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子政务的作用范文

电子政务的作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子政务的作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子政务的作用

第1篇:电子政务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电子政务 农业发展

一、电子政务概述

1、电子政务的概念及内涵。在探讨如何通过电子政务平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前,对于什么是电子政务必须澄清。关于电子政务,从世界范围来看,有多种多样的提法,如电子政府、计算机化政府、政府信息化、数字政府、网络政府等,但比较普遍的理解为“电子政府”或“电子化政府”,它的原意是指对现有的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进行优化重组之后,重新构造成新的政府形态。其核心内容是借助互联网构建一个跨越时间、地点、部门,以顾客满意为导向的政府服务体系― ―虚拟政府,其月的是使政府机构在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成精简、高效、廉洁和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

电子化政府最重要的内涵是运用信息及通信技l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建构一个电子化的虚拟机关,使得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渠道取用政府的信息及服务,而不是传统的要经过层层关卡书面审核的作业方式;而政府机关间及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也是经南各种电子化渠道进行相互沟通,并依据人们的需求、人们可以使用的形式、人们要求的时问及地点,提供人们各种不同的服务选择。主要从应用、服务及网络通道等三个层面进行电子化政府基本架构的规划:一是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二是政府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而进行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三是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民众之间进行的双向信息交流。具体地说, 目前各级政府部门所广泛使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属于第一类电子政务的范畴;国家最近建设完成的“三金” 工程和电子口岸执法系统就是第二类电子政务的典型例子;政府部门通过自己的互联网站政务信息,以及进行网上招标、网卜招聘、接受网上投诉等,则属于第三类电子政务的范畴。

2、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

根据CNNIC统计报告,截止到2002年6月30日,以govern结尾的域名总数6686个,是1997年l0月第一次调查结果323个的2l倍。政府网站数量的上升充分反映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尤其是“政府上网工程” 的丰硕成果。在政府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过程中,北京、上海、广东等很多省市都在努力推进政府信息网上公开,重大决策网上调研等工作。

二、农业生产现状浅析

我国的国情就是农业人口多,农村范围广,在政府工作中,一直是比较难管理的一部分,基层情况上报和政府文件下达都存在层层传递的问题,这样在时间上延误不说,还存在数据失真以及上传而下不达的情况。农业是我国的根本,但是由于农业生产本身的特点,使得农业生产中无论是在技术还足在理念上都比较落后,农业管理的方式落后,信息不畅通,造成

严重的供求不挂钩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也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管理方式落后。目前我国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管理服务的农业管理机构的设置还是沿袭过去的计划经济管理方式, 并形成部门分割、行业垄断的缺陷, 使农业资源不能有效配置。部门分割、行业垄断、地区封锁, 形成了地方保护主义、内贸外贸脱节、产供销脱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 这种管理方式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使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处于十分不利的竞争地位。

2、信息滞后现象明显。在传递农业生产服务信息方面, 大多数还是采用过去的传递渠道, 现代先进的传递工具应用的不多; 传递的信息经常在时间上滞后, 而且所传递的信息以事

后信息居多, 事前预测分析性的信息偏少; 农业市场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能力不强。这些因素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3、农村信息化水平低。目前我国农村还有很大一部分农民生活处在维持温饱状态, 不具备购买计算机等人网设备的能力。据C N N I C 的统计数据显示, 在我国上网人群当中, 农民只占0.4%,不能上网的非网民占非网民总数的31.4% 。即使在比较富裕的地区, 对于昂贵的网络、计算机设备的购买能力还是比较有限。

三、发挥电子政务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作用的具体举措

1、建立和完善农业专家系统。由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我国的农业从业人员一般文化水平不高, 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 难以应对一些特殊的问题,比如种子品种选育、虫害防治、牲畜养殖等, 这就需要建立起基于电子政务平台的农业专家系统, 及时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 在系统中开设针对农业生产的不同栏目,如种植业、养殖业等,对养殖业又可以分为猪、鸡、兔子等子栏目,每个栏目中添加相关的农民可能遇到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也可开设专家咨询栏目,请专家为广大农民答疑,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

2、建立和完善农业的电子商务平台。农业信息的闭塞扭曲了市场主体的行为,而让农业信息畅通的一个简单方法就是设立和完善农业的电子商务平台,专门针对农业相关的农产品购销信息,买卖双方可以在网上直接浏览相关的购销信息,并达成购买意向, 甚至签订购买合同;买卖双方还可以购销信息,并注明地区、价格、数量、品质以及种类等详细信息;还可以设置在线拍卖系统,对农产品进行在线拍卖。

3、注重国内信息与国际信息系统

建设的关系, 防止信息的“ 片面性”。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对外开放的推进, 农业农村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联度日益增强,农业的竞争要面对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四、结束语

虽然目前我国有部分地区在发挥电子政务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但鉴于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 农业信息大多分散于不同的相关管理部门, 不仅给农民和涉农企业获取和利用信息带来不便,也难以满足全球经济一体化对政府加强宏观调控的要求,所以我们在电子政务在农业中的应用一定要注意信息的互联互通以及信息的共享问题,建立相关的标准,确保一致性。

参考文献:

[1]何海波.“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浅析”[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 年第 12期

第2篇:电子政务的作用范文

牟宗芹 高 燕 孙庆云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4208(2009)11-0045-01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由网络通讯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和触摸屏信息查询系统等部分构成。医院电子政务是数字化医院的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医院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医院电子政务的实现,对医院的业务管理、行政管理等方面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办事程序更加透明,为制定计划、开展业务提供了大量信息,在行政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 医院电子政务的特点

医院电子政务信息区域的划分包括“三网一库”即机关内部办公网(内网)、办公业务资源网络(专网)、公共管理与服务网络(外网)。医院电子政务是医院利用信息技术,开发相应信息资源,调动人力资源信息潜能,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模式、管理模式和工作流程,推进政务管理现代化建设,为公众提供优质服务的过程。采用将大量繁杂、无序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报表及图形输出,给行政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把行政管理和日常事务通过设定的程序在医院内部网上实施,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现代化管理水平。

2 医院电子政务管理的内容

2.1 业务管理 医院每天的门诊病人量和住院病人量通过内网报至医院信息中心,还包括各科室疑难危重病人及转诊情况,信息中心会在每个季度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报表及图形输出,医院领导对医院业务总量的变化以及在业务发展上存在的薄弱问题形成宏观上的把握。医院大厅大屏幕上流动播放医院各科室开展业务项目情况以及业务专家介绍,各个辅助检查科室门前都有触摸屏,告诉病人检查的注意事项和检查流程,很大程度上为病人提供了方便,而且为医院进行很好地宣传。住院病人的各项治疗、手术、药物、辅助检查和护理收费都是通过网络化一体运行,病人出院时在住院处一次结清,而且收费细则化,为病人提供清楚和方便的服务。

2.2 行政管理 医院业务人员职称晋升量化评分也在内网上向全院公开,在职称晋升评选做到程序公开、透明化。上级卫生部门的卫生政策及相关文件和职称人员的业务考试、继续教育等信息也及时在网上,信息化管理节约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快了信息传递。目前发达国家大量资金投入医疗信息化,建设国家、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的主要目标就是“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

3 医院电子政务的积极影响 医院电子政务为医院管理者与业务工作者、患者之间建立起一个互动平台,不仅可提高透明度,大大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简化工作运作环节,降低运作成本,推动行政管理的动态化,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吸取公众意见,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公共化提供乐有力工具了。近年来,我院电子政务系统几乎涵盖了医院的所有科室,包括门急诊、住院部、药库、药房、财务、后勤、人事等,经过数次升级和更新,系统已日趋完善。信息化建设全面推动了医院的整体现代化进程,提高了医院综合实力,促进医院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化、标准化、正规化,医院电子政务在新农村合作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病人人院三天内医院财务科把病人信息入网,病人出院后便可享受到政府部门的医疗补贴政策。在当今医疗卫生改革的环境下,我们更要提倡医院电子政务的发展,因为它能提高医疗卫生运行效率、服务水平和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

学龄前儿童安全教育的探讨与对策

袁安香 范丰鹤

[中图分类号]R1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4208(2009)11-0045-02

安全教育已成为促进学龄前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内容。掌握儿童安全教育的知识及现场抢救的基本技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影响学龄前儿童安全教育的因素进行了探讨,以期在更大范围内普及预防和控制安全教育知识,提出了保护儿童安全的对策。

1 影响安全的因素

1.1 儿童自身的原因 学龄前儿童的个性特点及认知的发展程度是导致儿童不安全因素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活动度高、敏感性低的孩子更易发生意外伤害。儿童的大脑尚未发育成熟对意外伤害的认识不足或有不正确的认知。有研究表明,幼儿园小班的儿童对20项意外伤害危险因素的认知有7项正确率不超过50%,如有67.5%的幼儿“喜欢从阳台窗户上往下看”,70.0%的幼儿认为“红绿灯只管汽车和自行车,不管行人”,63.8%的幼儿认为“过马路的时候汽车不敢撞我”。可见及早对儿童进行安全教育是致关重要的,而幼儿园的安全教育课程尚不完善,因此对孩子进行适宜的安全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1.2 环境设施的因素 研究表明:环境设施导致的伤害占一半以上。改善环境设施需要家庭、幼儿园、学校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对于家长来说,积极改善家庭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危险因素是降低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地重要措施。

1.3 监护人的责任 由于儿童的身体尚未发育成熟,尚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自我保护的能力比较弱,其监护人尤其是家长能否尽到保护儿童安全的职责是非常关键的。虐待和忽视已成为造成儿童意外伤亡的第一杀手。虐待包括躯体虐待、情感虐待、待、忽视四种,除了直接造成儿童的身体损伤外,还会导致儿童心理的扭曲。引起间接、远期意外伤害的发生。

1.4 社会的责任 我们以往对一些伤害认识不足。例如与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消费品,无时无刻不在制造明显或潜在的伤害:过期变质食品、毒酒、毒油和假药,造成骇人听闻的中毒事件,劣质电器和燃气热水器造成死亡事故,娱乐场所因设备设施不符合要求和缺乏安全管理造成悲剧,儿童玩具、旅游、化妆品等都在威胁着儿童的安全和带来不应有的健康损害。

2 安全教育对策

2.1 落实安全责任制 托幼机构、学校负责人和教师必须建立严格的安全责任制,对意外损伤的发生有预见性,应具备预防意外损伤的常识,及时发现和排除意外损伤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给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健康环境,做到防患于未然。

2.2 提高儿童工作者和家长对意外损伤的警惕性,加强安全管理 儿童出入的门不要装弹簧,以免夹伤儿童的手脚;火柴、热水瓶、剪刀、药品等要放在儿童拿不到的地方;室内生火炉子要有排烟装置,以免发生煤气中毒;家庭的电源开关、插销要安在儿童摸不到的地方等。

2.3 加强儿童安全教育与安全训练 需要保护,但也需要教育与训练。因为过分受保护的“温室中的花朵”,可能不利于避免危险的能力培养。教师和家长应对儿童加以精神文明和行为规范教育,培养他们独自应付环境、适应环境的能力。启发和诱导他们什么是安全,什么是不安全以及不安全的后果。目前,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各地方广泛开展的“小手拉大手”的活动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3篇:电子政务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电子物流 发展 政府的作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性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进程中,电子物流的兴起成为了21世纪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一大趋势,而政府作为经济的调控者和社会的管理者,对现代物流业特别是电子物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电子物流的兴起

物流业发展不仅与社会经济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关,而且与当时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大大促进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后,由于网络技术的进步与普及,促使电子商务得到了迅速发展。据统计,通过互联网进行企业间的电子商务交易额,2004年全球已超过了2万亿美元。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现代物流业也迎来了大发展的时期,并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比如物流的信息化、物流的网络化、物流的自动化与智能化等等。很显然,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客观上促进了现代物流日益向纵深方向发展,电子商务所代表的新的信息技术直接作用于物流活动,提高了物流的运作水平,也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流是电子商务交易的最后一个过程,其执行结果的好坏对电子交易的成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电子物流的功能十分强大,它能够实现系统之间、企业之间以及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之间的无缝链接,帮助企业有效地控制和管理库存。企业通过互联网能够加强企业内部、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联系与沟通,相互协调,相互合作。消费者则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获取有关产品或服务信息,实现网上购物与消费。这种基于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电子物流的兴起,可以满足顾客越来越苛刻的服务需求,大大提高现代物流的管理水平。因此,富有远见的大公司都十分重视企业特别是物流环节的信息化管理,并取得相当大的成功。经验表明,只有适应新技术革命的发展趋势、适应电子商务时代的发展要求,加快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努力实现从传统物流向电子物流的跨越,才能在21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加快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政府在推动电子物流发展中的作用

(一)提供规划和导向

现代物流业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性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物流先进国家的政府为了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都在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进行了合理规划、科学部署,也制定了指导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和相关政策。我国物流业尽管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为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和电子物流的发展,政府也要高度重视,从关系经济发展全局的角度去规划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并改变过去那种重商流、轻物流的思想,把物流提升到竞争战略的地位,把发展社会电子化物流系统安排到日程上来。因为电子商务是商业领域内的一次革命,而电子物流则是物流领域内的一次革命。

近年来,我国深圳、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山东等地政府已开始认识到物流的重要性,极为重视本地区物流产业的发展,把发展现代物流作为一项涉及经济发展全局的战略性问题来抓,从战略高度出发去规划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如上海在《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中,就把现代物流同新材料、生物医药、环境保护列为上海市四大新兴产业,并制定了上海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政府的这种规划和导向作用将极大地促进现代物流业和电子物流的发展。

(二)提供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持

现代物流业包括电子物流的发展,都离不开良好的物流基础设施条件和环境,更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技术支撑。而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由于投资大、周期长、经济效益差,一般个人和民营企业不愿或没有能力涉足,政府在这方面就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政府不仅要从全国范围内对物流基础设施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还要尽可能提高基础设施的质量和水平,以使基础设施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同时,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广泛应用是现代物流业特别是电子物流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物流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和标准化程度,更是直接推动着电子物流的发展,为电子物流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而政府在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使用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政府能够对一个国家的信息技术的整体发展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划,可以通过财政投资直接发展信息产业,还可以通过产业政策及采取一些相关措施鼓励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的改革。这都将会极大促进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为电子物流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三)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和人力资源条件

现代市场经济是典型的法制经济,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必须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以规范市场经济行为,保持经济运行的良好秩序。现代物流业和电子物流的发展也同样离不开良好的法制环境。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作用,其中之一就是体现在完善法律法规,运用法律手段对市场经济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解决经济纠纷问题。特别是电子商务和电子物流的这种“虚拟经营”的特点,更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此外,从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看,由于我国物流企业的经营规模、管理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其服务质量还很难满足大型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对高质量物流服务的需求,因此,近年来国际上一些规模巨大的跨国物流企业普遍看好我国物流市场,纷纷进入我国,并获得了超常的发展。所以,在我国物流业内部蕴涵着较大的垄断因素,并开始由行政垄断为主逐步转向由外资物流企业主导的垄断竞争市场结构。为了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公众利益和国家经济安全,政府部门必须积极参与,进行宏观调控,以弥补市场机制的内在缺陷与不足。在现代物流业和电子物流的发展中,人的因素更为重要。有了现代化的物流设施和信息技术,但若没有相应的物流专业人才相匹配,硬件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不到最大的提高。而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政府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政府不仅可以根据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制定符合实际的人才培养计划,而且可以综合运用、协调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企业的力量,全面培养物流专业人才,为现代物流业和电子物流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条件。

促进我国电子物流发展的政策建议

我国现代物流业特别是电子物流的发展水平与国外物流先进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但是,我国的物流业发展也十分迅速,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物流企业已有了一定的数量规模,我国的电子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快发展,网络信息通信设施更是飞速发展,一些有关物流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也相继出台,这都为我国现代物流业特别是电子物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只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充分发挥政府的重要作用,就能够大大促进我国电子物流的发展。

(一)加快物流法律法规建设,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我国法律法规的相对滞后和不完善是造成目前我国物流市场比较混乱的一个重要原因,已经影响和制约了我国电子物流业的发展。而电子物流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法制环境。特别是电子物流作为电子商务满足客户服务要求的最重要的环节,更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规范企业的服务行为,有效地维护消费者的利益。政府作为经济和社会的管理者,应高度重视物流法律法规的建设,完善物流行业标准,制定并完善管理实施细则,建立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以提高电子物流的法制化管理水平和标准化程度。

(二)加快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重要硬件条件

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中,物流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政府十分重视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美国、日本、欧洲国家都曾出现过基础设施大发展的时期,极大地促进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因此,在我国现代物流业特别是电子物流发展的关键时期,政府要在高速公路、铁路、航空、信息网络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以保证交通流和信息流的通畅,形成一个覆盖全社会的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为发展电子物流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并合理规划全国的物流中心,大大提高电子物流的速率和效率,提高电子物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加快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大力促进,电子物流的发展更离不开信息技术强有力的支撑。现在,条形码技术、电子数据交换(EDl)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卫星定位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已经在物流领域得到广泛运用,大大提高了现代物流业的管理水平,也大大促进了电子物流的发展。目前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很快,但我国信息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水平较低,以电子数据交换EDI、互联网等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一方面政府需要花大力气组织我国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提高我国信息技术水平;另一方面,政府更需要制定相关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倡导、鼓励、支持新技术在物流产业中的应用和推广,特别是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以促进电子物流的发展。

(四)加快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支撑

在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物流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也十分突出,现已成为制约我国现代物流业特别是电子物流发展的瓶颈因素。据统计,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国内十大紧缺人才之一,缺口估计高达60余万人。特别是电子物流人才作为一种既懂电子商务、又懂物流,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更是短缺。而中国现代物流的发展,人才是关键,加快物流专业人才的教育培养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现代物流的当务之急。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一方面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培训物流师资力量,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政府还要通过有关部门加强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短期培训,以满足我国长期、中期、短期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当然,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政府的任务,它离不开院校、企业、社会的共同努力。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的参与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既能有力推动我国物流业和电子物流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如果运用不得当,则存在着政府失灵的现实风险。因此,我们要把握好政府干预的范围和力度,趋利避害,取得政府干预经济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第4篇:电子政务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 网上银行 节能减排

电子商务是指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在互不谋面的情况下进行的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因此它具有以下特征:

一、电子商务的信息化

电子商务基于互联网开展的商务活动,交易双方从贸易的磋商、电子合同的签订以及电子支付的进行,都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完成。通过数字信息的传递就完成了电子商务的过程。

电子商务是将整个活动的大部分流程转移到网络空间进行,整个交易都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环境中进行,因此交易完全信息化,在展现形式上出现了网上商店、虚拟企业。

二、电子商务的成本低

电子商务使得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大大降低,并节约资源,具体表现在:

1.网络上进行信息传递的成本非常低,相对于信件、电话、传真而言,距离越远,这种传递信息的方式成本就越低。此外,缩短时间及减少重复的数据录入也是降低信息成本关键因素之一。

2.买卖双方通过网络进行商务活动,无需中介者参与,减少了交易的有关中间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与沟通成本。

3.卖方可通过互联网络进行产品的宣传与推广,通过第三媒体的网络营销方式,避免了在传统方式下做广告、发印刷品等大量营销费用和人工费用。

4.电子商务可以很大程度上实现“无纸贸易”,能够减少大量的文件处理费用,可以在减少纸张费用的同时,降低碳排放。

5.互联网使买卖双方即时沟通供需信息,商家有机会依据订单进行生产,使无库存生产和无库存销售成为可能,从而使库存成本大为降低。

6.利用企业内部网和互联网的结合可以大大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同时实现“无纸化办公”。企业内部网,可以有效地将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企业与分公司、子公司之间以及企业与商之间进行连接,并及时对市场变化情况作出反应,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同时,利用内联网在部门与部门之内进行的高效信息传递,使得无纸化办公成为可能,极大地节约了办公与沟通成本,从而在电子商务的应用方面产生了高效率、低成本的效果。

7.传统的贸易平台是地面店铺,必不可少地会出现店面的租赁费用、装修成本、人力资源成本,而新的电子商务贸易平台是建立在互联网上的贸易平台,不需要传统店面的一系列费用。

三、电子商务的高效性

通过电子商务的形式开展社会经济活动,可以大幅度地降低成本、节省开支、节约社会与自然资源。在按照订单生产的情况下,可以减少产品生产的盲目性、降低原材料采购的不确定性,这样就能够减少物质资源、能源资源的不必要的浪费与消耗。参与电子商务的交易主体之家包括公众与商家、商家与企业、企业与政府之间都可以快捷、高效地进行经济活动,从而降低了社会的经济成本,减少了资源消耗,提高了社会的生产效率,优化了资源配置,促进了社会财富的产生和能源有效利用。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在高效运作的情况下,可以减少产品生产的盲目性、降低原材料采购的不确定性,这样就能够减少物质资源、能源资源的不必要的浪费与消耗。另外,电子商务的网络交易及在线实现资金流转的功能,使得网上银行业务更加节能高效。

使用网上银行业务,可以进一步削减了碳排放。客户将绝大多数的柜台业务,放在了网上银行进行,包括转账业务、汇款业务、缴费业务、对账业务、查询业务等等。

利用电子商务的形式,使用网上银行,可以通过方便快捷的鼠标点击操作,就能完成从前必须到柜台亲自当面与工作人员接触办理的相关业务,节省了时间成本的同时,也节约了资源,避免了浪费。

网上银行使我们的金融理财活动变得越来越便捷,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其实已经降低了大量的碳排放。

来自一家股份制银行的数据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经测算,仅该银行的网上客户的对账业务,对账客户的数目超过了5万户,如果按照每个客户每月节约1公斤纸计算,那么每个月仅对账业务而言,每月省下的纸张就是5万公斤,1年下来节省的纸张是:

节省的纸张重量:5万公斤×12=60万公斤=600吨

每年可以使600立方米的树木免遭砍伐,可以减少340吨的碳排放。

如果这些客户利用网上银行进行转账汇款业务,以每位客户每周减少一趟往返银行一次计算,1年52个周,平均每次10公里路程,交通工具每公里的油耗量为0.08升计算,则每人每年节约的油耗量为

油耗量=0.08×10×52升=41.6升

每人每年所排出的二氧化碳的量,按照碳足迹计算公式,计算如下:

二氧化碳排放量=油耗升数×0.785=41.6×0.785kg=32.656kg

那么所有的这些客户每年所排出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是

50000×32.656kg=1632800kg=1632吨

也就是说,采用电子商务网上银行的形式,每年仅进行转账汇款业务的客户就可以减排1632吨的碳排放。

因此,人们尽可能多地使用网上银行业务,也是低碳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5篇:电子政务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电子政务;服务经济;服务社会

1美国“全球电子商务框架”概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被提上日程,并取得显著成效,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协调成为信息化发展的一大趋势。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协同实现的整体效应必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1997年7月1日,克林顿总统颁布了联邦政府促进、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的“全球电子商务框架”。该框架确立了联邦政府政策的基本框架,对于美国乃至世界各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在“全球电子商务框架”中,联邦政府提出了发展电子商务的原则和建议。发展电子商务主要原则包括因特网发展是市场驱动的所以私营部门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在通过因特网进行产品或者服务买卖并达成合法协议的过程中政府应该避免对电子商务的不当限制、政府必须参与时政府参与的目标应该是支持和创造一种可以预测的、受影响最小的、持续简单的法律环境为商业发展营造合适的环境、政府必须深化对因特网的特性的认识从而对现有的一些可能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法律法规重新进行审议、修改或者废止、打破网上交易的法律框架的地区、国家和国际之间的界限促进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发展。

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表现为互动关系,经过研究发现美国“全球电子商务框架”对我国电子政务的改革提供了参考。

2“全球电子商务框架”对我国电子政务改革的启示

2.1做好灾备方案,确保信息安全

经济社会中存在大量数据,WestWorld公司的报告指出,在每500个数据中心中就有1个每年要经历一次灾难。电子政务建设离不开数据,数字信息是源头活水。刘家真教授提出了制定网络环境下的电子文件管理规范,必须考虑管理者的责任和办公自动化网络上运行的电子消息必须作为凭证加以管理。刘家真教授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文献的档案数据面临的风险,根据国情提出文献的档案数据宜采用同城异地备份与远端异地储存其离线备份的灾备方案,并对远端异地离线灾备基地的建设、管理与可持续运作提出了建议。刘家真教授还深入研究了更新与迁移在档案保护中的广泛应用,以及更新与迁移可能带来的档案内容信息损失风险,并提出了如何规避这类风险的管理策略。这些策略对于信息的更新与迁移过程中的丢失可以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刘家真教授指出,“保护数字文献的关键在于维护数字信息的长期可存取性,为维护数字信息的长期可存取,还提出了3M策略:数字媒体的选择与维护、科学管理以及技术迁移。”因此,要建立信息安全平台,保护网上政务资源。搭建安全支撑平台和安全应用支撑平台。电子政务的数据处理与保护必须放在第一位,数据丢失了,或者被删改了,起不到应有作用,甚至会起到负作用。

2.2政府市场联动,强化信息管理

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已成为公务员及社会公众日益紧迫的需求。然而,由于行政体制、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原因,电子政务信息共享面临着一系列的障碍和问题。为了提高电子政务信息共享的效率,各级政府部门应当针对这些原因和表现,采取相应的对策。因此必须强化电子政务的信息管理。

电子政务的信息管理要引入市场机制、把握好电子政务的市场定位、确立客户关系管理和赢利模式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市场化建设。电子政务建设中要发挥多方面的作用,尤其要让第三部门、企业集团甚至民间组织加入,让他们成为电子政务建设的主体之一。

电子政务信息管理是一个巨大工程,短期的规划是注重解决眼下必须解决的问题,同时要制订中长远规划,做好成本效益分析。建造电子政务的经济效益模型,熟练掌握电子政务对经济效益影响的几种主要方式和内容,间接影响至少要考虑建设、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效益,直接影响应考虑到电子政务对政府、相关企业及咨询机构等方面的影响。

电子政务信息管理的好坏标准要交给市场而不是政府,这样政府才能牢牢抓住主动权。国内外信息化的实践证明,信息化建设必须有标准化的支持,尤其要发挥标准化的导向作用,以确保技术上的协调一致和整体效能的实现。

电子政务推进标准化必须进行正确的策略选择。为电子政务标准选择正确的类型、级别与形式就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要明确电子政务标准化在标准类型归属、标准级别划定与标准形式确定方面的特殊要求,正确选择我国电子政务标准类型、级别与形式。2.3协同政务建设,攻克关键技术

政务主要包括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三个环节,要从行政决策组织、行政决策活动、行政执行组织、行政执行活动、行政监督组织、行政监督活动、公务员培训等几个方面探讨电子政务的协同发展以降低行政成本的机理。如公务员的部分培训内容可以在网上进行降低培训成本。

降低政务成本要推进协同电子政务建设,协同电子政务是对政府自身运作能力的强化,协同电子政务有助于政府组织实现职能整合、信息整合、业务整合、流程整合,最终实现政务工作和服务的全面提高。推进协同电子政务建设中要注意解决好政府和开发商之间存在的利益冲突问题,必须设计好有效的激励机制。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主要问题是国产软硬件的相对不成熟,在集成时出现不兼容的问题,在现有的国产软硬件的基础上,要经过反复测试和优化形成一套真正运行稳定、切实可行的国产软硬件的集成应用方案,确保应用国产的关键技术。

知识产权和隐私的保护技术急需攻克并同步更新。应当从提高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权意识,提高电子政务信息管理者道德,以及加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系统的管理方面来保护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中的个人信息隐私权。

我国知识产权电子政务建设的起点和国外比较差不多。国外知识产权类网站的开发者主要是国际协会或组织,行政管理网站占据主要地位。我国是以中央的知识产权信息网站带动地方的知识产权信息网站建设,实现各知识产权信息库的资源共享。要保证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权利人享有合法权利。

2.4依法管理政务,制度职能创新

电子政务呼唤新的管理理念。要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贯穿电子政务的全过程,要运用信息时代的人本思维重塑政府管理模式,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推进电子政务实际上是要达到政府行政管理领域内新的制度平衡。

电子政务始终要以依法行政为大前提。电子政务立法的宗旨应当是推动政府信息公开、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提高政务办公效率。电子政务的法律框架,本质是为电子政务提供公平、透明、和谐的环境。电子政务要立法。立法中的核心问题是立法模式、立法层次、立法效力等。电子政务的运行必须在法律监督之下,电子政务的发展也必须基于信息法律的保障,电子政务的实施有利于建设法制社会。电子政务发展需要健全的法律环境。从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应用的流程角度来看,电子政务发展应完善:与政务信息有关的行政法律法规问题、电子政务建设管理和应用的法律法规问题、电子政务建设的技术标准。

电子政务的本质是对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创新。电子政务不仅在公共行政领域,而且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影响。电子政务是信息时代各级政府治理不可缺少的工具,为构建服务型地方政府提供了现实条件。

电子政务是现代政府管理创新工具。电子政务提高了行政效率,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但也存在一定不足。这就要求各级政府转变观念,统筹规划各部门网站,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发展,利用电子政务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逐步形成新型政府管理模式,增强公共管理与服务功能,全面提升行政能力。

要重点解决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深层次问题。要引入IT治理的思想,对电子政务中实施IT治理,找到实现电子政务制度与技术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2.5高效优质服务、狠抓绩效评估

我国电子政府绩效评估实践已在各级政府和部门中逐渐开展起来,并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大发展。

电子政务绩效是政府绩效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政务正在成为现代政府运作的主要方式,成为政府更好的实现其管理、服务职能的重要手段。而在大规模的投入和建设后,电子政务能否真正取得预期的成效已经成为一个重大问题。

我国目前的电子政务建设状况不容乐观,巨大的资金投后,实际效果却与预期相距甚远。究其原因,缺乏与电子政务运行特点相符合的绩效评估体系是造成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

要形成我国自己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可以把电子政务的绩效划分为产出、结果和影响三个层次,提倡综合应用模式,突破产出层次。我国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应突出“重在政务”和“政务为民”的战略选择,同时紧密结合电子政务建设和行政改革的进程,做好战略规划。从政府网站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政务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重点政务业务系统建设四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稳步推动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同时促进政府绩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家真.数据丢失的风险与对策[J].机电兵船档案,2004,(01).

[2]刘家真.网络环境下的电子文件管理要求[J].档案管理,1999,(01).

[3]刘家真,倪丽娟.创建我国文献的档案数据灾备基地的构想[J].档案学研究,2006,(04).

[4]刘家真.更新与迁移中的风险管理策略[J].北京档案,2005,(10).

[5]刘家真.保护数字信息的长期存取策略[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04).

[6]李纲,彦.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平台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01).

第6篇:电子政务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我国自2000年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电子政务以来,众多各级政府机构投入了巨资,项目建设轰轰烈烈。但是电子政务的绩效如何,以及如何有效评估电子政务的绩效?这不仅是电子政务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而且也是在建设与实践中需要迫切解决的实际问题。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根本目的就是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信息源泉和导向。做好电子政务绩效的评价,对提高电子政务效益,减少重复建设和浪费,提高整个政府绩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已列入各级政府的例事日程,也已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如何客观评价电子政务的绩效,目前还缺统一的标准,缺乏可行性的操作手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高

在电子政务的实践中,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价重视程度不高,缺少绩效评价,有些项目即使有绩效评估这一项工作,也往往是走过场而已。人们只看到冰山露出水面的计算机技术、设备,却没有看到隐藏在水下的巨大工作:业务改造、人员培训、利益协调、机制建立等等。

(二)标准不一,权威性差

现有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绝大多数不规范、不科学。从评价指标、评价方式、评价结果,以及到对工作的指导,各方面都不一致,缺乏权威的、公信力高的指标体系、评估机构与操作方法。

(三)指导性不强,评估效果差

有些电子政务项目虽然勉强作了一些评估工作,但是评估的结果也差强人意,对本项目的改进、促进作用较少,同时缺乏对其他项目的借鉴作用。

(四)研究薄弱,可操作性不强

多数的绩效评估体系经常由于缺乏可操作性而流于形式,或者是由于对制度激励效应研究不够透彻而产生潜在的副作用。评价的范畴很难照顾到其全面性,很少注意评价的连续性、整体性、过程性和引导性。在评价方式上,缺乏系统性,缺乏规范的评价模式。在规划、设计、建设、应用(运营)、完善等环节都缺少绩效评价,不能把评价贯穿到整个过程。

(五)内评估的制度基础几乎是空白,近期难以建立

美国联邦政府电子政务绩效的内评估是建立在三大制度的基础之上:第一,始自19世纪末、成形于20世纪70年代的政府信息管理和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第二,始自20世纪初、自60年代已成为政府预算常规程序的投资项目费用效益分析;第三,始自1949年、法制化于20世纪80年代的针对政府行政的绩效评估。只需审视一下我国的现状,就可以看出这三大制度基础几乎都不存在。

二、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作用

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随着信息通讯技术在经济、管理、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电子政务逐步成为政府改革用以提高效率、提升效能之必选方案。在此过程中,鉴于电子政务的风险,绩效评估也日益受到重视。由于电子政务投资效益长期处于无法有效评估的状态,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形成了粗放式发展的端倪,而只有通过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才能从制度上确保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走向可持续

化的健康发展道路。

(一)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重要手段

由于互联网上的信息传播不分民族、种族和国家,没有空间的限制和国界的壁垒,传统的与土地密切相连的国家疆界和国家主权行使空间被打破,各国被愈加紧密地联结在一起,谁也不能脱离于网络之外求取独立发展。“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旋律的当今时代,技术成了替代军事而调节国家之间的权力和权威分配、利益关系等国际政治生活的主要杠杆。随着各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逐步开展和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国政府对互联网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大,各国要维护国家主权、信息安全和自身利益,就必须加强“网络国防”建设,这就需要政府坚持对涉及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估,以便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尽可能地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二)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是保证电子政府秩序的积极策略

互联网自身的技术特征使政府在保证电子政府的秩序与信息安全方面都面临以往技术条件下未曾有过的困难。由于政府和社会管理愈来愈强烈地依赖网络和数字信息,而社会如此大规模地由一种极易受到普遍故障、错误、破坏和罪企图影响的技术控制,一旦出现问题,社会秩序就会被搞乱,政治秩序与政治稳定就会受到影响,为此,有必要对电子政务运作秩序状况进行评估。首先,信息意味着更多的公开性,但是,由于计算机等先进的信息工具可以比手工更巧妙地编辑和操纵信息,并且这些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又没有完善的机制保障,这就难免会存在严重的信息失实和信息膨胀问题,使政府、企业和公民据此做出的判断错误。这需要对电子政务提供的信息资源的实际状况做出评估。其次,一年365天时时在线的网上政府要想就网上即时出现的所有电子政务都做出深思熟虑的判断和及时妥当的处理是不可能的,要从网上“大众”的意见和建议中调查出大众的真实意愿也是非常困难的,这就使政府了解公众的需求和检测电子政务处理公众意见和建议的情况成为必需。最后,公民在网上享受其信息自由权的同时,也会遭遇信息欺骗、电脑病毒、电脑犯罪、隐私权受到侵犯、知识产权争执等一系列烦扰,政府需要对电子政务的安全秩序进行评评估。

(三)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是促进政府管理变革的动力源泉

电子政务建设涉及到政府管理的全过程,政府在构建电子政府时所面对的困难,不只局限于信息技术应用层面,还与现行法律、相关政策、制度安排,以及现实政府的管理体制、管理组织、管理方式、工作作风、人员素质等诸多方面因素密切关联,所以,电子政务所引发的一系列矛盾、冲突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政府应该把握好信息社会带来的良好机遇,保证电子政务建设的稳步推进和谨慎进行,应充分考虑到电子政务推行后社会的承受能力和各项措施之间的协调配套,通过及时、准确地评估电子政务的实施状况,从评估结果中了解我国电子政务的实现程度、发展状况及在世界上的排名,使公众理解我国目前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以及其所带来的一系列必要的改革震荡,关注并监督政府的信息化建设工作,通过评估结果来影响政府信息化的发展策略,带动行政体制的深层变革。同时,通过对电子政务绩效进行评估,也能帮助政府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改革措施,以使我国的电子政务拓展的广度和深度随着政府工作目标的提升而不断加强,帮助政府树立新的、更高的发展目标,使电子政务沿着健康、正确的轨道前行。

转贴于

(四)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是正确引导电子政务建设的需要

电子政务效果的评估体系从表面上看是一个检验体系,而事实上更是一个指导体系。一方面,有了这样的体系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有针对性地解决现代电子政府运作过程中的效率、成本、服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为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向前发展保驾护航。另一方面,通过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和确立合理的标准化指标,可以指出各级政府与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水平的差距,以及国内各级政府部门电子政务应用水平的差距,从而吸取先进经验,修正自身不足,为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引领正确的方向。

三、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

我国已把信息化定性为“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电子政务是今后一个时期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但是,目前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状况与存在的问题如何?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前景怎样?各地区电子政务水平与结构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何?对这些问题,我国目前尚未有科学与完整的量化的数据来反映与评价。因此,迫切需要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

(一)树立正确的电子政务绩效观,建立科学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

过去几年我国各地存在一个普遍现象,以网络规模和系统数量来代表电子政务发展水平,并以此来论成绩。这是一种不正确的绩效观,我们必须将电子政务绩效从软硬件规模转移到电子政务产生的效益上来,转移到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创造的价值上来。正确的绩效观要通过科学的绩效考评来强化,而科学的绩效考评必须建立在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之上。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必须准确体现出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目标,因此,如何准确理解电子政务目标,如何将对电子政务目标实现程度客观反映到评估体系中,是评估优先需要注意的问题。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主要包括评估模型、指标体系、评估方法、绩效确定方法。评估模型主要包括评估对象及其范畴,有综合评估模型(“面”模型)和项目评估模型(“点”模型);指标体系是对评估模型的具体细化;评估方法包括一套最佳实践的调查问卷、现场考察等方式来获取具体指标值的数据采集方法。指标体系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建构合理的指标体系是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二)树立科学的电子政务评价观,因地制宜、分步实施

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价中,要建立以“效果为导向,以服务为中心”的科学的、整体的、综合的评价观。任何电子政务项目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评价,彻底摆脱当前一些地方、部门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随意性和不注重结果的倾向,也应增强上级和主管部门对电子政务的指导性。电子政务的绩效还应该包括成本节省、人员的精简、机构流程的改善、办事效率的提高、服务的扩展、办事更加透明、公正和接受群众监督等内容。就全国范围来看,要大体区分东、中、西部地区在实施中不同水平和进度的要求。就一个地区来说,其各个地方在实施中也要允许差别,体现差别。从全国行政层次上来说,中央、省、市(地)县、乡五级政府机构,要选择比较贴近实际、贴近社会、工作比较具体的地方,先行开展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工作。地方一级政府机构,要选择易于进行量化评估的部门或单位,以便从中取得经验,带动一般。

(三)制定合理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目标和模式、强化可操作性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与电子政务的战略规划是一脉相承的。只有基于明晰的电子政务总体战略规划,才能够对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目标进行逐级分解,并设定关键成功因子,从而推导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并规避了为了评估而评估的误区,使绩效评估的导向性能够真正发挥其作用。应建立电子政务绩效的目标管理评审会议制度,即让群众和专家对各单位电子政务发展的目标进行审查、评议、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利益成为各单位发展电子政务的目标任务,落实在各单位的日常工作中,通过电子政务的目标联审,使各单位的目标任务公之于众,也有利于群众对党政部门工作的监督,进一步保证这些目标任务贯彻落实;有利于从更深层次上开辟一条问计于民、借助群众智慧的渠道,从而拓宽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确保了电子政务评估目标设置的科学性、规范性与合理性,从而进一步提高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的客观公正性。

(四)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加强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人才的培养

电子政务评估绩效工作是由评估人员具体操作的,评估风险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估人员本身的素质。因此,加强电子政务评估人员队伍建设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评估人员应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执业原则,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完全按照评估的目的,遵循法定标准和操作规范,独立地进行评估估算和判断。其次,评估人员必须掌握必备的知识、专业技术和方法,特别要注重评估人员的后续教育,努力提高评估人员素质水平。

(五)客观分析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现状,运用科学的评估手段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成败取决于绩效体系是否对于考核对象具有进一步发展的引导性,这需要充分结合国情、各地的省情、市情。各地的电子政务均有其特有的发展规律、发展阶段和发展惯性,而真正理解这些因素的,只能是长期从事位于第一线的实际工作者,只有将评估的发言权交给他们,才能够避免评估体系流于形式或者负效应现象的发生。如果评估对象还处于网络建设的阶段,就无法去评估电子政务对于政府职能的实现程度,而只能将重心放到对于鼓励网站群合理发展,并逐步引导信息资源的整合建设的方向上来。因此,只有在指标体系中能够体现出不同阶段、程度及矛盾所构成的现状差异,才能够建立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并实现有效的引导作用。把握好绩效评估体系的理论共性及实践个性的矛盾,才能够将理论逻辑性和实践引导性充分结合,并建立起真正围绕电子政务最终发展目标的评估系统。

【参考文献】

[1]马连杰,胡新丽,张晓莲,韩华.论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J].湖北社会科学,2005,(11).

第7篇:电子政务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武汉电子政务;问题;市场化研究;中美对照

在信息化的洪潮下,电子政务对于各国政府的运行效率与效能已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虽然现在国际上还没有对于电子政务的统一定义,叫法也各异,如政府办公自动化、电子政府、数字政府、政府信息化等,但其内涵却是相同的,即“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在运用各种网络通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在互联网上重组政府组织结构、优化政府工作流程,从而使政府更好地实现其管理和服务职能,打造让公众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互联网的发展、信息的爆炸为电子政务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也对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是因为,社会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然同国民经济一般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其中,政府掌握着大量的关键信息,成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信息中转站,因而也就承担着一个影响深远的信息化发展力量。

一、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意义

推进电子政务的建设,首先就是将政府的大部分工作规范化,这有利于管理的清晰明了,同时节约了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本,从而避免了隐形浪费。形成了规范化的管理系统后,自然会带来政府的优质高效的运行状况,为政府的职能及行政流程的再造提供了最匹配的钥匙。因为这是对传统的以行政职能为中心的行政流程进行再造,转变为以公众服务需求为起点,政府应创造出对公众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为终点,进行一系列借助网络运行的。政府的角色转变通过电子政务能够更好地体现出来。

更为重要的是,电子政务的良好建设,意味着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这一点对于建设廉洁政府、构建政府与广大人民之间的沟通桥梁、加强群众监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的规范与公开,将会促进政府管理手段的规范与公开,给暗箱操作、无作为政府敲响警钟。同时可以让老百姓了解到许多有用信息,比如政府的组织结构,部门职能,办事手续等等,这样在办理事务的时候也将节约一些成本。同时开通网上信箱,为老百姓提供评判政府工作的途径,“强行”将自己置身于监督之下,努力优化政府自身的行为。电子政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简化行政运作环节和程序,节约政府办公成本;二是实施电子政务可以充分利用党和政府掌握着的社会信息资源;三是提高政府决策水平;四是支持与强化行政决策过程。

二、浅谈武汉电子政务现状

1.渐获成果。首先,体制的逐步完善给了武汉电子政务发展的一个美好的蓝图。为科学规划和实施信息化重点工程,武汉市专门成立了信息化建设项目领导小组,适时调整了信息化领导小组组成部门和人员,实现了党政系统信息化建设组织的协调与统一。成立了电子政务建设总体设计专班,包括了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的业务人员和有关信息化专家。其次,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也提供了建立良好电子政务系统的基础。随着武汉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的建设,信息制造业发展的优势进一步凸现。“十一五”以来,全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年均增长速度在25%以上。再次,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初步建成。电子政务网络由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构成,两网之间物理隔离,政务外网与互联网之间逻辑隔离。电子政务内网已经基本建成了由市、区两级横向区域性网络平台和连接省、市两级网络平台的纵向网络构成的整体框架。电子政务外网以政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电子政务网站建设,也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已有68个部门和单位建立了信息机构或信息中心,已建成局域网55个,已有44家政府部门和一大批市直机关相继在网上建立了政府网站,成为政府与公众联系的一条方便快捷的渠道。这些都表明武汉电子政务的建设已经获得了一些成果。

2.存在的问题。首先,缺乏群众基础。从大众的角度来讲,知道并且了解电子政务的人少之又少,更不用提使用电子政务来办事了。这一方面是因为电子政务还未能在人们心中行程一个根深蒂固的概念,更重要的另一方面原因,是电子政务较为简陋,因而政府对其宣传力度很小。电子政务未能深入民心使其发展的网络面积大大减小,不能发挥其根本的作用。其次,缺乏制度基础。武汉市的电子政务建设刚刚起步,并无统一规范的制度管理准则,缺乏明确统一的管理主体也成为了影响电子政务体系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目前,武汉许多地区的管理仍然是各自为政,其部门的电子政务、信息技术也是由信息中心主任或者办公室副主任兼管。各网站的管理方式亦不尽相同,或专门机构管理,或几个部门互相支持,或委托给别家技术公司全权管理维护更新,等等不一而足。因此信息公开迟缓,不能形成互动,网站所依托部门联系松散,部门间配合困难等弊端的出现是令人毫不意外的。再次,缺乏资金基础。武汉市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有一座大山,就是成本问题。由于财力的限制,政府采取的措施是:将整体的建设分包到各个部门。具体说来,是以整体的中心主站建设为主,各部门站点由部门通过自筹资金建设,在建设好后与武汉市政府的主站对接,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由于各部门自筹资金建设网站,而许多部门的网站建设没有纳入财政预算,因而一些财力、物力、人力较好的部门从整个部门信息化建设经费中抽出资金,或者采取“以外养内”的方法,成立高新技术公司对外开展中介有偿服务,盈利部分用来支持内部政府网站的运转,上完硬件以后的投入就十分有限了。

电子政务状况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可用下图来阐述:

(按:见《电子政务的概念、性质和意义》,北京大学电子政务研究院)

而武汉电子政务止步于第二阶段,有些部门连第一阶段“信息”都时常出现问题,这才需要我们不断改善,最终建立双向互动基础上的可以使公民上网处理事务的便民电子政务体系。

三、武汉市电子政务的市场化

1.中美电子政务对照与借鉴。虽然中国近年来电子政务发展势头迅猛,但是相对于电子政务发展最为成熟的大国美国来说,其差距仍然很大。对比中美的电子政务发展,中国电子政务在政府投入、内容层次、网站设计、技术平台、运营模式等等各方面都有较大差距。比如,美国电子政务网站上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内容固然不在少数,但关于国民求职、贷款、消费等民生方面的内容亦大大丰富了网站的实用性和多样性,而中国的电子政务网站则多是关于政治方面的。又如,美国是通过联邦组织架构(FEA)来实现资源共享和互相联通的。FEA由绩效参考模型、业务参考模型、服务组件参考模型、数据参考模型、技术参考模型组成,是系统分析政府的业务流程、服务能力、组织构件与所用技术的基础,大胆规划政府的复杂行政体系;而中国则运用万里红电子政务平台,其统一性、同一性、交流性都不如美国的技术平台,还需改进。再来看看运营模式,我国的电子政务是由国家控制,参与此建设的非国有成分虽然有,但也是少数。而美国的运营模式则主要借助于市场机制,实行外包。这一点对于其资金的来源问题是比较有帮助的。

2.武汉电子政务的市场化。电子政务的市场化是一项体制创新与技术创新紧密结合,事关政府管理现代化和行政体制改革全局的,十分庞大的系统工程。政府作为社会最重要的信息提供者和使用者,毫无疑问必须成为信息化建设的先行者。武汉电子政务的市场化建设必须按照“三统一稳”的原则,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指挥、稳步推进。一是加大信息化效能评测机制与监督工程的建设,各部门各负其责,抓好自身系统的电子政务建设。二是推广工程外包和托管服务及跟踪负责制度,重点工程由市信息办建立特别行动小组,负责跨部门、跨区域工程的组织实施,待工程竣工启用后,交给专业公司进行委托管理。三是树立“以民为本”的思想,电子政务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为民服务,以民众的需要和满意度为建设的出发点,做好部门和公民调查,不断改进和完善全市电子政务建设工作。

武汉电子政务市场化的不足之处,最主要的原因有二:即制度统一化和资金问题的解决。而制度化建设和资金运营的问题又是相互关联的,这是因为有了规范的制度、统一的指挥主体和运营主体,才能够使电子政务井井有条,并且最大程度地利用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而一旦资金缺口的问题解决了,才有可能使电子政务的基础建设和制度建设贯彻落实,不用再实施类似目前各个单位自筹资金的一系列“权宜之计”,改变目前有心无力的状况。因而,研究武汉电子政务的发展前景,要从资金入手,配合制度改革,二者齐头并进,才能开创其更大的前景。

相较于美国的资金来源,我们知道他们在政府的巨大投资之外,还实行着外包政策,即政府部门的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即系统设计、开发、运行维护,都外包给专业化公司的过程。积极推行外包政策,是美国电子政务的一项创造性实践,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比如美国印第安纳州政府采取合同形式,请合作的私营公司共建政府网站。由该公司提供启动资金,并承担全部开发、构建、管理费用,负责日常运营。于是州政府未花费一分钱就能保持该网站的所有权,并成立一个监管理事会,促使网站内容和收费与州政府的有关政策和程序相吻合。政府网站95%的信息和服务免费提供,并允许该公司向享受其它5%服务的客户收取合理费用。由于收费服务的范围被限定,既能使客户对所获得服务的质量满意,也为网的运营和维护开辟资金来源(按:见《论美国电子政务的资金投入与IT企业所起的作用》)。这就为武汉乃至中国电子政务的运营方式开启了一盏明灯。

在电子政务与市场相结合的过程中,另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与市场接轨。因为不管怎么与社会和私人资本融合,其融合度也应该是有限的。最重要的途径就是条约的限制,在合作的协议上明确一系列的权责及关系,表明政府为主,企业为辅,利民为主,营利为辅,正像上文所提美国印第安纳州的例子一样,这样才能既为政府的电子政务运营大大减轻负担、提高质量,又能利国利民,做到人人满意的政府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高昆,汪文敏.《武汉电子政务建设的市场化研究》.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4(3)

[2]《推进武汉电子政务建设的对策研究》.2009

[3]陈瑾.《中美电子政务比较分析及启示》.探索.2009

第8篇:电子政务的作用范文

电子政务发展中暴露的一些问题,制约了其巨大潜力的释放,应该引起电子政务利益相关者的高度重视。

一是,电子政务的管理机制、组织化和投资机制问题。电子政务的推进需要人、财、物,更需要有一个架构良好、权责分明、上下互动的组织机制来做保障。

二是,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问题。目前中国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都对电子政务建设进行或多或少的投资。据有关研究机构的统计,每年的投资额高达数百亿。但是这些项目的建设成果如何,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如何改进等等并没有清晰的答案,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还未建立科学、规范和实用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

三是,电子政务能力建设。电子政务建设不仅是系统的建设,而且是与系统应用相关的各种要素的有效配合。能力建设,特别是公务员应用电子政务的意识、技能和态度等的培养,关系着政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更关乎着电子政务的成败。

四是,用户培养问题。过去我们对用户的关注比较少,因为主要在“打基础、上项目”阶段。随着我国电子政务由建设期在向应用期过渡,我们应该向应用要效益。电子政务的用户不仅包括广大的公众、企业组织,也包含政府公务员,这些群体是电子政务的大“市场”。从供需角度来看,公众(和企业)就是政府大“市场”的客户,客户就是上帝,公众就是中心。

五是,均衡发展问题。政府是一个整体,在电子政务建设的初期,电子政务建设在各个部门和地区并未起头并进,而是有先有后,有弱有强,整体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形成了政府内部显著的数字鸿沟。

六是,外包、it产业与信息化带动问题。根据统计,2006年中国市场的运维外包规模达到59.24亿元,同比增长22.3%。在中国,电子政务的深入发展,催生了中国it运维外包服务市场的崛起和发展。电子政务采用外包的方式,寻求策略性外包,寻求成本与人才的优势,使政府本身可以专注于核心工作,提高工作的附加值和成长弹性。

第9篇:电子政务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电子政务;管理机制;;自适应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2-101-02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经历了办公自动化的起步阶段,建立起各种内部信息的办公网络,为电子政务在中国的推广奠定了基础;“三金工程”实施的推进阶段,实现基础设施信息化,为重点部门和行业传输数据及信息;“政府上网工程”的发展阶段,政府通过电子政务网络,实现内部不同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外部政府站点为便民服务,其功能和服务内容逐渐多样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方针指导下的高速发展阶段,政府网站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在内容、功能和互动性等方面都有突破,政府部门的网上业务办理更具有实效性和实用性。但在从国外电子政务发展历程来看,也只是经历了“起步”和“互动”阶段,正步入“互动”阶段,为了适应范围庞大的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任务以及日益增长的经济调节和公共服务的多元化需求,建设好服务型政府,就必须保障各级政府间信息传递的及时、准确和全面,真正集成政务信息流、工作流和服务流。因此电子政务的建设重要而迫切,为了建立起深层次级别的政府网络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电子政务管理机制的“自动的动作”非常重要。

一、电子政务管理机制的涵义和作用

(一)电子政务管理机制的涵义

电子政务是政府行政管理和信息技术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涵盖了从公共管理、信息通信科学、系统工程乃至心理学等多方面的内容。它是借助互联网实现政府为社会服务。由于互联网的集中管理,将工业化模型的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以服务为根本宗旨,适应性强,与全球性的以知识为基础的数字信息社会相适应的新型管理体系。在各级政府、部门全面推行电子政务,实施构建电子政府的国策,其目的是实现“服务型政府”,提高办事效率,改善决策质量,增加办公透明度,实现无人工干预的、自助式的、个人化的服务方式。

“机制”一词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事实上,在社会现象乃至任何一个系统中,机制都起着根本性的作用。在理想状态下,有了良好的机制,甚至可以使一个社会系统接近于一个自适应系统——在外部条件发生不确定变化时,能自动、迅速地做出反应,调整原定的策略和措施,实现优化目标。

电子政务管理机制是指影响电子政务管理活动的各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方式和过程及其运行原理。它是约束和引导电子政务决策并与人、物、财相关的各项电子的相应制度及基本准则,是影响电子政务行为的内外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称。

(二)电子政务管理机制的作用

电子政务管理机制产生的动力和作用应该带有显性或隐性的指向性,可以产生“自动的动作”的作用。电子政务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的“自适应”,而网络向电子政务提供的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而是网络化、扁平化、分权式的运行模式。由于我国目前电子政务的相关建设还仅停留在对原有政府运作模式的模拟阶段,为了摆脱低层次级别的办公自动化,建立起深层次级别的政府网络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电子政务管理机制的“自动的动作”非常重要,因此,优化电子政务管理模式和机制,在制度、体制、规则和方法等因素作用下发挥机制的“自动的动作”作用,就成了提升电子政务的社会、经济效益和推动电子政务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途径。当然,“由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制度、体制、规则和方法在人作用的情况下执行、运行、实施,还会发生动态的改变,乃至偏移和异化。因此,机制及其作用也会是相应变化的。”

二、电子政务管理机制的构建方式

国内外政府大多数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至地方政府的建设路径,这种传统的政务呈现的是金字塔式的层级模式,命令要从最高一层传递到最低一层,这个过程逐步削弱了下级的活力和创造力。在政府管理中,中间环节的增加意味着人浮于事,重复设置,互相推诿,服务效率和质量的降低,还意味着浪费和腐败的机率增大。

电子政务的运行模式是扁平化的网络结构,是集中式和分散式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即每一个工作部门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一定程度决策权,通过“分散智慧”的方式将信息分散至整个组织中,让辅助决策层能够及时有效地收集信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执行,并跟其高一级甚至高多级的决策层做出信息反馈,从而修善或改变对其发放信息的内容,这就是一次政府“自动的动作”的完成,以点及面推广,就实现了整个政府的自适应活动。这一系列信息流动的状况又检验了管理机制是否合理,从而各级决策层之间、之内做出适应性调整,管理机制相应发生变化。这种运行模式可以实现随着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增加,逐步增强辅助层决策的能力,在决策层指导下发挥出辅助决策层的活动和创造能力。因为最低一级辅助决策层是政府接触社会现实需要的机会和程度最大的“政府触手”,它们就如同生命体的神经末梢,数量多,接触面大,对外界变化敏感,对自身需要感受确切,具有强大生命力,是政府活动实现“自适应”的基础和动力。同时同层级间相互联通,根据实际各自实际情况和需要,交流信息,如此情况下,形成了网络化的联系,又由于不同层级决策层间可以直接交流信息,就实现了扁平化的结构。这种运行模式强调了政府管理的原则、内容、程序、过程、结果公开透明,在公众的视线下可监督、可反馈、可参与,体现了政府管理的服务宗旨,从而实现政府治理观念的变革——从强势国家单独治理模式转变为国家致力于社会共同治理。

三、对现行电子政务管理机制的完善意见

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和各类应用在各地区、各部门都在积极推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业务流程的优化和重组,也影响了一些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变革,但由于电子政务自身管理机制不够完备,并没有从根本上结束建设无规划的粗放发展状态。从以下五个方面思考,提出完善意见:

1.建立有效决策机制,充分发挥信息化和电子政务领导机构的决策功能,对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的重大事项和共性问题实行科学、及时的集体决策,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多层次跨部门视频会议,发挥集体智慧,从而避免多头管理,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合理性。

2.在加强执行机制方面,首先,应理顺信息化主管部门与相应部门信息化工作机构的关系,形成协调统一的执行主体,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明确各方分工协作;其次,要做好电子政务项目建设与资金管理,建立面向项目全生命周期过程的管理机制。在资金管理方面,把电子政务财政经费和其它信息化财政经费分开,实行归口管理,从而避免重复建设,防止资源浪费。

3.加强市场化运作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参与电子政务建设。随着不断增加的电子政务建设投入,人们逐渐意识到,这个领域的建设是需要各种社会资源(如网络运营商、网络系统集成商和应用开发系统集成商等)提供大量的设备、技术和资金支持。例如,目前黑龙江省政府负责建设电子政务网络的各级中心平台,提指挥各级政府,与通信公司、集成运营商协同工作。这种模式下,政府只需负责交互中心建设以及中心平台各种服务器的管理。有了运营商为设备维护、系统优化和软件升级提供专业技术保障,政府只需要集中精力做好应用,为人民提供更便捷、有效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