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康复护理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方法:回顾性2011年5月~201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4例脑出血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早期康复护理临床资料。
结果:两组护理30d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为65.31±10.2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29±11.3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对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功能训练,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上下患肢肌力分级,以此改善预后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出血康复护理肢体功能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118-02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之一,该症具有起病急、病程进展快、死亡率及致残率高的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并影响预后生活质量。由于术后易引起肢体功能障碍等后遗症,给家庭和社会均带来沉重的负担。术后给予早期康复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为此本文将对2011年5月~201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4例脑出血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早期康复护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5月~201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8例脑出血患者,其中男69例,女39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58.3±2.3岁,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且经CT或核磁共振确诊。出血病灶部位:脑叶出血42例,基底节出血55例,丘脑出血11例,出血量30~95ml,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肢体功能障碍。护理中,按照患者意愿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灶部位等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48h后,在此常规护理基础上行早期康复护理。
1.3观察指标。30d后,应用Barthel指数评分表评定日常生活能力,及上下患肢肌力分级。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查,P
2结果
【摘要】 目的 介绍脑血管意外的康复护理措施。康复护理可以改善脑血管意外患者的运动、语言、认知缺损的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性,使之早日回归社会及家庭。方法 对104例脑血管意外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结果 脑血管意外患者无一例护理并发症发生,大多预后良好,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及言语功能障碍明显改善。结论 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康复护理是降低病残率及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可以促进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全面康复。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康复 护理
脑血管意外病人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存活下来的病人多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如偏瘫、失语等。丧失生活自理及工作能力,严重威胁着病人的身心健康,如不及时康复治疗常产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现对脑血管偏瘫病人进行系统规范的康复指导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住院患者104例,其中CT检查确诊脑出血36例,脑梗死68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44例。年龄45-78岁,肢体功能障碍的84例,言语功能障碍的46例,有肢体运动功能和言语功能混合障碍的64例,均无意识障碍,进行中西结合康复治疗。
2 护理
2.1 生活护理
2.1.1 住院环境和作息制度:给病人创建一个安静、舒适、安全卫生的住院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并根据病人的心理要求,在生活起居方面进行指导,帮助病人制订规律的生活作息制度,使病人保证充足睡眠。
2.1.2 饮食护理:脑血管病人以低脂肪、低盐、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老年脑血管病人的胃肠蠕动减慢,常有便秘现象,应鼓励病人食用带纤维食物和多吃蔬菜、水果(糖尿病患者少吃水果)、保持大便通畅。早餐前半小时喝一杯温开水,可以刺激排便,每日顺肠蠕动方向按摩腹部数次。未大便者60例患者遵医嘱给大便软化剂或缓泻剂。另外,喟饭时应环境安静,舒适,精力集中,防止患者吞咽困难,进食呛咳。
2.1.3 防止并发症:脑血管病人卧床时间较长我们定时给患者变换和扣背。每2小时翻身扣背一次,每次约5分钟,以利痰液的排除,防止发生坠吸性肺炎。在翻身过程中防止拉伤皮肤,保持床铺的清洁干燥。长期卧床者铺厚海棉床垫或气垫,防止褥疮的发生。督促协助患者定时洗澡、勤更换内衣,剪指(趾)甲,同时定期给病人做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溃疡的发生。
2.2 心理护理
心理康复是脑血管病人进行其他康复治疗的先决条件,临床资料中有68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我们最大限度地为病人解除心理痛苦和焦虑,要针对性的做好患者疏导工作,护理人员应耐心做好解释工作,用科学的态度指导病人就医和进行功能锻炼。
2.3 及时加强肢体功能康复锻炼的护理
2.3.1 急性期:急性期患者病情危重,以往我们在医疗工作中只注重挽救生命,往往忽视早期功能锻炼。对临床资料84例患者的康复护理实践证明,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早期协助功能锻炼对降低致残率、促进康复十分重要。
2.3.2 稳定期:当患者发生脑血管疾病后,如果生命体征稳定,即可进行康复训练。
2.4 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
临床资料60例患者,进行手的技巧性、灵活性及四肢的精细协调训练,运用正确的姿势反复训练握笔、穿脱衣裤、织毛线、捡豆子,协助患者逐步学会洗脸、刷牙、入厕等。
2.5及时进行语言康复训练的护理
对脑血管意外伴失语的患者46例。护士经常配合家属一起与患者进行语言交流,起初交流困难时先书面交流,再逐渐练习发音吐字。失语分为: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等。运动性失语:对完全不能进行说话的32例患者应从学发音开始,然后常用熟悉的单字练习,不完全性失语8例患者,依其程度学说词组或句子。感觉性失语:临床资料6例患者训练时采用语言与视觉手势相结合的方法,如让病人梳头可用梳子梳头的手势结合,病人就会理解。物理疗法:通过声光电磁波等刺激的训练。 转贴于
2.6出院指导
病人进入恢复期后将回家修养,医护人员向病人和家属提供医疗教育和心理疏导,防止因家属的悲观失望或家庭琐事等影响病人的情绪。调动家属的积极性,促进他们积极参加整个康复过程,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康复教育,指导家属了解疾病的一般常识及护理知识,学会动态地观察病情及一般护理技能、功能锻炼方法及心理调试,协助病人进行瘫痪肢体功能锻炼,使其尽快康复,回归社会。
3 护理效果
通过对104例患者在住院期间的观察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有72例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完全恢复,有12例患者能完成自理,4例明显好转。言语障碍的患者36例能完全进行交流,10例明显好转。住院期间无一例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4 讨论
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康复目标[1]:是运用医学手段使残留生理的解剖的受损功能在生理、精神心理、认知、社会等方面恢复到最佳状态。
康复护理的主要内容就是加强病残者的机能训练,把这些训练实施于日常生活活动中。生活护理是康复基础,在满足患者基本需要外才能更好的配合其它康复护理。
杨忠珍[2]学者曾根据他的临床资料统计20%-80%的脑血管意外病人都有心理负担,50%左右病人出现恐惧焦虑、悲观失望、抑郁状态。可影响治疗,从而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使其从被动态度变为主动性,积极参与到康复护理过程中,对疾病的恢复有着极大的影响。
康复理论认为[3]脑卒中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是有重组能力和可塑性,在条件适宜时部分神经可以再生。早期康复护理的介入能更好、更快、更大程度的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能使肢体的肌张力达到平衡,通过肢体的被动主动活动,可理顺肋骨、舒筋活络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相应皮质脑血流量,减少应用性萎缩及畸形发生。所以早期实施有计划的康复运动训练,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有着积极意义。
康复护理与传统护理因方向和目的不同,所采用的护理模式不同。传统护理采用是替代护理,康复护理注重于改善功能,变患者被动为主动,帮助患者发挥其身体残余功能和潜在的功能,以替代丧失的部分能力,为患者重返社会积极创造条件。康复护理的实践使人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康复知识技能的介入,是实现残疾预防和康复主要措施。护理工作者通过对康复科学的学习、研究、探讨、掌握康复护理技术措施、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实质价值。
5 小结
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复即考虑医学心理的社会康复,又要考虑到综合方法,包括药物、饮食等方法使患者全面康复,脑血管意外患者经以上康复护理后效果良好,表明康复护理在脑血管疾病的整体治疗中有重要作用。
参 考 文 献
[1]祝凡,曹智刚.护理程序在脑卒中康复护理领域中的应用.中国康复,2004,19(5):315-316.
【关键词】舒适护理;康复医学科;应用效果;
康复科室主要作用在于帮助术后患者恢复各项生活功能,保证患者预后生活质量。但受到康复训练时间较长,其作用无法在极短时间体现出来,患者在治疗中易出现紧张、焦虑等负面心理,形成巨大心理压力为提升该类患者治疗期生活质量,本院将舒适护理运用于患者治疗中,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112例康复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6例,女56例,年龄26~74岁,平均(37.65±2.78)岁,病症包括骨科康复18例、腰椎病康复30例、颅脑外伤康复27例、劲椎病康复19例、脑血栓康复18例。将上述患者以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56例,且性别、年龄、病症类型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舒适护理:①环境舒适护理:应保证病房的安静、整洁,室内温度控制在25~27℃,湿度55%左右,可放置花草进行点缀,并在墙壁上粘贴壁画使空间更有生命力。室内严格消毒,同时避免使用带有刺激性的消毒水,保持室内通风以及床位的整洁。②舒适护理:卧床患者采取垫,避免对疼痛部位造成压迫,定时翻身防止褥疮产生,卧床时应将室内温度控制在30℃,同时注意暴露位置的保暖工作,并询问患者感受,及时了解患者需求,适时改变,保证患者的休息充分。③症状舒适护理:患者疼痛较为明显的患者应采取止痛措施,例如中医针灸护理或止疼药物,恶心呕吐患者应给予药物预防治疗,便秘患者需多摄入高纤维素食物,还可通过内服番泻叶外用开塞露缓解症状,同时做好抗感染工作,避免感染性疾病发生。要全面了解患者的要求,一些老年患者出现口齿不清的情况,护理人员对于这类型的患者应该给予充分的耐心以及尊重,确保对于患者的心理需求能够全面了解,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患者支持。倘若患者听力存在一定的问题,那么护理人员则应该通过手势以及文字与患者进行沟通。
(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学会用肢体语言表达对患者的关怀,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对患者存在的困惑及时讲解,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并对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其参与到护理工作中,让患者的身心保持良好状态接受康复治疗。合理掌握交流技巧,善于运用肢体语言,对患者表示关怀与理解,疏导患者不良心理。讲解各种康复治疗的目的、方法、效果以及注意事项等,增加患者对康复治疗的了解,并通过治愈患者现身说教,提高治疗信心与配合度,指导家属有目的的增加对患者的关爱,增加亲友探访或电话问候,提高患者幸福心理,使患者以最佳状态接受康复治疗。
1.3观察指标:①康复效果对比:比较患者护理效果,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四个标准,痊愈:经过舒适护理及心理护理后,患者在康复阶段未出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机体功能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可实现生活自理;有效:临床症状得到一定恢复,无严重并发症及后遗症出现,生理及肢体功能得到改善,可独立完成基本的生活自理;无效:康复过程中发生严重并发症,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为痊愈率与显效率总和。②康复专科护理质量评价:包括医院感染、急救用品、差错事故、继续教育、护士长管理、护理效果、病室安全管理、护理素质、健康教育、护理文书十个指标,每个指标10分,满分100,分数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高。③护理满意度包括护理态度、健康教育、沟通状态等十个指标,每个指标10分,满分100,分数与护理满意度正相关。
1.4统计学方法: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取χ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康复效果对比: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为89.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康复科室旨在帮助患者身体各方面功能恢复,在各项治疗与康复训练的作用下,使得患者能够恢复基本生活能力,保证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该方面治疗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更为重要。而在该阶段治疗中,因治疗效果在短时间内无法体现出来,且治疗周期较长。加上患者对自身恢复情况等方面的担忧,多会表现出紧张、畏惧、焦虑等负面心理,更可能出现与治疗操作不配合的情况,导致无法达到预期治疗效果。舒适护理与心理护理旨在为治疗期患者提供最优质护理,缓解患者存在各种负面心理。康复科以患者康复其锻炼及治疗为主,目的是对术后患者、脑血管疾病患者、神经损伤等患者进行恢复其功能锻炼及恢复,尽可能的恢复患者正常生理机能,降低伤残率,提高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在康复护理中,由于各种康复治疗及锻炼措施等,给患者带来各种不适,影响患者配合度与依从性,降低患者遵医行为,影响治疗效果。舒适护理是整体化护理所要达成的护理目标,其重点在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与舒适度,最大程度恢复患者的正常生理功能,减少伤残率。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原则是舒适护理的核心,使其与心理护理相互结合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整体的护理质量。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康复患者采取环境舒适护理、舒适护理、症状舒适护理并配合心理护理,其康复有效率、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相关研究结果相符。
这种情况对于护士在老年患者的康复护理中进行不同类型的护理操作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并且能够让患者心理存在的负面情绪得到一定的宣泄,使实行舒适护理服务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通过分析本次的实施舒适护理服务的效果得知,在老年舒适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康复治疗中舒适度,在身心舒适状态下接受康复治疗与锻炼,帮助患者提高对各种不适的耐受力,提高治疗依从性及康复信心,在坚持长时间的康复治疗中更为实用。
康复科工作重点在于通过康复治疗和功能训练使患者尽快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对外科手术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术后康复有重要意义。而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存在患者因耐受力较低而不配合治疗的问题,主要包括心理不适、身体不适、环境不适、用药不适等,对治疗效果有不良影响,因此有必要采取心理干预提高患者接受护理的依从性,从而保障临床治疗效果。舒适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可提高康复治疗效果,并提高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护理价值。
作者:谢琳
参考文献
[1] 龙海碧,王琼莲,赵慧,梁玲. 舒适護理干预对于改善癌痛患者心理状况与生活质量的效果观察[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5,06: 111-114.
[2] 李霞. 舒适护理配合心理干预提升康复科护理效果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6, 05: 236-237.
[3] 陈洪碧,邓国秀,宋雪,等.论老年康复科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5,21(z1):167-168.
[4] 李慧萍,李惠琳.行为护理对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28(18):31- 32.
关键词:脑卒中;中医康复护理;神经功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院2019年2月-2019年5月期间,随机对3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两组,对比组(n=15)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n=15)采用中医康复护理。其中,观察组患者性别比例为9:6(男:女),患者平均年龄为(61.23±4.34)岁;对比组患者性别比例为10:5(男:女),患者平均年龄为(60.56±4.93)岁。排除标准:患有重大心、肝、肾脏异常、精神异常以及其他慢性疾病患者。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对比组
对该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指标,对患者进行常规心理护理、知识宣教,对患者进行常规饮食干预、运动护理以及药物护理等,并告知患者家属相关自护措施[2]。
1.2.2观察组
对该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中医康复护理:(1)中医神志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中医康复护理指导,使患者采取静坐姿势,通过调整呼吸降低患者压力[2]。护理人员需用温和语气,通过语言引导患者吸气、吐气,使患者身心逐步放松[3];(2)艾灸护理;对患者进行艾灸治疗,并对患者神经系统进行检查,明确患者瘫痪程度,了解患者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使患者保持舒适,将艾灸条点燃,悬挂在患者百会、关元以及三阴交等穴位处。在施灸过程中切忌艾灸条不能直接接触患者皮肤,与皮肤间隔3cm-5cm,每天一次,每次30min;(3)按摩护理:对患者穴位进行按摩,每天2次,每次20min,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按摩过程中,需要注意力度,力度控制在患者能够承受的范围内,避免患者出现皮肤损伤;(4)康复训练: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进行肢体康复训练,协助患者进行翻身,并抬高患者患肢,对患者关节进行弯曲、伸展训练。弯曲、伸展角度以每次5度递增,每天训练6次,每次训练时间为10min,并对患者肢体进行按摩,促进肢体血液循环。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率、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显效;患者病情明显控制,肢体、神经功能恢复明显;有效;患者肢体、神经功能得到有效康复;无效:上述无改善。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比较,以率(%)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Mean±SD)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率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14/15);对比组总有效率为73.33%(11/15),组间有差异(P0.05),详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
观察组神经缺损评分、生活能力评分、肢体运动能力评分均优于对比组(P0.05)。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护理;生活质量;满意度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有较高的致残率及病死率,对人类的健康及生命造成严重威胁,还会给社会和患者带来沉重的负担。有报道表明,积极的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愈率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是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及正确的健康指导可使患者获得更为理想的预后,能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改善,缓解患者的痛苦,促进生活质量提高。本研究对6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收到的效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4年6月~2015年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且均经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检查确诊。将131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6)和观察组(n=65),对照组男39例,女27例,年龄38~70岁,平均(58.1±8.5)岁,初发患者45例,再发21例,心肌梗死部位:前间壁34例,下壁32例,基础疾病:糖尿病9例,冠心病10例,高血压18例,心律失常4例,心源性休克3例,心衰1例,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上24例,占36.37%。观察组男36例,女29例,年龄38~71岁,平均(59.8±9.1)岁,初发患者42例,再发23例,心肌梗死部位:前间壁35例,下壁30例,基础疾病:糖尿病11例,冠心病6例,高血压14例,心律失常6例,心源性休克2例,心衰2例,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上27例,占41.54%。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次研究中排除有其他器质性疾病患者,排除有认知功能障碍及沟通交流障碍的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饮食指导、按医嘱服药、心电监测。血压监测等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第1~3天,绝对卧床休息,辅助患者进行各项日常事务,包括饮食、更衣等,在医护人员的协助下进行被动活动上肢关节,帮助患者按摩四肢,以促进血液循环;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病情重,患者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应对患者详细讲解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生理,治疗方法、护理方法及预后等,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消除或缓解不良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对早期康复运动的优点有深入了解,讲解早期康复运动能够促进疾病的康复,以达到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的目的。第4~5天,指导患者进行床上坐起训练,但避免时间过长,进行深呼吸,部分生活自理,进食、洗漱、看书等活动均可坐着进行,具体的时间及次数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加;第6~7天,患者可在床边坐着休息;第8~10天,患者可适当走动,下床前要静卧30min,活动时要在床位附近范围,每天2次,走动时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可进行梳头、床边大小便等活动;第11~12天,患者可进行室内或走廊散步活动第13~14天,患者可在医护人员监护的情况下,可进行缓慢等楼梯、院外散步等室外活动。在各项活动中一定要配备急救药品及抢救器材,并有专门的护士指导,如出现心悸、呼吸困难、胸痛、面色苍白或患者自觉疲劳时应停止运动。此外,在早期康复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心率、收缩压、心电图等情况进行密切的监护,如出现异常则需要将活动立刻停止。
1.3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评价
生活质量用SF-36调查表评价,量表共包括8个维度:情感职能、活力、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健康、总体健康,分数为0~100分,得分与生活质量呈正比,即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反之,生活质量越差。护理满意度用本院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评价,将患者对护理满意的程度分为三个等级: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x100%为满意度的计算公式。
1.4统计学处理
整理数据后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用率(%)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检验水准a=0.05,P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与护理前相比,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满意度更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心绞痛、心律失常、再梗死、焦虑等,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88%(25/66),观察组为20.00%(13/6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8,P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以持久性的胸骨疼痛、心率衰竭、心律失常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由于急性心肌梗死会导致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和闭塞,因此有起病迅速、发展快等特点。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习惯的改变,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发病年龄也有年轻化趋势,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急性心肌梗死所产生的心肌受损及与之伴随产生的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可使患者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功能的紊乱,包括焦虑、情绪性格改变等,因此,作为一种身心疾病,在药物治疗之外,有效的护理措施的实施更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使患者能重返社会。
【关键词】家庭护理 脑血管病 预后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2-214-02
脑血管病已成为继肿瘤之后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之一。即使患者的生命抢救成功,但这些病人往往会留有并发症和后遗症,带着残疾回家的患者,由于缺乏有效的指导,康复病程长,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影响生活质量。为改善脑血管病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后遗症进行恢复。我科自2008年起对脑血管病患者实施出院后延续的家庭护理,效果显著,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选择对象
自2008年起,从出院的脑血管病 患者中选出62例,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单号为试验组,双号为对照组。试验组32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9例,年龄43-79岁,平均65岁。诊断脑血栓16例,脑出血11例,脑栓塞5例,均经CT确诊。对照组30例,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46~75岁。诊断脑血栓18例,脑出血8例,脑栓塞4例。两组患者出院时的评估资料包括一般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
2 方法
2.1 评估 实施过程进行3次评估 ⑴ 填首次评估资料表,包括患者床号、姓名、入院时间、诊断、日常生活能力(ADL)、出院时带管情况、出院时间等。⑵出院后6个月和12个月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DL)指数评定比较,并发症发生情况。
2..2 评估指标 ⑴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Barthel Index)[1]。
评定内容包括:大便控制、小便控制、修饰、用厕、吃饭、床椅转移、平地移动、穿衣、上楼梯、洗澡共10项,每项得分0―15分不等,根据需要帮助的程度分为3个等级,<40分为差,40―60分为中,>60分为良。得分越高,独立性越强,依赖性越小。⑵记录出院6个月和12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
2.3 家庭护理内容 针对单个患者的病情、治疗效果、当前的护理方案和潜在的护理问题制定出详细的护理计划,主要内容包括:疾病相关知识、饮食调理、服药注意事项、压疮预防护理、导尿管护理、鼻饲管护理和鼻饲方法、肢体康复锻练方法、心理护理等。
2.4 家庭护理方法 确定2名住院期间为该患者护理的责任护士为家庭护理随访护士,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培训,并交代随访的时间、联系电话。患者出院后第1个月每周上门随访1次,每周电话随访1次,第2个月2周上门随访1次、每周电话随访1次,然后每个月上门随访1次,电话随访2次。 其他根据患者实际需要和康复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电话和上门随访,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了解患者恢复情况。
试验组出院后按照上述要求进行家庭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出院宣教,定期门诊随访。出院后6个月和12个月收集相应资料,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日常生活能力(ADL)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2.5 资料收集 出院后6个月和12个月收集评估资料,由随访护士根据患者的实际生活能力给予评定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计数分析得出结果录入量表。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ADL比较
试验组和对照组出院6个月和12个月ADL评定比较见表。
两组患者ADL比较
3.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随访6个月时,试验组1例发生跌倒,1例因心肌梗塞死亡。对照组3,例发生压疮,1例发生肺部感染。12个月时试验组31例患者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2例发生跌倒,2例发生压疮,1例因抑郁症住院治疗。
4 讨论
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其高致残率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也增加了家庭和社会负担。而出院后实施的家庭护理,是医院护理工作的延续,是依照护理程序采用科学的方法为患者解决健康问题,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最终达到提高患者及家庭整体生活质量的目的。本次研究的方法主要是在患者住院期间利用治疗、护理和查房时间有目的的引导家属学习基本护理常识和技能、康复训练方法、注意事项,出院后又根据单个患者的需要制定家庭康复护理计划,患者对护理内容更有依从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有护理人员的随访和指导,患者得到的家庭康复训练也更为有效,护士在这一过程中自身素质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通过对本组病例的分析,我们认为实施家庭护理作为对脑血管病患者护理工作的延续,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都有着非常实用的意义,值得医院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风;康复护理;肢体功能
中风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多见的疾病,老年人为主要发病群体;此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以及病死率[1]。一旦患有中风,往往会出现失语、肢体功能障碍等症状,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与工作带来极大影响。本文分析了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对中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88例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满足中西医中有关中风疾病的诊断标准,且均存在偏瘫。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成两组,即对照组与联合组。联合组44例,男25例,女19例;年龄45~77岁,平均(60.2±2.6)岁;24例左侧偏瘫,20例右侧偏瘫。对照组44例,男27例,女17例;年龄43~75岁,平均(59.3±3.0)岁;23例左侧偏瘫,21例右侧偏瘫。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医康复护理措施,主要内容为:①良肢位摆放:准确的肢体摆放能够有效防止痉挛的发生。?K健侧卧位:将健侧依靠在床面,身体和床面呈直角,选取一个舒服的。患侧肩朝上,适度前伸患肩,上肢前屈大约85°,伸展指关节、腕关节以及肘关节,且放在胸前软垫之上。?L患侧卧位:在患肢下安放一个软垫,上颈部适度屈曲,躯体微微朝后,且以枕头支撑后背。患肩适当前伸,伸直肘关节,前臂朝后旋;患侧下肢膝关节适度弯曲。②肢体康复训练:医护人员依据中风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程度,为其制定个性化、针对性的肢体康复训练计划。针对不能进行自主活动者,医护人员或家属应协助其开展被动训练,主要训练项目有:手指/手腕/手臂或膝盖/脚踝/脚趾的伸屈训练,2次/d,10 min/次。针对可自主活动者,应鼓励患者自主训练,通过健肢慢慢带动患肢,依照患者的实际状况,引导其脚踩木板、手搓核桃。在其能够完全自主活动时,可采取Vojta诱导法,引导其展开肢体功能训练,2次/d,40 min/次[2]。
对联合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西医康复护理同上,中医康复护理措施为①穴位按摩:?K针对上肢偏瘫者,取俯卧位,操作者立于患者患侧,用其右手握住患者右手,且以拇指指腹对患者的合谷穴进行按压,以中指对其内关穴进行按压;操作者用其左手拇指对患者的曲池穴进行按压,以中指对患者的少海穴进行按压。与此同时,将患肢托起,并旋转、外翻其肩关节,且按顺序对肩关节进行内外旋、伸屈以及上举等动作,一个动作做15~20次。?L针对下肢偏瘫者,取俯卧位,操作者立于患者患侧,以拇指与食指对膝眼穴位进行按压,并用另外一个拇指与中指分别对昆仑穴、照海穴进行按压;另外,由另一名操作者将患者的患肢托起,并进行内旋、外旋、内收、外收等动作,一个动作做15~20次。随后,操作者将用于按压膝眼的手,握住患者的小腿,并以中指对承山穴加以按压,且协助患者做下肢屈膝、屈髋等动作,每个动作各做15~20次。②针灸:对患者实施针灸治疗,针灸穴位主要有尺泽穴、曲池穴、肩s穴、合谷穴、足三里穴以及三阴交穴等穴位,1次/d,针灸时间为20 min/次。③药物推熨护理:药物主要成分为苏子、菟丝子、吴茱萸、白芥子,各50 g,加热至80℃,把加热后的药物均匀混合在一起,且放入布袋内,把布袋置于患肢上,并进行推熨,时间为15~30 min,2次/d。推熨期间,应避免烫伤事件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采取Fugl-Meyer评测法[3],对两组患者的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的运动功能障碍情况进行,该评分主要包含五项,具体为手、腕、上肢、下肢、反射协调能力,每项的所占分值分别为14分、10分、30分、22分以及24分,总共100分。得分越高,说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数据展开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P
2 结果
干预前,联合组与对照组的Fugl-Meyer评分分别为(30.57±12.31)分、(31.26±12.55)分;干预后分别为(82.31±6.54)分、(63.21±4.22)分。干预前组间Fugl-Meyer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联合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高于本组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针对中风患者,尤其是中风偏瘫患者,对其采取切实可行的康复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其肢体功能的恢复。临床上对于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一般是采取西医康复护理措施,例如肢体康复训练、良肢位摆放等。其中,良肢位摆放能保证关节的相对稳定,避免关节发生半脱位;能战胜异常肌痉挛,使其和拮抗肌维持在一个相对平衡的水平,避免进一步加剧痉挛[4]。除西医康复护理以外,中医康复护理在改善中风患者的肢体功能上,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中医针灸可以优化血液流变学,提升病变周围脑血流图波幅,加速血液的流速,改善脑部供血,从而促进病变侧大脑组织细胞的恢复[5]。在本次研究中,实施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的联合组患者,其干预后的Fugl-Meyer评分优于本组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显著。由此可见,对中风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值得大力推行。
参考文献:
[1]廖明明,郭玉青,吴松.早期康复护理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02):352-353.
[2]郝香玲.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干预用于中风气虚血瘀证的效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0):29-30.
[3]刘颖,姜丹丹,何春凤.系统中医康复护理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65例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07):1342-1344.
【关键词】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跟踪式综合康复护理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7.094
乙型肝炎是临床常见的慢性传染性疾病, 具有易传染、治疗困难等特点, 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HBsAg阳性是诊断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标志, 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HBsAg阴性也存在乙型肝炎的可能性[2]。本文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42例HBsAg阴性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 探讨跟踪式综合康复护理模式对HBsAg阴性乙肝患者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42例HBsAg阴性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病例均符合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3], HBsAg检测为阴性。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21例。观察组男13例, 女8例, 年龄23~57岁, 平均年龄(40.37±16.21)岁;病程1~8年, 平均病程(4.64±3.52)年。对照组男16例, 女5例, 年龄22~60岁, 平均年龄(41.49±18.16)岁;病程1~10年, 平均病程(5.51±4.38)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跟踪式综合康复护理模式, 制定跟踪式康复护理计划, 建立康复护理登记表, 由社区医院人员根据方案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护士定期到社区医院检查监督[4, 5]。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的TBIL、ALT、AST等肝功能指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护理前两组TBIL、ALT、AST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TBIL、ALT、AST水平分别为(20.19±15.12)μmol/L、(48.34±13.27)U/L、(56.64±15.27)U/L,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78±16.43)μmol/L、(85.29±16.53)U/L、(92.95±16.19)U/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HBsAg阳性是\断乙型肝炎的主要标志, 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HBsAg阴性也可能存在乙型肝炎的风险, HBsAg阴性乙肝是隐匿性较强的一类乙肝患者[6-8]。跟踪式综合康复护理模式对出院后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营养支持、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 可以显著改善HBsAg阴性乙肝患者的肝功能和生活质量[9, 10]。毛鑫群等[11]认为跟踪护理可以提高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喻磊等[12]认为康复训练跟踪指导可以提高患者参与康复训练的积极性, 促进康复进程。HBsAg阴性乙肝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出院后的康复训练在乙肝患者的治疗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 但由于患者缺乏相关的疾病知识和护理知识, 可能延缓患者的康复进程甚至导致病情加剧[13-16]。跟踪式综合康复护理模式, 在充分了解患者病情的基础上, 为患者制定一整套康复护理方案, 在患者出院后继续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护理前两组TBIL、ALT、AST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TBIL、ALT、AST水平分别为(20.19±15.12)μmol/L、(48.34±13.27)U/L、
(56.64±15.27)U/L,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78±16.43)μmol/L、(85.29±16.53)U/L、(92.95±16.19)U/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跟踪式综合康复护理模式在HBsAg阴性乙肝患者出院后给予多方面的护理支持, 可以督促患者的康复训练, 加快康复进程。
参考文献
[1] 诸兴桂.乙肝病毒标志物和肝功能损伤的相关性研究.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 34(19):2623-2624.
[2] 袁琴, 伍春霞, 刘飞飞, 等.HBsAg阴性患者HBV隐匿性感染:110例临床分析.医学杂志, 2015, 40(2):133-136.
[3]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 中国病毒病杂志, 2011, 16(1):1-12.
[4] 许金平.乙肝患者HBsAg转阴及检测方法分析.实用预防医学, 2013, 20(3):356-358.
[5] 李惠华, 温殷钰, 肖虹, 等.院外跟踪护理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自护意识及病情改善作用分析.实用预防医学, 2013, 20(8):998-999.
[6] 王冰, 刘雪梅, 刘爽.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高血压的护理体会.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13):158-159.
[7] 黄香妹, 欧阳钦, 吴震霄, 等. 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康复依从性的护理干预. 护理学报, 2006, 13(8):40-41.
[8] 薛黎明, 王婷婷, 郑谊, 等.护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 22(6):842-844.
[9] 苏元英, 杨丽莎, 覃桂玲, 等. 亚健康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社区康复护理效果观察. 护理学报, 2011, 18(13):60-63.
[10] 袁利娜, 申丽香, 王倩. 慢性乙型肝炎康复护理干预体会. 中国伤残医学, 2016, 24(8):132-133.
[11] 毛鑫群, 蒋艳, 仲冬梅, 等.跟踪护理对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齐鲁护理杂志, 2015, 21(11): 90-92.
[12] 喻磊, 陈琼, 田思维, 等.康复训练跟踪指导在舌癌术后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6, 35(14):1964-1968.
[13] 贺喜琴. 康复护理在亚健康乙肝病毒携带者护理中的实施.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6, 10(1):214-215.
[14] 钱夏英. 慢性乙型肝炎的康复护理. 社区医学杂志, 2008, 6(2):62.
[15] 赵晓秋. 应用Orem自理学说指导26例慢性乙肝患者康复护理. 湖北科技学报(医学版), 2011, 25(1):77-78.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中晚期类风湿关节炎;康复护理
类风湿关节炎的患发在近些年来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据相关资料统计,目前这种疾病的患病率达到了2%左右,导致一些患者不能自理生活,严重的还会致残。本研究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来我院接受治疗护理的100例中晚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来我院接受治疗和护理的100例中晚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所有患者入院时都经过临床X线检验,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男18例,女32例,年龄在41~56岁,平均年龄为(46.5±2.3)岁,平均病程为(6.5±1.2)年,经过X线检查后发现关节病变2期的患者有21例,3期的有20例,4期的有9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在42~55岁,平均年龄(47.1±1.8)岁,平均病程为(6±2.1)年,经过X线检查后发现关节病变2期的患者有22例,3期的有20例,4期的有8例。以上数据包括性别、年龄、平均病程等方面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我院给予所有患者采用激素、抗炎药物、免疫抑制剂以及我院特制的药酒进行治疗,在护理方面,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康复训练和规范的护理方式,而对照组患者则不给予康复训练的内容。具体的康复训练方式如下:①为患者制定具体的康复训练方案,目标以最大程度恢复为主,根据患者不同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详细康复训练内容;②患者进入急性期,往往关节处会有剧烈的疼痛感,因此要完全卧床休息,预防关节屈曲,保持正确的休息。使用的床垫不能过软,枕头不能过高,躺卧时髋关节和膝关节保持伸展的状态,避免踝关节压迫,进行3次/d 20min的俯卧位。为了巩固患者关节功能位,采用夹板进行固定,固定时间不超过2w[1];③治疗以后通常患者的疼痛感减少,运动针对的重点是患者关节以及肌肉功能的改善。指导患者每天进行训练,保持合适的运动量,10min/d左右,第1d训练1次,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加训练次数[2]。同时,护理人员对患者病变的关节以及周围的软组织进行专业的按摩,避免肌肉出现萎缩的情况,此外适当地为患者进行针灸,主要位置是穴、足三里,2次/d,20min/次,1疗程为10d;④护理人员在患者康复训练期间,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不可操之过急[3],帮助并鼓励患者加强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⑤患者病情进入稳定期以后,就开始进行关节活动度的康复训练,如果患者的受累关节还无法进行充分的训练,那么护理人员要及时给予相应的辅助,进行被动运动,适时在患者没有疼痛感的前提下增加活动范围[4]。在增加肌力方面的训练中,可以用手或滑轮、弹簧等进行训练,训练以前采用温热疗法暖身,在训练过程中慢慢地增加阻力,以疲劳感和疼痛度为准,坚持1次/d[5]。此外还要进行步行训练,早康复训练的早期要尽量避免负重情况下的步行训练,采用双拐等配合训练;⑥在患者的日常生活中对于移动动作或饮食等方面护理人员也要给予正确的指导,整个恢复过程保持循序渐进[6]。
1.3疗效评定标准 ①显效:患者关节肿痛得到了明显的减轻,僵硬的时间明显缩短,在20m步行时间以及肌力的测试中较好,基本恢复了自理能力;②有效:患者关节肿痛症状减轻,在20m步行时间以及肌力的测试中逐渐改善,自理能力部分恢复;③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无任何改变。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
2 结果
在康复训练护理2w时,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康复训练护理4w时,观察组患者显效的有37例,有效的有12例,总有效率为98%,明显比对照组总有效率的86%要高(P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发病期间,患者通常会出现关节疼痛、活动受到很大限制、运动不足的情况,因而导致关节出现畸形[7],并且肌力能力下降甚至出现肌肉萎缩,部分或全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在经过治疗以后,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为患者的治疗效果提供保障,早期康复性训练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8],使关节的功能以及活动度尽快恢复,预防出现关节畸形的情况,同时增强肌力,预防肌肉萎缩,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本研究中在治疗后采用康复训练护理的50例观察组患者在护理4w后效果显效的有37例,有效的有12例,总有效率达到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
综上所述,在对中晚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后给予康复训练护理,取得了很好的护理结果,能够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命质量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冬梅.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类风湿关节炎的康复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11(10):42-43.
[2]冉春芳.中晚期类风湿关节炎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3,12(09):21-22.
[3]欧逸华;洪小平;杨菊香;;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功能训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
[4]董慧娟;郭粉莲;;类风湿关节炎运动干预疗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11.
[5]张丽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功能康复训练及护理指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09.
[6]王桂兰.类风湿关节炎50例的康复护理与指导[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