔医学美学、数字图像处理、口腔医学概论等课程,加大三大教学模块之间的衔接和融合。②实施模块化教学,将相关课程、实验重复课程模块化[5]。以口腔材料学为例,除前三章总论部分外,课程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分别为口腔内科学材料、口腔修复学材料。由于以上两门课均有涉及相关材料的实验课,所以可以删除口腔材料学实验课,将口腔材料学理论课拆分至两门课相应章节同时授课。③调整理论、实验课时比达1:2,更多地在实验实践中学习,培养动手能力。2以岗位胜任力为目标导向,培养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提升技能水平

学生的操作能力是其核心能力,培养出的学生必须能动手,会动手。围绕这一核心目标,逐步落实早实践、多实践、反复实践的原则:①实验教学改革,将可摘局部义齿工艺学、固定义齿工艺学、活动矫治器工艺学等课程教学搬到实验室中,以实验教学为主,在做中学,先预习,再到实验室实验,最后带着疑问和实验心得看书、看课件,教师答疑。②见习模式和见习方法的研究,开学初专业教育放到义齿加工中心或相关设备公司,大一寒暑假即开始预见习,学生到广州、深圳、东莞、青岛、日照、泰安等地的义齿加工公司观摩学习。③实习模式研究,大三下学期开始实习,更多的融入产业,实习时间延长至18个月。反复的实践,使学生对口腔工艺流程、义齿加工仪器设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具备了较高水平的技工操作水平和岗位胜任力。

3以岗位胜任力为目标导向,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培养口腔医学技术本科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是其基本能力。国内口腔技师的水平与国外优秀技师比较,最大的差距不是技术学习和应用方面,而是突出地体现在内在的人文知识、专业素质及基本功的欠缺上。学生的人文修养、美学修养、交流和沟通能力对其技能水平的提升意义重大。如技师加工的义齿,不仅仅是产品,更应该是艺术品,从美观、使用、舒适度、个性化等方面提升自己的水平。教学过程中:①开设医学心理学、口腔医学美学、修复工艺质量管理课程;②选修医患沟通、大学语文、奇石鉴赏等课程;③举办见习、实习讲座,请有关专家和技师现身说法,交流义齿加工过程中的好于坏、得与失;④鼓励学生参与教师和企业的科研项目。通过各种环节,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综合分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思维和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达到学生理论学习、实践能力、科学创新能力全面提高的培养目的[6]。

4以岗位胜任力为目标,办好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本科教育的几点思考

①口腔医学技术与口腔医学在名称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但二者理学学位与学士学位的区别对学生的就业方向、志愿报考等影响是十分重大的。是否考虑使用口腔工艺技术等名称也需广大同行讨论。

②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减少生源的流失。学生入学后,真正清楚口腔医学技术和口腔医学的区别后心理落差较大,转专业率高,如该校2013级转专业率为29.4%,2014级为28.0%,这说明学生对口腔医学技术的专业认可度不高。同时,口腔医学技术毕业生转行率较高,很多人对本行业满意度不高[7]。王洪生[8]指出,口腔医学技术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不一致的达到50.6%,62.7%的对目前的工作不满意或一般满意。入口和出口两方面都不甚满意,说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本科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人才培养方向和定位还需进一步的明确。

③是否设立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本科教育的准入制度,实地考察师资、实验培训条件、实训基地、图书等,严格本科办学的准入。口腔医学技术本科专业在2013年之前全国只有10余所院校开设,近几年有井喷趋势,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纷纷申请设置该本科专业,教学水平良莠不齐,培养的人才也不一定具备胜任岗位的能力,严重影响了该专业的社会地位。对这样一个相对精细化的朝陽专业,办学的准入要求是否要更严格、更苛刻。

④细化口腔医学技术本科教育的培养标准,加快研究生培养。目前口腔医学技术有统一的教育教学的标准和要求,按照高等教育和产业对接的要求,是否尽快组织高校、企业、毕业生代表进一步研究、细化教育教学标准。另外,口腔医学技术的研究生培养高校非常之少,加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会对本科教育起到一个促进作用,也会对其专业地位有一个提升,也会对口腔医学技术本科教育教学反哺,加快其发展。

⑤尽快完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本科教育的教材体系。目前还没有一套适用于该专业的全国高等教育统编教材。有的院校使用自编教材,有的使用高职高专教材,为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必须以胜任力为目标,精选、完善适合人才培养需要的专业课程及实验教材,形成知识配套、结构合理、内容协调、特色突出的口腔医学技术教材体系。目前,该校已编写《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教程》,拟编写《口腔素描学》和《口腔修复工艺质量管理学》等理论与实验教材。

⑥加强知识复合型教师队伍建设。目前从事口腔医学技术教学的教师主要都是临床修复的医生,师资队伍知识结构不能够完全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师不能只是理论型的教师,而是懂教学、懂生产变革、懂经济的知识复合型人才。理论知识要丰富,动手操作和科技变革的能力更要强化。选派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实践,同时聘请企业一线专业技师进校参与教学工作,逐步建成与企业联系紧密、规模稳定、人员互动、水平较高的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9]。

第2篇:口腔医学本科培养方案范文

【摘要】口腔临床实习教学是口腔医学教育的重要阶段,在实习阶段,临床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临床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口腔本科学生的培养质量。通过对加强临床操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注重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以期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口腔医学本科毕业生,适应社会需要。

【关键词】口腔医学;临床能力

口腔临床实习教学是口腔医学教育的重要阶段。通过一年的临床实习,要完成从单纯学生向医生的改变,使学生进入临床后能够运用所掌握的医学知识正确分析判断并解决所遇到的医学问题,对疾病的进行诊治,提高临床能力。学生经过毕业临床实习后能适应社会的需要,适应医学模式从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模式改变和发展的需要,传统医疗模式向现代医疗模式的转变,对口腔医疗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1.培养临床操作能力

口腔医学是临床学科中比较特殊的一门学科,它属于外科系统,对医生的临床技能要求高。在一年的临床实习中,要培养学生掌握必须的基本技能。本科毕业的口腔医学生应掌握并独立进行口腔常见病的诊治,包括口腔内科、口腔修复科,口腔外科,儿童牙科等常见病。培养的目标是具有扎实的口腔医学基础知识、口腔临床知识和技能的全科口腔临床医生。

实习科室要为实习学生创造有利的条件,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各种实践机会。带教老师要对病源进行筛选,为口腔学生提供数量充足、稳定、病种适宜的门诊病人,使学生能够有更多检查、诊断、操作训练的机会,确保实习效果和实习计划的完成,提高口腔临床实习的质量。同时规范临床诊疗标准,科室配备临床经验丰富、操作技术规范娴熟、理论知识扎实、素质良好的临床医生从事带教工作。带教老师应该规范示教,从医患交流、采集病史、临床检查、诊断、治疗计划、病例书写、临床操作等面面俱到对学生的临床诊治进行把关。

2.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所谓临床思维能力,是临床医师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对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逻辑推理、诊断与鉴别诊断,从而找出主要矛盾,制定治疗方案,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临床实践中通过不断培养得来的。刚进入实习阶段的学生往往理论抽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临床思维具有一定片面性和主观性,学生们会照搬书本理论,犯教条主义的错误。

为了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每两周一次为口腔实习学生安排临床讲座,由教学经验丰富,临床知识扎实的老师主持。讲课时应尽量减少教科书内容的重复,而应以横向联接内容为主。因为学生学习临床理论课时大多按教材章节,系统进行纵向联接;而临床诊断疾病时,需要学生具有横向联接的临床知识和思维方法。同时带教老师可以留一部分内容给实习学生自习,定期组织学生讨论自习的内容,督促学生不断复习和巩固,不断完善更新知识,提高分析解释不同病例的思维能力,且能及时将理论合理运用于临床实践。使学生学习的独立性、积极性与主动性在问题的探讨过程中得到激发与提高,利于学生终身自学能力的培养[2]。

临床病例讨论,也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整个分析讨论过程应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则起诱导、深化讨论和纠正错误的作用。通过这种临床病案讨论,训练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起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和巩固课堂所学的作用。

3.培养与患者沟通的技巧

"所有医生都必须学会交流和人际关系的技能",这也是要求口腔医学生养成良好沟通能力,做一名合格医生。

现代医疗模式的做突出特点是把过去"以诊疗疾病为主"的粗矿的治病救人模式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思想。患者可以自主择院、自主择医、医疗过程知情,这对医生素质和服务理念提出更高的要求。带教老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医患沟通能力相关知识的传授,时刻注意学生医患沟通能力,要将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渗透到每一天的临床教学工作中去。学生面对患者往往怕说错话、做错事,易产生畏惧情绪。带教老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帮助他们在患者面前树立医生的形象,要时刻了解学生临床能力和心理状况,出现差错及时纠正,尤其在医疗纠纷不断的情形下,极端时学生会采取避免与患者接触,说话的消极做法。带教老师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要适时表扬和鼓励,使学生树立信心,乐于和患者沟通,多接触患者,多了解情况,及时全面掌握患者病情变化,拉近与患者距离。当医患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后,患者就成为医生的最好助手和老师,配合医生的诊治。

总之,本科毕业生的临床能力培养是多方面的,需要不断探索,使学生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更好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 周学东,石冰,于海洋.口腔医学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8,(1):8.

第3篇:口腔医学本科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 口腔 医学生 实习 临床实践 新模式

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交叉性很强的临床医学学科,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交流能力和社区工作能力等临床实践能力的训练,所以临床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口腔医学教学的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新形势下的口腔医学临床教学与过去的教学有很大不同,过去学生口腔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临床操作技能上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在病人身上完成的。但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相继出台,由于医学生未获得合法的医师资格,临床实践中在病人身上进行临床技术操作是不合法的[1]。这就限制了口腔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临床技能操作,影响了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

全国口腔医学教育研讨会提出,五年制口腔医学教育仍是我国较长时间内培养口腔医师的主体[2]。为了让我们的学生成为患者信赖的口腔医师,完成对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创新性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我们对口腔医学生的培养模式提出以下设想:

1 整合口腔临床医学课程群

目前对本科口腔医学生讲授的口腔临床医学课程,其中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预防口腔医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临床药物学及口腔正畸学等的理论课及实验课的部分内容有重复,有些实验学时不够学生不能按时完成实验。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授课学时,节约教学成本,我们设想整合口腔临床医学课程群,合理安排每门课程的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使各门课程相互联系、交叉融合、相互补充,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以及遗漏,合理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

2 充分拓展仿真头模在实验技能操作中的作用

目前,我们的仿真头模系统主要用于牙体牙髓病学、口腔修复学和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实验课教学。为了配合临床口腔医学课程群的实施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设想充分拓展仿真头模系统的使用,让学生在仿真头模上进行牙体牙髓、牙周、口腔修复、口腔颌面外科、口腔正畸等各种口腔临床医学技能的训练,模拟病人口腔环境进行规范的操作,让学生通过练习各种口腔诊疗器械的正确握持和使用、就诊时医患等,熟练掌握牙体预备充填、根管治疗、洁治术、印模制取、拔牙术、矫治器制作等操作的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使实验课操作更贴近于临床,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解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避免进入临床实习后出现恐惧心理和束手无策的窘境。

3 实行实验室开放

设想课余时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到实验室学习和研究。实验室开放的目的主要是开展大学生科研课题,让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学生进行口腔基本操作技能练习等,在实践中锻练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研究和动手能力。

4 组织口腔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设想学生三年级进入口腔临床课程后,动员和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和周末轮流到口腔门诊学习,安排他们预诊、协助拍X线片、做牙医助手、练习书写病历等。让他们早期接触患者,熟悉医院工作环境。医学生早期临床实践不仅可以增强对医学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拓宽了知识面,利于学生增加感性知识,提高临床理论教学的效果,对未来的临床工作起着重要作用。并利用“920爱牙日”、“科普宣传周”等活动积极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组织学生深入社区、企业、学校、敬老院进行口腔健康检查、预防保健知识宣传与咨询等社会实践活动。

5 构建口腔医学生实习前模拟临床诊疗全过程教学新模式

临床实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临床实践能力是人们根据医学发展不同时期的人才培养目标而定义的,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临床操作能力,即对临床技能的应用,包括病历文件的书写、手术及各类临床操作等,可以通过不断练习来提高熟练程度和操作水平。(2)临床思维能力,主要依靠人的大脑通过观察、思维、实践运筹等来完成,是实践能力的深层表象。(3)人文关爱及沟通技巧。因为医疗的对象是有生命的人体,所以医生必须善于沟通,赢得病人及家属的信任和支持。上述能力都必须通过临床实践获得,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必然的内在联系。同样的内容,由于临床思维以及医患关系等不同,可以在对病例的分析速度、结论的准确性以及预后的判断方面有截然不同的结果。因此,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要从这三方面入手,更应注重加强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3]。因此,我们在学生完成了口腔临床课程理论及实验室技能操作学习后,对学生进行实习前模拟临床诊疗全过程训练。具体设想如下:

5.1 临床实习前教育

设想安排教师为学生进行8学时的专题讲座,主要包括医德医风教育;常见医疗法律法规及医院规章制度;医患沟通交流的技巧;口腔专业医疗纠纷的特点及防范;口腔各专业学科的专业特点;无菌观念及无菌操作。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即将充当的角色,并对医疗环境、医疗仪器设备、口腔医学专业的临床特点等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做好进入临床实习前的充分准备。

5.2 利用角色扮演进行口腔医学生临床实习前训练

设想需要12学时,先由教师进行演示。其方法是:教师扮演医生,抽取1名学生扮演患者,扮演为患者的学生在扮演前可指定为一个具体的疾病,允许其针对该疾病阅读教科书10~15min,以使其把该病种的症状和体征尽可能多地套在其身上。然后扮演为“医生”的教师对患者扮演者进行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和家族史询问[4]。病史采集结束后,进行全身及口腔局部检查,写出病历摘要、诊断及治疗方案。示范结束后,把学生分成每2人一组,其中一个学生扮演患者,另一学生则扮演医生,进行指定某一疾病医生和患者的角色扮演,并写出病历摘要、诊断及治疗方案。该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熟悉询问病史的技巧、口腔检查的方法及病历书写的规范要求。

5.3 进行综合病历分析

综合病历分析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设想需要12学时。组织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编写80~100道病例分析试题及病例分析标准答案,试题包括所有口腔临床课程的常见疾病、多发病。让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分析病例,另一组学生根据标准答案给分析病例的学生打分,并纠正其诊断和治疗方案错误。该项训练的目的是培训学生对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水平,了解口腔专业疑难病例的处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4 结合仿真头模系统模拟口腔临床治疗全过程

口腔临床治疗步骤多,方法复杂、疗程长,需要多次复诊。根据口腔临床医学诊治的特点,为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在学生完成了病历书写、诊断及治疗方案设计后,我们将对学生进行综合临床技能训练。设想需要36学时,如学生的治疗方案正确,我们就让学生在准备好的仿真头模上进行首次治疗(动手能力培养),治疗完成后让学生在病历上写出治疗过程、医嘱及复诊时间,并向患者交待注意事项(综合、交流能力培养)。依次进行第二、三次治疗及病历书写、医嘱等直至整个治疗过程完成。如前牙急性根尖周炎的治疗方案是根管治疗。首次治疗应是应急处理,方法为在局麻下开髓,用拔髓针进行牙髓拔除,置药捻于根管,开放二日(动手能力培养),写病历、嘱患者注意事项及两日复诊(综合、交流能力培养);第二次复诊检查第一次的治疗效果,如疗效好行第二次治疗,即根管预备,方法为确定根管数、1~6号扩大针、扩大锉逐号扩大根管、测根管长度、用棉花针置药捻于根管、封闭开髓孔,写病历、嘱患者注意事项及1周复诊;第三次复诊检查第二次的治疗效果,如疗效好行第三次治疗,即根管充填术,手工或用机器将根管封闭剂及牙胶尖充填于根管,拍X线片如根管充填满就可完成根管治疗,写病历、嘱患者注意事项,整个治疗过程完成。该综合临床技能训练涉及牙体牙髓病、牙周病、预防口腔医学、儿童口腔医学、修复学、颌面外科学、正畸学等。通过临床知识的强化训练及在仿真头模上的技能操作,让学生能加强记忆,熟悉各专业的临床工作流程,掌握临床规范操作、严格无菌观念,尽快适应从临床前期进入临床实习期的各项工作,避免进入临床实习后因对操作程序不熟悉而引起不必要的纠纷,从而克服了学生的胆怯心理,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达到良好的临床实践能力培训效果。

总之,培养和提高口腔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是口腔医学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口腔医学生实习前临床技能和综合能力培养新模式的设想对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创新性实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钱金方.医学生临床综合能力培养的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6,5(2):134-135.

[2]周昌龙,张引成,胡浩屯.五年制口腔临床实习阶段面临的新问题和对策[J]. 北京口腔医学, 2004,12(3):169-171.

第4篇:口腔医学本科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口腔修复学;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属于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具有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管理与师资队伍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在中国高等教育转型的大背景下,我校对口腔修复学课程教学的各方面也进行不断的完善与改进。近年来,我校口腔修复学课程已经被确立为省级精品课程,这对提升口腔医学专业的教学质量,促进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现就如何构建高职口腔修复学精品课程作一论述,以供参考。

一、口腔修复学概述

口腔修复学主要是指研究修复人类牙齿问题与面部缺损、畸形的一门学科,属于口腔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更是该专业的难点与重点课程。就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口腔修复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牙周疾病的治疗、牙体牙列缺损或畸形的修复、颌面部缺损修复、颌关系异常的预防与修复、颞下颌关节疾病治疗等。而学生通过学习需掌握的修复技术主要有印模与模型、牙体制备、支架弯制、烤瓷与铸造、熔模制作、排牙、研磨与抛光技术等。

二、构建高职口腔修复学精品课程的实践策略

1.建设实训基地

为构建高职院校口腔修复学精品课程,促进该专业全面型人才的培养,首先需结合院校实际发展情况,建设口腔修复学实训基地。第一,实训基地的建设面积尽量要大,保证基地能够满足院校口腔医学专业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第二,利用高新技术,完善与口腔修复学精品课程相关的先进实训设备,及时更换旧设备,添置新设备,同时灵活地应用高科技,保证先进设备、技术与教学融为一体,进而有效化解该课程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提升教学效率;第三,结合精品课程的要求和实训基地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实训项目,使学生能够在实训基地中根据项目指导灵活地进行实践训练,从而为学生临床操作打好基础。

2.强化师资队伍

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构建高职口腔修复学精品课程的前提下,必须强化师资队伍,使该专业具有一流的师资力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有如下几点:第一,聘请高学历、高素质、技术佳、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为口腔修复学专业授课,以提高教学质量;第二,聘请国内外口腔医学院的知名教授、口腔专家定期为高职院校教师进行授课,并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就口腔医学知识展开探讨,以便提高院校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水平;第三,通过不断进修与职称考核,使院校口腔医学专业的每位教师都具有双师资格证(即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证与教师资格证),保证师资力量雄厚,使学生与家长对教学质量放心。

3.建立网络资源共享平台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授课模式也变得多样化,传统授课只是采用单一的方式教学,但通过网络,目前已经有远程教学、视频观看学习、资源共享等方式。因此,在构建高职口腔修复学精品课程的过程中,建立网络资源共享平台进行网络课程建设,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开始关于口腔修复学的网络精品课程建设,通过互联网共享详细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在课余也能够学习。若学生因各种原因缺课时,可以通过远程教学获取知识,这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需求,精品课程的设置也更加合理、先进。但是,也有很多高职院校的网络精品课程只限本校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精品课程的构建效果。因此,口腔修复学网络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还需不断完善与优化。

4.设计以学生为本的课程体系

“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是我国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重要教学理念,因此,在设计高职口腔修复学精品课程体系时,应该坚持“以生为本”“以学生受益为目标”的基本理念。第一,构建精品课程体系时,需征求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想法,依据学生的建议与评价,提高课程体系设置的合理性;第二,精品课程体系设计应该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为重要指标,以促进师生间教学相长、和谐发展为最终目标;第三,设计精品课程体系时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与教学方法,形成多元、立体、系统的教学体系。

5.制订全面发展型人才的培养方案

构建高职口腔修复学精品课程,需以培养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相结合的全面发展型人才为目标制定教学方案。摒弃传统的完全以教学大纲为参考的人才培养方法,结合日新月异的医学技术与社会发展需求,制定集“教、学、实践”于一体的综合型人才培养方案,使所培养的口腔医学专业人才能够满足社会的发展要求。

随着高等教育的转型与发展,构建高职口腔修复学精品课程已是必然趋势,但如何有效地构建与实践,仍是目前各高职院校口腔医学专业面临的难点。本文所提出的几点,希望能对促进精品课程的构建起到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树娟,等.高职高专口腔修复学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的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4):51-52.

第5篇:口腔医学本科培养方案范文

1导师制本科生科研培养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法

1.1导师遴选标准。导师为本院承担有课题的科研骨干担任,包含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课题涉及口腔肿瘤、组织工程、生物材料、生物力学、颌面部发育等多个研究方向。面向全院。大一至大五的所有本科生,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以学生自愿的原则参与,尤其是鼓励低年级的本科生积极参与,以贯彻本校“早接触、早实习、早科研”的三早理念。1.2导师与学生的双向选择。导师的研究方向和招生要求后由学生根据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自主选择1~3名导师进行面试。面试环节包括简历制作、演示文稿制作、自我介绍、导师提问等,以提高学生的自我展示能力。随后导师表明招生意向,学生根据面试结果再进行选择,实现了导师与学生的双向选择。1.3培养过程。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每年举办1次,故培训时间至少为1年。待下年培养计划开始时学生可自由选择继续跟随当前导师或更换其他导师。初级阶段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文献阅读,参与组会,了解导师当下课题的进程;中级阶段鼓励学生进行综述的书写,追踪研究进展,提出科学问题,书写开题报告,进入实验室参观学习实验方法,协助导师课题的完成[6-8]。鼓励有能力的学生承担导师课题的子课题,自主选择课题方向、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课题后期学生可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统计分析、论文书写并进行投稿。实验经费可来源于导师课题经费及大学生科研设计大赛的奖金。

2导师制本科生培养计划的经验分析

2.1招生数量。在招生数量方面导师多担任科研、医疗、教学,甚至管理多重职务,时间和精力极其有限,故应控制其指导学生的数量,每年不应超过2名。由于导师能在本科生身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十分有限,研究生作为导师制的辅助可弥补这一缺陷。研究生应选择研二、研三及博士等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的高年级研究生。研究生可在文献检索、综述书写、实验技能、统计方法等多个环节给予本科生帮助,以减轻导师的负担,也使本科生拥有了更多的学习机会。而本科生也可协助研究生完成其课题,成为研究生科研工作中的小助手。2.2加强沟通的必要性。本科生在接受科研能力培养的过程应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导师对自身关注度不足的情况下更应主动联系导师,主动要求新的学习任务。当在科研过程中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难题时及时向导师请教。积极参与组会,珍惜每一次与导师交流的机会。2.3科研项目的可行性和创新性。本科生单独立项时应格外注意科研项目的可行性,科研项目不宜过大、过难[9]。应充分考虑实验室的设备条件、实验技术支持,尤其是科研经费的数目和来源。本科生由于自身科研知识储备不足,很难对整个科研过程做出精准的预估,导师应在其立项过程中给予充分的指导和帮助。口腔医学本科生不应局限于口腔医学范畴,更应参与跨学科的科研项目,从而开阔视野、发散思维,为今后的科研道路提供更广阔的背景。导师也可来自于其他学院,可以是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等医学相关学院,也可包含物理、化学、生物跨领域基础科学学院。2.4本科生科研培养形式的多样性。单凭导师一己之力本科生很难得到系统的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的培养。除在本科教育中提供文献检索、统计学习、生物实验技能等基础课程外,学院还应定期举办科研训练营作为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辅助。在科研训练营中本科生不仅能在文献检索、统计方法等方面得到进阶学习,还能聆听科研精英的宝贵、真实的科研经验,了解当前的科研前沿及热点。2.5考核制度。由于缺乏明确、详细的考核制度,不同学生在不同导师的带领下在科研能力方面的收获差距巨大。随着项目的开展,加强对学生文献阅读、综述书写、开题报告书写、基础生物学实验技能等方面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将进一步督促导师和学生双方更好地完成科研培养工作[10]。

3小结

第6篇:口腔医学本科培养方案范文

口腔内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填鸭式”应试教育模式已经不符合时展的需要, 因此对口腔医学教育的全面改革已经刻不容缓。本人通过多元式教学方法在专科口腔内科学课程中的应用,形成了一些比较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一、 多媒体结合案例教学法在口腔内科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一)多媒体教学在口腔专科教育中的主导地位

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改进,口腔专业教学简单地重复既往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口腔内科教学的要求,而多媒体教学却表现出独特的优越性。

1.便于相关基础知识的复习 医学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反复的、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过程,尤其是口腔内科学的学习,涉及到很多相关学科的内容。例如:人体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免疫学、口腔组织学与病理学等。而现在的学生,存在着基础医学知识记忆不牢固等特点,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着口腔内科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在进行口腔内科学新课学习之前,完全有必要把相关的基础知识再复习一遍,以扫清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增强学生听课的针对性。在短时间内要复量的相关内容,如果再靠老师在黑板上的讲解复习,势必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影响口腔内科学的正常教学。

2.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激发学习兴趣 口腔内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口腔内科学教学方法是课堂上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然后再到实验室进行实践教学,这样做很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在口腔内科学教学过程中应辅助以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一个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是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音、动画共存,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直观性、立体感、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一方面避免学生因对教师长时间的单纯语言叙述讲课方式造成的疲劳、厌倦感,使学生能在新颖、愉快的接受信息传播中学习知识;另一方面学生边观看图像、动画边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有助于降低学习难度,达到深入浅出的目的,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3.增加课堂知识容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现在医学院校的口腔内科学教学几乎都面临着学时严重不足的现状。学时虽然严重不足,但讲授内容却不能减少太多,因为医学各学科、各内容之间都是密切联系的,砍掉一大部分内容必然会导致知识不连贯、不系统,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吃力。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节省了传统教学过程中粉笔板书、画图的时间,相应增加了教师讲解、举例说明和与学生交流互动的时间,从而扩充了课堂的知识容量,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引入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以德国教育学家M・丽根舍因、W・克拉夫基等所提出的范例教学思想为理论基础,是启发式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他的精髓不在于让学生强记内容,而是迫使他们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有利于系统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把系统学习和解决问题统一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能力,学会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使思维能力、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得到提高和发展。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 案例教学改革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充分体现学生是教学主体,要求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模拟解决实际问题,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而且学生在分析案例过程中会发现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们会带着问题来听课,进而改善了听课质量。案例教学不强调是否得出正确答案,重视的是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案例教学法的丰富内涵需要教师和学生投入大量的精力,真正地消化理解课本知识,使知识转化为学生能力。

2.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案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讨论,案例教学的成功有赖于学生的课堂参与,又与学生认真准备有关。为了确保学生认真准备,规定平时案例报告占期末成绩的20%。通过案例教学,发现学生的组织资料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的综合素质有显著提高。

3.促进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 案例教学使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教与学不再是对立,而是统一的有机整体。学生消化理解课本知识,同时也督促教师对案例的深入研究和对本学科知识的精通钻研,提高了教学质量。

多媒体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在传统课本的基础上,深入临床实践,搜集和编写案例,教师向学生揭示课本的要点和难点,给学生提供线索,让学生总结案例。在学生分析案例过程中,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从而使学生既学到了必要的基础理论,又培养了实际能力,改变传统的以课堂、教材、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及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思维方式上进行彻底转变。作者在《口腔内科学》多媒体授课时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取得了一些实践效果。

二、“启发式+PBL+技能培训”在口腔内科学实验教学的应用

(一)启发式教学,加强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双边活动”,离不开师生双方的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的互动中,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堂实验课,教师不但教给他们专业技术,还要教给他们学习方法,启发和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教给他们如何处理医患关系的原则和技巧,教会他们如何分析病人的心理活动,解决病人存在的思想间题和心理负担,教师在实验带教中,处处以身作则,示教规范,总结学生的错误, 及时地把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予以指导,使他们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

口腔医学教育是开放系统,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实验课是深化理论认识的重要手段,是由n堂进入临床的桥梁,也是把医学生转变为医生的必经阶段。学生在实验课中获益多少,直接影响到临床工作的质量与水平,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为实验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因此,必须按照现代教育思想的人才观和新的医学模式,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跨世纪人才,一切从“提高教学质量”为出发点,不断开拓进取,探索口腔医学教育改革的新原则、新途径、新方法,切实加强实验教学改革,使口内实验教学水平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

(二)PBL法在口腔内科实验课中的应用

PBL法既是一种好的课程设置方法,也是一种深受欢迎的教学方法。PBL法应用举例Ⅲ类洞离体牙制备,模拟临床情景,设置焦点问题。女,30岁,主诉左下前牙变黑。现病史:前日照镜发现左下前牙唇侧变黑,无冷热刺激痛,无自发痛。查:|2扭转,|12间食物嵌塞,|1唇侧远中边缘嵴色暗黑,远中邻舌龋,达牙本质浅层,按(-),冷热(-),叩(-)。焦点问题:为什么|1唇侧远中边缘嵴处色暗黑?可能的诊断及诊断依据是?治疗原则?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美观问题、材料选择、牙髓保护、邻牙保护、洞形要求、充填及塑形要求等)。如何防止并发症(如牙体折裂、充填物脱落或断裂、继发龋,意外穿髓等)。通过以上问题的设置,建立前牙邻面龋与Ⅲ类洞离体牙实验的联系。学生人人参与,共同分析修改。方法:四个同学回答问题、设计治疗方案,四个同学修改方案,其余同学分析以上方案的优缺点,补充未尽之处,综合选择出最佳方案。教师最后讲解,逐指导操作。教师针对同学们的答案,将理论课中“抗力形、固位形原则”具体分析,融入Ⅲ类洞离体牙制备中讲解,并分析同学们综合选择的最佳方案的“最佳”原因何在,达成共识后,同学开始操作。这三步过程时间花费约30分钟。操作指导中围绕焦点问题所涉及的内容,及时指出学生操作中出现的失误,包括为顺利完成既定治疗方案,术者和患者应采用的,以及术中口镜和支点的使用技巧等。PBL法在理论课应用已为广大师生所欢迎,但在实验课应用较少见,口内实验课有应用PBL教法的基础。焦点问题的设置不仅使实验课从形式上更加贴近临床,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光荣感[1]有帮助,而且学生参与了诊断和设计治疗方案,提高了学生纵向的临床思维能力。另外,学生在实际操作时将离体牙牙合模型当成了患者,并围绕焦点问题更多地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怎样操作才能顺序完成既定治疗方案?”等。对学生来说,这种“思维+操作”同时进行的过程,实际上即是学生从“学习知识向临床过渡”的过程。

(三)加强口腔医学基本技能训练

口腔医学是一门技能性极强的临床医学学科,它的各种治疗多建立在临床操作的基础上。因此,在口腔医学教学过程中,除了加强理论知识的教学外,还应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实验课教学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如在模拟人头上进行牙体洞形制备和牙周洁治等,为今后在病人身上进行治疗及其他临床工作打好基础。

1.强化医疗文书基本功能训练。医疗文书的书写是临床工作和实习阶段不可缺少的训练内容。带教老师要从问诊、查体,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到治疗等方面给学生认真讲解,尽量给每个实习学生创造基本技能操作的机会,做到“一看”、“二帮”、“三做”,以此提高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及应变能力,为今后从事临床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常用诊疗技术的培训。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龋洞充填术、干髓术、根管充填术、洁治术等基本诊疗操作,强化消毒隔离观念,同时进行各种材料的调制、器械的准备等基本护理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3.常用器械的操作训练。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电动牙椅、各种牙钻机超声洁牙机、光固机、牙髓活力电测验器等正在临床上广泛使用,这就要求学生要熟悉口腔常用器械的原理和操作方法,使其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应用起来得心应手,避免由于使用不当增加病人不必要的痛苦,或造成医疗仪器损坏,影响医院的日常工作。

总之,多元式教学法避免了简单、重复和呆板,适应了当代青年多角度求知的心理特征,使教学环节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因此,必须按照现代教育思想的人才观和新的医学模式,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跨世纪人才,一切从“提高教学质量”为出发点,不断开拓进取,探索口腔医学教育改革的新原则、新途径、新方法,切实加强口腔内科学专科教学改革,使口腔内科学教学水平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

第7篇:口腔医学本科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口腔医学生; 实习质量; 因素; 分析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学习中的极为关键的环节,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反映。临床实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医学生的职业生涯。本文就目前影响口腔医学生临床实习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1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湘潭市口腔医院、湘潭中心医院及长沙市口腔医院实习的2005级湘潭职业技术学院口腔技术临床实习生共124人,同期实习带教老师28人,总计152人。

1.2调查方法:对上述调查对象在完成实习后进行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内容包括:找工作、实习兴趣、实习态度、老师素质、教学条件、教学方法、医院管理、其他因素。调查问卷统一印制、统一发放、统一回收,不记名。共发出调查问卷152份,收回有效问卷152份。

2调查结果

在收回的152份有效问卷中,按所占比例的高低,分别是:找工作43.4%(66/152)、实习态度19.1%(29/152)、教学方法12.5%(19/152)、老师素质9.2%(14/152)、实习兴趣7.9%(12/152)、教学条件3.9%(6/152)、医院管理2.6%(4/152)、其他因素1.3%(2/152)。

3讨论

3.1影响实习质量因素分析:

根据收回的152份问卷统计调查结果显示,占前5位的影响因素分别是:找工作、实习态度、教学方法、老师素质、学习兴趣,占调查总数的92.1%(140/152),而教学条件、医院管理、其他因素等则只占7.9%(12/152)。这说明找工作、实习态度、教学方法、老师素质、实习兴趣等是影响口腔医学生实习质量的主要因素。

3.1.1找工作:随着口腔专业招生人数的日益扩大,口腔专业类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了。尤其是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起点一开始就落后于本科院校的学生,因此,找工作的压力更大。为了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他们在实习的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寻找未来的工作岗位。这样一来放在临床实习上的精力也就分散了。特别是实习的最后半年,占用了学生不少的实习时间,耽误了实习机会。

3.1.2实习态度: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90后出生的,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相对比较优越,缺乏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精神。实习不主动,不尊重老师,不想动手的“三不”现象较为普遍。众所周知,内因决定外因,态度不端正,势必造成主动性的缺乏,只能被动的灌输;不尊重老师,耻于请教,从而有效的动手机会就少。这样的实习是不会有很大成效的。

3.1.3 教学方法:同样的学生,应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其结果大相径庭。口腔医学是一门动手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动手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实习的质量和将来的个人水平。因此在实习中,带教方法对学生的诊治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有的老师完全放手,任学生自己操作;有的老师不轻易让学生动手,而是让他们多看多想多问,到一定时间后再动手。前一类老师的带教方法,只注重“量”而忽视了“质”,效果并不好。后一类老师的带教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能真正培养出动手能力强的口腔医学生来。

3.1.4教师素质:带教老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常常会直接影响到实习生的实习质量。有少数老师对带教实习工作积极性不高,精力投入不足,教学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直接影响到实习质量。

3.1.5实习兴趣:临床实习的目的是通过诊治病人,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操作水平。而对实习的兴趣是直接影响实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对于职业学院的学生来说,绝大部分仅仅就是为了毕业后找个工作单位或自谋职业,而不是将来成为一名医学大家。由于目的不一样,兴趣也就不同。有的学生一下实习单位便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拉关系、找门路;有的学生对自己的未来信心不足,得过且过,无心实习,从而严重影响实习的质量。

3.2相应对策:

综合分析上述影响因素表明,口腔实习生的个人行为对实习质量的影响是占主导因素,外部原因如教学的方法、带教老师的素质等也同样是不可忽视的。为了提高口腔医学生的实习质量,笔者认为,首先应针对实习生个人因素着手,采取相应的对策。

第一、加强实习生的临床实习前教育。学校要从端正实习态度,明确实习目的,培养动手能力等方面入手,加强学生临床前的教育。努力培养理论基础扎实,临床思维及操作能力强的新时期口腔医学人才[1]。在进行岗前培训时,对学生要进行充分的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素质教育,促使他们勤奋学习,努力进取。

第二、合理解决临床实习与找工作矛盾冲突。如何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是大学毕业生不得不面临的实际问题。正确的处理这些问题,将对口腔实习生提高实习质量有很大帮助。笔者认为,学校应统一规定一个时间,组织用人单位来院校开展招聘活动;还可以针对性地选择部分用人单位到优秀的实习医院进行实地考察。进行双向选择,这样实习生就不用到处奔波, 浪费宝贵的实习时间。

第三、提高带教老师的带教水平。在接诊病人时,带教老师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但又不能完全放手不管。要注意学生在整个诊治过程中的表现。而且出现问题要注意不要当着患者训斥学生。同时,作为学生走上社会的第一个启蒙者,不仅仅要教他们如何做事,还要教如何做人,只有这样才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逐渐培养他们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善于与病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第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临床带教老师的素质对提高临床实习质量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带教老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思想素质对学生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身教重于言教,实习单位要把教学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不能把实习当作“副业”。要充分调动带教老师的积极性,同时,制定相应的激励方案,并给予切实地落实。

第8篇:口腔医学本科培养方案范文

1教学设计与方法

1.1教学对象

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2009级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本科学生的口腔修复学专业课授课中引入基于临床思维辩论模式的病例教学法,共计35名学生,以此为观察对象。

1.2教学方法的制定

基本模式和流程为:收集病例-发现问题-自学讨论-分组辩论-小结。在牙列缺损修复章节的知识初步讲解完后,引入基于临床思维辩论模式的病例教学法,设2次课,共5学时(表1),针对牙列缺损修复单元的知识进行整合,2次课之间间隔约1周,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准备。

1.2.1临床病例的收集和选择根据口腔修复学理论和实践教学大纲、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为主线,由带教老师合理选择牙列缺损的临床病例,要求病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灵活性,可有2~3种修复方案以供选择。在预约好的时间由带教老师带领学生对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和病历资料的收集,包括患者的主诉、现病史、既往病史;进行口内检查;记录检查结果;拍摄口内照片和需要的放射线片;制取石膏研究模型并转移颌位关系。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对临床的标准化处理流程有一个清晰地认识。资料初步收集完成后,由老师带领学生进行整理并制作病例汇报幻灯。其后,老师根据所选的病例再精选相关的文献资料供学生延伸阅读。

1.2.2教学实施辩论前1月给学生分发制作好的病例汇报幻灯、文献资料、讨论提纲,并布置思考题。鼓励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自行通过网络、教科书、专业参考书和期刊进一步搜集相关资料。将学生分为6组,每组的人数在6人左右,每2组组成一组辩论对手,由1名老师带领。各组内再由学生自行推选出1名组长,1名记录员。学生分组后随机抽取第二次课的一个临床病例准备辩论。辩论前由各组组长负责组织2~3次的组内讨论,同时列表整理患者问题,对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进行讨论的准备。记录员负责记录整理组内讨论时有价值的结果并形成辩论思路。在讨论过程中,老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的思路,分别形成正方观点和反方观点。同时注意引导讨论按教学要求逐层深入,避免跑题,老师应对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作相关记录并给予评价。第一次课的第一学时主要由教师对“牙列缺损修复设计原则”进行简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启发、引导学生总结一些必要的设计原则,进一步以一个临床病例引导学生实际应用这些原则进行设计并进行讨论。第二次课为临床病例辩论环节,首先各小组学生代表以幻灯形式汇报患者的基本病情、课前本组讨论的要点,分析病情并提出本组认为最佳的治疗方案,同时要引用教材及文献上的内容来提供依据。辩论对手则针对同一病例提出自己小组的意见。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双方观点的差异,2组互相提问并展开辩论。在回答问题环节,不同学生小组还要回答评委老师和其他听众提出的问题。最后,评委根据每组的答辩效果和回答问题情况进行点评。在辩论结束后,每组将总结和感受上传至修复科网络教学平台,由教学组长进行教学效果的分析和评价。

1.3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课程结束,以自填式调查问卷方式了解学生对于该课程的评价及建议。问卷包括封闭式及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采用Likert5点式量表,非常显著、比较显著、一般、比较少、非常少分别记为5、4、3、2、1分,5分和4分记为认同。采用不定项选择统计学生认为通过本课程自身的收获,并让学生按其程度排列前3名,分别记为3、2、1分,未列入前3名的因素记为0分。数据采用SAS9.2处理。等级资料用中位数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为了弥补调查问卷收集信息的不足,还对部分学生、带教教员以及参加旁听的老师进行了个别访谈,以便更全面的掌握来自学生和老师双方面的反馈。

2结果

共发放调查表35份,回收35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学生对辩论模式的病例教学法课程授课效果的评价见表2,除培养科研思维、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外,其他各条目的中位数均约为4。可以看出,88.6%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在提高表达能力方面有比较显著及以上的效果;82.8%的学生认为在提高查阅和分析资料能力方面有比较显著及以上的效果;77.2%的学生认为在促进积极主动学习方面有比较显著及以上的效果;82.9%的学生认为这种授课方式与传统方法相比可学到更多知识,80%的学生认为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方面有比较显著及以上的效果;62.8%的学生认为在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比较显著及以上的效果;没有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在激起学习兴趣方面效果少,48.6%的学生认为在培养科研思维方面有比较显著及以上的效果;74.3%的学生希望今后教学中继续应用这样的辩论模式的病例教学法模式。71.4%的学生认为采用辩论模式的病例教学法学习负担能够接受。学生的收获根据选择量从多到少排列依次是:提高表达能力、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查阅和分析资料能力、激发口腔修复学学习兴趣、提高幻灯制作能力、培养科研思维。根据收获对学生的影响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提高表达能力、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查阅和分析资料能力、提高幻灯制作能力、培养科研思维。

3讨论

第9篇:口腔医学本科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根管治疗术;临床教学;本科;实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6-0201-03

牙髓根尖周疾病是常见的口腔疾病,常常引起疼痛,可影响咀嚼功能甚至导致坏牙拔除。根管治疗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方式,已成为治疗各类牙髓病和根尖周疾病的首选方法。根管治疗术在口腔医学院校各层次、各阶段的临床教学中均将其作为必修的重要内容。由于根管系统的复杂性,根管治疗术的临床复杂性,操作技巧性很强,因此需要专业化的设备。虽然在口腔医学院本科生的专业临床学习中,牙体牙髓科的实习时间相对较长,但对于刚进入临床学习的实习生而言,根管治疗术仍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内容之一。如何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尝试通过对前期临床教学实践活动初步小结以进行探讨。

一、临床教学中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实习医生临床诊疗技能掌握不足,操作时间大幅延长

受患者张口及的限制,口腔治疗操作空间小,根管治疗更是在狭小的根管系统内进行,视野不清晰,且在操作中涉及的器械种类繁多,技术要求高,操作步骤复杂,不同患者不同牙位间的操作难度差异较大。常规情况下,根管治疗术需要2~3次就诊,花费2~3小时即可完成。

而实习医生往往对根管系统复杂性了解不足,对根管治疗操作技术的掌握有限,因此完成一例根管治疗所需时间大幅延长,就诊次数增多。在独立操作之初,实习医生完成1例根管治疗可能需要患者就诊4~6次,花费时间可能累计超过8小时。

(二)实习医生施行根管治疗术时并发症发生率增高

1.根管治疗约诊间急症。根管治疗约诊间急症是指根尖周病变在根管治疗开始后和继续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急性加重。患者在根管治疗后几小时至几天内出现疼痛和(或)肿胀,且患者生活也受到严重影响。患者需急诊治疗,由医生给予积极处理,如开放引流、去除充填物、口服止痛剂等,这样就使得疗程延长,治疗费用增加。不同学者报告根管治疗约诊间急症的发生率在4.2%~19.1%[1-4],而实习医师实习初期根管治疗病例出现的概率大为增加。

2.根管内器械分离。根管内器械分离是根管治疗中常见且较难处理的并发症之一。由于实习医生对根管系统的复杂性、器械材质及器械使用的认知不足、临床操作技术欠熟练、对器械应用练习缺乏、手法生疏等多种原因,因此容易发生器械分离。根管内器械分离可能导致治疗失败,而器械分离发生后的不当处理往往还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甚至引起医疗纠纷。

3.操作意外。操作意外主要包括开髓时出现侧穿或底穿、使用失活剂不慎泄漏导致牙周组织灼伤等。

不同牙齿受发育、增龄性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根管系统的形态和分布可能有较大的差异,如根管弯曲、根管钙化、根管数目和形态发生变异等,都会极大地影响临床治疗效果。

虽然在进入牙体牙髓病学临床实习前,实习生接受过临床前的操作训练。但这一阶段,学生主要是在实验室环境下在石膏牙、刚玉模型或离体牙上进行备洞、充填和根管治疗的基本操作训练,操作时手感与临床实际有极大差别,学生无法体会临床调节和观察口腔环境和周围组织的情况,进入临床后需要一个较长的适应期。

由于实习医生临床实践少,经验欠缺,对操作意外的预见性差,防范能力不强,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操作意外并无意识的加重损害。而操作意外的发生,往往对患牙的治疗预后造成严重的影响,可导致患牙拔除甚至医疗纠纷。

(三)患者对实习医生信任度低,依从性差

自进入临床开始,对于毫无经验的实习医生来说,就面临着从学生到医生的身份转变,既要将前期在课堂和实验室中学到的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与临床实际进行有机结合,还要学习与患者交流沟通。

接诊技巧、医患沟通技巧和操作技能的掌握都需要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但实习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往往与患者沟通不足或缺乏自信而导致患者的信任不足,对治疗计划接受程度低,因此实习医生诊疗期间,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要求更高。但往往有患者由于在诊疗过程中感知操作者手法生疏或诊疗时间过长而不能耐受,从而导致自行变更治疗方案、复诊失约或选择更换医生。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不仅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更会对实习医生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二、解决措施

在临床实习中,高水平的医疗质量是教学顺利实施的保证,也是以病人为中心思想的具体体现。因此,我们在本科临床实习阶段强调基础教育的同时,也针对根管治疗临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采取了多种方法,以帮助实习医生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减少治疗并发症,用更好的医疗质量来获得患者的理解、认同与支持,主要有以下几项措施。

(一)加强临床前期教学中仿头模上离体牙根管治疗的操作训练

重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于2014年入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重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教育的实验教学平台,承担重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基础实验课、口腔医学专业技能实验课、本科生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和本科生创新实验科学研究的训练任务,并承担重庆市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临床培养和结业临床技能考核、国家口腔执业医师技能考试等任务。同时也是多家口腔医疗器械公司,如德国VDW公司、登士柏的中国教学基地。

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均已在实验教学中心应用仿头模离体牙模型反复练习基本操作。在此阶段,实验教学中心依照教学大纲,增加了应用于根管治疗的离体牙数量以及根管治疗术中常用的器械和设备,严格按照临床实际进行操作,以求为临床实习奠定良好基础。而对于实习学生,如果学生希望能在实验室重复某个实验的训练,本实验中心也能予以特别安排并有专人进行指导。

(二)加强医学职业素质教育,提高接诊能力[5]

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医院医务科及教学办公室组织学生进行医德医风教育和医疗法规的学习。进入牙体牙髓病科后,教研室多次组织集中培训,进行临床前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思想和爱伤观念。学习医患沟通的方法和技巧,要求实习医生在治疗前要与患者进行谈话,告知患者病情、诊疗计划、疗程、费用、预后及相关注意事项等多方面情况,在患者知情同意后方能进行操作。术后还应及时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不适及处理方法,以便患者对可能出现的术后反应有所理解,避免误解和矛盾的产生。

(三)多种形式加强学生对根管治疗术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为了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由教研室安排教师进行专题讲课,有针对性地布置学生复习相关内容,使学生能够在专业知识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分专题向实习医生讲授根管治疗相关诊疗技术,如:牙髓根尖周疾病的影像学改变、弯曲根管镍钛预备技术、热牙胶根管充填技术等,并筛选典型病例提供给学生学习,指导和帮助他们对一些诊疗、操作技术的掌握。例如临床带教教师可以整理出典型病例的CBCT影像资料,在三维角度上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根管系统的复杂性[6]。此外,也可以让学生收集离体牙,按照根管治疗术的操作规范进行开髓、根管预备、根管充填等步骤,摄片了解其预备和充填情况,并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技能。

除安排教师定期进行临床讲座外,我们还安排实习医生定期进行病例汇报,就自己在根管治疗术诊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处理心得进行分享,由指导教师进行点评,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根管治疗术临床教学的质量。

(四)实施对初诊患者的筛选,建全科室内转诊制度

临床教学应该根据实习医生的操作水平选择适合的病例,循序渐进,由易到难。虽然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时积极性都很高,但如果一开始就接诊疑难复杂的病例,往往会影响实习医生的自信心,影响医疗质量,也不利于其操作技能的提高。

而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患者只有经过检查后才能确定是否适合实习医生诊治,但也可以由实习医生先行对初诊患者接诊检查并进行术前沟通交流工作,并在带教医师指导下接诊难度适宜的病例。带教医师可以根据实习医生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病例,因材施教;而对于较复杂的病例,应及时安排适当的医生接诊,以充分维护患者的利益,并使实习医生诊疗技能不断得到提高。

(五)加强临床指导,严格按临床诊疗制度进行操作

临床实习中,带教教师应该注意放手不放眼,加强巡视,对于操作中的关键步骤应由带教医师加强监督和指导,严格把关,使实习医生的各项操作具有标准化和准确性,减少医源性损伤引起的并发症。

加强指导也要求带教教师对实习医生根管治疗操作中所出现的并发症积极进行处理,对所出现的问题应及时组织学生进行病例分析、讨论和点评,使学生能够从教训中汲取经验,更快、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六)加强对学生临床实习的护理管理

护理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实习生操作时关键步骤的护理配合,如开髓时协助进行吸唾,以避免患者因频繁吐唾而延长操作时间;另一方面是护理配合调拌材料也能使实习医生操作更为连续,治疗效果更为满意。此外,护理管理中还应加强对根管器械的管理。镍钛根管锉等器械在使用中,由于材料的疲劳,可能发生器械变形而导致分离,如能及时发现器械的微小变形,器械分离往往可以避免。因此,在临床中,根管锉需要在使用前后仔细检查,如果发现器械形变要及时更换,并严格地记录使用次数,使用达到一定次数时予以更换,减少因器械本身疲劳所致的分离。

(七)加强学生对临床病人的管理学习[7-9]

管理病人是临床实习中的重要内容。通过管理病人,能使实习医生多方面技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实现从医学生到医生的转变。但管理病人不是简单记录指导教师的治疗方案或简单记录患者情况,而应该积极、主动地询问病史,了解熟悉病情,在教师指导下制订诊疗计划并付诸实施,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计划。治疗完成后,应及时整理治疗前后的资料并对患者进行追踪随访以评估诊疗结果,给予患者后续诊疗建议。实习医生只有在病人管理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够不断提高,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根管治疗术的临床技能相关知识。

三、结语

提高根管治疗术的临床教学质量,对口腔医学生毕业后的临床诊疗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在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诊断和操作技能,还应掌握临床新技术,加强医患沟通,减少根管治疗术中并发症的发生。通过在临床教学中不断发现和修正解决问题的办法,我院根管治疗的教学得以顺利进行,保障教学任务的完成,提高教学和医疗质量,也提高了实习学生根管治疗术的医疗质量和诊疗水平。

参考文献:

[1]Cheng Y,Cheung GS,Bian Z,et al.Incidence an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endodontic inter-appointment emergency in a dental teaching hospital in China[J].J Dent,2006,34(7):516-521.

[2]Mor C,Rotstein I,Friedman S. Incidence of interappointment emergency associated with endodontic therapy[J].J Endod,1992,18(10):509-511.

[3]皮根莉,尹仕海.根管治疗期间急症的相关因素及防治[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4,22(6):471-473.

[4]Bagán JV,Soler-López B;épico-Study-Group. Evaluation of the immediate post-operative procedure after dental interventions. 24 hours follow up study. Epico study[J].Med Oral Patol Oral Cir Bucal,2011,16(4):573-583.

[5]梁阔,王亚军,方育,等.临床教学中加强实习医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4,(9):180-182.

[6]Venskutonis T,Plotino G,Juodzbalys G,et al. The importance of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in the management of endodontic problems: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J Endod,2014,40(12):1895-1901.

[7]Wilson S. Management of child patient behavior:quality of care,fear and anxiety,and the child patient[J].J Endod,2013,39(3 Suppl):7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