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配音的必备知识范文

配音的必备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配音的必备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配音的必备知识

第1篇:配音的必备知识范文

信息的收集、管理和使用信息的方式,决定了我们未来的输赢。在以往,知识就是力量,如今在信息化的时代,拥有知识的多少,已不像过去那么重要,真正重要的来自于如何运用知识和创造价值的能力。今天教育的重点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引导学生将信息化为知识、将智能内化为智慧。21世纪,e时代科技是最重要的教学利器,教育的重心是培养学生知识应用的技能,多媒体只是素材,而不是主题,信息科技并不能取代教师教学;相反地,信息科技必须融入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多媒体教学来拓展学生学习的范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增加英语课堂教学的容量, 丰富教学资源

1.电脑多媒体展示

任何英语活动都应当具有输入和输出。输入的目的是为了输出,通过输出传递和交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材料可写。有效的英语活动应当使参与者的输入和输出能力都得到提升。因此,在初中现有的教学中,可以利用软件硬件资源,以PPT来制作,形式上可以整合动画、音效等教学媒体,内容上可包括资源整理说明、图片观察、影片播放、上网搜寻等活动。教师配合多媒体电脑、教学系统、投影机等方式展示教学。因此,教师要以课程内容为主,搭配有意思的多媒体设计,运用信息科技增加现有教材的丰富性,以此补充课本的不足。也要避免因为过多复杂的内容造成对课程教学的干扰,从而引起学生认知负载,降低其学习效果。

2.网络资源的运用

网络上有相当多的资源,可以视为大型的英语教材库,其内容和形式多样化,包括网络化CAI、同步论坛、远程教学等。如能善用这些资源并整合到教学中,对教师教学设计将大有裨益。网页上内容排版图文并茂,可读性很强。在阅读英语文章时候,生词是妨碍学生进行阅读的一大障碍,学生不愿读英语文章,往往不是英语文章不够吸引,而是生疏单词太多,查阅字典麻烦而不愿意读下去,但在电脑上通过英语词典软件,如有道词典、金山词典等,用鼠标点击所遇到的生词,便可做到即时翻译,学生通过上下文很快便能得知意思,了解文章大意,从而让学生有继续阅读的兴趣。只有读懂了材料,才能去了解更多的信息。

网络资源的最大效益是取得方便,而且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可以取得最新的学习资源和图片。在教学活动中运用信息科技所提供的辅助工具,突破传统教学限制,让学生取得更加有效的学习。比如万圣节在学生眼中是一个抽象的东西,如何让学生融入这个氛围,多媒体充分帮助教师,从网上收集大量国外过节的资料,做成集合声像一体的播放资源,缩短时间和空间的差距。也可以将收集资料这一任务交给学生完成,让他们在过程中自主学习。

三、营造英语语言环境

任务情景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即语言不能离开一定的社会情景。因此,运用网络,观看英文电影融入英语听说教学,不仅有利于提供语言材料和语言环境的真实性,而且还能够使学生在心理障碍最小的状态下进行英语学习。而根据语言输入和输出平衡的观点,英文电影在教学中的应用,既强调了英语语言的输入,也强调了语言的输出。运用英语电影安排教学活动,创造真实情景,挖掘学生理解力,不仅能给学生接触不同语言环境中英语为本族语的语言材料,而且也真实地呈现了西方文化,帮助学生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

在对电影一定熟悉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给电影配音,在真实情境下进行口语沟通。在电影配音活动中,学生不但模仿学习影片中演员的口语表达,而且必须专注于影片的情境发展,才能完成配音任务。影片的内容,包括英语字幕,都是辅助学生学习工具,使他们能正确说出对白。另外,在电影配音中,学生能够持续观察英语母语人士之间的情境口语沟通,因为必须注意银幕上剧情的发展和演员的一举一动,才能对嘴,正确地配音,因此也会高度注意到整个对话的社会情境,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情境印象,从而熟悉真实的口语对话。如此便可以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听说能力,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丰富语言文化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与现实生活相仿的环境中进行教学, 教师把学生带入一个“英语思维”的理想氛围,语言情景的直观使学生在心理上轻松学习英语口语。

四、网络化教学需要英语教师成为出色的领航员

网络化教学就是将信息科技融入课程、教材和教学中,让信息科技成为不可或缺的教学工具。建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强化知识管理,这些已成为信息时代教师必备的能力。教师应做好个人的知识管理,改善教学品质,提升信息多媒体的应用能力,从而建立个人教学的信息系统。网络化教学需要英语教师成为出色的领航员,引领学生。教师学习掌握新技能,将教材内容、影像多媒体及相关关联网站进行连接,也可以透过网页中的留言板和讨论区和学生维持良好而密切的互动。此外,教师也能将补充材料放在公布栏供学生浏览和下载。

第2篇:配音的必备知识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英语;语音教学

1、引言

语音是语言交际的基础,如果学生在初中时就能学好英语发音,能依据发音进行单词的拼写与记忆,对今后的学习英语学习之路帮极大。语音是语言学习的基础,也是语言学习的关键。在初中英语语音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能有效解决语音偏误问题,创造多样化的语音教学方式。传统的语音教学依靠教师示范,教师的发音问题会影响学生发音,不标准的发音在语音教学中就会出现语音偏差现象。农村地区,专业教师少,发音问题普遍存在。应用信息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功能的英语教学网站,在线教学生朗读。传统英语教学受时间与空间限制,但如今,学生可以依靠信息技术,在家中也可以学习,教师可通过将学习资源分享至校园网上,学生可自行下载,回到家中反复练习,效果更佳。

2、初中英语语音教学的原则

初中语音教学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英语语音教学富有趣味性,是收获良好教学效果所需遵循的重要原则。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的学习很大程度建立在兴趣爱好上,感兴趣就容易接受,初中英语语音教学依靠信息技术使用视频、动画等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感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英语语音学习兴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演示工具能直观的表达所需内容,教师可通过PowerPoint等软件制作富有趣味的教学内容,采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技术相结合的形式,设计清晰的教学结构,利用媒体技术,准确的播放语音。对于英语初学者的初中学生,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适度采用激励性原则,奖励学生的进步,激励要及时准确,达到增强学生自信心、提升学习兴趣的效果。

3、信息技术条件的初中英语语音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3.1教学策略

英语语音需要在不断模仿、背诵、听说中进行,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反复听取课本读音,学习英语的吐字发音、语音语调,在反复练习中达成对英语语速的深刻印象。其次,教师可通过在网络中搜索优美的短文,让学生模仿语速,并对较好的语段进行记忆背诵,英文诗歌、绕口令的反复练习也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让学生在欣赏、娱乐中听英语,能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语音的熏陶中逐步掌握英语语感,打下英语学习的坚实基础。传统的初中英语语音教学模式将音标分散开来教,但为了使学生对音标形成整体掌握,实践证明,集中式语音教学方法效果显著,集中式语音教学法将音标分类,利用PPT展示,用Flash软件将表制成可以点读的工具,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跟着模仿,回家后仍可跟读练习,教学实践结果表明,这种教学英语语音的方式快速且高效。在学生逐步掌握音标与单词拼写后,教师在适时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教会学生组句、对话,以图片展示或视频展示的形式让同学感悟学习氛围,然后单独组队与同学练习,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3.2 教学方法

3.2.1 影视配音法

利用影视配音方法,学生在配音过程中,掌握人们交流时的语音与语调,感悟话语中流露出来的忧伤、喜悦、懊恼等情绪,语音语调是反映情绪的关键,如教师在组织学生看过英语电影《哈利波特》后,让学生分饰不同角色,选取电影当中的一段经典对白,在适应初中生知识与能力水平的基础之上,对白有简单到复杂,先选取单词量较少,如哈利波特与赫敏、罗恩开学见面的场景之时,感情应是激昂的、喜悦的,相对语速也较快,课堂的时间毕竟有限,教师可让学生私下编排,在节假日作为表演节目呈现,也可让学生进行配音比赛,选择配音优秀的队伍给予鼓舞与奖励。

3.2.2 英文歌曲学习法

同英语为母语的人士的交流中,重读、连读、弱读等发音技巧显得格为重要,英文歌曲学习法恰是掌握这些技巧的良好方法,在英文歌曲中,这些发音现象较为常见,教师依据学生兴趣,利用多媒体技术,选择一些旋律优美、适合英语语音教学的英文歌曲,在课堂剩余时间或课间反复播放给学生听,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语音技巧。英语歌曲的播放不仅在枯燥无味的学习生活中增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较好调节学生生活,为了更好的激励学生学习英文歌曲的兴趣,教师也可组织英文歌曲比赛,让学生积极性得到激发。

3.2.3 跟听模仿法

研究表明,听是语音学习的根本方法,只有听清读音,才能学会发音,教师选取英语视频,让学生进行模仿式的听,在听的同时在心中默默模仿,把听到的句子或单词写下来,学生在听过后,及时进行语音操练,教师的创造力或学生的创造力极为重要,选取富有趣味的语音表现形式,以小组形式展示听的成果,把大家听取的句子或单词分享交流,用单词组对话,同学们在编成语段或短故事,在交流总结之后,在全班共享成果,跟听模拟法是一种行之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学习英语语音的方法,教师在初中英语语音教学中,选取的语音视频要基于学生的单词积累与英语程度,在循序渐进中提升英语语音学习能力。

第3篇:配音的必备知识范文

近年来由于大学扩招和高中教育普及步伐的加快,中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困境,其生源情况和学生素质堪忧。众所周知,大部分中职生是因无法升入高中或初中都没有毕业才选择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没有掌握好最基本的文化基础知识,更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尤其是英语学科更是他们的弱项,个别学生甚至连二十六个字母都认不全,不少学生上课时偷玩手机游戏,受到批评还振振有词:“我又不出国,不需要学英语。”拿我校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对初中专和高职学生进行的摸底考试为例,初中专参加摸底考试190人,及格率6%,大部分学生成绩在20?40分之间,其中30多分的较多,占38%。高职参加考试392人,及格率10%,大部分成绩在30?50之间,30多分和40多分的各占27%,50多分的占20%。

面φ庵窒肿矗教师不能只是停留在抱怨和叹息的阶段,而是应该面对现实,尽快调整自己的思路,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新方法和新策略,使英语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真正从中受益。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在教学内容上要降低理论难度,以够用、实用为标准选择知识内容;在教学方法上要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培养其自学能力,提高其文化素质。这就需要教师认清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的关系,不仅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要注重通过实践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教师应该从传统的以讲解语言为重点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创设多种有趣的情境,培养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英语课堂教学的重心应该放在使学生具备基本的交际能力上来,教师的角色也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和同行者,英语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其次,教师应优化教学方法,摒弃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用生动有趣的内容和多样的呈现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富有活力。喜欢变化是人类的天性,年轻人更是如此。日复一日,缺乏变化的课堂死气沉沉,即使再好的方法,使用多了学生也会腻烦,因此,课堂得时常有点儿新花样。教师应该像一个善于烹调的厨师,用新鲜的材料、独特的烹调方法带给学生一道道美味佳肴,使学生常有耳目一新之感。这就需要教师多动脑筋,充分调动现有的一切教学手段服务于课堂,提高教学效率,达到良好的效果。现在的多媒体设备对教学有极大的辅助、促进作用,有了多媒体,课堂的内容变得丰富,学生接触到的除了常见的图文信息之外,更有声像结合的精彩内容,这一点更为语言学习带来了便利,通过看视频、听歌曲,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会被快速点燃,从而爱上学习英语。

在各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中,用原版电影开展视听说教学是一种较为新颖、效果较好的形式,中职课堂也可以尝试采用此法。教师利用原版电影安排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接触到真实环境中的英语,而且也能从电影中了解英美文化及其与我国文化的差异,知道对外交往中应有的禁忌。

实践证明,学生是很喜欢看英文电影的。笔者曾给学生看过迪士尼的一些经典动画,如《狮子王》《阿拉丁的神灯》《高飞狗》等片段。这些动画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情节非常有趣,故事性强,人物配音个性鲜明,语调夸张富有磁性,让人百听不厌。在看影片之前,笔者就故事的主人公或情节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观看影片,然后检查学生能否理解和答出问题。下一阶段则把影片分成若干片段,逐个片段播放,学生分小组自学,教师适时指导,这时主要是纠正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并不要求每个词都听懂。第三步反复观看影片,写出台词,然后在小组内分角色进行扮演。最后选出表现好的学生给全班同学做配音表演。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口语表达也取得了很大进步,最重要的是学生喜欢上了学习英语,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用英语去交流。电影视听教学让学生学到了地道的表达方法,而且印象深刻,长久不易忘记。

综上所述,虽然中职学校的生源素质较差,但这更能促使教师积极地寻找解决办法,也有更为广泛的探索空间。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该改变教育观念,坚定信念,充满信心地去研究教学方案和对策,积极探索教学新思路,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优化教学方法,争取早日提高英语教学效率,提升中职学生的素质,使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逐步增强。

参考文献:

第4篇:配音的必备知识范文

【关键词】微课;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中国分类号:G434

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信息技术课程是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为主要目标,以实践性、开放性和探究性为特征,促进学生全面与持续发展为宗旨的指定学习领域。”当前信息技术课程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受到各方面的限制,还存在着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生个体的信息技术能力差异较大

由于学生个体存在着学习基础、生活环境、兴趣爱好、个体素质等各方面的差异,所以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起点是不同的,有的同学从小就玩电脑,从装机到网络技术都有所涉及,对软件操作的领悟力超强;但有些学生,平时很少用电脑,鼠标键盘使用不熟练,对于任何一款新软件,都有惧怕心理。因此信息技术课堂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的学生又掌握不了。这就使得课堂上做得快的学生无所事事,做得慢的学生跟不上节奏;老师被迫疲于指导那些基础差的,不断重复讲解基本操作。

2.学生的自主探究不易落到实处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协助者的作用,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及时跟进,给予适当的提醒、点拨或解答。事实上,由于现在班级学生人数40到50人左右,一位老师能同时兼顾到5到10位同学的学习过程就非常不错了。

3.被迫重复操作技能的训练,忽视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信息技术课上,我们更应该注重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鼓励中小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创作电脑作品的时候,不仅要落实技术的掌握,更要强调其艺术表达力。然而,因为前面两种客观情况的存在,使得教师的技术讲解时间过长,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相对变少,而且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基础薄弱的学生又占用了老师的一些时间,为了保证一节课大部分同学的“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这二维目标的基本实现,教师就没有更多的时间用来指导学生进行作品的艺术加工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了。

二、信息技术教学使用微课的可行性

信息化时代挑战传统教学结构,以微视频为核心的微课能为学习者提供更有吸引力、更强大的学习经验,提供更加丰富、个性化的学习内容与学习资源。借助微课的微教学模式能更好地促进信息技术教学。

微型学习的需求促进了微课的发展,信息技术课堂正是由若干个微型学习环节组成的,如果能将其中的某些环节用微课来处理,学生就可以结合个人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内容,从而达到弥补个性差异、查漏补缺的目的。

1.教师在微课的制作方面具有优势。信息技术教师无论是使用屏录软件录制操作说明,还是在拍摄视频的后期剪辑方面,都比其他学科教师更有优势,几乎不需要专门的培训就可以上手,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制作微课,几乎没有技术方面的屏障。

2.网络化课堂教学环境有利于微课的实施。信息技术课在网络教室里进行,网络化的教学平台为微课的传递与使用提供了必备的硬件支持,学生一边观看视频,一边随时暂停,自行操作。这种边学边练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的自学。

三、微课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是微教学模式中的核心教学资源,可以在课堂上使用,也可以作为课堂外学习的一种有效补充。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在课堂上使用的可能性与频率远远超过课后。

1.微课作为自主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自我建构

自学能力是一个人独立学习,获得新知识的基本能力,也是终身学习所必备的一项重要能力。教育教学的方式在变,技术能改进我们的学习方式。有了微课,我们提倡学生在上信息技术课时,不妨先自主探究,即按自己的的理解尝试操作,遇到困难时,再看微课提示。这样一来,学生信息技术课上的学习,就不再是机械的操作与模仿,而是主动地去建构。例如在算法与程序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对任务的分析与实际的编程是一气呵成,如果学生在中间有一点没有理解,或者是编程的某个细节没有注意到,就直接导致编程失败,极大地挫败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即使有时候学生模仿老师完成了编程,比如分支语句的教学,由于分支的嵌套看起来很复杂,部分学生能模仿完成程序结构的编写,但是对于其实每一个模块的具体含义还是不够清晰。老师在制作的微课中,不仅有讲解分析推理,更重要的是在微课中也可以提问,并提示学生暂停并进行思考与尝试。

2.微课可以作为分层教学资源,实现异步式教学

学生的差异性是不可避免的,老师有责任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同时尽可能创造条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获得各自的发展。老师首先是一个组织者和协调者,他需要将知识点按操作难度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学生可根据自身的能力,挑战不同难度的内容,以此完成不同的任务,通过这样的方法,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例如在讲“flas制作――动作补间动画”中,可以制作三档不同的微课。

四、信息技术课堂微课的制作注意事项

1.微课的制作方法和基本要求

微课主要以视频为载体,而信息技术教学主要都依托计算机进行,因此我认为信息技术微课最佳的方法就是使用屏幕录像软件进行音视频的录制。微课的配音要清晰,最好在安静的房间录制由于以录制实时操作为主而非知识点,而操作中涉及的文字表格对视频分辨率要求较高,所以录制时分辨率需要高一些,不能低于720*576的标清分辨率,码率也不能过低,最好达到1Mbps甚至以上,码率过低,文字会被压缩的很模糊,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和同学的视力健康。

2.信息技术微课需要字幕

信息技术微课的字幕很重要,除了开头结尾教学目标和小结字幕之外,整个过程都要配以必要的文字说明,以便让学生关注到操作要点。说明文字最好有连续性,即学生学习时任意跳转到视频中一个地方,都能看到现在进行的是什么操作。这点我认为很重要,因为很多学生只需要观看这个知识点操作过程中某一个环节,这样能大大节约学生的学习时间。

【参考文献】

[1]李艺.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

[3]梁乐明.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J].开放式教育,2013

第5篇:配音的必备知识范文

过程性评价在动画短片设计

课程中所占的评分比例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并不是矛盾的,只是偏重的角度不同。在动画短片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将两者结合使用,不应强调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过程导致结果,结果反映过程。因此,在动画短片设计等类似的实践教学中,使用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最为合理,通常情况下,过程性评分与结果性评分各占总评分的50%,由于各院校的实际教学情况不同,可以作适当的调整。在动画短片设计课程开始之初,由指导教师提出三维动画短片制作的任务,根据各院校的教学安排情况,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规定三维动画短片的制作期限,并将学生按要求进行编组:每小组的人数以5人为宜,每个小组都要选出一位组长和一位导演,组长负责工作进度,导演负责短片的制作。编组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环节,组长辅助教师进行过程性评价,将小组各阶段的情况上报给教师。在准备工作中,教师要掌握的资料包括:小组的总人数、每个工种的人数、每个学生的姓名,以及相应的工作安排等。组长根据教师的评估建议进行调整,并将调整后的结果汇报给教师,教师对名单进行整理存档,为每个小组和每个组员建立过程性评价档案。

过程性评价在三维动画短片设计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一)三维动画短片前期工作的过程性评价

首先,由于三维动画短片设计课程时间跨度大,容易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因此,在短片制作开始前要制定一份详细完整的进度表,对整个制作过程进行规划,以确保每个小组可以按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具有较高质量的动画短片。进度表要根据每个小组的工作量和担任各工种的组员的实际能力,以及短片设计所在学期其它课程的安排来制定进度表。进度表要包括明确的时间节点以及到此时间节点应完成的工作量。进度表一旦确定,教师可以按照进度表的时间节点进行完成度的评价。其次,将选定好的故事改编文字剧本,小组导演根据文字剧本组织美术设计和分镜头的绘制工作。美术设计根据故事剧情和角色的性格特征进行角色的造型设计,再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行场景和道具的设计。在完成角色造型、主场景和重要道具的初稿阶段,导演需要组织组员进行讨论,通过美术设计和分镜头把短片的意图视觉化地呈现给小组成员。对最适合短片要求的方案进行优化和深入刻画。再次,导演根据文字剧本进行分镜工作,组织完成动画剧本的改编。在此阶段,导演讲解文字剧本的内容、机位的调度和角色的调度,组员根据美术设计的设定画稿绘制分镜头,在完成分镜头的初稿后,导演要组织进行讨论,最后确定最优的方案并拟定色彩方案。此阶段过程性评价的内容对应前期工作内容主要包括:进度表的制定、故事方案(包括文字故事、文字剧本、分镜头台本)、角色设定、场景道具设定。进度表最先提交,组长负责按照时间表收集整理规定的工作原始资料,并提交给指导教师。教师对资料进行备份和评价,记录每个工种的完成情况、作品质量和数量。

(二)三维动画短片中期工作的过程性评价

根据美术设计进行角色建模和场景建模,在角色建模完成后,进行骨骼的绑定、蒙皮材质的制作、调整权重、设置变形器、表情的制作和控制等工作,并进行必要的动作测试;在场景道具建模完成后,进行材质贴图的制作、灯光的设置和渲染测试。两者可以同时进行,组长注意调配适合的人力,尽量使两部分工作完成的节点时间相近,在角色和场景就位后,根据分镜设置摄影机进行影片的预演,在预演结果满意的情况下,进行动画的深入调节。在三维短片制作的中期,过程性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角色模型、场景道具模型、设置、镜头预演、调节动画等工作。评价材料主要是电子档的模型文件、图片文件以及预合成文件。由于中期的制作工作占整个短片制作的三分之二左右,工作量较大,学生在长时间的创作和繁琐的修改工作中容易进入情绪的波动期和疲劳期,教师要及时了解各组的工作进度,还要注意在此阶段多与组长勾通,有针对性地减轻学生的情绪负担,帮助学生培养设计创作所必备的心理素质。

(三)三维动画短片后期工作的过程性评价

将中期制作完成的动画进行分层渲染,在渲染环节,为了提高工作的效率,减轻对硬件造成的压力,通常将场景和角色分开渲染。在渲染场景时,为了景深的需要,还会对场景的前景、中景、背景进行再次分层渲染。在渲染角色时,也会对毛发系统和需要解算的服饰部分进行分层渲染。此外,在必要的情况下,还要对特殊渲染层进行更为复杂的设置后才能渲染。如果发现问题,应立即进行修改,并填写报告单,记录问题产生的原因、现象,以及处理的办法。在完成特效的制作后进行短片的合成、剪辑、配音配乐、校色及输出工作。通常情况下,在后期的制作过程中会发现很多在前期和中期遗留下来或没有发现的问题。中期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后期的工作量,中期完成的工作质量越高,后期需要修改和调整的工作就越少。因此,在此阶段的过程性评价也是对中期工作的再评价,除针对后期的渲染、特效、合成、剪辑、配音、输出等工作进行评分,更要注意学生在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必要的情况下提供适当的技术支持,指导学生完成最后的整合工作。

三维动画短片设计成片的结果性评价及成果归档

在三维动画短片的制作结束后,教师要对三维动画短片的成片进行必要的结果性评价。结果性评价的标准主要包括:动画短片的整体质量、总的完成进度、团队的协调合作程度等。教师按评价标准进行评定,评语要指出影片的优缺点和改进的建议。在动画短片制作结束后,教师要将整个三维动画制作过程的资料进行整理存档,包括完整的高画质的影片、动画剧本、各阶段的画稿、电子文件、工作用表(摄影表、配音表等),以及所有的过程性评价使用的表格和记录。将进度表置于所有材料之上,以组为单位按流程顺序将资料进行装订。这些档案资料将为改进以后的动画短片设计课程提供最直接的参考。

第6篇:配音的必备知识范文

关键词:编导专业建设;问题;解决对策

编导专业是近年来根据传媒市场的迫切需要而开设的专业,在原有影视编导专业的基础上开设广播电视编导和文艺编导两个方向。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依照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实施项目式教学改革,增设策划与创意岗位群。本专业设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操作性、实践性和应用性,注重学生基础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招生对象主要面向全国的文史类考生,2008年编导专业被评为“院级特色专业”。根据市场需求和专业特点,编导专业从2010年开始面向全国的艺术类招生。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主要因素有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与改革、教学基本条件、专业教学团队、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特色等。本文主要从编导专业内涵建设的核心部分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和产学结合三个方面分析编导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高职教育的职教属性,意味着其所培养的人才是直接走向工作岗位。因此,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要有很强的针对性。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要从市场实际情况出发,不能偏离市场需求和就业岗位的需求。由于市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高职学院的专业建设需要不断地调整更新,具有相对的灵活性,这也是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构建起一个科学合理的专业框架是高职院校需要解决的问题,加强专业建设应是高职教研教改的核心,而专业建设的具体体现是课程建设。

编导专业课程设置主要以素质教育为基础、职业技能培养为中心、辅以各种综合应用能力培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各种专业职业能力的考核和各种类型的各级专业评比比赛,力求培养持有“双证”、“多证”的编导专业人才。

本院编导专业根据媒介市场需求分别设置了广播电视编导、文艺编导和策划与创意三个职业岗位群,以教学为中心,精心设计课程体系,以《电视节目策划》、《导演技巧》、《广播剧编辑》、《新闻采访与写作》、《广播电视文艺编导》、《电视节目编导》、《电视摄像》、《premier制作》、《新媒体基础与应用》等课程设为核心课程。按照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原则,将职业资格证书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

在课程的总体设置上,围绕职业必备的技能构建了三个层次的核心课程体系。第一个层次是节目编导所必备的基础课程,如“广播电视概论”、“导演基础”、“影视鉴赏”、“新媒体技术与应用”,这4门课是专业入门课程,也是学习专项技能的基础。第二个层次是广播电视采编与制作的课程,如“电视摄像技术”、“电视照明技术”、“广播录音技术与艺术”、“电视画面编辑”等,第二个层次的课程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所需的技能进行分解,分项学习,以求在每项技术中深入一层。第三个层次是“广播电视编导”、“文艺编导”、“策划与创意”等综合性的专业岗位群课程,其中“电视节目编导”是一门综合课程,这门课程实际上是把专项技能课程再强化综合一遍,使零碎的知识系统化,并在此基础上完成5-10分钟的电视短片。第三个层次的三个岗位群课程是三个方向的集中训练课程,给学生今后职业方向的定位提供一种选择范式。三大课程核心体系,一层比一层深入,环环相扣,既满足了职业技能之“必需”,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构成了课程体系的主干框架。在此基础上,再开设一些必备的人文素质课程,以概要的形式进行“素养式”的灌输。这样,既避免了求全而忽视了专长,也避免了太专而缺乏适应性。

在教学改革方面,课程组认真学习领会教育部16号文件精神,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为核心,全面改革课程建设内涵。以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校企合作为依托,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内容,创建最佳的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与开放性的要求。具体方法为:

第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施项目教学,实行联合实训。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将《电视节目策划》、《广播电视文艺编导》、《广播剧》、《电视节目编导》等课程作为项目式教学的先锋,与《电视摄像》、《非线性编辑》两门同学期开设的课程进行联合,文案的策划由《电视节目策划》、《广播电视文艺编导》、《电视节目编导》的代课教师指导,根据文案拍摄的素材,剪辑与制作由《电视摄像》和《非线性编辑》课程教师指导。通过课程联合实训,打破了课程局限,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而且可以有效利用学院现有的设备资源,节约教学成本。

第二,以行业企业为依托,实施产教结合。课程以广播影视行业发展的先进水平为标准,以专业发展实际为依据,以“教师、学生、行业专家相结合,技术、艺术与人文素养相结合,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三结合为原则,打造了专职教师与行业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教学团队,构建了技术、艺术、人文相结合的课程模块,形成了课程与行业一线单位有机结合的产学研创新机制。

第三,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实施小组协作。广播影视行业是需要高度协作的行业,课程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在课程开设之初就成立课程小组,课程小组的成员要根据电视栏目组的岗位设置分别承担不同的岗位,小组合作贯穿在每学期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由专任教师、行业一线的兼职教师、校内实训基地指导教师组成。课程采用课堂讲授与实训室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融教、学、做于一体,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学习电视栏目策划、编导与制作的知识与能力。

第四,以岗位需求为依据,实施工学结合。课程从职业岗位要求出发,从行业人才培养规律入手,确定了“专业认知―课程实训―岗位实践―联合创作―毕业实习”五个环节组成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相互衔接的课程实践环节,将课程教学延伸到不同环节的实施过程中,真正实现了工学交替。

教学手段的改革也必须在教学改革中体现出来,我们提出“要为学生一辈子着想”的教学思想,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中,既掌握谋生的技能,又增加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特别是要具有再发展的知识迁移能力。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将开放教育的思想贯穿于教学始终,改变传统高校按部就班、中规中矩的刻板教学模式,全面实行开放性教学。具体的手段有:

其一,实施教材的开放性。改变用一本教材作为教学范本的方法,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学习需要为依据进行教学。传媒行业是飞速发展的行业,知识老化特别快,单一教材难免滞后,教材开放则可兼收并蓄各取所长,知识点通过大纲组合起来,既有一定的规范性,又充分调动了教和学的积极性与灵活性。这种采用以主教材为主、多种教材为辅的开放性教材体系,可以不断把新的理论、新的知识融进教学体系中,把先进的东西作为我们的起点。特别是人文素质方面的课程,专门为该专业编写的教材很少,选择相关学科的教材,内容上不是太杂,就是太专。因此,我们采用以大纲为纲、以讲义为本、以教材为参考的方法,在内容上完全以专业需要为筛选原则,尽可能少让学生学过时的、用处不大的知识。比如,《影视鉴赏》、《广播电视概论》课程就采用了这种方法。为了体现本专业的特色,还配置了相关的影像资料,实行多种媒体教材的组合。

其二,实行开放性的课堂教学。在专业教学中,提倡“讨论式”、“启发式”、“交流式”教学,鼓励学生学前探索性学习,学中吸收性学习,学后创造性学习。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改变传统高等教育中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把当今社会中的影视现象及时组合到课堂教学中,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教师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让学生参与研究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了解知识的现成结论。这种授课方式与传统高校经典式的教学方式相比似乎少了点学究气和理论性,但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开发,创新能力较强。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效果已经显现出来。

其三,实行开放的考核形式。先进的教学方法的运用,最终还体现在考核方式和内容上。我们比较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职业技能的考核,因此,试卷中分析和操作题型所占比重较大。用小论文、课程大作业、创造性成果代替某些课程的书面考试。将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由期末单次书面考试改成以学期内作业平均分为主,或以动手实践为主的考查方式,使学生从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中逐步解放出来。

其四,实行开放式的教学实践活动。编导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环节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践教学环节上,除了利用校内较先进的实验条件,狠抓常规的课程实验外,还把经常性的见习、实验和集中性的岗位实习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在入学第二年,即稍稍具备专业知识后,就利用寒暑假到电视台见习、实习。我们在多家电视台建立了实习基地,与电视台保持良好的互惠关系,学生到了高年级再按教学计划的安排,到电视台集中实习。在实习期间,有些基础好的学生,几个人在台里老师的指导下,能制作一个栏目,从策划到拍摄全由学生担任,节目播出后,受到社会的好评。学生通过经常性的课程实验和社会岗位实习,不断深化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提高了动手能力。

二、实践教学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社会急需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毕业生走出校门就直接就业上岗。实现教学与就业的零距离接轨,既是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的期望,也是各高职院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唯一的途径就是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因此,高职学院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建立一个完善的先进的实训教学体系,它包括校内和校外两个部分,而其中校内实训体系的建设成本较高,成为高职教育发展中的包袱。我国高职学院由政府全额拨款的极少,大多数学院是部分拨款和自筹资金。由于办学经费来源有限,并且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处于初步发展时期,校园基本建设的投资额度较大,因此,实训设施上的资金投入必然受到制约。所以,高职院校如何保障实训建设资金的充分投入,是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根据编导专业的设置及课程内容的需求,本院现已形成了一个具有职业氛围、设备先进齐全的校内实训基地。其中包括学院的学术报告厅、演播厅、计算机中心、广播电台、实验电视台、校园网站、广播电视发送接收实验室、电子制作实验室、通信与网络实验室、多媒体网络语音室、动画制作室、广告制作室、画室、DV俱乐部、DV社、报社、校园网、系网、录音棚、艺海传媒策划公司、电视节目制作编辑室、非编实验室等综合性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配有专门的实践管理人员,保障了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在校外,编导专业与安徽经纬农业科技信息有限责任公司、安徽流金岁月影业公司、合肥中山学校培训公司、桐城广播电视局等单位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保障学生校外实习正常。校外实训基地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了真实的工作环境,能够满足学生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的需要,在实施项目教学、学生岗位实践、毕业实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鼓励学生成立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各种兴趣小组,发展学生各方面的兴趣,也培养学生自主和独立的人格。如“影评协会”,以每周组织观摩优秀影视名片为主,对经典影片和流行影片进行观摩讨论,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走上讲台,介绍影片相关知识,并组织讨论。摄影小组组织实地拍摄,举办摄影作品展。导演创作兴趣小组自编、自演小品,创办自己的刊物。学生在参与专业相关性的小组活动中活跃了身心,也在小组组织和协调发展中锻炼了能力。

定期组织全员参加专业技能技艺大赛,围绕专业学习,举行多个项目的比赛,如全省影评比赛、影视作品评论比赛、影视片段模仿比赛等,有利于学生在比赛中得到发展。学校是让学生变得聪明的地方,要让每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自信心、勇气是学生今后发展必备的素质,因此要让学生在自己所擅长的项目上获得成绩,得到锻炼,提高自信心。

经常性地进行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展播,激发学生把知识变成成果。人类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被肯定”,因此,学生在成果的展示中,自信心、荣誉感会得到加强。根据专业特色,定期展示学生的作业,将学生的作品制作成展板、刻录成光盘进行公开展演,实际上促成了学生的成就感,也激发了专业学习的热情,同时也能为找工作时展示自己专业学习成果打下了基础。

编导专业的特点是实践,“工作室制”是以在工作室中进行实践教学的模式。工作室的建设是关键,一年来,新增建了2个工作室,有导演工作室、录音工作室,完善了1个工作室的建设(艺海传媒策划公司)。校内工作室白天全面向学生开放,使学生在编导专业的各个方面都能得到有益的训练。一年来,完成电视新闻节目2期,电视谈话节目5期,电视娱乐节目2期,广播剧作品25部,DV电视短片36部。

三、产学结合

编导专业特聘了一批知名的专家担任外聘教师及客座教授,进行教学讲座和指导学生的日常实践教学。与多个企事业单位达成了人才培养协议,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在校外企事业单位实训、实习。派遣专任教师每2年中有6个月以上的时间在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践。

与安徽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台专题文艺部合作开发课程《广播剧创作》。

以《全国“清风和谐”廉政广播剧大赛》为契机,由编导专业教师负责导演与编剧,影视艺术系录音艺术专业负责录音与音乐、音响编辑,播音主持系负责主要演员的配音,实训中心老师也客串演员的配音工作。由于首次参加专业性的全国比赛,特邀了校外专家担任编剧和导演指导、音响指导。选送的教师作品《不许拆包》获优秀奖,学生作品《袖珍村官》获鼓励奖。广播剧作品首次尝试了以项目为任务,多专业联合作业。这是实施产学结合的一个新成果。编导专业学生的电视DV作品《别伤害了金子般的心》在全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荣获二等奖。

在编导的专业建设中,突出的难点是产学结合,怎样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怎样重视教师科技开发和服务能力的培养,怎样从技术研究、开发、推广及为社会技能培训、服务等方面开展工作还有待加强。在编导专业建设过程中,还会不断地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只能“与时俱进”,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办法来解决。

第7篇:配音的必备知识范文

关键词:制作课件 PowerPoint 优势 原则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教育教学中已经显示出强大的优越性,它的发展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学校和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作为教育第一线的工作者,如果能够利用计算机这一现代化的工具,制作出体现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课件,必将使教学工作事半功倍。目前为课件制作开发的软件很多,有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等等。至于用哪个工具制作课件比较好呢,每个制作工具都有巨大的用户群,各说各的理。很多人倾向于使用Authorware、Flash等功能强大的软件来制作课件,但对于这些功能强大软件的掌握和驾驭却是很复杂的,对于并不是专业人员的大多数教师来说,需要的是最简单的工具,就像黑板粉笔一样,而PowerPoint就是这样的。

一、 PowerPoint的制作优势

1.简单易学。PowerPoint是基于传统幻灯片的方式,实现用计算机进行多媒体创作的制作演示文稿的软件,它不要求我们掌握相对复杂的计算机知识,只要能够进行文字录入、插入对象和超链接等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制作出交互性强、界面精美的多媒体课件。PowerPoint是微软公司Microsoft Office组件之一,纯图形化的编辑视窗、标准的windows界面,教师掌握起来困难较小,能熟练使用Word就能轻松驾驭PowerPoint。特别适于那些没有计算机专业知识而熟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教师,可以增强教师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2.制作容易、省时省力。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可以大大加快课件的开发进程,节约资金,有利于教师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脚本和课件的设计中去。它采用线性页面编辑,界面简单,直观易用,表现手法丰富。PowerPoint提供了大量的模板和多样化的背景色彩,教师可以方便地制作出个性化的课件,而且还可以自己制作母版,使自己的课件更加个性化。

3.修改方便、操作简便。用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结构分明,即时制作,即时显示,即时修改,由PowerPoint生成的.ppt文件,在打包以后还能根据需要随时修改和补充。用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是文档式课件,课件操作起来也非常简便,其编辑与运行的一体性为教师在使用时展开改进提供了灵便的条件。教师可以根据需要添加旁白、声音、影片、图像和动画,并定义他们的播放次序和效果,演示效果丰富多彩,各种演示效果可以定义为鼠标控制或自动播放,方便教师在课堂上使用。

4.信息量大空间小,共享性强。PowerPoint是制作数字格式幻灯片的专业工具软件,数字格式幻灯片在形式上是以卡片或页面为信息基本呈现单位的,每一张幻灯片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页,每页承载着各种多媒体教学信息,有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形式。用它制作的课件包含的信息量是很大的,但课件占用的空间一般都很小,基本在几M左右,而用其他如Authorware等软件制作的课件往往都在几百M左右。PowerPoint文件很容易保存为网页文件,可以方便地实现在线演示,甚至可以直接为网站,供网上教学使用。

5.兼容性强、扩展性好。PowerPoint发展到现在,其功能在不断的加强。多媒体课件的开发,需要用到大量的图片、文字、声音、动画、图像以及各种数据,这些素材都可以在PowerPoint中实现。通过PowerPoint中的“插入”菜单的菜单项,可灵活实现多媒体课件素材的插入,还可以通过插件技术插入Flash等动画。 PowerPoint提供了丰富的字体、动画放映方式等各种功能,它有功能强大的Microsoft Office组件作为其后盾,Word制作的教案文本和Excel制作的表格都可以轻松地转换成演示文稿。

6.所支持平台使用广泛。对于大多数教师制作自用教学课件来说,Microsoft Office系列作为常用软件几乎所有计算机里都有,PowerPoint无需特别安装。现在大多数教室都有计算机,教师可以在授课时对课件随用随改,还可以轻松拷贝给学生自学使用。

二、PowerPoint的制作原则

由于用PowerPoint做课件具备以上这些优势,所以在开发PowerPoint课件时应遵循一些原则,以求发挥其制作优势,得到更好的多媒体教学效果。

1.辅原则

用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中信息传播、呈现的方式,但它在交互性、智能反馈、错误处理等方面不如Authorware等其他软件开发的课件,因此PowerPoint课件一般用于课堂辅助呈现知识。在设计PowerPoint课件时应贯彻以人为本,教学为学生服务,课件为教学服务的原则。在课件开发时应该注意:①要详细分析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学生活动,注重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组织、引导和控制作用,协调好课件与其他教学因素之间的关系。②在时间流程上,要安排学生交流反馈的时间,保证教师在课堂上的话语引导权,以实现学生注意力的适时流转,合理分配注意力。③在设计课件时,不可不加分析地对教学内容照搬照抄,切忌在使用时让课件在课堂上独当一面,喧宾夺主。

2.科学性原则

课件所展示的内容,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制作课件时一定要符合教育规律,体现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课件要在基于现行教材、准确反映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扩大其知识面,将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在课件中反映出来,从而把最新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使课件不脱离教材,并且深入浅出。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作指导,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要符合认知心理学的原理。要体现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课件开发时应该注意:①必须符合现行教学大纲和教材,绝不能另搞一套。②制作模拟原理要正确,要反映主要的机制,细节可以淡化。③显示的文字、符号、公式、图表及概念、规律的表述力求准确无误,语言配音也要准确。

3.结构性原则

PowerPoint课件的结构主要有三种:一是直线型结构。直线型课件的最大特点是结构简单,演示方便,整个课件流程如同一条直线往下运行,适合用核心概念、基本原理把教学内容贯穿起来,渐进讲解。二是分支型结构。分支型课件与直线型课件的最大区别在于该类型的课件结构为树状结构,能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学生的差异程度对课件的流程进行有选择地控制执行,适合呈现知识体系。三是网络结构。适合于构建情境,引导探索性学习。在制作课件时应突出本学科知识的层次、归属、类推等逻辑关系,在教学设计中考虑并在教学活动中呈示给学生这种结构关系,以减轻学生组织、判断知识关系的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在课件开发时应该注意:①分析、提炼学习内容,做到幻灯片内容的简明性。②设计好清晰的导航,谨慎使用超链接,防止跳转的随意性。③幻灯片紧跟教学活动,体现课堂进程的脉络性。

4.简约性原则

用PowerPoint制作的教辅课件在课堂上主要是通过计算机屏幕或大屏幕投影实现的,学生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是视觉刺激,因此投影的画面应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画面的布局要突出重点,避免或减少课件制作中引起学生注意的无益信息干扰。注意动物与静物的色彩对比,前景与背景的色彩对比,线条的粗细,字符的大小,以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充分感知对象。在课件开发时应该注意:①课件不必制作华丽复杂的片头和片尾。②幻灯片间的切换效果要统一,切忌随意变化,内容的切入和退出最好采用淡入和淡出,避免花哨的动作。③页面间显示的顺序要自然、连贯,时间不能过快或过慢,以学生充分接收信息为限。④页面布局突出对象,同一页面对象不易多,运动的对象一般不要超过两个,对象的图形要简约化,避免单纯的“求真实”倾向。⑤同一页面色彩数量不易多,以不超过四种为佳,避免课件制作对表现内容无益的花边、彩框。⑥减少文字数量,过多的文字阅读不但容易使人疲劳,而且干扰学生对课件中知识的感知。⑦课件中尽量少用音响,除非必要的科学现象的拟音。⑧操作步骤不能太繁琐,操作按钮要清晰易见,提示信息要详细、准确、恰当,不能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应付如何操作上。

5.艺术性原则

如果一个课件的展示不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使人赏心悦目,获得美的享受,则该课件制作就具有较高的艺术性。这样的课件制作是好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的统一,美的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好地表现内容。在课件开发时应该注意:①在课件制作不违反简约性原则的前提下,灵活运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等多种媒体素材。②展示的对象要结构对称,色彩柔和,搭配和谐,构图美观。③对象的连续运动流畅,无拖沓、跳跃的感觉。④课件制作中必要的配音配乐音色要优美。⑤课件制作有创意、有新意。

课件仅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不论哪种工具制作,都要符合课件制作的原则,适应课堂教学设计的需要,能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真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PowerPoint如果能活学活用,它的功能是绝不逊于Authorware、Flash等工具的。只要本着为教学服务的思想,能够达到教学目的,取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真正为教学服务,那么这个课件就是一个好课件。

参考文献:

第8篇:配音的必备知识范文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践课例中的运用。

一、语言技能与语言运用能力的统一

语言技能中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听、说、读、写既是学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手段。其中,“听”是分辨和理解话语的能力,即听并理解口语语言的含义;“说”是运用口语表达思想,输出信息的能力;“读”是辨认和理解书面语言,即辨认文字符号并将文字符号转化为有意义的信息输出的能力;“写”是运用书面语言表达思想,输出信息的能力。也就是说,“听读”是语言的接受性技能,是“输入”语言信息的重要途径,是理解技能;“说写”是语言的运用性技能,是“输出”语言信息的重要途径,是表达技能。

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不是孤立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各类课型进行听说读写综合技能的有效训练。以下为一节“阅读”课为例,展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这节课的体现。

课例展示1: Book2,Unit2 The Olympics Games (阅读课)

Step1. 热身。教师引导学生使用“头脑风暴”,激活已知的与运动有关的语言知识进行简单的分类。

Step2. 预测。教师引导学生从文章的标题入手,结合已经被激活的相关运动的语言知识,猜测文章主要内容。可用口头或文字或图表描述猜测结果。

Step3.略读。教师引导学生对各自的预测进行“修正”或“验证”,实现持续的、更进一步的预测。在这一步骤中,教师引导学生将重点放在文章的第一和最后一段,以快速而准确地掌握全文主旨。接下来,把注意力放在每一段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上,以快速而准确地掌握每一段的段落大意。

Step4.找读。在完成一定层面的整体阅读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再次阅读文章,重点放在事实性的细节上。可设计表格或学生喜欢的一些互动任务。

Step5.主持秀。在引导学生对全文进行不同形式、不同目的的阅读后,教师建议学生

进行“主持秀”活动,即“争当体育节目主持人”,完成校广播站“体育一点通”栏目的主持工作。学生用简单的英语介绍奥运会的基本信息(即课本内容的概要)。有小组讨论之后,形成播音稿。并在课堂中展示。

Step6.作业布置。教师请学生把课堂讨论确定的稿件修订完成后,形成80-120词左右的文章,投入学校的广播站,以期被采纳使用(即将口语活动转换为书面形式)。

这样的课堂阅读活动设计能够有效地将阅读技能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真实阅读任务(即真实的语言运用)有机地联系和统一起来,帮助学生获得语言技能学习的意义,从而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语言运用的联系活动中,最终获得更高的学习效率。

二、英语课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作为英语学科课程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实质是指完美人格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的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新课程目标中的“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新课程目标中的“价值观”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强调让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课例展示3:Book4,Unit1Festivals ( Speaking )

Step1. 导入。教师通过中国的传统节日“Spring Festival”来导入节日话题。

(从学生熟悉的中国节日导入话题,激活学生已有的图式,激发学生说的兴趣。)

Step2. 呈现。通过幻灯片展示西方的节日,如Carnival, Thanksgiving Day, Halloween, Christmas, etc. 让学生对西方的节日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对几个特定的西方节日进行简单的描述,以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以幻灯片的方式展示西方节日的图片增强了形象感和直观性,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Step3.中西方节日的对比。以幻灯片方式展示中秋节,春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图片,体现中国文化所蕴含的祥和、喜庆、团圆的氛围与情怀以及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从而更加形象直观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达到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弘扬中国文化的目的。

Step4.小组活动。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他们最喜欢的节日相关信息,如food, clothes, activities, etc. 并写下关键信息。小组推选一人向全班同学介绍节日。

Step5.作业布置。Write a short passage about your favorite festival with 120 words.

这节课既让学生了解了中西方节日的内容,又拓宽了知识视野,更重要的是锻炼口语的同时,增强了小组合作意识,有效地将课程标准中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三、语言目标与文化目标的统一

英语课程的学习是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更是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丰富经历、开发思维、发展个性、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达到语言目标与文化目标的统一的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思想上克服民族文化中心论,不要以自己的文化为出发点来判断其他文化的人的所作所为,不能盲目地认为自己的文化优于其他文化。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从更高的层面来审视文化,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文化不仅是衣食住行、风俗习惯,还包括价值观、思维方式、社会变迁等各种文化形式。

课例展示4:Book2,Unit3 Table Manners

Step1. 激活与导入。播放一段关于餐桌礼仪的视频,要求学生关注其中的上菜程序、主人公的餐桌礼仪等细节,从而激活学生参与话题讨论的兴趣和相关的语言图式,引导学生顺利进入这节课的话题。

Step2. 细节呈现。教师让学生将刚才观察、捕捉到的西餐就餐的细节用英语描述出来,教师把重要的细节记录在黑板上。

Step3.语言讲解。教师讲解学生描述过程中语言重点,扫除语言表达的障碍。

Step4.语言运用(1)。教师播放一段无声的中餐的就餐的视频,之后,让学生为其配音,即参考、运用教师刚才讲解的语言知识对视频过程加以描述,以便推介给世界各地热爱中餐的朋友们。

第9篇:配音的必备知识范文

综合分析来说,听力过程不仅与听者的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知识有关,而且还与听者的心理素质有密切的关系。那么怎样在新课改实施中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呢?除了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外,还应该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英语听力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听力的氛围,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听的习惯

在英语听力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用英语来组织教学,由浅入深地反复训练,语速要适中,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让学生多听英语,多感受语言信息的刺激,以锻炼其感知力,培养其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在学习新的内容时,应先让学生有一个不见文字材料的听的过程,即让学生先合上书,听课文内容后作简要的回答,然后再打开课本,这样才能达到听的目的,让学生养成仔细听的习惯。同时在听力训练中,多创设情景,使听力教学情景化、交际化,培养学生用英语直接思维的能力。教师应充分研究教材,努力挖掘英语教材中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因素,有目的、有意识地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把教材中传递出的情感和学生激活的情感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英语的同时受到思想感情的熏陶。

二、注重培养师生情感和学生听力技巧,感染学生,提高听力效果

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之间必须建立一种和谐的情感型师生关系。教师应创造机会和学生交流、沟通,关心爱护学生,耐心帮助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笔者非常赞同这个观点。情感教育必须以爱为核心,教师的爱心不仅体现在优秀学生身上,更要倾注在学习困难的“学困生”身上。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对“学困生”要倾注更多的爱心,如在课堂上挑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回答对了要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以树立他们的信心。在课后给他们布置相应的作业,并尽可能地做到面批。

教师应主动地多和学生交流,试着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感觉到你不仅仅是他们的师长,更是他们的朋友,从而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亲切感,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自觉地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自身的需要,调动起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真诚也是一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品质,是热爱学生的具体体现。如果学生犯了错误,教师要及时批评教育。教师本人有了错误也应该学会说“I’m sorry.”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听力训练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听力技巧训练,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听力技巧包括语言技巧和理解技巧。语言技巧包括弱读、连读、失去爆破、句子重音等,平时教师在用英语组织教学时要多给学生讲解,多让学生体会。理解技巧是对听的内容的检索、预测、取舍等。如在每次考试中的听力测试题,包括词、词组和句子选择;听对话选择正确回答;听短文选择正确回答。平时教师在听力训练时就要有针对性地训练这些题型,向学生讲解对这些内容的检索、预测、取舍等技巧,这样一来,学生也不会在考试中感到紧张了。

文下载三、激发学生听的兴趣,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培养听的能力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对听力感兴趣的学生,课堂上积极主动,情绪愉快,心情放松,听力效果必然好。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气氛,努力消除学生因害怕、焦虑而产生的心理紧张。在教学中,多带学生进入多媒体教室,多下载丰富多彩的课件,多介绍与听力材料相关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以诱发学生听的兴趣,同时多鼓励学生在课余练习听力。除听力磁带外,多听一些英文歌曲,多视听一些英语电视节目,如英语配音电影、电视剧、英语短剧、中小学英语电视演讲比赛、洪恩英语等。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还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听音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根据所学课本配套听力磁带的相关内容材料,在训练听力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下面的训练手段:

1.听和理解:每个单元的中心课文都可以采取这种形式,让学生合上书,一边听一边理解所听材料。

2.听和跟读:对于单元中生词较多、句子较长、句子结构较复杂的课文适合这种形式。

3.听和回答问题,这种形式在单元听力训练中。

4.听和画,这种形式较少,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补充一些,但要视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