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市基层管理范文

城市基层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基层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城市基层管理

第1篇:城市基层管理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水利工程的管理是整个水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是水利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抓好水利工程管理,是保证水利工程安全、正常运行的关键所在,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加强管理,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有效的解决措施,这样水利工程才能为我们所用,造福于人类。1.基层水利常见的问题

基层水利部门是实施小型水利工程的主体,肩负的任务既虚又实,存在的问题有:

⑴技术力量单薄业务水平偏低设计或监理工作多由县(区)级以上相应单位负责,基层水利人员从思想上有了靠山并产生了惰性,致使整体技术水平徘徊不前,有的还出现下降趋势。另一方面,基层水利技术人员从事上传下达等事物性工作较多,没有或很少有时间进行深造,技术水平提高的速度慢,更缺乏深层次的实践经验,难于承担有一定深度的工作。

⑵技术资质不具备、多种职能融一身设计单位按其资质等级及业务范围承担勘测设计任务,监理单位依照核定的业务范围承担相应的监理任务。基层水利部门管理范围窄、级别低、直接面向农村,其职能不单纯是行政管理,技术服务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兼有设计、监理、施工、政府监督等多种职能,但一般不具备相应资质。

⑶设计施工不规范因陋就简意识浓小型水利工程立项很少组织可行性论证,工程建设常常不合理或不规范。国家或水利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但很多水利基层单位和个人并没有掌握并付诸实施。小型水利工程多以民办公助为主,建设资金较为紧张,存在能省则省、因陋就简的意识。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由于缺乏足够的建筑学知识和艺术训练,往往只注重功能的需求而甚少涉及艺术和美观的需要,使得大部分水利建筑给人们的印象是粗老笨重。

⑷监控措施不完善检测手段太落后多数基层水利部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也没有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措施,有的甚至从思想意识上就根本没有这根弦,出现工程质量问题也就在所难免了。对小型工程施工质量的监控多停留在目测上,凭直观印象下结论,很少有先进的监测设备、仪器,更缺乏监测人才,在实施质量监控活动时没有强有力的说服力。

2.解决措施

我们要采取措施解决水利工程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鉴于基层水利部门的现状,短期内在基层成立具有法人资格的水利设计、水利监理单位也有难度,但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是大势所趋,不能含糊,参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全程质量监控工作。

⑴开发人力资源培养行家里手高度重视基层水利行业整体人力资源的开发。要有计划、按步骤地选拔人才去深造,以适应岗位需要和市场需求;鼓励职工在职学习,不断提高整体素质,使基层水利人力资源切实得到保值和增值。

对基层现有水利技术人员进行适当分工,明确每个人的业务主攻方向,尽早造就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地质及地下水、水行政执法、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行家里手,并能统揽全局,承担起相应的工作。同时,加强对乡村水利技术人员的培训,并向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他们也能独当一面。

⑵加强质量教育建立保证体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要加强对全体水利职工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的激励机制,积极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和合理化建议活动。国家兴建大中型水利工程前要组织专家审查论证,我们在小型工程立项时也应组织专家进行技术方案讨论,及时弥补设计中的不足,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如果因陋就简,虽然一次投入较少,但将来的运行费用高,使用寿命短,结果并不节省投资,反而有可能劳民伤财。

基层水利部门需要综合监督、设计、监理、施工等多种职能,参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自己的质量保证体系。工程设计要符合国家及水利行业有关工程建设法规、工程勘测设计规程、技术标准的要求,加强设计过程质量控制,健全设计文件的审核、会签、批准制度。在工程施工时,做好“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工作,用经济手段制约建设各方,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质的目的。

⑶改进监控方法提高检测水平为了提高质量检测水平,需购置必要的检验、测试仪器和设备,对工程所用材料和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检查或抽样检查。通过实测、实量、实敲、实弹等手段,获得准确、客观、公正的监控数据。增加质量监控的说服力和威慑力,减少或避免工程质量评价中的错误、纠纷和矛盾,减少“人情工程”、“关系工程”的弊端。

首先,严把材料、设备的进货关。批量购置的材料、设备等,要根据国家、部颁技术标准先检测后使用,不合格的不使用。其次,加强施工质量监测。对重点工序和部位,设置质量监控重点;对关键工序实施旁站监理,严格监控施工质量;技术人员在施工现场要做到“腿勤、手勤、眼勤、嘴勤”。

⑷注重美学研究营造景观工程水利工程与其它建筑工程一样,要注重美学研究与景观设计,这将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人类已经从原始水利阶段、工程经济水利阶段进入生态经济水利阶段,水工建筑物的建设必须与维护生态和保护环境相协调。

⑸进行科学管理确保永续利用要把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注重向管理要效益,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建后形成的小型水利资产要及时移交给有关单位和个人,向他们颁发产权或使用权证书,采取专业管护、拍卖经营、个人承包等形式,以便形成切实有效、适合当地社会情况和不同工程类型的运行管护模式,使新老水利工程都进入良性运行轨道。

3.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的建议

为了强化对水利工程管理的认识必须做到建设、管理两手抓。全面的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保证水利工程能高效安全的运行。 明确目标,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分步实施,落实责任,统筹安排;严格标准,抓住机遇。水利工程管理是一项疑点多、要求严、任务重、标准高系统长久的工作。这既是提高管理的平台,也是度量管理水平的标尺,因此都要把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加强考核学习,把争创一级水利管理单位作为目标,为创建一级管理单位奠定坚实的基础。创建工作更是一件系统的工作,它要求高标准、重任务、量大面广。因此既要找到自己的基础和优势,又要注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不足,按照国家要求,从安全管理、经济管理、组织管理、运行管理等方面落实落实有关职责,明确时间和责任人,根据考核标准,仔细认真的进行完善和自检,为了扎实的做好申报工作,成立督查、内业、外业三个小组,各小组认真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力求完善管理。多年来的建设管理,我们加强软件要求,注重硬件建设,从收集原始资料到新资料的归档,从精神文明到安全管理,开展落实全方位工作,让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由于《考核办法》的出台对加强水利工程管理有了很高的依据,工程效益充分得到发挥,工程安全得到保障,是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要靠近的方向,大量运用多种形式多种手段加强管理,让全体员工理解对该办法的实施作用,而这种规范化的管理需要科学化来提高,制度化来保证,因此,坚持这种管理,是管理单位提高管理水平的必经之路。强化对水利工程管理的认识。水利工程是我国农业的命脉,是社会发展和公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因此认真管好和抓好水利工程建设是水利工程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4.结语

水利工程质量包括“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四个方面,只有四者全优,才是真正的优质工程,小型水利工程也必须遵照执行。小型水利工程须从项目的论证、设计、建设、监理、管理等环节抓起,做好质量全程监控工作。基层水利部门多数集监督、设计、监理、施工等职能于一体,应注重开发人力资源、加强质量教育、提高检测水平、搞好建后管护等,建立起适合自身情况的质量保证体系。

参考文献

[1]刘斌浅析加强水利工程管理[J].价值工程2010,29(30)

[2]李洪华.浅析水利工程管理的问题及建议[J].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30)

第2篇:城市基层管理范文

【关键字】高层住宅;施工技术;施工质量

工民建是指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有建筑材料学、建筑力学、建筑制图、建筑构造、建筑结构、地基与基础、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施工技术与机械、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工程法规、综合实习等,而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作为一门应用管理学科,其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都得到长足的发展和提高,它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需要处理大量的复杂问题,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动用大量的设备。为了保证施工按质按时顺利进行,必须对工程施工进行有效的科学管理,以及在现代化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与安全保障。

1 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现状分析

施工管理的安全意识不到位。安全是做好建筑施工管理的关键,尤其是现场施工管理,关系到整个工程进程。但是很多部门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未能将这一思想意识放在战略高度强调,使得许多施工人员未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很多人在现场施工不带安全帽,安全措施和意识极其淡薄,这种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对安全方面的忽视和压缩,从而导致施工管理出现安全隐患。施工资料管理不到位。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除了材料、施工、技术、人员的管理识别,还有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资料的管理。当前,很多建筑企业都把施工管理资料当做可有可无的事情,只有上级部门来检查的时候,才临时应付,或者等一项工程竣工后,开始补所有的资料,从而使得在施工管理过程中,不能有效按照计划行事,往往靠经验来衡量,而非科学依据,资料只是形式,脱离实践现实。施工管理人力不到位。建筑行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建筑现场施工时,往往劳动力投入较多,故难以对每个施工人员实现有效控制。

2 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应对措施

2.1 强化意识加强施工安全管理

建筑企业应该高度重视建筑现场施工的安全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实现“零事故”。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要注重细节,尤其是关于防火等相应的施工安全问题,需设立专门的安全小组日日抓,天天讲,多培训学习,防患于未然。

2.2 规范制度加强施工材料管理

资料管理是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建筑项目工程的资料管理从开始就应该走向正规化,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控制,从而使得我们的计划和实际之间如果发生偏差,可以及时纠正。另外,质量管理是个长期的任务,要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因此,资料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提供真实可信的依据。

2.3 提高素质加强从业人员培养

工民建施工人员总体上可以分为决策层、管理层和作业层三个层面。针对不同岗位,对人员的素质要求不同,但总的来说,都要求参与施工活动的人群具有决策能力、管理能力、经营能力、控制能力、作业能力及道德品质等诸多方面的能力。要求其从业人员具有相应的“资格”。我国目前工民建筑工程领域,从业人员素质相对比较低下,实践有余,但理论不足,不能很好地从高度上把握和指导施工管理。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对于工民建工程企业来说,人是决定工程成败的关键。所有的工程项目均是通过人将材料组织而创造的。只有拥有一支富有创造力、纪律严明的施工队伍才能完成一项质量优良的工程项目。因此,工民建工程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把培养人才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来抓。

3 高层住宅的施工特点以及面对的问题

高层住宅的大量建设,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并深刻地影响传统城市的居住格局和景观,形象。近年来,高层住宅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开发强度和开发数量不断提高,许多城市宣称进入了“高层时代”。与此同时,学术界对高层住宅也非常关注,并对高层住宅的大量建设展开讨论,而这些争议主要来源于高层住宅的自身特性。发展高层住宅面临的问题;高层住宅是多层住宅建筑向上层空间的变化延伸,其中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高,并由此对居民生活、城市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有些属于住宅建设的共有问题,有些属于高层住宅面临的特殊问题。

3.1 建筑设计难度大高层住宅标准层的公共交通和设备管井占用较大空间,每户公摊面积较多,得房率低于多层住宅。高层住宅(尤其是塔楼),户型设计难度较大,无法保证每个套型朝向的均好性,北边住宅的朝向、采光、通风较差。此外在高层住宅设计中还需要着重考虑竖向交通、消防疏散等问题,并要考虑设置防止高空坠物的措施。

3.2 建设成本高高层住宅投资大,建筑的钢材和混凝土消耗量都高于多层住宅,需要配置电梯、高压水泵、增加公共走道、疏散楼梯等,因此高层住宅的技术难度和建设投资要远高于多层住宅,建设费用高、建设周期长,也是高层建筑层数多、面积大、结构复杂等原因造成的。

3.3 公共交往空间不足通常居民习惯于在地面上进行互动交流,随着高层建筑在城市中普及,人们远离大地,独居在自家的小空间内,缺乏户外活动的激情,减少了彼此交往的机会。

4 工民建施工质量控制的注意事项

4.1 推行工民建施工目标责任管理

工民建施工是一项十分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周期一般比较长。这就要求工民建施工单位必须推行目标责任管理,层层落实责任,抓好各个环节之间的互相衔接,确保整个工民建施工工程的全面推进。由于目标责任管理是顺利完成工民建施工项目指标与质量的根本保证,因而必须下大力气抓好落实。要善于针对整个工民建施工各个环节的技术、质量、要求和难易程度,结合施工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实际情况,严格目标责任管理,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确保质量管理与控制的重点范围,最终达到预期的目标。

4.2 健全工民建施工监督监管机制

监督监管机制是确保工民建施工工程质量的关键,也是对工民建施工质量进行有效控制的关键。近年来,先后出现了很多工民建施工安全与责任事故,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然而,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监督监管不够到位造成的。可见,健全工民建施工监督监管机制已经刻不容缓、势在必行了。工民建施工单位建立健全监督监管机制,并落实到整个工民建施工的各个环节,确保取得实效。同时,要把对工民建施工的监督监管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扎实抓紧抓实,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4.3 全面推广工民建施工高新技术

高新技术是保证工民建施工质量、加快建筑施工进度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在工民建施工的质量控制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对此,工民建施工单位一定要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快引进先进、高效的高新技术、设备、工艺、材料等,积极运用工民建施工的各个环节中,真正,做到现代化、专业化、机械化,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着力提高工民建施工效益与质量。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支持和帮助工民建施工单位运用高新技术,不断提高工民建施工单位的能力和水平,进而提高工民建施工的质量控制。

5 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是一项全面、深入细致的工作,它贯穿于施工项目的全过程,不仅需要企业管理层的重视和支持,还需要广大员工的积极配合,并以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和有效措施的执行作保障。因此,要搞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就要做好做细每一个环节,只有提高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的质量水平,才能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提高建筑行业的施工管理水平,才能实现在高层住宅施工中的安全稳定性的提高,实现建筑施工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范志勇.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防范措施[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9).

第3篇:城市基层管理范文

关键词:班组长 施工过程 安全管理

前 言

对于所有生产企业而言,安全是第一工作,安全是第一效益,安全是第一责任,但生产安全事故仍频繁发生,死伤多、损失大,严重影响了岗位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家庭幸福。许多企业基层班组安全生产局面混乱,安全基础不牢,安全管理无法做到可控在控。

1、分析问题

目前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主要存在如下三方面的问题。

1.1安全管理找落脚点。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最前沿和具体实施者,要面对和改善的问题很多,如员工安全意识要提高、安全责任制要健全、生产现场安全设施要完善、作业人员人身安全要保证、重大设备损坏要防范、重大火灾隐患要避免等。诸多问题要求基层队去面对和解决,确实千头万绪,经常令基层队的安全负责人无所适从、无计可施。许多生产环节安全管理找不到平台和落脚点,最终要么“眉毛胡子一起抓”,各项工作都没做到位,要么“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安全管理漏洞百出。

频繁发生事故的私人企业主煤矿就是这种情况,出现事故连下井采煤的员工人数都不知道,更不用说安全管理措施完善了。

1.2安全管理过于简单化。许多人认为安全管理做好了春、夏、秋、冬各季节的安全大检查和防洪、防汛、防雷、防台风等专项安全检查就够了,还有些企业把安全管理重点放在事故分析、落实责任、提出并落实防范整改上。其实这二种做法都是对安全管理的片面理解和片面做法,前者可称之为“运动式管理”,忽略了安全检查管理是一个系统综合工程;而后者可称之为“后果式管理”,却从原则上违背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不勤检查就不能发现问题,对问题不分析就不能整改问题,整改问题后不总结就不能提高管理水平。

1.3规章制度和实际生产作业存在两张皮。我们虽然花大力气制订了比较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汇编、安全预案、危险源辩识、风险削减分析,但实际作业中却没人或很少人使用这些制度和预案,出现严重的规章制度和实际生产两张皮问题。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三种:

1.3.1制订的规章制度和预案与现场不符

1.3.2规章制度和预案可操作性不强,对实际生产作业指导性不强

1.3.3企业未养成良好的执行制度和预案的氛围和习惯

2、解决问题

我认为上述三个问题实际上是安全管理中最基本的三个问题。究其原因是安全管理未建立在现场这个真正的基础上。本质安全型企业的标志是可控在控、长治久安。可控是结果,在控是过程,只有过程在控才有结果可控。长治是必须措施,久安是必然目标,只有用心长治才能放心久安。本质安全是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是人、设备、环境和谐下的安全,是主动安全的意识和行动下的长效安全。这种安全管理思路实际就是强调要把安全管理建立在现场的基础上。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实践这种安全管理思路呢?对于生产企业可作如下几方面的探索。

2.1开展现场细分和风险评估。这是一项艰巨而繁锁的基础工作,需分成几个步骤完成。现场细分的第一步是进行区域划分。第二步是对区域内的设备和区域内的主要工作进行详细描述和汇总。第三步是分析区域内主要安全风险点和各项作业的存在风险。第四步是针对各项风险提出防范措施和现场操作及作业注意事项。现场细分结果使用设计好的统一表格,季度进行重新评估和修订补充,不断完善。

2.2开展现场安全巡查。为了更好地做好以现场为基础的安全管理工作,必须改变原来的现场安全巡查仅是由安监部门的人员或企业领导完成的传统做法,而是应发动广大员工共同参与。一个好的做法是根据现场细分区域数量来确定参加巡查的人员数量,而参加巡查的人员应由企业安全第一责任人任命,授权员工负责某个区域巡查的权利和义务。这些经企业安全第一责任人任命、参与现场安全巡查的员工可称之为“区域安全代表”。现场安全巡查的基础和根据就是第一点所述公司批准的现场细分和风险评估内容。巡查过程中通过把实际现场情况和现场细分内容核对,查明区域的安全防范措施是否有改变、现场的作业防范措施是否按要求已采取、现场有无新风险点等问题,每个问题以偏差的形式向安监部门报告。

2.3建立持续改进机制。通过积极广泛开展安全巡查活动一定会产生许多偏差。偏差整改成了关键,这也是安全管理的关键。及时消除偏差是对巡查人员最大的鼓励。发现和提交的偏差无人理睬或没及时整改将会大大打击巡查人员的积极性和成就感,也将进一步影响巡查工作的正常开展。为了更好地完成偏差整改工作,应尽量实行计算机闭环管理并建立完善的偏差消除绩效考核制度。

2.4建立完善的预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案涉及的内容很广泛,几乎涉及生产企业各方面的工作。这类预案包括各具体生产设备和系统的启动操作指导、停止操作指导、不同程度检修的作业指导书,而且对每个步骤进行风险评估并提出风险控制措施。

2.5建立“四贴近”机制。一个好的做法是建立“四贴近”管理机制,即规章制度贴近现场、工作间和操作间贴近现场、实际运行操作和检修作业贴近现场、岗位培训贴近现场。与其说“四贴近”是一个管理机制,其实更是一种管理理念。在此管理理念的指导下,企业各项工作的基调都是来源于现场、服务于现场,企业的管理工作包括安全管理也就找到了平台和落脚点。

第4篇:城市基层管理范文

关键词:深基坑注意问题过程控制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城市用地也越来越紧张,建筑深基坑工程也大量出现,使得深基坑的设计计算思路和施工管理得到了不断的完善。深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气象条件的变化、基坑周边的堆载、施工机具的振动、开挖顺序的改变都可以引发基坑工程的突发事件。所以基坑工程是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隐患。以下从具体深基坑工程的施工管理方面出发,对深基坑工程的施工管理进行了分析。

1、工程概况

江苏省某工程地上15层,地下一层,建筑面积为43000 m2,建筑结构类型:现浇框剪结构。该工程的深基坑沉池基底标高为-19.9m,上开口尺寸为40 m×44m,下开口尺寸为26m×24m。冲渣沟基坑开挖深度为(-10.1)m×(-13.55)m,上口宽14m,下口宽4.4m,长度约89m。由于场地有限,不能进行放坡开挖,故拟采用有支护系统的开挖方式进行深基坑设计和施工。该场地原始地形起伏较大,高程在+25m~+10m之间,土层分布由上至下分别为素填土(1m~2.5m厚)、粉质粘土(2m~2.5m厚)、泥质砂岩(4m~7m厚)。该场地属于长江阶地及阶地坳沟地貌。地下水类型为上层滞水(阶地区)和潜水(阶地坳沟区),地下水位埋深-2.2m~-2.9m。

2、土钉墙支护实施

2.1施工工艺流程

该深基坑支护工程的主要施工工艺流程:

土钉制作置土钉第一次拌浆扎钢筋网片喷第一次混凝土面层第二次伴浆喷第二次混凝土面层。

土钉墙的主要特点是边开挖边支护,而不象其他的支护方式是预先进行支护结构的施工。这样可以大大节省工期,加快进度。土钉墙采用二次喷浆的方式保证土钉结构的整体性、面层的强度和防渗性能。

2.2支护施工注意的问题

2.2.1开挖与修坡

土方的开挖采用机械作业,施工中应注意尽量少扰动坡壁的原土层,一次开挖深度根据设计的土钉垂直距离、地质条件以及施工机械的作业能力等综合条件来确定,开挖后,用人工及时修整。

2.2.2初喷混凝土

边坡修整后,立即喷射第一层混凝土,其厚度根据设计要求为50mm~80mm。

2.2.3土钉施工

每一层土钉施工按成孔、注浆、编钢筋网、二次喷浆的工作流程进行。首先用钻机成孔,注意减少土体的扰动和钻进过程中未明物体的阻挡。按设计规定的孔径、孔距及倾角成孔。成孔后及时将土钉(连同注浆管)送入孔中,沿土钉长度每隔2m设置一对中支架。注浆时先高速低压从孔底注浆,当水泥浆从孔口溢出后,再低速高压从孔口注浆。其次是编钢筋网,焊接土钉头。层与层之间的竖筋用对钩连接,竖筋与横筋之间用扎丝固定,土钉与垫板施焊。最后是按设计要求喷射第二层混凝土。这样一层土钉墙就施工完毕,继续开挖第二层土方,按此循环直至坑底标高。

2.2.4过程控制

在连铸工程中,土方开挖由另一家单位施工,因此与支护施工如何协调非常关键。避免出现超挖或支护跟不上的情况,如果做不到先撑后挖,稍有疏忽就会出事。实际条件根据现场部分杂填土、大量砂质泥岩及施工区域狭小的情况,采用挖掘机、凿岩机施工,开设出土坡道口,机械倒运、出土。根据支护每一层的施工周期、机械的作业范围,组织开挖。每一次开挖深度严格控制在2m范围以内,要求基底平整,以便与支护机械水平作业。

对施工区域有影响的管道、构建物的资料必须收集齐全,提前编制保护或清除方案。保证施工作业过程中不出现由于地下管道、构建物的问题而引发的工程事故或误工。施工过程中出现了由于总包提供的资料不全,原出土方案中出土口位置有地下生产管道,出土口必须另设,结果增大了施工成本和难度。

土钉墙支护施工中成孔是关键。目前国内土层锚杆专用机械基础是由钻机改装的,XU-300型、600型K舳75A电动岩石机。施工中应根据施工进度的要求,调整施工设备的数量及作业时间,确保工程进度。从钻孔的特点来分,又有干钻和湿钻之分,干钻主要适用于岩层、砂土层,施工速度较慢;湿钻主要适用于粘土层,施工速度较快。在该基坑支护工程施工中,由于地形起伏较大,因此两种方式均有使用,效果也较理想。但是对杂填土层,由于较松散,孔隙较多,湿钻成孔质量很难保证,容易出现塌孔,后来采用干钻成孔,质量基本能满足施工要求。

土钉的制作与安装是保证土钉正常有效工作的关键之一。土钉的制作应严格按图纸设计、施工规范要求验收,分批验收合格后才可以安装。土钉安装过程设专人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这样可以避免出现偷工减料,达不到设计要求。土钉的安装要及时、合理,以防成孔后,不立即安装,这样容易出现塌孔的现象,影响质量和进度。同时加强对现场材料的管理、控制,支护施工完成后,通过现场确认工程量进行工料分析,与实际使用材料相比较,误差基本控制在5%以内。

注浆的质量控制也是保证土钉能正常工作的必要环节。在施工中,第一次注浆采用水泥砂浆,配比为水泥:砂:水=1:0.5:0.45,注浆压力为0.2Mpa~0.5MPa。在第一次注浆结束后2h进行第二次注浆。第二次注浆选用纯水泥浆,配合比为水泥:水=1:0.45,注浆压力为1.5Mpa~2.0MPa,使浆液冲破封口薄膜及初凝砂浆,浆液注入到砂浆和土体之间,达到控制压力1min~2min即可结束注浆。施工中必须设专人监测注浆及压力表数值,并签字确认,才能确保注浆质量。

钢筋混凝土面层施工要严格按图纸设计、施工规范要求验收,要求边坡平整,喷射厚度均匀,可通过定点抽查混凝土层厚度来提高质量。面层施工完后须上层土钉注浆体及混凝土面层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进行下层土方开挖,切忌提前开挖。待上层混凝土面层强度达到70%后,按要求将土钉与垫板进行固定,使土钉与混凝土面层、土体形成一个整体,提高整体稳定性的效果。

降水和排水是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的难题,效果不理想会给施工带来很大难度,施工周期也会延长。在本次施工中,由于地下水位较低,因此采用坑内明排水的方法。首先做好坡面压顶及排水沟系统,要求平整,排水畅通,做到即使雨季地表水也不能流渗到坑内。另外,还在坑内设简易排水沟及集水井,两台大功率、高扬程水泵及时排水,确保支护施工不受影响。

安全监测环节是指导深基坑支护正常施工、避免事故发生的必要措施,在该工程的施工中采用水平位移观测的方式,基坑四周布设观测点,随着基坑深度的增大,调整观测周期,收集信息,及时进行安全分析。尤其雨季施工阶段,进行24h安全监测,对边坡有无裂缝、渗漏点进行检查,及时修复,以防出现滑坡、坍塌,确保施工安全。

采用信息化施工的模式对施工过程中发现地质情况与勘察报告不符、墙体变形过大或按设计施工困难等情况及时与设计、勘察单位联系、沟通,及时修改、加固或补救。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来完善、指导施工。因此,支护工程从施工质量、安全性论证都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对支护部分的材料进行回收利用,降低施工成本。

3、结语

通过对该连铸工程深基坑支护的施工与管理,发现有不少跟土钉墙有关的问题需要注意,在总结教训的同时,也积累了经验,这些积累不仅对该工程的工程质量和施工管理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也希望这些经验能为将来类似的工况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参考文献:

第5篇:城市基层管理范文

【关键词】桩基础;施工;质量;问题;解决;措施

一、桩基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桩基又叫桩基础,是工程建筑基础中的一种,由基桩和联接于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桩基主要的作用是负责把荷载转给持力层,分为低承台桩基和高承台桩基;低承台桩基的桩身全部埋于土中,承台底面与土体接触;高承台桩基的桩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于地面以上。

1、桩基出现缺陷主要有以下类型:

(1)桩基顶部缺陷。在水下浇筑混凝土时会有泥浆的沉淀,对于泥浆的厚度很难做到准确测定,如果超灌桩顶的混凝土不足,就会出现夹泥的现象而影响了混凝土质量;再者在浇筑混凝土完成后,因不均衡地用力或过度用力而对钢护筒进行预埋和拆拔,就会干扰到桩顶的混凝土,以至于破坏混凝土质量。最后,因使用较大功率的风镐来凿除混凝土桩头,在一定程度上会扰动声测管周围的混凝土,对混凝土质量造成影响。

(2)桩基中部缺陷。在混凝土的灌注中可能会因勘探的失误造成因较差的地质条件而导致局部的发生塌孔,使混凝土的翻浆受到阻碍,以至于引起局部的缺陷。另外,如果过度的用力拆拔导管,混凝土受到连续性的扰动,混凝土质量也会受到影响。再者由于导管的气密性较差,在水下灌注混凝土时导管会插入到泥浆中,这就造成导管内外压强的不均衡,造成混凝土的质量的受到影响,更严重的可能使混凝土的下料受阻碍,不能正常进行翻浆,以至于引起断桩。

2、单桩承载力低于设计要求

单桩的承载力不符合设计要求主要是由于桩未达到设计的沉入深度;最终的贯入量过大以及桩的顶端未没有进入设计要求的持力层,但桩已进入到设计的深度,勘察报告所提供的地基承载力、地层剖面等数据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差距,还有其他的原因如桩倾斜过大、断裂等也会导致单桩的承载力不能达到设计要求。

3、桩倾斜过大

由于预制桩的质量不符标准,导致桩顶面倾斜和桩尖的位置不正或者变形,从而造成桩倾斜;桩身、桩帽、桩锤的中心线偏离,导致锤击偏离了重心,桩机安装的角度不准确,造成桩架与地面的不垂直,桩端遇到坚硬的障碍物,桩距过小,错误的打桩顺序导致强烈的挤土效应产生,基坑土方开挖不当、测量放线错误等都会造成桩倾斜过大。

4、断桩

除了桩倾斜过大会导致桩断裂外,由于桩运输、起吊、堆放的吊点或支点位置出现偏差,在沉桩的过程中,因桩的质量或者障碍物的阻碍等原因导致桩身因过度的弯曲,设计要求的桩锤击与设计的贯入度存在较大误差,以致于施工时锤击次数过多、锤击过度导致桩断裂。

5、桩接头断裂

在桩需要设计的较长时,在施工工艺上,桩采用分段预制、分段沉入的方法,各段之间用钢制焊接连接件进行连接。导致桩接头断离现象其原因主要是桩倾斜过大,另外桩上下节的中心线偏离,桩接头施工技术不达标、质量差也是重要原因。

6、桩位偏差过大

造成桩的位置偏差主要是由于测量放线的差错、沉桩工艺落后以及桩身倾斜等原因造成。

二、提高桩基工程施工质量的方法

1、提高施工质量的管理方法

首先建立健全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在管理人员上以项目经理为负责人,组建施工质量管理监督小组,组成人员包括安全负责人、测量工程师、工区质检员、试验工程师、技术负责人等。设定具体的质量监督标准由专职的质检人员进行质量检测监督,严格按照质量体系文件进行质量管理与控制,从工程投入和施工过程的控制上切实落实具体的管理制度并保证工程能够保证质量。在质量检查监督管理上要加强施工组织首先检查与监理工程师的质量检查二者的统一,特别是经后者的检查合格后才能够允许开展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对于检查结果不合格的工程应按照施工规范严格处理,特别是对于规避工程的检查验收,忽视质量的施工方应采取有关措施从严处理。

其次完善施工制度,从制度上

证施工质量。坚持联合审查图纸和技术交底制度,认真审查施工图纸,熟悉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严格按照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在每一个进程开始之前的过程中,工程师负责工艺操作技术的解释,所有工作人员了解情况。每个过程中应严格的自检,互检和交接检验,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检查后实施,隐蔽工程施工前应坚持三级计量评审制度,认真保护测量桩点,特别是在施工过程中桩破坏。施工测量重复验证,确保中线,水平和结构尺寸和位置正确。

严格执行质量事故报告制度,严格按照质量事故发生后,事故处理程序报告,关键工序的施工是,施工方主管与监理工程师要全过程旁站监督质量,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保证了施工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在项目管理,施工准备过程中,对于施工信息的原始数据,应及时收集,整理,确保施工过程可追溯,为工程技术交工验收提供数据基础。

2、技术方法上保证施工质量

针对建筑桩基工程施工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在技术上已经有了普遍适用的技术方法来处理,这些方法主要有:(1)补沉法。主要适用于预制桩的入土深度不符合要求、打入桩因土体的隆起向上抬起的状况,(2)补桩法。主要桩基承台前补桩法。适用于当桩距较小时的情形;另一种是桩基承台或地下室完成再补静压桩法。它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利用承台或地下室结构承受静压桩的施工反力,操作方便,不会拖延工期。(3)纠偏法。适用于桩身倾斜,未断裂的,且桩长较短,或因基坑开挖造成桩身倾斜,而未断裂的桩的情形。(4)扩大承台法。此法主要适用于原有的桩基承台不能满足构造要求或基础承载力的要求而需要扩大桩基承台的面积的情况。(5)复合地基法。此法是利用桩同作用的理论,对地基作适当的处理,以提高地基承载力,来分担桩基的荷载。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方法也同样适用。

3.对于不合格桩基要妥善处理

对于不合格桩基的处理关系到建筑工程的整体的工期和整体进度,同时对于整个工程的投入和施工技术有重要影响,例如对于桩位超偏的处理 ,在桩基进行开挖的时候,要对现场加强巡视检查和实测实量工作,在发现桩位偏差超出了设计的范围时,要通过设计人员来确定合理的处理方案,其一般处理方法为局部加大承台截面,在处理过程中应做好记录和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并按规定留下影像资料。对于没有方法处理的桩基要分析造成的原因和责任的对象,以便日后总结和追责。

结语:对于桩基施工质量的控制,应纳入整个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中,在施工中要严格按照标准施工,对隐蔽部位施工更要精益求精,同时应多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来保证桩基础施工质量万无一失。

参考文献

第6篇:城市基层管理范文

【论文摘要】目的为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我院推行了“全程护理教育管理模式”。方法建立护理部一科护士长一护士长三级护理教育组织管理体系,根据不同学历、不同职称进行不同的训练。其训练内容主要有:①职业道德教育,②“三基”训练,③专科护理,④护理新业务、新技术、新进展,⑤管理、教学、科研能力的培养教育,⑥外语能力的培训,⑦电脑知识培训,⑧护士礼仪,⑨人性化护理服务,⑩《医疗法规》及相关法律知识等。其训练方法采取院内培训为主,院外培训相辅。结果护士的整体水平大大提高。结论推行全程护理教育管理模式,能不断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从而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我院是一所地市级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现有在职护理人员340名。自2000年以来,通过推行全程护理教育管理模式,提高了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全程护理教育管理模式概况

1.1组织管理体系

在建立健全护理部一科护士长一护士长三级护理教育组织管理网络的基础上,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以保证目标任务的落实。

1.1.1护理教育委员会:由护理部主任,护理教学办公室护士长分别担任正副主任委员,科护士长及有教学组织管理能力的护士长、优秀护士代表担任委员。每月召开1次会议,总结医院护理教育工作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拟定下一步的工作计划等。凡重大的护理教育决策需提交护理教育委员会讨论通过。

1.1.2护理教学办公室:护理教学办公室系护理部下设的一个独立机构,配备了专职人员即1名护士长、1名主管护师。其主要职责包括全院日常护理教育工作计划的落实、管理和指导;全院在职护士、进修护士、实习护士教学计划的落实及“三基”训练、“三基”考试;新护士上岗培训等。

1.1.3科护士长领导下的大科护理教学质量考评小组,负责对本系统护理教学工作的计划、实施、考评等。

1.1.4全院各护理单元分别设1名总教学老师,在护士长的领导下负责管理全科在职护士、进修护士、实习护士的护理教学、业务学习、护理查房、三基训练及考试等;负责督促、考核、指导本科室护理带教人员的工作。

1.2基本原则:基本功训练与专科技术训练相结合、一般培养和重点择优培养相结合、当前需要和长远需要相结合。

1.3主要内容:①护士道德教育,②“三基”训练,③专科护理,④护理新业务、新技术、新进展,⑤管理、教学、科研能力的培养教育,⑥外语能力培训,⑦电脑知识培训:⑧护士礼仪,⑨人性化护理服务,⑩《医疗法规》及相关法律知识等。

1.4训练要求:主要根据不同学历、职称进行不同的训练。

2全程护理教育管理模式培训方法

实行院内培训与院外培训相结合。院外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即:每年选派近百名护理人员,分别参加市级以上短训班学习;选派约20名优秀护士分别到武汉、北京、上海等大医院进修深造;组织护士长到省内外先进医院参观、考察、学习;每年选派近20名护理人员,参加省级以上各类学术交流会;邀请上级护理专家来院讲学等。院内培训是我院实行全程护理教育的主要培训方法。

2.1新护士岗前培训:重点培训“三基”、职业道德、护士礼仪、人性化护理服务、《医疗法规》及相关法律知识等;新护士工作一年内实行科室轮转,各科室护士长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

2.2专题讲座:护理部每月组织一次全院性护理新知识专题讲座(均使用多媒体);各护理单元每半月进行一次业务学习。

2.3护理业务(或教学)查房:护理部每两月、各科室每月举行一次护理业务(或教学)查房。

2.4整体舒适护理研讨会:各护理单元每周召开一次整体舒适护理研讨会或组织一次三级护理查房。

2.5护理疑难病例讨论会:建立护理专家会诊库,对疑难护理病例进行护理会诊。

2.6护理专题培训班:护理部每季度主办一期,护理新业务、新技术、新进展培训班(均使用多媒体幻灯片教学)。

2.7护理学术交流会(或读书报告会):由护理部主持,每2年一次,同时开展“优秀论文奖”的评选活动。

2.8三基训练及考试:对实习、进修生按计划每周集中安排一次三基训练及考试的项目;对35岁以下的护士每年进行一次“三基”强化训练;对40岁以下的护理人员定期举办三基理论考试;对45岁以下的护理人员每月进行一次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达标考核;年终对全院护理人员分层次进行理论统考;护理部每年举办一次护理技术操作比赛。

2.9三级管理者临床实践指导: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及护士长分别到床边指导护士工作,结合病人病情讨论解决患者的护理问题和示范操作及有关专科知识。

2.10健康教育:开展“护士主动与病人沟通”的活动,建立了“护患沟通记录本”(全院护理人员人手一册),强调护士对病人作入院、疾病、饮食、用药、手术、检查、休息、睡眠、出院等宣教工作,采取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方法,如播放录象带、录音带等。儿内科开设“儿童娱乐室”,JL#t-科推行“儿童娱乐玩具流动服务车”,门诊开办“健康快车”,心血管内科开设“天使信箱”、“天使热线”,各护理单元向患者发放小册子、建立音乐病房等。

2.11高年资护士指导:由临床高年资护士指导下级护士运用护理程序为病人服务,同时对新护士做好传、帮、带工作。

2.12学历教育:鼓励护理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成人自学考试。全院护理人员参加高等护理自学考试者达95%以上。

2.13外语学习:长年主办了两个护理英语培训班(即基础班和中级班),聘请鄂州大学英语系老师定期授课,学员200余人;成立了“护士英语之家”,定期开展活动;45岁以下护理人员参加“基础英语会话”学习;在ICU开展了“护士英语交班”已有3年余;在本院护理刊物《护理园地》上开办了“护士英语角”栏目。

2.14电脑培训:在护理人员中普及电脑知识,护理部相继主办了护士“多媒体幻灯片制作培训班”、“护士微机操作比赛”及“护士多媒体幻灯片制作比赛”。

2.15护理竞赛活动:近四年来,护理部坚持每季度举行一次护理竞赛活动,如“护士接待新病人、接待来访者‘临床路径”’的比赛,“护理安全管理路径比赛”,“病人在我心中”的演讲比赛,护士微机操作比赛,护理知识竞赛,护士普通话比赛,护士礼仪服务比赛,人性化护理服务规范比赛,护理急救技术比赛……

3全程护理教育管理模式培训效果

3.1护士学历层次普遍提高:我院在职护理人员340人中,原基础学历为中专者290人,占85.3%;基础学历为大专者10人,占2.9%;基础学历为本科者1人;无专业学历者41人,占12.4%。通过近十年的努力,尤其是开展全程护理教育管理模式之后,护理人员自觉参加学历教育,学历层次普遍提高。目前,取得本科学历20人,占5.9%;本科在读者55人,占16.2%;取得大专学历240人,占70.6%。

第7篇:城市基层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层建筑 机电工程 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逐渐实现多能化以及智能化建设,为保证所有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要加强对机电施工质量的管理,进而需要对施工技术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在工程建设时不但要保证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要具有良好的性能,保证建筑内所有系统都能良好运行,提高建筑整体使用效率。

一、高层建筑机电工程施工管理

(一)施工前管理

在确定施工项目后,应与工程实际需求相结合,建立相应的施工管理部门并配置相应管理人员。组织技术人员以设计图纸为依据,进入施工现场进行交接,并做好对施工现场的有效规划,制定具体施工组织方案。在进入施工现场后,要求所有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控制好每一个施工结点,确保工程能够顺利的进行。

(二)施工进度管理

在高层建筑机电工程施工管理中,进度管理是其中重要的环节,对土建工程的配合以及弱电系统的安装有着决定性影响,对保证设备顺利安装以及使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施工进度的管理需要结合工程需要,制定相应的施工进度表,施工时应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如果其中遇到变更等情况,需要及时与其他专业相互联系协商,在不影响整体施工的基础上调整进度标。高层建筑施工专业多工序复杂,例如管线施工、施工安装图以及设备安装等,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施工工序。

(三)施工界面管理

对机电工程施工界面的管理,主要是针对弱电系统、装修工程以及机电安装等进行有效的划分与协调。应该由专业人员对各专业以及施工界面进行有效规划,各专业负责人通过调度会议,在以实际情况为依据的情况下综合分析各项信息,最终对界面管理进行书面形式的协调、修改以及记录等。

二、高层建筑机电施工技术管

(一)弱电系统

根据电力输送功率大小,电力系统可以分为弱电系统与强电系统两种,对于高层建筑电力系统来说,一般将>220V/50HZ的电力定义为强电,其余则为弱电。弱电系统是高层建筑机电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上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国家怪定的安全电压等级的低电压电能,如楼道应急照明灯等;另一方面则是载有数据、语音以及图像等信息的信息元,如电话、计算机等。为保证系统安装质量,需要与工程实际情况相结合,选择额最为合适的弱电系统。高层建筑弱电系统施工要求相对严格,其中建筑电梯安装涉及到的技术标准众多,例如在安装电梯门时,必须要将各层开门刀与门地坎之间的间距控制在58mm,并且开门滚轮与轿厢地坎的间距也需要控制在58mm。因为建筑电梯电源相对复杂,在进行施工时应单独设置一条电源线。另外,还应做好对电梯电缆长度的控制,如果电梯向上运行达到最高处时,应保证电缆不受力,如果电梯向下运行到达最低处时,要保证电缆不会拖地。另外,为满足工期要求,在进行施工时应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要求设备建材的选用必须要满足施工要求,并且线缆敷设过程中,做好线缆标识,在完成后还应对线路进行全面测试。

(二)给排水系统

在高层建筑中给排水系统并不完全相同,主要包括建筑给水、排水、消防、热水以及雨水等内容。在对给排水系统进行施工时,应按照先难后易、先大后小的方式进行,例如在进行管道安装时,需要按照风管优先水管、水管优先电管、大管优先小管的原则进行施工。尤其是在进行室内管道安装时,需要严格审查管材质量,包括管道性能以及直径等,根据室内设置确定出最为合适的施工方案。另外,在工程施工完毕后,必须要及时对其施工质量进行验收,检查给排水系统是否合理,以及是否与其他系统相冲突等,确保管道能够满足给排水要求。

(三)电气系统

在进行电气系统施工前应做好准备工作,并以各项技术文件为各个阶段施工的主要依据,因此应做好对数据资料的收集,例如收集图纸、数据、技术标准、产品说明、设计理念以及相关系统调试数据等。各类数据资料的存在对电气系统的顺利施工具有重要意义,因为高层建筑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专业的交叉施工,为避免相互之间产生不良影响,需要有各方面资料的支持。例如在进行预埋管线施工时,必须要做好线面标定,并且预留预埋电线管时应严格遵守电气专业管线图要求,以及线路的设计应按照桥梁与隧道走向进行开孔与开槽处理。

三、结束语

高层建筑的机电施工技术管理,需要从满足工程实际需求出发,对施工准备工作、施工进度以及施工界面等进行管理,并做好各项专业施工技术的管理,确保机电工程施工能够满足建设要求,不断提高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田鸿昊,李亮.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管理分析[J].华章,2010,(09).

第8篇:城市基层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层住宅 施工技术 施工质量

工民建是指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有建筑材料学、建筑力学、建筑制图、建筑构造、建筑结构、地基与基础、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施工技术与机械、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工程法规、综合实习等,而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作为一门应用管理学科,其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都得到长足的发展和提高,它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需要处理大量的复杂问题,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动用大量的设备。为了保证施工按质按时顺利进行,必须对工程施工进行有效的科学管理,以及在现代化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与安全保障。

1.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现状分析

施工管理的安全意识不到位。安全是做好建筑施工管理的关键,尤其是现场施工管理,关系到整个工程进程。但是很多部门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未能将这一思想意识放在战略高度强调,使得许多施工人员未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很多人在现场施工不带安全帽,安全措施和意识极其淡薄,这种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对安全方面的忽视和压缩,从而导致施工管理出现安全隐患。施工资料管理不到位。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除了材料、施工、技术、人员的管理识别,还有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资料的管理。

2.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应对措施

2.1 强化意识加强施工安全管理

建筑企业应该高度重视建筑现场施工的安全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实现“零事故”。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要注重细节,尤其是关于防火等相应的施工安全问题,需设立专门的安全小组日日抓,天天讲,多培训学习,防患于未然。

2.2 规范制度加强施工材料管理

资料管理是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建筑项目工程的资料管理从开始就应该走向正规化,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控制,从而使得我们的计划和实际之间如果发生偏差,可以及时纠正。另外,质量管理是个长期的任务,要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因此,资料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提供真实可信的依据。

2.3 提高素质加强从业人员培养

工民建施工人员总体上可以分为决策层、管理层和作业层三个层面。针对不同岗位,对人员的素质要求不同,但总的来说,都要求参与施工活动的人群具有决策能力、管理能力、经营能力、控制能力、作业能力及道德品质等诸多方面的能力。要求其从业人员具有相应的“资格”。我国目前工民建筑工程领域,从业人员素质相对比较低下,实践有余,但理论不足,不能很好地从高度上把握和指导施工管理。因此,工民建工程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把培养人才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来抓。

3.高层住宅的施工特点以及面对的问题

高层住宅的大量建设,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并深刻地影响传统城市的居住格局和景观,形象。近年来,高层住宅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开发强度和开发数量不断提高,许多城市宣称进入了“高层时代”。与此同时,学术界对高层住宅也非常关注,并对高层住宅的大量建设展开讨论,而这些争议主要来源于高层住宅的自身特性。发展高层住宅面临的问题;高层住宅是多层住宅建筑向上层空间的变化延伸,其中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高,并由此对居民生活、城市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有些属于住宅建设的共有问题,有些属于高层住宅面临的特殊问题。

3.1 建筑设计难度大高层住宅标准层的公共交通和设备管井占用较大空间,每户公摊面积较多,得房率低于多层住宅。高层住宅(尤其是塔楼),户型设计难度较大,无法保证每个套型朝向的均好性,北边住宅的朝向、采光、通风较差。此外在高层住宅设计中还需要着重考虑竖向交通、消防疏散等问题,并要考虑设置防止高空坠物的措施。

3.2 建设成本高高层住宅投资大,建筑的钢材和混凝土消耗量都高于多层住宅,需要配置电梯、高压水泵、增加公共走道、疏散楼梯等,因此高层住宅的技术难度和建设投资要远高于多层住宅,建设费用高、建设周期长,也是高层建筑层数多、面积大、结构复杂等原因造成的。

3.3 公共交往空间不足通常居民习惯于在地面上进行互动交流,随着高层建筑在城市中普及,人们远离大地,独居在自家的小空间内,缺乏户外活动的激情,减少了彼此交往的机会。

4.工民建施工质量控制的注意事项

4.1 推行工民建施工目标责任管理

工民建施工是一项十分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周期一般比较长。这就要求工民建施工单位必须推行目标责任管理,层层落实责任,抓好各个环节之间的互相衔接,确保整个工民建施工工程的全面推进。由于目标责任管理是顺利完成工民建施工项目指标与质量的根本保证,因而必须下大力气抓好落实。

4.2 健全工民建施工监督监管机制

监督监管机制是确保工民建施工工程质量的关键,也是对工民建施工质量进行有效控制的关键。近年来,先后出现了很多工民建施工安全与责任事故,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然而,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监督监管不够到位造成的。可见,健全工民建施工监督监管机制已经刻不容缓、势在必行了。工民建施工单位建立健全监督监管机制,并落实到整个工民建施工的各个环节,确保取得实效。同时,要把对工民建施工的监督监管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扎实抓紧抓实,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4.3 全面推广工民建施工高新技术

高新技术是保证工民建施工质量、加快建筑施工进度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在工民建施工的质量控制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对此,工民建施工单位一定要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快引进先进、高效的高新技术、设备、工艺、材料等,积极运用工民建施工的各个环节中,真正,做到现代化、专业化、机械化,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着力提高工民建施工效益与质量。

5.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是一项全面、深入细致的工作,它贯穿于施工项目的全过程,不仅需要企业管理层的重视和支持,还需要广大员工的积极配合,并以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和有效措施的执行作保障。因此,要搞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就要做好做细每一个环节,只有提高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的质量水平,才能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提高建筑行业的施工管理水平,才能实现在高层住宅施工中的安全稳定性的提高,实现建筑施工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城市基层管理范文

[关键词]基层水利项目;工程建设;资金管理;饮水安全;施工技术规程

近年来,国家也提升了对基层水利项目工程建设的重视程度,但仍存在较多问题,如生态环境问题、饮水安全问题、投资效益问题等。这些问题阻碍了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故急需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

1水利项目工程建设情况

1.1基本情况概述

中央对于基层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由此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各地政府纷纷抓住机遇,探索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新思路,并结合各地的实际发展状况,通过群众行动、社会联动等方式,全方位、立体化地优化资金投入渠道,共同致力于水利工程建设的长久稳定发展。以某县水利工程建设为例,在2011年到2013年间,在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农村饮用水安全、河流整治等方面,累积投入资金高达1.98亿元,灌溉面积高达90hm2,旱涝保收田面积高达95.44hm2,新增机井3642眼,帮助30.06万人解决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由此可见,水利工程建设在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农业生产产值、推动社会稳定进步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2管理办法分析

1.2.1工程项目管理

水利工程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该县的标准制度分别为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督制、招投标制、项目法人责任制等,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投资效益,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建设运营成本。

1.2.2资金管理

在资金管理工作中。主要是将资金支付、合同管理、资金使用以及招投标手续办理作为工作重点。第一,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第二,严格遵循国家及相关部门的技术标准、规范、施工技术规程等;第三,充分结合项目合同、现场见证、变更签证、补充协议等文件规定;第四,在结算工程价款的过程中,通常可采取分次预付、按工程进度结算、竣工后一次性结算、按月结算四种方式来进行。管理资金的过程中,个别项目如河流治理项目可采取专账专人管理的方式来进行。与此同时,还应确保结算的及时性。个别项目在建设过程中,还可采取县级报账制度,专款专用,专人负责,专人储蓄,统一收取群众自筹资金,以此避免挪用、挤占工程资金问题的出现。

2存在的问题

2.1专业管理机构的缺乏

水利工程建设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其在具体建设中,不仅耗量了大量的物力和人力,同时也需要花费较长时间,由此常需在其中投入大量资金,而在此过程中,资金管理的重要性也就越发凸显。但纵观当前基层水利工程发展现状,发现专业资金管理部门缺乏问题,进而导致项目开展过程中,资金使用效率较低,未能真正实现物尽其用。个别工程建设中,还会出现资金挤占、挪用的问题,进而直接导致资金缺乏,不利于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而从某种程度上讲,也对工程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由于资金的匮乏,也对工人的福利待遇造成一定影响,严重时还会出现工人集体罢工的现象,增加了项目工程开展难度。

2.2资金使用要点不够清晰

在目前的基础水利工程建设中,资金分配不科学的问题尤为常见。而该问题通常均表现在资金运行周转过程中,工作人员未能制定清晰、明确的计划和方向,从而常将大量资金用于非重点环节中,无法满足具体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因而直接导致水利工程建设效率和质量低下的问题。正常情况下,资金投入量多的环节一定是工程建设重点,而若未能在此环节中确保充足的资金,不仅无法实现资金的循环利用,同时也会严重影响工程进度。

2.3资金周转管理不科学

为了确保资金周转的效率和质量,基层水利工程开展过程中,有必要建立完善的监管功能。但在当前的水利工程建设中,资金周转管理不科学仍然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政府为了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运转和实施,经常会投入大笔资金,虽然大部分工程均是由国家投入建设,但面对当前尤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仍然会出现小部分的投机行为,由于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和监管机制,因而时常无法对具体的资金投入进行及时核算,缺乏资金投入的可行性分析,进而也为大量的以权谋私行为提供了便利条件,最终出现了严重的资金缺乏问题,影响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率。

2.4资金周转效率较低

在基层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原材料采购环节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同时,安全设施建设以及人员薪资待遇等,也是资金支出的重点环节。若材料采购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未能从项目整体角度出发,而是过分关注自身利益,则不仅会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同时也会大幅度增加工程建设成本,进而也会对之后的资金循环利用造成不利影响。该问题应引起相关建设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3对策

3.1完善资金管理机构

资金管理机构成立的主要目的是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资金进行专门检查和管理,水利工程建设往往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等特征。为此,相关单位需结合当前实际的工程开展现状,建立相应的资金管理机构,以此强化对资金运作的监督和管理。同时,还应提供与该机构管理相对应的办公设备、专业人员以及规章制度等。通过上述目标的实现,可为基层水利工程建设提供牢靠的组织保障和资金保障,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资金的应用效率,确保工程项目能够顺利有序地进行。可见,资金管理机构的成立势在必行。

3.2对资金应用方向加以明确

为了能够确保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首要工作便是确保资金应用的合理妥当,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施工重点加以明确,从而使资金的支出方向和使用重点更加清晰,以此确保资金投入分配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水利工程建设本身就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项目,其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必须要符合国家的相关规章制度,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明确项目的具体负责人,正式签订项目建设合同,以此为后续的责任认定和管理提供便利条件。在此过程中,项目法人是项目建设的责任主体,因此其一定要明确资金的使用方向和重点,认真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与此同时,还要对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要点、重点进行全面把握,确保资金支出的时效性,从而真正实现资金的有效管理和把控,为项目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3.3加大资金管理力度

资金应用的效率和质量与资金监管有着较为直接的联系,若资金监管力度较大,则其使用效率和质量也会随之提升。为了确保资金的安全应用和运行,在基层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的过程中,有必要加大资金监管力度,在此过程中,财政部门应结合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完善的规章制度,并成立专业的核算机构,强化各部门职能,使其各司其职,认真地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共同致力于资金的有效管理。

3.4提升资金应用效率

在基层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从而为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首先是材料。若想保证工程建设质量,首要工作便是确保原材料质量,即在具体采购过程中,应尽量选择性价比高、质量好的原材料,其作为工程建设的基础环节,对于工程整体质量的提升,具有较为关键的影响。其次是质量。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循相关的技术规范和要求,严把质量关。最后是安全。安全是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应全面提升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以此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降低资金花费和支出,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资金的应用效率。

3.5规范资金账户管理和财会机构,确保资金的完整性与安全性

在开展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各级水利部门应完善落实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以此确保工程项目开展资金的充足性。与此同时,还应执行《会计法》《预算法》等水利资金管理办法,结合单位或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便于操作、针对性较强的规章制度。另外,还应对内部规章制度加以完善,从而让财务管理活动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资金申请拨付制度,在办理资金拨付手续的过程中,应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并按统一流程进行办理。强化项目审查、管理与验收,从而保证资金可按规划进行应用。同时,项目在开展的过程中,还应做到事前预算、事中监督、事后验收,以此强化全过程监督与管理。

3.6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基层水利工程行政部门应结合实际,制订出完善的财务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培训计划时还可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和优惠政策,以此吸引大批量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加入工程建设过程中。同时,还应对工程建设中表现优异、突出的工作人员进行奖励,以此树立光荣典范,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通过该方式激励其他工作人员积极进取、努力工作。开展人员培训工作的过程中,应制定出完善的课程体系,深入学习资金管理和水利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从而大幅度提升人员综合水平,为工程建设和资金管理提供保障。

4结论

基层水利项目工程建设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其有助于提升各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并促进基层经济的繁荣稳定发展。但纵观当前实际发展现状,在工程资金管理环节仍存在较多问题,如资金周转效率低、监管机制不健全、专业管理机构缺乏等。本文结合实际问题,从管理机构建设、资金方向、管理制度、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提出解决措施,以期为基层水利项目工程建设资金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朱雷鸣.基层水利项目工程建设资金管理及使用[J].北京农业,2014,4(3):213.

[2]周月玲,魏永信,董保根,等.基层水利项目工程建设资金管理及使用的建议[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3,7(20):51-52.