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保健食品的现状范文

保健食品的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保健食品的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保健食品的现状

第1篇:保健食品的现状范文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疾病谱的变化,人们的健康保健意识逐渐增强,对保健(功能)食品的需求将大大增加。保健(功能)食品产业发展的经济意义和社会学价值将逐渐显现,发展保健(功能)是解决新世纪面临健康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解决我国民生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国外保健(功能)食品发展的一般情况

2006年,全球膳食补充剂(相当于我国的保健食品)的规模在680亿美元左右。而美国的膳食补充剂的市场大约为225亿美元,接近全球市场的三分之一;另外,功能(强化)食品为314亿美元,天然有机食品为236亿美元,个人健康护理产品为74.9亿美元,都居领先的地位。

美国膳食补充剂的历史开始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但真正快速发展期还是近二三十年,尤其是自1994年的《膳食补充剂健康教育法》出台之后。由于几十年来的反复宣传,美国人已养成每天吞服维生素丸的习惯,有超过2亿的美国人每天服用膳食补充剂,以此作为安全和自然的方法来维持健康和补充膳食营养的不足。自1991―2003年,这些产品的平均增长率在10―20%之间。

日本国民更倾向于服用食品形态的功能食品改善身体状况,而非服用胶囊或片剂。随着日本人平均寿命的延长,健康已成为日本国民越来越关注的问题。目前,日本是世界上平均寿命最长的国家,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医疗费用还会进一步增加。日本政府试图通过鼓励发展特定保健用食品(相当我国的保健食品)和营养功能食品等,改善饮食结构,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抑制医疗费用持续攀升。

近年来,欧洲人的用药观念正在发生一个明显的变化,即越来越转向草药治病,草药市场正在兴起。欧洲主要国家食品补充剂的市场为:英国、德国和法国。

在英国,维生素、矿物质及补充剂产品在店面交易中增长最快。有38%的英国成年人服用过此类产品,其中的75%是固定的服用者。膳食补充剂占到了药品店面交易的一半。维生素类、鱼油、月见草油等产品占了市场很大的比重。

2005年,法国膳食补充剂市场的市场份额大约为9.5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16%。最畅销产品为植物提取物、维生素、草药茶、替食型补充剂、减肥类等。调查表明:25%的法国家庭是膳食补充剂的服用者,47%的消费者偶尔服用,28%的法国家庭不了解食品补充剂。

德国膳食补充剂的市场较为成熟,这不仅是因为德国的政策相对宽松,也是由于德国人有食补传统。大约80%的德国人服用一种或多种补充剂产品,比例在欧洲是最高的。在植物类补充剂中,圣约翰草是最热销的产品。

二、我国保健(功能)食品产业的现状

(一)我国保健(功能)食品产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1、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升级

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观念升级,带动保健(功能)食品产业的发展。2008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已超过3000美元,城乡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平均增长幅度达到26.8%,到2020年居民的人均收入将比现在翻一番。这是一个巨大的购买力市场。到2010年我国城市化率将超过45%,人口城市化会带动生活方式的变化,对于功能食品的需求必然将逐步增加。

2、解决国民健康问题、降低医疗费用的重要手段

我国的卫生总费用1980年为143.2亿元,到2007年增长到10966亿元,猛增了76倍,人均达844元。许多调查数据显示,亚健康人群数量己占总人口的60―70%。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疾病及其危险因素,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突出问题,对我国的公费医疗体系和医疗保险事业提出了严峻挑战。保健(功能)食品产业的发展,无疑将使“预防为主”的理念得到深入贯彻,从根本上降低疾病的发生率,从而控制国家和居民用于疾病发生后的治疗费用。

3、有利于拉动内需和解决就业

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认为,每当功能食品行业实现3亿元产值,可以解决1万人就业,贡献4000万元税收,并减缓5亿元公费医疗负担。如按2008年我国保健食品实现1000亿元的销售额,将可解决330万人的就业,贡献133亿税收,减缓1660亿元公费医疗负担。因此,大力发展功能食品产业,有利于促进消费、拉动内需、增加税收、创造就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举多得的明智之举。

4、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向世界传播

随着我国保健(功能)食品产业国际化步伐的加快,独特的中医药传统文化与养生保健知识,将更快更深入地传

播到世界各个角落,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必将为向世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我国保健(功能)食品产业发展的现状

1、产业发展状况

药食同源,药补不如食补等观念,在我国传统饮食文化中根深蒂固、源远流长。早在上世纪80年代,保健(功能)食品作为一个现代产业,随着生理学、生物化学、营养学、生物工程、生物制药、植物化学、食品科学和食品工程等学科的发展以及人们经济收入和健康意识的提高,逐步发展起来的,至今仅有近30年的历史。在此期间,产业的发展尽管活力充沛,势不可挡,但其过程却跌宕起伏。

1986年,刚起步的保健(功能)食品行业销售额仅为20亿元。1996年《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等一系列法规出台,对功能食品的审批、生产经营、标签、说明书、监管及广告宣传等方面做出了规范要求。1998―2000年,功能食品行业经历了第一个高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上升至400亿元左右。但由于监管不力,产品质量不稳定和广告违规宣传泛滥,2000年后行业信誉受损,市场萎缩;2001年12月国家药品监督局《关于撤销中药保健品批准文号的公告》,撤销了1959个中药保健品的批准文号,2002年产业的发展进入低谷,市场规模下降到300亿元。2003年“非典”后,由于消费者疾病预防意识的提高,功能食品市场开始复苏,稳步上升。2007年达到600亿元,现今约有1000亿元的规模,成为我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世纪80年代末约有企业数100家左右,至今已发展至超过3000家。在这3000多家保健(功能)食品企业中,投资总额在1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只占1.45%,投资总额在1亿元以下、5000万元以上的中型企业占38%,100万元以上的企业占6.66%,投资l00万元以下的小型企业占41.39%,投资不足10万元的作坊式企业占12.5%。这表明,我国保健(功能)食品的生产企业以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成规模的大型企业较少。目前保健(功能)食品企业仍然面临着诸多的市场选择,适合其健康发展的市场和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

2、保健(功能)食品的审批和市场情况

自1996年3月15日卫生部颁布的《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实施以来,截止到2008年底,获批准的保健食品总数达9664个。获批产品中,国产9070个,进口594个,80%的进口产品来自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功能诉求主要集中在增强免疫力、营养素补充剂、辅助降血脂、缓解体力疲劳和调节肠胃菌群等五方面;产品剂型则以胶囊、片剂、口服液、丸剂等为主;原料以食药两用原料所占比例最大。

保健(功能)食品市场普遍存在取得批准文号多,上市流通产品少的现象。已经获准的保健(功能)食品中,在市场流通的仅占获准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除少数产品作为储备外,多数是属同质化、低水平重复和科技含量较低的产品;其中,功能类保健食品占据主导地位;营养补充剂占10.9%;普通食品形态仅占0.8%,倒数第一,这是一个值得引起重视的倾向。

3、我国保健食品的管理体系

《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及相关的部颁规章构成了我国保健食品的管理体系,其中《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规定了12项保健功能的评价程序与检验方法,2000年调整为22项,2003年5月卫生部又公布了《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新规范》,将受理的22项功能扩展为27项。

2005年4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颁布了《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并于2005年7月1日起实施,明确了对研发报告、配方原料及安全性的要求。同年还了《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等法规及相关文件。2007年,又相继出台了《保健食品命名规定(试行)》、《营养补充剂标示值等有关问题补充规定(征求意见稿)》等法规及相关文件。

2009年2月,我国《食品安全法》出台,其中第五十一条明确规定:“国家对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实施严格监管”,“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制定”。目前,在国务院领导下,各主管部门已在广泛听取专家、企业和各级管理部门的意见的基础上,正重新制(修)订我国功能(保健)食品法规和标准体系,以推动我国功能(保健)食品行业步向稳定、健康的发展轨道。

三、对我国保健(功能)食品产业未来发展的思考

(一)我国保健(功能)食品产业应与其他产业的发展相适应

2007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是7.07%,按工业增加值计算,其比重是7.17%,吸纳就业500万人,对GDP的贡献是3.5%,见表。2007年保健(功能)食品总产值为600亿左右,占食品工业的比重是2.1%,大大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对GDP的贡献只有万分之七,显然与其地位十分不相称。需要政策上的支持与鼓励。

(二)我国功能(保健)食品产业发展亟待创新

2008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已超过3000美元,表明我国健康产业将进入快速增长的机遇期。依据人民生活水平和世界健康产业发展程度推测,我国功能(保健)食品市场潜在规模应为2000亿元人民币左右。但实际上,近几年我国保健(功能)食品市场规模约为600―1000亿元人民币。知识创新的不足、管理体制与监管机制的不完善、企业发展机制的不健全等弊病影响了产业的发展。因此,功能(保健)食品产业发展亟待创新,包括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企业机制创新等多方面。

(三)以食品为载体具有中国文化与资源优势的产品,应成为保健食品开发的重点

功能(保健)食品的核心词是食品,不能丧失食品的本质,台湾这类产品占整体保健食品认证的60%,而中国大陆仅占0.8%,因此,以食品为载体的产品应成为今后保健(功能)食品开发的主流。

近年来,从天然动植物提取的活性成份如番茄红素、叶黄素备受关注,发展迅速,但目前我国这类功能(保健)产品还不多。我国有12800多种药用植物资源,但允许用于保健(功能)食品的仅有201种,其中“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也只有87种,凡名单以外的原料要作为“食品新资源”或“保健食品新原料”对待。然而,中草药是我国特有的天然资源,是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功能(保健)食品的好材料。由于我们的基础研究不够,加之工艺落后,研究水平已落后于日本、韩国。但这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应奋起直追的领域,需要进一步研究它的安全性、功效性,以开发新型的、中国特色的功能(保健)食品。

(四)信用体系与资源信息平台建设是保健(功能)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保健(功能)食品信用体系按功能可分为制度建设系统和服务系统。根据国家8部委的提纲精神,制度建设系统主要涵盖保健(功能)食品信用管理重点、信用征集与评价机制、信用奖惩和公示制度等。服务系统主要是技术支持平台,即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支撑信用信息数据库,提供信用信息资源共享。保健(功能)食品信用体系的建立可以从信用管理分类运行机制、信用征集与评价机制、信用奖惩和披露机制、完善企业信用体系数据库的建立等多方面进行。

第2篇:保健食品的现状范文

1.营养保健食品概念

营养保健食品目前尚无统一概念, 卫生部在《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中对营养保健食品定义:适用于特定人群, 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具有调节作用的食品;美国将保健食品定义为:含有生理活性成分, 具有促进健康或防治疾病的食品;日本将保健食品定义为:在特殊用途食品中附有特殊标志, 以保健为目的且食用后可达到该保健目的的食品。

2.营养保健食品的特征

营养保健食品具有以下特征: (1) 营养保健食品必须是食品, 具有卫生、无毒、无害、安全等一般食品具备的基本特征, 且具有形、香、色、味等感官性状, 同时还应含有一种或数种营养素, 但保健食品并不能作为提供各种营养素的主要途径; (2) 营养保健食品是为特定人群设计的, 其与一般食品的使用范围不同, 必须具备一定的保健功能; (3) 营养保健食品的主要目的是调节机体功能, 与药品不同的是, 其不能达到治疗标准, 虽然在某些疾病状态下可以食用保健食品, 但并不能代替药物的作用。

二、我国营养保健食品研发现状分析

2.1 婴儿营养保健食品研发现状

1.增强婴儿免疫力的营养保健食品

母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物质, 可提高婴幼儿抵抗疾病的能力。鲜牛奶中也含有一定量的免疫物质, 但经加热杀菌后免疫物质几乎被破坏, 为达到增强婴儿免疫力的目的, 研究人员在奶粉中添加一定量的免疫物质, 如超氧化物歧化酶、分泌型免疫球蛋白、溶菌酶等。

双歧杆菌对肠道内有害菌群具有抑制作用, 能促进机体吸收钙、铁等元素, 是人体肠道内的有益菌。且其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疗效显著, 所以国内外也有生产厂家向奶粉中添加双歧杆菌增殖因子。

2.促进婴儿细胞发育的营养保健食品

婴儿体内酶活力较低, 且从食物中摄取是唯一的途径。牛磺酸具有调节神经传导、促进机体发育的作用。人乳中牛磺酸含量最高, 牛奶中牛磺酸含量仅为人乳的10%, 目前已研发出各种含有牛磺酸的婴儿奶粉。

DHA是组成母乳的重要成分, 能促进婴儿神经系统、视觉功能发育。市场上已有众多添加DHA的婴儿食品出售。

2.2 青少年保健食品研发现状

1.补充营养素的营养保健食品

部分青少年因缺乏某种营养素出现营养不良情况, 导致生长发育迟缓, 为转变这一局面, 研发出补充钙、铁、维生素等具有促生长发育的保健食品, 市场上补钙、补锌等保健食品种类较多, 常见的有葡萄糖酸钙口服液、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等。

2.改善视力类的营养保健食品

受读书时间过长、过度疲劳、贫血等因素的影响, 青少年近视率不断上升。目前, 已开发出以鱼油、中药等为主要成分的保健食品, 这类保健食品对改善视力具有积极作用。

2.3 孕妇保健食品研发现状

1.补充叶酸类的营养保健食品

叶酸是细胞生长、增殖的重要物质, 如果孕妇体内缺乏叶酸, 极有可能造成胎儿神经管发育缺陷, 增加无脑儿的发生风险。目前市场上推广的孕妇专属保养品铁质叶酸片, 能为孕妇补充叶酸, 有效预防早产、婴儿腭裂等先天畸形。

2.补充矿物质类的营养保健食品

孕产妇营养不良会对胎儿造成较大影响, 甚至导致胎儿死亡。为适应我国孕产妇生理营养结构、满足膳食补充需求, 开发来孕妇专用的钙铁锌补充胶囊。

2.4 中老年保健食品研发现状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保健食品有老年奶粉、豆奶粉等, 同时还有含有多种功能成分配合的套餐类食品, 如维生素C、维生素D、卵磷脂等, 具有改善免疫功能、提高记忆力、抗疲劳、延缓衰老的作用。

三、致力营养事业, 提高公众健康水平

3.1 研发具有民族特色的保健食品

我国地广物博, 拥有丰富的天然野生草药资源。这些中草药具有多种功能, 是研发保健产品的重要原料。因此, 营养食品企业应充分挖掘传统中药关于食疗、食补的经验, 利用高新技术, 选择配置中草药, 提取中草药功能成分, 或利用微生物工程生产功能原料, 设计出具有不同功能的保健食品。

3.2 大力发展第三代保健食品

我国营养食品企业应致力于研发第三代保健食品, 为营养保健食品走出国门奠定基础。相关企业应汲取发达国家的经验, 重点研究功能因子的构效、作用机制和量效关系等。应从器官、细胞、分子水平研究各种功能因子的作用机理及毒性作用, 并应用现代生物技术从天然产物中提取这类因子, 采用外加法进行第三代保健食品生产。

3.3 增强保健知识宣传力度

相关部门应加强保健食品科普教育力度, 向大众发放营养知识手册等, 加深民众对营养保健食品功能的认识, 避免受到广告影响。保健食品权威部门应定期组织召开电视讲座、学习班等活动, 借助媒体资源向受众普及保健知识, 增强国民健康保健意识, 引导其进行正确消费。

第3篇:保健食品的现状范文

一、加强基础建设,做好调查摸底

按照辖区管理原则,各分队迅速开展保健食品和化妆品经营情况调查摸底,逐门逐户送达《致全区保健食品与化妆品生产经营单位的一封信》,尽快摸清全区保健食品和化妆品经营企业底数,建立完善监管基础数据库和监管档案,形成“一企业一档案”、“一店面一档案”;对保健食品和化妆品批发市场、专卖店、大型商场和美容美发机构等逐一登记造册,掌握保健食品和化妆品经营现状。

二、提升监管能力,做好宣传培训

开展全员大学习、大培训活动。年内,分别组织1-2次执法人员和行政相对人的培训活动。重点加强对《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化妆品卫生规范》、国家局《保健食品生产和经营企业日常监督现场检查工作指南》和《化妆品生产和经营企业日常监督现场检查工作指南》等法律法规和规章规范的学习,通过学习培训,使执法人员尽快掌握监督工作的内容、方法、程序和要求,提升依法执政水平,增强企业是第一责任人意识和自律意识。

三、建立工作机制,夯实工作基础

(一)严格按照市局下发的《市餐饮服务、保健食品和化妆品监督管理工作暂行意见》的要求,理顺工作关系,明确职责权限。

(二)建立健全保健食品和化妆品监管、备案管理等工作程序和规范,为下一步开展监管工作打好基础。

(三)积极探索建立保健食品和化妆品品种风险分类监管制度,实施风险分类监管。建立日常检查和执法稽查工作联动机制,在开展好日常检查的同时,加强执法稽查,及时查处违法行为。建立应急管理机制,提升保健食品和化妆品安全保障能力。

(四)健全保健食品和化妆品举报投诉受理制度,加强对违法保健食品和化妆品的执法稽查,严厉查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

四、突出监管重点,开展专项整治

(一)加强对保健食品经营企业的监督检查。依据国家局《保健食品生产和经营企业日常监督现场检查工作指南》,以药店、保健食品专营店和大型超市为重点,针对其销售产品的合法性、进货渠道是否正规,标签说明书是否符合要求,是否违法销售冒用批准文号及违法宣传保健食品等内容进行监督检查。

(二)加强对化妆品经营企业的监督检查。依据国家局《化妆品生产和经营企业日常监督现场检查工作指南》,以批发市场、大型商场、专卖店、美容美发店为重点检查单位,以特殊用途化妆品、标签标识问题产品为重点检查产品,主要查处进货来源、标签标识、台帐建立等内容,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化妆品要及时依法处理。

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一)积极开展面向保健食品和化妆品经营者、从业人员的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强化企业负责人是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促进经营者及从业人员自觉守法经营,维护和稳定市场经营秩序。

第4篇:保健食品的现状范文

我国到2009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到了1.67亿,占到总人口12.5%。预计到203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比例将与美国持平,达到24%。而部分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就开始进入老年型了,由于世界人口趋向老年化发展和老年消费群的不断增长,发达国家都纷纷对老年功能食品进行了专门的研发,虽然我国目前在老年保健食品方面还做得远远不够,不过这也预示着我国老年保健食品的市场潜力无限。针对市场上老年保健食品的功能种类与销售情况,逐步透析出老年保健食品的消费特点为:第一,节俭型消费,对于老年人基本经济来源主要由社会养老供给、家庭积累、子女奉养等形式。调查中老年人在同样的价格下68.8%的人青睐拥有更多功能且价格实惠的保健食品。第二,情感型消费,由于现代的家庭结构决定着老年人一般多属于独居类型,子女不在身边,对家人有很浓的依赖情绪,情感寄托比较单一,情感宣泄比较局限,所以,需要满足情感需求。第三,生理型消费,随着年龄的增长,感知系统也逐渐退化,衰老的生理可以影响自身情绪、免疫力等,为了及时调整自身情况,一般会选择保健食品来提高身体素质与机能,增加身体的免疫功能,调节自身的生理变化、延缓衰老。而且大多数的老年消费者认为“是药三分毒”,所以针对自身的情况会选用保健这样的食品进行调节自身生理情况,不会选择吃药来进行治疗。第四,保守型消费,老年的消费观非常成熟,对于消费显得非常谨慎,属于理性消费,权衡利弊,特别注重保健食品的质量。

二、设计元素在老年保健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影响

1、色彩元素在老年保健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影响

老年人的视觉辨析能力不断弱化,对于文字的识别能力降低,色彩具有表象性和情感暗示等特征,能够与老年消费者产生共鸣。运用色彩的冷暖变化规律,可以表现老年保健食品的特性;运用色彩明暗变化规律,可以使老年消费者购买时心情愉悦;运用色彩搭配规律,可以突出产品,刺激购买欲望。

2、图形元素在老年保健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影响

老年人对于图形有着独特的喜爱,产生别具一格的视觉感受,首先客观描述图形可以很直观的了解到购买的商品,以便于老年人的辨析,视觉冲击可以带动消费;其次情景图形,一些联想情景图形可以产生借景生情的效果,使怀旧的消费者产生共鸣。

3、造型元素在老年保健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影响

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就是老年保健包装造型主要以桶盖型和套盒型居多,这样的造型缺乏创新,造型是包装设计的触觉与视觉的结合,提倡创新又具有人性化造型,造型设计细节要考虑到老年人的开启能力同时要具有很强的方便性,包装造型具有独特的风格。

4、文字元素在老年保健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影响

文字元素在保健食品中的作用主要是标识和阐释,能够清晰的说明保健食品的功能效果,也是老年人关心的设计部分,文字设计、排版都影响着对其的理解。重要的文字说明一定要字体简洁、大方、易懂,便于理解和查看。不易花哨、繁杂、字号过小等。

5、材料元素在老年保健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影响

第5篇:保健食品的现状范文

1我国保健食品审批发展历程

我国对保健食品的监管工作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自1995年起开展了保健食品的注册审批工作,从2003年正式开始,保健食品的注册职能正式由卫生部移交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直到2005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我国第一部有关保健食品注册的专有法规才正式出台。在这几年里,保健食品的定义也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1996年卫生部公布的《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中将保健食品定义为:“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年的《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GBl6740.1997)对保健食品的定义为:“保健(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共性,调节人体的机能,适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5年4月30日,自2005年7月1日起施行的《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中规定:“本办法所称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截止2012年6月,我国已审批的保健食品有12250个,其中国产保健食品11600个,进口保健食品650个。经检索,形态为“糖”的有425个,形态为“饮料”的有132个,形态为“饼干”的有6个,形态为“乳酸”的有2个[1]。由此可见,非传统形态保健食品占据了绝大部分(见附图1)。

2北京市现有保健食品形态分布状况

截止到2011年,北京市已获批准的国产保健食品品种共有661种,其中,卫生部批准的国产保健食品品种有206个,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批准的国产保健食品品种有455个。通过对已批准的661种国产保健食品调查分析显示,其中以非传统食品形态出现的保健食品有652种,以传统食品形态出现的保健食品有9种[2]。非传统食品形态的保健食品中,以硬胶囊、片剂和软胶囊应用得最为广泛,分别占所有品种的29.6%、25.4%和14.8%。其中,软胶囊是近年增长最快的剂型,颗粒剂、粉剂和口服液等剂型的申报量在逐年减少。从这几种剂型自身性质分析,其原因可能包括:①硬胶囊、片剂、软胶囊这三种剂型都具有准确定量、长时间保质、外观美观等特点,更符合保健食品定量食用、质量稳定的要求;②颗粒剂生产工艺简单,但需要注重溶解度和充分调整好口感,否则很难被消费者接受;③口服液的加工工艺较复杂,且存在运输不便等特点,在上世纪90年代风靡一时后,在近几年,此剂型的新产品申报量已明显减少[2][3]。传统食品形态的保健食品大部分是饮料形态(6种),此外,还有糖(1种)、饼干(1种)和乳酸(1种)形态的品种。在我国,保健食品既允许以非传统食品形态出现,也允许以传统食品形态出现。而参加此次调查的产品中,只有1.3%是以传统食品形态出现的,而其余98.7%的保健食品从形态上来看更接近于药品。这种现象反映出:①我国保健食品在研发或产业化过程中可能存在技术瓶颈问题,难以用食品作为载体,也为不法分子对保健食品非法加药、虚假宣传、夸大功效以及恶意混淆保健食品与药品的行为提供了条件;②在保健食品审评审批过程中可能存在政策或标准偏向,使得通过审批的保健食品以非传统食品形态居多,而传统食品形态的保健食品相对更难通过审批[4]。

3北京市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生产许可情况

截止2011年12月31日,北京市持有《食品卫生许可证》的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有效证件)共有345家,按年度统计见附表。345家生产企业中持有《保健食品批准证书》的283家,具备生产能力的64家,不具备生产能力而是以委托生产形式生产的219家[3]。具备生产能力的生产企业共112家,拥有各类生产线总计206条,经初步统计,其中,口服固体生产线(片剂、颗粒剂、硬胶囊剂)87家,软胶囊剂生产线21家,口服液生产线23家,粉剂(散剂)生产线30家,茶剂生产线22家,丸剂生产线6家,保健饮料类(250mL以上)生产线4家,蜂产品类(蜂王浆)生产线6家,膏剂生产线2家,酒剂型生产线2家,糖果剂型、酸牛乳剂、益生菌固体饮料各1家(见附图2)。保健食品生产卫生许可管理依据的是《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北京市保健食品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和《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其中,在《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中,对不同剂型的生产线制定了不同的审核标准,其中包括硬胶囊、片剂、口服液等,但对于传统食品形态的生产线制定的审核标准很少,这也直接导致了进行申报传统形态的保健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日趋减少。

4保健食品形态发展的趋势

世界上各个国家在管理保健食品上都会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及法国等欧洲国家与美国相比,具有悠久的饮食文化历史,因此,在拥有传统饮食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保健食品的土壤和条件。而美国正因为缺乏这一基础条件,因此而更多地采用胶囊、片剂等药品剂型。胶囊、冲剂等药品剂型的保健食品开发生产门槛较低。试想将中草药打碎磨粉便能生产出商品,而要以中草药原料生产一款食品形态的保健食品(要有色、香、味等要素)就有很大的难度[5]。日本的特定保健用食品几乎都是传统食品形态的商品。所以日本的准入门槛很高,市场监管也较规范。形态选择的原则主要根据下三点:①适宜人群的特点;②原辅料的理化性质;③原辅料的量和剂型的固有容量。每一种保健食品形态的确定都应该基于以上三点的研究,而目前非传统食品形态的保健产品拥有相对数量很大,传统食品形式的保健产品所占比例却较小。尽管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胶囊、片剂、口服液等剂型在食用方便、可掩盖不适气味等方面存在优势,同时也是因为许多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原为药品生产企业,在胶囊、片剂、口服液的生产上具有人员、设备和经验的优势,比开发新剂型产品更能降低成本。但是,保健食品采用传统食品形态也存在其相应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4.1从广义角度来看,食品一般都多少具有一些营养和/或功能性作用。因此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的思想和大量的实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科学试验的方法来评价和认证某种食品的功能是合理、公平和必要的措施。而这一评价工作却是当今有关食品健康声称制度的基础。#p#分页标题#e#

4.2声称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应该是食品中被审评后确认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食品。因此,保健食品应该是具有传统食品形态的食品(特别是从法律定义来判断)。这样的形态不仅能与药品剂型进行明确的区别,而且更重要的是具有以下几点作用。

4.2.1具有传统食品形态的保健食品能够取代普通食品在日常饮食生活中被食用,使消费者在保持膳食平衡的基础上,能获得调整机体功能、维持健康的保健作用。

4.2.2传统食品形态的保健食品因其食用量有限,如饮料、面食和豆浆等等,一般是每天的食用量都不会超过平时的习惯和量(因为受到胃肠道的容纳、消化吸收和食欲等人体机能性的限制)。但以药品剂型形式出现的保健食品,如果过度地期待其保健功能,则会很容易造成过食的情况(胶囊和片剂一次能够大量服用)。但是,我们也并不能完全否定胶囊、片剂等剂型用于保健食品,因此,建议将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另设立营养素补充剂分类以区别膳食形态的保健食品。

4.3用传统食品形态的保健食品来替代普通食品较服用胶囊、片剂等剂型的保健食品更经济和自然。食品形态的保健食品更多地被食用于三餐或零食之中,因此,其消费支出往往低于胶囊、片剂类等剂型的保健食品。中国绝大多数的国民还没有经济能力去消费胶囊、片剂等剂型类的保健食品来维持健康[2]。但中国国民的健康问题已经受到了社会和个人相当多的关注。这种关注包括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所致的多食和过食各类营养成分,以及因生活水平低下所致的营养不良。而日本制定的“食育基本法”,通过学校和社会的膳食教育来改善国民的健康水平,完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同时减少欧美饮食对青少年的影响,继承和发展传统饮食文化。

4.4胶囊、片剂等剂型的保健食品的食用者往往是老年人或亚健康人、带病患者,而这些人群同时服用药品的可能性也比较大。保健食品与药品同时服用往往会产生相互作用和交叉反应,特别是影响药物的吸收和药代动力学。而传统食品形态的保健食品与药品剂型的保健食品相比,其与药品同时服用的可能性比较低。

5讨论

传统食品形态和非传统食品形态作为保健食品两种不同的外观形式,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合理引导传统食品形态保健食品的发展,既能弘扬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又可以提高生产企业的研发积极性,从而提升保健食品行业整体科技化水平。结合我国目前的监管方式,笔者建议,可以采用以下几项措施促进传统食品形态保健食品的发展。

5.1建议保健食品审评机构应从食品形态学的角度出发,制定审评“双轨制”,即根据不同的形态、食用方式制定两种审评方式。

5.1.1偏向传统食品形态及食用方式的保健食品,采用食品类试验方法及评价标准。

5.1.2偏向非传统食品形态的保健食品,依据药品类试验方法及评价标准。

第6篇:保健食品的现状范文

目前中国保健品市场的实际份额在整个医疗保健体系里面仅仅占到5%左右,可以说是很小,但是就保健食品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两个截然不同的观点,一个是悲观派的,认为保健食品不管在国外怎么风光,在经过1994-2003年接近十年的保健品畸形营销中把行业信誉给降到冰点,无论从媒体再到消费者各个方面都对保健食品失去了信心,在加上很多小厂家不负责任的宣传,利用普通老百姓医疗信息渠道少的弊端通过各种方式把保健食品当药来卖,导致行业的崛起任重而道远,另一个观点是乐观派的,认为随着人民收入的提高,社会的发展,国家的重视,保健食品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就会进入一个快速的发展阶段,未来的保健食品的发展一定是向着品类齐全和连锁发展,随着国家对营养师的重视,保健食品在未来肯定会大放异彩,但是单一的保健食品公司将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其实上述的两个观点都有些矫枉过正,我们认真研究一下中国保健品市场的发展历史就会发现保健食品的二十年其实是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90年到98年,可以说是保健品新生进入,懵懂的老百姓为行业的虚假繁荣埋单;当时的代表产品有太阳神口服液、振华八五一、长寿长乐补酒、红桃K等等,到了96年的三株口服液到了顶峰,年销售80亿元,上述的任何一般产品高峰期一年都在五亿以上的市场份额,当时的保健品其实是中国一个畸形的产品保健药品的疯狂过程,保健药品说药不是药,保健当头,但是还可以进医院,说是保健食品也不完全是,当时的老百姓刚刚接触公众媒体和地面企业自创宣传手段的冲击,当时调研市场的时候老百姓有人会把三株自己编写的宣传报纸当成和人民日报一样的看待,你说市场能不好卖吗,报纸普投开路,电视专题推进,小型活动搭桥,三驾马车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早就了一个保健品的神话,但是随着三株常德事件的爆发,曾经的保健市场的巨人几个月时间轰然倒下,虽然这个里面有很多的其他因素造成,但是不可否认看似繁荣的保健市场还是那么的脆弱,保健品市场的开启,其实是开启了一个新的营销模式的开始,那就是过去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销售方向改向了以研究消费者心理需求为导向的营销模式,倡导沟通和满足,所以当时的贡献是营销模式的贡献。

第二个阶段是98年到2002年,是群雄逐鹿的阶段;国家后来看保健市场实在难以控制,所以出台政策给保健药品进行五年的时间整改,到2002年彻底整改完毕,保健食品开始大肆报批,当时的报批环境和程序也决定了当时的保健食品的功能效果,十几万元,几个月的时间,仅仅是一个动物实验和重金属检测,7个功能就批出来了,当时疯狂的功能有什么补肾壮阳、辅助抗肿瘤、减肥、增高等等没有出来几年国家就开始取消,这个时候老百姓已经开始慢慢明白保健品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是还不是太明白,所以企业的宣传开始逐步升级,选择媒体的可信度和级别也逐步提高,自己编写的报纸开始变成真正的报纸,不过是花钱办理的增刊,活动营销和终端营销开始逐步成型,灰色的国外传进来的传销被封杀,直销这个换汤不换药的称呼开始大量出现,消费者收到虚假的诱惑导致逆反心理极限就是这个时候埋下的苦果,中国四大会议营销帝国开始扩张,珍奥集团,天年集团,中脉集团,夕阳美公司,会议营销的亲情营销和细致的心理摸底工作曾经给企业带来无限的利润,但是后遗症又同样的明显,从2002年开始,旅游营销、餐饮营销的跟进导致营销成本增加,而消费者信任极度下降,另一个模式上空广告轰炸,下面渠道开花的脑白金和汇仁肾宝占据药店终端市场,当时的顶峰都曾在20亿左右徘徊,丑陋的脑白金广告不符合广告学的观点,却符合消费者重复刺激就可能购买的习惯,颠覆了传统广告的定位,送礼就送脑白金和他好我也好的传递,后来的其他公司也照猫画虎开始进入,但是结果却相反,所以营销模式只有最合适的,没有最好的,一个仅仅是模仿别人成功的时候的方式肯定会失败的,因为你不可能跨越它的起步阶段,真正该学习的是如何结合自己企业本身的特点来进行合适营销才是最关键的,即使要学,也是从人家开头如何做的开始学,而不是直接就学习人家的鼎盛时期的手段。

第7篇:保健食品的现状范文

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们的饮食逐步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对食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满足身体健康的需要。但也由于吃细、营养过剩和营养失调出现了所谓的“富贵病”,如肥胖症、心脏血管病、糖尿病等,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为了调节人体生理活动,增强体质,防止疾病,人们开始研究更具营养的功能性食品。功能性食品根据科技含量可以分为三类,即强化食品(第一代产品主要是强化滋补食品,如高钙奶等)、初级产品(第二代产品,如脑白金等)、高级产品(第三代产品,如大豆异黄酮等)。(一)功能性食品的功能与作用功能性食品一词最早出现于1962年日本厚生省的一份文件中。功能性食品在我国又被称为保健食品。我国定义功能食品是指具有营养功能、感觉功能和调节生理活动功能的食品。它的范围包括:增强免疫能力、激活淋巴系统等人体体质的食品;防止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便秘和肿瘤等疾病的食品;控制胆固醇、防止血小板凝集、调节造血功能等恢复健康的食品;调节神经中枢、神经末稍、摄取与吸收功能等身体节律的食品和延缓衰老的食品等。功能性食品具有调节机体功能的作用,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功能性食品中起特定保健功能的是功效成分或功能因子,如功能性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肽类、天然提取物抗氧化剂多酚类物质、活性菌类等。根据功能因子的生理功能,功能性食品在促进健康、减轻部分疾病症状、协助药物治疗及降低疫病风险等方面的作用,主要包括增强免疫力、抗衰老、抗疲劳、减肥、抗突变和抗肿瘤、调节血脂、调节血糖、改善胃肠道功能、改善骨质疏松等。(二)功能性食品的发展现状我国功能性食品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80年代末):保健食品主要是以滋补品为主,而且大部分是以酒为载体的药酒。2.成长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21世纪初):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保健逐渐成为时尚,保健食品行业进入快速成长阶段。3.信任危机阶段(2001年~2003年):保健食品行业连续发生负面事件,消费者对保健食品信任度不断降低,保健食品行业陷入暂时的危机。4.复兴发展阶段(2003年至今):2003年SARS(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出现,特别是国家加强对保健食品的监管,让消费者重新建立了对保健食品的信心,需求有了极大的增长。同时,国外保健食品巨头纷纷以高姿态进入直销,整个行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03年行业产值为300亿元,2004年增长到400亿元,2005年超过500亿元,近些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均在20%以上。我国功能性食品发展至今,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也愈来愈受消费者关注和青睐。目前,我国功能性食品发展现状具有以下特征:1.企业规模增长快。虽然我国保健食品企业的总体规模偏小,但正在逐步改善。2011年底,中国约有2000家保健食品企业,投资总额在1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占1.45%,投资总额在5000万元至1亿元的中型企业占38%,投资在100万元至5000万元的企业占6.66%,投资在10万元至100万元的小型企业占41.39%,投资不足10万元的作坊式企业占12.5%,大中型企业所占比例在逐年提高。2.产品种类丰富。如今功能性食品的功能因子主要有纤维素、低聚糖、糖醇、多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和肽类、酚类和醇类、复合质类、乳酸菌类、矿物质类以及氨基酸类等。每种功能因子都有对人类身体机能特殊的功效。截止2010年8月3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批准10606个保健食品,其中国产保健食品为9971个,进口保健食品为635个。2010年前7月,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批准427个保健食品,其中营养素补充剂115个,功能类食品312个。3.产品质量不断提高。食品的质量问题愈来愈受人民的重视,国家和企业都已经认识到功能性产品质量的重要性,政府设立专项研究课题,加大对保健食品财政和政策的支持力度;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通过产学研合作研究,或者借鉴、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攻克了一批技术难题;同时政府也加强了对保健食品的监督管理,使得保健食品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4.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我国功能性食品行业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2009年功能性食品年产值1000亿元,销售额已跃居全球第二。2010年5月功能性食品进出口额2888万美元,同比上升55%。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市场需求仍在继续增加。由于肥胖病、亚健康、老年病发病率的上升,使得学者和大众更加关注食品和健康的关系,因此对功能性食品的需求持续增加。5.国家支持力度越来越大。慢性疾病预防已经纳入国家“十二五”目标规划中,成为我国预防医学的首要目标。政府将在这方面持续加大公共财政和人力资源的投入,国民健康素质的提高将表现在健康意识的大幅提升和保健消费预算的增加。(三)功能食品存在的问题功能性食品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产品类别比较集中。产品主要集中在免疫调节、排毒养颜、健脑益智、减肥、补肾等方面,与目前一些发生率较高的亚健康类疾病相关的保健品很少,大部分还处于研究阶段。二是功能性评价不完善。在已批准的国产功能性食品中,约90%以上属于第二代产品。这类功能性食品,仅凭动物试验和人体试食实验结果来判定是否具有声称的保健功能。由于保健功能的作用机理阐述不清楚,缺乏深入的基础性研究材料,往往达不到该产品的预期功效,造成产品缺乏创新,市场寿命短,很难进入国际市场。三是产品质量有待提高。由于我国的功能性食品评价和相应的法规还不完善,导致功能性食品的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大企业产品质量尚有所保障,但一些中小企业产品质量有待提高。四是部分产品宣传误导消费者。功能性食品并非药品,所以它缺乏医治疾病的功效。而有些功能性食品过分夸大产品的医疗效果,诸如“返老还童”“生命的源泉"和“21世纪的救世主”等不科学的广告语层出不穷。这样做的后果,一方面严重损害了生产厂家的企业形象,另一方面使消费者逐渐对功能性食品所标识的生理调节功能产生怀疑,最终导致整个功能性食品行业面临信任危机,销量下降。

二、功能性食品的发展趋势

功能性食品是今后消费者和食品工业发展不可阻挡的潮流,从目前动向来看,功能性食品发展大致有以下趋势。1.市场发展趋势。我国应根据消费者需求来明确市场发展方向,总的来说,以下3个领域的功能性食品市场值得关注:(1)以有利健康成长为目标的儿童市场,如适合儿童的强化维生素、矿物质等系列食品、能量强化食品和提高智力的产品等。(2)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的成人市场,如提供能量的产品、减肥性食品、提高视力、增强免疫力的产品等。(3)以辅助药物为功效,减轻症状、降低患病风险的功能性食品,如降低心血管病、癌症、糖尿病、降低骨质疏松,增进肠胃健康的产品等。2.科学发展趋势。科学技术是功能性食品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功能性食品的发展需要许多科学支持协作。从功能性食品的研究来看,有5个动向值得注意。(1)产品应更具有针对性。首先产品的开发越来越具有针对性,企业越来越关注针对不同人群开发不同功能性产品。根据个人年龄、性别、饮食状况、基因、健康状况、生理活跃水平的不同,提供独享的个性化营养健康解决方案。其次功能食品之功效也更具有针对性。(2)开发新的功能素材。近几年,欧、美、日各国科学家纷纷将目标投向中国、印度、南美这些资源丰富的国家,从传统的草药中寻找能降低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一些慢性病,如心脑血管、糖尿病、高血压等功能素材。(3)将第三代功能性食品列为研究的重点。功效经过动物和人体实验证实,功能因子的结构、作用机理清晰,含量明确,并且活性成分能够在食品中保持生理活性的第三代功能性食品将受到消费者的认可,这类产品的开发将是今后功能性食品研究开发的重点。(4)加大保健知识和健康理念的宣传。随着保健品生产企业的发展和成熟,产品销售及消费不再只靠广告宣传来吸引消费者,而应是以更多的传播保健知识和健康理念,让消费者通过自己认可去选择适合的保健产品。(5)政府监管和行业自身的管理更加规范化。《食品安全法》《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重要的法规文件相继颁布,中国政府对保健食品行业监管逐渐加大;同时随着行业自身的发展成熟,企业内部也向规范化发展,将促进整个行业越来越规范化。

三、中国营养食品的发展前景

第8篇:保健食品的现状范文

县食药监局依法承担了保健食品、化妆品(以下简称“保化品”)监管职能。为了尽快掌握县境内保化品生产经营使用情况、监管现状及存在问题,近期,县食药监局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保化品经营使用情况调查摸底及保化品监管现状调研工作。并通过开展“抓学习、强素质、抓作风、树形象”机关建设活动,提高监管人员素质,确保保化品质量安全。

一是加强学习,提高素质。结合《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县食药监局加强对保化品监管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并通过开展“苦练内功强素质,优质服务树形象”,“学先进,找差距”等活动,认真学习了《食品安全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省保健用品管理条例》和《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督行政执法文书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增强监管人员业务素质,提高监管水平。

二是抓制度建设,强化日常监管。我国保化品监管体制尚未完全理顺,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备,在市场流通环节经常会出现一些以保化品冒充药品、以一般食品、日用品冒充保化品等以次充好、鱼龙混珠等违法违规行为。针对以上存在问题,县食药监局将在完成这次调研摸底工作后,开展对全县范围内保化品生产经营使用从业人员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督促企业建立完善索证索票、进货验收、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等各项管理制度,并开展保化品质量安全示范店、示范一条街等为载体的诚信体系建设活动,与企业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责任书,不断增强企业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将日常监管与集中整治相结合,突出重点,标本兼治。

三是严格程序,规范执法。通过“和谐建设提升年”、机关纪律作风整顿活动的开展,在日常监管工作中,我们将全面履行“团结友爱建和谐,热爱药监保安全”监管理念,严格执行“执法人员十不准”,按照国家局《关于印发保健食品生产和经营企业日常监督现场检查工作指南的通知》、《关于印发化妆品生产和经营企业日常监督现场检查工作指南的通知》要求,做到严格办案程序,规范文书书写,文明礼貌执法,不断提升行政执法人员执法水平。

四是强化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针对消费者对保化品监管由卫生行政部门变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还不是很了解,对保化品与一般食品、日用品、药品的区别还不是很清楚,县食药监局将利用“3·15”、普法宣传日等活动,采取向消费者发放宣传小册子、印发简报、制作宣传版面、宣传片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普及保化品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宣传作用,提高广大群众对保化品安全知识的知晓率、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9篇:保健食品的现状范文

高胆固醇膳食对兔动脉组织及其一氧化氮合成的影响 李勇

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B族维生素及咖啡因的研究 王竹天,杨大进

电解氧化水的杀霉效果观察 黄吉诚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松果体素的研究 仓公敖,李莉

浅谈食源性疾患及食物中毒发生率上升的成因及对策 李荣发

一起投诉事件引出的探讨 张春其,吴小龙,赵利平

1984~1997年山东省学生集体食物中毒分析 于国防,王海燕,张红

北京市粮库库存小麦中T-2毒素的污染情况调查 贺玉梅,张泽,贾珍珍

成都市售海水产品细菌污染状况调查分析 徐东,黄剑屏,边华容

蒸馏酒锰含量的调查分析 张式金

熟肉制品加药情况调查 亓凤翱,韩桂英,荀桂琴

一起因铁污染食醋致22人中毒的调查分析 康志阜,郑世华

山东省部分地区精制盐碘盐卫生调查分析 庄桂东,李娟

上海城区居民对保健食品需求状况调查分析 姜培珍,施爱珍,颜敏

借鉴中药经验,发展中国的保健食品(综述) 李小芳,王晓玲,郑云雁

保健食品的发展及其管理现状(综述) 李晓玉,包大跃,张绍勇

20年来我国食品卫生工作的对外交流和合作 陈君石

我国食品毒理学发展50年 李悠慧

食品卫生理化检验方法50年回顾 王竹天,韩宏伟

我国食品卫生细菌检验方法回顾与展望 冉陆,刘宏道

我国食品卫生标准化工作50年 陈瑶君

中国食品卫生农残科学管理50年 张莹

北京市食品卫生工作50年回顾 贾珍珍,曹增书

上海市营养及食品卫生工作回顾与展望 姜培珍

天津市食品卫生行政处罚、行政及刑事诉讼案件特点分析 刘砚亭,崔祥

辽宁省食品卫生工作50年简况 辽宁省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

50年来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食品卫生科研工作简要回顾 黄愿峰

深圳市食品卫生工作概况 田永张,刘小立

荆州市50年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的回顾 朱全组

海阳市食品卫生工作50年回顾 张成功,冷彦堂,孙厚庆

卵磷脂保健食品中过氧化值测定方法的探讨 宋凤英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芦荟食品中芦荟甙含量 黄宏南,金乐君

本案应如何正确适用卫生行政处罚 周显刚,罗其富

嘉兴市区小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状况调查 李根桦,吴小龙

40所小学门前食品摊点卫生问题的调查与建议 张广金,王世平,邵建

64所学校小卖部食品卫生状况调查 徐子伟

天津市山区某小学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 张蓓,顾清,张兵

进口保健食品中铅含量监测与评价 王永芳,赵馨,韩宏伟

二恶英及其类似物Ⅰ环境与食品污染 吴永宁,王绪卿

二恶英及其类似物Ⅱ毒理学 吴永宁,陈君石

二恶英及其类似物Ⅲ食品测定方法 吴永宁,赵云峰

二恶英事件及其影响(综述) 王晓玲,郑云雁,李小芳

肉桂胶的特性及其毒理学研究进展(综述) 程慧娟,刘砚亭

关于消费者对改善保健食品态度的研究 王立斌,邓峰,张永慧,彭接文,黄清梅,杨晓东

四氯化碳急性肝损伤敏感指标的研究 童英,闫向东,高珊,熊晓燕

保健食品功效成分测定方法现状及发展趋势 王竹天,杨大进

微分电位溶出分析法快速测定牛乳中汞 刘兆霖

应用卫生行政控制决定书的体会 罗金沪

试论听证程序中证据的提供 陈永德,朱建如,李亚红

略论食品卫生许可证的有效性--对相关法律法规如何正确适用的商榷 李盘生,谢建荣,孙淑华,黄永源

论食品卫生许可证许可项目的填写规范 李泽峰,毛安禄

小球藻污染瓶装矿泉水生产厂家的整改措施 马群飞,林晶

1999年全国食品卫生监督监测统计报告 张肃,李泰然,王京萍

饮酒群体的调查 陈大尧,秦文喜,石友盟

成都市建筑工地食堂卫生状况调查 陈燕

云南省100种特有食物中VB1含量的测定 殷建忠,周玲仙,张雪辉,王琦

葡萄籽提取物原花青素的营养保健功能(综述) 赵超英,姚小曼

引发食源性疾患的天然毒素研究概况(综述) 修桥,郭云峰

食用生鱼片安全性研究 陈敏,顾振华,Chen Min,Gu Zhenhua

葡萄糖氧化酶延长啤酒保鲜期的研究 黄惠芝,马林,黄春波,Huang Huizhi,Ma Lin,Huang Chunbo

端视ICP-AES法测定糖果中的7种微量元素 范柯,王鲜俊,缪红

GC/MS选择离子检测法鉴定污染食物中的毒鼠强 赵立文,吴国华,周珊

食品中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检验方法的建立 陈倩,贾珍珍,郭福全

卫生部法监司关于"卫生部制止保健食品夸大宣传保健功能的紧急通知"中有关问题的请示答复函

浅谈我国食品卫生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韩玉莲,张志强

<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的新内容 李泰然

徐州市保健食品检查中暴露的问题及对策 张伟

动物性保健食品性激素含量调查及评价 郭子侠,涂晓明,徐筠,李慧艳,高京晓

天津市市售保健食品包装标识的调查分析 南颖,董文莉,贾珉,解鸿翔,文静

一起无证经营囊虫牛肉案的调查 姜灯平,张宏伟,谢会业,朱道文

连云港海域贝类HAV污染状况调查 王理兴,林红书,李家富,赵文彬

5加仑桶装天然矿泉水淡水藻类污染原因分析 马群飞,郑颖,刘绛梅

黄芪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综述) 王红梅,姚小曼

衍生气相色谱法在食品卫生检验中的应用(综述) 张存玲,翟敏德,王勤

对一起食物中毒案件的处理 朱国平

免疫失衡动物模型复制初探 马玲,王红梅,闫向东,郑珊

保健食品清咽润喉作用研究 戴昌芳,王立斌,张永慧

三种农药残留量速测方法的对比性实验研究 王晶,张田,陈义珍,李季

食品中双甲脒残留量气相色谱测定方法研究 王元鸿,荣会,张莹,胡秀丽,郭伊行

气相色谱法测定大米中稻瘟灵残留量 向仕学,方亚群,魏学义,付松

啤酒卫生质量与现行国家卫生标准适用性的探讨 赵青艳,臧桂华,李变兰,宋照方

试论卫生行政机关公布食品卫生情况的法律意义 曲文轩,李萍,高玉杰,于春明

浅议食品卫生行政执法中的证据保存 刘志芳

30份市售芥茉油监测结果分析 肖安杰,郑月花,王善周,李红

莱芜市城区夏季夜市饮食摊点餐具消毒7年监测结果分析 陈炜,亓明

规范化管理对提高现制饮料卫生质量的效果观察 郑春生,叶国亮,徐宝兴

吉林市食品中铅、镉、砷污染状况调查 唐竹村,于洪兴,张淑芬

唐山市零售生鲜牛乳的卫生质量调查与分析 闫红,关维俊,郭忠,宁鸿珍,赵晓芬

天津市超市自制食品加工的卫生状况调查 吴俊华,刘志胜

餐厅、食堂冷荤加工间紫外线灯配置卫生调查 刘隆华,高锴

从红薯粉丝中检出甲醛合次硫酸氢钠的调查报告 李建忠,钟平华,周志锋

连云港市280起食物中毒的病因分析 王理兴,赵文彬,林祥天,王志坚

灵山县6种食品中吊白块的检测 肖梅,何福德,劳爱珍

链格孢毒素及其食品卫生问题(综述) 李凤琴

抗氧化营养素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蔡美琴,王少墨,程五凤,张冬青

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调查及毒力研究 王连秀,赵维勇,牛桓彩,张才,王彦彬

矿化水、温泉水、餐桌水和矿泉水评估

嗜碱耐盐奇异变形杆菌病原学实验研究 裴标,刘玉娥,高峻,陶墨奎

食品中矿物油的快速测定方法探讨 吴国华,方燕京,赵婕,涂晓明

西瓜子中矿物油定性测定及结果分析 沈向红,吴平谷,俞莎,于村,陆德胜,刘翠英

大豆发酵液中大豆异黄酮甙元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 黄宏南,陈宏靖

广东省查处“掺油大米”情况及分析 陈卫东,黄伟雄,吴智韶,高燕红,彭接文

一起西瓜子掺矿物油案的思考 刘玮

新乡市首次从芥末油中检出矿物油监测报告 吕战生,李吉东,苗颖宇

福田区1997~1999年食品卫生群众投诉案例情况及处理方法 潘云娣,吴韶乾,李建东,谢国辉

卫生许可证发证管理有关问题的探讨 吴小龙,孙振荣

保健食品广告宣传存在问题现况分析 杨玉芝

电解氧化(EO)水和化学改性水对不同食源性病原菌处理的效果

茶叶铅污染及控制措施研究 甘宗祁,王林云,卢国伟,董百成,林德仁,许虹

目前超市食品卫生的问题、对策与管理效果 华小鹃

饮食核苷酸对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的作用

转基因植物食品安全问题 李小芳,郑云雁,王晓玲

香菇多糖对人体作用的研究与应用(综述) 景军

灵芝水提取液抗突变作用实验研究 崔文明,刘泽钦,王伟,张馨,李宁,韩驰

饮料中异麦芽低聚糖的测定 陈桂茹,秦振顺,常风启,李存满,韩会新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番茄及其制品中的番茄红素 薛颖,武兴德,陈杭

保健食品中的甘草酸的测定方法 杨永红,赵珊,孙开奇,罗仁才

示波极谱法测定食盐中微量碘 缪红,文君,王鲜俊,周宁

从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看我国食品卫生监督制度的改革 高小蔷,张宏,张永慧

1985年~2000年我国食物中毒情况重点分析 张肃

莱芜市莱城区碘盐监测结果 郭业海,许兴,陈仕保

2000年~2001年吉林省部分食品污染物调查分析 李海波,房毅,孙长武,张卫民,王文,邢立新

部分省市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及监督管理概况的调查 倪方,樊永祥

肉禽类制品中人工合成食用色素调查及分析 沈向红,丁钢强,俞莎,于村,陈汉文

养殖海产品中镉含量的初步调查 杨方,唐寰宇,孟列群

南宁市部分包装食品用塑料制品卫生质量调查 陈绍运,周杰,徐斌,赵国品,李永跃

玉米赤霉烯酮毒性研究进展(综述) 王怡净,张立实

西洋参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综述) 王红梅,马玲

丙烯酰胺的安全性及国际组织的评价 赵丹宇,郑云雁

金雀异黄素对iNOS表达影响与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作用研究 宋丹凤,崔洪斌

山楂及山楂黄酮提取物调节大鼠血脂的效果研究 高莹,肖颖

发酵型八渡笋对高脂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闫少芳,梁学军,王军波,刘毅,肖颖

食品中甲醛测定值的探讨 宋凤英,王永芳,韩宏伟,赵馨

淀粉及面制品中“吊白块”的鉴定试验探讨 邓红,刘晓莉,魏强,艾热提,刘飙

食品市场准入与卫生标准 赵丹宇

对瓜子中检出矿物油违法事实认定的探讨 李强,黎英辉

对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健康检查规定的探讨 胡敏云

怀参蜜润肠通便作用的研究 张杰,陈世伟,王海玉,刘翠娥,孟光,张焱

117起食品卫生行政处罚案处罚程序及相关问题的调查分析 李国忠,刘正毅,丁晖,位晓明,迟安政

莱芜市市售儿童食品的卫生调查分析 陈华文,李振伟,郑立霞,车效进,董爱凤

南宁市市售散装花生油卫生质量调查分析 陈绍运,赵丽娜,徐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