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风险预警制度范文

财务风险预警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风险预警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风险预警制度

第1篇:财务风险预警制度范文

目前,由于建筑市场尚不规范,工程招、投标管理没有完全法制化、规范化,不正当的竞争依然存在。特别是工程投标依然采取各种手段进行恶性竞争。施工企业为了争得施工项目,通常是以降低标价、提高标准、缩短工期或减少应有的费用项目等为代价承揽工程,造成施工项目到手后经营风险极大。同时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偶然性的不可预见因素出现,也会给施工企业带来一定的管理和经济风险。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投资主体的法人化程度不断提高,许多业主在投标过程中增加了风险抵押或履约保证金的比例和数量,越来越多的业主要求履约保证金用货币资金支付,这样又加大了施工企业货币资金的额外沉淀量。工程结算按比例付款和质量保证金制度又会积压一定比例的应收工程款等等,最终都凝聚成财务风险。加之由于施工企业向BOT、BT等投资经营领域发展,子公司需要母公司或其他成员企业为其借款提供担保等等,又增加了投资和融资风险,使得施工企业的各种风险进一步增大。

施工企业面临来自上述内外环境的各种风险因素,必须建立和完善自身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为了防范和规避风险,应通过计算财务预警指标和对企业的会计报表及其相关经营资料进行分析,以便及早发现和预测财务风险,最大限度地避免或降低财务风险。

一、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一是从企业的运营效益情况看。主要表现为企业营业额和利润明显下降,或营业额在增加,但利润在下降,子公司经营状况恶化,投入资本贬值。

二是从企业的资产结构看。表现为应收账款大幅增长,未完施工迅速上升,资产质量不高,运营效率低下,潜亏风险增加。

三是从企业的偿债能力看。表现为过度举债,利息负担沉重,到期债务丧失偿还的能力,流动资产不足以偿还流动负债,总资产低于总负债。

四是从企业现金流量看。表现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低,缺乏偿还即将到期债务的现金流,现金总流入小于现金总流出。

五是从企业发展能力看。企业盲目扩张,投资过多过滥,摊子铺得过大,效益低下。

上述财务风险,是导致施工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重要因素。只有针对可能造成财务危机的因素,建立财务预警指标体系,采取监测和预防措施,才能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控制财务危机。

二、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建立

为了提高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中,应坚持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预警指标不宜过多。具体按以下五个顺序实施;一是设计财务风险预警的核心指标和辅助指标;二是测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预警标准值”;三是测算监测指标的实际值;四是根据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实际值和临界值,做出预警警度判断;五是提出预警报告。

(一)设计预警指标体系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重点和难点是预警指标的选择和指标权重的确定。不同的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财务结构、资本结构也不尽相同;同一企业的不同历史时期,财务风险存在和发生的特点也不一样。根据施工企业所处的行业、规模和经营情况以及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应以变现能力指标和偿债能力指标为基础,以财务效益指标和资产营运指标为补充,重点突出变现能力指标。具体包括10个指标,总分100分:

1.财务风险预警核心指标占70分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20分)、资产负债率(10分)、已获利息倍数(10分)、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比重(10分)、流动比率(10分)、速动比率(10分)。

2.财务预警辅助指标30分

净资产收益率(10分)、应收款项周转率(10分)、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5分)、借款货币资金比率(5分)。

(二)测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预警标准值”

风险预警指标的“预警标准值”应以企业近三年各项财务指标实际值(按照2:3:5的比例)为基础,参考同行业和同规模企业平均水平,参照财政部《企业效绩评价》标准值,结合市场情况和金融环境等宏观因素测算确定。

(三)计算指标的实际值和预警指标的得分

财务风险指标的实际值计算出来后,同区间表下达的标准值进行比较,采用内插法计算单项预警指标的得分,最后计算综合得分就可以计算出该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估得分。

(四)预警警度判断

为了更加形象地标识企业财务风险所处的级次,应该把财务风险预警区间分为安全区(绿区)、预警区(黄区)、危机区(红区)三个区域。指标在安全区,表示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较小;指标在预警区,表示存在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指标在危机区,表示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较大。根据财务风险评估得分,对照相应的预警区间就可以判断出各企业的预警警度。

(五)提出预警报告

对于财务风险处于预警区和危机区的单位,应提出专题的财务风险分析报告,财务风险分析报告的内容包括:本单位财务风险所处的级次;指标当期值与上期变动情况以及发生异常变动的原因;指标处于预警区或危机区的原因分析;降低财务风险和改善财务状况拟采取的措施和建议等等。

三、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对企业的基础管理和管理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必须做好基础工作,否则,财务风险预警将成为空中楼阁。

(一)高素质的管理团队以及企业负责人的高度重视是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运行有序、发挥作用的有力保障。制度的关键在于落实。对财务风险的控制是财务人员的责任,更是企业负责人的责任,同时还需要各个职能部门通力配合。

(二)规范真实的财务会计信息是准确进行风险预警的前提。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大量引用和分析企业的会计信息,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规范性将直接影响到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效果。建立在虚假的财务数据基础之上的财务风险预警肯定会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背离,根本谈不上控制企业财务风险。

(三)建立完善灵敏的财务信息系统。随着ERP等财务软件的成熟,财务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离开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将大大降低企业财务预警效率和效果。

(四)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提高财务预警的准确性。

第2篇:财务风险预警制度范文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财务预警机制

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推动企业发展能够激发我国经济发展活力,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财务风险往往存在于企业运营的不同业务环节中,对企业业务活动开展产生深远影响。受外部市场体制和内部管理机制等因素的影响,财务风险发生概率逐渐增加。若企业对财务风险认知不足,未能采用风险管控措施,将会限制企业的发展。企业为实现高效发展,必须重视财务风险问题、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以规避风险。财务预警机制是企业管控财务风险的重要机制,该机制主要将企业财务指标体系作为重点,深入分析企业内部各项财务数据信息,挖掘信息背后蕴含的价值,有效识别风险,并进行风险预警,便于企业及时采取措施应对财务风险。企业应重视财务预警机制的构建,使其成为提高管理水平与核心竞争力、占据市场份额的助力。

1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概述

1.1财务预警机制的概念

财务预警机制也称企业破产预警机制,主要是利用企业内部各项财务指标,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衡量与分析,继而发出财务预警信号,便于企业掌握当前财务工作中的不足,并及时采取措施,优化财务工作。财务预警机制具有良好的检测、诊断等功能。财务预警机制在企业中应用较为广泛,最为常见的使用方法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定性预警,另一种是定量预警。在运营与发展过程中,构建完善的财务预警机制,对企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首先,财务预警机制具有良好的诊断与预测功能,能够及时发现企业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其次,财务预警机制具有一定的预防功能,能够预防财务风险。最后,财务预警机制具有良好的完善功能,在运行中,企业应结合实际运行情况,不断完善财务预警机制,以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发展。财务预警机制通常是由多个小部分组成,如财务预警组织机制、财务信息收集与传递机制、财务风险分析系统和财务风险处理系统等。

1.2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功能特征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环节,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构建完善的财务预警机制,不仅能够保证企业生产和运营活动的正常开展,还能够保证企业稳定运行。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主要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功能。1.2.1有效收集不同类型的信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政策法律制定、外部市场形势变化等。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积极构建财务预警机制,能够收集较为全面的信息,并对收集到的信息展开分析,从而结合企业内部具体的财务信息,开展风险预测和预警工作。信息收集是财务预警机制的基础功能,也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转的功能之一。1.2.2全面监管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财务预警机制的运行能够使企业结合当前运营情况和战略目标落实情况,调整策略,实现风险规避,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财务预警机制的运行,能够实现对企业内部各项财务活动的实时、动态监督,并将目标制定与企业实际运营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出现偏差的原因。1.2.3预测财务风险财务风险预测是财务预警机制中的核心功能。财务预警机制在运行时,能够收集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多重信息,通过信息深入探析并掌握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发现企业潜在的风险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对企业财务指标的分析,引导企业管理者了解财务风险问题,采取风险管控措施。1.2.4规避风险财务预警机制能通过多重信息分析,及时发现企业运行中的潜在风险,明确风险来源,并将相关信息提供给企业管理者。管理者能够根据相关信息,制订风险管控措施,强化风险处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最终规避风险,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1.2.5行为规范财务预警机制还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功能。它能深入分析企业运营中的财务问题,通过风险识别、预警,消除风险,通过日常工作总结,在企业管理中,将日常工作经验逐步转化为行为规范和标准,继而提升企业风险管控能力,避免企业在运营中再次发生类似问题,保障企业的高效发展。

2企业财务预警机制构成内容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2.1企业财务预警机制构成内容

2.1.1财务风险预警分析机制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构建过程中,为充分发挥该机制的作用和优势,应当在企业内部设置专门的财务风险预警分析部门,主要负责预警功能管理。同时,还应辅助其他部门,共同推进风险预警工作。企业可引导财务部门与内部审计部门建立协作关系,共同推进预警组织分析工作。预警人员是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主体,在机制构建环节,预警人员应充分结合企业发展情况与需求,确保预警机制的构建符合企业的需求。2.1.2信息收集与传递机制信息收集与传递机制是财务预警机制的重要内容。在财务预警机制的构建环节,强化对信息收集与传递机制的构建,能够及时获取企业内部和外部市场的数据信息,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能够获取准确的预警信息,为企业财务工作的调整夯实基础。2.1.3高效财务风险评价机制首先,在财务预警机制的构建中,重视对财务风险评价机制的构建与完善,有利于企业及时分析并评价内部财务风险问题,判断财务风险的大小,将更多精力放在对企业影响较大的风险中,以实现对风险的管控与规避;其次,在运营过程中,企业应当充分使用财务风险分析机制,掌握财务风险发生原因及对企业产生的影响;最后,企业可针对不同的风险,采取针对性的管控方案,降低财务风险对企业运营的影响。2.1.4财务风险责任机制企业管理者应重视财务风险管控工作。为提高风险管控质量,促进企业高效发展,管理者可将风险管控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员工和部门。在此基础上,企业管理者还可将风险管控与员工绩效相结合,制定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员工参与风险管控的积极性,强化风险管控,从而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2建立财务预警机制应注意的问题

2.2.1完善企业内控制度企业在构建财务预警机制时,应调整并完善内控制度,发挥内控制度的约束与规范作用,以提高财务预警机制的运行质量。在企业内部,内控制度通常会涉及多个部门,在财务预警机制高效运行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企业可以通过完善内控制度,明确不同部门的职责,有效分工,引导员工相互监督,确保工作质量。2.2.2充分协调不同组织之间的关系在企业内部,为保证财务预警机制的高效运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质量,应摒弃传统的各部门间相互独立发展的模式,引导各部门间建立协作关系,并强化信息交流,增强企业凝聚力,完善财务工作流程,提高财务预警机制的工作质量,从而为企业提供翔实的财务预警信息,便于企业制订风险管控方案。此外,协调不同组织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企业使用有限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企业建立财务预警机制的具体步骤

3.1准确识别企业的财务风险

在构建财务预警机制时,首先企业需要准确识别内部财务风险。在日常运营过程中,企业应加强观察与分析,掌握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在明确财务风险后,企业需结合多重指标与数据,掌握财务风险诱因,在风险发生前采取措施,以规避风险的发生;其次,企业可对内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会计资料展开解读与研究,掌握企业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并分析风险发生原因。最后,企业还可通过多重指标间的对比分析,掌握财务风险对企业正常运营产生的影响,从而制订科学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

3.2正确选择财务风险预警指标

正确选择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是财务预警机制构建的重要内容。首先,企业在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前,应结合企业实际运营情况,分析内部各项数据信息,同时还需要掌握行业发展现状,将分析结果作为基础,以推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科学构建。其次,企业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构建中,需要将企业实际情况作为基础,避免出现指标的构建与企业发展不相符的情况,以充分发挥风险预警指标的优势和作用;最后,企业可结合现有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完善指标体系,合理预测潜在风险,以进一步发挥财务预警机制对企业的推动作用。3.3明确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成员为确保预警机制的科学性和完善性,企业在构建财务预警机制时应明确内部主要成员,以推动财务风险预警工作的有效开展。由于财务风险预警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涉及内容较多,因而对其成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风险预警成员应具备良好的专业性,才能开展预警工作。其内部成员主要从企业内部选择,不仅包含企业管理者和财务人员,同时还需要邀请企业各部门管理人员加入。科学合理地选择成员,是实现高效沟通的重要前提。在日常工作中,预警成员可结合预警机制当前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分析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制订应对方案,以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

3.4制订财务风险预警方案

在财务预警机制的构建中,最后一个环节是制订财务风险预警方案。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提前制订应对方案,可有效避免出现风险发生后因无法及时应对而导致企业受损的情况。因此,企业应在内部建立财务预警部门,结合企业实际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数据,通过数据分析企业内部经营现状和外部环境。在分析完成后,对比分析结果与财务指标,及时掌握企业内部财务风险,深究风险发生原因,并结合企业情况及发展战略,制订风险管控方案。此外,企业应充分协调不同部门之间的财务关系,为各部门建立沟通渠道,以便信息共享,发挥部门间的协作优势,解决财务风险问题。

4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建立路径

4.1树立良好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在企业运营中,财务风险客观存在,无法全面消除。为降低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企业应构建财务预警机制,及时发现风险并解决。在财务预警机制的构建中,企业应从思想意识层面出发,摒弃传统且落后的管理理念,树立良好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首先,企业需要掌握财务风险的具体成因。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不同的工作环节中,管理者只有制定科学的财务风险管控措施,才能降低财务风险发生概率,减轻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企业财务风险诱因存在多样性,若内部环境不完善,财务工作操作不规范,企业整体风险意识不足,就会引发财务风险。新时期,企业应跟随时展变化,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同时内部管理者、财务人员均需要对财务风险形成正确认知,增强财务风险识别及防范能力。在日常工作中,企业可深入探究财务风险成因,强化内部管理,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其次,企业需要树立风险意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高效运转。但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受多重因素影响,易滋生财务风险,影响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对此,企业通过树立风险意识,在日常工作中规范财务操作,强化内控,能够有效规避风险。为引导全体员工形成风险意识,企业管理者应积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风险意识,明确财务风险对企业运营产生的危害,正确认知财务风险,以发挥管理者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推动员工观念的转变。此外,企业还应定期组织培训、召开座谈会,鼓励员工积极参加,促使员工更新思想观念,积极参与财务风险管控。由此可见,从思想层面出发,掌握财务风险诱因,树立财务风险理念,是财务预警机制构建的基础。

4.2构建财务预警机制指标体系

财务风险指标是财务预警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构建财务预警机制时,应重视指标体系的构建。财务预警机制的构建涉及诸多内容,如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模糊处理和不同指标的权重确认等。企业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构建中,首先,需要确保各项指标的科学性与全面性,确保指标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避免指标出现重复、繁杂等问题进而影响财务预警机制的运行质量。其次,在指标体系构建中,应始终遵循构建原则,完善基本指标体系,如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企业偿债能力分析等。若财务指标体系不完善,将会降低财务预警机制的运行效率,难以全面管控企业的财务风险。最后,在指标体系构建中,企业应当突显出现金流量指标体系的作用。现金流量将对企业生存产生直接影响,将现金流量指标作为财务预警体系的重要指标,可及时明确问题本质,助力企业解决问题。

4.3建立健全风险防范预警机制

通过建立健全风险防范预警机制,能够推动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构建。首先,企业应逐步完善内控制度。在现代型企业中,内控制度是企业的重要管理制度,发挥内控制度的规范性和约束性优势,能够促进企业治理、内部管理、责任考核和风险防范等工作的融合,推动不同工作间的相互协调与补充,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在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中,企业应重点突出内控作用,对企业内部管理者进行合理分工。在此基础上,完善机构,如审计部门、预算部门等,为内控体系运行夯实基础。例如,企业应积极完善预算决算结构,在董事会下设置预算管理委员会,还可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预算管理制度,规范预算的执行。其次,企业应积极完善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将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相融合,打造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不仅能够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还能推动财务预警机制的构建。财务风险主要是企业在开展财务活动中因受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引发的风险问题。当前,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企业面临发展困境。为此,企业需将信息网络与风险防范预警机制相结合,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优势,构建高效的管理系统,实施数字化管理,及时识别并分辨风险,制订应对方案,打造良好的办公环境。企业可通过大量数据信息分析,明确内部经营波动情况与财务危机前兆,及时预警,以发挥财务预警机制的作用。企业在数据信息分析中,不仅需要从内部出发,还应对外部市场与行业展开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完善财务预警系统,以提高风险防范质量。最后,企业需要做好经营决策工作,管理层在制定战略目标时,针对财务风险,可提前制订应对预案,强化风险管控,将风险预警意识渗透到企业各项管理工作中。

5结束语

新形势下,为从根本上规避财务风险,企业应结合自身发展特点,构建符合企业需求的财务预警机制,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并采取应对措施。财务预警机制的建立能够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邵蕾.企业财务预警机制构建研究[J].大众投资指南,2021(4):49-50.

[2]高杨.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研究[J].商讯,2019(28):34-35.

[3]拓步娇.中小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研究[J].西部皮革,2018,40(24):51.

第3篇:财务风险预警制度范文

关键词:财务风险预警;现实问题;政策建议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是近年来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前沿问题。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众多风险中最重要的风险之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企业财务状况好坏的影响,因此说深入的研究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理论内容、预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和构建有效的财务预警体系的政策建议方面进行阐述。

一、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概述

1.财务风险预警的概念

预警就是根据内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对未来发生的一些风险和不利事件进行预测和报警。它是一种事先采取措施,减少不确定性因素或风险造成的损害的一种管理方法。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是在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上,并根据企业经营和财务目标,通过收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一些产业政策,生产经营状况,市场竞争状况及企业本身各类财务状况,分析资金流动的运行规律,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产生的潜在财务风险进行监测、诊断与报警的一种技术。它能够及时的对资金管理过程中的堵塞、过度滞留、浪费等信号及时发出警报,促使企业及时的采取相应措施,不断的提高企业抵抗财务风险的能力。

2.财务风险预警的重要意义

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具有预知危机、处理信息的功能,并能控制风险避免财务危机再次发生。企业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对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及时跟踪、监控、预测企业的财务状况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其分析

1.筹集资金过程现实问题及原因分析

资金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如果资金出现短缺,企业就无法实现其经营目标,使其陷入困境。企业在资金管理过程中常见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有钱就用,无钱就贷,没有合理预测资金需要量及资金的投放时间。如果预测也就是眼前资金需求。不仅资金需要量预测不准,而且又不能及时的筹集贷款,导致资金紧张。其主要原因在于其预测时方法不科学.没能把全年的资金需求量纳入预测得范围:不注意预测不同时点的资金需要量和产品的销售趋势;企业筹资渠道单一,筹资方式不灵活,主要以银行信贷作为筹资渠道,这样的筹资方式不能满足企业筹集到足额资金之需;企业没有选择最佳的筹资组合和方式,只考虑了尽快的解决资金,而忽略了成本和风险。

2.销售与收款风险现实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企业的经营业务中,销售收入与应收账款是衡量企业债权与经营业绩的主要指标,这种指标也很容易失控,尤其是在关联交易中,虚增虚减销售收入现象时常发生.应收账款不实普遍出现,给企业如实的反映其经济状况带来瓶颈。主要表现为:虚增收入,利益诱惑;提前确认收入,为考核指标兑现;违规做支,债权、实物资产不实。其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缺乏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机制,责任人缺乏控制意识和责任心。

3.存货风险现实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般情况下,在企业的实物资产中所占的比重比较大的存货,直接影响着产品成本的高低。因此在存货运行中企业有以下现实问题值得分析:库房运行环节不规范,职责不清;单据传递不到位,签收不完整;盘点走过场,存货霉烂、毁损无人处置,超储短缺不过问;财务账与库房账不符,造成账实不符。其主要原因是库房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不到位,对存货管理人员职责分工不明确,对实物资产缺乏严格控制、监督制度,没有建立一个好的奖惩办法,不能及时查明实物资产盘亏、毁损的原因,存货管理者素质偏低,领导的重视程度不足。

三、构建有效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政策建议

1.加强企业的财务信息化管理

企业预警需要有一定的管理功底和基础,仅靠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是远远不够的。企业财务信息化的程度会直接影响财务风险预警的运行。在企业日常的监控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基础数据。这就要求企业加强信息化管理,以及时提供所需要的各种数据。企业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组织机构,应遵循“专人负责、职责独立”的原则,并且该预警系统应该是开放性的,它不仅包括内部财务信息,还应当包括外部相关信息。系统信息的不断刷新与升级较为关键,它能确保财务信息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准确性。

2.树立全员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得以成功建立并有效运行的前提是风险防范意识。这就要求企业全体员工,尤其是企业的领导层在思想上对潜在的危机要高度警惕和认识,企业的全体员工通过接收风险意识教育,使得他们都能充分的了解自己在整个财务风险预警管控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发挥团队防范效应,并且企业应当对员工发现的问题及提出的合理建议给予重视和采纳。

3.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在企业管理中,内控制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内控制度,一方面作为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有效管理工具,另一方面也成为财务风险管控的有力助手。企业要想完善其内控制度,首先要建立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企业可以建立一套针对财务风险防范的绩效考核体系,将其落实到具体的业务部门,以此促进员工积极参与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其次要明晰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做到权、责、利相统一并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风险跟踪和监控机制;最后要强化企业内部的审计监督机制,通过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尽可能的将企业财务状况的反映差错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朱祥德: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2).

[2]邱敬波:浅析企业财务风险预警[J].企业家天地,2009(10).

第4篇:财务风险预警制度范文

(一)经营风险国有企业要想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享有一席之地,必须正确管理其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涉及面广,涉及财务方面的主要包括流动性风险和支付风险等。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在其日常经营过程中,必须有充足的资金以备企业的日常周转,我们常说的资金链断裂也涉及流动性资金的不足;支付风险是指企业采购原材料、购买商品或者发生其他的支付行为,但是其拥有的资金不足支付的风险。

(二)投资风险国有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中,除了筹资风险、经营风险还有投资风险。国有企业具有一般企业的共有特征,需要寻求好的项目进行投资以实现资本的增值,从而达到所有者权益最大化的目标。针对国有企业而言,其投资风险包括投资的资金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收回的风险和收回的投资低于原始投资额的风险,不管是哪种风险,都会导致国有企业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中,甚至危及国有企业经营的稳定性。

二、防范和化解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为了防范和化解国有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提高国有企业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效率和效果,必须要构建一套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而一套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包括有五个方面:1、设计一套完善的预警指标体系由于同一企业的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不同,所以国有企业必须根据自身所处的行业和特点建立一套完善的预警指标体系,在面临财务风险时可以提前预测加以防范。2、测算预警指标体系中各预警指标的标准值国有企业应该参考相同行业和相同规模企业所设立的预警指标值的平均水平,再结合市场的实际情况测算适合自身的各预警指标的标准值。3、计算各预警指标的实际值根据财务风险指标实际值和内插法计算出各预警指标的实际值。4、预警度判断根据各预警指标的实际值和标准值之间进行比较,判断出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5、向管理层提出预警报告根据各预警指标的实际值和标准值之间进行比较,判断出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时,应将本单位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报告给管理层,以便能够提前做出防范措施,避免企业发生利益损失。例如,中国洛阳浮法玻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企业内部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对所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

(二)建立健全切实有效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为了能够切实防范和化解国有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除了要制定一套比较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以防范出现财务舞弊现象之外,还需要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使国有企业的日常财务管理可以做到按制度办事,有制度可循。在建立健全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时,除了要考虑日常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还需要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实施有效的控制,主要包括有四个方面:1、应该控制国有企业的现金流现金流是一个企业为之生存的血液,控制了企业的现金流就等于是控制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要对国有企业的现金流有一个很好的规划和使用,要对现金的筹集、调度、使用和分配等各个环节实行严密的控制,及时发现现金流存在的问题,对日常预算内的开支和超出预算之外的开支进行严格的控制,防止财务人员的舞弊行为导致现金流的流失,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2、应该对国有企业的成本费用开支进行严格的控制国有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主要就是成本费用等开支的流出,在进行生产经营过程中成本开支必须要有预算标准,根据实际发生的成本开支与预期发生的成本开支水平进行比较,发现超出预期水平的原因,及时找出改进措施,防止出现成本开支倒挂的现象,为以后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奠定基础。3、要对国有企业资产的使用情况和负债的发生进行控制在国有企业中,要设立一套权限机制用以规范对国有资产的处置和使用,在使用和处置的时候都必须确保在一定的权限范围内。同时还要通过资产负债率等财务指标来分析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情况并加以监控,还可以通过净资产收益率来考核企业经营者或管理者的经营业绩,并根据其业绩情况进行奖惩,用以监控国有企业的资产使用和处置情况,避免国有资产的无谓流失。4、应该根据国有企业职位的责任进行适度的授权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对应的权利和责任,为了保证各个经营环节都能够高效进行,同时又能够保证各环节负责人经济行为的效益性和廉洁性,避免权利滥用现象的发生,给国有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应该对国有企业各个经营环节经济活动的操作者进行适当的授权。例如,中国石化集团沧州炼油厂就在企业内部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有效的防范和化解了它所面对的财务风险,避免了可能的损失,为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三)提高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在国有企业中,管理人员的认识对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它是伴随着国有企业的财务活动而产生的,要想完全消除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是不现实的,因此,这就需要企业的管理人员能够对财务风险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时刻提高财务风险意识。在国有企业内部,加强对管理层风险意识的宣传教育,使他们充分意识到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更多的获得财务风险信息,从而降低企业经营决策存在的风险,为企业获取更多的收益。但这种固定的财务风险意识并不是短期内就可以形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所以就需要在国有企业内部进行长时间的宣传和教育培养。例如,四川省温江县国营厂在企业内部进行长时间的宣传和教育培养,提高了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为企业稳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结束语

第5篇:财务风险预警制度范文

关键词:加强;财务风险;控制;管理

一、引言

企业的衰落直接表现在财务风险控制上,企业还处在落后的情况中,大多数企业并未真正的了解财务风险控制,也并没有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控制措施。因此,将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加强对企业进步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公司在经营管理当中的关键部分,作用非常关键。我国,财务风险控制起步晚,可是经过不懈的努力,获得了不小的成绩。

二、财务风险具体特点

财务风险存在客观性,任何企业当中无法避免出现风险,财务风险有大小之分,并没有存在不存在之分,需要企业严密的关注财务风险管理的常态化特点;另外风险动态性变化,企业不同的运营阶段、不同的规模大小和竞争对手的不同,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范围和风险等级随之不同,财务风险在各个企业运行和竞争环境下表现出来的改变,需要准确控制,需要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者需要快速的反应水平。

三、财务风险管理问题

1.缺乏风险防范意识。目前现代企业当中的工作人员并未有非常强烈的风险管理意识,将风险存在的普遍性直接忽视掉,财务管理工作者也是这样,并未有非常高的风险防范认识,错误的认为良好的企业资金管理就能够防止出现财务风险。实际上并不是如此,企业的所有活动都肯定出现一定的风险,同时说明在所有风险当中肯定会出现财务风险,普通财务方面的决定错误也是导致财务风险的最关键的原因。目前企业管理工作者进行财务决策的同时一般都是根据自我主观意识和经验来决定的,所以,经常出现非常重要的失误,肯定会出现财务风险。所以,企业的财务风险因为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不足导致的,同时对企业的影响也非常大,更有严重的会将企业经营能力直接丧失掉,最后将面临破产的局面。2.财务风险内控低效。目前非常多的现代化单位在风险内部控制当中还存在非常多的不足之处,不具有良好的内部控制水平,内控环境不能达到优化、有关文化不先进、内控制度流于形式,管理经验落后,管理模式粗放等,组织企业工作当中,有的单位并未能够科学的将工作岗位进行设置,有些部门存在岗位权力责任不清晰、互相推卸责任的情况,有关的问题都不利于企业内控工作,从而将影响企业对财务风险的控制。3.财务风险预警不健全。不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制度建设工作,是带给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影响的关键因素,如果无法立即分辨出潜在的风险,后来带给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时间还是会充分不够,也无法根据这设定出比较健全完善的应对方式,最后给企业带来非常大的损失。建立完善的风险和预警机制,作为风险管理工作的前提,只有具备识别能力强的工作人员、快速反应的机制,才可以保证在风险出现之前将其扼杀在摇篮当中。

四、加强财务风险控制与管理措施

1.增强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效果,管理者的总体素养提升,可以更快的将市场适应同时掌控市场,这样能够将风险出现的几率降低。因此,将管理者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快速的提升非常关键,管理者能够及时的发现和评价企业当中所存在的风险。这样的决策当中,企业可以充分考量到不同影响因素的原因,尽量的使用合理科学的方式进行决定,将主观臆断行为坚决反对,这样保证企业能够出现非常低的财务风险,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保证。2.完善内部控制机制。企业在加强内部控制工作的同时,要关注到建立风险导向的控制方式,是和风险评价紧密相连的一种模式。在任何企业经营内部,风险肯定存在,企业能够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防止和分散风险。企业需要对所联系的每一个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工作,大概了解所面对的风险的级别种类,同时将风险诱因进行探索,将尽快的探索防范和降低风险出现指数的方式。3.完善风险控制与预警体系。伴随着我国经济制度的改革的不断深入,财务管理包含了非常多的方面,需要企业进一步将风险控制和预警系统健全。尤其是需要根据全面控制预警、全程控制预警、全员控制预警建立由财务、业务、行政单位构成的财务管理风险控制和预警董事会会议制度一同将企业当中所出现的财务管理控制和预警工作做好,落实好工作,将工作机制完善好,提升执行力。企业要从自身的财务风险控制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工作加强,依靠第三方机构的力量来加大风险控制和预警工作力度,例如邀请专门的咨询机构、服务机构等帮助企业开展财务风险控制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对提高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和管理水准有非常关键的效果。

五、结语

总之,企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就是财务资金,是企业运行的中心,因此财务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财务风险作为企业发展当中出现的威胁,需要高度关注,因此,企业规划当中财务风险管理控制工作越发重要。企业需要合理的使用资金,将风险降低,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控制资金,建立企业财务预警系统以及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多个措施一同进行,才可以保证企业能够在市场经济制度下,更好的有利于自我的进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军.新常态视角下企业加强财务风险控制的路径[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8:143.

第6篇:财务风险预警制度范文

关键词:财务风险 风险 评估 财务 财务管理

一、必要性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整个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所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企业的财务风险可划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四个方面。主要特征表现在:一是客观性。也就是说,财务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应对风险,进而避免风险。二是全面性。即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在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分配等财务活动中均会产生财务风险。三是不确定性。即财务风险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四是收益与损失共存性。即风险与收益成正比,风险越大收益越高,反之收益就越低。

二、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

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由于来自不同风险源的各类风险综合作用的结果终究会反映在财务信息上,因此财务风险可以看作是公司风险的集中体现及最终表现。财务风险形成于资本的流动过程中。从资本的垫支到资本增值的创造,最后是资本垫支的回收过程。资本循环的每一步都印上了财务风险的痕迹:本金垫支伊始,风险就已经启动;资本价值转换和增值的过程,就是风险的转移和积聚过程。所以说,财务风险是资本价值经营的必然产物。

财务风险形成的内部原因及内在财务风险分类 :

1、内部原因。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在现实工作中,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淡薄;财务决策和管理缺乏科学和有效的制度。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加上企业内部控制不到位,存在管理漏洞,而这些都会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

2、内在财务风险分类。由于各生产经营环节内部因素的影响而可能引起财务收益的不确定性,称之为内在财务风险。内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筹资过程中负债资金数量和筹资成本以及偿还时间;资金投入过程中的投向、数量、结构;生产运营过程中的收入、成本、经营管理水平等;收益分配过程中收益的确认以及收益分配政策、数量和形式。(1)筹资风险。它是由于负债融资不能如期偿还而带来的风险。(2)内部投资风险。它是指企业对内部资金投入所产生的风险。投入资金不足会破坏生产经营的连续性;投入资金结构比例不合理会形成流动比率过高或过低,固定资产闲置或不足;投入资金效益低等都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 (3)经营内部风险。它是由于企业经营收入不确定性而产生的风险。这里主要指经营管理不善而造成的风险。主要有销售风险、成本风险、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管理风险以及相关法律风险等。(4)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方法和政策是否合理合法。。

三、防范措施和建议

1、增强风险防范意识。风险防范就是企业在识别风险、估量风险和探究风险的基础上,用最有效的方法把风险导致的不利后果降低到最低限度的行为。经营风险主要从企业实物运动的角度,财务风险则主要从价值运动的角度,两种风险不过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侧面而已。财务活动不是游离于企业经营以外的另一种方式,而是对企业整体经营活动的反映和控制。

2、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用活财务风险管理方法。财务风险管理机制,是指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中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功能体系。建立财务风险管理机制,首先,要明确承担经营者的责、权、利,争取风险、收益和报酬的相互统一。其次,要建立合理的、协调的行为激励和监督约束机制,解决好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企业员工等内部利益主体之间,以及企业和政府、企业和债权人等外部利益主体之间收益分享和风险分担的关系。财务风险管理方法则是企业为降低风险,在财务风险猜测、决策、防范、处理的过程中,用来完成财务风险管理任务的各种手段和工具。主要采取以下工具规避财务风险:逃避、转移、分散、套期保值、自我保护。

3、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机制。一是建立客户管理制度,加强对客户信用的调整和甄别,建立客户信用分析档案和坏账准备金制度。对信誉不良的客户,对资不抵债的客户应及早收回货款;二是建立统计分析制度。通过完善的统计分析,及时发现新问题,采取相应办法加以控制;三是建立科学的内部决策制度。对风险较大的经营决策和财务活动,要在企业内部的各职能部门中进行严格的审查、评估、论证,做到合理化决策,避免财务风险。

4、确定最优的资本结构和筹资方式,合理布置债权资本所占的比例。企业的最优资本结构是财务杠杆收益和财务风险的一种最佳均衡,是公司筹资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最低的资本结构。

5、引进科学的风险管理程序。财务风险管理是一个有机过程,通常包括:一是识别和评估风险。对企业财务可能遭受的风险进行事前猜测和全面估计,认清企业所处的环境,剖析财务系统中的不利因素,划分出财务风险的强度和可能的损失程度。二是分析风险成因。三是预防和控制风险。四是风险的损失处理。

6、 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内部控制规范,做到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补救,规避财务风险。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系统,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7、提高财务决策水平,建立财务预警系统 。通过预警指标对财务风险进行监控。长期预警指标主要有总资产报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股东权益收益率等指标;短期预警指标主要通过编制现金流量预算,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来预测。

四、总结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预见和控制的。企业只有在对财务风险有足够认识的基础上,制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和预警机制,建立起财务风险防火墙,才能使企业最大限度地避免财风险,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顾晓安 《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 财经论丛 2000:7 65~71

2、吴少平,李小燕 《谈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指标的确定标准》, 2000

3、朱望生:《论企业财务风险》,会计学会2002年第10期

第7篇:财务风险预警制度范文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财务风险 控制

一、上市公司内部财务风险管控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风险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完备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通常要以完备的公司制度和组织及治理结构为先导。公司制度能够保证公司层面的财务控制活动有章可循,组织及架构则能够保证财务控制活动有层次地得以开展。在公司制度建设方面,国内的许多上市公司还远远不到位。许多公司虽然有相关的制度,但其内容通常是泛泛的条文说明,欠缺明确的操作性及操作指引,并且对于财务风险的控制和管理也缺乏具体明确的工作流程;因而很容易引发财务风险控制活动的混乱。从组织结构建设方面来看,部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欠缺,导致对财务风险的控制活动没有专门进行负责的机构,对权利及责任也缺乏清晰的界定。上市公司通常对其下属分支机构缺乏足够的风险管控能力,没有建设必要的风险控制联系机制,难以及时进行风险控制方面的指导;加上相当一部分财务工作人员能力的缺乏使得风险管控工作没有按照科学的制度流程来实施,结果导致对风险的警惕性低,处理措施不妥当、不及时,最后导致财务风险控制效果不理想。

(二)缺乏对财务风险的识别和分析

进行财务风险控制管理的首要工作是对公司纷繁的财务活动中的风险因素加以识别,然后针对性地控制财务活动。目前,许多上市公司一方面缺乏对公司财务风险全面细致的分析,财务人员只注意到明显暴露的外部因素,而未能对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挖掘,对于财务风险信息的搜集、辨别工作还远不到位,缺乏对风险因素的分类以及汇总工作;对财务风险的发展走向及趋势没有预测、判别的能力,导致一些早期的财务风险未能被识别出来,或者是判断有误,导致了意料之外的损失。另外,许多上市公司欠缺对财务风险准确计量的工具或模型。很大一部分上市公司对其财务风险大小的衡量都是以定性的判断或以往的经验来实施,或基于简单的统计方式;没有基于风险的性质及特征采用其合适的计量方式,这样必然导致计量的精确度无法保证,从而给后续的管理、监测工作带来不小的难度。

(三)缺乏对财务风险的跟踪监控和预警

在对财务风险进行初步的识别、计量之后,后续的持续监控和预警工作也非常重要,这直接决定了上市公司能否对财务风险进行及时识别处理。但是,监控和预警工作却是许多公司风险管控工作的弱项和薄弱点。要对风险因素进行监测就需要建立与之相关的指标。然而目前上市公司在风险监测环节存在着过度信赖定量化财务指标,而忽视定性的指标的状况。此类非财务性指标发生变化时的影响,很多时候要超过财务性指标的影响程度。另外,对相关的监测指标的变化范围难以准确把握,这给监控工作实施的准确性带来了障碍。许多公司还尚未建立起风险的自动识别、预警机制,对风险预警工作没有建立足够的技术支持,使得此项工作经常是落到了财务人员身上,使风险预警的有效性、及时性极大地受到人为性因素的影响。

(四)没有灵活多变的风险控制和管理能力

对财务风险进行及时有效的应对处理影响着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控工作的效果及目标的实现。上市公司以下两个方面工作的不到位,导致了其风险控制工作的低效率。一是缺乏对财务风险因素发生的预防措施。这主要是因为许多上市公司工作缺乏前瞻性,对风险进行管控只是局限于对风险因素进行识别,但缺乏针对特定风险的预防措施和处理预案。当风险因素实际发生时,缺乏预先确定的处理措施导致公司对风险处理的时间明显滞后,导致风险面进一步放大。二是没有建立完备的财务风险应对举措和框架。例如,没有事先确立风险的处理小组,没有明确规定人员的配备,没有建立明确的决策程序,这导致了对具体风险因素处理的进一步迟钝。

二、加强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控的建议

(一)完善制度建设,增强财务风险控制的基础性工作

建立并完备制度、组织架构是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控制应放在首位的工作。上市公司应当经由有关管理咨询公司的帮助和建议,根据本公司的实际状况,对本公司的风险控制有关制度展开梳理,并根据财务风险控制的实际经验,对财务风险控制流程进行改进和及时修订。同时公司还应加强组织架构及治理结构的建设完善工作,建立或分配专门机构部门对财务风险进行管控,并配置具备相当素质的员工。同时,要完善对风险管理体系的分层次建设工作,加强在公司内部各部门及总分公司之间联系的机制和制度。

(二)增强对财务风险分析工作的重视和建设

建立完善财务风险管控的识别分析机制,首先,应当强化公司的信息搜寻建设工作,对影响公司财务的内外部潜在因素进行充分分析,并按照科学的分类基准进行归类和汇总,据此形成条理化的风险分析框架。其次,应当加强风险分析识别工作的前瞻性,加强财务风险变动趋势的分析工作,把握好各种财务风险的预期发展及走势,以便明确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最后,还要加强对财务风险的计量工作。在已有的风险管控工作经验数据基础上,结合风险的趋势性变动分析,通过建立科学的模型来估计不同风险的大小,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对非财务风险的计量工作通常是使用估计的方式,并采用概率计算的方法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三)强化财务风险的持续监测和预警制度

及时的监测及预警制度对于公司处置财务风险至关重要。上市公司一方面要建立一整套的日常性监测机制,完善各种监测的实际措施和安排,还要建立监测的完备指标。指标应当采用财务和非财务指标结合并重,并考虑定性指标的建立方式。公司要根据风险计量的结果确定合理的指标变动值范围,并据此形成风险档案。同时,公司也要建立完善其风险预警系统,通过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建立自动化的风险检测及预警制度,通过现代化的系统实时查看风险指标的状态。根据指标的预测及计量来确定风险控制的关键点,并确定专门人员做好风险波动的监控工作,提高风险控制工作的效果。

(四)做好财务风险管控的预先准备工作

许多公司虽然及时对财务风险成功实施了识别和预警,但由于缺乏事前的措施安排而导致发生财务风险时手足无措。因此,上市公司必须就风险状况的发生做出预先的措施安排:第一,要建立财务风险的防范体系,结合不同财务风险特点制定具体的预防措施和方案,并对有关的风险监控责任人员进行适当的培训,使其能够掌握防止风险扩大和蔓延的有效措施。第二,要建立财务风险应对的领导小组,通过抽调财务部门、内控部门风险管理部门的人员组成的小组,可以保证公司具有可以随时处理风险意外的人员;另外,还要建立风险的应急决策程序。第三,要建立对风险处理措施的选择考评机制;应成立专门的评价小组对风险的处理和应急方案进行科学的评价衡量,从中选择能够最小化风险损失的方案。公司也可以通过引入外部的风控处理专家来增强风控处理结果的效果。

综上,上市公司要建立财务风险的识别、预警、跟踪等相关风险管理工作,做好预警与预案,使上市公司应对财务风险更加充分,将相关损失降到最低。

(作者单位为东北制药集团沈阳计控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第8篇:财务风险预警制度范文

【关键词】 医院 财务风险 防范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逐步深化,政府的卫生投入重点正从医疗服务等个人卫生服务领域向疾病控制、卫生监督等公共卫生服务领域转变,国家对医疗卫生机构的经费投入逐年减少。而医疗市场的竞争却日趋激烈,加上实行药品招标后药品利润空间压缩等因素,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者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如何化解和防范财务风险,成为财务管理的重要课题。但现阶段就这方面问题研究的相对较少,笔者将在本文中,就如何加强医院财务风险管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背景分析

1、宏观风险管理环境复杂多变

财务管理宏观环境包括经济、政策、社会、自然条件等各种因素。随着我国加入WTO,医疗市场逐步放开,民营、外资和合资医疗机构陆续兴办,现实或潜在的竞争者其竞争策略的变化,造成医疗市场竞争环境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国家医疗卫生改革逐步深入,卫生补偿机制进行了重大调整,药品利润空间逐步压缩,医疗定价不合理等境况都对医院收支结余产生重大影响,加上医院建设自筹资金比例过高,只能借助于负债筹资,这些都给医院的经营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医疗消费需求日益提高,疾病也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使得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是否符合患者需求,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也给医院财务造成风险。

2、医院微观风险管理环境不容乐观

财务风险存在于医院资金筹资、投资、运营及分配的各个环节中。筹资环节中的风险主要表现为负债总量过度、负债结构不合理等。一定的负债有利于降低医院资金成本,与此同时,过度的负债筹资会加大医院的财务风险。在投资环节上,医院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后,经营环境的变化和投资者自身的投资决策能力都会影响投资的最终成败。此外,医保部门监管措施严密、力度加大,医院为此垫付了大量资金,对营运资金产生重大影响。在使用资金环节中,为了日常业务活动的需要,医院要购置药品、卫生材料、其他材料物资等,这部分业务花费在医院流动资产中占很大的比例,各类物资购进比例、采购计划、周转情况等,都会产生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分析

1、医院财务管理人员对风险的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很多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是导致财务风险的又一主要原因。避免财务失误的前提是实现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财务风险也就随之而来。

2、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

内部财务监控是医院财务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相当独特的系统,为了使其能充分发挥作用,医院不仅应该设置独立的组织机构,而且要根据本医院的特点,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强有力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来保证医院内部财务监控系统的高效运行。而我们国家的医院大多没有建立有效的内部财务监控机制,即使有,其财务监督制度执行也不严格,在实践中难以将医院管理与监督合二为一。同时,缺乏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对财经纪律执行不力,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财务风险极易发生。

3、重视具体风险的管理,缺乏风险管理整体策略

目前,医院更多地将精力投入到具体风险管理中,缺乏系统、整体地考虑医院风险组合与风险的相互关系,从而导致风险管理的资源分配不均,影响医院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另外,医院尚未建立一套严谨、规范、完整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现有的管理体系中风险管理功能与协调功能较为欠缺。 三、医院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1、完善医院财务管理系统

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虽然客观上存在于医院之外,医院无法对其施加影响或加以控制,但并不意味着医院面对环境变化就无能为力。首先,医院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认真分析,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改变财务管理方法,从而提高医院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和规避因环境变化给医院带来的财务风险。其次,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财务管理体系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完善。医院应设置合理、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医院财务管理系统高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2、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营运资金的管理体现于医院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管理。医院的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药品材料、往来账款等,一般占医院总资产的30%左右,因而,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要以此为重点。同时,要认识到财务危机通常都是经历了一个渐进积累转化的过程,各种危机因素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在资金运动的“晴雨表”——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值的不同变化上反映出来。这样,通过观察这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优劣变化,便可以对医院的财务危机发挥监测预警作用。为此,医院在负债经营过程中,建立一套规范、全面的风险预警机制是非常必要的。为了更好地监控医院负债状况,有效规避负债运营风险,可以根据各个医院自身特点和负债规模的大小,结合资金运营状况,采用综合评分的方式,建立全程风险监控和预警机制。通过收集有关财务信息,设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对医院获得能力、偿债能力、运营状况和发展潜力等敏感性预警指标进行动态跟踪,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经常性监控,在警情扩大或风险发生前及时发出信号,使其充分发挥“警报器”的作用;并通过对医院每一重要决策活动将带来的财务状况变化,进行预先分析测定,评价医院的偿债能力,考核医院运营业绩,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并提出有效的风险防范对策,为医院管理者做出正确经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和合理建议。

第9篇:财务风险预警制度范文

【关键词】 高校; 财务风险; 评价预警; 双模型; 实证研究

随着高校进入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财务风险的评价与控制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从现实情况来看,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以及高校自身对此越来越重视,但由于该课题较为复杂且引入较晚,大多高校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有效的财务风险评价与预警机制。

国内目前在定量分析上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因子分析法等方法,这些方法在企业会计应用较为广泛,而应用在预算会计分析中相对较少。由于现行高校财务报告是基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及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设计的,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的一些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准确性并未得到充分验证,如何用通用化的“企业”财务语言解读和验证“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程度很有现实意义。本文正是应用企业财务风险评估模型对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财务风险指标预警体系的警情预报进行验证和分析。

一、模型的选择

(一)巴萨利模型

巴萨利模型是衡量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模型之一,它是亚历山大·巴萨利(Alexander.Bathory)在原有的Z计分模型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此模型能比较直观地反映研究对象的财务风险水平,其模型表达式如下:

财务风险评估值Z=A+B+C+D+E

其中:A,衡量企业业绩=(税后利润+折旧+递延税)/流动负债;B,衡量营运资本回报率=利润总额/(流动资产-流动负债);C,资本结构比率=所有者权益/流动负债;D,衡量扣除无形资产后的净资产对债务的保障度=有形资产净值/负债总额;E,衡量流动性=(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总资产。

巴萨利模型指标值高即说明经济主体实力强,财务风险小;反之,则说明经济主体实力弱,财务风险高。巴萨利模型是Z计分模型更普遍的应用,可在预测公司破产可能性的同时,也能衡量公司实力大小。据国外统计,该模型预测的准确率可达95%。

(二)功效系数模型

功效系数法是根据多目标规划原理,对每一项评价指标确定一个满意值和不允许值,以满意值为上限,以不允许值为下限,计算各指标实现满意值的程度,并以此确定各指标的分数,再经过加权几何平均进行综合,从而评价被研究对象的综合状况。根据评价指标中各指标的特点,指标数值(即下述公式中的实际值)越大越好的。可定义为极大型变量,如现实支付能力等;指标数值越小越好的,可定义为极小型变量,如银行存款保障率等;指标数值在某一点最好的,可定义为稳定型变量,如流动比率;若在某一区间内最好,则可定义为区间型变量,如资产负债率。功效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功效系数法从不同侧面对评价对象进行计算评分,可操作性和科学性都大大提高,采用加权几何平均法对各指标进行综合,对于财务综合分析来说,较算术平均法更为合理。

二、样本的选择及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属性

本文研究的主体是某中央级预算单位M高校,该学校是一所以理工学科为主,兼有部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的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列入“211工程”的全国重点大学。本文利用该校近三年(用Y1、Y2、Y3表示)的财务报表信息来进行财务风险的测度及预警。

根据功效系数模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选取代表性的12个指标构建了预警模型,对四类变量设置功效系数,如表1。

根据单项功效系数和权重即可计算出综合功效系数,根据综合功效系数的分值大小设置财务风险警情分布表,如表2。

三、双模型实证检验

考虑到高校财务是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前提的,财务报告中没有现金流量表,且事业收支与现金流量具有同步性,为了更通俗地反映高校财务状况,根据我国《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和财政部《中央部门预算编制指南》,结合高校会计科目的特点,本文对样本高校的《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进行了合理的转换,巴萨利模型测试数据均来源于该高校转换后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根据巴萨利模型,结合M高校转换后的会计报表,可以计算出M高校近三年巴萨利模型标值,见表3。

从模型测算值来看,M高校财务风险评估值近三年来总体呈增长态势,特别是资本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学校自有资本对短期债务的保障程度以及有形资产对负债的保障程度大幅增加,学校的综合实力逐步提升,财务风险系数进一步降低。M高校整体财务风险趋势如图1。

巴萨利模型帮助我们分析了高校综合财务业绩、资本结构和债务保障程度等指标,对高校财务实力的走势有一个清晰的描绘,但并不能非常精确地反映高校财务风险的警告程度。所以,下面将运用事业单位会计要素,运用高等学校财务指标和分析方法,对高校财务风险的预警警情进行衡量。

根据功效系数模型,计算M高校近三年的财务风险指标功效系数值,得出功效系数如表4。

从模型测算值来看,M高校Y1年财务风险警告程度为“极警”,财务风险极高,财务状况很差;Y2年财务风险警告程度为“重警”,财务风险仍很高,财务状况较差;Y3年财务风险为“中警”,表明财务风险逐步减小,财务状况日益好转,但仍不容乐观。M高校财务风险警情走势如图2。

通过观察M高校近三年的警情变动,得出该校近三年的综合财务状况逐年好转,风险系数逐年降低,但到Y3年仍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主要由于:

一是该校资产负债率三年基本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和满意的水平,资本结构较为合理;流动比率始终偏高,也就是说,流动资产占用较多,导致资金的使用效率较低,主要是由于应收款项和借出款特别是各项基本建设专项工程款占用过多所致,所以T2功效系数值很低。

二是该校总负债与货币资金的比值逐年减小,到Y3年基本达到理想水平,财务风险逐步减弱。由于几乎没有对外投资,所以T6值功效系数为100,该项财务风险系数为0。自有资金动用程度非常大,T7值功效系数很低,主要也是因为该校应收及暂付款中垫付的专项工程款占用过大。

三是该校现实支付能力三年也基本维持在一个满意的水平,基本周转资金周期保持在3个月以上,而且该项指标功效逐年提高,Y3年达到了接近5个月的水平。该校事业基金可用比率也较为合理,功效系数值较高。

四是该校收入与支出比较为平衡,基本维持在1以上的水平,每年收入可以全额弥补支出。专用资金占用程度很大,三年该项功效系数分值都较低,加大了财务风险。

通过比较巴萨利模型和功效系数模型对高校财务风险的评价与预警结果,得出M高校在两种模型下财务风险指数的走势,如图3所示。

很显然,运用巴萨利模型对M高校连续三年的财务风险水平进行评价的结果,与运用功效系数模型对M高校的财务风险水平进行预警的结果相比,二者的运行轨迹是基本相同的。

四、研究结论

(一)巴萨利模型与功效系数模型测度得出的财务风险趋势轨迹基本吻合

将高校财务风险的评价与预警二者有机结合,在利用不同的评判模型分别对高校财务风险进行评价和预警程度测算之后,研究发现,两种模型的应用结果吻合度高,而且所研究高校的财务风险运行轨迹也基本相同,从而印证了本文研究方法的准确性。

(二)两种模型对高校财务风险的测度各有特点

巴萨利模型多用来衡量经济主体财务实力大小,以此来判断其财务风险高低,总评估值得分情况可向外界表达经济主体实力,甚至预测其是否有破产的可能性。可以看出,该模型侧重的是对经济主体的财务状况评估与评价,并没有从风险预警的测度角度给出经济主体所面临财务风险的严重程度。

功效系数模型是在传统的层次分析法基础上改进而来,应用在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方面有其独到的优势。通过利用高校财务代表性指标进行风险测算后,能够直接给出高校财务风险警情,更加客观地反映高校财务风险的严重程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三)两种分析模型的应用前景

2013年1月1日新实施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六十七条“高等学校报送的年度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报表等主表,有关附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等”和第六十九条“高等学校的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应当按照主管部门的规定,根据学校财务管理的需要,科学设置财务分析指标,开展财务分析工作。”

本文选取的12个财务指标在高等学校财务风险测度和预警中,是具有充分代表性的,通过巴萨利模型总评估值验证,说明可从高校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营运风险等角度对高校财务风险进行更加精确的度量,预测得出的财务风险警告程度可为高校如何应对并降低财务风险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经过本文的双模型耦合性实证分析,说明高校借助本文提出的两种分析模型开展财务分析工作,具备科学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

五、研究的局限性

首先,在制度层面上,由于高校会计核算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下收支不能配比,学校财务的资产负债和收入支出等情况也不能得到客观的反映。

其次,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利用通用的“企业财务”的语言来描述“事业财务”状况,尽管运用大量数据测算印证了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科学性,但目前比较公认的功效系数模型仍在定性分析上存在较大的主观性,而且两种模型指标在选取上本身各有侧重,计算结果不可避免会存在一定偏差。在进行高校财务风险综合评价分析中,目前尚没有一套完整的方法体系,仍需对财务风险评价与预警做更深层次研究。本文的实证研究是一种尝试。今后,对高校乃至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财务风险评价预警应该引入更多的企业会计元素,同市场经济接轨、同企业会计接轨是一个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徐永冬.财务综合分析的功效系数法[J].经济师,2004(7).

[2] 许道银.试论高校财务危机预警系统[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4):19-21.

[3] 杨周复,施建军.大学财务综合评价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 张双红.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构建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